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5:42

excel教学

excel教学篇(1)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Microsoft Excel(以下简称为Excel)为工具辅助教学,不仅能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兴趣,而且也是进行课程整合的很好的切入点。

一、Excel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新课程教科书在编写时主要以Excel作为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析研究数学的信息技术工具,鼓励学生进行发现规律、创造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可以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将Excel作为探索、发现的工具和手段。

二、Excel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模拟数学实验,做“动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以探索真理、寻找规律的有效方法。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功能,可以简单方便地模拟数学实验,实现通过大量反复实验来发现随机事件中所隐含的确定性内涵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Excel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实验一般不用事先做好课件,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实时操作,现场演示或探究,这也有利于营造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得到数学与技术的双重收获。

例如《数学・必修3》中的抛硬币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的实验怎样快速又有效的统计结果?设计一个Excel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学生完成实验时在表格中输入得到的数据,Excel会自动累计实验的总次数,并计算得出频率,生成动态图表。通过这样的即时运算,学生能在具体而形象的操作中快速感知到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

2.动态生成知识体系,与学生一起体会数学知识发展

能够体会知识发现或创造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至关重要。借助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就能与学生一起“发现”数学,能与学生一起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比如,在“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让Excel帮助实现“通过改变函数参数值,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进而讨论函数的性质”的课堂教学效果。

3.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机械计算

在统计与概率中,学生必需处理大量数据。如果他们学会了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来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中值、频数等数据统计问题,将会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机械计算,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Excel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Excel可辅助代数教学、几何教学、建模教学、概率统计教学等。在实际操作中,Excel可用来验证算法和画动态、静态的函数图像、进行数学建模、用来辅助正态分布的学习、运用工作表随机数发生器进行随机模拟、用Excel建立函数模型等等。

1.利用Excel绘制函数图像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描点法”绘制函数的图像,过程十分繁琐。而借助Excel软件的图表功能,则可以快速准确地画出函数的图像,这即省了课堂时间,又使学生在迅速、形象地获得图像的同时,加深了对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理解。

简单的函数图像自然可以通过图像的基本变换得到,而复杂的函数图像有时不可能通过图像变换得到,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软件的辅助来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案例1:方程x2-lgx+的解的个数是___。

这个函数的零点问题可以转化为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如果画图不准确,将难得到答案。此时用Excel做出图像就容易精确多了。只要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做出函数x2-lgx-=0和y=x2的图像,那么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实现步骤:

(1)在A1单元格中输入x,在B1中输入“y=x^2”,在C1单元格中输入“y=lgx+0.5”。

(2)在A2单元格中分别输入“0.05”,在A3单元格中分别输入“0.1”,然后选中这二个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句柄至A25单元格。在B2单元格输入公式“=A2*A2”,选中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句柄复制公式至B25单元格;在C2单元格输入公式“=LOG10(A2)+0.5”。选中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句柄复制公式至C25单元格。

(3)选中A1:C25单元格区域后,后点击“功能区”的“插入”,再点击“图表”中的“散点图”,选择“带平滑线的散点图”,便同时得到两个函数的图像。找到交点,答案也出来了。

2.利用Excel模拟数学实验

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功能,可以简单方便地模拟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实验过程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发散性思维。

案例2:抛一枚硬币,观察哪一面朝上,进而计算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大?

实验若是次数少,可以真实的抛置硬币,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参与性,可是只有次数非常多,最后计算的结果才更准确,所以开始可以让学生亲自手动抛置一二十次,然后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而得到结果。

操作步骤:

(1)新建一个工作簿,在A1单元格中输入“硬币”,在A2单元格中输入“=RANDBETWEEN(0,1)”,然后将A2单元格的公式填充到A3至A10001单元格,这就相当抛了10000次抛硬币实验。(这里用0表示反面朝上,1表示正面朝上)

(2)在C1单元格中输入“正面朝上的次数”,在C2单元格中,输入“=SUM(A2:A10001)”,统计在10000次抛置中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

(3)在El单元格中输入“正面朝上的频率”。在E2单元格中输入“=C2/10000”。

说明:假如公式数据都编辑好了,可以点击功能区“公式”中的“计算”中的“计算工作表”,在瞬间即可换一批新数据,也就相当于重新抛置了10000次硬币。

3.Excel软件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应用

Excel中的统计工作表函数可以用来统计样本的方差、数据区间的频率分布等, 其自有的函数处理功能可以对有关的样本数据进行我们所需要的常规处理及图形、图像的直观显,画出的统计图不但快捷方便,而且标准、美观。

excel教学篇(2)

2计算机基础中的Excel教学方法分析

2.1应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作为Excel教学出发点及目标,并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力下不断尝试、不断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3]。本文以Excel教学中的函数教学为例,详细说明项目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情况。(1)设计项目任务。在设计项目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if、Count、Min、Max、Average、Sum等函数,并能够熟练应用,在学习函数前需确保学生可以独立在Excel中录入数据,并了解及掌握填充柄的使用方式。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设计以下项目任务:录入及统计分析各个班级的期中成绩,要求在录入各科原始成绩的基础上统计考试人数,并计算出考试总分与平均分,找出最低分与最高分,项目任务需要在一节课内完成。设计好任务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名~5名学生,确保每组学生的综合实力实现均衡。(2)实施项目任务。在学生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必要的情境,如在Excel中演示任务完成结果等,并将自身定位为引导者与组织者,尽量避免作为学生的传授者,以便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在学生接到任务及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边观察及边指导,让学生边做边学,从而及时解决应用函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在计算总分时,可以提示采用“SUM(A1:E1)”或“=A1+B1+C1+D1+E1”两种方法,同时启发学生引用参数。(3)项目任务评估。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先指导学生在组内讨论存在的问题、亮点及优势,并相互评价与交流小组成员的表现,讨论过后作出书面报告。得出书面报告后要求小组派一位代表在课堂上分享经验与成果,教师则负责点评,在点评时适当表扬与鼓励学生,让学生可以获得一定喜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增强对于Excel函数学习的自信心及主动性。

2.2实施案例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Excel操作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具有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及启发性的案例教学法,以便让学生在理解操作过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并由此提高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德育功能原则、互动原则及实践原则,德育功能原则指的是培养中专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互动原则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应与学生充分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和谐互动关系完成案例教学[4]。实践原则指的是在进行Excel教学时应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及社会生活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真实与直观的案例中学习相应的操作知识,以便在增强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可选用中专学生在学校参与的各项文娱活动作为教学案例:在某校举行了文娱活动,文娱活动当中共安排了20个节目及9个评委,让学生采用Excel快速统计节目名次及按照名次高低将各类节目,包括语言类节目与歌舞类节目排列好。在统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即将最低分与最高分去掉,随后求出平均分。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可运用以下函数:max(C2:C10)——最高分,min(C2:C10)——最低分,sum(C2:C10)——平均分,在求名次时则采用以下公式:rank(C14,$B$14,0)。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照上述案例所使用的方法解答其他题型,并拓展为分类统计及排序等问题。再如,可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制作考勤表。具体教学方法如下:首先,应将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果展示给学生(图1所示),同时在教学前重点复习Excel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函数、宏按钮、宏录制、设置日期及时间、填充序列等。第二,指导学生在Excel中建立基本框架,将新工作薄命名为考勤表,同时将相关内容输入指定的单元格中,录入数据后让学生利用“录制新宏”对话框完成相关设定,例如在日期栏中输入“上班”及“下班”等。完成宏命令设定后,根据出勤情况记录相关信息,如可以选择其中5名员工出勤情况录入表格,在统计结果时可按照“事假”、“病假”、“早退”及“迟到”的进行分类排序,以统计迟到(8:30为上班时间)为例,可采用函数COUNTIF(C3:H3,>8:30)。

2.3运用分层教学法,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中专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Excel教学中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避免出现学习效果两级分化及教学质量不均衡的问题,则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法,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在运用分层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分层标准,以Excel应用基础中的数据计算知识点为例,可以采用以下分层方法完成Excel函数计算教学。(1)如学生学习Excel的能力较差,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及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则划分为I层。I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熟练使用自动求和功能及常规公式计算方法,并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运用Excel函数解决数据处理问题;教学内容设定为可以利用成绩表计算平均分及各科总分;评价方式设定为先对学生的进步与学习态度的改善予以肯定,同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以便可以提高I层学生学习Excel操作知识的积极性。(2)如学生学习Excel的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但学习Excel操作知识的积极性较强,则划分为II层。II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熟练掌握与应用I层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运用IF、COUNT等函数;教学内容设定为在计算出各科平均分的基础上正确采用IF函数判定相应的结果及筛选数据;评价方式设定为先对学生在Excel操作技巧方面获得的进步予以肯定,随后指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3)如学生学习Excel知识的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且学习Excel应用方法的态度较为积极,则划分为III层。III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熟练掌握及应用II层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嵌套等多种函数处理数据;教学内容设定为独立使用MID函数提出身份证中的年、月、日信息,并判断身份证信息是否正确及完整;评价方式设定为在遵循高标准及严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学会超越自我。

excel教学篇(3)

2、掌握常用Excel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

2、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主动思考、总结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Excel函数、Excel函数运算范围的选择

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ppt"、Excel文件"我的工作薄.xls"

现状分析: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是Excel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掌握。本节课的前一节内容是Excel表格的基础操作,本班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理解得也较透彻,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学习准备:

发送"我的工作簿.xls"文件到学生机的桌面

2.引入:

在《EXCEL函数的使用》一课中,我创设了的情景,要求学生以全年家庭消费数据为基础,对家庭全年的各类数据统计总值、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学生完成统计后,公布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名单(口头表扬),这样,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表现会更积极主动,对知识的应用会体验得更深刻,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就会逐渐把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对学习就会更有兴趣。

学生们利用已有的数学、EXCEL知识与平常的处理经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大家开始着手计算。但没过多久,他们发现自己的方法很麻烦,有点灰心。学生处于无奈和焦虑的状态,这时教师应适当点拔。

点拔之后,学生有了头绪。通过教材和学习资源,有学生打开"粘贴函数",在里面查找SUM()、AVERAGE()等函数,并尝试用它们进行统计;还有学生打开EXCEL的帮助系统,在里面查找这两个函数的介绍与范例,并尝试实践。不多一会儿,就有学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通过交流,慢慢地有更多的学生能解决问题。

3.Excel函数的使用:

3.1 引出求和函数

介绍SUM、AVERAGE、MAX和MIN函数的功能,重点是求和函数SUM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函数的使用则由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自动求和函数的使用:

方法:选定存放答案的目标单元格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回车确定。

学生练习:打开桌面上的"我的工作簿"文件,计算1月份上、下半年的用水量

3.2 学生尝试使用AVERAGE函数

"自动求和"按钮是使用SUM函数的一种方法,那么在电子表格中还有其它函数吗?怎样使用呢?请学习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并用你学会的方法求2006年的平均用水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方法:选中目标单元格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 选择所需函数 选择数据区域 "确定"。

3.3 其它函数的使用(MAX、MIN)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据表中,还有"最高"和"最低"两项没有计算,请大家用函数的方法计算全年最高用水量和最低用水量。然后请大家完成表格中其它数据的计算。

(学生讨论、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总结方法)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公式可以复制,当然函数也可以复制,用复制的方法求出全年其他各类数据的统计结果。

总结不连续单元格的选择,SUM(C3,E3,G3,H3)

每位同学完成各自的表格,把文档以"Excel函数的使用+(姓名)"名字重命名后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

excel教学篇(4)

1.1课程表中Excel的应用

Excel可以用来制定课程表,在表格中只需要将所有的课程填在Excel中的一张表上,只要将其设定好页面和分页预览。然后就能够通过Excel中的工具菜单快速的找到你想要的课程信息。直接打开Excel后,同时点击Ctrl加F就能够显示出“查找”,在查找中编辑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即可,例如可以是某班级的某位老师什么时候有课程安排,在这一学期中此老师的课程总量等都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而且如果出现错误需要更改课程也非常的方便,只需要查找到内容后按替换,在替换的编辑中输入要替换的课程,就能马上改正。这样课程管理的工作就非常的便利。

1.2花名册管理中的Excel应用

花名册管理在使用Excel后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花名册就是学生的姓名和基本信息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学生入学后需要记录的。不过在学生入学后在教务系统中会有学生的信息,只是这时候它是单个存在于每个学生的信息库里,这时候需要将学生的信息导出后,转化成Excel的格式。只是这样显示的学生信息顺序不是有规律的排列,查询起来不是很方便。

1.3作业批改

Excel也可以应用于老师的作业批改工作,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业的分值、是否有缺交情况等都能做好记录。如果在批改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多数同学都会出错的题,也能够用编辑批注的方式进行批注说明,然后在课堂上着重的讲解,这样长期下来就能够积累一些错题,便于以后的考试复习。做批注的方式是:操作的时候只需要在Excel表格中,选择需要批注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就会出现编辑选项,选择插入批注的就可以,然后在批注栏中填入所需填写的批注内容即可。批注后的单元格在右上角有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标记,如果需要看的时候,鼠标直接移到该单元格就能够看到。

2、考务管理中Excel的应用

学校的考试会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考试,一种是统一考试,还有一种是授课老师自行组织的考试。例如职业学校的考试是分为不同的方式进行的,专业课要进行统一考试,试卷的成绩会根据试卷的成绩一一录入,还有就是动手测试就是老师自行考试记录分数,然后老师将成绩制成Excel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直接应用到考务系统中,这样就避免了中间的人工统计可能出现的错误。再者,在考试的组织过程中,监考老师的监考地点,监考时间都要制成表格,清晰地将其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很快的统计出监考老师的监考次数,而且能够避免同一监考老师在同一时间内被安排在不同的考场中。

3、财务管理中Excel的应用

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块。这项工作的数据量繁杂而且数目巨大。在做这项工作时Excel表格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手,我们可以建立好表格中的内容,例如收费数目、欠费数目、总收费数目、总欠费数目等都直接列入其中,只要将所有的数目按照实际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录入,就能够通过求和或者是函数等将其计算或者是统计出来。

4、档案管理中的Excel的应用

现在的学校都会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工作,最初的人工管理收集后,还要用Excel将学生的档案建立成档案库。例如图书馆借书就会用到学生的个人信息,这时候如果不用Excel建立起来的学生档案库,就得一个一个的翻找纸制档案,用Excel只需要查找就能够快速的查到学生的信息,并且还能够在里面填写以后的相关信息,这样能够便于查到学生的档案信息和修改学生的档案信息内容。在寻找学生的信息时,就只需要在查找中编辑学生的学号就能够查到学生的借书情况。

5、Excel和word的结合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办公中,最为常用的就是Excel和word。Excel主要用于数据统计或者是计算类,word主要是文字型录入的。在Excel中也能够进行纯文字录入不统计型,但是就没有word的快速。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现:每年的教学管理工作处理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除了数据有些变化外其他的变化不大,偶尔有点格式的变动都不大。在很多的时候我们能够将Excel和word这两者结合使用,操作十分的方便,而且还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各种各样的格式,打印的效果很好,而且效率又非常高。

excel教学篇(5)

二、总工期最小化的规划求解

本项目中,每项作业活动存在最短作业时间,活动费用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那么当实际需缩短总工期时,那么哪些作业活动的工期可以缩短,在缩短作业活动工期的基础上,项目总工期是多少,项目关键路径是否会发生变化。对于项目总工期的优化可以利用Excel教学规划求解工具进行求解,求解时需设定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进行多次反复迭代求解,从而可以得出最短的项目总工期、总费用、缩短作业的活动及其缩短的时间和费用。为了便于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增加最大可缩短时间变量、实际缩短时间和活动工期变动费用,最大可缩短时间等于作业时间与最短作业时间之差。对于本例,在关键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进行优化,规划求解的目标函数为总工期最小,规划求解约束条件为各作业活动缩短的时间为大于0的整数,且小于等于最大可缩短时间。通过Excel教学规划求解优化,优化后的关键路径为A-B-I-J-K-O-P-S-T,优化后最短作业工期为167天,总费用为578400元。通过与原项目工期比较发现,优化后的工期缩短了18天,这些都体现在关键路径的活动上,具体缩短的时间为:作业A和O各缩短1天,B缩短3天,I、K、P和S各缩短2天,J缩短5天,但费用增加了194100元,此时体现了项目三角形的原理。

excel教学篇(6)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在EXCEL中进行项目教学的四个方面为重点进行阐述,希望为同行提供借鉴。

行动导向,精心选择项目任务

科学合理的项目任务是进行项目教学的关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EXCEL模块教学要求比较复杂,包括EXCEL基本概念、公式函数的应用、图表操作、数据计算管理等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对EXCEL模块教学要求的归纳分析,挖掘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及以后工作需求的项目任务,将有利于教学。苏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学习领域四――EXCEL软件的使用”中,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设计项目任务,将EXCEL主要知识技能点合理分布在项目任务中。

以“统计零用钱支出数据”项目为例,就是选择贴近学生的问题――如何合理使用零用钱?设计项目“统计零用钱支出数据”。

任务描述:请根据零用钱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零用的使用情况。要求:1.统计计算每位被调查者的零用钱总和及各项零用钱支出的平均值。2.如果每位被调查者将零用钱总和的10%作为储蓄金,计算每位被调查者的储蓄金。3.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分析零用钱使用情况。4.用简短文字说明分析结果并表达个人观点。

任务中包括的主要知识技能点:单元格地址引用、EXCEL公式、基本函数应用、图表创建及应用等。

任务要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单元格地址引用,学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按要求合理选择图表类型创建图表的方法。

(3)掌握图表编辑及通过格式设置美化图表的方法。

(4)学会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的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模仿、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2)以EXCEL为工具和平台,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逐步感知和体验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2)通过自我分析和反思,培养学生合理使用零用钱的意识。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任务明确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将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并分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任务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在“统计零用钱支出数据”任务分析中,学生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1.在EXCEL中如何进行求和、求平均值计算?

2.用指定单元格中的储蓄率数据进行计算时,如何进行公式计算?

3.如果创建图表?如何让所建图表美观清晰?

4.如何根据图表进行数据的分析?如何写分析报告等。

有些问题是可以用原有知识迁移过来进行解决的,如完成任务1时,因在WORD模块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就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或自己去探索尝试EXCEL中公式函数的应用方法;有些问题,如完成任务2时,需要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点拨。学生尝试完成任务2计算储蓄金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复制公式计算出错,需要教师适时有效点拨,引出关于单元格地址引用的相关概念和技能点,巧妙完成任务。有些问题暂时还解决不了,如任务3是创建图表,这是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需要用新的知识去解决, 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演示、教师演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将新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什么是好的图表?是不是色彩越艳丽、纹理越复杂的图表是好图表?引导学生进行关于审美、关于规范的讨论,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有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如任务4中,学生提出如何写分析报告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消费观的问题。

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讲授新知、及时指导学生自学、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于生成性问题,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新的知识讲授。

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任务1中教师演示、讲解创建EXCEL公式、复制公式的方法,学生模仿操作,完成任务;在任务2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从旁提示、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按指定单元格中显示的储蓄率数据(10%)计算储蓄金,计算的值是错误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查看资料、适时有效点拨,找出问题的根源,复制公式时如何让公式中指定的单元格地址保持不变?引出“绝对地址”的概念,同时和任务1中单元格相对引用对比,仔细地观察不同的单元格引用方式复制之后产生的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教师适时指导,突破“单元格地址引用”这一教学难点,然后再在自己的问题上去应用,学生尝试操作完成任务,教师请一学生向全体同学演示。

任务3和任务4也采用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模仿操作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来完成。

任务评价,完善知识建构

excel教学篇(7)

1.研究课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发生了变化。研究能够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手段的教育模式,成为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学科信息化教学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教学功能和教学特点转化为学生智能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学学科信息化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把制作的课件作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二是片面追求教师教学的适用性,忽视学生学习的需求性;三是未能把已开发的教学软件与学科本身特点很好整合,更好服务与学科信息化教学。这些问题表现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尚未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因此,探索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我们知道: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个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通工具,利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报告编写,可直接结合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完全可以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普通工具来使用。Excel工作表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于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地理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判读,具有实施课堂探索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地理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潜在功能。

2 地理教学运用Excel的可行性

2.1 地理教学实践的需求:

在高中地理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地理统计数据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学习资源。例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与变化;大气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全球各纬度降水分布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工农业生产的结构变化;环境污染指数的变化等等统计数据和图表资料,能够运用Excel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功能,结合到教学的实践中。

2.2 高考能力立意的导向: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指出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在"能力要求"的要点中明确要求学生:④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⑦运用地理事实材料(包括数据材料、图表材料)简单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⑧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包括数据材料、图表材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⑨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这五点能力要求包含着掌握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地理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判读能力。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利用Excel进行地理信息化教学的尝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3 Excel与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课程整合把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将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地理教学的需求,Excel能够提高地理知识学习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3.1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Excel以各种各样的地理课程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展开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创设出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主动性学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2 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把Excel作为获取地理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3 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是仅仅放在学会认知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Excel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的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Excel与地理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整合模式中,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求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信息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3. 5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和谐统一

Excel给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教学实践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

4 地理教学运用Excel的案例

4.1 案例一:我国部分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数据表: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南部地区河流径流的十二个月份径流量数据表,要求学生程序化完成下列学习过程(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或全体的辅导与纠错):

①利用计算机 Excel绘制统计图表,

②分析三条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总结其变化规律;

③比较和评判三条河流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④运用计算机Excel独立(或小组为单位)编写分析报告;

⑤尝试性提出调节三条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措施。

⑥全班集体性交流学习(表达、共享学习成果)。

4.2 案例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统计数据表:

根据不同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表,要求学生程序化完成下列学习过程(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或全体的辅导与纠错):

①利用计算机Excel绘制统计图表;

②分析不同国家人口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③比较两类国家人口变化差异,找寻两类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

④运用计算机Excel独立(或小组为单位)编写分析报告;

⑤尝试性提出解决两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措施。

⑥全班集体性交流学习(表达、共享学习成果)。

4.3 案例三: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的统计数据表:

根据某地区(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表,要求学生程序化完成下列学习过程(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或全体的辅导与纠错):

①利用计算机Excel绘制统计图表;

②分析该地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和原因,总结其变化规律;

③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④运用计算机Excel独立(或小组为单位)编写分析报告;

⑤尝试性制作反映该种气候类型不同变式(两种)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

⑥全班集体性交流学习(表达、共享学习成果)。

5 Excel与地理课程整合的新模式

Excel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教师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到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数据材料(或学生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探索性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整个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经过一学年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运用Excel进行地理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尝试,形成了中学地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性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与步骤:

①提取地理数据(问题学习的科学依据)

②制作统计图表(基本技能的训练应用)

③分析原理规律(地理思维的能力训练)

④发现研究问题(探索性学习)

⑤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学习)

⑥交流问题结论(学习成果的表达与共享)

6 地理教学运用Excel的价值取向

6.1 营造现代信息化的学习氛围:

学科信息化教学首先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信息环境的创设。教学实践中,Excel的地理统计数据为学生提供了第一手客观、科学的地理电子表格数字材料,丰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教育资源。统计数字资料展示给学生一个学习与思维的信息化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求实的地理科学的人文精神。

6.2 转变教师的教具为学生的学具:

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思想与观念变革在于教师应当把教学的教具转化为学生的学具上来。教学实践中,Excel可作为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学具,学生从电子表格中的学习资料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分析手段,展开操作,制作地理统计图表,完成从文字数字资料的认识到直观、形象的图表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上处理数据表格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处理手段绘制地理数据统计图表的技能。形成素质教育的施教对象全体性。

6。3 形成课堂主动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思想与观念变革在于学生应当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中解脱出来,实现主动地探索性学习。教学实践中,应用Excel制作地理知识的相关统计图表进行地理现象、规律、原理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解释地理原理和成因,总结地理规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现素质教育的课堂学生主体性。

6。4 促进学生智能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思想与观念的变革在于教师应当从单纯重视知识内容学习的传统教学转化为重视学生智能开发的目标导向教与学。教学实践中,利用Excel引导学生分析统计数据与图表,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学会倾听并总结他人的意见,取得学习成果的共享与交流。使得学生学到知识,又掌握基本的技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培养能力多样性。

6.5 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思想与观念变革在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学实践中,Excel电子表格数据与统计图表的转换,及其图表的不同变式转换,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加以应用。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全面性。

[参考文献]

[1]中央电教馆.《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研究及信息化平台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课题实施方案.课题领导办公室文件汇编,2001年3月

excel教学篇(8)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328-01

1 Excel是使统计学教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数据展开的。由于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繁琐、抽象、枯燥、难教难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使统计学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完成那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教师的课堂操作、演示,还可以激发学生课下动手的兴趣。

2 Excel是目前最适合作为统计学教学辅助工具的一款软件

(1)Excel的统计功能虽然不像专业统计软件那样强大,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无论是多媒体教室里的还是学生宿舍里的计算机,一般都装有现成的Excel软件,而那些专业统计软件则需专门购买,而且价格昂贵;(3)大学一般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Excel应用基础;(4)最重要的是Excel软件易学易用,比起那些专业性的统计软件来更受欢迎。

3 Excel的统计功能及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3.1 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

①基本运算功能;②函数功能;③数据分析功能;④图表功能;⑤表格功能。

3.2 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利用ABS函数可以迅速得到一列数据的绝对值。利用Excel的基本运算功能和ABS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和一组观测数据与其预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以平均差为例,见图(1)。

图1

计算过程如下:①在阴影部分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均值:单击B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B8单元格输入公式“=B7/5”按回车;③求平均差:在C2单元格输入公式“=B2-$B$8”(按1次F4键绝对引用)按回车在D2单元格输入公式“=ABS(C2)”按回车选择C2与D2单元格双击填充柄单击D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D8单元格输入公式“=D7/5”按回车,完成全部计算。

数据的输入是很简单的,计算是非常容易的,具体数据的离差和全部数据的平均差的含义也表达得非常清晰。

(2)利用“抽奖器”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有关随机抽样问题。随机抽样必须设置正确的抽样框,否则,会产生抽样框误差;必须遵循随机原则,否则,会产生系统性误差,而遵循随机原则也会产生误差――随机误差。以Excel中的“抽奖器”模板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些问题,还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调用“抽奖器”模板的方法: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点击任务窗格中的“本机上的模板”选择“电子方案表格”点击“抽奖器”点击“确定”。

(3)创建动态图表,可以说明不同参数下正态分布的特征。在图(2)中用鼠标点击均值或标准差的微调按钮,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布位置或分布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这样,把正态分布的特征与参数的关系通过动态图表生动地描述出来,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记忆得更加牢固。

图2

创建步骤:①直接在带阴影的单元格中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概率密度:单击B2单元格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DIST”函数指定参数:X指定$A2(按3次F4键绝对引用列),Mean指定E$1(按2次F4键绝对引

用行),Standard_dev指定E$2(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Cumulative指定0点击“确定”按住B2单元格的填充柄向右拖至C2双击C2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概率密度的计算;③绘图:选择数据区域A2至C22单击“图表向导”选择散点图,按提示完成绘图;④创建微调按钮:在菜单行的空白处点击右键选中“窗体” 点击“微调项”在G1单元格拖动鼠标创建微调按钮右键单击微调按钮“设置控件格式”“控制”指定参数:当前值、最小值、最大值、步长分别指定为10、5、15、1,设定“单元格链接”为F1;鼠标右击创建好的微调按钮复制粘贴到G2单元格参照上述步骤把参数改为:3、1、5、1,单元格链接改为F2,完成创建过程。

(4)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可以给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在推断统计学的教学中,常常要确定统计量的临界值,尽管多数教材后面附有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以供随时调用。利用NORMSDIST、TINV、CHIINV、FINV函数可以分别构建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t的临界值表、x2的临界值表、F的临界值表。

以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为例,其构建步骤为:①如图(3)所示,在工作表的A列和第二行输入z值;②单击单元格B3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SDIST”函数指定z的参数:$A3+B$2点击确定;③按住单元格B3的填充柄向右拖至K3双击K3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创建过程。

4 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Excel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始终清楚Excel是统计学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或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Excel的内容代替统计学的内容。如果本末倒置或者混淆了目的和手段,势必偏离教学目标。(2)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课下动手,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和Excel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这样,将兴趣和学习、动手、研究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宗占红,尹勤等.发挥Excel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J].统计教育,2007,(7).

excel教学篇(9)

1 excel是使统计学教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数据展开的。由于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繁琐、抽象、枯燥、难教难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使统计学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完成那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教师的课堂操作、演示,还可以激发学生课下动手的兴趣。

2 excel是目前最适合作为统计学教学辅助工具的一款软件

(1)excel的统计功能虽然不像专业统计软件那样强大,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无论是多媒体教室里的还是学生宿舍里的计算机,一般都装有现成的excel软件,而那些专业统计软件则需专门购买,而且价格昂贵;(3)大学一般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excel应用基础;(4)最重要的是excel软件易学易用,比起那些专业性的统计软件来更受欢迎。

3 excel的统计功能及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3.1 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

①基本运算功能;②函数功能;③数据分析功能;④图表功能;⑤表格功能。

3.2 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利用abs函数可以迅速得到一列数据的绝对值。利用excel的基本运算功能和abs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和一组观测数据与其预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以平均差为例,见图(1)。

计算过程如下:①在阴影部分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均值:单击b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b8单元格输入公式“=b7/5”按回车;③求平均差:在c2单元格输入公式“=b2-$b$8”(按1次f4键绝对引用)按回车在d2单元格输入公式“=abs(c2)”按回车选择c2与d2单元格双击填充柄单击d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d8单元格输入公式“=d7/5”按回车,完成全部计算。

数据的输入是很简单的,计算是非常容易的,具体数据的离差和全部数据的平均差的含义也表达得非常清晰。

(2)利用“抽奖器”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有关随机抽样问题。随机抽样必须设置正确的抽样框,否则,会产生抽样框误差;必须遵循随机原则,否则,会产生系统性误差,而遵循随机原则也会产生误差——随机误差。以excel中的“抽奖器”模板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些问题,还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调用“抽奖器”模板的方法: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点击任务窗格中的“本机上的模板”选择“电子方案表格”点击“抽奖器”点击“确定”。

(3)创建动态图表,可以说明不同参数下正态分布的特征。在图(2)中用鼠标点击均值或标准差的微调按钮,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布位置或分布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这样,把正态分布的特征与参数的关系通过动态图表生动地描述出来,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记忆得更加牢固。

创建步骤:①直接在带阴影的单元格中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概率密度:单击b2单元格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dist”函数指定参数:x指定$a2(按3次f4键绝对引用列),mean指定e$1(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standard_dev指定e$2(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cumulative指定0点击“确定”按住b2单元格的填充柄向右拖至c2双击c2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概率密度的计算;③绘图:选择数据区域a2至c22单击“图表向导”选择散点图,按提示完成绘图;④创建微调按钮:在菜单行的空白处点击右键选中“窗体” 点击“微调项”在g1单元格拖动鼠标创建微调按钮右键单击微调按钮“设置控件格式”“控制”指定参数:当前值、最小值、最大值、步长分别指定为10、5、15、1,设定“单元格链接”为f1;鼠标右击创建好的微调按钮复制粘贴到g2单元格参照上述步骤把参数改为:3、1、5、1,单元格链接改为f2,完成创建过程。

(4)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可以给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在推断统计学的教学中,常常要确定统计量的临界值,尽管多数教材后面附有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以供随时调用。利用normsdist、tinv、chiinv、finv函数可以分别构建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t的临界值表、x2的临界值表、f的临界值表。

以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为例,其构建步骤为:①如图(3)所示,在工作表的a列和第二行输入z值;②单击单元格b3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sdist”函数指定z的参数:$a3+b$2点击确定;③按住单元格b3的填充柄向右拖至k3双击k3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创建过程。

4 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excel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始终清楚excel是统计学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或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excel的内容代替统计学的内容。如果本末倒置或者混淆了目的和手段,势必偏离教学目标。(2)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课下动手,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和excel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这样,将兴趣和学习、动手、研究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宗占红,尹勤等.发挥excel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j].统计教育,2007,(7).

excel教学篇(10)

给出本文所有示例之前,需注意:因利用函数过程中,Excel表格中都会出现公式符号等各种格式。为了保证数据使用的准确性,特别是要将含格式的表引用到其它表格中,操作者必须事先将Excel表格中格式清除,清除格式过程可按如下进行(方法不唯一):

使用“CTRL+A”选中含有公式的Excel表格,复制表格内容,右击选择性粘贴“数值”选项,即可完成清除格式工作。

以上操作目的是为确保:数据复制其它Excel表格时,数据是为了确保数据引用准确性。本文针对批量使用Excel处理数据时,浅析教学教务管理人员对办公软件的妙用,剖析使用Excel函数过程对教学教务管理中数据整理所带来的一系列有益的影响。以下简要介绍在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使用EXCEL整理数据时常用到的操作:

做法:直接利用程序编辑D2按以下操作“=B2&C2”,然后再相应填充D列其它值。

分析:

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完成操作,同时减少错误率。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合并数据也是常有的事。只有教学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地充实自己计算机办公操作能力,教学教务管理人员才能够在繁杂的事务中,有效地巧用、妙用Excel中的函数,避免傻瓜式、机械式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一、高级筛选,筛选出指导数师数操作步骤:

首先,选择B2列;

其次,在菜单栏中选择数据下拉菜单中的筛选(高级筛选)

再次,在高级筛选框中方式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它位置”,“复制到”选择一个空白列的其中一个单元格,“选择不重复的记录”选上即可

二、统计指导教师带的学生数,其函数操作步骤:

=COUNTIF($B$2:$B$7,C2) //得出结果是,张三指导学生数3,后面就用填充即可。

示例4中,教学管理人员在计算教师指导学生数、监考工作量等统计时会经常使用到这一方法可为教学管理人员节约大量的时间。

示例5:已知基础数据库各信息,现知如下图教师姓名及所处部门信息,其余数据假设要从已有基础数据库中调取,如何快速得到教务工号、性别、职称、电话信息?

以“统计文档”中的张三职称引用“基础数据”库为操作说明,使用函数如下:

=VLOOKUP(D3,基础数据!$A$2:$L$6,5,0)

上述函数使用说明:

1、“D3”表示“统计文档”中D列第3行是已知数据,在引用“基础数据”库文档所处列必须放置在第A列,且必须保证“基础数据库”中的第A列数据每个名称唯一性。

2“基础数据!”表示引用库的名称。

3、“$A$2:$L$6”表示引用Excel表选中A列2行到L列6行的所有数据供“统计文档”表进行调取,加“$$”目的是为了在后面填充数据时仍保证中“A列2行到L列6行”数据中调取出来。否则在填充过程中,“统计文档”会出现选中误差。

4、“5”表示引用的数据在“基础数据”库是在第5列,

5、“0”表示在“基础数据”库中的精确匹配数据。

作为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示例5在教学教务材料的整理与分析中会时时碰到。如专业分流时,现专业学生已安排完,若要加上原专业班级信息,便可以利用EXCEL表格中的”VLOOKUP”函数进行处理。快速领会这一技巧便可为整理数据带来减少大量的工作时间,当然,使用该示例之前,操作者必须备有一份已知的原始数据。当然,操作者必须对这一函数的使用要了若指掌,方才会运用自如,否则使用函数后的结论便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

设计有效性控件操作步骤如下(以上图F列作为示例说明):

选择F列,在菜单栏里选择“有效性”选项,然后选择“设置”,并在有效性条件“允许(A):”中选择“序列”选项,最后在“来源(S):”输入框中输入“公共必修,专业必修,教师教育必修,实践环节”(注意,词与词间需用英文状态的逗号),最后选择确定。这样Excel表格的“F列”有效性控件便制作完成。

上一篇: 敬老院医疗组 下一篇: 建筑生态化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