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德育状况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5:26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1)

一、分析德育目前状况,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探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目前状况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和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和分析非凡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假如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轻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轻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和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经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劳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2)

发现三 家庭教育方法基本上是积极有效的,且重视家校合作;

发现四 家庭教育在“探望祖辈、参与公共事务、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等方面还不够重视;使用“全家商议、鼓励孩子全面参与家庭生活、制定家规约束孩子”的方法应用较少。

一、问题提出

就一般情况而言,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每位家长都能够采用正确的教育内容和恰当的方法培养子女的,家长的教育素养存在着良莠并存、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地方和学校由于家长的教育素养普遍较低,家庭教育误区严重,需要学校和社会加强指导与帮助。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青少年家庭教育现状、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调查分析逐年增多,如王凌以昆明地区为样本的研究[1]、曾燕波以上海地区为样本的研究[2],选用不同评价指标和调查方法,对家庭教育与家长的教育素养状况做了调查和分析,对于学校和社会了解家庭教育现状、改进家庭教育指导起了一定作用。但学者们对小学、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成果较多,而对于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较少,这或许由于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更加复杂及调查研究的难度更大所致。为集中反映发达地区高中学生家庭教育状况,我们以广州市为样本对部分高中(含高职)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作了实证调查,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尽量反映各类高中学生家长教育素养的基本面貌。所选学校有两所来自中心城区、两所来自郊区;一所职业高中、一所重点高中,另外两所为普通高中。通过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共计1030份,收回有效问卷878份。问卷设计是在“东南沿海地区高中学生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家长调查问卷基础上修订而成,[3]问卷在结构上由亲子关系、家庭条件、生活方式、家校合作、家长道德素养、家长文化素养、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8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设有4-6个题目。根据里克特等级量表的格式,问卷答案各个题目设置“没有、较少、中等、较多、总是”5个选项,正向题目分别记为1、2、3、4、5分,反向题目则记为5、4、3、2、1分。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道德素养总体较高

所谓家长道德素养,是指家长处理个人与家庭、他人和社会关系时的行为准则,包括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统计结果可知,大多数家长自身的道德素养比较高的,他们对自家老人生活上的困难,给予了较多帮助和总是帮助;大多数家长较多或总是教育子女孝敬老人,节假日经常和总是探望祖辈。当然也存在少数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孝敬老人,节假日忽视看望老人的情况。在社会公德方面,大多数家长积极参加社区公共事务,总是把爱和力量奉献给社会;大多数家长对于自己的职业认真负责。由此可见,家长的道德素养总体上是比较高的,无论公德、私德,还是职业道德都同发达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相适应。(见表1)

(二)家庭教育内容总体比较全面

家庭教育内容是指家长对子女成长所施加的各类影响,主要体现为家长在哪些方面关心和指导了孩子。统计结果表明,家长在道德品质方面,经常关心学生的居多;在学校功课方面,经常关心和中等关心的居多;在兴趣特长培养方面,中等关心的居多,也有小部分家长从来不关心;在体育锻炼方面,中等关心和经常关心居多;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中等关心和经常关心的居多;在日常生活指导方面,家长经常关心、非常关心和中等关心的占到多数比例。总体上,广州地区高中学生家长对学生思想品德、智能、体育、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关心、指导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在每个题目上也有少量家长是从不关心的,尤其对孩子兴趣特长培养重视不够。(见表2)

(三)家庭教育方法总体积极有效且重视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长影响和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调查结果显示,“给孩子讲道理”的方法,经常运用的占44.5%,说明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选择耐心给孩子讲道理;“给孩子讲案例” 的方法以经常运用和中等运用的居多,分别占37.9%和31.0%;“给孩子做出榜样”的方法以经常运用和中等运用居多,分别占37.1%和36.5%;“表扬奖励孩子”的方法以中等和经常运用的居多,分别占37.3%和34.7%;“批评惩罚孩子”的方法以中等和较少运用的居多,分别占34.7%和33.7%;“制定家规约束孩子” 的方法以从来不用、较少运用的居多,分别占34.3%和29.2%;“鼓励孩子发表意见”的方法以经常运用和中等运用的居多,分别占38.9%和31.0%;“全家一起开会”的方法选择情况呈正态分布,中等运用的人数居多,较少和经常运用的人数次之,使用“全家商议”、“鼓励孩子全面参与家庭生活”的方法运用较少。

家校合作是指家长和学校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开展的交流和合作活动。包括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心理辅导讲座、学校了解家长心愿、了解并协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等方面。统计结果显示,较多家长参加和经常参加学校家庭教育讲座,但家长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方面则严重不足,从来没有参加过心理辅导讲座的家长占半数以上;在学校了解家长心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协助学校教育孩子方面,都是中等居多;主动了解孩子所学各门课程进度的家长较多。(见表3)

四、对策与建议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袁贵仁部长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文章中强调:“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都指明了加强和改进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向。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广州市高中学生家长的教育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发达地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水平,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加强改进高中(含高职)学段家校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信任家长有过硬的家校合作 “资本”

家长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家长与学校协同教育好子女的重要“资本”。打铁先要自身硬,如果家长自身道德素养不佳,其家庭教育是很难有正面效果的。二十多年来,教育界一直流行“6+16”和“5+25”的观点,就是说学生每周在学校6天或5天接受的正面教育抵不住在家1天或2天的消极影响,其中包含有家长道德素养低、家庭教育影响差的涵义。如果说十年前二十年前这种观点还有较为充分根据的话,现在的情况就不一定了。无论是秋石对全体国民道德状况的判断[4],还是我们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实证材料,都表明当今家长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多数家长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够以自身的优良品德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不可以无根据地将家长的影响视为消极因素来对待,而应当充分信任当今大多数家庭可以在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对接”

当今时代家庭教育已经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了,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尤其在培养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的许多优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直接培养的结果,中小学生许多不良习惯也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欠佳造成的。本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发达地区多数家长的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懂得从品德、智能、体育、心理、生活等方面关心和指导孩子,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过,正像学校教育不可能单独完成对青少年的培养任务一样,单靠家庭教育的力量也是不可能完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一定要认真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多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缝对接”,互相支持、互为补充,家校协同培养品德优良、学业扎实、身心健康的下一代。

(三)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

本调查表明,现在发达地区多数家长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方法比较科学,家校合作积极有效,子女培养成效显著,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的调查同时发现,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没有给家长提供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大多数家长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参加讲座时零星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欠缺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理论与方法,家校合作过程中不理解、不合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家庭教育误区和孩子品行不端的现象在一些学校还比较普遍。这就需要同家长有着直接联系的中小学班主任,发挥自身懂得国家教育方针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优势,经常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从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办好家长学校是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素养的基本途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从家长学校的师资、课程、教材、场地、经费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既要反映时代的发展,又要满足家长的需要。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和部分中小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性化指导

人所共知,家庭教育是在各自家庭中进行的,家长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没有类似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的严格规定和统一要求,这就使家庭教育具有了各具特色的“个性”色彩。因此,学校对于每位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发挥作用。不同社区、不同学校,以至于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职业高中,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都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基础上,对本校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情况做认真的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本校具有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凌等.昆明市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67-73.

[2]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5):36-43.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 B8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539(2012)04—0112—05

量化分析法因其科学、精确、便于比较分析而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目前,人们已经对股市行情、政府的清廉程度、人民的幸福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量化分析,对道德水准的量化也在个别领域开始了尝试。2001年10月,“FTSE4GOOD”道德指数正式在伦敦开盘,这是世界主要金融证券市场将道德因素以具体的、量化的、指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次成功尝试。笔者认为,世界各国的国民道德水准也可以进行量化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国民道德指数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国民道德水准的量化进行初步的尝试。

一、国民道德指数定义及指标体系构建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国民道德指数是运用数量分析法研究道德这一特殊意识形态得出的用以衡量国民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量化指标。

笔者认为,国民道德指数的度量指标应当包括一个国家的人均产值、公共教育开支总数占GDP的比例(以下简称教育开支总数)、基尼系数、清廉指数、专家评估和基础指标等六项,现分别作如下说明。

(一)人均产值

人均产值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水平,而物质财富直接关系着国民道德水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社会只有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人们超越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阶段以后,才能到达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阶段,才会关心道德问题。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因此,要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就必须考查该国的人均产值。

(二)教育开支总数

物质财富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直接带动精神文明的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高低和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雨果说,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就是讲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性。因此,要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就必须考查该国教育开支总数。

(三)基尼系数

财富分配得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水准。人的智力体力、兴趣爱好、道德修养、勤劳程度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大有小,这种差别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一点表现在财富的分配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根据黄金分割法则,0.618×0.382≈0.24。当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为0.24时,该国的财富分配最为公平,人们感到自己受到公平的对待,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最有利于国民道德建设。因此,要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就必须考查该国的基尼系数。

(四)清廉指数

清廉指数考察的是一国官员为政之状态,官员的廉洁与否,廉洁程度直接影响着公民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民众的行为大多是观察、模仿别人的行为,尤其是政府官员的行为,所以一个社会领导者的率先垂范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可以说官员道德是国民道德的指南针,清廉指数是国民道德指数的温度计。因此,要统计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就必须考查该国的清廉指数。

(五)专家评估

专家评估是本文设想的一个主观指标。笔者认为,在考察一国公民道德指数时,应该组织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对某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进行主观上的评价。人均产值、教育开支总数、基尼系数和清廉指数等四项数据固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这四项数据本身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再考察其他相关数据,运用多学科方面的知识、经验,结合人们的主观感受对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对以上四项数据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从而使得统计该国国民道德指数的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六)基础指标

所谓基础指标,是对人性本质的一个基本判断。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追求真、善、美的一面是人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分工合作的前提条件,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而没有毁灭的底线。因此,基于人性中存在基本的善,我们在统计国民道德指数时,给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道德基础指标一律评为10分。

二、国民道德指数统计模型构建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4)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目标管理就是对工作目标的管理,具体指的是对于工作的既定目标的管理,在目标管理中要设置各种考核和奖励机制促进目标的高效实现。该目标既包括细化的小目标,也包括总体的大目标,管理者对工作制定一定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才能进行更好地管理。目标管理最早被广泛运用是在企业管理中,之后,由于其管理系统的整体性、超前性、对于工作成果的重视性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性等特点,使得该管理方式逐渐推广,最终,在高校的各方面管理中也被广泛运用。

二、目标管理运用于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高校德育的过程是一个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德育工作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果能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高校的德育资源,并且合理的推进高校德育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讲,第一,目标管理可以明确德育的各个目标,可以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更强的方向性,有利于学校德育方式的制定与改善。第二,目标管理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师德育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可以调动学生德育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第三,目标管理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德育方式,发现学校德育的优势,使学校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探索出更多的德育方式以及途径,使德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与普及。

三、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高校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部分高校的实践中,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仍然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德育工作的改进与发展仍然跟不上时代的前进脚步。高校德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德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德育重视严重不足,只是一味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的评价都集中在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上,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道德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与提升。对于德育的不够重视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不到提高,心理发展得不到有效指导,最终导致一些学生表现出另类行为或者偏激行为。

2.学生的德育考核脱离德育主体

德育的主要目的使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认知、体验、践行,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将课堂教学看作德育的主要工作,让学生学习了很多的道德理论,而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实践教学却存在很大的空白,在进行德育考核时,也只抓住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状况,没有对于学生德育实践的考核。

3.对于德育的理解存在不足

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通过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偏向于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指导学生如何养成好的政治信仰,如何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而对于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规范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

4.德育的内容缺乏更新

很多高校的德育工作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使是进行了一定的更新,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一些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念盛行。然而学校却不重视德育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多采用的是时间比较远的已经被使用过无数次的例子,对于学生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与影响力,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5.德育目标定位不明确

有了正确的德育目标,才能是德育工作有正确的方向,使得德育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但是部分高校在德育目标的设定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如将德育定位过高,在讲课的时候,往往会进行片面化的大道理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无法触及;对于道德观念的可操作性定位不足,不能对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些学校的德育内容停留在道德规范等道德制度的学习上,没能对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或者对于德育的目标的设定过于单一,所有的德育内容都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四、目标管理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建议

1.明确德育工作的总目标

高校的工作繁杂多样,而且各个方面的联系非常紧密,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目标管理,其管理要与各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对于德育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设定的德育目标要符合学校德育的需求。在明确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设定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目标的设定,该目标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总目标,设置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研究调查,使其符合本校德育工作的进展。其次,在德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调整德育目标,保证德育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共进。例如,鉴于当前社会人们价值观念较大的差异性、极端性,以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高校德育的总目标可以以形成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同时,注重对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然后根据本校各项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对总目标的偏重点进行调整,如学校员工管理中对于员工综合素质的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个学院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情况等。

2.认真开展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的目标的开展应该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对其管理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来进行。其开展首先要将德育工作的总目标细化,分解成各个小的目标,分派给不同的工作部门和个人,以便于目标的有效实施。然后,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探索出不同的实现方法、具体的策略。在目标实现方法的探索中一定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状况,找出本部门德育工作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研究具体的解决策略。最后,要对各个部门的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策略进行综合探讨研究,使其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具体的目标开展工作可以从各个管理人员入手,如学校的员工管理层要提高学校教职工的总体道德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各个学院的领导层要加强对于本院师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各个年级的辅导员要加强对于本年级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各个代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引导等。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层层关联的目标设定,对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3.有序进行德育目标实现策略的执行

德育工作的目标管理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是否对于目标的实现策略进行了合理、有序的执行。在德育工作目标实现策略的执行过程中,先要做好执行前的准备工作,执行人员的安排、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及执行场所、执行材料的安排等;然后要合理的进行策略的执行,要把握好执行的力度,能够自如调控策略的执行;之后就是要做好目标实现策略的监督工作,保证策略的执行按照正确的途径、正确的方式进行,对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确保目标按时完成。德育目标实现策略的执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具体的执行一定要依照各个管理对象的特点,如对于教职工的素养的提升应该采用的是对于职称的变动,而不能对其进行说教,因为教职工都已经是成年人,有了很深的社会阅历,其道德观念很难在被教育的情况下改变,所以,以职称的变动能够更好地约束其行为。而对于学生,就可以举出一定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其进行感化教育,再辅之以实践教学,效果会比较突出。

4.合理进行德育目标成果的评价

对于德育目标成果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客观公正的,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以德育工作的预期目标作为重要参考,对于各个部门目标的实现过程、实现方法、实现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状况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评价。如对于学校人员管理部门的目标成果的评价应该从教职工的平时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评价应该依据学校的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来进行评价;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德育工作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笔试和实际表现来进行评价等。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5)

[作者简介]牛涛(1979- ),男,安徽蒙城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在读博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海 20023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国家文化安全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10049)、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计划项目“高校网络:舆情调研与分类引导研究”(项目编号:Y2012245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63-03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由此可见,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完善,离不开对其形式、内容和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价,以发现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即所谓“以评促建”。准确把握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要素,是保证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的首要前提。

评价的要素,简单说就是要考核的具体内容,它是将抽象的、原则的总的标准逐级分解成分类、分项、细目和要求,亦称之为评价的因子,可以根据评价的需要具体化为一级要素、二级要素和三级要素等。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是一种主观评价,很难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当然也并非不可观测衡量。教育本身的理念状况、相关的条件保障等是可以测量的,一些主观性的价值观点和思想也会附着在人们的言论、行动等外化的行为指标中,让人们的观测和价值判断有据可依。这使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有效的手段捕捉这些外化的信息量,对照一些指标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要素指标设置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不同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评价,必须围绕着教育本身的形式、内容和实践效果开展。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条件保障、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等要素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可以作为评价的核心要素和一级指标。同时,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每一个一级指标要素都包涵诸多方面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分解,建构评价的二级要素指标,由此形成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多元和多级要素体系。

1.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保证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效率。同样,只有符合实际地确定适合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定位和规划,才能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纳入日常工作中,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和整体育人质量。“制定评价指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及实施要求。”“职业道德教育涉及的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的更新、经费的投入,队伍和制度的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均须蕴含其中。”①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往往不是根据教育目标来决定其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而是过多地强调中间环节,为了完成职业道德教育任务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忽视了根据优良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对教育实践的评价。因此,教育理念和目标定位可以作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评价要素之一,以评价其是否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否能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来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中能否始终根据科学的目标定位来开展教育。

2.条件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本身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努力确保职业道德教育的资金、设施和人员的投入。在投入的硬件方面,要建设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基地,确保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良好的设施、资料、经费保障。在确保投入量的同时,对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工作的评价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这里的产出是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提升度,即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作为生产劳动力的生产,其支出是一种投资。这正如马克思所提出的:“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②从教育的维度对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必须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体,即如何做到在投入最小的情况下产出最大化。因此,在投入的软件方面,高职院校有必要营造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建构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机构,组建优良的职业道德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教育计划等确保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投入的执行力度。

3.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确定了教育理念、目标以及相应的外部条件保障后,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就成了决定职业道德教育能否顺利实施的主导性要素。第一,要看是否在学校层面设立了完备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管理和督导机构,是否明确了机构的级别及负责人、工作机构、工作机制,是否建立了机构与行业及社会的联系渠道;第二,要评估外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执行力;第三,要评估该校专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研室设置及其工作机制建设状况,考核职业道德教研室职业道德教育授课计划、课时计划等的制订和执行状况;第四,要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从数量、结构、质量和水平、参与培训学习机会等各个层面进行评估;第五,要将班主任年度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制订和执行情况、毕业实习计划中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制定及执行情况等纳入评估的范畴。

4.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内容特性。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现实性、针对性也应是对其进行评价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中缺乏设立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往往注重明确职业道德规范的传授,忽略与专业结合的特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容,在评价德育的效果中不仅关注“知”的内容,还更多地体现在“情”“意”“行”上。因此,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中,应注意多种课程模式相结合的状况,观察其是否注重学校隐性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系统的互补和融合,在相关专业学科中是否融合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否将学校隐性职业课程同社会实践的隐性课程以及家庭隐性教育课程联系起来。

课程内容的评价要素方面,首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强调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要时俱进,推陈出新,及时调整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将最新的科学理论、最新的职业道德观念补充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其次,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有生活性。高职学生并不擅长理论学习和逻辑推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试图通过这些方式让其明确职业道德的意义,从而使其主动学习和内化职业道德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多倡导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最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有专业性。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校内进行,各专业统一课程和教材,在内容上往往容易强调共性要求,偏重相关知识和规范的识记。但是,当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往往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需要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要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设置上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行业和岗位的需要开展教育。

5.途径和方法。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过程,其途径应包括针对高职学生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日常实践活动中相关教育内容的渗透教育、专业课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的相关教育等。对这些教育的途径、教育结构、重视程度等都应开展教育评价,以发现问题,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同时,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将知识灌输、典型示范与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相结合。教育方法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败。因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对其进行评价的核心要素之一。

6.实践效果。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也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评价要素。在评价主体方面,由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本身是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过程,因此,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效果的评价也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校、行业、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力量,每个教育相关方都要参与教育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身的教育策略,以增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评价内容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效果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知”“情”“意”“行”等方面表现及其持久性的评价。这些表现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行表现出来,对这些内容的考查可以有效评价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建构

初步明确基本要素内容后,要想对评价的对象进行综合的量化评价,必须在评价过程中对被评价对象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进行定量分配。首先,给每一项和每一级要素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作为针对某一具体要素指标的相对性概念,并根据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分值;其次,对每一具体的二级要素指标都确定一定的评价等级标准,并赋予相应的分值。

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要素指标分别列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是强调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必须把握的6个要素,二级指标为6个要素分解出的若干部分测评目标。一级指标用A表示,二级指标用B表示。

根据职业道德课程评价的内涵要素,一级指标可以包括下列6条:A1思想理念与目标定位;A2条件保障;A3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A4教育内容;A5教育方法;A6教育效果的反馈及教育的总结。每项一级指标下还可以具体细分成诸多二级指标要素。

A1思想理念与目标定位可细分为:B1思想理念(发展性教育理念的应用、校企合作、主体多元);B2总目标(识记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生活、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要求);B3阶段性目标(基础学习阶段相关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与观念、情感的培育,实习阶段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初步形成)。

A2条件保障包括:B4教育设施完备情况;B5资金的保障;B6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库建设;B7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

A3组织机构、教师队伍和工作计划包括:B8学校层面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管理和督导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机构的负责人、级别、与行业和社会的联系状况等);B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B10职业道德教育教研室设置及其工作机制建设;B11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和水平,教师参与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B12学校层面年度(学期)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制订情况;B13职业道德教研室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制订情况(职业道德课授课计划、课时计划等);B14班主任年度(学期)职业道德教育计划制定情况;B15毕业实习计划中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制定情况。

A4教育内容包括:B16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显性课程网络构建情况(是否单独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门数、课程性质、课时安排等);B17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状况(包括各科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班主任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情况、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各类团、会活动及文体、技能竞赛中渗透道德教育情况等);B18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情况;B19教育内容的时效性;B20教育内容的现实性;B21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A5教育方法包括:B22正面灌输和典型示范;B23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B24培养思辨和批判精神及能力的问题讨论教学法;B25案例教学的使用;B26社会调查的使用;B27使学生体验职业道德情景的角色扮演教学法。

A6教育效果的反馈及教育的总结包括:B28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状况;B29高职学生对待职业道德的情感态度;B30高职学生践行职业道德的意志状况;B31家庭、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状况的评价;B32实习单位和学生自身对学生实习期间践行职业道德表现的评价;B33对毕业生职业道德表现跟踪调查的结果;B34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估情况;B35专业职业道德全程教育情况总结。

在评价的要素指标确定之后,根据德尔菲法,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将各个评价要素自身的重要性量化体现为“评价权重”,非常重要是4分,重要是3分,较重要是2分,一般是1分。接下来,将各个要素自身发展状况量化为“评价等级”,根据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的标准给该项内容开展评价并打分。在该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素上表现优秀是4分,良好是3分,中等是2分,合格是1分,不合格没有分。“评价权重”是各个评价要素自身重要性的量化体现,“评价等级”是对各个要素自身发展状况的量化评价标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将每一二级要素指标的评价权重分值和评价等级分值相乘,即可得到此二级要素指标的综合量化评价结果。35项二级要素指标评价结果相加,即可得出对某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水平评价的综合量化评价结果。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6)

学生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没有学生学校工作就无从谈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对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文献,总结发现目前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界定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内容

查阅几本职业教育学教材,第一章时都会提到学习、学生发展规律、德育等内容。黄尧在《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一书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包含招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就业管理四大方面;李向东、卢双盈在《职业教育学新编》一书中提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内容包括日常行为管理、组织管理、学习管理。本文依据前者的观点,总结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现状。

二、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张爱滨在《浅析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沟通的作用与方法》一文中指出学生管理的原则是平等尊重、理解支持、真诚温暖,常用的方法有耐心倾听、换位思考等。瞿懿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一文中提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时效性――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摆脱传统科层制度束缚;鼓励学生民主自治和自我管理;做到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和谐互动等建议。

三、具体方面的学生管理研究

(一)教育教学方面

对职业院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智育(学业方面)、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体育等方面。

1.智育(学业)方面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智育(学业)方面的管理,大多数研究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即职业院校(中职和高职)学生状态总体欠佳、学习动力不强。如王杨丽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中指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情绪体验差;李娟在《高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总体上高职学生的学习计划性较差,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陈丹辉、陈丹在《职校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查报告》中通过对中职生的调查指出职校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不强、自信心不足、总体状态欠佳。

一些研究者探究了原因,其中庄西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动觉型学生在职业中学中分布比较多,导致他们初中学业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初中阶段的信息传递方式与他们的感觉通道类型不匹配。为此他建议职业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实验和探索,逐步形成有效的专业技能教学模式;重视实验实习教室的建设;活跃课堂氛围,多安排一些活动,少一些讲授;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概念水平。除此之外,陈庆合、郭立昌、王静芳、张聪在《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结构特点与学习能力提高策略》中提出教师可以对学生倾注爱、关注、信任及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等激活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复原力(主要指个体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另外,也要用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迫切需求,也就是贯彻实际联系理论的“做中学”教学原则,增强整体学习效果。此外,还要运用掌握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即教师应随时通过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德育方面

目前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如叶章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和对策》中指出社会转型期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困惑主要有:学校德育缺乏说服力,脱离社会实际;学校德育内容重道理说教、抽象空洞,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德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冲突;教师群体对德育不严肃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刘振汉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特点、现状及改进方案研究》中指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有:把德育作为文化知识传授的偏向;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德育出现盲区。姜珊珊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德育研究》中指出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有:高职德育缺乏特色、德育目标大而泛、德育内容空泛、德育考评引导不力、德育队伍建设滞后。孙德魁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不足及改善对策探究》一文中通过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不强、德育课的实践教学普遍薄弱、部分学校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强化等问题。

大多数研究者都提出了改进建议。如柳臻在《探索以“反思课”为主体的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一文中提出反思型德育教育模式;孙其君在《试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四化”模式》一文中提出德育要人文化、自主化、快乐化、开放化;刘根华在《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中提出团体学习、与社区教育相融合,谋求点、线、面的结合,即学校建立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大德育工作体系、践行维度的有效评估。当然,还有不少研究者对职业院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了研究。

3.心理健康方面

研究者的普遍共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自卑、面临的困惑与压力较普通学校更大。如赵富才、刘敏在《职业学校学生抑郁障碍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职业学校的学生抑郁障碍水平比普通学校学生明显要高。

(二)就业管理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准备、就业质量的{查研究及对学校就业管理工作的研究等方面。高臣、陈强、刘媛在《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创新研究》一文中指出学校就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理念欠缺、管理结构失衡,并提出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与各院系捆绑、各院系主任与书记捆绑、专业主任与专业捆绑等五级捆绑法的建议。吴琼在《中职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寿光市为例》一文中提出学校应优化专业配置、加强和引导中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建议。

(三)顶岗实习管理

关于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大多是实践基础上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何玲在《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探讨》一文中指出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困难:校企合作基础不稳、缺乏政府、政策的指引和保障,如用人单位缺乏动力、用人单位、学校、实习学生权责关系不明确等。学校管理难度增大,如实习管理难度增大、实习生个人问题增多。针对问题,研究者提出对策:学校健全顶岗实习管理的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搞好校企合作、进行思想教育,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对口管理,加强学校与实习学生的沟通,关注实习学生的工作状况,加强协调和管理工作;做好评估和总结。李存、林淑玲在《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管理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顶岗实习管理内容,包括:宏观政策体系管理即国家和政府层面针对顶岗实习进行的相应政策体系研究和制订、微观政策体系管理即高职院校和实习企业层面针对顶岗实习进行的相应政策体系研究和制订及顶岗实习资源管理、顶岗实习教学业务管理、顶岗实习生产业务管理、思想和安全教育管理和顶岗实习管理实施。

四、结语

学生管理包含几个方面,教育教学管理和就业管理方面研究成果较丰富,顶岗实习管理方面的研究较贫乏。此外,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研究,有的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有的与心理学结合从理论上认识问题的现状成因,发现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尽管如此,相信研究可以更加细致深入,还可以取得突破。关于职业院校德育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多是经验的总结,有利于人们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但理论性不强,以后研究或许还可以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关于招生管理的研究甚少,大多数是对招生困境的研究,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较为少,人们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较少。

参考文献:

[1]黄尧,主编.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向东,卢双盈,主编.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爱滨.浅析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沟通的作用与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03):191-193.

[4]王杨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7):54-55.

[5][11]《业学校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子课题组,陈丹辉,陈丹.职校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38-43.

[6]庄西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8(02):31-34.

[7]刘芳.对高等职业院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和管理建议[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8]陈庆合,郭立昌,王静芳,张聪.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结构特点与学习能力提高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95-97.

[9]赵富才,刘敏.职业学校学生抑郁障碍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10603-10606.

[10]柳臻.探索以“反思课”为主体的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3):90-93.

[12]孙其君.试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四化”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249.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7)

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国外的一些思想文化也随即进入到我国,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总体而言,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状况都是较好的,但总是有些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思想道德状况: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一些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一些学生具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难以应对挫折和困难这些不良的思想道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素养,影响到校园氛围。为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德育。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中主要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氛围是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的因素,它可以大大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正能量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勇于发言,敢于承认错误,直面挫折当学生都做到这些时,德育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二)充分运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政治教材中包含了众多的德育素材,例如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青春教育和自我教育;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教育学生调控情绪,追求高雅,拒绝诱惑,保护自我;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教育学生自我尊重,彼此尊重,教会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告别依赖这些都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对其加以强调,就能增强德育教育。纵观初中三年的政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对初一学生,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培养健全人格;对初二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8)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s the co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statu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has been provoked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is paper,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re carried out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in Non-governmental Supported Colleges of Fujian Province. Meanwhil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aris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staff in these colleges are analyze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English Teachers in Non-governmental Supported Colleges; Social factor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morality

德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确实,良好的教师专业道德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概念界定

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境界,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二、调研基本情况

本文对福建省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下为调研具体情况: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活动先后经历了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回收、总结四个阶段,前后历时1个月。本次活动问卷分中层干部问卷、一线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三种,共计发放730份,其中中层问卷30份、教师问卷100份、学生问卷600份;回收问卷706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589份;有效问卷1987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680份。从问卷回收情况和答卷的情况来看,广大师生积极配合了此次问卷调查工作。

问卷中就师德现状、师德规范程度、对现有师德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为确保调查信息真实,我们采取了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查,所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2.访谈的基本情况。师德师风建设访谈以学校为单位,在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月中自主选择召开时间,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负责监督检查。各学校在会议后形成会议总结,报送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活动组负责整理汇总。活动组共收集6个学校报送的材料,收集整理师德箴言51条,教师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议15条。师德师风建设访谈是对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活动的有效补充。

三、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1.对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评价。从调查中看到,认为师德师风现状较好和一般的中层干部各占46%;77%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很好或是较好;51%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较好。调查显示,62%的教师是出于热爱教育事业的目的从事教育工作的,而且93%的教师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

具体来说,被调查者对教师 “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严谨、认真负责”、“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礼貌待人,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认同。但同时认为在“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学风”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调查结果表明,进行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全体教师从关爱学生入手,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需要继续提倡和保持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必要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的认识。不管在什么社会条件下,教师的角色,总是社会成员精神面貌的样板之一。教师的品行和精神内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多数教师认为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回答“您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有无必要”问题时,有94%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很有必要”或“较有必要”,仅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师德师风建设“较没有必要”或“很没有必要”。绝大多数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同是进一步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3.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重点。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道德品质被认为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点可以从被调查者对“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的回答中体现出来,8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素质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当前师德师风的主要问题:33%的中层干部认为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淡薄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5%的中层干部认为理论知识不深,实践能力不强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1%的中层干部认为治学不严,学风不端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58%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术功利化严重,其次诸如合作精神缺乏、创新精神不强,师德意识淡漠等也是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5%的学生反映教师上课敷衍,散漫随意是学生最不满意的地方。

4.对提高师德师风措施的认同。被调查者对于改进师德师风的措施,如“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提供针对性培训”、“宣传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管理”,以及“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等都较为赞同,但9.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年终考核等方面师德一票否决”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6%的被调查者认为“引入教师上岗竞争机制”对提高师德师风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

四、调研反映出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师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极少数教师存在工作敷衍、品行不端、效率低下、散漫随意等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现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影响师德师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个人思想认识不够。极少数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较欠缺,没有作为一名光荣教师的神圣感、使命感,仅将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转到其它职业的过渡或跳板,责任心不强,缺乏必然的爱岗敬业精神。调查显示,43%的教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或认为高不可攀。

2.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外交往的愈加频繁,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冲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在教师队伍中有所蔓延。虽然近些年来,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相对于教师职业的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工作难度来看,教师的经济待遇仍显不足。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不利因素使其难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上来。

3.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调研表明,广大教师十分重视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量化和完善考评体系,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50%的中层干部认为制定师德奖惩制度尤为重要。

不少教师表示,要“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应引入学生评价因素”、“强化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意见”、“建立公开公平的考核制度”。强调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是这次调研的重要建议之一。部分教师建议建立骨干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相结合的考评体系,量化考核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

五、加强和改进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的主要措施

通过调研工作得到的当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提供了依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教育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教育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民办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同公立高校相比相对不高,教师自身责任心显得不足。因此,加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十分必要。

2.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自律水平。通过文化传统和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辅之以师德师风的典型宣传,挖掘在岗教师在师德师L方面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注重用身边的人和事带动人,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始终坚守社会正义,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双向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也必须遵守科学研究的规矩。每年与年度考核同步,进行师德综合评定,并将师德评定结果归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奖惩的依据。更加注重在准备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组织考试、指导论文、课题研究和日常教育等教书育人的实际环节与过程中,考察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师风状况和师德表现。探索师德师风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拓宽师德师风评价渠道,在做好专家评估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参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

4.努力营造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要在提高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待遇方面继续努力,扩大受益幅度,努力减少与其它职业、专业教师的差距,而且要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教育学生也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瑾.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01).

[2]张庆秀,王岩.教师的教学素质如何与时代同步[J].教育探索. 2002(01).

[3]夏宣玉,鄢娟.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内容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0(03).

[4]辛自强,林崇德,俞国良.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J].心理科学.2000(04).

[5]李悦辉.当代优秀中学教师职业素质要素的调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王育民.职业与职业道德[J].社会学研究.1994(01).

[7]韩进之,黄白.我国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04).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9)

现代国家的合法正当性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或法制,也需要健全而高尚的道德伦理和文化精神。道德在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相关支持是一项重要课题,而大学生作为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他们的道德水平是社会道德的重要风向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研究也显得由为重要,然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总体复杂,在日常的道德生活中经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该文从道德同一性的角度出发,对于理解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不一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道德同一性对道德动机的整合

道德同一性或称“道德自我认同感”、“道德自我同一性”,从心理层面上看, 道德同一性被界定为:“个人如何思考自身和愿意成为什么人的自我概念, 是道德理想与个人同一性的会合, 在某种程度上是将道德价值流入个人的自我感”[4]。“道德同一性是道德判断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自我调节机制,是激发道德行为的重要动机”[6]。传统的道德动机模式,并不能很好的说明道德行为问题,道德行为的动机并不是简单的认知“好人”的结果,“纵观道德认知的经验研究,我们发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仅显示出较小程度的相关”[2];布莱西在1980年的研究中证实了“单独的道德认知在解释道德行为时发挥了很小的作用(解释了大约10%的变量)”[3];这种微弱的关系被称为“判断行为缺口”,这说明在道德领域仅有道德认知是不够的,还要以更综合的概念框架来理解道德范围和道德功能的复杂性,因此该文以布莱希的道德同一性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影响道德行为的深层原因。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成都市某高校350名大至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97%;大一92人, 大二 83人, 大三82人,大四85人;男174人, 女168人;人文社科类 156,理工类186 人 。

2.2研究工具

2.2.1道德同一性问卷

万增奎在Aquino & Reed(2002)的道德同一性问卷基础上进行修订,最终得到的道德同一性问卷包括16个项目,问卷采用5级评级,其中内隐维度项目9个,外显维度项目7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0.85,其中内隐维度0.83,外显维度0.74,具备满意的心理学测量指标。

2.2.2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

徐丽莎编制的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包含七个维度:利他、学习、公德、孝顺、尊重、爱国、爱心,该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657一0.783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分半信度为0.847,其结果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2.3研究程序

使用 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 方差分析、T检验、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道德行为现状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3.数据分析

3.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的基本状况

3.1.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基本状况

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均分为 3.93±0.65,其中道德同一性的内隐维度均分为 4.14±0.74,外显维度均分为3.66±0.67。配对样本 t 检验的结果显示(表1), t=7.65, p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的道德同一性总体水平以及同一性的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在基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如性别、年纪、生源地上均无显著水平的差异,但在专业这一变量上,人文社科类(M=39.39)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类(M=36.2)专业的学生(p =0.015

3.1.2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基本状况

被试的道德行为分为七个维度,分别为利他、学习、公德、孝顺、尊重、爱国、爱心行为,其中爱心(2.1)与学习(1.9)行为均值较低,处于6点量表的中偏下水平,道德行为总体均分(3.3)及其他各维度的平均分皆处于6点量表的中偏上水平;

此外,基本的人口统计变量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在总体道德行为及其他七个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生源地这一变量上,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利他行为(P=0.036

3.2大学生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的相关性

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同一性总分与道德行为中的五个维度(利他、公德、孝顺、尊重、爱国)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36-0.44之间);道德同一性内隐维度得分同样与道德行为这五个维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40-0.52之间);道德同一性外显维度与与道德行为中的六个维度(利他、学习、公德、孝顺、尊重、爱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23一0.40之间)

3.3.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对道德行为的预测

以道德同一性总分、内隐维度得分、外显维度得分为自变量,以总体道德行为为因变量做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同一性总分已达到容差0.000的限制,表明此变量与其它两个自变量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因此这一变量剔除,内隐及外显道德同一性这两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但道德同一性外显维度对道德行为的预测能力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表2显示内隐道德同一性对总体道德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P

4.结果讨论

4.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特点分析

4.1.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整体状况分析

结果显示,被试的道德同一性整体水平较高,其平均分为 3.93,处于 5 点量表的中间偏上的水平,其中内隐道德同一性得分(均分=4.14)显著高于外显道德同一性(均分=3.66)。道德同一性的内隐维度对应的是自我价值感的内在自我,是自我对道德特质的内在认同,表现为道德特质在自我感中的重要性;道德同一性的外显维度对应的是外在公共自我,是在日常的人际互动中所想要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某些道德特质的程度。内隐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外显维度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内在自我的道德认同,道德特质在这一群体的心目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了道德教育的成果,然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即使有着较高水平的道德意识,但在实际活动中却难以实践,许多学生并没有作出与他期望成为道德人相一致的道德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是多元的,除了道德同一性,还有职业、政治、民族、权利等多种的同一性,因此有可能其他的同一性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道德同一性的力量,从而抑制了道德行为的出现,这一结果也指出了“知与行之间的差距”,揭示了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中的知行脱节的社会现象。

4.1.2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被试的道德同一性总体水平以及同一性的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在基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均无显著水平的差异,但在专业这一变量上,人文社科类(M=39.39)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类(M=36.2)专业的学生(p =0.015

4.2大学生道德行为特点分析

4.2.1大学生道德同行为整体状况分析

当前大学生道德行为总体水平良好,其平均分为 3.27,处于6点量表的中间偏上的水平,尤其是在爱国和利他等方面得分最高,但在学习及爱心行为上得分较低,道德行为的具体方面的发展并不平衡。

4.2.2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及专业差异,但年级差异结果表明,在爱心行为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由事后检验发现,大学生道德行为表现基本呈V字型,从大一到大三爱心行为得分呈递减趋势,大四得分又有显著回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大一学生作为刚进入大学生活的群体,他们身上还保留着高中时期的教育痕迹,比如高中时期较为严肃的治学环境对学生们的道德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作用,然而在熟悉大学生活以后,由于外界约束的减弱,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会相应的滑坡,最后在面临就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压力之时,他们的道德意识会再度激起相应的道德行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道德行为会在大一到大三呈递减趋势,而在大四出现回升。这也提醒德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保持长期的关注,既要重视新生的德育观教育也要对老生的德育思想给于充分的重视;除了年级这一变量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具有影响作用外,大学生在不同生源地、是否具有学生干部任职经历以及是否参加过志愿活动等因素上,也在道德行为某些维度上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差异,这提示我们道教育的内容与手段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施教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同时要注重学生在道德实践方面的加强,通过让学生承担更多的角色,获得更高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较高的道德同一性水平以激发较多的道德行为。

4.3.道德同一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同一性总分及其内隐、外显两个维度都与道德行为及其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道德同一性内隐维度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程度(0.40-0.52之间)总体上要高于外显维度(0.23-0.40之间),这表明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这与布莱斯的道德动机理论以及Aquino 和 Reed 的研究结果:“道德同一性越高预示着做出志愿者行为的比率越高”的结论相吻合。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同一性的内隐维度对总体道德行为有着显著预测作用(P

5.结论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道德同一性及道德行为水平普遍较高,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成效;但在道德同一性上,大学生的外显维度显著低于内隐维度,也说明了大学生道德实践上的欠缺;此外,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二者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并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者能够解释后者31.9%的变异量同这一研究结论启示德育工作者可以从学生自我道德同一性的角度进行道德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道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万增奎.西方心理学道德动机观的研究进程及展望[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92

[2] S. A. Hardy,G. Carlo. Identity as a source of moral motivation [J]. Human Development, 2005,48:232- 256.

[3] Blasi A. Bridging 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ac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sychology Bulletin,1980,88: 1-45.

[4]Nasir,N.S,&Kirshner,B.(2003).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Moral and Civic Identities[J].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7(3):138~147.

[5]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个人德育状况总结篇(10)

我市县级教育工会机构设置状况:全市共有8个县级教育工会,均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均为独立设置,均属于县级总工会派出机构。

我市县级教育工会干部配备状况:共配备教育工会主席8人,其中专职党政副职级主席4人,兼职党政副职级主席1人,其他职级主席3人;县级教育工会干部编制9人,其中行政编制6人,事业编制3人。

我市县级教育工会经费状况:在8个县级教育工会中,只有1个县总工会能回拨少量经费,其余7个县总工会都没有回拨经费,完全依靠行政支持。

我市教育工会工作状况:全市8个县区均设立教育工会,且能够支持正常开展工作。(详见附表)

二、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情况我市在贯彻意见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认识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教育工会具有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会员人数多,分布地域广,遍及全国城乡等特点。教育工会要依法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主动积极争取总工会对教育工会的领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教育工会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2、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工会要依照《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特别是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审议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在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3、切实加强教育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会工作水平。依法建立、健全教育工会组织体系。切实把县教育工会的建立、健全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坚决制止和纠正随意撤并地(市)、县(市)和基层教育工会组织的现象。争取总工会对教育工会的活动经费给予扶持,但这项工作收效甚微。要争取源头参与。要大力加强教育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工会干部素质。各级教育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争取行政的支持,建立健全各级教育工会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和向行政通报工作的制度。

三、当前影响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县级教育工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顺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地位不高、编制不确定、经费没保障、职能难以全面履行等问题。

县级教育工会基本上都是设立在县教育行政部门,占用的是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或事业编制,有些县级教育工会在县级组织序列中并没有独立的户头,其干部编制属于由教育行政部门调剂解决的。这样的存在决定了多数县教育工会不具备与县教育行政部门平等对话的资格,充其量只是县教育行政部门内设的二级机构而已;县教育工会负责人参加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子的情形稍好些,至少还有所谓源头参与的机会,如果不能进入领导班子,那就只能是内设机构了,而且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内设机构。内设机构属于下级部门,是没有资格与上级协商对话的。这就造成县级教育工会的尴尬处境:一旦遇到机构改革,县级教育工会的存废就成了问题,常常因为在组织部门没有户头而遭到撤并;平时则只能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做一些师德教育职工福利之类的工作,完全谈不上纠正教育行政部门侵害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错误行政行为。俗话说端谁的碗,受谁的管。县教育工会机构、编制、经费完全依附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状况不改变,教育工会全面履行社会职能就很难实现,就只能是围绕大局开展工作,而很难谈得上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了。

四、进一步加强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县级教育工会应当在县党委组织部门经理独立的户头,并确定独立的编制;或者由总工会统一在党委组织部门建立户头但单独明确教育工会户头和编制。这样才能避免县级教育工会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受到冲击而遭撤并。教育工会属于群众组织,群众组织户头和编制属于党群序列。教育行政部门属于政府机构序列,历次机构改革中教育行政部门报批的内设机构中都没有教育工会的席位,都是先撤并然后又几经周折才勉强恢复的。这说明县级教育工会的户头和编制只能通过县总工会和党委组织部门解决。县教育工会的管理可以由县总工会和县教育行政部门党委共同负责,县教育工会的经费应当由县总工会提供。要坚决纠正过去一些地方存在的地方总工会把教育工会视为后娘养的偏向,加大总工会对教育工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将县级教育工会纳入总工会通盘考虑和视野,提供工会工作的整体效益。

五、县级教育工会工作基本情况

1、宏观维护源头参与情况

县级教育工会宏观维护源头参与情况因县教育工会主席任职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县教育工会主席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能够参加领导班子会议,举凡一切涉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可以参加,拥有相应的话语权,能够较好地表达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如在实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对教职工工作权利,合法领取工作报酬、绩效工资,落聘教职工分流等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上述县教育工会都在决策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教育工会主席没有进入领导班子的,宏观维护源头参与的情况就不是很理想。

2、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工资福利待遇解决情况

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在前几年拖欠教职工工资问题较为严重的时候,按照上级教育工会的要求,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通过教育工会组织网络,建立拖欠教职工工资情况信息网,定期及时向上级工会组织和政府有关方面报送信息,在促进拖欠教职工工资问题解决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开展教职工工资发放情况调研监督建议活动。在前几年我市部分县区存在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情况下,各县教育工会通过县乡各级教育工会组织逐级调查统计教师工资发放情况,按季度将拖欠涉及教职工数、学校数、乡镇数和拖欠时间以及拖欠金额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拖欠发生的原因,将统计结果和原因分析提供给教育、财政等政府部门,作为有关方面检查、考核的参考。几年间,我们向有关方面传递和通报教师工资发放方面的数据数百个,配合市人大、政协及有关方面进行教师工资发放情况检查多次,对促进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解决发挥了一定作用。

3、指导基层开展以教代会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民主建设

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各县区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工会。从20XX年始,各县区把校务公开列入教育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集体的重要条件。自2002年初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各县区校务公开活动进入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发展的新时期。全面就是要在范围上包括全部学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个都不能少全都要实行校务公开,不留死角,不搞特殊,无一例外;内容上包括全部事项,也就是除按规定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聘用办法、经费预决算、教职工购建房方案、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障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应通过多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和知道,搞真公开、全公开,不搞假公开、半公开,要真正实现全方位阳光作业。县区教育工会指导学校加强校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和制度,对内容、形式、措施作出明确规定,经教代会讨论后实施。各县区还建立了监督检查制度,据市教育工会调查统计,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务公开工作的930处,占90%以上,教职工对校务公开满意率为47%,基本满意率50%,不满意率3%。

4、开展师德教育等群众性自我教育活动情况

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始终把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作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关于教师权利义务的规定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使其内化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大力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宣传活动。县区教育工会注重向广大教职工提供学习材料,编印教育法、教师法和师德规范学习辅导材料,开展学习规范竞赛和征文,把师德大讨论获奖征文编印成书,先后编发《教师法学习文件汇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践与思考》、《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等多种。还积极开展师德教育研究活动,深入调查师德现状,研究分析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仅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区教育工会就组织工会干部和教职工在市级以上会议和报刊上交流师德调研报告和论文200余篇。各县区还坚持开展每年一个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先后进行的有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教师权利保障与教师义务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实践与思考、新世纪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学习崔永胜做合格教师、我为抗震救灾出把力、我为奥运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主题开展大讨论,提高广大教职工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指导学校工会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县区教育工会不仅对教职工职业道德表现进行评议,而且逐级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的考核,通过考核促使师德规范落到实处,促使各级教育部门、工会组织和学校把师德教育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县区教育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把师德状况列为重要内容,各县、校都制定师德考核标准,规定凡是发生严重师德失范并造成社会影响的单位不能被评为先进单位,凡是有师德失范行为的教职工不能被评为先进个人。师德评议为建立师德激励约束机制奠定了基础。

开展向师德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县区教育工会都非常注重发现、培养、树立先进的师德典型,近年我市三个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一定影响的师德典型就是在县区教育工会指导下涌现的。阳信县刘庙中学教师菅新刚,他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直至倒在讲台上,受到学生和当地回民群众的爱戴;滨城区逸夫小学副校长崔永胜,他身染绝症,执着奉献,带领全校教师创造了教育改革的突出业绩。阳信县第二中学副校长王玉贵,他在学生受到歹徒殴打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保护学生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对这三个典型,县区教育工会都倾注全力宣传推介,其事迹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工》等媒体刊登后,产生较强烈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在广大教职工中引起震撼并产生见贤思齐的向往。各县区每年都坚持评选表彰一批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通过发挥先进师德典型的激励作用吸引更多学校和教职工参与到师德建设实践中来,收到强烈的教育效果。

5、深入开展送温暖、扶贫和教职工互助活动

各县区教育工会还会同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扶贫帮困和新年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在县、乡、校各级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将特别困难的教职工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登记在案,针对个案情况制定具体帮扶措施,或提供帮扶金,或提供信息帮助开发项目,帮助特困教师及其家庭走出困境。19XX年以来,各县区建立特困教职工档案900余份,县区教育工会帮助特困教职工家庭脱贫150余户。这项活动已坚持多年,仅近五年累计各县区教育系统在新年春节期间用于送温暖活动的款、物就达百万元。受到帮扶的教职工说:几百元钱虽然不多,却说明工会想着咱。

6、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

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较为重视,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无棣县、惠民县教育工会对乡镇教育工会主席和县直属学校工会主席选举结果实行集中公布的办法,增强了工会主席任职的责任心和归属感。目前我市乡镇教育工会主席多数为兼职,县区直属学校工会主席多数为专职。基层工会组织机构基本上建立健全,多数基层工会组织能够做到按时换届,工会活动较有活力。

我市各县区都开展了学校工运研究活动,增强了基层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各县区教育工会组织所属乡镇教育工会和学校工会每年召开围绕专题研讨会交流论文和调研报告,到外地学校参观考察工会工作,激发了工会干部进行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的热情,丰富了工会活动内容,促进了基层工会和工会干部间的联系与交流,开阔了工会干部的视野,受到了各级工会干部的欢迎,他们说:开展工运研究活动为工会活动开辟了新天地,为我们工作增加了新内容,使我们面临新挑战。有一个时期由于机构改革冲击,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受到了很大影响,有的乡镇教育工会专职干部被取消,有的机构被合并。正是通过开展学校工运研究活动增强了教育工会的凝聚力,焕发了教育工会组织的生命力,使基层工会工作保持了旺盛的势头。

7、上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县区教育工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一县之内乡镇之间、直属学校之间,无论是组织建设,还是履行各项社会职能,都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的甚至好的很好,差的很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区教育工会工作的整体成效。

在县区教育工会组织建设上,除前述的户头和编制问题外,还有势单力薄的问题。一个数千教职工的县,县教育工会只有一名干部,对开展工作十分不利。尽管过去上级工会对县级教育工会配备干部职数提出过指导性意见,但由于缺少权威性而在多数地方被置若罔闻。

上一篇: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 下一篇: 爬天都峰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