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4:54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1)

为了与时俱进,在结合了我院实际情况后,提倡人才重视等理念,根据医院的发展需求,对新接收的应届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有效开展是为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岗位的关键,同时也是对合格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方法。促使新员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并愉快、积极地与医院工作模式相适应,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的职工团队。为了收获良好的培训效果,基于多年工作经验及体会,谈谈医院对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现状、目的、及意义,为医院更好创造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岗位培训概述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加快了竞争的步伐,在市场化趋势引导下,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医学生是医院顺利开展工作的新鲜血液,我国每年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是医院人才储备及团队建设的新生力量。新员工因刚步入社会,从工作、心理、环境等方面都需要适应。岗前培训在每个医院都都得到相应的开展,但是要收获良好效果应注重实用性、及时性、以及组织力度等,医院领导也应给予新员工岗前培训足够的重视,避免走形式,这样才能将新员工培养成为熟练手,担负起工作责任。对于新员工而言,岗前培训不仅仅从形象、态度、责任心等方面提高员工素质,还能够增强新员工的服务理念、管理理念、以及对医院的忠诚度及责任心。在专业技能与个人素质等方面,经过正规岗前培训的新进员工与医院工作人员标准及要求更加符合,这样才能将医院先进的技术与服务向社会推广。

二、岗前培训的实施

1、准备工作。严密、周详的计划及完备的准备是取得良好岗前培训效果的前提。医院科教处、护理部、审计部门等各职能部门可配合人事处进行工作的开展。将岗前培训的方案制定出来,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角度,打造一流的、高素质的员工团队。同时确定岗前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并汇总经验及理念培训,将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日程表制定出来。做好各部门沟通与交流工作,在进行岗前培训一周前,应将培训安排日程表制定好,并与院方领导及各部门实现联系及沟通,将培训的人员、内容、地点、时间等确定下来。

2、培训内容。为了理论联系实际,从本质上调动护生工作意识,院方可开展志愿者服务,让新近人员进入医技、门诊等科室,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协助医院业务运转、维持正常秩序。实际地为患者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如协调、咨询、分诊、医导、心理辅导等。通过亲身实践与体会,让新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体会患者感受。通过一段时期的志愿者服务,不但对工作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对自我提升产生促进作用。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内容可包括专业技术与公共课两部分的培训,在新员工到岗后,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对此,应尽快让新员工熟悉基础工作内容。例如:给予员工帮助,怎样能够把握好人生关键转折、怎样尽快进入职业状态,帮助他们调整工作状态,对不能尽快适应的新员工进行心理辅导。专业技术的培训:在实际工作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例如:专职教师可采取集中示教的讲解方式,将临床上容易出错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且多让新员工进行反复练习。提高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避免临床上的人为事故。公共课培训,在讲解公共课时,应致力于新进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创建与医院相适应的和谐文化,维护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做好公共课基础培训,例如:员工考勤细则、员工服务教育、个人行为规范准则、与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安全知识、控制及预防医院内部感染讲座、医疗工作核心制度、医院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岗前贫血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并有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开展模拟训练、互动教学等,强化培训效果,将新员工的积极性与兴趣激发出来。还可利用观看影片的方式,加深护生对医院各项内容的了解,例如:可将我院对非典以及汶川地震作出的贡献用播放影片的方式表现出来,新进护生在观看了医院发展历程及为国家、社会作出的贡献后,能够激发出对医院的感情和信任,以加入这样的集体为荣,从内心加快了融入医院集体的步伐。

三、效果研究

经过岗前培训,无论从形象、态度、还是从责任心等方面,新员工都对医院的工作和服务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进入工作角色打下坚实基础。在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后,很多新员工岗前培训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同。要想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就需要将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医学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伴随人们对医疗知识越来越多的了解,也增强了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因此,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专业课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其能够真正发挥出医疗的作用。通过培训帮助员工认识自我,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新员工克服职业路途上的荆棘与难题,把握正确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在临床实践的全部过程中,应贯彻多样化培训形式,按照专业技术培训与公共课培训的内容,安排培训形式。总结多次岗前培训的经验,对培训内容不断充实,可根据民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实际需求以及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对新员工岗前培训内容进行不断填充。注重实用性、及时性、以及组织力度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将科学化培训方法总结出来,以将新员工的工作适应期缩短,为医学生尽快适应医院工作、融入医院集体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为了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医院工作环境,担负起工作职责,为患者、医院、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应有效开展岗前培训。经过岗前培训,无论从形象、态度、还是从责任心等方面,新员工都对医院的工作和服务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进入工作角色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2)

我院2010年7月在社会上招聘了14名导医。在门诊部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导医的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二部分,岗前技能培训和在岗培训。

1导医的基本资料

导医总数:14名, 均为女性。

年龄:18-21岁,

学历:大专9名,占总数的64%,本科5名。占总数的35.7%。

专业特点:护理学

2导医岗前培训计划

2.1导医岗前培训目标:使导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掌握岗位职责及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2导医岗前培训内容:由总体培训计划和各专科培训计划。

2.2.1总体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医院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员工守则;门诊接待礼仪、文明用语;医院总体布局及计算机专业操作等。2、2、2各专科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导医各科岗位职责及操作规则;专家特色、专病特色介绍;各科就诊时间介绍;候诊秩序维护等。

2.3导医岗前培训轮转时间:为3个月,根据各专科的培训内容,确定各科培训时间。

第1-2周 3-4周 5-8周 9-12周

门诊布局流程培训 礼仪知识培训 预检分诊知识培训 专家门诊知识培训

2.4导医培训师资的资质确认:拥有一支作风良好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导医培训质量的基础。我们对师资提出如下要求:从事门诊专科岗位工作5年,中级职称以上,热爱带教并善于教学,平时工作认真,经护理部(或部门负责人)推荐,成为导医的培训师资。

2.5导医岗前培训制度:导医进入正式岗位之前,必须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制定专人带教;有关部门必须提供导医培训计划、师资和培训基地并组织培训,培训缺席时间不得超过20%,无故缺席者或在培训过程中发生重大投诉者不得参加培训考试。

2.6导医岗前培训方法:

2.6.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共性的问题集中培训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将各专科的操作理论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中有分组讨论;分散培训中有集中总结,这种聚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6.2专人带教:导医进入专科培训,配备一对一专人带教,建立教、学责任制,在带教活动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带教,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有利于提高导医的带教质量。

2.6.3 开展专科讲课和提问:文员在各专科培训中不但要学会各种技术操作,更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在各专科选择部分相对重要的内容安排小讲课 每周一次,每次讲课后要求课后复习,每周提问不少于二次,并将提问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导医培训的平时成绩之一。 转贴于

2.6.4建立导医培训操作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导医姓名、培训专科名称、培训时间、要求完成操作项目名称、要求次数、完成次数、完成日期、带教老师签名等。通过登记实时反应导医的操作落实情况,避免带教“不放手”现象,从管理上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2.6.5建立导医培训考核制度:在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考核,可以鞭策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考核了解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将成绩作为个人的培训综合成绩之一;另一方面可了解培训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便于修正培训计划或开展强化培训等。

2.5.6建立导医培训评教、评学制度:评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体验,对教学情况的总体感受进行客观反馈。评学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评价。在各专科培训结束前,护士长(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带教老师和学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届时,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学生对带教中存在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民主、互动的形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导医在岗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合格未取得执业证者,由于门诊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应变性,因此开展如下的培训:

3.1职业道德教育是导医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他们的相关职业素质,是贯穿于职业始终的工作,包括行为规范、社会责任、医院规章制度和在岗职责等。

3.2计算机技能培训:门诊信息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网络工作站正在广泛使用,培训项目包括:门诊排队叫号系统的使用,保养及基本的故障处理、网络预约等。

3.3开展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虽然导医对医护知识有所了解,但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医院门诊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应当了解和掌握与之疾病和症状的关系及基础的护理急救知识,为此,对导医进行应急演练、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授课。

3.4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门诊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多因素环境,城市人口老龄化常有各种疾病突然变化。建立门诊应急预案系统尤为重要。使得人人掌握抢救措施和操作技能,包括:平车、轮椅车的搬运和运输病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抢救信号等,导医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为挽救病员生命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3.5开展国语、方言、手语和外语的培训: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病员都来自全国各地和外国友人包括残疾人,要全方位的做好服务,首先要做到沟通无障碍,使病员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4总结

第一期导医岗前技能培训已结束,培训考核合格14名。已在门诊的大厅、出入院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等岗位上开展工作。各方面反应良好。

5导医培训的发展趋势

5.1医院门诊服务与疾病密切相关,开展“以病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首接负责制。因此,在导医培训中融入基础的医学、护理应急知识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5.2导医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不断重复导医的业务培训。若能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录象,可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同时也规范了培训过程。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3)

新员工岗前培训质量效果评价是评价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恕P略惫ねü岗前培训,在充分认识医院的制度和文化、自己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进行综合评价。《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及国际医院管理(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也提出,医院通过对岗前培训的质量效果评价,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计划(Han)、实施(Do)、检查(Cbeck)、处理(Action)”的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岗前培训工作,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完成角色转变。

本研究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质量效果进行调查,探索提高医院岗前培训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为优化岗前培训工作流程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入职并岗前培训的新员工。参加本次岗前培训人数共计389人,共回收问卷377份,回收率为96.9%。其中,医疗、医技、护理和行政后勤人员分别为131(34.7%)、83(22.0%)、153(40.6%)、10(2.7%)人;专科及以下、本科、硕士、15+级以上人员分别为33(8.8%)、169(44.8%)、113(30.0%)、62(16.4%)人。

2.调查内容

本研究在参考其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的实用性评价。主要是对岗前培训的课程进行实用性评价,分为5个等级,1=非常不实用、2=不实用、3=一般、4=实用、5=非常实用。课程主要包括医院总体情况介绍,医院文化、规章制度的介绍,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医疗安全、安全保卫知识教育,医疗和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院内感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教育,病例质量管理等。

(2)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主要是对岗前培训的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分为5个等级,1=差、2=合格、3=一般、4=良好、5=优秀。

(3)培训的组织管理评价。主要是对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培训形式、管理服务、场地安排、学员纪律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分为5个等级,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

3.调查方法和统计学方法

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的得分和百分率。

二、结果

1.课程的实用性评价

从实用性来看,“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心肺复苏术”的实用性最强,“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药事管理及法律法规”的实用性最差。

“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心肺复苏术”、“致欢迎词、医院情况介绍”、“保健部服务范围”、“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

爱岗敬业”、“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人事管理制度介绍”、“工会介绍”、“医保政策简介”的得分较高,平均得分均在4.8分以上;而“团委书记经验分享”、“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分会场的课程实用性得分普遍较低,均在4.7分以下。见表1。

2.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

从授课质量来看,排名前五名的课程分别是“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心肺复苏术”“致欢迎词、医院情况介绍”、“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

爱岗敬业”、“工会介绍”、“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排名后五位的课程分别是“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医疗分会场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教育”、“药事管理及法律法规”、“医疗权限和法律法规”、“病历质量管理”。见表1。

3.培训的组织管理评价

新员工对此次组织管理的总体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高达98.7%。其中,课程设置、管理服务、培训形式、学员纪律的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98.1%、98.1%、97.3%、96.8‰而时间安排、场地安排的满意度较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94.7%、95.0%。

4.其他

48.0%(181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的时间”为3-4天,27.6%(104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的时间”为一周;79.8%(301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集中一次完成;87.8%(331人)的新员工认为“开展素质拓展类岗前培训”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

三、讨论

1.培训课时与组织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48.0%(181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的时间”为3-4天,27.6%(104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的时间”为一周。从组织管理的满意调查上看,培训时间安排的满意度也较其他条目略低。我院岗前培训为时两天,第一天在主会场进行培训,第二天则在分会场进行分组培训,时间安排紧凑。根据大家反馈,适当延长培训天数,增加课间休息时间。同时新员工对培训的场地安排满意度也略低,这主要是场地空间小所致,在后续岗前培训时,可充分考虑场地限制,有计划的分批次培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2.培训课程

培训教师是培训课程实用性和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甄选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培训教师来提高岗前培训的质量。根据课程的实用性和授课质量评价结果,对得分较低的课程,如廉政教育、经验分享、竞争压力和心理对应策略等课程进行替换,或要求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对于分会场实用性评价较高的课程,如“心肺复苏术”和“爱岗敬业”,可纳入主会场课堂上进行讲授;对分会场得分较低的课程则要求内容针对性要强。同时按新员工的建议可增加临床和科研大咖的讲座和新员工演讲环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增加破冰和现场提问环节,提高授课质量。

3.培训形式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医院 新员工 岗前培训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52

为了促进医院医疗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医院每年都会招收新员工,新员工是医院的新鲜血液,为医院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和医院的人才储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高校毕业生是医院新进员工的主要来源,他们从高校学生到医院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存在种种不适应。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是加强医院人力资源和队伍建设的入口和开端[2],可以帮助新员工尽快接受医院文化,适应医院工作,更早完成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转换。组织好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对其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对于提高他们对医院的忠诚度极其重要[3]。近代医院工作人员的流失率增大,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若医院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做得好,新员工更愿意留下来为医院工作,并且还可以使其尽快适应医院工作岗位[4]。

本院每年都会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并且对每年的培训情况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分析,逐渐完善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他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完全新鲜和陌生的工作环境,他们要完成从学生到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身份转变,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对医务工作者角色认识模糊,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缺少归属感,以及要面临竞争所产生的巨大压力[5]。

即便是受过充分严格的职前教育,但世界上仍然没有哪一项职业期望新的从业者马上就能做出充分的贡献。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入职期是医院新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困难期

大量的研究表明[6-7],绝大部分新员工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一时期是他们工作生涯和职业生涯最困难、面临压力最大的时期。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渡过这段磨合期,适应、调整多方面需要,顺利地与患者、同事和领导沟通并获得认可,这些对新员工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1.2入职期是医院新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

任职的最初岁月十分重要。这段时期的经历可以毁掉原本大有前途的职业生涯,也可以将其引上不断成长与发展之路。岗前培训是新进员工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和助跑器。

1.3入职期是医院新进员工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的街接期

医务工作者必然需要经过个人教育阶段(即在医学院校学习学科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准备任职阶段(即担任医务人员后的试用阶段)和在职继续教育阶段(即被录用为正式职工后的继续教育阶段),三个阶段形成完整而连续的过程,缺一不可,这也是很多人力资源研究者都认可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观点。其中间环节——岗前培训(或称入职培训、入职教育)是沟通与承接两者的桥梁。对新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新员工迫切需要得到支持、帮助、理解和鼓励,医院和相关部门如能进行适时而恰当的入职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就会为新员工架起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缩短他们的过渡周期,尽快掌握任职常规技能,减少他们对自己生存问题的关怀,及早进入专业发展的成熟期,加速他们的专业成长。

2岗前培训的需求

以上从理论方面论述了医院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的必要性,下面从实际的需求情况出发,笔者对新进员工对岗前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96%的新员工认为岗前培训十分必要,3%的员工认为无所谓,仅有1%的员工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岗前培训。

该结果反映了他们在参加工作以前对岗前培训的需求程度,体现了他们对岗前培训的迫切的、稳定的、真实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仅仅来源于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与外界要求因素无关。

由此可见,面临严峻工作挑战的我国医院新员工,从对他们的职业准备现状的调研和他们对岗前培训的需求度来分析,从高校学生到医院职工的角色转换来看,他们职业准备不足,大部分新员工具有接受岗前培训的现实需求,我们从不同视角的多侧面考察,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真实、稳定、强烈的发自内心的主观需求。

下面笔者将结合我中心岗前培训工作的一些具体情况来对医院岗前培训进行详细的阐述。

3岗前培训具体内涵

3.1岗前培训的对象

我中心新员工岗前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当年接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部分由“中组部”及中大“百人计划”引进的国内外优秀青年杰出人才及其他医疗机构的优秀调入人员,根据近几年的招收情况,从学历分布情况来看,每年接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逐步增多,从岗位分布情况来看,临床医师、实验研究人员及护理人员占较大比重,为总人数的85%以上。

3.2岗前培训的目标

通过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拟达到的培训目标是:使新员工尽快融入我中心文化,了解我中心历史,树立统一的价值观念以及规范的行为模式;了解我中心各职能处室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明确职业生涯发展途径,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与职业素养。

3.3岗前培训的计划和内容

针对培训对象,我中心每年由人事处牵头,各相关职能科室配合,精心制定对新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计划,我中心岗前培训由“团队素质户外拓展”、“人文专题讲座与中心职能科室专题讲课”和“科室内部培训”三部分组成。中心根据近几年的岗前培训情况,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培训计划和内容不断地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3.1专题培训一:团队素质户外拓展“团队素质户外拓展”培训部分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由专业拓展机构精心设置一系列新颖、刺激的项目,让每位新员工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新员工的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醒悟,对个人、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团队素质户外拓展培训让每位新员工充分体会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才是共同进步取得胜利的关键。户外拓展培训围绕着“团队”两个字进行,激发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塑造团队非凡凝聚力,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集体,为医院团队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3.2专题培训二:人文专题讲座与中心职能科室专题讲课

“人文专题讲座与中心职能科室专题讲课”培训部分内容包括新员工入职仪式、中心历史概况以及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人文关怀讲座、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消防安全教育及各职能部门设计的精彩专业讲课等专题讲座课程。新员工入职仪式部分是为增强新员工职业神圣感,我中心近年来均为新员工岗前培训前举行入职仪式,中心领导及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入职仪式,并分别向新员工致欢迎辞,并分别由分管医疗的院长、护理部主任带领医生及护理人员庄严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南丁格尔誓言。2014年专题讲座部分就有中心党委书记专心准备《中心概况》,全面阐述了中心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使新员工对中心的发展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坚定了新员工作为一名“中肿人”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同时邀请到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带来关于“医患关系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使大家对“医学人文关怀建设”对医院的发展作用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还邀请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专家围绕“医患沟通技巧”的专题讲座,从“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的角度,用诙谐生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如何做好医患间的沟通;中心法律顾问用生动的例子为新员工讲述如何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化解和处理医疗纠纷,防范医疗事故;中心消防安全部门对所有新员工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包括医院安全、防火安全、治安保卫管理等内容,强调工作纪律,确保安全工作警钟长鸣。还有各职能部门的精彩专业讲课,均紧扣中心的各项制度、业务流程,分别作了细致详尽的讲解,使大家对中心的各职能部门有了全面的了解。

3.3.3专题培训三:科室内部培训“科室内部培训”部分由各科室从本科室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文化建设、医疗文书书写、仪器设备操作、医患沟通等方面提前做好计划,认真部署,组织好各科室新员工的内部培训,使科室新员工能尽快进入角色。例如我中心放疗科会组织新员工集中学习内部规章制度,参观放疗中心、物理室和计划室、放疗门诊和放疗病房,并分别介绍了病区护长和各位专家教授,还有其他相关科室也向人事处提交了详细周到的科室内部培训计划,帮助新员工熟悉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环境, 使新员工对医院整体环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尽快融入大集体,实现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角色的转换。

4岗前培训的考核和效果

岗前培训结束后,我中心对新员工进行多方面考核。在学习方面,由授课各相关科室根据自己所讲内容出题目,结合中心整体情况来对新员工进行书面的考核,对讲座效果进行调查和评价;在行为方面,对新员工参与意识(如培训、拓展签到情况)、人文精神等进行考核和评价;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形式,对岗前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新员工对培训过程的建议进行调查,根据反馈得到的数据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今后岗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对优秀学员、优秀团队进行颁奖,对考核不通过的学员要重新培训考核,并作为新员工试用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真正达到奖惩结合的双轨制。

5对岗前培训的一些建议

5.1员工的发展是长远的发展,与医院的利益要完全契合

员工与医院有共同的利益。早有学者将医院员工的发展定义为“岗前培训旨在改进新进医务工作人员等的态度、技能、行为,提高其能力、自信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病患及其家属、医务工作人员本人以及医院的战略发展需要”。因此,新员工岗前培训计划要具有战略性,不能仅仅衡量目前的投入与产出,应超出短期利益之外。

5.2员工的发展是目的而非手段

严格的科层管理只注意到了通过技术和物质的激励来提高生产率,而忽视了人的作用,基本隔绝了下级的参与,因此医院员工的主体性地位完全无法发挥。如果要造就有足够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员工,就应当对员工自身的价值和利益予以充分尊重和足够关注。

5.3培训者是提供服务的,而不是操纵员工发展方向的舵手

如果培训者过于主导培训内容充当舵手,那么它提供的培训内容可能不为员工所满意和接受。培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全体新员工认识自己的需要和潜能、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信、医院文化理解和愿景,培训组织者应充当新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触发器或导引作用,这些应是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努力的方向。其次,岗前培训的内容可扩展到更为宽泛的领域,如集中讲授、座谈交流、互动教学、临床实践、实际操作、视频教学、团队户外拓展、院内科室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注重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培训内容不至于过于枯燥,让新职工更好地融入培训课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

总之,医院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是为了使新员工通过学习医院的历史、文化、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医院这个大集体,担起相应岗位职责,尽快胜任工作,努力培育“医院、员工、患者三者利益共同体”的价值观,培育“诚实、友爱、敬业、创新”的医院文化,更好地为医院和社会服务,最终共同实现专科肿瘤医院征服癌症、造福人类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伟强.新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 (8):49-55.

[2]陶虹.新职工岗前培训和入岗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肿瘤,2005,14(7):440.

[3]方垄.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初探[J].现代医院,2013,13(7):136-138.

[4]鲍玮,张帆.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39.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c)-0181-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odes and problems of pre-employment training of hospital new employee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experimental training in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reprocess the new pre-employment training system of hospital new employe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gree of training satisfaction by questionnaire method, finds that the satisfaction of experiential training has a high level of satisfaction and general consent.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proposals as follow: multiplied the training method and shorten the training period; strengthen the team construction module design; perfect experiential training details; complete follow-up after training, consolidate the training results.

[Key words] New employees; Orientation training; Experiential training; Satisfaction

新职工的入职培训是通过一系列培训方案,使新职工了解工作单位的目标,并帮助这些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的环境、医疗岗位工作和医院生活节奏[1]。对新职工而言,他们需要通过入职培训学习医院历史、文化、发展目标及规章制度,获得在医院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必备信息[2]。随着时展,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一个成功的岗前培训不仅是提高职工素质、培养多功能人才的基础,更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防范医疗纠纷、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活力[3]。

1 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研究现状及问题

周超等[4]回顾7年的岗前培训评价,提出了岗前培训要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手段等方式的集团化岗前培训模式。韩莉[5]对岗前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议。陈玮等[6]探索出了一套以医院文化及人文医学培训为核心的培训模式。鲍玮等[7]通过总结医院岗前培训的问题,提出了培训改革方案。

从内容来看,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大多以理论授课为主,团队建设、封闭军训、文艺演出等为辅,贯穿以医院文化主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也不例外,在2012年我院形成了一套基于医院文化建设和团队精神培养的新职工岗前培训模式,但通过3年的培训实践和反馈,我院对岗前培训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8]。

2 体验式培训研究背景和意义

2015年恰逢我院提出“医疗服务年”主题工作,在此背景之上,将岗前培训与医疗服务年的主题相结合,提出引用“体验式培训”的培训模式,即在岗前培训中增加新职工亲身体验、观摩临床一线工作状态的环节,通过亲身走访,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内容、流程、文化,并通过交流,让新职工们思考在工作岗位上,如何围绕“医疗服务”的核心理念,做好本职工作,为医院发展和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3 体验式培训研究现状及问题

体验式培训是个人通过在培训中的充分参与获得个人经验,然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经验,实现提升的培训方式[9]。体验式培训起源于二次大战期间的户外训练方式,二战结束后,户外训练的理念被发扬光大,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体验式培训。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企业管理领域,体验式培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途径[10]。

从目前国内的体验式培训应用来看,韩燕[11]、陈雪[12]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应用了体验式培训,张爽[13]、张贺[14]在教师岗前培训中应用了体验式培训,贾学蕾[15]在知识型员工培训中应用了体验式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唐佳玉等[16]和周连三等[17]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对新护士进行了体验式培训,说明体验式培训已逐步应用于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并从传统的户外生存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为导向的培训。但这种以工作为导向的体验式培训还局限在特定岗位的特定人员上,并且缺乏基于满意度和效果方面的实证研究。

4 培训课程设计

人事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到临床科室走访、汇总科室工作情况并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确定了重点学科门诊、医院急诊、暑期工作、门诊客服工作、检验采血工作、护理工作、窗口服务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八个医院服务的特色工作为体验式培训的内容,然后通过汇总文献资料、整合医院培训体系、与科室及带教老师沟通、情景推演,确定了的岗前培训体系,见图1。

5 培训过程实施

5.1 活动分组

根据体验式培训的8个具体内容对参加培训的142名成员参考岗位、学历、专业、本院研究生比例等进行了分组,确保各个团队中成员的学历背景、专业背景相差不大。

5.2 团队融合

在培训活动的第1天,通过分组展示队名、队训、队歌的形式,帮助各个小组完成团队融合的过程,保证后续体验式培训的顺利进行。

5.3 过程监督

在体验式培训过程中,人事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不定期走访,对体验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对于在体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给予及时解决或回复,并及时督促各小组进行组内的思考交流和讨论汇总,确定小组汇报主题。

5.4 总结汇报

在培训的最后一天,各个小组以专题汇报的形式,把他们体验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汇报,评委由医院院领导、职能科室的主任、授课讲师及带教老师组成,对体验式培训的成果进行展示、检验和交流。

6 培训满意度评估

在新职工岗前培训工作完成后,编制新职工岗前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两个方面:理论课程满意度(8个方面)和体验式培训满意度(6个方面),共计14个题目。满意度打分形式采用5分的Likert量表。向参加岗前培训的142名新职工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后剔除不合格的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23份。

6.1 问卷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123名新职工中男11人(8.94%),女112人(91.06%);21~

6.2 培训理论课程评价分析

从培训理论课程满意度打分情况来看,新职工对理论授课满意度较高,但从排序来看:课程连贯性、课程难易度、培训互动、课程数量4个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见表1。

6.3 体验式培训评价分析

为比较体验内容和课程设计方面的满意度,针对8个培训体验小组,运用TOPSIS法对各组的满意度进行分析[18-19],

6.4 个案访谈分析

基于满意度结果排序,选择满意度得分前两名(门诊客服、安全保卫)和最后两名(暑期工作、护理工作)的四个小组的小组长进行个案访谈。将访谈材料进行汇总,并结合在体验式培训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体验式培训方案进行修正。

7 讨论

7.1 理论课程设计方面

本次体验式培训从时间上来说,仅有3个工作日合计8~10 h的体验观摩时间,还要进行组内学习交流和准备培训汇报,体验过程的压力很大,一些新职工对于学习内容、学习目的的了解还不是很充分。从理论课程满意度得分来看:课程数量、课程互动、课程难易程度和课程连贯程度4项打分相对靠后。通过个案访谈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学员们普遍反映课程数量大、安排紧凑。此外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讲师在单向地讲授,少有和新职工之间的互动,并且讲授内容多为医院及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理论性过强,不易于接受。

7.2 体验式培训课程设计方面

从满意度排序来看,护理工作组满意度最低,经过访谈反馈:由于护理岗位占到了绝大比例,她们在参加工作前在都有过医院实习经历,护理工作体验对于他们而言没有新意,导致满意度下降。暑期工作组表示,暑期工作是我院的亮点工作,但由于需要奔走于医院暑期服务的方方面面,培训压力较大,各方面都是亮点导致难以突出最亮点的内容。此外受访人员普遍认为培训体验的角色设置单一,建议如果脱下白衣从患者的角度进行体验,可获得不一样的视角和心得。大家还表示,本次岗前培训在团队融合方面的时间较短,希望医院能够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大家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的机会。

8 建议

8.1 丰富理论课程授课形式,缩短授课时间

本次理论授课的满意度很高,根据访谈反馈,大家对理论课程的满意集中在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完整性方面,但认为授课形式显得枯燥和单一,建议创新授课形式并缩短授课学时。可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对学习内容进行预告,让新职工提前进入培训角色,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资料预先了解,在理论学习中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学习。也可以通过案例、情景等教学方式,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授课。不仅可以丰富理论授课形式,还能缩短理论授课学时,提高培训成效。

8.2 加强团队建设内容设计

从访谈反馈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团队建设内容给大家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但也表示应增加团队融合的比重,促进大家交流、学习和团队建设。体验式培训在新职工刚入职时,通过特定的体验培训内容,培养新职工之间的默契程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将医院的组织文化灌输给新职工,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医院之中,培养新职工团队精神,加强新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避免因彼此沟通不畅而导致的矛盾冲突。因而,在未来的体验式培训中,应该对团队建设内容加以指导,让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8.3 完善体验式培训细节设计

从满意度得分和访谈反馈来看,新职工对体验式培训的设计和安排总体上非常满意,但从同时认为在整个培训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关键细节,如体验岗位、体验内容、体验的着眼点、分组设计、汇报展示等方面进行反复地思考、推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家体验的岗位、体验的内容等方面进行预先安排,综合考虑新入职职工的特点和需求,做好体验式培训的细节设计,避免因岗位或体验内容等不一致导致的体验效果和满意度的下降。

8.4 做好培训后期随访,巩固培训成果

从体验式培训的理论模型来看,体验式培训过程主要分为5个阶段,即:体验阶段-分享阶段-交流阶段-整合阶段-应用阶段,在新职工岗前培训的5 d时间里,可以完成前面4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应用阶段”是体验式培训的目的,但该阶段因新职工岗前培训的整体工作结束而无法得到监督与反馈。因此,可以考虑建立新职工的随访机制,将培训的成果进行巩固,切实做到将培训中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9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我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改革和探索,将体验式培训在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中的应用做了系统说明,并通过TOPSIS法对体验式培训的满意度进行了讨论,结合新职工访谈的内容对培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后期实施体验式培训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评价角度相对单一,仅从新职工单方面角度来进行培训反馈,没有考虑培训讲师、带教老师的反馈;另一方面,在体验式培训评价维度方面,没有考虑到各指标的权重因素。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反馈意见和影响因素,继续完善新职工岗前培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史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17-318.

[2] 李丽娟,唐蔚蔚,叶玉琴,等.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0,14(8):32-34.

[3] 鲍玮,张帆.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11(32):39.

[4] 周超,孙忠河,张玉洁.集团化医院中新员工岗前培训模式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12):125-129.

[5] 韩莉.某三级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效果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9):259-261.

[6] 陈玮,费健,姜昌斌,等.上海地区某三级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1(32):72-74.

[7] 鲍玮,张帆.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11(32): 39.

[8] 王文京,王霞,张瑶.基于医院文化建设和团队精神培养的医院入职培训模式设计[J].中国医院,2012,4(16):66-67.

[9] 颜世富.培训与开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10] 郑茂雄.体验式培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05,2(9):163-166.

[11] 韩燕.体验式培训在企业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2014,6(13):73-74.

[12] 陈雪.企业员工体验式培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13] 张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体验式培训的研究[J].软件导刊,2014,11(31):31-33.

[14] 张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体验式培训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15] 贾学蕾.知识型员工体验式培训初探[J].科技与创新,2015,10(18):18-19.

[16] 唐佳玉,唐婕,向虹静.体验式培训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4,10(12):925-927.

[17] 周连三,吴海燕,王美华.个性化体验式培训对提高新护士胜任力的效果分析[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5, 12(1):67-68.

[18] 纪江明,胡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熵权TOPSIS指数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21):41-50.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6)

  走出校门,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这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是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变。在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感谢医院能给我们这些新的成员提供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

  在这次岗前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了医院的历史沿革,对各科室职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学到了一些必要的医患沟通技巧,巧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院领导带领我们学习了医院精神和服务理念,一个单位应该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这个集体靠什么来维系,来支撑呢?那就是精神和理念!这种精神和理念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激励每一位成员为之奋斗,为之献身,以其而荣耀,以其而自豪,当然还有内涵丰富的医院文化,这种医院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提供给我们这个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和前进的发展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想为患者服务好,精湛的医术是前提,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保证,各位领导从一点一滴的小事讲起,带领我们学习了医德医风建设的有关内容,使我们这些即将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同志感受很深。医院现今能有如此好的好碑,是通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的,而医院未来能否有更长远的发展,则取决于现在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将自已塑造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1、对医院忠诚,有团队精神;

  2、有职业责任感;

  3、加强沟通,有亲和力;

  4、有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军训使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军队生活可以使人变得严谨、细致。让我原来很懒散的性格得以改变,所以这次军训让我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在与同事的朝夕相处中,发现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急需改进。

  “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同事,还是有过工作经历的老同事,他们的建议和经验对我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在不断学习和积累的同时,作好本职工作,来汇报医院。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我所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次岗前培训不仅培训不仅帮助新来员工在短时间内获得医院有关的信息和服务的技能。更重的是向员工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学习是我院进步的源泉,文化的根基。岗前培训只是入院学习的开始,接下来的工作培训将是一个不断的长期学习过程。

  俗话说:“玉不啄,不成器。”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们过惯了在大学中慵懒散慢的生活,自身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当我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行不通,然而,我却有幸地参加了台州医院20xx届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自己的内心是深有体会。首先,通过集体上课,用专业知识来提升人,通过各位前辈、老师给我们授课让我们对医疗的各个方面,各项程序都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给我们拨开了天空中的迷雾。其次,用台医文化感染人,台州医院是座百年老院,历史文化悠久,在这里人才辈出,走在医院的每条小道上,都是踏着百年的历史沉淀,“仁心仁术,济众博施”是台医的院训,在这一个礼拜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充分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陈院长对我们这样说到,“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其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哲理,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第三,用拓展训练锻炼人,这是一个考验集体智慧的项目,在这三个项目中,我们三队完成了其中的两项内容,而求生这一项没有按时完成,大家心中都很难过。后来,经过总结才知道,虽然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最终可供执行的方案却不多,所以最终导致了我们的失败,从中,我得到团队协作是如何的重要,遇见困难时要群策群力,大家不能互相埋怨,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院领导要让我们进行这样一个岗前培训,而不让我们直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此时,我才明白,这是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台医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去,而事实是我们的确感到了不一般,人是要有点自知自明。在这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自己要努力的。院领导的良苦用新就是要将我们打造成台医明天的栋梁!

  医院医生岗前培训总结2

  来到新的环境,我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这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是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更是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变。对于一个新上岗的员工来说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所幸医院给我们这些新的成员提供一次宝贵的培训机会。20xx年8月4日到6日,我参加了医院组织进行的为期3天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受益匪浅。

  在这次岗前培训中,我对成都三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医院的发展史到医院的现况、医院的办院宗旨、服务理念、硬件设施、行为规范等都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我还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医疗安全及防范、院内感染等相关知识,了解到了以后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要融人集体,要先了解这个集体的文化。我们医院一直坚持“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办院宗旨。今天的规模是几代医人的努力,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在这样的医院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需要释放激情与创新,坚持走救死扶伤的道路。今年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年,我们作为新职工加入,力争起添砖加瓦的作用,为医院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在培训中,燕院长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勤奋、对待组织要敬业、对待上级要诚信、对待自己要自信。他剖析得非常透彻,发人深醒,不由地想起大学老师对我说的:作为医生,一定要手勤、口勤、眼勤、脑勤,要有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忠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更好得服务于病人。做任何事要做得最好很难,但我们要力求做得更好。在今后的从医路上,我们要以优秀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为三院尽一份力,成为一位当之无愧的医务人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与规程,规范我们的行为,促进人员的管理。通过各部门领导对各自部门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工作中各部门的操作程序,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执行依据,为临床工作带来便利。医生工作职责为我们明确了工作内容与责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责任心,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临床工作中各项基本操作要求的学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操作通过为次岗前培训,我还认识到在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融洽,将有利于医嘱、护嘱的执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建立良好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对我们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做到微笑是最基本的,‘微笑可以给病人带来温暖、安慰和希望;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对病人予以宽容,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要好好用所学去实践,真心地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另外,目前医患关系形势紧张,要当好医生,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医患关系课的培训为我们提高防范意识,谨慎规范,依法行医作了提醒,医患关系处理程序的学习为我们以后发生医疗纠纷提供处理方式,为正确处理发生的医疗纠纷作出铺垫。

  这次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我所受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次培训不仅使我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了医院的有关信息和服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向我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文化的根基。岗前培训只是入院学习的丌始,接下来的工作培训将是一个不断的长期学习过程。我将以三院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医疗卫生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医院医生岗前培训总结3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川大华西医院队伍中的一员。当然最难的不是工作的繁重,而是无形的精神压力,超负荷的精神压力。由于全医院甚至全社会都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动态,对我们的工作既是鼓励,更增加了心理压力。我们必须以十二分的精神来工作,以100分的满意来上交这份生命的答卷。对于一名规范化护士来说,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所幸医院给我们这些新的成员提供一次宝贵的机会。6月13号开始我参加了护理部组织进行的为期一周的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虽然培训时间很短,但是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终生受益的。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对医院文化、发展历史及托管民生医院的概况,医院的办院宗旨、硬件设施、行为规范、服务理念及愿景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我还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运用,医患沟通技巧,消毒隔离与职业防护,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程序等相关知识,了解在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7)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新职工岗前培训效果对医院人才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新职工进行岗前教育是加强医院人力资源和队伍建设的入口和开端[1], 作为一所百年老院, 本院一直坚持对新职工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岗前培训, 使他们对医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让他们从心理、责任心、态度、形象等各方面做好进入工作角色的准备, 增进他们对医院的感情与忠诚度。本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院, 向来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与教育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岗前培训的效果, 进行了一次效果调查, 以了解新职工对岗前培训的评价与建议, 更加完善岗前培训工作。

1 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2013年9月31日医院职工礼堂。

2 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2013年度新职工对医院岗前培训的评鉴以及意见与建议, 更加完善今后的岗前培训工作。

3 调查对象及其基本信息

3. 1 调查对象 2013年度入院的223名新职工。

3. 2 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 调查对象为医疗、护理、医技、行政人员。医疗职工绝大多数为硕士以上学历, 医技、护理、行政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占29%, 本科占30%, 专科占41%。

4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中发放问卷218份, 回收问卷218份, 有效问卷210份, 有效率为96.33%。

为了更加有效的收集岗前培训人员对培训的意见与建议, 除在调查表中让新职工提供建议以外, 在岗前培训理论考试的最后一题中, 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在此次培训中获得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或需要增加哪些培训内容。”两者结合, 来总结新职工的意见与建议。

5 调查内容

主要对参加岗前培训人员的基本信息、岗前培训效果、岗前培训授课质量以及对岗前培训的建议四方面内容进行调查, 了解掌握培训人员对此次岗前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师资配置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6 调查结果分析

6. 1 岗前培训效果

6. 1. 1 总体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 所有岗前培训参加人员均认为岗前培训内容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57.14%认为岗前培训“非常有帮助”, 42.86%认为“有帮助”;对岗前培训非常满意的为61.91%, 满意的为33.33%, 基本满意的占4.76%。对培训的内容安排、时间进度以及组织安排的评价, 统计数据见表1。在时间及进度安排上, 认为时间长短适中的占95.24%, 认为时间太长或者太短的各占2.38%。

6. 1. 2 拓展训练 本年度新职工的岗前培训中新增加了拓展训练这一环节。拓展训练主要是为了能让新进人员在更好的认识、熟悉彼此的同事, 培养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提高综合素质。对本次拓展训练环节, 医院新职工总体上比较满意, 认为进行该项活动非常有必要的占90.48%, 有必要的占7.14%, 认为无所谓的占2.38%。

拓展训练的内容上, 认为安排合理的占92.86%, 较好的占4.76%, 一般的占2.38%。本次拓展训练时间为2天1夜, 认为时间太长的占0.95%, 长短适中的占97.62%, 时间太短的占1.43%。

6. 2 授课质量评价

6. 2. 1 授课质量总体评价 内容主要包括岗前培训的师资配置总体评价、授课形式评价以及具体课程授课质量的评价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对本次岗前培训师资配置很满意的占57.14%, 比较满意的占42.86%。在授课的方式方法上, 47.62%很喜欢, 42.86%比较喜欢, 4.76%不喜欢, 4.76%无所谓。

6. 2. 2 具体课程评价 对具体课程的授课质量评价结果, 详见表2, 表3。

在重点课程的师资配置上, 所选用的授课教师大多数为医院的院领导、职能部门主任、管理专家。从统计数据上看, 医院内部专家所教授的课程均得到了参训员工的欢迎, 满意率均达到了98%以上。医患沟通课程为医院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讲授, 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 反应平平, “不满意”的比率达到了76.19%。

综合素质的课程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中, 增加了消防演练这一环节, 得到员工广泛欢迎, 均表示对这种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比较赞同。通过观看名医访谈录像, 大家再一次的感受到了医学大家的风范与高尚的医德情操, “不满意”的仅为0.48%。

6. 3 对岗前培训的建议 通过对新职工的建议进行整理, 大家对岗前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①增加论文科研方面的介绍;②增加职称晋升方面的信息;③增加处理医患纠纷的技巧;④希望有更多的医院介绍, 包括规章制度、公益性活动等;⑤知名专家、学者讲座;⑥教师授课可增加更多的案例教学, 增加员工的参与度;⑦演讲比赛的内容更加丰富一些, 让更多员工展示自己;⑧增加讨论、互动时间。

7 讨论

近年来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 每年进院人员数量不但逐年递增, 而且人员性质也更加多元化。新职工岗前培训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 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至关重要[1], 开展得好对医院的人才建设和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做好培训的评估和反馈, 能够提高培训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回报收益率[2](参考上海地区)。

综上所述, 大家对此次岗前培训的评价很高, 对组织安排、内容设置、师资配置上比较满意, 尤其是对医院进行的拓展训练十分满意, 同时, 此次岗前培训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比如大家普遍对医患沟通课程不太满意, 可考虑邀请了解医院内部情况与流程, 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内训师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a)-0148-04

[Abstract] Rotational training is a kind of training model with low cost but high efficiency. In recent years, this kind of model is introduced in some hospitals for new administrative staff training. Take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implementation plans of the rotational training among the new administrative staff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tational training model for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during the implement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should consider both the regulators (the hospital) and the regulated (the new staff). Through the five combinations of centralism and rotational training, department demanding and personal wishes, standardized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process and outcome feedback, short term assessment and long-term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rotational training can be work out smoothly,then can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the hospital and the staffs.

[Key words] Hospital; New staff; Administrative; Rotational training; Model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发展,各大型医院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设备等传统因素,而更加深刻地体现在医院的整理管理能力上[1]。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医院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势在必行[2-3]。近年来,医院新入职管理人员基本都是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有着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不熟悉医院环境和工作流程。对于这部分管理岗位人员而言,不仅要求其基本理论技能的掌握,更强调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4]。培训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快速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对于帮助这部分新入职人员迅速转变心态、融入工作意义重大。因此,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作为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是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培训水平、临床技能与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轮岗培训,也称岗位交叉培训,是一种特殊的继续教育模式,指职工接受本职工作岗位之外的岗位培训[5],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6-9]。近年来逐渐有医院开始将轮岗培训模式引入新入职管理人员的培训中[10-12]。通过医院内部的科室轮岗培训,有助于职工全面了解工作环境,了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规范和流程,为轮岗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13]。相关调查显示,89.7%的新入职管理人员认为医院青年管理人员开展科室轮转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多科室轮转应成为医院青年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2]。同时,轮岗实践对于在加速轮者身份转换、培养大局意识、发掘潜能、归属感形成上也有较好效果[14]。

本文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对新入职管理人员轮岗培训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初步建立适合三甲医院的完善的轮岗培训制度与体系,了解医院轮岗培训模式意义及存在问题,探讨优化方案。

1 案例医院轮岗培训模式

我院2014年共有7名新入职管理类职工参加轮岗培训。新进管理类职工按规定与同批入职的医技类职工一同完成了全院新进职工入院教育,随后即开始进入为期一年的针对管理类职工制订的轮岗培训阶段。轮岗培训安排是由本单位人事部门根据不同职能科室的工作特点制订的,每名新进职工在招聘时已经确定科室分配,需到4个和所定科室业务相关的职能科室进行轮岗培训,每科室3个月,每科室轮岗结束时由轮岗者填写人事部门制订《职能科室应届生轮转考核手册》中的个人小结,再由带教老师对轮岗者的业务能力和政治思想进行考评,科室主任签字认可。轮岗培训结束时轮岗者将《考核手册》交至人事处存档(图1)。轮岗过程中,要求轮岗者在各轮岗科室时需参与到科室日常工作中,负责部分科室日常工作,轮岗结束时提交轮岗总结。

2 轮岗培训模式对医院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意义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医院作为一个整体,其快速发展仍然离不开众多科室的紧密配合,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员。因此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快速熟悉医院整个管理系统、工作流程,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成为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轮岗培训模式对轮岗者本人、对医院都有重要意义。体现在:

对医院而言:①长期固定在某一岗位从事同一工作的人,会逐渐丧失对工作内容的敏感而流于照章办事,出现疲钝倾向,通过轮岗培训可以为科室注入新生力量,新入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可以影响、感染一些老职工,改善科室的精神面貌。②新职工轮岗接触到不同科室的工作,有助于医院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科学合理的定岗,提高职工岗位匹配度;另外经过不同科室锻炼的轮岗人员可以将不同科室的优秀管理模式和经验分享推广,在增强科室间交流沟通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③轮岗培训体现医院管理水平,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管理培训模式,同时为日后培养复合型人才及管理骨干打下坚实基础,是医院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轮岗者本人而言:①通过轮岗培训可以加速轮岗者对医院整体情况的了解,使其迅速掌握医院每个职能处室的工作内容,熟悉各部门同事,为定岗后的部门协调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②不同职能科室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均有不同,经过不同科室锻炼可以提高轮岗者适应、变通能力,使其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提高轮岗者工作能力。③轮岗期间新进职工完成了从学校到职场的心理、角色转变,在这一过渡时期明确工作定位、方向,有利于他们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 轮岗培训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轮岗培训虽然医院和轮岗者均有明显益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也面临一些挑战,在我院并不是所有的轮岗者都能完成轮岗培训计划,说明轮岗培训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与科室需求、轮岗人员专业、时间分配上的矛盾。

3.1 轮岗培训与科室需求的矛盾

医院招聘人员的目的是使用,安排轮岗培训是为了更好的使用,但在目前医院各科室人手紧缺的情况下,轮岗培训与科室使用存在矛盾[15]。目前用人单位对聘任指标控制严格,行政科室要求定编定岗,根据科室发展特点每一个新进职工都有与其匹配的工作岗位和独立的职位分工,经过严格面试选拔后的人才入职后被送到其他科室轮岗势必会延迟该名员工真正“入岗”的时间,而短期轮转到本科室的人员由于对本领域工作不熟悉或不专业无法系统开展该岗位的工作,无疑会降低工作专业化的效率,造成科室其他带教人员工作负担加重,影响科室对于轮岗制度的支持。

3.2 轮岗培训与轮岗人员专业的矛盾

现代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分工日益专业化、细致化,尤其涉及到日常工作对专业要求较高的科室,如财务处、审计处、信息中心等科室,短时间的轮岗很难掌握其工作方法和技能。同时,近年来各三级医院行政岗位新聘职工学历水平均在硕士及以上,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特点,如何解决轮岗科室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与轮岗者本人专业间矛盾尤为重要,否则会同时影响到带教者和轮岗者的工作积极性。

3.3 轮岗培训与时间分配的矛盾

一般轮岗培训是固定分配轮岗者在每个轮岗科室的时间,但是不同的科室工作内容与时间节点不同,每一个轮岗者从了解到熟悉到可以独立完成每部分的工作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统一的时间分配固然便于统一的管理,但是忽视了轮岗者和科室个性化的需求,时间过短可能造成轮岗者并没有清楚认识该科室工作,时间过长又会降低轮岗培训效率。轮岗人员的频繁变动让很多工作难以稳定、持续地开展,有些科室的工作已有专人负责,轮岗人员只能被分配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最终只能在“打杂”状态中消磨时光和锐气。而且,当轮岗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可能考虑到改进某具体工作的思路,却因为来不及时间便按照安排去下一个科室轮岗,其他轮岗人员在该科室的学习和摸索需要重新开始,可能会影响轮岗培训的最终目标。

4 更好实施轮岗培训需掌握几个基本原则

为更好实施轮岗培训,最大程度发挥轮岗培训的意义,应该把握好医院、轮岗者两大方面问题,在科学合理地制订轮岗制度的前提下,加强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使培训和轮岗效率最大化,实现科轮岗科室需求与轮岗目的双赢。

4.1 入职培训与科室轮岗相结合

针对新职工入职培训的内容一般局限在单位历史、荣誉、组织结构、行为规范等方面,很少涉及行政科室的业务标准化流程(该部分内容目前仅包含于管理人员轮岗培训中)。某些特定行政科室工作(例如财务报销流程、人事相关制度等)只需要被其他科室工作人员了解即可,将这部分科室工作内容纳入新职工入职培训即可满足大部分人员的日常工作需求;而某些科室的工作(如医务处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较高的对卫生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而院办需要较好的文书处理能力以及熟悉整个医院运作的流程[16])对轮岗者的整体素质锻炼较大,安排轮岗有利于提升轮岗者整体能力。因此,应根据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重点安排培训重点,合理安排集中培训与轮岗培训,有助于提高轮岗培训效率。

此外,轮岗培训也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如可以通过构建交流学习平台,青年管理沙龙、开展户外团队拓展培训、专题调研[15]等多种方式,有效调动青年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努力打造具有良好政治素养、高尚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理论、熟练工作技能的优秀医院管理人才[17]。

4.2 科室需求与人员定岗意向相结合

在大多数医院,轮岗者在轮岗培训开始之前基本已经确定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定向轮岗”或“目的轮岗”是轮岗方案制定部门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轮岗者是整个轮岗培训实施的核心,他们能否正确理解轮岗培训制度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加完成轮岗培训决定了人员培养的效果。调研轮岗人员对科室轮岗培养的需求认知,充分了解轮岗者的个人意向、科室工作需求,实行轮岗者和轮岗科室双向选择,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轮岗者和轮岗科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为日后科室间沟通协调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够为医院人事部门制订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轮岗培训计划提供有力依据[2]。

4.3 带教规范化与考核规范化相结合

带教的规范化程度也影响着轮岗效果以及轮岗人员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培养模式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能力构成[18],轮岗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轮岗者的综合能力。尽管科室业务培训内容应按照轮岗者需求制订,但对于一些必须掌握的技能需要规范化的带教以保证培训质量。由于目前缺少量化的轮岗人员考核标准以及对于轮岗科室乃至带教师资的规范化考核,轮岗期间“老人带新人”模式因不同职工的工作方式、工作特点不同,造成新职工培训效果的不尽相同,探索并总结出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的标准,不断规范教师与轮岗人员行为对于保证轮岗质量意义重大。

轮岗计划须严格执行,注重细节管理,突出重点环节,强化考核和监督,才能确保轮岗目标的实现[14]。按照《考核手册》要求,轮岗培训结束后会对轮岗人员进行量化评分和带教教师的主观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轮岗质量。目前的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岗位能力、工作质量等,这种看似全面的评价模式其实无法反映轮岗人员的真实水平,而更依赖于带教教师的主观判断,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以“能力导向”为核心的轮岗培养模式,能力评价的重点不仅在于考核,更在于对新职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培养[19],制订一套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岗位轮转考核制度,是实现培训目标的根本保证[18]。

4.4 过程反馈与结果反馈相结合

在轮岗结束后,人事处会通过考核手册了解轮岗和带教双方的想法和体会,收集反馈信息,此种做法属于结果反馈范畴,考核结果能够帮助人事部门了解现行轮岗培训情况、轮岗人员与带教老师的相互评价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改进工作、完善轮岗方案提供依据。但是结果反馈的益处对于已经在科室轮转结束的人员来说并不明显,他们在出科以后很少有机会再次接触类似的工作,我院采用的轮岗时间以年为单位,在较长的轮岗时间后再进行结果反馈时很难得到最真实的考核结果与评价,即使能够保证考核结果与评价的真实性,交由人事部门汇总意见并改进工作后,更合理的方式方法无法实施在先前的轮岗人员身上。因此,还应该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过程反馈机制,不定期组织日常考核和院领导、部门主管及轮岗人员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了解轮岗人员在轮岗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将工作中的矛盾突显出来,及时调整带教方向,修改带教策略,落实轮岗目标,明确轮岗的意义。

4.5 短期考核机制与长期激励机制相结合

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全面、系统的过程,也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2]。除了应当重视1~2年的职业发展,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以外,还应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强调管理人员5~10年的长期发展[19],使轮转的情况与岗位工资、职务、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为管理人员的轮转设立专项基金和相关经费,优先选择优秀新人进修学习乃至出国深造,鼓励大家认真完成轮岗培训,实行短期考核机制与长期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将更有利于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增值,轮岗培训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收效的管理人员培训模式,需要通过制订详细的科室轮转计划,以达到高效准确分享轮转人员在不同岗位、不同部门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处置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部门间团结协作的最终目标[10]。轮岗培训的成功实施需要所有相关行政部门和临床科室的重视与密切配合,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各部门充分重视、保证操作规范、完善过程管理、及时反馈[20],轮岗培训模式才能得到有效应用,才能有效调动青年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努力打造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政治素养、扎实专业理论、熟练工作技能的优秀医院管理人才。此外,区分临床科室与行政科室的轮岗是否必要目前仍无定论。文献显示,目前已有部分医院尝试推行“医师角色轮转”,为临床医师安排管理岗位轮转[21],但是仅有少数医院,如北京协和医院为新入职青年管理人员提供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及医技科室轮转选项,笔者认为管理人员提供该项培训有利于了解医疗行为基本规律及影响医院运营的关键环节[22]。因此,如何能够让轮岗工作更合理地实施,需要更多单位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周春燕,谢钦.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519-520.

[2] 冯玉波,哈维超,孙益林,等.医院青年管理人员轮转培养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7-69.

[3] 顾平.加强行政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119-120.

[4] 宋琪,方永恒.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6(3):115-118.

[5] 徐旭东.交叉培训对企业的意义和影响[J].科技与管理,2005,7(5):141-143,146.

[6] 林航.浅谈人员轮岗培训在船级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15,(3):92-93.

[7] 王艳,庞晓凤.新护士岗前培训及轮转的效果评价[J].新疆医学,2015,45(1):103-104.

[8] 康宝霞.浅析轮岗制度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24):112-113.

[9] 陈惠,黄浩.消毒供应中心岗位轮转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1,(13):90-93.

[10] 张冉.武汉市某综合性医院管理岗位轮转培训意义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1):28-30.

[11] 尹燕妮,吴小沪,曹莲华.岗位轮转在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培养中的运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0,8(6):53-55.

[12] 程延,陈秀生,张允东,等.医疗干事岗位轮转制度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5):30-32.

[13] 吕飞宇,龚怡琳.管理岗位的轮岗制度在我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3):382-383.

[14] 叶斌,王晓稼,吴国萍.医院职能部门新员工轮岗培养模式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8):56-58.

[15] 蒋辉,周继光,林智敏.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医院轮转培训的实践及建议[J].现代医院管理,2010,8(3):40-42.

[16] 谢舒,陶红兵,方鹏骞.医院不同管理岗位素质需求分析[J].医学与社,2011,24(7):54-57.

[17] 蒲皆秀,张小莉,陶立华,等.医院青年管理人员培养实践探索[J].海南医学,2012,23(5):142-144.

[18] 柴颖.轮转培训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11):18-20.

[19] 丁宁,南京辉,彭义香,等.武汉市某医院青年管理人员能力导向性轮转培养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4,27(12):66-67.

[20] 傅冠峰,李晓宇.岗位交叉培训模式在医院职能部门新员工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 3(11):744-745,752.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9)

D64

所谓“立体式培训模式”是指不论是训前的培训内容、训中的培训方法,还是训后的践行督导均呈现为多层次、多角度有机综合的培训模式,是笔者应企事业单位员工素质教育“实效性”的要求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本培训模式已经应用于医疗、教育、企业等行业的职工素质教育实践,均获得了成功,证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从2012年开始,笔者及研究团队先后在上海市浦东医院等多家二甲医院实施了《全员代言医院形象》的公共关系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和医院人文服务水平,和谐医患关系,塑造人民心中“好医院”的形象。本文从上海市浦东医院培训项目行进中,总结立体式培训模式应用的成功经验,为提高成人职业素质教育水平提供一套“立体式培训模式”理论依据和可行的立体式培训操作路径。

笔者认为:立体式培训模式的目标是让学员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其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并能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赢得服务对象的认同。这个定义有四个关键词:“知识”、“转化”、“能力”、“行动“。

立体式培训模式由“课程设置”、“教法”和“督导”三元素组成。通过立体式课程设置,解决某一素质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的问题;通过立体式教法的应用,解决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问题;通过立体式践行督导,把员工在课堂所获得的能力转化为岗位的实际行动,让培训结果落地生根。由此形成围绕受训单位员工某一职业素质提升所需求的课程设置套路、教法应用原理和能力践行轨迹。

上海市浦东医院《全员代言医院形象》公共关系项目,全面应用立体式培训模式,实现了医务工作者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培训目标。

一、立体式课程设置――“领心”与“塑人”的内外结合

培训实践表明:单一的课程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组合课程。不论是哪一类素质教育课程的组合,都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要求的“技术活”(许多社会培训机构缺少这个技术,形成课程“乱搭”,导致培训的事倍功半)。立体式课程设置至少分三个层面:也叫“三课”原理:一是观念课――领“心”。解决观念问题,激发学员的学习和提高职业能力的热情。二是基础课――补”漏”。引导学员把与该素质紧密相关的知识要素备齐;三是应用课――练“行”。推动学员把所拥有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把学员塑造成为符合岗素质要求的职业人。如果把“立体式课程设置”比作一个金字塔,观念课程就是位于塔尖的“导航”,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就是金字塔的底边的“两只脚”。这三个角度的课程,在职业素质教育中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实施医疗过程中向患者提供情感关怀和帮助的能力。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技能,它们是由内强理念、外展形象、服务技术三个层面构成。这三个层面不是平行的,而是一种“立体式”的元素构架“格局”。其中精神层面在最高端,引领服务形象和技术层面。因此,立体式培训课程设置,一是要符合“三课”原则,修内塑外;二是对具体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个课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渐进养成。

(一)观念课――破解员工心理的魔方

课程一:医务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与追求目标。

(1)课程价值:医院价值观前期调研显示,医疗纠纷不仅仅是医疗事故造成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佳和服务行为不当引发的。价值观决定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由于医院长期缺少对医务人员进行“集体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致使一些医务人员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工作的得与失,“得”即高兴,“失”便沮丧。带“怨”工作,必然会服务不佳,造成医患不和谐。因此,观念课的首要任务是对医务工作者进行集体价值观引导和培育,强化医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念”。

(2)课程目标:把医院价值观打进医务人员的心里,成为其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员工珍惜、感恩和爱岗敬业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医院的价值观。

课程二:医务工作者公共关系意识与形象。

(1)课程r值: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诸多,如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不佳、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度差异、医患双方自身存在的道德风险、个别媒体导向的偏颇等。因素诸多,意味着只有各方都主动担责,才能早日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启发医务工作者认识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作为公共关系主体,不仅我们主导作用更显重要,必须率先垂范,而且相对松散的患者群体而言,医院作为社会组织,能够在和谐医患关系中集体有作为。倡导每一位员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医院正面形象的代言人。

(2)课程目标: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公共关系意识,明晰作为医院代言人的具体形象指标。

(二)基础课――传递四个人文服务能力

课程一:医务人员岗位视觉形象塑造能力。

(1)课程价值:视觉意义岗位形象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让患者所看到外观形象,包括发式、妆容、着装以及色彩配饰等。穿着打扮这样一种常规能力,在医患关系相处中,却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提升医务工作者塑造视觉“岗位形象”能力,不仅会提升医务工作者严谨的岗位形象,增强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度,从视觉上凸显医务工作者的“主导”地位,还会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产生责任感和自信感,更好地对患者尽责。医务人员规范、得体、雅致的视觉形象与其严谨、多学的内涵是一致的,这也是医务工作者乐于接受和传播的形象。

(2)课程目标:医务工作者学会自我视觉形象塑造。

2课程二:医务人员行为举止规范能力。

(1)课程价值:医务工作者在为患者服务中的行为举止包括表情、站姿、坐姿、手势等,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所传递的信息直接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对患者的态度。表情冷漠、轻视,手势随意指指点点,诊疗过程动作过于生硬,在岗位中坐姿过于随便或懒散等等负面信息的传递是导致患者对医者服务不满意的重要因素。得体适度的行为举止是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得体”指的是医务工作者的举手投足要符合自己作为医者的文明身份;“适度”则要求医者在服务中的行为举止表达得恰到好处。规范医者行为举止是实现其“得体适度”服务患者的基础。

(2)课程目标: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正确运用礼仪举止,向患者表示尊敬。

课程三:医务人员“语言沟通”能力

(1)课程价值: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意义上的沟通,主要指在特定情景下,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和语气,对患者施以安慰、疏导和鼓励。事实上,医者沟通不够或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沟通是链接医者与患者关系的一条金色纽带。美国医生特鲁多在他的墓碑上刻有这样的字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道出了医务工作的本质:医学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治愈,更多的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情感的产物。 安慰、帮相、情感铺垫非常重要,而沟通就是实现这个铺垫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2)课程目标:医务工作者在语患者交流中,娴熟地掌握如下两个体现人文关怀的沟通能力: 一是岗位服务中“常规关怀语言”的表达能力;二是正向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四:预防、识别和化解“危机”能力

(1)课程价值:“医患关系危机”已经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表明医疗卫生是一个危机高发行业。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充分认识到危机随时发生的可能性,并具备通过“优化人文服务”应对危机的能力。

(2)培训目标: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危机的能力;掌握化解危机的方法。

(三)应用课――践行人文服务模式

根据医院岗位的分类,分别设置四个应用、践行课程:

课程一:窗口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导医、挂号、收费、签收窗口等部门的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每一个窗口医务人员爱的阳光。

课程二:医生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门诊、急诊、诊疗、手术、首次查房、三级查房、值班查房、出院等不同岗位的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既收获医生的仁术,更能感受到医生的仁心。

课程三:医技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践行胃镜、抽血、B超、放射、POCD窗口、取药窗口等部门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得到规范服务,感受到被尊敬的喜悦。

课程四:护士人文服务模式。

课程内容:门诊护士、注射护士、预检护士、住院护理(清创护理、舒适护理、治疗护理、专科护理)等人文服务操作流程。

课程目标:让患者得到周到服务,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二、 立体式教法――“教”与“练”的双向互动

笔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创了“立体式教法”。该教法共由四个阶段组成,也称为“四段式教学法”,即讲授――示范――模仿――评估。由于该教法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纯理论讲述或者说教的呆板模式,注入了情景设计、操作、测评环节,从而解决了行为学科和素质教育“知易行难”问题。立体式教法的核心是解决如何把正确的观念“内化”到学员的心里,把拥有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老师是推动“内化”和“转化”变为现实的关键,因此,立体式教法对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予老师最大的权限:老师是课堂的主宰,是实操环节的总设计师,是实操活动的教练、总导演和评估学习效果的权威。师生在教与练的互动中,把老师的传递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观念,把老师描述的职业素质从“知道”转化为“做到”,从而实现了素质教育“知行合一”的最高目标

瓦尔德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其中“示范”就是立体式教学的灵魂,“启发”是立体式教学追求的目标。在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提升的培训中,完全贯彻立体式教法的四段模式:第一段“讲解”,让医务工作者了解提高人文服能力的意x和人文服务能力所涉及的知识要领;第二段“示范”,把人文服务能力的内容形象化地再现出来,让医务工作者通过视觉途径印证该项能力的要领;第三段“模仿”,医务工作者模仿、实践、体验,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能力规范,并把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质;第四段“评估”:通过课堂测评,检验医务人员学习效果,起到巩固和提高其人文服务意识和行为的作用。该教法反映在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培训中就是“四点式”教学过程。

(一)明晰所学价值之“观点”

明晰每个服务技能所蕴含的价值之“观点”,回答“为什么医务工作者要具备这个能力”的问题。培训者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培训内容都不能得到学员的接受。这也是很多医院培训不能达标的根本原因。

(二)传递所学内容之“知识点”

传递医院人文服务的具体“知识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服务能力是在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学科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实践能力。培训要准确传递掌握该技能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并让学员熟记和牢牢掌握。

(三)演示所学能力之“操作点”

操练医务人员践行人文服务的“演示点”。凡是涉及到能力的问题,其学习须上升到“演示”层面,因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演示。根据医务工作者的岗位要求,设计场景进行实地演练。培训实践表明:医务工作者能力培训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

(四)考评综合素质之“践行点”

考核学员能力提升的“操作点”。考核是鉴定学习效果的不变法则。在学习之初,就要给学员提供专业的量化考核测评体系,让学员按照该体系对照自己,逐项进行改变。全部技能学习完毕后,组织能力考核。能力考核主要包括:对医院价值观念的熟练程度,人文服务技术在实践中运用的准确性与自然程度。考核采用“情景式”演示,专家现场点评的方式,再次强化岗位服务的操作要领。至此,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能力培养完成了最后一个环节。

三、立体式践行督导――“督”与“导”的辩证统一

立体式培训模式的落脚点是如何把课堂传递给学员的“能力”落实到其工作岗位的实际行动中,也就是“践行”能力的问题,“立体式践行督导”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立体式践行督导由三个部分组成:培训机构督导、组织自我督导、公众意见评估。这三个部分操作不是平行的,而是递进的过程。首先由培训机构设计出践行督导体系并进行督导,在督导过程中向受训单位示范和传递具体督导操作技术,并把督导效果以量化的数据形式反馈给受训单位。当受训单位学会督导后,则独立进行督导,督导效果反馈给本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当督导数据效果显示达标时,通过对外部公众意见调查,对践行效果做最出终极评估。

上海市浦东医院在对全体员工(1212名)培训后,立刻进入“岗位人文服务能力”践行督导阶段。在督导之前受训单位要做两准备动作:一是建立一套“践行人文服务能力激励机制”,对奖惩标准作出细化,并告知到每一员工。二是,召开践行督导动员大会,明晰践行人文服务能力的意义和督导的具体内容。浦东医院培训项目从以下三个方面展示了践行督导的价值:

(一)培训机构督导凸显指导和示范作用

首先,培训机构作为培训工程的主导,要对践行活动做出整体规划,包括对医院不同岗位人文服务践行督导体系设置,督导时间、督导方法、督导评分标准、督导结果统计原则、督导报告撰写与反馈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行动方案。

其次,培训机构作为先期督导,在督导活动中以“导”为主,以“督”为辅。“导”的目的是再次传递“医务工作者如何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人文服务能力”的方法和意义,如此督导定位,一方面可以让医务工作者实实在在地把握践行的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也减少其对被“硬性督查”的反感,这个环节,把握督导的“度”很重要。一旦员工熟悉地掌握的人文服务能力展示要领后,“督”就马上提上日程。那时,硬性督导的指标自然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要把每一次督导结果,均以量化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受训单位。让其了解员工践行的进步与缺憾,进一步加强管理,督促其提升。

最后,培训机构有责任对受训单位进行践行督导队伍的培养。在督导过程中,带领该单位的督导人员随同一起督导,让其学会督导的每一个步骤。在培训机构督导后期,要让受训单位督导人员模拟督导的每一个环节,直至达标。

(二)受训单位自我督导养成常态规范习惯

把医务工作者的人文服务素养和能力固着为一种习惯,需要有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必须有一个长期督导机制做保障。其中受训单位“自行督导”是这个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自行督导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督导人员要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上海浦东医院的督导人员全部是科主任、护士长担任。二是督导必须按照督导流程操作,以体现督导的科学性。三是督导活动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越是坚持,效果越明显。

(三)患者满意度实证评估实现反向督导

患者是培训践行的最具权威的“督导者”和培训效果评估的最佳“发言人”。通过对公众满意度调查,一方面了解培训的效果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受训单位员工素质的一种“监督”。公众积极的评价,会对受训单位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即使是负面的评价,也会对员工产生敦促作用。实证调查是必须要做一个反向“督导动作”。

上海市浦东医院人文服务能力践行效果调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首轮问卷在培训前发放,以了解患者对浦东医院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水平评价。第二轮问卷在培训践行督导实施两个月以后发放,以了解医务工作者人文服务水平提高的程度。两轮问卷样本的对象都是正在医院就医的患者,培训前和培训后各发放问卷1200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99%。问卷涉及患者对窗口(包括医技)、医生、门诊护士、住院部护士四个群体的人文服务水平的感知。为了使患者回答问题更具针对性,调查人员根据问卷的内容,对所在医院相关区域的患者进行问卷发放并守候回收。调查数据表明,通过立体式培训员工的行动力与患者满意度成正比,各项满意度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具体提升指标如下:

1.患者对医技、窗口人员服务满意度

(1)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微笑服务,培训前34%,培训后提升至到79%。

(2)感受医务人员用“您好”问候语,培训前只有5%,培训后上升到90%。

(3)感受到医务人员态度和蔼,指令清楚,协助病人,培训前8%,培训后上升到76%。-

(4)得到医务人员双手递物服务,培训前7%,培训后上升到91%

(5)就医结束时,医生用“谢谢,请慢走!”告别语,培训前18%,培训后上升到90%。

(6)感受到医务人员做检查时,动作轻缓,耐心安慰病人,培训前42%,培训后是90%。

(7)患者对窗口和医技部门工作的总体评价,“非常好”和“好”培训前非别是5%和16%,培训后分别上升到31%和43%。

2.患者γ耪锘な糠务满意度

(1)主动提供引导和咨询服务,培训前36%,培训后上升到56%

(2)微笑服务:培训前66%,培训后上升到97%

(3)在患者输液期间会做到巡视 培训前66%,培训后上升到97%

(4)在沟通时,语气和谐,注意事项讲得清楚,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4%

(5)亲切称谓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82%

(6)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培训前42%,培训后上升到92%

(7)懂得安慰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2%

(8)护理水平高,培训前30%,培训后上升到90%

(9)服务举止规范,培训前46%,培训后上升到86%

(10)积极热情,不怕苦怕累,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1)您认为,护士整体的服务质量是 培训前“很好”或“好”分别是1%和16%,培训后非别上升到21% 和36%。

3.患者对医生满意度培训前后对比

(1)医生在看病前说“您好,让您久等了”问候语, 培训前3%,培训后上升到80%

(2)t生在诊治或交流病情时用“您”称谓?培训前经常用12%,偶尔用73%;培训后经常用50%,偶尔用50%

(3)患者从医生的眼神中感受被关注,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到90%

(4)医生主动询问病情,给患者较多表达的时间并做到耐心倾听,培训前19%,培训后上升到77%

(5)医生会在诊疗结束时说“请慢走”,培训前12%,培训后上升到100%

(6)医生在服务时做到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50%

(7)医生开的药是适当的:培训前21%,培训后上升到50%

(8)开自费药,不告知病人:培训前23%,培训后下降到0%

(9)您认为医生的服务质量总体上,培训前“很好”和“比较好”,培训前分别是11%和20%,培训后分别上升到60%和30%。

4、患者对住院部护士满意度培训前后对比

(1)让患者知晓与自己相关医护人员的身份。 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76%

(2)用“您”这个敬语称谓服务患者: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到78%

(3)护士会主动给患者提供相关服务,培训前48%,培训后上升到70%

(4)护士态度可亲,经常面带微笑,培训前35%,培训后上升到75%

(5)对细节问题交代的非常清楚,培训前29%,培训后上升到59%

(6)会宽慰病人及家属心理,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培训前21%,培训后上升到81%

(7)态度不耐烦,对病人和家属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培训前68%,培训后下降到8%.

(8)护士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时间比较多,耐心询问病情,培训前28%,培训后上升78%

(9)护士在为您做治疗时会从不告诉药物名称,培训前32%,培训后下降到2%

(10)亲切称谓患者,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1)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培训前32%,培训后上升到82%

(12)懂得安慰患者,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92%

(13)护理水平高,培训前50%,培训后上升到70%

(14)服务举止规范,培训前46%,培训后上升到86%

(15)积极热情,不怕苦怕累,培训前52%,培训后上升到82%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聘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组织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逐步在社区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

二、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高水平临床教师和临床专家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参与社区卫生人才培训。支持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要成立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系、社区护理学系,将该类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整体规划之中。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向医学类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和社区实习的配套教材。组织医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见习或实习。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对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给予专门研究和重点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全科医学师资和学科带头人。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对已经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和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专业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培训结束后,由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并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注意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各省(区、市)都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计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5、积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妥地推进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承担培训任务。到2010年各省(区、市)都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制度。

6、完善继续教育。进一步明确对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使用管理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

7、推进培养能力建设。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教育、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将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师资培养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能体现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以及防治结合特点的示范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发挥其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到2010年在全国每个地级市遴选建设至少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制一批高质量的适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教育培训教材。

8、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职业道德。要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医德医风教育,使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确立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加强职业技能和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9、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晋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对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执业。凡符合条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中医药、人事部门认定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与转后年限合并计算。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建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全国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11、完善在社区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社区护理人员的初级任职资格通过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护理学专业考试获得;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中级资格专业中增设面向社区护理的专业;在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的有关政策规定中进一步体现社区护理的要求和特点。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制度

12、实行岗位管理制度。国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

13、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实行择优聘用,合同管理。聘用的各类人员都要签定聘用合同,有法定执业资格要求的岗位,受聘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14、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加强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岗位考核以专业水平、工作绩效和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

15、探索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于符合辞聘、解聘条件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并对聘用合同作出相应的变更。对不同意调整岗位,或者虽然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无法胜任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之解除聘用关系。

五、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16、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支持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为毕业生在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实习、进修创造条件。

17、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各地要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吸引医院中的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五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业务进修。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各省(区、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人员工资。

18、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要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他们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

上一篇: 八年级地理知识总结 下一篇: 银行统计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