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2:31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1)

现在,我先讲两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近一年来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形势

去年,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运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务院特别强调“要突出重点市场,对问题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集散地进行集中整治。”

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我们在去年的成都会议上,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历史形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从市场设立、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进货渠道、业户行为、交易信用等六个方面进行市场秩序规范的意见,并讨论研究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何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技术含量、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完善展览展销功能、与新型营销业态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实现市场业态提升的战略构想。这些意见和构想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赞同和支持,也受到了国内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批发企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对于引导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按照中央精神进行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沿着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实践看,通过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明显变化:

第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底,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1644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0%,其中通过批发市场销售的生产资料商品约占全社会流通总量的20%。同时,·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一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老总们反映,由于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提高了批发市场和业户的品牌经营意识,增加了客户对批发市场的信任度,整顿市场后交易额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真正规范化的、依法经营的市场在整治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传统的经营观念得到更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它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曾经有过很大贡献。但是,由于批发市场传统交易模式的局限和落后,产生了大量不规范行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发展,必然使摊位式批发市场逐步萎缩。大家都认识到,批发市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与新型流通方式相结合,加快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市场发展道路。特别可喜的是,近一年来市场整顿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研究WTO,研究新的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并积极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流通业内形成了普遍风气,人们对生产资料流通特点的认识普遍有了新的提高。如广东物产集团汽车交易市场向连锁方向发展,建筑装饰家居市场向建设建材物流中心发展,使市场的业态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市场改组、整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交易品种看,那些不适宜通过摊位制进行交易的商品,如汽车配件、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等商品正在被逐步淘汰;从市场设立看,乱批土地、乱建市场以致于形成“空壳”市场、“半空壳”市场的现象已有所改变;从市场布局看,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马路市场”以及“无照”黑市正在得到清理,城市的市场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在各地政府部门和批发市场自身的努力下,这些改组和整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经济质量,也有效地扼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规范了市场的经营行为。

第四,市场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长期以来,迫于摊位租赁的压力,大部分市场“重招商、轻管理”,对于业户的交易资格及商品交易过程缺乏严格的审核监督,致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漏税等不规范行为泛滥不止。通过近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好转。不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者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有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和坑害消费者行为的,坚决清除出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如天津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去年联合全国建材市场发出“发挥自律作用,创建文明市场”倡议书,向消费者作出防假打假八项承诺,并建立了“商品资格准入制”、“市场先行负责制”、“知识消费工程”等三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里兴风作浪,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大大提高了市场信誉。

第五,市场的服务功能取得明显改善。过去,许多市场往往只注意交易过程,忽略了市场的服务增值,服务功能较弱。通过整顿治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市场的广泛重视,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在商品交易、交割、运输、质量保证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强化市场的服务功能。如闽南第一建材市场、无锡南方不锈钢市场等,他们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对石材、不锈钢板材等进行开料、加工、剪切、成型,并提供配送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不同需求,不但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也有效地引导了客户的消费取向。

第六,交易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整顿使许多市场认识到,传统的批发市场交易模式和交易手段不但容易导致不规范的交易行为,而且交易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常常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不少市场在完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进行市场设施的改造,提高批发市场的技术含量,在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电子计算机。目前,计算机商品查询、电子票据结算、市场内部交易网络等现代化交易手段,在很多市场中已经得到普及,既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对虚开发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我们这次确定的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在这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很好总结和推广。

上述变化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精神及其一系列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整顿不是“一刀切”,也绝不是要取缔所有的批发市场,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市场的经营环境,提升市场的业态,引导批发市场在规范经营的轨道上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我国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对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的大力整治,不断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重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新形象。

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形势,一是国家对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流通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三是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任务日益紧迫。

首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整治形势严峻。就各类以摊位制为主要交易形式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经过将近一年的整治,虽然秩序已有所好转,但诸如管理粗放、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今年国务院下决心把整治集贸市场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重点,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半年左右时间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也包括各类工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交易市场。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等七个部、委、局又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重点解决集贸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缺斤少量、藏污纳垢、执法壁垒及集贸市场周边地区生产、加工、储藏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同时,在提出严格的整治措施的基础上,七部门列出了全国重点整治规范的20个市场名单。这说明,这次对市场的专项整治决不会走过场和流于形式。对那些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和混乱的市场秩序,政府决心很大,措施坚决,正在重拳出击,动真格的。因此,对正在广泛开展的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党性原则配合好政府部门的专项整治。一要高度重视。虽然大多数市场并没有被列入重点整治的市场名单,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客观地说,销售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大部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区别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因此,任何市场都不能有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在重点整治名单里就万事大吉了。从国务院精神来看,应当说,既然对集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那么所有的市场就都是重点,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并严格地落实在具体的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中。二要措施坚决。对那些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一贯不规范的业户要坚决清除出市场,对市场中那些已经给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严惩。总之,市场决不能成为“偷税漏税的特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藏污纳垢的庇护所,执法部门进不去的‘独立王国”’。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包括市场设立、市场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品质量监督、业户资质审核等等。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表彰一批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良好的典型,希望我们总裁联席会所有成员都能成为这样的典型。

其次,目前我国流通业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批发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作为批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的天地将会更加广阔。过去我国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普遍重生产、轻流通,流通难以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巨大组织和引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人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特别是近两年,总书记、朱总理和其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流通工作的重要性。年初,江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WTO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是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流通发展最重要的指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予以鼓励和扶持。历史已经给我们流通部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当然也应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批发市场自身要尽快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只有在整顿、调整、改造的基础上,将不适应大生产要求的落后的传统交易模式逐步改造成适应现代经济要求的现代流通模式,转换经营业态,进行规范经营,批发市场在组织生产、衔接产需、引导消费等方面才能真正发挥出流通组织的作用,也才能得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同,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政策扶植。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市场调整和改革,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市场品牌,对于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无疑是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再次,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十分紧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已经提上政府部门的工作日程。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流通落后,而流通滞后的关键在于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缓慢,推进流通现代化对于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重大。中央和国务院已将推进流通现代化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列进了“十五”规划。今年年初,国家经贸委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吴仪国务委员做了重要讲话,国家经贸委李荣融主任做了工作报告,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并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部署。因此,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我们各级商品流通组织和企业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尽快转变经营观念、转变经营方式,走出传统交易模式的思维定式,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开拓企业和市场发展的新路,才能跟上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近一年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实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无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秩序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家对于国务院进行的市场专项整治还心存疑虑,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这样的商品交易形式在现代经济中的位置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感到若明若暗,心中无底。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当然要靠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关键仍然是我们能不能与时俱进,加快市场的调整和改造的步伐,加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二、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发展的根本方向

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众多。我们曾经分析过,由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商品流通的发达程度差异性很大,加之对现代商品流通经济规律普遍缺乏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之初,为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解决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造成的长期经济短缺,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把组建商品批发市场作为衔接产需、调节供求、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重要组织手段。中央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各种形式的集贸市场“在衔接产需、引导消费、解决就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客观地说,遍及城乡的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商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仍然是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主流商品交易模式,并且仍然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拥有年交易额超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已达3273个,其中生产资料类批发市场为450余家,这个数字每年还在递增。因此,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虽然摊位式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交易形式已经大大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既不能搞“一刀切”,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统统加以否定和取缔,也不能任其盲目发展,阻碍我国现代化流通的发展步伐。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除对市场中各种扰乱经济秩序的不规范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整治之外,对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只能采取妥善引导、逐步改造、规范管理、调整提高的方针,最终方向是大力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实现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的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业态的全面提升。

去年,我们在成都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提出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问题,今年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大力推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我们所以要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实现批发市场的现代化,不仅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强化市场整治、规范经营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规律,正确发挥流通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流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流通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巨大提高,在当代社会,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流通的现代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生产的规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化大生产必然要求现代化大流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尽快走出摊位制的小生产交易模式的误区,走上现代化经营的道路,将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商品流通如果长期建立在批发市场的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上,也必然会极大地限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批发市场流通现代化,是商品流通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经指出:“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马克思对流通时间的分析告诉我们,全部流通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能否最大限度地节约流通时间、降低商业成本的问题,这是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流通时间的节约就没有商品流通的发展。现代化是动态的,所谓流通现代化正是对流通时间与空间集约化的不间断追求。相对于计划体制下的国家对产品的统购包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减少了中转环节,按市场需求衔接产需,是一大进步。而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批发市场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又远远不够,小批量以及单一功能的销售方式表现在流通时间上极不经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商品流通发展规律的要求。引进先进的流通方式,对批发市场加以改造和提高,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发展物流配送,是现代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流通的方向。我国目前一般意义上流通的生产资料商品,国外通常是指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从发达国家情况看,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的流通主要采用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其特点是方便、快捷、低成本。近些年,现代物流逐渐发展起来,强调通过物流中心,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空间,降低流通成本。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降低这一类商品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进一步成为可能。这些优势,传统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无可比拟。目前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上采购正在我国逐步兴起,从趋势看,将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我国现有的批发市场要满足生产资料商品大批量集中供货、集中配送、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的需求,就必须进行彻底改造,实现业态提升和市场管理、服务的全面现代化,否则很难在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中取得更大发展空间。

第四,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市场适应大生产需要,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正在重新构建生产资料商品批发体系,这将是一个以服务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并且充分市场化的体系。从目前看,已经显露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生产资料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对流通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放弃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转而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逐步采用、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以期通过无形市场,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二是我国产业结构经过近20年的大规模调整,高新技术、电子通讯、新型材料、生物化学等新兴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加,这些产业的知识密集型程度和流通专业化程度都很高,主要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的批发市场已很难适应。三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企业集团不但纷纷建立独享型的销售网络,而且集团的一体化分工使大批中小企业沦为协作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正逐步从批发市场并入大企业销售网,批发市场作为中小企业共享式的销售网络功能不断趋于淡化。从这些变化来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速度,加快业态调整和改造,与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迅速接轨,将会逐步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五,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应对入世后与外国商业资本进行贸易竞争的重要举措。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开放,使得外国商业资本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已经凭借先进的现代流通方式和手段进入了我国的贸易分销领域。随着我国入世谈判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承诺,下一步外国商业资本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我国的商贸批发领域,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营销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装备对于我国传统商品批发业正在形成强大的冲击。比如建材市场中欧佩德与百安居大型建材超市已大举进军中国。我国的批发企业和批发市场不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步伐,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甚至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被挤垮挤掉。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务必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从商业零售领域的实践看,也只有大规模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实力,也才能在流通领域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制度的现代化。重点是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决策机制。市场作为独立法人,必须接受政府经济部门的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市场管委会”要逐步改造成由市场的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组成的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市场自治组织,而不能成为凌驾于政府管理部门之上的“独立王国”,甚至为了市场自身利益,成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偷漏税等不规范经营行为的“保护伞”。对以“封闭式”管理为名,实为搞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执法部门公正执法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要坚决撤销。为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要进一步做好政企分开、管办脱离工作,规范市场投资机制,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对市场的投资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防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导致对市场监管不利及其它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市场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是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批发市场发生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以及藏污纳垢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率的现代管理,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批发市场要注意大量学习和引进连锁店、超市、大卖场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业态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通过市场业态的提升和改善管理,不断提高对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的调控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业户实行资质审查和档案登记,严格把关;二是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监督机制;三是大量使用条形码、POS机等现代管理技术,严格控制商品的进货渠道和发票的使用管理,严防假冒伪劣和偷漏税;四是建立完善的商品售后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市场营销环境的现代化。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自身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经营业态,它只是一个经营场所,市场创办者从事的主要是物业经营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看,批发市场不可能都办成连锁店、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工T企业。批发市场改造和调整的重点,是能否在市场内部建立一套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环境,并引导市场内所有的经营者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逐步转换传统的经营模式,以批发市场高效率、快节奏和规模化的整体流通水平的提高,有机地融入我国现代化的商品流通体系当中。营造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环境,批发市场要做的工作很多,目前急需解决的是要尽快在市场内部建立起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如金融结算体系、商品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网上交易体系、加工服务体系等。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应当根据业户采用的不同的现代流通方式的需要,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逐步加大投入,完善市场功能,尽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业态的整体提升。

(四)市场经营主体的现代化。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是市场内的经营业户。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经营主体的现状参差不齐,总起来看规模小、素质低、不规范行为多,大批发商和大生产商进入批发市场的还比较少。实现市场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内现有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引导他们按照现代流通方式,转换经营业态,做大做优做强,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入场经营,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市,吸引名优商品进场销售。通过他们的规范经营,带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出市场的品牌效应。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2)

现在,我先讲两点意见,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近一年来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形势

去年,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运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务院特别强调“要突出重点市场,对问题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的集散地进行集中整治。”

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精神,我们在去年的成都会议上,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历史形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从市场设立、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进货渠道、业户行为、交易信用等六个方面进行市场秩序规范的意见,并讨论研究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何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技术含量、强化市场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完善展览展销功能、与新型营销业态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实现市场业态提升的战略构想。这些意见和构想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赞同和支持,也受到了国内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批发企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对于引导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按照中央精神进行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沿着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实践看,通过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明显变化:

第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底,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1644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0%,其中通过批发市场销售的生产资料商品约占全社会流通总量的20%。同时,·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一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老总们反映,由于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提高了批发市场和业户的品牌经营意识,增加了客户对批发市场的信任度,整顿市场后交易额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真正规范化的、依法经营的市场在整治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传统的经营观念得到更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它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曾经有过很大贡献。但是,由于批发市场传统交易模式的局限和落后,产生了大量不规范行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发展,必然使摊位式批发市场逐步萎缩。大家都认识到,批发市场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与新型流通方式相结合,加快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新的市场发展道路。特别可喜的是,近一年来市场整顿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研究WTO,研究新的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并积极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流通业内形成了普遍风气,人们对生产资料流通特点的认识普遍有了新的提高。如广东物产集团汽车交易市场向连锁方向发展,建筑装饰家居市场向建设建材物流中心发展,使市场的业态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市场改组、整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交易品种看,那些不适宜通过摊位制进行交易的商品,如汽车配件、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等商品正在被逐步淘汰;从市场设立看,乱批土地、乱建市场以致于形成“空壳”市场、“半空壳”市场的现象已有所改变;从市场布局看,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马路市场”以及“无照”黑市正在得到清理,城市的市场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在各地政府部门和批发市场自身的努力下,这些改组和整合,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经济质量,也有效地扼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规范了市场的经营行为。

第四,市场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长期以来,迫于摊位租赁的压力,大部分市场“重招商、轻管理”,对于业户的交易资格及商品交易过程缺乏严格的审核监督,致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漏税等不规范行为泛滥不止。通过近一年来的整顿和规范,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好转。不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者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发现有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和坑害消费者行为的,坚决清除出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费者权益。如天津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去年联合全国建材市场发出“发挥自律作用,创建文明市场”倡议书,向消费者作出防假打假八项承诺,并建立了“商品资格准入制”、“市场先行负责制”、“知识消费工程”等三项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里兴风作浪,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大大提高了市场信誉。

第五,市场的服务功能取得明显改善。过去,许多市场往往只注意交易过程,忽略了市场的服务增值,服务功能较弱。通过整顿治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市场的广泛重视,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在商品交易、交割、运输、质量保证以及生活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强化市场的服务功能。如闽南第一建材市场、无锡南方不锈钢市场等,他们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对石材、不锈钢板材等进行开料、加工、剪切、成型,并提供配送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不同需求,不但提高了市场的竞争能力,也有效地引导了客户的消费取向。

第六,交易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整顿使许多市场认识到,传统的批发市场交易模式和交易手段不但容易导致不规范的交易行为,而且交易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常常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不少市场在

完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进行市场设施的改造,提高批发市场的技术含量,在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电子计算机。目前,计算机商品查询、电子票据结算、市场内部交易网络等现代化交易手段,在很多市场中已经得到普及,既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对虚开发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我们这次确定的14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在这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很好总结和推广。

上述变化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精神及其一系列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整顿不是“一刀切”,也绝不是要取缔所有的批发市场,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市场的经营环境,提升市场的业态,引导批发市场在规范经营的轨道上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对我国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对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的大力整治,不断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重塑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新形象。

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形势,一是国家对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流通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三是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任务日益紧迫。

首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整治形势严峻。就各类以摊位制为主要交易形式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经过将近一年的整治,虽然秩序已有所好转,但诸如管理粗放、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今年国务院下决心把整治集贸市场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重点,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半年左右时间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也包括各类工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交易市场。最近,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等七个部、委、局又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重点解决集贸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缺斤少量、藏污纳垢、执法壁垒及集贸市场周边地区生产、加工、储藏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同时,在提出严格的整治措施的基础上,七部门列出了全国重点整治规范的20个市场名单。这说明,这次对市场的专项整治决不会走过场和流于形式。对那些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和混乱的市场秩序,政府决心很大,措施坚决,正在重拳出击,动真格的。因此,对正在广泛开展的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各类各层次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党性原则配合好政府部门的专项整治。一要高度重视。虽然大多数市场并没有被列入重点整治的市场名单,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客观地说,销售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大部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区别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因此,任何市场都不能有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在重点整治名单里就万事大吉了。从国务院精神来看,应当说,既然对集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那么所有的市场就都是重点,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并严格地落实在具体的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中。二要措施坚决。对那些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一贯不规范的业户要坚决清除出市场,对市场中那些已经给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严惩。总之,市场决不能成为“偷税漏税的特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藏污纳垢的庇护所,执法部门进不去的‘独立王国”’。三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包括市场设立、市场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品质量监督、业户资质审核等等。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表彰一批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良好的典型,希望我们总裁联席会所有成员都能成为这样的典型。

其次,目前我国流通业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批发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作为批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的天地将会更加广阔。过去我国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普遍重生产、轻流通,流通难以发挥对生产和消费的巨大组织和引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人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化。特别是近两年,总书记、朱总理和其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流通工作的重要性。年初,江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国际形势与WTO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是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流通发展最重要的指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予以鼓励和扶持。历史已经给我们流通部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当然也应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批发市场自身要尽快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只有在整顿、调整、改造的基础上,将不适应大生产要求的落后的传统交易模式逐步改造成适应现代经济要求的现代流通模式,转换经营业态,进行规范经营,批发市场在组织生产、衔接产需、引导消费等方面才能真正发挥出流通组织的作用,也才能得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同,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政策扶植。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市场调整和改革,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市场品牌,对于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来说,无疑是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再次,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对于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十分紧迫,推进流通现代化已经提上政府部门的工作日程。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流通落后,而流通滞后的关键在于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缓慢,推进流通现代化对于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重大。中央和国务院已将推进流通现代化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列进了“十五”规划。今年年初,国家经贸委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吴仪国务委员做了重要讲话,国家经贸委李荣融主任做了工作报告,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并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部署。因此,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我们各级商品流通组织和企业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尽快转变经营观念、转变经营方式,走出传统交易模式的思维定式,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开拓企业和市场发展的新路,才能跟上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近一年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实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无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经营秩序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家对于国务院进行的市场专项整治还心存疑虑,对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这样的商品交易形式在现代经济中的位置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感到若明若暗,心中无底。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当然要靠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关键仍然是我们能不能与时俱进,加快市场的调整和改造的步伐,加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这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二、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是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发展的根本方向

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众多。我们曾经分析过,由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商品流通的发达程度差异性很大,加之对现代商品流通经济规律普遍缺乏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之初,为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解决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造成的长期经济短缺,我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把组建商品批发市场作为衔接产需、调节供求、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重要组织手段。中央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各种形式的集贸市场“在衔接产需、引导消费、解决就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客观地说,遍及城乡的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商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仍然是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主流商品交易模式,并且仍然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据统计,到2001年底,我国拥有年交易额超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已达3273个,其中生产资料类批发市场为450余家,这个数字每年还在递增。因此,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虽然摊位式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交易形式已经大大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既不能搞“一刀切”,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统统加以否定和取缔,也不能任其盲目发展,阻碍我国现代化流通的发展步伐。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除对市场中各种扰乱经济秩序的不规范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整治之外,对批发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只能采取妥善引导、逐步改造、规范管理、调整提高的方针,最终方向是大力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实现包括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在内的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业态的全面提升。

去年,我们在成都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提出了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整顿、调整、改造和提高问题,今年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大力推进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我们所以要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实现批发市场的现代化,不仅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强化市场整治、规范经营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通规律,正确发挥流通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流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流通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巨大提高,在当代社会,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流通的现代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生产的规模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化大生产必然要求现代化大流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尽快走出摊位制的小生产交易模式的误区,走上现代化经营的道路,将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商品流通如果长期建立在批发市场的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上,也必然会极大地限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批发市场流通现代化,是商品流通发展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经指出:“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马克思对流通时间的分析告诉我们,全部流通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能否最大限度地节约流通时间、降低商业成本的问题,这是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流通时间的节约就没有商品流通的发展。现代化是动态的,所谓流通现代化正是对流通时间与空间集约化的不间断追求。相对于计划体制下的国家对产品的统购包销,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减少了中转环节,按市场需求衔接产需,是一大进步。而相对于现代流通方式,批发市场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又远远不够,小批量以及单一功能的销售方式表现在流通时间上极不经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商品流通发展规律的要求。引进先进的流通方式,对批发市场加以改造和提高,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发展物流配送,是现代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流通的方向。我国目前一般意义上流通的生产资料商品,国外通常是指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从发达国家情况看,大宗原材料和大型机械商品的流通主要采用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其特点是方便、快捷、低成本。近些年,现代物流逐渐发展起来,强调通过物流中心,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空间,降低流通成本。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降低这一类商品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进一步成为可能。这些优势,传统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无可比拟。目前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上采购正在我国逐步兴起,从趋势看,将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交易模式。我国现有的批发市场要满足生产资料商品大批量集中供货、集中配送、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的需求,就必须进行彻底改造,实现业态提升和市场管理、服务的全面现代化,否则很难在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中取得更大发展空间。

第四,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市场适应大生产需要,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正在重新构建生产资料商品批发体系,这将是一个以服务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并且充分市场化的体系。从目前看,已经显露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生产资料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对流通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放弃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转而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逐步采用、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以期通过无形市场,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二是我国产业结构经过近20年的大规模调整,高新技术、电子通讯、新型材料、生物化学等新兴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加,这些产业的知识密集型程度和流通专业化程度都很高,主要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的批发市场已很难适应。三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企业集团不但纷纷建立独享型的销售网络,而且集团的一体化分工使大批中小企业沦为协作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正逐步从批发市场并入大企业销售网,批发市场作为中小企业共享式的销售网络功能不断趋于淡化。从这些变化来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如果不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速度,加快业态调整和改造,与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迅速接轨,将会逐步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五,加快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是应对入世后与外国商业资本进行贸易竞争的重要举措。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开放,使得外国商业资本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已经凭借先进的现代流通方式和手段进入了我国的贸易分销领域。随着我国入世谈判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承诺,下一步外国商业资本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我国的商贸批发领域,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营销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装备对于我国传统商品批发业正在形成强大的冲击。比如建材市场中欧佩德与百安居大型建材超市已大举进军中国。我国的批发企业和批发市场不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步伐,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甚至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被挤垮挤掉。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务必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而从商业零售领域的实践看,也只有大规模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实力,也才能在流通领域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推进流通现代化的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制度的现代化。重点是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决策机制。市场作为独立法人,必须接受政府经济部门的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市场管委会”要逐步改造成由市场的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组成的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市场自治组织,而不能成为凌驾于政府管理部门之上的“独立王国”,甚至为了市场自身利益,成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偷漏税等不规范经营行为的“保护伞”。对以“封闭式”管理为名,实为搞地方保护主义、阻碍执法部门公正执法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综合管理办公室”要坚决撤销。为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要进一步做好政企分开、管办脱离工作,规范市场投资机制,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对市场的投资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防止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导致对市场监管不利及其它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市场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是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批发市场发生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以及藏污纳垢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率的现代管理,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批发市场要注意大量学习和引进连锁店、超市、大卖场等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业态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通过市场业态的提升和改善管理,不断提高对市场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的调控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经营业户实行资质审查和档案登记,严格把关;二是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监督机制;三是大量使用条形码、POS机等现代管理技术,严格控制商品的进货渠道和发票的使用管理,严防假冒伪劣和偷漏税;四是建立完善的商品售后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市场营销环境的现代化。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自身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经营业态,它只是一个经营场所,市场创办者从事的主要是物业经营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看,批发市场不可能都办成连锁店、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工T企业。批发市场改造和调整的重点,是能否在市场内部建立一套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环境,并引导市场内所有的经营者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逐步转换传统的经营模式,以批发市场高效率、快节奏和规模化的整体流通水平的提高,有机地融入我国现代化的商品流通体系当中。营造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环境,批发市场要做的工作很多,目前急需解决的是要尽快在市场内部建立起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如金融结算体系、商品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网上交易体系、加工服务体系等。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应当根据业户采用的不同的现代流通方式的需要,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逐步加大投入,完善市场功能,尽快实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业态的整体提升。

(四)市场经营主体的现代化。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是市场内的经营业户。推进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经营主体的现状参差不齐,总起来看规模小、素质低、不规范行为多,大批发商和大生产商进入批发市场的还比较少。实现市场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内现有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引导他们按照现代流通方式,转换经营业态,做大做优做强,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入场经营,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市,吸引名优商品进场销售。通过他们的规范经营,带动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出市场的品牌效应。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3)

展会简介:中国(天津)国际涂料展览会是中国北方最具盛名的国际性、规模化的品牌涂料展览会。展会创办于2004年,素来以国际性强、成交额大、观众质量高而享有美誉,是涂料企业达成最终交易、促进行业发展、推动商务合作和提升品牌形象的首选平台。2009年,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200多家参展商同台展出,访客超过2万余人。本届中国(天津)国际涂料展览会将着力推广节能环保理念,注重引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环保产品的研发,为未来快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展会建立畅通渠道,既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建立消费信心,同时也宣传企业理念,提高知名度,实现涂料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展品范围:

1 涂料产品

汽车涂料、不粘涂料、工业涂料、溶剂型涂料、水基涂料、粉末涂料、建筑装饰涂料、木器家具涂料及其它相关涂料、油墨圾牯合剂产品。

2 化学品及原材料

天然树脂、合成树脂、颜料、溶剂、填料、填充剂、助剂(包括增稠剂、表面活性刺、颜料分散剂、乳化剂、交联剂、消泡剂,防泡剂、防结皮剂、流平剂、杀菌剂、催干剂、稳定剂、蜡类等)。

3 生产及包装设备

调色系统、混料器/搅拌机、连续式混料器间歇式混料器、实验室混料器、高速分散机、挤压机/挤出机,捏合机、研磨机及其配件、过滤器、泵、计量仪/称重装置、分料及装料系统、包装机、贴标签机、研磨及分散介质。整厂设备及工程设计服务等。

4 拄制、分析及测量仪器

厚度测量、颜色测试、表面反光率率测试、硬度测量、腐蚀测量、酸碱度测量、表面张力测量、物理性测验仪器、化学性测试仪器、光学测试仪器、颜色测试仪器、流变性测试仪器,稳定性测试仪器等。

5 安全及环保设备和其它服务

工程和技术顾问服务、容器清洗设备,环保及安全设备,废气处理设备、废水处理设备、溶剂回收、去除烟尘、通风及空气污染控制及刊物,传媒、电子商贸及其它相关工程服务。

第五届中国(厦门)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0年5月28日~30日

展会地点:福建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展会简介:上届展会于2009年6月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共有日本AGC集团、德国工商总会、德国钛诺利、法国圣戈班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共吸引境内外专业客商达50000人次。

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大力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和促进国内外建筑节能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节能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共同举办“第五届中国(厦门)国际建筑节能博览会”。

展示内容:

一、中心展区

集中展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规划与措施,建筑节能、低碳经济规划与实践,低碳城市建设与规划等;

二、节能技术与产品展区

1、可再生能源展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新技术;

2、绿色照明与常能光电展区:新型节能照明、节能灯具、节能光源、LED照明、节电控制技术等;

3、门窗钢构展区:节能门窗幕墙、建筑遮阳、节能玻璃、钢结构等;

4、电气智能化展区: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安防、智能办公、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等;

5、建筑空调展区:空气源热泵、空调制冷静能技术、新型通风系统、中央空调等;

6、建筑节水展区:建筑与市政给排水管材管件、新型热水循环系统、新型节水器具及设备、中水回用技术、景观用水循环利用技术、雨水回用技术、节水管理技术等;

7、新型墙体材料展区:各类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外墙自保温系统材料及其它保温隔热材料;

8、隔热与防水材料展区:隔热膜、隔热涂料、内外墙涂料、各类瓦材、屋面绿化、防水材料、密封材料等;

9、绿色科技展区:展示各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计院的前沿设计理念、设计成果,拓展节能减排工作思路,推广科研院所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新技术和示范项目

第14届亚洲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及节能科技展(ASIAN ELENEX 2010)

展会时间:2010年6月2日~4日

展会地点:香港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简介:Asian Elenex由年营业额超过6亿美元世界十大展览集团之一英国奥伟展览集团授权香港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主办。香港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英国奥伟展览集团的成员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展览联盟的成员单位,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亚洲地区组织过多场成功的展览会,并通过了国际展览联盟UFI的权威认证。

Asian Elenex 2008(第13届)共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654家企业参展(包括7个国家展团),有10980名专业观众入场参观、洽谈。参加此展会的中国内地企业有:正泰集团、菲尼克斯电气、长网新材、华仪集团、凤凰金具、沃尔核材、高正电子、惠程电气、协字电器、托菲机电、爱博精电、河东电子、启东电缆、吉青电缆、凯玄电气、上海雷格、普瑞电控、沃科半导体、新源五金等。

Asian Elenex 2010将继续有来自中国大陆、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的展团参与,展览会面积达15000平方米,预计将有全球超过45个国家及地区700家国际厂商参展,届时莅临参观的买家将超过18000人。

展品范围:

电力安装、配电及输电:电缆、电缆盘及断路器,电力安装设备及施工工具,电缆管理系统。控制系统、连接器,连线系统,电网自动化技术及设备,电厂环保产品,发电/输电及配电系统、设备,电容器、变压器及电子配件,干线、干线系统,电力供应/电池/不间断电源系统及转换器,配电屏/开关设备,高,低压电器及建筑电气,电量计量及监视系统,金属线及配件。节能科技:节能建筑照明系统、节能商业协公/工业照明、电力环保系统及其他再生能源利技。

2010年德国太阳能技术国际贸易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0年6月9日~11日

展会地点:北京慕尼黑新国际展览中心展会简介:德国国际太阳能技术和产品展自1991年创办以来不断扩大,至今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太阳能技术和产品贸易展览会。INTERSOLAR展览会集中了三个主要的太阳能技术领域:光电技术(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系统(热水供应,供暖、工业用热,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建筑。围绕着这个方向和主题及其相伴的会议,它在世界上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使得INTERSOLAR已成为厂商、批发商、供应商和服务商展会日历上的常客。

展品范围:

减震器、集成装备系统、各类太阳能产品、能量供应设备、热能转换,变极器、过电压保护、发光保护、投资提议和太阳能基金、计划编制和咨询服务、程序控制和控制工程学、产品技术工艺、研发设备、软件编程和远程太

阳能监控、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光缆、太阳能电池及晶片、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采集、太阳能厨房设备,太阳能正面屋顶建造、太阳能玻璃、太阳能模块、太阳能存储、阳光水疗、跟踪系统、太阳能光伏芯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芯板、太阳能新型动力装置。

第104届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及中国国际制笔文具博览会

展会时间:2010年6月10日~12日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简介: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制笔协会主办,中百协(北京)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是唯一的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品牌展会,是当今中同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到会采购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信誉最佳的大型文具交易博览会,是亚洲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用品供求互动平台;是中外商家交流信息、展示品牌、洽淡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盛会,代表与展示了当前中国文化用品行业生产水平及发展情况。

展品范围:

学生用品、文教用品、现代办公及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电脑及IT数码产品、纸与纸制品、文房四宝、印刷与包装用品、照像器材、测量测绘用品、体育与健身器材、休闲娱乐用品、中西乐器、文具礼品与赠品、旅游用品、美术绘画用品、书写工具及生产设备、配件、办公耗材、办公家具、办公室用品、办公日杂用品等。

2010第七届中国家庭医疗用品展览会

展会时间:2010年6月20日~24日

展会地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展会简介:作为全球最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国际医疗器械领域年度盛会,本届大会将以“国际化、专业化、高层次”的会议要求,邀请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等地区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际医疗器械产业巨头,共同探讨交流中国“医疗器械”之发展机会。从而帮助业界高层全面了解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链的最新趋势,同时也让全球的相关设备供应商、医疗器械供应商、电子制造商、设计和科研单位代表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市场,从而促进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上海国际家庭医疗用品展全面推广策略。更由长三角辐射至全国及亚太地区专业买家,让展商更能有效开拓中国以至海外国际市场,加强与目标买家接洽的机会,展亚展览凭借在国际会展组织的丰富经验,和与中国医促会的紧密合作,整台家庭医疗用品产业资源,将上海国际家庭医疗用品展构建成行业最专业的、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为家庭医疗用品带来更恢弘的年度盛典。

展品范围:

家庭自我检测器材:传统,电子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脂肪测试仪、体温计;

家庭保健器材:疼痛按摩器材、视力改善器材、睡眠改善器材、口腔卫生健康用品、成人保健器具、按摩器具;按摩器、按摩椅、按摩床、办公保健座椅、脚底按摩器、按摩垫、按摩带、按摩靠背,气血循环机、按摩枕、美容仪器、电动按摩床等按摩器具。

家用治疗仪:温热理疗床、远红外线按摩理疗床、远红外温热磁疗仪、温热电位治疗仪、老年人残疾人按摩浴缸、各类玉石保健床垫、各种家用治疗仪等。

家庭急救产品:创可贴、绷带、制氧机;

家庭护理设备:家庭康复护理辅助器具、女性孕期及婴儿护理产品、家庭用供养输气设备;

家庭治疗设备:磁疗仪器、高压氧治疗设备、光谱辐射治疗仪器、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生物反馈仪、体内电疗仪器;

家用消毒净化产品:皮肤、粘膜等医用消毒剂、卫生净化消毒用品、室内空气质量改善设备;

家用中医器械:中医诊断仪器、中医治疗仪器;

女性美容健身:美容设备与材料、美体塑身设备、Spa设备等;

户外体育用品以及多功能健身器材

健康媒体:健康保健类网站、报刊、杂志

2010第十一届多人行广告、标识、LED展

展会时间:2010年6月23日~25日

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

展品内容:

1、广告产品

A、广告设备:数码喷绘设备、影像写真设备、雕刻切割设备、压克力吸塑设备、桌面打印技术与设备、大幅面打印设备、彩色印前系统、彩色胶片制作设备、快速制作设备、标识、标牌制作设备,证卡设备、装裱、拼接、装订设备、丝网印与热转印设备。

B、广告材料及物料:

喷绘布、灯箱布、写真相纸、各种反光材料、喷墨写真墨水、广告膜贴、胶贴、及时贴、灯箱片、灯箱贴,各种板材、有机玻璃、广告设备零配件等。

C、标识、标牌:

D、展览展示器材及材料。

E、各类灯箱。

F、广告礼品、书籍、网库、软件、气模等。

G、广告摄影技术及设备、影像处理系统、新媒体。

2、LED产品

A、LED点阵、模块、数码管、控制系统、IC;LED发光二极管、立体发光字、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LD(激光二极管)、EL(电子照明)、大功率LED等。

B、LED半导体照明及应用:LED显示屏、LED照明、LED灯饰、LED交通灯、LED背光源、LED汽车用灯、太阳能、LED应用等。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4)

一、在比较中鉴别相关概念

例1 (2013年新课标Ⅱ卷第25题)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A错。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由于北宋政府“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错。宋代土地兼并日益激烈,自耕农失去土地的现象增多,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故选D。

【名师点津】此题涉及一个重要概念: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吗?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这三者的异同,有助于准确掌握小农经济这一概念。如图所示,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自然经济,但不等于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区别如表一所示:

表一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比较

例2 (2014年江苏卷第4题改编题)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官府废止了重农抑商政策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C选项颇具迷惑性,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一度开放海禁不等于废止了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材料“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奉旨允行”等信息可知政府允许有条件地开放“海禁”,答案为B。

【名师点津】题中涉及的重农抑商、海禁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体现,闭关锁国是海禁政策的延续。两者异同参见表二:

表二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异同

二、在多维分析中理解概念

运用新材料,多角度考查核心概念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复习备考应从多维视角来分析理解概念。这里的多维视角,包括三层含义:①构成概念的基本要素视角;②将经济概念与政治、文化相联系的视角;③运用唯物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视角。

历史概念的类型包括人物、事件、法律、制度、政策、会议、思想等,构成概念的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经济史制度、政策、现象类概念居多,如井田制、均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工官制度、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经济重心南移、资本主义萌芽等。构成制度、政策概念的基本要素有:原因、时间、目的、内容、影响等。构成现象概念的基本要素有:产生原因、历程、影响发展的因素、影响等。我们可根据构成要素全面分析概念,如表三、表四所示。

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三年各地高考题,以下特点清晰可见:①题型以选择题为主;②小农经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经济重心南移等概念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而重中之重,非小农经济、重农抑商莫属;③试题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呈现,注重运用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史学方法考查对概念进行理解和运用。

基于高考命题的这些特点,本文以小农经济、重农抑商两个概念的解读为例,对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同学们高三复习备考有所启发。

一、在比较中鉴别相关概念

例1 (2013年新课标Ⅱ卷第25题)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A错。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由于北宋政府“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错。宋代土地兼并日益激烈,自耕农失去土地的现象增多,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故选D。

【名师点津】此题涉及一个重要概念: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吗?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这三者的异同,有助于准确掌握小农经济这一概念。如图所示,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自然经济,但不等于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区别如表一所示:

表一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比较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自耕农经济

产生 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

消亡 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至今仍有些地方的农业经济带有一定的自然经济性质 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完全消失。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又有所恢复,但已不等同于古代的小农经济

内涵 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自己生产自己消费 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拥有耕种土地所有权的小农经济

对立面 商品经济 机械化生产 租佃经济

例2 (2014年江苏卷第4题改编题)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官府废止了重农抑商政策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C选项颇具迷惑性,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一度开放海禁不等于废止了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材料“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奉旨允行”等信息可知政府允许有条件地开放“海禁”,答案为B。

【名师点津】题中涉及的重农抑商、海禁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体现,闭关锁国是海禁政策的延续。两者异同参见表二:

表二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异同

重农抑商 海禁

点 时间 最早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实施于明清时期

目的 征收赋税和巩固统治,压制商业发展,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 防范人民的反抗和外来殖民势力的侵犯,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采取重征商税、限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政策 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但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同点 ①为了维护封建统治;②由自然经济所决定;③有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④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二、在多维分析中理解概念

运用新材料,多角度考查核心概念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复习备考应从多维视角来分析理解概念。这里的多维视角,包括三层含义:①构成概念的基本要素视角;②将经济概念与政治、文化相联系的视角;③运用唯物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视角。

历史概念的类型包括人物、事件、法律、制度、政策、会议、思想等,构成概念的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经济史制度、政策、现象类概念居多,如井田制、均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工官制度、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经济重心南移、资本主义萌芽等。构成制度、政策概念的基本要素有:原因、时间、目的、内容、影响等。构成现象概念的基本要素有:产生原因、历程、影响发展的因素、影响等。我们可根据构成要素全面分析概念,如表三、表四所示。

表三 多维视角看小农经济

形成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②封闭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落后性: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④脆弱性:规模小、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

发展

因素 有利 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②生产关系: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一定的生产自,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④政策: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 ①分散性、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②封建剥削严重(沉重的徭役和赋税);③土地兼并;④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⑤自然灾害

地位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影响 积极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消极 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并长期延续

表四 重农抑商政策

含义 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原因 ①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③其他因素: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

目的 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政治文化方面:安定人心,加强对农民控制;③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主要表现 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④多方面限制工商业活动,如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⑤通过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影响 积极 ①经济: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 ①妨碍工商业发展,强化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违背历史发展潮流;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三、在突破思维定式中深化概念

例3 (2012年全国大纲卷第13题)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解析】答案为B。唐太宗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的途径,强调工商业者不能与官员“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可见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排除D。

例4 (2013年全国大纲卷第16题)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

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

【解析】材料说明户籍在古代是身份职业的象征,政府严禁更改户别,以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减少人口流动的可能性,答案为C。A与材料无关,严格的户籍制度并不利于社会的分化,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D。

【名师点津】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确保赋税的征收,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从而巩固封建统治,例3答案却是“维持社会等级”。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但例4并没有从经济方面考查户籍制度对农业、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而是从“强化社会控制”这一政治角度着眼。这些别出新意的试题大大深化了概念的内涵。

面对高考试题的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一些同学往往难以克服思维定式,对概念的理解固化、僵化,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怎么办?提高材料处理能力是关键。分析材料,要做好两点:

1. 抓住材料主旨

试题所提供的史料,并非所有文字都是有用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起铺成、解释作用的,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某个词或句子。抓住主旨可以从材料出处(或说话者的立场、对象)、关键词、转折词(或语气词)、高频率词等入手。

例5 (2014年天津卷第12题改编题)(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材料表明( )

A.宋太宗重视商业,适当减免商税

B.宋代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C.宋代依然对工商业者征收重税

D.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5)

考试习题材料一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做好清理河流的调研工作

我市辖区内有一条河流前期治理后依然不达标,如果由你负责再次对这条河流进行清理,你要如何做这次治理前的调研工作?

【参考答案】

河流污染问题将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急需整治,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可提前发现症结所在,为后期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更加科学有效制定治理法案,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也能够保障后期实施方案的合理性。

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次调研工作:

首先,调研该河流前期治理的实际情况和仍旧存在的问题。我会从负责前期治理的同事、环保专家处了解前期的治理方案、治理时间、规划、举措、取得的效果、问题所在等。我会从上游城市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海事局处河流的污染现状,如水质情况、水面漂浮物等。我会从周边居民处了解河流周边居民数量、生活污水排放方式、是否直接排进河流、污水排水处理系统是否完善。

其次,调研本次治理活动的主要设想、规划和重点。我会向周边民众征集想法、建议、环保意识、对污水处理方式的知晓度等。我会从周边企业及相关负责人处了解河流周边工厂数量、类型、污水处理方式、是否存在乱排乱放情况等。船舶航行情况、是否存在违规排污等。我会从有治理经验的兄弟城市了解治理河流污染的经验。

最后,要做好信息整理的工作。信息收集结束后邀请各部门领导、专家、企业及民众代表等就河流污染现状、影响、原因等进行讨论,形成初步治理方案,最终整理成调查报告汇报领导。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题:招商引资要严格把关

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针对企业进行税收、信用的审查,严把入口关,防止企业在纳税、环保等方面出问题,针对这个现象,请问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当前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之间的招商引资竞争较为激烈,有些政府急于求成,在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时缺乏审查,导致很多招商引资项目出现无法履行、逾期建设、甚至是烂尾的现象,更有地方政府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引入了被其他地区淘汰的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和项目,给当地社会和生态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面对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政府部门一定要在提高经济质量的同时,严把招商引资入口关,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在搞活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资源和良性的市场环境。

第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引入综合效益强的“金凤凰”企业,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符合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的核心产业。有利于营造诚信市场营商环境。通过信用审查机制,提高企业的诚信准入门槛,减少因企业失信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从源头上防控城市经济发展风险。

第二,严格招商政策的审查程序。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方能出台、要经过政府法制部门的合法性审查,并向人大机关备案。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政策,要依法追究政府主管领导以及文件审查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改进干部考核的方法和手段。不单纯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考核官员政绩,既看数量又看质量,既看显绩又看潜绩,要把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第四,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做到招商政策的公开、透明,让社会公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要把政府的引资行为纳入群众监督之中。营造良好营商投资环境。

第五,政府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要凸显地域优势和产业集群特点,根据区域规划和发展要求,寻找和锁定潜在的目标企业、机构或领军型人才。

考试习题材料二

【参考答案】

危房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能够促进改善民生、改善民居,让民众安居乐业。危房清点和调研:通过住建部了解地区危房的分布、数量和相关具体情况,与相关专家开展实地调研,按照危房等级进行分类。

我认为本次工作有以下三个重点:

第一,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群众意见,力求全面真实的摸清当地危房的相关情况。与村委和社区联合,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群众对危房改造补偿的意愿。也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其他地区的补贴标准的实施细则及补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在了解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水平的补贴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补偿规定,与专家探讨并因地制宜地制订危房补偿标准和改造方法,按照不同危房等级进行加固维修、自建或政府统一拆除重建,具体包括加固维修补偿、拆除重建的安置补偿等。

第三,再次征求群众意见,不断优化补贴标准。通过线上线下补贴标准,了解群众意见。进一步完善本次工作的不足,优化补偿标准,上报上级审批。

        考试习题材料三

某地由于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没有礼让行人,导致经常出现机动车撞伤行人的事故。对此,你认为该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该问题?

试题解析

机动车伤人事故频发给行人和机动车车主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从意识和行为上改变当地群众的外出习惯,让所有的机动车车主能够礼让行人,群众能够按章出行,以更好地维护交通秩序。

第一,政府宣传部门可以通过官方微博、直播执法、宣传短片、车载电台、社区公告栏海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告知群众交通事故的危害、常见的事故原因、机动车和行人正确的出行方式及交通法规等。同时可以在社区举办交通安全宣传讲座,要求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通过现场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提高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第二,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应合理调整全市路口的红绿灯时间,在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时间分界之间增加三秒停行时间,避免因为抢时间而导致车辆与行人发生冲突。还可以在事故多发地段的路口增加摄像头和语音播报功能,时刻提醒大家遵守重交通规则,礼让他人。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6)

思想文化的传播、嬗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书籍在传播思想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界新气象”

设问:“依据材料一,解释新气象的具体含义(4分)。简要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

1.在含义上,参考答案是这样的:出现大量有关商业活动、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的知识。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质疑:

材料中呈现的《商程一览》、《一统路程图记》、《士商要览》、《商贾便览》是明清时期代表性的几类商书。

“第一类是:着重记载各地水陆交通情况的。如本题材料中提到的明代黄汴《一统路程图记》、崔亭子《路程要览》等,内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中兼有沿途的风俗物产介绍,属水陆行程书。

第二类是:兼及商路等交通线路和商业规范经商经验的。如明代程春宇的《士商类要》,不但记录了与《一统路程图记》基本相同的百余条交通路线,而且另辟“客商规略”、“买卖机关”、“为客十要”、“醒迷论”等专章,介绍相关的经商知识,强调商业道德及为商之道。

第三类为着重为商之道、强调经营者素质与经营经验的。这类商书,明代有崇祯间李晋德的《客商一览醒迷》,内容偏重于论述商业行为规范、道德修养;万历间余象斗纂刻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卷二十一《商旅门》,漪子《士商要览》三卷,崇祯间刊。既有行商经验之谈,又有商品知识、经营方法的总结。”

――语出《明清商书及研究情况介绍》

由此可见参考答案中的“大量有关商业活动”言不符实有二:第一,材料呈现的仅几本书而已,“大量”体现不出来;第二,“有关商业活动”中的“活动”用词不准确(如《一统路程图记》属水陆行程书而并非“活动”)。

本题材料内容很明显:隐射教材《中国古代史(下)》P129《明清时期的文化》一节的相关知识,考查了明清文化的特点――承古蒙新中的“新”(教材谈到“新”的三个表现:一是出现早期启蒙思想;二是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三是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即“西学东渐”)。从本题所给的文字材料反馈的信息看:用西学东渐概括更好,因为它比参考答案“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的知识”措辞更简洁准确。

2.在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上,参考答案为: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区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传统积极观念有所松动;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或传教士和中国部分开明士大夫积极传播西学)。

我认为这道题用全球史观来解题,组织答案更好(因为这道题考的是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当然偏重中国),可以这样设置:

(1)中国:①政治上:明清封建社会衰落,政府一定时期有限对外开放。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有所发展;区间长途贸易发展。

③思想上:传统经济观念正经历变化(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2)世界: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加强(或早期殖民扩张,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

也就是说,参考答案应增加一个要点。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海陆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的桥梁和纽带。但在明清以前,中国领先世界,这种联系和交流的结果更多的是体现在“东学西传”而并非“西学东渐”。何况明清之际,东西交流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传统商路而使东西交流一度出现“商业危机”。打破这一局面,开辟世界联系的新时代正是新航路开辟。所以,这个世界大背景不能少,西学东渐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结果。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多审视教材,多挖掘教材,多整理教材结构,会提高对教材的认识;多做题,多探讨,大胆质疑各种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各种版本的考题,转换视角,多思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近几年的高考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主要考查主干知识。这是因为:(1)知识是能力的依托,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离开知识,能力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2)目前高考阅卷普遍是采“点”不“采意”的办法。采点更客观,成本最低。“点”从何来?――教材主干知识。(3)“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高考试题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主干知识。教材主干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

2.注重对史学范式的考查。除考查传统的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外,还考查学生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等。

3.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2)人文主义精神;(3)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5)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6)开放的世界意识。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7)

全市“转型发展、我们怎么转”大讨论活动,是xx区区划调整后,新xx开启新征程、开辟新途径、开创新局面的一把“新钥匙”。xx区作为安阳市的老工业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xx发展的瓶颈,只有顺应发展大势,加快转型发展,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适合xx区的发展新路。

xx区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5∶57∶38.5,二产占比过重,而重化工业又占二产的70%以上。二是产业层次不高。传统企业多,缺乏技术领先、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三是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企业523家,涉气企业339家,占比64%。四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东西部都有钢铁及相关企业分布,且“退城进园”难度较大。五是发展载体弱。产业集聚区及服务业“两区”欠账多,集聚效应差。总之,“大而不优”、抗风险能力差、不可持续,不转型没出路。

xx区转型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以“13341”工作思路为引领,紧扣“提升一产、优化二产、做强三产”的转型要求,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在工业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钢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做大做强钢铁及精深加工和精细化工园区两个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上,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金融业、商贸物流业,做大三产板块,提高三产占比,优化提升我区产业结构和层次。一是依托殷墟、曹操高陵、马氏庄园、唐塔等重量级文化旅游等资源,积极寻求战略投资者,打造全国著名、世界盛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培育全区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二是依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近年已招引的150余家金融、证券类企业,软件和硬件建设并举,进一步打造好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是依托区域内武丁物流园、锦xx运输集团公司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与“互联网+”相嫁接,资源整合,打造中物物流产业小镇,使现代商贸物流业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这些,努力使我区一二三产业占比更趋合理,经济增长更加健康持续,抗风险能力更强。

通过变观念、搭平台、优环境、强动力、建机制、转作风、惠民生七个方面,齐头并进,下大力气切实保障以上目标的尽快实现。通过大讨论活动,人人关心大xx发展,人人参与大xx建设,人心求变的良好氛围在xx区已然形成。

“转型发展我们怎么转”大讨论研讨发言材料(2)

当前,“转型发展、我们怎么转”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市深入开展,xx区结合上级要求和辖区实际,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转型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辖区空间、生态等资源优势,全力打赢转型发展攻坚战。

一是夯实四大发展载体。重点打造“一区”,即xx市产业集聚区。持续完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争创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大力开发“一街”,即钢花路特色商业街(区)。以钢花路为轴心,加快棚改和xx公园等绿地建设,加大两侧地块招商开发,抓好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项目落地,加快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聚餐、商务交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西部商业中心。加快建设“一苑”,即西苑。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加快打通xx大道、祥和大道等一批外部连接道路,提高旅游配套能力,建设“花卉龙泉——山水善应——林中马家”三个生态景观板块,加快打造xx市xx生态旅游区。加快发展“一园”,即现代物流园。抢抓国道341、西北绕城高速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机遇,加快打造连接周边地区、辐射豫北地区的现代物流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培育壮大三大主导产业。做大轨道交通产业,依托xx铁路器材、轨道等企业,规划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加快由线下向线上、由普铁向高铁、由国内向国外快速发展,力争到2020年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做大灯饰照明产业,加快编制规划,建设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引进中低端加工企业和高端研发企业,大力发展新型智能节能产品,力争两年内初具规模,四年内建成中原光电基地。做大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健康饮水、养老等产业,打造长春观等精品项目,建设生态小镇和特色新农居,完善提升服务水平,扩大xx生态品牌效应。

三是持续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坚持以环保治理倒逼转型发展。全力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重点源头、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深入推进全民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坚决关停取缔“小散乱污”企业。全力打赢水污染攻坚战,以确保水质达标、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攻坚重点,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

四是全力抓好开放招商。实施全员招商,开展竞赛比拼,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实施专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完善配套政策,分别成立3个专业招商团队和3个专业招商分局,坚持大员上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转型发展我们怎么转”大讨论研讨发言材料(3)

xx区依托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全省优秀三星级特色商业区“三区”主平台,突出主导产业、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商贸优势、增强内生动力。

一是突出主导产业转型,在招商引资、产业提升、嫁接合作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千百亿工程,即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围绕规划的28平方公里的大纺织园发展框架,打造集设计、研发、加工、展示、销售、物流、辅料生产为一体的婴幼童装全产业链条,用5年时间,产值突破500亿元,10年时间,培育形成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中国童装名城;同时,按照“扶持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全丰航空,发挥带动效应,力争5年时间打造百亿级无人机装备制造产业。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8)

从历史传统、时代背景两个角度作答,其中历史传统角度:“工商食官”1分。时代背景角度:政治上“地方势力膨胀,加强中央集权”1分;经济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重农抑商”1分。满分共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答题情况】

(1)学生得分情况:多数学生得分在1—3分之间。

(2)存在问题: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把握不住要点,如多数学生不能从历史影响角度分析,答不出“工商食官”政策影响;概括能力不高,照抄材料;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如对“盐铁官营”政策内涵理解不深,导致答题方向不明;脱离材料,背诵教材知识;语言不规范。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提高多角度、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理清答案的逻辑关系,避免答题中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

(2)重视历史概念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会结合材料分析试题中出现的新概念。

(3)重视引导学生提升史料处理能力、概括能力等学科能力、学科素养。

(4)要求学生使用科学、规范语言答题。

16(2)阅卷分析

【评分细则】

变化:抑商政策松动,或政府退出直接经营,或政府较少官营经济。(2分,任答一点得2分)

影响: 促进商品经济(或工商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或税收);壮大了市民阶层(或商人政治经济空间扩大);推动了城市繁荣;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5分)

【试题分析】

本题抓住宋代时代特征来设计情境和试题立意,属于重点考点。同时通过考查变化类试题,契合现代高考的对历史知识全面、辩证的考查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答题情况】

平均分在5.54分,主要集中于4分、6分、7分。

主要问题:

(1)表述笼统不具体,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如:变化方面,回答宋代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影响方面,回答推动了宋展。

(2)影响方面,不根据材料与设问作答,照搬教材结论,甚至超出时间阶段,如:回答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宋代资本主义萌芽是部分学者的观点,但主流观点是明清出现);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到外延的逻辑关系答题,比如本题,最直接的影响先是工商业与商品经济,之后是政府收入,再是商人阶层,然后城市发展,最后再是思想科技以及政治科举制等发展线索,经济方面影响比较直接,科技文艺和政治方面较偏远。

2.“经济政策”是每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一般来说都是社会发展的反映,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但是有些政策的实施或者推动社会的发展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由此,这部分的考查让学生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对宋代整体发展有基本的认识。同时,需要老师们和学生重视一些小专题的总结,比如“经济政策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等等。

3.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系关系。关注重点时代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17(1)阅卷分析

【评分细则】

分三个层次给分:

①能答出北方战乱、北方动荡、北方战乱频仍、北方政权并立等要点的,只要答出一点就可以得1分。

②能答出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民族交融加强等要点,只要答出其中的一点就可以得1分。

③能答出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方劳动力增加、南方生产力水平提高等要点的,只要答出其中的一点就可以得1分。

【存在问题】

1、部分同学角度不全,存在重复同一角度的问题,落下了“南方经济发展这个角度”。

2、知识掌握不准确,答题不严谨,如部分同学答出“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或南移”,“南方经济发达”,“ 南方商品经济繁荣”“把材料一当成元代来答,还结合了材料二作答第一问”等等,这些答案都不得分。

3、不能做到序号化,整个题目就是一段。

4、书写的规范化有待提高。

【应对措施】

1、强化历史“必备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

2、进一步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练习学生答题的段落化、规范化、序号化。

2、提升“关键能力”,教学中注意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精选训练题,强化学生阅读并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考复习要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题重点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强化核心素养的落实,提高学生能力。

17(2)阅卷分析

【评分细则】:

特点:规模扩大,表现为外来民族与中华民众的交融;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伴随着伊斯兰交的传播进行;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影响更深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说明:本答案涉及民族交融的规模(范围)、推动因素(宗教因素)、程度(“回族”形成)、影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评析】

从知识角度看本题主要从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民族交融的特点。从能力角度看要求依据材料指出民族交融的特点,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概括的能力。从学生的得分情况看得分不理想,可挖掘的潜力很大,本题满分6分,平均分3分左右,满分很少。

【存在问题】

(1)对于特点类题目,材料的深度分析能力不足,解读材料浮于表面文字表述,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

(2)答题时重视了材料信息的运用,但是提炼与解读有效信息、准确概括的能力明显不够。

(3)个别同学审题错误,没有看清是要求回答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即应该回答不同点,错答了一些与前朝相比的共同点。

(4)好多学生达成了民族交融的影响,审题出现严重失误,或者在句式方面犯了严重的低级失误。

(5)答题语言的组织不严谨,缺乏答题的层次性。

(6)书写潦草、不分条,不分点答题,导致卷面组织乱,不清晰。

【教学建议】

(1)重视课本基础,强化课本主干知识的精准记忆,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积累学科语言。

(2)加强重点概念的解释,提升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3)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尤其重视对史料的阅读理解、提炼能力和使用学科语言多角度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加大对历史学习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

(5)重视审题训练,对特定题目的答题角度及句式适当加以总结指导。

18(1)阅卷分析

【评分细则】

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合一;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对公社负责;主张人人平等(平等原则);受人民监督。(每个要点2分,以上5点答出3点即得6分)

【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字迹潦草、卷面不清晰、未要点化加以区分现象。

2、部分学生审题出现严重偏差,不能准确理解“政治原则”,仅仅罗列材料。

3、学科专业术语匮乏,答案表述累赘,语言不清晰,表述不严谨,口语化现象突出。

4、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定位教材,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5、提炼与解读有效信息、准确概括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不够。

6、时空观念缺乏,没有区分阶段答出对应的历史知识。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不够,

【教学建议】

1、强调规范答题:书写认真清晰,合理安排卷面布局,答案做到序号化、段落化、 要点化。

2、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历史学科语言的运用。

3、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训练,注意设问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方向和侧重点。

4、强化历史“必备知识”的复习,应多引导学生聚焦主干知识,在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加强知识整合迁移,而不是局限于知识记忆和题型训练。

5、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的“关键能力”,运用情境材料训练学生辨识历史信息及运用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情境材料所提供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的能力。

6、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情境材料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的认识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物、并规范地阐述历史事物。

7、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学科素养”,强化对核心素养的认识,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

18(2)

【评分细则】

答案共五个要点:1.创立新的民主组织原则2.建立工人政权的尝试3.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借鉴4.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   (补充一条) 5.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五取三每条2分,共6分!

【存在问题】

1.审题不细致,答题没扣住世界民主进程这一角度!2.答题角度不全,要点不够!3.不注意整个题目的命题主旨,不能从第一问中提取第一个要点。4.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措施:加强审题意识;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注重分析命题立意;加强能力素养训练!

19题阅卷分析

20题阅卷分析

【评分标准】

古代中国对外交流:11分:角度或观点——2分  评述过程——7分  结论升华——2分

1、内容:

①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

②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④军事上,有战争与和平,有侵略与反侵略。

任选一个角度也可如文化交流:内容:至少两个4分;评(影响)3分

示例1:

角度: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2分)

评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政治: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经济:如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文化: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7分)

总之,中外交流内容丰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

2、对外政策:

①开放:汉到元(也可具体展开如汉、唐、元)原因+影响 积极   2+2=4分

②保守:明清  原因+影响 阻碍   1+2= 3分

示例2:

角度: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评述: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大都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政府重视中外交流,支持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明清时期,面对西方殖民扩张,厉行“海禁”,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7分)

总之,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这既是本国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2分)

(其它角度,如:中国对外交流的路线;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双向交流

①中国—外国   政治、经济、文化等   4分,1点2分

②外国—中国   经济、文化、科技等   3分 ,2点3分,1点1分

4、路线

①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

②唐: 陆路:

a、长安向东到达朝鲜

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

海路:

a、 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

b、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

③宋元: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外贸通道由西北的陆路转向东南的海路。

元朝与亚、欧、非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盛,中外经济、文化和技术相互交流,中欧旅行家互有访问,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三大发明一并西传,这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带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南洋的开发作出的贡献。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汉唐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宋代以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原因+路线+影响

(陆上4分,海上3分)

5、途径:

①官方和民间贸易(如丝绸之路)。

②互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如日本遣唐史)。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③宗教传播(如佛教传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④战争(明清)

6、目的:

①发展经贸,互通有无。

②传播文化,宣扬国威。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③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④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7、特点:

①外贸先陆路后海路。

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

③以官方贸易为主。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④以友好往来为主,不以赢利为目的。

⑤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⑥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8、影响:

①促进:汉到元——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史实 2+影响2=4分

②阻碍:明清—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史实 1+影响2=3分

【存在问题】

1.个别同学只答一个朝代,但后面论证合理,最高4分左右。

2.观点不对0分,如资本主义萌芽,近代中国等。

3.没有观点,只抄材料的0分。没有观点但评述合理,可得2--3分。

4.只答消极影响的,2—3分。

【应对措施】

1.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和对材料的有效信息的概括、提炼和升华能力。

2.本题考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能力,我们今后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提升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9)

1.主要观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2.史观运用。

(1)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人类历史为主线构建历史知识脉络。

教材总体上保留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演进序列,以革命史观为主线描述历史,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阶级斗争在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事件。

在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背景、动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从其代表的生产力和阶级属性入手。

例.(2014年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材料二

自行车电话机火车机车西式婚礼

火柴电影机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上图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材料四“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

观点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3)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上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解析:本题以历史学习能力为主题,涉及经济全球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民主革命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史学研究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说明“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二战后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第(2)题,首先要根据材料三把握历史解释的含义,将零乱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知识,探讨因果联系,分析原因,然后对材料二图片中的信息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第(3)题,根据材料四信息“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可得出陈旭麓肯定“中体西用”的结论,根据“那个时候的中国”可得出他评价“中体西用”所遵循的原则是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分析。按照这一原则,材料四表格中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脱离了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

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2)整理:材料二图片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二、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1.主要观点。

(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的内涵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种文明相互作用。

①政治文明的演进规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②物质文明的演进规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

③精神文明的演进规律:从落后迷信到先进科学。

(2)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3)从范围看:人类文明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2.史观运用。

(1)以文明史观为视角,以文明类型为基本研究单位,注意不同类型文明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文明进行纵向比较,对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内部三种文明进行横向比较,对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进行范围比较。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2)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思考,注意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华文明的演进,从中华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理解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一般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战争、浩劫、历史暂时的倒退等,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

各种文明虽有大小之分,但没有优劣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文明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种文明常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这两种交往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进了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例.(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历史上同时期中外科学家为切入点,涉及中国的宋应星与英国的牛顿的科技成果,主要考查考生材料分析、比较能力。第(1)题,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应星和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再结合当时我国和英国的社会情况,说明其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第(2)题,从社会政治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科技著作与社会转型的联系等方面,分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三、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强调运用“现代化”的总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1.主要观点。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史观运用。

(1)现代化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全面变革。

①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是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发展。

③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但并不局限于工业化,它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变革,如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经济的工业化、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2)用现代化史观来重组中国近现代史。

①工业文明的冲击。古代中国在农业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这种以农业为核心的文明与现代化是格格不入的。1840年,英国政府为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和开拓市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开始遭受工业文明的冲击。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②现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旧体制的破坏,并不意味着新体制的产生,经历了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中国才开始迈出现代化的步伐。在洋务运动中,现代化的起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文化领域,洋务派在其兴办的新式学堂中开始开设近代科技课程。

③对现代化的反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农民运动,它们的目标并不是在中国推进现代化。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完全是反现代化的,是对古代小农经济的回归;义和团砍电线、毁铁路更是一种对现代化的排斥。

④现代化的机遇与挫折――。是中国选择现代化道路的一次比较系统而深入的尝试。变法者意欲通过变法促使中国步入现代化富强之路。但是它只维持了短短百余日便被顽固势力所扼杀,中国因此错过了一次振兴的良好契机。

⑤现代化的发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政府统治前期。2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开展了一场自救运动,即实行“新政”,这充分反映了现代化的趋势。辛亥革命后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充分体现了工业化和机器化的趋势,社会风俗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世俗化的趋势。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其原因也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潮流。

⑥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一元多线论基础上的,即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上可以存在多种社会形态,从社会制度来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等。

(3)用现代化史观重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①现代化的起步阶段:16世纪至19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

②现代化的迅速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③现代化的转型阶段: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化模式并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调整。

④现代化的稳步发展阶段: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得到发展。

例.(2014年高考重庆卷文综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材料三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争论的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

(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

解析:本题以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全面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可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可从学校管理、人才选拔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可知是利弊之争;根据材料二可归纳出双方的理由;根据材料二中教育部所作出的调整可归纳出结果。第(3)题,根据材料三信息可归纳出二者的目的和主要区别;政治制度可根据材料三“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分析得出。第(4)题围绕考试改革,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2)会考的利弊。认为有利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认为有弊者: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教育部对会考办法作出调整。

(3)SAT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考试,ACT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SAT侧重考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ACT侧重考查学生的中学学业水平。联邦制。

(4)略。

四、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看作一个整体,即从全球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1.主要观点。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的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2.史观运用。

(1)从整体性角度把握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

①从远古到15、16世纪之交: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②从15、16世纪之交到19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折点,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殖民体系、政治统治秩序的形成,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③20、21世纪之交: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整体发展的新阶段的起点。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文化交流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人类交往空前方便和频繁。

(2)将人类交往视为历史发展的主轴之一。

①交通工具的进步与人类交往的发展: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电报、电话等通讯联络工具;大型运河的开凿,国际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网的形成。

②国际会议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等。

③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当今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④国际组织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全球性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组织,如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⑤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人文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等。

例.(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综)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路线和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

铁路示意图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

(2)阅读以上地图,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解析:本题以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和多样的世界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神灵地位、自身地位、认识范围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2)题的难点在于选择怎样的解读路径:一是可以对图示信息进行逐一归纳概括,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趋势为逻辑线索,做到史论结合;二是可以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各个层面为主线,如发展程度、发展方式、途径变化、贸易中心等,结合史实进行分析阐释。第(3)题,只要结合三个历史事件中我国学习西方的史实进行回答即可。“自身特色的成果”实际上就是指三个历史事件给中国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理解了这一点,再结合所学知识,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答案:(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2)示例1:

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

示例2:

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

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参考答案要点: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五、社会史观

1.主要观点。

社会史观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社会史观认为,历史应该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社会习俗的历史”,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和“小事件”,如衣、食、住、行等,从而体现出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

2.史观运用。

(1)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阶段性等特点,其涉及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2)挖掘历史隐性知识,多角度思考历史现象,特别是运用社会史观看待历史现象。例如,对于近代西方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例.(2014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历史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

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社会生活风尚变化为切入点,全面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即可解答;第二小问可从奢靡生活风气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入手进行分析。第(2)题,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即可解答;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从材料二提供的信息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材料三中的信息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西方文化并融入世界。第(4)题,根据材料一及材料三可归纳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因素,根据材料二可归纳出外来影响的因素。

答案:(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西方式生活时尚。

商业化治理交流材料篇(10)

*年我市整顿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配合,认真负责;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打防并举,重在治本的工作机制、把日常监管与组织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新局面。

二、整治内容

根据国务院、省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部署与要求,今年我市的整顿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

(一)继续抓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全面实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禽流感防治工作精神,积极做好禽流感防控应对工作的同时,继续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保健品、奶制品、豆制品等七类食品作为整治重点,以实施"三绿工程"为手段,抓住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批发交易市场和消费等关键环节,加强源头污染的治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医疗机械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依法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强化对特殊药品、易制毒化学品和一次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监管,整治中药材市场秩序;全面推进农村药品"双网"建设,加强农村药品监管,保证农村药品供应。

(二)加强成品油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今年全市要在巩固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管理,认真做好核发更换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工作。各地经贸、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尽快建立部门之间成品油市场监管信息交换制度,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逐步实现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由集中整治向正常管理的转变。

(三)整治农资市场。按照全国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动员电视会议精神,*年我市农资打假工作以打击假冒伪劣兽用药制品、假冒伪劣复配制剂农药类产品等为主,严厉查处在饲料和畜养产品中添加或使用"瘦肉精"等国家违禁产品行为,重点清理杂交水稻违规经营市场。以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农机零配件及渔业生产资料等为主要打假品种,从农资经营领域扩大到农资生产领域,实施标本兼治的农资打假机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四)抓好汽车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当前要从抓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零部件等违法犯罪活动、清理整顿汽车维修市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等方面来进一步规范汽车市场,防止质量低劣的汽车流入市场,危害群众生命安全。

(五)整治文化市场。根据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市文化市场的整治,主要抓好"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公共场所专项整治工作。以清理取缔无照违法经营活动的"黑网吧"和变相"网吧"为重点,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违法经营行为,大力打击利用"网吧"传播反动、色情等有害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六)继续整治建筑市场。一是建材市场的整治,以劣质建材及有毒有害的装饰材料为重点对象,严厉查处建材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重点治理辐射面广、经销假冒伪劣问题突出的建材市场、装饰装修材料市场。二是土地市场的整治,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和落实制度上,全面清理近年来出台的地方性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形土地市场,切实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三是建设市场整治,要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城区临时建筑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建设工作交易中心作用,抓好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运作;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完善工程监理质量责任制。同时加强房地产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项目手册备案制度。

(七)大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全面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集中人力物力,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假售假及趁机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市场稳定。

(八)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全省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开展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以端州、四会、高要、怀集等县(市)区为打击的重点区域,重点打击"拉人头"为主的各种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严惩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幕后指挥者,集中力量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大要案件,从重从快打击带有黑社会背景和性质的传销和变相传销组织,依法查处转型企业违规的培训和传销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贯彻*大精神,实践"*"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责。当前,我们要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关心群众生活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长期作战思想,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整顿工作抓紧、抓好,推动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发展。

(二)加快整治机制建设步伐,完善法规规章和执法体系。根据国家、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我市各项具体整顿工作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使我市的整治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强化各地整规办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明确部门责任,完善整治行动汇报制度;充实整规办机构和执法队伍人员,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和人员业务素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探索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上一篇: 初三工作思路 下一篇: 手术室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