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4:56

物联网技术论文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1)

1.1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国内各高校都是从2011年开始陆续开始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学校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IEEE802.15.4/Zigbee)等课程,并保留了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等课程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的主干课程。因此,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通信技术散布在多门课程中,这就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我校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门开设了物联网通信技术这门课,而这们课程中所涉及到一些通信技术如蓝牙、无线局域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都与学生所处信息社会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教师可以去引导学生课外对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研究与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传统的理论课程都采取三七评分方法,也就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平时出勤完成作业等综合情况占30%,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终极目标是期末考试而忽略平时对课堂的参与。我们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的评分方法,那么学生就会用对待期末考试的热情来参与到平时的课堂。

2改变“满堂灌”模式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因而在理论上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是:即使人在课堂上,思维可能已经天马行空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过多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老师讲得如何有激情并且口干舌燥的时候学生却已经昏昏欲睡了。理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是技能课的基础,如果学生不接受理论课,那么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在学生身上体现不出来了,再好的理论也无用武之地。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理论课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可以采取学生不仅要听而且还要讲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变到主动学习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也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标。以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中的蓝牙技术为例,蓝牙在我们的日常电子产品中随处可见,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都有蓝牙功能,学生上课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在对蓝牙技术讲解时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模式讲解的话学生可能都会认为这个内容很简单无须再听老师讲解,这时候在讲到蓝牙网络拓扑结构、蓝牙组网、蓝牙状态、蓝牙地址、蓝牙协议及蓝牙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手机并开启蓝牙模式,学生使用蓝牙功能相互之间发送语音和图片等文件,在学生具体体验了蓝牙功能后启发他们思考课堂所讲知识点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3教与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理论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将老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所有,更不可能把老师课堂讲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技能课和实践中去,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变原来的泛讲为精讲,重点讲方法讲重要知识点,达到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缩短讲授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听到主动讲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充当一个讲授者,让学生把提前探索好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鼓励其他学生也参与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每次理论课可以安排学生主动走上讲台,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心里素质也能让能够主动去学习,还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不至于让学生们进入昏昏入睡的状态。这虽然缩短了讲授的时间但并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干,在学生充当讲授者角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把自己当做普通的一员加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2)

我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对接区域产业集群,适应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为重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全程培养,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院地互动、校企合一、理实交融、系统育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辐射和带动下,我系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逐步形成“博内揽外、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特色。所谓博内,即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学校积极与他们建立关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联盟,校企双方互聘互兼,密切合作,合作共赢。所谓揽外,即以我校与IT业界著名的印度软硬件巨头NIIT、IIHT合作办学为契机,借鉴其先进的课程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并融入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中去,推动该专业群建设,增强办学活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群内各专业与多家公司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市场的需求制定、调整培养内容,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评价标准引入到实践课程体系中,并将企业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实施学分置换,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成绩。同时学生们能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思考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1.2对接物联网产业链,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完善由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按一定比例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监控下,根据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以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过程为引领,构建本专业群“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通过前期探索,初步确定专业群的平台课程为物联网工程导论、工程制图、电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专业英语,这些课程是面向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内各专业开设的,能够满足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根据各专业所需的专门能力,初步确定专业群的模块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除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选修课外,确定项目管理、物联网新技术应用这两门课程为专业群内的高层互选课。

1.3加强校企互兼互聘,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专业群的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企业的需求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是非常了解,这样会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目前我校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科研项目攻关或真正深入到生产的第一线,来提高专业技能和优化知识结构。近年来,专业群所在的电子信息工程系引进了多名博士,他们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为发挥其专业特长,在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派遣博士教师入驻企业,承担企业的课题和项目,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攻关技术难题,在教学方面,安排他们与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结对,由老教师精心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聘请行业企业业务骨干、管理精英担任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合作开发与建设专业课程,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专任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定期开展技术讲座,介绍企业、行业趋势,以企业文化、职业操守熏陶学生职业素质。系部还建立兼职教师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补充力量或次要部分。选派年轻教师担任联系人或助教,加强与兼职教师的联系,确立兼职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并让其负起应有的责任,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

1.4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成果转化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承担或参与企业项目,解决技术难题,直接服务于企业,有效地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实施。在合作过程中,部分教师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或者在申请相关科研项目时联系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方直接参与进来,项目完成后申请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同时实现了科研成果在合作企业转化,进而被相关企业采用转化。在这一系列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进来,可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索精神。

1.5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共建实训基地

在实训体系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校内共建实训基地方面,典型的例子是作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重大项目,我校与大唐融合通信技术无锡有限公司共建智慧酒店实训基地,该基地是一个“商教两用”的实训平台,一方面能够对外营业,另一方面能够作为教学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相关业务流程认知,有助于实践技能的快速提高,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在该实训基地开发完成了智能宾客引导系统、智能餐厅迎宾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构成等智能应用,专业群的教师参与研究开发,使得理论研究转变成现实应用。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校外共建实训基地方面,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拥有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园区、无锡NIIT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无锡藕塘职教园公共实训基地、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无锡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3)

1.1家庭农场在农产品营销市场处于弱势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营销主体由千千万万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外资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组成。不仅内部市场竞争激烈,同时还要面对国外农产品的冲击。除了龙头企业、外资企业具有较强的内部组织营销优势外,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不足,主要依靠传统的营销方法营销农产品,缺乏品牌依赖,难以克服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尤其是家庭农场作为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在市场竞争中还没有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大多数仍然是通过传统的营销渠道营销农产品,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1.2传统营销渠道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塑造品牌

农产品本身的信息包括产地、品质、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及其残留,以及环境污染对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等。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沿着生产者—产地批发商—仓储—消费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方向流通。在农产品营销渠道上,各环节经营主体为了将农产品快速地转移出去,只会更多地考虑农产品的价格和减少损耗率,而不会过多地关注农产品本身的品质。生产者对于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优劣、化肥与农药的使用程度、种养殖的方法、疾病的防治用药等基本信息最清楚,但不知或者不会去说。中间商不会关心农产品生产的真实信息,只会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大量商业信息低买高卖。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偏好和购买能力选择购买,即使想关心农产品的具体信息,也无从获取,只能被动地消费。这样,农产品经过层层转移,从产地源头到消费者手中时,农产品生产信息基本丢失。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何种农产品经营主体,都难以建立起品牌。

1.3农产品经营主体建设和维护品牌的意识薄弱

农产品品牌的创建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从种苗的培育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任何优质的农产品生产环境,既依赖天然的自然资源,也有后天人为的改造。后天的改造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力量。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优质品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生产出具有优秀品质的农产品,创建农产品品牌。虽然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民也具有了市场意识,由于创建和维护品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主体对品牌认识还处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缺乏主动创建和维护品牌的精神。在此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上大量假冒品牌农产品的行为屡禁不止,不仅新的农产品品牌建立不起来,而且传统的农产品品牌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1.4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

河流、表层地下水被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等一系列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负面事件充斥着舆论界,而且越是享有品牌美誉的农产品越容易出事。湖南省是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但在2013年广州的农产品市场上查出了湖南大米“镉”严重超标,给湖南的农产品良好声誉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其失去了市场。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工业污染了耕地。此外,像乳业界的三聚氰胺,养殖界的瘦肉精、避孕药,种植业的剧毒生姜,采摘环节用福尔马林保鲜等滥施农药、化肥、激素等违规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了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恐惧心理,打击了农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断加大农产品安全检查力度,对产地源头的追溯肯定会成为常态,形成机制。这就意味着,未来谁能够主动安全生产,谁就能获得市场的主动权。

1.5流通链上的物流环节难以适应塑造农产品品牌的需求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是一个物流过程,涉及到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加工、分销等多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滞留时间。滞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对于对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的鲜活农产品来说,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匹配有利于保持农产品的品质。目前我国参与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呈现多元性,物流设备设施条件参差不齐,甚至有相当多的物流主体在自然环境中运输农产品,造成运输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大,不能满足品牌农产品快捷、保质、保鲜运抵目的地的需求。不仅导致农产品销售半径小,而且也抬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使得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难以成为全国性的品牌。

2家庭农场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环境逐渐成熟

我国信息化基本上与世界同步发展,传统产业逐渐被信息业改造或者替代,物联网更是将过去联系不紧密甚至是完全没有联系的物体联系在了一起,其在农业、物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家庭农场运用物联网技术塑造品牌具有了充分的条件。

2.1发展农业物联网成为国家战略

中央政府将发展农业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构成了家庭农场实现品牌化营销的宏观环境。2010年10月,在中共第十五届三中全会上,“十二五”计划通过,明确提出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2012年的“中央1号文件”特别强调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首次提出了研究农产品电子标识以及物流网络构建技术及应用,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建立相关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等与现代农业技术相关的政策。

2.2物联网技术在农村应用的环境基本具备

物联网技术应用所需要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经过长期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几个部委开展了一些涉农的信息工程和项目。如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998),文化部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2002),中组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3),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村村通电话工程”(2005),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5),科技部在一些省市实施“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项目(2011)。这些工程和项目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了物联网所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建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

2.3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人才环境已成规模

物联网技术应用离不开发达的网络环境。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同时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成为了网络应用大国。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2月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696万户,年末达到122911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0161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农民上网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使用移动网络人群规模的扩大,为农产品网络化营销提供了广泛的目标市场,也是家庭农场借助物联网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机遇。

2.4物联网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已经应用

我国是在农业领域探索物联网技术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农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农产品二维码身份体系的识别与追溯、动物养殖生长环境远程监控等。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感知技术“RFID”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应用于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管理及电子证照身份识别等方面。2004年,RFID被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生猪、肉牛的饲养及食品加工的实时动态和可追溯管理。2011年“瘦肉精”事件被央视“3.15”晚会曝光以后,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强调应用RFID技术对牲畜源头、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加工、流通餐饮和进出口等7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有些地方的家庭农场已经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田间管理。浙江省丽水市一个叫做“一品鲜”的家庭农场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所经营的100亩大棚葡萄进行智能化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2.5土地确权有利于家庭农场投资发展物联网技术

农民贷款难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导致贷款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民贷款缺少值钱的抵押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权是为了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确认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便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这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一方面使家庭农场对流转过来的土地获得较长时期的使用权,有利于其在土地上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也使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土地抵押贷款解决物联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家庭农场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品牌的策略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换言之,就是让经营主体通过良好的产品形象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家庭农场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让消费者认识自己,首先要从登记注册商标开始塑造品牌,通过建设流通渠道扩散品牌,最终以安全、绿色和高品质的形象赢得目标消费者,获得与品牌相匹配的价值。

3.1塑造家庭农场品牌从注册登记自己的商标开始

家庭农场品牌与农产品品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同时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同一区域的农产品可以使用同一个品牌,主要是为和其他区域所生产的同类或类似农产品进行区别的。家庭农场品牌是以企业法人的形式登记注册的,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具有唯一性,是同一区域内众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之一,以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为市场提供服务。二者的联系在于家庭农场是通过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其所生产的农产品品质越高,家庭农场的知名度就越大,品牌也就越鲜明。从这个角度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实行的是以注册登记兴办家庭农场的制度。家庭农场在注册登记时起个名副其实、好听、容易记住的名字对于塑造品牌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运用物联网的二维码技术将自己家庭农场的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组成一个信息图标,将自己的农产品特色记录在案,使消费者用手机方便地“扫一扫”追溯产品的生产者,记住家庭农场的名字。注册商标的另一个好处是,针对目前假冒品牌农产品的事件层出不穷的现实,可以对假冒家庭农场品牌的行为进行法律追责。

3.2运用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环节上培育品牌

农产品生产环节是塑造品牌的根本。现代农业生产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家庭农场可以运用物联网的实时传感设备,采集和存储种养殖农产品的历史数据,采用RFID电子标签和EPC身份卡实时记录农产品信息,即记录从种植(养殖)、施肥、采摘到加工环节的主要质量安全信息,通过GPRS、3G以及互联网等网络技术将质量监管信息实时传送到农产品质量监管物联网平台的数据库中,并将该信息录入RFID电子标签中,最终与产品个体关联起来;然后通过智能分析与联动控制功能为所种养殖的农产品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饲料、土壤等环境条件。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采样,检测动植物病虫害的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射频热处理杀虫法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塑造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形象。

3.3和具有物联网技术资质的第三方物流合作

农产品收获之后贴上RFID标签进入流通环节,经过运输、仓储、加工、分销等环节进入消费者的餐桌上。农产品的保质期短,易腐性特点决定了物流运输工具必须快捷、恒温。而鲜活农产品更要使用冷链技术进行配送。为了保证鲜活农产品的鲜活性,控制物流时间至关重要。选择那些具备物联网技术的第三方物流合作,要求运输车辆配备RFID标签、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时掌控车辆的运行状态,保证快捷及时地抵达目的地。在农产品仓储环节,也要选择具有物联网条件的仓库,对农产品的入库、保管、出库所有作业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以便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和追溯。

3.4瞄准高端目标人群,线上线下交易同时进行

城市中的高端人群收入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一般来讲对农产品的新鲜感、无公害、品相等内外品质要求高,对价格不敏感,习惯通过网络购物。家庭农场瞄准这部分高端消费者进行营销,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可以通过他们引领消费趋势,扩大对家庭农场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家庭农场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策略来降低交易成本。线上营销主要依靠电子商务,通过在网页上展示自己的产品,供消费者选购。线下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在城市中靠近高端人群居民区的零售菜市场、蔬菜果蔬店、粮油店选择加盟店专营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并依靠这些加盟店将线上消费者所订购的农产品就近送到消费者的家中。另外一种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将农产品汇集到消费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那里通过专业经营高端农产品的批发商集中批发。以上两种方式需要多个家庭农场联合,甚至是不同区域家庭农场合作向加盟店提供农产品。为了保证加盟店不断货,可以采用物联网平台监测产品的流量,实现农产品信息流、工作流、货物流的同步和信息共享,根据记录随时调整农产品的营销品种和数量。这样做可以集中配货、集中运输,实现产销两端直接见面,降低流通费用。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4)

2射频传感模块

射频传感模块各个功能组成采用分离放置,通过接地固定底座和电气外包装固定,经电气连接线完成布局布线。如图1所示,距离地面最近的一个温湿度传感器与地面距离为20cm,高度低于2m的温湿度传感器以50cm的间距布局,其主要依据是烟叶包的大小及温湿度控制需求。烟叶包将围绕着每一个烟叶堆放中心轴进行堆放,通过射频技术完成对每一个烟叶堆中心轴的温湿度采集,以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1模块硬件设计射频传感模块由射频模块(nRF24LE01)、温湿度传感模块(SHT75)及电路组成,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微处理器(8051内核)、射频模块(nRF24L01+)、温湿度传感模块(SHT75)和电源管理模块。nRF24LE01提供2.4GHz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和微处理器(增强型8051内核)完成数据处理和射频通信,其μm级CMOS工艺满足系统模块设计需要[3]。温湿度传感器采用集成一体化传感器SHT75,相较于其他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该传感器的优势在于具备通过传感标签I/O端口识别传感器功能,在更换传感器是不需要重新定位写入地址[4]。

2.2模块软件构架射频模块nRF24LE01提供了增强型8051单片机完成对温湿度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后,送入A/D转换模块,完成数据打包,然后经nRF24L01+射频模块完成发送,发射配置流程图如图2所示。模块基于C语言进行模块化软构建开发,射频收发模式采用EnhancedShockBurstTM模式,进行4种工作模式、6种状态的调配,状态图如图3所示。

3阅读器设计

阅读控制器射频模块采用nRF24LE01,与射频传感标签的软构建复用。微处理器选择MSP430F449,MSP430F449提供A/D转换模块,通过SPI串口与nRF24LE01进行信息通信。

3.1阅读控制器的拓扑结构设计大型烟草仓库会有不同类型的烟叶仓库组群而成,且仓库之间、仓库与监控中心之间都有一定的传输距离。为了降低数据传输干扰,提供数据处理效率,系统阅读控制器采用2层网络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3.2阅读控制器的MultiCeiver模式设计nRF24LE01提供MultiCeiver接收模式,可连接6路独立的并行数据通道,每路数据通道都能够完成增强型shockburst功能,每个数据通道有固定的物理地址,如表1所示[5]。

4温湿度控制平台设计

上位机基于VS平台、C#语言,结合GDI+图像处理功能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6大功能模块设计,提供实时数据串口通信、监测数据接收、存储,以及温度值超限报警等功能。通信模块:提供串口参数设置及串口通信功能。监测控制:提供监测方式选定(系统提供了测试数据自动定时上传、手动控制上传、预警过渡区上传等方式)、监测方式转换、监测启止控制等功能。显示控制:系统提供监测数据的数据库显示、二维曲线显示、三维曲线显示。该模块提供了不同模式的选择、切换等功能。数据管理:该模块完成上传的监测数据保存和处理,并提供本地报表生成、本地报表上传等功能。预警、报警程序:根据温度预警区间值,提供预警、报警功能。冗余接口模块:该模块基于软构建设计思路,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并预留模块端口提供与烟草系统其他平台和功能模块的通信、升级和移植设计。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5)

2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主要通过对曲房环境的监测、工人操作记录、预警和辅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大数据分析,提高曲房生产的管理水平。

2.1监测功能

系统提供的监测功能主要分为环境参数(温湿度等)无线自动采集、踩曲信息录入和评曲信息录入。完整的制曲过程先从粮食混合、粉碎阶段开始一直到贮曲结束,通过系统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关键因素整合起来,便于分析各因素对成曲质量的影响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踩曲机踩好曲入房后,班组长在平板电脑终端可以选择踩曲机编号和制曲种类,点击入房操作后,曲房内温度、湿度、品温和曲心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开始在系统中自动记录,并实时存储在信息中心机房服务器中。曲块入房之前的无用数据,系统不会记录,可节省大量硬盘空间,目前硬盘容量可供20年使用,根据需要还可以升级硬盘容量。所有记录的数据可以自动生成曲线,方便在电脑和终端查看。根据分析需要,系统自动生成了上霉、 潮火、大火等各阶段的温度、湿度最高和最低值。而且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导出到拥有权限的管理人员的电脑上来,便于随时分析。踩曲指标和理化指标输入系统后,自动生成报表(表格形式),并可与温度、湿度等曲线统一进行打印、汇报。

2.2预警功能

系统提供两种报警方式,一是通过电脑和平板电脑在系统里可实时查看(见图4),温度超过工艺规定限制后温度等参数以红色显示,低于限值以蓝色显示,在工艺规定范围内以绿色显示;第二种是通过短信报警,当温度超过限值后系统会自动给班组长手机上发送温度超限短信,如果超过3次温度还没有回到工艺规定范围内,系统会给车间主任发送超限短信,车间主任收到3次后,再不干预,系统会给主管副厂长发送报警短信,直到温度回到工艺规定的范围。

2.3辅助支持管理功能

2.3.1辅助支持技术文档和历史数据分析原来需要技术质量室填写的纸质表格可以直接通过系统录入,需要查看每一个班组任意时间的数据,均可通过系统方便查询,不必再查找各种纸质文档。每排曲的评曲指标出来后,可以根据评曲结果,倒推查看制曲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情况和踩曲指标,分析查找大曲质量优劣的影响因素。质量差的班组分析原因,下次避免出现同样问题;质量优的班组找出原因,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班组借鉴学习。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6)

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基于温度、电流、湿度等特征量,主要监测配变接头温度、设备接头温度、低压柜出线电流、线路接头温度、电缆终端头及中间接头温度等。在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的配电网设备上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测设备变化情况,达到预警值,就发出报警信息。配变接头温度监测,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实现接头温度监测,当配变接头发热时会被传感器感知,并将检测到的温升值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后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展示、告警。低压柜出线电流监测,采用不同规格的低压配电综合传感器节点,实现三相线路的电压电流在线监测,同时可监测空气开关的触头温度。线路接头温度监测,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实现配电网线路接头温度的在线监测。

1.2运行环境状态监测

配电网运行环境监测基于温湿度、水浸、水位等特征量,主要监测站所室内及柜内环境温湿度、站所渗漏水、电缆沟水浸状态、水位状态等。站所室内及柜内环境温湿度在线监测,按需安装相应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室内及柜内环境温湿度在线监测。站所渗漏水监测,在室内合适位置安装水浸传感器,检测站所渗漏水。电缆沟水浸状态、水位状态监测,在站所的电缆沟内布置水浸传感器,实现电缆沟的水位、水浸状态监测。

1.3安全防护

配电网安防基于开启状态、烟感、振动等特征量,主要监测站所门、电缆盖板状态、烟感、杆塔外力破坏、杆上配变防盗等。站所、柜

门状态监测,采用无线门磁传感器实时监测各类设施的门开关状态和动作次数,并辅以无线振动监测,判断是否存在各设施门遭外力破坏的情况。电缆沟盖板状态监测,采用在电缆沟盖板在安装门磁传感器方式,监测电缆沟盖板是否有异常打开的行为。站所烟感监测,在室内部署感烟传感器,实现室内烟感在线监测,实现火灾预警或告警。杆塔防外力破坏监测,采用在杆塔上安装倾斜传感器和相对位移传感器等,实现防外力破坏监测。杆上配变防盗,在杆上配变及台架上选择合适位置安装防盗螺栓传感器节点、张力传感器,实现配变防盗检测。

1.4系统构成

系统架构采用典型的三层架构,在感知层采用的是基于统一信息模型的各类传感设备,采集设备状态量和环境信息,在网络层遵循统一通信规约,按统一的标准协议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应用层建立配电网状态监测系统平台,综合分析和判别多种传感器的感知信息,过滤无效信息和各种错误信息,形成可信告警判据,正确判断设备异常、环境异常和破坏、盗窃等行为,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构建运行状态监测、运行环境监测、综合安防、预警报警、分析统计、在线查看、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模块。

2实际应用

2.1配电站所现场配置

在10kV水曲巷站、观湖铂庭站等配电站所按照方案进行配置,综合各类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实现设备温度监测、环境温湿度监测、门状态监测、低压出线开关电流与温度监测、电缆沟水浸、水位监测。

2.2架空线路及配变

在10kV中央线进行试点,在柱上开关、柱上配变等设备的接头上安装温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其工作温度,同时在柱上配变安装防盗螺栓传感器节点、张力传感器,在电杆上安装倾斜传感器和相对位移传感器等以检测其是否受到外力冲撞而倾斜,保障架空线路的正常运行。以柱上配变为例,在配变台架上布设2个防盗螺栓节点,在配变上布设电子围栏、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外力拉扯、割断电子围栏的钢丝等破坏行为,一旦发生外力破坏、盗窃,或者敲击变压器安装底座、拆卸防盗螺栓等行为将会触发现场告警,同时该告警事件也会被传输到监测平台触发告警事件。

2.3电缆管沟

电缆管沟内的破坏事件包括盗窃井盖、盗割电缆、倾倒垃圾等,而这些破坏行为均需要打开电缆管沟盖板,在盖板上安装门磁传感器,监测电缆管沟盖板是否有异常打开的行为,一旦出现未经授权打开电缆管沟盖板的行为将触发告警信号。

2.4网络通信

在通信方面,既要保证信号传输可靠性,也要考虑实施便利和投资经济性,因此在配置时因地制宜采用了不同的通信方式。配电站所:已有光纤网络的,采用以太网无线数据基站接入EPON网络的ONU,进行数据传输。光纤网络未实施的,依据现场条件选择不同的无线方式进行通信。架空线路:杆塔及设备上的传感器,数据上传至在杆塔上的无线数据基站,数据传输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基站安装在具备ONU的杆塔上,其他基站通过多条网络方式将数据发送到该基站。

3平台功用

3.1系统告警及处理

现场按照一定的策略部署温湿度、位移、水浸等传感器,及时采集现场异常工况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融合和综合分析功能,对监测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别,过滤无效信息和各种错误信息,触发平台预警、告警信息。经人工干预下的报警确认后,通过平面布置图实现报警点定位,启动后续工作流程和预案,设备运维人员介入,实现状态监测的目的。

3.2统计报表及历史数据查询

系统可按设备名称、型号等参数对设备的所有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可以报表形式展现,分析设备某段时间内的运行状态。查询历史监测数据、历史数据曲线、历史数据变化趋势曲线、历史数据K线图等图表,用于后期深入分析判断。

4改进方向

4.1配电网设备全过程管理

利用物联网射频标签对配电设备信息的智能采集、自动识别,从而实现设备入网、竣工、投运、维修、退役的全过程管理,辅以实时监测、辅助决策等功能,为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4.2配电网地下管网管理

随着城市电力线路、电缆化工程的推进,地下管线逐渐趋向于复杂化,采用物联网RFID技术等,实现电缆及管线的智能标识,通过识别装置实现电缆及管沟的巡检与运行状态查看、防外力破坏,促进配电网地下管网管理水平的提升。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7)

1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1.1需求分析排水设施管理处对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系统需采集不同点位的液位、流量、流速、雨量等管网信启、,并实现信自、数据的动态更新显示。(2)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管理、报表统计、数据分析、应急决策支持等功能,并能通过与集合了3D技术和SWMM技术的下穿隧道积水模拟系统的集成,实现对街下穿隧道暴雨时积水情况的模拟预警。(3)系统需支持用户自定义的报警规则,如液位、流速、流量等闺值,并能够将报警数据推送至已有管网GIS平台,同时需具备用户接警管理的功能。(4)系统功能需通过网页展示,同时要求系统访问便捷、维护方便,需支持多种移动设备如手机、Ipad等的访问。1.2总体设计1.2.1管网数据采集方案设计为了监控排水管网运行状态,需要采集管网运行时的各项数据指标,排水管网的主要数据指标有:水管管径、下水井井深、管道内液位高度、污水管道内流速、污水管道内流量。同时为了实现系统雨、洪预警功能,还需采集雨量数据,建立雨量与管网内部液位数据关系。管网数据采集方案选用物联网实现,底层的感知层是各类水信自、传感器,中间的网络层考虑了地下管网的复杂地理环境,选取GPRS尤线传输方案,而最终的应用层就是本文的排水管网信自、管理系统,将采集到的管网数据处理分析,为排水设施管理处等管理部门提供管网建设的决策依据。1.2.2GIS和下穿隧道积水模拟系统的接口设计设计的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为管网已有GIS平台和下穿隧道积水模拟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在系统的信息集成平台中实现对下穿隧道积水模拟系统的接口,系统与管网GIS平台的通信采用报警服务集成平台和通讯服务器实现。下穿隧道积水模拟系统由下穿隧道3D仿真模型和SWMM暴雨洪水管理模型结合实现,该系统是以成都市羊市街下穿隧道为原型设计,可以根据羊市街雨量站监测的雨量数据,结合SWMM模型计算得出下穿隧道积水情况。由于该系统己经开发完成,所以本文设计的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需提供接口与之集成。本文的接口设计采用ApacheCamel+ActiveMQ实现。

2系统实现

2.1实时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菜单需具备管网状态监测和站点状态监测功能,以管网状态监测功能为例进行验证说明,管网状态监测功能需显示管网中各个站点在距离当前时一刻4个小时以内的最新的实时数据,如果站点在超过4个小时内都没有收到数据则不在此页显示,该功能是用来体现管网整体的最新工作状态,同时还要求数据可以根据用户设制的报警颜色级别区分显示。点击实时监测,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网状态监测,进入管网状态监测界面,可以看一出系统成功的实现了对管网状态的监测。2.2数据管理数据查询主要分为以下六个子模块:逐条审核、批量审核。由于篇幅所限,验证测试。实时数据、原始数据、历史数据、报警数据、选取实时数据、原始数据和逐条审核功能进行验证测试。2.3接警管理接警管理功能中包括警情列表、警情处理和警情结果,三个子功能项目,该功能主要实现对异常情况的报警和接警功能,是为了方便排水设施管理处人员处理管网险情而做的设计。其中警情列表功能需实现查询当前时间内的警报情况,同时还可以新增警报:警情处理功能可以使用户查看当前警情处理的状态;警情结果则应查询到最终警情处理的结果。2.4数据报表数据报表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子模块: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以日报表功能为例进行功能验证,日报表功能需分析当前站点一天内的数据。得出一天内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同时对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供导出功能。2.5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子模块:单站多参,多站单参,趋势分析,环比分析,因子K线图。以单站多参功能为例进行功能验证。单站多参功能需显示一个站点的若干因子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原始数据的曲线变动情况,通过该功能可以洋细分析、对比具体站点的各因子波动情况。2.6报警管理报警管理功能包括报警参数、羊市街仿真、羊市街模拟三个子菜单功项,这里选能取报警参数功能和羊市街模拟功能进行功能验证说明。2.7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功能:菜单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因子管理,站点管理,设备管理,站点因子配置。由于篇幅限制只对站点管理子功能进行验证说明。站点管理功能的实现对站点信息的管理功能,还可以新建站点,更新站点信息,包括对站点因子,站点图片进行编辑,处理,以及删除站点功能。

作者:何智华 甘庆华 单位: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8)

2)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系统现状。目前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能够及时采集经营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商品流通环节,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了经营,提供了工作效率,达到了较高的资金利用率。但由于行业整体起步较晚,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典型问题如下。①连锁经营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及网络经营模式没有完全建立,绝大多数企业仅仅限于本系统内部的数据共享,各企业之间没有形成通用的网络共享平台。这使得企业在物流配送中的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思维,极易造成资源浪费。②连锁经营企业物流系统内部管理模式未进行优化,不能有效地进行计划、生产、配货、销售,绝大多数企业产品是通过预估的方式组织其生产和销售环节,容易形成断货、积压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③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应用的先进技术也较为单一,没有很好地将现有的物流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目前,在企业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产品大多还是以条码的方式进行标注,采用的是光学自动识别技术,与以前的手工录入相比,条码方式虽有改进但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高效录入。

2物流数据平台的搭建及功能分析

1)RFID技术概述。RFID是指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任何环境条件下的信息自动识别,由于RFID技术无需人工操作,无需实体接触,因此,特别适合一些恶劣环境条件下物流作业。在物流中RFID利用一个唯一电子标签来标志唯一的实体,该实体在物流业务流程中生成的相关信息将被记录在数据容器中,通过网络查询该实体电子标签的编码可以获取实体的相关物流信息[4]。RFID技术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在物流采购、存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都比人工信息录入和条码识别技术更具优势,如RFID可以读取不可见的货物标签,可以不在精确对位下实现快速读取,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货物标签的信息读取、写入和修改,同时在数据防伪和数据安全中还有很多优良表现[5]。

2)物流数据平台的搭建。物流数据平台的最终用户是企业,因此在设计和搭建平台之前需要结合连锁经营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基层员工的意见,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确定物流数据平台要达到的目标和基本内容。在数据平台之后的运行中企业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调整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增减平台涵盖的内容。这项工作需要企业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并最终形成方案。一般的连锁经营企业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数据管理平台结。整个平台分成3层结构,第一层为连锁经营企业相关物流信息的采集端,主要负责对企业所有的物流信息和数据进行基础采集,如商品的出入库信息、商品的仓储信息等;第二层为企业网络中心的数据服务器,前端数据采集结果汇总到服务器上,企业各门店和各相关部门均可进行信息查询,各连锁经营门店可以从数据库中查询到每种商品的实时库存,从而调整和确定本店订货的种类和数量;第三层为连锁经营企业各门店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向企业的数据库提供商品的销售信息、订货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物流信息。

3)数据平台的功能及流程。①完成电子标签与商品的绑定工作。连锁经营企业在对商品进行入库操作前,必须为每件商品张贴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主要采用13.56MHz的纸质标签,价格便宜,成本低),同时将电子标签与商品的对应信息存入数据库,之后便可对商品实体进行入库操作。电子标签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总店和各连锁门店准确地掌握各类商品库存量,提高采购、订货和配送效率。②各连锁门店的订货。各门店可以实时查询总店数据库信息,根据门店的实际销售情况提出订货请求,生成订货单上传至总店物流数据平台。③总店配发货。总店接受并审核各门店的订货单,将相关配货和发货信息通知总店仓库,同时将生成的配货单发送至各连锁门店,等待确认。④各连锁门店收到配货单,等待商品入库上架。门店订货成功后会获得总店发出的配货单,这时门店就可以等待所订货物按时送达门店,并进行入库和上架操作。收到总店配送的货物后应该及时对总店的配货单进行确认。⑤各连锁门店还应定期将门店的销售情况上传至总店数据库,总店数据库可以根据各门店的销售情况处理调货、退货等情况,还能够根据某种商品的销售量制定相应的促销计划等。

4)应用RFID技术的优势分析。①优化生产环节。各连锁门店每日将销售情况汇总后上传给总公司,总公司可以随时掌握商品的销售情况。对于销售良好的商品可以追加生产,防止断货而产生的损失,降低边际成本,增加边际收益,使企业找到具有自身特色的、销量稳定产品。对于销量不佳的商品就要调整生产策略,防止积压占用资金。在连锁经营企业中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②及时调配货物。连锁经营企业遍布范围广,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地方销售情况不同,有的店可能滞销,有的店可能畅销,这时总公司可以根据每日的销售数据将滞销店的商品调配到畅销店,这样做虽然增加了物流成本,但可以减少库存。当然如果物流成本大于滞销店减价销售的损失,则可以在滞销店进行减价销售。③降低销售成本。连锁经营企业总店及各门店的库房管理、物流、盘点、销售等工作环节采用了RFID技术后,可以快速采集商品信息,在各个环节提高数据采集速度,节约了人力成本,原来由多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少数几个人就可以做好了,例如在销售时只要将商品用读卡器扫描一下,商品信息就显示出来了,营业员只需按照系统显示的金额收款,完成之后保存数据就可以了。④货物防损。连锁经营企业可以在门口安装读写器,当未销售的商品离开店面时,系统会进行报警,这样可以防止商品丢失,其形式类似超市商品的磁扣或图书馆书籍管理模式。⑤防伪。品牌商品被仿制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品牌利益,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企业想了很多办法,但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企业商品主要采用条码技术进行识别,条码可以随意打印复制,但在品牌商品中采用电子标签来代替商品条码,每件商品就有了唯一的商品识别编码,类似于商品的身份证,这样就防止了商品被仿冒。⑥防止商品过期销售。电子标签中可存储一定的信息,当然可以存储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企业管理部门通过商品的日均销量、库存量、保质期等信息可以分析出商品能否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成,如果不能,系统可以进行预警,及时提醒企业做出相应的处理。

3RFID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企业通过长期为客户提供某种品牌商品来获利,其消费群体比较固定,产品的附加值较高。连锁经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一般注重销售等环节,累积忠实客户,但当企业的盈利达到峰值的时候,企业内部的管理的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管理者都期望随时掌握自己企业的商品生产了多少,卖出了多少,那个卖的好,有没有商品积压,利润有多少等,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来决定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而利用RFID技术的数据管理系统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从成本上来考虑,利用RFID技术后连锁经营企业总店需要增加服务器、RFID技术中间件和相应软件,以此来搭建一个完整的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数据管理平台。但对各连锁分店来说只需增加一个读卡器和一套软件即可,读卡器价格不超过1000元,软件由总公司提供,具有较大可行性。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9)

二、物联网信息技术在物流业当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已经离不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信息技术管理也已经成为物流管理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物流产品运输管理方面,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是比较大的。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落实商品信息掌控工作和后期情况追踪工作,保证商品及时运输到目的地。在产品运输过程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产品准确定位和追踪,及时把产品运输相关信息反馈给客户,让客户了解产品运输所在地点,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给客户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产品储存当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成本和费用节约,产品储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运输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很可能会出现产品变质或者破损等问题,给企业和客户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掌握产品基本情况,反映出产品储存和运输相关数据,使得企业根据产品性质选择科学合理的储存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延长产品寿命,不仅节约了成本和能源,还促进了物流业经济发展。另外在物流业内部管理当中,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要想发展好物流行业,是需要多方面资源的。物流行业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提高产品运输速度的基础上保障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因此,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而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就可以定时进行物流工作情况监控,时刻掌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还可以进行交流平台设立和机构设立,大大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在节约工作成本的基础上节约了工作时间,最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方法研究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在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当中,物流领域是比较主要的。物流业要想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必须落实各项基础工作。所以,只有进行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物流建设,才能避免物流标准和物联网标准无法对接等问题出现,最终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经济可持续发展。

1.加大关注度和宣传力度

在当前物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是十分可行的。一方面,通过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物流业运输等成本,促进物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业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物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形势下,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宽广。从业内相关人员观点可看出,导致物流业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度不足,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对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关注力度,而物流行业是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主体,更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要加大物联网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相关内容宣传力度。

2.根据自身情况寻找重要突破口

要想实现物流业和物联网的联合应用,必须找到重要突破口。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在当前物联网应用的物流范围内,托盘与集装箱是两大应用成果,也是物流业与物联网联合应用的主要突破口。针对托盘来说,它具有物流范围广的特点,一旦进行电子标签应用的话,必须严格按照托盘使用标准来进行相关数据计算,这样才能及时完成相关数据采集,才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电子标签可以应用在物品流通当中,也可以应用在数据传输当中。另外在集装箱工作中也有类似的应用。

3.搭建物联网信息示范平台

在借力物联网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专项致力于技术推广和问题解决的企业会增加,这些企业必须通过实际案例经验总结进行相关问题解决。在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满足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问题解决。因此,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物联网信息示范平台搭建,帮助物流业建立起带有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点物联网络。物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解决各项信息化和智能化问题,最终实现物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物流业经济效益。在全新的物流业管理体系下,物流业应当把完善智能可追溯性的网络管理系统,还要形成可视化的物流管理网络,实现产品智能配送目标,还要建立物流产品配送中心,实现产品配送的全自动化,最终形成智能物流信息平台。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10)

1.火车票售票和检票的智能化应用

目前,在全球的高速铁路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飞速发展,我国的售票和检票系统也已经实现了很高的智能化,给广大乘客取得了很大的便利。而在铁路运输的领域中,所运用的是RFID电子容票,它根据乘客需求,采用自动售票机使得乘客可以自己提取,而且在检票中指定相对应的读写器,解读数据来分析车票是否有效,这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缩短了工作流程。

2.铁路行车时的调度得到有效管理

在铁路行车的调度管理中,物联网的运用能够有效管理火车的各节车厢从而进行铁路速度的监察控制以及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它是将电子标签芯片安装在各个车厢里面,这样同时,隔一段距离在铁路的两装上特有的读写器,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全国所有的铁路某个时刻所在的线路位置信息,还能够读出火车的速度,大大的帮助了火车的安全控制、调度以及追踪。

3.铁路上车辆智能化监控识别系统

一般而言,铁路机车车辆智能化识别系统由五个部分所组成,即数据集中管理、复示设备、机车车身底部识别标签、地面自动识别设备(AEI)等,其中,地面自动识别设备包含了防雷设备、天线、读取装置、列车探测装置、远程通信设备、微波射频装置等。将自动识别的仪器装在各种不同的站,通过对国王的车辆分析解读,然后传至信息系统处理,采集包含数量、车次、类型等各种数据的信息,这就实现了车站管理信息的系统对机车进行每个时段的有效跟踪。

4.物联网技术在客运系统的运用

在铁路系统的各个主要地方安装读写器,这样就能识别车票中的芯片,对应相应的乘客。除此之外,这样的系统能够统计等候的乘客人数,如果有乘客不小心进错了检票口,那么就会发出提醒。而且在列车驶出后,这些信息就会自动的传输到下一个车站,而到下一站的时候就会自动提醒,除此之外,乘客下车后系统能对信息写入。

5.物联网在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互联网与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而如今网上购物的便利使得人们购物的方式越来越倾向它,那么货运的稳定、高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相比其他的运输方式而言,铁路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重要的漏洞。并且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但损失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给铁路部门带来了许多损失。而将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在货物上车前就对其进行检测,那么这些信息都能被采集到,组合管理人员能够将货物与单据信息核对。不仅如此,物联网的应用,使得消费者能在网络上看到货物所在地以及到达的时间。

二、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领域内的未来展望

随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基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交通以及现代中的应用,物联网的技术会在一下更多的方面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物联网应用于站车信息的共享系统

如今铁路的售票系统已经与网络相连,但是车上的补票依旧需要独立的开展,这就导致了车站里面的所留的票以及车上所补的票之间会有所脱节,那么就会有浪费的现象出现。如果利用RFID技术的网络信息共享性,将车站售票系统与车上补票系统联网,车站可以准确掌握无票上车人员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车票的预留,车上也可以准确掌握列车预留情况,方便为旅客补票,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列车资源,同时便于车上进行检票。

2.综合安全预示系统

安装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安防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感应入侵,包含火灾等各类安全隐患的子系统,实现列车更为安全的运行。

3.仓库管理系统

借助标签我们能使工作人员在不开箱的情况下检查物品,这同时可以防止货物在仓库里面受到损害或者被盗。

上一篇: 教师个人简历 下一篇: 电子合同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