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0:48

职高语文论文

职高语文论文篇(1)

1.1对语文课程重视不够。如今的高职院校在“做大做强”的声势中迅速发展起来,发展专业特色、培养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各个高职院校都想把握住的筹码,许多高职院校为加大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就毫不留情的把语文课程剔除出必修课,列入选修课,而且课时别一减再减,内容被随意肢解,而且使许多语文课教师无课可带而丢了老本行,造成了语文教师资源的流失、萎缩。

1.2语文教学目的之争。高职语文的教学目的从教学大纲公布之日就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大语文的思想,认为语文是一切文化知识的基础,且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要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必须靠长期的学习和积淀,反对短期投机的教学方式。一种认为语文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只要够用即可,强调适度、够用,认为学生所学多为学非所用,所以只学习与就业工作相关的知识,两种语文教学目标的争论造成了高职语文教学的混乱。

1.3教材不尽如人意。目前高职语文教学大纲难以统一,各个高职院校对语文教材的选用也是五花八门:或选用普通高校的公共语文教材,或组织力量自行编写教材,或对原有教材的稍加增删,或者选用自学考试教材,总之是高职语文教材花样繁多,水平参差不齐。1.4教法老套。高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他的内容主要是满足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需要的汉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墨守陈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知识和信息来源的渠道单一,时间教学少,理论教学多。针对学生缺乏实践无法理解和写作的现状,教师只讲格式,只要格式正确就行,完全忽略了表达的内容和实际应用的变通。

2、语文教学应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高职语文出现的种种现象,主要是学校和教师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认识不清,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2.1语文教育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2语文可以开发人力资源。现代社会教育观念逐步与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融合起来,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从传授知识逐渐扩展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等方面。

2.3语文课提高职业能力。现代职业活动表明,人在完成职业活动中,非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已大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作用,这显示了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执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3、加强高职语文教育,改变现行教学模式

3.1改革教学内容。一套好的教材要将人才培养计划渗透其中,并要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等方面下功夫,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力求做到:一是教材内容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能整合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深浅适度,广精适当;二是要给学生新知识、新信息、新技巧,扩大学生阅读面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三是要正确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选择能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用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淡然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热情。

3.2改革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注重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一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自由化、开放化;二是课堂教学要专题化,师生互动。开展口头讨论、书面讨论、把练习口语表达、和练习概括、评价、设计的书面写作,变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彻底改变立好框架、命题作文的被动模式,让学生喜欢写、习惯写;三是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多看相关影片、纪录片,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

职高语文论文篇(2)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保障和促进学生就业的前提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各科教学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本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着重于对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说的能力是目前高职学生应当重点提高的能力,因为从职业竞争形势来看,不善言谈的职业者在同等条件下明显要逊于健谈者。但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口语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甚至于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的提升,增加了就业难度。鉴于此,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解决。

一、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口语现状分析

1.高职语文课程的现状制约着口语教学发展

高职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虽然是必修课,但相对于专业课语文课程在许多院校并不受重视。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又使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只需教好课文,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就行了,因此,“读”和“写”成了语文教学的中心内容。他们认为教学生“说话”太简单,或者没有必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教育观念落后,仍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很少和学生课间课下进行沟通,教学内容单一使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本来学习就差,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很少有教师去注意拓展学生的口语能力,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学生自身的原因

职校学生大多在考取普通高中无望时才不得不选择了职校。他们在语文方面知识少、阅读量小、词汇积累少,因而口语表达也受阻碍。另外,在一些地方受方言影响,学生普通话说得不好,直接影响了表达效果。同时职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20岁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趋于成熟,在情感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因而普遍存在公众场合“羞于启齿”的心理障碍。

3.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许多学生在由于口语能力差,缺乏很好和人沟通的能力,言少木讷,不愿意和人多交往。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讲“在外面尽量少讲话,言多必失,多做事,少惹事”。有的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沟通,给他们关怀。这些因素都造成在生活中没有很好的语言氛围,缺乏语言环境的生活必将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口语差。特别是许多学生生活中很少到外面和社会接触,进入社会后不知所措,不懂和人交往的礼仪,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招呼交往等。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以教材为依据,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倾听训练

倾听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必要活动。俗话说听得懂才能说得明白,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总是你说给别人听,也需要你听取别人的话语,这就有必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首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走进一座座知识的殿堂。倾听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首先要精神专注。一要听,即从说话人话语中获得关键信息;二要看,察言观色,捕捉有用的非语言信息。其次要勤于思考。不断分析说话人的观点和意图,调整自己的预测,善于听出说话人通过话语、表情等暗示的隐性信息。另外要积极反馈。对说话人的讲话做出适当的反应,要和说话人交流目光,恰当地调动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判断、认识与评价。

2.演讲训练

演讲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它要求在运用口语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情感、动作,以表达比较系统的看法和认识。演讲是一种宣传鼓动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职校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表达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演讲的主要特点:目的性、鼓动性和艺术性;要使学生掌握演讲的基本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正确、语言流畅生动、感情浓烈真挚、态势自然得体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演讲知识储备后,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好参与演讲的准备,然后在语文课上让学生作5分钟演讲。演讲要求可由易到难:第一步,允许学生预先写出演讲搞,上台后照本宣科,但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第二步,学生可预先准备好稿子,但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姿态相结合;第三步是即兴演讲,这要求就比较高了,演讲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音调既要抑扬顿挫,内容又要有真实感,题材更要符合当时的要求。在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口才。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些适当的辅导,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辩论训练

辩论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协作、仪表仪态为一体,是高水平、综合性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是检验人的口才,也是检验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是站在对立立场就同一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批驳对方观点的一种论争。它既要有立论,又要有驳论,比一般的演讲要求更高。教师在指导辩论训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课文对学生讲深讲透辩论的有关知识。如辩论的特点:立场尖锐对立、思维活跃敏捷、用语严谨激烈;辩论的基本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真实、听辩认真、应对灵活、逻辑严密;辩论的准备和辩论的技巧等,以便让学生深入领会。二是让学生分别扮演正反两方,对课文内容进行论辩演示,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辩论后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三是以课后思考练习的形式布置学生准备辩词。辩论的题目可选择如“青春需要偶像/青春不需要偶像”、“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等有意义的题目,可以安排8人一组,正反方各4人,进行辩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可达到促使学生自觉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琼.中专生的口语交际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5(2).

[2]江幼华.口语交际的教学方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8).

[3]吕仙娇.口语交际课的误区与对策[A].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获奖作品精选[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职高语文论文篇(3)

二、走进阅览室,扩大阅读容量

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但数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阅览室书目繁多,环境优雅,恰恰可以弥补教材的这一局限。笔者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允许笔者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自读,共享优质资源。学生们带着任务,按照分组紧张有序地选择、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为读后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徜徉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和杂志,秩序井然。学生们感受着书香四溢的氛围,这画面洋溢一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蓬勃生机和朝气。语文课堂向阅览室的延伸,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进而使学生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让他们找到一个除了上网、逛街、谈恋爱之外更好的去处,大学生活有了阅读,平添了一抹书香,烙上了美好回忆。对于教学来说,阅读从课外影响到课内,又从课内影响到课外生活,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发了学生们读书、学习的热情,熔铸、塑造着他们的品格。

三、用优秀的影片影响人、塑造人

电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到,学生选看的电影偏重于言情和武打,娱乐有余,消遣有加,深度不够,造成学生视野和眼界相对比较狭窄。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室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配合教材内容,精选了一些优秀影片刻录成光盘,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选择在自习课时间不定期地给学生播放。用这些优秀的作品影响人、塑造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水平。这类影片有《日出》《哈姆雷特》《红楼梦》(节选)、《聊斋志异》(节选)、《城南旧事》。除此之外,笔者还给学生推荐介绍了其他影响比较大、反响非常好的作品,如《芙蓉镇》《少林寺》《魂断蓝桥》《乱世佳人》《蒂凡尼的早餐》《海上钢琴师》《放牛班的春天》等等。这些高质量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学中,影像的冲击和教师口耳相传的讲授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影响,使语文课不再是学生大学生涯中的一个过客,而是一个耐人寻味、历久弥香的美好记忆,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职高语文论文篇(4)

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实践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针对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技能竞赛在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力。在竞赛中将教与学结合,将学与练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

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目前,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只能等到学生工作后才得以检验。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举办了首届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有粉楷、钢楷、简笔画、朗读、说课等。赛后,某些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马上根据比赛的内容修改了教学计划。例如伊春职业学院,在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添了“三笔字”课、“简笔画”课、“普通话训练”课等等。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而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学生的技能竞赛也得到很好的检验。并且能过比赛,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某些技能方面的弱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针对性。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教促练、以练赢赛的良性循环,达到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学生要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另一面也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职业竞赛体系实施后,教师们也都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伊春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会定期到小学去听课,与小学一线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与新的教学方法;对每年举办的伊春市小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进行观摩,总结经验与体会,丰富与拓展自我知识层面。在授课过程中,将所学所感渗透给学生。

职高语文论文篇(5)

二、和专业教学相结合

促进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职高学生一般都对专业课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不大,这就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时积极性不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就业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从对专业课的重视到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三、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不只是记忆和积累大量的字词句,在教学中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通过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到课外,通过阅读适宜的课外读物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室里开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外名著、政治历史等等书籍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图书。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周组织学生出一期语文小报,让学生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探究。为了使语文小报的内容完美,他们通过查阅、收集等各种途径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同步提高;还可以进行猜字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收获语文知识和体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职高语文论文篇(6)

二、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

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大,这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很难,不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目标。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使学习的目标能逐渐明确,并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和知识体验,来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目标和自身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要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运用检验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丰富元认知体验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畅谈,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检验学习的成效。

三、和专业教学相结合,促进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职高学生一般都对专业课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不大,这就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时积极性不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就业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从对专业课的重视到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四、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职高语文论文篇(7)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这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感受颇多,可谓是几多欢喜几多忧。喜的是,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忧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却逐渐处于边缘地位。且高职语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对于如何改革,同行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我也想谈谈对高职语文改革的几点建议。

加强高职语文教育。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几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更是倾其全力加大对专业及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相反,对公共基础课的投入却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就业,而语文课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达到人们预期的功利性目的。另外基于对公共基础课“必需、够用”原则的不同理解。部分系、专业的教师认为经过中小学十多年语文的学习,学生“必需”的语文能力应该是已经“够用”的了。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语文课和找工作关系不大,学不学都一样。由此,导致了从领导、老师到学生都认为语文课是一门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课程。

但是,从近几年毕业生及在校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很不令人乐观。很简单的一张假条,学生往往写得是语意罗嗦重复、错别字也很常见。专业老师常抱怨学生的毕业论文思路不清、文笔不畅,结构、格式、用语等总有些不妥。即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也感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这不是笔者个人的感受,而是同事问的共鸣。这样的语文水平,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后劲。

再者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都有推动作用。语文中的写作训练不仅是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思想的训练,更是学生完整人格形成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工程。因而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希望高职院校的领导能在教学上做出调整,营造—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

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高职语文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语文教学地位的边缘化,使得高职语文的教育理论目前也处于贫瘠的状况,理论的薄弱势必导致教材的差强人意。

目前,高职语文教材版本不少,但内容编排上了无新意,教材缺乏高职的针对性。大多数语文教材是按文学史的线索或按体裁来编排。有的按照阅读和写作知识两大板块来编排;有的依旧是三大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加文学鉴赏。总体上看,内容编排上显得杂乱,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些教材,内容上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复。因此需要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语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语文教材不能仅仅给学生一个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在内容编排上。应该打破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要从文化的层面,选择大学生关注或应当关注的内容,通过一组组相关美文,引导学生在品味其文辞表达之美的艺术感染中体验文化、探讨社会人生问题,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实际,尤其是大量扩招之后,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特别讲实用。所以,教材在内容选用上,应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既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品味,又要适当照顾大学生口味;既要满足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高职语文教材就不能仅仅只盯着经典作品,还应该安排一些贴近大学生心理的内容和更多能适应大学生实际需要的实用性内容。

再者,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加强相关后续课程的建设,并作适当的调整、补充,使之形成较为合理的序列,包括文学鉴赏、名著导读、实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切合学生实际和时代需要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高职语文地位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从开设语文课的情况来看,其现状确不令人满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基本是依篇讲析,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语文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教法上,必须摆脱语文教学篇章分析模式。老师的作用在于导读,从大处着跟,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师资安排上,应尽量安排课堂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并实行分块合作式教学,即根据各个老师专业教学和科研特长,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各自领域的专题,轮流讲授,而不是只由一个老师统讲到底,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职高语文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27-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新形势下,企业与职业院校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这个主题的前提下,开展高职语文课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高职语文教材建设,是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项极其重要内容,它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我们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材很难适应高职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严重地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对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高职语文教材的现状

高职语文教材与职业教育结合不紧密,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际应用价值较低。在近几年的改革中,高职教育尽力在改变过去一直沿用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模式,虽然专业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成绩,但在公共文化课程却没有能摆脱学科课程体系的痕迹,一味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的特征与要求。

高职语文教材的内容陈旧,与培养目标相脱节。许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沿用过去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并且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行业需求的实际。这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和脱节现象。

高职语文教材与专业需求相脱离。现行的高职语文教材大多都是通用类教材。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的共性,忽略了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脱离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语文学科内容的不同需求。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现有教材的处理,虽然可以根据需要对内容有所选择增删,但它仍难适应众多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高职语文教材开发探索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见,作为高等全日制的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即要强调人文性、工具性和基础性,又要体现:“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因此,在高职语文教材开发过程中,我们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模块组合为框架,分为通识部分、专业部分、实践(或活动、项目)部分、素质拓展部分四个部分来开发语文教材。

(1)通识语文教材。通识部分教材,是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个性发展等作为其主要目的。其内容主要是在浩瀚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选取思想、艺术价值高,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建构学生人文精神有积极意义的文章和作品。通识语文教材的选材标准和原则主要是: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的尊重意识,体会生命的珍贵,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能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增强学生与自然的“亲合力”: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培植学生诚信、友爱、坦率、真诚个性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的文章和作品。教材框架可按“生命”、“自然”、’爱国”、“诚信”、“友情”、“合作”……来安排。

(2)专业语文教材。专业部分教材应按专业分模块来开发,其开发的主要原则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这一特点,按专业岗位,分体例,分模块来编写教材。并且选取那些即能针对专门提高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人文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和文章。如:艺术类专业模块开发《中外文学鉴赏》;医学类模块开发《医古文》,营销类模块开发《演讲与口才》;工科类模块开发《常用应用文写作》;文秘专业的可开发《公文写作》;旅游专业的语文可开发《旅游文学鉴赏》(或“世界地理文学”),选取有关世界各地的风光名胜和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和文章。总之,专业部分教材要注重融入专业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为出发点,选取那些即能针对专业提高学生所学专业并与今后从事的职业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为选材的标准。

(3)语文实践教材。实践教材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理论联系与实践结合为原则,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学生工作中的一些专项项目等开发的教材,可编写《语文与实践》(实习教材)。该教材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语文实习周(或活动课),或穿插在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以及专项活动中使用。目的是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体会语文的“工具”性以及分工协作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实践教材的结构可以按实习类、社会实践类、专项项目类……来安排。每一类的材料内容一般按活动或项目的申请、活动或项目的计划(方案)、活动或项目的总结(交流)的实践活动(项目)的先后顺序来安排。

(4)素质拓展教材。素质拓展的语文教材,主要是在职业教育“专”的特点基础上,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开发的具有“宽”特征的选修课教材。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可开发《审美教育》、《演讲艺术》、《公共关系》、《新闻写作》、《电影赏析》;《中外文艺作品赏析》、《普通话》等等人文素质拓展语文教材。

总之,高职语文教材的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应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从结构体系到具体内容都要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

参考文献:

职高语文论文篇(9)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语言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应用并发展了图式概念。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图式)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二、听力理解与听力理解过程

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懂说话的语法结构,听到并接受相关语音及语法的信号系统所组成的句子,这种理解仅限于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二是从语言的功用来理解,即除理解字面意义外,还得理解所听到的说话的交际动能,这样的活动可以称之为听力理解。“听力理解过程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的结合。”也就是说,听力理解过程决不仅仅是听者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所得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还是听者根据语言理解加工过的信息,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关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并加以运用,对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推断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是语言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听力理解模式

听力理解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三种模式。“自下而上”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听者在词汇、句法、语法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解析来确定单词、句子或篇章的意思。“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听者运用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所听信息进行推测或假设以及对预测或假设的确认。“交互”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交替使用的听力理解模式。

四、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听力理解是一个将头脑中的图式与接收信息联系起来的过程,因此图式在听力理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讲,图式有利于加强对听力资料的理解。

1.图式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的重要技巧,是听者根据背景知识预知和上下文推测说者意图的活动。学生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找出微观背景知识,建立信息框架,弄清所听文章的类型、结构和大意,就能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听者的图式被具体的听力材料激活时,就可以有效的预测出所听材料接下来的内容。

2.图式有助于克服心理焦虑。有些高职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一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就烦躁不安,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开始听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无形中阻碍了信息的输入,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因此降低听力过程中的焦虑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图式为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提供了心理框架,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中,焦虑情绪自然就得到了缓解。不少学生表示,如果教师在听力训练前对将要听到的材料作相关的背景介绍,他们则会感觉心中有数,在听的过程中,能更能专注于重要的信息。这是因为学生所具备的相关图式越多,就越能在听力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整体上把握语言传达的信息,不会因未听懂个别生词而感到紧张、焦虑。

五、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对提高高职学生听力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训练学生正确运用图式理论。

1.图式的激活与建立。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要耐心地、有意识地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激活已有图式、构建新图式。图式通常被分为两类: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形式图式是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听力理解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主要包括听者对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有了这种图式,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应用它浏览听力材料的练习,根据问题和选项对文章大致内容进行预测。高职学生英语词汇量小,语法知识支离破碎,听力训练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其已掌握的单词、句型,补充可能遇到的新单词、句型,并对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间接降低听力材料的语言难度,使学生有信心听懂材料的内容。

内容图式指关于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学习者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的。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能听懂一段话中的每一个句子,但却不理解整段话的意思,或理解上有偏差。

2.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图式理论为基础,Underwood提出了三段式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即听前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阶段。

听前阶段主要是教学词汇和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通常采用视听手段,利用图片、照片、幻灯、多媒体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听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等。

听力理解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方面运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材料进行预测,推理,掌握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运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细节的听辨。

听后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听过的材料进行讨论、角色扮演、口笔头转述所听内容、写梗概等,以巩固他们在大脑中建立的新图式。

英语听力方面的长进会促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听力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把图式理论引进听力教学,使得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对听力教学有效进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图式理论的运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以往听力理解的传统观念,为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Widdowson,H.G.TeachingEnglishasCommunica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2]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3]郭艳英,高玮.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2).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李宏然.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2).

职高语文论文篇(10)

二、高职高专语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高职高专语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要顺应新的形势变化,切实有效地为专业培养目标和提高就业技能服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整合教学内容

古代文学涵盖面广,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在具体的教学中很难面面俱到。这就要求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而且从目前社会发展对学历层次的需求来看,它的培养目标还在渐变为乡镇小学语文教师,他们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是必要的,但理论水平和专业性不必要求太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在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教学安排上,应该以作品选为主,以文学史为辅。在讲文学史时,要遵循“理论必需”的原则,但也不能泛泛而谈。不仅应该讲清楚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作家作品,而且应该讲清这一时期文学呈现了什么特点,并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挖掘出呈现出这种特点的原因。甚至在讲到每一时期的“一代文学”时还应该穿插这种文体的演变及鉴赏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对系统的古代文学知识和一些基本文体的简单鉴赏技巧。在作品的选择上,一要突出经典性,优秀的古文作品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情感上都对学生有感染和熏陶的作用;二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有所侧重,因为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有大部分要到小学去任教语文,为了让他们能够尽快胜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教学工作,对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篇目,从内容到教法都要给学生以示范,而且要加上古诗声调和节奏的讲解,要在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小学语文的示范课。2.注意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在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一些在大学古代文学教学中要精讲的重点篇目,像李白的《蜀道难》、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等。如果中学语文教学得法,那么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这些经典的篇目应该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因此,我们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要重新遴选精讲篇目,对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一般不要再去重复讲授,对于实在非常重要不能略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也要和中学分析的角度不一样。这样即可以合理利用古代文学的教学时间,又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古代文学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较难产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古代文学与我们生活的距离,实现古为今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生活中流行的成语俗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古汉语进行交流和写作,但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不少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在今天仍被大量使用,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流行的成语、俗语。因此,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利用这些成语和俗语作为桥梁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如我们现在形容女人的嘴巴长得漂亮会说“樊素口”,形容女人的腰长得细会说是“小蛮腰”,为什么这样形容呢?因为这两个俗语来源于白居易的两句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和小蛮是白居易洛阳别墅的两位美人,一个是歌妓樊素,一个是舞妓小蛮,白公深爱之。如果我们以这个为切入点来讲白居易晚年独善其身的生活,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三)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应与教师技能的培养相结合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是以源源不断地为小学输送优秀的、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为办学目标的,因此,它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而高职高专教育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教学时数缩短,而所学的课程却越来越多。专科学制本身只有三年,而且由于市场化的运作,高校的招生指标多少和专业是否继续保留都是以就业率来决定的,高职高专的教育更是如此。为了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保留现有的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只有想法设法提高就业率,而提高就业率的办法之一就是把毕业生提前推向就业市场,所以,几乎所有高校的最后一学期是不安排课的。即使有,也基本是教师招聘考试的辅导课。这样,专科的学制实际上缩成了两年半。但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特别是语文教育专业更是如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了顺应社会这种需求,高职高专的语教专业必须要调整或增设课程,这就使得它的课程会越来越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是所有的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在语教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中渗透教师技能的训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古代文学是高职高专语教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主干课,我们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地满堂灌,而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教师技能的训练。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古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可以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古诗文诵读技能、口语表达技能。

上一篇: 副主任医师申报材料 下一篇: 检验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