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职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8:15

新疆职称论文

新疆职称论文篇(1)

一、新疆财会人员结构现状

为了全面地掌握全新疆会计人员的结构状况,2008年初新疆财政厅会计处对全疆(不包括兵团和部队)会计从业持证人员结构状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是以全疆各地、州、市、县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通过金财内网进行的。

(一)全疆总体状况

截至2008年2月底,全新疆会计从业持证人数为166733人。其中男性为32983人,约占19.78%,女性为133.750人,占比80.22%。2007年全疆新增会计从业持证人数14185人,增长率为8.54%。从所属民族来看,全疆汉族财会人员平均约占85.2%,其他少数民族财会人员约占14.8%;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学历的人员最多,占比5654%,中专学历的人员约占20.55%。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12.73%,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10.18%,学历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态;从会计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比0.39%,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7.08%。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占比19.73%,其他为无职称资格的人员,占比较大,为72.79%,职称结构呈现金字塔形。

(二)地区间比较分析

1 从会计从业人员的民族构成来看,乌鲁木齐地区的汉族会计从业人员比例最高,占到91.3%,其他民族仅占8.7%;北疆地区的民汉比例与全疆的平均比例基本相同,汉族占到85.24%,其他民族的会计从业人员占到14.76%;南疆地区的民族从业人员的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63%。比全疆平均水平高出11.5%。

2 从学历构成来看,乌鲁木齐地区的高学历会计从业人员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15.12%,大专学历占60.12%,两者合计占到总从业人数的75.24%;而南疆地区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仅达到60.57%,比全疆平均水平低8.7%,比乌鲁木齐地区低14.67%北疆地区的学历构成比例与全疆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同。

3 从职称构成来看,乌鲁木齐地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会计从业人数占比最高,约占11%,而南疆地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仅达到3.66%,北疆地区略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达到6%;无职称会计从业人员构成中,南疆地区占比最高,达到77.74%,北疆地区次之,达到74.09%,乌鲁木齐地区最低,为68.88%。

二、新疆财会人员构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汉比例不合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南北疆会计从业人员的比例都是汉族远高于其他少数民族。但是,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全疆民汉比例约为6:4,南疆地区的民汉比例更高。达8.5:12。可见少数民族在新疆不是“少数民族”,民族会计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过低。

造成民汉比例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问的教育水平有差距。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种较低的教育水平造成不仅是会计人才,各行各业的人才中少数民族占比都比较小。二是全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北疆和南疆,北疆地区交通较为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主要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南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主要居住人口以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出于语言沟通和文化认同的原因,企业总愿意雇佣自己本民族的人员,而南疆地区经济落后,企业较少,对民族财会人员的需求较少,需求决定供给,所以民族财会人员的数量较少。三是语言问题。不论是会计资格的各类考试,或是会计实务操作,基本上是以汉语作为工作语言,而很多少数民族尤其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汉语水平非常低,这造成其在与汉族竞争时就处于劣势。结果就是财会人员构成中民汉比例与全疆总人口中的民汉比例不一致,民族会计从业人员的人数过少,比例不合理。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得不到改善,将对新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成不利影响。

(二)无职称人数所占比例过大

全疆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有约73%的人员没有职称,南疆地区的无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更高,约占78%。职称是一种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会计职称分为初、中、高三级,相应地代表三级任职资格,而没有职称即代表其不具备从事会计专业的任职资格。这反映出全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新疆2007年会计职称考试的通过率不到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职称人数比例过大,一方面和新疆财会人员的整体教育层次偏低相联系,新疆本地区中可以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高校屈指可数,每一年的增量有限,而考出新疆的学生多数不愿意回新疆工作,新疆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造成全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另一方面也和职称的受重视程度相关,现在很多单位执行的是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制度,职称对薪酬和晋升的影响较小,人们就失去了提高职称的动力;同时,会计职称考试难度较大,如果确实需要提高职称,人们可能也会通过较为容易的方法,如参加难度较低的经济师考试,获取经济师资格,同样是中级职称,单位同样认可,但难度却小得多。

(三)学历程度与职称不相匹配

全疆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要学历结构是大专学历,本科以上及中专以下占比较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学历结构较合理。但是从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对比可以发现,从全疆来看,全部会计从业人员中有近7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拥有职称的仅占27%,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仅占7.47%,这与学历结构是不相符的。

有了学历却没有获取相应的任职资格,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的学历教育制度有关。我国10年来的教育改革使得提高学历的途径较多,通过某些途径(如函授)获取大学学历相对较为简单,但学历的提高并不表示其能力的提高,当遇到需要硬碰硬的职称考试的时候就败下阵来,宽进宽出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不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与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大部分单位的用人机制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新疆的经济主体为“财政经济”,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并不高,使得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继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动力;其次,新疆的企业经济非常薄弱,企业少,而且经营方式简单,面对的竞争也更小,因此,企业对高素质财会人员的需要

并不迫切,也使得相关财会人员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再次。新疆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在用人机制上更为谨慎,各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作用仍停留在“做账”上,对高素质财会人员缺乏机制上的激励与吸引,而吸引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又会导致本地财会人员固步自封。

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和我国的会计改革进程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是不相符的。我国的会计实践经历了渐进式的改革进程,特别是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2007年又进行了所得税制的改革,这些都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而整体素质偏低就会影响其对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三、建议与措施

(一)加快对少数民族会计人才的培养

针对新疆的区情,加强对少数民族会计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少数民族对汉语的掌握能力,这是培养少数民族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当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基本上是汉文,只有掌握了汉语,才能更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第二,新疆的高校应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有别于汉族学生。从培养目标上看,应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增加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的教学时数;从教学方法上看,应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要加强在职少数民族会计人员的业务再培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在职少数民族会计人员参加各类会计培训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民汉会计人员素质之间存在差距是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而现阶段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却没有体现这种差距,全疆的会计主管部门应针对全疆实际制定具有新疆特色的会计人员业务再培训制度,以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四,管理部门应采取倾斜措施。从2007年开始,全疆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单独考试改为了一年一次的统考。。从考试结果和各地州的反馈来看,北疆地区一般认为考题的难易度适中,考生的通过率较高;而南疆地区则认为考题有点偏难,考生的通过率较低。针对这种民族差异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鼓励措施,如适当降低少数民族考生的合格线,给少数民族考生单独命题或降低考试难度等措施来提高民族考生的通过率。

(二)规范继续教育,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素质

在短期内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是比较困难的,要使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上我国会计改革的进程。必须要进行日常业务培训,规范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尤其是南疆经济落后地区的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根据新疆目前实际。会计继续教育在形式上应采用分层次、大规模教育为主,按文化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来划分并进行整体的教育;在内容上应以适用性和专业化为主;在手段上应体现现代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如电教录像和卫星传授电视教育、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远程教育等;在时间上应坚持长期性和循环性。同时,还应注意抓好继续教育的效果考核工作。

新疆职称论文篇(2)

一、专业学科发展

(一)专业学科发展较快,但独立性不强

新疆旅游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全疆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两所上升到2010年的16所,目前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数占新疆高等院校数的42.1%,在校学生为2301人。但目前旅游专业的地位仍不容乐观,其首要的原因是缺少独立的学科地位。通过对新疆16所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仅有4所院校(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职业大学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单独成立旅游学院,占总比例的25%,低于全国的35%,其余的12所均是同经济管理、地理或服务管理等其他专业联合成立的,这种同其他专业联合的形式,在旅游专业成立初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专业教师资源紧张的状况,但从专业发展的长期性看,由于缺少学科独立性和针对旅游专业教师的培养及管理制度,致使学校对旅游专业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师资培训和教师实践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从而影响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师生配比相对合理,但旅游院校、教师和在校学生数量远落后全国

表1显示,截止2010年,新疆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为16所,在职专任旅游教师133人,在校学生为2301人,旅游院校数、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在全国排名中,分别为第27位,第28位和第29位,旅游院校数、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数的1/4,1/11和1/15,说明旅游院校数、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落后全国,这与新疆旅游资源大省不相称;师生配比为1:17.3,低于全国的1:23.9,按照教育部规定高校合理的师生比例应为1:18,新疆高校旅游专业的师生配比相对合理。

(三)教师学历较高,但职称偏低

通过对四所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调查得知,从学历结构上看,目前,新疆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博士、硕士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81.2%,其中新疆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这两所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100%都是博士硕士,新疆教育学院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这两所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博士硕士也占教师总数的72%。伴随着学历提高的同时,是旅游专业教师的职称偏低,由于旅游专业自身起步较晚,旅游专业的教师队伍还属于一支年轻队伍,在职称结构上看,具有副教授以上高职称的比例远远低于初中级职称,教授、副教授只占教师总数的34.4%,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副教授以上高职称的比例更低,在调查的两所高职高专院校,副教授以上高职称占该院校旅游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仅为16%;这样使整个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缺少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致使在组建学术梯队的过程中缺少高职称、高学历的带头人,这将影响整个旅游专业教师的职业水平的提高。

二、专业教学发展

(一)教师缺乏实践经历

教师的实践水平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不足,将会导致科研不利,教学不济,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教师讲课是否生动,是否令人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历。经历越丰富,讲解理论就越能由浅入深,驾轻就熟,生动活泼。

目前,新疆旅游教师队伍在学科结构和学历层次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唯有与旅游业缺乏交流与接触这一点尚未根本改善。调查显示,只有25%的教师在工作后参加过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而仅有12%的教师有过旅游方面的从业经历。通过对具有从业经历的教师进行更深一步的访谈得知,一部分具有实践经历的教师是通过在旅行社或酒店做短期兼职实现的,也有个别教师曾经有过较长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这些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能将自己的实践经历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深受学生的欢迎,但这在为数众多的专业教师中所占比例极其有限;还有一部分的教师通过带学生到酒店、旅行社实习,有过简短的见习实践经历,大多高校的旅游管理教师走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路线,虽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都比较高,但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这样就很难将书本上生涩的理论融会贯通,变成学生能够熟知的工作常识。一些教师虽然通过自己多年的刻苦钻研,掌握了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却没有从事旅游行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像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等具有较强实务操作性的课程,由于缺乏从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局面,重理论、轻实践,既不能保证对学生的教学质量,也会在学生实训或实习的时候捉襟见肘。

(二)讲授课程缺乏相互联系

通过对56名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52%的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关联性不强或不是很强,处于杂而散的状态。本文列举5名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并试以分析。教师A的主讲课程包括“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教师B“客源国概况、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教师C“新疆旅游地理、旅游民俗、旅游经济学“,教师D“旅游公共关系、旅游政策与法规、摄影技术与欣赏“,教师E“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许多旅游专业教师都成了“杂家“,甚至有少数教师3-5年内,讲授课程达7-10门,固然,通过授课方向的交叉可以增加专业教师对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师知识掌握的广泛性,但却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授课内容需要一个主干体系的支撑,教师的授课应围绕这一主体而向相关方向拓展,这样教师的学术科研才能在自己熟悉的学科领域中进行深度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科研课题和主攻方向,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水平都得以提升。

三、科研发展

(一)教师科研积极性不强,科研数量不多,而且等级较低

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体现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56名教师的科研情况调查,结合中国知网期刊检索(http://),从的数量看,2000年至今,共计数447篇,每人发表7.98篇,每人年均发表0.6篇,在调查的56人中,11人从未发表过论文,占调查人数的19.6%,15人从未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论文,占总调查人数的26.8%,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209篇,占总数的46.8%。从论文的质量看,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较少,一般刊物多于核心刊物,国际性刊物极少,2000年至今,核心期刊158篇,占总数的35.3%,而且普遍是一般核心期刊,影响因子较小,较高级别的核心期刊为《人文地理》《地理学报》,但为数很少。

(二)科研立项数量少,与旅游相关的科研立项更少

新疆职称论文篇(3)

通过对《新疆农业科学》刊登论文学科分布的分析,可客观反映我区与农业相关的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了解不同学科发展状况,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论文刊登数量前6个学科分别是:林学与园艺、作物栽培与育种、草业与环境、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生命科学,共296篇,占总总数的81.76%,其中排名第一的林学与园艺,占论文总数21.56%,表明在我区农业研究领域中,这些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较为活跃,科技产出较多,论文数量有明显增加,被引频次也有所增长[1]。上述学科相对发展较快,属于优势学科,见图6。

2通讯作者构成情况分析

对通讯作者的构成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的论文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通讯作者达263人,占作者总数的72.65%,具有副高级职称的通讯作者83人,占作者总数22.92%,合计:95.57%。年龄构成分析表明,年龄在40~50岁的通讯作者有196人,占作者总数的54.14%,年龄在50~60岁的通讯作者113人,占作者总数的31.21%,年龄在40~60岁的通讯作者309人,占作者总数的85.35%;博士生导师119人,占作者总数的32.87%,硕士生导师153人,占作者总数的42.26%,具有硕导和博导身份的通讯作者占作者总数的75.13%。表明《新疆农业科学》的通讯作者主要是高级职称、高学历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均为项目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相应撰写的论文学术水平和质量较高,对《新疆农业科学》载文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办刊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见图7。

3年度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对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科技论文来源统计分析:部级项目论文225篇,占全年总数的62.15%,省部级项目论文114篇,占全年总数31.49%,地厅级项目论文23篇,占全年论文总数的6.35%。2012年度部级、省部级以上的基金总数为339篇,占总刊登论文数的93.64%,表明《新疆农业科学》超过90%的论文来源于部级、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其中部级项目近几年均保持了高百分比。上述统计分析还表明,《新疆农业科学》的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呈高比例态势,在科技领域投入不断增长的社会大背景下,新疆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承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的数量在稳步上升,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实力正在逐步增强,农业科研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和技术引进工作稳步发展。总体来说,《新疆农业科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撑、公益性行业专项)和自治区级(科技攻关、自治区基金、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项目产出论文为主,地州级、高校基金、研究机构基金等为辅的多层次的资助体系论文。

新疆职称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05-0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1]。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践者,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决定着新疆未来的发展程度。加强和改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新疆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促进自治区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经济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提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教育教学工作者,也是党的政治思想宣传者,其言行会给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这支队伍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数量与质量都没有达到社会及学生对其的要求。这只队伍的现状是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年龄与职称结构欠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和科研能力薄弱、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等。面临新的形势,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以积极姿态,自觉并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胜任所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学生们的期待。

一、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面貌、业务水平、教学艺术和方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大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科研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思想境界、良好的行为表现,而且还应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素质,造就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要因素在于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基本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深刻认识到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事业对自己的要求,认识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不足、思想境界的差距等等,从而体会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强烈愿望。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亲身体验到并尝试着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难题,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技巧,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境界。

二、加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和教师的专业思想

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思想是搞好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加强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

一是要培养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专业兴趣,使少数民族教师确立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态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与大学生的交往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注意体验思想政治工作成功后的喜悦,并在对教学活动的不懈探索中寻求乐趣,努力消除新疆部分少数民族教师中存在的为教学而教学的情况。

二是要树立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业抱负,立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岗位上有所成就,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有深度、富特色、受欢迎、高效益,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最欢迎的课程。

三是要巩固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专业信念。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应对自己能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客观和公正,力避由于否定性评价导致其畏难、悲观情绪的加重,要鼓励和引导该教师摆脱不自信的阴影,更要为他改进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要避免把学生评教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

四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物质待遇、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方面不差于其他专业教师,从而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队伍稳定性,要适当减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其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在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三、有效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和高学历教育,提升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高校、学生等对该专业重要性的认同[2]。尽管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很高,但长期以来,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其他专业课相比中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因此,新疆各高校的有关部门应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解决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制不明确和部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存在的学科归属不明确、“专业不专”、教学被边缘化现象。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保证,新疆高校必须把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新疆高校的有关部门应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少数民族教师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培训专业,使学校的少数民族专兼职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培训的机会。学历高低虽不一定与个人的能力大小成正比,但一般情况下,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是反映一支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发展可能性的重要标志[2]。针对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及职称均普遍较低的问题,新疆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在职少数民族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选送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各种进修班,以便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和理论素养。特别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专门课程的培训,使他们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之一,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在教学改革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新疆高校应在经费上拨出专款支持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有利于他们开拓视野,增强见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影响着其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责任感。因此,新疆高校在考核和职称评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受汉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的影响科研成绩一般等特点,注重考核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工作实绩,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打破职称评聘中的论科研成果的观念,使有能力、够条件的少数民族青年教师能及时解决职称问题,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新鲜血液的输入是不可或缺的捷径。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少数民族人才力度,注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高师德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青年学科带头人。同时,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引进的后续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安排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伍中个别成员的出口问题。

四、支持少数民族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的科研和教研工作,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的原则,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3]。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应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中的科研含量,教师只有对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在研究的层面上去讲解,才能说服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

一是少数民族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要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集体教研和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整体研究力量的作用,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

二是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课题项目进行单独评审,并与自治区社科联合作开展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质量。自治区各高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门设立科研项目,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高校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特别要加强对教学中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工作量、业绩挂钩,提高教师从事科研、潜心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课教师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课队伍整体素质。

五、大力开展国内外教学经验、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横向交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出去,到其他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参加学术研讨会。而且,还应为他们创造较多的出国考察的机会,使之更好地了解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这对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上述做法,使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否则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将导致课堂教学空洞、乏味。为此,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入社会,到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问题,掌握丰富生动的具体材料,这既有助于科研,又有助于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中青年少数民族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不断学习,应本着全面规划、规范管理、普遍提高、重点培养、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的原则,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体系[4]。教研室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具有便利的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老教师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知识底蕴比较丰厚,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老教师不仅应传授青年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先进的教学经验,而且应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更多的指点,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在科研上带领青年教师共同研究、探索。青年教师应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充分把握各种机会发展自己,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少数民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件大事,在实践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并努力去实践。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作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少数民族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08-31)[EB/OL].http://.cn/policy/txt/2007-08/31/content_

8777444.htm.

[2] 吕亚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刍议[J].法制与社会,2009,(7下):256.

[3] 王雪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教师教育,2007,(20):51.

[4] 文静.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优化的主要途径[J].民营科技,2008,(4):101.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teacher's quality of

the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 Bu Li Zi Jiang・Sha Wu Ti

新疆职称论文篇(5)

我作为一个热爱摄影的个中人,总被那些有个性、有作为的摄影人所感动,总想借助手中的这支拙笔,捕捉一些他们的风采。希望他们的追求与奋斗、成功与收获,能带给更多的人以启示。愿他们的热情、才情、深情能够感染更多的人共同为西部大开发作出新的贡献。

“飞毛腿”依敏・尕依提

说起伊敏・尕依提,知名度可大了。当年,新疆各族人民称他是传达党和声音的“飞毛腿”。在偏僻的农牧区,他的名字又成了“照相机”的代名词,他是我国第一代优秀的维吾尔族摄影家。

伊敏・尕依提出生于1913年,现已87岁高龄。他曾在《民族画报》社、《西北画报》社担任过摄影记者,50年代末回到新疆工作。他酷爱党的新闻摄影事业,深入天山南北,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手中的照相机,宣传党的政策,反映新疆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生活,介绍新疆的美丽风光,成为当时新闻图片发稿最多的记者。有时,昨天发了他在喀什拍的图片,今天发的却是他在伊犁拍的图片;有时,今天发的是牧区图片,第二天又有了他在乌鲁木齐拍的图片。为此,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送给了他这个“飞毛腿”的雅号。

重视理论和教育的樊矫健

在新疆,有一位公认重视摄影理论研究的人,他就是原《新疆画报》社记者,新疆摄影理论研究会会长樊矫健同志,人们都尊称他为“樊老”。

新中国刚成立时,他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新闻摄影。1961年,他向当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提出到新疆工作的请求,结果被分配到石河子搞摄影宣传。从此,一辈子就扎根在了新疆。

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倾注到被人瞧不起的摄影理论研究上。他勤奋地撰写评论文章,结集出版了《摄影漫谈》。1982年以来,他与几位同仁共同主持召开了10届新疆摄影理论研讨会。他汇编了6本论文集,正式出版了新疆摄影论文选集《西部摄影探索》。这100多万字的文稿,从修改、编辑到落实资金,全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尽义务完成的。

为了提高摄影队伍素质,樊老离休后,又集中精力从事起新疆的高等摄影教育。1990年,他和新疆艺术学院协商,在美术系增设了成人摄影大专班,并亲自主持专业教学。现已培养出8届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党政机关、文化艺术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摄影骨干。

40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地为新疆的摄影事业奔忙着。1999年,当之无愧地荣获了乌鲁木齐市“德艺双馨”摄影工作者,同时又获得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组织工作奖。

一辈子就当摄影记者的宋士敬

“有个目标越来越清晰,有个追求越来越强烈,那就是摄影”。这是部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新疆日报》社高级记者宋士敬同志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总结。

的确如此,他从1955年分配到《新疆日报》,到1997年退休,一直从事摄影记者这一个职业。他热爱这个职业,放弃了所有升迁和调任其他工作的机会,固执地坚守着摄影,用相机记录着新疆40多年的社会变革与历史发展的轨迹。他在一本画册的序言中,记载了自己的心志:“摄影人表达情感,必须依靠形象,对自己承担的采访任务必须拍好,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历史造成形象的空白。否则,什么追求、热爱,都是空话”。他就是凭着这么一种责任,圆满完成了每一次的采访任务。去牧区采访,在马背驼峰上一坐就是20多天,他毫无怨言。承担我党第一代领导人刘少奇、、和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来新疆视察的摄影采访,是他最光荣最引以自豪的任务,为新疆人民和国家留下了一整套珍贵的图片资料。

他不仅自己忠诚于摄影,还带领着一班年青人,认真做好新疆新闻摄影学会的组织领导工作。1990年以来,连续举办了10届“新闻摄影及报刊使用图片评选会”,认真贯彻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强调了摄影的纪实功能,强调了摄影记者的积累,提高了摄影记者的业务能力,为推动新疆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

风情摄影的追梦人

新疆是迷人的,不仅以其美丽的风光,还以其独特丰富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不少的摄影人,《新疆体育》杂志的摄影记者李芝庭同志就是这么一位执着追求者。

他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中专毕业生,20岁离开大都市乌鲁木齐,到南疆喀什工作,一呆就是27个春秋。他运用手中的照相机,形象地展示了南疆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古老的人文景观。1985年调入《新疆体育》担任摄影记者后,他又把拍摄全疆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到“新疆风情”的摄影主题,记录了不少濒临消失的民间体育活动。

在实践中,他还形成了从事民族风情摄影的独特见解,在1984年全国第二届摄影创作会议上,他提出:“在民族风情摄影创作中,要热情反映各民族健康向上的民俗风情,要克服猎奇心理。拍摄的作品要对社会,对这个民族负责。”他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赞扬。他还是新疆第一个把地区摄影展“喀什风情”搬到北京的人;第一个举办“新疆民族风情展”的人;第一个出版《新疆风情》摄影画册的人。

我的民族美的歌

2000年8月,一本反映哈萨克族的大型画册《中国哈萨克》正式出版发行。那美仑美奂的奇异风光,细微刻画的哈萨克族习俗以及美好生活的全面展示,让人惊羡叹服。这本画册的作者就是致力于表现本民族的哈萨克族摄影家、现任《新疆画报》副主编的涂苏别克同志。

涂苏别克曾是一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高材生,他勤奋好学,精通哈、汉语言;从小骑马爬山锻炼出一幅强健的体魄,这为他从事摄影事业提供了优厚的条件。1992年他调入《新疆画报》后,更是如鱼得水。十多年来,他不停地拍。冒着缺氧、雪崩、瘴气的侵袭,独闯三山两盆地,强烈的高山紫外线,给他的脸上留下了一块块的黑色疤痕,成为永久的纪念。他每年都要跟随着哈萨克族牧民,拍摄放牧和转场的图片,多少次的风雪遇险,从未动摇过他的决心。

艰苦的跋涉,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镜头,一幅幅山川的绝色美景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100多幅(组)作品在国内外评比中获奖。代表作《冬牧转场》《哈萨克民俗》《走进乔戈里峰》《天山》等一大批摄影专题,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为宣传新疆、介绍哈萨克民族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像摄影的开拓者

在乌鲁木齐,有个家喻户晓的大众摄影公司,从1982年成立以来,一直稳步发展,荣获“中国十大杰出影楼”“中国百佳明星影楼”等诸多响当当的称号。在遥远的新疆,能冒出这么一个全国都知名的影楼,关键在于有一位不甘寂寞,勇于创新的总经理杨文明先生。

杨文明,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舞台摄影师,在80年代初经营照相馆时,他就潜心研究如何突破那古板,呆滞的拍摄方法,把舞台布光艺术巧妙地运用到影室人像摄影中。而后,他又着力突破人像摄影中的几种常规方法,利用逆向思维,开拓出与众不同的招数来,创造出奇特的艺术效果。1990年,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在北京召开了《杨文明艺术人像摄影创新专题研讨会》,肯定并推广了杨文明的经验。几年来,他多次捧走中国人像艺术摄影大赛金、银、铜等大奖,新疆摄影家协会专门为他举行庆功会,授予杨文明“摄影事业突出贡献奖”称号,1999年他又荣获自治区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百佳”称号。

经商赚钱为摄影

近年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摄影家协会的名声越来越大,成果越来越丰。会员们的摄影作品,在国际上和部级大赛中屡获金、银、铜等大奖。有人说,这是靠州摄影群体团结奋斗的结果。而伊犁州的摄影同仁却说:“这完全是靠有一位好兄长高旭,他勇于下海经商,撑起了这美丽光环的一片蓝天。”

1987年,高旭辞去了州文联副主席的正县级官职,承包了州摄影图片社。通过他十来年的刻意经营,现已成为一个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作为公司的总经理,高旭的口袋鼓了,但他心里想的不是享乐,而是如何发展州摄协事业。他虽然腰缠万贯,但出差从不住豪华宾馆,就餐常常是一碗汤面一块干馕。而在摄影上却格外的慷慨大方,每年都要拿出3-5万元资金供会员们外出创作和举办摄影展览。他曾拿出过35万元为州文联新建了一栋职工住宅楼;1997年,又捐赠给州文艺基金会17万。而今年为承办第6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开支又高达15万元以上。他常说:“我赚钱,就是要振兴我们的摄影事业。只要能出精品、出人才,花钱值!”

光影写兵情

和平年代的军事摄影如何表现?这是不少部队摄影人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对于新疆军区联勤部的专职摄影干事王卫东来说,更增添了几分难度。因为在他工作的环境里,既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导弹军舰,常常面对的是手术刀、方向盘、行军锅。经过多年的苦苦思考与实践,他终于闯出了一条路子,那就是紧紧抓住新疆的地域特点,反映后勤官兵在戈壁荒滩、火洲沙漠、雪域高原中做好后勤保障、甘洒热血的无私奉献精神,把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定格为永恒。

几年来,他曾三上昆仑,与运输部队的官兵们,冒风雪,闯冰河,度过了高山反应、马料充饥、饿狼围困等一道又一道的生死线。在途中,他支撑着被高山反应折磨的身子,颤颤巍巍的举起相机,记录了《世界屋脊兵车行》《新娘送郎上昆仑》《昆仑兵情》《补衣补到天边边》等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悲壮场面。这些作品先后被军地报刊成组整版地予以报道,并分别在全国新闻摄影评选,国展、部队和自治区的影赛中入选获奖,有的荣获金、银等大奖。

“摄影是一种苦涩的美丽”。王卫东在军事摄影中的开拓精神与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受到了部队的表彰,先后荣立6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多年被评为“新疆军区最佳新闻宣传干部”和首届“新闻报道双十佳 ”称号。他在记录再现部队官兵精神的同时,也用照相机谱写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冰天雪地里的黑马

近年来,新疆摄影界杀出一匹驰骋在冰天雪地的黑马,一组组梦幻般的冰雪摄影作品让人刮目相看。他,就是奎屯市公安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马新林。

新疆职称论文篇(6)

本次大赛依据相关国家职业竞赛标准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按照中国棉纺织协会编写的《棉纺织行业细纱工操作指导》和《棉纺织行业细纱机设备维修操作指导》为蓝本,以汉文或维文文字闭卷答题;实操技能考核以实际上机操作技能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进行考核。

最终,阿娜古丽等六人获得细纱操作工前六名;程戈飞等六人获得细纱机设备维修维护前六名。并依次获得10000万元、6000元、1000元的奖励。在现场考试和现场操作双合格的基础上,47名选手获得“自治区纺织行业职业技术标兵”称号,48名选手获得“自治区纺织行业职业技术能手”称号;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突出贡献奖”;石河子唐城棉业有限公司等获得优秀组织奖;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等获得“精神文明奖”。此外,参赛选手中取得基础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考核两项均合格者,由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新疆职称论文篇(7)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2677

国内刊号:65-1253/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新疆职称论文篇(8)

我来自祖国的大西北――新疆,在那里生活着47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美景与美食,民俗与文化并存,构成了一幅新疆特有的风情画。

我的家乡在图木舒克镇,那里各方面的条件还比较有限。当地的居民若是想购买一些新款的物品还要到很远的阿克苏。我从小就憧憬着我的家乡能够发生变化,甚至梦想着能在家乡开一个大商场,在商场里供应最新、最全的商品,让家乡的人们都能享受便捷的市场流通。如果梦想能实现,我也能为自己的家乡发展作出贡献,那是一件多么自豪和高兴的事。

怀揣着梦想,我来到了新疆兵团工贸学校,选择了市场营销专业。在校期间,我见证了一轮又一轮的对口援疆行动让新疆和兵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族同学享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助学的各项惠民政策,很多家庭困难的同学都纷纷走向了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还有整齐的校舍,先进的实训设备等等,这些变化让我们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了。

为了自己的梦想,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训操作,我都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最好。在职业学校学习,我深知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技高一筹。在校期间,我认真听每堂课,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利用课余的时间反复练习技能实训,在假期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不断的努力,我的成绩的不断提高,进入了年级的前列。在全国职业学校第九届“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的好成绩。当远在南疆的爸爸妈妈得知了这些后,他们在电话里传来那喜悦的笑声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在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中,我了解了“草根慈善家”――阿里木。阿里木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将卖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人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新疆职称论文篇(9)

1.翻译现状

1.1一地多名,译名不一。个别景区的主要景点的译名存在一地多名的现象,会让外国游客看起来一头雾水。 例如,关于“汉画像石”的翻译存在"the Han pictorial stones"和"the Han stone-brick painting "。又如,对于“文物”一词的翻译,有的译为"art piece",有的译为"object"。

1.2拼写有误。有些景区在翻译上甚至还存在不少拼写错误,这种简单的错误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的景区的分类垃圾桶上写着"other wast",很明显是少了字母e,应译为other waste。汉画像石馆内的"八棱柱"译为"Pillar with Eight Side",此处的"side"应该为复数形式"sides"。

1.3机械翻译。有些译文一味按照原文机械翻译,使得译语读者感到困惑,不知其所云。例如,汉画像石馆内的“车马迎宾”一词被译为 "Chariots Going on a Journey",这是属于生搬硬套的翻译,应译为"Chariots Welcoming Visitors"。 楚王陵汉兵马俑馆的"主入口"一词译为"hots enter the mouth",是典型的字字对译,应译为"the main entrance"。

1.4中式英语。旅游景点中,中式英语的滥用不仅让国人嘲笑而且让外国游客一头雾水。例如:在汉画像石馆内的"宴饮六博图"被译为"Feast and liubo"。"六博"原本是中国古代一种掷采行棋(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以吃子为胜。此处的音译不能将将其文化内涵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译为"six people's chess game"更好。又如,在景区讲解员的介绍中将"普通话讲解"译为"Common Language Guides",这是典型的中式翻译,应译为"mandarin Chinese guides"。

1.5文化内涵缺失。旅游翻译过程中存在大量具有独特中国文化内涵词、词组和习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那些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国外游客往往无法产生认同感以及情感共鸣。 例如,汉画像石馆内的"龙凤呈祥柱",译为"Pillar with Phoenix and Dragons"。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成语龙凤呈祥出自《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至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所以应译为"Auspicious Pillar with Dragon and Phoenix"。又如,汉画像石馆内的"青龙柱"被译为"Pillar with Dragons",没有将"青"的意义表达出来,在古代,以青代黑,青龙即黑龙,应译为"Pillar with Black Dragons"。

1.6词不达意。译者在采用或误用省译的方法时,容易丢失一些重要信息,造成词不达意的错误,会使游客不能领会到其深刻内涵。如,汉画像石馆内的"双龙柱"译为"Pillar with Dragons",此处没有将"双龙"的含义体现出来,建议译为"Pillar with Double Dragons "。而楚王陵的展品"玉耳杯",是一个耳状玉质杯子,译为"The Jade Ear Cup"不能明确地将耳杯这个意识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译为"The Ear-shape Jade Cup"更妥。

2.解决措施

旅游翻译错误不仅让国外游客不知所云,而且对徐州的景区、旅游乃至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正确的英文翻译代表了徐州乃至中国的形象,对于翻译中出现如此多的错误,调研小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翻译人员要有专业素养。译者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首先,译者不仅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要深谙两种文化。旅游翻译中常常包含许多文化因素,如著名历史人物、典故、趣闻轶事、景点名称的由来等。其次,译者要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旅游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不同于其它科普文献翻译和文学翻译,译者要学习相关翻译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最后,建立专业的旅游翻译队伍,保证景区翻译的一致性。

2.2旅游景点翻译应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后方能使用。此外,新设立的景点的翻译,要经过英语专家审定。

2.3政府应把相关专家、学者召集在一起,深入研究有关徐州景点的各种翻译问题,并制定出标准,进行英文翻译标准化管理。

2.4建立一套健全的旅游景点翻译反馈体系,使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评价和建议快速准确地反映给相关部分,并对旅游做出相应的改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翻译服务。参考文献

[1]袁琼.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翻译现状调查与分析[J]. 时代文学,2011(6).

[2]袁琼. 功能翻译理论维度下的翻译失误研究---长沙市旅游景点公示语译例分析[J]. 邵阳学院学报,2011(4).

[3]郭建芳. 旅游景区景点公示语英译规范化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 2010(5).

[4]吴新红. 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及对策---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9).面向中亚的新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此成果由《2012年新疆大学战略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基金资助李莉(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随着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之间双边合作的不断深入,新疆的企业在中亚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在这一过程中,新疆的企业必然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新的形势,新疆大学生及高校如何进行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对新疆的人才储备及面向中亚的经济发展建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当前新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亚发展带来的机遇,针对新疆与中亚合作发展的机遇对如何展开新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中亚;新疆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02-0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及现状分析

职业是个人和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给人类解决了生存来源的问题。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职业划分越来越精细,《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的职业归为8大类,1838个细类。由于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即是从事职业生活的时期,因此人们非常重视对职业生涯的认识与研究,早期的职业生涯的概念如沙特列提出的,定义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他所强调的职业生涯只是人类从事具体工作的阶段,但后来的学者把职业生涯的外延逐步扩大,韦伯斯特指出,职业生涯是个人一生职业、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总称,即个人终生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对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逐渐取代工业经济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如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已变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的比较晚,中学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少有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基本上对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明晰的概念。这无论对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还是对实施整个国家人才战略培养规划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优化我国的人才配置,加大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在大学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一种必然。

对新疆而言,目前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新疆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因此,在新疆的现代化建设中担任重要输血任务的新疆各大高校更有必要在大学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就目前阶段,我国及新疆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

1.1对就业的准备不足。尽管在对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以及对工作收入的期待上,大学生的选择总体上趋近于更加理性和务实,但是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就业的准备。在兰亚明对南京8所高校做的抽样调查中,打算直接就业的学生中只有24.3%的人选择"对就业已有所准备",75.7%选择无;而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仅有9.1%,这与我国企业动辄需要多少年工作经验的招聘要求显然是不适应的。

1.2考研以及考证时具有盲从心理。不少同学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选择考研,自己也开始备考,在考一些证书时也是如此。他们没有从自己是否有需要有兴趣出发,纯粹是一种盲从的心理,导致最后不但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备考但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耽误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1.3对就业地点选择考虑过重。这点反映在新疆的高校大学生上更明显,很多内地的学生为了返回内地就业,选择待遇福利各方面低于新疆的内地地区。

2. 中国与中亚合作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的机遇

新疆与中亚五国毗邻,在人文、市场、能源、政治合作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中各种有利因素的逐步释放,新疆会更加巩固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地位,成为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一极。

新疆与中亚的全方位经贸合作的蓬勃发展,给有志于投身我国广阔大西部建设的大学生们的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契机。

2.1对从事语言翻译的人才大量需求。新疆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合作急需懂俄语及中亚各国语种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有一定工作经验,口译、笔译水平都比较高的人才。特别是口译,我国国内的口译水平相对滞后,不少企业去国外招聘相关的人才。

2.2对从事外贸金融投资的人才大量需求。中亚各国目前都制定了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但是如何帮助新疆的企业找准投资的项目,找准投资的方法,充分发挥新疆企业的比较优势,都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去制定投资规划,并负责具体实施。目前,新疆从事外贸领域的业务人才、管理人才知识水平不高,而且由于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与培养机制,人才流失也相当严重。

2.3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大量需求。新疆外贸企业主要通过低价的无序竞争来在中亚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质量不高,信誉度不高的问题。科学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售后服务与产品质量,才能真正的树立起新疆企业的外贸竞争优势。

2.4急缺技术研发人才。目前新疆在中亚投资中对高科技企业投资相对较少,急缺优秀的技术研发人才与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带头人。

2.5其他人才。除了以上各专业人才,与新疆与中亚有效交流密切相关的法律,文化艺术等相关人才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都会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3.如何设计面对中亚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明确了面向中亚的广阔的就业前景之后,如何规划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之能满足我国与中亚地区交流合作的需要,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个人的生命价值,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个人、学校、企业、政府等各方面需全面参与,发挥合力,才能真正的使这项工程的建设顺利进行,收到实效。在这个工程里,政府起到的是导向作用,而企业则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着眼点,学校则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师和主要监督者,大学生本身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者和关键。本文将对以上各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3.1个人方面

3.1.1正确认识自我。美国管理学家爱德加·薛恩的职业生涯留点理论将人们终身认定的、在再一次职业选择中最不舍的东西定义为“职业生涯系留点”。薛恩把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毕业生的系留点划分为五类:技术性能力、管理能力、创造力、安全与稳定、自主性。虽然大学生在校时持有的就业动机与职业价值观会在多年后有一定的出入,但是每个人在这个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都会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气质等有个初步的自我判断。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系留点有了初步的判断,认识自我之后,个人才能真正找到以后从事的职业生涯的大体方向,并为之而努力准备。

3.1.2找准职业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在完成了认识自我的步骤之后,大学生本人应该对以后的职业定位有个具体的判断,比如自己的职业生涯系留点是创造力,对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工作最感兴趣,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应定位在有创造力的工作上,比如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广告设计,文字创作等,并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及自身特长,主动搜集相关的职业信息,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做深入的沟通,对以后从事相关的职业所需求的各种技能做及时充分的准备。

3.1.3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积极参加相关实践锻炼。不少大学生逃避现实,对职业活动持有恐惧心理,甚至为此选择考研等目标来延期进行职业选择。此时,大学生因多于师长同学进行沟通,并参加职业生涯的相关辅导来重新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而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等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消除对社会活动的恐惧心理,并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实干精神等。这些实践锻炼同时也使学生有了初步的工作社会经验,有助于加强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2学校方面

3.2.1设计建立面向中亚的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高校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搬入课堂,当作各个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在课程安排上着重介绍有关新疆企业,尤其是面向中亚市场的新疆外贸企业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学校还应该提供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以及针对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的不同的教学模式。

3.2.2探索合作教学,与中亚各国互派留学生的教育模式。培养了解中亚各国市场,熟悉中亚各国文化的人才,最好的办法无疑是让自己的人才在中亚切实的体验、学习及生活。新疆各高校与中亚相关高校在外语,外经贸等相关专业互派留学生,能使双方获益。

3.2.3提供相关就业信息与服务。学校要尽可能的联系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并在就业信息的提供上注重及时性、与自身学校专业结合的紧密性。

3.3面向中亚的新疆企业方面

3.3.1与学校合作,延伸企业人才培训链。企业不应只把自己招聘进来的员工作为人才培训的对象,而应把大学视为自己的输血基地,从早入手,提供给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实习锻炼的机会。这一方面能使企业有着充足的考察期,对优秀有潜力的人才着重培养,也能使企业在大学生中建立起更高的美誉度,使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相对于在大学生毕业期的人才招聘,这样的培养方式更加的有助于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

3.3.2及时传递给学校人才需求信息。企业只有及时将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学校才能有的放矢,为企业需求的人才制定相关的专业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指导计划。

3.4政府方面。我国政府应大力加强对高校的投入,为新疆企业在中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在新疆工作人员的待遇;同时应继续在中亚经济圈的建设中与中亚五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这些举措无疑都将使大学生在选择面向中亚的职业规划时充满憧憬,提供给优秀人才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参考文献

[1]姚裕群,张再生.职业生涯与管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5-56.

新疆职称论文篇(10)

1新疆高校教师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疆高校教师薪酬制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仍然是那些传统的问题,如薪酬水平的确定脱离市场,缺乏竞争观念,各类人员的薪酬水平背离劳动力市场的价位。核心职位、关键职位上的优秀人才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市场薪酬水平,而一般职位的薪酬水平则远远高于市场薪酬水平。薪酬水平差距在组织内部最小化导致的平均主义严重,加剧了高级人才的流失和鼓励了一般员工在组织中的滞留。高校的工资制度长期以来更多地强调员工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工资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工资水平,忽视工资机制的转变,导致新疆高校薪酬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1品位分类身份工资弊端的存在

各高校长期以来实行身份管理体制,高校职称评聘制度、行政职务任用制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职称、职务一经取得便成为终身不变的身份和资格,由此体现出的岗位分类是品位分类而非职位分类,相应的工资待遇是身份工资而非这一职位的定价。目前,各高校主要采取职称、职务主导型分配模式。这种分配模式基本上按照所担任的学术或行政职务不同,给予相应级别的工资津贴,同级职务、年限相同或相近的人员工资津贴大体一致,导致基于绩效的工资津贴按照职务级别核定,岗位差异与劳动成果差异体现不足,职位价值和工作绩效差别得不到反映,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特征依然留存在现行工资制度中,而高校各类人员所具备的学历、能力及所从事工’作的复杂程度、肩负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差异很大,这种平均化的分配模式显然难以体现按劳取酬的激励原则,不可避免地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不能真正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将严重挫伤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制约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2考核、评价的办法和机制

虽然许多高校形成了各自特色的考核评价办法,但相对来讲,考核比较难,是困扰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行政管理人员没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学校中的不同学科和不同人员,不能用一个考核尺度和办法。对专职教师和行政人员应用不同的考核方法。

1.3岗位津贴制度的规范问题

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逐步规范岗位津贴制度,既要强化对优秀和拔尖人才的激励机制,又要处理好校内各类人员的关系,处理好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问题。目前新疆有些高校确实想用好岗位津贴这一激励性工具,就经常改变,结果适得其反引起教师的反感。据笔者知道的新疆某高校在2002—2006年岗位津贴发放制度变化了3次,目的很名确,就是想调动教师积极性,但给老师的感觉是岗位津贴制度非常不规范,不稳定。

1.4薪酬水平缺乏外部竞争性

高校教师是劳动力市场的专门人才,根据薪酬理论,他们的薪酬收入应与人力资本投资有良好的回报关系,应与市场上其它行业同等条件人员的市场价位相当。而现实中高校各类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背离,核心职位、关键职位上的优秀人才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同类人员市场薪酬水平。

1.5薪酬沟通不足

有些高校对于薪酬沟通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使得校内职工对自己学校的薪酬政策和薪酬制度知之甚少。如某高校在执行一项新的薪酬制度时就是由于与员工沟通过少使得该项薪酬方案执行了两年就执行不下去,最后只好放弃。

2高校薪酬制度确定的原则

2.1高校薪酬制度设计应体现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视角有三种模型:一是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中的职业特点;二是Snell模型中的职业特点;三是稳定和复杂模型中的职业特点。其中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中的职业特点可能因为五个原因而又有所不同:①职业的投资费用;②职业的声望;③职业的稳定性;④职业的责任;⑤获得一种任职资格的难度。从①④⑤三个特点看,教师职业应得到较高的工资。由此,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系主任文跃然副教授认为,应从人才强国战略、GDP增长战略、劳动力市场结构三个层面的政策上支持、重视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应增加教师第一工资袋即国家工资标准的拨款,与公务员挂钩,同时创造更好的使得第二工资袋即校内分配部分稳定增长的政策与法律环境;要转变现行高校人力资源的职能,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高校获得竞争优势服务。

2.2高校薪酬制度设计必须考虑财税因素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王雍君教授认为,现行个人所得税没有充分顾及到教师劳动和教师收入的特点;个人所得税的合并纳税办法不适应高校教师多元化劳动产生的多元化收入这一客观现实。他建议:劳务所得与工薪所得应分类扣除分开纳税,科研活动中的活劳动所得视同税后所得,在现有个人所得税税基的基础上加计扣除,持续增加对高校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应以绩效为基础,调整高校人员结构等。

3新疆高校的薪酬方案设计思路

3.1基本薪酬的确定采用职位薪酬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认为,高校薪酬制度设计应以职位为基础。现代的薪酬制度设计的目标和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设计有三个基本前提,即要有清晰而明确的发展战略,科学的组织结构设置,规范的职位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职位定价为出发点,采取科学的职位评价方法,进行薪酬制度设计和绩效考核。具体可以采用要素计点法对所有职位进行评价。确实根据每一职位的价值大小、贡献大小进行排序。

3.2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薪酬水平。体现教师人力资本的价值

薪酬反映合格的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体现对其所积累的专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承认。然而,我国现行的薪酬制度中规定的薪酬待遇与高校教师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是极不相称的。据中华英才网曾经公布的薪酬调查数据,我国教育行业的平均年薪仅为26661元,在其调查的30多个行业中位于倒数第三,仅相当于电信行业平均工资的46。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与他们的个人价值很不匹配。为了使高校教师薪酬具有外部竞争力,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必须提高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

3.3建立薪酬延期分配制度

薪酬分当期分配和延期分配。当期分配即年内支付的工资、奖金和红利,旨在补偿已经付出的劳动;延期分配则通过社会保险计划、员工福利计划和股权期权计划进行支付,旨在补偿风险损失。通常将包括当期支付和延期支付的分配方案称作一揽子薪酬计划。将延期分配引进高校教师薪酬计划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也是由教师劳动特点所决定的。一揽子薪酬包括教师的如下权益:岗位权益即工资和奖金;社会保障和员工福利权益,即养老金、住房津贴、医疗保险、失业津贴、法律服务和理财计划等。一揽子薪酬方案即包括上述全部内容或选择上述部分内容的综合当期分配和延期分配的方案。如果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原理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高校教师的薪酬结构应当包括:基本工资、课时费、社会保障、教师福利四个层次。其中,第一项和第三项体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工资水平和国家社会保障基本待遇的水平,即一般劳动的补偿;第二项体现对特定教师具体劳动的补偿;第四项体现对教师差别劳动的奖励和对教师行业风险的补偿。目前,高校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即基本工资、课时费和岗位津贴,这些都属于当期分配。绝大多数高校对人力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都不够。因此,目前的高校分配制度对教师,特别是对学术带头人来说,虽然当期工资数额得到提高,但风险补偿和长期激励不足。延期分配原则和具体计划的设计,可以弥补以上不足。新疆财经学院于2001年实施延期分配制度。新疆某高校按受益者工资津贴的10给予记账,5年后开始兑现,到第6年开始按一定比例给予分配,到退休时可全额领取。根据这一规定,要想受益的高级人才必须要在该大学工作5年以上,工作的时间越长,获期权分配就越高。学院的期权分配分三个等级,最高为每年3.5万元,最低为一年I.5万元。对享受期权分配的人来说,如果在这期间调出学院将不享受期权分配。该大学实行“期权制”两年多来,人才队伍逐步趋于稳定,人才流失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新疆其他高校可借鉴这种薪酬激励制度来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上一篇: 工程管理专业 下一篇: 手术室护士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