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6:10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1)

1 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概述

旅游景区档案真实记录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及景区管理的全过程,承载着景区的历史文化、人事及旅游业务资源,为景区旅游景区的经营发展及各项决策提供了有用的素材资源及直接参考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效能不仅是衡量景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景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景区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景区管理策略,进行旅游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旅游景区档案的工作效能,是旅游景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证景区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必要条件,对于提升景区品牌竞争力,促进景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旅游景区在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的抄抄写写、保管资料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为景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使得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工作滞后,达不到现代管理的要求,效能低下。二是景区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特定的工作标准,致使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不高,不同地方的档案建设要求不尽相同,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三是景区档案管理力量有待提升。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而大多数景区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收到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很多是身兼数职,甚至是“半路出家”,对档案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对档案资料信息的归档、编目等能力不高,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在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旅游景区应稳抓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料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2 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策略分析

(一)加认识

要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首先需要加强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促进景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做好景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景区其他管理工作的共同落实和共同部署,并纳入到景区管理规划当中,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由专人负责,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岗位责任考核制挂钩,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旅游景区实际,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积极转变陈旧的思想理念及工作方式,拓展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景区档案资源结构,丰富景区档案资源结构,积极探索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发挥出档案在提升旅游景区竞争力,启动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规范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制度却没有与旅游景区的事业同步进行,没有适应旅游景区发展的关于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每所旅游景区中也没有针对于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检查措施。其原因就是我国许多旅游景区都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考核中,这一现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档案工作效能,而且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明确景区档案管理规范:首先要创建并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的相关规定,编制自身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制定归档要求,建立档案接收、整理、移交、保管、鉴定、保密、统计与提供利用等制度。这样也正符合了《档案法》里面规定的旅游景区应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档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各级岗位职责,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过程里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同时还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归档要求,将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采取快速有效的收集归档,以确保文件材料完整无缺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归档的文件材料要 “遵循文件材料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的原则做好科学有效的分类,正确区分归档范围内不同文件的价值,合理划定保管期限,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认真整理,达到便于保管和方便利用的目的。其次根据国家颁布是档案法与旅游法等相关法律做依据,深入研究分析景区的现状,制定一套符合本景区特点的特色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最后强化督促工作,要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就需要做好对档案整理工作的督促任务,尤其是要根据本省市档案局规范管理的要求与相关档案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的任务计划,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开展扎实的档案整理专项工作。

(三)提升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关键。当前旅游行业日益发展,随着产生的档案资料也日渐增多,这都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此进行整理归档加工立卷。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开展。一是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在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及已参加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中,选拔出专业和思想均过硬的档案人才,担任旅游景区档案工作。二是通过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地区业务升级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新知识、新规定和新要求。与档案管理部门加强内部交流沟通,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邀请行业专家前来,开展专业档案管理知识讲座,为在职人员传授经验及研究成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业务及经验综合培训,提高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以强大的档案管理力量不断提高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效能。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2)

一、各级党委、政府鼎力支持,为档案新馆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唐山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县级档案馆建设,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的意见》下发后,迁安市、丰南区、原唐海县、路北区、开平区、古冶区、滦南县政府先后将新档案馆建设纳入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并作为当地城市文化设施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了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新档案馆,解决了档案馆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迁安市政府把档案馆建设列为大文化设施来抓,投入资金4000万元,建设了总面积7422平方米的新档案馆;丰南区投资2200万元,建设了总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的新档案馆;路北区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的新档案馆;开平区、原唐海县、滦南县、古冶区分别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符合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新档案馆。七个新建档案馆建筑面积合计32972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档案资料安全保管的条件,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5年下半年迁安市开始谋划新档案馆建设,2006年4月当时的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亲自为迁安市档案新馆奠基,2007年8月,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到迁安检查指导工作时,实地察看了建设中的档案馆,称赞“迁安档案馆为我国北方县级最大的馆”。原唐海县政府将档案馆新馆建设规划方案列入唐海县政府2007年为民办实事十件要事之一,联合建设了县档案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以及县一中艺术中心,统称唐海县文化大厦,其中档案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文化大厦的建设得到原唐海县政府的有力支持,建设仅一年多的时间,档案馆即投入使用。路北区新馆落成后,区政府责成档案局、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组成考察组,通过广泛咨询、多方考察及对有关技术和厂家多方比较,配备了省内同级馆中最先进的综合智能化库房安全管理设备,包括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防盗报警、温湿度自动调解、消毒灭菌、防漏报警系统。还配备了大型液晶显示屏和HED显示屏。装备了72列密集架。总投资约200万元。丰南区档案新馆内部各种设备、设施设置,在已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78.9万元,安装了档案库房安全保护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现已投入使用。

2013年4月,滦南县档案馆投入使用后,一改档案馆库破旧落后局面,极大的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随后,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文件,全面启动档案接收工作,在加班加点,夜以继日连续奋战近7个月的时间,累计接收档案10.8484万卷、3.5523万件。

目前,唐山市已建成的七个新档案馆全部投入使用,新档案馆的建设推进,极大地提升了县级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新时期唐山市档案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二、档案部门锲而不舍,多方努力促新馆建成

唐山市、县两级档案部门将县级档案馆库建设作为加快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将其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目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唐山市档案局班子成员多次主动就档案馆建设情况与县区主管领导沟通,积极宣传发挥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督促各县(市)区政府把档案馆建设摆上工作议程。二是各县(市)区档案部门主动写报告,积极向主管领导汇报,千方百计争取新档案馆的建成。丰南区档案局自2006年初就向区政府写出了近万字的新馆规划,得到主管副区长的肯定。随后,档案局积极争取城建、规划、设计部门支持,完成了《丰南区国家档案馆新馆建设设计方案》,在2007年初的区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向区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初步认可。同年9月,经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区图书、档案两馆合建,列入新城区建设总体规划。直到2008年初区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新档案馆才正式开始建设。三是各县(市)区在新馆建设期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促成新档案馆早日建成。2007年,原唐海县决定联合建设唐海县文化大厦。唐海县档案局按照县政府有关批示意见,牵头负责项目前期手续跑办和项目建设实施。为此,唐海县档案局主要领导亲自跑办手续,安排专人同项目管理单位共同工作,积极与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的保证了项目手续跑办工作的顺利进行,仅两个半月的时间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全部手续均办理完毕。新馆建设期间,为了按时间、按质量、按要求、保安全地完成大厦工程,档案局与施工方、监理方共同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施工措施,自2008年8月开工,到2009年底,仅一年零四个月,原唐海县文化大厦正式交付使用。滦南县档案部门在新档案馆建设期间,努力争取财政支持,为新档案馆配备了密集架、防磁柜、消毒柜、数据采集器、条形码打印机等档案装具,新档案馆搬迁后,立即开展了全面的档案接收工作。

三、科学谋划档案馆建设各项任务,确保新馆启用后发挥预期功能

在唐山市七个县(市)区新档案馆建设期间,档案部门逐步把工作重心从新馆建设转移到档案业务建设上来,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要求,加快档案馆配套设施和基础业务建设。

一是提前做好档案资源大规模接收的准备工作。七家档案新馆在设计之初就已考虑到区域各类档案资源集中保管的需要,在规模上也能满足今后一个时期的长久保管需求。迁安市、丰南区、开平区、滦南县、原唐海县在新档案馆建设期间,提前规划档案进馆范围,做好进馆档案的排查摸底工作,加强对进馆档案的规范化指导,为新档案馆建成后的档案接收工作打好基础。迁安市新档案馆建成后,陆续接收了一批各门类民生档案,现在新馆利用一座库房建立了“迁安市民生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8万多卷。路北区在新档案馆投入使用后,基本完成了婚姻、计划生育、公证、企业改制等档案的收集。并已经完成了婚姻、计生、公证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与政府局域网挂接后,全部提供在线利用。

二是注重做好档案馆陈列和展览的前期准备工作,陈列展览场所是档案馆的门面,是体现档案馆开放性、陈列性和文化性的重要平台。迁安市、丰南区、原唐海县、古冶区在新档案馆建成后,抓紧筹划陈列展览工作,提前做好展厅布局和装饰,确定永久性陈列和固定展览的主题和大纲,抓紧收集有关展览素材,充分展示了区域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城乡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辉煌成就及美好远景规划,努力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历史与现代文明展示的中心。

三是紧紧抓住档案馆测评和纳入文明城市考核的契机,全面推动档案馆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市迁安市档案馆、丰南区档案馆在新馆投入使用后,进一步完善馆内设施设备、陆续接收档案资料进馆、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功能、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目前,丰南区档案馆已率先通过国家一级档案馆评审验收。滦南县档案馆借滦南县创建全省文明县城之机,加强新档案馆建设,加强馆内各项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全面提升档案馆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争创国家二级档案馆。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3)

一、旧城镇改造中城建档案的多元化管理之基本特性

针对一个在城市里涉及改造范围广、动迁户数多、历史建筑多、社会影响大的旧城镇改造项目,集合各种人力资源,获得有力的财力保障,采用大量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使它们和传统的档案工作技术一起整合,营建连贯从档案抢救、收集、制作到档案编研成果利用整个过程的精密工作链条,大力强化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规模、时效与社会经济效益。

二、旧城镇改造中城建档案的多元化管理之人财基础

城建档案馆首先应当在既有的工作实践中,建立起较为良好的公共关系网络,在开展旧城镇改造中城建档案的多元化管理之时,利用和提升这种公共关系网络,并构建出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建筑、文化、历史、档案、民俗、艺术和收藏等方面的专家协力参与、开发商和以拆迁户为主体的群众一起响应的人力资源工作平台。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旧城镇城建档案工作的复杂局面,跳出被动收集既成档案资料的困局和只习惯从建设单位接收移交材料的单一通道,从而保证多载体的、多形式的、存在于各类产生或收藏主体处的档案资源尽可能不流失、不被损坏、不被盗窃。城建档案馆可以争取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支持自己在旧城镇改造中积极作为。非文物的建筑构件可以由城建档案馆负责统一收集和保管,改造片区内的直管公房可委托城建档案馆负责信息采集和构件物的收集,民居用品征集和捐赠活动可以由城建档案馆发起,改造片区民居民俗摄影比赛可以由城建档案馆组织。城建档案馆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旧城镇改造中城建档案的多元化管理所需资金庞大,主要依赖于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城建档案馆要争取得到政府和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等多种方式,为自己争取和呼吁。在信息采集、民居用品征集、举办片区民居民俗摄影比赛等活动时,也可以争取参与旧城镇改造的房地产公司和其他公司给予赞助。

三、旧城镇改造中城建档案的多元化管理之技术内容

旧城镇改造中城建档案的多元化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工作,即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制作;基础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编辑研究与利用系统的开发。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制作

在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制作阶段,可以从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等十个方面展开工作。

1.摄影摄像资料

(1)拍摄有关改造项目的政府工作会议、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改造项目启动仪式、改造项目公示等会议和活动。(2)拍摄改造地区现状面貌。含地区概貌、街巷面貌、建筑物面貌、居民生活、居室内景等。(3)拍摄地区内具有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的建筑构件、建筑装饰专题。(4)拍摄地区内直管公房面貌的专题。(5)拍摄居民搬迁、建筑物拆迁、工程施工等场景。(6)收集有关该地区的历史影像资料。(7)拍摄改造后新貌。由于旧城镇面貌属于宝贵的城市记忆,属于难以再生的历史资源,因此,对各种现状面貌的摄影摄像,要具有长远眼光,要坚持高素质和高密度的拍摄。摄像成品应当以达到广播级去要求。照片拍摄方面,宜于拍摄反转片和高质素数码照片并重。条件充分的情况下,应该组织航拍。还可以组织摄影比赛,以便收到在纪实性和艺术性方面更加丰富多彩的照片。

2.实物档案抢救、收集、发动并接受捐赠来自于旧城镇地区的或与旧城镇地区相关的的地图、地契、房契、石刻、古建筑构件、民居用品、图书、书画作品等。并对它们进行清理、整理,必要的还要进行修复。实物档案是旧城镇改造城建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它会形成一扇观察城市发展历史和建筑文化历史的特别窗口,将极大地从门类和数量上丰富城建档案馆藏,突出体现出城建档案多元化管理的意义和魅力。

3.录音资料采访旧城镇居民和专家,制作有关城市发展史、有关拆迁地区历史、建筑、家史等方面的录音档案,形成口述历史。也可选择旧城镇地区典型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制作独特的声音档案。

4.建筑物调查对旧城镇地区各种建筑物的基本要素进行调查,包含产权、建筑结构、屋顶形式、水井、朝向等多种要素。

5.建筑测量绘图、建筑绘画对旧城镇地区内代表不同历史阶段和体现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进行了测量,并形成测量图。对旧城镇地区内富有特色的街巷景色和建筑物风貌进行绘画,形成相应的建筑绘画。

6.历史文化考证对旧城镇地区历史文化进行考证,并撰写综述报告,内容包括对地理、历史沿革、建筑种类、民俗特色、建筑特征和历史人物评述等。

7.三维激光扫描及数字化处理由于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激光扫描及数字化处理技术已广泛用于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其通过快速获取物体表面大量采样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形成点云数据,进而可构建文物建筑的三维几何模型,形成单体建筑的立面图、各种装饰构件的大样图等资料成果。可以快速获取实体三维数据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进而为古建筑的维修、改扩建、重建或考证研究提供完整、准确的资料,尤其对于复杂的古建筑的建档更具技术优势。该项技术比较先进,但应用成本较高,可以选择旧城镇地区中的标志性街巷和标志性建筑去应用。#p#分页标题#e#

8.规划方案公示配合城市政府和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改造项目规划建设公示活动,收集市民反馈意见。

9.收集整理和利用该项目规划建设管理档案、竣工档案和房地产档案。

10.收集关于该项目的新闻报道资料。

(二)基础资料的加工处理,编辑研究及利用系统开发

在基础资料的加工处理、编辑研究及利用系统开发阶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建档案馆行政隶属关系的优势,充分利用规划建设系统里城市地理信息部门和规划勘测设计部门的行业资源,移植先进技术,一方面要加强和文化宣传部门、美术设计、展览制作、创意机构的联系,集思广议,博采众长,使前期收集和制作的丰富基础资料物尽其用,扩大社会影响,取得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工作成果可供政府规划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规划建设和文化领域科研机构与有关研究专家使用。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在城市规划建设展馆这样一类窗口和到城建档案馆查阅等途径,供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使用。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建成统一的旧城镇改造片区多媒体信息资源数据数据库。对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关系数据库。通过多数据源的集成、大数据量的动态调度和管理等技术手段建模开发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二维与三维空间数据在空间数据库的跨平台统一管理和存储,设计建成统一的旧城镇改造片区多媒体信息资源数据数据库。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4)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建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国家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城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全市城建档案工作。城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委托城建档案馆负责城建档案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建档案馆的建设资金按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城建档案馆的设计应当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城建档案的管理应当逐步采用新技术,实现管理现代化。

第五条城建档案馆重点管理下列档案资料:

(一)各类城市建设工程档案:

1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4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5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

6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7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

8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二)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包括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园林、风景名胜、环卫、市政、公用、房地产管理、人防等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

(三)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方面的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和城市历史、自然、技术经济资料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工程建设档案。凡工程建设档案不齐全的,应当限期补充。停建、缓建工程的档案,暂由建设单位保管。撤销单位的工程建设档案,应当向上级主管机关或者城建档案馆移交。

第七条对改建、扩建和重要部位维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工程建设档案。凡结构和平面布置等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建设档案,并在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

第八条列入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其竣工验收应当有城建档案馆参加。

第九条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在本单位保管使用一至五年后,按本规定全部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由城建档案馆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选择接收。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形成的地下管线档案应当在普查、测绘结束后三个月内接收进馆。房地产产权产籍档案的管理,建设部另行规定。

第十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同意收取的工程档案保证金,须纳入城市财政专户管理。其利息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同意,用于城建档案的保管和保护事业。建设单位按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工程档案资料后,工程档案保证金全部退还。

第十一条城建档案馆对接收的档案应当及时登记、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做好档案的保管、保护工作,对破损或者变质的档案应当及时抢救。特别重要的城建档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安全无损。城建档案馆应当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向社会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故延期或者不按规定归档、报送的;

(二)涂改、伪造档案的;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5)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和文件材料。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城建档案管理列入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划,保障城建档案工作与城市建设事业的协调发展。城建档案馆(室)的馆库建设、设备购置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日常经费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县(区)建设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区)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建档案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县(区)城建档案馆(室)是集中管理城建档案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建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收集、接收和保管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城建档案和资料;

(二)对城建档案的形成、报送和利用进行业务指导;

(三)对城建档案和资料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城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档案利用和技术咨询服务。

第六条产生城建档案的单位应当设置档案室或者配备专(兼)职档案人员,收集和管理本单位的城建档案。

第七条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取得上岗资格。

第二章城建档案的形成与归档

第八条城建档案馆(室)重点收集、接收建国前后下列范围的城建档案和资料:

(一)城市勘测:全市和局部地区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综合成果;等级控制成果、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综合管网测量成果;各种编绘图集等。

(二)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成果,以及城市规划基础资料(包括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统计资料、历史沿革、地名、经济、资源、人口、气象、地震等方面的资料)。

(三)建设工程:

1、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图、综合管网图、地质勘察报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工程档案。影剧院、展览馆、博物馆、宾馆、写字楼、医院、体育馆、商场、学校、住宅等民用建筑工程档案。

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道路(包括广场、地下通道)、桥梁(包括立交桥)、排水(包括河道整治、排水管道、泵站、涵闸)、污水治理(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截流管道、提升泵站及附属设施)、防洪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工程档案。

3、公用基础设施工程:给水(包括水厂、供水管网、水库、增压站)、电力(包括电厂、供电线路、变电所)、电讯(包括中心枢纽及分支枢纽、线路、无线电微波收发台站)、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道路、市内公交车站点、地铁站线)、燃气(包括制气厂、燃气管网、调压站、储气柜、液化气储灌场)、环卫、城市照明等工程的建设工程档案。

4、交通运输工程:铁路(包括各场站平面布置图、主要建筑物、地下管网)、二级以上公路(包括长途客运、货运站点和桥梁遂道)、航空(包括站场总平面图、主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港口(包括港区总平面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主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工程的建设工程档案。

5、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工程:风景区和公园的总体规划图、总平面布置图、主要景点建(构)筑物、公共绿地、纪念性建(构)筑物、城市雕塑等工程的建设工程档案。

6、人防工程:五级以上人防设施工程的建设工程档案。

7、军事工程:军事管理区和军事以外的地下管线走向和隐蔽工程位置图。

(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档案。

第九条建设单位向城建档案馆(室)移送的建设工程档案应当完整、准确、系统,其内容包括工程前期文件、施工技术文件、监理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和竣工图。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到市、县(区)城建档案馆(室)进行登记,签订《建设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

第十一条列入城建档案馆(室)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当将已形成的建设工程档案报送市、县(区)城建档案馆(室)进行专项验收,属于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验收应当由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专项验收合格的,由市、县(区)城建档案馆(室)出具建设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后,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规划验收、竣工验收备案时,应当查验工程档案认可文件。未经档案专项验收或者档案专项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县(区)城建档案馆(室)移交准确、完整的建设工程档案。建设工程档案经检查符合归档要求的,由市、县(区)城建档案馆(室)出具建设工程档案接收证明。

第十三条城市勘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以及其他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城建档案在本单位保管1至5年后向城建档案馆(室)移交。

第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以及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和专业图,应当由工程建设单位或者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按照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准确完整地收集、保管,并于工程竣工验收后30日内向市、县(区)城建档案馆(室)移交。

在城市的道路、管线及其附近地段进行开挖、爆破、钻探等施工活动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到城建档案馆(室)和有关部门查清该地段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第十五条向城建档案馆(室)报送的城建档案必须完整准确、图形清晰、字迹工整,案卷整理质量应当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和江苏省城建档案案卷质量标准。

第十六条重点建设项目在向城建档案馆(室)报送一套纸质档案的同时应当报送一份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的要求按照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规范执行。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工程档案的汇总和报送,施工单位负责竣工图和与工程施工有关的文件的编制,工程监理部门负责监理文件的编制并督促检查施工文件材料和竣工图的质量。建设工程档案不得少于两套,城建档案馆(室)、建设单位各保存一套。

第十八条工程竣工图应按有关规定随工程进度同步编制,每张竣工图编制完成后,均应加盖统一标准的“竣工图”标志章,并由编制单位、编制人、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监理总工程师等签字。

第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和迁建的房屋建筑,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核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时,应当核验建设工程档案接收证明,并列入房产产权产籍档案。

第二十条城建档案馆(室)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报送工作的业务指导,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督促检查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确保建设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

第二十一条建筑物、构筑物产权变更时,其工程档案的归属与流向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停、缓建的,其已形成的工程档案由建设单位负责保管;单位撤销的,其工程档案移交上级主管机关或城建档案馆(室)负责保管。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实施前已建成的工程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无竣工图或竣工图不完整、不准确的,其产权单位应当组织补测补绘,并在补测补绘工作结束,验收合格后3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室)报送。

第三章城建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第二十三条城建档案馆(室)对接收的档案和资料应当及时登记、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做好档案的保管、统计、鉴定、保护、编研和利用工作。

第二十四条城建档案馆(室)及形成城建档案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严防档案散失和泄密。

第二十五条城建档案馆库建筑应当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有抗震、防盗、防火、防水、防潮、防强光、防高温、防尘、防有害气体和防有害生物等防护设施。

其他保管城建档案的单位,应当配置专用库房和必要的档案防护设施,确保城建档案有良好的保管条件。

第二十六条城建档案馆(室)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用品和装具;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配备各种设备,逐步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

第二十七条城建档案馆(室)应当依法适时开放所保管的档案,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提供服务,并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第二十八条城建档案的利用实行有偿服务,具体办法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

(二)在城建档案理论研究和科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的;

(三)将重要、珍贵的城建档案捐赠给国家的;

(四)在非常条件下,为抢救、保护城建档案表现突出的;

(五)同违反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江苏省城建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江苏省工程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单位和个人损毁、丢失、涂改、伪造城建档案及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在城建档案工作中,、造成损失的,按规定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6)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快。目前,全国660多个设市城市中已建立了500多个城建档案馆,区(县)城建档案室达到了1000多个,馆藏量在4000万卷以上。城建档案工作从对象上讲属档案范畴,从程序上讲又属建设行政领域,它的实践和发展既突破了经典的档案理论体系,又为传统的档案理论带来了新的内容、新的发展以及新的实践,并成为了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性。各城市无论投资规模、馆舍规模、队伍建设、现代化建设,还是所取得的成绩方面相差都很大,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二是发展的不稳定性。即使是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个城市,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很不平衡,有时快,有时慢。三是发展的多样性。各地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工作内容和体制结构等许多重要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产生了许多争议,甚至产生了一些迷茫和困惑。从促进档案事业和城市建设事业和谐发展以及城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核心价值进行探讨和总结,澄清不必要的模糊认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紧迫的。本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思考作一些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1.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现实需要的产物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城市建设活动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城市实体,由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辅助设施、自然环境及景观改造等客观实物组成;另一个则是城市实体建设、改造和演变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图纸、声像等载体形式的信息记录,即城建档案。事实上,在人类筑城造廓历史中曾经存在过的绝大多数城市实体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只有幸存的档案才能向我们诉说昔日的辉煌与沧桑。城建档案古已有之,它与城市建设活动同根同源,既记录了城市的历史面貌,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的内容和走向。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资料。尽管城建档案源远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我国城建档案工作是应城市建设需要发展起来的,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更多地依照着城市建设的节奏,也更多地围绕着城市建设中心工作的服务。它并不是综合档案工作中一个直接的分支,更不是综合档案工作中一个简单的、均衡的单元。它是档案工作与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建设事业结出的富于中国特色的一个创新成果。

2.城建档案工作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

“品位”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属审美范畴,对“城市品位”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城市品位”一词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市民生活质量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一个城市的品位首先体现在它的规划水平上,而城建档案则是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山水城市”之一。澳国家档案馆至今还保留着一套特殊档案:1911年澳决定建都堪培拉时,堪培拉只是一个河边小镇。次年澳议会组织了一场国际性规划设计大赛,向全世界征集首都规划设计蓝图。征集到的137份方案被整理成册,其中美国设计师格里芬的设计最受议员们好评,以格氏的设计为核心,再辅以其它方案,议会形成了堪培拉的总体规划方案。即将小河改造成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不足1公里的人工湖(今天的格里芬湖),湖中建一喷水高度达137米的巨大喷泉,以纪念库克船长首登澳洲大陆。湖的南边是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区,北边是中心商业区,西边是文化区,有大学、医院及科研机构,东边是别墅区。横跨格里芬湖的联邦桥和国王桥如两道彩虹将南北两边紧紧连在一起。在堪市近一百年的建设发展中,这套规划方案都得到了严格遵守,成为世界城市规划的一个典范。为了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稳定性,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汲取各种成功经验,充分发掘城市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优势。可以说,离开了城建档案工作,规划设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规划工作根本就无从开展,更不用说规划水准和品位了。

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有序开展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搞好城建档案工作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个城市对其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彰显是其城市品位的重要表现,而搞好城建档案工作还是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是城市建设文明的积淀。城建档案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是我们发掘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极其重要的信息源泉。

3.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全局性工作。城建档案工作参与并贯穿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对城市建设发展的每一领域、每一环节进行记录的同时,也行使着促成每一领域、每一环科学、规范、真实性操作的职责。这是它与建设发展中的其它环节如:规划、拆迁、勘察、设计、施工、质监、安全、竣工验收、权属管理等最大不同之处。城建档案包括了城市基础、规划审批、征地拆迁、建设管理、市政设施、水文地质、建设科研、风景园林、历史名胜……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两方面来看,城建档案都涵盖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反映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水平,也能洞察到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建档案工作是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城建档案工作是实现城市建设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城建档案工作涉及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把城市建设职能的实现通过城建档案工作来进行落实、检查和监督。特别是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职能,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建设中心工作服务,也为建设行政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城建档案工作的这些核心价值是由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现实和需要所决定的,并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进一步得到加强。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谈城建档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丝毫没有要淡化档案行政管理对城建档案工作指导监督的意思。事实上,城建档案工作的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与档案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从城建档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出发,我们认为城建档案工作应更进一步发挥和突出档案特色,依托和融入建设职能,创新服务,增添活力,以期为中国特色档案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城建档案.2006-06.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9-00158-03

1概述

城建档案馆功能的完善和拓展是一个事关城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最近几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抓住机遇,创新服务,立足于“让城市记忆更清晰,城市形象更靓丽”这个宗旨,不断探索城建档案馆多功能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掘城建档案工作内涵,拓展城建档案工作外延,使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不断完善,职能不断加强,地位不断提升,城建档案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2创新服务:让城市记忆更清晰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城市建设发展变迁历史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信息的集合。每一页文件、每一张照片、每一段录像,都包容着城市建设的片段,印显着城市发展的足迹,留存着城市变迁的记忆。从创新服务着手,我们尽可能地去维护城市记忆的真实,力求城市记忆的完整,保证城市记忆的清晰,使城建档案工作本身得到创新发展。

2.1 创新之一:谋划全局,胸怀记忆蓝图。

城市记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为了保证城市记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真实性,我们一直用“全局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工作。做到有远见——不断加强学习交流和教育培训,去深入了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点和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趋势;做到有谋划——我们年初就与市重点办衔接,了解市、区两级重点、市政工程建设计划,及时与各工程指挥部联系,共同协商工程档案工作计划,并将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及工程资料人员的联系方式等列表上墙;做到有蓝图——加强与建委和规划局的联系,参加每年的建设工作会议及建设、规划领域的各项重大活动,对城市规划、建设心中有数,对大大小小的建设工程心中有数。这样,每项工程破土动工之前,城建档案工作就部署到位了,城建档案工作不再是跟在城市建设的后面,“看摊守门”,收集一点“回忆录”,整理一点“故纸堆”,而是有了“前瞻的头脑”,想在了城市规划的前面,做在了城市建设的前面,走在了城市发展的前面。

2.2 创新之二:落实责任,维护记忆真实。

为了使城建档案内容更加真实,档案编制更加规范,以维护城市记忆的真实,我们对重点、市政工程,建立了重点、市政工程项目档案业务指导、收集工作专人负责制,按照市区两级重点、市政工程计划,把项目分配到人,要求责任人员对每项工程制定具体的工程档案编制规范和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落实;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则按行政区划范围落实到人,保证每项工程报建前即签定《报送建设工程档案责任书》和《建设工程档案终身责任人登记表》,并进行工程档案交底;每一项工程要求至少下基层业务指导三次以上。还将各项制度、程序、职责张挂上墙,便于对照检查和来馆办事人员监督。馆内实行每月综合考核和年度责任目标管理,将下基层业务指导、档案接收数量与质量、工作反馈与廉政勤政等作为重要考核事项,量化打分,绩效挂钩,使工程档案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2.3 创新之三:全程记录,构建记忆链条。

我们对建设工程实行全程跟踪,点滴记录。通过不同侧面,不同时空,不同状态下的多维、多载体、多方式记录,构建起城市记忆的链条,环环相扣,生动活泼。对每一项工程,我们要求动工之前、建设之中、竣工之时,都要有正面、侧面、广角和近距的照片,隐蔽工程覆土前一定要有照片;对造价在5000万以上的工程还要有录像资料。我馆声像工作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桩基浇注、管线铺设、路面压实、桥梁吊装、景观布置及工程事故处理和抢险救灾等进行现场拍摄,并制作各种工程建设专题记录片,对于城市中某些重要地段,还进行定点、定期的拍摄。这些工作不仅创新了城建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而且全景式记录了城市建设发展波澜壮阔的画面。

2.4 创新之四:不畏烦琐,填补记忆空白。

城建档案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有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今天,“重建设、轻档案”的现象也还比较严重,有的工程“档案历史欠帐”很多,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多年仍未移交档案资料。据2001年统计,2000年前长沙市建设的298栋高层建筑就有189栋未向我馆移交竣工档案,其中包括省政府、省人大在内的省级单位就占了其中的111栋。我们一方面是不畏困难,面对不理解、不支持的工程负责人,持之以恒地做好宣传工作,将《档案法》、《建筑法》、《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建档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编印成册,送发到工程负责人和资料员手上,并利用各种场合,耐心地宣传解释,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不断提高城建档案工作意识;另一方面,不惧辛苦,对历史欠帐,逐项清理,手把手地指导工程资料人员编制档案资料。长沙市高新开发区从90年代就开始建设,至2000年基本上没有向我馆报送资料,致使工程无法办理产权手续,园区建设和维护都没有可靠的档案做依据。我馆派出3名业务骨干长驻高新区,对堆积如山,甚至是发霉变质的文件图纸进行清理,对缺项工程进行补绘补制,不畏酷暑严寒,历时6 个多月,终于将所有已竣工工程档案接收进馆,并帮他们建立起工程档案工作制度,保证后续工程档案及时报送。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填补了城市记忆的空白,为城市记忆梳理出完整而清晰的脉络。

2.5 创新之五:依法治档,保证记忆清晰。

城市记忆工程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单靠城建档案工作者个人的力量和孜孜以求是不够的,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争取法律地位,让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支持城建档案工作,依法治档,才能保证城建档案工作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保证城市记忆的持续完整与清晰。2004年,我们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通过市人大审议、省人大批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颁布,并于2005年5 月1 日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该《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城建档案工作的职能,使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也为全国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法制建设积累了经验。自2006年以来,我们又开展了《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通过11位人大代表联名,2007年该立法《议案》被长沙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列为1号议案。2008年,新的长沙市十三届人大选举产生后正式列入了立法计划。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城建档案工作基础越来越牢固,管理越来越规范,活力越来越强劲,城建档案中所承载的城市记忆也愈加完整,愈加系统,愈加清晰。

3完善功能:让城市形象更靓丽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城建档案功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除了要将城市的变迁真实、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完善档案馆的功能,以达到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城市建设发展服务,为靓丽城市形象服务的目的。为此,我们广开思路不断完善和拓展城建档案馆功能,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优势,致力于揭示历史文化名城内在魅力,宣传城市建设巨大成就,塑造和展示城市的靓丽形象。

3.1思路之一:开发资源,塑造城市形象。

城建档案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信息资源宝库,在城市建筑进行设计、建设、修葺时,我们竭力为其提供相应的设计素材、规划图纸,为塑造靓丽的城市形象服务。2002年,长沙市建委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进行长沙近现代建筑保护研究,我馆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长沙第一张规划图、长沙“八大公沟”等珍贵史料以及省委一号楼、湖南宾馆、中苏友好纪念馆(现口腔医院)等众多工程的图纸,为该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2003年,长沙市规划设计院在进行东二环线景观设计中,从我馆调阅了大量档案资料。2004年,长沙市和平解放55周年纪念活动中,市委宣传部和市建委组织各大电视、报纸等媒体的记者,先后5次来我馆集中查阅资料,为宣传活动造势,为长沙形象添彩。

3.2 思路之二:打造窗口,宣传城市形象。

我们充分运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大力加强现代化管理,力争将城建档案馆打造成宣传长沙城市形象的窗口。我们利用档案资源,建立了城市建设成就和城建档案工作发展历程展室,一张张图片,一组组数据,记录着历史,又昭示着未来。一个展室一扇窗,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将长沙日益美丽的城市形象展露在世人面前。建设部和国家档案局领导、省市领导及各兄弟单位同志观看后,都给予了很高评价。2002年5月,我馆开通了长沙市建设信息网站。作为长沙市建设工作的网上名片,该网站设置了《城市概况》、《名胜古迹》、《建设信息》、《重点工程》、《政策法规》、《城市新貌》、《信息园地》、《网上论坛》、《业务咨询》等栏目,有专人进行维护管理,保证资料及时上传更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网站已建设信息50g,点击率10万次以上,在国际互联网上打造出了一个开放的、高速发展的、充满机遇的长沙形象,成为了让外界了解长沙、让长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

3.3 思路之三:借助平台,提升城市形象。

作为城建档案馆功能完善和拓展的重大举措,从2008年开始,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承办了《中外建筑》杂志,它是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类核心专业期刊,拥有国际国内刊号。作为城建档案工作者,我们充分利用长期从事城建档案工作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多年来档案编著工作积累的经验,积极吸纳各城建档案馆、综合档案馆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参与杂志编著工作,并与长沙市档案局(馆)、上海、重庆、武汉、广州、太原、株洲、娄底、怀化、资兴等市城建档案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档案编著工作发展。我们一方面积极为他们服务;另一方面,我们又充分利用城建档案工作各种资源,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哈尔滨、厦门、西安、昆明、沈阳等城市举行"阅读城市、品味建筑"的巡回城市论坛活动,探讨、发掘和宣传城市性格和建筑特色,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利用《中外建筑》杂志这一高品位的工作平台,我们有效地拓展了城建档案功能,为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3.4 思路之四:展示风采,讴歌城市形象。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8)

Abstract:ThisarticlehascarriedontheanalysisofthedifficultiesandthechallengeswhichtheurbanconstructionarchivesmanagementfacestointheconstructionofChangshaForerunnerArea,andproposedtheonewholesetstrategiesandsuggestionstostrengthenChangshaForerunnerArea''''surbanconstructionarchivesmanagementfrommanagementsystem,criterionconstructionanddetailedmeasures,etc.Ithasstrongreferencevaluetotheurbanconstructionarchivesmanagementreformandinnovationinthenewsituations.

KeyWords:ChangshaForerunnerArea;UrbanConstructionArchivesManagement;Strategy

1概述

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无疑将会对长沙城市建设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已公布的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先导区总用地1200km2,“既不是普通的经济开发区,也不是传统的城市新区”,其总体功能构架是“一核、四区、三带”,将采取实施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战略。从规划格局和规划容量来看,等于说是在大河西重建3个“长沙”。长沙城市3000年来以河东为主体的城市格局将彻底改变。目前先导区建设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先行先试”节奏非常紧张,仅起步区建设用地面积就达72km2。近期将完成先导区及核心区概念规划,而起步区城市规划已经完成、城市设计正在进行。在长沙面临的3000年来一大变局的形势下,这是一个新的愿景与旧的历史郑重告别的关键时刻,城建档案工作的历史责任尤为重大。我们不仅要真实、全面、清晰地记录下历史,不致使历史的真实湮没在发展的尘埃之中,为城市记忆工程奠定基础;我们更要为现实的发展建立准确、完整的档案,为将来的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必须加紧制定长沙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策略的根本动因。

2困难与挑战

自2000年以来,长沙市掀起了大规模城市建设高潮,经过三个“三年大变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战略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长沙城市建设高潮的持续和提升。经过9年持续大发展,长沙市城建档案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和困难,资源和潜力在某种程度得到了消耗,向前冲的动能得到了释放,城建档案工作的常规发展也面临了诸多难题,如何应对长沙先导区建设这个超常规发展的需要?主要困难与挑战有:

2.1库房空间已经饱和

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馆舍是上世纪80年代末设计建设的,当时是按20年计划使用时间设计的,共有建筑面积4148m2。上世纪80年代,长沙城市建设还相当滞缓,年进馆档案才1000~2000卷,当时的库房承重设计仅为600kg/m2,库房中都是放置木质档案柜,库房档案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到2000年,以木质柜存放档案已基本上趋于饱和。但真正的挑战是2000年以后,长沙市迎来了城市建设高潮,城建档案进馆量迅猛增长,至2007年达到了3万余卷/年。这8年,共新增加档案19万余卷。我们将所有的木质柜都改换成了密集架,共建立了11个标准密集架库房、共有密集架1752节,馆藏档案已达27万余卷。因为承重量超过了设计荷载(标准密集架库房承重设计应为1200kg/m2),库房局部出现了裂痕。既使是这种应对性的举措,库房空间目前也已经饱和,最近几年也一直在呼吁重建新馆。如果先导区启动,建设工程档案进馆量势必跳跃性增长,档案如何安全保管?

2.2机构人员严重超载

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为副县(处)级事业单位,另有“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处”、“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两块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体制,其职能为负责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建档案,对城市行政区范围城乡建设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对全市建设信息工作进行规划和汇集。单位编制是29个,实有32人;城建档案业务,包括重点工程、市政工程、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声像档案管理,建设信息收集及网络建设,地下管线动态管理,城建档案数字化等工作都全面开展起来了,是全国近600个城建档案馆中基础最扎实、业务最全面、工作力度最大的一个。与此同时,我们的人员已经超编,人员工作量也是严重超负荷运转。原来的城市规划区主要指市内五区(开福区、芙蓉区、岳麓区、天心区、雨花区)以及高新产业开发区,现在先导区列入规划区,按照职能,其城建档案肯定要纳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统一管理。如何从机构、人员、经费上为这一新的艰巨任务提供保障?

2.3体制改革前途未卜

最近几年,关于城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争论不断。最近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将各市城建档案的管理职能交各市人民政府,可能对城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产生更大的影响。城建档案工作是继续由建设行政部门管理,还是划由档案行政部门管理?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推行大部门管理体制精神来看,先导区为了精简高效,肯定会实行大部门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建设等职能肯定会整合。城建档案管理一方面是行政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档案的实体管理,即档案的收集、保管和信息开发利用,行政职能可以整合,但档案实体管理却是工作量巨大的日常事务,整合可能反而会拖累大部制;但行政职能与实体管理脱离,城建档案,特别是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就会很困难,甚至是失控;这种体制上的问题悬而不决,也会一定程度上消解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2.4超大超快亟待行动

根据现在长沙市政府披露的信息,先导区用地达1200km2,比目前长株潭三市建成区的总和还要大一倍多,而且2020年(仅12年后)就要成规模,这的确是一个超大超快、雄心勃勃的计划!从城建档案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尽快行动,对建设现状信息进行收集,留住城市的记忆。如果等到面目全非了,甚至是彻底消失了,再来“写回忆录”那就晚了!

2.5特事特办呼唤机制

先导区建设无疑会是特事特办的。这个特办过程中,是否会忽视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是否会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一系列程序和环节都省略?是否会有建设单位或开发商以“特事特办”为诉求,对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检查验收和移交报送等工作敷衍塞责?在特事特办的前提下,也必须有明确的城建档案工作机制。否则,建设工程档案就会无法管理,就会遗患无穷!

2.6工程项目日益复杂

先导区建设与原市内五区建设的最大不同在于,先导区是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其建设工程项目多是产业主体建筑及配套设施。我们原来主要是从事住宅楼、写字楼等项目的档案编制和收集工作。现在从建设工程项目的形态、内部结构、项目群体关系、建筑用材与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项目与项目之间,也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此外,工程项目的业主背景会非常复杂,特别是许多会有涉外背景,他们对城建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和工作配合度与我们原来的工作对象相比肯定有落差。再就是先导区建设工程管理职能机构与程序也是全新,不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相互协作非常融洽的现有环境。这对我们加强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提出了技术、语言文化、协调等多方面的挑战。

3策略与建议

长沙市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公元前201年长沙王吴芮夯土筑城为起点,城建历史也有2200多年。和世界大多数城市形成规律一样,长沙也是依山而筑,择水而居。因为西面有岳麓山连绵阻挡,城市主体一直在河东地势相对平缓、水系比较发达的地域生长。换句话说,形成长沙今天的城市格局我们花了2000~3000年的时间,但今后20~30年间(按照政府规划,甚至是10~20年间!),因为长沙先导区建设,长沙将变成“以河西为主体的大城”,真是“3000年河东,30年河西”!城市建设重心的转移势必导致城建档案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认为,长沙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策略应结合先导区规划建设发展动态,以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为动力,以记录先导区发展前的现状和先导区建设过程为主要任务,以主动服务先导区建设为宗旨,并结合先导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出一整套精简高效的城建档案管理思路和举措。

3.1现状信息的抢救性编织

从先导区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区域是农村,有些地方与现有城市主体相距偏远,自然地貌保存得比较好。但因为这些地方档案工作比较薄弱,并没有对现状信息建立档案。在先导区建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这种自然的面貌可能会转瞬即逝。特别是在这一个广大的区域内,有雷锋镇、坪塘镇、含浦镇等一批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名镇,可能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下子被城区淹没,变成新城中的“老区”。建议由市政府对这一区域组织航拍,对山丘、河系、湿地、矿区和乡镇等进行重点航拍,对先导区已规划道路沿线进行全程航拍;由市文物和古建筑保护部门对这一区域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进行勘察、编目和评估;由市城建档案馆组织力量对曾国藩墓区、雷锋镇、坪塘镇、含浦镇、环岳麓山等进行集中拍照和录像;建议将上述资料都集中交由市城建档案馆组织专人进行编织整理,专门保管。

3.2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提前介入

基于先导区部分建设工程已经启动的现实,市城建档案馆在建设工程信息掌握和业务交底方面一定要明确专人,主动介入。如果没有及时行使告知的义务,今后建设单位或业主在工程档案编制和报送方面即使做得不到位,也就有了推托之辞。长沙市在上世纪90年代启动高新产业开发区建设时,因为当时长沙市实行建设工程档案保证金制度,而高新区建设工程执行特殊政策,保证金也不用交,基本没有编制档案,到了2000年以后,出现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房屋改扩建没有资料可查,出现安全事故;房屋没有完整手续,产权无法办理;市政工程没有维护资料,交由城管部门后维护管理困难;等等。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在2003年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帮助高新区建立工程档案机构、培训相关人才,并在工程档案补测补绘上做了大量工作。事实证明,事后的补救工作要比与建设工程同步开展档案编制付出的代价大得多。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先导区建设职能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与市建委对接,包括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而且城建档案也直接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只是市场管理和项目竣工验收由先导区自己负责。我们一是要主动与先导区发展、规划、建设部门衔接,了解建设工程信息动态;二是由专人负责,对先导区项目进行个性化服务,每一个项目都制定工程档案编制规范要求,并及时去交底,签《告知书》(《责任书》);三是要与质量监督站和安全监督站联手,加强档案编制检查;四是对已竣工验收的项目要及时催缴档案。

3.3建立新的城建档案保管基地,加速城建档案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先导区规划建设规模,当先导区基本建成时,城建档案生成量当是目前长沙市城建档案馆藏量的3倍以上,考虑到市内五区的同步建设发展,20~30年内,长沙市城建档案将会积累到150多万卷,其保管空间将突破30000m2。无论如何,长沙市都必须建设新的城建档案馆,才能应对城建档案工作发展的新挑战。在城建档案工作量猛增的情况下,我们还必须加速人才队伍建设,从编制、人员和经费等方面为事业高速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先导区自己要培养形成一支建设项目档案编制力量,把项目档案编制的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如果把先导区规划面积计算进来,长沙市总的城市规划面积已经超过武汉市现有建成面积了,而武汉市城建档案馆现有人员编制在70人以上。比对分析,今后几年必须对长沙市城建档案馆进行增编增人,并同步增加事业经费。在新馆建设前,我们应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精简项目档案内容,降低纸质载体收集比例,充分节约库房空间。目前,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实行工程档案缩微永久保管,档案原件归还建设单位或业主;天津市城建档案馆则实行建设工程档案远程归档,只收集规范化的工程信息,不收或尽量少收档案原件;这都是控制库藏量的有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4明确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我国城建档案管理体制的确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应对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一个特色举措。其问题实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非常快、城建档案累积速度也非常快,必须依靠建设行政职能才有利于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比较平缓了,甚至像西方国家大规模建设高潮已成为过去式,城市以管理为主,档案以利用为主,那么城建档案管理就不必依附建设行政职能了。目前这种体制使城建档案的管理职能由档案行政部门分割到建设行政部门,造成了行政与执法主体之争。无论争论的结果怎么样,但城建档案工作是不能停滞的,不能留下空白和遗憾。既然现在国务院已将城建档案管理职能交由各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就有权、有义务对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明确。而在目前强势推动先导区建设的背景下,城建档案工作量将史无前例地增加,工作难度和工作的紧迫性也空前地提高了,依托建设行政职能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无疑更有利于先导区整体工作开展。

3.5建立与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的对接机制。

机制对接应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政管理职能的对接,即通过长沙市建委与先导区发展、规划、建设部门的职能对接,把城建档案管理纳入行政许可的一个环节因子,在先导区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有对城建档案编制和报送的行政性要求;二是工作流程对接,要在先导区内部建立起城建档案工作流程,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应主动把这个流程接续到馆内,保证工程项目档案移交报送渠道畅通;三是工作实体对接,包括两方都要落实责任人,明确双方的合作关系、合作形式、权利与义务。建议由长沙市城建档案馆草拟相关文件,经过各方研究协商后,由先导区和市建委联合发文。

3.6及时出台先导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细则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9)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challenges which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faces t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ngsha Forerunner Area, and proposed the one whole se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Changsha Forerunner Area's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from management system, criterion construction and detailed measures, etc. It has strong reference value to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s.

    Key Words:Changsha Forerunner Area;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Strategy

    1概述

    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无疑将会对长沙城市建设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已公布的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先导区总用地1200 km2,“既不是普通的经济开发区,也不是传统的城市新区”,其总体功能构架是“一核、四区、三带”,将采取实施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战略。从规划格局和规划容量来看,等于说是在大河西重建3个“长沙”。长沙城市3000年来以河东为主体的城市格局将彻底改变。目前先导区建设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先行先试”节奏非常紧张,仅起步区建设用地面积就达72km2。近期将完成先导区及核心区概念规划,而起步区城市规划已经完成、城市设计正在进行。在长沙面临的3000年来一大变局的形势下,这是一个新的愿景与旧的历史郑重告别的关键时刻,城建档案工作的历史责任尤为重大。我们不仅要真实、全面、清晰地记录下历史,不致使历史的真实湮没在发展的尘埃之中,为城市记忆工程奠定基础;我们更要为现实的发展建立准确、完整的档案,为将来的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必须加紧制定长沙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策略的根本动因。

    2困难与挑战

    自2000年以来,长沙市掀起了大规模城市建设高潮,经过三个“三年大变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战略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长沙城市建设高潮的持续和提升。经过9年持续大发展,长沙市城建档案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和困难,资源和潜力在某种程度得到了消耗,向前冲的动能得到了释放,城建档案工作的常规发展也面临了诸多难题,如何应对长沙先导区建设这个超常规发展的需要?主要困难与挑战有:

    2.1 库房空间已经饱和

    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馆舍是上世纪80年代末设计建设的,当时是按20年计划使用时间设计的,共有建筑面积4148m2。上世纪80年代,长沙城市建设还相当滞缓,年进馆档案才1000~2000卷,当时的库房承重设计仅为600kg/ m2,库房中都是放置木质档案柜,库房档案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到2000年,以木质柜存放档案已基本上趋于饱和。但真正的挑战是2000年以后,长沙市迎来了城市建设高潮,城建档案进馆量迅猛增长,至2007年达到了3万余卷/年。这8年,共新增加档案19万余卷。我们将所有的木质柜都改换成了密集架,共建立了11个标准密集架库房、共有密集架1752节,馆藏档案已达27万余卷。因为承重量超过了设计荷载(标准密集架库房承重设计应为1200kg/ m2),库房局部出现了裂痕。既使是这种应对性的举措,库房空间目前也已经饱和,最近几年也一直在呼吁重建新馆。如果先导区启动,建设工程档案进馆量势必跳跃性增长,档案如何安全保管?

    2.2 机构人员严重超载

    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为副县(处)级事业单位,另有“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处”、“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两块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体制,其职能为负责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建档案,对城市行政区范围城乡建设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对全市建设信息工作进行规划和汇集。单位编制是29个,实有32人;城建档案业务,包括重点工程、市政工程、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声像档案管理,建设信息收集及网络建设,地下管线动态管理,城建档案数字化等工作都全面开展起来了,是全国近600个城建档案馆中基础最扎实、业务最全面、工作力度最大的一个。与此同时,我们的人员已经超编,人员工作量也是严重超负荷运转。原来的城市规划区主要指市内五区(开福区、芙蓉区、岳麓区、天心区、雨花区)以及高新产业开发区,现在先导区列入规划区,按照职能,其城建档案肯定要纳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统一管理。如何从机构、人员、经费上为这一新的艰巨任务提供保障?

    2.3 体制改革前途未卜

    最近几年,关于城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争论不断。最近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将各市城建档案的管理职能交各市人民政府,可能对城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产生更大的影响。城建档案工作是继续由建设行政部门管理,还是划由档案行政部门管理?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推行大部门管理体制精神来看,先导区为了精简高效,肯定会实行大部门管理体制,发展、规划、建设等职能肯定会整合。城建档案管理一方面是行政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档案的实体管理,即档案的收集、保管和信息开发利用,行政职能可以整合,但档案实体管理却是工作量巨大的日常事务,整合可能反而会拖累大部制;但行政职能与实体管理脱离,城建档案,特别是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就会很困难,甚至是失控;这种体制上的问题悬而不决,也会一定程度上消解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2.4 超大超快亟待行动

    根据现在长沙市政府披露的信息,先导区用地达1200km2,比目前长株潭三市建成区的总和还要大一倍多,而且2020年(仅12年后)就要成规模,这的确是一个超大超快、雄心勃勃的计划!从城建档案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尽快行动,对建设现状信息进行收集,留住城市的记忆。如果等到面目全非了,甚至是彻底消失了,再来“写回忆录”那就晚了!

    2.5 特事特办呼唤机制

    先导区建设无疑会是特事特办的。这个特办过程中,是否会忽视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是否会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一系列程序和环节都省略?是否会有建设单位或开发商以“特事特办”为诉求,对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检查验收和移交报送等工作敷衍塞责?在特事特办的前提下,也必须有明确的城建档案工作机制。否则,建设工程档案就会无法管理,就会遗患无穷!

    2.6 工程项目日益复杂

    先导区建设与原市内五区建设的最大不同在于,先导区是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其建设工程项目多是产业主体建筑及配套设施。我们原来主要是从事住宅楼、写字楼等项目的档案编制和收集工作。现在从建设工程项目的形态、内部结构、项目群体关系、建筑用材与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项目与项目之间,也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此外,工程项目的业主背景会非常复杂,特别是许多会有涉外背景,他们对城建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和工作配合度与我们原来的工作对象相比肯定有落差。再就是先导区建设工程管理职能机构与程序也是全新,不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相互协作非常融洽的现有环境。这对我们加强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提出了技术、语言文化、协调等多方面的挑战。

    3策略与建议

    长沙市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公元前201年长沙王吴芮夯土筑城为起点,城建历史也有2200多年。和世界大多数城市形成规律一样,长沙也是依山而筑,择水而居。因为西面有岳麓山连绵阻挡,城市主体一直在河东地势相对平缓、水系比较发达的地域生长。换句话说,形成长沙今天的城市格局我们花了2000~3000年的时间,但今后20~30年间(按照政府规划,甚至是10~20年间!),因为长沙先导区建设,长沙将变成“以河西为主体的大城”,真是“3000年河东,30年河西”!城市建设重心的转移势必导致城建档案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认为,长沙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策略应结合先导区规划建设发展动态,以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为动力,以记录先导区发展前的现状和先导区建设过程为主要任务,以主动服务先导区建设为宗旨,并结合先导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出一整套精简高效的城建档案管理思路和举措。

    3.1 现状信息的抢救性编织

    从先导区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区域是农村,有些地方与现有城市主体相距偏远,自然地貌保存得比较好。但因为这些地方档案工作比较薄弱,并没有对现状信息建立档案。在先导区建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这种自然的面貌可能会转瞬即逝。特别是在这一个广大的区域内,有雷锋镇、坪塘镇、含浦镇等一批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名镇,可能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下子被城区淹没,变成新城中的“老区”。建议由市政府对这一区域组织航拍,对山丘、河系、湿地、矿区和乡镇等进行重点航拍,对先导区已规划道路沿线进行全程航拍;由市文物和古建筑保护部门对这一区域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进行勘察、编目和评估;由市城建档案馆组织力量对曾国藩墓区、雷锋镇、坪塘镇、含浦镇、环岳麓山等进行集中拍照和录像;建议将上述资料都集中交由市城建档案馆组织专人进行编织整理,专门保管。

    3.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提前介入

    基于先导区部分建设工程已经启动的现实,市城建档案馆在建设工程信息掌握和业务交底方面一定要明确专人,主动介入。如果没有及时行使告知的义务,今后建设单位或业主在工程档案编制和报送方面即使做得不到位,也就有了推托之辞。长沙市在上世纪90年代启动高新产业开发区建设时,因为当时长沙市实行建设工程档案保证金制度,而高新区建设工程执行特殊政策,保证金也不用交,基本没有编制档案,到了2000年以后,出现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房屋改扩建没有资料可查,出现安全事故;房屋没有完整手续,产权无法办理;市政工程没有维护资料,交由城管部门后维护管理困难;等等。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在2003年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帮助高新区建立工程档案机构、培训相关人才,并在工程档案补测补绘上做了大量工作。事实证明,事后的补救工作要比与建设工程同步开展档案编制付出的代价大得多。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先导区建设职能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与市建委对接,包括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而且城建档案也直接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只是市场管理和项目竣工验收由先导区自己负责。我们一是要主动与先导区发展、规划、建设部门衔接,了解建设工程信息动态;二是由专人负责,对先导区项目进行个性化服务,每一个项目都制定工程档案编制规范要求,并及时去交底,签《告知书》(《责任书》);三是要与质量监督站和安全监督站联手,加强档案编制检查;四是对已竣工验收的项目要及时催缴档案。

    3.3 建立新的城建档案保管基地,加速城建档案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先导区规划建设规模,当先导区基本建成时,城建档案生成量当是目前长沙市城建档案馆藏量的3倍以上,考虑到市内五区的同步建设发展,20~30年内,长沙市城建档案将会积累到150多万卷,其保管空间将突破30000m2。无论如何,长沙市都必须建设新的城建档案馆,才能应对城建档案工作发展的新挑战。在城建档案工作量猛增的情况下,我们还必须加速人才队伍建设,从编制、人员和经费等方面为事业高速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先导区自己要培养形成一支建设项目档案编制力量,把项目档案编制的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如果把先导区规划面积计算进来,长沙市总的城市规划面积已经超过武汉市现有建成面积了,而武汉市城建档案馆现有人员编制在70人以上。比对分析,今后几年必须对长沙市城建档案馆进行增编增人,并同步增加事业经费。在新馆建设前,我们应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精简项目档案内容,降低纸质载体收集比例,充分节约库房空间。目前,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实行工程档案缩微永久保管,档案原件归还建设单位或业主;天津市城建档案馆则实行建设工程档案远程归档,只收集规范化的工程信息,不收或尽量少收档案原件;这都是控制库藏量的有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4 明确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我国城建档案管理体制的确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应对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一个特色举措。其问题实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非常快、城建档案累积速度也非常快,必须依靠建设行政职能才有利于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比较平缓了,甚至像西方国家大规模建设高潮已成为过去式,城市以管理为主,档案以利用为主,那么城建档案管理就不必依附建设行政职能了。目前这种体制使城建档案的管理职能由档案行政部门分割到建设行政部门,造成了行政与执法主体之争。无论争论的结果怎么样,但城建档案工作是不能停滞的,不能留下空白和遗憾。既然现在国务院已将城建档案管理职能交由各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就有权、有义务对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明确。而在目前强势推动先导区建设的背景下,城建档案工作量将史无前例地增加,工作难度和工作的紧迫性也空前地提高了,依托建设行政职能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无疑更有利于先导区整体工作开展。

    3.5 建立与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的对接机制。

    机制对接应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政管理职能的对接,即通过长沙市建委与先导区发展、规划、建设部门的职能对接,把城建档案管理纳入行政许可的一个环节因子,在先导区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有对城建档案编制和报送的行政性要求;二是工作流程对接,要在先导区内部建立起城建档案工作流程,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应主动把这个流程接续到馆内,保证工程项目档案移交报送渠道畅通;三是工作实体对接,包括两方都要落实责任人,明确双方的合作关系、合作形式、权利与义务。建议由长沙市城建档案馆草拟相关文件,经过各方研究协商后,由先导区和市建委联合发文。

    3.6 及时出台先导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细则

    先导区建设将以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区建设等为重点。而产业建设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生物产业等,加上生态建设,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了新国际机场、火车西站、城市轻轨、过江隧道、千吨级水运码头等,都是投资大、周期长、科技含量高、异常复杂的建设项目,城建档案管理难度非常大。建议一是要加强与市规划局和先导区发展、规划、建设职能部门的合作,及时准确掌握相关建设项目的宏观思路和功能规范要求,便于我们制定对策和工作要求;二是应组织对上海浦东新区城建档案管理和北京奥运场馆项目档案管理的学习考察,积累对超大规模建设项目档案进行管理的经验;三是要及时出台先导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细则,并广泛开展宣贯活动。只有工作做在前面,认真思考,精心准备,建立健全标准规范,才能保证先导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起好步,并沿着正确轨道稳步前进。

    4结语

    基于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对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就不再是未雨绸缪了。长沙市委市政府对现有行政职能与先导区管理相衔接已经明确了原则性意见,并进行了多次协调,而市建委也已就职能对接进行了两次专题研究。城建档案管理是不能留下空白的,必须与先导区建设同步跟进。因此,长沙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策略研究既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还是非常紧迫的。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对先导区城建档案管理产生实际上的促进,并通过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凝结出我国城建档案管理的先导性经验成果。

    图片来源:

景区档案管理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91-01

西湖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湖,是城市文化生态的完美呈现,是自然与人文、生活与旅游、历史与现实、本土与世界等文化碰撞下的一种文化生态。西湖景区档案文化是景区建设、发展的缩影,是社会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

一、西湖文化生态的现状分析

1999年西湖刚启动申遗的时候,曾请外国专家来把脉。来自芬兰的一个专家初见西湖,笑着说,一个湖怎么申报世界遗产?在我们芬兰这样的千湖之国,比这漂亮的湖多得是。三天下来,这位专家感慨地说,我从未见过这么有文化的湖,西湖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它涵养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西湖申遗成功,也正是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申报文化景观类的世界遗产,打的招牌就是东方文化湖。

西湖文化生态是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整个西湖以及湖边的亭台楼阁、暮鼓晨钟、岸芷汀兰、诗词歌赋,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

二、西湖文化生态对景区档案文化建设的启示

西湖文化生态是系统内存在的各种文化形态、各种文化要素的相互依存、制约形成的结构平衡,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动态系统。它的研究对档案文化建设有很多启示:

1.西湖文化生态和景区档案文化建设的联系

档案反映文化,文化形成档案。档案之所以被保存,成为档案,就是在保存动机上有文化的原因。

西湖文化生态分为景观建筑、特色植物、文物史迹、诗词歌赋四大体系,它们是整个景区档案的子系统,有各自的内涵、结构和范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和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景区档案文化的价值

西湖文化生态的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档案文化,并使之呈现出三大价值:

2.1历史文化价值:景区档案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景区的记忆,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环境,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失去了记忆,就失去了历史,城市也朱去了自己的独特面貌。因此保存和利用好西湖景区独特的文化,全面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发展弘扬西湖文化,这些都将以景区档案作为依托。

2.2学术文化价值:西湖堤、岛、桥、寺、塔的景观建筑以及春桃、夏荷、秋桂、冬梅,桃、柳间种的特色景观植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其它国家的园林设计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3社会文化价值:在人们心目中,西湖不仅仅是一泓碧水,它的空间特征、景观格局,或依托于文物古迹、或借助于美丽传说,是自然与人的联合作品,中国历代文学家、画家留下了很多赞扬西湖景观的诗篇、画卷。在上千年的持续演变过程中,融汇和吸附了大量的中国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各类史迹,景区档案承载了特别深厚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传统。

3.建立景区档案文化生态的目的

景区文化的传承其内涵是把档案文化的不同要素及体系整合为可以利用的整体,对西湖的文化价值进行充分发掘、完整梳理和系统研究,从西湖的历史演变、十景的由来、文物古迹、保存保护、经营管理等方面,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研究景区档案文化的发展态势,创造性地总结出可持续发展的景区文化生态运行规律和构建对策。

三、构建景区档案文化的路径及策略分析

1.景区档案文化建设的路径

围绕争创世界一流遗产地的目标,建设具有西湖固有特色的档案文化生态新局面,以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为出发点,通过实施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工程,不断完美档案文化建设,形成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有机统一、功能强大的档案发展体系,使景区档案系统成为西湖文化遗产研究的宝库,精神和文化的活载体,社会公众的教育基地。

2.景区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2.1提高认识,制定战略规划

首先要充分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具有“大文化”“大档案”的意识,档案从“历史查阅”转身到“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一项系统工程。其次要制定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对当前西湖景区档案文化作分析评估,把景区档案史料文献整理、重点档案保护利用、档案文化信息资源开发等工作纳入其中,使档案工作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2依靠科技,实现人才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摸清档案人才资源,针对不同层面、类别档案人员进行调查,建立档案人才库。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专业人才,夯实基本技能,参与终身学习,打造一批既精通档案知识又精通历史文物知识、园林知识的专家型人才队伍,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利用高科技领域的成果,大力推进档案资源结构多元化、档案管理法制化、档案工作信息化和档案利用社会化,通过科学管理,强化档案数字化进程,运用互联网、计算机、触摸屏等设施,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规范电子文件管理,建立电子文件中心,实现网上档案查询,举办网上档案展览,为景区档案文化建设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3加强宣传,让档案文化从幕后走向台前

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除了作为一个向公众提供政府档案信息查阅的重要场所之外,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该馆所保存的“独立宣言”等珍贵档案每天供游人观赏。而在法国,档案馆已同博物馆、图书馆一样,开始被人们视为体验和感受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

大力宣传景区档案文化。西湖景观是人与自然的互动、文化与景观的互动,文化气息浓厚。西湖景区的档案文化本身就是一座宝库,是一种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积淀,能够提供人们多样化的体验,这些体验包括文化历史知识的汲取,历史过程甚至历史细节的追溯,情感的培育和宣泄,人文精神的熏陶,审美的鉴赏和享受,等等。通过开展各种类型档案展览、开设档案文化讲座、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档案日活动,让档案不再陌生,让全民都参与到对文化的挖掘、弘扬、发展、利用中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整体文化素质,使景区档案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一个丰富档案文化内涵、传播档案文化的过程,对于彰显档案文化底蕴,传承社会文明,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东华,姚红叶.文化生态视野下档案文化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1):35-37.

上一篇: 残联康复工作计划 下一篇: 艺术市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