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专业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5 04:44:13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激烈竞争和挑战[1]。目前,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社会需求变化下,应用型人才已向专科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因此,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研究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防工程专业定位

新世纪应用型人才标准不仅仅取决于技能和知识的数量,更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去9年里,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从未停止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1.1“教育需要”的分析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提出了“教育需要”的概念。他指出,“教育需要”的焦点是学习者,而不是有关学科的教育规划。通过“需要分析”所分辨出来的需要,应该是专业发展活动,即可以让有关专业人员得到满足的需要[2]。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需要分析”,除了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前进行的“教育需要”调研中,主要考虑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利用本科毕业设计和相关教研项目的支持,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胜任情况、知识技术运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针对相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岗位适应情况和欠缺技能等方面进行回访;并邀请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专业定位。

1.2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之间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本科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精英型人才。目的是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其培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其岗位针对性不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适当的专业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3]。这种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能力是区别于应用型专科人才最大的特征。

依据西南林业大学校情,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着重体现为“应用型”,而非传统“学术型”或“研究型”。为此,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评价、检测、监察、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消防工程专业自2003年以来逐步明确专业定位,着眼于培养“用人单位能用、好用;学习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经历了2006年和2012年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由“三大教学体系”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教学体系。消防工程专业总学分定为17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环节134.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7.5学分,课外教学8学分。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见图1。

2.2培养方案制定思路

(1)以大安全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两条主线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框架。消防工程专业一级学科为安全工程,这决定了消防工程理论基础是以安全科学,因此《安全系统工程》作为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2)以“两条主线(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三大模块(基础理论知识、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及善后处理)”为骨架构建培养方案。结合我校校情,林业属我校优势学科,如何结合“林业”概念贯穿到消防工程专业中,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在两次培养方案修订中一直专注的问题。为此,结合“教育需要”和专业特色并举,构建了森林消防和城镇消防两条专业发展主线,并将森林消防、城镇消防共性的理论部分从学科角度加以概括,如《消防燃烧学》和《林火原理》两门课程。

(3)以为地方企业和公安消防部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总体目标,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满足地方公安消防部门、铁路消防部门和消防工程公司等对消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在培养方案修订前的历届毕业生跟踪反馈,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中城镇消防的比重,由2003版教学计划的50%提高到2012版教学计划的75%。

(4)增加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实行宽口径,重实践。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就业时选择与消防相关的工作,但将近三成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或进一步深造。为满足这些学生的“教育需要”,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如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进行,旨在扩展学生视野;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拟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防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验方面。在实验教学工程中,学生仅依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与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深入的理解实验的内涵[4]。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存在缺乏对结果深入分析等问题。

(2)课程实习(设计)方面。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个课程设实习(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从全局性、系统性进行考虑。实习基地比较缺乏,企业从经济方面、安全方面考虑,不愿接受在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多数实习单位没有同学校建立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联系,这使得这种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3)毕业设计(论文)方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相对陈旧,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缺乏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求职,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精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

(1)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重,降低验证性实验项目比重。我校2012版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不断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为主。如《建筑材料》实验课程不再以某一实验方法为教学手段,而是以综合判定材料性能指标为手段,既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又在创造性上开拓检测材料性能指标的新方法;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在过去办学9年中,消防工程专业获得6项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资助。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整合与优化课程实习(设计)内容,变课程实习(设计)为综合实习(设计)。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整合课程实习(设计)内容,以专业为主线,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注重多学科、多课程知识交叉和集成。如可以将“防排烟工程”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给水工程”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技术装备”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改变单科课程实习(设计)各自为政的现状,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实习(设计)。

(3)探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为了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学校积极加强了与社会单位的广泛联系,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5]。利用我校在技术、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优势,主动地为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开展各类应用型课题研究、技术咨询、培训等。在与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学校也依托合作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平台,如最近五年,西南林业大学先后与云南省消防协会、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华铄消防培训学校、云南泰康消防化工集团等单位签署了消防工程专业共建协议。

(4)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鉴于应用型本人人才与传统型本科人才的区别,我校将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形式分为工程设计方案、科学研究论文、制作的实物三种类型。学生不再专注于论文,而是更多的转向创造性的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制作上,是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大提高。

(5)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双师型”人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6]。我校在2012年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并在制度上和经费上给予了保证。目前,我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2.8%,确保了各项实践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西南林业大学2012版消防工程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修订组一致认识到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适应时展要求,通过培养方案中“三大体系”和“两条主线”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致谢:

本论文得到了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教研室同仁和西南林业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韩霜,宋晓明.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9):3182-3183

[2]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

[3]陈芳,马天柱.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学论坛,2011(14):236-237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2)

1.1教材建设

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在新教材编写上注意易教易学、深浅适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三基三新”(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内容,并在教材中设置一定的典型案例、讨论题、分析和思考题。

1.2多媒体教学

全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节约时间、增大信息量;促进交互式教学;易于补充和提高。

1.3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实验课教学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系统的构造和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然后由同学们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1.4加强实践环节

消防工程实习基地建在徐州、无锡、苏州、杭州、厦门等城市。实习分为三个环节,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环节与教学紧密结合,针对性强,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较紧,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实践效果。

1.5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择徐州国际饭店,徐州金鹰国际商厦、徐州金地商都等大型公共建筑作为蓝本,进行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1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消防工程本科教学相应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从事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的师资队伍。

2.2培养方式

采用“下现场”、“上学历”、“引进来”、“导师制”等多种途径建设师资队伍,为消防工程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现有师资和拟引进师资我们拟采用“导师制”、“国内外进修”和“岗位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以尽快适应本专业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

2.3聘请兼职教授

根据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中国矿业大学已聘请了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高水平研究人员作兼职教授,定期来校作有关专题报告,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3结论

针对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等问题,结合中国矿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10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采取大类招生,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3)

消防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化学工程、消防燃烧理论、建筑防火设计原理、灭灾对策学、消防技术装备、消防法规、防火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消防队伍管理、灭火救援、火灾调查、消防专业外语。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的力学知识领域由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知识单元组成;化学的知识 领域由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安全等知识单元组成;工程学基础知识领域由建筑技术基础、建 筑结构、建筑耐火设计、工程制图等知识单元组成;消防知识领域由火灾基础理论、建筑防火、建 筑消防设施、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技术、火灾调查、工业企业防火等知识单元组成。

消防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到公安消防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工程技术与管理和灭火救援指挥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政府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政府/公共事业;

4 新能源;

5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消防工程师、项目经理、消防施工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消防工程师;

2 项目经理;

3 注册消防工程师;

4 消防项目经理;

5 消防施工员。

拓展阅读:消防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消防工程技术和灭火救援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公安消防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工程技术与管理和灭火救援指挥方面工作的工科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4)

第三条消防职业(工种)技能鉴定范围

(一)灭火员,使用消防器材和装备,进行灭火工作的人员,即:消防战斗员、消防通信员、灭火船艇水手、特种灭火装备修配工。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使用消防器材和装备扑救火灾;

2、向火场供水;

3、进行火场通信联络;

4、修配特种灭火装备;

5、操作消防船艇灭火;

6、修理消防船艇。

(二)消防抢险救援员,使用防毒、防化等抢险救援器材和工具,进行消防抢险救援的人员,即:防毒防化抢险员、防核抢险员、一般事故抢险员、抢险救援器材维修检验工。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使用防毒、防化等抢险救援器材和工具,进行紧急抢险救援;

2、进行抢险救援器材和工具维修管理;

3、调配抢险救援器材和工具。

(三)防火员,使用防火检查仪器检测仪器,进行指定单位或区域防火监督和可燃气体、毒气检测、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建筑防火审核的人员,即:防火员、可燃气体(毒气)检测员、建筑防火审核员。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进行城镇公共防火以及其他区域防火监督等;

2、检测毒气和可燃气体毒气;

3、进行建筑防火审核。

(四)建(构)筑物消防员,从事建筑物、构筑物消防监管、巡逻和操作报警与灭火系统的人员,即:消防巡查员、消防中控室监管员、消防设施检查操作员。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监管建筑消防中控室;

2、进行内外部消防巡逻;

3、操作消防报警和灭火系统;

4、引导逃生疏散、报警和扑救初期火灾等。

(五)其他消防人员,列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范围的其他消防职业技术工种人员,含消防设施维修检测工、消防设施安装工、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岗位负责人、消防宣讲员。

第四条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管理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组成**省消防安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监督消防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立**省消防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体负责考核和鉴定工作。

消防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采用国家和我省有关职业的通行模式,实行统一标准、材、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统一考评员资格和统一收费标准。

第五条职业标准与资格等级

《**省消防职业标准(试行)》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省公安消防总队联合制定颁发,待国家职业标准颁布后按国家标准执行。

消防职业(工种)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等级分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第六条职业资格证书核发

消防职业(工种)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和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证书的人员每3年复训一次,合格者在原证书复核记录上加盖审验证签。

第七条职业资格证书效用

消防职业资格证书是消防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资格凭证,是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消防职业(工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劳动者求职、任职以及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工资分配等的主要依据。

第八条职业技能鉴定对象

(一)从事国家规定的消防职业技术工种尚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人员和新招用从事消防职业技术工种人员;

(二)改变工种、调整新岗位、离开消防职业技术工种岗位3年以上重新回到岗位的人员;

(三)在专职消防队工作的地方合同制消防员和专职队员。

在公安消防部队服役的士兵、士官和警官,可以参照本规定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退出现役后,可以凭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事消防职业技术工作。

第九条初次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

(一)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经初级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者,可申报初级(五级)职业技能鉴定;持有本专业职业院校(含中专、职校、技校、高职、大专、大学)毕业证书者,经中级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者,可申报中级(四级)职业技能鉴定。

(二)首次参加技能鉴定的在职人员:

1、在本职业(工种)连续工作1年以上,经初级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者,可申报初级(五级)职业技能鉴定;

2、在本职业(工种)连续工作3年以上,经中级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者,可申报中级(四级)职业技能鉴定;

3、在本职业(工种)连续工作6年以上,经高级职业资格培训合格者,可申报高级(三级)职业技能鉴定。

(三)士兵可申报初级(五级)职业技能鉴定;士官根据晋升初、中、高级士官年限标准申报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

消防院校及相关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可申报中级(四级)职业技能鉴定;本科毕业生可申报高级(三级)职业技能鉴定。

(四)专职消防队伍消防员参照首次参加技能鉴定的在职人员的工作年限和申报等级执行。

(五)2008年12月30日前为考核鉴定工作的过渡期,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上消防职业(工种)范围从业人员暂时沿用原岗位消防安全培训证书。

第十条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申报条件

取得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在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经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者,可申报中级(四级)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在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经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者,可申报高级(三级)职业技能鉴定;取得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在本岗位工作4年以上,经技师技能培训合格者,可申报技师(二级)职业资格考评;取得技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在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经高级技师技能培训合格者,可申报高级技师(一级)职业资格考评。

第十一条申报程序

(一)消防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报名由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省公安消防总队指定报名点负责报名组织工作,并对申报者资格进行初审,申报考生在报名时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毕(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初次除外)、工作单位劳资(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作年限证明等相关材料。

(二)报名时间由省公安消防总队统一安排。报名完毕后,报名点将报名数据库和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工作年限证明(原件)、从事消防职业经历证明、毕业证书(复印件)等材料报送省公安消防总队,由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统一报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办理申报鉴定手续。

(三)在公安消防部队服役的士兵、士官、警官、消防院校毕业生或合同制消防员申报职业资格鉴定的,由省辖市消防机构统一向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申请,填写《**省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一式三份)。报名时要出示身份证明(士兵证、警官证、合同制消防员工作证)、毕(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工作单位出具的服役(工作)年限证明等材料。

第十二条鉴定前培训

(一)申报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必须按要求参加培训。

(二)省公安消防总队委托具备培训资格的单位或机构负责全省消防技术工种初、中、高级和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工作。

(三)初级职业资格培训课时不得少于200学时(理论80、技能120);中级职业资格培训课时不得少于400学时(理论160、技能240);高级职业资格培训课时不得少于600学时(理论240、技能360);技师职业资格培训课时不得少于600学时(理论240、技能360);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课时不得少于600学时(理论240、技能360)。

(四)在公安消防部队服役的消防专业技术士兵、士官、警官、消防院校毕业生或合同制消防员的培训,可采取自学或在岗

集中培训的形式。

第十三条对本规定前已经从事消防职业技术工种而不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用人单位必须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职业标准参加培训,使其达到本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取得消防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继续从业。

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招聘消防职业人员的广告时,应注明应聘人员须具备消防职业资格要求,在安排国家政策性安置人员从事消防职业技术工作时,必须先参加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再上岗。

第十四条监督管理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部门、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对用人单位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反规定招用未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消防职业的用人单位,应依法责令改正,并作出相应处理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10-01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等特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将面对社会,面对职业群体,搞好社区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预防工作,确保人员的身心健康,任重道远。因此,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无私奉献、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精神,又有领导、组织和指挥的能力。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努力搞好和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预防医学本科生经过四年多的基础、临床和专业课的系统学习,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但缺乏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为此,在毕业实习期间应着重抓好操作技能和组织才能的全面培养。我校自1976年开始培养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是国内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加强毕业论文规范化、严格化管理

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制定了有关条例,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明确的整体要求,有完整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各院系根据学校的计划要求,制定出符合本院系专业特点、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2007年,我校已制定《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指导教师的要求、开题、中期检查、答辩、考核及成绩评定等进行了细化要求。明确了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的职责,并成立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

2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好坏和总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论文带教,教师是关键。因此,对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指导教师要有认真工作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密切关注学生毕业论文进程,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和方法指点,及时发现问题并敦促学生适时调整和修改,以确保论文高质量按时完成。其次,指导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或参与其他教师的科研活动,广泛阅读相关的书籍和刊物,把握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这样在指导学生论文时才能给予有效地启示和帮助。其三,加强师德教育和人格修养。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指导教师的品德、文化素质、人生观和才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毕业环节工作中,指导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

3 抓好毕业设计选题和立题工作

这是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各人承担的在研课题、横向科技开发项目以及预防医学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要求上报课题,经教研室集中评议,并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综合评定后公布,由学生填报选题志愿表,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一人一题。

4 全方位培养

目前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思维僵化,束缚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注意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勇于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着重全面系统地培养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就能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具体的做法是对每位毕业生严格进行包括课题选择、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文献综述、课题设计、专题报告、实验室工作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统计、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等全过程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室工作和现场社会调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资料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熟悉微机操作和统计软件的使用,提高了科研综合分析能力。经过全面系统的培养锻炼使学生参加工作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5 加强过程检查,保证进度质量

组织毕业设计初期和中期检查,对任务书填写、毕业设计进度、外文翻译、学生及教师到位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并有详细记录。各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也都提供了详细的毕业设计进度计划,100%的学生有毕业设计进度计划,以便督促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关键在教师。选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质好、精通业务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是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该项工作的保证,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

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锻炼,要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学习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树立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完成这项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和敬业精神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加强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要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要对教师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如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责任心不强等,仅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把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考核与其切身利益挂钩如提职、升级、评优、奖励等,这样才能引起教师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2011603

一、本科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平时科研训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系统、综合的训练活动,也是对本科阶段学习情况的最后总结、升华和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科学设计思维和正确的研究、设计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质量的优劣反映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地适应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1]。笔者结合在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多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分析当前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新政策下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土建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常见问题

1.对选题缺乏正确认识

部分学生选题盲目,随意。通常是向往届毕业生了解哪个老师的设计容易完成、时间最省、费用最省,而不是根据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和方向来决定。

2.实习敷衍了事

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足,认为实习是“走过场”,只需到现场拍照,撰写实习报告,拿学分。

学生没有意识到实习内容的选择与毕业设计息息相关,甚至实习工地所处的施工阶段都必须经过精心挑选。以笔者所带的消防工程专业学生实习为例,选择时间过早,工地上相关消防设施没建好、消防设备没进场,只

有建筑结构本身的大致框架;选择时间太晚,则需要学生了解或亲手安装设备,消防管线已经敷设好,并被暗埋。两种情况实习效果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和要求。

3.设计期间师生交流不够

早期的工科学生毕业设计图纸均为手绘,学校为每个专业配给专业制图教室,教师可以随时查看设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并当场解决。现在要求的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为机打图纸,所有设计都在电脑上进行,由于高校扩招率大于校内硬件设施的增加率,学校很难实现为每个学生安排机房进行毕业设计,所以师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存在困难。

4.设计进度难以控制

由于即将毕业,学生非学业方面的事务特别多,设计进度很难统一。如忙于抓住最后应聘机会找工作、工作单位要求延长实习时间、研究生复试、频繁出席毕业散伙饭局等。

5.毕业设计评分标准不统一

一般一个专业的毕业设计会根据不同设计方向进行分组,设计内容的不同导致最终的评分标准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将优秀指标硬性摊派,如学校要求优秀率不超过20%,一个自然班30人,分三个组做设计,平均每个组可以有2个学生评为优秀,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公平”的现象。此外,毕业设计的成绩到底是以最后上交的设计图纸或论文裁定,还是参考平时成绩,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出现的新问题

1. 片面强调毕业设计的创新性

当今,不管什么领域都提倡创新,高校要求科研创新、教学创新……,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有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还没能掌握基本设计能力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盲目创新,从而导致学生绞尽脑汁、另辟蹊径地寻偏门,以达到创新要求。

2.毕业设计的查重有效性低

据悉,自2010年教育部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文件,在审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时,已有60多所高校引入防抄袭软件。对于土建类等工科毕业设计,主体是图纸,目前还没有软件查重,所以只能查表现毕业设计思想、内容、方法及计算设计相关参数的毕业论文。该种论文经过多年经验累积,已形成固定模式,如罗列一些规范条文,同一计算软件得出的表格大致相同,相似率很高。为避免检测相似率过高,导致推迟答辩甚至推迟毕业,学生通常会花钱在网上提前自查,因此到了毕业设计后期,学生不是忙于认真修改论文,而是忙在网

查重,或随意改写论文(如删掉规范条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来凑字数)、大量插入图片、表格。

3.其他问题

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原因之一。

学生前期专业课程学习不认真、课程设计敷衍了事、教师未对课程设计给出反馈意见等也是主因。特别是课程设计,上交至教师批改后直接评分存档,没有后续指出错误、更正错误的机会,所以同样的错误继续发生在毕业设计中,甚至带到工作中去。

三、意见和建议

建议一:对学生强调从长远角度看问题,选题要有针对性。特别是根据今后从事的工作、研究的方向来考虑毕业设计题目;同时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引导,介绍当前的设计水平、市场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建议二:由于毕业实习通常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不重视。毕业实习质量的好坏,对后续的毕业设计意义深远。首先实习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随后在实习单位现场要求

学生手持施工图纸,一一对照,熟悉整套设计过程,并提醒学生毕业设计中容易出现或忽略的问题;实际动手操作时,建议学生与现场施工、监理方多沟通,

带着问题在实践中找答案。这样精心准备、过程充实的毕业实习会使毕业设计事半功倍。

建议三:解决师生间交流不够的问题,笔者建议指导教师每周至少集中学生二次,一是了解进度,二是回答学生设计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qq、微信, 建立毕业设计群,共享上传资料、解疑答惑。

建议四:设计进度的控制确实很难做到统一,但大致的范围应把握,这需要学校的严格制度、教师的切实执行和学生的自觉配合。如指导教师进度安排要细致到一周完成多少任务;进度每延迟至一定程度,毕业设计成绩将降低一个等级;正式答辩前二周进行预答辩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建议五:最后成绩应由平时成绩(15%)+预答辩(15%)+最终上交图纸和论文(50%)+正式答辩(20%)四部分共同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每周见面会出席次数和进度拖后次数,或者还可给发现问题、积极提问的学生加机动分;预答辩和正式答辩时均由几个设计组共同进行,互相不记名评分,既可正确认识自身的水平,又最大程度地避免强行评优的现象出现。

建议六:毕业设计的创新,首先要明确毕业设计是对本科阶段学习的总结和检验,然后才是知识的升华,而升华达到的高度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强求,评估标准不能太高。在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如果再提出自己的、可行的设计想法,这就是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

建议七:查重的必要性不容置疑,但必须对象明确。单纯文字性的毕业论文查重是防止抄袭的最有力手段,但以图纸为主要设计内容的土建类专业毕业论文则查重意义不大,这种设计抄袭主要发生在图纸上,只能靠指导教师发现,而其毕业论文是为设计图纸服务的,文字内容差异关系不大,关键是设计思路和设计数据的不同。考虑到规范等条文不能随意更改,毕业设计论文的查重率可适当放宽。

建议八:对于提高课程设计的重视度问题,笔者建议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学生多见面、多沟通,加强指导,每门课程设计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将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或问题反馈给学生,关键内容要重点讲解。

四、结语

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获取知识、分析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随着社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及规范的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也变化多样,如何结合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正确面对、解决,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需要所有指导教师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共同推动土建类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参考文献:

[1] 马铁东,浮洁.提高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60-362.

[2] 毛小庆.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5):177-180.

[3] 张新梅,陈国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112-115.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31

Abstract Cultivating military cadres depending on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t fits in with the demand that our military needs talents in IT-based warfare. But in reality, the overall learning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is not ideal. This paper is aimed at solving learning problems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in their major, thus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developmen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national defens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analyzing causes of the situ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and deals with the learning problems of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in college.

Key words 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rning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我军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需求做出的重要决策。目前,国防生已成为补充军队干部的重要来源。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关系到未来军官队伍的专业素质与再学习能力,影响着我军的战斗力,是中央军委、签约高校、驻校选培办和部队用人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培养一支学习能力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领域广博的国防生队伍便成为签约高校与驻校选培办共同面对的课题。然而现实中,国防生总体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国防生整体成绩在学校排名靠后,与普通生相比成绩优秀的尖子生较少,甚至个别学生因无法通过考试而被取消国防生资格。在学校老师眼中,国防生也被贴上了成绩差的标签。针对国防生学习情况不理想的现状,本文拟从分析现象产生原因出发,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论述国防生在校期间学习问题。

1 分析现象产生原因

1.1 入学基础差,学习起点低于普通生

大多数国防生的入学成绩低于同专业普通生。在学习能力的起点上,国防生群体相比于普通生存在差距;在课程设置上,同专业的国防生与普通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基本相同,造成了国防生入学时在学习方面就已经处于“弱势地位”。以陕西某高校国防生为例,2014年新疆、甘肃、云南三个省份的国防生中,通信工程专业新疆省录取分数线国防生比普通生低了61分;通信工程专业甘肃省录取分数线国防生比普通生低了53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云南省录取分数线国防生比普通生低了47分。即使是国防生录取分数相对最高的陕西考生,其分数线也比普通生低了近20分;可见国防生在生源质量上,与普通生相比有较大差距。

1.2 学训矛盾突出,难以协调处理大学生、国防生二者身份关系

与部队签约高校开设招收国防生的专业都是该校乃至全国的王牌专业,课程量较大。以陕西某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课堂教学共计2586学时,本科4年共164个教学周,减去28周实践教学和16周毕业设计时间,真正的课堂教学只有120周,该专业平均每日授课达4.31学时,相当于6节正课,学习任务较重。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高效学习吸收,还要求学生在课下充分消化理解。当前总部对国防生出台的标准也更加完善,要求国防生“思想向部队看齐、训练向军校看齐、学习向地方看齐”,军政素质的考核标准也和军校相同。学习、训练带给学生的压力较大,刚入学的新生通常难以处理好学习、训练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学习上往往是完成应付或降低标准。

1.3 认为学了以后用不上,对个人培养目标不清晰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2 - 8181.2015.03.006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实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阶段,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同时,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针对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思想政治品质端正,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心智健全、身体健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理念,则毕业设计环节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这一环节,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对毕业设计改革过程中,提出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概念模式。所谓“毕业设计概念模式”,是以毕业设计为中心,以一个工程项目为主线,将系列专业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贯穿在一起,形成一套前后贯穿、逐步深入的毕业设计体系,同时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面临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项训练的一种毕业设计形式。研究这种概念模式实施的可行性,明确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与渗透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初步形成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拟出多数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需的基本条款,加以整合成各个小项,加以训练,拟定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等间的矛盾。

1 就业调查,初拟训练项目

紧密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实际需求,对往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13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诸如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单位性质、就业岗位、岗位所需技能以及毕业生的感想建议等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对地域要求不是很大,不是特别钟情于沿海发达地区而冷落西部地区,这是由土木工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土木工程工作范围很广流动性大,哪里有工程哪里需要土木人,土木工程毕业生就在哪。土木工程毕业生倾向于在国企、机关单位工作,一般不愿到中小型民营单位工作。就业方向方面,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即使是下工地、跑施工现场,也不愿坐办公室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可以看出大多数土木专业毕业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付出,愿意吃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都有跳槽的经历,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得到锻炼后希望到更广大的舞台去展示,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从总体上看,13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本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涉及的岗位多事技术岗位,如施工员、监理员、检测员、材料员、造价员、安全员等,还有部分进入设计单位从事设计工作,业主单位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从普遍反映看,缺少对具体岗位的综合训练,对相关工作不熟悉,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熟悉工作内容,重新学习。另一方面,咨询相关的行业内人士(特别是一些项目负责人)对于应届毕业生的一些要求和心目中理想的员工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从两个方面了解学生和就业单位间的需求,做到两方面结合,确保毕业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使之能更早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根据调查结果、用人单位的意见,结合院里具体情况,初步拟定材料员、施工员、实验员、监理员、造价员、安全员、以及设计岗位等七项训练岗位项目。

2 社会实践,拟定训练内容

分别针对这七个训练岗位项目,根据岗位的需要,拟定训练内容。以施工现场材料员岗位为例,其训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建筑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这里主要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如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吸水率与含水率、导热性与热容量、各种力学强度、脆性以及硬度等。

2.2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

第一,材料管理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材料员的岗位职责、材料员的工作程序、材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材料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消耗构成、消耗定额的分类、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原则、要求和方法以及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基本要求等,要求学生能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编制并能有效利用消耗定额;第三,材料计划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计划的分类、各种材料计划的关系、影响材料计划管理的因素、材料计划的编制原则以及材料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实施,要求能熟悉项目材料需用计划和申请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材料采购计划与加工订货计划的编制等;第四,材料采购与供应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采购管理的内容、材料采购方式、材料供应管理的内容以及材料供应方式;第五,材料运输管理:包括材料运输计划的编制、材料的托运、装卸与领取等;第六,材料储备与仓库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储备定额、材料仓库管理等;第七,施工现场材料与工具管理:主要包括现场材料发放与使用管理方法、现场材料的验收与保管;第八,材料核算管理。

2.3 常用建筑材料

主要熟悉和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主要是:第一,建筑工程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第二,砌筑砂浆与}昆凝土材料;第三,建筑墙体材料:砌墙砖、建筑砌块、墙用板材;第四,建筑防水材料;第五,建筑钢材与木材;第六,建筑保温与隔热材料;第七,建筑防腐与吸声材料。

3 归纳总结,建设训练模块

对几个拟定岗位的训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内容相同的或相近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模块,对模块内的内容进行整合,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能提升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若干模块,如图1所示。为区别模块的唯一性、方便后续模块的添加以及避免在选择时重复选择相同的模块,对模块进行编号。对属于基本知识的模块编号为Module1j,对属于基本技能的模块编号为Module2j,对属于技能提升的模块编号为Module3j,即将每个模块定义为Module4j,其中代表所属类别:i=1,2,3,i=1表示属于基本知识类,i=2表示属于基本技能类,i=3表示属于技能提升类;j=l,2,L,n表示在各自分类里的序号。

同样以施工现场材料员岗位为例,基本知识类课包括模块有建筑材料基本性质模块、水泥模块、石灰模块、石膏模块、砌筑砂浆模块、混凝土模块、建筑墙体材料模块、建筑防水材料模块、建筑钢材模块、建筑保温材料模块、建筑隔热材料模块、建筑防腐材料模块以及建筑吸声材料模块等;基本技能模块可包括岗位职责及基本要求模块、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模块、材料需用计划编制模块、材料采购管理模块、材料运输管理模块、材料仓储管理模块以及现场材料验收模块等;技能提升部分可为一个实际项目的现场材料员的实训练习。

对每个训练岗位,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经过前期考核和学生自我意愿,选择若干模块,进行训练。

4 实践应用,创新概念模式

在新一届的毕业班中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6-7人左右进行试点训练,根据自己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岗位,在已经完成的模块中,选择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能提升模块内容进行训练。指导教师一周例行两次进行指导,在两次之外,参加训练的同学若有疑问,增加指导次数与指导时间,确保最终训练项目的完成质量。

毕业设计概念模式将相互独立的各个课程设计紧密相联系,避免的重复的训练,加深的毕业设计的深度,使学生能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主动带着需要和问题去学习。同时提供一种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等间的矛盾的方法;紧密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实际需求,增设训练小项的研究,确保毕业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使之能更早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蔡丽丽.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1):36-38.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9)

乙方:

班级每年要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五个一”活动,即:上一堂消防课;举行一次演讲或征文比赛;组织参观一次消防队站;观摩一次消防灭火演戏或举办一次消防运动会;组织一次消防演练。指导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一、 我自愿申请校外实习,并经家长(监护人)同意。

二、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校规校纪,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从事非法、扰乱社会治安等活动。

三、 在实习期间,经常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按时、按计划、按进度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并按规定时间返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四、 校外实习期间,若出现人身、财产等安全以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生本人及家长承担全部责任和后果,与校方无关。

本人联系方式:

家长联系方式:

消防专业毕业论文篇(10)

教学模式改革

从近几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社会对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据住建部统计,2010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全国排名第四),且要求具备较宽的相关专业知识.笔者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之前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之前,除学完基础课程之外,需要先修建筑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建筑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构造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关系,掌握建筑识图、制图和建筑防火分区的基本知识,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理论和设计原理奠定基础[1].通过水力学、泵与泵站的学习,为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热水系统等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打下坚实基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中宜补充有关防排烟、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的基本知识.在我校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中,增设了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选修课,如建筑消防设备工程、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节水技术、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业通风、建筑电气、燃气输配等,实施效果良好.

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吸收了部分院校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近年来国内外给水排水的一些新技术,但与该学科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相比,教材的部分内容建筑滞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2],如绿色消防技术、雨水利用新技术和新型管材方面.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经常跟不上与之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标准、措施、手册、图集等,如游泳池和水上乐园给水排水设计的内容未按最新的《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122-2008)修改.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除了参加省里一年一度的“给排水年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外,还要经常参加给水排水信息网与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分会等组织的研讨会、专家讲座等.笔者去年参加的“雨洪利用新技术”、“绿色消防技术”等讲座,不仅学习到一些新理念,而且可以跟踪前沿的科技信息知识,及时充实教材内容.通过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如住宅、商住楼、宾馆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建筑思考某部分内容,通过思考逐渐消化抽象的理论,体悟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影响,消除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随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术研究迅速发展,与之直接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规程有十多本,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等.这些规范规程不断修订改版,专业教师应及时对照修订前后内容,把其中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将改版的最新进展融入课堂教学中[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比2003版加入了不少新技术、新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把握增删的尺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用到的内容需要详细介绍,如生活饮用水管道防回流污染措施的使用条件、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通气条件下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的调整内容、热水供应设计小时耗热量设计参数的修改、叠压供水、太阳能和热泵供应等节能技术原则规定等.《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122-2008)比旧版的规程修订了部分内容,如池水循环部分,在授课过程中要及时补充.随着节水减排技术的普及,教师授课过程中必须把《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等规范标准的部分内容穿插到课堂中,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才能熟练掌握,为今后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一般为40~50学时,现场实践教学4学时,不少内容未能接触.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补充增加该学科的新技术、新知识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我专业近年来坚持课内、课外结合,课内教学注重问题引出、案例讲解.任课教师在认真学习外购课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和应用信息量大、界面丰富、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媒体课件,解决有限课时传递大量信息的难题.如课堂上讲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排水立管中水流状态、固定消防炮系统等内容,学生觉得很抽象,利用flas演示,学生则会恍然大悟.在研讨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收集新产品厂家专业团队开发的动画短片,使学生感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课外教学将课内教学延伸,构建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网络教学网站并将多媒体课件上传,方便学生查阅课内教学内容[4].网站设置课程作业、模拟试题库等栏目,课程作业有课内各章节习题和课外开放型作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练习各章节习题,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提出多种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优化方案,锻炼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期末学生可以在线随机抽取模拟试题.心得体会和互动交流栏目提供了在线答疑与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科研成果栏目传递本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有经验的任课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积累,编写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供学生课外配套使用,效果甚佳.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上一篇: 人力资源协会工作计划 下一篇: 升职加薪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