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源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7 11:51:10

心跳源计划

心跳源计划篇(1)

一直以来,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因为场地、器材、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而产生了一些不良现象。由于学生人数多、班额大,专职体育教师不足,再加上场地有限,大课间体育活动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所以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学校应动员班主任、课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做学生的体育指导者,达到人人主动参与、全民健身的高度。

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去熏陶学生,去探索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前进方向。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中如何才能做到创新管理呢?我们的活动如何才能体现出有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资源,注重实效,体现创新

学校应该群策群力,加大管理力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管理教师等几个层面都要提倡分工合作。作为学校领导层面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和督促实施,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等。作为体育教师层面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能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教师是具体操作层面,是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一般由班主任负责,主要按学校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有秩序地活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个层面中教师是关键,只有管理到位才会保证活动质量,才不会使大课间活动制度落空。

二、创新活动内容,突显个性,体现自主选择

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活动内容几年不更换、不补充,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甚至失去兴趣。如创新已有的活动内容:跳绳内容可以丰富为单人跳、双人跳、花样跳、跑着跳、跳长绳等;踢毽子内容可以丰富为单脚踢、双脚踢、花样踢、双人踢,可以计时,也可以计数等;接力跑内容也可丰富为传接棒、传接球、跳绳接力、迎面接力、往返接力、单跳接力、双跳接力等趣味接力游戏;跳橡皮筋活动内容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不同年段创编;球类活动内容以安全性较高的方式来开展,如乒乓球、羽毛球、板羽球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篮球、排球等。

还可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如贴膏药、丢手绢、木头人、踩高跷、大脚板、抽陀螺、滚铁环、划旱船、跳房子等等,或者鼓励学生创编新的游戏。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才能体验到身心的满足。每天的课外体育活动只有成为了学生放松心情、增进友谊的重要阵地,才会成为学生彰显个性、实现自主创新的场所。

三、适时的监控,活动持久发展的保证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监控与跟踪指导要到位。班主任和体育指导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对学生的监控,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要按照活动项目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及时做好活动记录,随时接受各级督查。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要精心指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现代体育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创新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改变了以往步调一致、统一做一套广播操就结束课间操的局面。这一活动形式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进了师生感情,融洽了关系,更重要的是创建了和谐的育人氛围。创新大课间活动,从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时间安排、管理方法等方面都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与运动动机的形成,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做到德育体育相结合、创造与实践相统一、主导与主体相和谐。我们应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心跳源计划篇(2)

选煤厂现状 一、概况 选煤厂是***方式合作开发。位于****之间,距霍州市4km,通过地方公路与大(同)运(城)干线公路相连,有3.828km的铁路专用线在圣佛车站与南同蒲铁路接轨。选煤厂设计年入洗能力180万吨,属炼焦煤选煤厂,现行工工艺采用跳汰三产品、煤泥浓缩浮选、尾煤压滤回收。目前,入选原煤除来自本矿矿井1#、2#、10#、11#原煤外(入洗比例40%),还包括集团公司**2#煤、**10#煤、***2#煤、**2#煤、**2#、10#煤等(入洗比例60%),生产产品主要包括8--11级1/3焦煤和肥煤。 二、原煤系统 选煤厂原煤除来自本矿斜井和平峒,大部分入选原煤来自本集团公司内部附近其他矿井。斜井通过皮带运输;平峒通过1t矿车运输,同两个翻车机房受煤,每个翻车机房下各设有一个缓冲仓。内部调煤通过汽车运输至储煤场,推土机送入受煤坑,经回煤暗道进入原煤准备系统筛分、破碎处理后进入原煤配煤仓,配煤仓下设有自动配煤系统。现选煤厂储煤场包括113煤场(2000m2)、228煤场(2000m2)、101煤场(2000m2),配煤仓为3个φ12m、各仓容量1300t的圆筒仓。 原煤准备为双系统,设有预先筛分、选择性破碎、手选、块原煤破碎等生产环节,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三、工艺系统 原设计生产工艺采用0—50mm原煤脱除煤泥后跳汰主洗、中煤重介旋流器再洗、煤泥浓缩浮选、尾煤压滤回收、洗水闭路循环的联合工艺流程。其中:跳汰为双系统;中煤重介再选系统自1989年试生产以来,一直未能投入使用。后经改造,现行生产工艺采用不分级跳汰、浮选联合工艺流程。另外,设计采用选前脱泥作业由于跑粗原因,实际生产中只把该作业改为跳汰分选前预先润湿和输送用。同时针对浮选入料灰分投产后超过设计一倍(原设计17.5%,实际35%),浮选精煤无法达标的问题,对浮选工艺进行了改造,将原一段浮选改为一段粗选二段精选工艺。 四、储装运系统 选煤厂现有6个φ12m、各仓容量1300t的圆筒精煤仓,仓下配有自动配煤系统,3个φ12m、各仓容量1300t的圆筒中煤仓。并设有精煤装车站和中煤装车站各1个。 五、供配电和自动化 1、电气系统 目前选煤厂使用BFC型低压配电屏,屏内主要元件DZX10系列断路器(飞弧距离大)和CJ10系列交流接触器(已淘汰),不适合在单元组合配电屏中使用。现场观察,各电气元件安装距离偏小,各单元之间和屏与屏之间无可靠隔离。一个回路发生故障时,不能可靠分断故障回路而造成整个单元电气元件烧毁,甚至波及整块配电屏和相邻屏,造成更多的电气设备损坏,影响配电系统安全正常工作。 2、自动化 选煤厂设有以PLC(MODICON984系列)为基础的集中控制装置。现横块区有损坏,集控装置处于带电停运状态。其他自动化包括:跳汰机采用数控风阀控制,并设有自动排料装置;原煤精煤仓下自动配煤系统;501精煤皮带ZZ-89型在线测灰仪自动检测。 六、2003年选煤厂生产能力计划 2003年入洗原煤计划210万吨,超设计能力17%;生产精煤计划103万吨,同比增幅29%;外运总量149万吨,同比增幅%;各指标情况见表1。

2003年洗精煤及副产品生产计划

表1 第二章

煤源、煤质及可选性分析 一、煤源概况 1、煤源 2004--2006年预计入洗煤源主要包括本矿井生产的1#、2#、10#、11#原煤和集团公司内部调拨原煤,由于李雅庄选煤厂、回坡底选煤厂的相续投产,内调原煤相对困难,资源不足,预测只能调矿2#、10#原煤。截止2003年6月末,本矿矿井剩余可采储量1550.2万吨,圈定可采储量1557.2万吨。矿井产量规划2004年80万吨、2005年120万吨、2006年150万吨,分井口、分采区的矿井三年产量规划见表2。

矿井三年(2004--2005年)产量规划

表2 内调煤(暂定为矿井)可调运量能确保每年100万吨。根据资源可采产量确定选煤厂三年入洗能力见表3,其中:10#原煤入洗比例达 %;11#原煤入洗比例达

%;1#2#原煤入洗比例达

;11#原煤入洗比例预计达

% 选煤厂三年(2004--2005)入洗量规划

表3 2、煤层特性 入洗原煤以1/3焦煤为主,有时也有偏肥煤。本部矿井可采煤层主要有:1#、2#、5#、6#、9#、10#、10下#和11#煤。目前,矿井开采煤层为1#、2#、10#、和11#煤,其中上组煤1#、2#属中灰低硫煤,下组煤中除11#煤硫分较低外,6#、9#、10#煤中含硫含量较高,硫分赋存状态以硫化物硫和有机硫为主。 二、煤质及可选性分析 ㈠各矿点煤质及可选性 1、***2#原煤 根据白龙2#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4:白龙2#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2#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55、10级1.60、11级1.65,可选性较好。 2、**10#原煤 根据白龙10#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5:白龙10#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10#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55、10级1.60、11级1.65,可选性较好。 3、**11#原煤 根据白龙11#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6:白龙11#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11#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55、10级1.60、11级1.65,可选性较好。 4、2#煤 根据2#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7:2#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2#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55、10级1.60、11级1.65,可选性较好。 5、10#煤 根据2#原煤大样资料分析结合日常生产技术检查得表8:2#原煤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本矿矿井2#原煤粒度组成较好,末煤含量低,煤泥含量12.46%,各级别理论分选比重偏高,9级1.55、10级1.60、11级1.65,可选性较好。 从上述各煤层的性质分析看,各点原煤可选性差异较大,分选比重和产率相差很大,实际生产中应以配煤入洗为主,以便综合利用资源,达到最佳分选效果。 ㈡综合煤质及可选性 根据近几年配煤入洗的配比和各煤层资源情况,本规划预计各来煤比例:1#2#原煤占

%、10#原煤占

%、11#原煤占

(11#原煤单洗100%)。根据配比得入洗原煤浮沉组成表9(预计组成情况)。 入洗原煤综合浮沉组成

表9 由浮沉组成情况可知:主导级为

密度级,产率达 ,其次为+1.8密度级,产率达 %,说明可见矸较多。综合1.3~1.4密度级分析,产率达34.81%,本级灰分达

%,说明入洗原煤内灰较高,生产低灰精煤的可选性较难。绘制可选性曲线,当精煤灰分要求9.5%时,其理论分选密度为

kg/l,±0.1含量达

%,可选性为

。当精煤灰分要求10%时,其理论分选密度为

kg/l,±0.1含量达

%,可选性为

。当精煤灰分要求10.5%时,其理论分选密度为

kg/l,±0.1含量达

%,可选性为

。 第三章

工艺系统规划及环节改造 一、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工艺方面 1、从煤质指标、生产技术指标、产品指标,结合精煤最大产率原则及最大经济效益的取得的角度考虑,现行生产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⑴、目前入洗原煤煤质变化大,末煤含量大大增加,跳汰机分选效果变差,从近几年的生产指标来看,中煤带煤损失较高22-25%,矸石污染>8%,精煤损失大,影响了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⑵、11#原煤灰分在29-35%范围内,属较高灰分,-13mm级原煤含量近60%,原煤易碎。煤泥含量达15%左右,含量适中,其中浮沉煤泥占本级含量2-3%,原煤不易泥化;-1.40密度级含量40-45%,灰分9.65%-9.90%,矸石含量20-30%,矸石含量较高。从其可选性来看,11#煤精煤灰分10.5%时,δp±0.1=48.3%,理论回收率为58.83%,属极难选煤。采用跳汰工艺,很难生产9-11级精煤,精煤产率无法保障,若单独入洗11#原煤,则精煤产率仅为28-33%,产率极低;若与2#、10#原煤混合入洗,则由于煤质性质的不同,影响精煤最大产率的取得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2、洗煤厂工艺现状 洗煤厂原设计工艺流程为跳汰主洗-中煤重介及浓缩浮选工艺流程,设计工艺上包括中煤重介再选系统,共有机电设备 台,投入 万元。现在净值 万元。由于设计时间为1984年,当时重介质旋流器洗选工艺不十分成熟,设备可靠性、适应性较差,投产后一直没有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⑴、原设计工艺中,生产产品包括1#(8.16%)精煤、2#(10.85%)精煤、中煤和矸石,其中:跳汰中煤产率26.49%、灰分26.78%,经重介分选、脱介、脱泥后,2#精煤产率8.29%、灰分10.85%,中煤产率25.32%、灰分34.65%。 实际生产中,随着原煤条件及洗选产品结构的变化,现洗煤厂生产8-11级精煤,副产品中煤产率20-23%,灰分达30-35%,热值为4200-4800大卡/kg,灰分较高,已无必要进行分选即可排放,否则重介分选后,其中煤灰分将大于45%,只能作为矸石排放,精煤灰分达15%以上,其产品数质量关系如下表11: 入洗原料及加工费: 60万吨/年×11元/吨+60万吨/年×780元/吨=5340万元 产品销售收入: 60万吨/年×25元/吨×180元/吨=4320万元,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煤重介若投入每年减少销售收入1000万元 ⑵、工艺落后、选型设备可靠性差 中煤重介工艺采用中煤筛分破碎后无压给入两产品旋流器,分选后经过两次脱介、离心机脱水,脱介及介质调节系统选用传统的振动筛和磁选机,主要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a.所选φ600重介质旋流器不是定型产品,其工作的可靠性及设备耐磨问题没有解决,没有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b.脱介系统跑粗严重,没有把关环节。 c.VC-48型离心脱水机,运行中脱水效率低,磨损严重,该设备在全国推广没有成功的范例。 b.选用的介质调节系统不可靠,不能正常运行。 c.部分环节没有安装调试完毕,如介质准备、粗介质回收等没有形成系统。 d.由于中煤重介系统设备闲置14余年,尽管采取了封存、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但现有设备严重腐蚀无法使用,进行技术改造基本已无利用价值。 e.洗煤厂投产以来,进行过多次技术改造,部分管道已占用或折除,并且部分管道已经磨损,更换数次已无法恢复。 f.就地控制系统中的电缆线及部分配电盘,由于现场环境潮湿,腐蚀严重,没有利用的价值,但配电室中高低配电柜可以利用。 综上所述,重介选煤工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工艺、设备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利用十五年前陈旧的工艺及设备,入洗极难选煤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需经过专家小组重新评价。 ㈡环节配套方面 1、脱水系统 精煤水分的高低主要是由洗煤工艺和脱水方法决定的。目前,选煤厂的洗煤工艺是全跳汰-浮选工艺,脱水方法分两种:一是跳汰精煤用离心机脱水,产品水分7--8%,基本能满足用户要求;二是浮选精煤用PG116和GP120过滤机脱水,产品水分26--28%,远大用户要求7%,是产品水分高的主要原因。它约点总精煤的10%,影响总精煤水分2.44%。虽经仓储脱水,精煤水分仍达不到用户要求。2003年上半年商品煤实际水分为8.76%,若对该水分不采取措施,年将损失运费106.1万元。 2、自动化控制水平低,生产效率低 自动化控制是高效选煤厂的必然途径,是减人提效,降低加工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目前,选煤厂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只是在运输系统采用了PLC(MODICON 984系统)为基础的集中控制,且投产后因综合保护不全等原因没有调试,采用的就地手动开车(目前,主机接口板已损坏)。用人多,生产效率低,2003年上半年全员效率

吨/工,比高效选煤厂的标准

吨/工差

吨/工,应逐步进行自动改造。 二、整体规划 ㈠核心工艺规划 1、工艺现状 生产实践表明,全跳汰工艺只能适应于易选煤或中等可选煤,对难选、极难选煤采用跳汰洗煤方法,效率和产率极低,经济效益极差。如现选煤厂采用的跳汰选煤方法,生产9级、10级、11级精煤,原煤理论±0.1含量偏高、较难选。表是选煤厂近期时间以来的技术指标。 跳汰选煤方法技术指标

表12 生产9级精煤时±0.1含量达21.5%,属较难选煤,导致分选效率极低,达75.34%,精煤产率47.18%,精煤在中煤中的损失超过了28%,矸石污染达9%,有25~30%的中煤混入精煤,15~25%的矸石混入中煤,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严重损失了洗煤厂的经济效益。在生产10级、11级精煤时,±0.1含量分别为17.5%和14.8%,属中等可选煤,虽然适用于跳汰分选,但分选效率也仅达到80.34%和85.34%,精煤产率达51.58%和56.13%,精煤在中煤中的损失仍达18~20%,矸石污染在8%左右,得不到最佳经济效益。若同样的原煤采用重介洗煤方法,效果将明显提高(见表12、表13),分选效率分别提高14.05%、12.07%、8.5%,达到89.39%、92.41%、93.84%。精煤产率分别增加8.80%、7.75%和5.59%,分别达到55.96%、59.33%、61.72%,精煤在中煤内的损失降到10%以下,矸石污染降到2%左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重介选煤方法技术指标

表13 全跳汰与全重介工艺产率、效率对比表14 2003年上半年共入洗原煤72.5万吨,生产精煤31.77万吨,比全重介少生产精煤6.73万吨(其中:9级1.61万吨、10级0.36万吨、11级0.15万吨),综合产品50.19万吨,比全重介多1.77万吨。按矿上半年累计产品价格(精煤9级220元、10级215元、11级200元,原混80元、洗混70元)测算,全重介增加加工费2.04元/吨原煤,今年上半年损失利润 万元即吨原煤损失

元,吨精煤损失

心跳源计划篇(3)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在大中华地区的唯一全资子公司人合至美管理咨询(SHRM China)4月中旬在北京正式成立。SHRM China董事总经理、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师(GPHR)冉毅波博士表示,SHRM China由原SHRM中国代表处升级为全资子公司,标志着SHRM对中国市场前景的乐观态度和对人力资源管理社区的坚定承诺。SHRM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enry Jackson对SHRM中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说:“人力资源对企业经营的贡献无与伦比。我们的使命是将SHRM打造成为全球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业界领袖。我们的成绩令人瞩目,在全球许多行业协会还在努力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时,SHRM(2011年)却获得了8%的增长。”SHRM成立于1948年,总部位于美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致力于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的专业组织。协会现有会员超过26万,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SHRM China的宗旨是作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生涯伴侣,搭建一个分享最新观点、沟通交流的专业平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为大家提供最先进和最充足的资源、服务和产品。SHRM China将致力于通过专业资格认证、研讨会以及在线学习等方式帮助提升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的能力,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专项调研和趋势报告,推动人力资源的整体发展。SHRM China将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著名高校和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和培训公司携手推进SHRM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师(GPHR)资格认证备考课程、SHRM中国人力资源通才证书课程、SHRM战略人力资源高级证书课程等,为在中国的跨国和本土公司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第一财经)

亚洲各国尾随中国“涨工资”

3月7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一次新闻会上曾提及,去年中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幅度达到了22%,这个调整是在前年30个省(市、自治区)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年30个省(市、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了24%的调整幅度。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不低于13%。中国的加薪举措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出现类似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开始仿效中国的做法,要求企业增加工资,以防劳资纠纷爆发。近几个月来,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的工人最低工资上涨了20%以上。泰国计划从4月起推出更高的最低工资标准,该国很多地区的最低工资将上涨约40%。柬埔寨、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的劳工活动人士也开始呼吁给工人涨工资。在马来西亚,官员们正在商定最低工资标准的细节。在预计将于几个月后举行的全国大选之前,马来西亚内阁最近批准了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将有所不同,在每月800马来西亚林吉特至900林吉特之间(合264美元至297美元)。根据经合组织(OECD)去年12月的报告,亚太地区收入差距明显高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其中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收入差距最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2%左右,还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东方早报)

2012年中、日、新企业薪酬策略不一

3月初,全球领先的专业招聘集团瀚纳仕亚太区执行总监NigelHeap在一次采访中,对中国、日本、新加坡三国企业薪酬策略进行了解读。他表示,福利是各大公司最常使用的激励和保留措施。调查显示,81%的雇主提供福利,明显较去年有所上升。福利方面,医疗保健是首选福利,接下来是人寿保险、退休金以及汽车或驾车津贴。在薪酬福利方面,中国大陆企业相较其他地区或国家在住房津贴上的投入也最多。对比来看,去年中国大陆5%的企业没有加薪,5%的企业加薪低于3%,而加薪幅度在3%-6%的企业占到18%。加薪幅度在6%-10%以及超过10%的企业分别占到51%和21%。日本的加薪行情有所不同,去年该国16%的企业没有加薪,61%的企业加薪低于3%,而加薪幅度在3%-6%的企业占到16%。加薪幅度在6%-10%以及超过10%的企业分别占到3%和4%。作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强国的新加坡,去年7%的企业没有加薪,28%的企业加薪低于3%,而加薪幅度在3%-6%的企业占到44%。加薪幅度在6%-10%以及超过10%的企业分别占到16%和5%。2012年,大约有52%的中国大陆企业计划为员工加薪6%-10%。另外,29%的企业计划为员工加薪超过10%,13%的企业将加薪幅度划定在3%-6%。不过,也有4%的企业加薪幅度低于3%,且有2%的企业将不打算给员工加薪。日本约2%的企业计划为员工加薪超过10%,17%的企业将加薪幅度划定在3%-6%。不过,也有70%的企业的加薪幅度低于3%,且有11%的企业将不打算给员工加薪。而计划为员工加薪6%-10%的日本企业占比为零。与此同时,新加坡约有16%的企业计划为员工加薪6%-10%。另外,7%的企业计划为员工加薪超过10%,50%的企业将加薪幅度划定在3%-6%。不过,也有22%的企业的加薪幅度低于3%,且有5%的企业将不打算给员工加薪。(新闻晨报)

全球工资PK中国属低收入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3月前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做了最新统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是1480美元(约合人民币9327元)。其中,中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元),位列所调查72个国家和地区的第57位。这份统计忽略了全球最贫穷的地区。另外,它统计的仅仅是工资,个体户或者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未被纳入到统计范围。卢森堡的工资水平是最高的,月平均工资达到4089美元,接近72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中国香港和澳门分别排在第30位和第52位。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总收入是23979元人民币,相当于每月2000元左右,包括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广州日报)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

北京大学和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3月23日联合的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结构将由以人事为核心的市场向以专业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市场转型。“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截至“十一五”末,已有3家行业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榜单。2011年,仅上海外服、中智公司、北京外企三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营收规模就已近1000亿元。该报告还预测了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将具有以下特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品牌化、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另外,调查还显示,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越来越多的“北上广”大学生选择到基层,把目光转向二线城市,尤其是在生源地或大学所在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眼界更宽广,地点选择也更加务实,不再迷恋大城市。(新浪网)

我国已设立120个职业病监测哨点

4月16日,卫生部表示,为了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职业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自2009年开始,卫生部陆续在全国设立了120个监测哨点,组织开展对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的监测工作。当天,卫生部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职业病防治关系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重大民生问题。通知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公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名单等信息,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健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确保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通知指出,各地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省级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的龙头作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中坚作用,以及各级综合医院在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的优势作用,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实现省级有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市级有职业病诊断机构、县级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设目标,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满足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新华社)

我国首个乐业指标体系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组成的课题组3月2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会,公布了我国首个乐业指标体系。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说,乐业指标体系是将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充分就业的客观标准和劳动者的主观感受综合进行考虑的评价体系。他说,真正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关键是要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考核,福田乐业指标体系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前沿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介绍,福田乐业指标体系可以理解为是就业的“幸福指数”,以乐业为主线,立足于劳动者,同时涉及政府和用人单位的综合性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就业政策与环境、就业机会与质量、就业认同与评价“三大板块”。体系具体包含十大指标,即实施优先战略、提供优质服务、培育优良素质、创造优越环境、就业有岗位、收入有改善、权益有保障、职业有发展、心理有归属、劳动者满意。评价指标的数据不仅来自政府部分的统计,也来自对劳动者进行的随机抽样问卷。据悉,福田区将在近期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并为全国其他地区建立就业考核评价工作创造经验。(新华社)

近六成员工遭遇“职场橡皮期”

心跳源计划篇(4)

一、引言

卫星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不同的多址方式相互结合,形成混合多址调制方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跳频时分多址MF-TDMA (Multi-Frequency Time-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 [1],此系统很好的将FDMA和TDMA合二为一,从频域和时域二维空间对卫星资源进行分配,首先采用FDMA方式将信道分割成频率不同的若干路载波,然后再在每一路载波上使用TDMA的方式分割成若干时隙,以便用户可以在指定的时隙内使用指定的载波频率进行数据的传送,这就为组网通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容易组建星状网和网状网,实现一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的组网通信,可广泛应用于军事、气象、电信、教育、人防、交通、广电等行业。

二、系统组成

MF-TDMA卫星通信系统由主站(含备份主站)和分布在各地的若干远端站构成,他们之间通过不同的载波和时隙实现业务、控制等信息的交互。

2.1主站

主要设备包括卫星天线、ODU、TDMA 主控终端、网管。主站负责发送TDMA 时钟参考信号和帧计划,是全网的时钟参考基准和卫星资源分配中心。网管负责整个卫星通信系统运行的集中控制管理,主要完成网络管理、资源分配、流量统计等功能。实际组网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两台TDMA主控终端,互为备份,以提高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2.2备份主站

设备配置与主站相同,主要作用是在主站出现故障时承担主站的工作,主备站之间实行自动切换,且在切换过程中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2.3远端站

远端站主要设备包括卫星天线、ODU、TDMA 业务终端。远端站以主站为参考,按照主站下发的帧计划在所分配的时隙内传送突发信息。当然远端站也可配置帧计划产生单元,以便于当主站和备份主站双双发生故障时,能将该远端站配置为主站,以增强系统的抗毁性。

三、组网工作原理

MF-TDMA卫星通信系统扩大了卫星信道的应用规模,支持同一时刻处理多路载波,支持多路载波间的频率跳变,支持载波速率变化。

在多个载波信道中,有一个称为主载波信道,这个主载波信道由参考突发时隙、测距时隙、申请时隙和数据时隙构成。一个远端站开机进入运行状态后,首先接收主载波信道,解析参考突发,获取帧计划;然后通过测距时隙,进行测距,完成主站与远端站之间的时钟同步;同步后,当时间到达该站突发时隙时传送突发信息。

各站接入的话音、数据、视频综合业务等首先要进行分段、打包处理,处理后获得的分组加入目的站址、数据保护等信息,然后通过申请时隙向主站发送业务时隙请求,主站收到请求后,从时隙池中选择空闲时隙分配给该站,并按照时隙分配表在指定载波和时隙位置上发送。在远端站接收端,进行解调和过滤,若目的站址不是本站则丢弃,若是则进行解封装处理。

MF-TDMA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时每个载波可根据站型能力配置载波速率,对业务量大的站点配用高速载波、对业务量小的站点配用低速载波。通过载波跳变频、变速率,不仅提高了系统网络的容量,而且信道分配更加灵活,可实现不同大小站型、多种业务类型的远端站灵活组网。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多,现有卫星资源就显得捉襟见肘,那么如何来提高现有卫星的资源利用率呢?这时信道资源分配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MF-TDMA信道分配研究

MF-TDMA 系统的卫星信道资源是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动态申请、分配的,具有突发性。传统的“FIFO”传输策略将不同类型的业务混杂在一起分享带宽资源,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文件传输业务影响不大,但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话音和视频等流类型业务来说影响会相当明显,如出现因带宽受限导致的话音或视频传输抖动、断续等现象。因此,业务在MF-TDMA卫星网络中传输使用时,必须设计合理的QoS保证机制,实行合理的信道分配算法。

4.1时隙申请与分配

当远端站与主站时钟同步后,则开始进行业务数据的突发传输。在信道分配集中控制方式下,信道的时隙分配由中心站完成。主站根据远端站的能力及申请的时隙数、服务质量保证等在载波组内为其分配载波和时隙信道。远端站再通过解析分配结果获得时隙的使用权限,在分配的时隙内进行发送突发数据。时隙分配表中包含着每个时隙的使用规划,由若干个分配单元组成,每个分配单元描述了一个时隙的类型和使用者[2]。

具体时隙申请和分配具体过程为:

1)每个远端站根据其业务的特性向主站发送申请信息;

2)主站的时隙分配表生成单元根据收到的每个远端站申请信息进行时隙分配表生成计算,得到时隙分配表后通过参考突发下发至全网各远端站;

3) 每个远端站接收到参考突发后,对时隙分配表进行解析,获得本地球站的数据时隙分配情况;

4)在分配的数据时隙内,各远端站发送业务数据。

由实际工程经验可知,帧中的数据时隙有四种使用方式:预分配使用方式、保证使用方式、按需分配使用方式和自由使用方式[3]:

1)预分配使用方式:指把载波上的某些时隙指定分配给某站发送业务,类型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为“不占用也满足”的分配方案,主要用于随时需要带宽保证的业务。

2)保证使用方式:指某站配置了保证时隙,系统必须给以分配保证,为“需要必满足”的分配方案。不同于预分配方式自始至终占用部分时隙,对于具有保证使用时隙的远端站,当业务所占带宽没有达到相应的保证量时,剩余的时隙可以分配给其它站使用,而一旦本站需要,系统将会对此站的业务予以优先满足。保证使用方式适用于那些带宽变化比较大,实时性要求不高,而且需要一定带宽保证的业务(如IP数据业务)。

3)按需分配使用方式:指按照带宽的申请量进行时隙的动态分配。

4)自由使用方式:主要为突发性的非实时业务所提供的时隙使用方式。

时隙分配要考虑时隙利用率、业务服务质量、时隙分配的公平性等,采用“实时业务时隙位置相对固定,非实时业务时隙重分配”的原则进行计算。

4.2跳频工作方式

跳频工作方式只要包括:发跳收不跳MF-TDMA、收跳发不跳MF-TDMA和收发都跳MF-TDMA三种组网系统,叙述如下:

1)发跳收不跳MF-TDMA组网系统

目前的MF-TDMA卫星通信系统大都采用发跳收不跳方式,发送载波的时隙可以在不同频点上跳变,接收载波固定在不同的频点上。设计时将所有远端站进行分组,一组由多个站构成,并为每个组分配一个固定的接收载波,称为值守载波。各站间进行通信时,接收站在值守信道上接收其它站发送给自己的信息,发送站将突发信号发送到接收站值守载波上,并根据所处的值守载波不同而在不同的载波上逐时隙跳变发送信号。

2)收跳发不跳MF-TDMA组网系统

组网设计时同样将所有地球站进行分组,并为每组站分配一个固定的发送载波。与其他站通信时,发送方在自己固定载波的指定时隙位置发送,接收方根据发送方的载波不同而逐时隙跳变接收。

多类站型混合组网通信时,大口径站配置的固定发送载波最高速率取决于所发送的小口径站的接收能力,而小口径站配置的载波最高速率则取决于小口径站本身的自发自收能力。与发跳收不跳组网方式相比,收跳发不跳系统大口径站的最高发送载波速率高于发跳收不跳系统大口径站的最高接收载波速率,而小口径站的发送和接收载波最高速率相同。因此从多类站型混合组网的系统容量方面比较,收跳发不跳MF-TDMA系统优于发跳收不跳MF-TDMA系统。

3)收发都跳MF-TDMA组网系统

此系统各站发送和接收突发信号都可根据所处载波的不同而跳变。不同于发跳收不跳和收跳发不跳系统,各站间不再进行分组。站间分配载波和时隙基于双方收发能力进行,即根据其不对称传输能力而分配不同载波上的时隙。因此,多类站型混合组网时,载波速率的配置取决于大口径站本身收发能力和小口径站本身收发能力。收发都跳MF-TDMA系统的多类站型组网能力优于收跳发不跳MF-TDMA系统和发跳收不跳MF-TDMA系统。

3种组网系统实现方式在支持多类站型混合组网的能力方面,收发都跳系统MF-TDMA最强,发跳收不跳MFTDMA系统最弱。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跳收不跳MFTDMA系统能够构建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而收发都跳MFTDMA系统和收跳发不跳MF-TDMA系统只能构建基于时隙的电路交换网络。另外,在技术实现复杂度方面,发跳收不跳MF-TDMA系统最为简单。基于各自的综合优势和实际的应用需求,发跳收不跳MF-TDMA 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了发展主流,但是如何弥补其支持多类站型混合组网能力的不足还值得研究,目前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双值守载波MF-TDMA解决方案来解决此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应用中去检验。

五、结束语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中高速灵活组网卫星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MF-TDMA网是唯一支持中高速综合业务组网,也支持小系统独立组网应用的网络体系。

要想使 MF-TDMA系统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实际使用时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规划,在保障任务需求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给出帧效率较高、转发器资源利用率较高和站型配置合理的系统方案。相比其它体制卫星通信系统,MFTDMA 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

参 考 文 献

心跳源计划篇(5)

作为第二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如今,这匹奔腾“骏马”,正在产业升级的轨道上继续驰骋。

升级之源——活力创新

“当代社会各种产业要想实现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来实现,印刷也是如此。”回顾永州奔腾的发展历程,公司董事长王中燕说,“引进立体弹跳书的生产,便是我们最大的一次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8年,外资印刷公司为将业务延伸至内地,与永州奔腾签订了为期10年、年产值1.2亿元的产业转移正式合同,合作生产新型出版物——立体弹跳书。

“立体弹跳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出版物的高端图书产品,创意独特,设计新奇。它既有传统出版物的可读性,又融合了动漫效果。”王中燕反问道,“试想对小朋友而言,翻开这样一本能够蹦出小动物、长出美丽鲜花的书,会是一种怎样的惊喜呢?”

事实上,收获惊喜的并不仅是小朋友。虽然立体弹跳书的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内容也主要涉及开发少儿智力的立体书、拼图书及建筑物立体书等,但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后,各大出版商及家长对这种新型制作工艺反响强烈。“这种图书改变了传统印刷技术,启发少儿动手、动脑、动眼,在创新学习方法和形成立体思维方面,可以说是一场少儿教育革命。”王中燕不无骄傲地说。

几年的合作中,永州奔腾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最终逐步掌握了立体弹跳书的生产技术。2011年公司开始自主生产,并逐步将业务延伸到国外,实现了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如今,永州奔腾的立体弹跳书已出口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预计2013年出口创汇可达2000万美元。

当然,永州奔腾“走出去”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公司地处内陆,如何找到国际上的客户便成为公司最初遭遇的最大困难。为此,永州奔腾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参加国际展销会,主动同香港贸易局、阿里巴巴合作,对外信息,逐步推介自己;另一方面则继续专注创新,不断设计、开发新的立体弹跳书及精品包装,2013年,为在印前实现产品的创新,公司更是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室。功夫不负苦心人,永州奔腾现已拥有合作伙伴几十家,产品畅销欧美。

以立体弹跳书为利器,永州奔腾以不竭的创新之举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根据王中燕提供的数据,目前立体弹跳书在永州奔腾所有业务中占比为30%,计划未来该比例可达到70%。

升级之园——产业集群

近年来,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原湖南省委常委路建平、永州市委书记陈文浩先后来到永州奔腾进行考察。此番考察的重点便是永州奔腾倾力建设的“湖南印刷产业出口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的前身是永州奔腾于2005年提出的“湖南永州奔腾包装印刷工业城”。2009年,湖南省做出“以包装装潢印刷企业为龙头,推进区域性印刷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永州奔腾充分利用永州区域的劳动力资源、市场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倾斜等优势,将最初的“工业城”升级为“示范基地”,打造出集包装装潢印刷、立体弹跳书设计及生产、木质包装生产线、出版物印刷、文化创意和出版发行等业态、以及科研、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

“通过吸纳永州印刷企业,将有限的印刷资源有效整合,减少恶性竞争,达到规模效益,进而辐射大湘南、湘西、粤北、桂北、赣西和黔东南等地区。”谈及建设示范基地的初衷,王中燕如是说。

据王中燕介绍,“湖南印刷产业出口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6.39亿元,规划占地380亩,建设厂房等1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3000万册的立体弹跳书生产线及高强瓦楞纸板、瓦楞纸箱、精品包装生产线。目前,该项目一、二期工程已经完成,三期正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预计将于2014年全部建成。届时,永州奔腾将新增年产值30亿元、创利税4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10000个。

“这一项目现在已经列入湖南省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是永州市‘十二五’十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湖南省、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是我当初不敢想象的。”王中燕说,在未来,他希望进一步建设一个占地1000亩以上、辐射中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基地,为永州乃至整个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升级之元——执着奉献

“恰(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200年前,“清朝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对湖南人性格特点的这一精练概括在王中燕身上有着完美的展现。

1996年,仕途光明的王中燕放弃了众人眼中的“铁饭碗”,创立起最初的五人作坊——奔腾印刷厂。拉订单、忙生产,在公司发展之初,他身兼数职,苦没少吃。“最忙的时候有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有时实在累得不行,就在桌子上趴一趴,在椅子上靠一靠。”面对很多小企业为了小订单争得“头破血流”的行业现状,大胆的王中燕选择了另一条发展之路——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当时永州经济非常落后,印刷行业也很落后,但是若只是追求眼前小利,那企业是很难发展的。”如今,将不断革新视为企业发展源泉的永州奔腾已经拥有海德堡胶印机、CTP制版系统、曼罗兰6+1冷烫胶印机等国际先进设备,并掌握世界领先的冷烫技术和立体弹跳书等创意图书生产技术。

“新中国60周年百名杰出贡献印刷企业家”、“湖南省优秀包装企业家”、“湖南省首批青年文化名人”提名奖……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王中燕将回报社会放在了公司的突出位置。他说,“社会成就了我的今天,我回报社会的明天。”近几年,永州奔腾累计向社会无偿捐赠钱物共计800多万元。

正所谓“有德此有人”。王中燕的企业家风范在奔腾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他们回馈他以团结、稳定和忠诚。公司的高管中,到公司工作最短的已有10个年头;员工队伍里,近60%的员工工龄在5年以上,元老级员工全部在岗。“不论公司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们始终不离不弃。”王中燕动情地说,“我为他们这份忠诚、执着感到由衷的骄傲。”

心跳源计划篇(6)

然而,今年冬天似乎特别冷,寒意逼人,让往年年关岁首为获得更好的职业回报而频频跳槽并屡屡如愿的CIO们开始缩手缩脚,一筹莫展,甚至为生计而忧了。

全球金融危机,殃及IT业

全球金融业似乎进入百年以来最寒酷的冬天。以美国为首的全球金融业忽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破产倒塌,大为拖困各行各业,世界经济危机迅速蔓延。不少企业营收增幅下降,甚至濒临亏损、破产、被收购的边缘,这将导致企业进一步削减IT预算,以应对越加严峻的经济形势。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已有43%的企业计划削减2009年上半年的IT开支,金融领域则有49%的IT部门计划削减预算。

在风声鹤唳的黑色9月、10月,裁员浪潮首先冲击全球IT业,包括惠普、雅虎、AMD、NVIDIA、索尼爱立信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裁员。可以说,金融风暴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导致IT需求疲软,已大面积致使许多行业企业出现收益下降、减薪、裁员等现象,冬天将变得愈发寒冷。

对此,知名机构IDC旗下的咨询公司有咨询师表示:“随着金融机构的纷纷倒闭或者合并,IT管理人员将会大量失业,我们也许会看到数百上千CIO离职。”一项对美国一些企业的调查显示,大约有25%的企业表示他们已开始冻结招募IT员工,另外,约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削减顾问和承包商的花费。

因此,今年环境不好前景不妙,CIO跳还是不跳?2009年挑战重大,困难不少,CIO留还是不留?两难之中,如何决择?

跳槽与否,

CIO应“三省而定”

CIO的跳槽和其他职位的跳槽一样,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绝不是盲目地跳,一定要从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的发展趋势、职位职能的变化等方面来考虑。

跳槽与否,CIO至少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评估,“三省而定”跳槽与否。

跳槽前要明确自己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引领职业成功的关键。为使自己的跳槽更有效率,求职成功率更高,CIO首先必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明确制定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职业目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定位。通过职业规划,CIO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目前的职业与自身的规划有什么偏差,它是否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岗位是否需要做出调整。CIO跳槽选择新职业要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考虑,要有长远利益的规划,不能因为眼前的薪水是否升高、权力是否扩大随意跳槽流动,从而阻碍自己未来职业的健康成长。

要充分检视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CIO求职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CIO跳槽的通行证。CIO职业能力包括:强烈的业务导向,理解行业和企业的业务组织流程、发展趋势;用IT能力和优势解决业务问题的同时控制成本和风险;识别、判断和评估新的技术发展对企业业务的适用性;充分沟通、理解内部非技术部门和员工的需求;卓越的组织技能,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程序,协调企业上下级资源;按质按量、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完成多个IT项目的概念设计、项目启动和项目竣工;一个好的倾听者,积极的团队建设者,企业IT远见旗帜鲜明的倡导者,与企业的管理团队默契合作。

除了拥有上述较好的能力外,招聘单位还会考察CIO是否有对新事物的掌控能力、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能力、有没有开阔的经营能力等。如果一个CIO具有以上大部分的能力,无论什么时候,他跳槽求职成功的几率将大为增加。

判断自己快速适应企业变化的能力。跳槽是从一个熟知的环境到一个全新环境的过程,CIO跳出去了,新岗位意味着新老板、新环境,有些CIO很快就能适应新CIO的角色转变,从此或许一展宏图;但也可能因不熟悉情况,要手忙脚乱好长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方向站住脚,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尤其时下经济低迷期,市场多变恶劣,更易遭遇职场滑铁卢,使跳槽这一过程无法打上完美的句号。因此,尽管某些CIO可能职业能力很强,事先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但跳槽决定担任新公司CIO职务之前,CIO也要判断自己快速适应企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职业能力。因此,CIO可能要多做一些自我评估、岗位评估,并自我进行岗位测试和环境测试,毕竟,IT管理不同于一般业务管理,工作复杂性、挑战性更大。

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行业选择对于CIO职业生涯有重要的影响。选择自己熟悉和较专业的行业,有利于CIO创造好的业绩,这也是CIO跳槽之前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从新职位的性质来说,CIO跳槽不外乎三种行业选择:一是选择在相同类型或同行业之间的两家企业之间,这两家企业很可能是竞争对手,而对方挖角的出发点自然是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考虑;二是跳到与原行业完全不同的行业,这样的跳槽很冒险,不过,也充满机会;三是身份的转变,从用户方跳到IT厂商,或从IT厂商跳到用户方,也就是经常说的甲、乙方。这三种行业选择,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适合自己的技能特点和兴趣、特长,其次才是待遇、前景,否则,强扭的瓜是难甜的。

对所要去的企业状况有充分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对CIO职业走向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著名大企业的工作经历,会是简历中闪光的一页,对个人今后的发展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从CIO个人而言,要对打算去的企业状况有充分了解、把握,看企业文化如何,团队是否团结和谐;薪酬福利如何,福利是否包括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某些大公司自己办的管理学院,其教育对CIO一生的职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企业激励机制如何,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员工是否受重视,能否得到充分授权;企业在行业竞争力排行如何,近两三年前景如何、能否度过目前难关也是必需考虑的因素。另外,对新企业IT业务模式也要做充分了解,没有对IT业务模式的充分了解,CIO的个人能力恐怕难以发挥。

总之,在跳槽前,CIO要做好自我分析和定位,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跳槽?下一步要往哪里去?以目前个人的能力是否能胜任?专业知识和能力上是否需要继续充电?企业前景如何、能否度过难关,使自己职业前景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三省而定后,CIO若总体感觉良好,那就是到了选择跳槽择良木而栖的时候,否则,另作它谋。

留下与否,

关键要凸显出CIO存在的价值

眼下,经济低迷,企业收益下降,减薪、裁员成为一种必然,在如此大环境下,CIO要想留下,保住自己的饭碗,关键是要凸显自己的存在价值,依靠有限的自身资源,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利用IT平台为企业节支降耗增效,帮助CEO带领企业走出困境,从而保住自己乃至自己的IT团队。

强化自身竞争力,凸显IT价值。为何投入巨资的信息化,支撑了企业业务扩大、利润增长,却不得到领导的青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CIO没让IT重要价值的披露做到日常化、明朗化,没让企业明了IT的重大价值。因此,面对金融危机,降薪裁员风生水起之际,CIO及其团队要保住饭碗,应尽快建立IT单位成本参考指标,不断优化IT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向企业决策层展示IT作为整体业务架构的一部分,正不断创造着价值,开辟企业利润新增点,凸显出非凡的作用及意义。

同时,CIO必须是既知IT又善管理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将IT信息系统与企业经营发展充分结合,完成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为企业建立强大竞争力,才会受企业的重视与支持。

总之,CIO要强化自身综合竞争力,凸显IT价值,并勇于推销自己,让企业认识到即使面临不利之境,自己及IT部门作用仍不可低估。

简化IT架构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如今许多企业CIO面临的现状是,企业IT环境中的系统异构性、分散性、复杂性和变化速度已发展到让CIO难于有效地使用IT的程度,大为增加企业IT建设成本,因此,如何简化复杂的IT系统,“快、好、省”地进行IT建设,成为CIO也是企业应对难关的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目前,CIO可用以下三招来为企业降低IT建设成本:一是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模式,通过SOA虚拟技术,可以有效、大幅地降低IT成本,最大幅度可以达到80%,可使企业五台服务器减至一台后照样可发挥功用;二是企业IT管理EITM工具,通过EITM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能帮助CIO优化企业资源,并实现自动化的IT流程,从而有效降低IT应用成本;三是利用远程接入技术,即SSL VPN,它能将不同地方的企业仓库、厂房、生产基地、销售机构及合作伙伴等整合进来,打造实时协同应用平台,可节省大量的现场实施维护成本,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另外,CIO也要增强企业信息技术的绿色意识与含量。绿色IT是改变IT的五大技术之一,以“节能、降耗、节约”为核心的绿色技术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

寻找更为经济适用的开发平台,节支降耗。CIO其实可以更多地利用诸如Excel、局域网、开源等各种便利的软硬平台,作适当、简捷的IT开发,作为大系统的补充,或自行开发单机版小系统,作为大系统来临之前的过渡,可较为有效地解决不少现实管理问题,而不必事事购置,以减少IT投入成本。如可利用公司层面的共享文件夹解决会议室、公务车等公共资源的调配问题;利用Foxpro等语言工具开发简单的数据管理系统等。CIO可自己或要求企业IT人员做到善于学习,充分寻找、利用各种经济简捷的平台,加强自主开发能力,简化企业IT流程、节约开发成本。目前较好的开发平台有开源平台和无源平台。

另外,当CIO需要开发一个不是很复杂的软件项目时,也可充分利用网上的软件资源,通过分块在网上竞标来完成代码编写,降低开发成本。

心跳源计划篇(7)

现有的扬州市电子政务机房总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中,政务外网共接入约170个政府机关单位,运行着一批跨部门应用综合信息系统,还承担着部分单位信息系统和设备的托管服务;政务内网机房为机房,目前已连通139家部门。旧机房在环境、应用、备份、安全、运维等方面都亟需进一步提升。

在扬州市相关规划中,数据资源中心机房一期计划投入使用共96个应用服务器/存储机柜、14个网络传输机柜及12个网络列头柜,总机柜数量122个,全部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

考虑到安全域划分的应用与部署,数据中心资源中心机房的网络建设将划分为公共服务和综合办公两套子网络,采用双核星型网络结构。

其中,公共服务子网中的公众服务区和综合办公区,要求所有服务器实现千兆光纤直连服务平台区接入或汇聚交换机,提供连接服务器的汇聚交换机直接与核心交换机万兆双路由互联。综合办公子网中的Web服务区所有服务器实现千兆光纤或千兆电路由直连网站群区汇聚交换机;部门接入区,各部门及县市区通过裸纤(1根4芯光纤,其中2芯备用)方式连接到市政府数据资源中心,实现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

总结来说,数据资源中心机房建设的需求是:资源应用集中,要求协同化办公,打造平台化服务;满足A类机房建设标准,要求安全性和可靠性;涉及到系统和设备的整体迁移,提出操作简易性和智能化管理;兼顾绿色节能和高效的要求。

六类非屏蔽支撑布线系统

在该项目规划中,整个机房采用六类非屏蔽线缆作为其语音、数据及多媒体图像通信等多元信号的传输媒质。

其中,设备配线区(EDA)应用机柜至水平配线区(HDA)列头柜,交换机采用2对万兆多模光纤跳线连接,KVM采用12根六类U/UTP电缆连接,两端采用配线架端接形成永久链路。水平配线区(HDA)列头柜至网络核心区(MDA)采用2×24芯室内多模万兆光缆连接。

二楼辅助支持区水平布线语音/网络信息点至该楼层的弱电竖井(IDF)统一使用六类U/UTP电缆连接,IDF至网络核心区(MDF)采用24芯万兆室内多模光缆连接。运维室至网络核心区(MDF)采用24芯万兆室内多模光缆连接,办公区到机房网络核心区采用6芯室外多模光纤。

此外,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用标准模块化的接插件,跳线均采用快接式,以便今后的管理和使用。

针对扬州市政府数据资源中心机房的实际需求和规划,施耐德电气提供了包括多个产品系列的一整套“六类非屏蔽铜缆与光纤”解决方案。

具体包括:六类非屏蔽网线和24口配线架、多种型号的多模万兆光纤跳线、定制2芯多模万兆光纤跳线、8芯多模室内光纤、24口光纤配线架、多模光纤尾纤、光纤熔接光纤熔接测试、6类模块端接工具等多个系列的产品。

心跳源计划篇(8)

而同时,还有另外近五成的职场人勇敢地准备继续进行自己的跳槽计划。这是“艺高人胆大”,还是一种鲁莽?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的饭碗问题究竟该如何掂量?

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智联招聘的公关部经理吴凡,探讨金融危机带来的职场新动向。

《风尚周报》:就智联掌握的情况,美国金融危机已经给中国职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吴凡:这场金融危机在中国首先影响了三个行业。金融证券业、进出口外向型加工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而在这些行业中,又属中小型企业所受影响比较明显。其相应的从业人员也自然受到冲击。

收入下降可能是很多从业人员感触最深刻的一点,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管理层大多会考虑将一些员工的福利予以缩减,如:交通补贴、吃饭补贴、住房补贴等;另一方面因为个人业绩及公司总体业绩下降的缘故,提成或奖金占收入比例较大的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甚至少数企业已经出现了裁员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因为对欧美市场的过于依赖,使得这次危机当中损失不少。部分企业因资金链紧张或债务问题造成生产线瘫痪,甚至企业倒闭的情况,比如上阵子媒体报道的玩具制造商合俊的破产事件。

《风尚周报》:在受影响的行业中,哪些职位又是最容易成为裁员的“枪靶子”?

吴凡:首先,不同的部门因为职能的区别,在企业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肯定是有所不同的,有的部门可能属于企业的“心脏”,有的部门则可能属于企业“肌肉”或“骨骼”,在企业正常发展阶段无论是“心脏”还是“骨骼”都是不可少的,可是一旦企业到了生死攸关,需要做出裁员的举动之时,“肌肉”或“骨骼”成为靶子的可能性应该会比“心脏”更大;一般来说,研发和销售是企业的核心,而其它附属部门如人力资源、财务、行政等就容易先成为枪靶子。

其次从个人来说,无论你是构成“心脏”还是“肌肉”的部件,只要管理层认为你这个部件出现“失灵”或是“老化”,一定会首当其冲成为“枪靶子”。

《风尚周报》:从智联招聘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企业招聘的步伐是否也放缓了?

吴凡:确实,有一部分企业调整了原来的招聘计划。有的延缓了招聘计划,有的甚至取消了招聘计划。比如一些房地产公司原本准备在某城市设立分公司或者开新楼盘,因为当前形势便暂时取消计划,这也使得相应的招聘计划不得不取消了。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各个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招聘计划还在正常进行。比如安利、宝洁等国际大公司还是照常开展招聘活动。而有一些大的互联网企业甚至增加招聘岗位。

《风尚周报》:为什么会出现龙头企业逆流而上的情况呢?

吴凡:其实,对于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而言,这场金融危机也许是利大于弊的。小公司由于抗风险力量弱,更容易在风暴中遭殃。但是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往往可以熬过去。危机过后,我们还能保持健全的身躯在商场中拼搏。但因为抗风险能力差而“缺胳膊少腿”的其他企业,就容易导致下一场战役中因为战斗力下降而落败。

《风尚周报》:智联最新的调查显示,有近三成职场人因为经济危机影响推迟或取消了跳槽计划,但有另外五成职场人将继续开展跳槽计划。您认为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怎样的选择更显明智?

吴凡: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确实给职场带来了影响,但还不是影响职场人跳槽与否的最主要原因。职场人跳槽一般会衡量三方面的因素:薪酬、发展前景、人际关系。而在这场危机中,职场人在跳槽前,可能还要考虑一点,下家的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如何。这将成为职场人目前跳槽的第四个衡量标准。想想看,如果因为看中薪酬、发展前景或者下家简单的人际关系而鲁莽跳槽,万一企业扛不过危机倒闭了,你怎么办?

《风尚周报》:同期的调查中有另外一个数据,就是职场人最羡慕职业中,公务员排第一。这是否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现今人们“求稳”的一种心态?

吴凡:每次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受青睐度肯定都是第一的。因为它不会裁员、不会缩减福利,相当稳定。但它究竟是不是一份好工作,那就因人而异了。公务员更多的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在一个庞大的机构中可以展示个人能力、素质的机会也不多,更多的要凭资历、年龄说话。可能更适合于追求稳定的部分女性。

心跳源计划篇(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见,幼儿园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通过让幼儿参加体现亲自然、重户外、多元化的阳光体育活动,来塑造阳光的体魄形象和阳光的品格心情,让运动成为习惯,让健康走进家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创设多维、多元自然环境,让运动无处不在。

1.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资源,优化运动场所配置。

可将幼儿园活动空间充分开发、整合,优化运动场所。从总体布局上为幼儿提供发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场所。如:100米的塑胶直线跑道,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地面小道,泥泞的小路、小桥、雷区、山坡,有能促进幼儿各种动作发展的、有情境的、可让幼儿进行单脚跨跳、双脚腾空跳跃、Z型折线跳、迂回跳等多种跨跳的图案等,这些场所布局既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满足了不同幼儿的游戏需要,又丰富了幼儿游戏活动内容。

2.挖掘园所空间资源,优化运动器械配置。

开放性设置,让空间充满活力。如:篮球架、投掷架,挂起的一个个拳击袋,充满挑战的攀岩墙,使整个空间洋溢着活力,幼儿以及家长均可以参与这些开放空间的活动。

差异性设置,让孩子自主选择。可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差异性原则,对不同功能运动器械区域进行合理的设置。如:有以传统的户外活动器具为主的大型多功能组合玩具,有滑梯、荡椅、攀登架等。设置钻爬区、跳跃区、平衡区、走跑区、投掷区、综合活动区等。并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增加球类区、车类区。在设置区域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较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区域,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并在各区域上都设置了明显的标志。运动场地上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让孩子自主选择,既满足了幼儿对不同材料的需求,又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创设开放、自由的活动环境,让运动绽放精彩。

1.“器械超市”让幼儿自主选择。

设置器械超市,为幼儿提供多种可发展动作能力的、不同类型层次的运动器械,如:布、绳类器械;木、竹类器械;纸类器械;瓶、罐类器械;球类器械等。且这些都是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自制的器械, 幼儿可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自制器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味趣性强,更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良好的常规培养是开展器械超市的重要保证。如收拾习惯、自主活动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因此器械的投放应考虑性质互补、数量充足,给幼儿充分的选择余地以及组合的可能。

2.“活动模式”尊重幼儿权利。

充分尊重幼儿自愿组合,自行选择活动区域,自行设计游戏方式的意愿,开展一物多玩、技能竞赛、集体游戏、小组合作等活动模式,要求幼儿在游戏后进行自主评价。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运动方式,尊重了幼儿的权利,发展了幼儿的潜能。我们可感动于幼儿的执着,惊叹于幼儿的发现和创造。

三、整合、开发活动内容,让运动唤醒能量。

(一)整合幼儿园课程内容,让运动充满乐趣。

1.晨间活动动静交替。

晨间自主活动,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爱的器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进行锻炼;可在不同曲风、不同节奏的音乐背景下,开展走、跑、跳的早操活动。如:小班模仿操,中班韵律操、大班轻器械操或武术操。做到动静交替,运动适宜,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集体活动充满挑战。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幼儿发展目标设置幼儿园体育活动课程,制定体育活动计划,选择适宜的体育游戏内容,以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教学活动模式,每周为幼儿设计丰富的体育课程,有情景化的基本动作的练习、丰富的组合游戏等。例如:走(直线走、曲线走、脚尖走、脚跟走等)跑、跳、爬(小乌龟爬、跪爬、毛毛虫爬、坐爬、匍匐爬等)滚翻(前滚翻、侧滚翻――直体滚、团滚)等等,有计划地依据年龄段,实施教学计划,逐步锻炼幼儿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协调与发展。科学、适宜、充满童趣的幼儿体育活动,既富有挑战又促进了幼儿体质发展。

3.趣味运动亲子共乐。

每月举办一次亲子趣味运动会或亲子游戏活动,教师们将各种基本动作、技能融合为一体,贴近幼儿实际,把体育与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障碍亲子接力、赶小猪、小脚踩大脚、袋鼠跳、揪尾巴、大手牵小手等等,形成别具一格的趣味运动会项目,在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转变家长的健康观念,确立合作、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让运动成为习惯,让健康走进家庭。

(二)开发民间体育游戏,让运动成为习惯。

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为重点,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将“阳光体育活动”与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挖掘民间传统游戏,如大班幼儿可开展跳竹竿舞、编花篮、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等;中班幼儿则选择翻饼、烙饼、打沙包、攻城、传电等游戏;小班幼儿则进行老鹰捉小鸡、熊和石头人等游戏,在师幼互动中形成旧游戏、新玩法,一物多玩、旧物新玩、多物一玩、多物合玩等游戏;生动、丰富的传统民间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及家长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孩子们共同感受着运动的魅力,分享着运动的快乐,使得传统文化在家庭、幼儿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感受生命因运动而充满活力,让运动与快乐、健康同行!

心跳源计划篇(10)

分类号B842

阅读中的眼动控制理论试图解决眼动与阅读时读者的心理活动的关系问题。西方学者对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加工与眼动行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出现了多个眼动控制模型。就其眼动控制的理论而言,目前主要有3种:初级眼动控制理论(primary oculomotor control,简称为POC),序列性注意转移理论(sequential attention shift,简称为SAS)和注意梯度指导理论(guidance by attentional gradient,简称为GAG)[1]。当前,国内介绍的阅读的眼动模型,如Strategy-Tactics,Morrison(1984)模型等大多是基于POC和SAS理论构建的。近年来,随着眼动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先后对POC和SAS理论提出了质疑,试图以GAG理论为指导构建眼动模型,比较典型的是SWIFT模型[2]。

自发眼跳-中央凹抑制模型(Saccade generation With Inhibition by Foveal Targets,简称为SWIFT模型)是由Engbert,Longtin 和Kliegl(2002)提出的眼动控制理论的量化模型,该模型试图整合视觉的、词汇的、眼动的信息,采用分布式的词汇加工方式,在单词水平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考察阅读中的眼动行为。

1 阅读中的眼动控制理论

Kennedy等认为阅读的眼动控制模型先后主要受3种理论影响,即POC、SAS、GAG。POC理论主要从视觉和文本物理属性方面考察阅读中的眼动,其模型大多是定性描述。相对于POC,SAS理论特别重视认知因素对眼球运动的影响,并且对模型进行了定量研究。与前两者不同,GAG理论综合初级眼球运动和认知因素来研究阅读过程中的眼动,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定量说明。

1.1 初级眼动控制理论

POC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眼球运动主要由非词汇的、低水平因素,如文本编排、最初注视位置等驱动,其代表模型有Minimal control、Strategy-Tactics以及 Yang等近年来提出的Push-Pull等[3~5]。Minimal control模型认为注视时间和眼跳长度主要受到文本的物理属性,如文本设计、布局的影响,而较少受语言和认知因素的干扰。该模型只能解释数学任务中的一些眼动行为,而无法应用到复杂的阅读任务中。

O’Regan认为影响眼动的主要因素是读者在注视早期阶段所获得的非词汇水平的信息,在战略战术模型中主要是指最初的注视位置。该模型认为某个词的注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对该词的注视时间,以及下一次的注视位置。如果注视点落在一个词的最佳位置上,即靠近词的中部,那么只会有一次注视,而落在一个不适宜的位置,通常会产生一次回视[6]。与Minimal control模型相比,战略战术模型能较好地解决着陆点的问题,但其所提出的每个词都存在最佳注视位置的结论是在单词独立呈现的情境中获得的,因而很难解释自然阅读状态下的眼动行为。Push-Pull模型认为眼动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决定的,眼跳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词汇加工,它是视觉系统中不同成份相互竞争的结果。

综上,基于POC理论构建的眼动控制模型普遍忽视了认知因素对语篇阅读中眼动行为的作用,因此它们难以有效地解释阅读过程中的前视效应、溢出效应以及词频和词的可预测性对个体眼动的影响[7]。

1.2 序列性注意转移理论

SAS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词汇加工、注意转移和眼动是密切联系的,注意是序列性地从一个单词转移到下一个单词,特别重视认知因素在眼动控制中的作用,认为广义的词汇接通是驱动眼动的基本引擎,其代表模型有Morrison模型,E-Z Reader模型等以及Salvucci等(2001)提出的EMMA模型(Eye Movements and Movements of Attention,简称为EMMA),其中影响较大的是E-Z Reader模型[8]。关于这类模型,国内研究者给予了较多的关注,阎国利等曾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对于POC理论模型,SAS理论模型,尤其是E-Z Reader模型,不但对认知加工与阅读中眼动关系进行了定性说明,而且还进行了定量的研究,能够解释阅读中的一些现象,如前视效应、溢出效应等。但是,Kennedy等发现该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模型自身结构相当繁琐(E-Z Reader1到E-Z Reader7) [9,10]。研究者认为,由于SAS模型坚持序列性的注意转移策略,因此难以很好地解决下列3种问题[11]:

(1)副中央凹词汇难度对中央凹词汇加工的影响。

(2)从注视点左侧提取的信息对阅读过程中眼动行为的影响。

(3)重新计划眼跳是否会增加注视时间,及其影响程度。

对于前两个问题,SAS模型,尤其是E-Z Reader模型试图通过增加一些功能模块加以解决,结果使模型变得相当复杂,缺乏灵活性。至于第3个问题,该模型一直没有给出很好的解决办法[12]。

1.3 注意梯度指导理论

Inhoff等总结了GAG 理论5个方面的特征[13]:

(1)在有效的视觉范围内,所有单词都能被注意到,并进行词法分析,而不仅仅是以一个单词到另一个单词的序列加工的方式进行。

(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不同词汇间注意资源分配不均衡,存在着有序的等级梯度。

(3)注意分布的梯度值与注视位置及个体对该词汇的认知加工密切相关。

(4)成功的词汇或亚词汇加工会导致注意中心的动态调整。被识别的词只能得到较少的注意资源,而一定注意范围内的新词会得到更多的注意资源。

(5)伴随注意中心的转移,眼跳产生,并将眼球指向新的目标。

根据GAG理论,研究者构建了多个眼动模型,最有代表性的是SWIFT模型。这些模型能较好地说明先前模型所能解释的有关阅读中的眼动行为,同时也克服了E-Z Reader模型难以解决的“跳读与注视时间”的问题。

2 SWIFT模型的功能模块

以GAG理论为指导,SWIFT模型力图将认知和初级眼球运动结合起来去考察阅读中的眼动行为,主要有3条基本原则[14]:

(1)一定注意范围内的分布式词汇加工[15]。阅读过程中,词汇加工并非机械式的按照既定序列依次进行,而是分布式的,个体可以平行地加工若干个单词。

(2)眼跳计划和目标选择的分离。Carpenter等通过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眼球运动中,“何时眼跳”(when)和“向何处眼跳”(where)有特定的神经通路[16]。视觉信息经外侧膝状体迅速传入视皮层和上丘。初级视皮层通过“what”和“where”通路进行信息传递。背侧中央的“where”通路主要将信息向前投射到颞中回的视觉运动区(MT/V5),引导眼动和注意的方向。腹侧的“what”通路主要将信息投射到颞叶下侧皮层,起到物体识别的作用,它是眼跳计划的必要条件。

(3)伴随中央凹目标抑制的眼跳机制。在构架上,SWIFT模型主要有两大功能模块:词汇加工(lexical processing)和眼跳编程(saccade programming),具体见图1。

图1 SWIFT模型的功能模块

2.1 词汇加工

阅读过程中,词汇加工包括词汇的前加工阶段和词汇通达阶段,是驱动眼动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建模时,令单词n在时间t上的词汇加工为an(t),因此在一个给定的句子中,所有单词的加工会构成一个数据集合{an(t)}(n=1,2,3,・・・,Nw)。词汇的前加工阶段主要用来加工单词的一些基本的自然属性,如词长、首字母等。在这一阶段,词汇加工水平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即dan/dat>0,并在前加工阶段的末端达到最大值。在词汇通达阶段,词汇加工从最大值不断衰减,即dan/dat<0,直至加工完成,此时an(t)=0。因此,在注意窗口内,当词汇加工完成后,如果某单词还保持着一定的加工水平,即aj(t)>0,那么会对该词产生回视。

同时,SWIFT模型采用数据驱动和概念驱动的认知加工因素,强调词频和可预测性对词汇加工及眼动行为的影响。单词的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 of word)指特定句子中,在前面的单词都已知的情况下,某个单词被猜测出来的概率[17]。实际建模时,词汇加工难度是词频(ƒn)和可预测性(Pn)的对数的线性函数,即

Ln=(1 - Pn) (α-βlogƒn) (1)

上式中,α和β分别是截距和斜率,0<Pn<1,Ln是词汇的加工难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单词的加工水平、加工时间及其成为眼跳目标的可能性。

SWIFT模型假设阅读过程中,阅读知觉广度是4个单词,强调分布式的词汇加工,力图重新审视注意的分配和眼动控制。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眼的视敏度从中央凹到副中央凹及边缘视觉区不断衰减,因此研究者大多认为视网膜中央凹区域词汇加工速度最快,但这并不否认其它区域存在着协同加工。Binder等通过实验发现读者在注视某个单词时,仍能注意到已经被加工过的单词,所不同的是加工速度存在差异[18]。分布式词汇加工过程中,单词的加工速度受其所在位置与注视点距离的影响,即离心率ε的影响。建模时,令加工速度为λ,它是离心率ε的函数。同时,研究者认为在不同时间,注视点随眼球运动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单词的离心率是时间的函数。

ε(t)= n - k(t)(2)

上式中,n是单词的实际位置,k指在t时的注视点位置。当ε= 0,也就是说在中央凹区域,单词的加工速度最快,即λ(0)=max{λ}。在一定注意范围内,随着离心率的增加,单词的加工速度显著下降,具体如图2所示,λ(0) >λ(±1) >λ(2)。对于阅读知觉广度外的单词,即ε<-1 或者ε>2时,其加工速度λ=0。由于采用了分布式的词汇加工方式,SWIFT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视网膜其它区域,如副中央凹对中央凹词汇加工的影响。同时,在一定注意范围内,个体可以对词汇进行平行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回视和眼跳的数量,从而大大简化了模型的结构,使之更具有灵活性。

图2词汇加工窗口

2.2 眼跳编程

SWIFT模型主要从目标选择、眼跳计划、中央凹抑制以及眼跳执行来研究阅读过程中的眼跳。

2.2.1 眼跳编程的加工成分和目标选择

在SWIFT模型中,眼跳编程(saccade programming,简称为SP)主要包括两种加工成分,分别是眼跳编程的可变期(τ1,labile stage of saccade programming)和眼跳编程的不可变期(τn,nonlabile stage of saccade programming)。τ1和τn都服从gamma分布。在实际建模时,研究者采用Schilling等实验中的材料,48个句子,共536个单词,通过基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简称为GA) ―― 启发式的优化算法,通过既定的随机搜索进行操作,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评估[19 ]。 根据SWIFT模型的基本假设,经过5次运算,研究者测查出该模型的各项参数,其中τ1=128.6ms,τn=41.6ms,平均误差分别为3.2ms和4.7ms。

眼跳目标选择是以一系列词汇加工,即{an(t)}为基础。在SWIFT模型中,眼跳目标选择发生在眼跳编程可变期的后半段。模型假设,如果在t时,注视单词的位置是k,那么单词成为眼跳目标的可能性为π。

上式中,π代表单词n成为眼跳目标的可能性,当n ≤ k + 2,π>0。

图3描绘了模型中几种具体的眼跳编程。SP0和SP1是两个独立的连续性眼跳编程。当t=0时,初始眼跳编程SP0启动。

F =τ1 + τn (4)

上式中,F是首次注视时间。τ1和τn分别是稳定和不稳定的眼动时间。图3(a)中,在SP0阶段,眼跳目标选择发生在眼跳编程的可变期,实际建模中大约在100ms之后。SP0结束后,SP1启动。两次眼跳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图3(b)中,模型模拟了眼跳编程取消的具体过程,能较合理地解释阅读中的跳读现象。首先SP2启动,接着在眼跳可变期,SP3启动,同时SP2被取消。由此可见,眼跳取消可以发生在眼跳编程的可变期。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跳读,它实质上反映了眼跳目标的取消与眼跳编程的重新制定。与SP0、SP1相对,图3(c)中SP4和SP5是并行的眼跳编程。当SP4处在眼跳的不可变期,SP5启动,并立即进入眼跳编程的可变期。当SP4结束时,SP5才进行眼跳目标选择,因此SP4没有对SP5产生实际影响,如时间增加或减少,最终两者都指向预定的眼跳目标。不同于SP4、SP5,图3(d)中SP6和SP7同处于眼跳的不可变期,由于产生眼跳竞争,出现眼跳等待,结果SP7被延迟,直至SP6完成。

2.2.2 中央凹目标抑制

Wurtz等通过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眼跳产生与视觉中央凹区域脱离当前注视对象在时间上存在着密切联系[20]。SWIFT模型采用伴随中央凹目标抑制的眼跳机制,认为个体在阅读过程中,新的眼跳的初始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词汇加工能力的影响。在构建模型时,研究者假设两次眼跳之间存在随机的时间间隔ts。中央凹目标抑制机制会根据词频和词的熟悉度调整ts。

t = ts + hak(t) (5)

上式中,t是一个新的眼跳可变程序的开始时间。h代表中央凹词汇加工的抑制强度,不是h∞,中央凹目标抑制也趋向于极值。Klielgl认为中央凹目标抑制的时间是有限的。

上式中,δt代表中央凹抑制时间的最大值。理论上,当h∞,δt约为186.1ms。该模型中,h=50.3,λ(0)=0.798,α=148.5,所以δt约为181.5ms。这说明新的眼跳编程至少要在181.5ms后才能启动。

3 SWIFT模型对E-Z Reader的改进及其解释效度

Reichle等认为SWIFT模型发展了E-Z Reader模型,有助于推动研究者对阅读过程中注意和视觉控制的认识[21]。两种模型都是建立在单词水平上的,认为词汇加工主要包括两个阶段,词汇加工速度和眼跳行为受词频和词的可预测性的影响。同时,它们根据各自模型的特点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都采用了Schilling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能够解释诸如首次注视时间、回视、跳读等一些眼动现象[22]。较之于E-Z Reader模型,SWIFT模型进一步加深了对阅读中眼动的理解,主要体现在:

(1)SWIFT模型为前进式与后退式的眼球运动以及对注视点左侧单词的加工和信息提取提供了一般性的机制。不同于E-Z Reader模型,SWIFT模型强调分布式的词汇加工,眼跳计划与眼跳目标选择的分离。在一定的注意窗口内,任何加工不充分的单词都是潜在的眼跳目标。另外,当一个单词在词汇加工窗口外时,其加工水平较低,通常不会立即对它产生更深入的词汇加工。不过,它仍是一个潜在的眼跳对象。该模型认为处在加工窗口之外,保持低水平词汇活动的单词会在句子末尾处产生一个长距离的回视,并进行再加工。据此,研究者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发现很符合Kennedy的实验结果,即个体对先前加工过的单词有着异常准确的空间定位[23]。

(2)跳读要求取消原定的眼跳目标,并重新计划眼跳。Radach等认为注视时间受眼跳取消的影响,但不会显著增加[24]。而在E-Z Reader模型中,因眼跳取消,注视时间被显著延长。在E-Z Reade3中,注视时间增加了170ms;在E-Z Reade5中,注视时间增加了173ms。相对于以前的模型,SWIFT模型采用眼跳计划和眼跳目标选择部分分离的方法,推迟了目标选择的时间,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注视时间只增加了10~21ms,与实验结果的拟合度较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E-Z Reader模型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

(3)E-Z Reader模型特别重视认知因素对眼动和注意转移的影响,如词汇驱动控制加工过程。伴随内部注意转移到一个词,个体开始对该词进行熟悉性验证,接着进行词汇通达,不稳定的眼动计划开始[25]。词汇通达完成使得注意转向下一个单词,经过稳定的眼动计划,执行眼跳。SWIFT模型将初级眼球运动和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认为眼跳计划和眼跳目标选择部分分离,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同时也受词汇加工的影响。

尽管,SWIFT模型能解释一些POC、SAS理论模型难以解决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有待发展和完善的模型。它仍然是建立在单词水平上的,忽视了字母属性对阅读中眼动行为的影响,无法在字母水平上提供有关着陆位置的信息。除此之外,SWIFT模型没有把句法和语义等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对眼动的影响加入到模型中去,而是以词频和可预测性等做间接推论。

4 展望

SWIFT模型对中文阅读眼动控制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阅读知觉广度而言,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白学军等研究发现中国学生阅读理解时的知觉广度约为1~3个字,即个体只能从正在注视的某个字及其前后两个字中获得信息[26]。这与Rayner等提出的“起始字母识别假设”一致。该假设认为读者能在一定知觉范围内提取注视点以外单词中的前几个字母的信息,从而为后继字母识别提供必要的语境信息,如正字法规则。Inhoff等细致地研究了中文句子阅读中的知觉广度和双眼运动情况[27]。实验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eye movement contingent display),共创设了11种注视条件,其中1个单字窗口,在此基础上构建7个右侧窗口,2个左侧窗口,另外一种是整句呈现。实验材料是汉语出版物中的句子。被试是会讲普通话的中国内地公民,在美国生活低于2年。实验发现,中文阅读知觉广度是非对称的,即注视目标左侧1个字,右侧3个字。右向眼跳广度约为2~21/2个字符空间。陈之等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技术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28]。这些与SWIFT模型强调的一定注意范围内,词汇信息的分布式加工原则(如图2)相契合。在知觉广度内,个体可以对若干字词进行不同程度的同步加工。与SAS理论模型相比,分布式加工降低了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数量,减轻了读者的眼动负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字词是汉语阅读中句法和语法分析的基本功能单位。李栗提出的汉语句子多层次分析模型(Multiple Level Analysis简称为MLAN),采用逐词输入的形式和基于预期的分析策略[29]。这与SWIFT模型有相似之处。另外,许多研究发现阅读中存在着副中央凹加工,此外词频、字频及其可预测性也会影响眼动行为。以GAG理论为指导,SWIFT模型充分考虑了诸多类似因素对眼动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描述,拟合度较好,同时能够较好地解释长距离回视的定位问题。

眼跳是眼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较之于POC和SAS理论模型,SWIFT模型假设眼跳计划和目标选择部分分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研究者发现其实验数据与实际结果的拟合性很高,从而为解决跳读和注视时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些对于开发中文阅读眼动控制的定量模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然而,汉语是意音文字,字词构造有其特殊性,不同的构字部件及所在位置,部件知觉中的结构方式效应都会对实时加工中的眼动行为产生影响。另外,中文词语的词界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还存在着诸如成语等特别的表达形式,因此在借鉴时应考虑到中文阅读的具体特点。

参考文献

[1] Starr M S, Rayner K. Eye movements during reading: Some current controversies.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1, 5: 156~163

[2] Enbert R, Logtin A, Kliegl R. A dynamical model of saccade generation in reading based on spatially distributed lexical processing. Vision Research, 2002, 42: 621~636

[3] Suppers P. Stochastic models of reading.In Ygge J, lennerstrand G(ed.),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Pergamon Press, 1994

[4] O’Regan J L. Eye movements and reading. In Rayner K, Eye movements and visual cognition: Some perception and reading, 1992a, 333~354

[5] Yang S N, McConkie G W. Eye movements during reading: A theory of saccade initiation time. Vision Research, 2001, 41: 3567~3585

[6] 阎国利. 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108

[7] 吴迪,舒华. 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作用. 心理学动态,2001,9(4):319~324

[8] Salvucci D D. An integrated model of eye movements and visual encoding.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 2001, 1: 201~220

[9] Kennedy A. Parafoveal processing in word recogni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0a, 53A: 429~455

[10] Reichle E D, Rayner K, Pollatsek A. The E-Z Reader model of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Comparisons to other model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03, 26: 445~526

[11] Inhoff A W, Starr M, Shindler K L. Is the processing of words during eye fixation in reading strictly serial?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2000, 12: 1474~1484

[12] 沈模卫,张光强,付德江等. 阅读过程眼动控制理论模型:E-Z Reader. 心理科学,2002,2: 129~133

[13] Inhoff A W, Radach R, Starr M, et al. Allocation of visuo-spatial attention and saccade programming during reading. In Kennedy A, Radach D, Heller, Pynte J(eds). Reading as a perceptual process. Oxford: Elsevier. 2000

[14] Engbert R, Longtin A, Kliegl R. Complexity of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2004, 14: 493~503

[15] Hyönä J,Bertram R. Do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nonfixated words influence the processing of fixated words during reading? 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4, 16(1/2): 104~127

[16] Carpenter R H S. The neural control of looking. Current Biology, 2000, 10(8): R291~R293

[17] Kliegl R, Engbert R. SWIFT Explorations. The Mind's Eye: Cognitive and Applied Aspects of Eye Movement Research, Elsevier Science BV, 2003: 391~411

[18] Binder K S, Pollatsek A, Rayner K. Extraction of information to the left of the fixated word in read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999, 25: 1162~1172

[19] Holland J H. 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 Wurtz R H. Vision for the control of movements.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1996, 37: 2131~2145

[21] Reichle E D, Pollatsek A, Fisher D I, et al. Toward a model of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8, 105(1): 125~157

[22] Schilling H E H, Rayner K, Chumbley J I. Comparing naming, lexical decision and eye fixation times: Word frequency effect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emory & Cognition, 1998, 26: 1270~1281

[23] Kennedy A, Murray W S. Spatial coding and reading: Some comments on Monk.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87, 39A: 649~718

[24 Radach R, Heller D. Relations between spatial and temporal aspects of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Kennedy k, Radach D, Heller D, Pynte J (eds), Reading as a Perceptual Process. Oxford: Elsevier. 2000. 165~191

[25] 沈德立. 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9

[26] 白学军,沈德立. 初学阅读者和熟练阅读者阅读课文时眼动特征的比较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2:1~7

[27] Inhoff A W, Weimin Liu. The Perceptual Span and Oculomotor Activity During the Reading of Chinese Sentenc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1998, 24(1): 20~34

[28] Hsuan-Chin Chen, Chi-Kong Tang. The effective visual field in reading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1998, 10: 245~254

[29 李栗. 汉语句子的多层次分析. 心理学报,1990,22(2):149~158

Eyemovement Theories and SWIFT Model

Chen Qingrong, Deng Zhu

上一篇: 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下一篇: 校园环保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