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5:48

忠诚教育论文

忠诚教育论文篇(1)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21-04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良的教育资源,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是契合的。因此,要将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寻找两者最佳结合点,共同发力,促进大学生党员参与政治忠诚教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是出于客观要求、现实要求和必然要求三者的统一。

(一)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逐渐动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导致他们政治立场不坚定,对党的事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需要凝聚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广大青年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迅速,队伍日益壮大,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常态下,对他们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尤为重要。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适应了客观大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红色资源,将它所蕴含的科学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激活,有机地融入政治忠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提升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素质。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现实要求

魍痴治忠诚教育主要通过说教和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欣赏水平,使忠诚教育停留在讲传统、走形式、说教化的老办法上,抑制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政治忠诚教育创新的有效方式。政治忠诚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实现方式,就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政治忠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红色资源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提供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既丰富了政治忠诚教育的素材和形式,又为政治忠诚教育提供了多样的实践场所。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宣传和学习,采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红色资源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财富,承载着特定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爱国为民情怀、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政治忠诚等精神内涵。红色资源的利用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摆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发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彰显自身的时代价值。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利于实现红色资源整合方式的转变。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榜样激励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观意义重大。同时,随着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两者契合度越来越高,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和潜在价值将会进发出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困境

红色资源是维系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崭新手段,对于提升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立足于具体的实际,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价值最大化,仍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红色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红色资源是宝贵历史财富,凝结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先进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精神内涵。我国红色资源总量多,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在社会中都发挥着自身的价值。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旅游价值,在利用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红色资源巨大的教育价值。红色资源的分散性使得其转换为教育资源来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红色资源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具有潜隐性,深入挖掘、整合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前,政治忠诚教育在高校中发展滞缓,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资源开发度低,高校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度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红色资源的应用方式不足

红色资源本身具备多样的存在形态,作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局限于灌输式的教学和走过过场式的参观实践中。大学生党员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组织生活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红色故事、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实践等往往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引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大学生党员红色实践主要是参观红色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红色实践限于形式,存在走过场、轻教育内容的倾向,导致大学生党员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未能领会红色资源的内在精神实质。在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上应用和推广较少,相应平台搭建和后续利用和维护投入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缺乏内生动力。

三、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必须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责任使命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着力以红色资源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观。

(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灵魂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红色资源是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凝结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须借助红色资源的力量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挖掘并提炼反映革命先辈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崇高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素材,教育大学生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四者的统一;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多元文化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和立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信仰和认同,并将理想信念升华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在实践中展现自身忠诚品格。

(二)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

高校开展政治忠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红色资源既是革命奋斗历程的见证者和优良结晶,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就要以其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共同构筑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石。首先,要通过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党员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做到不忘初心,主动担当作为。其次,充分利用典型的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故事。通过讲解先进典型的红色故事,鼓励大学生党员在先进事迹的感染下,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思想上和行动上进一步升华。认真领悟红色资源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行动擦亮党员身份,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通过红色实践来孕育大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强化大学生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定力,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忠诚、担当;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而奋斗。

(三)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党史国史教育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红色资源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传承下来的,蕴含着一段段历史,是党史国史的浓缩和精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培育大学生党员的革命情操和爱国、爱党意识。首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红色资源承载着多样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故事,为大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特定的节日、特定的场合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党史国史内容的了解和认同。其次,高校要将红色资源融入渗透到党课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国史知R的灌输和革命情感的培育。同时,邀请革命先辈为大学生党员讲党课或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革命先辈的现身说法增强党史国史教育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再者,举办红色资源系列展览,将党史国史通过红色资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多方面、全方位扩大党史国史教育的影响力,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的思想。

四、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途径

红色资源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于红色资源的现状,深入开发整合,通过理论武装、文化传承、平台构建和红色实践来凝聚力量,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度,促进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

(一)学习红色理论,做红色信仰的引领者

大学生党员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础。一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红色知识,用红色理论武装头脑。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红色资源有机地贯穿到相应知识点中,既达到育人的效果,又能增添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二要开展专题党课,有针对性地传授红色知识。红色资源不仅是开展党课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更是党课知识素材的来源。大学生党员在党课的洗礼下,在认知上对红色资源有更深层的了解,在精神上对红色资源多一份崇拜和敬畏之意。三是坚定红色信仰,为最高理想而奋斗。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党员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要从红色资源中领悟革命前辈们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不懈追求,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培育红色文化,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通过红色文化内化人心,孕育党员的政治忠诚,一是要积极培育红色文化。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编撰红色文化书籍,收集红色文物资料,聘请红色专家教授,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教育课程等来提升红色资源自身的影响力;二是将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观,借鉴传统文化发展的经验,促进红色文化的形成。三是推进红色文化“三进”。高校应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整合,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多层次、多方面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大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三)搭建红色平台,做红色阵地的构筑者

忠诚教育论文篇(2)

古人说:“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企业因忠诚而发展,个人因忠诚而立信经世。社会更迭,时代变迁,忠诚无论是对民族、国家还是个人重要性亘古不变,而忠诚教育对于构筑忠诚意识起着重要作用。煤气化公司正是通过扎实开展忠诚教育,构筑了以“忠诚于企业,忠诚于用户”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忠诚于企业是忠诚于用户的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忠诚于用户是忠诚于企业的表现方式,两者相辅相成。

忠诚教育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忠诚教育有利于引导企业职工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职工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其在企业中的行为所思所为,开展忠诚教育要把引导职工做出正确价值取向作为重要内容。一是引导企业职工可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既要懂得经济建设,更要懂得政治进步,在企业无论是职工还是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的忠诚感,忠诚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二是引导职工可以坚持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国家收入分配体系不够完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时不可避免,企业部分员工存在个人利己思想,而克服这种利己主义思想,忠诚教育是必然的;三是促使企业职工牢固树立廉洁清正意识。在当今,企业人员面临着外界的各种诱惑,而忠诚教育在企业内部倡导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艰苦朴素作风,求真务实作风,是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所必然的;四是增强职工企业认同感,归属感的需要。开展忠诚教育,不间断地培养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使企业员工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懂得感恩,自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其次,忠诚教育是企业管理本质的基本要求。做好企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抓住“人”这个关键,而“人”的忠诚度对企业至关重要。管理层对企业不忠诚,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企业走向衰退;执行层忠诚度不够,就会使企业各项决策无法得到很好贯彻,就会出现破坏和阻碍企业发展的现象,所以通过忠诚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可靠度”,这是企业管理的本质的基本要求。

其三,忠诚教育是建塑企业精神的内在要求。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和发展方向,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主要表现在职工的群体意识,企业的经营竞争思想、社会责任等方面,而这些表现都是通过企业人员行为体现出来。

第一,忠诚教育有利于增强的企业职工群体意识。忠诚教育,使集体观念、团队协作观念和组织间协同观念深入职工心中,让每位企业职工明白每一人都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整体,这样企业职工“对外”时会不自觉地团结在一起,体现较强的群体意识。如煤气化公司近年来,丰富忠诚教育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拓展培训学习”活动,既锻炼了职工意志,更增强了职工群体意识。

第二,忠诚教育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竞争理念。企业有什么样的竞争观念,坚持什么样的竞争原则,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方式,这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格外重要,它关系到企业能否站得住脚,稳得住步,是否走的更远的问题。开展忠诚教育,在企业内部着力宣传和灌输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自上而下地执行这一经营思想,有利于企业坚持正确的市场竞争观念,使企业走的更远。

第三,忠诚教育有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是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这也是企业对外展现自我形象的宣言方式。开展忠诚教育,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和忠于社会的思想认识,那么企业就会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己任。如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震灾、雪灾、洪灾等特大自然灾害,煤气化公司都积极组织职工积极向灾区捐款,同时从经费中自觉“挤”出一部分钱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展现了其对社会负责的一面。

开展忠诚教育要注重三个结合

要把开展忠诚教育与企业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忠诚教育必须与企业党建工作结合起来,这既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展忠诚教育的着力点。一是要与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制度,突出忠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忠诚教育与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密切联系起来;二是要与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实效的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引导和检验忠诚。如煤气化公司每年定期组织“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感;三是要与企业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忠诚教育与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紧密联系起来;四是要与企业廉政建设结合起来,把忠诚教育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落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联系起来。

要把开展忠诚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因此,开展忠诚教育要心怀企业文化建设这个大局。一是制度层面上主要是把开展忠诚教育与制度的执行相结合,教育职工忠诚地履行各项制度,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二是物质层面上主要是用物质的使用实践来检验“忠诚”教育的效果,开展忠诚教育当然离不开物质上支持;三是精神层面主要是为职工树立“忠诚者”形象。如煤气化公司在企业中树立了李雪平等一些“忠诚于企业,忠诚于用户”先进典型,深入宣传其“忠诚”事迹,极力倡导和宣传忠诚文化,激励和鼓舞员工做“忠诚于企业,忠诚于用户”的人。

要把开展忠诚教育与销售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忠诚”教育必须服务于公司销售工作。煤气化公司积极把“忠诚”教育贯穿到销售工作各个环节中去,极大地推动了销售工作。如与产品发运工作相结合,就是让组织发运实施者清楚自己处于整个销售工作的第一环节;与货款回收相结合,就是让具体回收人员明白若没有“忠诚”履行职责,按时回收货款,那么整个企业将面对拖欠工人工资,无法有效运转的困境等等。

忠诚教育论文篇(3)

一、明确国家忠诚教育的时代内涵

忠诚教育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政治素质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忠诚影响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国家忠诚内涵的认识、对国家忠诚原则的遵守,努力将忠诚规范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内化为个人品德。

国家忠诚的核心就是一切服从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的坚定政治信念。在我国全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忠诚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密不可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精神历练的过程中逐渐作为一种道德指针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在公安院校开展国家忠诚教育的重要性

公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为公安战线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合格的公安后备人才的重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促进公安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国家忠诚教育是实现公安院校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目标的要求

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同志明确要求:“ 公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成为公安业务方面的专家,更重要的是要做到‘ 四个忠于’,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机器的重要载体, 肩负着“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的重大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因此, 公安学校的学生应当具备“ 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的正确政治立场和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

(二)开展国家忠诚教育能够拓展公安院校文化素质

忠诚教育的理念植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忠诚文化能够一定程度上整合现代关系,增加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道德是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丰厚文化养料,是现代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忠诚文化与现代精神相互交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和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学生中开展国家忠诚教育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优秀道德传统教育,丰富和深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三)开展国家忠诚教育是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的迫切需要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更加尖锐。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一定意义上,震荡、冲击、整合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为年轻一代带来了许多疑虑、困惑和迷茫。由此,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而公安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在这种情形下,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从而有效的抵制负面思想的侵袭。

三、在公安院校中开展国家忠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国家忠诚教育为主线,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设计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内容, 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以国家忠诚教育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公安院校要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注重政治素质的培养,以不同形式的大型活动为载体,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激发警营正气,唱响忠诚主旋律,大力推进具有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好的文化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载体,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三)以国家忠诚教育为要素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公安院校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明确规定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构筑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上不断强化学生的忠诚信念,培育学生的忠诚品质。

【参考文献】

忠诚教育论文篇(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应坚持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应始终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民办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民办高等院校竞争的实质已变成教师资源的竞争。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培养与提升教师忠诚度是关系到民办高等院校能否获得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忠诚度又决定着对学校发展会产生多大的推动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师忠诚问题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民办高校

目前民办学校的概念定义目前仍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按照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将国有资金(包括国家财政资金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所办的学校,称为公办学校,其他学校称为民办学校。然而这种划分的缺陷在于,目前许多政府投资举办的学校,其经费来源渠道极其复杂,政府的经费投入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有的甚至占有极其微弱的比例;另外,把所有其他学校都归为民办学校,模糊了其内部不同学校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还有观点认为应该根据所有权与管理权两个维度来区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样的概念争议也存在于民办高等教育。有不少学者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就是私立高等教育,民办大学即为私立大学。民办大学是指社会上各种力量集资兴办的高等学校。有的学者认为民办大学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私立大学,私立大学是指完全用个人的金融资本即纯粹个人投资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北京教育科学院“民办学校产权与权益问题研究”课题组总报告,民办高校的概念包括三个必要条件:第一,学校的举办者为非政府组织;第二,学校的经费来源为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第三,学校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在取消了学历文凭考试民办院校之后,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学历教育机构。这类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资格。第二类是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包括自考助学教育机构和延伸办学教育机构,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资格,一般没有长期稳定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多是依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育延伸的方向和层次,确定学校的定位。

(二)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

忠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概念。在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忠诚的定义及推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传统的忠诚概念是指对国家、民族、他人的尽心尽力。

目前,就查阅的资料来看,关于教师忠诚的类型方面只有很少的研究,胡永新(2006)认为,根据教师愿意留在学校的情形分析,教师的忠诚分为实质忠诚和形式忠诚;根据忠诚的对象划分,教师的忠诚有对个人的忠诚、对团体的忠诚和对事业的忠诚。事实上,作者认为,教师的忠诚可包括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态度忠诚是指教师忠诚表现为教师对学校的一种态度,应该重点从教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加以考察。行为忠诚指教师的忠诚是教师表现出来的对学校的一系列具体行为,着重强调对学校的贡献标准。实际上,教师的忠诚应是对学校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学校价值观和政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竭尽所能为学校做贡献,时刻维护学校集体的利益。

教师忠诚与学校忠诚具有互动关系,因而高校教师忠诚度来源于学校对教师的忠诚。对忠诚度高低的判断会受各国的风俗习惯及高校文化等的影响,但是民办高校与教师双方如何进行有意义的投入以增强学校的整体价值已经成为影响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现状

(一)工作敬业度和绩效下降

民办高校教师一旦出现忠诚度危机,最容易出现工作敬业度下降,对工作不仅不会额外付出而且对工作没有兴趣,出工不出力,产生“三厌”心理综合症,进而导致工作绩效下降。“三厌”心理综合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厌教”,即对教育教学工作丧失热情和积极性,工作马虎,教育教学水平难以发挥,最终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二是“厌生”。即见了学生就心烦,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出言不逊、讽刺挖苦学生;三是“厌学”。即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读书、不看报、不钻研工作、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二)组织满意度下降

民办高校教师出现忠诚度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组织满意度下降,对现行制度、政策和人事关系会吹毛求疵,聚集在一起抱怨,对学校的相关领导也十分失望,严重的甚至发展到人事冲突。

组织满意度下降不仅会影响到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不易形成团队的凝聚力;还会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下降,从而破坏了校园的和谐局面,导致了民办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下降。

民办高校教师一旦出现忠诚度危机就不愿意对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作更多的投入,对个人收入、津贴等私利问题斤斤计较,反复和别人比较,不断地从公家谋取私利,把科研经费挪做他用。还有就是对工作原则问题不再坚决支持,甚至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

(三)多种兼职、副业为主

现在不管是国家教育部还广大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民办高校不再是大学的一个层次,而是一种大学类型。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中国有一句俗语:“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民办高校民办院校教师是广大青年教师中的优秀者,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为他们兼职提供了能力保障和精力保障;国家政策允许兼职和民办高校教师不要坐班为他们兼职提供政策保障和时间保障。因此,许多民办高校教师在校外有多种兼职,坚持以副业为主,对于学校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从被调查的民办高校教师和人事处长(或干事)那里了解到,除了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和相对冷门的专业之外,这些学校70%左右的民办高校教师在外有兼职。

(四)非正常离职加剧

近几年来,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师跳槽频繁、非正常离职加剧是高校教师管理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据2004年有关我国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的调查结果显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流失所占比例高达96.6%,具备中级、副高级职称的教师流失比例为71.7%;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流失比例为59.1%;高校教师流向国外和经济发达地区比例为88.9%;高校教师流向薪酬较高的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人数较多,其比例达到78.8%,自办企业也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师,由于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操作技能,为他们流失和非正常离职创造了知识和能力条件。

民办高校教师频繁跳槽、非正常离职的主要形式有:一是通过政府公务员招考流动到政府机关从政或当公务员;二是通过考硕士、博士跳出所在高职院校;三是被其他高校挖走;四是跳槽到大公司、三资企业、金融证券公司等单位;五是出国不归,或回国不回校;六是辞职下海经商、自办公司等。

三、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危机的影响因素

忠诚是相互的,教师不忠诚学校,很大原因在于学校管理体制不妥当,没有对教师真诚负责,亦即学校缺乏对教师的忠诚。许多学校都宣称要“以人为本”,要对教师真诚负责,但他们实际考虑和贯彻的都往往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利益为依托,对学校忠诚负责。尽管有的学校给教师相当诱人的待遇,也试图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促进教师发展,但由于始终摆脱不了“我出钱,你干活”的狭隘思想,摆脱不了“以学校为本”的宗旨,从而不能真正把教师放在与学校平等的位置上,公平合理地与教师分享利益与成果,不能为教师的未来忠诚负责,因而必然会造成教师与学校的隔阂甚至对立,教师对学校的忠诚也无从谈起。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出现了一些危机,而出现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经济因素和一些非经济因素。

(一)影响教师忠诚度危机的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加速了社会财富的积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激起了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教师大多追求一种成就感,这主要表现为有较高的薪水、得到晋升、拥有个人财富等。如果一个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与重用,就会使其士气低下,导致他们对学校的忠诚度下降。即使他不跳槽,也不会拼命地为学校工作。因此,薪酬和福利待遇低是造成教师忠诚度低的主要诱因。虽然它不会成为教师忠诚与否的关键因素,但却是最低层次的影响因素之一。调查证明,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是教师忠诚的必要条件。

(二)影响教师忠诚度危机的非经济因素

影响教师忠诚度危机的非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发展因素、制度与管理因素以及观念与文化因素。

1、个人发展因素

诚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校提供的薪酬待遇如果与教师的心理价位相去甚远,无法满足教师的低层次需求,不少教师确实会选择去薪酬更高的单位工作,但待遇留人的管理思想依然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教师如果对现从事工作失去了兴趣,只靠金钱的维系,是不能留住他们的,而向教师承诺吸引他们的更优厚的薪酬条件确实又很困难,况且再优厚的薪酬待遇也不会是最优厚的。从实践中看,在考虑经济待遇的同时,越是高层次的知识型人才,越倾向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著名知识管理学家玛汉・坦姆扑认为,金钱以外的因素对知识人才更具有激励性,在他看来,激励知识员工的主要因素及权重关系,依次是个人发展(占34%),工作自主(占31%),工作成就(占28%),金钱财富(占7%)。特别是作为知识型人才的高校教师更加看重学校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教学科研实力、条件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吻合度,更加注重学校的规划发展能否为自己提供发展机会。学校的作用不仅要保证教师有各种机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而且要为教师提供可以在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可的需求。

2、制度与管理因素

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仅规范人的行为,还提供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人的行为在一定的制度的规范下进行,同时也会对制度作出合理的反映。人的发展、事业的进步总是依赖于某种特定的制度和管理的路径,好的制度、有效的管理可以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落后变为先进。相反,不当的管理行为,不畅通的沟通渠道,不公平的竞争、提拨和分配机制,只看重人才的回报和短期效益,而不注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等等不良的用人机制,都将使教师感到工作动力不足、难以成就事业,在客观上给高校吸纳和留用人才工作增加了难度。今天,我们应当重新界定管理。工业时代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而言,管理更应该界定为支持。民办高校管理者主要责任是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满足于寻找他们的不足。在管理中,应当变职能导向为战略导向,变活动驱动为价值驱动,变权力管理为服务管理,从传统行政型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只注重教师的工作绩效和满意程度等微观问题,向帮助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教师贡献最大化转变。

3、观念与文化因素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体制,从深层次看,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和文化。由长期的自然经济、宗法制度而孕育出的平均主义、守旧意识、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等思想观念,与现代人才观相冲突。由此产生的落后的人文环境,不仅会束缚人们的思想,而且造成实施人才争夺战略的内吸力不足。不管何种教育,说到底都是一种文化的事业,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生命现象,它包含着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价值不断反思。当代教育更不止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回归于生命的扩展和价值。高等教育中的文化实际上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民办高校文化作为一种对教师的软约束和柔性引导,相对于制度层面而言,是更深层次和更为持久的,每一所高校都不能忽视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支撑,都必须进行学校文化理念的系统整合与管理,以形成共同的生存习惯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形成持续的人才认同感和保留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民办高校要发展,靠的是人才,教师做为民办高校发展核心,其忠诚度的积极效应是多方面的。有对学校忠心耿耿的教师群体,能够增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的降低。民办高校教师的忠诚度问题日趋严峻。人力资源建设是将是民办高校的重要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让人才发挥更大作用,提高教师忠诚度是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员工忠诚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民办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勤.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72-74

[2]黄藤,阎光才著.民办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

忠诚教育论文篇(5)

“忠诚之心,人之大德。”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推崇备至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衡量人们为人做事的基本标准之一。就其精神内涵来说,忠诚是在任何民族、国家社会都起着巨大作用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重要道德规范。政治忠诚,是一切社会品德中的最高品德,是一切社会义务中的中心义务。

1.政治忠诚的科学内涵

忠诚范畴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概念,是在“忠”与“诚”这一对中国古代传统伦理范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从词义上说,“忠”就是崇敬和恪守,“诚”就是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忠诚”就是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

古代中国十分崇尚“忠诚”的道德价值观,这与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不间断地向人们灌输忠君思想有着极大关系。而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倡的政治忠诚,与封建社会统治者提倡的忠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是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与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为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激情。

政治忠诚是一种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守信敬业的政治品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评价干部“德”的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所以,政治忠诚的科学内涵应当包括:一是忠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忠于国家,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三是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在本职岗位上竭诚奉献,锐意进取,清正廉洁。

2.政治忠诚的基本特征

政治忠诚的内涵既有普遍性,是一种古今中外都认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治特色。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倡的政治忠诚,主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政治忠诚具有信仰的科学性。忠诚与信仰共生。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理论,共产主义是最科学的信仰。因此,我们忠诚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先进政治组织,本身就是对真理的忠诚,对科学的忠诚。在实践中能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一切宗教组织和封建迷信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政治忠诚的根本思想标准。

二是政治忠诚具有宗旨的无私性。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超越阶级的政党是不存在的。然而,只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在代表本阶级利益的同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身特殊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私性和群众性,体现了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与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在实践中能不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政治忠诚的根本工作标准。

三是政治忠诚具有历史的时代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和社会前进方向的科学把握之上的,是基于对时展和社会进步所肩负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的,在实践中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当前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政治忠诚的重要时代标准。

四是政治忠诚具有行为的自觉性。“出自心意即为忠”,忠诚是“自觉”、“自愿”的倾心垒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坚定信念的基础上,建立在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具有高度的行为自觉性。政治忠诚是在思想认同的前提之下,在实践中能不能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能不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维护中央权威和组织形象,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政治忠诚的根本组织标准。

3.政治忠诚品质的一般形成过程

从行为心理学而言,政治忠诚品质的形成,是政治忠诚的认知、政治忠诚的情感和政治忠诚的行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政治忠诚品质的形成过程,一般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一是“依从”与政治忠诚认知的建立。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活动中,首先是行为主体通过对关于政治忠诚现象的观察和政治忠诚榜样的学习,形成了政治忠诚的初步道德认知。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逐渐达到对政治忠诚现象及政治忠诚规范的本质特征的理解,进而开始以比较抽象的道德规范来评价政治忠诚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并能在类似的道德情境中进行判断抉择。

二是“认同”与政治忠诚情感的激发。这是一个从理解到认同的过程。政治忠诚情感是在政治忠诚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伴随着政治忠诚认知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行为主体产生忠诚行为和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内部力量。对政治忠诚的道德认识和理解,一旦上升为深厚而持久的情感体验,就会引发深层次上对政治忠诚的情感认同,而政治忠诚的情感又反过来强化着政治忠诚的认同。这种情感体验经常表现为联想某些有忠诚标志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时,所激起的较为自觉的情感体验。比如想起了岳飞、文天祥、杨靖宇、刘胡兰、等英雄人物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对坚贞不屈、忠诚无私等高风亮节行为的敬仰之情,于是激情满怀,表现出政治忠诚的坚定性或自我牺牲的壮举。显然,这类体验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人们受到了生动的政治忠诚范例的感染,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并铭刻在心的结果。

三是“内化”与政治忠诚行为的发生。这是一个内化到外显的过程。任何品德都要以道德行为及其效果来表现、说明。在政治忠诚的情感和政治忠诚的认知共同作用下,激发出政治忠诚的行为动机,产生推动政治忠诚行为的内在动力,实现忠诚行为的实施。行为主体将会按照忠诚品质的规范要求,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排除内部障碍和外部的客观困难,执行由政治忠诚动机引出的政治忠诚行为,或者当行则行、积极进取,或者当止则止、坚忍自制。在理想状态,行为主体所认同的政治忠诚理念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其政治忠诚行为也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4.政治忠诚的几个理解误区

当前,社会上对政治忠诚的解读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偏差与误解。

一是政治忠诚不是对领导的“个人崇拜”。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不是对哪一个领导、哪一位上级、哪一个人的狭隘的忠诚,而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共产主义事业就是国家的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共产主义事业的实践活动中,政治忠诚的对象自然就是国家、党和人民,这是高度统一的。“忠心耿耿”地替领导办事,而不是真心为党和人民着想,这种“忠诚”严重地偏离了政治忠诚的本质属性。

二是政治忠诚不是过时了的“愚忠”。有些人认为,时展到了今天,再提政治忠诚就是老一套,过时了。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政治忠诚的提法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时展中不断丰富着内涵,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新的含义。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前进、在变化,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政治忠诚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也决不能改变。政治忠诚永远不会过时,与时俱进的政治忠诚才会被新时代所接受。

三是政治忠诚不是有条件的“小诚”。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强调付出与回报的对等,也有些人希望用所谓的“忠诚”换取个人的利益。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政治忠诚是完全的、彻底的、毫无保留的忠诚,是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图回报的。政治忠诚在很大程度上,更多的是意味着一种归属与责任,一种身份与角色。

二、在党员干部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的重大意义

政治忠诚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最核心的品质要求,既是党性教育的根基,又是党员教育的灵魂,还是党继续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教育。

1.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是应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化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体系、不同价值观念并存的世界,国际敌对势力对所谓的“和平演变”、“”等战略图谋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幻想。“剧变”之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是空前激烈,其手段也由一般渗透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法律等方面的“全面入侵”。

和平年代,是使意志不坚定者远离斗争、忘却目标和庸俗思想泛滥的温床。当前的国际环境,不仅影响到了一般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也影响到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忠诚意识。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意识,使他们能够面临各种环境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和“西化”阴谋面前不“迷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时期不低头,在社会主义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期不泄气。

2.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是破解党建工作主要难题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目前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党的队伍的主流,但会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很多,但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应当归结为有些党员干部忠诚意识的缺失。没有了忠诚,也就丢掉了信仰,背叛了宗旨,忘记了党性就会腐化堕落,,就会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严重毒化社会风气,败坏党的形象。这些人成为了党的肌体里的毒瘤,蛀蚀着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能够在任何情况和条件下坚守党性原则,牢记权力的真正来源,保持“公仆”本色,自觉践行党的宗旨。

3.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教育是适应干部队伍发展变化的现实要求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党的干部队伍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新老交替步伐加快,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执政舞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共同优点在于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面比较广,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敢闯敢试的劲头较足,改革创新的意愿较强。但不少年轻干部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的考验。

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政治忠诚教育,使他们自觉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引导他们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成长进步。

三、在党员干部中加强政治忠诚教育的根本途径

对党员干部进行忠诚教育,关键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核心是加强作风纪律教育,根本是加强能力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政治忠诚教育,必须做到“三个结合”,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着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新要求。

1.政治教育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政治忠诚教育既要强调政治理论的灌输,也不能泛泛而教,必须把政治教育与加强道德修养结合起来。道德在深层次上规定着人们的言行与品质,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忠诚品质的精神支柱。正因为如此,把“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党员必须遵守的八项义务之一。

各级党校、干校要把政治忠诚教育列入必修之课,入党、提职之前要有专题政治忠诚教育环节。要让忠诚教育无处不见处处见,无时不有时时有。在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认真开展以政治忠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党员领导干部时常保持畏惧天地自然、畏惧法度法纪、畏惧道德伦理之心,让党员领导干部坚守良知与道义、公平与公正、大义与大节、民主与和谐,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道德教化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带头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自己的高尚行为和形象,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引导他们常修为政之德,积小德养大德,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增强道德责任感,明确是非标准与价值取向;要引导他们在思想境界上高人一档,在能力提升上胜人一筹,在作风转变上先人一步,在自我要求上严人一分,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德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

2.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政治忠诚教育既要着眼于打牢思想基础,又要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能忽视人的情感体验。解决好同党、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是当前端正党风、纠正不正之风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政治忠诚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即人们对于组织和事业的忠诚度教育。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即观念的东西,只有内化为人的情感,内化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内化为对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形成持久的工作动力。

要引导和帮助党员干部理解我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建立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寓教育于组织活动中,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寓理于情、以情感人,通过非强制性、愉悦性、无意识性的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党员干部与党和人民的真挚感情,使党员干部思想境界潜移默化地得到渗透,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和升华;要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多些情感交流,重纪律约束的同时多些宽容关爱,积极搭建党员干部反映合理诉求的桥梁,创造条件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与党和组织的感情;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深入了解群众生存发展状况,为民务实,服务群众,维护好群众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感情;要加强为民用情的意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多为群众排忧解难。

3.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政治忠诚教育既要突出理论教育,也要注重行为训练,防止脱离实际,把理论教育与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政治忠诚教育也是一种行为训练,因为党员干部的忠诚度不是抽象的,必然要通过干部的行为表现出来,要影响群众,要转化为干部的工作绩效,才能给予客观的评价。有效地将政治忠诚教育贯穿于干部实践锻炼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一种看似抽象的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培训课程,才能将政治忠诚教育落到实处。

要在加强理论学习培训的同时,注重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要把政治忠诚转化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好工作的顽强毅力和强大动力;要把政治忠诚教育的成果放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使之快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正因为如此,同志才强调,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EB/OL].中国新闻网,http:///gn/news/2009/09-27/1889756.shtml.

[2] .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3-31(01).

忠诚教育论文篇(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引领地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公安院校肩负着为公安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四个忠于”的优秀公安人才,是现阶段公安院校致力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明确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公安院校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培育融入忠诚教育的全过程,开展以铸造忠诚警魂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一、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度的现状分析

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度总体呈现出良好状况。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择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公安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公安机关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并且愿意在工作岗位上长时间地工作,甚至愿意终身从事警察事业。他们对人民警察的忠诚形成了基本认知度,对人民警察职业产生了较为深厚的情感,普遍具备良好的忠诚情感,职业忠诚度良好。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大学生的忠诚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忠诚认知面临价值观多元化和入警动机功利化的考验。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呈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其次,入警动机由原先实现崇高理想转变为一种谋生手段,甚至少数学生认为警察具有某种特殊权力,将来可以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从而把从警作为获取功利的手段。

2.忠诚情感趋于理想化。在构成忠诚度的三个基本维度中,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情感得分较高,而忠诚认知和忠诚行为相对较低,如果没有建立在对人民警察职业的正确认知上,一旦面临现实困难,就无法将忠诚情感转化为实际的忠诚行动,从而影响人民警察的忠诚度。

3.忠诚行为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职业忠诚度的高低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忠诚认知基础之上。对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有着正确认识的大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和甘于奉献;而抱着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价值观念的同学,在进入公安队伍以后,则往往表现出、损公肥私、职业忠诚度较低等特点。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忠于党的延伸和扩展。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倾向。部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开始动摇,具体表现为职业信仰缺失、政治修养不够、法律观念不强等,这些问题对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指导,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对公安队伍的绝对领导,忠于党的事业,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在行动上成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公安队伍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忠诚于党,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和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公安队伍的本质属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信念,是忠诚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我们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

公安院校大学生是人民警察的后备军,这些未来的人民警察能否担负起“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的重大社会政治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能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公安院校应着力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引领每个学生的理想,使每个学生的个人理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在党和人民的公安事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忠于祖国的应有之意。

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心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其共同特点是代表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们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捍卫国家、维护民族利益、争取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

人民警察头顶国徽,庄严地表明自己是祖国的忠诚卫士,时刻准备为捍卫祖国的利益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忠于祖国是人民警察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的具体外化,其核心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忠于国家要求人民警察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把自己的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浪潮中,把维护祖国的利益看做自己所有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出现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利益。当祖国的安全受到侵犯时,敢于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捍卫祖国的和领土完整,与一切危害祖国安全和利益的行为做最坚决的斗争。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忠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生动体现。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要求,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标准提供了依据和标准。2011年修订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从“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热诚服务、文明理性、严守纪律、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十个方面全面规定了人民警察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和道德风尚,是人民警察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人民警察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自觉增强人民警察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和忠诚度,忠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路径

1.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忠诚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忠诚认知。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从不同方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要》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使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开展公安史教育,培育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安机关的发展史是革命传统教育最基本、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它以全景式的历史画面,集中展现了公安战线的光荣历史、辉煌战绩和革命传统,承载了公安战线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其中不乏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立下赫赫功劳的杰出人物: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潘汉年、邓发、李白、罗瑞卿等。这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折射出公安战线先辈们的爱国情感、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忠诚和智慧铸就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用公安战线的优良传统启迪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既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3.挖掘校史,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培育学生的忠诚情感。

校史承载的是一所大学的集体记忆,重温校史,可以再现本校的办学历程、精神理念和奋斗业绩,弘扬传统、怀念先贤、张显成就、传承文化。校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承担着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作用。公安院校有着光荣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史教育是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校史,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学生切身感受到公安英烈们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前辈忠诚、奉献、廉洁、公正的光荣传统,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情感。

4.开展社会实践,强化实践养成,提高学生的忠诚行为。

忠诚教育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上,社会实践是促使大学生实现忠诚教育“内化”与“外化”的中介和纽带。因此必须注重实践转化,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公安院校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群众和基层公安机关,通过参与重大社会活动(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等)的安全保卫、基层公安机关专业实习、优秀警务室和民警的学习交流、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把具体的价值判断和对“四个忠于”的理解渗透到实际行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校外实践和校内学习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使社会实践成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有效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行为忠诚度。

参考文献:

[1]陈立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学生忠诚警魂.公安教育,2007.6.

忠诚教育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78-02

一、员工忠诚研究的理论基础

根据赫兹伯格的观点,带来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不相关的和截然不同的。赫兹伯格把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这样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意即只能防治疾病,不能医治疾病。当具备这些因素时,员工没有不满意,但是它们也不会带来满意,即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如果想在工作中激励员工,赫兹伯格提出,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些因素是内部奖励。内部因素,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大小、晋升、成长等,赫兹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对员工忠诚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分为低层次忠诚和高层次忠诚。其中,低层次忠诚的维持因素与保健因素相对应;而高层次忠诚的导致因素与激励因素相对应。

二、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现状分析

本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对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现状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务、工作年限的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进行方差分析,看其在忠诚度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本次数据调查,按照以上四个标准即规范忠诚、持续忠诚、理想忠诚、情感忠诚进行评价,得分在四分以下者,可视为忠诚度不高。据调查数据显示,现下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得分的均值在2.5~4.0之间,如表1-2:由此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比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总体较低,但比较而言,规范忠诚得分较高,持续忠诚、理想忠诚、情感忠诚得分较低。员工在工作时竭尽全力,在企业面临困境以及企业利益受到损失时能够与企业同舟共济以及挺身而出,这种行为本身就表现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在忠诚度较低的情况下,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对而言规范忠诚因素得分较高,说明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很好的遵守社会规范、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有责任感,对工作和企业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和知识型员工受到的教育有极大的关系,中国的教育注重德育的教育,注重遵守社会规范的教育,而在中国 “忠诚”的含义里面也包含了“德”的成分,这是和西方所不同的。在规范忠诚因素里,“将工程按期保质交付,完成分派的工作是我的义务”得分最高,也很好的体现了知识型员工的特性,能够自动自发的对工作和企业尽到自己的义务。持续忠诚、理想忠诚、情感忠诚得分较低,尤其是持续忠诚和理想忠诚,说明我国民营企业在管理制度及体制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员工持续忠诚得分最低说明现在民营企业在利益方面吸引知识型员工不够,即使员工离职对他自身也没有太大的利益伤害,这样员工在离职时就不会考虑更多的利益问题,我们知道能不能留住员工,利益起到很大的作用,失去了利益吸引是很难培养员工忠诚度的。

表1样本统计分析

表2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现状表

三、提高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措施

基于以上问卷的分析,本论文主要通过促进员工自身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形象、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三个方面来提高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第一,促进员工自身发展。重视员工学习培训,以满足员工发展需求和提升员工业务素质。从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知识型员工对高层次的需求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实现的要求很强烈,比较容易自我激励。很多知识型员工都认为教育和培训是企业为他们提供的最好的福利,因为教育和培训往往是在本公司或者其他公司提升的前提。因此,结合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点,适当给予其进修、培训、专业技术研究甚至出国深造等方面的机会,以调动他们把握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是提高知识型员工知识和技术更新能力、促进其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第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形象。提升公司形象和知名度,提高公司的社会责任感。民营企业应致力于提升公司形象和知名度,提高公司的社会责任感。要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最主要的是把企业的整体事业不断的向前推进,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同时要加强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在2008年大地震时,人们普遍对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大加赞赏,很多企业在捐赠的过程中自身的形象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型员工对要求企业承担与其自身形象和能力相符的社会责任的要求更是强烈。

第三,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制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一种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氛围,为全体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民营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制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一基石之上,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如何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实现人尽其能,高效开发知识型员工的能力与潜力。同时要重视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关心、爱护知识型员工,为其搭建能力发挥的舞台,并提供其成长的空间与条件。

参考文献:

[1]吴庆平,张西龙.致力于培养员工忠诚度[J].华东经济管理,2000,(5):95-96.

忠诚教育论文篇(8)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扎实落实自治区党委、地委政法委、稳定工作会议部署,着眼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加强对全体司法行政干警的忠诚教育,不断提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按照正规化、专业会、职业化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司法行政队伍。保证全体司法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进依法治温、建设法治工作,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忠诚教育实践活动在司法行政系统、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广泛开展。主要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导,教育引导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刻认识和理解以“开展忠诚教育,践行法治精神”为主题的忠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自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四强”干部标准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及诚信服务的要求量身打造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法治、建设法治中;坚定党的领导,严格公正执法,端正执法理念,提高执法素质,改进执法作风,强化诚信服务意识,善用法治思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谋划工作,处理问题,用法治精神引领司法行政工作思路,用法治思维谋划司法行政工作措施,用法治方式破解司法行政工作难题,把治理司法行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严守政治纪律,严格政治规矩,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确保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绝对忠诚可靠,忠诚履职尽责,忠于法律,全力推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

三、时间安排

根据县委政法委安排部署,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分为“制定方案、动员部署,思想调查、学习讨论,备课示教、岗位实践,总结提高、巩固成果”四个阶段,从2015年4月份开始至12月底结束。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4月1日至5日)

结合实际,制定本系统活动方案和具体活动计划,对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忠诚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并及时将活动方案报地区司法局及县委政法委备案。

第二阶段思想调查、学习讨论阶段(4月6日至4月30日)

1.开展司法行政干警思想调查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科室人员开展三个层面的谈心活动;班子成员确定一个所作为干警思想调查联系点,定期开展走访活动,通过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和掌握干警特别是基层一线司法干警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和情绪,帮助干警及时化解,将走访所得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原因,及时上报,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要把对司法行政干警思想政治的关心融入到平时的业务工作中去,激发和提高干警参与忠诚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开展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忠诚教育”学习讨论活动。继续深化2012年地区政法系统开展的“刀把子”主题教育活动好的经验做法,组织广大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忠诚于党,践行法治精神”活动主题,谈认识、谈感受、谈转变,谈打算,务实创新地大力开展向忠诚典型(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学习活动。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重要批示,广泛开展向皱碧华同志学习活动。认真落实周三、周五学习制度;班子每个成员要就所规定学习的内容分别进行一次专题辅导讲座;每个科室也要围绕教育活动主体联系工作实际,谈认识、谈感受、谈转变、谈设想;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座谈交流、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每名干部在教育活动中要有一套完整的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撰写心得体会或感想不少于6篇。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地区司法局组织的以“忠诚于党,践行法治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并争取取得较好成绩。

第三阶段备课示教、岗位实践活动阶段(5月1日-10月31日)

1.开展树立典型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挖掘、认真学习、树立司法行政系统忠诚任务典型,广泛宣传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及其模范事迹,特别是要深入基层发现挖掘一批忠诚于党、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坚韧担当的基层司法所干警。并积极在法制报和平安网信息中心平台开设“忠诚于党,践行法治精神专栏”投稿,集中宣传司法行政系统忠诚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加大宣传忠诚典型的力度。结合实际,设立荣誉墙、先锋榜,在活动期间至少要树立1名典型人物,让常年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司法所干警和先进人物亮相出彩、典型示范。

2.开展警示教育和“忠诚教育”剖析整改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突出政治坚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求,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具体行动上,召开一次公正廉洁执法专题民主生活会,原则上在10月份之前召开完毕,围绕“忠诚于党,践行法治精神”这个主题,重点对照在党性观点、政治立场、宗旨意识、能力素质、纪律作风、个人形象、表率作用、执业纪律、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认真查找和剖析,注重总结经验、理清认识、明确方向,形成剖析材料,并组织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广泛评议,把剖析材料提出的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进一步推进班子和队伍建设,发挥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警示作用,使干警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3.开展干警下基层、大走访和大调研活动。要紧密结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面对面、心贴心的开展下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深入包联村开展结对帮扶,针对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进行精准扶持,使其尽快脱贫,让基层群众切实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看到方向,进一步密切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夯实司法行政工作的群众基础。要广开纳谏倾听群众呼声,多种形式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撰写调研文章不少于3篇,并通过组织评选出优秀调研文章报县忠诚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区司法局。

4.开展“平安”、“法治”建设活动。以“法制年”为核心,主动作为,做推进“平安”、“法治”建设的排头兵,进一步把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机制措施充实完善、把基层基础工作做实做细,把滋生繁衍活动的温床和土壤清除干净;要在“法治”建设工作中带头学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文明执法,公正司法;坚守法律底线,维护法律尊严,对胆敢挑战法律尊严的犯罪分子依法从重从快惩处;要在基层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宣传,努力使每名群众都能成为法律“明白人”。

5.开展“忠诚教育讲座”活动。紧扣忠诚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亲自备课授课,精心拟定教育课题,抽调精干,力量分解授课任务,抓好集中授课、学习讨论及其他配套活动的开展。活动期间,至少准备2个忠诚教育实践活动授课优秀课件和授课稿,课件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围绕基层干部现实需要,摸清基层干部现实思想状况,在稳定思想、激发活力、钻研业务、忠诚可靠、为民务实、公正廉洁上下功夫。

6.开展岗位实践活动。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素质培训和岗位练兵,充分利用以会代训、岗位自学、业务竞赛等有效形式,强化对司法干警的业务培训,年内将举办2期业务培训班,进一步强化对司法干警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7.开展案件评查和执法监督活动。为切实加强对政法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禁令规定,县忠诚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等对政法干警遵章守纪、警容风纪、严格执法、文明服务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每季度开展一次案卷评查活动,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始终保持队伍的纯洁性,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巩固成果阶段(11月1日—11月20日)

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对活动开展进行全面自查自纠,全面细致地回顾和总结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四、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决定成立司法局开展忠诚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五、活动要求

忠诚教育论文篇(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价值观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或对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准则或尺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便是核心价值体系。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二、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内涵与要求

(一)忠诚教育的内涵界定

《说文解字》释“忠”为“敬也,从心”,“诚”为“信也,从言”。《现代汉语词典》对忠诚的解释“是(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忠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归纳起来可以认为忠诚是指对一些特定的事业、组织和领导尽职尽责。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始终把学生忠诚教育放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首位。

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就是依据人民警察忠诚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忠诚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影响和宣传学习,使公安院校学生提高对警察忠诚内涵、忠诚原则、忠诚规范的认识,努力实现警察忠诚原则和忠诚规范向个人品德的转化,完善忠诚人格。

(二)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要求

1.忠于党。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的国家机器,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忠于国家。忠于国家就是教育公安院校学生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国家的荣誉高于一切;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目标统一起来,做到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把忠于国家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为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作出牺牲和奉献。

3.忠于人民。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就是“人民公安为人民”,公安院校学生忠于人民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职业精神和忠诚行为。

4.忠于法律。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和真实表达,人民警察作为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与执法力量,忠于法律是人民警察的制度要求和职业规范,也是人民警察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

三、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因此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二)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忠于中国当前最大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逐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又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又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三)忠诚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忠于国家的题中应有之意

忠诚教育论文篇(10)

**办事处位于湟水XX岸,东至XX民族大学,西至德令哈路。辖区有一个行政村(曹家寨)、五个社区居委会(学院社区、康东社区、康西社区、泰宁社区、青藏花园社区),总户数26426户,总人口113864人,其中农村1100户,人口4176人,流动人口34082人。街道有社区党委3个,有党总支2个,党支部4个,共有党员808名。

二、加强组织领导,广泛进行动员

(一)领导重视,安排周密街道党工委根据区委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街道专门召开了党工委会议,对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了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早实施的工作思路,于3月11日组织辖区机关、社区、农村全村党员和街道干部职工共117人,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了活动的意义、目的、方法和步骤,传达了区委张启光书记在全区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柴新宁同志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街道和社区对党忠诚教育活动的日常工作。真正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齐抓共管的领导工作格局。各社区(村)也及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同时都纷纷结合巩固科学发展成果和当前工作重点召开对党忠诚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二)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为了使对党忠诚教育活动有序开展,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印发了《**街道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区委的部署开展工作,扎实做好学习提高、忠诚履职两个阶段的工作任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尽量突出特点,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把开展忠诚教育活动看作是争当践行忠诚排头兵的迫切需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勤政高效,促进社会和谐”的服务品牌,开创社会优质服务新局面,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忠于人民、坚于职守、严于律己的团队。

(三)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在对党忠诚教育活动第一阶段,为了使街道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活动的深刻意义,机关、社区、村全体党员把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理论素养看作是开展好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自觉学习,反复研讨。主要做到了“四个确保”:一是确保了学习时间到位。按照区委和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照要求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坚持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确定每周一为集中学习时间。二是确保了学习内容到位。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内容安排表,下发到机关、社区、村党员手中,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市、区委会议精神。三是确保了学习要求到位。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党员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全街道党员撰写学习心得130余篇。四是确保了学习方式丰富多样。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载体。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自学时间。采用在党工委集中学习和各社区、村分散学习、专题讨论和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学习的内容,取得了较好效果。共举办各种形式专题学习辅导课20场(次),参加党员1203人(次)。

(四)开展活动,营造氛围为确保教育活动在全街道顺利开展,**街道共制作专题宣传栏6块、悬挂横幅12条、报送活动简报信息15期,完成相关新闻报道8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1、开展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一是在曹家寨市场举办了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大型宣传文艺汇演,活动现场邀请了XX民族大学法律系教师、学生就广大群众关心的一些法律知识做了答询。二是在辖区华辰酒店举办了以“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书香文明飘社区演讲比赛活动,参加比赛的有部队官兵、在校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和见学生。

2、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传报议和中央及省委1号文件精神。街道及时召开会议作动员安排,并抽调两名熟悉“三农”政策、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干部,与市区下乡驻村干部分别进驻曹家寨村和XX县田家寨镇谢家村深入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3、扎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后整改落实和建立长效机制工作。将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对照具体工代和进行了全面对照检查,针对有些重点工作落实、执行不力问题,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街道办事处社区、农村及机关各科室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对安排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按季度进行督查、评定和通报,并按等次给予物质奖励。

4、加强曹家寨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针对曹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问题,结合实际,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帮扶曹家寨村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由街道党工委帮扶曹村党总支、五个社区党组织分别帮扶曹村五个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帮助指导村、社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帮带班子、帮提能力、帮建机制、帮解难事,进一步促进曹家寨村党建工作上水平,改变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状况,增强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凝聚力,推动农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该村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推动村上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5、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力度。在全面落实开展“三卡一薄”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社区“五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拓宽社区党建工作领域,康西社区推出了“红绿丝带飘起来”便民、利民、惠民新举措,创新了社区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康东社区通过“建立图书漂流站(点)”,为辖区群众读书学习提供了方便。

6、加大了学习型班子建设力度。狠抓街道、农村、社区政治理论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制定印发了《2010年街道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动摇。通过经常性组织学习,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有了一定提高。近期,结合学习型班子建设要求,制定了每月举办一次专题辅导讲座的学习制度,采取班子成员讲、社区干部讲、组织观摩等形式,利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7、结合“书香夏都”读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成立了**街道“书香夏都”全民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对具体活动做出详细安排。并多次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在泰宁花园广场举办了**办事处“书香夏都”启动仪式;组织社区文明专干、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宣讲团”在辖区开展巡回宣讲;邀请XX民族大学副教授对辖区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社会礼仪、文明风尚为主题的教育;学院社区举办了“提升市民素质,青少年读书演讲比赛”、泰宁社区请知名书法家现场为大家题字作画等。营造全民参与、从我做起、人人读书学习共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我们还针对社区、农村的特点,大力开展对党忠诚和提升市民素质、书香夏都活动,分别在曹家寨市场、泰宁广场、民族大学、华辰大厦举办了广场文艺演出、书画展、家庭才艺、厨艺展示等活动,辖区各社区(村)党员、干部、军人、学生、居民都踊跃参加,参加人员达9000人(次)。

8、针对今年我国西南省区发生特大干旱灾情。举行“情系旱区”捐款仪式,发动辖区机关、社区、村党员干部,积极为西南旱灾地区捐款,共募集捐款2468元。

9、认真组织实施“第二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街道党工委开展第二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并针对曹家寨村党组织不健全的问题,开展党建帮扶工作,并制定了《党建帮扶实施方案》,帮助指导村、社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帮带班子、帮提能力、帮建机制、帮解难事,进一步促进曹家寨村党建工作上水平,改变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状况,增强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凝聚力,推动农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该村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推动村上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10、大力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结合确定康西一路为环境卫生示范一条街工作的同时,我办在康西一路创建廉政文化墙一处,与扎实开展社区廉政文化和示范一条街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把弘扬传统文化和廉政文化作为提高市民素质,陶冶精神文明的生动载体,让广大群众领略文化魅力,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促进**街道三个文明全面发展。

11、加强督促、检查力度。于5月上旬,组织人员对农村、社区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和检查,有效促进了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五)认真对照检查组织、个人在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活动中,街道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重点做到六查六看,即:查党性,看是否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查品行,看是否公道正派、无私奉献;查宗旨,看是否心系群众、执法为民;查作风,看是否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查素质,看是否勤学善思、锐意创新;查纪律,看是否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通过“六查六看”,切实找准在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力争在忠诚于党,在提高政策执行力和法律执行力上见成效;忠诚于人民,在提高司法为民、便民服务上见成效;忠诚于事业,在提高推动力、切实转变审判工作作风上见成效。切实找准每个党员干部在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三、扎实开展忠诚履职阶段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把学习提高阶段与忠诚履职阶段工作要求相结合。在做好学习提高阶段总结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准确把握忠诚履职阶段的任务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着力在集中精力抓大事、攻难事、办实事上取得突破,确保忠诚履职阶段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着力曹家寨村存在的问题。街道党工委首先从村两委班子薄弱环节入手,确定村党总支副书记莫海成全面负责村党总支工作。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凝聚人心,调整思路,对曹村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加强组织纪律。除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外,还将五个社支部书记安排到村委,充实村两委工作力量,按照上级对口部门安排,做到责任到人,制度管人、管事,使全村的各项工作正常化,使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着重抓曹村制度建设,重新完善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书记、主任工作职责、党总支、村委工作职责、村“两委”会议联席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党员管理制度、财务村务制度、党总支和村委会议事制度、党员和村民监督制度、村民大会制度等,用科学的制度管理村委一切事务。二是在工作方法创新上下功夫。为提高我街道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建立了街道工作网站,网站共设新闻动态、党建、政务公开、社会事务、农林牧水、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到11个大栏目,网民可直接在线查阅、留言、投诉。同时,街道还开通了手机信息平台。网站和信息平台的建成,可提高我街道的各项工作和办事效率,真正在政府与社会、群众、企业之间架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增加民众对政府工作的关注程度,服务辖区经济建设。

(二)与做好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工作相结合。积极响应省、市、区委的号召,将支援玉树灾区工作贯穿于忠诚履职阶段各项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为灾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一是自4月14日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街道党工委积极行动起来,发动辖区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为灾区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捐物,共150余万元,其殊党费12741元。并对住在辖区医院的医员和驻守以西宁机场转动伤员的史弟省区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慰问。另外,为了搞好抗震救灾动员宣传工作,辖区共制作悬挂救灾横幅310余条。

(三)与农村党建工作相结合。一是于5月28日组织曹村两委班子成员、各社党支部书记、社区共青团0余人到大通景阳镇上岗冲村学习基层组织建设先进经验。通过能观学习取得了经验、受到了启发、促进了工作。二是将农村党组织“三议一表决”制度列为村党总支学习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重点学习,进一步明确了“三议一表决”的内容和程序。增强党员和村民的参与权、议事权,充分调动党员、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性。

(四)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相结合。今年是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启动之年,街道党工委为确保忠诚履职阶段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在泰宁花园举办“文化艺术周”,旨在提高市民素质,营造“创城”氛围。此次“文化艺术周”的开展将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广泛开展以社会公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改善市民群众精神面貌,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四、今后打算

上一篇: 中职德育教育论文 下一篇: 交通事故协议书范本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