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复习提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7:36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1)

在初中政治的总复习阶段,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这是学生针对于政治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查漏补缺的阶段,学生如果在总复习的阶段能够将政治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思维,对其进行融会贯通,更好的面对中考,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下面针对于初中政治总复习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一、初中政治总复习策略分析

(一) 对基础知识进一步的挖掘

中考政治的考核重点是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上,整体上题目不难,大多都是对学生最为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但是,很多学生却仍然在中考中答不上题目,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并且在学习中没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导致中考成绩不佳。因此,在初中政治总复习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根据近些年来对中考政治题目的研究发现,中考中政治题目基本上在教材中都能够找到原型,如果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挖掘,能更好的帮助学生面对中考。因此,教师应该做如下2个方面的努力。一,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知识点的复习,主要是复习基础知识。二,教师在带领学生系统的复习之后,应该与学生一起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逐渐的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在答中考的政治题目的时候,无论是面对什么上的问题,都能够融会贯通,很好的解决题目,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把握专题复习

在初中政治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把握专题复习,而专题复习应该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之后的复习策略,主要的目的就是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像,时政热点的复习就应该在这个阶段进行重点的复习,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复习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有助于学生把握整体政治学科的知识脉络,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重视规范训练

所谓的规范训练主要就是指学生在考试中答题的规范性。很多的学生在答题书写的时候非常的随意,一方面给阅卷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另外一方面由于书写的不规范丢分的问题非常的严重,因此,教师应该在政治总复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对考试中的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有效的思考,理清解题的思路,不能盲目的进行书写,感觉不对再划掉,这样是非常的不规范的,学生一定要想要如何解答再进行书写,并且该书写的步骤一个字都不能省略,尽量做到会的题目全部能拿到分。另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很多学生习惯在答完题之后立刻交卷,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教师应让学生在答完题之后再进行仔细的检查,及时的发现自己在答题的过程中由于马虎犯下的错误,这样才能够及时的进行纠正,以免造成丢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四)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再巩固

在临近中考之前,教师也要制定严格的复习计划,由于一些教师认为在中考的前几天学生的学习水平已经定型,就不需要再进行督促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中考的前几天,教师仍然需要为学生做出自己的努力[4]。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对重点知识进行再巩固。在这个阶段,应该以学生提问为主,教师为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解决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盲点,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进行最后一次重点的强调,并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记忆,进而确保学生在面对中考的时候更加的有自信,能够超长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初中政治总复习需注意的事项

(一) 复习应紧贴考试大纲

在初中政治的总复习中,教师不能够盲目的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应该对考试大纲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对考试大纲中提到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复习,并且全面的了解考试大纲中要考察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做好政治总复习更加有效率,提高复习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备战中考。

(二)复习需全面

在政治总复习中,教师需要重点注意一点就是,复习要全面,不能够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由中考考核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教师不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判断某个知识点是不会考的,进而由于判断失误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5]。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的时候,应该做好复习要全面,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涉及到,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中考的时候,面对所有的题目都能自信满满,确保考试的效果和考试成绩。

(三)复习应主次分明

所谓的复习主次分明主要就是指重点知识要重点复习,不是重点的知识不需要重点的复习。复习的主次分明和复习需全面并不矛盾,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中,对于重点的知识,教师要重点的讲解,并且应该反复的强调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中考常常考核的知识点。而对于非重点知识,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复习,但是不需要进行重点的复习,只需要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政治总复习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学生所复习的知识点最为实用,能更好的面对中考。

三、结语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47-02

有人把教学比作栽树,把复习比作育林,充分地说明复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政治学科在教学中课时相对较少,所以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尽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复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应该做到重基础,促提高,有的放矢,方法得当,主要表现在:分析考试大纲,回归课本知识;巩固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系统认识;把握知识规律,深化知识体系;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生活。下面,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就这些问题作详细讨论。

1 结合考试大纲,回归课本知识

中考是对学生初中知识的一个全面考核,因为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情况等都不一样,所偏重的考核方向、内容、难度,以及考核的方式都有所差别。所以,我们在复习前,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认真做好对历年考试大纲的分析,找出命题的规律,从而制定出复习的方向和策略,有的放矢,才能避免乱抓一气的盲目复习,保证复习的具体性和可行性。因此,教师是否吃透了考试大纲的精神,是否执行了考试大纲的指导意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习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成绩是否能够提高,能力培养是否切实有效。

从近几年江苏省中考政治试题分析可以看出,70%的考核内容是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且难度相对较低,出题方向基本与考试大纲一致。虽然有些题目加入了高科技、前沿技术、人文诗歌、数学形式等各式各样的出题方式,但是考核的基本内容仍然是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核,需要用教材中的知识点、政治术语来答题。这就是说,复习必须以考试大纲为参考,回归课本知识,注重基础,加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2 巩固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考试大纲中常见的一句话是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试题中也缕见思路新颖、别具匠心的题目,但这并不是弱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是强调在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的基础之上,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把好基础知识关,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让学生明白每个知识点的概念、由来和应用。

基础知识的复习,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和巩固。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程度,面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的紧密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2012苏州市中考便有“符号姐姐”反映消费问题、“父亲画像”反映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际现象、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和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正确的行为能力。

3 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系统认识

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它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却又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将一个个知识点连接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网络,就像是一个个小区的不同单元,由一条条道路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区。平时的教学过程就是构建独立的单元,复习就是把每个单元用一条条的道路连接起来。所以,政治的复习,就是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对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学科内外之间的整合与联系,进行知识的归类整理、分组整合、举一反三,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一个相互结合的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构建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上,更是体现在历年中考的考核内容上。近年来,江苏中考总体上更加趋于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察,最大的体现便在主观题的考核中,往往会提出很多综合性的题目,融合不同学科、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辨别和分析,有条理地运用书本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作答。例如2010江苏宿迁就有以“初中生林林的部分日志”为材料,考核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情况用政治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地考核学生的政治知识基础、人生观、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项能力。

4 把握知识规律,深化知识体系

政治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需要教师在复习前多花时间,认真准备,科学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则,将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或者整理归类,让知识清晰条理、简单明确、易懂易记,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一般的规律有抓出内容的主线,找出内容的主要发展方向;将内容用简单易记的字母、数字代替,提高识记效率;按照关键词分类,把相同关键词的不同内容整理起来,区别记忆;按性质分类,如时间、地理、褒贬等。在复习的过程,要抓住重点,灵活使用方法,深化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加轻松、快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基本常识时,可以根据该部分内容的特点将其要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几个数字:一个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部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三个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四个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之间的关系);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又如:第一、最、基本、本质、标志等具有相同的关键词的内容,可以整理在一起分析总结,找出规律,最终使学生具备记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5 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生活

中考政治对时事部分考核一直相当重视,考试大纲也明确地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政治课也是一门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学科,所以,政治的复习要注重时政性,把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在政治复习中,应该注重在课堂内外引入各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找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政治理论形态和政治素养。

例如,在复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时,我们可以结合新近发生的违法案件,重大的法律事故,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使用法律?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系统地理解法律,做到系统地知法、严格地守法、正确地用法。又如,在复习《珍爱生命》时,与学生们讨论最近发生的受到批评就跳楼的学生,分析学生要怎样爱惜生命,懂得什么是尊严,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如果是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么做?从讨论中巩固书本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政治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考查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命题的方向也体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参考答案也逐渐由单一化、固定化、标准化变为多层次、多标准、鼓励创新、引导思考等。所以,在中考政治的复习中,基础知识的夯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上,才能高屋建瓴,构建出异彩纷呈的政治大厦。正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的树叶一样,在复习方法、思路的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不同环境,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断创新,总结和完善,找出一条最适合自身实际需求的路。

参考文献: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3)

《纲要》全书共分为21个章节、近15万字。全书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线,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纲要》全文内容丰富、结构严整,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在当前全国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是一份重要学习材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时值正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纲要》的印发,正当其时。抓好《纲要》的落实,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是衡量“四个意识”是否增强、“四个自信”是否坚定、“两个维护”是否做到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家一定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学习《纲要》精髓。因此,我特别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要坚持以理论学习打头、以理论学习贯穿、以理论学习带动、以理论学习见效,做好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文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吃透核心要义、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实践要求、掌握方式方法,防止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防止浅尝辄止、敷衍应付。坚定信仰信念、真挚为民情怀、无畏担当精神、科学思想方法,在对标看齐中提高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要紧紧围绕“八个明确”,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时代背景、历史贡献,理论特色、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采取切实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解决思想问题上下功夫,在学习成效转化上下功夫。

三要坚持不懈抓贯彻,就是要自觉做到“十四个坚持”,准确把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提高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确定的目标任务,对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时间表、线路图,逐一抓好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同时,学习《纲要》要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学读本”与“读原文”的辩证关系。《纲要》共21章、99目、200条,近15万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无疑,深入研学《纲要》有助于更加深刻全面地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纲要》终究出自原文原著,没有原文原著也就没有《纲要》。常言,读经典,必读原文。任何阐述终究要回归到原文和原理中。正是如此,《纲要》定位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将“学读本”与“学原文”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善于借助《纲要》阐述,在读原文中悟原理,真正吃透把准经典的精髓。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4)

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阐明了人类社会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因为如此,它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理论,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特别看重理想信念的作用。他认为我们要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在此基础上,江泽民提出,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胡锦涛讲过,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也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他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求全党同志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人类社会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的,其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不断更迭进步的客观历史进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之所以与其他社会理想相区别,根本原因在于它是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是最和谐、最美好、最高级的社会。在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的强大感召下,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带领人民实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历史发展到今天,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依然是我们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依然是共产党人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时代前行,风云变幻,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会过时,两个必然不会改变。全党上下只有深刻理解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保持理论的清醒与政治的坚定,有效应对四大危险,顺利通过四大考验。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拥有美好的人生理想,而崇高伟大的理想,唯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实现。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我们唯有胸怀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奋斗豪情,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精神,才能够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谱写出精彩华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发言稿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抓牢抓好,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前进动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政治立场不变、政治方向不偏,守住自己的远大理想,守住自己的崇高信念。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腐是从严治党最鲜明的宣示。中央开除令计划党籍和公职并移送司法的决定公布后,得到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人们纷纷表示,严肃查处令计划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定不移从严治党的决心,产生了激浊扬清、严明纲纪的强大正能量。这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增强了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信心。

反腐倡廉人心所向,惩贪除恶警钟长鸣。以令计划严重违纪案件为反面教材,需要深刻反思、以案警鉴,才能汲取教训、惩前毖后。从已经公布的事实看,无论是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还是利用职务便利为多人谋取利益,无论是本人或通过家人收受巨额贿赂,还是进行权色交易,无不说明令计划丧失理想信念、丧失党性人格,私欲严重膨胀,利令智昏、为所欲为,灵魂堕落。

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综观许多腐败分子违法犯罪的轨迹,理想信念的动摇与缺失、思想观念的异化与变质,往往是腐化堕落的起点。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精神上缺钙,总开关拧不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必然走向反面。令计划案再次警示我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没了这个根、丢了这个魂,精神支柱一旦坍塌,迟早会栽大跟头。

反腐倡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面临的权力金钱美色等诱惑、各种形式的围猎层出不穷,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筑牢思想防线,才能增强政治免疫力,始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信仰坚定,方能百邪不侵。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树立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思想坐标,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廉洁操守。

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面临许多新课题。各种考验和挑战面前,更加迫切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固牢信仰之根,弘扬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决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无愧于肩负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3】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发言稿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党的理想既是远大的,又与现实紧密相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又有在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进步的根本方向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党在不同阶段基本纲领的统一,坚持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宏图大略。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5)

2019年10月8日

这个国庆假期,我静下心来认真扎实地研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该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主要内容是“8个明确”“14个坚持”。“8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概括和凝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14个坚持”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每一个“坚持”都来自实践,又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8个明确”“14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凝结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纲要》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引导我们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理解和践行我党的“初心”“使命”,是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下面,我从深刻理解和践行我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维度和视角,谈一谈我学习领会《纲要》重要思想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正确领会“初心”和“使命”  

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通过《纲要》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深化理解。

1、从理论维度看《纲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初心”和“使命”的理论之源。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要为“大多数人的福祉奋斗”。30岁的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告共产主义的诞生,明确提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和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共产主义运动是大多数人和为多数人的利益的独立运动”。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人类解放”,追求的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确立了这个“初心”,并为了这个“初心”,自觉承担起了“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出身“中产”,父亲是律师,爱人出身“贵族”,“初心”一经确立,就终身未改,在伦敦期间,马克思一家生活极度贫困,有两个孩子因病而亡。但马克思终身坚守“初心”,为“人类解放”的事业奋斗终生,直到1883年3月14日逝世,马克思在自己工作的“椅子”上停止“思想”,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全世界无产者都向马克思落下崇敬的眼泪。

2、从党史维度看《纲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在于从成立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就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 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站起来的基点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解决第二个历史课题“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国家独立的政治前提,提供了思想资源、制度基础、实践经验。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我们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之问,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3、从实践维度看《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初心”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来保障民生,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我们的“使命”就是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统揽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

4、从时代维度看《纲要》。从时代层面来理解“初心”和“使命”,有两个视角:一个视角就是“革命精神”。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新时代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进行“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精神,就因为我们党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

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强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初心”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始终贯通“革命精神”,我们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社会革命。邓小平称改革开放为“第二次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深刻的社会革命。 

第二个视角是“全球视角”。中国共产党不仅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而且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志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追求的共产主义就是“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谋求的是“大多数人的福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我们以天下为公的精神,贡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我们搭建了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最大平台“一带一路”、编织了全球最大的“伙伴关系网”。我们按照“亲诚惠融”的理念处理周边关系、按照“真实亲诚”的理念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我们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二、怎样践行“初心”和“使命”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所以,我们就要从怎样去守好初心、践行使命,怎样去查找差距、抓好落实的角度,深刻理解《纲要》的重要思想内涵。

1、我们要从践行“初心”的角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根本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二是要坚守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核心要义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我们坚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解决好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坚持调查研究,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特别是网络化条件下的群众工作。

三是要站稳群众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强化公仆意识践行初心。

2、我们要从践行“使命”的角度,着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情怀。

一是要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按照统揽四个伟大的要求,围绕实现伟大梦想的目标和使命,深入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要求,通过经济建设创造物质文明,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物质基础;通过民主法治建设创造政治文明,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政治保证;通过教育、科技、文化建设创造政治文明,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通过社会建设创造社会文明,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社会条件;通过生态建设创造生态文化,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生态支撑。我们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6)

政治是中考必考科目,初三复习课知识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对于初三年级学生,备考任务繁重。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效果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广大同仁简要探讨。

1. 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目标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面”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犹如先构建框架,再添砖加瓦的房子比较牢固一样,政治科复习也应先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但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巩固训练。

夯实基础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及当年的中考说明,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第二阶段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2. 归类连线,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连线”就是复习中用“线”把课、节、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具体做法有:

(1)用“线”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联结起来。如:以“环境问题”的“线”把初二的环境问题知识点和初三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活动课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知识点贯穿一起,以“精神文明”的“线”把初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点和初三发展先进文化知识点串联起来;以“”的“线”把初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知识点与初三活动课一国两制的知识点联结。

(2)用“线”对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首先是“文字类”,即以关键字、词把相关知识点归纳起来,如:根本、标志、实质、关系、特征等;其次是“数字类”,即以一、二、三等数字来归纳相关知识点。如:一条原理、二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律的两个特征;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四条基本国策等。

3. 突出重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点”就是突出重点、关注热点、焦点。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依据考纲,结合时政热点,回归教材。体现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题型开放、灵活、鼓励创新。为适应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注意做到:

(1)重视对历年中考政治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仔细研究中考样题,从中发现中考政治试题的命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

(2)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一方面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对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走出课本,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和学生自身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找准热点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3)以考纲为根据,关注时政热点,重点讲解教材中与时政热点紧密结构结合的内容,并可对内容进行分类处理:

政治类:如“中国梦”重要思想、“十的精神”、“两会”、“”“半岛问题”“”。

经济类: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制假售假、消费者合法权益。

科技类:如“中国航母”、“神十”、创新驱动战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文化类:如“感动中国人物”、“寻找最美××”发展先进文化、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公民道德建设。

环境类: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未成年人类:如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

法律(权利义务)类:如依法治国、人身权利、家庭中的义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

4. 讲练结合,加强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的指导,提高答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复习原则。 教师的讲无疑是重要的,但不能面面俱到,要讲到实处,讲在点子上;要突出点、线、面知识;对重点知识反复讲,对典型问题、热点问题重点讲;对易混问题对比讲。在教师讲的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同步想、同步练的时间。通过这种以讲促练,以练带讲,讲练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准确审题,把握题意的能力、处理材料与知识联系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组织答案的能力、简洁有序表达答案的能力。

5.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答题习惯,避免无谓丢分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7)

一、在新教材开始使用时,利用目录介绍全书内容、结构,做到“纲举目张”

从心理学上来讲,教学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接触教材的基本结构,从宏观上大概了解其内容,然后再去学习那些相关的具体知识,也就是从整体到部分,这样才利于理解和掌握,而目录正是教材的基本结构。因此,在开始学习新教材时,我们要让学生首先接触并把握目录。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为例,从目录上看,全书共8个单元,有27课,通过观察目录我们可以知道两点:1.《历史》必修一是以人类政治活动发展主线及其时段性政治发展特征为基本内容的。比如,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关注的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等,描绘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又如单元三探讨的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可以说,必修一中的每个单元都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区域或某一类社会形态中政治发展的实质性特征。2.教材采取了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坚持了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整体性原则。让我们来看看必修一的目录,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单元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单元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五“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很明显,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是按照古代中外史、近代中外史、现代中外史的思路来编写的,目的是在时序上加强中外史的比较。

这样从一开始就利用目录对全书的内容、结构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程的内容和编排,从宏观上掌握教材体系,建构知识网络。了解了教材的大体内容和编排体系,再去学习具体的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内容,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在新单元开始学习时,利用目录介绍教材的章节结构或单元知识结构

通过目录小标题,可以揭示每章节与节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明晰本单元历史发展的线索。比如,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四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和特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产生、巩固、完善、强化的演变过程。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发展,到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了顶峰。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利用目录让学生了解单元知识结构,对学生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效果。

再如,单元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主要有三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本单元在内容设置上分三个阶段,展示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全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以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导致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而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则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出现了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依然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此可见,各课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只要我们注意和挖掘出这些目录中蕴涵的用意和宗旨,通过目录来理解内容,明晰历史发展线索,全单元内容就会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这将有助于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过程,加深对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在历史复习课中,利用目录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8)

首先,政治是一门事实很强的学科。学生能很容易看懂。

其次,客观上减轻了老师的授课压力。高中政治授课不像初中政治授课那样。它不仅是在讲述客观政治事件的发展过程。更偏重是分析事件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造成事件结局的原因和事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这样就会造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能会没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事件发生过程。从而可能导致老师授课枯燥无味,使受可效果不好;同时也不利于老师对重难点的讲解。对重难点很好理解,是建立在客观政治基础上。学生对政治事件发生过程不了解,就很难很好的理解重难点,也就达不到授课的效果。假如,采用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就会对事件发生过程及课文重难点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在讲课,学生也不会感动不知所云。从而减轻老师授课压力,提高授课效率。

最后,可以增加学生读书时间。由于我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学生基础一般相对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也差。在没有老师督促下,学生很少自觉去看书。特别是对于政治这样的副科。若利用课前预习方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会对课文内容加以研读。这样无形中增加学生读书时间。达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子效果

二、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由于政治学科是建立在语言基础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因此,预习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读识记式。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朗读识记就会熟悉课文内容。并能初步理解。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前,让学生快快朗读一下要学的东西,学生会通过朗读识记度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印象有着初步了解。有利于课时充分理解老师讲的重难点。由于朗读识记是课前几分钟就能完成。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容易习惯并欢迎这种预习方式。但正是由于它简单,效果往往一般。

2.发现问题式。老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与学习新课有关的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做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教师通过预习的检查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尤其在上章复习时的预习更宜用这种方法,因为他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性检测手段。

3.提纲式。老师在讲完上节课时,利用几分钟时间,把下节课的预习提纲展开给学生。预习题纲设计尽量详细,但不能面面俱到,要把握一定的难度。若提纲过于容易,学生很容易理解,则达不到预习效果。若提纲太难,超过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学生在预习时则会感到吃力,从而不愿意主动去预习,而等待老师讲解。同时也不利于老师课堂讲解。学生认为老师讲的都是预习过的东西,从而感到老师没水平。不利于课堂教学。

预习方法是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善于发觉、寻找到实际可行的方法。就会使预习为授课锦上添花。要使预习效果达到最大,就一定要对预习结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一、采用课前提问法。在讲课前,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提问单提问内容不能过于难。在考虑实际知识水平基础上设计问题。问题过于难,很容易打消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下次学生就不会主动预习了;二、采用课前作业的方法。在指导学习预习课文内容时,同时留几道作业题。变课后作业为课前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对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加以预习。但作业一、题也不要太难。不让学生不会做,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从而达不到预习的效果。检查预习结果方法是多样化,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会找到实际可行的方法。

三、预习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教师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教师把分析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在以后的预习中根据老师的方法,就会自己预习事件的原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度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2.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9)

一、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方法

自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很必要,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根据学习内容先公布自学提纲,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拟提纲,在老师讲课时对自拟提纲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样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

无论内容难易,要求学生阅读时,第一次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精读,要求学生拿着笔,眼、脑、手并用,按提纲边看边想边用不同符号对概念原理重要句段勾划圈点。能够分清课文层次和结构,找出重难点和疑点,再深入思考,找到有关答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成功的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指明路标,另一方面又要在精讲上下功夫。通过总结、点评、纠错,逐渐提高学生阅读自学能力。

二、 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记忆是积累知识、再现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脑子积累的东西多了,思维和智力开发就有了前提条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种记忆方法。

(一)趣味记忆法。这种记忆法主要用于知识没有多少联系的常识性内容。如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可指导学生把它们编成对联:大秦青边北上天,宁温福广南湛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准。

(二)、提纲要点记忆法。在记忆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可采用提纲要点记忆法。这种方法就是把要记的内容列出提纲、要点进行记忆。这种方法适合政治理论观点记忆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记忆内容列出提纲和要点,这就离不开学生自己对事物的分析与归纳,因而便于学生记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随时强化记忆法。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的重要阶段,许多内容要永久记忆在脑海里。因此,随时强化记忆是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随时记忆强化效果。其原因是大脑不断再现记忆内容,反复记忆,加深印象,深化理解增强记忆的持久性。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把记忆的内容列成提纲并制成小卡片,在一些零碎时间里,拿出来看看,或在大脑里过个“电影”,以增强理解和记忆。

当然,记忆方法不止这三种,还有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浓缩法等。总之,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对已学知识加强记忆,使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为提高能力奠定基础。

三、 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复习时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复习这个环节,对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学生的复习应给予以下指导: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10)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课前预习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学习中,真正能做好政治课前预习的学生很少,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对预习环节不够重视。学生觉得政治课不需要课前预习,认为政治课是“副课”,还是开卷考试,没有预习的必要,造成课堂教学从零开始,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被动者,缺乏自主探究的信心和能力,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学生不会预习,缺少高效的预习方法。一些学生认为预习就是在课前浏览课文内容,对于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认为上课时老师会讲的,使预习流于形式。三是老师对学生的预习缺少指导和反馈评价。老师布置预习作业时,通常是一句话:“回家预习下面的内容。”没有具体要求,让学生很茫然,不知所措。此外,老师对学生的预习结果缺少相应的反馈和评价,对没有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没有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制约措施,导致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干脆不预习。针对这些现象,我就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做法。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课前预习

新课改后,初中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有的学生认为政治不必认真学习,考试可以翻书找答案。而且政治的分数只有50分,更加没有课前预习的必要。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好政治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对一些事情很敏感,也非常好奇,应该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中学生学习政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可以初步了解老师下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课时不会漫无目的地听。在预习过程中,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自解决,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本上做记号,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提高听课的有效性。学生了解了课前预习的益处,不仅会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而且会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学会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老师对于不会预习的学生,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让他们学会预习。下面我谈一谈指导学生预习的做法。

1.选择合适的时间预习。中学政治课跟其他学科相比,课时非常少。每周每个班就安排两节课,正常情况,我会让学生周末预习下周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时间。比如学习初二政治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保守秘密》,在上完16课时,就让课代表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有效预习。

2.制定预习提纲。通知学生预习前,老师要先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具有吸引力,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提纲,即制定预习的目标和任务,让不会预习的学生根据提纲要求预习,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找到预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编写预习提纲时,提出的问题要分层,这样使得后进生在预习中找到成就感,喜欢上预习。比如我在制定《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预习提纲中,就提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是什么?法律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学生只要进行预习,就能解答。

3.边读边划边思考。首先把要预习的课文粗略地浏览一遍,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其次按照老师的提纲细读,一边阅读一边用笔把一些基本的概念、重点、难点画出来,同时思考提纲上的问题。对于简单的概念问题,学生只要认真阅读了教材都能解答,对提纲中感到疑难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或者查找学过的教材、课课通之类的参考书等,争取独自解答问题;对于不会解答的问题和教材中没有理解的内容,做好标记,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不仅上课有了目标,还强化了听讲效果。

三、及时检查、评价课前预习情况,提高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老师就要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因为学生预习新知识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老师要及时检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让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感和喜悦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预习政治的有效性。

1.书面检查和评价。上新课前,老师通过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预习心得,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修改教学计划,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老师非常重视预习。对于预习认真的学生,我会及时写下评价,并向全班学生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提高他们的预习兴趣。

上一篇: 手机使用调查报告 下一篇: 生态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