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7:58

恐龙教案

恐龙教案篇(1)

1.知识目标:一般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的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熟悉。(看影片《恐龙的传说》)

2.能力目标: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了解和绘出各类造型。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完成一幅恐龙为主题的想象画。

难点:准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预备:

师:课件、一些关于恐龙的图片

生:各类小型玩具(恐龙造型)、水彩笔、油画棒或者是蜡笔、美术书、美术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那好!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神秘的动物世界。请大家看屏幕。

师总结:短片欣赏完了,我们看到的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而古老的物种——恐龙,恐龙是地球上几亿年前的一个生命力极强的物种,它体形庞大,种类繁多,统治地球约1亿7千多万年之久,当然这些都是科学家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残骸、骨架、化石,及这些物质资料所处的地理环境研究推测得出的,最后恐龙的神秘消失给人类留下无数个谜团,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思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关于恐龙的更多知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恐龙世界,去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究生命的奥秘。(出示课题)。

2.引入课题。片中的主角是谁?你想了解它们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恐龙世界》观察了解。

3.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4.教师详细讲解:A.恐龙生活环境。B.恐龙分类:(食肉类和食草类)C.具体分析恐龙不同外形特征。

A.恐龙生活环境。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气候暖和湿润,雨水充沛,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吃植物还是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大量恐龙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B.恐龙分类: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食肉类和食草类)师:恐龙从大的分为食肉类恐龙和食草类恐龙,现在大家看到的上面这些都是食肉类恐龙,(出示课件---食肉类)

食肉类恐龙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前肢短小,后肢强盛,可以站立起来行走或奔跑,它们都有锋利的牙齿,以食肉为主。

下面这些都是食草类恐龙,(出示课件---食草类)食草类恐龙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它们一般都是四肢着地,头颅很小,没有锋利的牙齿,以食植物为生。

C.具体分析几只恐龙不同外形特征。(出示课件)

师:我们接着来看着两只龙,

师:1.你认识这两只恐龙吗?他们的嘴像什么?(像鸭子,像鹦鹉)

师:即使同一类型的恐龙它们的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以下这几种:

2.盔龙和副栉龙的头冠像什么?(盔龙像头盔,像鸡冠,副栉龙像梳子,像刀子)

3.霸王龙和镰刀龙的各自厉害的武器是什么?(霸王龙的牙齿很厉害,镰刀龙的爪子很厉害!)

4.三角龙和戟龙的头有什么不同?(三蛟龙有三个角,戟龙的头上有很多角)

5.剑龙和豪勇龙背上有什么不同?(剑龙身上有很多像箭头一样的饰物

6.马门溪龙和甲龙各自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马门溪龙有长长的脖子,甲龙的身上有很多角,尾巴上还有个锤子,是为了防范。)

师: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那现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勾勒出恐龙的外形。

二、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似乎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3.自由表现

:

今天我们看到的恐龙图像也都是画家根据恐龙化石合理现象出来的,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吃什么?五官、脚爪、皮、甲等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小练习(抓住主要特征)---学生用简练线条很快抓住特征,画一只恐龙。

师: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那现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勾勒出恐龙的外形。

师:把你最喜欢的恐龙画出来,一定要抓住恐龙的主要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画的又快,又生动形象。开始(学生创作)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好了,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哪种恐龙?有哪些特征?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回答

师: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不仅抓住恐龙的主要特征,而且进行了装饰,画的非常不错!

3.作品欣赏,开拓创新思路(单线、泥塑、泥贴、彩绘)---课件展示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完整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它是用哪种方式创作的?给大家简朴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生:回答

师:用彩泥捏更能表现立体,生动的恐龙造型,而且很有趣味,很好玩。线描画有更多的空间,让我们去发挥想象去进行添加,彩色画可以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更真实的表现恐龙生活的环境,而泥贴作品则给我们展示的是浮雕形式的感觉,从这里我们知道了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师总结: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也非常好,我们在创作中不仅可以借用这些绘画形式,而且要注重表现画面情节。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师: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现在你是不是已经选择好了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创作呢?我们来看一下作业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去创作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作品,要求,突出不同恐龙的主要特征。

师:我在大家身后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是绘画组,一个是手工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小组,现在就请大家去选择感兴趣的小组,去进行创作。

绘画组的同学们留意,你们是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手工组的同学们注意,你们是合作去完成一幅作品。

四、展评作品,教师总结

展评作品

师:好了,大家都创作的差不多了,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前面来,手工组可以选一位组长带着你的作品上来,哪位同学有兴趣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生:自评

生生互评

师: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

1.是不是突出了所画恐龙的主要特征。

2.线条疏密安排的美吗?色彩搭配?手工制作细致吗?

3.有无环境添加?

4.整体效果如何?

(评价3幅作品)

五、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六、想象拓展

1.学生继承观赏恐龙抚育幼仔的影视故事片段,并从自己收集的恐龙故事中获得有关物象,编一个有关恐龙的故事。

2.观看恐龙掠食与恐龙遭遇灭绝的画面,学生将原有的作业丰富完善。

七、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稍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

恐龙教案篇(2)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水彩笔、油画棒或者是蜡笔、美术书、美术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欣赏录像片段:

师语言描述:“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生活着一群庞然大物,他们曾统治地球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神秘的全部灭绝,成为科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他们是谁呢?”

生:恐龙

师:出示恐龙化石的图片,向学生明确恐龙曾经存在的真实性。

在学生兴趣被吸引的同时播放一段视频短片(课件)激发学生的热情,直观的展示恐龙生活的世界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引入课题。

三、授新课:

1、欣赏恐龙展览,集体分析恐龙特征。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观并思考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些恐龙?

师:那好,那就请大家从中找几个个你最喜欢的恐龙图片,对比一下它们的体貌特征

生: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参观确实收获不小,是否真的和我们说的一样呢?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的讲解,继续欣赏,让我们一起游览真实的恐龙世界。

(3)教师播放课件

具体讲解:

A.恐龙分类:(食肉类和食草类)B.具体分析恐龙不同外形特征。C.恐龙生活环境。

A.恐龙分类:(食肉类和食草类)

师:恐龙从大的分为食肉类恐龙和食草类恐龙,现在大家看到的上面这些都是食肉类恐龙,(出示课件---食肉类)食肉类恐龙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前肢短小,后肢强大,可以站立起来行走或奔跑,它们都有锋利的牙齿,以食肉为主。

下面这些都是食草类恐龙,(出示课件---食草类)食草类恐龙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它们一般都是四肢着地,头颅很小,没有锋利的牙齿,以食植物为生。

B.具体分析几只恐龙不同外形特征。(出示课件)

师:我们接着来看着两只龙,

师:1、你认识这两只恐龙吗?他们的嘴像什么?(象鸭子,象鹦鹉)

师:即使同一类型的恐龙它们的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以下这几种:

2、盔龙和副栉龙的头冠像什么?(盔龙象头盔,象鸡冠,副栉龙梳子,象刀子)

3、霸王龙和镰刀龙的各自厉害的武器是什么?(霸王龙的牙齿很厉害,镰刀龙的爪子很厉害!)

4、三角龙和戟龙的头有什么不同?(三蛟龙有三个角,戟龙的头上有很多角)

5、剑龙和豪勇龙背上有什么不同?(剑龙身上有很多象箭头一样的饰物

6、马门溪龙和甲龙各自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马门溪龙有长长的脖子,甲龙的身上有很多角,尾巴上还有个锤子,是为了防范。)

C.

恐龙生活环境。

师: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想知道恐龙的家有多漂亮吗?请跟我来。

2.小练习,用简洁线条快速画出恐龙。

师:通过老师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恐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那现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勾勒出恐龙的外形。

生:

(开始创作)

好了,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哪种恐龙?有哪些特征?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回答

师:这几个同学的作品不仅抓住恐龙的主要特征,画的非常不错!

小结:线描画有更多的空间,让我们去发挥想象去进行添加,彩色画可以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更真实的表现恐龙生活的环境。

四、学生作业:

有一点我们很清楚,没有人看到过真正的恐龙,它们现在的样子全是科学家们根据骨骼化石还原的,也许它们并不是我们从图片、影视中看到的这副样子,比如它们的皮肤的颜色、花纹,甚至是外形都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大胆的发挥想象,把你想象的恐龙画出来。

1、作画步骤讲解示范。

2、优秀学生作品欣赏。

3、布置任务:自由表现一幅恐龙及生活环境的想象画。

创作要求:构图饱满,想象丰富,用色大胆.

4、学生动手创作,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恐龙教案篇(3)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写了这样一首诗:“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在瑞吉欧人眼里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是人类历史舞台的演出者,是儿童文化的创造者……

一、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特点

瑞吉欧教育体系极具特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在很多方面都富于创新和突破。首先,它强调幼儿的主动建构与合作 学习;其次,它侧重以“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多种表达和学习方式来摸索其主动学习规律,并以此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再次,它重视并尊重幼儿的兴趣,不规定强制划一的学习时间,更有利于开展促进幼儿深入理解多种学科的方案教学;第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关注多样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环境创设;第五,它给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研究幼儿知识的建构学习过程,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第六,它努力建立并维持教育机构与家长、社区高水平的多变互动与交流。

二、结合自身教育对现行幼儿教育方式的反思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参观过戴安娜学校后就曾表示“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如何强化孩子们可能性的认识和知觉……我参观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对人的尊重,无论是孩子、教师、家长还是学校的全体员工。”

(一)以孩子为中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瑞吉欧的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最具特色的要数方案教学了。瑞吉欧一般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了的教育活动方案。而他们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他们生活的周围的环境,来自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真是因为没有预先制定幼儿必须所学习的正规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创造更有利于儿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熟悉的情景中,能熟练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可以在自己的计划中独当一面,能够更好地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以兴趣为着手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书中有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1989年,戴安娜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对恐龙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把自己的恐龙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经常在玩恐龙的游戏,于是,老师决定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恐龙研究。确定主题后,先以画恐龙作为活动的开始,老师与每位幼儿谈论他们的作品,然后集成小组进行讨论,孩子们提出了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如:恐龙吃什么?恐龙住哪里?……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教师要设定各种小题目,来促使他们对事物进行思考。如“恐龙是怎么样演化的”“他们的生理习性施舍呢”“恐龙与人们的关系如何”等等,再逐渐对每一个小子题进行扩大,如“恐龙的演进模式是什么”还可以提出“恐龙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恐龙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恐龙是什么怎么样消失的”等等。主题“放大到什么程度”,进行多长时间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转移。而“恐龙”方案主题整整延续了四个月,涉及了44个与恐龙有的关的小子题活动。

看完这则案例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思考,我同样带着大班,孩子们对恐龙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却没有和孩子们共同深入研究过恐龙。因为我们所用的建构教材在教育内容上,将相对独立的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被硬性的编入分科教材,在不同的教学时段加以实施;在教学方式上,以集体授课为主,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幼儿,并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个别需求,也照顾不到同一位幼儿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需要。

在瑞吉欧戴安娜学校里,教师和幼儿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差别,就像是玩乒乓球游戏,一方把球抛过来,另一方把球接过去,对方再把球打过来……

在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又是怎样的呢?因为再完美的教育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恐龙教案篇(4)

二、课题的实施:

1、自愿组合,制定方案。

主题确立了,我们又设计了开放性的问卷,创设问题情景,由每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自己最想研究的主题,以及研究主题的一些方式方法。

姓名:爱好:特长:

1、你想要研究什么主题?

2、你打算如何研究这个主题?

3、你想自己独立研究还是与其他同学合作研究这一主题?经过调查,最终生成了这个主题下的五个子课题:

⑴恐龙的种类及其特点;⑵恐龙灭绝之谜;⑶恐龙探寻足迹;⑷恐龙之最;⑸恐龙化石大观。子课题生成了,同学们都赞成合作研究,那就要组成研究小组了。很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各组同学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可以和自己有同一研究目标的小伙伴交流合作了。得选个组长做“领头羊”呀!于是,表现积极,有责任感,能力强的同学被推选为组长,带领组员们充分交流,讨论初步制定活动方案:小队名称子课题名称小队成员研究方法分工情况指导教师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感觉到了民主的气息,他们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了充分的萌发和体现。这时,老师又启发:如何使你们活动过程的资料完整无缺地保存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决定建立材料袋,形成活动系列素材。

并且,我们决定进行一次封面设计大赛,霎时,同学们的身影变得忙碌起来,组员们出谋划策,分工协作,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来表示不同含义。他们有的用巧手画,有的用电脑设计,干得不亦乐乎。一周后,一份份新颖别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封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无不体现着孩子的思维和理念,无不闪烁着孩子们的童心。我们组织组员们有秩序地欣赏和评价,评出了“创新奖”,“努力奖”,“设计奖”等好几种奖项,还给它们拍了照,留作原始资料。看着同学们欢呼雀跃的情景,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发展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品尝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2、搜集文字资料和图片,进行资料汇总。

活动开始了,各研究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他们有的进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有的在家长指导下上因特网浏览下载,有的去各类书店。我们观察到有个别学生似乎无动于衷,调查发现这几位学生因种种原因如家庭困难多,家里没有电脑,这方面的书籍家长也没有购买过,他们没有资料来源,无从下手,于是,我充分利用校内各种信息设施,创设研究环境,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适时向学生开放,以使学生顺利开展调查活动。在放手让学生去调查收集的同时,教师也不忘进行适当地引导,如由周老师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确到哪类书中去查找,学会利用目录查找,学会速读,摘录,写读书笔记;电教老师则进行网上点拨,使学生学会到网上查阅资料,并学会下载资料。经过两三个星期的小组活动,每个小队都或多或少地搜集了与本队主题相关的资料,但经交流发现,这些资料大多是网上下载的,书上复印的,图书馆抄来的。资料是堆积得越来越多了,可是学生的热情却下降了,他们似乎已疲于乏味的资料收集,也不知如何对资料进行取舍,汇总。

因此,我们考虑是否自己动手做一些恐龙的资料,就捏恐龙吧!这下学生来劲了,拿来了自己心爱的彩泥,小组合作,你捏头,我捏身体,他捏尾巴,然后组合、加工、美化,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各式各样的恐龙模型就象变戏法似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有凶猛好斗的霸王龙,展翅飞翔的翼龙,有引吭高歌的梁龙,有憨厚可爱的三角龙……

一个个小艺术家们还为自己的杰作配上了解说词,可自豪了。在解说时,学生不知不觉中将收集资料进行了重组、内化,并创造性地表达。课后,我们还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再配上文字介绍,这样,一份份自制的、图文并茂的资料就出来了,这比到网上、书上去寻找现成的资料更能让学生受益。

3、上网与恐龙专家互动交流。

这是学生们万分期待的活动。在周老师上网查找恐龙资料时,结识了一些中华恐龙网的恐龙研究专家和恐龙爱好者,他们表示非常乐意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问题,还特意在他们的论坛上开辟了一个专栏——“龙崽崽提问区”,等待孩子们登陆论坛与他们交流。当周老师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学生们时,学生们个个欢呼雀跃,充分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快乐。于是,在上网交流之前,每个小队都充分准备了要向专家们提出的问题,想象着与专家们热烈交流的情景,有的小队还准备了记录本和照相机,要记录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网络室,连上互联网,登陆中华恐龙网,同学们立刻被这里丰富的恐龙资料所吸引。当同学们来到论坛,看到一个个奇怪而又新颖的名字如:一碗佳肴、滋补龙火锅、bird等时,都睁大了他们的双眼,不禁发出声声感叹。不过小恐龙迷们都很快进入了角色,在掌握了注册、发表等交流技巧之后,都开始了与恐龙专家们的交流。有的小队没有打字较熟练的同学,又急于跟专家们交流,他们就请老师帮助输入,不过他们都表示回头要苦练打字。学生们的问题各种各样,如“剑龙背上的骨板为什么能调节气温?”“恐龙和人有什么关系?”“翼龙到底是龙还是鸟?”“恐龙还能复活吗?”

专家们的回答形式多样,或给出文字资料,或贴出图片,他们用最通俗的语言耐心地向小恐龙迷们讲解着,问题很快一个个迎刃而解。小恐龙迷们的好学和恐龙专家们的热心使论坛上热闹非凡,使网络室其乐融融。当这节网上交流课结束时,学生们都表现出极大的不愿意,都表示回去后还要再到论坛提问,恐龙专家们也表示随时欢迎小恐龙迷们的到来。课后,有的同学怀着对恐龙专家们的崇拜,提出要感谢他们,并想邀请他们来常州,来觅小,来三(5)班做客,再进行一次近距离的交流。全班同学立刻响应,于是每个小队又合作设计了美观的感谢信和邀请书,并发到了论坛上,这一举动让专家们大为感动。其中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大陆项目负责人邢立达先生表示有机会一定来常州看一看这群可爱的小恐龙迷。

4、交流成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同学们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果,并决定把它们带进了课堂,和大家一起分享。经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最后确定了活动方案:⑴布置展区,分成五大块,把桌子围成圈,桌上摆满自己小队精心制作的《成果集》;⑵给自己的展区取一个好听的名字;⑶一个展区推荐一名队员当解说员,以使其他展区的同学清楚了解展区的情况。方案一确定,队员们的身影又变得忙碌了,他们都指望着为本队出彩,能成为本队研究专题活动中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员,老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给他们提提意见,解决难题。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展览会场终于布置完毕。

展区一:神秘的恐龙世界;展区二:恐龙奇观;展区三:恐龙之最;展区四:恐龙灭绝之谜;展区五:恐龙化石之谜;展区六:恐龙探寻之谜。如“恐龙之最”展区:恐龙之最名称特点食量最大的恐龙腕龙身长20多米,体重达50吨尾巴最厉害的恐龙甲龙长达10.7米,张着一条巨大的棒槌尾巴。叫声最大的恐龙拟桔龙食草性恐龙,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发出来的,而是通过头上的冠发出。跑得最快的恐龙鸸鹋龙身长大约3.5米,奔跑速度极快,大约为每小时65公里。一份份汇总资料形式多样,有编成小册子的,有设计恐龙小报的,有设计成表格的,还有现场解说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能力。

5、争当中华恐龙馆小导游。

恐龙教案篇(5)

兴趣既是活动的驱动力也是出发点,尊重幼儿的兴趣才能开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不能仅满足于由幼儿的兴趣生成活动,更要注重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兴趣增长点的观察和发掘,将幼儿的兴趣不断转化为活动,以促进活动进一步发展。

幼儿的兴趣及兴趣的增长点的主要表现形式:①会讨论甚至是争论;②会专注甚至是长时间的关注;③会摆弄甚至是反复的琢磨;④会模仿甚至是创造。

案例:大班活动“恐龙”

孩子兴趣的出发点。开学初,一名孩子带来的几只恐龙玩偶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知道的关于恐龙的事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有关恐龙的玩具和书籍。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关于恐龙的各种话题。

孩子兴趣的增长点。增长点1:翼龙是不是恐龙?这天。几名孩子在共同翻阅《恐龙大家族》图册时。对于翼龙的“身份”归属争执了起来。这是整合幼儿关于恐龙经验的好时机,我们便生成了新活动“他们都是恐龙吗?”。增长点2:梁龙到底有多大?随着对恐龙理解的深入,孩子们对梁龙发出了质疑:“梁龙是最长的恐龙呀?为什么这个模型做得这么短呢?”“梁龙到底有多长呢?”针对孩子们的疑惑,我们生成了“梁龙有多大”活动。

在主题进行的过程中,幼儿探究恐龙秘密的兴趣随着对恐龙相关经验的积累而增加,形成一个个兴趣的增长点。这些增长点,以更强大的动力推动着幼儿探究的不断深入。

二、分析“经验”及“经验的已有层次”

幼儿真正的学习是从经验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实质是要找准在活动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让活动的设计和幼儿的投入有效。对幼儿经验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①幼儿的已有经验:可从“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活动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②幼儿可能出现的经验层次:在对活动中的难点可能表现出的经验状态。

③幼儿可能出现的兴奋点:兴奋点的出现容易左右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兴奋点进行预估,既可以对活动进行正确的导向也可以利用兴奋点促进活动的深入。

案例:小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子”

活动目标:知道软硬不同的物体碰撞时,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会发出声音。针对目标进行幼儿经验的分析:

已有的经验:1、在“小手和小脚”主题活动中,幼儿认识到小手很能干,也对用小手进行的操作活动很感兴趣。2、在“给小熊喂食”的活动中,幼儿对软硬不同的东西有了初步的感知。

可能出现的经验层次:1、知道放进硬的物体瓶子会响。2、只知道放进豆子会响。3、对放人什么东西进去会响没有经验。

可能出现的兴奋点:1、对“装”东西的过程感兴趣。2、对发出声响的现象感兴趣。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设计出了力求使每一种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提升和发展的活动方案。比如,针对无经验的幼儿:你能让瓶子唱歌吗?针对只知道放入一种材料会响的幼儿:试试还有什么材料能让瓶子唱歌?针对能准确选准发声材料的幼儿:为什么瓶宝宝会唱歌呢?(放其他材料可以吗?)

三、提供“机会”及“更自主的机会”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一件事物能否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不在于事物本身的特征,而在于它能为儿童提供多少活动机会。”教师要克服自我表现的冲动,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以使他们得到真正的满足,确保幼儿深入而富有实效地学习。

恐龙教案篇(6)

在进行主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当今幼教改革的理念有着不同的困惑。但是,正是由于对困惑渴求答案的动力,广大幼儿教师才会不断从盲目走向自觉,从被动走向主动。

一、等待时机巧妙运用提问来点拨

实录:在“恐龙世界”的一次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对双冠龙是不是肉食性恐龙这个问题上发生激烈的争论。他们分成两派不停地交锋,双方几乎势均力敌。大概僵持了十分钟,当有个坚持双冠龙是食肉恐龙的幼儿说:“双冠龙的牙齿很利。”当另一个和他同一立场的幼儿说“他的爪子也很利”时,我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们比比看双冠龙和其它肉食恐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比比看双冠龙和其它食草性恐龙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有个孩子马上说:“双冠龙和棘龙、霸王龙一样很瘦,腕龙和梁龙都很大。”(棘龙和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腕龙和梁龙是食草性恐龙。)我马上追问:“一般瘦的恐龙行动快还是个大的行动快?”孩子们都说瘦的恐龙行动快。我又进一步问:“你们再看看双冠龙的爪子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爪子和食肉恐龙的爪子更像还是和食草恐龙的更像?”大多数幼儿说它和食肉恐龙的爪子更像。这时很多孩子都叫了起来:“双冠龙是食肉恐龙。”我又继续问:“你们说双冠龙长得瘦小、爪子和牙齿都很锋利,有什么好处?”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可以更好地捕捉猎物。”“那么,善于捕捉猎物的恐龙应该属于什么食性的恐龙?”最后我请同意双冠龙是食肉恐龙的和同意它是食草恐龙的小朋友分别举手,全班都举手同意双冠龙是食肉恐龙。

思考:在探索型的主题活动中,师生的对话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艺术。等待与点拨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当幼儿沉浸在讨论思索的过程中暂时没有可以引入的契机点时,教师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等待。但是当幼儿的探索趋于瓶颈现象或是他们的思维出现了稍纵即逝的闪亮火花时,教师就要适时地给予点拨――教师做的就是不直接给幼儿答案,而是运用提问,旁敲侧击地引导、启发,让幼儿进一步领会其中的奥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平衡因素论”中曾指出:“在求知活动中,主体是主动的,因而,当他面临外部置疑时,就会有所反应,从而使他的内部认知结构趋于平衡。”

二、以参与者的身份促进材料与幼儿的互动

实录:在主题活动“恐龙世界”的表征阶段,幼儿对于表现恐龙很感兴趣,但是每天他们不是画恐龙就是将画好的恐龙剪下来。他们沉浸在恐龙的世界里,看上去好像非常着迷。但是老师往往会犯嘀咕:难道幼儿的“一百种语言”主要就是画画吗?天天都是这样,真的能促进幼儿增加对恐龙的了解和促进探索的深入吗?后来,一位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回答――她为幼儿准备了圆形的篮子和其它动物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说:“篮子可以做肿头龙的什么?你们想一想,看看谁最先想到?”孩子们一下就想到把篮子戴在头顶上做肿头龙的头,由此他们的思路也被打开了:一个小朋友把篮子背在背上说是做龟龙的背,但是篮子老是掉下来。怎么办呢?有个机灵的小孩马上跑到黑板前把夹子拿下来,再跑到他跟前递给他说:“嘿!你就用夹子夹住嘛,这样就不会掉下来了。”小朋友马上想到表演区里去表演恐龙了,他们从箱子里找出了尾巴塞在自己的裤子后面,还拿纱巾绑在脖子上当翼龙的翅膀。可是他们没有发现自己没有戴头饰,这时,教师灵机一动,把小朋友剪好的恐龙用透明胶粘在其它动物头饰的反面戴在自己的头上说:“我来当你们的恐龙同学吧。”其他小朋友见了连忙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剪下来的恐龙用透明胶粘在其它动物头饰的后面戴在头上――大家又唱又跳,玩得好开心。有几个幼儿还表演了恐龙兄弟合伙捕猎的情景,被围捕的那只恐龙的表演者还用了一个小伎俩――装死以图骗过捕猎者……还有一部分孩子开始迷上制作恐龙头饰了。他们找来硬纸皮、皮筋,自己开始设计恐龙头饰。有的孩子选择用万能积塑和花片拼搭恐龙。老师想到了一种材料,于是大声问:“谁有见过彩色橡皮泥塑的恐龙?”小朋友有的说没见过,有的说在玩具商店里见过。一位小朋友正好有带橡皮泥来,她飞快地跑到鞋柜取出橡皮泥专心致志塑起恐龙来……慢慢地,孩子们的表现方式越来越多。

思考:材料在探索型的主题活动中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桥梁。要让幼儿与材料发生充分的、广泛的、创造性的互动,教师在充当了材料的投放者的同时,还要以观察者的身份研究幼儿的现状。如果幼儿只是满足于不断重复已经做过的事情,教师就必须采用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去,通过自己与材料的互动及启发性的语言,引发幼儿对材料的关注和开拓他们的思路。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只要你潜心观察、学习并且稍微动动脑筋就一定会有解决的途径。

三、用多种形式吸引个别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幼儿加入主题

实录:在进行完“恐龙世界”的主题活动后,教师又预设了“一切都在变”的主题。于是教师先开展了谈话活动:“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会变?它们是怎样变的?”很多幼儿马上举手说了许多种会变的东西,如沙尘暴、房子、汽车、烟、天气等。这时一位小朋友却在自己的位子上玩恐龙,他根本没有听见教师的谈话。于是教师就用那个同样的问题问他,他想也不想就说他不知道,然后继续玩他的恐龙玩具。老师知道他还沉迷于恐龙之中一时还难以进入新主题。等其他孩子都回答完刚才的问题后,老师说要变一个小魔术给他们看,小朋友们马上像吃了兴奋剂似的,个个嚷道:“老师好厉害呀,老师要变魔术给我们看了。”只有那位孩子朝老师望了几眼,又专心致志地玩他的玩具了。开始变纸牌魔术了,老师让那位幼儿帮他摸牌(老师自己闭上眼),并且让大家记住是什么牌(记在心里,不说出来)。尔后老师开始洗牌,那位孩子的眼神也开始像被套牢了似的,一直盯着老师的手。当老师把刚才他摸出的那张牌抓出来,问:“是这张牌吗?”全班的小朋友跳起来叫道:“老师你再演一遍。老师你刚才怎么看到这张牌的?”这时那位幼儿也跳出来说:“我爸爸也会变纸牌的魔术。”老师说:“今天交给你一个任务――回家问问你爸爸变纸牌的魔术是怎么变的,你去学一个魔术,明天来变给小朋友看好吗?其他小朋友也回家问问家长会不会变纸牌,如果家长会的,就学一学。”那位孩子马上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很有兴致地和别的小朋友讲起他爸爸变纸牌的事情来。

思考:在一个主题结束的时候,有的幼儿对以前曾经全身心投入的主题充满感情,一时割舍不了,因此也无法进入下一个主题的环境中去。这时教师不能强迫幼儿喜欢新的主题,而是要用容易吸引幼儿的方式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融进来。只有主题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他们才会急于想知道答案或解决问题。当大多数幼儿不喜欢老师预设的问题时,说明主题的选择出了问题;当只有个别幼儿游离于主题之外时,老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同时,创造出新的契机把他吸引到大家共同探索的主题中来。

四、师幼互动是产生新主题的巨大源泉

实录:在户外散步的时候,班级队伍后面的小朋友怎么喊也没有跟上来,他们蹲在教室外面的水沟和草皮边上,弯着腰在看什么东西,看得那么津津有味――老师喊破了喉咙也没听见。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在看水沟边上和草地里的昆虫。有一个幼儿大声说:“蚂蚁在往树上搬家了。”另一个说:“你怎么知道的?”“因为这边的蚂蚁都往树的那边走嘛。你看,树上有很多蚂蚁在走来走去。”另一个小朋友也连忙凑过来:“我妈说蚂蚁往树上搬家是要下大雨了。”这下全班的小朋友都不往前走了,他们全都跑到草地上东看看、西看看。有的说:“那也有可能是蚂蚁觉得树很凉快啊。”有一些小朋友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有的则反对。作为老师本来有点生气,因为班级的小朋友没有组织纪律性,现在又都赖着不走了,更是气人。但是看着他们这么投入,老师也忍不住加入他们的行列中了:“你们今晚和家长一起查查看,看谁的观点对,好吗?明天来告诉大家查的结果怎样。”孩子们没有想往前散步的意思,老师干脆就让他们在草地上自由观察个够,和他们一起仔细地看地上的蚂蚁、蟑螂、蚱蜢这些昆虫的活动。看他们对昆虫这么感兴趣,教师灵机一动,干脆接下来就开展“可爱的昆虫”这个主题好了。在开展这个主题活动的几个星期里,班级的散步几乎都变成了户外观察。孩子们没有了散步时的吵闹和你推我挤,取而代之的是专注的观察和三三两两的小声交谈。

思考:新主题的产生,关键在于教师要准确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抓住新的教育契机。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聆听者、推动者。只有教师理会了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和切入,才能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生成确实可以吸引幼儿进行探索的主题。老师在开展主题网络教学的时候往往为孩子难以自己生成主题而发愁,有时老师生成的主题又激不起幼儿的兴趣。其实幼儿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能参与到他们之中,与他们同享乐趣,就不难找到幼儿自主生成的主题了。

总之,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以来师生的收获都不小。到底哪些教育行为是符合当今课改的精神的呢?虽然没有划一的行动标准,但是,具有观察分析幼儿的能力,提升整合幼儿经验的能力,创设环境、利用各种材料和有利资源的能力,能适时调整预设计划、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能力。教师具备了这些主要条件就能从容应对各种困惑,不断在专业的道路上前进。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恐龙教案篇(7)

教学内容以第三单元《进化》这一章的课程为例,《进化》主要是关于生物进化论的一部分简单理论,在一开始的教学材料中记录了一些信息,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一系列分析,内容记录如下:100多年来,很多科学家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很多科学家仍然在讨论相关进程和具体的生物进化挑战,根据灭绝的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300万年前的动物与现在的动物之间存在一些联系,尤其是从一些生物的生命进程来看,从单细胞向多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有的发展非常突然,有的非常缓慢,课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出生物进化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学习进化概念。

接着,提到了关于生物进化论和达尔文的一系列观点,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达尔文的简介,课文中提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的规律,生物正是通过遗传的方法,通过变异和自然选择双重引导,从低级到高级的去变化和发展,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在这里为学生做好铺垫工作后,引入几个小问题:

1.恐龙已经灭绝了,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正确回答:这些恐龙的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复制出来的。

2.你认识这些恐龙吗?能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吗?

正确回答:左一为三角龙、左二霸王龙、左二下为包头龙、左三上为梁龙、左三下为细颚龙(恐龙中体型最小)、左四为剑龙、左五为冠龙、左六为似鸡龙。化石一为剑龙,明显特征:脊背的巨刺状结构。

化石二为三角龙,明显特征:头部的三个巨刺。

化石三为冠龙,明显特征:头部的冠状骨骼。

化石四为霸王龙,明显特征:长着一副巨颚。

化石五为梁龙,明显特征为它的长颈。

二、教学策略

对待进化章节的教学要结合学生对恐龙或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策略的引导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推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高自我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确定好学生的具体学习偏好,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具体实施案例,选择具体教学策略的开展方向,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自我能力,记忆课程知识,改善自我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重学生自我思路的引导。

1.情景教学方法

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激发探究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均可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合理、有效的创设情境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选择、运用,并潜心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导课真正成为一节课成功的一半。例如,在学习完达尔文的一些理论知识后,将恐龙的成长案例引入学习,让学生可以看到动画片或多媒体宣传之类的信息,让学生与教学互动,形成有效沟通,看到恐龙的成长,知道恐龙的秘密。

2.研究性教育方法

根据研究性的工作提高教育方法的实用价值,根据具体针对性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学习动力,提高情景教学的结合,以研究性教学为主,深入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恐龙教学的视频阅读完毕后,加入PPT讨论,让学生分组,形成互动,学生通过绘画、对话、讨论、分析等过程一起研究恐龙的话题。在研究性过程中加入一些问题,让学生更能体会学习的乐趣,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势必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前提。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工作情况验收

教学工作的验收要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分别开展,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理论记忆的考查。

教师一般采用几种方法开展对学生的考查,一方面侧重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学习及提高,一方面侧重于学生理论记忆能力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出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出题的内容侧重于理论考查,出题的方向可以包括:

1.你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

答:动、植物死亡后,埋在泥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会随着泥沙的沉积逐渐被埋在地球深处。由于这里的压力很大,湿度很高,沉积的泥沙逐渐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那动、植物的坚硬部分――骨骼、贝壳等也随着泥沙逐渐变为地层而像岩石一样坚硬;动、植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可能在地层中留下印迹。

2.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化石是生物M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通过观察学生的信息回复,评定具体分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归纳学生成绩信息,划分学生群体的不同阶段和人群,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制定下一轮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下一轮学习工作,也提高教师自我的课程安排能力。

恐龙教案篇(8)

杨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欣赏有关恐龙影片的片段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影片中的主角是谁?并讲讲对此影片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揭示课题。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恐龙的图片,在丰富学生视觉的同时,让学生谈一谈关于恐龙的知识以及恐龙的生存历史和灭亡原因。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单只恐龙,让学生分析恐龙形体的组成部分和绘画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比较分析:如何表现恐龙的巨大?

四、独立创作,画一画: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巨大的恐龙,也可以画想象中的恐龙。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将画好的恐龙送回到恐龙家园中,展示。学生和教师对所画的恐龙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杨老师以他朴实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美术课,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学习和感受。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杨老师改变了以往由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形式。其中,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杨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和收集相关的材料,通过提问与讨论激发学生探索课题的兴趣。2、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杨方云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三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恐龙的状况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课堂结构合理,课堂教学循序渐进,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当然,在赏评《巨大的恐龙》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恐龙教案篇(9)

巧妙的过渡语,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连贯紧凑,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名师的课之所以令人拍岸叫绝,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语言表达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他们可以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幅生活的图景,使你浮想联翩;他们可以把跨越时空的人、事、物凝聚在片言只语中,创造出一个美妙的天地,掀起你情绪的波澜……他们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是精心设计的。因此,巧妙地运用“过渡语”,无疑会使你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近年来,我园在开展课题《在讲述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中,特别提出“如何运用恰当的过渡语,使幼儿能较顺利、连贯地进行讲述?”作为我们的研讨问题。经过多年的探讨,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精心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使之紧密相连,自然流畅,为课堂教学增添艺术的魅力。

一、直接引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呈现图片后,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简洁明了,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画面进行粗略的观察,获取画面提供的显性信息,为讲述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如讲述活动《两猫相争》,当我们将四幅图片都展示出来后,老师就会问“这四幅图都有谁?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讲一个关于猫的故事。”这样的过渡语简短,干净利落,内容鲜明,入题迅速,给人以清醒的提示。也可以先把图片遮住,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谈话的形式过渡。看图讲述《电视迷猫先生》中,以提问“你们知道小猫喜欢做什么?今天老师带来的一只猫,它喜欢做的事情和你们说的都不一样?”,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幅图,使幼儿直接就进入主题,活动显得轻松而有效果。

二、问题过渡,调动幼儿积极思考

运用质疑和设问方式过渡可以激发思维,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为幼儿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起一些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疑,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以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期待心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他们更深入地去观察,来解开这个富有诱惑力的疑团。如讲述活动《恐龙妈妈藏蛋》,当幼儿观察完第一幅图,准备展示第二幅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恐龙妈妈把恐龙蛋藏在石头堆里安全吗?”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了不同的答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那么恐龙蛋到底去哪里了呢”,教师留下的这一悬念,激起了幼儿进一步深究下一幅图的兴趣,达到与教师心理同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过渡语还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施教内容。这样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孩子们加深印象,巩固教学效果。如:我听了吴老师组织的讲述活动《小宝找妈妈》,我记下了她的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①听了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小宝哭的原因,那小宝到底为了什么哭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出示图片)②小朋友,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是一个乐于帮助小宝的孩子,可是小宝就这样去找他人帮助,能找到妈妈吗?为什么?③有的小朋友说能找到,有的说不能找到,那小朋友想想,小宝和妈妈走散了看到警察叔叔,小宝什么话也不说能找到吗?④对呀!既然让警察叔叔帮忙了,警察叔叔应该怎么说?小宝应该怎么做?吴教师用一句话把上环节内容说出来,然后提出问题,引入下环节施教内容。这样的过渡不仅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孩子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也是语言教学中常用而又较好的一种过渡手段。教师用问题式过渡,将不同的教学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孩子学习的较主动,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激发孩子动脑思考,学习用大胆的语言表述。从而使教学环节之间紧密相连,自然流畅。

三、承上启下,帮助幼儿连贯讲述

幼儿的思维是比较具体形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们在观察图片之后,已经懂得了每一幅图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前一幅图与下一幅图之间可以用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连接起来呢,幼儿在讲述中要么跳过去,要么衔接不自然,有的经常用“然后”这个词过渡。这时候,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一些过渡语,能帮助幼儿顺利地进行讲述。如《恐龙妈妈藏蛋》,总共有5张图片,图片展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恐龙妈妈生了一个蛋,它抱着蛋来到海边,并把蛋藏在石头堆里。这时,一只小熊来了,把恐龙蛋当成石头捡回家,砌成围墙。暖暖的太阳照在恐龙蛋上,小恐龙从蛋壳里钻出来,爬到小熊的床上,小熊醒来后,发现一只小恐龙和它睡在一起,非常吃惊……活动中,教师始终抓住“恐龙蛋变成小恐龙”这一线索,逐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幼儿把每一幅图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恐龙妈妈为什么把蛋藏在石头堆里?”……“第二天,小熊来了,它知道石头堆里有恐龙蛋吗?小熊用恐龙蛋做什么?”……“暖暖的太阳照在恐龙蛋上,小恐龙从蛋壳里钻出来,它慢慢地爬呀爬,会爬到什么地方?”等等,通过这种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使整个活动上下贯通,浑然为一体,孩子们也能把每一幅图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幼儿在讲述过程中,可以运用和借鉴过渡语中的词语或句子,使得幼儿的讲述更充实、更连贯、更精彩,从而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

恐龙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27-01

在课堂教学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多样的表达手段对传统教学形成巨大的冲击,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填鸭的方式传递知识,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俨然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将知识从课本上搬进学生的大脑中。在缺失自我感悟情况下,学生一股脑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失去了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渴望。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用发展的眼光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以便有效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如,教学《恐龙》一文,为了让学生对恐龙有所了解,教师事先和学生进行了恐龙话题的交流,让学生对恐龙生存的世界、恐的种类以及体型特征、恐龙为什么会集体消失等进行猜想。学生个个兴趣十足,还不时地提出疑问:“恐龙的世界还有其他动物吗?”“恐龙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成别的动物呢?”教师顺势引导:“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其实,要想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可以从网上搜索啊!”此时,学生对网络充满好奇和渴望。有的说:“网络真是个百科全书呀,想了解什么,都可以找到!”在对恐龙充满期待的同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上网”念头,彻底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自主参与学习,享受收获的快乐。

二、利用网络资源历练解决问题能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体悟到“探索―转化―创造”的无穷的魅力,打破了“吸收―储存―再现”的传统模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感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还以《恐龙》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补充道:“除了书上讲的恐龙,谁还能说出其他种类的恐龙?讲一讲它们的故事。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恐龙的资料。”最后,教师提示:收集的资料可以是恐龙的体型特点,可以是精彩的恐龙故事,也可以描述恐龙的世界。第二天,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好好地展现自己。教师通过小组对抗赛的形式,评选出最有趣的恐龙故事、最详细的介绍、最精彩的科学猜测等。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案例中,学生不仅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书本上的问题,而且对教师的拓展性问题也能自主的解决。纵观教学全过程,网络为学生拓展思维打开了更宽、更广的视野,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知识是丰富的,学习体验更是愉悦的,有效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领学生积累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真正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彻底转变学生学会知识的传统观念,要由“学会”变“会学”,使他们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为了让学生对云雾有所了解,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并明确预习目标:充分运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感知云雾、了解云雾。大部分学生都通过网络平成了预习的作业。有的网上下载了图文并茂的资料;有的网上下载古筝配乐,并与课文朗读相得益彰。

上一篇: 机关工作经验总结 下一篇: 调查工作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