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27 23:35:12

科教调查报告

科教调查报告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10-02

中高专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是指中专升格成大专后三年衔接期内教学人员发现、分析、解决以及转化教育科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完成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衔接期的高专教师科研工作有其特殊性,即高度热情却又不知所措。内蒙古民族幼师高专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可为其他升格后中高专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如何提升提供借鉴。

一、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

为初步了解升格后大专教师科研能力,设计了综合型问卷,针对不同职称、学历、年龄、学科、性别的教师科研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科研适应能力概况、科研意识和态度、科研方法与技能、科研影响因素、对学校科研工作的期望及建议。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发放159份,全部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55份。

(二)访谈设计

为了深度了解中职中专教育阶段向高职高专教育阶段衔接期教师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访谈调查,以弥补问卷调查中的不足。访谈对象锁定了内蒙古民族幼师高专30名教师,涉及不同职称、学历、年龄、学科和性别。

(三)调查结果

第一,适应方面。多数教师表示不适应,认为时间和精力不足,大多时间在带班、教学、从事行政工作等;需要科研带头人;以前中专时候对科研不重视,升格后不熟悉科研规范和相关程序,无从下手。第二,对科研的认识方面。认为科研是教学教法的研究;是写论文,写书,做课题等;科学研究;发现问题;对教学面临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本质和规律的活动;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理论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实践;对教学的升华;研究未知的知识,创造发明新的技术;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在某个研究领域找出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利用特定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等;有的彻底不明白。第三,存在问题方面。教师们对科研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功利心强,只为评职称;很多教师从未接触过科研工作;没有团队意识;缺少科研专职人才和带头人;与学历有关;思想还停留在中专时候的教学层面;时间和精力不足,工作量大,顾不上做科研;跨学科研究少;缺乏经费支持;科研不正等。第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方法方面。认为转变观念;同一领域内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本领域的前沿核心期刊;先观察和模仿再形成研究领域;及时记录和整理;系统学习科研方法和技巧;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养成研究习惯等。第五,建议方面。认为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建立完整的目标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将科研与教书育人挂钩;给教师留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多提供基础设施和经费;开设科研专栏作为学习交流平台;提供选题指南;提高质量,严格把关;多邀请专家学者做讲座;注重特色研究;深入系部进行指导;增强分工和合作意识;手把手带出一部分科研带头人。

二、结论分析

(一)科研制度不健全

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升格后,教师们为了评职称,完成的任务,滥竽充数。而极少数想做科研的教师们凭借真实本领写出来的论文,写作与投稿反馈周期长,数量少,评职称上比弄虚作假的还要慢,导致不公平。一旦学校软件上不去将影响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二,科研管理机构能力不成熟。产生问题时科研管理机构有时无法及时作出规范化的决策。如中专时要求较宽松,学术责任感不强,对学术不端行为听之任之,教师们面对升格后高校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制度力不从心,甚至有人认为是科研管理部门故意刁难。教师们经常延期项目审核,重申报轻管理。第三,非学术性(也叫非制度性)的影响力虽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和行政色彩,但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能动性,可以激励或打击科研人员。

(二)教师科研理念滞后

第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多数教师认为科研是副业,再说教学任务重,还当辅导员,带实习,工作量大,时间精力有限。这点不可否认,除了教师们的理念滞后还有升格后教职工编制短缺问题,导致一人多职,工作量大,阻碍科研。第二,做科研比较功利,反正只是为了评职称。一旦职称评定完成,科研生涯就终结了,甚至很多人直到课题结题都不知道自己参与的课题项目名称。科研课题中只是靠人际关系占有名次,追随各自的所谓的带头人,各立山头,各自为政,导致“遍地丘陵不见高山”。第三,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过程中,学术规范方面随意性太强。很多教师在技术问题上认为是一次能学到,没有耐心长期系列学习,容易放弃,没有虚心谨慎的学习和研究态度,结果所做的各种科学研究项目停留于皮毛上,并无扎实的深入研究,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们的科研理念中缺乏稳扎稳打的务实精神。

(三)教师科研能力起点低

第一,统计到的科研成果没什么分量,数量少,质量低,贡献少。中专阶段科研方面要求不高,敷衍了事。升格后突如其来的科研要求使他们力不从心。第二,科研工作是滚雪球式的积累,之前积累少,科研能力几乎是零起点,无论何种形式或者学科的研究过程都举步艰难,都是民间组织的科研项目,照葫芦画瓢,蒙混过关。第三,缺乏理论功底和对政策的把握,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不大,面子功夫居多。第四,尽管刚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已有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案,但对具体程序很生疏,尤其是面对庞杂的科研系统时常感到不知所措。此外,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照章办事时,部分教师开始有情绪。当科研管理部门在教育科学研究管理过程中遇到技术性难题和教师们旧思想的非制度压力时,便影响了信心和热情。这些均为教师科研能力起点低的直接表现。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第一,培养科研法律意识,加强法制管理。同时,应该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省级规章制度和与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一切法律法规文件。第二,建立健全并学习校本制度体系,从实际出发,打破传统,勇于创新,避免论资排辈,公平是机会平等,但绝不是平均。制度体系要细化到科研规划、项目申报指南、成果统计、奖励、转化与推广、审核、鉴定、存档、经费管理、数字化平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部门职能、学术规范等方面。第三,科研管理机构规范化方面,应建立合理机制,完善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各司其职负责科研工作,包括上报机构,举报、调查和处理等。同时照章办事,减少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的主观干扰,对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和决定程序要分开。

(二)提升科研理念

第一,明确理论指导和研究目标。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的先导,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但转型期大专的科研能力严重薄弱,队伍庞大,在教育体系中比例高。将教师视为人力资本去投资,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但不以牺牲教学为代价。第二,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体系。科研不是某一个学科或者科目的教师的专利、特权或任务,它是每一个高校教师必须以各自的学术研究积累和个人研究兴趣等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深化。科研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与其他管理相同,都是由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媒介组成。科研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科研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归宿。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科研能力指导中,避免教师们有想法没办法、无从下手的无奈处境。所以一切以人为本,基于教师们的科研现状,抓住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

(三)抓特色,重效率,切实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升格后大专/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集中在升格后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改革思路,但并未专门涉及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关于“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从研究对象讲,主要是中小学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和在校生科研能力培养;从研究方法讲,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从研究视角与内容讲,主要从学科性和地区性角度研究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法律与制度管理、科研团队建设等。关于“中专院校升格后衔接期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较少。各高职高专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中,应做到抓特色、重创新、靠质量。同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效率:第一,培养对象方面:大专院校青年教师都是带着高校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经验来的,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实践更容易投身于科研工作,应该成为科研主力军和新生力量。第二,培养方法方面:使用“贝尔兰卡斯特制”,即导生制。第三,建设独立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提高科研交流与管理效率。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专院校升格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413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日勋.中专升格为大专后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5).

[2]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3]刘敖莉,董乃全.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文献计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7).

[4]孟学英,陈春华,王坦.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5]覃兵,莫明琪,唐巧.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0,(15).

[6]王秀清.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6).

[7]王祖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

[8]夏洪波.高职院校开展“专本衔接”助学的有效路径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

[9]赵海豹,蒲文忠,张小文.高职教育与自学本科考试衔接的助学路径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

[10]卢思桥.当前高职自考专本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2).

[11]张小勇.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

科教调查报告篇(2)

2014年3月31日,我到xx中学报到,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对xx中学的英语学科教学的调查也由此展开了。

本次调查活动秉承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以观察和访谈等调查方法为主,对xx中学英语学科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力求客观地反映其英语学科教学状况,最大限度地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本次调查活动将对改善xx中学英语学科教学状况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也将对改善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状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农村英语学科教学的发展。

二、xx中学概况

xx中学的教学设备较落后,只有一间录播室和一间多媒体教室。录播室是近年来连州市教育局要求建立的,其设备较先进,而多媒体教室里的设备已经很陈旧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英语教师、教学方面

xx中学共有7位教师负责英语学科教学工作,2男5女。每位教师负责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其中,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学二级教师1人。据了解,有一位教师是非英语专业出生,其发音非常不准。

实习期间,通过听每位英语教师的课发现,在教学方面,教师通常采用讲授法,特别是七八年级。九年级现处于中考复习阶段,教师偶尔会采用自学辅导法。经调查发现,他们极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基本都是传统教学,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极少师生互动,更不用说安排课堂游戏活动了。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对朗读教学工作很重视,学校也对朗读教学工作非常重视,每天都安排晨读,早读和晚读活动。但据某教师反映,有个别教师却不注重语音的教学。此外,有少数教师还较注重学生的英语书写。在作业要求方面,学校要求教师每月至少要布置12次作业,不包括抄写单词。

从教学态度上来讲,教师有优差生之分,对考试成绩差、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可以说是完全放弃了。上课期间,不管那些学生是睡觉、玩手机还是讲话,教师都不闻不问,自顾自地照常上课。但是,对好学的学生,教师还是很有耐心。

2. 学生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心智尚不成熟。经观察发现,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七年级学生非常活跃,有时是过于活跃;八年级学生较安静,但是上课睡觉的同学较多,有些已经完全放弃了英语的学习;九年级学生较听话,想升学的学生很努力复习,其他都是在学校混日子。对此,学校其他教师也有同感。

在和学生的日常交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成绩不理想。据了解,三月份月考,满分120分的卷子,题目都是平常做过,教师评讲过,可是仍有大部分学生及格线都达不到,不少学生只得十多二十分,男女生都有。

此外,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极不认真。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及时地上交作业,但是大部分都是相互抄袭。据了解,有极少数学生一个学期都没交过几次作业。在英语书写方面,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规范。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人名地名的书写、英文字母T,g,y,r的规范书写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总之一句话,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高。

3. 英语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积极性

xx中学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有多方面,如教师教龄、教师待遇、学校管理、学生表现等。

据了解,教师的教龄较长,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早已习惯,因此,对学生的期望并不高,甚至打算或已经放弃某些学生。有个别教师已经厌倦教学,无心研究学科教学,几乎不写教学教案,用于应付学校每月检查的教案、听课记录等都是从网上下载,或是以前用过的。而每次例行检查,教师都会被通过,因为领导也如此。这就是学校管理的问题了。

再者,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知识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发现有些学生是无药可救,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了,慢慢地就变得无动于衷,没有了激情和信心。

(2)教学方法

xx中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设计乏味无趣。据调查发现,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导致学生放弃学习英语。一节课45分钟几乎都是教师在讲,而不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毫无表情变化,说话声音较小,缺乏激情。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开口讲英语的机会极少。

目前,虽然xx中学已有两间教室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去多媒体教室上课,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自身不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特别是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另一方面是教师已经习惯原来的传统教学,不愿改变。

(3)考核制度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要求学生要能听,能说,能读,能写。可目前,考核评价学生的方式仍旧很单一,主要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每月进行一次月考,然后按成绩高低依次进行全级排名公布。据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并不在意考试,对考试及不严肃。所以这个唯一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毫无意义。

四、策略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与分析,在此主要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1. 学校方面

(1)提高教师积极性

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教师负责与否,对教学工作积不积极,学生心里都清楚。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学校领导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把学校管理好。领导起了好的示范作用,其他教职工也会受到正面影响,为教师积极钻研学科教学工作提供动力。

(3)严格要求教师,把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重视朗读教学,每天都安排了晨读、早读和晚读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并没有落到实处,朗读教学效果不大。

据调查发现,晨读时间,通常只有一两个班的学生在朗读课文,因为晨读期间班主任通常不会按照学校要求,按时到教室监督学生的朗读。早读和晚读时间的朗读教学工作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因为一个科任教师负责两个班的教学工作,而班主任又不到场监督,没有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监督,大部分学生是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认真朗读课文。

因此,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把工作落到实处。只有把工作落实了,教学质量才能有保障,教学效果才会提高,学生学习才会进步。

2. 教师方面

(1)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跟上时代的潮流。如,积极主动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等,而不是安于现状,等着退休。

(2)积极钻研,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要积极钻研学科教学工作,改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游戏、对话表演、小组讨论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态,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要尽量丰富,并时刻微笑自信地面对学生。

(3)不放弃一个学生

教师要热爱学生,坚决不放弃一个学生。可以说,教师是学生心中的神,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一个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教师所任教的课程,学生会十分认真听课。教师对学生的坚持,总有一天会感化学生。

五、结语

科教调查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093-02

一、教科研队伍基本情况

榆林市辖12个县区,包括市教研室在内,共有13个教研室,属行政事业单位。在这13个教研单位中,除市教研室属副县级建制外。各县教研室都属科级建制。现在共有职工387人,其中男236人,女151人;专职教研员309人,特级教师4人。其年龄、学历、岗位、职称结构及其分布情况分别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我市有一支结构趋于合理,相对比较稳定的教科研队伍。

二、近年来围绕教科研队伍建设开展的一些实际工作及其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要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教兴榆”的战略指导思想,突出体现了教育科研的先导地位,使得教育科研工作得到普遍重视,教科研队伍日渐壮大,教育科研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与课改同行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市教科研队伍建设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把教研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随着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研员的自身角色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教研员不再以“专家”、“领导者”、“检查员”的身份出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教师,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姿态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新课改同行,与教师并肩成长。新课程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教研员的工作方式也应率先充分体现这一点,创设一种与教师对话、交流的氛围,关注教师的需要。尊重教师的意见。做教师的贴心朋友。这一指导意见。为课改中的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广大教研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课改伊始,我市就把教研员的培训纳入新课改培训之中。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严把准入关。使他们通过培训后无论是思想认识水平,还是专业研究理论水平都能达到课改的需求。适应课改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课改联系制度,所有教研人员必须包县(市级教研员)、包乡、包校(县级教研员),夯实死肩,责任到人;组织举办了学科教学研讨会,开展课改视导调研活动。倾听基层一线教师的疑难与困惑,然后依此为线索,与他们展开对话、交流。切实解决老师们在平时实际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指导教学,服务教师成长。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教研工作的内涵,促使教研人员得到锻炼成长,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研究能力。近年来,我市先后有3名教研员、13个教研室编辑出版教育专注18本;教研人员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近千篇,并有100多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在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80多人分别被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和课改先进工作者;2009年,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我市又有两名教研员被评为省级二等奖,分获市级课改标兵的光荣称号。

(二)在研究中成长

教研的职能是研究、指导、服务,而课题研究又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是教研员这一特殊群体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特别重视课题研究工作,要求教研人员要将问题思考常态化,课堂教学指导研究话,教研重点工作课题话,先后承担基础教育科研课题74项,其中部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4项,市级课题48项,参研人数达360多人次。通过课题研究,不但使教研人员自身的专业研究水平得到大大提升,而且同时还带动引领广大教师逐步走上教育科研之路,营造起一股人人崇尚科学,注重科研的良好的群众性教科研活动学术氛围,进而使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呈现出照好的发展态势。从“十一五”开始,在教研部门的带动引领下,我市中小学校先后承担基础教育科研课题330多个,并有110多个结题验收。其中米脂县教研室的《中学理科创导式教学法》、神术县教研室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和绥德县教研室的《情趣作文教学法》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成果已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迎验”中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市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加快了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步伐,把“迎验”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大事来抓。截至今日,先后有榆阳、横山、清涧、绥德和子洲等五个教研室达到《榆林市县级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米脂、佳县、定边和府谷等四个教研室正在紧锣密鼓积极筹备,迎接验收。通过标准化建设,一是使教研室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优化了教育科研环境;二是吸纳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兼群教研人员,充实了教研队伍,壮大了教研实力:三是制定出台了教育科研成果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与奖惩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推动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了随机抽样的办法。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我市教科研人员总量虽然不少,但在地域分配上明显不均,像吴堡、子洲和佳县等一些县区有几十人,而府谷县仅有8个人,不及核定编制人数的一半;二是学历层次较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研人员仅占1.8%,远远低于市级标准化教研室建设中所要求专职教科研人员在读或已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不低于10%的标准;本科以上学历的教研人员尽管从人数上达到51%。但大部分都是后取学历,与自己现在所从事的研究专业不相符合,难以胜任岗位工作;三是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受编制等原因的限制,全市所有的教研室都没有配齐音、体、美、小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和高中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研员。还存在其他学科教研员兼职的现象。有75%的县一级教研机构没有配备必要高中教研员;从性别结构上来看,男性教研员为236人,女性为151人;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在41岁以上的达到271人,约占总人数的70%。其中。50岁以上的有87人,约占总人数的22.5%,而30岁以下的仅有27人。不及总人数的7%。几组数据对比明显。反差极大。说明我市教科研队伍年龄整体偏大。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缺乏新人,缺乏活力;从职称结构来看,有中级职称的为159人,约占总人数的41%。副高级职称的为102人,约占总人数的26.4%,尚未达到市级标准化教研室建设中高级职称比例应不低于30%的要求。专业引领层次偏低;从岗位配置来看,不是按学科教研的需要配置人员,而是因人就岗。导致出现学历与分管学科不对应的现象。有不少县区把教研室看成是领导的后花园,将家属、子女安插

在教研岗位上,只占坑,不拉屎。更有甚者把一些有问题的具体人也放到教研室,成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四是促进教育科研的长效保障机制未能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力度不够,教研队伍的待遇普遍低于同等的中小学校。导致出现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不愿意到教研工作岗位上来的怪胎。这些因素,制约、阻碍着教研室的生存与发展,对教研队伍的建设形成许多不利因素。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骨干队伍建设的几点设想

为改变我市教科研队伍现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厅、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与大家商榷。

(一)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科研兴教战略,着力构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体系

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教育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多形式、多方法、多途径完善用人机制。留住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着力做好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的长远思考与发展。

1,切实加强人员配备。陕西省教育厅、人事厅2005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教科研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应占到单位人员总数的80%一90%以上。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门类及实际工作需要,配齐配强学科教研人员。市(区)、县(区、市)教科研机构学科教研人员的配备,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备学段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原则上课时数多的学科,每学科至少配备2名教研人员,其它每学科至少配备1名教研人员。要特别注重信息技术、艺术、科学、体育与健康、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研人员的配备。教育理论、教育发展、心理、法制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也要注意配备。按照这一要求,我市教研室学科教研员普遍缺口较大,这就要求各级教研部门首先要正确面对这一现实,不要回避问题的存在。要抓住标准化教研室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主动协调教育、人事部门,赢得最大限度的支持,进而能高标准。严要求地配齐、配足新课程必备的学科教研人员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服务教学。

与此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教科研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好抓实。要制定教科研人员选拔制度,完善教研员准入、流动、退出机制,严把进人关。选拔一些热爱教育科研事业,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意识、研究能力;有5年以上从事基层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指导教学能力;能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教师担任教研员。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外聘兼职教研员。进而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有活力、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团队。

2,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继续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改善教科研队伍结构层次,提高教研员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引进部分高新技术人才,更需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针对教研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的现状,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教研人员的岗位培训,大力提高专职教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要加强培训制度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陕西教育学院、陕师大和榆林学院等高师院校的教育资源,整合教研机构、电教部门、继教中心等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做好教科研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应注重普及新课程理念、课程建设、课堂建构与教学指导,普及教育科研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要更多地采用参与式研训的方式,注意将统一组织培训和推动自学结合起来,将学习、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构建学习型组织。

科教调查报告篇(4)

为了解桂林医学院毕业生对本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进一步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医药人才,笔者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1 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1.1 调查对象

桂林医学院2003~2005届本科毕业生。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05年11月,笔者从《桂林医学院2003~200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库》中,按专业、就业地区随机抽样,以邮寄、直接送达的方式,向调查对象发放《桂林医学院2003~2005届本科毕业生对教学工作的调查表》。第二阶段为2006年3~4月,组织相关就业工作教师走访了在南宁、柳州、玉林、贵港等地就业的部分毕业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

1.3 调查内容

共18项(评价16项,建议2项)。

1.3.1 评价项目及评判等级:

①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印象:

A好;B较好;C一般;D差。

②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评价:

A明确;B比较明确;C基本明确;D不够明确。

③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

A能够很好适应社会需要;B能够较好适应社会需要;C基本适应社会需要;D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A重视;B比较重视;C一般重视;D不够重视。

⑤所学专业的设置是否合理:

A合理;B比较合理;C不合理。

⑥对学校课程安排的评价:

A科学;B比较科学;C不科学。

⑦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的评价:

A管理严格,控制水平高;B管理比较严格,控制水平比较高;C管理一般,控制水平一般;D管理松散,控制水平差。

⑧认为学校对自己的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基本技能;D社会实践;E毕业实习。

⑨对学校毕业实习环节的评价:

A安排科学,管理规范;B安排比较科学,管理比较规范;C安排基本合理,管理基本规范;D安排不科学,管理差。

10对学校的学风和学术文化氛围的评价:

A学风很好,学术文化氛围浓;B学风比较好,学术文化氛围比较浓;C学风一般,学术文化氛围一般;D学风差,学术文化氛围不浓。

11对所学专业教师授课质量的总体评价:

A效果好;B效果较好;C效果一般;D效果差。

12对学校教师素质的评价:

A德才水平高;B德才水平较高;C德才水平一般;D德才水平差。

13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

A效果很好;B效果较好;C效果一般;D效果差。

14对学校的社会声誉的评价:

A好;B较好;C一般;D差。

15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否满足工作需要的评价:

A满足;B基本满足;C不能满足。

16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1.3.2 建议项目:①对学校专业课程设计的建议;②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

2 调查结果统计

共发出调查表37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为95.1%,可使用339份,占发出调查表的91.6%。

可使用的调查表中,临床医学专业201份,药学专业103份,生物技术专业35份。339份调查表的评价项目统计结果见表1。

3 调查结果分析

①我校的教学工作得到毕业生的一致认可。41%的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整体评价好;51%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工作整体较好;另有8%的毕业生认为印象一般。

②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34.5%毕业生认为学校办学思想明确;52.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办学思想比较明确;12.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基本明确。

③我校培养的人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30.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58.7%的毕业生认为能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10.9%毕业生认为能基本适应社会需要。

④学校对教学工作比较重视。35.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54.9%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比较重视;9.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为一般。

⑤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合理。33.9%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设置合理;64.3%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设置比较合理;但有1.8%的毕业生认为设置不合理。

⑥学校的课程安排较为科学。 39.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课程安排科学;58.7%的毕业生认为课程安排比较科学;另有1.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安排的课程不科学。

⑦学校的教学管理较严格,对教学质量控制的水平较高。56.9%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严格,控制水平高;25.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比较严格,控制水平比较高;另有17.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管理一般。

⑧在“哪些教学环节对自己的工作影响最大”这个问题上,46.6%的毕业生认为是“专业知识”;22.1%认为是“基础理论”;13.3%认为是“基本技能”;12.7%认为是“毕业实习”;5.3%认为是社会实践。

⑨学校的实习安排较为科学。31.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毕业实习环节安排科学,管理规范;52.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毕业实习环节安排比较科学,管理比较规范;16.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毕业实习安排基本合理,管理基本规范;1.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毕业实习安排不科学,管理差。

10学生对学校的学风和学术文化氛围评价较好。52.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学风很好,学术文化氛围浓;29.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学风比较好,学术文化氛围比较浓;18.0%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学风一般,学术文化氛围一般。

11毕业生对专业教师的授课质量总体评价好。35.4%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教师授课质量效果好;58.4%的毕业生认为教师授课质量效果较好;6.2%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教师授课质量一般。

12学校的教师素质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36.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师德才水平高;58.1%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德才水平较高;5.9%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师德才水平一般。

1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37.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很好;49.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较好;13.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一般;0.3%的毕业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差。

14我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并得到毕业生的认可。34.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社会声誉好;58.4%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社会声誉较好;6.8%毕业生认为学校的社会声誉一般。

15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否满足工作需要”的调查。30.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63.1%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基本满足工作的需要;6.5%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16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40.7%的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满意;58.4%的毕业生比较满意;0.9%的毕业生认为不满意。

4 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

毕业生十分关心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此次调查活动中,他们向学校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是:

4.1 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建议学校最好再增加一些综合实验课程和实验课时间,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实际操作能力。

4.2 课程安排方面:希望增加专业课的学习时间,适当调整一些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的安排。

4.3 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希望本专业相关学科都能及时增加一些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内容,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进一步深入;希望能根据社会用人市场的需要,及时增加一些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4 外语学习:希望能适当增加英语的学时。

4.5 教学管理方面:建议更合理地安排实验、实习、见习课,以提高学生实践课堂的学习吸收率。

4.6 学风建设方面:建议采取更多措施,加强学生对科研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营造更好的校园学风氛围。

4.7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方面:希望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及自信、诚信、谦虚的品质。

4.8 在现有基础上,还要更深入探讨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5 调查总结

科教调查报告篇(5)

四川省郫县犀浦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教职工200余人,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特指正式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不含学校各项校本教研)的45人,随机选择其中21位老师参与本次调查活动。

二、教师在教育研究中成长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随机选择犀浦实验学校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群体中的21位教师作为样本,发出问卷21份,收回问卷21份,参与调查的样本问卷都认真进行了填写。在对21个样本问卷统计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参与教育科研教师自身情况描述

本次问卷中,第1题到第3题是了解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教师自身情况。参与研究教师中,25到40岁的中青年教师16人,25岁以下1人,40岁以上4人;有13人兼任年级、教研组长、学科教研员等学校工作:参与研究的目的有17人是提高自己,有4人是完成工作任务。从上可以看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是中青年教师,他们都有较高的素质,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但是年轻教师和老年教师参与比较少,非骨干教师参与者较少。具体调研情况见表1。

2.参与教育科研教师研究意识的情况描述

问卷第4题到第7题是了解教师是否具有研究的意识。调查对象中,有13位教师是主动参与课题研究,8位教师是被动参与研究,有19位教师希望与人合作开展研究,有18位教师形成课题研究反思的习惯,有14位教师形成开展活动就做记录的习惯。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强烈的研究意识,但是,还是有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热情不够,教研意识相对较弱。具体调研情况见表2。

3.参与教育科研教师的学习情况描述

问卷第8题、第9题是了解教师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意识。调查对象中,有15人每周学习课题相关内容在1—3小时,有16人购买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说明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课题研究中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且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开展课题研究。但是,还有3人每周学习时间不足1小时,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调研情况见表3。

4.参与教育科研教师研究能力的情况描述

第10题到12题是考察教师课题研究能力。调查对象中,有17位教师是在别人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有20位教师会关注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情况,有16位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文章。说明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但是,有5位教师没有发表文章,全部自己策划活动的仅2人,说明有些教师的成果提炼水平需要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加强。具体调研情况见表4。

综上所述,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多数具有教育研究的意识,有积极学习的动机和能力,能够有效开展教育研究。教师在这些教育研究中都得到成长,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中,年轻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太少,骨干教师参与多,非骨干教师参与少;二是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热情还不高;三是部分教师的学习精神还不够,科研成果提炼等研究能力有待加强。三、教师在教育研究中成长的原因分析

在前述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是主力,他们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出现进一步向前发展非常困难的“高原现象”。因此可能出现职业理想弱化,降低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情。教育科研对帮助教师走出上述问题困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开展课题研究,从事的是全新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由此带来工作的压力,激发了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

第二,在开展课题研究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更新,旧有的认知方式得以改变,使自己在知识更新中从量的积累转变到质的飞跃,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新的面貌,从而跨上新的台阶。

第三,在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高。职业理想的标杆提高,使教师自己对自己的工作压力增加。压力产生动力,动力产生活力。

四、推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活动中,教师队伍参与教育科研方面还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科研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更广泛的教师参与。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要健全相关教育科研激励机制,让走在前面的人成为榜样,带动全校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中来。

第二,规范教育科研管理机制,促进教育科研有序开展。最近两三年,各校纷纷建立了教科室,但是管理机制不健全,课题研究有的没有落实,随意性大,弱化教育科研的科学性,导致教育科研不能深入开展。

第三,加大教育科研培训力度,引导教师更加深入地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仅靠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具有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努力,加强自我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要有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

科教调查报告篇(6)

我校开展《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旨在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突破城乡学校间的时空限制,与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学校结对,寻求专业引领、教研合作与成果共享。通过充分整合网上结对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集中结对学校的人力优势,让结对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为使该课题的研究有一个科学的起点,课题组针对学校基层教科研活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先后在XX市XX中学、第八中学、XX中学开展了学校基层教科研工作的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准确了解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网络教研的需求和期望,加强针对性研究,有效推动省级课题《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㈠ 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我们面向XX市XX中学、第八中学、XX中学的全体教师,从中随机抽取了220名教师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占所发放问卷的99.1%。

㈡ 问卷调查的设计方面:

问卷设计主要参照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倡导的校本教研三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问题主要涉及学校和教师的背景、学校教研工作、教师个体教研状况、教师群体教研状况、对教育科研的困惑和期望等六方面。

㈢ 调查方法:采取抽样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相结合,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在新课程下,您最需要进修、学习的是哪些方面?、您最愿意参加的教研活动是哪些?和你认为,哪种方式的教研活动对你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大多数教师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亟需加强的方面有清醒的认识,把个人探索、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方式,看作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加强教研活动工作的重要性。

2.在你认为开展教研活动对有帮助吗?、两年来,您认为你校开展教研效果如何? 和你觉得你们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三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6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效果不明显,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不是很大。有7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效果一般,看不出促进作用,从这一数据说明了大部分教师对学校教研活动工作的不认可,调查中教师普遍提出学校的教研活动常常仅限于听评课、教材研讨、形式单一、重复现象严重,虽然有时也有教研室组织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邀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等,都由于时间、精力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杯水车薪、教师受益面窄。这说明我们的教研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做法,因为只有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的认可。

3.在你认为制约自己参与教育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个人专业成长不重视,认为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只是把精力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搞教研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专业引领跟不上,也没有亮点和自身的特色,导致教师不能从教研活动中收益,感受不到教研活动对学校质量和自身专业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发展教育科研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不完善,只能保证数量,难以保证质量。

4.在 为了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你认为学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和 你理想中的教研活动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的调查中,教师们从教研活动的各个方面提出来许多具体的要求、建议和措施,分别涉及到教研活动的各要素,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对教研活动的重视,对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尤其是对教研活动的形式怎样才能适合教师,怎样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使广大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获得培训和提高,最终有效实施新课程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教学中的困惑提出了质疑,并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认为教研活动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就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一些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让教师乐于参与,敞开心扉去探讨交流,并有所收获。

四、调查给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通过调查,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教研,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必须适合教师实际,让每一位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通过调查,引发教师通过理性的思考问题,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致使教师改变以往的观念,积极投身研究,努力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

3.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教师们对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些好的方法和途径的建议,这对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思路,为课题的进一步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4.通过调查,在今后的教研中,我们将组织教师以各种形式互相研讨、交流、学习,形成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本教研氛围,扎实开展教研,提高实效性。

5.通过调查,我校将抓住《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这个课题,通过网上结对学校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实现学校、教师结对常态化,促进日常教研活动与区域资源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结对学校的资源优势,突破单校教研中实际遇到的师资、技术、空间等方面的瓶颈,为教师群体提供跨时空、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五、今后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建章立制,规范校本教研管理。学校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使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大事来抓。认真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

科教调查报告篇(7)

二、调查时间

XX年5月

三、调查地点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第四小学

四、调查对象

大城县第四小学科学任课教师和三到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内容

1.师资情况

2.教材情况

3.学校的重视程度

4.学生情况

六、调查方式

日常生活中观察记录、走访教师、与任课教师进行座谈、对部分学生进行谈话调查等

七、调查结果

1.师资情况

三、四年级(本班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代课)

五、六年级(专门的科学任课教师,都为教务处主任,非科学专业教师)

2.教材情况:不少任课老师反映,科学教材容量大,难度大,要求高。尽管教材注意降低难度,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并且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观察活动,其实验设备等都是农村中小学难以达到的水平,学生受环境限制难以完成。

3.学校的重视程度:

a. 重视的具体表现:学习的科学课程大多安排合理,每周有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教学部分设施齐全,如有专门的实验室。

b. 不重视的具体表现:科学教师一般为代课老师,没有专业的或专门的科学教师任教;没有固定的时间来开展教研组活动;学校配套资源缺乏(如:挂图、实验材料等);没有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没有相关专业的学习机会。

4.学生情况

尽管有小部分不喜欢或放弃科学学习,但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是几乎所有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科学是副科。

兴趣浓厚的原因:觉得科学能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使学生有了自豪感;科学课有实验、活动等。

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科学的进一步认识,他们的科学素养还比较低,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还是对科学的热爱,都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八、调查启示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面对大城四小科学教学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因地制宜,解构教材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与学校配合,把一些与本地实际情况不符的教材内容进行变更,以达到优化的效果。

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

科教调查报告篇(8)

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提高措施研究》课题,由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三校合作,对全国30所高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研,笔者有幸参与了此课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集美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10所高校的青年教师(35周岁及以下)共发放问卷1200份,从中筛选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的有效答卷464份,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当前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

本次问卷共包括:基本情况、教学志向、教学设让教学实施、教学监控、教学研究、自我发展及最后的意见和建议等八个部分,以期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来了解、分析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呈现出“一高一低一短”的局面。“一高”是指学历高。在46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总和占到被试总数的91.6%。“一低”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低。81%的青年教师只有讲师或助教职称,教授比例仅占0.9%。“一短”是指教龄短。有65.9%的青年教师教龄短于6年,仅有12.9%的青年教师具有10年以上的教龄。

2教学志向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学术水平、综合发展和工资待遇等的关注。最关注教学水平的人数只占15.3%,其余三者的比例分别为28.9%, 35.6%.20.3%。在担任助教时间上,年限普遍较短。有29.1%的教师只用了1年时间,“直接上讲台”的教师数占30.8%,而担任助教三年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4.9%。在是否愿意多上课的问题上,仅有6.5%的教师表示愿意,22.2%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在是否经常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问题上,有36.9%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经常”,而不经常参与教学研讨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达到了63.1%,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研讨还不是很重视。

3.教学设计

工科教师都是非师范生,普遍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3.1%的青年教师在上岗培训时听过教育理论课程,有5%的青年教师自学过相关内容,其余则是从未学过。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有55.0%的青年教师表示曾经或现在有老教师带教指导,而且效果很大;有18.1%的青年教师有老教师指导,但效果一般;而有11.9%的青年教师表示老教师几乎或根本不指导,全靠自己钻研;同时还有13.8%的青年教师,学校还没有为其安排指导教师。在备课时所花的平均时间问题上,有53.2%的青年教师在3小时以上,教师自身准备较充执在提升教学能力时最主要的困难,有47.6%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实践能力不够,而选择教学氛围不够和理论研究不够的比例分别为23.5%和15.1%。

4.教学实施

关于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数据显示:85.5%的教师基本能够脱稿讲课;97.6%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较好;97.2%的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教学方案;77.2%的教师能较好地与学生互动。而在双语教学方面,仅有12.3%的教师能够完全做到,外语能力尚需改进。

5.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对教师教学环节各方面的改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各高校在‘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环节上做得比较妹教师能根据老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及时作出改进,在作业批改或与学生交流后,能够将问题及时融人教学中。对于学生评价教师的作用,15.5%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40.1%的教师认为比较大,说明这一制度已为半数以上教师认可。

6.教学研究

调查显示: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基本能够开展教学法研讨等教学活动,而且多数教师认为参加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在相关论文写作和参加教研、教改项目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7.自我发展

调查表明:有65.7%的青年教师已参加过所在学科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但还未进人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科技团队的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占56.9%这对他们的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有65.3%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和提高。这说明,青年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8.意见或建议

许多青年教师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培训:对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培训,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一步做好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多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组织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示范讲课,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课程。

(2)进修锻炼:增加外出进修等锻炼机会;到兄弟院校观摩、听课,吸取经验;学校为青年教师多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增长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使专业课的讲授更形象、生动。

(3)培养制度:制定相关教学环节技术规范,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合理考核、从严把关;要制定有序合理的培养方案,宽松培养,严格管理;减少教学工作量,降低科研压力,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比重;切实落实助教制度,上讲台前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允许教师在内容、方式上灵活开展教学。

(4)关心生活:学校要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的困难,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青年教师真正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人教学工作。

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学历高。这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及人们学历的普遍提高,高校教师的高学历化必将成为一大趋氮

(2)老教师指导工作比较到位。老教师一般都是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并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的现场指导、帮助能够给青年教师直接的感性认识和辅导。尤其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教育其要求就显得尤为严格。

(3)工作认真,自身努力。从青年教师花在备课上的平均时间来看,尽管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不少缺点,但其自身还是比较努力的,从工作态度到具体的准备工作,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努力性。

(4)脱稿讲课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互动能力较甄这与青年教师年轻,容易与学生沟通。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等多方面优势有关。而这些也是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5)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较妖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

2.劣势

(1)教龄短,职称低;参与教研、教改项目机会久在目前熬资历、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定的环境下,青年教师由于教龄短,职称一般都较低。由于年轻、职称低等因素,参与教研、教改项目的机会一般都比较io

(2)忽视、轻视教学。目前,高校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与科研挂钩,这使得广大教师都无心教学,而对科研方面又处于一定劣势的青年教师而言,更使他们忽视了教学。

(3)担任助教时间短,缺乏基本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助教制度,一般要求高校新教师在进入高校后要担任一年的助教。但是,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后直接就上讲台讲课,这对实践教学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程教育来说,无疑是存在很多欠缺与不足的。

(4)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工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教育活动也要符合一般教育学科的规律。而由于高校师资的缺乏、管理人员的忽视等原因,使得很多青年教师都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培训而直接就从事教学。

(5)双语教学能力较差。尽管当前的青年教师外语能力普遍要比中、老年教师好很多,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得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远远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但是,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大、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深,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要求必定会与日俱增。

(6)实践教学能力差。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也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这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一个很大的瓶颈。

三、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

目前,进人高校工程学科教学的教师,没有任何教师教育的背景。尽管工科院校在青年教师进人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但基本都是上讲台前的集中培训,时间有限,难以系统讲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利于青年教师对教学理论很好地掌握。因此,应该把目前的助教制度、带教制度、挂职锻炼等制度融合到一个体系中去,建立合理有序、前后衔接、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真正把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训做到实处,而不是赶任务、走过场。

2.研究、总结、掌握工程教育的规律

高等工程院校的管理人员、研究者应该努力探寻、挖掘工程人才能力培养、形成的特殊过程,掌握工程教育的特殊方法、原则、规律,最后形成工程教育的特殊理论。以此作为青年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指南,把工程教育的规律运用到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中去,运用到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去。在具体教学中始终以此为宗旨,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3.建构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特珠构成要素

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认识上,目前,大家基本都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三大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并提出较全面的理论观点。但是,如果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也是如此认识,就难免陷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误区。在具体研究时,应重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独特之处,要加入“工科”的特殊要求,最后得出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再去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培养。在这一点上,我们要走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路线。

4.制定独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科教调查报告篇(9)

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提高措施研究》课题,由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三校合作,对全国30所高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研,笔者有幸参与了此课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集美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10所高校的青年教师(35周岁及以下)共发放问卷1200份,从中筛选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的有效答卷464份,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当前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

本次问卷共包括:基本情况、教学志向、教学设让教学实施、教学监控、教学研究、自我发展及最后的意见和建议等八个部分,以期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来了解、分析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呈现出“一高一低一短”的局面。wwW.133229.CoM“一高”是指学历高。在46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总和占到被试总数的91.6%。“一低”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低。81%的青年教师只有讲师或助教职称,教授比例仅占0.9%。“一短”是指教龄短。有65.9%的青年教师教龄短于6年,仅有12.9%的青年教师具有10年以上的教龄。

2教学志向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学术水平、综合发展和工资待遇等的关注。最关注教学水平的人数只占15.3%,其余三者的比例分别为28.9%,35.6%.20.3%。在担任助教时间上,年限普遍较短。有29.1%的教师只用了1年时间,“直接上讲台”的教师数占30.8%,而担任助教三年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4.9%。在是否愿意多上课的问题上,仅有6.5%的教师表示愿意,22.2%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在是否经常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问题上,有36.9%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经常”,而不经常参与教学研讨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达到了63.1%,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研讨还不是很重视。

3.教学设计

工科教师都是非师范生,普遍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3.1%的青年教师在上岗培训时听过教育理论课程,有5%的青年教师自学过相关内容,其余则是从未学过。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有55.0%的青年教师表示曾经或现在有老教师带教指导,而且效果很大;有18.1%的青年教师有老教师指导,但效果一般;而有11.9%的青年教师表示老教师几乎或根本不指导,全靠自己钻研;同时还有13.8%的青年教师,学校还没有为其安排指导教师。在备课时所花的平均时间问题上,有53.2%的青年教师在3小时以上,教师自身准备较充执在提升教学能力时最主要的困难,有47.6%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实践能力不够,而选择教学氛围不够和理论研究不够的比例分别为23.5%和15.1%。

4.教学实施

关于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数据显示:85.5%的教师基本能够脱稿讲课;97.6%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较好;97.2%的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教学方案;77.2%的教师能较好地与学生互动。而在双语教学方面,仅有12.3%的教师能够完全做到,外语能力尚需改进。

5.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对教师教学环节各方面的改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各高校在‘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环节上做得比较妹教师能根据老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及时作出改进,在作业批改或与学生交流后,能够将问题及时融人教学中。对于学生评价教师的作用,15.5%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40.1%的教师认为比较大,说明这一制度已为半数以上教师认可。

6.教学研究

调查显示: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基本能够开展教学法研讨等教学活动,而且多数教师认为参加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在相关论文写作和参加教研、教改项目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7.自我发展

调查表明:有65.7%的青年教师已参加过所在学科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但还未进人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科技团队的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占56.9%这对他们的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有65.3%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和提高。这说明,青年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8.意见或建议

许多青年教师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培训:对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培训,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一步做好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多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组织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示范讲课,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课程。

(2)进修锻炼:增加外出进修等锻炼机会;到兄弟院校观摩、听课,吸取经验;学校为青年教师多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增长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使专业课的讲授更形象、生动。

(3)培养制度:制定相关教学环节技术规范,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合理考核、从严把关;要制定有序合理的培养方案,宽松培养,严格管理;减少教学工作量,降低科研压力,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比重;切实落实助教制度,上讲台前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允许教师在内容、方式上灵活开展教学。

(4)关心生活:学校要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的困难,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青年教师真正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人教学工作。

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学历高。这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及人们学历的普遍提高,高校教师的高学历化必将成为一大趋氮

(2)老教师指导工作比较到位。老教师一般都是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并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的现场指导、帮助能够给青年教师直接的感性认识和辅导。尤其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教育其要求就显得尤为严格。

(3)工作认真,自身努力。从青年教师花在备课上的平均时间来看,尽管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不少缺点,但其自身还是比较努力的,从工作态度到具体的准备工作,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努力性。

(4)脱稿讲课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互动能力较甄这与青年教师年轻,容易与学生沟通。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等多方面优势有关。而这些也是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5)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较妖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

2.劣势

(1)教龄短,职称低;参与教研、教改项目机会久在目前熬资历、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定的环境下,青年教师由于教龄短,职称一般都较低。由于年轻、职称低等因素,参与教研、教改项目的机会一般都比较io

(2)忽视、轻视教学。目前,高校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与科研挂钩,这使得广大教师都无心教学,而对科研方面又处于一定劣势的青年教师而言,更使他们忽视了教学。

(3)担任助教时间短,缺乏基本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助教制度,一般要求高校新教师在进入高校后要担任一年的助教。但是,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后直接就上讲台讲课,这对实践教学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程教育来说,无疑是存在很多欠缺与不足的。

(4)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工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教育活动也要符合一般教育学科的规律。而由于高校师资的缺乏、管理人员的忽视等原因,使得很多青年教师都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培训而直接就从事教学。

(5)双语教学能力较差。尽管当前的青年教师外语能力普遍要比中、老年教师好很多,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得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远远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但是,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大、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深,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要求必定会与日俱增。

(6)实践教学能力差。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也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这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一个很大的瓶颈。

三、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

目前,进人高校工程学科教学的教师,没有任何教师教育的背景。尽管工科院校在青年教师进人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但基本都是上讲台前的集中培训,时间有限,难以系统讲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利于青年教师对教学理论很好地掌握。因此,应该把目前的助教制度、带教制度、挂职锻炼等制度融合到一个体系中去,建立合理有序、前后衔接、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真正把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训做到实处,而不是赶任务、走过场。

2.研究、总结、掌握工程教育的规律

高等工程院校的管理人员、研究者应该努力探寻、挖掘工程人才能力培养、形成的特殊过程,掌握工程教育的特殊方法、原则、规律,最后形成工程教育的特殊理论。以此作为青年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指南,把工程教育的规律运用到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中去,运用到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去。在具体教学中始终以此为宗旨,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3.建构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特珠构成要素

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认识上,目前,大家基本都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三大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并提出较全面的理论观点。但是,如果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也是如此认识,就难免陷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误区。在具体研究时,应重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独特之处,要加入“工科”的特殊要求,最后得出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再去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培养。在这一点上,我们要走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路线。

4.制定独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科教调查报告篇(10)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桦甸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随着教育行政领导的变化,适时调整了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科研室,并配备专职科研主任,有效地承担起了本校教育科研的领导、管理及指导工作,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制度

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修改完善了《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条例》、《桦甸市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管理办法》、《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价标准》、《桦甸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确保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形成了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须建立一支懂理论、能实践、会研究、善总结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目前,全市共有教育科研专职人员8人,职称、学科、年龄结构合理,从基层学校业务领导、骨干教师中聘请兼职研究人员45人,教育学会发展团体会员3000余人。这样一支专兼群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有效地承担起了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对桦甸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不断高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育现象,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积极投身与教育科研实践中。“十一五”期间,有18项省级课题、25项市级课题、186项县级课题立项,比上个五年计划增加了21%,课题在村完小以上学校和骨干教师群体中的覆盖率为100%。此外,实验教师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经验总结、编写校本教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独辟蹊径强化课题的管理与指导

一项课题能否善始善终,并达到预期研究成果,重在过程管理。为此,桦甸市教育科研所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题管理与指导模式。即“四会一课”模式。通过教育科研工作会、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科研主任调度会、课题鉴定观摩会和课题优质课评选等活动,适时掌握每项课题的运行情况,及时改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课题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课题指导过程中采取了责任包保制。根据每位研究人员的学科特长,分题到人,各司其责,并采取“同类分组调研,定点跟踪指导”的方式,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跟踪指导。通过“两听一看”,即听汇报(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听课题课(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看资料(研究过程材料的积累及管理情况),与课题组人员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取得了“以研促教,以研导学,学研结合,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六)成功地开展了“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教育科研部门每年都组织一次课题课评优,教师从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中选择课例,采取“说课――讲课――展示”的方式,评出教育科研课题优质课,为教师搭建课题研究活动的平台,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七)开创了教育科研培训和课题鉴定验收新模式

在总结以往教育科研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为使培训收到最佳效果,将培训对象由原来的学校领导转为课题研究者,培训方式由原来的大型集中转为深入学校面对面互动,由原来的研究人员单向灌输转为教师提出问题按需解答,还不定期地聘请省市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专家讲学,消除了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找到了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研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教育科研,走进教育科研,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推动了全市课题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

此外,还创设了“三位一体”的课题鉴定验收模式,即把鉴定验收、科研培训、成果推广三项工作一并完成。主要让教育科研兼职研究员、科研主任、同类课题负责人,相邻学校的实验教师列席鉴定会,亲历课题鉴定验收全过程,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了解驾驭科研程序,规范和提升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发挥优质课题的辐射示范作用。

(八)坚持“双写”教育,进一步打造桦甸教育特色

“双写”是桦甸市教育局为解决小学生写字、写文存在的问题,全面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在“十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1996年通过省规划部门验收,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通过培训教师,编写教材,设置课程。校外教育以及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市中小学“金城之秋”书法竞赛活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力推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得到有效矫正,写字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积累量大大增加,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双写”特色已然形成。

(九)加强校本科研,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全市校本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一大批校本科研实验校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学校从教育研究的角度,认真总结和分析本校的现状,深入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在资源,扬长避短,在创建学校特色、学科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长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苏密沟中心校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创新工作思路,规划了“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核心课题创特色,以科研小课题促课改”的整体工作思路;针对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落实课标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的普遍现象,确定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具有操作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综合性学校课题,开展了大型的“发现问题――主题学习――课例研讨”为流程的研修活动和小型的课题主题论坛活动。在整体上形成了校长宏观调控,科研室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网路,达到了以点代面,以骨干带动全体,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抓典型带动群体,以校级课题提升市级课题的策略,层层推进,以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课改的深入实施。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三检一评制度。在制度管理的同时,注重人文性的内驱力调动,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

临江小学在校本研究中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载体,诠释了“注入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孩子;分层教学,为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劳动课特有的技能培养,在劳动课上教他们学习编织、学习烹饪、学习手工制作,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自己动手,在课堂上多次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手艺,品尝自己包的饺子、自己做的饭菜,真正实现了课堂人性化、教学人性化,为孩子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永吉小学的校本科研让教师在备课中,改进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课例研讨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对话交流中,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会研讨;在竞比活动中,点燃激情,促进成长,获取成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不断地丰厚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塔建了良好的平台。

新华小学《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临江小学《夯实校本研究追求育人特色》、苏密沟中心校《立足校本在创新中发展 研修实践在探索中提升》、第六中学《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等经验成果在吉林地区校本科研工程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

(十)教育科研成果斐然

由于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5年来,取得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100余项课题通过各级相应部门的鉴定验收,其中省级课题15项,市级课题22项,其余是县级课题。

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修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第一中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研究》、第四中学《校本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常山中心校《弘扬传统文化创办特色学校的研究》等课题,都从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着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被省市、专家赞誉为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几年来,桦甸市重视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功能,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先后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现场会或鉴定观摩推广会50余次,使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教育的现实效能,为教育行政部门或基层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800多篇,在各级会议交流或获奖论文搭4500余篇,参编教材或学材料50余种,开发校本教材70余册。先后50 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40人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1人聘为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2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专家。教育科研所连续四年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2010年先后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回顾“十一五”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 有些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担心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不搞教育科研照样工作的无用论在个别人思想中还存在,这种错误认识和行为,严重阻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2. 从全市范围看,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学校无论是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水平,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都存在一定差距,课题研究尚未进入教育科研的境界,实践效果不明显,理论含量低,成果平平,缺少创新。

3. 有些学校或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有些学校为了名誉或迎接检查,教师为了晋职升级个人利益做课题,不是从发展教育科研事业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着想。有的立项时满腔热情,积极性很高,中间过程却疏于管理和研究,结题时东拼西凑草草收场,还有的课题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4. 课题管理不够规范。由于有些上级非教育科研部门滥派课题,迎合了一部分学校和个人,图虚荣、满足个人利益的思想,致使一些旁门左道的课题充斥其中,鱼目混珠,损害了教育科研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给教育科研及管理工作造成了混乱。

(二)采取的对策

教育科研如何在今后工作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再上新台阶,其对策是:

1. 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各级领导应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决定》,明确自己对教育科研工作负有的领导责任,切实地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努力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上一篇: 财税实训总结 下一篇: 电力施工行业工作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