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4 19:05:11

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篇(1)

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生“阅”,教学生“读”。对小学生来讲,恰当地对其加强“读”的指导,尤其是朗读的指导,十分必要。可一部分教师只重视语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而忽视了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和落实,有的属教学思想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得当的指导方法。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总结了五步法。

第一步:初读

通过朗读或默读,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写得是什么,也就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例如,《舍身炸暗堡》一文第二自然段中,请求炸堡的话。由于事实距学生现实生活较远,语感不好把握。我先请一位同学读,他干脆利索地读下来,但语气表达得不够充分。我说:“请听老师怎么读这句,大家比较一下,谁的语气神态表达得更充分一些。”我有意挺了挺胸,抬了抬头,睁大眼睛瞪着一个方向,眉头紧锁,坚决地读到:“连长,我去炸掉它!”读完后,学生被的英雄形象和老师的范读感染了。

第二步:细读

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进入情境,把文字变成画面。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将学生引入情境是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学生如果通过自读能够进入情境,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如果自读后还不能进入情境,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可以引导学生再读,可以借助挂图,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还可以让学生掩卷静听教师范读等。入境的目地在于“悟”,这一步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又是为有感情朗读打基础,所以这一步可以认为是感情朗读的过渡步骤。

第三步:再读

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初读、细读的基础上,对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再读,对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一定会有些许体会。这一步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体会,讨论讨论,说说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一步既是对学生理解课文深度的检测,又是引导学生精度的前奏。

第四步:精读

精读要抓住重点,评词析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是学习的载体,也是思想的物质外壳,通过精读,不仅要做到“字训其义,字贯其旨,文寻其脉,篇会其旨”,还要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评析、品赏,探寻其思想感情。例如《林海》一文,作者写“岭”一段时,即抓住了“岭多”“岭温柔”的特点来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问:“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答:“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师接着问:“从哪看出来的?”生答:“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以看出来,也可从‘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可以看出来。”师:“你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到了这里,就水到渠成。

五步教学法篇(2)

“情境导入”是“五步教学法”的第二步。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情景导入的关键是如何设计教学情景。根据视频学习和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设计教学情景,必须坚持紧扣教材和主题、创新形式、创新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一紧二创三贴近”原则。这样的情景设计,才能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真正发挥增强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探究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熟悉情景后,对情景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理解的过程。要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该根据情景设计设置探究性问题,以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思考具有针对性,防止无的放失;同时,这些探究性问题还应该具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想说,都有话可说,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组织探究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实地调查、师生合作等这些形式既可单独利用,也可结合起来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形式必须符合情景设计和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的研究能力、知识状况等),必须符合教学目的,不能为形式而形式,搞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情景,发现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情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等。

五步教学法篇(3)

一、科学教学成功的六个等级

孩子们由于没有学习,缺乏相关年龄段的科学知识,而变成求学上进的学生,即不懂,不了解,不知情。不懂的学生处于最低等级即第一等级。

我们平时通俗讲的懂与不懂,实际上是对这部分知识了解,知情的多少。学生平时讲我听懂了,实际上只是对这部分知识有点了解,有点知情,与不知情相比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不同。懂的学生处于第二等级

懂了,让他做练习不一定会做,有时还需要查书、看笔记、分析、比较、模仿、思考后才会做查书练习,会做查书练习处于第三等级。

会做离书练习处于第四等级。

会实际运用是第五等级。

会创造发明,发展新的知识、拓展新的领域,这是最高的第六等级。

二、科学教学成功的五次飞跃

(1)懂与不懂之间的飞跃

(2)懂与会做查书练习之间的飞跃

(3)会做查书练习到会做离书练习的飞跃

(4)会做离书练习到实际运用的飞跃

(5)会实际运用到会发明创造的飞跃

三、科学教师的作用

从学生的学习成功的历程可知,学生的学习都是主动的、意志努力的过程,学生的五次飞跃都离不开学生的主观意志努力,同时学习的成功要不断与遗忘作斗争,克服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学习成功的内因是学生,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但外因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科学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指导学习,解决疑难,组织训练,引导思考。科学教师在五次飞跃中都可以发挥指导、促进和推动作用,使每一次飞跃提前到来。

1.懂与不懂阶段――上新课(导、讲、练、改、评)

学生因不懂、不了解、不知情、教师要指(导)学生先自学,然后引(导)听课,组织教学。首先教师要在心理上为学生创立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成绩的好坏,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其次要树立平等的观点。成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提高的过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经常从学生的所思所想考虑问题,寻找对策,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真心实意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第三,以“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开展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前提。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关键是“诱导”。上课时每一节课都应设法精心设计导语,使之具有吸引力,或奇巧的实物或录像或幻灯或模型。诱导应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第二步,要讲明本课要解决那几个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方法,学生应如何做,提出几个要求。教师上课前要按照如何使学生能较轻松地听懂你的课来做准备,写好板书,设计好教学环节。特别是板书要写的周密而简洁,并且在课前完成。教具的准备要充分,这样上课时因板书已写好,避免边讲边板书,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情况,一心三用,显的仓促,穷于应付。课前写好板书,讲课时可随时离开讲台走动于学生中间,及时阻止少数学生的分心,同时使用红外线作为教鞭,可在学生中间指黑板上的板书。

2.懂与查书练习阶段(导、练、改、讲、评)

导:教师疑难指导,督促独立完成作业,引导学生构筑科学的练习法。

练: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查书练习。

改:作业批改现在比较成功的经验是面批,但对于五十个学生的班级,任教2个以上班级的教师而言,面批是有难度的。为达到学生独立作业并面批的目标,教师上课留15分钟让学生独立作业并按1至6大组顺序,老师提供答案由俩人小组长对前面相对应的俩人小组2人的作业进行当场批改。

讲:教师对讲课时疏漏内容进行充实补充,排除学生练习中的障碍和疑难的问题。

评:对学生独立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3.查书练习到离书练习阶段(练、改、讲、练、评)

教师指导学生记忆、思考、组织遗忘前强化训练。 会做查书练习,这仅仅是能应付作业,要达到掌握知识,得心应手地运用知识的话,必须离书练习,教师要及时指导记忆,以利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在第二堂课上新课前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再次重做前一天的作业加以巩固(本人教的学生的作业本是空白的,作业做在16开白纸上,作业本可多次使用)。

4.离书练习到实际运用阶段(导、练、改、讲、评)

教师的很重要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任何知识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检验知识,才能变成生产力,也才能发展知识,知识才能变成力量。按照科学五步多循环教学法组织教学,关键是知识如何与资本相融合,产品如何适应人的需求,熟能生巧。理论与实际往往是有距离的,只有理论与实际能够衔接,知识才能变成活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因此,对学过的知识要运用。五步训练的模式是,导:指导、引导。练:训练、操作。改:改进。讲:讲解。评:评价。

5.会实际运用到会发明创造阶段(导、讲、改、练、评)这是最高层次的飞跃

(1)教师指(导)、引导、组织参与其中。

(2)准备阶段(讲),包括收集相关信息并缩小到要解决的问题直至能看得到障碍。

(3)酝酿阶段(改),是大脑中有意识的对问题进行加工、整改的过程。

(4)闪光阶段(练),是意志努力的结果。是直觉和感悟产生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并形成样品的阶段。直觉的解决办法受到逻辑的检验。

五步教学法篇(4)

铺就是做好新知识的铺垫,即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温故而知新”这样才能准确反馈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十分强调学生复习旧知识、预习新教材,并在新课前精心设计复习提问,达到以旧引新、温故知新,从而缩短新旧知识间距离的目的。

例如,在讲零指数幂时,复习提问是这样设计的:

1.根据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填写。

(1)am·an= (2)am÷an=

(3)(am)n= (4)(a·b)n=

(5)(■)n=

2.对上述运算性质(2)你能想到哪些问题?

3.仿照性质(2)计算

(1)53÷53=

(2)a6÷a6= (a≠0)

(3)a5÷a8= (a≠0)

4.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了哪些与前面所学正整数幂不相同的情况?这些情况与我们新学知识有矛盾吗?如何解决?通过以上提问,学生复习旧知识,发现了新问题,并使学生看到,新知识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新旧知识密切相关,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设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设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设法激发他们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愿望和渴求。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请求:请同学们帮忙画一个三角形。这一请求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在学生做好准备,跃跃欲试时,教师提出作图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此时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待学生动手作图发现完不成任务时,教师课件演示学生做出的形状。同时,顺势提问:按照刚才的要求大家只能画出两个直角,画不出一个三角形,问题出现在哪儿呢?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

三、探

组织有效教学,探究数学本质。通过设疑,激发了学生追求知识的愿望,教师要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问题、探求真知。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当学生带着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的疑问想探求其中的奥秘时,教师顺势引导,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副三角板,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那副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然后算出这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计算完毕,教师接着提问: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此时,学生会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心细的学生会提出这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此时,教师应继续引导,将问题由特殊引向一般。具体是这样实施的:

1.请同学们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小组讨论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时分歧的主要点就集中在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这时教师继续引导: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认可你的观点吗?有前面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做铺垫,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先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的方法进行验证。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采用学生提出的测量计算法,四人小组合作,验证自己小组课前准备好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动手验证前,教师提议各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怎样很快完成任务,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而后小组汇报结果,各小组报上的结果分别有:180°、176°、183°等等。(2)测量法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教师继续引导:用测量法不能准确地验证我们的猜想,怎么办?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点燃了学生的思索之火,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学生发现可以用用拼合的办法来验证,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师继续追问: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用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把三个内角剪下来或撕下来拼在一起。这时扫清了学生验证的障碍,让各个小组用不同的三角形来验证。①用撕——拼的方法验证。汇报验证结果: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继续汇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②用折合的方法验证。在撕——拼的的基础上,有学生就会想到,要想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还可以采用折——拼的方法,即通过折叠三角形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汇报验证结果: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折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继续汇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3.课件演示验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上述两种方法的验证过程,并且师生共同明确:通过验证可知,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验证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有力地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

四、练

这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能够巩固新知识又能把已有知识联系起来。(2)练习要及时,尽量让学生当堂学当堂会,当堂练,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3)练习要有目的性,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4)练习要精而且层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并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做题的准确性。

五、炼

炼就是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得到结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提炼升华,将问题顺势抛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五步教学法篇(5)

1.五步教学法符合认识规律

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五步(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教学法中,“介绍”这个环节就是教师将新的语言知识示范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操练”这一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以“练习”这个环节,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最后巩固阶段,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遵循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必须经过语言环境的过滤,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否则就看不出其语言功能。书上的文字和老师的讲解,只是语言知识,把知识化为能力,要经过反复练 习才能掌握,语文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五步教学法提倡把每节课大部分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交给学生,让 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操练中学习言语并形成熟巧。

2.五步教学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他提出关于外语学 习的五个假设:[1]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2]自然习得时,学习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的;[3]习得在外语学生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运用外语的能力的关键途径;[4]主张外语教学的输入,即学习材料应该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i+1,而不是i ),因为只有当学习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法结构时,习得才会产生,但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焦虑程度低),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3.五步教学法符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

中国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行为与西方国家的学习者不同:[1]中国学生普遍缺少语言环境,因为我国是单一语种的国度,平日学生除了汉语外,很少接触外语;[2]学习材料来源有限,主要局限于教师和教材;[3]进入青少年期的中国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很大,儿童时期的“语言习得机制”逐步丧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是中国学生习得外语的主要途径;[4]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教育还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 。针对以上现状,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改革旧的课堂结构势在必行,五步教学法的课堂 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练英语的机会,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五步教学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以及每个步骤教师应承担的任务,《教师教学用书》中已阐述一清二楚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这里简单提一下采用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五步教学法与 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每个环节的顺序与时间要严格控制,例如第一步“复习”是温故知新,以往教师只是简单概括上一节课内容,而五步教学法应采取提示、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知识,以对话形式既复习知 识又复习技能,时间不宜过长,约7、8分钟;“介绍”是讲解新课内容,时间只能占用1/4课时,否则又成了满堂灌形式;关于“操练、练习、巩固”是三个环节,不能混为一谈,但有的老师没有进行充分操练,就匆匆进行俩俩对话,结果学生不知所措、课堂乱哄哄;有的害怕“练习”阶段自由对话、做游戏会影响课堂纪律,干脆取消练习;有的认为五步教学法就是口语练习,整堂课热热闹闹,忘了“巩固”阶段应落实到书面练习上。综上所述,五步教学法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会变成穿新鞋走老路。要正确地运用五步教学法,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具有一套训练有素日臻成熟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努力钻研教学,熟练驾驭教材,才能使五步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

三、五步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五步教学法相比:

1.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五步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五步教学法篇(6)

从2000年起,我对“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智能”做了初步的探讨,在学习教学改革论著的同时在实践中尝试性的推行了“谈谈、议议、讲讲、练练”四段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灵活,学生活动多,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推行的过程中面料两大问题:第一,这种教学方法虽好但不检查实际教学效果;第二,无法掌握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很难找到好的弥补办法。为此,我在四步教学法基础上,增设了“师生明确教学目标”这样环节。诚然,教学目标不是教学方法,但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宏观与微观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划与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增设这样环节很有必要,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五步历史教学法。

二、五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五步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明确目标、自学阅读、小组讨论、精讲释疑、练习巩固。现将其具体操作加以说明:

第一步:明确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吃透《大纲》、教材及教参,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水平和层次,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等层次进行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后,在上每一节新课前先将教学目标印发或出示给学生并组织学习,让学生对需要进行思考、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自学阅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阅读教材内容时,要求学生接合教学目标,做到眼到、手到,读思结合,充分开动大脑,边读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并用铅笔在书上做好标记或做点旁批。学生在静静的阅读时,教师应巡回指导。

第三步:小组讨论

让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时大家可以针对重点难点各抒己见,做深层次的分析讨论。用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别人的思维和长处,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第四步: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是一节课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应结合教材重点、教学难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精讲,把学生在阅读和讨论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对学生普遍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得出正确结论。这一环节也是师生双边活动,但由学生唱“主角”,即先由学生回答教学目标中的问题,之后,教师再进行概括,对重难点的问题着重讲解,并吧要点板书出来。同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尽量采用图表和演示等直观手段,用谈话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总之,精讲可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步:练习巩固

教师精讲后总结,应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灵活多样的布置课堂作业,如阅读与众多难点有关的课文内容,或作课后的练习,或完成教师设计的一些表格等。当堂练习,当堂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当然,选题要典型,对难题要组织学生讨论,取长补短。教师讲评要把握解题关键,传授解题方法,注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五步教学法教改的体会

通过实验总结,我认为五步教学法有四个有利:

1.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五步教学法突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了三个转变:

(1)变“课堂”为“学堂”,吧传授知识变为教方法、教规律,突出“学”字。

(2)变“学会”为“会学”,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掌握学法,学会主动学习,突出“会”字。

(3)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模式,实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互相交流、勇于探索。突出“主”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有利于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能力自学阅读阶段,学生通过阅读、自学,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有利于学生的阅读习惯、自学和思维能力;小组讨论阶段,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精讲释疑阶段,教师通过教具和演示等直观手段,进行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练习巩固阶段,学生积极思维、分析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步教学法篇(7)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在案例中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从而达到自主探究目的的教学方法。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意识,由此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五步“案例教学法”的操作

第一步:案例展示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案例去认识、思考和探究,并主动去结合课本,试图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上课时教师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展示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此案例既要体现政治课的时代性,又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通过案例的展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结合教材初步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合作探究阶段。

第二步:合作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和探究型人才。

教师通过分组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个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在五分钟之后以组的形式派代表发言。教师提问某一组时,其他组同学做评委,回答分析比较好的,掌声鼓励,并加十分。如果别的组能补充得言之有理也可以给本组加分,每组回答问题的时间限制在两分钟之内,这样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了解他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分享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三通过加分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求知、求学的欲望。

第三步:质疑扩展

清朝学者陈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认识“兼并破产的影响”时提出:“兼并与破产是好事还是坏事?好在哪?坏在哪?为什么?我们怎么认识国有企业的兼并与破产?”通过这一问题的探讨,学生最后形成如下认识:兼并与破产对国家、企业、个人既有利也有弊,对待国有企业的兼并破产应慎之又慎,谨防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通过质疑扩展不仅扩充了书本知识,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而且也引导他们认识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点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质疑扩展的过程中切忌直接给出答案,质疑的过程是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扩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约占学生课堂讨论的十分钟时间,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步:归纳总结

这一步骤是对课本知识的概括升华的过程,用时五分钟左右,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把知识点归纳成知识网和知识树,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这一步骤最好配合多媒体,用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通过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梳理,落实课标要求,总结归纳出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达到整合问题的目的,从而为解决其他相关类似的社会问题提供横向迁移的参照。

归纳总结的第二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情感价值观方面有所升华。如通过对兼并破产意义的讨论使学生对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情感上认同,并且知道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成长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不断壮大和发展。民族企业的成长与失败事关国家的兴衰成败,立志投身实业报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步教学法篇(8)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63-02

经过反复的实验摸索,我校形成了自己的五步教学模式——课前回顾,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巩固练习,课后反思。课前回顾是利用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对上节课与本节课有紧密联系的基本内容进行反馈。回顾有多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练习与测试。教学实践证明,课前小测试对于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课前测试只有两道题目,精简的练习是老师们反复教研推敲、二次备课、课前还要备课的成果。仅有的两道题目,要能做到满足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测试,还能满足对本节课的启下作用。由于都是最基础的东西,90%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在这个环节体验成功。成功带来的喜悦会让学生有兴趣进行下一步的体验学习。我的习惯是在学生进行测试的时候如果有先做完的在他们肯定自己之后就给他们评判。基本上在下面绕一圈之后大部分学生卷面都会评判完成。了解测试情况之后简单地给予点拨,剩下的需要改正的就由学生们课下完成并交到我的手里。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形式会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同时也节约了时间。

五步教学法篇(9)

在多年的低段写字教学中,我与同事共同研究、探讨,形成了写字教学“五步法”。经过两年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讲写结合,做好示范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作为语文教师,要练好一手好字,在与学生接触的每个时刻都要做好书写示范。教师良好的书写在写字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要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讲解。讲解分为以下三步:

①一年级上学期,一笔一画细讲。

②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后,找出重点笔画和汉字进行细讲。

③合体字出现后,侧重讲解偏旁部首与间架结构。首先讲解独体字变偏旁时,个别笔画的变化。如:车作偏旁时,横变成提;足作偏旁时,撇、捺分别变成竖、提。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间架结构。可以进行分类讲解和个例讲解。

分类讲解:如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等。把左窄右宽、左宽右窄、上小下大的字归类讲解。例如,口子旁,口要写小,并且写在整个字的左上部分。提手旁、言字旁、双耳旁(左边)要写窄一点。

个例讲解:如写“包”时,巳的横折、横、竖弯钩的前一半在包子头里面,而竖弯钩的后一部分却要在“包”子头外边出钩。写“非”时,右边三横要分别与左边三横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在讲解汉字写法之前,教师要备好田字格。在讲解时,教师边讲边写,将每个笔画摆到田字格中的适当位置。为学生做出良好示范。

二、形象语言,攻克难点

1.基本笔画。按统一码标准,汉字有八种基本笔画:横、竖、点、提、撇、捺、钩、弯。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笔画,可以采用精炼、形象的语言,攻克学生写字难点。现列出十二种基本笔画的形象语言。

长横:顿―走―抬―顿―收

悬针竖:顿―走―提(提出一个尖)

垂露竖:顿―走―顿―收

斜捺:轻顿―走―顿―右下提出一个脚

平捺:短横―右下走―拖平顿―右下提出一个脚

右点:轻落笔―顿―收

横钩:顿―走―顿―左下提出一个尖

竖提:顿―走―顿―右上提出一个尖

卧钩:轻落笔―右下弧―右上弧―左上提出钩

竖弯钩:顿―走―弧―拖平―钩

横折弯钩:顿―走―顿―下―弯―拖平―钩

横斜钩:顿―走―顿―右下斜―右上钩

2.偏旁: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记住合体字中偏旁的写法。如“身”字旁,最后两笔要缩到横折钩左边;“女”的最后一笔横也要缩到撇的左边;写“走”之底时,捺要写平且长,就像一艘船在托运货物。

三、写法归类,写出间架

从一年级下册语文开始,课文出现了许多合体字。我们可以把汉字进行归类讲解,引导学生写出间架。

偏旁归类: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分析、讲解。如言字旁、单人旁、绞丝旁、提手旁,都要写窄一点。宝盖头、斜宝盖、雨字头要写宽一点。

同捺归类:如食与类,食的上面捺写出脚,下面捺写成反捺(长点);类的上面最后一笔变成点,下面最后一笔写出脚。

多横归类:如有三横的字“责与寒”,一横、二横短,三横长。四横的字(有隹的字:维、唯、谁),中间两横短,四横最长。正如《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所说:横画多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

撇捺搭配的字。教师编成口诀:撇捺搭配,舒展不累。如季、杏,撇捺要尽量分开。

四、长期训练,形成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对写字姿势常抓不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临写―修正―背贴”的四步习字法。

一年级上学期,教师教笔画时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观察笔画的能力。引导学生说出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观察笔画的起笔、落笔以及顿笔、长短、倾斜度等。

在讲解独体字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然后说出每一笔在哪里起笔,以及在田字格的位置。

出现合体字时,引导学生找出笔画的变化,指导学生说出偏旁长短、大小、宽窄分布情况。

在学生练习写字时,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及时示范、讲解,督促学生修正,最后形成背贴的目的。

五、奖辅并用,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对习字产生兴趣,我采用了奖励、辅导并用的方法。

在班级中,每学期进行两次书法比赛。在教室张贴优秀作品。在每堂写字课结尾,请写字优秀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教师用美语夸奖、画红旗、奖励学习小用品等方式进行鼓励。

五步教学法篇(10)

1.看字形。学龄儿童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不容易发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间的联系,在认字形中,往往因观察不仔细而发生增减笔画,颠倒结构等错误。再加之汉字字型复杂,笔画变化较多,这就使儿童掌握字形更加困难。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清晰地感知字形;通过分析、比较,准确地认知字形;注意字形特点及形近字的细微区别,牢固地记忆字形。这样就不会在写字时出现写一笔,看一笔的现象。

2.看范字。当学生记清字形后,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哪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还要看清字的布局、间架结构。在仔细观察了范字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并在范字上用手指描写。

第二步:描在学生记清字形充分观察范字之后,我又让学生按照笔顺规则描摹田字格中的范字。描要仔细、认真,力争做到手写心记,通过三四遍的描摹,学生基本记熟了字在四字格的位置,对于后面的仿写就会起到铺路搭桥的过渡作用。

第三步:写

在学生完成前两个环节之后,即可引导学生仿写,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在学生仿写时,教师要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矫正;而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不能轻易放过。

第四步:评

评字是整个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自评。这一环节最好是在学生仿写的过程中。当写好一个字后,随时和范字对照,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写下一个字前加以改进。当然自评也可以是在小组互评时,看着小伙伴们写的字,跟他们的作品对照,面对面地展开自评。这样可以增强孩子敢于发现自己缺点和不足的勇气,培养其诚实的品格,陶冶其情操。

2.互评。在仿写后,积极组织学生互相评议,或选取几份作为例子,集体评议。评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标准及评价原则。如“书写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的笔画是否突出,运笔是否到位,字面是否整洁,要善于发现别的长处等。”当学生有了评价的准绳之后。评价就能有的放矢。同时,在互评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照自己的书写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以便改进。通过互评不仅能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观察分析佳力,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他们不骄不躁,能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

3.点评。在点评过程中,教师的点评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有时教师的一句点评可以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念。这就要求教师的点评要恰当准确,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写得不足的地方,可以委婉地指出,帮助其改进。

上一篇: 文化精神论文 下一篇: 造价工程师研究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