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活动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5 01:17:27

汉服活动总结

汉服活动总结篇(1)

两年前,为了圆自己的汉服复兴梦,唐唐和一位从小有汉服情结的女孩结识,共同开了一间名叫“双?玉瓯”的汉服精品服装店,女孩便是现时汉服业界有名的白桑儿。从设计到销售,她们均自己完成。店主唐唐说,天河南一路是个性精品店的集结地,加上这里交通方便,常来这里逛街的人容易发现,如今,汉服店已经开业两年了。除了售卖汉服外,她们还销售一些汉文化周边产品,比如头饰、鞋、伞、筷子和古代的益智玩具等。这间十来平方米的小店,成了这个有着汉文化情结的群体的集结地,通过组织节假日穿汉服上街、跳汉舞等活动来推广汉服文化,实现她们共同的汉服复兴梦。

“穿汉服不是一种物质追求,而是一种精神需要”,唐唐说。讲究原则的她,除了为一些高端客户量身定做之外,不会接受来图加工和时装款式的订单。所有的量身定做,均要按照店面固有的款式类型来做。“几乎所有的汉服款式店里都有,如果要做成时装款式,可找其他店做。”

广州缺少汉文化一些人认为穿汉服是“疯子”

2003年,河南郑州的王乐天勇敢地将汉服穿上街头,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一阵汉服复兴风。许多有共同汉文化民族情结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广州,有汉文化情结的人也不在少数,像唐唐的群体,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八十来人。

至今,仍然有些人对汉服文化存在偏见。唐唐说,一些人认为销售汉服是不务正业,甚至穿汉服上街曾被人骂成疯子。“喜欢汉文化的人不少,但有汉文化觉悟的人不多”,唐唐说,汉服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得靠汉文化的推广普及。“在全国范围内,汉服的市场很大,但在广州市场还是比较有限”。

成本高利润薄一套汉服造价至少要500多元

现在汉服尚且处于推广时期,有汉文化觉悟的人尚且不是很多,加上购买汉服的也不是收入特别高的人群,所以即使汉服的造价高昂,定价也不能太高,一套造价成本700多元的汉服,售价1200多元,相比起一套做工简单售价几千元的旗袍,精品汉服的价位已经是很低了。

“汉服特别费布料,一套精品汉服要用布10几米,费的面料是旗袍的10倍”“一套汉服造价至少要500多元,而一套动漫服饰只要它的五分之一。”加上人工和设计成本,其实利润空间微薄,唐小姐说。不过,也有不少学者和对汉文化比价了解的人,懂得精品汉服的价值,给了她们推广汉服以动力。

三个方向开拓出路网店收入占总收入三分之一

汉服活动总结篇(2)

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对可视物品的主动选择和“设计”,这些非主流、非精英的日常生活形象和物质文化材料及其所折射的日常审美观念,是新疆大众社会文化状况的佐证。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新疆汉族家庭视觉文化的调查中,我们将新疆汉族从总体上区分为兵团汉族和地方汉族两类亚文化群体。这两个群体的公众日常审美和视觉文化状况,与内地任何一个省份的汉族都有诸多不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及其文化来源的多元造成了新疆汉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多元和混杂,而兵团和地方汉族的这种多元与混杂的表现方式和原因又互不相同。

1 亚文化比较视野下的兵团汉族与新疆地方汉族

兵团汉族,是指生活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的汉族群体,这是构成新疆兵团人口的绝对主体。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10.15万的人民驻疆官兵集体就地转业,汇集7.40万全国各省的支边青年、学生、复员军人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区划范围内成立兵团所辖的14个师、185个农牧团场中屯垦戍边,承担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稳定的使命,在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2006年底,人口已达257.94万人,比成立时增加240.39万人,[1]88%左右是汉族。[2,3]从数量上说,近70%的汉族移民落户兵团后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①

而新疆地方汉族,是指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管辖的各地州、地区、市、县、乡镇的汉族。从汉朝士兵的屯垦戍边至今,这里一直演绎着民族迁徙和融合的历史剧。但对当下新疆地方汉族社区和新疆地方汉族文化模式的确立,形成实质性影响的还是从清代开始的兵屯、民屯和犯屯。这三种屯田者是清前期来疆汉族的主流。民国时期的新疆相继在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和的四个统治阶段中,甘、陕、豫、滇等地的灾民来疆数量较大。截至1949年,新疆汉族人口约为29.10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6.27%。[4]这构成了今天地方汉族中所谓“老新疆人”的人口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的干部、青年学生和京、津、鲁、湘、甘、青、宁、陕的入疆工作人员和自流人员来疆投亲落户,至1994年,新疆汉族人口已达616.48万人,占全疆总人口数的37.77%。[5,6]

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新疆地方汉族在诸如语言、礼俗、归属观念、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或隐或显地表现出与兵团汉族和内地汉族的区别。

相较于兵团汉族的整体复员或组织性迁移不同的是,新疆地方汉族由内地迁来的方式更加多样,移居时间更长。因此,他们对新疆的地域认同感比兵团汉族强烈,不同籍贯的地方汉族把不同原籍的文化带到新疆,又与本土少数民族文化渗透、交互共生。比如受新疆少数民族影响,地方汉族热情好客、生性浪漫热烈、喜豪饮、交友的功利性较弱、好面子,人与人之间的透明度较高,他们生存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与自然的竞争,而不像兵团统一军事化管理下所面对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竞争。[7]地方汉族受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清洁”观念的影响,追求家庭布置得干净整洁。②为了追求生活享受而及时消费对地方汉族和新疆少数民族而言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③而兵团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发生直接交融渗透的现象相对较少,从内地各个移民迁出地区(特别是内地农村)带来的汉文化传统在兵团军事化统一管理、整齐规范的大熔炉里被重新冶炼、筛选,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多元生态的信号已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总体来疆时间较长,因此在日常生活层面,地方汉族从内地带来的不同汉族地域文化传统在交互中相互影响,彼此的交集被加强并逐渐稳定,特别是在婚丧嫁娶、岁时节令时,地方汉族家庭明显比兵团汉族家庭有更多固定的规范或“讲究”,这种“讲究”本身就带着很强的传统寓意。

2 兵团汉族家庭视觉与物质文化概况

“非比较无以明鉴”,在新疆地方与兵团两类亚文化群体的比较视野中,我们可以较清晰的总结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汉族家庭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与地方汉族的不同之处。

2.1 朴素实用的视觉与物质文化态度

新疆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在生活中具有天然的装饰传统和装饰经验,充满民族图案和纹样的地毯、挂毯、花毡、床帏、帷幔等布满房间,对具有民族纹样的雕花、镶嵌工艺的家具、灯饰等的热爱深深地影响着与他们交流频繁的地方汉族,看重室内装饰的重要性逐渐成为习惯,这在装饰装修市场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更加明显。而兵团汉族家庭的房间(室内)进行整体设计和装修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地方汉族。即便是新成立的兵团青年汉族家庭,在装修新房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按照朴素实用原则保留父辈们处理家居空间的方式。在访问的150余个兵团汉族家庭中,只有约30%的家庭会按照房间总体的装饰装修风格选择定制阳台或窗户的窗帘、布艺等装饰物品,超过70%的家庭基本不做房间整体装修或即便简装也会淡化窗帘、布艺等装饰品的视觉作用。在室内陈设的家具中,只有不到35%的家庭会购买成套的成品家具或定制板式家具,而一些年代较久的老式家具的使用率远高出地方汉族家庭,这与他们经济收入的多少、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等并无直接的关系。④他们普遍认为,家具的选择与家庭整体的布置以实用、方便为最高原则,他们更多的家庭经费支出是为了事业和工作,而不是生活,这反映出兵团汉族朴素实用的物质文化态度。

2.2 自足稳定的视觉与物质文化惯性经验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是对兵团文化和兵团精神的历史概括与客观总结。[8]这种精神是在共和国成立之初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建立并生长于一代代兵团人心中的,因此兵团汉族家庭的日常审美和视觉文化中的这份朴素实用的原则就具有很强的历史惯性,他自足而坚强,似乎很难在家庭层面被当下的流行文化改变。

受少数民族热衷金银器、喜好装饰华丽的生活器具的影响,地方汉族逢年过节更换成套的餐具、选购审美功能突出的杯盘碗盏再平常不过。但兵团汉族家庭橱柜里的餐具却款式不同、材质驳杂。他们很少有为了日常审美需要而专门挑选的成套餐具,那种带有特殊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搪瓷材质[9]和蓝边瓷碗仍在今天被保留和使用。在兵团汉族家庭的卧室中,床单、枕巾的款式在营造家庭生活氛围的同时也充满年代感。

2.3 劳动者和部队本色的视觉与物质文化追求

兵团汉族是“工兵”或“农兵”。在穿戴打扮方面,在内地农村汉族劳动人民本色的大传统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份鲜明的新中国特有的部队审美情结。前者主要表现为他们的衣裤很少熨烫,80%以上的兵团汉族家庭没有熨烫衣物的习惯,在他们的观念中,那种将衣服熨崭、皮鞋擦亮的作法似乎不太利于专心地从事生产建设工作。劳动服、劳保服、运动服是兵团人家比较常见、利用率最高的服装,这固然有助于节约生活成本,但习以为常的人生观念显然更为重要。在新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劳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词,在兵团更是如此,“劳动”既是生产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工农兵的根本品质,在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战天斗地”“垦荒戍边”“崇尚荣誉”的光荣传统中,“劳动”甚至具有意识形态性质。[10]在这样文化背景下,生产建设兵团汉族偏爱劳动服装的历史文化意味就再清楚不过了。

兵团汉族日常审美中的部队情结,主要表现为军队素颜、庄重地服饰要求深入人心。兵团的女性很少化妆,她们的父母大多数不赞成孩子化妆,这在兵团与地方汉族的横向对比中反差明显。⑤兵团女性很少选择那些轻盈柔软、青春时尚的服饰,她们更加倾向那些中性的、整齐大方,甚至像军装一样硬朗的服装和箱包、鞋帽款式。而地方汉族家庭在这方面就有许多不同,他们受到少数民族(特别是维吾尔族)审美的影响,女性化妆美容比较普遍,对各种首饰的热爱加之及时享受生活的观念,热心穿衣打扮并选购所谓“名牌”服装鞋帽的观念比较流行,他们愿意花心思设计自己的形象,衣柜中的服装风格多样,折射出她们愿意尝试不同生活的态度。

3 兵团汉族家庭日常审美特点

相较于受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大的地方汉族而言,兵团汉族家庭日常审美呈现出以下特点:

3.1 日常审美的自觉性不高

他们几乎很少去选择那些只具有单纯审美目的,而不具备实用功能的消费品。兵团汉族事业心强,他们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向了社会生产和集体意志所规划的社会领域,生活中的审美需求比较微弱。

3.2 日常审美习惯的时代变迁性不大

在生产建设兵团独特的文化传统中,日常审美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相比地方汉族而言稳定而少有外界干扰。在家庭视觉与物质文化的层面,父辈们的观念和方式作为优良的传统以强大的惯性被保留着,至于同当下流行文化的交互,那更多是在家庭之外的工作层面开展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审美观念对其影响较少。由于最早落实并一直贯彻着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体化大生产”的政治理想,即便是同样从事农业生产的兵团农工,也总保留着一份比地方农民“先进”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以革命时期的光荣与幸福的方式延续着,但在当下开放多元的现代社会却给他们带来了一种自足中的“封闭”。

3.3 兵团汉族与母体汉文化传统日常审美系统有较大的疏离

例如,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等民俗活动中的视觉审美和物质文化态度随意又简单,稳定的规范很少,缺少在这一层面上对母体汉文化的有效继承。“时期”对传统的集中批判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但显然“一切从简”的军事化生活节奏演化而来的兵团日常生活不太能够为传统汉族民俗传统的延续提供以传统农耕方式、乡土观念为依托的民俗土壤是最根本的原因。⑥与兵团汉族不同的是,地方汉族的日常审美习惯中隐藏着较深的“内地传统情结”,⑦这种情节与地方汉族特别是“老新疆人”农耕生活的“乡土”观念发生同构,因此与母体汉文化在日常生活审美层面保持较亲近的关系。

3.4 日常审美习惯中地域的统一性较弱

这既与上述第三点有关,同时也与兵团移民的速度和规模有关,在60年时间汇集全国各地移民近300万人,从内地带来的多样的日常审美习惯不可能像地方汉族那样经历较长时间的积淀、交互而形成相对明确的地域性。

兵团汉族家庭日常审美有着复杂性。比如在兵团的上海知青及其后人的家庭里,那种悉心营造生活之美的投入心态就与绝大多数兵团家庭不同。80年代的农八师石河子市,因为上海知青与原籍的来往,石市街头常常可见当时上海流行的服装、发饰等,以致为石河子博得“小上海”之名。而芳草湖总场的兵团汉族家庭由于与“老新疆人”聚居区呼图壁、玛纳斯紧邻的原因,他们的日常审美与本文所说的地方汉族差别就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本文关于兵团汉族日常审美的概括是相对的,正如所有的理论总结都必须排除一少部分与结论相反的材料一样。

注释: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1949年10月到1992年底,西域军垦。

②课题调查显示:受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穆斯林群众“清洁”观念影响,地方汉族家庭特别强调室内环境卫生、装饰等的干净、整洁,而兵团汉族家中则没有这种习惯。

③据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地方汉族家庭的聚餐、宴请、聚会比较多,平均每月达到五次以上,最多的家庭可达到十次。而兵团家庭的这种无任何功力目的的宴请聚餐几乎没有。这就与地方汉族受少数民族热情好客、及时行乐的生活习惯影响有关。

④在兵团所属的一所科研机构的一位副师级(相当于地方行政级别中的副厅局级)领导的家中,这种状况也表现明显,但他似乎对此毫不在意。

⑤据调查显示:兵团40~60岁之间的汉族女性每月主动用于美容、美发、购买化妆品等方面的开支不及收入相当的地方汉族女性的1/6,虽然这种差别在40岁以下的兵、地汉族女性的比较中有所减小,但仍维持在1/3左右。

⑥即便在兵团从事农业生产的团场职工那里,他们在观念上并不认为自己属于“农民”(一来他们从60岁开始退休,享受退休职工的待遇,这与地方的农民有本质不同;二来兵团的集体化农业生产由团场、连队统一提供土地、种子、化肥、生产工具等农资,秋收后统一核算收入的方式也与地方传统农业小家小户的自然农耕方式不同),所以兵团职工几乎没有地方农民祖祖辈辈在土地中讨生活而形成的“乡土”观念。

⑦新疆地方汉族有“两个故乡”,一个故乡是原籍,另一个是新疆,原籍的故乡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一些岁时节令和生活仪式中)频频“回望”“老家”的传统,这是新疆地方汉族特有的文化心态。

参考文献:

[1] 杨述新,沙永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流动人口特点分析[J].理论导刊,2009(1):86.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 艾玲.新疆兵团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5):88.

[4] 新疆四十年(综合卷)[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484.

[5] 李晓霞.论新疆汉族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J].民族研究,1998(3):39.

[6] 杨政,童玉芬,等.新疆人口省际迁移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7] 于秀华.新疆当代汉族青年的文化心态[J].新疆艺术,1998(3):18.

[8] 梁金贵.论兵团文化的精神与特质――基于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考察[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4):68.

[9] 邬建华.视觉文化视野中的搪瓷材质与兵团视觉文化探析[J].大众文艺,2013(13):97.

汉服活动总结篇(3)

汉代服饰图案纹样纷繁多样,既有自然界的动植物纹样、天文现象纹样,还有人们生活中总结形成的几何纹样等等。

1.动植物纹样

动植物图案是人类生活中最常了解到的自然之物,因而它们也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服饰纹样物。例如,汉代丝织物上,最为普遍的就是“麒麟纹”、“龙凤纹”、“虎纹”、“狮纹”等兽类纹样。以“龙凤”纹为例,龙凤图案是丝织被面上最常见的图案,往往象征着喜庆、吉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在于龙凤都是时间不存在的神话之物,它们本领超凡,是人们心中美好意愿的象征。龙作为中华民族远古图腾的象征符号,它本身就有着很积极的寓意。

除了龙凤图案,汉服上还经常出现有“牡丹纹”、“茱萸纹”等植物装饰图案纹样。这种植物纹样受当时绘画特色影响较深,纹样多富丽堂皇、多彩绚丽。此外,汉代服饰纹样还继承并弘扬了秦代的遗韵,在审美追求上保持着秦代的饱满豪放特点。

2.天文现象纹样

天文现象纹样最为典型的就是在服饰上出现的日、月、星、雪花等题材,如在蜀锦中出现的“水纹”,云锦上采用的“云气纹”等。其中,云气纹是汉代服饰中最为盛行的装饰图案纹样,它是汉代染织工艺中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用线条的舒卷起伏作为表现形式。云气纹的舒展空间里,浮动着各种飞禽走兽,这使得装饰画面更加富于动感。

3.几何纹样

几何图案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对日常生活出现的各种图样的总结。汉代服饰中经常出现的几何纹样主要有“菱形”、“六角形”、“回纹型”等等。还有的服饰纹样用几何图形作为地纹,中间用多种自然纹样辅饰,让几何图案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几何纹样中,“双菱纹”是汉代服饰中最为流行的纹样。它是由一个大的菱形两角附以小菱形构成,由于类似耳杯的形状,所以又称为“杯纹”。

总的来说,汉代服饰的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尤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纹样设图案化明显,注重审美,注重装饰的整体效果。图案纹样精致而富有韵味。

汉代服饰图案的组合理念

图案的组合往往是人们对生理、心理美的需求在服饰上的反映,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汉代服饰图案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变化,通过追求服饰图案的排列组合,在变化中追求统一。汉代服饰的图案样式不仅突出了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蕴含着种种思想文化内涵。

1.变化与统一

汉代服饰图案中一项应用较为广泛的形式美法就是变化和统一的形式美法则,从美学原理来说,它符合人对美的追求。而在汉代服饰形式美中,它同样是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一项准则。多重要素相组合形成更强烈的对比和差异化,这就是变化。变化有运动感和多样化的特征,通过联系、相互呼应和衬托的方式,使差异和变化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使二者的对立从属于统一秩序之中,从而具备秩序感。

在汉代服饰图案中,这种对立和统一的理念常常得以运用。如将填充式的花卉图案和云纹相结合,构成均衡式的构图,从中体现出变化。总之,汉代服饰在追求美的过程中,通过变化和统一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对美的追求。这使得汉代服饰纹样设计上更有艺术感染力,更能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2.节奏与韵律

汉代服饰图案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复性,它往往将统一纹样重复使用于某一布料上,但汉代服饰的这种重复性不是单纯罗列下的重复,而是更注重从纷繁中体现出韵律和节奏的美感。重复纹样能够扩大花纹图样的面积,使衣物图案的张力和方向动感更强,形成有生命的气息。从这种重复的图案中,可以感受到节奏的韵律感,它之中蕴含的想象和活力,不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让人从中领略到深层次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

3.汉代服饰图案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借鉴

首先,汉代服饰图案多从自然界中提取最精炼、最本质的东西,通过对其进行归纳、夸张,让它变形,达到一种注重精神表现而忽视外形的特点。这使得汉代服饰图案多表现出内在的神似,而不太注重外形的形似。在现在创作中,正是需要保持着汉代服饰中这中深厚的文化精神,让创作出的现代设计作品更有内涵,能够从种种时尚的外表中脱颖而出,这是汉代服饰图案纹样给现代服装设计的理论借鉴。

其次,汉代服饰图案造型对艺术造型完美性的追求,如龙凤图案色彩明快、艳丽的设计特色,可以更多地为现代服装设计所采用。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龙凤图案锁蕴含的那种权利象征的意义已经消失,它更多地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的生命力,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升华。

汉服活动总结篇(4)

1、广泛开展经贸洽谈活动,搭建引资平台

上半年,我办组织、参加了鄂京(环渤海湾地区)经贸洽谈会、会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鄂港粤经贸洽谈会、中国(西安)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届青洽会暨郁金香节、第二十届__国际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邀请市内有关部门和企业参会参展,积极为各区、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以及企业搭建引资合作平台,推动__企业走出__。广泛邀请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企业参会,宣传__招商引资优势,推介合作的领域及项目,吸引外地企业来汉投资兴业。北大方正集团选址东湖开发区金融港建设方正软件园、北京双鹤药业在洪山区左岭化工园投资建设全国一流的输液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中船重工物贸公司在江夏大桥新区投资兴建华中最大的船舶材料配送中心、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在洪山区新开设居然之家(洪山店)、上海海螺集团在江岸区投资建立上海时尚服装创意中心等。

2、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大产业引进力度

为抢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在中部崛起中抢得先机,我办主动作为,广泛组织和邀请沿海发达地区来汉考察投资。和市政府驻京办联合邀请由百余家单位组成的北京经贸考察团来汉洽谈合作项目,形成77个合作及投资意向。接待深圳知名企业投资考察团,与我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广泛洽谈,形成了精武路改造、中央商务区建设、垃圾处理等21项合作及投资意向,投资协议金额23亿元。与广东省驻汉办事处联合组织了东莞家俱行业来汉投资恳谈会,东莞家俱整体入驻中国家俱cbd国际批发城,签下75亿元的大单。协助广东惠州做好在汉举办惠州产品展销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3、建立和落实招商签约项目责任制

今年上半年着重加大了对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推进力度,对签订的内资项目实行市、区两级管理,投资总额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项目列为市级重大项目,由市、区(开发区)统筹协调,共同促进。办领导先后与洪山、武昌、?~口、汉阳等区一起,对项目进行摸底调查,实地调研部分重点项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区、开发区经协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逐一会诊,共同推进项目进展。

二、以总部企业引进为重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今年3月,由我办代拟的《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我办制定了《20__年全市发展总部经济工作方案》,编印了《__市发展总部经济政策汇编》和《总部企业在__》宣传册,制作了供市领导参加对外招商引资活动的演讲材料和ppt。

始终坚持将引进总部企业作为招商引资活动的重点。在20__鄂京(环渤海湾地区)经贸合作洽谈会上,阮市长作了《__:中国内地设立企业总部的首选城市》的专题演讲,大力宣传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措施,热忱欢迎总部企业参与__“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__城市圈建设。在鄂港粤经贸洽谈会上,阮市长、岳市长分别与总部企业负责人通过恳洽会、高层会见等方式,积极沟通交流,互相交换意见,争取引进总部企业来汉投资。在所有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发放宣传画册和政策汇编,宣传__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环境,提升__在外投资形象,吸引外地总部企业来汉投资兴业。

积极为外地总部企业来汉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引进外地总部企业的同时,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支持力度,走访企业,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助其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有__硅谷天堂阳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__光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__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等10家总部企业落户__,台湾冠捷科技集团、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百威英博啤酒亚太研发中心等3家本地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壮大升级为总部企业。

三、以与特大城市合作为标志,东中西部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形成新的格局

1、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继去年我市与广州结为友好城市后,今年上半年,我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寻求合作,大力加强与大城市之间的合作。5月,杨书记、阮市长带领__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学习考察,并与上海正式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沪汉全面战略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两地政府将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入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教文化产业、重点园区、环境保护

、合作机制建立等七个方面的合作。两市此次携手,是上海市首次与长三角地区以外的副省级以上城市签订合作协议,也是__市首次与直辖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地的合作格局向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整体推进。6月,在__贸易洽谈会上,岳市长代表市政府与__市签署了《缔结两市友好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加强两地在政府交流、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商贸金融旅游、科教文化、农业、合作机制建立等六个方面的合作,推动两地共同协作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经与西安、广州、上海、__等副省级以上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战略合作伙伴,“点对点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为加快推动__与上海两地的战略合作步伐,我办制定了《__?d上海两市战略合作协议工作任务分解表》,起草了《__市推进与上海市全面战略合作实施纲要》,明确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同时,对两地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整理,筛选出10个实施项目和10个跟踪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推进。与__协议的落实,目前正在推动之中。

2、加强东中西部协作统筹发展

上半年,共组织、推动国内交流活动30余次。我办先后到北京、天津、广州、深圳、长沙、岳阳、__、长春、新疆等地招商、推介,推动区域合作,与来访的北京、四川、深圳、苏州、西安、兰州、铜陵、东莞、惠州等地的党政或经贸代表团进行了洽谈与交流。在4月的会上,办主要领导与其他5省省会城市经协部门负责人,就如何加强中部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共同推动中部崛起达成了共识。在5月的青洽会上,我办和参会的西宁、广州、西安、南京、长春等12个市经协部门的负责人就进一步加强经济技术合作进行了座谈,达成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共识。

3、深化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继续按照《__市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20__?d20__年规划》和《__市对口支援和帮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来凤、秭归、郧西等受援地区提出的20__年对口支援项目逐一进行论证评审,确保对口支援和帮扶项目重点解决受援地区群众饮水、就医、教育等民生问题。对继续申报的助学、沼气项目,实行先总结验收再立项,并积极探索和尝试对到受援地区投资的__企业补贴激励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对口支援和经济开发相结合,广泛组织各区、开发区、市直部门和企业深入对口支援帮扶区域,实地考察,开展开发式帮扶,增强造血功能。为全面反映三峡库区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协助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开展“三峡摄影展”等活动。

四、积极推进__城市圈建设,一体化进程加快

今年以来,我办制定了《__市20__年推进__城市圈建设工作要点》,对20__年__城市圈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1、五个一体化进程加快

?~孝高速公路、机场二通道、汉孝高速公路机场连接线以及__至咸宁、孝感、黄石、黄冈的四条高速城际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步伐加快。通信一体化逐步实现。从3月起,__城市圈市民可享受长途和漫游资费接近市话的资费,实行‘单向收费’,最终实现“同城同费”。市有关部门就我市化工产业转移,到潜江、应城等圈内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积极推动化工产业转移步伐。艳阳天随州酒店和黄石酒店相继开张营业。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在咸宁市崇阳县总投资2.5亿元建设的全省“亿只肉鸭工程”核心基地已动工建设。

2、圈内外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推动我市与圈内重点城市的对接合作。继续落实去年我市与孝感市签订的合作协议,拟定了《关于推进我市与咸宁市合作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建立了工作机制。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与随州市政府合作共建“__中国光谷”随州基地。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与仙桃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建设中国光谷仙桃产业园的合作协议书》,重点发展光电子、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环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产业。潜江市党政代表团赴__经济开发区考察学习,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潜江化工、医药等优势产业与__经济开发区相关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双赢。半年来,有关市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赴仙桃、潜江、鄂州、咸宁、黄石等市进行考察调研。另外,我办共参加接待外省、市学习__城市圈考察团4批次,分别与杭州、兰州、成都、合肥等市就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进行了学习交流。

3、参与__城市圈经济活动的城市不断增多

继洪湖市、京山县之后,年初,广水市成为__城市圈观察员,参加__城市圈有关协作互动活动,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等方面的对接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3月份以来,市经协办在市委统一部署和市委指导检查组的具体指导下,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办

党委学习实践活动已顺利进入整改落实阶段。 1、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办党委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积极组织力量,认真部署工作。召开办党委会、主任办公会、战线动员大会、党支部(小组)会等,制定《市经协办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市经协办党委班子和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日程安排表》和《市经协办党委班子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化主题学习的安排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利用__经协网、机关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必读书目,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办领导结合“服务企业年”活动,深入各区、开发区和有关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举行座谈会十余次征求意见和建议,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深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向市委指导检查组汇报学习进展情况,共编印科学发展观专题信息14期。

2、学习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两个阶段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办党委领导科学发展、掌控工作全局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提高,机关人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办党委更加注重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法来指导全局工作,重点突破、全面发展,在以发展总部经济为重点做好招商引资、主动寻求与特大城市战略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__城市圈建设、对口支援帮扶、外地驻汉机构登记管理、机关建设等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统筹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服务企业、与人为本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实现了从“被动等”工作到“主动要”工作,从“重眼前”到“重长远”,从“重业务轻学习”到“学习业务两手抓”的三个转变。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市委第七指导检查组的肯定,也受到了各区、开发区、外地驻汉办事机构和企业的好评。

3、注重整改落实,初步建立长效机制

针对学习实践活动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办党委认真查找原因,深刻剖析自身,科学制定措施。找出了四个方面的主观原因,达成了六个方面的共识,制定了三个方面的推进科学发展新举措,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领导班子建设意见。注重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办机关和战线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增补了办纪委委员,调整了机关党委成员和机关支部支委会成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弘扬“干事文化”,积极开展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活动。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班子和机关党员干部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六、强化协调服务,大力推进机关自身建设

汉服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

库兹涅茨指出,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共同特征在于人均产值的高速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要素生产率的增强及较高的经济结构转变率。相应地,经济结构不断转变又推动了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而经济结构的转变,就是农业向非农业、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1]库兹涅茨的研究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变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也表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经济增长力、生产推动力、产业协调力等巨大作用。正因为如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就武汉而言,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要实现国务院关于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则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换言之,既要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高商贸、住宿、餐饮、仓储、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又要大力发展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包括但不限于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

首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核心议题,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武汉市作为一个特大城市,经济方式的加快转变面临着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困境,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还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首要任务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不以资源消耗投入和环境污染破坏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发展,即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最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低碳时代的必然选择。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渐成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低碳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有别于其它产业及传统服务业的现代服务业势必成为未来武汉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就201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文明确武汉市江汉区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根据定位,江汉区将建成服务武汉城市圈乃至中部地区的6大服务产业中心: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企业总部中心、会展服务中心、都市时尚中心、中介服务中心。江汉区获准试点不仅为武汉市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契机,同时标志着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水平逐步提高。

事实上,自“十一五”以来,武汉市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比重和水平得到提高。

汉服活动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F8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7-0075-09

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正全面推进营改增,这是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举措,对于完善税制、公平税负、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创新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为政府资源的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完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及地方财源建设等带来挑战。如何抓住营改增背景下的机遇,迎接挑战,进而实现地方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特大城市的武汉必须积极应对。

本文从武汉市财政经济的现状入手,分析营改增对其财政经济的影响,研究判断今后武汉产业发展走向,以对武汉财源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全面实施营改增的政策效应

(一)营改增改革进程的简要回顾

我国实施营改增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武汉市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在部分地区,对部分行业实施营改增试点。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实施“1+6”行业的营改增试点,即对包括陆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以及研发、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U、鉴证咨询等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试点。同年9月至12月,试点范围分4批扩大至北京、湖北等8省(市)。2012年12月1日,武汉市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和六个现代服务业中17960户企业试点营改增,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纳税人占81.6%。

第二阶段:对部分行业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行。2013年8月1日后,对上述行业的营改增试点推向全国,同时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等文化企业也纳入试点范围,涉及武汉市167户广播影视业纳税人。2014年1月1日,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也纳入试点范围,涉及武汉市129户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税人。同年6月1日,电信业实施营改增,涉及武汉市179户电信业纳税人。截至2015年底,全市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纳税人共9.2万户,相较试点启动时增加7.4万户,增长4倍。

第三阶段: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从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武汉市本轮纳入营改增的企业纳税人98155户,其中房地产企业9292户,占9.5%;建筑安装业32116户,占32.7%;金融业1507户,占1.5%;生活服务业55235户,占56.3%。近9成企业集中在生活服务业和建筑安装业。

(二)实施营改增的政策效应

从中长期情况看,营改增的政策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完善税制、公平税负。营改增最大的变化就是避免营业税重复征税,实现增值税“道道征收、层层抵扣”, 将并行于二三产业之间的流转税二元税制转换为一元税制,使增值税覆盖所有货物与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提高税制中性化程度,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优的税制环境。

其二,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营改增,既可消除第二三产业间的重复征税,又可以打通产业发展通道,加快产业转型融合,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推进服务业尤其是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发展。2015年,武汉市有1.71万户原增值税纳税人增加营改增服务项目,混业经营的比重比试点初期提高10多个百分点。一些大中型企业还积极推进“主辅分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力争主业做强、辅业做精。

其三,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本,激发企业活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通过营改增降成本、减负担,帮助企业渡难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示范。评估营改增减税效应,应关注其对整个产业、特别是下游减税的影响,着眼全产业链的税收负担。据测算,上游企业每减税1元,下游企业可减税2~3元。武汉市实行营改增以来,增值税税负从2012年的4.04%下降到2015年的2.6%,为营改增纳税人减税99.25亿元。由于4个行业实行营改增后税负平移政策,武汉市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的税负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关键要靠企业充分利用好政策,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内部管理、改变采购模式,适应营改增要求。

其四,有利于创新创业。一方面,公平的税负环境以及营改增减税效应会吸引更多的创业者。试点初期,武汉市营改增企业登记从业人数只有21.2万人,2015年增加到122万人;营改增企业实现就业人数占全市社会劳动者人数比例,也由2012年的4.12%提升至2015年的20.02%。另一方面,购买科研设备、固定资产投资等可纳入进项税额抵扣、技术开发转让免税等政策,促进企业自觉加大研发投入,减轻科技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热情。

其五,有利于提高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必然伴随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完善,从国发[2016]2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精神看,结合考虑中长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及内生要求,进一步集中中央财力,提高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是大势所趋。增加投资、转移支付、结构性减税、供给侧改革、保障民生、“一路一带”战略实施等,现实上也需要中央财力的强大支撑。受营改增全面试点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办法调整的影响,2016年6月份中央从地方净上划收入552亿元,拉高当月中央收入增幅8.6个百分点,拉低地方收入增幅6.2个百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在税负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要加强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只能在收入分配上进行结构调整,如是,地方财政减收成为必然。对此,地方不可心存幻想,要增强紧迫感,适应新要求,因势利导,沉着应对。

二、营改增对武汉财政经济的影响分析

宏观层面上看,营改增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动能等具有中长期的正面效应,然而,减税降负以及营改增伴随的体制调整、地方主体税种的缺失等,又给地方政府统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与挑战。

(一)营改增后武汉市产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从2012年12月1日开始试点营改增至今已有3个多年头,这期间营改增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改革范围不断扩大,行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受营改增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武汉市产业发展格局也在渐进调整与完善。

到2015年,全市GDP进入万亿元行列,达到109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全市税收总收入达到2000.8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民间投资4341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7.5∶49.0调整为3.3∶45.7∶51.0,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进一步调整为2.3∶42.8∶54.9,第三产业远超第二产业。

1.分行业税收收入占比情况。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建筑业,这5个行业的税收之和占到总税收收入的85.9%,其中制造业占40.6%。排名靠后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

2.分行业税收收入增长情况。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建筑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其综合增长率达到22.8%,高于整体税收增长率10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增幅最高,达到24.2%。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排名靠后。

3.单位GDP的税收贡献情况。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房地产业、金融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这5个行业每百元GDP累计贡献税收23.5元,比全产业综合税负(小口径宏观税负)高出5.1元。其中房地产业税负最高,达到61.4%,其次是金融业和制造业,税负分别为21.3%和20.8%。除农林牧渔业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税负最轻,分别只有3.6%和3.5%。

4.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情况。排名靠前的分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了112.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49.5%。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居中,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8.7%和6.9%。金融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升反降,增速为-75.6%,排名最后。

以排名相容性进行综合分析,不难看出:

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建筑业是武汉市的支柱财源,但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力度相对不足,应引起警觉。

建筑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不仅是支柱财源,而且增长后劲足,与武汉市打造“建筑之都”“设计之都”、发挥武汉地理优势、强化战略定位相吻合,应长期坚持。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虽然对武汉市的税收贡献不大,但由于税负较轻,对投资的吸引力较强。这些行业是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应减少干预、放开手脚让其发展。

科研、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快,虽然税收规模小,但对武汉市的税收贡献呈上升趋势。这些行业的发展潜力大、包容性强,对于促进产业融合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强化人才、投资、环境改善等配套政策,鼓励风险投资,完善创新容错机制。

进一步地分析营改增前后2011~2016上半年武汉市重点税源企业的产业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制造业企业龙头作用大,但税收增长动能不足。武汉作为我国中部的老工业基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武钢为代表的一批制造企业一直是武汉市的传统支柱财源。近5年来,湖北中烟、东风本田、神龙汽车、武汉石化和武钢集团等5家制造业企业上缴税收一直稳居前五,占全市100户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引领作用明显。

然而,武汉市部分制造业企业税收贡献的内生增长动能却不足,近5年来其企业税收占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的比重持续下滑。2011~2015年期间,武汉市有42户企业退出100户重点税源企业行列,其中30户为制造业企业。2016年上半年,石油化工、日用轻工、钢铁及深加工、食品烟草等传统产业降幅较大,合计产值下降11.3%,拉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3.8个百分点。外在看来,由于体制的变化,2016年5月份之后,其对武汉市地方税收的分成贡献提高到与中央持平,缓和了之前对中央贡献大、地方贡献小的差距,但其税收内生增长动能不足,对全市整体税收增长的影响不可小觑。

其二,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相对薄弱。近几年,武汉市通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培育发展起了一批以华工科技、光谷生物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武汉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武汉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2016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武汉市新经济持续产生新动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1%,高于全市GDP增速4.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制造、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8.7%,比上年同期增长6.1%。2016年,全市新签约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包括武汉新芯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通用航空聚集示范区、中兴通讯高能电池、海康视威安防。这些“大块头”逐步开工、投产后,能为武汉工业增添新动力。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稳住制造业,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基金运作等手段予以引导,但不能搞“产业”“经济”,要将投资、创新、发展主导权交给市场,让市场主体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创新自觉、发展自主。

2.加速商业布局调整、创新发展。批发零售业成为武汉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得益于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2015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总额排名第二、增速排名第三。“十二五”期间,全市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年均增长11.7%。不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电商的异军突起对传统商业形成了较大的打压。

全面营改增后财税体制的调整,批发零售业能提高地方收入分成贡献。因此,站在财源建设的角度,应重提武汉市商业企业发展劲头,推动商业企业布局调整、创新发展。支持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在做大做强实体店的同时,大力发展线上销售,促进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强规划落地,加大“小、散、乱”市场治理力度,依托和结合上下游产业,提档升级、整合改造,规划建设好几大专业批发市场集群和商务区建设;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支持汉口北、汉正街国家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加快全市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努力培植外贸增长点。

(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营改增后,科研设备、固定资产、不动产等相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加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开发转让免税以及国家为鼓励创新出台的一些优惠平移政策和“补丁”政策,必将让众多营改增科技型企业减轻创新成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

目前,武汉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应用、存储技术、地理空间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将技术优势发展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新支柱。加快布局存储芯片、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项目。

争取到2020年,使武汉市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提高工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壮大地方支柱税源规模,使武汉成为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重要集聚地和发源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型产业的核心功能区、国家参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主力军。

(四)发展壮大总部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全面营改增后,设有总分机构的企业,可采取分机构预征、由总机构汇总纳税的形式进行税收征管。营改增的全面铺开,生产业及相关行业重复征税的税制桎梏被彻底消除,这将从根本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营改增亦可直接降低第三产业税收负担,拉动服务业发展。

为此,要大力培育总部在汉的重点税源企业,积极引进新的重点税源企业在汉设立总部,吸引符合武汉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总部向武汉集聚,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在汉设立大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智能性总部,吸引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省内外民营企业来汉设立总部。

要以发展总部经济为抓手,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及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争取到2020年,武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5%,生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

利用营改增后关于总分机构申报纳税的政策规定,在强化总部经济和生产业发展的同时,需做好招商引资引税工作,加强总分机构税源建设。

(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于应对国际经济的负面影响,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鹇砸庖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然要求。

全面营改增后,虽然武汉市94.5%的个体双定户、90.4%的生活服务企业和建筑安装企业达不到起征点,但这正是中小企业成长的有利条件。事实上,营改增也激发了全市“双创”活力,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未来会成为后续财源。成都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是例证。

为此,营改增后武汉市在产业发展中还要围绕“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构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打造协作分享新经济,合理规划布局创新创业空间,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扩大创业扶持范围,畅通融资渠道。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创新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创业就业。培育创业主体,创新创业培训,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加强技师学院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大学生就业梦想之城,努力提高中小企业新增数量和发展规模。

(数据来源:武汉市统计年鉴、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相关部门单位。)

[参考文献]

汉服活动总结篇(7)

宜科科技(002036)

宜科科技是国内服装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牦牛”、“宝马”、“宾霸”黑炭衬、粘合衬系列产品和里布的生产与销售,以及对以汉麻为主的各种产品开发、汉麻种植、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等。目前公司在国内的客户主要有报喜鸟、罗蒙、太平鸟、杉杉、雅戈尔、培罗成、七匹狼、洛兹、柒牌、九牧王、才子等知名服装企业,而国外市场主要是通过中间商出口。

汉麻优越性能决定前景

从麻纺织所涵盖的纤维种类看,主要包括亚麻、苎麻、黄(红)剑麻和汉麻等,汉麻纤维除了具有麻纤维的普遍性能外,在防辐射、防紫外线和抗菌性能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其他麻类纤

维。汉麻具有优良的纤维性能,如具有优异的吸湿排汗性能、天然的抗菌保健性能、良好的

柔软舒适性能、卓越的抗紫外线性能、出色的耐高温性能和独特的吸波消声性能,是生产高

附加值、高品位纺织品的首选原料。随着人们对高品位生活的不懈追求,汉麻服装逐渐受到

大众的追捧。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和潮湿多雨的地区,汉麻的吸湿性、散热性以及良好的服饰

特点,成为所有面料服装中需求最快的。

汉麻优异特性将决定汉麻未来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一直来汉麻纤维加工技术未能突破,故在国际市场上未能形成大批量产业化的生产。而目前宜科科技和总后合作开发的汉麻纤维项目正是市场所迫切期待的,不久将来的产业化将为国内甚至全球的汉麻推广和应用起到绝对性的推动作用。

2007年4月,公司参与了投资设立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公司持股51%。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公司向高科技纺织材料领域拓展的重大举措,为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对公司下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该公司的成立是国内汉麻纺织产业化的重要一步,将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目前国内只有山西绿洲纺织责任有限公司拥有几百吨汉麻纱的产能)。

根据规划,汉麻控股5000吨纤维项目结构主要包括1500吨的长麻纺麻条、1800吨棉型化短纤维和1700吨混合短纤维。

汉麻控股公司运作以来,通过边试验边产品开发的方法,已开发出衬衣面料、西服西裤面料、针织服装面料、袜子等产品,正在开发的有床上用品、窗帘布、沙、鞋类用布、无纺布和部队装备用产品。汉麻韧皮纤维项目已经进入设备调试期。另外,2008年3月,宜科科技与汉麻产业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宁波汉麻工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各占50%),为汉麻产品的开发搭建了平台,宁波汉麻工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将对汉麻控股所生产的汉麻纤维作进一步的深加工,主要生产汉麻纱甚至生产汉麻袜子等。目前,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基本解决了原料的采购问题,在西双版纳的厂房已经建设完毕,但仍需一段时间进行设备的调试,保守估计汉麻纤维项目一期2000吨将在2009年春节左右投产,公司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我们初步测算,汉麻纱2009~2011年的毛利率预估为56.63%、55.33%和53.99%,预计宜科科技2009~2011年最终通过汉麻项目可望获得0.32、0.72和0.81元的EPS贡献。基于此,我们认为宜科科技的转折点即将来临。

市场问题2年内无需担忧

资料显示,全球汉麻面料的需求量每年按照30%的速度递增,欧、美是汉麻服装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且出口到这些国家的汉麻服装均无配额限制。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市场容量想象空间较大。

目前汉麻控股的纤维项目最大的市场为部队,总后和汉麻控股的合作协议为20年。我们了解到,以汉麻纤维为原料的部队士兵内衣、短裤、雨衣、体能训练衣等产品已经通过总后的测试,下一步将逐步涉及衬衣和训练服等更多产品的开发。汉麻控股第一期投产的2000吨汉麻纤维,总后将在上述4个品种中给以消化。而2010年扩产到5000吨,将考虑做训练服和衬衫等产品,所以我们认为扩大的3000吨产能也将会得以消化,汉麻控股的下游市场需求问题,未来2年内无需担忧。

至于5000吨以后的扩产,我们认为公司需要通过拓展民用市场进行充分的消化。公司可以考虑以大股东雅戈尔集团作后盾,以其针织等作为依托,将汉麻技术渗透进去。汉麻控股可为雅戈尔提供汉麻纤维或汉麻纱,后者可以依托自己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开发汉麻衬衣等产品。另外,宜科科技在民用市场方面也有自己的规划。目前公司计划聘请国内顶级服装设计师进行汉麻生活馆的规划,开发浴衣,床上用品等系列生活用品,届时将充分发挥汉麻的生活功能,其最重要的是将汉麻纱民用化。我们认为,汉麻纱军用转民用在营销推广上拥有比较好的概念和卖点,也应该容易为市场所接受。

老业务平稳发展

2008年中期,公司衬布业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收入占比达到66.5%;里布业务由于基点较低,发展速度明显,收入占比从2007年的5.95%迅速上升到20.44%,成为仅次于衬布业务的次主导产品。虽然公司开拓了里布业务,但是由于行业各种不利因素导致市场增长缓慢,公司总收入和净利润方面的增长并不理想。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2.26亿元,增速仅1.32%,2003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净利润为1701万元,同比下滑了9.19%。

同样,公司的盈利指标表现也不如人意,毛利率、净利润率和ROE等指标基本呈现了下降趋势。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衬布业务未有增长,里布业务受制于高端服装市场发展缓慢制约,汉麻产业投资公司开办费用、开发费用增加了当期费用支出(2007~2008年,汉麻控股和苏州宜新织造公司的开办费用均放进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中,所以公司费用增加不少),而随着原料、能源与劳动力价格上涨,公司毛利率也由上年的22.14%降至18.63%,达到历史新低。

公司主要和法国以及日本的企业合资经营高档衬布和里布,同时也利用跨国企业的平台提高产品的档次,公司下游目标逐渐转向高端服装企业,也实现了初步的跨越。但由于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在2008年受到出口数量下降以及市场需求不佳等不利因素影响,所以目前公司在这两块业务上表现比较平稳,未能取得突破性的业绩,后续仍需法国霞日衬布产能的转移以及加强对下游高端市场的开发。

汉服活动总结篇(8)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关于汉服是否成为颁奖礼仪服装的讨论也越演越烈。这一契机让汉服更多地走入人们视野,汉友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了市场的需求,便有了商机。嗅觉敏锐的企业也开始蠢蠢欲动,欲掘汉服商机这桶金。

在上海就有这样一家名为“楚兮汉兮”的汉服工作室,受到很多汉服爱好者拥戴。

交领右衽宽衣博带

在“楚兮汉兮”汉服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作为样品陈列的汉服,飘逸灵动,端庄秀丽,有垂坠感,很有华美气质。据“楚兮汉兮”的总经理欧阳雯介绍,汉服式样的初步确立是在夏商以后,到周代就逐渐完善,基本的形制在先秦时逐步成熟,虽然每个朝代都有变革,但汉族传统服饰的精髓不变,而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交领右衽、宽衣博带的特点。形制虽然简单,但上身便会因人而异,或柔静,或风流,或飘逸,或洒脱,可塑性极强。

据了解,目前汉服有两类:一是礼服类,即汉族晚礼服,是产业化的切入点,目前的应用以礼服居多;二是常服类,是汉服的成衣化,其趋势也被大多数人看好。“我对于汉服的定位跟许多汉服从业者不太一样。”欧阳雯说道:“我认为汉服不可能完全回归,只可能是借鉴汉服的特点,与现代元素结合并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加以修饰,对汉服进行改良,形成‘新汉服’。”

因此,在“楚兮汉兮”的汉服中,有一些是在保留汉服基本特色的基础上,为了美观做了一些收腰的处理,或者为了清凉而做了假领和假里等等,这些变动都是为了汉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用。

欧阳雯告诉记者,目前在“楚兮汉兮”消费汉服的主要有大学生、公司白领以及海外华人。他们对汉服的认可与热衷程度也并不一致。海外华人大多会将汉服稍作晚礼服方向的改良,在出席派对时穿着。而其他族群则会选择尽可能保留汉服原貌,婚礼和派对是穿着较多的场合,一些白领甚至已经将汉服作为上班的服饰。

因为汉服在细节上变化纷繁,光袖子就有十余种式样,所以在定制汉服的过程中会有无限种排列组合。顾客可以根据图片或者自己用汉服元素加上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以设计,确定款式和面料。在“楚兮汉兮”,制作一件汉服的价格从300元至2000元不等,300元的多为夏天的短装,而2000元的则以豪华礼服为主。

创业从楚茶道引申而来

在创业之前,有着古典气质名字的欧阳雯在重庆的一家平面媒体工作,因为单位的委派到了上海。在上海,独当一面的欧阳雯在结识很多朋友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创业的方向,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1998年,欧阳雯和朋友一起做起了茶馆的生意。

一直以来,欧阳雯都热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身为湖北人的她尤其对楚文化青睐有加。普通的茶馆经营让欧阳雯觉得索然无味,毫无特色可言。于是,她决定将茶做精做深,挖掘中国茶内在的部分。欧阳雯转而投身于茶道,做培训,做茶艺表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希望可以专注于楚茶道流派。”

也正是这一过程,叩开了欧阳雯的汉服之旅。在茶道表演中,如果穿着日常服饰,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即便穿上唐装,这种款式在各个餐厅等处已经泛滥,实难体现茶道的清逸高雅。因此,欧阳雯开始寻找一种可以进行茶道表演的服饰。她在戏剧和宗教中汲取灵感,做了一批有汉服元素的服装。“当时市面上还没有开始做汉服,我做出来的服装也仅供表演,做功也比较粗糙。但是想不到的是,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很受欢迎。”

由此,欧阳雯决定将汉服这一块拎出来,成为其创业板块中的一个体系。在2003年与汉网的一次活动中进行试水,当天就接到很多订单。

选址赋闲太太居所周边

在采访欧阳雯的时候,正在商铺搬迁过程中的“楚兮汉兮”在上海中山公园附近的昭化路上临时安置了一个工作室。在此之前,“楚兮汉兮”的门店位于五角场的政旦东路上。选择那个商铺,有许多创业之初的因素。朋友开发了一个楼盘,刚好有一个商铺,欧阳雯便在那里经营茶道和汉服。

不过,这次搬迁之后的选址,欧阳雯确实颇费了番工夫。

最初,欧阳雯考虑的是上海的城隍庙,那里可谓是老上海历史传统的一个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爱好者的一个集中地带。但是她接洽之后,发现不仅房租比较昂贵,而且对方希望她一直保持茶艺表演的部分。虽然茶艺表演是欧阳雯经营的内容之一,但对正在进行项目重新整合的她来说,立即将茶艺表演作为常规项目推上前台还尚未成熟。

随后,欧阳雯听说长乐路有几家唐装定制店比较知名,便前往考察。结果发现生意并没自己想象中那般理想,而且那里的消费者对汉服的问津度也不高。

在了解到很多汉服爱好者都会去董家渡布料批发市场买布制作之后,欧阳雯也考虑过将店铺开在那一区域。然而在细究之下,这些消费者并不会是自己的目标客户,他们依然会更倾向于自己买布制作汉服。

欧阳雯在分析了自己的顾客结构之后,总结出他们都有这些特征:有文化,而且有钱,女性顾客占绝对多数。于是,她决定将新店开在古北地区,那里有许多有足够消费能力的赋闲太太,集中了汉服的目标消费群体。

多重渠道挖掘汉服

汉服活动总结篇(9)

区“两会”经过充分调研,积极争取,先后评选了武汉工贸有限公司、武汉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新康化学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新华书店四家企业为2011年武汉市百强企业。

武汉新康化学集团有限公司高赏举总裁为武汉市杰出企业家。

航天电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义琼、武汉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强,分别为第十四届武汉市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

新康化学集团、武汉凯奇特种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武汉丰太建筑有限公司为第十四届武汉市优秀企业。

武汉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玮,为第十四届武汉市优秀企业家。

武汉常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冠利达必是食品有限公司、武汉艳阳天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获武汉市“和谐企业”称号。

二、紧密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为硚口经济结构调整作出努力

区“两会”在积极参与■口产业转型及结构调整过程中,围绕着化工企业外迁、汉正街市场综合整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企业总部集聚等重点工程,利用“两会”会员优势,积极穿针引线,举办项目推介会,先后走访调研了武汉工贸有限公司等十家企业,组织近二十家企业参与汇丰企业总部二期项目招商推介,并促成几家企业入驻。

2011年9月9日,区“两会”召开了迎中秋话发展企业家座谈会,近40家比较有影响的副会长以上的企业参会。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润生等企业家相继在会上做发言,站在不同行业的角度对当前国家的经济走向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作了精道的阐述和剖析,并就面对当前金融经济形势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企业家们作了广泛的交流。区政府副区长严学彬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在会上作了讲话。

三、深入调研寻求服务,努力为企业排难

在为企业家服务中,区“两会”坚持“务实、服务”的宗旨,帮富,当仁不让,促其发展壮大;帮穷,责无旁贷,促其稳定和谐。广结新朋友,深交富朋友,不忘穷朋友,今年,又专门组织了二十几家老小穷企业外出座谈,给他们支招当参谋,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慰问。

区“两会”坚持不间断的到企业走访调研,与企业家交朋友,从而搭建政府连接企业的桥梁,寻求服务项目,努力为企业排难,与企业家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格局。武汉盛世包装公司新海景酒店、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口支公司、武汉市邮局■口分局等单位主动上“两会”咨询听诊,要求区“两会”为他们支招,解决企业出现的疑难问题。“两会”先后为汇丰公司、■口邮政分局、电缆集团、东堡大桥衬衣公司、银泰房地产公司等企业寻求发展展开协调服务。联络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当参谋、出点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操作。武汉盛世包装公司关于公司厂房办证和新购的厂房建设等遗留问题,几年来碾转市区相关部门,因种种原因多年没得到解决,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借贷,增加了生产成本。区“两会”及时联系了开发区工程部负责人,到盛世公司现场办公,帮助他们分析研究,明确办事程序和方法途径,使这个老大难问题得以顺利推进解决。武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因实施改制工作遇到困难,多次上门咨询其政策和办法,区“两会”热情地为他们解答,帮助他们推进改制工作。

为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问题,区“两会”了解到农行能提供5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为使用好这一资源,“两会”与区经信局紧密联手,多次与农行协商,并提供十多家有需求的企业与之沟通,力求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得以新的突破。

最近区“两会”陆续到了六角街、再生公司蔡甸鑫汇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口支公司进行了调研,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和热烈的欢迎。通过系列沟通交流,与企业和企业家之间增进了 融合和信赖,

区“两会”选送了武汉南海电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武汉丰太建筑有限公司、武汉有色金属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万安盛世集团、武汉亚格南服饰有限公司、武汉市永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新海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武汉东堡大桥衬衣有限公司等9名企业总经理、董事长,参加了武汉市在浙江大学举办的中高层经济管理人员培训班,充实了企业高管人员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情况下的经营管理能力。积极组织企业高管人员参加了市“两会”组织的专家授课,企业反映很好,要求多给指标。

为了发挥优秀企业家参政议政的作用,区“两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推荐8位企业家入选区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

11月上旬,区“两会”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武汉名优特新产品“全国行活动,让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开拓视野,广交朋友。

四、维护企业稳定保平安,积极参与三方机制协商

根据国家协调关系三方工作部署和安排及省、市企协雇主工作要点,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两会”建立共同协商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的三方协调机制,开展创建和谐活动,营建和谐企业,共谋发展的社会氛围。今年同市工会、市餐饮行业协会、区工会、区人力资源局深入到餐饮酒店检查餐饮行业工资协议落实工作情况,以保障职工合法利益。同时积极参与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和仲裁,做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参与区接待工作;配合仲裁委对企业改制中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依法仲裁,平息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一方平安。

五、加强区“两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

区“两会”发挥街道办事处在为企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先后在十一个街道、开发区建立了联络站,增加了区职能部门的参与,搭建了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使之上下联手,信息更畅通、服务更便捷。

通过协调,促成辖区建筑、房地产、金融及城中村改造后的新的经济组织等新行业企业进入区“两会”。既扩大了“两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又加强了不同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谊和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区“两会”组建了“转型发展企业协会”,即将辖区29家经过改制或转型发展的原国有工业企业、商业服务业企业联合起来。组建这个协会,一是妥善解决原老企业及职工的遗留问题、做好稳定工作和企业后续发展建立一个相互学习群体,搭建一个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交流的平台,让这些转型发展企业放飞未来,注入动力和希望。二是重点是做好企业的稳定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也是表明区“两会”在关注纳税大户广交富朋友的同时,绝不忘记和关心小企业穷朋友,“两会”要为转型发展企业保稳定谋发展当好参谋,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汉服活动总结篇(10)

一、2005年武汉市与中部其它4省省会城市发展状况比较

1、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

2005年,武汉市、长沙市、郑州市、南昌市、太原市五市的GDP产值分别为2238亿元、1519.9亿元、1650亿元、1007.7亿元、895.5亿元。从GDP总量来看,五个城市大致可以分为三级:武汉市为第一级,长沙市、郑州市为第:级,南昌市、太原市为第三级。虽然武汉市GDP总量仍然领先,但是人均生产总值的羞距里缩小趋势,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大致已经相同。

2产业增加值

总体看来。五个城市三大部类产业的结构和增加值比较差别不大,武汉市产业分布相对比较合理。

产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但五个城市普遍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大型企业。武汉市在2005全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仅有四家人选。因此,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扶持大型企业和合理升级产业结构上。

3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从投资结构看,武汉市第一产业投入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投资重点仍然放在第二产业上,这于武汉市政府发展策略有关。

武汉市非国有经济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偏低。只有34.5%。同期,长沙市、郑州市、南昌市的该项比例分别达到了,69.1%、38.%和52.7%。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不足说明武汉市经济缺乏活力,私有经济发展不够活跃。

4,金融业服务行业

金融水平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2005年末,武汉市金融机构存贷款金额分别为4084.95亿元和3170.88亿元。同期,郑州市和长沙市同类数据分别为2322.32亿元、2055.35亿元和3116.1亿元、2428.1亿元;南昌市,太原市的同类数据分别为1556.65亿元、1027.5亿元和2539.25亿元、2069.14亿元。

武汉市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在数量上是领先的,这和武汉市经济总量比较大是密切相关的。同时,说明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其经济辐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5,对外经贸发展状况

由于地缘关系,中部地区的对外经贸比较是种低水平状态下的比较。武汉市的进出口总量是明显领先的,但是通过对进出口结构的比较,发现武汉市的出口额低于进口额,而其他四个城市情况则相反。这一方面说明武汉市的开放程度比较高,外来商占比较丰富,同时也说明武汉市的产品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6,主要行业的区位商比较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来测定。区位商分析可以通过测定各行业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方向和结构。

其中e表示为该区域i产业的从业人数,e表示该地区从业总人数,五表示全国从事i行业人数,E表示全国从业总人数。区位商大于1属于优势部门,小于1则属于劣势部门。

单位从业人数是指在城市法人单位就业的人数。通过图1数据可以看出。武汉市在交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上的区位商值具有优势。在科研、技术服务和信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行业以及金融业上武汉市的商值比较小。

武汉市是重要的信息港和商品集散与中转站。这使得武汉市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服务辐射的区域广大。武汉市的房地产业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屋建筑面积和商品房销售数量都增长较快。武汉市的物价水平在各个省会城市中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种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居民服务业发达。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发展关乎整个经济的发展。武汉市的金融业存贷款数量比较大,但是区位商值相对比较低。这方面说明武汉市金融业效率较高,但同时也说明武汉市金融业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武汉市在科技、信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行业,从业人数相对总从业人数较少。说明武汉市的智力优势并没有给武汉带来很好的效益,高素质人力资源流失比较严重,这也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武汉市在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中,排名相对其他省会城市较为落后。

二、武汉在今后发展中的对策与建议

武汉市具有扮演“中部崛起”发动机的潜力,但现阶段并不具备这个实力。因此,武汉市首要任务是抓住机遇,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武汉在今后发展中应该侧重以下几点:

1,积极利用各方面条件,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中部崛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部地区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得到中央的政策和财政的扶持。武汉市需要积极展现自身优势,争取国家各方面的有利政策,促进自身发展。

2,积极发展制造业,重振制造业雄风

武汉市一直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可以说制造业是武汉市的传统优势行业。具体来说,武汉市可以在光、机、电一体化和制药工业上做文章。

武汉市的“光谷”已经初具规模。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将其与软件技术、高校的智力资源更好的结合。神龙、武钢都是全国有名的大型企业,应该积极加强企业间、产业间的交流。武汉市有不少有名的制药企业,如武汉健民、马应龙等都是红极一时的制药公司。政府应该搭建平台,促进企业相高校间的交流,积极开发新技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3,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变发展策略

转变服务业发展重点,重品牌、培精品,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

在居民服务业上,将某些具有武汉特色的服务业进行品牌包装,将其打造成为武汉市的特色品牌。例如户部巷的小吃,江汉路的步行街。通过特色品牌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武汉中的居民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了武汉市丰富的人力资源。

武汉市需要加强金融业和咨询行业的发展。抓住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的契机,结合地区金融中心的优势,积极为外资银行进人武汉市做好准备。争取将武汉市金融辐射力扩大到整个中部地区。服务行业不仅要为居民提供各方面的有效服务,更应该将发展重点放在为企业服务上。特别是对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服务,如员工培训、企业家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

4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将武汉市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武汉市的交通优势表现在两点:一是“九省通渠”,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二是拥有长江黄金水道。武汉市一直没有直飞欧美日的航班,给外商投资和国际交流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武汉市需要开通国际航线,方便航空交通。武汉市现有沌口、汉阳、汉口、阳逻四大港区,水上交通便利。需要做好码头的艘件、软件建设,以中国长江航运集团为骨干,充分利用长江航道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其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关口作用。

上一篇: 保险公司营销工作总结 下一篇: 晚会策划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