转变工作思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2:32

转变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思路篇(1)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学生的大部分在校生活都与班级相关,班主任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这一成长摇篮中的学生能否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班主任的工作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人生轨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当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班主任需要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复杂”,使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觉得艰难和辛苦,甚至无解。

以往的学校教育中用“严管”“狠管”“压制”等方法曾经涌现过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也培养过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士。但目前由于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影响,对学生似乎越来越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管”“压”等硬方法。那么如何转变班主任工作的思路呢?

首先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灵魂。班主任不仅要做班级的“管理者”,更是要做学生无微不至的朋友、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在实际的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最好慢慢不用“管”字,不要在“管”上做文章,而应突出在“导”上。班级是由众多活跃的分子组成的一个整体,如果我们过多强调“管”而忽略了“导”,就会使每一个分子失去原有的活性和成长规律,使班级成为“一潭死水”,如果造成这种局面,可以说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败笔。

一个好的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绝不仅仅是靠“管”、靠“压制”,而是要靠威信和尊严来实现的,而班主任的这种威严绝不是“严管”“狠管”管出来的。大量事实证明,学生最喜欢尊敬和爱戴那些真心爱护他们、关心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老师,自古有“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这样的老师,班级教育的效果才最明显。孔老夫子的七十二弟子皆因为崇拜孔子的人格以及孔子平易近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才纷纷报其门下而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七十二贤人”。这些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感情、有自尊、有理智的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知识、道理的满足,同样也需要精神上人格上的慰藉,这是教育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本质所在。

教师无论面对多大年龄,多复杂的学生,师生之间应永远是平等互携的。班主任工作出发点首先必须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自信,给他们自尊,然后才是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而相仿的这种管理就显得容易多了。当学生认可了班主任的“道”,认可了班主任的平等尊重行为之后,班级的行为就是一个自觉的行为。在这其中班主任只要适时地科学地引导和细致而耐心地帮助,工作就容易多了。

“导”,引导,疏导,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即春雨润物般的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我们心中,首先必须树立这样一个思想:“引导”学生,必须要允许学生说“不”,要尊重学生的感情、意见和建议;我们不要用老眼光、老思想来看问题,当学生跟我们说一声“不”,就必须马上进行扼杀和打击,因为学生挑战了我们的权威,这样是不好的;相反的由于我们的这种“家长制”的作风,可能会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有时候后果都无法收拾,因而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允许他们说“不”。班主任要抓住教育时机和讲究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预期目的,固然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总结和学习教育的艺术技能和方法。

转变工作思路篇(2)

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教的目的呢?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教育转化差生成为当务之急。差生这两个字无论出现在教师或家长的眼里,都是非常头疼的词。而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差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是一般不可低估的力量。他们虽然成绩差,甚至双差生。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具有爱劳动、有特长、易交友、重感情的优点。然而教师为抓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久之,这些差生便容易产生失落感,长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或许真做些不可思议的事。他们有时在校内故意捣乱,起哄、教唆他人、群体性强,有时到校外惹事生非。对他们如果长期放松德育教育,那么他们便甘当名副其实的学差生,与教师脱离交往或许格格不入。因此对差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差生一般具有下列特点:一是“自我主义”表现强,自我约束力差 :二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厌学、求知欲低,观察力薄弱,思维力较差;三是有自卑感 ,多变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转化差生的工作思路。

一、 从情感式的素质教育入手

差生由于长期处于班集体的下游地位,心理上不免产生自卑感,认为教师,同学老是瞧不起他们。尽管自身有不少优点,也不被公认,长期下去心理上形成一种抵触的幕账。将教师的管理曲解为与“跟自已过不去。”如果单纯地用批评指责的硬办法去教育,容易激起新的反抗行为,更加刺激了心理上畸形的老茧。针对差生的特殊心理,可以交换方法,不妨来个“曲线救国”。我认为在感情上进行素质教育是个可行的方法。在情感上打开缺口,经过情感投入让他们在内心引起触动,自发性的闭门思过,深悔过失。

首先,对他们提高信任度,在教师眼中差生应是一股可信任的力量,甚至在大型活动中大显伸手。对他们的点滴成绩,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树立威信。莎土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乃是失败的原故。”

  其次是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冻的心。教师可以向差生敞开心扉,道明自已的喜怒哀乐,使差生感到自已是教师可亲近的人,这样教师将唤起他们沉睡的心。感情上的素质教育是一首无言的诗,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从示范性素质教育入手

对差生的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向他们传授正确的道理,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之路。由于差生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对他们的教育也不能一概而论。教师一旦与差生融洽关系,便有了素质教育的最佳条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差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执拗的性格,他们往往潜藏着“不见免子不撒鹰”的固执心态。对高谈阔论,不讲实效,他们往往不成认是苦口婆心或知识渊博,而是出于一种“马列主义装在手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已”的反常心态。对于这种心态支配下的差生,用说服教育去达到目的,显然是必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将大大超过言论的教育作用。平时上课教师早到晚走,遵守校规,惜时如金,差生如自由散漫便自愧不如。教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也理直气壮。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差生便认为集体争光是光荣之事。总之,在教师的示范影响下,差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规范行为,久而久之,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与教师的示范教育有很大关系。

三、 从持续式素质教育入手

对差生的素质教育仅靠感情上的软化与教育者的作用远远不够,持续式素质教育是教育中有力的一面。一般讲差生的犯错次数远远超过一般学生,他们或许是因逃避学习,起伏不定,情绪反复,特别让教师气氛。对这些现象,一般教师恨不得将他们开除,方解心中之烦。如在这时盲目处理有可能逼他们破碟子破摔。教师不防把差生的第一次犯错当成的一个新起点,趁他们在事实面前无法逃避之机,并将悔过与出路相统一。这样教师用教育与纪律约束方法抑制差生的缺点,有力阻止他们向错误方向发展。

    我认为教师转化差生的途径主要有下列三点:一是沟通;二是关爱;三是表扬。差生的具体表现为:一讲就烦,一做就难。你要这样,他搞那样,故意对着干。因此他们的学习马虎,生活随便,言行粗俗。要制止这种态势的发展,我认为沟通是转化差生的必由之路。著名教育家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护之心,无论品格还是智慧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任何差生都有进取心,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进步,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教师对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要给予特别的爱。在班内,首先做到:1、选拔干部要关爱差生;2、课堂教学要重视差生;3、课外活动要器重差生。调皮学生一般都具有管理才能的基本素质,如大胆、主动,能独当一面。作为教师通过全面了解后,应把那些积极要求进步的调皮学生选 拔到班干部的行列。我在班里曾经有意启用调皮学生管纪律、管劳动、管卫生,他们不但管住了自已,而且管好全班。可以说,这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逐步向学习上迁移,差生的转化就成功了一半。我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注重为差生设奖。如某同学考试虽然不及格,但比上次多考几分,这就值得表扬。某同学在评比中虽然不够优秀学生档次,但在某些方面有长处或进步,也给予表扬。作为教师,不但不要吝啬差生的口头表扬,而且要用好书面表扬这个点石成金的法宝。学生看到教师在赞美自已,心里就会有成功感,其进取心就会越来越强烈,求知欲就会越来越高涨,从内心上,表情上充满喜悦的情神。

    总之,转化差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理解差生。差生的转化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素质教育之花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耿辽;也要注意抓中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转变工作思路篇(3)

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教的目的呢?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教育转化差生成为当务之急。差生这两个字无论出现在教师或家长的眼里,都是非常头疼的词。而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差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是一般不可低估的力量。他们虽然成绩差,甚至双差生。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具有爱劳动、有特长、易交友、重感情的优点。然而教师为抓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久之,这些差生便容易产生失落感,长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或许真做些不可思议的事。他们有时在校内故意捣乱,起哄、教唆他人、群体性强,有时到校外惹事生非。对他们如果长期放松德育教育,那么他们便甘当名副其实的学差生,与教师脱离交往或许格格不入。因此对差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差生一般具有下列特点:一是“自我主义”表现强,自我约束力差 :二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厌学、求知欲低,观察力薄弱,思维力较差;三是有自卑感 ,多变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转化差生的工作思路。

一、从情感式的素质教育入手

差生由于长期处于班集体的下游地位,心理上不免产生自卑感,认为教师,同学老是瞧不起他们。尽管自身有不少优点,也不被公认,长期下去心理上形成一种抵触的幕账。将教师的管理曲解为与“跟自已过不去。”如果单纯地用批评指责的硬办法去教育,容易激起新的反抗行为,更加刺激了心理上畸形的老茧。针对差生的特殊心理,可以交换方法,不妨来个“曲线救国”。我认为在感情上进行素质教育是个可行的方法。在情感上打开缺口,经过情感投入让他们在内心引起触动,自发性的闭门思过,深悔过失。

首先,对他们提高信任度,在教师眼中差生应是一股可信任的力量,甚至在大型活动中大显伸手。对他们的点滴成绩,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树立威信。莎土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乃是失败的原故。”

其次是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冻的心。教师可以向差生敞开心扉,道明自已的喜怒哀乐,使差生感到自已是教师可亲近的人,这样教师将唤起他们沉睡的心。感情上的素质教育是一首无言的诗,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从示范性素质教育入手

对差生的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向他们传授正确的道理,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之路。由于差生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对他们的教育也不能一概而论。教师一旦与差生融洽关系,便有了素质教育的最佳条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差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执拗的性格,他们往往潜藏着“不见免子不撒鹰”的固执心态。对高谈阔论,不讲实效,他们往往不成认是苦口婆心或知识渊博,而是出于一种“马列主义装在手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已”的反常心态。对于这种心态支配下的差生,用说服教育去达到目的,显然是必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将大大超过言论的教育作用。教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也理直气壮。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差生便认为集体争光是光荣之事。总之,在教师的示范影响下,差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规范行为,久而久之,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与教师的示范教育有很大关系。

三、从持续式素质教育入手

转变工作思路篇(4)

作为街道办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支撑,档案管理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实现街道面貌的如实反映,还能够为党工委及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而保证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是推动基层建设、维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所以,当前阶段的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结合时代变化,对传统管理模式加以创新,以达到提升效率、改善质量的目的。

一、街道办档案管理概述

(一)作用及意义。结合街道办的功能来讲,档案管理的作用及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此项工作关系到国家《档案法》的执行,对于街道办正常开展工作具有显著影响。街道办的职能决定了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力,也只有做好此项工作,才能保证街道秩序和稳定。比如,档案中记录的关于下岗职工的信息,可以作为街道办为民解难工作的指导,使相关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所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固然是执行《档案法》的基本要求,但其作用却不局限于此,其还是街道建设的保障。第二,此项工作属于街道办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结合档案管理的内容来讲,其对街道办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为街道办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二)街道档案管理成效。结合当前我国街道办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及本单位实际,笔者单位在设施、人员、收集、管理等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设施方面:领导比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有效避免了档案混放造成的损失。同时在工作中,单位也提出了要保证环境整洁等要求,环境对档案保存的负面作用大为减轻。由此可见,设施条件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人员方面:采取了加强培训的措施,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收集工作中:由于单位领导多次强调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并对相关员工进行了教育,负责管理的人员对于档案收集工作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员工对于档案收集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各个科室之间也开始就此项问题进行沟通,重复归档的现象不复存在,资料收集效率因此显著提高。在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街道办对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行为加以严格要求,尤其严格监督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同时,在街道办档案管理领导高度重视下,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使其更好地满足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尤其还确定了严格的检查机制,有效防止了“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档案管理一直处于井然有序的状态。

二、提高街道办档案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可行渠道,获得领导支持。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领导对于档案管理成效的影响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所以,要想改变档案管理工作当前的局面,就必须要想办法获取领导支持,借助其影响力使相关人员自觉重视档案管理。考虑到领导事务繁忙、精力有限,档案管理者有必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各种可行渠道,将领导的注意力吸引到档案管理上来,进而使其支持此项工作。为此,相关人员应抓住汇报工作等机会,改观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档案管理在街道办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只有领导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当前局面可能导致的后果,其才会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及相关人员的要求,督促其尽快改善。而领导的权威性则可以放大其对管理的积极影响,使档案管理目前的问题和缺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改善。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现阶段必须要加紧制度建设。为此,街道办有必要在正视档案管理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注重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统筹全局、精心安排,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第二,实行统一领导,并建立专门小组。这个小组的组员应包括来自行政办以及党政办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长应经过认真挑选,最好由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担任。第三,结合档案管理岗位的要求,确定清晰的任职条件,以保证上岗者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与强烈的责任意识。第四,在工作中应推行责任制,强化制度的约束作用,避免出现管理松散或者互相推诿等现象。第五,加强对业务规范落实状况的监督,并辅以有效的执行保障措施,确保相关工作规范进行。第六,结合时代变化与工作要求,推动管理体制的革新与完善,并在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以优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第七,对档案管理者实施专业培训,并逐步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设备更新和硬件设施的完善,为管理成效的改善提供物质条件。尽管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依旧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其中,设备更新以及硬件设施完善属于极为关键的两点。为此,现实中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入,给予管理工作更可靠的物质保障。这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街道办必须正确看待增加经费的必要性,并在年度预算中对此进行考虑。第二,要确保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支出有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 (下转第139页)(上接第130页)第三,要根据档案保管需要,添置更多的档案柜,以确保档案资料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同时,也要视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更新,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四,完善防火设施,并在日常管理中认真贯彻管理要求,做好“防虫”等工作,以免档案资料损坏。第五,对于档案管理中的各个流程,比如收集环节和利用环节,都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条款,以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第六,清晰界定管理范围,并进一步明确要求与工作原则,以保证档案安全。第七,在管理实践中要注重不断改进,以促使此项工作逐渐趋于规范化和高效化。

(四)街道办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一般来说,影响街道办档案管理成效的因素主要有领导因素、管理人员、考核因素三方面,因此,街道办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这三方面的管理水平。首先,领导因素方面。领导对于档案管理持何种态度,直接影响着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在领导格外重视此项工作的时候,相关人员就会自觉地做好工作;在领导认为此项工作无关紧要的时候,相关人员就会认为“好不好无所谓”,工作态度则是得过且过。因此,街道办档案管理未来发展中,应结合管理工作实际,不断调整与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避免借还随意、制度松散等问题的发生。其次,在管理人员方面。街道办事处应继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使其进一步了解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下,管理人员无论是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还是在管理档案时,对于自身工作的要求都不够严格,很容易导致资料遗失问题。因此,为促进未来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应切实扭转相关人员的思想,从内心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自我约束,实现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最后,考核因素方面:考核可以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将管理工作转变为管理责任,对于管理要求的落实能够起到保障与约束作用。因此,街道办事处应注重考核方面,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构建合理的考核机制,不断鞭策管理人员勇于突破自己,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在街道办发挥功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帮助,因此,街道办事处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不能骄傲,应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尤其应认真分析当前管理工作状况,寻找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尤其注重从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考核方面入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未来发展规划,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转变工作思路篇(5)

中图分类号:D03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011-02

2009年7月24日,民营企业建龙集团通过资产重组派驻到通化钢铁集团的总经理陈国军被愤怒的通钢员工围殴致死。对这一事件的起因,媒体归结为“劳工话语权的缺失”。[1]即社会缺乏劳资之间的利益制衡妥协机制,双方之间的利益差距被迫上升到暴力对抗的层面来解决。

一、工人整合性下降与利益诉求凸显

社会学家提出“整合性”这一概念,“整合性”是指将个人视为单位的一个分子,积极承担单位所分工的功能,并且与其他工作相关者密切协作。整合性的高低取决于工人对自己与单位关系的理解。[2]改革开放前劳动者的整合性曾受到高度重视,如要求对党忠诚、对企业集体热忱等。改革开放后工人阶层整合性明显下降。如将同事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上级则是“剥削、压迫自己的人”;在工人阶层的主体――生产运输工人中,仅有15.4%的劳动者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75.3%的工人认为企业只是挣钱养家的地方。[3]整合性的下降是企业改革的必然结果,因为企业转为更重视经济效率的提高、享有更多的用人自等。整合性的下降也反映出一种利益分化的趋势,劳动者不再单纯地将集体利益视为个人利益,而是主张独立的利益。只是在目前,这种工人阶层的利益诉求是情绪化的、分散的。而我们目前的社会正如孙立平所说:“还缺少利益要求凝聚的机制,社会中的利益大多是以一种散射的自然状态存在的。”[4]通钢事件使工人阶层的利益诉求带有一定程度的暴力色彩。

之前的改革过程,由于重视资本的作用,在利益制衡上有所偏颇可以被理解。毕竟蛋糕做大了,人人都可以分到更多的份额。所以社会整体层面上可能容忍这种不公。但今天利益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始终由劳动者承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能激化双方的利益分歧。虽然目前工人阶层的利益诉求更多地表现在经济领域,但向政治领域蔓延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修渠引水。通过制度性合作引导工人自下而上地参与工厂政治生活,为自己的利益诉求找到出口。

二、工人参与工厂政治生活的途径及其困境

工人参与工厂政治生活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二是组建工会。

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在中国是通过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简称职代会)实现的。职代会的合法地位早在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条例》和1988年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就已明确。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重申了这一制度。截止2009年8月,全国企事业单位中建立职代会的有156.7万余家。其中,公有制企业18.2万家,非公有制企业109.8万余家。[5]由此可见,职代会制度已不受所有制形式的局限,成为各类企业在寻求民主管理时选择的主要形式。此外,《劳动合同法》从平等契约的层面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故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2009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企业国有资产法》也有相同表述。通钢事件后,全国总工会在《关于在企业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以上企业工会要监督企业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在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中严格履行民主程序。针对工人权利缺乏保护问题,全总提出:“企业改制方案应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职工的裁减和安置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不应实施;既未公开又未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定视为无效。”

已有的法律框架从监管层面看,有工会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从企业层面看,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从劳动者角度看,有劳动合同法。应当说职工在企业重大决定和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中的合法权益是受到法律全面保障的,如果这些法条都能得到落实,就不可能出现通钢事件中的暴力冲突,全总也没必要重申已有的条文。所以,在立法明确、全面的前提下,全总的工作更应取向于监督、推动,反思现有实践路径存在的缺陷。

依《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条例》之规定,“主管机关任命或者免除企业行政领导领导的职务时,必须充分考虑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职工代表大会根据主管机关的部署,可以民主推荐厂长人选,也可以民主选举厂长,报主管机关审批。”但实践中,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行政领导人员都由上级主管单位任命或公司制下由董事会聘任。在建龙集团向通钢派驻总经理时既没有主管机关的监管也看不到职代会的民主参与。这说明该项“民主选举权”因与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存在冲突事实上已被搁置。多年来职代会等“老三会”与董事会等“新三会”的关系如何衔接一直没有找到理论突破口。虽然部分国有企业针对新形势增加、充实了职代会的职权,但普遍存在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跨省大集团公司职代会职权范围、运作程序、外部监管等问题缺乏理论指导。

在中国,工会是隶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官方组织机构,它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纯粹的工人自治组织。它既要代表党和政府对职工事务进行管理,又要代表职工为会员争取合法的权利。西方认为当政府将市场效率和经济增长置于优先地位,工会只能被看作协助管理者增加利润和管制工人的手段。所以,传统的工会更多地被认为是一个准政府的管理机构而不是工人的维权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会陷入维护工人利益还是促进企业利润增长的两难境地。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工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会的政治动员反而使工人自身权利意识提高。[6]1997年全国职工调查可以证实这一点:74%的受访者认为工会非常好的保护了工人的利益;19%的受访者认为工会促进了工人对民主决策的参与;13%认为工会促进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可见,工会的正面作用得到了大多数受访工人的肯定。

通钢集团属于国有企业,国企被认为是工会传统领域,参加工会组织的比例在90年代就有55%,工会会费的征收也使工会的工作有稳定的财务支持。按理通钢事件未恶化之前,工会应当积极站出来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但在整个事件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工会的身影。所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尽管在创造就业机会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培训中起到积极作用,但它目前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没有跟上中国企业急速的重组过程。

三、韩国劳工运动的经验

韩国在60―80年代的产业状况与我们类似。如,韩国产业工人也是在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之下大规模产生的,其中大多数直接从农村录用。70年代韩国工业化加快了步伐,不仅这一时期工人阶级队伍大为扩张,而且其空间集中性突出,集中于大城市、少数工业区、沿海城镇周围,而且这种集中又引起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外迁。紧凑的布局使不同企业间的工人形成密切的社会网络,阶级认同和产业工人的团结更容易实现。韩国工人当时面对的恶劣的劳动条件和极低的工资也是我们所熟悉的。韩国工人的解决手段是通过劳工骚动,长期累积的痛苦和愤怒爆发为暴力性的抗议行动。当然,这一时期的工人斗争距离平权意义上的劳工运动还很远,其特点表现为:高度情绪化、暴力性、无组织性和短暂性。[7]2009年国内的多起由劳资矛盾引发的表明,目前的劳资争议仅是自发的、分散的、偶发的,且局限于经济诉求。但这种局限并不意味着中国产业工人永远停留在“自在”阶段。由韩国劳工运动的历史我们已经看到由“自在”向“自为”转变消耗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况且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父兄辈所受教育的水平已大大提高,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了工人间的利益共同性及其与资本集团利益的对立性,如2009年发生的“8・11”事件中河南林钢工人喊出“向通钢工人学习”。通钢事件和林钢事件逐渐显露出产业工人的传统优势,显示出较强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行动能力和动员能力,“自为”的萌芽已经出现。[8]那么如何避免历史的覆辙并降低转型期间的社会的动荡幅度?这是工会工作下一步必须要面对的。

四、社会冲突的实用价值

科塞说:“在开放的社会里,冲突的目标在于消解对抗者之间的紧张,它可以具有稳定和整合的功能。一个弹性的社会从冲突中受益,因为这种行为通过创新和改进规范保证了它在新条件下继续存在。这种重新调整规范的机制在僵化的社会里几乎是得不到的:后者由于压制冲突,从而也消除了一个有用的警报,因此把灾难性崩溃的危险增大到极限。”

改革开往以来,中央的主导策略最终定型为“和谐社会”。这意味着必须增加社会结构的开放、包容力和弹性,打破过于封闭、刚性的社会结构引发的对立状态,整合国内各种利益群体,提倡社会成员间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努力构建起处理纷争的谈判、妥协机制。针对产业领域中出现的抗议现象,从整合角度看,可以考虑重塑利益凝聚机制,革新工会、职代会的工作思路。Kevin jiang在《工会与党、国家的冲突:80年代以来的中国工会改革》中说:“15年的改革已证明,工会如果不改变两个维护的僵化立场,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9]在现代国家,暴力冲突对劳资双方都是灾难,都会增加社会发展成本。所以工会主动介入冲突可以凝聚工人的利益诉求,使其组织化、理性化,进而与政府、企业实现良性互动,走向合作,社会成本的浪费被避免,无疑有利于经济建设。反之,工会轻视自己的政治、经济功能,为回避冲突只专营社会、文化功能,只能陷入分裂或被抛弃的境地。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作者简介:韩宇,女,1971年生,广西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27日,《陈国军之死》,王安.

[2]《当代中国社会流动》,陆学艺主编,第29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

[3]同上,第293页.

[4]《守卫底线――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孙立平著,第6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

[5]《中国青年报》,2009年8月28日.

[6]《中国民意与公民社会》(美)Tang.w.f,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8页.

转变工作思路篇(6)

帮助领导做好决策工作,有利于校领导智能的延伸和扩展,拓宽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覆盖面,创造科学决策及其有效实施的可能性。校领导的工作千头万绪,虽然他们也注意深入基层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但不可能事必躬亲,对学校的每一件事都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在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化改革的形势下,作为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室更应主动积极地向校领导作出决策提供有力有效的服务。

第一,高校领导对服务决策的要求高。高校是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作为这一领地的领导者,高校领导学历高、视野广、知识面宽、思维层次深、实践经验丰富。相比之下,无论是学历还是阅历,无论是知识还是见识,学校办公室人员都同领导者差距很大。这对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节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信息网络时代对服务决策方式的冲击大。信息时代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网知天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网络已经成为领导联系师生的重要载体、了解校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听取意见建议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办公室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为领导超前提供决策依据,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大课题。

第三,服务决策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深刻变革,学科结构深刻变动,专业布局深刻调整,教学观念深刻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日益加深,国际国内各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交流和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势之下,需要办公室调查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多,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如何把握全局,遵循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对办公室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第四,办公室服务领导决策能力尚显不足。首先,办公室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穷于应付日常行政事务,学习得不到保证,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业务知识掌握不精。其次,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够宽广,主动获取及时、有效信息的意识不强,以领导交办为主,主动获取动力不足,无论是信息的数量、质量还是信息的获取渠道都与服务领导决策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再次,调查研究深度、广度不够。存在重调查轻研究、研究深度广度不够、成果不多及成果的运用不明显等现象。使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主动服务,突出重点,探求提升服务决策能力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全面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能力,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并制约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提高个人能力,服务领导决策,一是要有创新意识,要全面提高个人辅助决策、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撰文拟稿的能力。办公室人员要有战略头脑,善于深谋远虑,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淡定应对、冷静判断,为领导提供多种方案,在具体工作中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运用多种协调方法,妥善处理问题和矛盾,理顺、协调好各方关系,获取及时、有效信息,开展深入、透彻调研,要把起草领导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大文稿作为直接服务学校决策的重要手段,作为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和推动工作的重要过程。立足早准备、早出手,写出材料翔实、数据真实、措施扎实、做法管用、思路创新、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表达准确的文稿。二是要博学多思、学以致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博学,既要学习政治、教育、管理等理论知识,又要广泛涉猎教育、管理、经济、文化、哲学、历史、法律等工作所需的一切知识。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身边事务,了解和掌握各类前沿时事和最新动态。同时,要善于主动地去思考,理解基本的观点,弄清立场和方法,对知识和问题认真进行提炼和总结,抓住本质,把握规律,作出正确判断。“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要坚持在深入思考中提高创新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勇于突破认识上的局限。同时,要学以致用。要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地拓宽思维、开启智慧,努力提升思维层次、思想水平、人生境界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学校决策服务。三是要修身养性、乐于奉献。服务领导决策,无论是协调各方还是深入师生,都需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谦虚谨慎的作风,唯有此才能听到真话,看到真事,摸到真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出有效信息。能力有大小,奉献无极限,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讲奉献,没有点奉献精神,一味斤斤计较干多干少,就不会做出真正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师生的成绩。

其次,要将广泛获取及时、有效的信息与深入、有见地的信息处理相结合。我们在为领导做决策服务工作时,就必须全面掌握情况,这样领导根据你所提供的信息才能够较准确作出决策。因此办公室人员一定要开拓思路,千方百计地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勤勤恳恳地去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及时、广泛、全面地了解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环节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广大教工、学生的情绪、呼声、意见、建议等,需要办公室通过对各方面信息的搜索整理、综合分析等有效工作来实现,因此,高校党委办公室要适应党委总揽全局的需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广泛收集信息。不仅要收集本校党建、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学生等方面的信息,还要收集兄弟院校乃至国内外的重大教育教学信息。不仅要收集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方面的信息,还要收集政治动向、经济运行、行业走向等诸多间接或直接、当前或长远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各类信息,办公室对收集的信息不是径送领导,而是经过综合处理,提出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议,提供领导参阅与决策。以便更好、更准确地为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转变工作思路篇(7)

图书馆的流通工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如今已基本实现了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了。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也主要实行计算机管理,对读者也是实行的开架借读。这不仅方便了读者对图书的借阅,还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的工作效率以及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的管理水平。网络化的发展及应用到图书流通的工作中去,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也开阔了思维空间。计算机的管理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也充分显现。图书流通的工作主要是图书外借、内部翻阅以及参考咨询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完全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图书流通的工作也就会显得更为艰巨,质量要求也要更上一层,挑战性更强。这也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图书流通工作管理要转变思路,适应时代的发展及需要。

一、图书馆管理员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图书馆的流通部门是展现图书利用价值的重要部门,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直接服务于读者的,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所以图书馆要对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做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教育技能的培训。首先,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政治思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其次专业技能还必须较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变化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工作中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形象窗口,它是用来满足读者对纸质书刊的借阅需求。经过时间的淘汰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快速流通的需要,服务水平和质量也远远不能达到现代读者的需要,使得流通部门为图书馆的形象大打折扣。

三、流通网络化的新内涵、新特点

1、流通网络化使管理内涵扩大。图书流通实现网络化管理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方式也一起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传统的服务中工作人员与读者是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到现在的网络化管理中变为以计算机为中间介质的间接接触。这就说明,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内涵扩大了,它除了要面对人、书的管理外,还多了对计算机管理的这样一个新的内涵。它主要体现在对图书流通子系统管理与日常操作子系统管理两个方面。

2、网络化的管理使馆藏资源多样化。图书馆藏书资源是开展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纸质型文献已经不是唯一的馆藏资源,随着磁盘、光盘、U盘等电子出版物的出现,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由于其体积大、储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都是传统的纸质载体所无法相媲美的优势,而逐渐的成为新时期图书馆的口袋图书,也就直接实现了馆藏资源载体质的根本变化。

3、借阅流通及书目统计更加科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之所以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让读者或者管理人员在任何时候方便查询,这是因为该系统中存储有完善的日志记录。而且该系统中读者的资料非常详细极大地方便了图书馆管理人员跟读者联系,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对使用计算机开展网上咨询、网上信息服务等流通工作提供了便利。

四、网络环境下提升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质量的措施

现代网络通讯的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给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带去了全面改革风暴,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及服务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计算机取代手工工作方式,这个是时展的需要,因为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劳动力,还可除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重复,图书馆员也能够从简单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一些新的问题普遍的出现在流通服务过程的实际操作中。

1.计算机技术及条码技术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条码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中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缩短图书借还手续的办理时间,既方便了读者对图书的借阅,又方便图书馆随时掌握图书去向。采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后,图书的流通管理可以达到精、准、快还方便,办理的整个过程也是很为合理、方便、快速的。但是实际的工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普遍问题。

2.图书库的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泛应用与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中,极大的提高了图书借阅效率。在现在很多的图书馆都能够实现开架借阅,即读者自己可以自行进库选书,这样图书馆员虽然可以省去了跑库找书的时间,但是实际上读者对图书所在的位置还是很不清楚的,在读者一下子进入到书的海洋中,翻阅量就明显的增加了,这就使得读者借阅量也无意中增加了,图书排架劳动强度也就相对较大了。

做到以上这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才能与时具进的在知识海洋中应付自如,在具有纷繁多杂的借阅者面前,工作起来才能够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图书流通工作的质量做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不断更新,现代技术的软件、硬件建设都需要不断跟进。还要尽可能的充实改善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流通渠道需要不断的扩充和完善,重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图书流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创造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富平.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3,(3):53~58.

转变工作思路篇(8)

一、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团员的数量呈缩减趋势。近些年来,企业新招聘的员工并不是很多,所以每年新进入到团组织的青年只是少数的毕业生,所以企业团员的数量越来越少。

其次,团干部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因为在机构改革当中采取了“人员分流”政策,所以很少有专职的团干部了,而大多数的团干部都是兼职。一些团干部身兼多职,所以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团组织的工作,工作的力度不强。还有一些团干部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或者纯粹是个人原因,将团的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流于形式,对团工作的热情不断下降,又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所以没有很强的奉献意识,不能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广大青年在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团工作的内容比较单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更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因而有关的领导就认识不到团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团组织工作中严重缺乏科学的规划及创新性,有些企业甚至一直处于“集团军”式的挥动,重视数量和形式,不重视质量和实际,具有一定的被动型、盲目性及滞后性。

最后,团组织的建设越来越弱。随着企业团组织的作用及地位不断下降,企业就逐渐将之作为精简对象,有的被撤销,有的被合并,简化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其后果就是丧失了共青团相应的作用,而共青团员会丧失对团组织的兴趣,进而淡薄组织意识,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影响严重,消极履行团员的权利及义务,大局意识及集体意识也越来越淡薄。

二、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思路转变的措施

第一,明确服务企业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首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共青团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团组织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不同阶段的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并将其当做团工作的中心,将企业中的急难险重的工作当做团工作的重点,在企业安全、质量、创效等方面积极发展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点子。

其次,大力引导共青团员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的经济建设工作。团组织一定要有效发挥出青年的体力、智力及群体优势,积极开展一些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从而有效调动青年学习典型,赶超先进的积极性,大力为青年团员提供成长的舞台。

最后,要围绕相应企业的改革方向来开展团组织工作。团组织应利用多种形式对团员进行政治教育,统一团员的思想,凝聚青年的力量,从而促进共青团员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二,新形势下积极转变工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式。

转变工作思路篇(9)

近两年来,中国统计正通过“企业一套表”的改革试点和对统计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进行一场深刻的统计生产方式革命。为了适应这场统计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县区基层统计应及时转变统计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模式,跟上改革的步伐。

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们日报发表文章,文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更明确这次统计生产方式变革的工作思路。在规范统一的原则要求下,国家统计局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措施。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同一软件系统下采集、审核、上报、汇总和处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企业一套表就是由被统计调查单位报送纸介质报表改为通过互联网报送电子报表;由基础统计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审核,逐级汇总报送改为调查单位数据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国家国家数据中心平台,统计数据报送体制有链条变为直线。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专业界限,是对传统的统计工作生产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适应统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通过企业(单位)联网直报,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实现统计部门依法独立统计的法定目标。

下面结合县区基层统计2011年年报和2012年2月份月报工作,分析“企业一套表”对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思路转变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1.转变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

保证报表单位的真实性,提高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完整真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时更新,特别是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更新和建设,这是企业一套表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先入库,再出数”是企业一套表的基本原则,也是为了确保调查单位的真实性。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建设要做到准确、及时,把新增的、“三下”变为“三上”的、注销的和停止生产经营还未注销的企业更有及时掌握情况,在名录库中予以反映,一免造成统计工作的漏报和误报。要做到上述要求,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就要进入企业多走,多看,掌握第一手信息,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企业一套表”改革之前,县区统计机构把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繁重的企业原始数据收集、汇总、审核和向上级报送上面,每个县区的限上企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甚至几百家,县区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很难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了解每个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而现在,由于企业一套表的实施,把我们从之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转向对原始数据的核查和对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督导上面,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对数据的真实性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同时能够面对面的指导和解决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报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第一时间给相关部门做出反馈。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单位)联网直报的实施,县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很少有机会与纸介质统计报表“见面”,也不能面对统计报表直接审阅基层的统计数据,所以,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成为基层统计机构的常规任务,这一常规工作任务的转变将大大的减少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的发生。

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马建堂局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统计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传播统计信息资源。企业一套表要求统计机构各级工作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人不再面对纸质报表,而是人机对话,因此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成为统计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为适应这一变革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就应该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争取达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实现无纸化办公。

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只有社会公众了解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复杂性、法定性和个体资料的保密性,才能支持配合统计工作。只有社会公众知悉统计制度的严密性、调查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生产的规范性,才能放心使用统计产品。只有社会公众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具备必要的统计素养,才能正确运用统计信息。作为与社会各阶层的关联度最高的县区基层统计机构,要想把工作顺利推行下去,并被社会公众所接受,达到上述三个“只有…才能…”的效果,各级统计机构就必须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作为一名县区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这点感受良多,有时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理解,对加强统计知识的宣传,提高统计地位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加强统计法制保障工作。依法行政是当前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也是统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工作中,对联网直报企业(单位)无故拒报、迟报和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应充实法制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夯实执法办案基础,依法严肃查处。

2.存在的问题

转变工作思路篇(10)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永恒主题。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形势和学生状况,如何奏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最强音?这是目前许多班主任面临的新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班主任不能演“独角戏”,要充分调动全体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以及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几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班级管理合力,避免班主任演“独角戏”。

1.班主任要有强烈人格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责任心,将科任教师的力量凝聚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动态,必须得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与全体科任教师一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依靠学生干部的力量,管理好班级。班委会要尽可能集中本班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并注意其学科、才干、气质、个性以及性别结构,形成优势互补,致力于团结奋斗,业精图治,力求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班主任的理念和目标要能够形成整个班级的工作目标,整个班集体要紧密围绕班主任的目标努力工作。班委会干部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这样的一个班委会才是班级团结战斗的核心,是班级各项工作成功的关键。

3.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真正看成班级的主人。班级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班主任既要把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同时更要把学生看作服务的对象,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中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心实意地依靠学生来管理好班级,把他们真正看作班级的主人,并把他们的成长、发展作为班级的成功要素之一。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样全班同学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形成强大的合力,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就能一帆风顺。

二、变“务虚”为“务实”

班级管理只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分析班内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才能将各种教育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效果。

1.教育要求要实。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贴近实际,切莫只顾那些虚大空的目标。例如利用榜样教育学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身边那些看得见、亲切实在的榜样。班主任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的意识,留心发现学生中的榜样,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

2.教育内容要实。要根据实际组织内容,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于细微处去培养。在落实上将爱国主义教育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可以要求学生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注意保护生活学习环境,不乱扔废弃物,待人接物讲究文明礼貌,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爱国主义,真正培养起爱国情感。

3.教育方式要实。班级管理离不开一定的形式,班级教育也应有一定的教育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必须与内容相统一,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三、变“刺激”为“激励”

激励之于学生,犹如阳光之于种子。美丽的鲜花在激励中绽放,在责备中凋落。激励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促进他们自主、自强,健康成长,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动力和勇气,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断地提升素质,战胜困难,振作精神,走向成功。激励可以是物质的,但最主要的应该是精神的;可以是一句诚恳的话语,一个甜美的微笑;可以是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拥抱,会心的眼神;可以是学生取得成绩时喜悦的共享,学生悲伤时痛苦的分担;可以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大胆尝试……

四、变“故步自封”为“见贤思齐”

要体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班主任就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其次,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同他们互相切磋和交流,以便取长补短,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水平。

再次,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现代社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班主任工作不断有新的内容,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在总结实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步伐。

上一篇: 家庭教育交流材料 下一篇: 平面设计师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