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7:15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1 提高水文资料质量,促进水文行业健康发展

水文资料作为国家建设所需的重要资料,它是重要工程的第一手资料,是重要决策的参考依据。从宏观的层面来看,社会很多工程、部门、组织和个人都需要水文资料,只有高质量的水文资料才能够尽可能地满足社会与之相关的多层面、多角度的需求,从而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发挥出积极地助推作用。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只有提高水文资料质量,才能使水文行业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才能够助推水文行业更加高质高效健康快速地发展。由此可见,想方设法提升水质资料质量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水文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提高水文资料质量。水文资料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说就是水文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就是水文技术人员检测技术和资料整编水平的提升。从现行的水文行业来看,水文检测技术还有待提升,水文资料整编有待进一步加强。故此,作为水文技术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这样才能促使自身专业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为水文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浅谈如何提高水文资料质量

2.1 做好观测位置的检验

对观测位置进行准确地检验,是确保水文资料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不论是从长期性、短期性的水文资料来看,还是从有关专项试验的项目来看,其所选择的观测位置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一是应该切实了解多个备选检测断面,充分调研各自周围的水文环境。这些主要内容包括:对河流断面位置的上游下游的相关地貌、水文、植被、水利设施等进行全面地了解,在此基础上,主要了解这些因素对检测质量是否具有怎样的影响。二是充分考虑好如何规划和实施相关的水利机构,以及对断面不同的水位级别应该采用何种校验方案。三是在对观测断面迁移进行测验时,为了确保水文资料具有更好的完整性、连续性,必须收集好所需的相关资料,从而为水文站进一步落实具体规划创造条件。

2.2 着力提升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水文资料是依靠水文技术人员完成的,水文资料质量与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关联。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工作素养直接决定了水文资料的质量。提高水文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水文资料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提升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专业学习机培训。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文环境遭受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严重,水文环境越来越复杂,这给水文技术活动带来了新的问题,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水文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以满足新形势下水文测验工作的需要。在水文测验过程中,定线、分析、审查等主要是依靠人工完成,因此,必须对水文技术人员加强资料整编业务培训,以提高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水文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水文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为进行专业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理论的提升。二是注重实践,不断总结,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水文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多变性,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水文工作需要的,这就需要水文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思考、分析和总结,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三是加强水文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水文技术人员,要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水文实践工作,在水文实践工作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是专业素质水平。四是加强水文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培养。水文资料的采集与整编过程,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这关系到水文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这就要求,水文技术人员,需要具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愿意为水文工作献身的精神。水文资料的整编是同样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具备超强的责任感,才能以满怀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才能得以保证。

2.3 严把好水文资料整编关

2.3.1 合理审计水文资料

一是加强对水文测验精度的审计。水文资料测验的精度是影响水文资料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除了在测验时必须把握好精度外,必须在资料整编工作中加强对测验精度的审计,审查测验技术与实际是否符合,测验方案、技巧等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所测验的结果误差有多大,是否进行了弥补,有无补救措施等。二是对水文资料内在质量,包括是否真实、完整等,都要进行审计,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虚假信息,应该予以清除,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

2.3.2 着力提高审查的正确合理性

做好水文资料的审查工作,是确保整编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原始资料的审查,以夯实水文资料的质量基础。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因此就会导致所收集到的资料具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在进行资料整编时,必须加大对原始资料的审查力度,逐一核对,仔细审查,认真鉴别,剔除不真实、不可靠的信息,及时修正错误信息,补充或完善未完整的信息,从而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大整编成果的审查力度。对相关项目、数据之间的进行对照、分析与检查,如对日降雨量与年降雨量,日水位与时水位数据等进行对照检查。确保项目、文字、规格等相互统一,最大可能地降低资料的错误程度,避免出现较大的资料错误。

2.3.3 切实加强资料整编

一是资料整编是确保水文资料质量的有效途径,它贯穿着整个过程。资料整编能够加强测验与整编联系的紧密性,在进行资料整编过程中,一旦发现测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及时反馈,从而纠正和完善测验工作。同时,能够促使测验人员在进行测验时充分考虑整编要求,从而确保测报、发报等制度落到实处。二是重视水文资料整编队伍建设。提高水文资料整编质量的关键在于重视水文资料整编队伍建设,针对影响水文资料整编质量的人为因素,进行水文资料整编队伍建设应重视水文资料整编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增强水文资料整编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水文资料整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应重视水文资料整编人员专业素质建设,通过不断学习与培训来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结语

总之,提高水文资料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个水文技术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因此,水文技术人员应切实做好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工作,确保测验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精确度,加强对资料整编的审查,不断提升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促使水文资料质量的提高。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2)

一、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要求和模式

(一)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

1.调查什么;2.谁去调查;3.向谁调查;4.怎样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

1.客观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调查的基本模式

概括人类认识的规律我们初步可以概括出以下三种模式:

1.“事实——解释”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出发点:调查者在实地调查之前不应带有主观框架,只能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理解,体味社会事实占有大量的资料,从而得出结论,即解释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主要工具是归纳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2.“假说——理论”模式

该模式的出发点:可以借问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也是可以实证的和检验的;对社会现象做出解释性的概括必须把假说作为中介。基本形式是:调查课题——理论假设——收集资料(检验假说)——解释性理论。

3.“系统——综合”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思想:把调查对象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对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达到最佳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社会调查的选题与样本选取

(一)选题

选题其实解决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

1.调查课题应具备的条件:(1)课题必须是具体的,有明确限定的;(2)课题的前提必须是正确的,真实的;(3)课题必须能够纳入某个科学知识体系中加以研究和解决。(4)课题的答案应当是存在的。

2.调查课题的来源:(1)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现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有两种形式:A、实践产生了以往理论所没有接触的问题,实践呼唤新的理论。B、现实生活与原有理论不一致辞,实践要求修正和完善理论。(2)来源于理论的内部产生的矛盾两方面:A、理论内部的新的生长点和空白点。B、理论内部的不一致。

(3)来源于同一领域的多种理论、假说、模式之间的差异和对应。(4)来源于现实中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两方面:A、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共同关注;B、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调查课题也常常来自哲学的启示,来自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和偶然机遇。

3.选择调查课题的基本标准和原则:(1)需要性原则。与人民生活处处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理论发展相适应的课题才具有意义和价值。(2)

创造性原则。调查课题应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做过的课题,应用一些创造方法来选择。(3)可行性原则.指选择的题目要明确具体中有明确具体的题目,才能开始研究工作。题目过大,过于笼统,都有不好做。有些课题要反复加工提炼,最后具体化为一个题目。调查主体选择题目时必须考虑调查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并且与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条件相适应;就调查客体而言,选择题目时必须与客观事物的成熟程度,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能力和合作态度,社会环境种种因素条件相适应。(4)科学性原则。即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选择课题。总而言之,选题时应注意“窄,小,精,深,新”几个字。

(二)样本选取

样本选取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谁调查的问题。样本选取一要考虑可行,二要考虑尽量全面,三要考虑相关性,四要尽量随机(不是刻意挑选),五要保证样本的客观(不受调查者的过度影响)。

三、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思维加工

(一)资料整理

社会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调查法、现地考察法、访问调查法、集体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整理资料是研究资料的基础,是研究阶段的第一项工作。调查阶段搜集的资料,有文字资料、数据资料、视听资料、实物资料、问卷资料等不同的类型。整理资料应力求真实、准确、完整、统一和简明.并尽可能做到新颖。只有在这样的调查资料基础上,才能得出科学的调查结论。社会调查中的文字资料有两大类,即实地观察、访问的记录和搜集的各种历史文献。整理文字资料的一般程序是:审查(就是通过仔细推究和详尽考察,来判断、确定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格性;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可靠性审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审查,二是文字资料内容的可靠性审查),分类,汇编。数字资料的整理,一般要经过检验、分组、汇总、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等四个步骤。问卷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审查(通过审查要努力提高问卷合格率和项目合格率,坚决淘汰一切不合格问卷和不合格项目)、数据整理、录入和分析。

(二)思维加工

思维加工就是调查者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整理和统计分析后的文字资料和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思维加工是研究阶段的中心环节,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步骤。思维加工的任务是,透过调查所获得的感性材料,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证实或证伪、补充或修改原来的研究假设。如果是应用性研究课题,还应该在得出理论性结论的基础上对实际工作提出对策性建议。在社会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思维加工方法有:比较法和分类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矛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

四、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调查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真实性、新颖性、时效性。

(一)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题目、前言、正文、结语,有的还有附录。

1.题目

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有“题好一半文”之说。标题的写作,通常有几种方式:(1)直叙式,即直接用调查对象或调查内容作标题。如《关于黑恶犯罪搅乱市场秩序的调查》等。这类标题,直接指明了调查对象,概括了报告主题,比较客观、简明,但显得呆板,缺乏吸引力。这种形式的标题,多用于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调查报告。(2)判断式,即用作者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如《创新是研究的生命》。这类标题,揭示了报告主题,表明了作者态度,比较吸引人,但调查对象和报告的主要内容在标题中往往不易看出。这种形式的标题,多用于总结经验、政策研究、支持新生事物等类型的调查报告。

(3)提问式,即用提问的方式作标题。如《醉驾入刑能否遏制醉酒驾驶?》。这类标题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比较尖锐、鲜明,有较强吸引力,但一般看不出调查的结论。这种形式的标题,一般用于揭露、探讨问题的调查报告。(4)抒情式,即用抒发作者感情的方式作标题。例如,2002年第1期《求是》刊载的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调查,其标题就是:《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类标题,充分表达了作者感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但仅仅从标题很难判断报告的内容。这种形式的标题,一般用于表彰新生事物或鞭挞消极社会现象的调查报告。(5)双标题,即两个标题。它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主标题和副标题,如《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株洲市企业管理调查》等。另一种是引题和主标题,如《堤防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边资金紧缺,一边冒领挪用》。这类标题,虽然比较复杂、冗长,但它综合了多种标题的优点,因而是各种调查报告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形式。标题的写法灵活多样,无论采取哪种标题形式,都力求概括、简明、新颖、对称。这就是说,标题要概括调查报告主要内容;要简明表达调查报告主题;要有新鲜感、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与调查报告的内容相对称,既不应“头大帽小”,也不应“头小帽大”。

2.前言

社会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包括三点内容:调查研究的缘由和目的——调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调查对象、范围,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及调查方法。前言的文字都应力求简明、精练,具有吸引力。

3.社会调查报告——正文(主体)

正文是社会调查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叙述。真实准确地列举调查所得的确凿事实、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二是进行分析论证。对资料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把它上升到理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证实一种观点,或推翻一种观点。这部分的写作既要防止单纯罗列材料,也要防止过多的议论和说理。

社会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有三种:(1)纵式结构。即根据事物发展的始末顺序或脉络,材料的内部逻辑关系叙述事实,由事人理,分析研究,最后推导出结论。这种结构各部分之间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将会眉目不清,条理紊乱。(2)横式结构。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将其概括为若干平列的几个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从不同方面集中揭示其主题。(3)对比式结构。这是一种特殊的横向结构。适合于先进与后进,正确与错误的两件事物相互比较,明确肯定什么,否定什么。(4)纵横交叉式结构。就是将纵横两种结构结合起来使用。以纵为主或以横为主,纵横交错,以便灵活透彻地说明问题。

4.结语

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语,这部分可长可短可无,其内容有时是总括全文,深化主题;有时是交代社会调查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

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总之,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应根据写作目的、内容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写法,要简明扼要,意尽即止,切不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5.附录

有的社会调查报告还有附录部分。内容包括:部分原始资料、少数典型个案资料、调查统计图表的诠释和说明,正文中有关材料的出处,参考文献,旁证材料,以及其他必须说明的问题或情况。附录也不是调查报告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大型调查报告才需要附录。附录的内容不应随意扩张,只有那些与调查报告密切相关、而又无法为调查报告所包含的内含才应列入附录之内。

(二)社会调查报告撰写程序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3)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4)

一、英语能力小结

在校只知道考四、六级英语,却从没想过英语学习的真正应用,到了公司,才知道英语的重要性。金融投资是个十分重视资讯和信息的专业,第一手资料都是以英文形式率先公布的,为抢得先机,必须能够看懂诸如摩根斯坦利等著名投资银行的商业报告,所以,以后的英语学习,要主要着重于英语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专业知识小结

金融行业是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故很多专业术语和操作包括整个行业对我而言都比较陌生。使得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在熟本文来自悉行业上,这直接影响了社会实践的进程和效果。这在以后的实践中随着专业课的逐渐开设,我想会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同时需要我们更深更广的了解所学专业知识。“面”要广,“点”要专。栏目推荐:个人总结

三、学习能力小结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点层出不穷,必须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并要以一种终身学习的心态来积极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未来的变革。同时,要注意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高理论可信度,深化认识。以后我们面对社会的选择,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不一致。那时就应该调整心态,找准个人定位,及时充电,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工作发展的需要。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5)

实践教学作为农业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特色,是教育部门评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综合或各类专项评估中,都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老师个人职称评定、年终评先评估也要突出实践教学能力。正因如此,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老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农业专业老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档案纳入个人业务档案管理,与本人的科研成果、论文、教学等工作记载一起,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老师的个人档案。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我院和其它农业院校档案管理情况的调研,发现农业高职院校老师社会实践活动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老师建档主动性不高。前已述及,由于农业专业老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对象、方式和内容多样,老师在服务的过程中只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相关工作规划、过程和结果的档案收集和整理。还有少数老师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对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刻意保密。比如,有的老师在农业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收取了一定的报酬,为了不让学校知道,便多年隐瞒自己实践活动的情况,尽管老师在社会上很有名气,其实践活动的档案却仍是空白。二是档案记载内容不完整。农业专业老师社会实践活动的档案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老师与合作方的协议,服务规划、技术研究与推广指导过程,服务效果等,既有文字,又有照片、影视,甚至还有实物等。笔者调研的几所农业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都一致地反映,几乎没有一个农业专业老师的实践活动档案是完整的,老师提供的实践活动档案资料都非常有限。具体到每一位老师,每年的实践活动资料不齐全,每项活动的记录不连贯,提供的资料种类单一,主要是文字档案,缺少图片、影视、实物等直观档案材料。三是档案材料不严谨。目前,在农业高职院校老师的实践档案中,有的只在每年的年度考核表中寥寥数语,服务时限、服务内容无从查证;有的只有简单的一个表格记载了一些服务成效,给企业增加了多少效益,没有过程,说服力不大;有的只有老师自己的记录,没有合作对象的材料,真实性难以考核;有的只是老师在评职称时突击填写,失去了档案原始记录的根本性质。档案材料不严谨,对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便很难真实地反映,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情况的总结评比也难以准确定位和考核。四是缺乏统一管理和利用。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对建立老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还没有硬性规定,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缺少专门人员管理。比如,有的学校由教务处负责,每年年底由老师提供归档一次;有的由系部负责,每个学期归档一次;有的由专业教研室建立老师服务社会资料室,这些部门一般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档案随处放置,容易毁损。档案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比如,有的学校老师实践活动档案没有编目、没有装订、没有入卷,更别说录入电脑,档案查阅、利用非常困难。

二、做好农业高职院校老师社会实践活动档案管理的对策

1.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老师建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校除了规定老师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应制定老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相关制度,要求专业老师必须对个人实践活动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定期上交学校,建立老师个人完整的实践活动档案。对建档积极,档案完整的老师,由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上给予倾斜。反之,对刻意隐瞒实践活动,不支持建档工作,也不建立实践活动档案的老师,由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对突击建立实践活动档案的,不予认可。

2.制定实践活动档案条目,增强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每年由学校教务处牵头,联合科研处、实训处、校企合作处以及各系部,制定各专业老师当年参加社会实践计划,规定老师应该收集和整理资料名录,形成档案条目。每位老师要根据档案条目,将当年全部实践活动,每一项活动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载体,使实践活动档案有血有肉。这样既丰富了老师个人档案,又使学院实践活动档案更加系统完整。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6)

高等学校的实习管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尽管是两项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而言,这两项工作的联系却十分密切。实习管理工作中涉及和形成的各种信息材料,包括年度实习实践计划表、年度实习实践总览表、学期实习工作安排意见、教育实习工作条例、教育实习花名册、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日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量统计表、各院系的实习总结、优秀实习师生表彰文件、教育教学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习经费使用暂行标准、各专业实习成绩登记表、每学期对实习基地进行投入建设的原始材料、各实习基地情况的有关资料等等,经过一定程序,相当大的一部分会转化成教学档案,成为实习档案工作的管理对象,是进行实习管理、促进实践性教学、提高实习质量的信息资源。

二、提高档案意识,加强实习档案的归档工作

所谓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这一社会现象全面、完整的认识,它包括对档案的作用、价值、意义等问题的正确了解和判断。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档案专业人才数量少,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校实习档案的管理人员往往并非专业的管理人才,也没有受过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一般是实习实践管理人员同时也兼有实习档案的管理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档案意识,很可能造成某些实习档案材料的遗失和空缺。比如,有些学生要求回家实习的申请,只有一页纸,如不及时归档,稍有疏忽就会丢失;有些实习照片拿去办展板后,不及时收回,也会遗失;有些院系实习结束后,忘了写实习总结,如不及时催收,会造成实习材料的空缺。诸如此类等等,都会破坏实习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给实习档案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档案意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从点点滴滴做起,把每一份实习资料及时归档,以免造成资料流失。

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去搜集档案材料,丰富实习档案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高等学校的实习工作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种。师范类实习一般坚持就近的原则,收集实习档案材料相对比较容易和方便,只要档案管理人员多捕捉有关实习工作的信息,勤下实习点,就能够获得丰富的实习资料,如建立新的实习基地举行的挂牌仪式,实习开始前召开的实习动员会,学校统一组织的中期实习检查,实习结束前各实习学校召开的实习总结会,还有实习生为实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英语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会等等,都能够从中获取很多有价值的文字和照片资料。

非师范专业的实习专业多,分布广,区内、区外,甚至国外都有实习点,如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就在日本进行。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单位有工矿企业、行政机关、报社电台、旅行社、宾馆酒店等等。实习科的工作人员要想直接获得这些专业的实习档案材料比较困难,主要依靠各院系及实习生提供。这样一来,做好各院系及实习生的工作,使他们提高档案意识,重视实习档案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各院系有用的实习档案材料不被遗失,并及时送交实习科归档,保证实习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实习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制定出适应本部门自身情况的规章制度,明确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和内容,把具体任务归纳到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制度一经颁布,就要狠抓落实,按章办事,促使档案人员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只有利用制度来规范行为,指导工作,才能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档案材料流失,档案工作被动的局面,才能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三、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中心工作,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效的行政管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统计、保管、检索、编研等工作,对行政管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对高校档案人员的业务要求已越来越高,档案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掌握新的工作方法。以前的档案工作,技能比较简单,以手工操作为主,随着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办公系统的不断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管理的方式和进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

(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开通,使得档案室不再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而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网络系统。这种变化,要求高校档案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

(3)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经济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发展基础,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经济,高校既是知识的宝库,又是人才的摇篮,决定了高校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实习档案的作用

高校实习档案一种信息资源,既服务于教学、科研,又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自身价值,实现开发作用,适应新的形势。档案工作的存在和发展,是由档案的作用决定的。要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档案服务工作才能实现。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档案保存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因此实习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服务意识,除做好实习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编目、保管等基础工作外,还应改善各种服务手段,如档案阅读服务、档案外借服务、制发档案复本服务、制发档案证明服务、档案目录信息服务、档案咨询服务等,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大力开发利用实习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应有的作用,使它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7)

(一)了解赵康镇概况

(二)了解赵康镇三樱椒生产经营以及发展典情况

(三)了解赵康镇三樱椒生产经营发展中的具体做法

三实践(调研)结果

(一)实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随着赵康镇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三樱椒产业持续发展,生产经营一定颇具规模,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重大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二)实践(调研)结果的科学分析

1数据和资料来源:山西省襄汾县农业局

2实践(调研)方法:专人访谈、网上查询

3通过数据计算,确定所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对调查结果做出评价。

(注:黑色数据为原始数据,蓝色数据为计算所得数据)

1通过计算发现计算所得数据和原始数据有很大差别,可能是由于自己错用三樱椒亩产(平均亩产公斤)及售价(元\公斤)的数据和“纯收入=亩产*售价”式所导致。

2,,实践(调研)方法存在很大漏洞,没能够及时了解有关三樱椒最新数据和三樱椒市场行情。

3,,实践(调研)所获数据和资料只可作为初步了解山西省襄汾县新型农业的资料,并不一定准确科学。

四实践(调研)总结和体会

(一)对赵康镇三樱椒生产经营发展情况的总结和体会

1.体会:

2.总结:

()赵康镇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农业发展思路的转变,将三樱椒产业做成赵康镇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率先加入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行列中,为襄汾县乃至临汾市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由于三樱椒生产省工且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所以规模化种植是赵康镇三樱椒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于三樱椒生产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政策、农资、资金支持,所以积极培育三樱椒一村一品基地建设是加深赵康镇产业链条的最佳途径。

(二)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调研)能力的总结和体会

1体会

(1)所学专业知识过于浅薄,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3)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8)

实践目的:今年暑假,我在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夏亭家园居委会进行了社会实践。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运用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中,我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夏亭家园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在唯亭镇镇府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社区居民之中受到广泛好评。近年来,居委会又设立了社区图书馆,社区老人娱乐会所,增加了乒乓球,健美操,老人舞蹈等体育项目,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实践内容: 梦想是船,动力是帆,实践在海洋,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正是乘着梦想之船,扬着动力之帆,在那课堂以外的知识海洋上探索,而这一探索就是在居委会实习的短短一个月。实习的日子是短暂的,但却是精彩的。 这次我的实习地点是在唯亭镇夏亭家园居委会。 实习期间,我主要帮助社区居委会整理撰写创建文明社区的材料。整理档案资料,把管辖范围内的各大家园住户资料通过电话访问或上门访问做一番全方面的调查。形成有逻辑,有条理的更加科学的管理。参加街道办召开的会议,负责完成会议记录,写工作总结。负责管理宣传栏内容,向社区居民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常识,每天留意各大报刊重大新闻并撰写读后感。成功的策划组织了一场由中小学生组成的法律知识竞赛。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尊敬和好评,得到同事的一致赞同。 此外,我还收集在本社区的孤寡老人数,并上门慰问,带给老人慰问品及抚恤金;担任社区图书室的管理员,对于图书的借还以及保养负责;担任前台接待员,接待来访社区居民,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实践结果:整个实习期间,我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兴奋好奇到无聊懈怠到自责反省到努力探寻到疲倦但欣慰充实,实习结束却仍意犹未尽这样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兴奋期待充满我的心胸,但随后的仅仅帮他们整理资料的实习生活让我感到有些无聊,随即而来的自责感让我反省,让我明白,不能这样庸庸地过完实习生活,于是乎,我努力地探寻我能搜集到的资料,尽我的能力去认识了解这个社区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找出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后半段的实习生活是疲倦的,但是我却倍感充实。从一次次的探寻努力中,我汲取了知识和养分。即将结束实习的时候,我感觉心情沉重,我对居委会有一股很强烈的依恋之情,因为我还有些疑惑没有搞明白,还有些资料没有收集,还有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做。 实践总结或体会:事情看上去是简单的,琐碎的。但是这些却与千千万万的社区百姓的日常生活有者密切的关系,为政府做好最基本的宣传工作和沟通工作。维持社会的治安,为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居委会的功劳不小。居委会最接近社会的底层,最能体会人民的疾苦,又是最能反映人民的心声,最好地为政府投来最深切的慰问,为政府最快地表达有关的法律法规。居委会虽小,但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 不要以为,办公室生活就是“一杯茶和一张报纸”,居委会工作看似没有什么大事,但是每天细小的“琐事”不容你有半点差池,而机关里的报纸最多,但并非供娱乐所用,而是让领导干部了解社会动态,百姓安乐,政府政策,国内外大事,只有这样在开会的时候才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为民办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月的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58―03

虽然哲学界对实践负效应问题的关注是最近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缺少关于实践负效应的论述。事实恰恰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己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并有大量的发人深省的论述。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直接使用“实践负效应”这一概念,但是,如果说实践负效应指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导致的阻碍甚至威胁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结果的话,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显然己经提出了“实践负效应”的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使用的“异化状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使用的“出乎意料的影响”所表示的就是“实践负效应”这一概念的内容。以下分几个方面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种论述做一概括梳理。

第一,实践负效应的具体表现。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领域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三个方面,实践活动的负效应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体现。马克思指出,人的“类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但是,异化劳动却使自然界、人本身、人同人相异化。因此,人越是努力劳动,越是丧失自己的劳动对象和生活资料,丧失自身的“类本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实践的负效应从各个方面威胁到人的生存和发展。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不但谈到了“我们的生产行动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而且谈到了“这些行动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并指出由于难以预料到这些影响,常常导致“我们预期的结果”被取消。因此,虽然实践的负效应问题在今天才变得十分突出,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实践的分析中,早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并有较为丰富的论述。

第二,实践负效应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效应不同于实践活动的结果,前者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实践活动结果的某种价值关系,而后者仅仅是实践活动造成的某种事实状态。因此,当我们说某种效应的时候总是相对于特定的主体而言的,同一结果对不同的主体会表现为不同的效应,这就是实践效应的主体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实践负效应时十分明确地指出,承担这种负效应的主体是工人,而不是资本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会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恩格斯也指出:“对一些人是好事的,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一个阶级的任何新的解放,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新的压迫。这一情况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机器的采用。”

第三,实践负效应的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实践活动特别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的感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他们总是把实践活动作为人的积极的本质力量加以肯定的。对于人类实践能力的发展,对于任何伟大的实践活动――无论是生产实践,阶级斗争的实践,还是科学实践――,他们都高度赞扬其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承认,任何历史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代价的,这是人类历史活动的辩证法。马克思曾经在肯定的意义上援引黑格尔的看法,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的形式。”并进一步指出,“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任务,就立即使辩证运动终结。”恩格斯在写作自然辩证法的准备材料中曾指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瘾,使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这也就是说,实践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代价总是相互伴随的,实践负效应的产生、发展的代价的付出是无法彻底避免的。那么,实践负效应产生的根源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认识论根源和社会阶级根源两个方面做了分析。

第四,实践负效应产生的根源。认识论根源。实践是人的能动活动,这种能动性一方面以人类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遵循和利用为前提,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活动“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从总体上来看,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而在实践活动中越来越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但是,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总是受着实践发展水平的限制,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得人类总是无法完全认识到自己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社会和自身产生的长远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与最初的目标相冲突的结果。对此马克思总结到:“……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和古生物学中一样的情形。由于某种判断的盲目,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就’惊奇地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详细地分析了人类的生产活动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而在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导致了不可预料的负效应。首先,就我们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来说,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其次,要预见我们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加困难。“如果我们需要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才稍微学会估计我们的生产行动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那末我们想学会预见这些行动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就困难得多了。” “当阿拉伯人学会蒸馏酒精的时候,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却因此制造出使当时还没有被发现的美洲的土人逐渐灭种的主要工具。后来,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他因此复活了在欧洲久已绝迹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社会根源。实践总是社会的实践,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社会关系的状况必然影响着具体的实践活动目的、进程和结果等等。因此,在揭示了实践负效应产生的认识论根源的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实践负效应的产生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西欧现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这一点表现得最完全。”在资本主义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各环节都是作为资本的增殖过程而相互衔接和运行的;商品作为生产过程的结果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物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当一个资本家为着直接的利润去进行生产和交换时,他只能首先注意到最近的和最直接的结果。一个厂主或商人在卖出他所制造的或买进的商品时,只要获得普遍的利润,他就心满意足,不再去关心商品和买主的情形怎样了。这些行为的自然影响也是如此。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足够用一个世代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裸的岩石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论述大工业和大农业问题时也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负效应就是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一一土壤和工人。

一般说来,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分裂和对立使得整个社会不能合理地占有生产力并控制生产过程及其结果,从而成为实践负效应产生的重要根源。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运用,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生产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更需要在整个社达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一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通过以上的概括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实践负效应的表现、产生的根源和克服的途径等问题都有着深刻的论述。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克服今天面临的发展困境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总的来看,由于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负效应,用来克服负效应的实践活动又会导致新的负效应,这将是一个没有完结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将越来越学会对实践活动本身的调节和控制,从而能够越来越减少实践负效应。这应该是我们看待目前的实践负效应的基本立场。但是,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负效应又有特殊之处,它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严重性程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它是在科学技术和实践能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产生的。由此看来,它的产生主要不是由于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限制所导致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对实践过程和结果的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说到底是目前的人类社会对生产过程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远远不相称。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一种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因此,要克服目前的实践负效应,除了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对人类社会的自觉控制和改造。会的范围内合理占有生产力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作为阶级分化和对立相当严重的社会,其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其所拥有的生产力水平是十分不相称的。对此,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合理的东西和自然必需的东西都只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而实现。”恩格斯在1883年3月致伯恩施坦的信中也指出,技术革命将使得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但是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的管理却愈来愈不能胜任。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的对立和分化作为实践负效应产生的社会根源,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突出。

第五,克服实践负效应的途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实践负效应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通过对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人类越来越能够减少实践的负效应。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大农业之所以导致了严重的负效应,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它无法实现对社会生产的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

整理资料社会实践总结篇(10)

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

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

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二、撰写实践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

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上一篇: 就职演讲稿 下一篇: 电力安全工作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