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2=30,54-30=24,把这两道算式改写成一道算式应该是( )。
3、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个面包。
4、计算54÷9=( )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
5、一个直角三角板中有一个( )角,两个( )角。
6、风扇转动是( )现象,推拉抽屉(tì)是( )现象。
7、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 >( ) >( )
8、9的3倍是( ),8是2的( )倍。
9、
一共有( )个 ,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 )份。
二、判断下面的话对吗?对的画“ √ ”,错的画“ × ”。(10分)
1、计算35-(23-12)时,先算23-12。 ( )
2、12÷4=3,这道算式表示把12分成4份,每份是3。 ( )
3、风车转动是平移现象。 ( )
4、计算7×8和56÷7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
5、比锐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
三、选择。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 )。(10分)
1、下面图形( )通过平移可以和 重合。
① ② ③
2. 两个锐角拼起来( )
A.是直角 B.是锐角 C. 比直角大 D.以上都有可能
3. 3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那么再过5分钟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 钝角
4.从63中连续减去8,减( )次才能使结果等于15.
A. 7 B. 6 C. 23
5. 一家人到公园去玩,公园门口的牌子如图:
这一家人共花了13元,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B.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两个小孩,一个大人。
C.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三个大人。
D. 他们到公园去的有三个小孩。
四、算一算。(共20分)
6×4= 24÷3= 25÷5= 3×1=
9÷3= 24÷4= 12÷3= 64÷8=
72-9= 36÷6= 6×9= 40-3=
4×( )=8 16÷( )=8 ( )÷6=3 ( )×4=24
26.49÷7×6= 32÷8-2= 3+9÷3= 4+2×2=
五.画一画(4分)
27—28. 分别画出将 向上平移4格,向右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
六、解决问题(共36分)
1、把28包奶糖平均装在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几包?
2.兔子有4只,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6倍。每8只小猴装一个笼子,可以装几个笼子?
3.三年级学生分成8个小组学游泳,每组9人,其中已经学会游泳的有58人,没有学会的有多少人?(5分)
4.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
1、 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几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忆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忆与整理:回忆整理全册内容。
本册教材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准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朴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
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索
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详细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朴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朴的、有条理的思索。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朴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爱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忆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忆与整理:回忆整理全册内容。
本册教材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准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朴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
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索
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详细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朴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朴的、有条理的思索。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朴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爱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
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要害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详细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把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1)
查阅更多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查看更多>>
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建议
学生的记忆规律是第一天忘掉50%第二次忘掉30%第7天忘掉90%,根据这个规律我在教学中第一天细致地教一次,第二天复习一遍,第一周复习5遍,这样学生的知识都巩固下来了,便也不容易忘记,然后再进行小测练习,练习过程注意题型多样化,各种题型都见过了,学生自然不惧怕考试,都会达到至少及格的效果。
2慢工出细活,难题细化逐个过关
本学期最难的题目是数格子平移与旋转的区别,我针对这种细致到点的平移练习,我采用了一题一课逐个过关的策略,也就是一节课练习只做一题,但要求每个同学练习过关,先强调重点开始平移、再强调原点不数,前进了才数过一格写一个数字,这样才不会错漏题,第二节课我进行了平移横线的练习,让学生数格子,注意不移错行,第三节课我扩大范围,前后左右地平移,并数对格子,经过这么细致地作业,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平移的方法。
同样,对于锐角和钝角的区别我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先告诉他们符号的
区分,锐角是两条弧线钝角是条弧线直角是横折,再利用三角形逐个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并比大小,让学生完整地知道钝角>90℃直角=90℃锐角直角>锐角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遍在练习册上做遍在书上做遍再考试一遍再评讲一遍,一个细节难点都讲完整练习也达到了目的。
3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一个班级难免有差中和优秀生,我上学生按性格与成绩的优差进行配合,如好动的与安静的一起,作业慢的和快的一起字写好的和不好的在一起,在上课时,让这些学生性格互补合作互助,比如说请优生督促差生快点完成作业,差生不会的请优生马上教,让字写不好的向字写好的学习,让慢的赶上快的,让写不好的学习好的,有进步了二个都奖励,退步了,两个都批评,这样造成学生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现象,达到全班孩子共同提高的效果。
1、 宽容理解,互相表扬
我想任何一个差生都不喜欢全班一起批评她,这样会造成痛苦与失望,我在班上决不允许学生群起而攻之的现象,比如说某生错了第一个学生说:“你学习好差”,另一个学生说:“你真笨”,第三个学习说“:老师他作业都没做等等……一起攻击同学时,我会制止学生说:他成绩不好,跟你有什么相干?你们这样一起批评他,我会喜欢你们吗?学生无语,接下去我说:“老师喜欢乐于助人,帮助别人不喜欢批评别人的孩子。学生纷纷对该生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了一人跌倒大家扶的现象,学生的成绩也上去了,我再次扩大战果说:同学们喜欢帮助你的同学吗?从现在开始谁帮助了别人老师都会记在心里也会奖励大家的谁批评同学并在课上大声指责同学,我也不理他!于是班上就形成了互相帮助互相表扬的氛围。
5尊重个别差异,不同层面实施不同教育
我们每次接到班的学生都会有好中差的层面,针对这些学习的成绩,我采用了以优带差中等跟上,个别促进的策略,比如说让好生督促差生完成评价他的作业,中等生及时完成个别差生和弱智生抄完即可,我想这些差生和弱智生抄多了也会,哪一天大脑开发了,或遇上更好的老师,他的成绩也跟上了,我们这样抓基本的,不至于误人子弟,以上是我教学几年中所悟,希望同仁共同指教。
6逐单元反思,随时订正
我们知道记忆的遗忘规律是先慢后快,为了孩子更好地巩固知识,我们必须逐单元反思随时订正,订正最多三遍超过三遍就变成体罚和变相体罚了,于是我在上课时采取逐单元反思随时订正的方法,比如说数学书,我两面一改,改完马上发下去订正,订正后再反思我的教学有何地方要改进致使学生错误率如此之高,是板书不够大?还是示范不够细致?还是其他原因?反思之后,我对错题进行集体订正,如平移中数格子问题,我甚至让学生自己打格子,一课一题地过关又比较如说数学书中平移和旋转的玩具,我一课做一个示范贴在班级的学习示范栏里,让学生去模仿去玩并偿试学生在创造中玩,在玩中创造甚至不用妈妈花钱给她买玩具了,都说数学课真有趣,又可以做玩具,作业又少,因为我的作业经常在课堂上就完成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感到很轻松,也乐于学、乐于思、也乐于动手制造玩具。比如说扇子玩具是旋转玩具,平移玩具是换衣服等都让孩子爱不释手。
7实践活动剪一剪
这部份教才取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艺。剪纸折纸成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结合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我首先在操作中准备张长方形的纸(纸的长大约是宽的2―3倍)按照教材
的示意图折叠起来折叠的方法不惟一,然后在折好的纸上画上半个小人再沿着小人的虚线剪开,最后展开来就是并排列的小纸人图型了。
2、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准备一张正方型的纸,按照教材的示意图对折起来,对折的方法也不惟一
然后在纸上画上半个小人沿着小人的虚线剪开,最后展开来就是围成一圈的小
纸人图形了,可结合图形让学生学习一下图形的旋转。
教材在最后由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剪出别的图案吗?这里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已设计图案,比如蝴蝶雪花等,要注意画图时,只需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案的一半即可,在剪的过程中按3―4人一组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按对称的方法折叠除了按示意图的方法外还可以是对折两次画小人时要注意小人的中线应为都是折痕的一边否则剪出来会出现两个半人,另外小人的胳膊要画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否则剪出的小人就不能连在一块了,剪纸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剪完后各小组的学生互相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比一比谁的作品做得最好,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进行开放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剪出个小人并课后让同学们自已设计
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在班上展示出来。
一、 抓住重难点逐课过关:以下是我的归纳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总 论
总而言之,小学二年级下册的创新教学研究是教与学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师生互相学习互相探究,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师生成为合作探究互评互助的教学群体,成为快乐合作和谐相处的群体,瑞士心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让学生动手活动是创新的最大动力。让我们教更好,学生成绩更高,智慧更充足!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有热情,具备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效果极好。
三、 课堂上“精讲多练”
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 及时做练习册
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就及时做练习册,本学期练习册基本是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对练习册即时讲解,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反复训练,直到吃透弄懂为止。
五、 认真批改作业
每次布置作业都非常用心,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注重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抓好学困生
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为了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还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如杨凡同学,是本学期新转来的一个学生,由于他一年级的基础较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在他的转化的过程中,我注意给他补课,把他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一来,他学得就轻松多了,进步很大,兴趣和求知欲也随之增加。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由于家长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从而导致教育观念的不同。有个别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而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管的过死,不给孩子留有玩耍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与教师在管理学生上的分歧,教师的很多的教学计划不能很好的落实到位。
2、18 ÷ 6=3 表示把18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线段有( )个端点,过两点可以画( )条线段。
4、1米=( )厘米 17米-8米=( )米
5、图钉的长大约( )厘米。一棵大树高12( )。
6、尺上从( )刻度到( )刻度是3厘米。
7、3 × 3表示( )个( )相加。
8、3+3表示( )个( )相加。
9、括号里能填几?16 > 4 ×( ) 10 < 4 × 4—( )
10、把口诀补充完整。五( )三十 ( )六十八
二、判断。对的打“ √ ”,错的打“ Χ ”。(10分)
1、4 × 5和5 × 4计算的结果相同。( )
2、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两个数相加的和大。( )
3、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
4、3米、400厘米、35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400厘米 > 350厘米 > 3米( )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10分)
1、 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列式为( )。
(A、20 ÷ 5=4 , B、20 ÷ 4=5)
2、 所有的( )大小都是相等的。(A、角 , B、直角)
3、 有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4米,第二次用去4米,还剩( )米。
(A、10—4—4=2米 , B、4+4=8米)
4、 读作3乘4的算式是( )。(A、3+4、B、3 × 4 C、4 × 3)
5、 300厘米比3米( )。(A、长,B、短,C、同样长。)
四、计算。(30分)
1、 直接写得数(16分)
2、 (1)8 × 2= 21 ÷ 3= 18 ÷ 3= 35 ÷ 5= 48—22=
17+28= 6 × 7= 35÷ 7= 35+19= 47—28=
71—50= 30-6= 72-8= 30+43= 45+7=
5×6= 68+9= 50-31= 28÷7= 1 ÷ 1=
(2)、7 ×8+5= 2 × 4 ×6= 42 ÷(25-19)=
3 × 4 ÷ 6= 52-(8+9)= 28 ÷ 4+19=
3、在( )填上+、-、×、÷。(5分)
24( )6=18 20( )5=4 6( )4=24
25( )5=30 25( )5=5
4、列式计算(9分)
(1)、42里面有几个7?
(2)、6个8相加是多少?
(3)、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多少?
五、应用题(30分)
1、 妈妈买了4米白布,又买了12米花布。花布是白布的几倍?
2、 商店里有8个红气球,蓝气球是红气球的2倍,蓝气球和红气球一共多少个?
3、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还剩20页。以后每天看5页,还要看几天?
这篇关于201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是
二,我会算。(12分)38-7= 43+8= 71-6= 58+8=3×4= 5×3= 2×6= 4×6=4+30= 70-30= 6×5= 3×6=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6分)1.角的边长越长,角就越大。 ( )2.6和3相乘,可以写作6×3,读作3乘6,口诀是三六十八。 ( )3.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和小。 ( )4.学校操场环形跑道长60厘米。( )5.小军的身高140米。 ( )6.比30厘米少10厘米的线段长40厘米。( )四、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要量一条街道的宽,用( )作单位。 (1)厘米 (2)米 (3)分米 2.比39多12的数是( )。 (1)27 (2)41 (3)51 3.2+2+2+2+2+2-1可以写成( ) (1)2x6-1 (2)1x4-2 (3)2x3 4.3+3+3+2可以写成( )。 (1)3x3 (2)3x4 (3)3x3+2
五、动脑筋,认真填。(26分)1.看图填空。(6分) 加法算式: 或: 乘法算式:( )×( )=( )读作: 或:( )×( )=( ) 读作: 2.在〇里填上“>”或“
一、填空题
1、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需要( )根筷。
2、东东家到学校有905米,约是( )米。
3、把7903、7930、9730、97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4、一个五位数,它的位是()位,位是百位的数是()位数。
5、一个四位数,它的千位上是8,十位上是5,其它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 ),读作( )
6、拉抽屉是( )现象
7、,13个,每4个一份,分成( )份,还剩( )个。列式为 ( )
8、÷6﹦……,在这道算式中,余数是( );÷﹦3……2,除数最小是( ),当商是3时,被除数是( )
9、……第20个图形是( )。12+8=20 20÷5=4列综合算式是( )
10、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 )条船。
11 列式为(÷﹦……)
12、与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二、判断
1、路上行进中的小车,小车运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
2、把24颗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一定是4颗。 ( )
3、5月份有31天,它有4个星期多3天。 ( )
4、1999添上1就是2000。 ( )
5、二年级的小雨不是男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 )
三、选择题
1、在数字图案0、1 、2、3、4、5、6、7、8、9、中,轴对称图形有( )
A、2个 B、3个 C、4个
2、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 )根。
A、1根 B、2根 C 、3根
3、袋里的糖果在10~20之间。平均分个3人剩一颗,平均分个5也剩一颗,袋里有( )颗糖。
A、12颗 B 、15颗 C、 16颗
4、从63里面连续减9,减( )次结果是0。
A、7 B、8 C、9
5、有语文、数学、品德三种书,小明、小丽、小红各拿一本;小明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红拿的是( )书。
A、数学 B、语文 C、品德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72÷9= 6×7= 6+3÷3= 27÷3
56÷7= 9+57= 12-4÷2= 82-9=
5900-2000= 1600-700= 120+50= 54÷6=
2、笔算(8分)
38÷9= 53÷7= 47÷5= 30÷6=
3、脱式计算(12分)
64-40÷8 16÷4×2 73-26 + 35 (72-18)÷9
4、列式计算(6分)
(1)6个相同加数的和是18,其中一个加数是多少?
(2) 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4,商和余数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
1、饼干原来10元一包,现在优惠促销,3包24 元。现在每包多少元?现在每包比原来便宜多少钱?(4分)
2、儿童票每张4元,成人票每张6元,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爷爷一起去公园玩,用25元钱买票够吗?(4分)
3、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4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2】
一、按要求填空。(20分,每空一分)
1、 填上合适的单位(克或千克) (0.5分一空)
(1)一枚5分硬币重2( )。 (2)一只鸡重约2( )。
(3)一袋面粉重25( )。 (4)一本书约重200( )。
(5)一支彩笔长10( ) (6)妈妈身高162( )
(7)黑板的长4( ) (8)教学楼的高15(
2、 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
3、 小红的爷爷今年63岁,小红7岁,爷爷的年龄是小红的(
4、 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需要( )根筷。
5、 3个百、7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6、 用4、0、0、2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是(
7、 42厘米-25厘米=( )厘米 16米+49米=(
8、 805读作:( )
498读作:( )
五百一十写:( )
一千零八十写作:( )
9、铅笔的长是( )厘米 ,橡皮的长是( )。
10里填上“>、<或=” 。+×
二、判断题。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5分)
1、 6的8倍是 14 ( 2、1米=100厘米。 ( 3、7个9相加得63。 ( ) )倍。 ), )米 ) ) )
4、6+6+6+6++5=6×5-1。 ( )
5、李老师身高是170米。 ( )
二、我会算。 (25分)
1、直接写出得数。(9分)
8×5= 45÷5= 9×5=
3×7= 81÷9= 80-6=
36÷6= 13+6= 9×6=
42÷6= 32+9= 25+9= 900-700= 44+55= 45
140-50= 823+732= 7200-6000=
2、列竖式计算。(4分)
64+59= 720+190= 730+170= 310-150=
3、用递等式计算。(12分)
32-24÷3 86-(34+33)
2×9+12 42+5×8
32÷4+6 72÷8+1÷9=
四、 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3分)
小东
小红 小东 小明
六,解决问题(42分)
1、小红买水彩笔 一共多少钱?(4
2、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7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带4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6分)
3、一辆客车上有乘客62人,到了车站下去了25人,又上来17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5分)
4、养鸡场有大鸡84只,小鸡比大鸡少18只,小鸡有多少只(5分)
5、建筑工地有900块砖,上午用了360块,下午用了440块。还剩多少块砖?(5分)
3、青蛙妈妈和3只小青蛙比,谁捉的害虫多?多多少只?(5分)
4、(5分)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3】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
1、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2、由7个千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的位是( )位。
3、与6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3708、 3087、 7038、 7083
> > >
5、仔细观察,填写规律。
①■ ■ ■ ( )……
② 1、2、4、7、11、 。
6、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7、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56 7=8 48 8=40 56 7=63
6 9=54 64 8=72 6 4=24
二、判断题。(4分)
(1) 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1009。 ( )
(2) 5个千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405。 ( )
(3) 小明的体重大约是35克。 ( )
(4)1000前面的一个数是999。 ( )
三、选一选。(4分)
1、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 )重。
A、铁 B、棉花 C、一样重 D、不一定
2、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是( )。
A、5800 B、4003 C、7000 D、1230
3、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A、100 B、1 C、99 D、10
4、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
A、 B、 C、
四、算一算。(36分)
1、直接写得数。(12分)
7×8= 81÷9= 66-39= 34-16=
72÷9= 60-14= 170-90= 35÷5×4=
28+59= 200-110= 9 × 7= 30-56÷7=
2、竖式计算。(12分)
2 3 0 4 3 0 7 6 0 8 1 0
+4 8 0 -2 8 0 +1 3 0 -7 9 0
3、估算(6分)
923-488≈ 594+318≈ 896-503≈
4、列式计算器(6分)
2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 ? 32是8的几倍?
五、解决问题。(29分)
1、估一估。(6分)
2、一共有36盆花。
(2)如果4个人把花搬完,平均每人搬几盆?(4分)
3、妈妈有50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5分)
4、(5分)
5、(5分)
妈妈 今年36岁 小明今年6岁
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
六、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第2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合计5分)
动物园的管理人员为动物做了一次“体检”,下面是几种动物体重的统计图。
1. ( )最重,( )最轻。
6×3= 72÷9= 36÷9= 8×8=
5×9= 18÷6= 32÷8= 8×1=
0÷7= 9×0= 9×6= 42÷7=
2.用竖式计算
7×9= 48÷6= 60-18= 36 + 47=
3、计算
4×7+20= 54÷9-3= 72÷9÷4= 24÷4×6=
64÷8+17= 4×9÷6= 2×3×4= 42÷7×8=
二、请你认真填一填。
1.
× = ÷ = ÷ =
2.一个星期有7天,42天是( )个星期。
3.一只 6条腿,4只 ( )条腿,9只
( )条腿。
4、“10除以2等于5”,写成除法算式是( ),其中被除数是( ),2是( ),商是( )。
5、红领巾上共有( )个角,其中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中的第一节课《推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推理》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中的第一节课,它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生学习空间图形做好铺垫。
我制定的本课教学目标为:
1、通过形式多样的猜测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经验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4、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依据
(1)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数学思考”中做如下要求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中,发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中单想法。
(2)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推理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事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课,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推理游戏,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再具体情景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我采用情景创设法、谈话引导法、讲练结合法等。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推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来源于生活。”谈话引导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中每一个判断的理由和依据,使得思考过程变得清晰而有条理。这样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所以我运用了讲练结合法。
三、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本节课我的学法指导是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因为课标中说:“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在讨论交流中理解每一个判断的理由和依据,从而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关键落实于教学的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下面我把每个环节的意图阐述一下。
第一个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感知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本质,不是()就是(),通过前置作业的完成,让学生对这个推理过程不仅有了初步认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究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关键的信息推理出某种结论,重点掌握用连线法辅助推理。
第三个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夹练夹趣的应用环节,思维训练层层深入。由此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概括,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说板书设计:
《课标》中说:“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必要的板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同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脉络。”我在板书设计时呈现了三种常用方法,主要的是突出连线法辅助推理,把三种情况也可以转化成两种情况来推理。
说课要求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的位置和地位,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