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临别赠言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3 10:33:33

同学临别赠言

同学临别赠言篇(1)

2、你我为了理想而历尽了艰难,才走向了成功之路。但愿你还能记得,永远地记得,那一段充满着奋斗激情的闪亮日子。

3、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忘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4、沉香,在焚烧时格外扑鼻。预祝你的才学在未来你从事的工作中放射出异彩。

5、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们要到生活的星图上去寻找自己的新位置,让我们用自己闪烁的星光相互问讯、表情达意。

6、大家给了我最美好的东西——快乐的时光......我一定要留在心中。

7、高尚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它,生活就有了方向;有了它,内心就感到充实。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向既定的目标吧,同学们!

8、光阴似箭,一转眼,3年的同窗生涯已成为过去。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跑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小溪、竹亭,是我们永远依恋的百草园。

9、“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健康 ”。愿你毕业后,能经得起各种考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10、大方而天真的姑娘,为何你总如此自然 当你轻甩长发,当你飞扬明眸,你可知,你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怀

11、别离,是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是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我们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12、当了你们半年的同学,我明白了:友情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挥手告别时,请记住我的祝福。

13、很荣幸与你同窗共读四载,使我结识了你这位潇洒的“才子”,我欣赏你的气质,敬佩你的为人,想必你今后一定会成为我的挚友。

14、你是一块美丽的彩石,有海的波纹,有珊瑚的美色,阳光下,正闪耀生命的光泽。

15、我们匆匆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言语,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6、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天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17、朝霞般美好的理想,在向我们召唤。我的同窗,分手在即,不必问何日相会,我们是一滴一滴的水,全将活跃在祖国的大海里!

18、动身的时刻到了,让我们走吧!不必惋惜,也无需告别,纵使歌声渐渐地沉寂下去,我们的心也会永远地跳荡不息。

19、欢声笑语留在大树的泥土中,我们欢快的歌声留在路边的小草上......母校的每个地方,都珍藏着我们的友谊,回家的路上,撒落着我们天真的梦想,请永远带上我的祝福吧!

20、不要把生活和理想看得像十五、十六的月亮那么圆,它是由阴、晴、圆、缺组成,做人要实际些,愿大家“晴”时多些。

21、当你孤独时,风儿就是我的歌声,愿它能使你得到片刻的安慰;当你骄傲时,雨点就是我的警钟,愿它能使你获得永恒的谦逊。

22、毕业了,多么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23、我们即将步入新的生活,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青春和友谊,用真情去浇灌友谊的花蕾。

24、啊,同学们,让我们在飞逝而去的时间波涛上,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25、你是崖畔青松,有风雨就有怒号;你是深山流水,有不平就有歌吟。你的正直、善良、纯朴和刚毅,在我心灵的铁板上迸出耀眼的火花。

26、第一行歪斜的脚印,已被岁月的风尘抹平;而生活的道路呀,还在你的脚下延伸。在这十四岁生日之际,我祝愿你:大步迈上新的征程,并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27、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让我们继续填写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事业的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28、花开花落,四年的时间,并不长。此时的我们,又伫立在十字路口,也只有此时的我们,才真正尝

29、凤凰花吐露着艳红,在祝福你我的梦。 当我们飞向那海阔天空,不要彷徨也不要停留。

30、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你把友谊的种子撒在我心灵上。我将默默地把它带走,精心浇灌、栽培,让它来日开出芳馨的鲜花。请记住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段快乐的日子。

31、老同学,得到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府的消息很是高兴,在此你的几位同窗拍手为你叫好。希望你珍惜已取得的成绩,再接再厉,争取在学业上有所造诣。

32、你有涌泉一样的智慧和一双辛勤的手,学友,学友,不管你身在何处,幸运与快乐时刻陪伴着你!

33、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 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34、当你快乐的时候,你总是尽量地释放自己的感情,哈哈大笑起来,让你瞬间得到高兴的感受,当然啦,看着你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同学临别赠言篇(2)

2、你那真诚的友谊和你那豪爽的性格,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让我永远的记住你。

3、我们曾是老师培育的两朵小花,我们曾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好友,我们曾是考试上的竞争对手。当我一声:“再见。”告别了你们,请你们永远记住我,我将把你们留在内心深处,难以忘怀!

4、那个花季,我送你离去,小路静静地向前伸展,偶尔也有太阳雨飘起。

5、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6、你说,你爱大海的豪迈,大海的雄伟;我说,你就有大海的性格,大海的神魄。

7、绿色,是活活泼泼的生命;绿色,是蓬蓬勃勃的青春。摘一片绿叶送给你,希望和祝福在绿色之中。

8、我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聚集在一起;我们有欢乐,有难过,有微笑,有眼泪,在这六年里经过了酸甜苦辣,也考验了我们的友谊,我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9、让我们用共同的信念铸造的航船,到生活的大海去犁出雪白的浪花。

10、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11、让我们共同摒弃对幸福的一味幻想,把希望寄托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上!

12、三年,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过是短短的一段,然而和你同桌三载,却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你是我记忆中的一粒珍珠,心里天幕上的一颗明星。

13、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好像你我才初次相逢!

14、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地劝酒,仿佛所有没说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因为我们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15、就在这美好的友谊生活后期,我想进一步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时,我却受到了这个想法的谴责。可能是你、我不适应吧!

16、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动着欢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进,已吹响出征的海螺;彩霞,正在将鲜花的大旗飞舞 ……

17、几年的同窗,我与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愿你我心灵间的交流,直到永远。

18、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于不能够。我知道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但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19、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对于即将的离别,支持着我的是对于重逢的期盼。

20、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蕴涵着我;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刻,你我仍然是一个整体。

21、你酣畅淋漓地大笔泼洒出自己的形象,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惟留下粗犷的美,质朴的美,自然的美。

22、你聪颖,你善良,你活泼,有时你也幻想,有时你也默然,在默然中沉思,在梦幻中寻觅。小小的你会长大,小小的你会成熟,愿你更坚强!愿你更自信!

23、你是莲蓬下的藕——从不炫耀自己。在你朴素的外表里面,是白玉一般洁白无瑕的心地……

24、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一份感激,感谢你给了我那一份终身难忘的甜蜜的回忆。

25、你生就的一种娴雅的气质和诱人的魅力,使得你在认识你的人们的心里永久存在。你像那山间的百合,独自荣枯,无以为憾。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悔恨。清雅留芳,归入永恒的春天。

26、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海角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大的前程。

27、你的天赋好比一朵火花,假如你用勤勉辛劳去助燃,它一定会变成熊熊烈火,放出无比的光和热来。

28、你能否送我一块手帕 让我心上飘起一片帆。

29、留不住的时光把我们分离,请把我的情意留在你心里。白云悠悠朝飞暮渡,我会时刻托它问候你。

30、我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在大海上飘荡,风是我的方向,指引我来到 xx班,也许这就是我的彼岸。

31、是你们让我在母校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是你们给了我最真挚的友谊,我回永远珍惜。

32、你给我最真诚的友情,我将永远记住你。

33、我们在一起的岁月是多么快乐,在花坛的芬芳中,珍藏着我们的点点滴滴,其中当然也有我们的友谊与欢乐。

34、你终于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来,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来,你把我们共同浇灌的希望也留了下来。今后只要我想起你,我的岁月就会永远地鲜艳,永远地芳菲。

35、你是花季的蓓蕾,你是展翅的雄鹰,明天是我们的世界,一切因我们而光辉。

36、三年来,每当我在学习上有了疑惑时,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总是你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疑惑迎刃而解,挫折变成为动力,促使我不断向前。请接受我的一片敬意。别了!我的朋友!

37、我们曾是一对学友,我们曾是老师培养下的两朵小花,我们曾是一对好朋友,当我们挥手告别时,我会祝福你的。

同学临别赠言篇(3)

3、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忘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4、沉香,在焚烧时格外扑鼻。预祝你的才学在未来你从事的工作中放射出异彩。

5、我们相逢在陌生时,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们要到生活的星图上去寻找自己的新位置,让我们用自己闪烁的星光相互问讯、表情达意。

6、大家给了我最美好的东西——快乐的时光......我一定要留在心中。

7、高尚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它,生活就有了方向;有了它,内心就感到充实。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向既定的目标吧,同学们!

8、光阴似箭,一转眼,3年的同窗生涯已成为过去。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跑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小溪、竹亭,是我们永远依恋的百草园。

9、“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健康 ”。愿你毕业后,能经得起各种考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10、大方而天真的姑娘,为何你总如此自然?当你轻甩长发,当你飞扬明眸,你可知,你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怀?

11、别离,是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是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我们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12、当了你们半年的同学,我明白了:友情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挥手告别时,请记住我的祝福。

13、很荣幸与你同窗共读四载,使我结识了你这位潇洒的“才子”,我欣赏你的气质,敬佩你的为人,想必你今后一定会成为我的挚友。

14、你是一块美丽的彩石,有海的波纹,有珊瑚的美色,阳光下,正闪耀生命的光泽。

15、我们匆匆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言语,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6、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天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17、朝霞般美好的理想,在向我们召唤。我的同窗,分手在即,不必问何日相会,我们是一滴一滴的水,全将活跃在祖国的大海里!

18、动身的时刻到了,让我们走吧!不必惋惜,也无需告别,纵使歌声渐渐地沉寂下去,我们的心也会永远地跳荡不息。

19、欢声笑语留在大树的泥土中,我们欢快的歌声留在路边的小草上......母校的每个地方,都珍藏着我们的友谊,回家的路上,撒落着我们天真的梦想,请永远带上我的祝福吧!

20、不要把生活和理想看得像十五、十六的月亮那么圆,它是由阴、晴、圆、缺组成,做人要实际些,愿大家“晴”时多些。

21、当你孤独时,风儿就是我的歌声,愿它能使你得到片刻的安慰;当你骄傲时,雨点就是我的警钟,愿它能使你获得永恒的谦逊。

22、毕业了,多么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但又多么渴望着能早日投进生活的洪流。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23、我们即将步入新的生活,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青春和友谊,用真情去浇灌友谊的花蕾。

24、啊,同学们,让我们在飞逝而去的时间波涛上,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25、你是崖畔青松,有风雨就有怒号;你是深山流水,有不平就有歌吟。你的正直、善良、纯朴和刚毅,在我心灵的铁板上迸出耀眼的火花。

26、第一行歪斜的脚印,已被岁月的风尘抹平;而生活的道路呀,还在你的脚下延伸。在这十四岁生日之际,我祝愿你:大步迈上新的征程,并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27、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让我们继续填写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事业的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28、花开花落,四年的时间,并不长。此时的我们,又伫立在十字路口,也只有此时的我们,才真正尝

29、凤凰花吐露着艳红,在祝福你我的梦。 当我们飞向那海阔天空,不要彷徨也不要停留。

30、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你把友谊的种子撒在我心灵上。我将默默地把它带走,精心浇灌、栽培,让它来日开出芳馨的鲜花。请记住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段快乐的日子。

31、老同学,得到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府的消息很是高兴,在此你的几位同窗拍手为你叫好。希望你珍惜已取得的成绩,再接再厉,争取在学业上有所造诣。

32、你有涌泉一样的智慧和一双辛勤的手,学友,学友,不管你身在何处,幸运与快乐时刻陪伴着你!

33、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 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34、当你快乐的时候,你总是尽量地释放自己的感情,哈哈大笑起来,让你瞬间得到高兴的感受,当然啦,看着你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同学临别赠言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口语在小学毕业之际向同学、老师表达自己的“临别赠言”,激发恋恋不舍的同学之情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说“临别赠言”做到感情真挚,写“临别赠言”做到文从字顺。

2.在相互赠送“临别赠言”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际,提高“临别赠言”的交际表达水平。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回眸生活

1.教师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一起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的时光真是弹指一挥间,太多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回忆,值得我们将它铭刻在内心深处,成为那最为珍贵的收藏!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想看吗?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轻轻地走进那美好的记忆吧!

2.用PPT图片呈现六年来学生学习生活的图片,每张图片下有一句反映图片主要内容的话。

3.启发同学谈感受:同学们,这一张张照片勾起了我们多少温暖的回忆啊,六年间,你们有珍贵的回忆吗?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你有什么感想?请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让多一些学生说说,注意把控住说话的长度)。

【“临别赠言”这个话题需要调动学生六年的积累,激活学生多年的生活,才会让“赠言”闪烁着真情眷恋的光彩。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首先用语言描述将学生引入回忆的情境,接着用珍贵的照片再现学生六年学习生活的一些生动瞬间。在一幅幅直观形象的画面中,学生的记忆会被唤醒,思绪的闸门会被打开。学生一句句饱含着真挚、纯真的情感的话语,又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

二、明确话题,打开思路

1.教师引导谈话,让学生说毕业之际最想说的话:同学们,还有一个多月你们就要离开母校了,就要告别同学了,你们一定是依依不舍,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最想对谁说呢?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准备,看谁的思维最敏捷。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加强训练。】

2.学生选择说话的对象,说自己想说的话。

3.教师谈话,将学生引向“临别赠言”:我看很多同学刚才都在不停地说着自己想说的话,有的似乎还没有说完呢!我给大家一个建议,请大家把“千言万语”变成几句话,作为“临别赠言”送给你想送的人。

4.引导学生打开教材,阅读教材上《临别赠言》的要求,明确什么是“临别赠言”,弄清“临别赠言”要求说些什么。

根据讨论板书:临别赠言 互相勉励 美好祝愿

【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着说想说的话,学生说也是在营造一种情境。在学生说得多、说得杂的情况下,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将学生引向怎样作“临别赠言”,并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弄清“临别赠言”的要求,把握临别赠言主要应该说些什么,以帮助学生打开“临别赠言”的思路。口语交际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弄清交际话题的要求,这样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交际实践,真诚互动

1.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进行临别赠言,现在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你准备给哪些人送上“临别赠言”?准备赠什么言?

2.学生确定赠言对象,让学生充分地向对象说自己的赠言。

3.引导学生关注:刚才大家的临别赠言都赠送给谁了?赠言说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感觉赠言怎么样?(主要是送给好朋友和同学的,内容主要是鼓励和祝愿。)

讨论时板书:给好友 给同学

4.教师小结后引导学生拓宽赠言的范围:刚才不少同学都把自己的赠言送给了好朋友和同学,正如大家所说,这些赠言大部分是在给朋友、同学鼓劲,也有的是表达祝愿的。其实临别赠言的范围还可以更大些,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也是可以作为临别赠言的?

学生讨论还可以作为临别赠言的内容(感谢和关心、难忘的帮助、美好的怀念、共同的经历、深厚的友谊等)。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板书:感谢 关心 帮助 怀念

5.学生再一次选择确定一个或多个对象,按照新的赠言范围,短时间准备后,再一次向一个或多个朋友和同学赠送“临别赠言”。并邀请接受赠言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说说自己听到同学赠言的心情和感受。

6.教师小结后引导学生给老师送上“临别赠言”: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朝夕相处,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刚才“临别赠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我相信大家对六年来教过自己的老师也一定想留下自己的肺腑之言。

板书:给老师

7.学生小组互动讨论,确定给哪位老师送上“临别赠言”,再讨论一下“赠言”的内容。然后学生给老师送“临别赠言”。

8.教师从“感情真挚”这一方面来进行评价:你给老师的赠言多么打动人,说明你和老师的感情很深,我们都好感动啊!

板书:感情真挚

引导学生扣住“感情真挚”去评价给老师的“临别赠言”:你觉得他给老师“临别赠言”表达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吗?

9.教师小结过渡,引导同桌之间相互赠言:看得出,对老师的赞美之词的确都是出自你的内心,你给老师的赠言对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一种鼓舞,我代表老师们谢谢你!我有缘能成为你的小学老师,我感到很荣幸。孩子们,在那么多的同学中,你与他有幸成为同桌,这也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啊!马上就要分别了,同桌之间也作一个“临别赠言”吧?

10.同桌向全班同学汇报“临别赠言”,并说说送给同桌这样“赠言”的缘由。邀请其他同学对同桌的相互“赠言”进行评价。

【口语交际课不是口语交际知识课,口语交际课堂上最要紧的是,要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口语交际的实践,实践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应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是通过双向互动来实现的,这里“临别赠言”有着明确的交际对象,“赠言者”和“受赠言者”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对同学的“临别赠言”作评价、提建议,都是有效的交际互动,饱含真诚情感的“赠言”互动,是在给口语交际实践锦上添花。有效的双向互动,而非单一的自白讲述,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因此,口语交际课并不需要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环节,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双向互动中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

四、写下赠言,升华真情

1.教师谈话引导,让学生写下“临别赠言”:同学们的“临别赠言”说得多好啊!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激动,如果我们十年、二十年后还能再看到我们说的这些话,那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有什么办法吗?(写下来)好,让我们动笔把自己的“临别赠言”写下来吧,也可以直接写到同学和老师的“毕业纪念册”上,当然,你也可以留个备份——抄在你的本子上,你就可以永远留在自己身边细细品味了。

2.老师给大家写了一则赠言:你们是明天的希望,你们是国家的栋梁,希望你们追求真理,志在四方,永远向着太阳歌唱。

出示留言,请一位学生读。让学生评点。

3.教师引导谈话,提出书写“赠言”的要求:这条“赠言”我很满意,原因有两个:一是表达了我的真情实感;二是做到文从字顺。大家在书写“临别赠言”时也要努力做到这两点。当然书写赠言还要注意格式和行款,最后不要忘了签上自己的名字,留下赠言的时间,请仔细看屏幕上的格式示例。

同学临别赠言篇(5)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过去,回首这六年,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片段。(出示:新生入校)六年前,我初次迈入校园,怀着好奇,也带着憧憬。(出示:入队)瞧,我入队了,鲜艳的红领巾映得笑脸格外可爱。(出示:在教室上课)忘不了课堂上琅琅的书声。(出示:操场活动)忘不了操场上的欢声笑语。如今,你们就要离开,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敬爱的老师,离开亲爱的伙伴,此时,你们的心里是什么感受?(背景音乐响起,生谈感受)

师:在离别之际,你们有什么临别赠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口语交际热情,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之感。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深情回忆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一个个难忘的地方,一个个难忘的人物,学生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眷恋之情被唤醒,不舍之情油然而生。学生有了倾诉的欲望,此时教师自然引入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积淀的情感有了宣泄的途径。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

教学过程(一)

师:临别之际,你们想对母校、老师、同学说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感谢、祝愿”两个词。)

(接下来几名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表达感谢和祝愿的。)

师:临别赠言还可以说些什么?我们先从古人那里学习经验吧。(出示一组送别诗)请大家读一读,再交流收获。(生交流)

师小结:临别赠言的内容很多,可以是惜别,可以是劝慰,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回忆……

教学过程(二)

(出示两则赠言)

师:好的赠言会广为流传,读了上面的赠言,你觉得好在哪里?

生1:我觉得这两则赠言表达了对老师、同学的深厚感情,让人感动。(师板书“感情真挚”)

生2:这两则赠言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引用的名言也恰到好处。(师板书“语言优美”)

生3:这两则赠言还回忆了具体的事例,感觉很真实,很美好。(师板书“言之有物”)

师:也有人说,赠言是送给熟悉的人的,不需要太生分。(出示赠言)你们觉得怎样?

生4:他觉得叫绰号显得亲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生5:我们是学生,这些话不合适。

师:对,赠言的内容要得体。(师板书“语言得体”)

敢于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会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从写临别赠言的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之初只知道表达感谢和祝福,赠言的内容不够丰富,语言也不够生动。教师通过三次示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指导:第一次,引入送别诗,帮助学生了解赠言的内容,或惜别,或赞美,或回忆,或祝愿,或劝慰……“说什么”的问题迎刃而解了;第二次,出示两则赠言,让学生明白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言之有物的赠言才是好的赠言,由此解决了“怎么说”的问题;第三次,教师针对学生赠言中出现的语言随意、不规范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赠言应规范得体,具有保存性、纪念性、鞭策性等特点。

三、互动交流,让学生敢说

师:大家都精心准备了赠言,下面就让我们送出赠言。

环节一:愿意将自己的赠言读给被赠者的学生上台读,收到赠言的学生回赠。

环节二:将赠言写在书签的同学,送出书签。

同学临别赠言篇(6)

赠言。可以表达对母校的留恋之情,可以抒发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激之情,可以给母校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④要注意对象,要语言得体,要言之有物。⑤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怎样才能写好临别赠言呢?

第一,要突出一个主题――赠别。临别赠言的内容非常好确定:我们可以回忆往昔,写自己与老师与同学的交往经过;也可以展望未来,写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对自己美好前景的憧憬和祝愿;我们可以写给一个人,也可以写给一些人或者全班师生。

第二,要表达真情实感。临别赠言讲究的就是一个“情”字,无论我们要抒发的是“依依惜别之情”、“牢牢兄弟之情”,还是“真挚的祝福”、“诚挚的谢意”……我们所表达的感情都必须是发自肺腑的,必须是真实的、感人的。

第三,要善于在文体上创新。写成散文当然属于“常态”,如果题目允许而且自己又有足够的实力,把临别赠言写成诗歌也未尝不可,需要注意的是,要使用诗化的结构和语言――分节来写,语言要精练,要尽可能地注意押韵。

【佳作示例】

盼着再相遇的那一天

――给同桌

黑龙江富裕县宏升学校刘利

三年的时间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同桌呀,

你一定和我一样

还清楚地记得这一千多天。

三年前

和你相遇在金色的九月,

一样的心情呀,一样的志愿。

从那以后

教室里多了两个并肩的身影,

操场上多了两个形影不离的伙伴。

你踢球,

我也一定踢球,

我泡图书馆,

你也一定泡图书馆。

你爱吃辛辣

渐渐地

我也喜欢上了葱姜辣椒和蒜。

从你那里

我懂得了课前预习的重要,

你的普通话

在我的辅导下变得字正腔圆。

同学们都说:

你和我亲如兄弟,

我们都曾经说过:

离开了对方的日子

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马上就要毕业了,

在你我看来

分别二字

写起来,读起来,

都是那样的艰难……

我们一定还有厮守的时候

我们都有能力顺利通过中考这一关。

让我们在新的学校再相遇吧!

我相信,

相遇的情景

我们在梦中已经多次演练。

我不相信“缘”,

但我知道这就是“缘”。

同桌

你呢?

我猜想:

你一定也在为再相遇准备着,

你一定也在盼着再相遇的那一天。

好了,

就让我们共同等待吧!

因为

相逢是分别的开始

分别又是相逢的起点。

【评分理由】

这首临别赠言诗的最大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朴素。

首先,诗的内容是朴素的。诗歌所叙述的是“我”与同桌三年初中生活中的几个“剪影”,作者没有刻意地去“美化”自己的生活,而是以生活的本来面目直接入诗,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真实和朴素,才更加显示出同桌之间友情的纯洁与可贵。

同学临别赠言篇(7)

临近毕业,在纪念册上互题赠言,已成为当今中学生的一种“时尚”。但是,有的随随便便题写,有的偷偷摸摸传看,还有的玩笑恶作剧。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适当组织,正确引导,把毕业赠言的题写当作语文活动认真对待,变自发为自觉。事实证明,效果不错,颇受学生欢迎。

1.明确意义

同窗三载,难忘的回忆,珍贵的纪念。好的毕业赠言,是同学之间友谊的桥梁,是认识自我的镜子,是催人奋进的战鼓。题写赠言,是思想素质、语文能力和书法水平的展示和检阅。可以说,《毕业纪念册》的质量,不在于价格和装帧,而主要取决于赠言。

2.写法提示

总的来讲,赠言应该写得健康向上,昂扬积极,陶冶情操;以肯定、赞扬、希望为主,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用勉励的语气委婉地指出缺点,既不胡乱吹捧,又不戳人伤疤,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语言要精练,力求生动形象,注意句式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忌用含混、有歧义的词语,尤其男女同学之间更应注意分寸。书写时,字迹要工整,切忌潦草。

就来源而言,可以引用,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是原创,如“愿你美梦成真,状元高中”;也可以兼用,如“你是一只小小鸟,飞呀飞呀飞,飞进理想的校园”。就目的而言,可祝福,可期望。就内容而言,可谈学习,可说生活,可强意志。从容量看,可以短至一条成语,也可以长为一首诗歌。从风格看,可以庄重严肃,也可以轻松幽默。

3.“下水”示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最好还是现身说法,典型引路。于是,我出示了自己的两首小诗和部分嵌名联——

致毕业生

手捧灿灿的金谷,农民笑了,喜满怀;

眼望累累的硕果,园丁醉了,心花开。

身后,黄金时代流去,心头,幸福往事涌来:

领奖笑容,镜头摄下;庄严誓言,团旗记载……

雏鸟试翼冲天外,新船扬帆下大海。

教学相长情谊厚,挥手此去泪满腮。

Ad,ad! 再见!别了,别了!Bye bye!

去吧,理想在召唤,去吧,未来在等待。

让希望、祝愿,和你们结伴, 快快去吧!

盼喜报、鲜花,与英模同行,早早归来!

三春风雨,三冬冰雪,伴我匆匆走向毕业。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挥手依依心中难舍。

火热生活,宏伟事业,召我闪光,促我发热。

不想分别,却要分别,为了明天暂时忘却。

几度遨游,几番攀越,孜孜以求哪有毕业?

同窗情谊,园丁心血,时时催我攻关不舍。

漫漫人生,悠悠岁月,难忘三载书香情热。

人虽分别,心未分别,想要忘却不能忘却。

嵌名联选

胡磊:光明古月;磊落童心。

蒋晓波:东方破晓;大海扬波。

陈喜:乐品陈酿;喜钻好书。

蔡乐:菜根味苦;书本乐多。

林卢娇:书山逐鹿;学海腾蛟。

龚尘淼:心存浩淼;虑远埃尘。

祁美航:明天真美;今日快航。

李岱泓:志如泰岱;心似秋泓。

谭飞:潭大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郑天力:学习勤努力;智慧可通天。

彭方:不求彭祖寿;专学孔明方。

田甜:田野耕耘希望;心灵收获甘甜。

喻瑶:潜学海寻珠玉;入书山采琼瑶。

李琴:今日芬芳桃李;明天雅致弦琴。

同学临别赠言篇(8)

最早有赠答意味的作品应该是西楚霸王项羽和爱妾虞姬的作品。据《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自为诗”说明这是自己创作的诗歌。而“虞兮虞兮”的称谓则表明这首诗有着明确的倾诉对象——虞姬。这样,它作为一首赠诗是毫无疑问了。“美人和之”更值得注意。也就是说,项王慷慨悲歌,虞姬亦有应答之作。虞姬和诗不见于《史记》,《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样一唱一答,其实正是标准的赠答格式。于酬答之际,真情流转,全无先秦赠诗的功利性和政教意味。这样的作品,出现在儒家诗教说笼罩下的汉代,确实显得弥足珍贵。对虞姬的和诗,胡大雷先生提出质疑,认为“诗中称‘大王意气尽’,恐语气太忤”。然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曾经纵横天下,不可一世的霸王于英雄末路之际,也不过是悲歌痛哭,作儿女之态。虞姬既然报必死之心,便直言不讳亦在情理之中。

二、颇受争议的苏李赠答诗

“苏李诗”是苏武与李陵互相赠答诗歌的简称。今存“苏李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萧统《文选》选录,标为苏子卿《诗四首》和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另一类载在《古文苑》,有李陵《录别诗》八首等。

关于“苏李诗”的真伪问题论证源远流长,由晋入宋的颜延之在其《庭诰》中说:“逮李陵众作,总杂不类,元是假托,非尽陵制。至其善者,有足悲者。”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亦说:“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则云:“少卿离辞,五言才骨,难以争鹜。”钟嵘《诗品·序》云:“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萧统更将其收录于《文选》,以示其真。唐代如杜甫、白居易、元稹等都对“苏李诗”深信不疑,且推崇备至。唐以后文人以苏李诗为伪作,但对这组诗歌的赠答题旨却是一致肯定的。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载苏轼语云:“余读《文选》,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刘子玄辩李陵《与苏武书》,非西汉文,盖齐、梁间文士拟作者。吾因悟陵与苏武《赠答》五言诗,亦后人所拟,而统不能辩。”[1]

李陵《与苏武》三首,送别场景不断转换,先是“衢路侧”,之后“上河梁”,再是“临河”,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景致,不同的景致则生发出不同的感慨。但三首诗惜别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虽被疑为伪作,而能一以贯之,是一组较为成熟的赠答组诗。故友凋零,前途未卜,执手话别,诉不完离情依依,道不尽愁绪万端。如此赠别,全无一丝一毫的应酬习气。诗人以真挚深沉的笔触,抒写出令人黯然伤神的离别之情。“苏武诗”之“骨肉缘枝叶”,首六句以树有连理比兴,枝叶皆关情,以此叙写兄弟情谊;中间六句则将离人比作纷飞的鸳鸯,别后如参、辰永不复见;末六句则化用曹操《短歌行》中“呦呦鹿鸣”的典故,抒写饯别时的复杂感情。从平日的交谊说到临别的不舍,再到饯送的场面,一气贯注,可谓结构缜密。举酒送行,再叙平生,更增其不尽之意,委曲动人。“结发为夫妻”这一首,是给新婚妻子的赠别之作,诗中把往昔的恩爱与现下的别离苦痛加以对照,并以誓死不渝的承诺结篇,明白晓畅而倾泻出沉痛的感情。正所谓“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2] “黄鹄一远别”这首,全诗二十句,首六句以黄鹄远别徘徊,胡马失群依依,双龙乖离彷徨为喻,抒发悲怆的别离情怀,接着写临别乐歌如怨如诉,如怒如愤的慷慨悲音。末四句仍用比兴,愿化为黄鹄高飞,送人远行,与篇首响应,不避重复,却“愈见错综”。(张玉榖《古诗赏析》)“烛烛晨明月”一首,将别离之景与送别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末句殷殷劝勉,希望友人惜身惜德,与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携手上河梁”结尾“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统一期待,乃是汉魏人赠别诗中的常有之意。

苏李诗尽管真伪难辨,但其明确的赠答主旨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是不容置疑的。苏李赠答之作对后世的赠答诗作多有影响。如曹植《赠白马王彪》云:“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任昉《赠郭桐庐出谿口见侯余既未至郭仍进村维舟久之郭生方至》诗云:“亲好自斯绝,孤游从此辞”,皆化用苏武诗之“去去从此辞”;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云:“及此春华,后尔春晖”,化用苏武诗之“努力爱春华”;梁代周兴嗣《答吴均诗三首》其二云:“惊凫起北海,仪凤飞上林。蹇低不同翼,欢楚亦殊音。曀曀夕云起,落落晓星沉。李陵报苏武,但令知我心。”以苏、李交谊赠答为比,表白知音心迹。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说:“曹植诗中对友情如此强烈的赞美,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他以前的时代,在《诗经》和汉代,如此强烈的友情之歌,也有相传是李陵和苏武的赠答之作流传下来,但这些并不是确实可信的。”[3]换个角度说,吉川幸次郎虽然认为苏李诗为伪作,但还是肯定了这组诗歌是“强烈的友情之歌”。那么,如果苏李诗确实真实可信,亦可以从诗中解读苏、李的友谊情结,则苏李诗在赠答诗歌史上第一次标举出友情赠答的典范,它们毫无疑问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三、具有应酬性质的桓麟与客问答之作和蔡邕的《答卜元嗣》、《答对元式》二首

据《艺文类聚》引《文士传》载:

麟伯父乌。官至太尉。麟年十二。在座。乌告客曰。吾此弟子。知有异才。殊能作诗赋。客乃为诗曰:甘罗十二,杨乌九龄。昔有二子,今则桓生。参差等踪,异世齐名。

麟即应声答曰:

邈矣甘罗,超等绝伦。伊彼杨乌,命世称贤。嗟余蠢弱,殊才伟年。仰惭二子,俯愧过言。

蔡邕也有两首明确标明“答诗”的作品传世。其诗如下:

伊余有行,爰戾兹邦。先进博学,同类率从。济济群彦,如云如龙。君子博文,贻我德音。辞之集矣,穆如清风。 (《答对元式诗》)

斌斌硕人,贻我以文。辱此休辞,非余所希。敢不酬答,赋颂以归。(《答卜元嗣诗。》)

不同于项王、虞姬唱和之作的自出机杼,无论是桓麟与客的问答之作还是蔡邕的两首答诗,我们会发现它们与先秦赋诗及临别赠诗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于继承之外又有创变。

桓麟与客的问答产生于即席应对。桓乌以太尉之尊宴享宾客,于席间夸赞侄儿“有异才”,“殊能作诗赋”,大有自矜之意。于是客即席赋诗,称颂桓麟可与前代神童甘罗、杨乌比肩,“异世齐名”。这当然有讨好桓乌的意味。但桓麟即席作答,谦虚有礼,应对得当,更兼才思敏捷,似比子建七步为诗更胜一筹,故而传为佳话。我们可以看到,这组诗承继了先秦士大夫于酒席间赋诗往来的社交应酬特色。但已经不是称引《诗经》中的原句,所以也不存在“断章取义”。而是根据眼前的情境自己创作诗句,而且赠答的内容也不再是“微言相感,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的春秋大义,仅仅是围绕着个人是否有“异才”而展开的褒扬和自谦之辞。无关于军国大计,不再是庄重典雅,不过是个人间的交际应酬,甚而还带有一些游戏的味道。

蔡邕的诗大概是最早于诗题中标有“答”字样的诗了。《答对元式诗》开篇云:“伊余有行,爰戾兹邦”,则可知诗人有一次远行,所以朋友们都去饯别,即所谓“同类率从”。这次活动声势浩大,参与者为一时俊彦,“如云如龙”。可惜文献不足征引,无法窥其真实面貌。那么,我们不妨大胆推测,元式和卜元嗣两人都参加了这次活动,且分别“贻我德音”,“贻我以文”。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敢不酬答”,于是就有了这两首答诗。不过,笔者以为更值得人注意的是“穆如清风”和“赋颂以归”两句。《崧高》和《烝民》都提到了“吉甫作诵”。《烝民》中称赞吉甫作诵,“穆如清风”。那么,无论创作主观上有意识或是无意识,面对朋友的赠诗行为,蔡邕首先想到的是“吉甫作诵”,“以赠申伯”的先秦的临别赠诗传统,而且他也自觉地承继了这一传统。

由此,我们可知桓麟与客问答之作和蔡邕的两首答诗于先秦赋诗和赠诗传统有所继承。但是又有不同:诗歌关注于个人自身的行为,不关乎军国大计。赠诗者也不再具有“代言人”的身份,政教意味转淡。这样,赠答诗成为日常生活中,文人应酬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但是这些诗作,因为出自社交目的,应酬性质非常明显。语言固然文雅,却呈现出一种公式化的特点,完全无涉于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样的诗作,算不得是赠答诗中的优秀诗篇。

注释:

同学临别赠言篇(9)

【中图分类号】I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4)02-0033-6

词在产生初期只是一种“配合燕乐歌唱之歌辞”。至北宋时期,词逐渐从娱乐性的歌发展成为文人抒怀言志的文学体裁,且开始具备了纪事写实的文学功能。词所经历的这种由“歌”向“诗”的升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轼创造性地以用典的方式将词引入了文人交际的领域。本文论说的以典代叙,主要是指事典摘取人物、地点或情节等核心要素来征引故事的隐形叙事特点。苏轼正是充分利用了典故能以精简的核心词汇替代叙述完整故事的强大叙事,将词发展成为北宋文人交际的重要载体。最能体现苏轼词的交际性特色的当推赠寄词、宴游词等。

所谓赠寄词,是指具有明确赠寄意向的词作,这类词所抒发的情感是有明确对象的。为了论述的准确性,我们这里只关注题序中表明赠、寄某人的词作。依据这一标准统计,在苏轼现存的331首词中,有127首属于赠寄词,可见赠寄词在苏轼词的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从赠寄的对象上来看,苏轼的赠寄词仅有26首是赠女子的,其余绝大多数都是赠亲友、同僚的,后者正是苏轼词活跃在文人交际领域的一个最直观的反映。苏轼的赠寄词,大致有送、别、遇(逢)、寄、答、呈、戏、劝、遗、和、次韵等具体形式。尽管形式众多,但依据空间距离,又可以分为赠寄者在场的赠词和赠寄者不在场的寄词两大类。赠词的主要场景有宴游酬赠和临歧赠别两种,需要说明的是宴游酬赠与临歧赠别也是常有交叉的,譬如,在为饯别而设的宴席上,酬赠词就是以抒发别情为主。为了凸显苏轼在别情词中的用典特色,我们将宴别之作独立在宴游酬赠词之外,将其归入临歧赠别一类。

一、尊酒相逢,以词纪事

苏轼交友甚广,宦游所到之处总是能与当地的同僚、文人、隐士等呼朋引伴,时常宴饮唱和,优游于山水之间。苏轼的宴游酬赠词共17首,其中既有如《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的“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以优美笔调在写景中叙述见闻;又有如《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的“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友人在席间的感叹人生;还有如《少年游》(银塘朱槛麴尘波)词“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十分歌”的佳节宴饮行乐;更有如《满庭芳》(三十三年,飘流江海)词“步携手林间,笑挽ss”的故友重逢话旧。这些词不仅内容丰富、情感细腻,友人之间的饮酒作乐、登游泛舟、玩笑戏嬉等无不入词,而且在表现方式上,苏轼创造性地为词注入大量的叙事、纪实的成分。

苏轼常常把宴游的具体情节和场景巧妙地搬到词里。为了不丧失词之语言的要渺宜修和轻灵纤柔的特质,苏轼的以典代叙侧重于把事典浓缩为优美的语汇,借用事典的故事内容,以实现空灵虚冲的词的叙事性。如《西江月》(怪此花枝怨泣)一词,记录朋友相聚于真觉寺中赏玩瑞香花,曹子方因不识此花而误以为丁香。苏轼作词以戏之:“怪此花枝怨泣,君诗句名通。凭将草木记吴风。继取相如云梦。点笔袖沾醉墨,谤花面有惭红。知君却是为情浓。怕见此花撩动”。苏轼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误把卢橘归为长安物产的事典,结合司马相如的作品语辞,提炼出“继取相如云梦”的典面。这既写出了一段趣事,又在字面上合乎了词的飘逸空灵之韵味,以虚写实。另一首《西江月》(昨夜扁舟京口)词: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词中记叙了苏轼在离任杭州时与新任知州林子中交接之事。全词几乎都是直白叙述,但苏轼巧用乐昌公主新官旧官的事典,以女子爱情事写公务,既借典故的柔婉消解了官务移交的严肃性,又在语境的跳跃中产生了幽默,为词增色不少。苏轼借用典故实现了宴游词的叙事性。丰富多样的事典也使苏轼的大多数宴游之作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大不同于之前花间、南唐宴游词的浮泛抒情。

苏轼词中还有一类宴游词虽在题序中没有说明赠寄某人,但内容是以记叙文人士大夫出游雅聚之事为主。这些宴游词也是极能体现苏轼词交际性的有力证据。

苏轼的宴游词通常是以词来真实地记录与友人的宴会和出游,可以说,是成功地实现了以词纪事。《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词就是一首典型的纪游词,上阕“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在黎明前西湖月落乌啼、云水缭绕的景色中,又述说了太守未至,两县令先到的游湖之事。过片则是幅青山绿水间黄帽撑舟,岩上青烟升腾的风俗画。结拍回笔平淡而有禅机的写自己的僧榻小憩,在叙事中暗含情致。苏轼的词不仅纪游,还有不少纪宴佳作,他以优美的词笔将宴会雅集的趣事一一纪实。如《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上阕:“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该词生动地记载了仲秋宴上赏菊,双花独向徐君猷而开之轶事。再如《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词:“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座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以轻盈冲淡之笔记叙了夏日雅集晁无咎之随斋事,与词序所记的“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坐客俯然,无复有病暑意”结合,有虚实相生之妙。

苏轼运用浓缩历史故事的典故,来代替性的叙述当下之事,既古雅又增添了历史的联想,避免了直白生硬的叙事。苏轼最出名的记游词是记述密州出猎事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上阕以“亲射虎,看孙郎”的孙权射虎事典,叙述自己出城打猎之事,自比孙权,其豪迈雄壮之气势溢于言表。下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用冯唐易老的事典,来表白自己虽已两鬓花白,但仍怀抱着为国驰骋疆场之凌云壮志。典故的蕴藉性特点使苏轼得以借用简短凝练的典面,实现词之叙事的同时,又饱含深情。

二、歧路沾巾,以词赠别

临歧赠别词是赠词的又一重要类别。我们把苏轼有明确赠送对象的、抒发离情别意的词,包括宴席上的别情之作,都一并归入赠别词之列,但排除离别之时的自我抒情排遣之作,如《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虽题序为“恨别”,但只是词人独自踏上征途时依依惜别之情在内心的涌动,并无赠别的对象,故不视为赠别词。根据这一标准统计,现存的苏轼赠别词有49首。

苏轼的“以诗为词”之特色也充分地体现在赠别词中。苏轼词的以典代叙,不仅借鉴了诗的抒情言志,还有诗歌描摹情节和叙述场景的艺术手法。苏轼的赠别词大多都有具体的情感寄托对象,往往能借典故将与友人分别的具体情境和赠别者的个人经历等都融入词中,使它们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在赠别词中,苏轼通常会用事典来叙事的内容有以下三类。

一是用典故叙述临别时的具体情境,如《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词,巧妙运用《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的晋人桓伊回车为尚在舟中的王子猷弄曲三调,曲终便上车离去,始终不交一言的典故,叙写自己在江边凄清的笛声笼罩下为友人柳子玉送行之事。

二是常常借事典以写实友人离别之原因、去向等赠别之人的经历。如《南乡子》(旌旆满江湖)一词:“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苏轼依据友人杨元素将还朝,似有典兵之议这一特殊的个人经历,在赠行词中连续运用班超投笔从戎、马援受封伏波将军的事典,兼顾叙事与祝愿,不仅拓展了词的内容空间,而且使词中所表达的别情更加个性化,更加真切。再如赵晦之罢官归去,苏轼在送别之作《减字木兰花》(贤哉令君):“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就用到了《论语・公冶长》记载的“楚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的典故。下阕又紧接着说:“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成功地以合纵之术游说六国,为六国相之后感叹:“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苏轼正是借苏秦无良田二顷而出仕事,来自嘲归隐而不得的无奈。又如《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词,梅庭老远赴薄职,苏轼赠词:“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巧用冯谖弹铗歌无鱼之事,让友人不用抱怨地僻职闲,又以张仪赞誉上党天下脊背之事来分析此地的重要性,最后更是反用鲁仲连箭书破城事,劝慰友人放宽心态接受现实。张元唐回秦州省亲,苏轼在赠别词《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以“风流膝上王文度”收笔,运用晋人王文度虽长大成人,却仍被父亲抱坐膝上的典故,来述说友人省亲得父宠爱之事,叙事贴切而有蕴藉。

三是叙写与赠别之人的交往故事,如《醉蓬莱》(笑劳生一梦)词中“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连用《史记・张仪传》中的犀首自嘲无事好饮的事典,及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所记九九重阳宴上孟嘉落帽,并用超卓文辞对答他人嘲笑之文的风雅趣事,将自己在黄州三年的重阳节都与徐君猷在栖霞楼畅饮之事娓娓道来。再如《临江仙》(诗句端来磨我钝)词:“酒阑清梦觉,春草满池塘”,以谢灵运梦见谢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佳句的事典自比,述说与友人诗文往来、磨砺辞句的深厚情谊。

苏轼还有连续填写数首词以送别挚友的情况,这种系列赠别词更突出了苏轼词写实事、吐真情之特点,可以看作是词之叙事功能的一次升华。如熙宁七年七月于杭州送别陈述古一事,苏轼就先后创作了6首词以赠别,每首词都配合题序,表达出了不同地点和场合下的送别情境,而典故(包括事典、语典)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叙事角色。如登孤山宴竹阁,则填《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凭栏远眺,不禁想起晋明帝所谓日近长安远之事典,悲叹“天易见,见君难”,黯然神伤。追送述古,别于临平扁舟之中,则作《南乡子》(回首乱山横),不正面写自己伫立目送友人,而是借用唐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的诗句“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侧面写友人舟中回首,渐行渐远,“不见居人只见城。”故人离别之悲凄,跃然纸上。大量的事典的灵活运用,令苏轼的赠别词几乎每一首都具有了独特的面貌,抒发着各不相同的个性化离别之情,这是对赠别词的发展,也是苏轼的“以诗为词”创作理念在赠别词中的成功实践。

三、鱼雁传书,以词代简

赠词与寄词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赠词尚且有与受赠者现场的共同经历作为基础,而寄词则是纯粹的借词来跨越时空寄予情感。苏轼的寄词并不止步于抒情,或者言志的限度,他通常是以词代简,通过词来向亲友传达当时之事之情之志。因此,寄词对叙事性的要求就更高于赠词。在寄词中,苏轼依然是借助典故作为主要的叙事手段实现了以词代简。

如苏轼在给章质夫的书信中写道:“《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此书所附之词即著名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可以是以词代书,如《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题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因大雪而感怀友人,且寄词以抒思念之情。苏轼在题序中标明“寄”、“怀”某人的词作有2l首,其中寄其弟子由的词最多,共5首。

苏轼的寄词主要有因事而作的应酬型和因情而发的倾诉型两大类。一般说来,因事而作的应酬型寄词是以叙事为基础的称赞或戏谑,故而多用事典。如因益州太守冯京平定边乱有功,苏轼作《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词,词人一方面使用唐代名将李勤镇边固若长城,韦皋平剑南八国的历史故实来叙述并称颂冯京防御与招抚兼施的治边策略,另―方面又用卓文君当垆酷酒、王褒作新曲等蜀中事典,以增添冯京所治之益州浓郁的地方文化内涵。再如熙宁七年七月,苏轼寄苏州太守王规父之《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词,亦属于因事而作的应酬型,词中借用浮丘伯、许飞琼等仙道事典,来叙述杭妓前往苏州迎接新任太守杨元素之事,又用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及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的古人故实,调侃王规父莫留杭妓、游湖不返。一首44字的小令竞连用四处事典,用事之密集,叙事之丰富,堪称小令中的佳作。

因情而发的倾诉型寄词,则是重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故而在运用事典替代叙事之外,也时常引用前人语典,以增加表达效果。熙宁七年,苏轼自杭州赴润州,过丹阳时,重闻旧曲而引发思念,陷入与述古登山临水,题咏诗词的美好回忆中,于是作《行香子》(携手江村)以寄述古。词人用“绣罗衫、与拂红尘”句,带出魏野与寇准再度重游陕府僧舍,见当年二人题咏仍在,寇准之诗已被人用碧纱笼护,而魏野的诗则尘昏满壁,随从官妓用红袖为魏野题诗拂去尘土的故事。借言昔日与友人游湖题诗之事,这里的事典虽然也有代替叙事之用,但此处叙述仍是为抒发思念之情所设的铺垫。苏轼将本朝名人的逸闻趣事作为典故来运用,这也是在事典使用上的一个突破。苏轼在这类因情而作的倾诉型寄词中,总能根据创作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典故,充分发挥事典善叙事、语典善抒情的优长。如在《沁园春》(孤馆灯青)词:“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用陆氏兄弟少年才俊事典叙述自己与子由二人年轻时的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词:“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用谢安扶病人西州的事典讲述自己终将归隐的雅志。而在《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词中,则化用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词句,表达深夜梦回时分幽独寂寞的思怀之情。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佳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化用《温公续诗话》所载“月如无恨月长圆”之语,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化用唐人许恽《怀江南同志》中的诗句“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苏轼的寄词大部分是抒发与友人真挚的情义和思念。这类寄词有一个从当下到回忆再到感慨人生的基本情感模式。如在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沁园春》(孤馆灯青)词,即是从当下驿馆的凄清孤单起笔,下阕先回忆兄弟二人初入京城的风华正茂,随之抒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的那种闲适、放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当然,不是每首寄词都完整的具备这三段模式,且各自的出场顺序也是有差别的。同样是寄予子由的《画堂春》(柳花飞处麦摇波)词,就是以“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二人曾游柳湖的欢快情景开场,下阕从回忆中醒来写及当下的风和日丽,“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接着再感叹“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遥想远方的亲人和同归故乡的夙愿。

同学临别赠言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6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多说、说好,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去思考和探索的。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言语活动,教师应创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学会作客》,运用媒体出示图片:“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叫悠悠,旁边这位是她的好朋友东东,悠悠想到东东家去借几本好看的故事书。悠悠该怎样说,怎样做呢?小朋友们想一想。”然后出示三幅情境图作为背景,让学生同桌练习,再请学生上台表演,同时叮嘱台上的同学要声音响亮,表演自然;台下的同学要做到乐于倾听、善于观察、勇于评价。

创设情境除运用环境营造外,还可综合运用言语渲染、角色设置等策略,形成逼真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调动起交际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

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缺少当众大胆表达的习惯和勇气。因此,教师应创设平等友好的语言氛围,关注每个学生,为不敢发言的同学提供讲话的机会。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教师要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做好示范,让学生会说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规范语言的表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日积月累的,因而不可小觑。临近毕业,学生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六年级下册的《临别赠言》就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对临别赠言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可先深情地朗诵几条临别赠言,让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学生总结临别赠言的特点。赠言创作完毕,向对方表述又是一个教学的重点,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对方倾诉。这个情感的调动需要有一个好的榜样,这里,示范的角色不一定由老师承担,可以由一些优秀的学生来承担。

四、立足生活,让学生多说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科的组成部分,要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通过口语与别人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作为小主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如何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向他人求助的?

(二)日常课堂中自然渗透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要关注生本课堂,如果我们能倾听学生的心声,赞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就能增加学生的自信。我们常听到教师说:“小朋友,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这是提醒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想一想,你同意刚才这名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你说得真好,要是再响亮些,让大家都能听清你说的每一个字,就更好了。”这是激发学生的交际信心,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精心安排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阅读教学情景的精心安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听说意识。如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学完课文,让学生说说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不可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

五、拓展延伸,互动中提高

上一篇: 商场保洁半年 下一篇: 执法安全教育剖析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