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5:25

神奇教案

神奇教案篇(1)

内容与分析:

本次活动着重于“语言”,让幼儿了解世界上几种主要的语言,进而了解汉语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并初步接触一些国外的英文歌,加深幼儿的理解。

教学过程与建议:

活动一:谈话《神奇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懂得的、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的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能在别人谈话后给予补充。

活动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演唱英语歌《我会说A、B、C》,引入主题。

让幼儿说说这首歌是用哪国的语言演唱的?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

1、幼儿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知道的语言使用的国家。

2、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有的国家使用一种语言,比如:日本。有的国家使用几种语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上英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1、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比如: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你会说哪的方言?

2、你们那儿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朗诵方言儿歌《两只老虎》

活动二:音乐 《英语歌:Whit`s you name?》

活动目的:

1、初步接触国外的英语歌,会唱英语歌。

2、理解歌词的意思,学做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钢琴一台、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与建议:

(一)、在钢琴的伴奏下自由地进入教室,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习英语歌曲,理解歌曲的意思。

1、幼儿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歌曲的意思。

2、教师解说歌曲的意思。

3、幼儿用整体教唱法学习歌曲,注意吐词清晰。

(三)、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1、游戏:《对唱》

2、游戏:《你的名字》

环境创设:

在教室里创设一个“语言文字角”。

生活渗透:

在生活中利用空余时间讲一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故事。

神奇教案篇(2)

二、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有些幼儿接触过吸铁石,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使他们感到惊奇,产生疑问。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亲手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吸铁石的特性,了解磁铁的用处。

四、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吸铁石、铁片、回形针、布条、塑料、纸片等)

教具(娃娃一个)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蝴蝶会飞的形式引入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操作。

用吸铁石吸一吸小盒里的物品,看一看磁铁能吸住什么,和同伴说一说。

2、讨论吸铁石能吸住什么,引导幼儿知道磁铁能吸住铁制品。

3、请幼儿操作,隔着卡纸和塑料薄板,吸铁石能吸住铁制品吗?

4、引导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用处。

(三)结束部分

神奇教案篇(3)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一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能复述“鸟岛保卫战”这部分内容。

5、能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能用找出重点句的方法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鸟岛的神奇。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鸟岛是神奇的?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是怎样写具体的。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神奇的鸟岛》,通过读题目,你了解到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了解到了课文内容是写鸟岛的景色,还想知道这个鸟岛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鸟岛?……)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看看初读课文后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学生小声读课文,读不准字音的字,查字典并标读音。

(2)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正音:乘车倒淌河碧波万顷眼花缭乱一幅幅锦绣画卷鸟巢几乎披着黑颈鹤踱步融洽掠取

幼雏盘旋鸬鹳啄着俯冲遍体鳞伤

(3)通过初读课文,你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通过初读课文,解决了鸟岛在什么地方,课文第一段已经写明,教师板书:鸟岛位置。并补充介绍:1959年9月,我国动物学家在青海省的青海湖中发现了一个叫做海西皮的小岛,小岛面积约为27万多平方米。岛上栖息着很多的鸟,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因而取名为鸟岛。)

(4)教师进行梳疑:神奇的鸟岛是怎样的一番景色?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鸟岛?

(二)学习鸟岛景色的内容。(课文第二段)

(1)课文哪段内容写的是鸟岛的景色?(第二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二段,并处是自学提示:

①鸟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可以用书中的,也可以用自己的。

(眼花缭乱、鸟的世界、神奇的鸟岛……)

②是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

③有感情地朗读所标画的语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学生进行评读。

天上:一群群、一幅幅

地上:几乎(大家想象在鸟岛上,人们会怎样走路?为什么?)

湖水里:(你看,湖里还有那么多鸟呢!你喜欢哪种鸟?为什么?再有语气地读一读。只有这几种鸟吗?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湖水里还会有哪些鸟?请你照着课文的写法说一说)

(4)为什么说是神奇的鸟岛呢?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鸟岛的景色。

(5)幻灯出示:按原文填空,练习背诵。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抬头望,天空中是(),()、()、()、(),组成一幅幅();低头看,满岛都是()、(),几乎()。湖水里,那()是斑头大雁,()是燕欧,()是环嘴鹬,还有()的天鹅,美丽的(),()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真是(),(),(),一个(

)鸟的世界啊!

1、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个自然段讲了哪两个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过渡段)

(三)学习鸟岛保卫战的内容。

分小组学习鸟岛保卫战的内容:

(1)画出你认为作者在描写鸟岛保卫战中运用的最精彩的词语。

(2)小组合作把这件事用故事形式讲出来(用上最精彩的词语)或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鸟岛保卫战紧张激烈,场面壮观,团结勇敢的群鸟战胜了凶猛的黑鹰,让我们通过录像去看一看那激战的奇观。

(5)从这场鸟岛保卫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团结起来,弱小可以战胜强大,鸟岛的神奇……

神奇教案篇(4)

②突出物理学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和能量形式是互相联系的且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新思维,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③突出物理学的基础性、现代性与实用性,在一开始就把物理学各种运动规律与生活、生产、科技广泛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关系,促使广大青少年不仅对物理有兴趣,对物理学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情感,觉得物理学非常有用,一开始就形成对物理的科学价值观。

神奇教案篇(5)

3.神奇的瓦楞纸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瓦楞纸》

“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瓦楞纸箱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瓦楞纸的特征,用剪、刻、撕、卷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艺术品。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巧用瓦楞纸的肌理特征,变废为宝来体验制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瓦楞纸、美工刀、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瓦楞纸、美工刀、剪刀、双面胶以及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瓦楞纸的肌理趣味和美感,培养和展示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

2.用剪、刻、撕、贴等方法将瓦楞纸来创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以剪、刻、撕、贴等多种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作品。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瓦楞纸的材质与肌理,创作有美感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让学生练习撕瓦楞纸。

刚才,我们撕出这样一些纸,请你们用手去摸一摸,感觉它和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它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尝试撕瓦楞纸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简单地评析。(鼓励并表扬学生,如:胆子真大,小手真灵巧)

二、欣赏阶段:

1.

剪刻贴画欣赏及制作(ppt)

你们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制作的吗?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制作方法吧。

(1).设计画稿。

a.以自然风景为素材。(洪泽湖风光图片ppt)

b.以艺术作品为素材。(国画作品图片ppt)

(2).

制作工具、材料。

a.工具(ppt)

b.材料(ppt)

(3).制作方法

a.剪刻。根据设计稿,剪刻成一定的艺术形象(零部件)。

b.

选择瓦楞纸底板。根据设计需要选择不同颜色,可以裁剪成扇面、树叶、爱心等多边形。

c.

粘贴。在剪刻好的零部件背面涂上胶或用双面胶贴。

d.进一步装饰,美化。(作品ppt)

2.

纸箱版画欣赏及制作(ppt)

(1).设计画稿。

(2).

制作工具、材料。

(3).制作方法。

画、刻、挖、撕、戳。以及注意安全。

三、实践阶段

1.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

作业: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瓦楞纸结合废旧材料来制作你的作品。

要求:你可以找最好的朋友一起做,也可以单独做。

2.制作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析阶段

1.(举起作品),感觉好的学生上台自评(你制作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看看这幅作品什么地方做得最好?给他提些建议好不好?

2.你觉得他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你给他提些建议好不好?

教师点评。

五、拓展总结阶段

师:在生活中,瓦楞纸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我们来看一看:

神奇教案篇(6)

师: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到特别神奇?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猜一猜,“两千里”有多远?从我们这里到哪里?

(学生分别回答从教室到杭州、上海、美国、崧厦、丰惠,其中崧厦、丰惠乃是本市的两个乡镇。)

师:“两千里”差不多是我们这里到北京的距离。夸父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厉害吧?

生:厉害。

师:谁能读出这种神奇的感觉?(学生朗读。)

【案例二】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神奇?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有一个成语叫“一日千里”,说的是千里马一日能跑一千里,快吧?

生:快。

师:可夸父居然“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比千里马快多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学生朗读。)

【案例三】

师: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神奇?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为什么这里让你感到特别神奇?

生:我们一眨眼只能跑一点点路,夸父一眨眼却跑了两千里。

师:“两千里”有多远?

生:有好几间教室吧?

师:远远不止。

生:可能有操场那么远。

师:也不对。两千里是1000000米。(板书:1000000)咱们操场的跑道一般是400米。(板书:400)请大家算一算,这两千里大约需要绕着操场跑几圈?

(学生计算得出需绕操场跑2500圈,惊叹不已。)

师:夸父一眨眼差不多在操场上跑了2500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夸父真是太神奇了!

生:夸父真是太厉害了!

师: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种神奇?(学生朗读。)

【反思】

两千里,究竟有多远?案例一中,教师让学生猜一猜“两千里”会是从教室到哪里。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尚未建立基本的地理学概念,也没有形成基本的空间距离感,所以他们的猜测大多不合逻辑,纯属胡猜。见学生从本市猜到外省,从中国猜到外国,教师只得自己解释:“‘两千里’差不多是我们这里到北京的距离。”可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学生还是体会不到“两千里”究竟有多远。

案例二中,教师借“一日千里”这个成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应当说这样的设计是很“语文”的。一可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夸父奔跑速度之快;二可在无形之中帮助他们理解“一日千里”这个成语,可谓一举两得。然而,预设“看上去很美”,但若是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终究还是枉然。对于生活在江南的孩子来说,“千里马一日能跑一千里”这样的说法,根本无法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形成有效对接。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对“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的感知自然也是模糊的、肤浅的、苍白的。

神奇教案篇(7)

作为拟话本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凌濛初就秉承了古代小说的“尚奇”传统。睡乡居士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就说:“即空观主人(按,此为凌濛初之笔名)者,其人奇,其文奇,其遇亦奇。因取其抑塞磊落之才,出余绪以为传奇,又降而为演义,此《拍案惊奇》之所以两刻也。”事实也正是如此,凌濛初之所以用“拍案惊奇”名其小说,本身就说明了他对“奇”的刻意追求。他创作“二拍”的主要用意之一,就是为了让人读了他的小说能够“拍案”而“惊奇”。那么,小说要怎样写,才能达到让人“惊奇”的艺术效果呢?这就牵涉到对“奇”的理解问题。在《拍案惊奇序》中,凌濛初曾专门就“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少所见,多所怪。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昔华人至异域,异域诧以牛粪金。随诘华之异者,则曰:‘有虫蠕蠕,而吐为彩绘缎绮,即可以衣被天下。’彼舌挢而不信。乃华人未之或奇也。则所谓必向耳目之外索谲诡幻怪以为奇,赘也。”这就是说“奇”与“常”本是相对的,此为“奇”,彼可为“常”;此为“常”,彼可为“奇”,一切皆以见闻多寡而定,随时空不同而转移。“耳目之外,牛鬼蛇神”,固然可谓之“奇”;而“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也同样存在“奇”,包蕴着令人不可理喻的“谲诡幻怪”之美。

联系当时的审美风气来看,凌濛初让读者这样来理解“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时神魔小说相当风靡,该类小说“所述神仙鬼怪,变幻奇诡,光怪陆离”,受其影响,读者难免会形成以“牛鬼蛇神之为奇”的审美心理定势,这自然不利于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的接受与传播,所以只有改变读者的审美心理定势,给他们以一种新的阅读期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事实证明,读者对凌濛初所说及所写的“庸常”之奇是深表欢迎的。《拍案惊奇》一经问世,立即“翼飞胫走”,以至于“贾人一试之而效,谋再试之”,而作者也是“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⑸。究其原因,盖因凌濛初所说的“奇”,在“二拍”中得到了充分的、多方面的展现,其所写的奇人、奇事、奇物、奇境等,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令读者眼界大开,兴趣盎然。这其中既有神魔小说的曼衍虚诞、光怪陆离之奇,又颇不乏世情小说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态之奇,并且还能将牛鬼蛇神与人情世态打成一片,使其相映成趣,因而也就更能贴近市井细民的现实生活与情感心理,显示出自己的传奇特色。

具体说来,“二拍”的传奇艺术方法及其具有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题材选择上看,由于凌濛初本着让人“拍案惊奇”的创作旨趣,所以他便有意选取那些“可新听睹、佐谈谐”⑹的新奇之事,来加以演绎。例如,《初刻》卷二《姚滴珠避羞惹羞》正话开头:“今日再说一个容貌厮像,弄出好些奸巧希奇的一场官司来。”卷五《感神媒张德容遇虎》:裴尚书夫人听说老虎为媒一事,又惊又喜,便道:“从来罕闻奇事。”尚书也道:“谁想有此神奇之事?”结尾:“这话传出去,个个奇骇,道是新闻。”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只因是夙世前缘,故此奇奇怪怪,颠之倒之,有此等异事。”卷十四《酒谋财于郊肆恶》:“而今更有一个希奇作怪的,乃是被人害命,附尸诉冤,竟做了活人活证,直到缠过多少时节,经过多少衙门,成狱方休,实为罕见。”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子今日再说一个不曾做亲过的,只为不忘前盟,阴中完了自己姻缘,又替妹子联成婚事,怪怪奇奇,真真假假,说来好听。”《二刻》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而今说一段因缘,隔着万千里路,也只为一件物事,凑合成了,深为奇巧。”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而今说着一家子的事,委曲奇诧,最是好听。”卷二十《贾廉防赝行府牒》:“小子如今说着宋朝时节一件事,也为至亲相骗,后来报得分明,还有好些稀奇古怪的事,做一回正话。”卷二十九《赠芝麻识破假形》:“而今说一个妖物,也与人相好了,留着些草药,不但医好了病,又弄出许多事体,成就他一生夫妇,更为奇怪。”卷三十三《杨抽马甘请杖》:“小子再说宋时一个奇人,也要求人杖责了前欠的,已有个榜样过了。这人却有好些奇处。……且略述他几件怪异去处。”作者在故事开讲时总是要特意声明这是一桩“希奇”、“奇巧”或“稀奇古怪”的故事,以勾起听众的好奇心,从而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而在叙事过程中,有时他还有意借人物之口惊叹故事之“奇”;等到故事快要结束时,他也喜欢再次强调这桩故事的奇骇、奇异或奇妙,可见“奇”确乎是他从事小说叙事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追求。

其次,从情节构思上看,作者一般不满足于叙事平凡的生活琐事,而总是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将发端于现实的故事传奇化,以期造成“奇骇”、“奇巧”、“奇幻”、“奇异”、“奇诧”等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其传“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侈谈神仙鬼怪、果报宿命,使现实生活故事着染一层神秘、怪异的色彩。例如《初刻》卷二十三《大姊游魂还宿愿》,其入话与正话写的都是“姊姊亡故,不忍断亲,续上小姨”的故事。这本属“世间常事”,若平铺直叙,则难以产生传奇性效果,所以作者就有意在故事中掺入了梦幻、鬼神因素。入话写李修行很喜欢妻子的小妹,一夜梦见与之成亲,而家中厨师也同样做了这个梦。不久,李妻就病死了。岳父想让李续娶小姨,李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妻子。后来,他在升官赴任途中,遇一异人,受其指点,得与亡妻相见,没想到其妻竟谆谆恳求,让他续纳小姨为妻,他这才遵命以应前梦。正话则写吴兴娘死后,念念不忘未婚夫崔兴哥,于是便魂附妹妹身体,与兴哥大胆欢会、私奔,了却心愿后,又替妹妹与兴哥撮合成婚,才飘然离去。故事这样写,确实是够荒诞、离奇的了,就连作者本人也承认:“从来没有个亡故的姊姊,怀此心愿,在地下撮合,完成好事的”。可为何还要这样写呢?作者认为,这样才能使故事变得“怪怪奇奇,真真假假,说来好听”,而同时也才“见得人生只有这个‘情’字是至死不泯的”。

至于在现实故事中加入鬼怪报应等非现实因素,则更易于使现实故事笼罩在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里。如《二刻》卷十三《鹿胎庵客人作寺主》写秀才直谅借宿鹿胎庵,半夜时好友刘念嗣倏然而至,声称自己已死,妻子改嫁,家产尽被带走,留下孤儿无人看顾,因此托请直谅告官处理。直谅答应后,可是刘念嗣仍然不走,却在后面追赶,最后双手抱柱不动。直谅吓得屁滚尿流,逃下山去,正好碰到庵主。庵主说他昨夜下山做佛事,忽然不见了死尸。两人上山一看,死尸正抱在柱子上。原来刘念嗣是魂借别人尸首来请托好友的。这件怪事传到官府,经过调查,刘念嗣的遗孤方才得到妥善安置。本来,该小说要讲的不过就是直秀才为其死去的好友刘念嗣讨回公道、安置遗孤的事,可作者为了取得劝善惩恶的“奇骇”效果,于是就穿插了这样一段子虚乌有的“鬼话”,说得煞有介事,活灵活现,确实令人毛骨悚然。像这样奇骇怪诞的故事,在“二拍”中屡见不鲜,如《初刻》卷十四《鬼对案杨化借尸》、卷三十《李参军怨报前生》、《二刻》卷十六《迟取券毛烈赖原钱》、卷二十《贾廉防赝行府牒》、卷二十四《庵内看恶鬼善神》等等,无不弥漫着一种阴森凄厉的鬼气。

2、着眼于人物的奇才异能,进行夸张、神化,使读者对人物的奇行异举惊叹不已。如《二刻》卷三十九《神偷寄兴一枝梅》正话中的

“懒龙”,就是一个“奇人”。他的出身就很神奇,乃是其母梦与神道交感而生;身体行径也很奇异:“柔若无骨,轻若御风。大则登屋跳梁,小则扪墙摸壁。随机应变,看景生情。撮口则为鸡犬狸鼠之声,拍手则作箫鼓弦索之弄。饮啄有方,律吕相应;无弗酷肖,可使乱真。出没入鬼神,去来如风雨”;而其行事,更是非同凡俗,虽以偷窃为生,但“煞有义气”,“不肯淫人家妇女,不入良善与患难之家;许人说话,再不失信;亦且仗义疏财,偷来的东西,随手散与贫穷负极之人;最要薅恼那悭吝财主无义富人”,“所到之处,但得了手,就画一枝梅花在壁上”,故人们又称他“一枝梅”。

一枝梅曾对人表白:“吾无父母妻子可养,借这些世间余财,聊救贫人。正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天道当然,非关吾的好义也。”小说一连写了他十几桩富有传奇色彩的偷盗事体,字里行间充满了奇趣。显然,这与作者有意进行夸张、神化是分不开的。其他如《初刻》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的奇侠乌将军、《二刻》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中的五岁奇童南陔、卷三十三《杨抽马甘请杖》中的奇人杨抽马,等等,也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3、善于利用巧合、奇遇或误会,把故事编得奇巧曲折,摇曳多姿。如《初刻》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苏州商人文若虚在国内经商屡屡折本,偶然随商船出海,带上一篓洞庭红橘,居然在国外卖出了上千两银子的好价钱,使他惊喜过望。回国途中,不想船只又被风暴刮到一座荒岛上。他到岛上散闷,无意中却发现了一只奇大无比的龟壳。出于好奇,他就将龟壳随船拖回,准备当床使用。谁料波斯商人发现这只龟壳后,竟不惜以五万两银子买下了它,惊得众人目瞪口呆。原来,这只龟壳的肋节中竟长有二十四颗寸许大的夜明珠。结果,出海一趟,文若虚便成了闽中的一大富翁。整个故事充满了一连串的巧合与奇遇,致使情节奇幻莫测,妙趣横生,颇富有传奇色彩,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沿海一带商人们渴望到海外经商发财的奇思梦想。《二刻》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则利用误会来制造传奇性效果,闻俊卿女扮男装不仅使才子魏撰之、杜子中蒙在鼓里,而且还使景小姐对此一见钟情,从而引发了一连串喜剧性的情节,令人忍俊不禁。其他如《初刻》卷十二《蒋震卿片言得妇》、《二刻》卷二十八《程朝奉单遇无头妇》、卷三十五《错调情贾母詈女》等,也都善于用巧合、奇遇或误会来编织情节,以使人“耳目生奇”。

有时,作者还别具匠心地运用一些小道具来勾连故事,使情节奇巧多变。如《初刻》卷二十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写崔俊臣携妻赴任永嘉县尉,途中遭水贼顾阿秀劫害,自己被抛入河中,妻子王氏则落入贼手。中秋之夜,王氏乘机逃脱,入一尼庵,削发为尼。一次,顾阿秀到庵中施舍一幅芙蓉画,王氏认出是丈夫手笔,便题词于画,隐诉身世。后来,该画被人买去,送给了高御史,碰巧又被流落在高家做塾师的崔俊臣发现,于是冤情得以剖白,凶手遭擒,夫妻团圆。故事情节可谓峰回路转,层折生奇,引人入胜。《二刻》卷一《进香客莽看金刚经》中的“金刚经”、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中的紫钿盒盖子、卷三十六《王渔翁舍镜崇三宝》中的古镜等,也都是借用一件小道具来生发、勾连、绾合故事,致使情节曲折奇巧,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的。

再次,从叙述方式上看,作者有时还有意通过叙述视角的变换、限知视角的采用或叙述顺序的颠倒等,来增强叙事的吸引力,以求取得“拍案惊奇”的效果。例如《二刻》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写襄敏公儿子被拐骗,就分别从仆人、孩子、拐子三个角度来复述同一件事,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得曲折新奇、摇曳多姿。《初刻》卷十八《丹客半黍九还》则写一个富翁因好丹术而上当受骗的故事。如果仅着眼于交代故事情节,则只须叙述丹客怎样设计骗人就够了;可为了保持故事的神秘性,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作者却有意从富翁一方叙起,通过富翁的见闻感受来展开故事。小说写富翁偶遇一阔人带着美妾在西湖上花天酒地,不禁动了艳羡之心。经过打听,得知该阔人居然能点铅成金,于是他便将阔人邀至家中,待为上宾,并拿出两千两银子供其烧炼。忽一日,阔人得知老母去世,急忙丢下小妾,赶回家去。富翁则乘机与其小妾在丹房偷情。十天后,阔人回来,打开丹炉,大吃一惊,断言有人在此做了交感污秽之事,导致丹银变成了糟粕。其妾被责打不过,只得招认了偷情之事。阔人不依不饶,富翁只好再拿出五百两银子来赎罪。自此以后,富翁又数次上当,以致流落异乡,无钱归家。一日,他看到船上有个美人活像那个阔人的小妾,正感疑惑,不料她竟主动差人把富翁叫去,说自己原是妓女,当日是与阔人一起设局,特意来骗他的,并赠给富翁三两银子,告诫他:“此后遇见丹客,万万勿可听信。”富翁至此方才如梦初醒。整个故事写得扑朔迷离,悬念丛生,颇富有奇趣。这显然得力于限知叙事策略的巧妙运用。其他如《二刻》卷八《沈将仕三千买笑钱》、卷十四《赵县君乔送黄柑》等,也都善于利用限知叙事来制造奇趣动人的效果。而《初刻》卷十一《恶船家计赚假尸银》,还有意将原素材《湖州姜客》(见《夷坚志补》卷五)的顺序改为倒叙。《湖州姜客》叙卖姜小贩与王生争执,被殴几死。王生惧,待其复苏,礼送之。小贩与船家道及此事,船家遂生心骗得小贩东西,谎称小贩已死,敲诈王生。而《恶船家计赚假尸银》则略去了小贩与船家相遇一段,直接叙述船家前来敲诈,直到小贩最后再次经商过此,才将事件真相揭出。这样叙述,就使该故事读起来诡奇难测、引人入胜。

总之,无论是从题材选择上,还是从情节构思以及叙述方式上,凌濛初都力求增加故事的奇谲色彩、刺激力量,诚可谓事奇、人奇、遇奇、文亦奇,基本实现了使人“拍案惊奇”的创作意图,取得了“新听睹、佐谈谐”的美学效果。

如前所述,凌濛初这种刻意求“奇”的创作精神,是与古代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以奇动人的创作传统一脉相承的。作为“二拍”之主要取材对象的文人笔记如《夷坚志》、《剪灯新话》等,即以搜奇辑异、新人耳目为旨趣。《夷坚志》编撰者洪迈即“好奇尚异”,其书广摭神仙鬼怪、异闻杂录及逸闻轶事,故他不无自豪地称:“天下之怪怪奇奇尽萃于是矣!”⑺《剪灯新话》的编撰者瞿佑,也称其书所辑之事“皆可喜可悲、可惊可怪者”⑻;而作为“二拍”之追摹对象的宋元话本等,则更喜欢以故事的奇幻怪异等来招徕听众,因为“说书家是惟恐其故事之不离奇,不激昂的:若一落于平庸,便不会耸动顾客的听闻。所以他们最喜欢取用奇异不测的故事,惊骇可喜的传说,且更故以危辞峻语来增高描叙的趣味”⑼。

不过,即使同样是求“奇”,“二拍”与文人笔记、宋元话本还是各异其趣的,因为后者求“奇”,主意在娱心;而“二拍”求“奇”,则旨归于劝惩。洪迈在《夷坚丙志·序》中就说:“但谈鬼神之事足矣,毋庸及其它。”所以在叙事过程中,洪迈尽量隐匿了其主观态度,只重视故事本身的奇特怪异,几乎不发表任何评论。至于宋元话本,诚如鲁迅先生所说:“虽亦间参训喻,然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用以娱心。”⑽而“二拍”则“主于劝戒”,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其间说鬼说怪,亦真亦诞;然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⑾因此,作者在展开叙事之前,总是要以“教”驭“奇”,即预先确定一个明确的劝惩之旨,以此来统驭下文所叙的传奇故事;并且在叙事过程中,还忍不住要寓“教”于“奇”,即常常跳出来发上一通议论,以便更好地突出其劝戒之旨。例如《二刻》卷二十《贾廉防赝行府牒》,说的是贾廉防假借官府公文骗取姻亲财物,死后在阴间受到报应的故事,本事出《夷坚志补》卷二十四《贾廉防》,两者情节基本相同,可凌濛初却不满足于征奇话异,而是将它当作贪财负义、六亲不认的典型例证,来抨击世道人心的堕落和官吏们的贪婪无耻。他在小说中开头就发出这样的议论:“天下多是势利之交,没有黄金成不得相交……不要说相交的,总是至亲骨肉,关着财物面上,就换了一副肚肠,使一番见识,当面来弄你,算计你”,“财物一事,至亲也信不得,上手就骗害的”;而下文所写的贾廉防就是这样一位“至亲”,并且他还是个官员,所以作者在叙事中不仅说他“贪财无行,诡诈百端”,“堂堂官长,却做那贼一般的事”,而且还借机将官吏们都臭骂了一顿,说“官人与贼不争多”、“做官却做贼”。这样,他就把一个离奇怪异的故事纳入了他既定的惩恶劝世的思想轨道。又如《初刻》卷十四《酒谋财于郊肆恶》,写的是于效谋财害命,杨化借尸“果报”的故事,劝戒之意本已十分显豁,但作者仍觉意犹未尽,先说上一段佛理:“人身四大,乃是假合。形有时尽,神则常存。何况屈死冤魂,岂能遽散?”然后再来上一段训诫:“看官,你道在下为何说出这两段说话?只因世上的人,瞒心昧己做了事,只道暗中黑漆漆,并无人知觉的;又道是死无对证,见个人死了,就道天大的事也完了。谁知道冥冥之中,却如此昭然不爽!说到了这样转世说出前生,附身活现果报,恰像人原不曾死,只在面前一般。随你欺心的、硬胆的人,思之也要毛骨悚然。”象这样的议论,在小说所依据的原素材《夷坚志》等书中是断乎不存在的。于此也可看出,作者之以“教”驭“奇”,以及寓“教”于“奇”,也是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特定时代密切相关的。作者生当明末乱世,眼见“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贿横行,是非颠倒,丧心败德之事,层出不穷,故而难免心存忧愤,为了救正风俗,“挽颓运于万一”,于是他便有意借小说作为载道的工具,以期达到其寓教于乐的创作目的。如他在《二刻》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里便说:“从来说书的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最有益的,论些世情,说些因果,等听了的触着心里,把平日邪路念头化将转来,这个就是说书的一片道学心肠,却从不曾讲着道学。”

因此,如果说以往的文人笔记搜奇记异、宋元话本征奇话异,主要是为了愉悦受众、资人谈笑;那么凌濛初追求“拍案惊奇”,则不仅是为了媚俗悦众,同时更是为了教化民众。正因如此,凌濛初才会把那些在现实中难以解决的难题,付诸鬼神,通过鬼神报应或阴司惩罚,予以解决。这样做未尝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化效果,因为彼时读者自然科学知识有限,又受宗教迷信思想影响较深,对鬼怪故事喜闻乐见,所以用鬼怪故事循循善诱,的确可以让读者感到神奇、敬畏。例如,与作者同时代的沈榜就说:“若彼愚夫愚妇,理喻之不可,法禁之不可,不有鬼神轮回之说,驱而诱之,其不入井者几希。”⑿

然而,“二拍”的局限性也主要在此,尽管作者自诩其所写“神鬼幽冥,要是切近可信,与一味驾空说谎、必无是事者不同”⒀,但它们毕竟不是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因而也就难免有“失真之病”。胡士莹就指出“二拍”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浓厚的宗教迷信、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作者“把鬼神迷信作为主要内容,甚至作为主题思想,使作品从根本上失去了社会现实意义,完全成为唯心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宣传品,作者表面上似乎是苦口婆心地劝人行善,实则想借因果报应来恫吓人,以达到使人恪守封建道德的目的”⒁。这样的评论可以说是切中“二拍”谈鬼说怪、“诰诫连篇”之弊的。

注 释:

⑴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

⑵[美国]阿米斯:《小说美学》,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74页。

⑶[英国]菲尔丁:《汤姆·琼斯》卷八第一章,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518页。

⑷ 何昌森:《水石缘序》,参见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5页。

⑸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675页。

⑹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⑺洪迈:《夷坚乙志·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5页。

⑻瞿佑:《剪灯新话·序》,《剪灯新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⑼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01页。

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⑾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675页。

神奇教案篇(8)

好奇心是学生研究一门学科或事物最基本的兴趣来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寻找答案。科学好奇心需要中学生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单纯的好奇心,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不轻言放弃,注重自身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培养。物理实验自身就是科学家为了满足自己的科学好奇心、物理现象和结论进行探究和验证的过程,所以,合理地运用不同物理实验方式,对培养中学生的科学好奇心是大有裨益的。

一、运用验证性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学生在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这时候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待物理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很容易对一些物理现象产生好奇心。物理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运用验证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一步一步的探究,最终验证实验的结果是否如自己所想,明白实验的物理原理。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的定则中,物理教师可以先通过展示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让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其物理原理又是什么。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对其进行解释,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答案。验证同一个物理原理的物理实验是多形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课堂和书本,自己设计验证实验的步骤,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的讨论并得出结论。

验证型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让学生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对身边的事物都抱有一颗探索的好奇心。在进行验证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探索过程的辛苦和最后成功的喜悦,由此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锻炼了自己永不言弃、战胜困难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运用测量性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对于我们生活的用处,感受到物理知识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于人类自然进化中趋利避害的天性,在进行一件事之前总会先考虑其中的益处。当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解题和考试当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初衷和目的,也是每一位教学者的最终目的。

测量性实验为学生实践自己的物理知识,增加自身的科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途径。运用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测量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完成对物理理论的实践。现实中最常见的物理理论知识就是电力物理理论。在安装电路系统时,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电力知识确定是并联还是串联,对每一个串联的电气设备所承受的电压进行合理计算,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用电安全。当家里发生局部停电时,可以运用电力串联理论知识检查问题的位置和原因,最终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三、重视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新课程加大了通过探究式实验对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更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教师在讲解完成物理实验的结果和理论,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实验常常已经知道了实验原理,没有办法让学生在其中有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探究性实验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对未知理论或知识进行探索,是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学生不知道实验结果是怎样的,也不知道实验原理又是怎样的,所有的实验步骤都需要他们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在进行探究式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进行必要指导,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探究。知识是可以相互运用的,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发挥科学创新精神的重要表现。

科学好奇心是中学生研究物理的原动力,多种物理实验的运用是培养中学生科学好奇心的重要方法。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物理教师有规律地进行引导,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科学好奇心,还有助于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家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7(21):96.

[2]纪光宗,刘文旺.对培养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2(07):54.

神奇教案篇(9)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雾凇》第二小节的最后两句话。句中一个“镀”字用得精妙准确,把雾凇形成之慢、之美、之奇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因为这个词专业性太强,学生即使查了字典也很难理解它与雾凇的形成有什么联系,更不要说体会它在表现雾凇奇观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作用了。于是,我在上课之前,做了一些尝试,引领学生去体会“镀”出来的精彩。

【案例描述】

出示句子,自读感悟:雾凇的凝结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看看文中哪个字或者哪个词用得最好,把雾凇形成的过程准确而形象地写了出来?

生1:我觉得“镀”这个字用得很好,让我感受到雾凇的形成很美。

师:为什么呢?

【生答不上来,跟我预想的一样,这个词专业性太强,作为学生能意会已经不错了。微笑着示意学生坐下后,我对“镀”作了一些介绍。】

师:镀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艺,是指工匠们在物体的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金属薄层,使其更具光泽、更加美观。在课文中,这位精巧的工匠是谁?

生2:雾气

师:是啊,一个“镀”字把这蒸腾的雾气塑造成了一个精巧的工匠,它在什么上镀了什么?

生3:它在松针柳枝上镀上了白银。

生4:它在松针柳枝上镀上了雾凇。

师:再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雾气是一个怎样的工匠?

生5:我觉得这雾气是一个细心的工匠,你看它在“镀”的时候是“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非常细心。

师:细心的雾气!

生6:我觉得这雾气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工匠,因为它是在松针柳枝上“镀”的,我们知道松针是很细的,而且很多,它这样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着,而且镀得那么漂亮,我觉得它不厌其烦,非常有耐心。

师:好有耐心的雾气!

生7:我觉得这个工匠非常的神奇:它用一夜的时间把十里长堤上的松针柳枝都变成了银松雪柳,那么美丽。我觉得非常神奇。

师:真是一个能工巧匠!那么细心、那么耐心、那么神奇!你从雾气的“镀”感受到了什么?请你读读这两句,读出你的感受。

(生感情朗读)

师:一个“镀”字,把雾气写得像能工巧匠一样具有神奇的魔力,这真是神奇的表达。现在,也请你来做一个神奇的人,填上一个神奇的词,使这个句子也变得神奇,好吗?

出示: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

生8:我填跳舞。那样让人读了会觉得雨滴很美丽,像个舞蹈演员。

生9:我想填追赶,那样会让人觉得它像顽皮的小孩子。

师:在大家的句子里面,普通的雨滴也变得神奇起来了,真有意思!以后,大家在使用词语的时候,也要多多思考、斟酌,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神奇,这样,会让人有丰富而又特别的想象。

【案例反思】

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用词的凝练与精妙之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浸在词语的感情海洋中,和学生一起在学习中感悟、享受词语的无穷魅力,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

1.“镀”出雾凇形成之神奇。《雾凇》这一课的中心词语是“奇观”,全文围绕雾凇景观之奇和雾凇形成之奇展开,重点介绍了雾凇形成之奇。在教学中,多数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出雾凇形成过程之慢、之轻以及景色之美,而对于雾凇形成之神奇很少关注也理解不深。细细品味,我发现雾凇形成之神奇在这个“镀”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个看起来冷冰冰的、生僻的词的神奇呢?我首先结合这段话中拟人手法的表达特点和“镀”的意思,也拟人化地把雾气塑造成了一个工匠。这样的处理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增加了文本的情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工匠?学生不仅有话说,更在思考与想象中感悟到了雾凇形成之神奇。

神奇教案篇(10)

神话是神奇的,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儿童都有好奇心。神话的神奇正迎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顺应童心,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因而,在《沉香救母》的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在想象上面下点功夫。以下便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案例】:师:(出示句子)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

师:谁来读一读?(指读后)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奋力”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他没有读出这种感觉。

师:是啊!那谁来学学沉香的样子,他是怎样“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的呢?

(生纷纷模仿)

师:你看,很多小朋友憋足劲,把神斧举得高高的,几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这样大山才能被劈成两半呀!

生:我觉得刚刚那个“轰隆”一声巨响,声音读得还太小,应该再大一点。

师:对呀!这里是一声“巨响”,什么叫“巨响”?

生:就是巨大的响声。

师:大山都被劈成了两半,那声音可以说是——

生:震耳欲聋。

生:惊天动地。

生:地动山摇。

师: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指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奋力”一词,体会沉香举起神斧,向大山劈去时的竭尽全力,抓住“轰隆”一声巨响,想象当大山被劈成两半时惊天动地的场面,并通过动作演示加深感悟。学生在这样的启发之下,逐渐走进文本,身临其境,这样才能读出心中真实的感受。从学生的精彩朗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沉香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二、抓语言,细品读,领略语言的精妙

神话题材的课文因富于神奇的想象充满着魅力。而这魅力,一方面有赖于想象,另一方面,更有赖于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性。从文字来说,神话故事语言大都准确,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着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而忽视了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性。因此,教学中要透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人物是如何被刻画的。老师的语言除了感情投入之外,更需要理性的介入。

【案例】:师:投影第二段。如果读出沉香的不畏艰险,我们应该注意强调哪些词语呢?

生: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

师:同学们找的是表示数量多的词,有没有具体写动作的词呢?

生:翻、跨、采、捧、磨、划。

师: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数量的词之间有关系吗?我们读读看,现在我们师生合作,你们读前两句,老师读第三句。

师:(读时做了改动)脚上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生:老师,你读错了,应该是一个个、一道道,你读成了一个、一道了。

师:这样改动一下,不是更简练了吗?你们自己读读看。

生:这样改动不行,一道血痕,太少了。我们有时玩的时候,也划破过一道血痕,我们都没有哭,沉香只划了一道血痕,不能看出坚强。

生: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也说明那不是一道血痕。

生:第一句话说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跨过了多少道深涧。“多少座、多少道”说明沉香经过的高山和深涧特别多,那自然不是一个血泡和一道血痕。

师:从“一个个、一道道”你们到底知道了什么?

生:沉香救母时经历了很多的苦难。

师:这样一说,这些词真的不能改动了,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

教学中,教师因为注意了挖掘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孩子们反复品读,让他们读得有滋有味;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很自然地领略并发现了“一个个”“一道道”丰富的内涵;孩子们通过对比朗读,感受和洞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老师巧妙地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都融合在了一起,收到了“到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

三、抓复述,促迁移,再现神话的传奇

上一篇: 个体工商户条例细则 下一篇: 社会实践团队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