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4:55

跳舞专业论文

跳舞专业论文篇(1)

    跳舞,中国社会古已有之,但中国的传统舞蹈终未能形成一种社会现象。鸦片战争后,随西风东渐而来的西式跳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社会渐掀波澜。西式跳舞进入中国社会后,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二者间的冲突和融合折射出中国近代都市社会演变的曲折过程。同时,东来的西舞还催生了社交公开、男女平等、个人自由、享乐主义等思想和观念,是近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笔者认为,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的跳舞问题能够一窥中国近代转型过程中社会风貌的变迁。

    西舞虽东渐于晚清,但勃兴于民国。目前,史学界对民国时期的跳舞问题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虽已有学者对民国时期的大都市如上海、天津的跳舞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跳舞问题作为民国时期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理应成为学界进一步关注的对象。因此,笔者拟将社会文化史范同内关于民国时期跳舞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做一铺垫。

    一、娱乐生活研究中的民国跳舞问题

    娱乐生活研究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跳舞又是娱乐生活的一种。民国时期,西舞在上海、天津、北京这样的都会城市中日益盛行,并渐成风气。 故而,在研究民国时期京津沪娱乐生活的论着中,几乎皆有对当时舞现象的论述。笔者现将这类研究中颇具代表性的论着作一综述略陈如下。

    将整个上海娱乐业纳入视野并将舞厅业包含其中的两部典型着作,一是高福进的《“洋娱乐”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娱乐产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二是楼嘉军的《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文汇出版社2008年版)。高着中“室内娱乐:男女同舞同乐时代的来临”这一章,概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交际舞传人上海的流变过程,但失之过简,且错误较多。楼着中,作者为佐证整个上海娱乐业的空间结构、经营主体、娱乐特征等方面,对近代上海娱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厅业的发展概况作了分析,但略嫌泛泛,不够深入。

    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一书,将舞厅作为一个重要的样本,探究了以“声、光、化、电”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城市尤其是上海的“现代性”,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着作。

    扶小兰的《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之变迁》一文中的第五部分介绍了西方交谊舞在中国由初现到勃兴的情状,并认为交谊舞成为都市人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乃是近代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并彰显出其特殊的意义,但在笔者看来,作者以单薄的史料所得出的这一观点,有以偏概全之弊。

    李少兵的《1927-1937年的北京娱乐文化——官方、民间因素与新时尚的形成》(《历史档案》,2005年第1期)一文,从官方、民间因素对娱乐文化的参与以及二者之参与同新娱乐时尚形成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介绍了1927-1937年间北平舞业的情况,但多侧重于北平当局对舞业的管理。此外,作者于1994年出版的一部着作——《民国时期的西式风俗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有一章专门论述民国时期的西式舞蹈,介绍了传统的中国舞蹈和现代西式舞蹈的主要区别,交际舞从传入中国到逐渐流行的过程,中国舞蹈家戴爱莲,以及洋人对中国洋舞的看法。其中诸多内容鲜见于其他研究民国跳舞问题的论着中,不失为该文之亮点。

    其他论及民国时期跳舞问题的社会文化史论着还有很多,比如忻平的《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罗苏文的《沪滨闲影》(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安克强的《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和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魏斐德的《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许慧琦的《故都新貌——迁都后到抗战前的北平城市消费(1928-1937)》(台北学生书局,2008年版)等等,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具体评述。

    二、民国跳舞问题的专项研究

    目前,在社会文化史范畴内,对民国时期跳舞问题作专项研究的论文有十多篇,但着作屈指可数。笔者在此略作综述,以助后继之研究者了解此专项研究的概况。

    马军对上海的跳舞问题研究得颇为深入。他的《1948年:上海舞潮案——对一起民国女性集体暴力抗议事件的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以1948年上海舞女反抗政府节约消费禁令而引发的暴力事件为研究对象,梳理出了这一事件演变的详尽脉络,并整理出珍贵的口述历史文本,研究较为深入。他的另一重要着作《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则系统介绍了交际舞从清末传人中国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再次出现的百年发展脉络。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导论中较为细致地梳理了国内外涉及上海舞厅、舞女的研究,为后来者之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除此之外,马军还发表了《1948年上海舞潮案中的舞业同业公会》(《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从“舞潮案”看战后上海市社会局的处境和职能》(《老上海透视——中日青年学人的上海史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论1948年上海舞潮案》(《上海研究论丛》第14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上海舞厅业的消逝(1949-1954年)》(《国史研究参阅资料》,总第290期,2004年8月)、《几点钟打烊?——论旧上海两界三方围绕公共娱乐场所关门时间的交涉》(《城市史研究》第24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两界三方管理下的上海舞厅业——以1927至1943年为主要时段的考察》(《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等论文分别从舞业同业公会、社会局、舞潮案、舞业的取缔、舞厅的关门时间、舞业管理等方面对上海的跳舞问题进行了研究。

    张艳的《激荡与融合:西方舞蹈在近代中国》一书,“主要探讨在近代百年间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西方舞蹈传人中国之后引起的舞蹈艺术、社会风俗、社会心态、价值观念、文化市场、政府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变化,透视国人认识西方舞蹈和西方文化的心路历程,探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规律和特征。”

    依笔者拙见,可将目前国内学界专门研究民国时期跳舞问题的十余篇学术论文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论述舞厅功能的文章。主要有:葛平的《交际舞场的交际功能和娱乐功能》(《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3、4期)和胡俊修的《近代上海舞厅的社会功能——以20世纪30年代(申报)广告为主体的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其中,胡文还指出了上海舞厅长久存在和兴盛的原因。

    第二,从舞女、都市化、现代性和公共空间的角度,论述民国时期跳舞问题的文章。主要有:陈文婷的《上海舞女:以休闲报刊与小说为中心(1927-1949)》,万妮娜的《民国时期舞女性质探析——以上海舞女为中心》(《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4期),张金芹的《另类的摩登:上海的舞女研究(1927_1945)》,赵凤玲的《交际舞东渐与近代都市女性的“摩登生活”》(《江汉论坛》2008年第5期),李从娜的《从(北洋画报)看民国时期都市交际舞业》(《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以及郭亮亮的《空间与想象——舞厅、舞女和穆时英的小说》(《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第三,以禁舞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有:左玉河的《跳舞与礼教:1927年天津禁舞风波》(《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唐小兵的《象牙塔与百乐门——民国上海的大学生“禁舞”事件考述》(《开放时代》2007年第3期),赵巧萍的《1946-1948年广州禁舞及其失效的原因》(《传承》2009年第3期),以及前文所述马军的上海舞潮案的相关论文。

    此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费嘉炯及该国社会学家保罗·克雷西亦曾对跳舞问题进行过专项研究,且其成果不容忽视,后继研究者理应仔细研读。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跳舞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笔者认为尚有诸多遗憾。

    其一,仅将跳舞问题作为近代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而有所提及的论着多于对民国时期跳舞问题的专项研究。对于民国时期的跳舞问题,前者的研究多失之泛泛,或者材料单薄,有以偏概全之嫌,而后者的研究对象大多为西式交谊舞,似乎近代以来东渐至华的西式跳舞只有交谊舞而别无其他。实际上,存在于民国社会的西式跳舞除了交谊舞外还有西方各国的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等等,它们都曾对近代国人产生感官刺激,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跳舞专业论文篇(2)

舞蹈总是用最苛刻的方法考验着每个怀揣舞蹈梦的孩子们:压腿、踢腿、软开度、腹背肌、腰腿功……日复一日,没完没了枯燥的训练,这就是舞蹈表演专业的特点。相对其他舞蹈类专业,舞蹈表演专业在训练上和表演上的要求是更加的严格,舞蹈表演专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表演功底,浓厚的情感,这样才能通过舞蹈来演绎出动态的人的精神世界,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内心感情,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创造出剧情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因为台上跳舞,“跳”的不是自己,“跳”的都是各种不同的“人物角色”,无论是表演集体舞还是个人舞,都是为了塑造不同民族性格和不同人物气质的舞蹈形象。舞蹈表演跳的是心,而不是单纯的炫技。这就需要平时多注意舞蹈表演和技术技巧的训练,这些都是长期积累的无形的资本。

关于就业,如果你喜欢追寻自己的影子并且热爱教育事业,那你可以考虑去教育机构应聘舞蹈教师;如果你喜欢没有太多的束缚,那你可以选择去辅导机构或者舞室担当补习教师;如果你有一定的造诣并且已经获得一定的资格,那你可以尝试从事教练或者指导工作;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学艺发扬光大并且呈现给观众,那你可以努力去成为一个专业并且优秀的舞蹈演员。当然,学习舞蹈出来的学生一般在行为举止上都比较得体自然,气质跟打扮上也会相对出众,所以即使不从事舞蹈相关行业,也可以做一些类似公关文秘、银行职员、办公室人员等文员类的工作。

舞蹈学专业

舞蹈的历史渊远而流长,艺术学家考证过最早出现的艺术正是舞蹈,说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对于人类文化乃至生活是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舞蹈学正是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其中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鉴赏三个主要部分。本专业的学生除了单纯的肢体学习,还要进行舞蹈理论的学习,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和舞蹈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舞蹈解剖学等这些都是在大学期间需要深造的课程。这就要求舞蹈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自身要有不错的文字功底,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样便于在今后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后更好更快地掌握分析和研究舞蹈作品的方法,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舞蹈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可以从事与上述舞蹈表演相同的职业,更有其独到的优势――舞蹈学专业出身的学生所具备的理论写作能力和史学造诣,是许多艺术相关单位和企业所重视的。

舞蹈编导专业

在练功厅里、在舞台上,每一个舞者在韵味悠然的音乐中舞动,做出跳跃、旋转等一系列复杂的连接动作,随着光影的变幻演绎令人心醉神驰的精彩。这些所有的编排都来自于舞蹈编导。舞蹈编导的魅力就在于她能让舞者释放天性,开发舞者的想象力,把一种不可言语的渴望和追求,挥洒自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就读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首先要熟悉国家的文艺方针和政策,了解舞蹈发展的态势,这才能确保作品在创作时是合理合法的。其次舞蹈编导的学生要求除了具有一般舞蹈生吃苦耐劳的优点,还应该有不同于他人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较强的审美感。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去寻找和发现舞蹈里缺乏和未被开发的东西,并应用到舞蹈编排里,进而提炼和完善独具特色的队形、画面、语汇等,使创作的作品真正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舞蹈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普通舞蹈人才的各种就业机缘,还是舞蹈工作幕后者的重要输出源。大部分有关编排、导演和设计的工作,她们都可以去尝试并且较易胜任。

给舞蹈生艺考的温馨提示

跳舞专业论文篇(3)

关键词: 舞蹈基训 应用转型 实践

我在“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舞蹈专业的基础训练课程思考”一文中,曾经指出:“过去舞蹈基础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是,在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取向上,过于寻求舞种风格,造成了‘薄基础、大风格’的局面。”[1]我认为,过去的高等艺术舞蹈教育在“基训”课程教学中,一是过于求大求全,未能从普通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二是在注重学生艺术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忽视舞蹈艺术的技术技能特性。这两个方面认识上的缺失,导致舞蹈学生职业培养的应用能力偏弱。作为地方高校艺术学科舞蹈专业“基训”课程教学的应用转型,在教学理念上既要立足于舞蹈的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等人文素养,又要着重于舞蹈动作技术技能的刚性需求,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职业应用能力。据此,以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为蓝本,结合地方高校自身教学特点,拟定一套纵向性基础训练教学大纲与教材实现应用转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较合理的选择与途径。

首先,中国古典舞是在继承和发展戏曲舞蹈艺术基础上,吸收了一系列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借鉴芭蕾、杂技、体操等科学训练方法,并最终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出发整合创新舞蹈身法动作韵律所构建的一个优秀的当代中国舞蹈种类。其文化的成因,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建立舞蹈文化自信与自立,构建“具有‘古典化’内在精神与‘民族性’外部特征的一个国字号舞蹈雅文化种类”的硕果[2]。其次,“合理性”的文化思维传统贯穿中国古典舞价值认识始终,“阴阳互补”的宇宙观在中国古典舞的人体运动之道里,被视为身体“内外、上下、腹背、左右等一分为二的离合始反”之理。它既是一种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又是统一在中国古典舞动态审美结构内的基本功训练技法。再次,中国古典舞“基训”强调“跳、转、翻、控”四个方面技术技能的发展,比如:“掖腿转8至10圈”、“大跳接前空翻或侧空翻”、“旋子接侧手翻接旋子360”等,这些对跳、转方面和控制方面的改进,使控制能力、弹跳能力和旋转能力达到较高水准。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舞蹈艺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舞蹈基础训练教材与教学方法,具备系统性、科学性、民族性等特点。这些民族独特的舞蹈技术技巧早已达到和超过世界水准,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种舞蹈形式相媲美。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大学以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为主体的“纵向性”教学大纲;围绕应用转型,重新梳理与认识“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块与教学目标;根据高校学生认识与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本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思想,在高校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实践上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尝试与改革。

一、科学规划教学大纲,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总纲要,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规划有利于“舞蹈基础训练”这门课的应用转型教学。所谓科学,对于“舞蹈基础训练”这门课程而言,就是用尽量少的训练动作,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全面地解决所有(尽量多)的基础训练教学问题。舞蹈表演艺术教育以舞蹈动作的技术技能训练与人文的审美风格训练为教学内容,大量舞蹈教学内容必须有的放矢地选择。“舞蹈基础训练”课程教学的问题是学生如何通过有效教学与训练,解决身体动作在“跳、转、翻、控”等方面的舞蹈基础能力的问题。

我们在大纲的总任务中明确提出学生要掌握“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艺术功能;掌握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的技术技法,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舞蹈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力。具体要求为:第一,加强跳、转、翻技巧所需的柔韧与力量的训练;第二,跳跃、旋转、翻身各类技巧达到比较熟练和准确的程度;第三,强调舞姿在技巧与组合中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半脚尖的能力;第四,在组合中贯穿民族身法、韵律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条件因材施教。根据大纲的总任务与要求又制定了每个学期教学任务。如:第一学期,重点解决腰、腿的软开度与爆发力,同时,着重规整学生体态、基本舞姿,以及基本连接动作规格和正确的动作方法,并在期中后进行“跳、转、翻”技术技巧开法儿。第二学期,仍以基础练习为主,进一步加强本年级跳、转、翻技巧所需的柔韧与力量的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动作的方法,并加强“跳、转、翻、控”的单一练习。第三学期,进入以训练技巧为主的阶段。强化“跳、转、翻、控”单一技术技巧的训练,在速度与数量上有所要求,适当进行组合练习。第四学期,仍以技巧训练为主,打下较扎实的技巧基础。“跳、转、翻、控”技术技巧在速度与数量上有所突破,并在风格性组合中练习。第五学期,技巧训练进入巩固和提高阶段。“跳、转、翻、控”技术技巧相对成熟,进行表演性与综合性组合训练,并适当开展技术技巧复合练习。第六学期,技巧训练进入巩固、提高与编创阶段。“跳、转、翻、控”技术技巧比较熟练,学生开展综合性运用,并突出学生个体的特点与特色。

与此同时,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在人格自立、生活自律、知识自W等方面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舞蹈基础训练”这门专业技术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的长处,积极开展“案例式”、“项目式”、“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这样我们规划大纲时将“舞蹈基础训练理论与教学法”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大纲前四个学期中安排32节课时,分别讲授“中国古典舞基训概论”、“舞蹈课堂形式与结构”、“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形态”、“舞蹈的地面训练”、“中国古典舞的上肢动作”、“中国古典舞的腿部动作”、“中国古典舞的腰部动作”、“舞姿控制”、“旋转”、“跳跃”、“翻身”、“舞蹈术语”、“舞蹈基础训练大纲与教材”等理论内容。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实际上是改变了过去“舞蹈基础训练”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口传身授的较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理论引导,学生实训提问的“师生互动”复合式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文化与理念,达到“知其所以然”后自觉自发地进行舞蹈基础训练学习的目的与效果。

二、注重应用教学理念,实行舞蹈技能与舞蹈表演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就是高校和专业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实际上,地方高校转型是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以培养产生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3]。舞蹈艺术学科高层次应用人才的转型培养是在教学理念上将舞蹈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转向职业人才培养,将舞蹈艺术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相联系。那么,舞蹈作为表演艺术,其职业显像是表演。舞蹈艺术职业高等教育要与舞蹈艺术的职业特性“舞台表演”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建立课堂到舞台表演的通路,这一通路最合适的选择是剧目教学。以往的剧目教学是单独开设为一门实践课程,它与舞蹈基础课程和风格课程尽管有一定联系,但在逻辑上不甚清晰。现在,我们将它与“舞蹈基础训练”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根据每个学期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与进度,分别要求剧目表演的逻辑层序。如:在第一学期完成独舞规定曲目片段表演;第二学期独舞规定曲目表演;第三学期独舞自选曲目表演;第四学期双(三)人舞自选曲目表演;第五学期群舞规定曲目表演;第六学期群舞自选曲目表演。这样从表演片段至表演作品,从规定曲目至自选曲目,从单独的个体表演至群体的场面表演,既满足教师对规定技术技能教学要求,又侧重学生个性技术技能的表演潜质发挥,逐步过渡和发挥“舞蹈基础训练”课程的艺术职业教育功能。

三、培养应用型舞蹈艺术人才,执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应用型舞蹈人才的培养,最终是走向社会的职业化发展。在学校期间进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必然的选项。这项内容主要是在剧目教学的基础上,主动向应用型教学实践转变。执行课堂走向社会,需要教师付出辛勤汗水与休息时间,需要教师对深化转型发展的高度认识。近几年,我校舞蹈专业作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与学院十分重视学生艺术培养与地方文化发展相结合,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模式,相继与省、市演艺集团和文化、经济投资公司等企业签订战略联盟。如“穿紫河风光带文艺表演”、“《古汉伊人》文化旅游舞剧表演”、“雅韵三湘高雅艺术巡回展演”等。同时,在舞蹈学科各门课程教学中强化艺术表演与创作的应用功能,开展“舞蹈十佳选拔”、舞蹈“三独”人才培养、“舞蹈技能课程考试”等教学的改革。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教育素养与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应用转型的实践,就是要抓住地方高校的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大纲与教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变“教师为主”的单一方式为“师生互动”的复合方式,引导学生探求舞蹈基础训练的“所以然”,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大学生自立、自律、自学的主动性学习作用。同时,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应用转型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学科自身职业的特性,积极寻求课程教学与剧目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应用转型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哟斡τ眯鸵帐跞瞬拧

参考文献:

[1]钱正喜.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舞蹈专业基训课程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6(13).

跳舞专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38-01

一、 高职舞蹈课堂的现状

1、生源水平差异大。高职院校的舞蹈学生主要分艺校生、普高生两种。艺校生进行过舞蹈的系统训练,无论是软开度及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还是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普高生则是一些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入校前多未受过舞蹈基本功专业训练,仅凭高中或考前的集训升学。这就造成了学生水平较严重的两级分化,对于舞蹈的教学非常不利。

2、教育模式与本科几乎无异。高职高专的教师一般为本科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心中充满理想抱负,容易对学生期望过高,并对学生进行本科的理论性强、专业性强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

3、学习热情低,态度不端正。普高生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训练,加上舞蹈课又比较累,如低年级基本功训练课就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艺校生接受过专业训练,入学后专业技能较为突出,于是自我感觉良好,大部分表现为课上练习时怠慢、慵懒。大部分学生更有考上大学就完成任务的心理使课堂教学举步维艰。

二、如何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材的选取

1、选择实用的教材。高职舞蹈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舞蹈实用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也主要从事的是舞台表演、社会舞蹈培训等工作。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要突出实用性,在高要求的同时选择常用的、实用的技术技巧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在训练学生身体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2、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生源的参差不齐,学生身体条件、接受能力的不同往往制定的教学内容在一部分学生中可行,而在另一部分学生身上则行不通,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因材施教。达到备课备学生,让课堂属于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鼓励教学。条件较差的普高生一般会对舞蹈课产生厌烦情绪,舞蹈基础课本身就枯燥、单一,对于条件不好上课跟不上的普高生来讲舞蹈课更是难熬,再加上老师的批评他们只会对舞蹈课越来越厌烦。我在平时上课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求成心切往往给学生施加的压力很大,学生一味的受到批评自然学习兴趣底下,现在我在课堂上就采用批评与鼓励并用的手法,在批评学生的同时又不完全否定学生,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明确自身问题又不伤害其自尊心。

2、以老师带动学生。要想学生认真上课老师首先要进入课堂,一个老师上课的态度是否严厉、认真、投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成果。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总是开玩笑的说我的表情“怪”,其实就是学生跳舞或上课时我也不自觉的投入到音乐、舞蹈中去虽然身体没有跳出来但我的感觉是跟着学生一起跳舞的。这样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表演,同时也会使学生更快的找到角色、感觉,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老师的课堂中。

3、“优带差”教学互动。利用中专的优秀的学生来带动普高的较差的学生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方法。优秀的学生在教授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体会教学方法并更好的完成、掌握动作,较差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克服了不能独立复习的弊病并能较好的接受、完成教学内容,就好像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一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更平等更容易理解。

4、音乐的选择。传统教学中都是用钢琴伴奏的形式上课,钢琴曲节奏明了有利于学生掌握节奏,但从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音乐很不敏感,尤其是普高学生接触音乐、舞蹈的时间少乐感较差,组合都是在数拍子完成,这样做出来的动作就缺少韵律、感情。

跳舞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 达体舞 凉山州 传承 发展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我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据200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凉山彝族自治州2007年末少数民族户籍人口为224.20万人,占总人口的50.0%;彝族人口为208.29万人,占总人口的46.45%[4]。由于凉山州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居住人口多,所以孕育出了彝族传统体育。因为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达体舞”又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前人的生产生活、宗教活动、斗争、游戏与娱乐活动、传递感情活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想全面,系统的认识达体舞,以便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达体舞。

一、起源

彝族的达体舞最早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据考证西晋时已有文字记载。据资料记载,早期的“踏歌就是彝族达舞最早的汉译名称[3]。由于凉山地域广阔,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语言发音的差异,所以有人称达体舞为“锅庄”、有人称为“对脚”、有人称为“谷追”、有人称为“蹄脚”、有人称为“达体”[4,6]。后来后人为了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便请专家对“达体舞”进行多次的整理,最后经过调整与统一,统称为“达体舞”。达体舞意为“踏地舞”,是一种集体舞,达,指地,体,指踏[1]。

刘金吾研究提出达体舞主要成因是“凉山州高山寒冷的气候,对于腰系兽皮或树叶的先民是极大的威胁,为了御寒,人们围着簧火,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联臂踏地[5]。”李柱指出“火塘边竖三块石头,用以支撑煮饭锅,所以把石头称为锅庄石。因为火塘是全家人生活的中心,是火文化的摇篮,所以彝族人民衣、食、住都离围着火塘。由于一家人围着火塘、盘腿席地而坐,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疲倦,自然就会站起身来,扭动腰身、跳动双脚,来缓解疲劳。时间久了,这种活动腰腿,跳动双脚的动作,发展成有规律、有节奏的动作,一家人围着火塘,绕着锅庄石,手牵手,一起跳跃。因为是在火塘边围着锅庄而跳,所以取名跳‘锅庄’[6]。”陈晓莉认为是古代彝族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和纪念本民族英雄人物黑体拉巴的聚会活动上人们围着火堆围成圈跳的舞[2]。

二、凉山州彝族达体舞的开展现状

(一)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1.通过彝族节庆日来推广达体舞项目

火把节对于凉山州人民来说是一次盛大的狂欢节,在这几天中最热闹的就是打火靶举行篝火晚会那一天,这天人们会围着火堆里三层外三层欢声笑语的跳起达体舞。相关部门还会在每个火堆安排四五名衣着彝族服装的专业人员带着外大家跳达体舞。

每年彝族年有部分乡镇的人们也会随着音乐跳起达体舞,他们想通过跳达体舞来庆祝自己的新年,表达自己的喜悦。

2.商业化模式发展达体舞项目

在凉山州彝族酒店里,商家除了让客人品尝到彝族的特色菜肴以外,还会在酒店的空场地打一推火把,安排一些衣着彝族服饰的男女围着火堆跳达体舞,而在这用餐的客人可以一起跳达体舞。商家不但抓住客人的好奇心、新鲜感去吸引游客的眼球,而且还传承了凉山州彝族达体舞。

(二)在大众化方向发展

1.坝坝舞方式来普及达体舞项目

以凉山州西昌市为例,几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看见许多男女老少前往各休闲广场聚集。当达体舞的音乐响起时,人们便会在组织者的带领下随着音乐欢快的跳起达体舞。

2.组织竞赛促进达体舞项目发展

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凉山州彝族达体舞,相关部门有时会组织各乡镇、城镇人们参加达体舞比赛活动。获得奖项的地方代表政府部门会给发一些奖金,以资鼓励大家积极踊跃的参加达体舞活动。

(三)进学校推广达体舞项目

1.达体舞进中小学校园

政府为了保护达体舞不被消失,采取了一些措施――让达体舞进入中小学校园[9]。有的学校选用达体舞作为课间操、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有的学校还专门编写了达体舞的教学方案和教材。

2.达体舞进大学校园

据文献可知,在凉山州高校中,每年大一新生进校,各系就会组织学生进行达体舞的练习,且还会组织达体舞竞赛活动[7]。让同学们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凉山,了解老师和同学,同时也传承和发展了凉山州彝族的达体舞。

三、凉山州彝族达体舞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影响因素

现在有大量的商家只把达体舞作为一种商品在发展,而不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他们只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发展,并没有真正的传承和发展达体舞的文化和功用。由调查可知,真正懂达体舞的老年人在逐渐减退,了解达体舞的年青人也在逐渐减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们对达体舞的了解也在逐渐的降低。

(二)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影响因素

虽然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在教大家跳达体舞,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如意。在重大节庆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城镇的人们都不会跳达体舞,只有部分乡镇的人才会跳达体舞。这需要教学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教会人们动作,而且让人们学会其内在的东西。其次,在理论上多给人们传达达体舞的文化,多带大家进行巩固提高练习,定期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资源化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虽然达体舞已经进入凉山州各中小学校,但是结果却值得人们深思。据调查了解,大部分中小学都没有落到实处,没有长期的把这个精神传承和发展下去。只有少数民族学校还将达体舞作为课间操,且每年都会定期举办达体舞竞赛活动。但是令人不如意的是,虽然少数民族学校按要求实施了,但是却没有认真把它做好,做实,大部分都是敷衍了事。据访谈得知,有部分学生说小时候会跳但是长大后就遗忘了;而大部分学生说只知道每年火把节和彝族年要跳达体舞,但是不了解达体舞。

(四)达体舞宣传力度方面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文献发现,相关部门经常在媒体、电视、报纸上对凉山州进行大量的宣传[8]。如果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其实宣传的都是火把节、彝族年、凉山州的特产、凉山州的景点等,在宣传达体舞时都是带过,并没有进行专门的文化宣传。

(五)受到外来项目的影响因素

达体舞是凉山州彝族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凉山州引进了一些新兴的项目,例如:迪斯科、健美操、瑜伽、交谊舞、桌球等,使得大部分青年追风似的去赶潮流,同时却慢慢的把达体舞遗忘了,从而使达体舞在逐渐的退化。据访谈发现,现在青年会跳达体舞、了解达体舞文化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四、凉山州彝族达体舞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现在许多民族传统项目都在逐渐的消失了,为了使达体舞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传承与发展,相关部门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并持之以恒的去推广、普及达体舞,让更多的外来人员认识和了解达体舞文化,让达体舞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商品去宣传;

2.创新宣传方式,引入当地群众积极的参与达体舞的练习,定期组织比赛活动,提高人们的兴趣;

3.加强组织达体舞进中小学校,让各学校认识到达体舞传承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4.成立专门的达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五不断的完善达体舞项目的竞赛规程。

(二)群众方面

老子曾提出“学在民间”不无关系,“学在民间”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不断,所以我们要想达体舞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就应从群众做起。当地群众应做好以下几点:

1.提升对达体舞的保护观念;

2.深入了解达体舞传统体育项目,防病祛病、愉悦身心、情感交流的强大社会功效;

3.在深入了解凉山州彝族达体舞的文化、功用和传承的基础之上再学习其他新鲜项目,这样才能对凉山州彝族达体舞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论

总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达体舞,只有在政府的倡导,社会机构的支持和群众的有效保护下才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才不会被逐渐的消失。那么我们年轻的一代应该学会人为传承和用中传承,使传承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相铺相成共同促进凉山州彝族达体舞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巴莫姊妹彝学小组编著.四川大凉山[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5:166.

[2] 陈晓莉.论彝族民俗的变迁及其与现代化的调适[J].中华文化论坛.2012.2:149-153.

[3] 郭德全.试论彝族达体舞的虚幻[J].民族艺术.1991(12):215-220.

[4] 凉山州统计局.凉山彝族自治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07.

[5] 刘金吾.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5):130.

[6] 李柱.凉山彝族锅庄舞产生、发展初探[J].民族艺术.1990.4:135.

跳舞专业论文篇(6)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5人,在院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学生1000余人。学院已形成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三个本科专业,同时还承担着全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为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以及体育硕士点三个方向,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在自治区体育学科建设领域居于龙头地位。体育学科为博士授予权建设单位支撑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校级优先发展学科,学院还拥有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

一、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表演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专业表演团体,表演性组织、学校、健身俱乐部及社区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编导工作的会演,会教、会编、会导的优秀体育艺术人才。

课程设置:表演(体育舞蹈)基础理论、艺术概论、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美学、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视听练耳、音乐作品欣赏、形体训练等表演基本技能。

专业特点与就业范围:本专业设有体育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啦啦操等专业主修方向,学生毕业适宜于普通高校、各类中学、部队、社区、健身会所、文化(艺术)馆、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科研单位的教学、训练、指导培训、科研与管理工作。

专业门类:艺术学 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专业代码:130301

二、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表演(体育艺术表演)

招生地区:山东

招生计划:5人(汉语言,实际招生计划数以自治区教育厅最终公布为准)

三、报考条件

1.符合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且已参加普通高考报名的学生,方可报名参加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

2、身高要求

报考我校表演专业的考生男生身高要求168cm以上(含168cm),女生要求158cm以上(含158cm)。身高未达要求者不具备考试资格。国家一级以上运动员、全国比赛前八名、省级比赛前三名可适当放宽身高要求,以获奖成绩证书、成绩册、秩序册原件为准。

四、报名要求

1. 凡符合国家规定报考条件的考生,考生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在相关报名点报名,填写报名登记表,查验身份证原件,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复印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2. 交近期一寸同一底版正面免冠照片2张。(照片背面均需写考点、姓名)

3. 报名及考试费(考试报名及考试费按照当地招生考试要求收取)

五、报名考试安排

 

报 名

考 试

时 间

2016年1月19日-29日

网上报名

2016年2月17日

地 点

潍坊市招办

潍坊市招办

六、考试内容

(一)体育舞蹈

1、初试指标及比重 满分40分

身体形态、比例、形象及气质 10分

髋部柔韧性(左、右腿纵劈叉) 10分

肩部柔韧性(转肩) 10分

俯卧撑10次 5分

手 桥 5分

2、复试指标及比重 满分60分

体育舞蹈:拉丁、摩登舞种内各选其中一支舞进行考试。

(二)健美操

1、初试指标及比重 满分40分

身体形态、比例、形象及气质 10分

俯卧撑(男生夹肘侧倒10个;女生夹肘后倒10次) 5分

支撑(男生:直角支撑转体360°;女生:直角支撑转体180) 5分

跳跃(男生:躯体分腿跳连续十次;女生:科萨克跳连续五次) 10分

左、右腿纵劈叉 10分

2、复试指标及比重 满分60分

健美操:大众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啦啦操(加试前手翻、侧手翻)任选其中一项自编套路(时间限定为1分30秒)及健美操模仿进行考试。

(三)舞蹈

1、初试指标及比重 满分40分

身体形态、比例、形象及气质 10分

左、右腿纵叉 5分

俯卧撑10次 5分

手 桥 5分

横 叉 5分

跳跃(男生:双飞燕连续十次;女生:大跨跳连续三次) 10分

(四)街舞

1、初试指标及比重 满分40分

身体形态、比例、形象及气质 10分

各舞种基本功测试(Breaking基本步伐foot walk) 10分

俯卧撑20次(街舞BBOY:手倒立10秒) 5分

左、右腿纵叉 5分

跳跃(团身跳连续二十次) 10分

2、复试指标及比重 满分60分

专项技术能力:轻器械(扇子、纱巾、绳、圈、球、棒操等)成套动作或各类舞蹈(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古典舞、踢踏舞、爵士舞、街舞)成套动作(时间限定为1分30秒)中任选一项及舞蹈模仿进行考试。

七、录取办法与条件

1. 考生可于4月中旬在新疆师范大学招生网(zhaosheng.xjnu.edu.cn/)上自行查询专业考试结果。我院文理兼收,考生应在户口所在地按规定参加高考文化课考试。

2. 根据填报志愿考生的专业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全面考查,并参照自治区文化课投档控制线,按照计划招生人数1:1.5的比例划定我校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但不低于自治区相应批次的最低投档控制线;在文化线上,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八、学费标准和入学待遇

1、学费标准:每生每学年(两学期)6000元。

2、奖学金设置: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明德奖学金等。

3、家庭经济困难资助措施: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新疆政府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及勤工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根据学校规定申请国家助学金、新疆政府助学金等其它助学金和学校的特殊困难补助,也可根据规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岗位。

九、联系方式

体育学院报名咨询电话:0991—4332095

联 系 人:况明亮 13609965030

学校招办电话:0991-4332596

学校网址:xjnu.edu.cn

学校招办网址:zhaosheng.xjnu.edu.cn

体育学院网址:tyxy.xjnu.edu.cn/

学校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02号新疆师范大学

跳舞专业论文篇(7)

一、舞蹈的随意娱乐性和大众性

1.舞蹈其实是一种很随意很自然的娱乐方式,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只是大众舞蹈,而非专业舞蹈。人在高兴的时候或者欢愉的时候会本能地动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就可以视之为舞蹈。就好比一个人因为某件事情的成功跳起来动起来一样,虽然没有音乐没有节奏,但是这也是舞蹈。舞蹈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想怎么动怎么跳都可以,这也就可以看出舞蹈的随意性。

2.舞蹈既没有地域限制,又没有年龄限制,婴儿不就是手舞足蹈地来到人间吗?可以说舞蹈对任何人都是天生的、必然的,同样对于老年人更加如此。过去由于受到的种种思想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制约,老年人一般都是不跳舞的,即使自己很喜欢,也会因为各方面的顾忌而不敢。可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之后,情况就大大地变化了,老年人也开始跳舞而且是很痴迷地跳舞,我们现在很多场所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各个地方只要有一块空地,或者广场或者公园,一到傍晚或者早上都可以看到许多老年人在翩翩起舞,地上放个录音机,随着音乐就动起来、跳起来、扭起来,跳舞的人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人,这样的情形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舞蹈的种类更是林林总总,包括秧歌、迪斯科、交谊舞、民族舞蹈等。其实在他们心里就一个概念――“快乐”,而他们选择的表现方式就是舞蹈,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和手段,可以看出自娱自乐完全是舞蹈的基本功能之一。

3.舞蹈不受职业的限制。说到舞蹈,大家都会想到很高难度的动作和软度等,其实不然,只要你是个活人,只要你会动,那么你就会舞蹈,不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只要高兴就可以舞蹈。“云南印象”我想大家都不陌生,里面的原生态舞蹈对外界有很大的影响,而里面的演员差不多都是云南本地的农民,他们没有专业的技术技巧,但是他们可以很好地诠释舞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干活的时候只要有几个人在一起,干完活就可以聚在一起,不论地点就可以跳起舞来,可以说他们在舞蹈时不拘其他外界形式、专业形式,只要高兴欢快就随时可以动起来、舞起来。这可以看出舞蹈其实就是自娱自乐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舞蹈对人的情怀的抒发和宣泄

1.舞蹈是肢体语言,是一种用动作来表达情感情怀的表现手段。用舞蹈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类的生理心理现象,而这种共同的人性,是不受地域,民族,阶级,以及阶层的限制的。

2.舞蹈可以表达情感,可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可以说任何一种情绪都可以用舞蹈表达表现。当表达喜悦快乐的心情时,可以随意地舞蹈、随意地舞动,而如果要表达有主题的情感可能就需要专业的技术技巧和表现了,这是非专业人员办不到的。现在的许多舞蹈比赛就需要有舞蹈故事的情节和技术技巧,这可以把情绪表达出来,进而感染观众。曾在一个舞蹈比赛的预赛阶段,评委就为了一个舞蹈演员的舞蹈而感动,而流泪,这说明舞蹈是表达情怀的最佳方式和手段,通过舞蹈,人们可以把用口表达不出来或者是不擅于表达的用肢体语言来诠释表达。比如一个年轻人不擅于向喜欢的女孩用言语来表白,就可以用自己的舞蹈来表达,那将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不难看出,舞蹈是可以对人表达情怀的方式。

3.舞蹈可以诠释人的情感,也可以宣泄人的情绪,无论是高兴还是郁闷。在我外出工作的有一段时间里,因为是远离家乡,心情很是低迷和郁闷,常常想念家乡和家乡的人。有时我会播放《天堂》这首歌,并随音乐很随意地动起来舞起来,把自己的念乡之情融入到音乐里面,慢慢地把动作归结起来,最后形成了一个剧目。不仅自己的心情得到了缓解和诠释,觉得了轻松许多,最后去参加省级比赛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便是因为舞蹈可以抒怀而让我双收,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和最充足的表现形式。当今社会最普及的还是自娱性的舞蹈,舞蹈可以使人自由地表达和诠释任何情感,而且不受任何外界的影响。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琉善(Loukianos约125-约192)曾经说过:“有的消遣可以给人愉悦,有的则可以给人益处,而只有舞蹈二者可以兼得;――舞蹈通过一个危险少得多,同时又优美、悦目得多的途径来娱乐和抒怀,舞蹈是一种彻底和谐的艺术,既净化心灵,又锻炼身体。”可以看出舞蹈的功能很多,而自娱自乐和抒怀是其主要功能之一。

参考文献:

[1]隆殷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隆殷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跳舞专业论文篇(8)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1]提出以来高校体育校本课本开发研究成了一个热点,校本课程除了能满足学生需求、弥补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外,本身就是一个特色,它具有特殊地域文化的特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根据师资力量、学生特点、学校办学理念、所处文化地域等因素进行。

1.大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

1.1大理学院“外环境”分析

这里的“外环境”分析是指大理学院所处的文化区域或省份内的宗教、民族、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基本情况分析。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全省居住着26个民族,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云南境内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了种类丰富、内涵深厚、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统计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300多项,居全国之首,堪称民族体育王国。

大理学院是一所设立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作为独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理学院,应该秉承“文化强省”的宗旨,充分挖掘各种可以利用的民族体育资源,打造自己的特色。

1.2大理学院“内环境”分析

学校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地区,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个性充分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建成在云南先进,西部地区有广泛影响、南亚东南亚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2]。大理学院80%的学生来自云南本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从小受不同节庆日民俗影响较深,对于接受云南文化区域的传统体育项目有一定优势,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据调查发现,大理学院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不多,仅有的一些团体开展活动也不是经常性的,学生的锻炼意识较差。另外,在学校机构设置方面,体育场馆的管理部门与使用者分属不同的部门,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场地的利用率受到一定影响。

1.3大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从大理学院“内、外环境”分析看,大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从理论上看,采用体育需求主导模式较好。一是学校发展有这方面的需求,地处民族文化区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同时,学校有彰显民族区域文化、办出特色教育的需求。二是学生的需求,学生从小生长的环境,从小所接触到的东西,在大学时能让他们挖掘、升华,并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这个手段使他们掌握自己民族的东西。在就业时,还能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宣扬他们民族的文化,这是学生根本的需求。从实践看,大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宜采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时,注意有选择性地对一些项目进行修改,并进行相应的归类,总结出规律,以做到有序、有目的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

2.大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类校本课程开发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可以是民族传统舞蹈。民族传统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每个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同时,不同民族的生产方式也直接影响民族舞蹈的形式、风格和节奏等,而民族传统体育就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中,舞蹈和体育往往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所以民族传统舞蹈是我们开发的资源之一。

民族传统体育类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源应该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综合实地调查、文献和访谈获得的资料,统计显示大理市现有白族传统项目包括:“龙舟、赛马、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执树舞、白鹤舞、秋千、登山、耍龙、耍狮、跳牛、踩马、跳花盆、跳铁门槛、陀螺、拔河(人拉人)、跳火棚、抢秧旗、上刀梯、火中取铁链、耍火把、打歌等。”[3]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宜开展等特点,是民族传统体育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在进行开发时要选择适宜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大规模开发。

3.大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大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体系主要从武术类、舞蹈类、技巧类进行开发构建。

3.1武术类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中国有丰富多样的流派和拳种,是校本课程资源的宝库,但国家统一课程中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导致武术在中小学校及高校普及得不够好。所以有必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的审美观、健身观的需要,改编、创编新的形式,使人们既能容易接受,又能很好地享受武术带来的乐趣及健身效果。大理学院的国际交流活动,在全云南省排在前八名,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在与泰国开展的国际交流的几年当中,武术一直是主要内容。功夫扇的创编既满足了交流的需要,又符合新时代对武术的需求。功夫扇清脆的开扇声,外化了练习者的力度,形式美,造型美,还能与音乐完美的配合,使一般没有武术功底的练习者也能很好地理解武术,进而接受武术。这几年来的交流活动与教学活动,总结了一定经验,首先是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功夫扇的内容。在内容的更新方面,最重要的是音乐的选择,当音乐选择好后,根据音乐的旋律与节凑进行动作编排。音乐的选择与动作的编排要做到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素质进行,如果是表演,则要根据表演的场合及气氛进行编排。

功夫扇只是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武术类的一个项目,以这个项目的实践经验为指导,采取从点到面的方式,做到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总结这类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共同规律,使参与的学生知识体系更合理、实用。当然这类课程的开发,着眼点可以是云南少数民族特别是白族的某一种或几种,也可以是其他地区一些民族某一种或几种的融合改变,总的原则是做到精品,学生喜欢,突出文化宣传、健身功能。

3.2舞蹈类

云南民族舞蹈丰富了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增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征,促进了云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其中大理白族民间舞蹈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有使用道具而舞的“霸王鞭”、“双飞燕”、“八角鼓”、“执树舞”,有模拟鸟兽的龙狮舞、“鹤鹿同春”、“百鸟朝凤”,有自娱自乐的“里格高”和“打呀撒塞”,有祭祀、宗教时跳的丧葬舞、羊皮鼓舞、八宝花舞,等等[4]。每种民族传统舞蹈的起源、发展、传承都离不开相适应环境,这种环境可能是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经济水平,也还可能是所受教育,高校要开发民族传统舞蹈,并凸显舞蹈的健身功能,难度很大,所以选编、改良是必需的。大理学院最先选择了最能体现白族文化的“霸王鞭”,由于教师专业知识所局限,授课教师只能从艺术学院聘请,可是作为艺术专业的老师传授“霸王鞭”,老师的视角,老师对体育生的思维、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了解都欠缺,这就导致所教的“霸王鞭”体现不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体育生的精神风貌,而只停留在民间形式的模仿和套路的简单传授。这是几年来笔者在开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所以要做出精品,套路得改编,授课老师最好从体育专业教师开始培养。在古代,人们跳“霸王鞭”,或是别的宗教、节目仪式,更多的是突出它的文化功能,大家不会分动作属于体育学科,音乐又属于音乐学科,在传承时,也绝不会只传动作而不传配乐,它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这里是否启示大家,在对待民族传统体育、舞蹈时,不能以现代人的分科视角研究它,而是要注意它的整体性、文化性与统一性。

3.3技巧类

据调查,云南民族传统技巧类的项目主要有跳花盆、跳马、跳山羊、溜索、过溜、跳火棚、跳竹、跳铜鼓、跳牛、跳竹竿、飞石索、跳大鼓、跳花鼓、跳乐、跳脚、跳歌、跳高脚马[5]。从本质上看这些项目更接近于现代体育项目,对文化背景要求不高,旨在提高练习者身体的某一项或几项身体素质,应该更容易开展。大理学院目前主要开发了花式跳绳这个项目,在传统跳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着手,编排花样在里面,甚至把跳绳的节奏都改变,提升锻炼价值,对练习者的协调性要求也提高,既锻炼身体又用来表演。在民族传统体育技巧类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将组织专门的学生团体,从众多传统项目中选择几项容易开展,对器材要求不高的,如跳竹竿,进行实验开发,逐步完善,以促进大理学院教学的特色化建设。

4.大理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设形式

大理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完善人格为目的的一类课程。“三学期”制是为了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落实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解决“两学期”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反复征求部门和校属各学院意见的前提下,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学校党委和行政研究同意所实行的一种新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可以向教务处申报,经学校批准即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全体学生都有机会选修。可以根据选课的人数分成不同班级,进行授课,学生完成课程学生即可取得相应的一两个学分。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还可以专门面向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既普及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掌握一种技能。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42.

[2]戴志明.大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校长报告[J].大理学院学报,第8卷第1期2009(1):2.

[3]朱艳.大理市白族传统体育的变迁[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6卷3期.2012(6):100.

跳舞专业论文篇(9)

2004年5月,由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系主创的第二版音乐剧《中国蝴蝶》在西亚斯国际学院五周年校庆上正式演出。《中国蝴蝶》的全部演员都是由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系在校师生担任的,该剧目要求学生既要能唱还要会跳。我们经过三年的培训,终于排出由我们学生自己表演的剧目。当时我们邀请国内知名的歌剧音乐剧方面的专家前来观看,受到很高的评价。借此我们也受到外国专家的真诚邀请,当然,此剧目还有许多地方不是很理想,现在仍然处于修改之中。

随着音乐剧在我国的兴起,21世纪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旧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广度和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也被作为一个重要改革提到了重点。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有实用性、灵活性的市场竞争主体,全国已有的音乐院校大部分都建立了音乐剧训练班,因为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音乐剧是一种集演唱、舞蹈、表演于一体的高度综合艺术,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更为灵活的竞争能力。对学生演唱、舞蹈、戏剧表演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成为重点。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将来走向社会即使不从事音乐剧表演,也仍然能学有所用。本着这个目标我们制定出一套教学模式。

一、教学体系的完善

第一,强化声乐的训练。在声乐训练上,我们采用的是武秀之教授的科研成果,“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的训练方法。“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是武秀之教授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的发声方法,主要的训练手段有:假声位置状态的训练,[:请记住我站域名/]低八度训练,憋气训练,倒吸训练,真声唱的训练。在声乐训练上,采用多种上课形式,一是大课,二是小组课,三是声乐个别课,即小课,是一对一的上课。首先是上大课, 由武秀之教授亲自主讲,主要讲授“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的由来,什么是“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是如何结合的;训练“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时所使用的手段有哪些理论;讲述歌唱发生的原理,让学生认识、了解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等理论。其次是声乐小组课,声乐小组课是将学生按男女分开为五人一组,或者七人一组,按组上声乐小组课。通过一起训练,然后再进行逐个汇课,在汇课的时候再进行个别指导,这时其他学生在听别人唱的时候,可从中受到启发,共同受益。另外在小组课上,个别课的老师也参加小组课,主要是听课,因为在小组课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毛病和问题,有的是呼吸问题,有的是共鸣问题,有的是吐字问题。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毛病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受益。学生在小组课上,不仅自己要唱,还要听别的同学唱;不仅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听到老师解决其他同学毛病和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这样不仅学生受益匪浅,老师也通过听课提高教学的综合手段。再次是个别课的训练,对每位学生进行发声技巧训练,教师除了要上小组课上的内容以外,还要重点训练歌唱状态、发声技巧、练唱声乐作品等手段。教师通过听小组课,为个别课的训练提高了教学效率。总之,通过这三种形式的训练,学生的演唱能力提高得很快。

第二,进行戏曲基本功的训练。本着对全能型歌剧音乐剧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聘请戏曲专业的老师来学校作为专职教师。我们的经验是从戏曲学校或剧团招收学生,因为戏校的学生经过了三年或五年的基本功训练,通过舞台上的唱、念、作、打和手、眼、身、法、步的严格训练,在舞台上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舞台调度,而且他们练就了做演员最基本的精气神,有了这点功力,演戏的点就找到了。因此,我们招收这样的学生,只进行声乐和舞蹈的转型训练即可。而现在由于戏曲的不景气,戏曲专业的生源越来越差,有的戏校甚至把戏曲专业变成表演、礼仪、舞蹈等来扩大生源,因此,我们现在的生源受到严重的影响。2002年招收的学生全部是中学生,别说表演,就连站姿都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大胆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加大戏曲基本功的训练,从走远场、运手、台步、手绢舞、扇子舞等的训练,经过一年的基本功训练后,第二年进行戏曲片段的描红,通过演戏曲片断,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进行舞蹈训练。在进行戏曲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每周要安排四节舞蹈课,把学生的舞蹈按快慢班分开,针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重点进行舞蹈形体训练,解放肢体,使身体能够整体协调放松,经过严格的把杆训练、芭蕾的五位练习,一年的时间使学生能基本上掌握要点。第二步进行舞蹈组合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素材,丰富学生的表现力。在学生进行舞蹈训练的同时参加学校的各种舞台实践,丰富经验,学以致用。这样经过一年乃至两年的舞蹈训练,学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二、综合训练中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

要想做一个音乐剧演员,必须具备能歌善舞、边唱边演的能力。这也是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最大难点。因为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三者集于一身同时展示,无论是身体上或在心理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唱得好的一旦跳起来,唱得就不会很自然,有时甚至唱不出来。而跳舞好的要在跳的时候唱,他的舞蹈同样会受到影响,每每是气喘吁吁,更别说优美的表演了。往往是顾此失彼,苦不堪言。那么,怎样解决唱与跳、唱与表的相互矛盾呢?

无论是唱歌的时候要跳舞,还是跳舞的时候要歌唱,都会经过一个很不协调的阶段,因此必须经过练习一段时间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结合的不容易。但是此时,要记住一个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跳舞与唱都需要呼吸,也都需要起一个“范”。由于舞蹈的呼吸支点与歌唱的呼吸支点不同。找出这点不同,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只要将舞蹈与歌唱的呼吸支点放在同一个支点上,而且要同时起“范”;当然,舞蹈的呼吸要求向上提气,而歌唱的呼吸要求向后、向下走气。但是舞蹈腰板是挺拔的,挺拔的腰板后腰处有一个用力的支点,正是这个支点才保持了后腰是挺的。我们在歌唱的时候,同样要求后腰挺直,把气息的支点放在尾骨上,而且在歌唱的时候后管要保持通畅。这时我们就要训练在挺直后腰的情况下,找尾骨的支点作为支点,让舞蹈的气息支点来适应歌唱的气息支点,在这种状态下,强化训练就会加快结合的步伐。笔者的学生曾经训练过一段边跳边唱的戏,刚开始的时候很不协调,跳着唱不出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唱的时候跳不起来。但是经过一周的训练后,他已经能够边跳边唱了,到演出的时候,他能够很自如地演下来,当然学会边跳边唱还不够,还要会演戏。戏曲上手、眼、身、法、步的训练比较接近边跳边唱。特别是青衣、花旦、武旦等基本上是边唱、边舞、边演。例如《拷红》里的红娘的唱、舞、表的统一结合,就很说明问题,如“在绣楼我奉了,哪个呀海咿呀咳,我那小姐言命”……其中有一个跑圆场,充分体

现了唱、说、舞、演的完美结合。再如《中国蝴蝶》中,四九的一段唱《两个秘密》,这首曲子节奏感强,有旋律轻快的现代舞的感觉,这一段不仅要求能边跳边唱,还要把四九诚实里透出机灵的可爱感觉表演出来,这种情况下,戏曲上要求的心到眼到手到,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只有做到这点,在舞台上才显得有精气神,才能吸引住观众。总之戏曲上的精华,我们必须学会融化,只有这样,我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唱、舞,才会有“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培养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第一,专业分流,突出重点。由于任何事情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会因为自身的条件有缺陷,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被淘汰。因此,面对现在的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首先要考虑到他们的毕业去向,把所有的学生进行两年的严格培训以后进行一些分流,对适合搞歌剧音乐剧专业的学生,继续加大专业的培养力度。把不适合的学生,进行其他的专业分配,可适当增加其他的知识学习,如艺术管理专业、化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舞台设计等。另外,还要突出重点、个别突破,针对一些条件特别好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培养。条件好的学生,往往是接受能力快,要给予重点训练,无论是在声乐的作品演唱还是戏曲身段的练习上,都要给予最强度的作业练习。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是重点不突出,在排戏的时候主演上不去,托大家后腿。条件一般的学生、有偏科的学生往往是情绪很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巩固基础,分清主次,重点击破,这样的学生是多数。如某学生的舞蹈感觉很好,唱得很一般,就可以重点练唱,舞蹈先不练,天天练唱;声乐好的学生,就可以重点练舞蹈,这样去个别突破。

第二,加强舞台实践,锻炼队伍。舞台艺术是一种实践艺术,教室里培养不出来歌唱家,必须加强舞台实践,多练多磨多合。只有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才能练出来真本事,有的学生在教室里唱得还好,但是,一到舞台上就跑样了,心理素质差的人一到舞台上就感觉很拘谨。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在舞台上锻炼学生,给他们排一些小节目在舞台上演,演十场下来他们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再排一些大节目演,每次演完后再进行总结,给他们提出不足。这样既巩固了他们的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舞台实践能力。

第三,要培养音乐剧的“星”。我们的队伍中要真正的有那么两三位,即使是一位也好,唱、跳、演都非常棒,既有实力又有魅力,能一下子吸引住观众眼球的“星”。当然我们也必须像足球比赛那样团结一致,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可见音乐剧演员的“星”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就像一张王牌一样不可缺少,某一个演员因为某个剧而成名,而这个“星”自然也会给某剧带来明显的效益。

参考文献 :

[1]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跳舞专业论文篇(10)

舞蹈使她摆脱孤独

高岚年轻时当过文艺兵,转业后一直从事行政工作。离休后,高岚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尽管家人近在咫尺,孤独还是让她烦躁不安。

之后,高岚参加了唐山市老年大学舞蹈班。她常将自己学会的舞蹈、健身操教给社区晨练的老人们,渐渐地她和老姐妹们成了朋友。1996年,高岚和姐妹们成立了“花岩园”舞蹈队。一支《花伞舞》,让她们第一次登上了真正的竞赛舞台,也初尝了成功的滋味――《花伞舞》获得首届河北省中老年舞蹈比赛一等奖。

专业态度享受舞蹈快乐

为增加舞蹈队的竞争力,队员们希望编排些别出心裁的舞蹈,于是请来了开滦煤矿歌舞团的编导范锦才。“说是请来的,实际是我们跑去歌舞团找他。范老师一见我们这群老太太就犯了愁:模样、个头、身材,哪样也不像舞蹈演员。可我们不死心,一遍一遍地找,死乞白赖地求。”范锦才扛不住大妈们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

没想到,范导刚一开始示范皮影舞动作,老太太们就前仰后合地笑翻了天。笑归笑,但做起“正事”,老太太们绝不含糊。她们刻苦训练,早出晚归。训练初期,这些无专业舞蹈基础,又对皮影舞摸不着门道的老太太累得浑身酸痛。那天,高岚和姐妹们练到晚上八点多,突然下起了大雪。当她挪着沉重、酸疼的双腿,缓慢地爬进出租车时,司机忙问:“大妈,上哪家医院啊?”高岚笑了:“不上医院,我排练来着。”“排练?这么大岁数,不在家好好待着,玩命啊!”

自从加入了“专业”的行列,舞蹈对高岚来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玩乐”,而成了一份“工作”。她每天清晨出门,邻居们见了都开玩笑地说:“又去上班啊!”

“其实,我们比上班还忙,比专业还专业!不但‘加班’,连周末都没有。”每天一“下班”,她就钻进厨房做饭,如果第二天有演出,就要做出两顿饭。她常常一边炒菜,一边琢磨皮影动作。晚饭后,她还要忙着洗衣服、收拾屋子,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仍不忘练习“小步走”,害得老伴儿和孩子以为她入了魔障。

执著的高岚和老姐妹们,终于用汗水浇灌出了成功的花朵。“俏夕阳”舞蹈队凭着《俏夕阳》、《醉夕阳》、《赶驴》等舞蹈,获得了部级比赛金奖5次、一等奖7次,省级比赛金奖3次……

今年“春晚”捧火了“俏夕阳”,也让高岚和她的姐妹们成了“大腕”、“明星”,走在唐山的大街上,她们常常会被人们认出。天性内敛的高岚对此看得很淡:“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大家会说‘瞧,人家唐山的老太太们活得多精神’!”

活到老跳到老

舞蹈彻底改变了高岚的生活:只要跳起舞,出一身汗,身体的不适就会不翼而飞;只要听到台下响起的热烈掌声,忧愁烦恼便会烟消云散。十年来,她从不刻意想自己的年龄,就这样一直跳着,快乐着。

对于未来的日子,高岚从没想过要功成身退:“停?哪能就到站了啊?只要能跳就继续!”老人说,舞蹈给予了她一颗快乐、充实和进取的心,是她人生的第二次“事业”。

E-mail:zzzxy2002@163.com

链接

健身不妨跳跳舞

文/江瑶

上一篇: 少年闰土教案 下一篇: 教师个人简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