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6:13

二年级数学册

二年级数学册篇(1)

2、8+22=30,54-30=24,把这两道算式改写成一道算式应该是( )。

3、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个面包。

4、计算54÷9=( )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

5、一个直角三角板中有一个( )角,两个( )角。

6、风扇转动是( )现象,推拉抽屉(tì)是( )现象。

7、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 >( ) >( )

8、9的3倍是( ),8是2的( )倍。

9、

一共有( )个 ,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 )份。

二、判断下面的话对吗?对的画“ √ ”,错的画“ × ”。(10分)

1、计算35-(23-12)时,先算23-12。 ( )

2、12÷4=3,这道算式表示把12分成4份,每份是3。 ( )

3、风车转动是平移现象。 ( )

4、计算7×8和56÷7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

5、比锐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

三、选择。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 )。(10分)

1、下面图形( )通过平移可以和 重合。

① ② ③

2. 两个锐角拼起来( )

A.是直角 B.是锐角 C. 比直角大 D.以上都有可能

3. 3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那么再过5分钟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 钝角

4.从63中连续减去8,减( )次才能使结果等于15.

A. 7 B. 6 C. 23

5. 一家人到公园去玩,公园门口的牌子如图:

这一家人共花了13元,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B.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两个小孩,一个大人。

C.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三个大人。

D.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三个小孩。

四、算一算。(共20分)

6×4= 24÷3= 25÷5= 3×1=

9÷3= 24÷4= 12÷3= 64÷8=

72-9= 36÷6= 6×9= 40-3=

4×( )=8 16÷( )=8 ( )÷6=3 ( )×4=24

26.49÷7×6= 32÷8-2= 3+9÷3= 4+2×2=

五.画一画(4分)

27—28. 分别画出将 向上平移4格,向右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

六、解决问题(共36分)

1、把28包奶糖平均装在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几包?

2.兔子有4只,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6倍。每8只小猴装一个笼子,可以装几个笼子?

3.三年级学生分成8个小组学游泳,每组9人,其中已经学会游泳的有58人,没有学会的有多少人?(5分)

4.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

1、 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几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二年级数学册篇(2)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在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以往,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是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带者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时间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即使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良好课堂秩序的一种保障,学生每次上完课后及时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用品如课本、工具书、练习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并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柔韧性非常好,但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冲击”。小学生在读写时如果坐姿不正确,久而久之,将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很有可能造成骨骼的变形,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出现驼背或肌肉疲劳等症状。为了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要用一句话来提示学生,“坐如钟”一句简短的语言,能提醒学生及时改变不良的坐姿。我还经常告诉学生坐姿与自己的视力也密切相关。不正确的坐姿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使眼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视力的下降。不良坐姿也会影响自己将来身体美,不良坐姿还会影响将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信正确地引导培养,学生均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很差,这跟书写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那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如:坐时要端正,腰杆挺直,要求眼睛视线与水平面接近直角,距离在1厘米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脊椎正常发育,又做到了用眼卫生,书写时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书写习惯。除严格之外,还有一个反复强化持久要求的问题,只有反复不断地强化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所以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课堂上只要是提笔书写,我就让学生想口诀:书写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长此以往,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然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还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先后顺序搞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达到题意弄明白方可解答。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愿意检查,也不会检查。既然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指导、多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坚持认真去做。

认真验算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为此以往很多老师采取批评的态度,但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正确的方法,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写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二年级数学册篇(3)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忆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忆与整理:回忆整理全册内容。

本册教材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准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朴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

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索

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详细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朴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朴的、有条理的思索。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朴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爱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

二年级数学册篇(4)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忆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忆与整理:回忆整理全册内容。

本册教材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准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朴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

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索

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详细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朴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朴的、有条理的思索。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朴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爱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

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要害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详细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把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1)

查阅更多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查看更多>>

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建议

二年级数学册篇(5)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31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81%。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65名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x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5、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x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x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

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x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教学用具: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简易天平、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五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年级数学册篇(6)

学生的记忆规律是第一天忘掉50%第二次忘掉30%第7天忘掉90%,根据这个规律我在教学中第一天细致地教一次,第二天复习一遍,第一周复习5遍,这样学生的知识都巩固下来了,便也不容易忘记,然后再进行小测练习,练习过程注意题型多样化,各种题型都见过了,学生自然不惧怕考试,都会达到至少及格的效果。

2慢工出细活,难题细化逐个过关

本学期最难的题目是数格子平移与旋转的区别,我针对这种细致到点的平移练习,我采用了一题一课逐个过关的策略,也就是一节课练习只做一题,但要求每个同学练习过关,先强调重点开始平移、再强调原点不数,前进了才数过一格写一个数字,这样才不会错漏题,第二节课我进行了平移横线的练习,让学生数格子,注意不移错行,第三节课我扩大范围,前后左右地平移,并数对格子,经过这么细致地作业,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平移的方法。

同样,对于锐角和钝角的区别我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先告诉他们符号的

区分,锐角是两条弧线钝角是条弧线直角是横折,再利用三角形逐个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并比大小,让学生完整地知道钝角>90℃直角=90℃锐角直角>锐角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遍在练习册上做遍在书上做遍再考试一遍再评讲一遍,一个细节难点都讲完整练习也达到了目的。

3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一个班级难免有差中和优秀生,我上学生按性格与成绩的优差进行配合,如好动的与安静的一起,作业慢的和快的一起字写好的和不好的在一起,在上课时,让这些学生性格互补合作互助,比如说请优生督促差生快点完成作业,差生不会的请优生马上教,让字写不好的向字写好的学习,让慢的赶上快的,让写不好的学习好的,有进步了二个都奖励,退步了,两个都批评,这样造成学生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现象,达到全班孩子共同提高的效果。

1、 宽容理解,互相表扬

我想任何一个差生都不喜欢全班一起批评她,这样会造成痛苦与失望,我在班上决不允许学生群起而攻之的现象,比如说某生错了第一个学生说:“你学习好差”,另一个学生说:“你真笨”,第三个学习说“:老师他作业都没做等等……一起攻击同学时,我会制止学生说:他成绩不好,跟你有什么相干?你们这样一起批评他,我会喜欢你们吗?学生无语,接下去我说:“老师喜欢乐于助人,帮助别人不喜欢批评别人的孩子。学生纷纷对该生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了一人跌倒大家扶的现象,学生的成绩也上去了,我再次扩大战果说:同学们喜欢帮助你的同学吗?从现在开始谁帮助了别人老师都会记在心里也会奖励大家的谁批评同学并在课上大声指责同学,我也不理他!于是班上就形成了互相帮助互相表扬的氛围。

5尊重个别差异,不同层面实施不同教育

我们每次接到班的学生都会有好中差的层面,针对这些学习的成绩,我采用了以优带差中等跟上,个别促进的策略,比如说让好生督促差生完成评价他的作业,中等生及时完成个别差生和弱智生抄完即可,我想这些差生和弱智生抄多了也会,哪一天大脑开发了,或遇上更好的老师,他的成绩也跟上了,我们这样抓基本的,不至于误人子弟,以上是我教学几年中所悟,希望同仁共同指教。

6逐单元反思,随时订正

我们知道记忆的遗忘规律是先慢后快,为了孩子更好地巩固知识,我们必须逐单元反思随时订正,订正最多三遍超过三遍就变成体罚和变相体罚了,于是我在上课时采取逐单元反思随时订正的方法,比如说数学书,我两面一改,改完马上发下去订正,订正后再反思我的教学有何地方要改进致使学生错误率如此之高,是板书不够大?还是示范不够细致?还是其他原因?反思之后,我对错题进行集体订正,如平移中数格子问题,我甚至让学生自己打格子,一课一题地过关又比较如说数学书中平移和旋转的玩具,我一课做一个示范贴在班级的学习示范栏里,让学生去模仿去玩并偿试学生在创造中玩,在玩中创造甚至不用妈妈花钱给她买玩具了,都说数学课真有趣,又可以做玩具,作业又少,因为我的作业经常在课堂上就完成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到很轻松,也乐于学、乐于思、也乐于动手制造玩具。比如说扇子玩具是旋转玩具,平移玩具是换衣服等都让孩子爱不释手。

7实践活动剪一剪

这部份教才取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艺。剪纸折纸成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结合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我首先在操作中准备张长方形的纸(纸的长大约是宽的2―3倍)按照教材

的示意图折叠起来折叠的方法不惟一,然后在折好的纸上画上半个小人再沿着小人的虚线剪开,最后展开来就是并排列的小纸人图型了。

2、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准备一张正方型的纸,按照教材的示意图对折起来,对折的方法也不惟一

然后在纸上画上半个小人沿着小人的虚线剪开,最后展开来就是围成一圈的小

纸人图形了,可结合图形让学生学习一下图形的旋转。

教材在最后由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剪出别的图案吗?这里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已设计图案,比如蝴蝶雪花等,要注意画图时,只需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案的一半即可,在剪的过程中按3―4人一组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按对称的方法折叠除了按示意图的方法外还可以是对折两次画小人时要注意小人的中线应为都是折痕的一边否则剪出来会出现两个半人,另外小人的胳膊要画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否则剪出的小人就不能连在一块了,剪纸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剪完后各小组的学生互相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比一比谁的作品做得最好,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进行开放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剪出个小人并课后让同学们自已设计

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在班上展示出来。

一、 抓住重难点逐课过关:以下是我的归纳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总 论

总而言之,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创新教学研究是教与学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师生互相学习互相探究,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师生成为合作探究互评互助的教学群体,成为快乐合作和谐相处的群体,瑞士心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让学生动手活动是创新的最大动力。让我们教更好,学生成绩更高,智慧更充足!

二年级数学册篇(7)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有热情,具备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效果极好。

三、 课堂上“精讲多练”

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 及时做练习册

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就及时做练习册,本学期练习册基本是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对练习册即时讲解,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反复训练,直到吃透弄懂为止。

五、 认真批改作业

每次布置作业都非常用心,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注重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抓好学困生

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为了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还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如杨凡同学,是本学期新转来的一个学生,由于他一年级的基础较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在他的转化的过程中,我注意给他补课,把他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一来,他学得就轻松多了,进步很大,兴趣和求知欲也随之增加。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由于家长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从而导致教育观念的不同。有个别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而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管的过死,不给孩子留有玩耍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与教师在管理学生上的分歧,教师的很多的教学计划不能很好的落实到位。

二年级数学册篇(8)

⑴、七千八百零八写作( ), 五千零二写作( )。

⑵、 九千里面有( )个十。

⑶、由六个千、二个百和五个一组成的数是( )。

⑷、在О里填上“”或“=”

2500克 3千克 2 小时 120秒

26+8×7 82 1700-900 410+180

(5)、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加的和是( )。

(6)、小明早晨7:30从家里出发去姥姥家,9:20到达。他路上共走了( )小时( )分。

(7)、一辆公共汽车上有36人,到站后上车3人,下车5人,这时车上有( )人。

(8)、在1250—1260之间,写出五个连续的四位数是( )。

(9)、4236=4000+( )+( )+( )。

二年级数学册篇(9)

2、18 ÷ 6=3 表示把18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线段有( )个端点,过两点可以画( )条线段。

4、1米=( )厘米 17米-8米=( )米

5、图钉的长大约( )厘米。一棵大树高12( )。

6、尺上从( )刻度到( )刻度是3厘米。

7、3 × 3表示( )个( )相加。

8、3+3表示( )个( )相加。

9、括号里能填几?16 > 4 ×( ) 10 < 4 × 4—( )

10、把口诀补充完整。五( )三十 ( )六十八

二、判断。对的打“ √ ”,错的打“ Χ ”。(10分)

1、4 × 5和5 × 4计算的结果相同。( )

2、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两个数相加的和大。( )

3、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

4、3米、400厘米、35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400厘米 > 350厘米 > 3米( )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10分)

1、 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列式为( )。

(A、20 ÷ 5=4 , B、20 ÷ 4=5)

2、 所有的( )大小都是相等的。(A、角 , B、直角)

3、 有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4米,第二次用去4米,还剩( )米。

(A、10—4—4=2米 , B、4+4=8米)

4、 读作3乘4的算式是( )。(A、3+4、B、3 × 4 C、4 × 3)

5、 300厘米比3米( )。(A、长,B、短,C、同样长。)

四、计算。(30分)

1、 直接写得数(16分)

2、 (1)8 × 2= 21 ÷ 3= 18 ÷ 3= 35 ÷ 5= 48—22=

17+28= 6 × 7= 35÷ 7= 35+19= 47—28=

71—50= 30-6= 72-8= 30+43= 45+7=

5×6= 68+9= 50-31= 28÷7= 1 ÷ 1=

(2)、7 ×8+5= 2 × 4 ×6= 42 ÷(25-19)=

3 × 4 ÷ 6= 52-(8+9)= 28 ÷ 4+19=

3、在( )填上+、-、×、÷。(5分)

24( )6=18 20( )5=4 6( )4=24

25( )5=30 25( )5=5

4、列式计算(9分)

(1)、42里面有几个7?

(2)、6个8相加是多少?

(3)、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多少?

五、应用题(30分)

1、 妈妈买了4米白布,又买了12米花布。花布是白布的几倍?

2、 商店里有8个红气球,蓝气球是红气球的2倍,蓝气球和红气球一共多少个?

3、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还剩20页。以后每天看5页,还要看几天?

二年级数学册篇(10)

这篇关于201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是

二,我会算。(12分)38-7= 43+8= 71-6= 58+8=3×4= 5×3= 2×6= 4×6=4+30= 70-30= 6×5= 3×6=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6分)1.角的边长越长,角就越大。 ( )2.6和3相乘,可以写作6×3,读作3乘6,口诀是三六十八。 ( )3.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和小。 ( )4.学校操场环形跑道长60厘米。( )5.小军的身高140米。 ( )6.比30厘米少10厘米的线段长40厘米。( )四、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要量一条街道的宽,用( )作单位。 (1)厘米 (2)米 (3)分米 2.比39多12的数是( )。 (1)27 (2)41 (3)51 3.2+2+2+2+2+2-1可以写成( ) (1)2x6-1 (2)1x4-2 (3)2x3 4.3+3+3+2可以写成( )。 (1)3x3 (2)3x4 (3)3x3+2

五、动脑筋,认真填。(26分)1.看图填空。(6分) 加法算式: 或: 乘法算式:( )×( )=( )读作: 或:( )×( )=( ) 读作: 2.在〇里填上“>”或“

上一篇: 监管体制论文 下一篇: 教研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