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专业专业技术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8 03:32:19

船舶专业专业技术总结

篇(1)

2现状分析

船舶修造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管理专家,最主要的是需要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国外船舶修造行业,我国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严重紧缺,并在现有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这些员工的学历都相对较低,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培养就直接上岗,而国外的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并且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培养后才上岗的。由于目前这个状况工人的技术水平跟不上用工需求,缺少技术工人,很多工程项目都由外包工来做。船舶行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引进解决,但大量的技术工人无法全部引进,只有由本地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提供。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办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强,实训设备昂贵,因此一些开办时间短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院校与行业之间没有有效的融合,因此,一些造船新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造船企业的技能要求。而不同船厂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同。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船厂,其中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都不能缺少船体装配工。因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除普通的钳工和焊工技能外,重点需要掌握船体装配这项专业技能。而目前和船舶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以“船舶电焊工技能竞赛”为主,因此举办以“船体装配”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十分有必要。

3船舶装配工技能竞赛方案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方案的实践研究:结合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船厂对造船生产设计及船体装配两项专业技能的要求,探究如何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开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技能竞赛方案。

3.1理论知识竞赛

(1)试题范围。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机械识图、常用船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碳弧气刨基本知识、船舶结构及钣金展开知识、装配测量知识、船舶概论、船体识图知识、船体放样知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船体部件装配知识、船体分段和总段装配知识、船台装配知识、船体修理知识、起重基本知识、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气割基本知识、火攻矫正基本知识、船舶下水知识、造船精度管理知识、壳舾涂一体化知识、安全卫生和环境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竞赛时间。竞赛时间为60分钟。(3)命题方式。题库抽取与专家命题相结合。

3.2技能操作竞赛

(1)技能操作项目。技能操作节点装配,根据提供的二维图纸,对钢板进行号料、切割、装配。(2)竞赛时间。节点装配:180分钟。

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28-02

2010年11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三年建设期内,专业秉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特色,借力地方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创新实践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成满足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船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按照教育部规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面向辽宁省、环渤海及其他地区的船舶制造企业,培养针对船舶制造与修理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船体构件加工、船体装配焊接、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质量检验、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广泛的走访调研,确定典型职业岗位任务,得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具有如下知识目标:实用英语、修造船英语、数学和计算机知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及相关机械设计知识;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船舶识图与制图、船舶焊接工艺、船舶舾装工程知识;船舶建造工艺、船舶涂装工艺、船舶CAD/CAM、船舶生产设计、现代造船技术、造修船生产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目标

根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知识目标,确定了如下能力目标:计算机和英语的应用能力;船体焊接、构件加工与船体装配能力;船体制图和识图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绘图;船舶生产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船体建造质量检验能力;识读船舶图纸、制定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和现场施工指导能力;船舶CAD/CAM运用与生产设计、绘制生产设计图纸、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进行修造船生产组织与调度、安全生产、物质供应等管理能力;舾装件安装焊接、涂装施工的生产操作能力等。

(三)素质目标

为保证上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培养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具有如下素质目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和道德素质;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具有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具有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意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等。

二、“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保证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够全面实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针对船舶制造与修理类职业岗位要求和岗位标准,结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将毕业生就业岗位确定为“4大类”,即船舶生产设计岗位、船舶建造岗位、船舶建造检验岗位及船舶生产管理岗位。按照岗位需求,整合、调动校企双方各种资源,创新实施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依托”是整合、调动校企双方各种资源的船舶工程技术中心,“三个对接”是教学过程与船舶建造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通过“工学交替”实现教学过程与船舶建造过程对接,通过“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的对接。

(一)采取“工学交替”的模式

采取“工学交替、双重身份”的模式实施教学过程与造船工作过程的对接。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具体教学时间节点根据企业生产进程安排。

前五学期实践性教学共26周,分3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7周,完成从“学生+学徒”入门教育到初级技工的实训过程,达到完成30%工作任务考核的标准;

第二阶段8周,完成从初级技工到中级技工的实训过程;

第三阶段11周,向真实职业岗位拓展,使专业技能更加全面,能够独立完成中、高等复杂程度岗位工作。

通过以上过程,完成从“学生+学徒”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学生定期到实训室、实训车间、船厂,进行实训、实习(工作),以船舶建造综合实训车间、船舶CAD/CAM实训室、船体放样实训室、船舶模型陈列室、船体检测实训室等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渤船重工、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华越集团有限公司相关生产车间为教学性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二)采取“任务驱动”的模式

通过真实的“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充分发挥船舶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作用,针对造船企业生产实际,师生共同实施一个个真实的造船“工作任务”,如船体识图、船体放样、船体构件加工、船体分段装配、船体曲面建模、船体分段三维建模、船舶生产设计、造船精度控制、造船生产管理等。根据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辅助船舶产品制造的虚拟仿真手段,由教师对任务进行分解和示范性指导,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实践、协作、探究性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价。

(三)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

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的对接,即前五学期学生在学校完成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最后一学期开展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全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以企业为主,在企业聘任1名负责人和2名兼职教师,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

(一)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专业着力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2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人,占25%;“双师”素质教师20人,占100%。同时三年共有44名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1.“双师型”教师培养。按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书要求,制订详细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由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专项费用支出培养经费,实现“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进驻企业挂职锻炼。在学院政策保障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建设教师工作站、“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使70%以上专业教师能进站及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

(2)教师主持或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全体教师,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全部主持或参与1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与企业人员一起,参与方案设计、技术文件编写、招标、设备调试、验收、实训项目开发、操作规程和指导书编写,真正提高“双师”素质。

(3)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全体教师,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全部主持或参与1项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使教师有机会与企业建立联系,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

(4)教师参加工程系列培训。12名教师参加了学院与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合办的“船舶设计能力提高班”,共同进行了5条船的送审设计。另外,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全部参加了“船体装配工技师培训班”、“焊工技师培训班”和“冷作工技师培训班”,取得技师资格。按照“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条件,“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已达到100%。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将委员单位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纳入兼职教师库,收集整理兼职教师个人资料,建立58人的兼职教师资源信息库。

完善聘任措施,建立一套完备的聘任程序,聘任工作有章可循。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帮助下,切实选拔出实践经验丰富、适合教学要求的优秀企业员工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总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始终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以观念转变、理念更新为先导,创新实施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通过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加强“教、学、做”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了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声誉大幅增强。

参考文献:

[1]柳善文,唐国纯.工学结合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1-73.

[2]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14-216.

篇(3)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160-02

引言

船舶电子是船体电子控制装置和船载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据统计,船舶电子产品价值约占整船价值的15%。虽然船舶电子产品总体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但对船舶工业的影响却不小,特别对中国船舶工业来说,船舶电子产业落后仍是制约船舶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 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但船舶电子产品本土化率还不到10%。加快发展船舶电子产业,提升中国船舶电子产业的规模与水平,已成为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一、船舶电子产业现状分析

船舶电子产品的高端市场主要由欧美国家掌控。目前,船舶电子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丹麦、挪威、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中国虽然在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等船用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船舶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操舵系统、控制系统等船舶电子产品还多采用国外的产品。

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专业人才缺失、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壁垒难以突破、产业链协同程度低等原因,使中国船舶电子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虽然中国已进入国际造船大国行列,但国内船舶配套产业却非常弱小。国内造船企业普遍从发达国家进口船舶电子设备,致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关键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用设备和部件国内没有能力生产,只能依赖进口。这与中国船舶工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强烈反差[2]。

国产船舶电子设备存在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没有国际性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存在产品单一、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可靠性差等突出问题,基本上还处于学习跟进阶段。国内船舶电子企业以国外产品为主,自主研发的产品很少。国内能自主研制的产品仅有磁罗经、陀螺罗经、计程仪、测深仪等,且只能在部分国内船舶上使用。国内船舶电子企业一般只能提供单个零星产品,而且在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品种和规格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存在着很大差距。江苏、上海、辽宁、山东等地的船舶电子企业陆续引进了一些国外厂商或进行合资合作,但大多是一些非核心的技术和产品。在雷达、GMDSS设备、自动舵等方面,由于国外船舶电子企业一般不愿意签署专利转让协议,使中国难以引进先进的船舶电子技术。

是否提供全球性的维修服务保障,是国际大型船舶修造企业选择船舶电子产品的重要因素。国内大多数船舶电子企业没有能力建立全球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影响了自有品牌提升和国际市场拓展。国内船舶电子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经国际著名船级社的认证。即便产品质量过硬,通过了国际著名船级社的认证,但没有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也难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大型船舶修造企业[2]。

二、船舶电子产业发展对策

1.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对船舶电子产业自主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整车企业和船舶电子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等多种途径提高船舶电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处理好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积极寻求获得技术溢出的途径。组建船舶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有效整合研发资源,进行联合攻关,并实现成果转化。加强船舶电子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服务,开展针对船舶电子产业的专利信息服务,提高船舶电子企业专利信息利用水平。

2.选准发展重点。目前,中国船舶电子产业面临诸多历史机遇,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国际航运业对船舶需求旺盛,智慧海事建设的推进,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本土船舶电子企业要抢抓历史机遇,选准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载货轮、客轮、中低档游艇作为国产船舶电子产品应用的突破口。大力研发船联网、智能船舶、智慧海事所需的船舶电子产品,不断满足航运公司和海事部门对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的要求。

3.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船舶电子化水平是整车企业夺取未来船舶市场的重要手段。组织供需对接会、专题研讨会等,促进造船企业与船舶电子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造船企业与船舶电子企业合作开发船舶电子产品。对于双方合作项目,在申报电子发展基金等政府财政资金时予以优先考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船舶电子产业联盟,加快船舶电子产业集聚,推进船舶电子产业链协同。支持国内大型船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建立全球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

4.加强人才培养。把船舶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纳入装备制造和信息领域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信息领域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大学设置船舶电子专业,开设船舶电子类课程,邀请船舶企业相关骨干技术人员充实师资力量。鼓励有关高校的船舶工程专业学生选修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电子工程专业学生选修船舶工程专业课程。鼓励造船企业、船舶电子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船舶电子专业人才。鼓励高校在造船企业、船舶电子企业成立船舶电子专业学生实习基地[3]。

结语

船舶电子化的程度是衡量船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未来造船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船舶电子技术的竞争上。2011年4月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汽车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中国造船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对船舶电子产品的需求。为此,要抓住历史机遇,把大力发展船舶电子产业作为推进船舶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 洪杰.核心技术缺乏 乃中国船舶电子之痛[C]//2010年国际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2010:178-180.

[2] 王业虎.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J].金融经济,2008,(14):178-179.

[3] 胡冠山,周应兵.船舶电子电气人才培养措施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195-195.

Strategies of Ship Electron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JIN Jiang-jun

篇(4)

课 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JG13EB026)。

高职船舶类专业旨在培养船舶制造与修理一线的技术、管理人才,其专业核心课程有船舶建造、船舶CAD/CAM和船舶识图等。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具备船体构件加工、船体装配焊接、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上核心课程是船体专业重点建设课程,并且教学情境的设计也尤为重要,本文以船舶建造课程为例,来阐述创设过程。

一、船舶建造典型教学情境的创设

船舶建造课程情境设计以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以船舶制造与修理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创设了11个典型的教学情境。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每节课创设情境,做到目的明确。教学中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也要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学习船舶建造的技术,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

二、开发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

根据壳、舾、涂三工种结合为一体化的造船模式和数字自动化造船技术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完善并重新组合,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每个学习情境不但与船舶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无缝对接,同时也补充海洋平台等钢结构产品建造工艺的相关内容。在设计情境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船体装配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船舶建造课程标准,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设计。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中,精心设计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下面以船舶底部分段装焊为例,来说明情境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是通过讲述分段造船法的引入历史,激发学生对船体分段装焊工艺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了解该情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船体分(总)段类型,能根据分(总)段各自特点编制相应合理的建造工艺。能力目标,能正确按照分段特点确定其建造方法及工艺装备;能够准确编制典型分段的建造工艺流程,计算工程量大小,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三是根据典型分段图样,如右图所示,重点介绍其结构组成及建造方法,进一步编制其建造工艺,并能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制作典型分段的纸质模型。

任务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通过指导学生动手进行模型制作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船舶建造工艺路线和工艺流程以及必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注意事项,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船舶建造岗位工作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

图 15.8万吨原油船248/258分段结构

第二,针对不同材料运用相关的技术,编制相应的可行工艺程序;充分了解选用材料的物理特性,选择相应合适的配套工具及工艺手段;节省材料,缩短制造时间,并保证制作模型的质量与精度。

第三,熟读生产图样和相关资料是保证船舶建造编制工艺的先决条件,在结构模型制作中也是同等重要的。

第四,阅读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讨论、制订方案、编制工艺,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生产图样的技术要求,保证模型的制作质量。

三、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监控。注重教学质量评价和过程监控,成立与专业建设配套的管理机构,建立与专业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规范、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船舶建造课程评价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学生成绩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其二,任务评价,包括作品评价、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其三,社会评价,包括兄弟院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评价。船舶建造课程以项目情境教学为单元进行平时考核,最后进行综合总体评价。每次情境教学的考核先以组为单位进行自评,互评后教师综合评价。

篇(5)

前言

当前社会,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实用型人才,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要求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对实用型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也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才高素质的主要手段。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便是典型的实用型专业,其实践性非常强,涉及到的学科范围也比较广,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更需要以工作过程为依托。

1.岗位职业能力

在建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对传播行业的相关岗位进行职业能力的分析。绝大多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进入船厂从事造船生产设计、船体加工或船体装配、生产组织或生产管理等工作。根据每个岗位的不同,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同样的岗位使用频率以及达成岗位目标多具备的职业能力也都不尽相同[1]。在船舶工程领域中,根据岗位所需能力的不同可被划分为四种岗位能力,分别为:基本岗位能力,主要用于对船舶种类与船舶构造的识别;核心岗位能力,主要用于船体的生产与工艺设计,以及对相关软件的应用;综合岗位能力,主要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职业素质能力;主要用于企业的经营与协调。

2.课程体系构建

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构建,需要按照模块化的构建形式。所谓的模块化,实际上指的是以岗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为基础,根据其差异性构建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将已有课程按照一定的要求设置成不同的组合,按照岗位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同,运用有针对性的课程组合。以能力培养呈递进式提升的原则,根据岗位工作难度与使用频率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模块式岗位核心能力与主要技能的培养。并结合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构建具有模块化、递进式、合理化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人才培养目标

在针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船舶建造的整个生产过程:从船体的设计与生产,到船体样本与所用原料,到对船舶所用材料进行预先处理,再到对船舶所需的所有构件进行加工装焊,最后到传统的分装与总装。这个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涉及到的领域也相对较多,在对船舶工程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对船体制造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中的工作内容、组织方式、工作技能、相关工具等进行系统研究,使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船体整个生产建造过程所需要具备的相关技能与能力要求,以帮助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2]。换句话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便是要培养能够掌握现代知识与先进技能的优秀船舶领域高技能人才。

4.课程教学基础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会发生比较大的转变,从原本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理实一体化条件下的教学课程管理组织者。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相关教师,不仅需要对船体的生产设计、质量管理、生产工艺等充分掌握,对整个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工作方式方法、相关工具、组织形式等有所了解,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课程创新开发能力等。

5.以实船建造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需要为基础,通过对其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研究,按照船舶行业的具体工作流程,构建出以实船建造为基础的课程体系[3]。具体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船体结构的认识和绘制、船体图的设计绘制、船体放养、船体分装焊接与总装、船体相关构建的加工、船舶管理与船舶生产、船舶设计等,构建出一套以能力递增为基础原则的船舶工程技术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船舶领域的基本技能与提升技能,使学生向实用型人才方向发展,以更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6.运用融通职业标准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以船舶焊接考证、船体构件加工、船体构件装配、船体放养、船体选材等课程为体系骨架,并加入船舶装配、船舶焊接、船舶加工等相关职业标准。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从业资格证,并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重视企业对船舶相关人才的需求,以提升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实用性,还要将考评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提升教学质量。

7.结论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普遍偏向于实用型,船舶工程制造专业更是实用型专业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有能力,更适合社会发展的船舶领域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一、船舶建造检验工作

船舶建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船舶的使用寿命和营运安全。船舶建造质量主要由图纸设计、建造工艺和检验监督三方面决定,而船舶在建造过程中是否按图施工、是否按认可或先进工艺施工,等等,这些都与验船师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有关,可见验船师的检验工作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建造质量。在**年至**年实习和工作初期,我分别在XXXX船厂、XXX船厂、XX船厂对船舶设计、放样、装配焊接等等船舶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实践。并跟随验船师对包括千吨级“XXX五运司8”等几十艘建造船舶进行了实践检验,把握了辖区内船舶的建造检验技能。在任助理工程师几年来,独立检验建造船舶二十余艘,其中包括客船、货船、工作船等类型。在工作中,我充分熟悉到科学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治理是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的重要,原来部分船厂治理较为混乱,检验发现问题,产生返工现象较多,影响了船舶建造速度和船厂的效益,在工作中我经过思考,与船厂协商,制定出“技术工人-----船厂质检员-------验船师”的三级报检制度,有针对性的把规范要求发放到技术工人手中,在船舶建造中的几个重要步骤按三级报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检制通过检验后,方能进行下步施工,实践证实,采用这个措施后,返工现象大大降低,提高质量和效益,收到了船厂的欢迎。船舶检验过程其实是执行规范的过程,但执行规范决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充分理解规范条文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在检验工作中,我经常在保证满足规范的情况下,尽量考虑到船厂和船东的利益。一次在船舶改建检验中,该船进行加长、加宽,原实肋板强度不能满足要求,设计图纸原设计采用增加实肋板腹板高度的做法来满足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该设计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无法保证。我经过研究,提出在原实肋板面板上增加一扁铁,达到增加实肋板面板尺寸,满足强度要求的变更设计,该变更设计得到上级检验部门的审核通过,施工上大大减少了强度,加快了施工进程,船东、厂方均很满足。

在工作中我非凡注重对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想方设法解决它。一次在“XXX181”倾斜试验中,把移动到船舶另一舷的压铁移回原处时,船舶没能完全回复到原先平衡位置,保持倾斜了一个很小角度。开始以为船上物体滑移所至,但检查后没有。虽然只是很小角度,我并没有放过,相信其中必定有原因。打开舱室仔细检查,发现该船在尾舱内有一隔离空仓,为了让船舶试航时能在空载情况螺旋桨不露出水面保持航行性能,船东对该舱进行灌水压载,使船尾部加大吃水。倾斜试验前船舶曾进行排出仓底水但没干净。倾斜试验时,该舱内积水移向了另一边,在将移动到船舶另一舷的压铁移回原处时,由于船底纵向骨架的阻拦,虽然在骨架间有流水孔,但回流速度缓慢,致使仓内一边积水使船舶没能回到原平衡位置,保持了一个很小的倾斜角度。问题缘由找到了,我即要求船舶清空该仓内积水后重做试验,结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果令人很满足。在检验隆安船厂建造的“隆安水运12”船时,进行操舵试验过程中,发现左右满舵时舵杆明显摆动,经反复试验观察,发现产生摆动的原因是由于尾封板结构布局不太合理,下舵承座安装位置处于扶强材之间,在满舵时舵杆牵拉尾封板产生较大弹性变形所致。考虑到内河船操舵频繁,经常大角度操舵,受力较大,故提出在下舵承位置的尾封板内侧加设舱壁水平桁的措施,厂方采纳了我的意见。后经重新试验,情况良好,该船营运多年来,舵系从未发生问题。

二、营运检验

营运船舶的检验是船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船舶检验的实际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对营运船舶的检验,而且营运船舶的技术状况较之新建船舶更为复杂,在业务技术水平方面对验船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从事营运船舶检验的验船人员不但要把握和运用有关新建及营运船舶检验的所有规范规则和规程,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任助理工程师以来,我共对船舶进行营运检验1000艘次,包括客船、普通货船、油船、工程船、拖轮、汽车渡船、砂石船、乡镇圩横渡船等船舶类型,在工作中,一如既往的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及

时加与解决,清除了大量事故隐患,保证了船舶的安全航行。九七年十一月,我在检验“XXX水运001”船时,发现货舱口纵桁有变形现象,仔细查看,发现舱口端横梁尺寸较小,强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我提出在货舱区左右增设支柱的办法来进行解决,经过这些年的跟踪检验,没发现该船货舱区出现变形现象。二00一年八月,我在检验“XXX水运188”船时,凭我对规范的熟悉和经验,敏锐的感觉到这条长度在30余米的船舶所核定的B级300mm干舷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翻阅该船的干舷计算书,果然发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现计算错误,随即要求该船重新进行了干舷核算,消除了事故隐患。

在检验“田阳22”船时(该船为吸斗运砂船),船主为了节省投资提高经济效益,未经批准在机舱前壁处增设一较大敞口水箱,让货舱砂水流到水箱,在由主机带动水泵把砂水排除舷外。我认为该船在进行吸砂作业时,不可能一直开动主机排水,且该水箱为敞口水箱,万一有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将水排出舷外时,水将进入机舱,严重影响船舶安全,故提出拆出水箱保证舱壁水密,增设一套排水设备,避免了一起潜在可能发生的沉船事故。

九十年代前期,水运事业发展迅猛,大量违章建造船舶流入市场进行营运,这些船舶由于天生不足,存在着大量结构技术缺陷,给营运检验工作带来沉重压力。我在营运检验中,抓住船舶进行非凡检验上厂的机会,严格按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后天难于纠正的缺陷,在不违反规范的情况下,采用变通处理,签发大量《检验意见通知书》,纠正了船舶原建造存在的大量缺陷,基本清理掉了船舶历年的检验遗留问题,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公正检验

几年来共进行公证检验15艘次,作出的技术结论均作为理赔的依据之一,从没引起争议,同时,还从船检的角度协助海事部门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均被采纳作为结案的依据之一。如在对“XXX水运035”船的公证检验,该船发生触礁事故后上排,我到现场进行公证检验,通过细致检查,发现主甲板下约180mm处有一条长焊缝,怀疑船舶已经过改装,重新丈量主尺度后,发现该船型深确实比证书记载增加了180mm,在事实面前,船主也不得不承认该船确实经过私自改装,确认了该船吃水超过航道水深是导致触礁的原因之一,为理赔和海事结案提供了依据。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四、乡镇船舶整顿检验

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十年代初本航区有大量无证乡镇运输船舶违章航行,这些船舶技术状况都比较差,是水上交通安全的极大隐患。几年来我作为船检骨干,参加了对XXX江流域、水库乡镇船舶的9次整顿工作,检验船舶400艘次。乡镇船舶的检验发证是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这些船舶私自建造,无图纸资料,必须经过实船测量得出一些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我在对这些船舶进行检验时,既是进行技术把关,又进行帮助。通过限制航行时间,限制航线,增加干舷等方法对船舶提出一些限制条件,保证船舶的营运安全。在检验“XXX024”船时,在稳行核算不能满足要求,我经过分析,提出在该船舱底加设固定压载,降低船舶重心,经再次核算,满足了要求。在工作中我注重到辖区内乡镇圩渡船赶圩均携带有农产品等货物,提出将客舱区划出一定区域进行货物的放置,前部载客、后部载货,载货量根据实船统计资料选定,同时兼顾了载客和载货,又避免人货的混装,在稳性核算时设计加入货物进行核算,符合了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保证安全。在乡镇船舶检验中,由于大部分船主素质普遍较低,对船舶只有一些感性熟悉,对在乡镇船舶存在的缺陷,如舱壁的水密性、舵链的隐患、安全、信号设备的配备,我都能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明,使船主真正在思想上熟悉,主动纠正船舶存在问题,现在辖区内乡镇船舶的技术状况得到了很大提高,几年来没因船舶技术状况出过事故。

五、船舶设计

由于地方船厂技术人员的缺乏,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利用自身把握技术,帮助进行过多艘船舶船体设计,包括800吨改建船、1800吨改建船、35米甲板横渡船等多种类型船舶。多年以来,我所设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计的图纸符合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要求,并均通过了上级船检部门的审核。同时,按我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建造、改建的船舶,或按我所设计船舶图纸进行技术改造的船舶,其技术状况良好,没有发生技术质量事故。在船舶图纸设计工作中,我始终追求科学、合理的目标,使安全保障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船方的肯定和欢迎。在参与船舶设计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船舶图纸的审核经验,具备了内河船舶图纸(船体部分)审核的能力。

六、学习和提高

篇(7)

随着我国海上交通与运输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船舶的建造与维修工作也逐渐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发展。在内河船舶的建造与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与管理的缺陷等原因,使得这一过程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将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内河船舶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 缺乏完善的建造管理条例

不得不承认,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的,这些问题或小或大都制约着我国船舶建造事业的发展。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主要的问题,缺乏完善的建筑管理条例就是船舶建造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完善的船舶建造管理条例是开展船舶建造工作的中心思想与指导思想。如果相关的管理条例不够完善,那么船舶建造工作的开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想要建立完善的船舶建造管理条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对以往的船舶建造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总结。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找出以往船舶建造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为管理条例的创建提供一定的指导;接着就是对船舶建造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管理条例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船舶建造工作。因此,一定要与船舶建造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紧密的联合在一起;然后就是管理条例的建立工作。在建立管理条例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上面分析的内容。从而确保管理条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2 船舶建造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开展船舶建造的工作过程中,建造工作的主体是人。因此,如果在开展船舶建造工作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监督机制,那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很难得到很好的保障。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船舶建造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想要克服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不是非常容易的,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对以往的船舶建造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总结。找出在以往的船舶建造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漏洞,和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差错。然后对这分析总结结果进行一定的整理;接着,是对船舶建造船里制度的分析与解读。船舶建造工作的监督制度与管理制度应该相辅相成、不相违背。监督制度的制定应该以管理制度作为一定的准则;然后就是船舶建造工作监督机制的制定。在制定监督机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监督机制的反监督性。工作人员对船舶建造工作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船舶建造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对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反监督,从而确保监督机制的公平性。

1.3 建造材料的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船舶建造的最终质量取决于每一个部件质量的好坏。如果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那么船舶的整体质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材料质量的好坏与材料的价格之间有着很明确的关系,有些建筑商为了节约一定的资金花销,在材料质量这一环节上并没有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定与建筑要求。从而导致船舶在后期的使用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想要船舶建造的材料得到充分的保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进行材料选购的过程中,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资金的流转得到充分的保障;接下来,相关的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工作的过程中,要对不同厂家的材料进行一定的性价比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得相关的价格可以尽可能低一些;此外,在建筑材料进行建筑场地的环节中,要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没有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流入建筑场地。

1.4 船舶建造相关技术工人专业技能偏低

船舶建造工作的开展是存在很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的。如果船舶建造的工作人员不具备这种专业性与高技能,那么在开展船舶建造工作的过程中也会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专业的建筑人员与普通人员的雇佣价格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这也是船舶建造工作开展工程中一些人的专业性偏低的原因。想要确保相关技术工人的专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在人员雇佣的环节拥有足够的流转资金;接着,加强技术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作。定期的对相关的技术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工作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开展船舶建造工作;此外,定期的对技术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考核可以督促他们不断的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更好的开展船舶建造工作。

2 内河船舶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2.1 维修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船舶建造的过程中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的,同样,船舶维修工作中也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的[2]。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船舶维修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在开展船舶维修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维修人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不透彻等原因,并不能对船舶进行很好的检查与维修。因此想要确保船舶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相关的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定期的对相关的维修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不断地丰富和充实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得他们的知识储备可以得到不断的更新。从而更好的开展船舶维修工作;接下来,相关的部门也应该定期的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核。从而可以督促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2.2 缺少一定的自主检查工作

缺少一定的自主检查也是在开展船舶维修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对船舶进行必要的定期自我检查与维修工作是预防船舶出现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船舶安全行驶的必要保障,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一定的维修费用。因此,定期对船舶进行必要的检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不要忽视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3 结束语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对内河船舶进行维修与建造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意见。通过文章的介绍,想必大家对这方面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现阶段我国船舶建造与维修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问题将会逐渐被解决。希望相关人士能够致力于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从而为船舶事业的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实践

成果完成人:

李庆宁,陈长江,陈彬,熊绪,朱春华

成果完成单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等级建议:

二 等 奖

推荐单位名称(盖章):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时间: 二0一一年三月三日

成果科类: 工 学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成果类别:教学改革

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 校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实践

完成单位:(1)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主要完成人:李庆宁,陈长江,陈彬,熊绪,朱春华

申 请 人 及 简 况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李庆宁

高级工程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610学时

主持项目设计引进实施

陈长江

教 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150学时

参与项目设计实施

陈彬

高级工程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600学时

参与项目实施

熊绪

副 教 授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80学时

参与项目引进

朱春华

高级工程师

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80学时

参与项目设计实施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争取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得专业教学软硬件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探索出了实行产权联结,按现代企业的制度运作,建立双向嵌入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进行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生产性实训教学大纲,构建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3,在船舶类高职院校率先与船舶专业设计公司合建生产设计工作站,并开展实船生产设计,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使学生有了直接参与船舶生产设计的真实的教学平台,能真正做到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成果用于企业生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收入设立"上海佳豪武汉船院学生奖励基金",还可以作为工作站的发展基金,进一步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

4,专业教师以工程师身份积极参与工作站的船体生产设计,与企业的工程师进行了联合设计和技术交流,企业的工程师定期对教师进行了 "tribon"软件和造船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训,为校内实训基地训练了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1,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上海佳豪武汉船院船舶生产设计工作站,工作站既作为佳豪公司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也作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学院提供近600?的场地,XX年9月佳豪公司投入50余万元,购置电脑,安装船舶设计软件.2011年6月再投资200余万元安装"tribon" "sb3ds"软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结合所学专业,提高职业能力,养成职业习惯,提升职业素养,"工学结合"培养应用性人才.

2,学校和企业"双向兼职,双岗双职"建立良性运作机制,构建了共同参与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基地的管理体系,工作站工作团队由本院师生和上海佳豪公司派驻人员组成,工作站站长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企业管理按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站承接船舶产品生产设计任务,将实船产品引入生产性实训教学,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以工程师身份参与船舶生产设计,与佳豪公司的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了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培养与锻炼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3,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船舶产品生产设计,学生在真实的生产产品,真实的生产过程,真实的职场氛围,真实的企业文化中教学做合一,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

4,实现教学与生产双丰收,学校与企业共受益.XX年佳豪公司从工作站直接招聘技术熟练的学生40名进入佳豪公司工作,现在大部分学生已成为项目主管,为佳豪公司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上海佳豪武汉船院船舶生产设计工作站先后完成了中国远洋总公司南通中远船务分公司350人生活驳船,振华港口机械公司1200吨,3000吨浅水铺管船,南京武家嘴船厂1080teu标准集装箱船,长航宜昌船厂8000吨多用途船舶等共230个分段,近8000张图纸的生产设计,设计产值150万元.图纸已全部用于企业生产,得到了厂家的高度赞扬.

2,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带动船舶动力装置,船舶内燃机,船舶电气自动化等专业.2011年,工作站又引进了佳豪公司在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专家,计划对学校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开展实船生产性实训,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带动船舶动力装置,船舶内燃机等专业,形成以点带面的专业化,系统化.

通过改革与实践,专业建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船体识图与制图》课程被评为11年省级精品课程,编辑出版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训指导》,《船体放样实训指导》教材,发表了人才培养和实训教学论文三篇,对船舶类国家示范性建设的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与船舶专业设计公司合建生产设计工作站,并开展实船生产设计,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在该模式的影响下,全院各部门都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办学,全院船舶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9%以上,毕业生获得企业的高度赞扬.实现了与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

2,工作站的实船生产实训为学生提供了船舶生产设计的真实教学平台,图纸用于企业生产也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收入的一部分设立上海佳豪武汉船院学生奖励基金.

篇(9)

目前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船舶修造企业对船舶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欠合理船舶电气专业教学以船舶电气设备安装、使用、故障排除、自动化装置应用等为主,其特点应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该专业教学重心放在船舶电工工艺、船舶电力拖动、船舶电气设备维修、船舶电站、船舶信号及系统理论教学上,而在船舶自动化设备故障判断与排除、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轮机自动化等课程的还有所欠缺,导致船舶电气自动化方面知识薄弱。调查发现,已毕业学生普遍欠缺PLC编程维护及保养、船舶电气自动调节装置安装使用、电路识图、常见电力设备故障排除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而限制其实际能力的提高。另外,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国际化港口的需要,学生英语水平的急待提高,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是船舶类专业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师资配备对专业建设的影响较大。目前,船舶电气专业教师配备较少,工作量饱和,导致教师外出培训较少,专业技能提高进度较慢,不能适应日益加快的专业建设需要。

(三)实训设施不完善船舶电气学生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且可用于实际操作中,是“能力本位”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实验实训设施对提高学生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学生的动手能力,直接影响船舶的修理甚至航行安全,因此改善实训设施是实施实践技能培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实践技能培养教学效果不佳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船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船舶电气的应用日益重要,但所毕业学生却不能完全胜任船舶电气的各项实际操作。这与该专业实践教学时间短、项目单调、内容陈旧、教学深度不够有极大关系,需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改善现有培训方式,特别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船舶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修上非常重要。基于以上不足,本文结合舟山群岛新区特色,就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场地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四方面综合研究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的舟山特色的创新型船舶电气人才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对人才培养改革采取的措施

(一)“能力本位”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解船舶电气专业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针对各项特点分析归纳,实现课程结构和工作体系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课程定位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置符合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如在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中,设置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如下:1)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2)照明线路、三相电路安装;3)低压配电箱的安装及低压电器的使用和保护装置的检测;4)直流稳压电源制作和调试;5)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6)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制作与调试;7)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8)交流调光灯的制作与调试等。PLC控制与调试中,设置如下:1)电动机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2)送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PLC设计;3)T68镗床主轴电动机的PLC控制设计;4)冲压机床液压油缸控制系统的PLC设计等。船舶英语课程,设置如下:1)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以简单句表达相关意思;2)组织学生参观船舶企业,通过与船舶人员英语交流提高英语技能;3)邀请大型船企的船舶人员来校进行英语授课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通过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本位”为目的的教学任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为主、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达到船舶电气理论教学的需求。

(二)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船舶电气技术是船舶专业类中一门崭新的学科,且发展迅速,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因此,拟委派专业教师前往江苏科技大学或上海海事大学进行学习交流,或以访问学者形式对外交流。另外组织专业教师前往大型船舶企业实地考察,学习运行中船舶电气设备状态和维修,深入体会船舶电气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设置“能力本位”导向的专业课程。通过培养,将提升整体船舶电气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双师素质”能力,更新教学观点和理念,使船舶电气教学更好地适应船舶企业的要求。

(三)针对性完善实训设施船舶方面设备庞大,船舶电气设备又具有其独特性,其建设资金大,如何应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有代表的实验设备并满足日常船舶电气实践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实训设施建设中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对实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以主机遥控系统模拟实训建设、电机拖动实训为基础的新模块增加等,以最少的资金需求完成实训的配备。

(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提高实践技能培训教学船舶电气实践技能培训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尽可能做到有问题去实践。一方面,通过提高实训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设置船舶电气相关设备故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钻研能力;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船舶电气专业实践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与船舶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于学习中及学期末去船舶企业进行交替实训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培训,实现零距离上岗。如我校与舟山常石集团有限公司、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舟山扬帆集团等签订学生就业实习的协议,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践教学训练项目,强化船舶电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篇(10)

“船舶防火与列车防火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要求,列车防火很多技术做法是可以借鉴参考利用的。”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列车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专家孙晓乾在第二届绿色船舶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研讨会上对列车防火与船舶防火进行了类比并提出有关建议。3月30日,为了促进船舶技术发展,推动国内船舶业提升减排环保、防火等能力,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特联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和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单位在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此次研讨会。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李东明与来自船东公司、造船厂、研究机构、技术和设备供应商的110名质量管控人员及实验室人员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不仅邀请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技术专家蔡晓斌作了题为《解读香港公约及欧盟绿色船舶法规》的主题报告,还特邀轨道交通和航天航空等领域专家主讲了《轨道车辆防火先进技术以及对船舶防火技术的启示》、《航天产品寿命与可靠性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借鉴与应用研究》。他们围绕绿色造船热点、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等问题,尤其是借助其它行业在防火性能、寿命与可靠性、绿色环保等方面成熟技术如何助力中国船舶I作了深入探索。随着全球船舶业越来越重视发展“绿色船舶”,推动其制造技术及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研究刻不容缓,而物联网、新材料、智能化、生态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又对船舶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防火性能、寿命与可靠性、能源消耗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中国航天航空和轨道交通在这些方面无疑拥有领先优势,是船舶工业的极好借鉴样本。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与电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林洪山与广电计量副总经理曾昕在致辞中均表示,此次跨界整合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不仅是广东造船业打破行业学习藩篱的大胆尝试,也必定会增强不同行业的互通互联、借鉴融合,达到借鉴领先行业的技术和经验来帮助船舶行业提供全新工作思路和解决方案的目的。

会上,蔡晓斌详细讲解了有关船舶安全与环保的香港公约、欧盟法规及两者条款差异等内容。他指出,欧盟法规的目的是为了在船舶整个周期内促进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和欧盟海洋环境,促进香港公约尽早生效,而上述公约法规生效履约后将对整个产业供应链造成强烈冲击,船企应根据船舶分级趋势选择更绿色环保材料、可信度高的供应商,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孙晓乾博士重点解读了列车防火研究框架、列车防火难题及先进技术和列车防火对船舶防火的启示。他说,船舶防火更复杂,地域更广,具有国际化特点,但在材料热物性、结构完整性、人员疏散安全性、隔热性和防火评估流程等方面与列车防火相通,譬如船舶排烟就完全可参考列车技术。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技术专家朱炜也对产品寿命与可靠性、航天产品可靠性技术体系和航天产品寿命技术发展等前沿科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建议造船业在增强产品寿命与可靠性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开展加速寿命试验和定量验证评价,进行有效的质量和可靠性信息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承办方广电计量一直致力于船舶材料环保性、可靠性的试验检测,为推动国内船舶迈向绿色环保、安全可靠作出了不懈努力。目前,该公司已通过CNAS、DILAC、CMA和总装军用实验室认可,建立了16个计量检测基地,其服务能力覆盖船用材料、船舶零部件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电磁兼容检测、环境可靠性试验等,可为船舶企业及其供应商提供一站式船舶整体解决方案。

上一篇: 和谐社区申报材料 下一篇: 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