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8 10:58:30

钳工技术论文

钳工技术论文篇(1)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大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但钳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工种,仍然是不可缺少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感形势的紧迫、任务的艰巨。就如何引导学生学好钳工专业,提高操作技能进行如下探讨。

一、提高认识,增强学生学好钳工专业的信心

钳工不论是装配钳工、维修钳工还是样板钳工、模具钳工,都是体力和手艺的结合,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有的怕苦、怕累、怕脏。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学好钳工技术,就等于拿到了就业的金钥匙。过去钳工叫万能工种,现在钳工在机械制造业中仍然广泛应用,不可替代,企业对钳工的需求是不断的、持续的,学好钳工打基础,来日就业显身手。二是掌握钳工技术,发展空间可期。如果说很多企业不缺人,缺技工,那么在技工里,又尤以缺钳工为甚,钳工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掌握了钳工技术,在职场上就争取了主动,技高胜人一筹,能强走遍天下。同时也要告诉学生,随着技术的进步,钳工的工作条件大大改善,劳动强度也逐步减轻,正常情况下是完全能够胜任的。通过上述引导,来打消学生的顾虑,坚定他们学好钳工技术、将来从事钳工职业的信心。

二、学好钳工技术,须打好理论基础

理论本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现代钳工必须是有文化的钳工,才能更好地适应要求,胜任工作,钳工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必须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作保障,这样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钳工专业要系统地学习钳工相关专业的理论,了解并掌握钳工基础知识,只有了解到钳工基础知识、工艺知识,理解其精髓思想,才能顺利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特别是要学好机械制图,掌握“工程语言”,围绕图纸上的各个“工程语言要素”来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理论教学内容应围绕“应知、应会”来开展,突出基础理论和实用性,避免烦琐、枯燥的内容。教学方法须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其直观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使制图等教学的复杂抽象变得简单直观,同时多采用挂图、模型等手段简化教学手段和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钳工理论知识。

三、重点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钳工的特征就是“手上功夫”,一是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刮削、研磨等。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熟练掌握扎实的钳工基本功,才能提高钳工操作技能。钳工基本操作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看似简单重复的基本操作,需要钳工学生的耐心和恒心,只有通过一遍遍钳工的基本操作,才能提高钳工学生操作的准确度和操作的效率。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操作钻床等旋转机器实训时,必须老师在现场监护,确保安全操作。强化训练时,首先要教给学生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正确工作的姿势。二是工、卡、量具的使用。钳工工作时刻离不开测量,即工、卡、量具的使用,只有正确使用工、卡、量具,才能进行正确测量,才能在生产、装配、维修中得到正确的依据,才能及时检测加工零件是否为合格产品。学生在选择工、卡、量具的时候,按照金属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万能游标量角器、内卡钳与外卡钳、水平仪的顺序进行;在练习时,按照各种工、卡、量具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读数方法、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学生经过使用工、卡、量具操作训练之后,既能掌握各种工、卡、量具的规范操作,又能熟悉下一步所要操作的零件内容,还能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钳工,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员。三是钳工的操作技能方法,要结合实际操作的条件和环境因素,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并不断进行操作技术上的创新。要先从测量和基本功训练,再到工艺思想的促成,最后到综合能力的实际训练,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使钳工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真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四、开展技能竞赛,促进学生掌握钳工技能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以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成就感,一对一,对手赛;组和组,集体赛;看谁学得快,看谁做得好。竞赛要根据学生学习技能的不同阶段,适时开展,一环扣一环,环环推进,学校要高度重视,提供条件,投入相应费用,确保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引导学生把专业技能训练与考取钳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在钳工专业学生中不断掀起学知识、练技能的热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钳工操作技能的不断提升。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机械制造业作为深入各行各业的成熟产业,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而钳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最基本的技术工种,无疑面临更大的挑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钳工技能,钳工专业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更要在实际的操作技能中进行训练,并通过实际操作不断自我学习、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华.关于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教育研究,2013(3):40-41.

钳工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机械制造 钳工工艺 应用分析

引言

在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就是钳工这一工艺技术,是传统机械必备的一项工艺技术,在许多高等院校,至今还设有金工实习这一课程,金工实习课程包括了钳工操作,虽说现代机械制造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钳工专业还是无法智能取代,所以研究钳工工艺,提高钳工工艺意义深远,不仅可以推动国家机械制造业的进步还能推进技术的革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1钳工工艺简介

1.1钳工工艺的种类

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钳工专业的分类也更加细化,根据不同工作范围进行分类主要分为3种类型包括:(1)模具钳工。模具钳工主要是对一些模具、样板等类似工具的作业,包括对模具的制造、修理和后期的维护等工作。(2)普通钳工。普通钳工主要包括一些简单设备的调整等。(3)装配钳工。装配钳工主要包括利用装配技术对设备进行作业,组装完成设备后,还要对其进行校准和检测。

1.2钳工工艺的特点

钳工工艺特点主要包括:

(1)操作方式灵活。相比其他工种的操作方式,钳工的操作方式比较灵活,根据用户需求,可以生产出满足要求的部件,一些较小的零部件,钳工的操作方式灵活更能完成相关要求。(2)生产精度高。钳工工艺另一个特点就是精度高,对于许多复杂的机械零部件,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并不能生产处满足精度要求的零件,而钳工可以完成高精度这一要求。(3)价格低廉。钳工工艺相比其他现代工艺的操作方法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所需人力物力都比较少。

1.3钳工工艺的应用范围

钳工工艺应用范围广阔:包括加工单个零件、划线、模具制造、零件之间的装配、维修等。钳工主要应用于单零件加工、半成品划线和精度要求较高的模具制造等方面。

2钳工工艺的操作

2.1 虎钳操作。虎钳的作用是用来加持工件,是钳工工艺应用的必须工具,对于虎钳的操作首先要了解他的分类和特点,虎钳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回旋式两种方式。常用虎钳的使用特点包括:其尺寸分为100mm、125mm、150mm。它的结构是由钳体、底座、导螺母、丝杠、钳口体等组成。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操作:(1)要使得工件受力均匀;(2)避免工件变形;(3)使用手工操作,避免不当行为造成事故发生。

2.2手锯操作。手锯是钳工操作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其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钳工最后零件的形状和表面光滑程度。手锯组成部分主要包括(1)锯条,而锯条主要由铝合金和碳素工具钢处理形成;锯条是手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决定割据的好坏程度的主要因素;(2)锯弓,锯弓是连接锯条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当操作手锯时,我们要注意控制割据的速度,过高过低的速度都将对割据造成不好的影最终将影响工件的精度和形状。在操作时要求一手扶住工件,另一只手进行手锯操作,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工件的掉落或移动。

2.3划线操作。划线操作时整个钳工操作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划线操作可分为平面划线和立体划线,平面划线和立体化纤相比,较为简单,但是整个划线操作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对样品图进行分析,这就要学会看图;第二步,对工件进行划线操作,划线时候最好一次性完成,避免多次操作形成误差;第三步,进行检查校核,避免误差,满足要求。

2.4锉削操作。锉削:是一种利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在割据加工之后其表面粗糙度和形状还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对其表面进行锉削,最终使得工件满足所需要的要求。锉削操作的优点包括:提高精度,应用复杂零件等。

3机械制造钳工工艺的应用

3.1传统机械制造中钳工工艺的应用。传统机械制造中钳工的应用十分重要,钳工的特点在前文已经说过包括灵活度强,精度高。比如在小批量高精度生产的零件中,钳工就占有很大的优势,例如:生产模具,首先分析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然后根据图样,对毛坯进行切割,利用手锯等工具,再对工件进行划线操作,完成相关的零件生产过程之后,对其装配,检测,使之达到最后的要求水平。在其他生产方面,钳工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包括机械零件的维修、导轨刮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方面。

3.2现代机械制造中钳工工艺的应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机械制造行业也不断的改革创新,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虽然许多现代化机械设备目前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比如数控机床的出现,但是在精度要求方面,有的机床并不能够完成这一要求,而能够完成相关要求的设备有非常昂贵,所以钳工在这一方面就展示出独一无二的优势,也是在时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钳工工艺与也在创新发展,例如:微细锉削、微细钻削等,在微细生产方面,对钳工工艺进行更加微细分工操作,对于小而精度要求高的零部件更加微细操作,在要求精度高的条件下,更应该制定相应的操作步骤,第一:了解加工工件的组成部分和结构;第二:拟定工艺路线,根据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确定加工基准面、加工顺序和加工的方法。

4结论

本文着重研究了钳工的应用问题,发现钳工工艺的优势包括:1)操作灵活性高;2)精度高,基于以上优点,加之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利用机械创新的基础不断优化钳工工艺,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万彬.试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钳工工艺[J].装备制造技术, 2016(3):258-260.

钳工技术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84-02

职业技术学校是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也是为企业输送合格技术工人的基地,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生产力,如何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则是技工学校的重任。钳工专业作为传统的技术工种,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加工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仍然广泛应用在很多机械化的加工领域中。钳工技能是职业技术学校生产实习和企业生产所必备的技能,这项技能的提高是与学生的兴趣、良好的身体体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钳工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因而在教学中要全面实行一体化来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

一、建设“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出并推行“一体化”(或“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旨在有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的一线劳动者,促进就业和社会发展。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这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提出的。那么,在钳工专业教学上,“一体化”教师授课时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传统钳工教学分为钳工工艺学和钳工生产实习,工艺和实习并不在同一课堂,甚至还有工艺教师和实习教师之分,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统钳工教学最初只凭借基本的工具进行训练,到后来一张图纸、几把锉刀、几种量具就可以完成课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只能培养不懂理论的“下力工”。实行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放在同一课堂上来完成,让学生在懂得理论的同时掌握加工工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必须建设一支全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在“一体化”教学中,根据企业的生产加工情况,让学生了解钳工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意义。钳工技能主要运用的是操作者的手动技能,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产品质量与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有直接关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手上功夫。但是,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无味、加工较慢、体力劳动较强,入学之初的新鲜感、好奇感逐渐丧失,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激发兴趣对于钳工技能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教师要讲解钳工工作的目的、重要性和内容,最好能展示自己或以往学生制作的精品作业,如精致的小桌虎钳、錾口榔头、锉削配合件等,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钳工工作的奥妙和独特之处,并举出实例让学生了解钳工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展开综合训练,适当可以安排学生制作一些如开瓶器、钥匙扣之类的小装饰零件,有益于激发对钳工学习的热情,明确钳工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做到学以致用。

三、遵循教学环节,教学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法是复合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法、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在钳工的基本技能当中包括划线、錾削、锯割、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矫正与弯曲、测量等操作,每一项技能都会使用到不同的工具,操作时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定动作。例如,钳工操作中的铰孔、攻丝在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基本功锉削加工,要求在操作时,站立的位置、姿势、双脚站立的角度、锉刀的握法、用力的大小及速度都有明确规范。在此环节中,要求教师按照生产实习教学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入门指导、示范操作、巡回指导、结束点评来进行。

教师的示范操作在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以便学生认真观察、模仿并反复练习,从而达到熟练和掌握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熟练、准确、协调的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加上对每个动作的讲解,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操作动作得以明确和掌握。特别是在巡回指导时,教师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和手勤。只有不断在学生身边走动、观察,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免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巡回指导是实习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长的环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既能发现学生的优势,又能查找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给予提示并加以正确地指导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中做,做中学”,做到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久而久之技能水平就会日益提高。

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宝。孔子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这就是说,要通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克服学生的缺点,让学生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教师应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存在的差异,积极地去激发他们的特长和潜能。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统一的计划和要求,又要考虑到个体的情况。如果课题内容过于浅显、直白,对于理论知识较好、接受能力较快、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没有挑战性,就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果课题内容较深且有一定难度,对于理论和专业知识不好、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造成学习困难,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兼顾所有学生,既要让优秀学生不断提高技术,又要耐心地帮助学困生,让他们都能有所进步。例如,在操作练习时,Φ40±0.01尺寸的精度控制问题就应分别对待,学困生可以有0.02mm的公差,但能力强的学生应严格要求,做到准确。

五、强化安全教育,确保课题顺利进行

安全教育是企业生产和实习教学中最不容忽视的,要想上好每一次课,必须保证安全。这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技能水平的提高也要有安全作保障。每次练习前,教师都应强调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严格检查每个课题涉及的工具、器械、设备的安全性,消除隐患,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此外,还要给学生讲解安全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每个课题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提高技能水平的有效保障。

总之,在现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中运用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作为专业教师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利用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激励学生热爱职业、热爱人生,为培养现代化的建设者、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钳工技术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45-01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理论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电化教学与实训现场教学相结合,辩证地处理好这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补充与相互渗透作用。例如: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钳工技术的具体操作等生产场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显示屏展示,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可系统地、科学地把需要几十个小时的工件加工工程向学生展示完毕。这种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心像技能的形成,而心像技能的形成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实训教学中,学生置身于各自岗位上学习,不仅能在教师的讲授中对设备、工具、量具的结构、原理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就学会了使用技能,所学知识易于巩固,学生的感觉技能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

二、实训教学注重技能训练

(一)强化基本操作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锉削技能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基本操作训练是根据实训教学原则与要求所进行的基本操作功练习,包括划线、锯割、锉削、测量、装配等钳工技能,教师通过演示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各单项操作的技能技巧。

(二)加强综合操作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仅训练钳工各单项技能是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学生既掌握了钳工单项技能技术,又有一定的综合操作技能,才能干好钳工工作。工件制作是训练学生钳工综合技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参加钳工定级考试的考前训练。在训练学生制作工件时,应遵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由简单工件做起,逐渐增加工件制作难度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训练中过好“精度关”和“速度关”。

教师要参与学生训练,并完成某一典型工件制作,讲评教师制作的工件精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树立敬业精神。对学生在训练中所做的工作,教师应对照评分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认真检测、评分,并采用先学生自测、互测再由教师当面检测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在测量方法、量具使用上的误差,查找原因,查漏补缺。对每一个《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训练项目在仔细讲解的同时可辅以娴熟、规范的演示,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训练的内在动力,过好“精度关”。要过好“速度关”,一是要“熟”,二是要“巧”。首先我们从抓基本功训练入手,每天安排一小时的基本功“天天练”时间,即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个单项基本操作训练,教师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当面讲评,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还要注重对《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加工工艺的编排训练,先由教师讲解,再由学生编写的工艺和教师编写的工艺进行对照分析,起到了“点拨开窍”的教学效果。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宁可安排得适当一点,也不让学生有过多的空余时间,最终达到既快又好的训练效果。

三、加强钳工定级考试前训练

(一)根据培养目标,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时安排方面,教师需要增加实训教学时间。实训教学课时需达到34周,占总学时的60%,这为钳工技术等级的考核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有力的保障。

(二)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训练安排

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总学时保证的前提下,钳工的基本技能训练在一、二年级的每个学期都安排4~6周。这既能照顾到《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理论教学的正常运行,又符合技能训练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不会感到钳工的枯燥单调,并在技艺和手感荒疏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训练,钳工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基本技能掌握和巩固的前提下,再集中安排5―6周时间进行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以突破技能技巧形成的“平台期’ 促进实训水平“质的飞跃”,使钳工技术等级考核获得较好的成绩。

钳工技术论文篇(5)

引言

当今社会,钳工这项行业在整个机械制造的产业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各种高精度、高技术的机械的生产和维修过程由于无法全部由机器完成,必须依靠钳工来进行手工操作。钳工虽然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行业,但其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同样不低,一个合格的钳工必须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才有资格上岗工作,因此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

一、 了解钳工行业

钳工在入职前,十分有必要对钳工这个行业进行一定的了解。总体上来说钳工行业是一个对机械加工、装配和修理技术要求很高的技术型职业。我们之所以称这些技术人员为钳工,就是因为用虎钳来对工件进行夹持和操作是他们工作中很重要,也是最为常见的一部分。钳工这个职业与其他技术型职业一样也有相应的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技师和高级技师,无论哪个等级对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操作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所以要想在钳工这个行业中往上发展,拥有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必不可少。

二、 钳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钳工在工作中利用得最多的工具就是虎钳,配合其他的手工类工具以及工作台等机械类工具来进行零件的加工、装配和设备的修理等工作,具体的工作技能包括划线、錾削、锉削及钻孔等,这都是一名合格的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1 认识钳工的常用工具

钳工使用的工具包括台虎钳、台钻以及工作台等,其虎钳也叫虎钳,是通用的用来夹持零件的工具,以100、125和150mm这三种规格最为常见,图2-1所示的即为虎钳的示意图,使用虎钳时一定要保证钳身的工作面在整个钳台之外,一般情况下让钳台的高度与手肘保持水平最适合。台钻的全称叫做台式钻床,是小型钻床的一种类型,一般情况下都是手动操作,主要用于对工件打孔。图2-2所示即为台式钻床的示意图,台钻的优势就是性能非常灵活。钳工使用的工作台简称钳台,高度多为800~900mm,宽度和长度不作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长或缩短,工作台材质一般为钢材或者木材,主要是保证钳工在上面作业时更为平稳和结实,这些工具都是钳工工作时接触较多的几类工具需要进行清楚和深入的了解。

图2-1 台虎钳示意图 图2-2 台式钻床示意图

2.2 钳工作业的基本操作

操作名称

所需工具

基本方法

划线

划线平台、划针、划规等

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錾削

尖錾、扁錾、手锤等

握法:松握、紧握、反握

挥法:腕挥、肘挥、臂挥

锯削

锯条

姿势:直线式、摆动式

起锯:远起锯、近起锯

锉削

锉刀

顺向锉、交叉锉、推锉

钻孔

钻床、钻头

钻通孔、盲孔、深孔

攻螺纹与套螺纹

丝锥、铰手、板牙等

确定直径和深度,依次攻头锥、二锥、三锥;力度均匀

表2-1 钳工工作的基本操作

表2-1所示的即为钳工工作中几种常见类型的基本操作,各项操作都有自己的作用:划线能够确定加工的尺寸和界线,使复杂的器件简化,并能检验工件尺寸是否符合标准;錾削操作在对金属性的工件进行切削和加工后能提高对设备装卸时采用锤击的准确性;锯削能够切割工件或者进行锯槽;锉削则使零件的形状及粗糙程度等数据更为精确,使其满足生产的需要;在工件上钻孔可以在上面安装零件并使其能够与其他工件连接;通过攻螺纹和套螺纹则能提高螺纹的质量。对钳工来说各项操作都需要完全掌握,所需的工具也要能够清楚地认识,并熟练掌握使用方法,钳工的大部分工作对精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在培训中最好能够人手一工具,并一对一进行指导。

三、 培训工作的开展

3.1 培训重点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掌握好钳工的基本知识,在培训工作中要针对性地进行传授与教导,一般来说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以以下几点为重点:①图纸的辨识。学员经过培训后要拥有一定的图纸辨识能力,能够认识图纸中三视图和相关符号传达的立体的数据;②钳工的常识。包括金属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工作中常用的器具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的原理等;③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培训中多设置实际操作任务,学员在实践中要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3.2 培训形式

培训主要采用课堂和实验授课形式进行,对于理论的知识的教学使用课堂来集中授课,实验操作则到设置的专门地点进行培训,之后到工厂参与实践,并安排经验丰富的高级钳工进行带领和一对一的指导。这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收效最好,同时辅以资深钳工的经验传授,能够让学员了解很多操作技巧和行业要求,学到的知识将更为扎实。

3.3 培训过程安排

培训的总的过程可分为培训前准备,培训中任务和培训后评价三个基本的过程。培训前主要带领学员熟悉曾经学过或者了解过的钳工的相关知识,然后培训讲师进行整合并以课堂教学方式授以钳工所需的基础专业知识,培训的真正开展主要为实训部分,可以将学员分组准备实训所需的资料、仪器和工具等,然后完成布置的任务比如模型装配和制作等,任务完成后要写出总结报告由讲师进行评价。实训完成后可以将学员带到厂内实地开展操作培训,向经验丰富的钳工讨教,丰富自己的专业方面知识。

3.4 培训工作总结

全部培训工作完成后不可缺少的一步就是总结和巩固,尤其对于钳工这类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甚至事故的产生,组织学员对所学到的理论上的知识和实践中的技术进行总结,不懂的地方及时补充和掌握,这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职业责任感,对于未来的就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进行钳工基础知识培训工作的更深层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 总结

钳工的基础知识培训是可以说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重点,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一个合格钳工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的培训必须与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理论学习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践操作也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在钳工就职前对其开展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于钳工整体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钳工技术论文篇(6)

前言

就我国相关企业内部而言,钳工岗位不具有健全的人员结构,其构成不协调,高级钳工相对稀少,而初级钳工数量较多,因而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就会对钳工、车工以及同二者相关的工作环节的开展造成影响。对于目前的钳工就业市场,显然钳工工作的岗位就业需求大于岗位招聘需求,但是对于该工种而言,其人员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即需要高级技工。

1 培养分析

经济结构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使得社会人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人才配置上,很多岗位甚至出现了空缺,而另一些岗位则人才过于集中出现了满溢现象。在人才空缺的岗位中高级技师便是相对突出的岗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同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教育模式有关。现代工业的发展模式需要一大批新型的高级技工人才予以支持,只有将高级钳工人才配置问题有效解决,才能保证工业的健康发展。作为高复合型人才,高级技工有效结合了社会实践和工作理论,作为技术应用人才满足现代工业中的工作需要。其处在基层岗位上,作为生产第一线人员需要承担技术管理以及技术实施职责。

在实际的生产中,企业人才配置无论是技术应用型还是技术管理型的人才都较为稀少,这对于企业的日常生产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都极为不利,尤其是高级钳工的缺乏,使得企业的生产模式出现了不合理偏差。无论时代如何,高级钳工一直作为时代需要的应用人才主流队伍而存在,这也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生产,而生产行业的运转需要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予以推动,只有保证技术管理和技术操作条件,生产效率才有所保障,产品的质量才有所保障,企业的竞争力才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现实的生产需要。若这一点都无法满足,那么企业的发展在将来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合理科学的对高级钳工队伍予以培养,从认识上提高对高级技工的认识,才能切实有效的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导致对于高级技工的培养度不够,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重数量而非质量。现在企业中技工的数量实际上很多,但普遍专业素质都较低。在生产中原本应当高级技工做的工作却由中级、低级技工做,这不但会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其次,重工程师而轻技师。现代工业生产中很多都是设计出了但却生产不出来,主要原因就在于工艺不到位,即缺少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再者,重工资级别而非技术级别。虽然工资级别是衡量技术级别的一大标准,但其仍旧带有盲目性、局限性。最后则是将技术工人同体力劳动者划上等号,认为其无需进行培训,任谁都能担任技术工人的岗位。

由于近些年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结构不断的优化,很多政策导向仍旧没有偏向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级技工以及技艺精湛人员的缺失使得我国企业高级钳工的数量急剧下降,技师同工程师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并且由于待遇、工资以及地位等因素的差异,使得技术工人不再愿意从事技术性劳作,后来人员对于该类岗位的从业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发展使得市场运作体系出现了极大的漏洞,一些劳动人员的结构配置上会出现难以满足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现象。并且受到了管理体系中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在目前的人才需求标准上,劳动力的情况。素质以及人力资源往往同期望相去甚远,市场对于人才的供需调节能力尚且不足,缺乏相应的有效措施。并且现在我国民众观念中更多的倾向于将孩子送入高等学府中,在从业选择上年轻人往往听从家里意见,而家长又具有从众心理,不能正视自己活着孩子的择业意向,活着根本就不明白,导致了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有所偏颇,更多的偏向于大学而非职业教育。这也是目前我国高级钳工技师缺乏的原因之一。

2 高级机械钳工培养方案的分析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要针对高级机械钳工的现状,展开相关培养方案的应用,在市场宏观政策上,实现其制度管理体系的优化,促进政府的相关教育措施的优化。在技工培养环节中,一些高职院校是一种重要对人才输出机构,相关国家机关、政府组织,要给予广泛的重视,实现其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对高技能人才认识上的两大误区要切实加以解决,各级地方政府应把培养高技能人才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形成各级各类人才与经济、科技发展同步增长的机制。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实现对国家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入了解,以有效应用目前高级技工的人才短缺现状,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优化,促进其高级技师应用人才的有效培养。这是当下技工院校的教育任务。无论是什么时代,抓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行高级技师工人培养体系的健全,优化,实现高职教育体系的健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相关技工培养理念的偏差。使高职发展沿着以往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步入新的误区。以致造成了高级技工短缺这么一个事实。大部分技校都开设钳工专业,即使有些学校不开设钳工专业,也会让学生练习钳工技能,因为钳工技能是其他一些技能的基础。但要熟练掌握且达到高水平是非常难的。我们知道在机械加工中,机床自身的装配精度、运动精度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应当注重学生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往往在学校中便要予以重视,钳工作为应用型较强的技术工种,其人才培养应当从学生抓起,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着手,通过相关技术水平提升实践的实行,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不但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在该环节中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教师比例中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对专业设置予以合理调整,以社会需要为前提进行人才培养。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完善,逐渐将理论性教学转变为实践性教学,结合实际操作,突出实用性,突出培养实用性技能。同时,应当加快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实习创造环境。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目前我国高级钳工的发展状况,因此必须加强高级钳工的人才培养,通过相关措施的落实,以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前提,为高级钳工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空间。

钳工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G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24-01

钳工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机械学科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所以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外,同时还对学生的工艺分析能力和钳工动手操作能力也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钳工教学在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钳工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就成了我们每一个钳工指导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1 当前高职院校钳工教学存在的弊端

钳工教学的目标是将操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是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和技巧的提升,但当前高职院校的钳工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活动的安排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1.过于注重分数考评

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当前有很多高职院校、钳工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普遍存在将考试分数看作钳工实践教学成效的唯一评价标准。对于考试涉及到的内容往往容易引起师生们的注意,指导教师教地仔细,学生也愿意认真学习和反复训练,而对于非考内容的操作讲解则轻描淡写甚至将其删除。这种“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现象无疑是违背了钳工教学的目标,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进度安排没有形成体系

通常来说,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钳工实践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一年级学生以操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锉配、刮削等基本操作技能地培养为主;(2)二年级学生以学习钳工工具的装配与维修为主,例如常见机床的装配、机床主轴和导轨精度的测量等;(3)三年级学生以到工厂一线进行实践学习和准备职业资格等级考试为主。但在整个教学进度安排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自成体系,每个阶段的考核内容也仅侧重于本阶段的工艺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巩固,造成阶段教学目标与整体教学目标相脱节的现象。

3.钳工职业资格考试与实际需求不一致

在实际工作中,相较于锉配等职业资格考试中重点考核的技术,维修、装配等技术在企业中的用处往往更大,但这些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却被职业资格考试或各种技能比赛所忽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学内容偏废的现象。

2 钳工教学改革建议

为适应现代制造企业对机械专业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强的趋势,应在改革现有教学方法、转变钳工指导教师思想、合理设置课堂和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钳工教学改革。

1.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钳工学习的兴趣

对于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钳工教学的环境一般都比较脏乱,而且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牵扯到了大量的纯手工操作环节,比其他课程学习起来更累,所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钳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敢于动手并对实践动手操作产生兴趣,就成了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前提。

2.钳工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我教学和实践能力

钳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钳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机械学科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钳工指导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探索能够反映制造企业实际需求和钳工技术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只重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演练钳工这一工种在企业一线的实际应用场景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钳工教学应以综合技能的训练为主,并坚持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操作的训练中去。由于受生源质量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一般都比较弱,学习行为习惯也相对较差。在钳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钳工指导教师可视情况对学生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补充。例如钳工开料计算、装配、定位、误差计算等都需用到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而刀具度、刀磨知识、机械制图等又涉及到机械学科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如果这些知识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则必会使钳工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名师出高徒”。要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钳工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钳工指导教师队伍。钳工指导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我,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做到理论功底深厚、基本功扎实、操作动作规范到位,才能保证钳工教学的质量。

3.注意学生个体间动手能力的差异,合理设置课题

就跟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有差异一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会有高低之分。 在钳工教学中,教师既要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尊重学生个体动手能力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具体而言,对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安排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自己设计制作的课题,如制作啤酒瓶盖起子、锉配钥匙等。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既满足了自己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获得良好教学效果;而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耐心辅导,对他们的要求应以完成教学任务目标为主。

4.全面改革钳工考试方式,注重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首先,考试范围突出广泛性。当前的钳工职业考试内容多以锉配件为主,却忽视了在企业中用到较多的装配、刮削、机床调试及修理等技能的考核,这明显与现实需求存在脱节。因此,应对考试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生产实际需求。

其次,考试内容还要突出层次性和多样性,评价标准除注重考试分数外,还可以增加钳工指导教师对学生平时的动手操作表现和努力情况的定性评价意见。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钳工教学要实现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和技巧提升的教学目标,就要对钳工教学进行一些列改革,以适应企业实际需求和钳工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

钳工技术论文篇(8)

摘要: 随着我国机修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社会对于高素质水平机修钳工的需求也逐年增多。机床的修理工作不仅需要借助大量的理论来作为基础支撑,同时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课程实践来实现技术的有效掌握,这就要求其在钳工的人才培养活动中,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法,能够有效促使钳工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进一步的实现实践技能的合理掌握,不仅能够帮助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帮助其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来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 : 机修钳工;机械修理;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G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083-02

作者简介:吴壮(1975-),男,辽宁康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部队防暴武器发展、轻武器发展。

0 引言

钳工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特征的重要课程,机修钳工的课堂往往更加注重于对机修理论进行讲述而缺乏一定的实践活动。然而,理论讲述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实践活动服务。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钳工学习中,由于钳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其并不能真正的将所学习的理论充分的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实现机修钳工于机械修理的一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一体化分析

1.1 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一体化的重要性

进行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一体化技能培养,能够有效的实现钳工的理论技能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钳工将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也能促使其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来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实现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的一体化,能够使得钳工的理论知识更加简单明了,帮助钳工更加充分的理解与落实钳工专业中所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来进一步提高钳工的技能水平[1]。此外,机械的修理过程往往需要钳工与技师的共同参与,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使得技能培养的时效性能够得以提高。

1.2 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一体化的可行性

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的一体化,能够将传统的理论课程分成两个部分,实现钳工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确保每个钳工都能对重点的知识点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对我国的钳工培养与技能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传统的钳工技能培养中,其往往需要不同的技师来分别对钳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技能培养活动,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同,就非常容易导致钳工对于课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不够,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更不能有效的促使钳工对其进行统一的分析,而进行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的一体化技能培养,能够充分的将钳工理论与机修实践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合理的掌握理论与实践的技能培养进度,从而更加利于优秀钳工的具体培养与实际技能培养。因此,机修钳工于机械修理一体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行性特征。

2 机修钳工机械修理的技术要点

机修钳工在进行机械修理的过程中,要求其必须确保零部件的修复质量,努力使其所修理的机床性能与质量精度等条件必须达到生产活动的标准要求。其中,机械修理往往具有两个重要的标准,一个指的是确保其所进行加工修复的零部件能够充分的满足实际的工艺需要,另一个则指的是将机床修复到其出厂时所具备的标准[2]。此外,机修钳工在机修修理的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循机械拆卸的主要原则。其中,机械修理的主要拆卸原则通常是指:在拆卸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由上向下、由外向内的拆卸顺序,先拆整体再拆组件最后再进行零部件的拆卸。机修钳工在进行机械修理时所运用的主要是刮削的方法,来帮助机床回复到原来的精确度,因此,其必须严格的依照实际的装配图纸来进行机械部件的装配工作,其中能修复的部件要进行及时的修复,不能修复的则要尽早对其进行更换。机械各个零部件都修复完毕之后,机修钳工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检验,从而进一步确保机床的修理质量能够严格的符合其精确度标准要求,其中,机械修理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3 机修钳工机械修理的方法分析

3.1 机械修理的周期性修理

机修钳工机械修理的周期性修理是一种预防性的修理方式,其通常主要包括大修、中修和小修这三个基本方面。现阶段,就休钳工在进行机械的周期性修理活动时,往往更多局限于行业的条文性规定,而对于设备自身的磨损规律并没有充分的重视,使得机修钳工所指定的各项机械修理计划并没有真正的与设备的实际生产与使用情况紧密结合。同时,由于各个的设备管理水平不同,且设备的实际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也不一样,如果就机修钳工在进行机械周期性修理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结合这些因素,就会使得设备的保养与修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且部分的机械设备往往还没有达到大小修周期就已经出现了损坏现象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运转,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机修钳工还要依据周期性维修方式来对其进行修理工作,就会使得其不能充分的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该种方式往往只适合应用于已经能够掌握磨损规律的机械设备中。

3.2 机械修理的状态维修

机械的状态维修技术指的是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来作为修理的重要基础依据,来对其进行全面的预防性的维修工作。其主要运用的是各种故障检测手段和机修钳工的实际感官能力,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的巡查和定期的检查,来对机械的运行动态进行全面的诊断与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机械的故障预兆,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恰当的时间为其安排维修,能够有效地避免机械突发性故障的发生,确保机械设备能够一直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中,从而有效的降低机械维修的费用。机修钳工机械修理中的状态维修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维修方式,其主要应用在部分利用率高且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很大影响的关键机械的维修中。

3.3 机械修理的事后维修

机械设备的时候维修指的是当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或者是设备的精确度与基本工作性能达不到合格水平的要求时所进行的、具有非计划性特征的机械维修方式。机修钳工通过对机械设备的施工维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并充分的降低设备的停机时间。然而,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往往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作用,并使得机修钳工的机械修理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连续运行以及修理复杂的设备中,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一般来说,机械设备的事后修理工作往往是在故障发生之后,来对机械设备的故障部件进行修理,而不是对整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这就导致设备的运行很难一直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中。因此,机修钳工机械修理中的事后修理方式,往往更多的被用在故障发生之后对生产活动的影响较小,且修理技术不复杂的机械设备中。例如在某次补水阀事故中,当钳工接到调度通知,发现设备中的水位处于低报警状态,且氧枪自动提枪,补水阀中的点击温度非常高。钳工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测量与检查,发现整个设备的线路处于正常运作状态,而电机则已经被完全烧坏,通过对其进行更换之后并开到位的限位进行了全面的调整,经反复检查之后使得设备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中。因此,加强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的一体化,能够促使钳工全面的实现机械的事后维修工作,帮助其更加充分的掌握机械修理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机械修理的效果。

4 结语

实现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的一体化,能够有效的将钳工的理论技能培养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对我国的钳工的技能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实际的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的一体化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机械零部件的修复质量,培养起钳工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促使其能够遵循机械的拆卸原则,避免其出现不必要的意外事故与损失,努力提高钳工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能够更好的将钳工理论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的机修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赵广太.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一体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9):18.

[2]钱泽河.机修钳工在设备保养中的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129.

钳工技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G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14-001

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照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一项工种,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产品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周期大为缩短。钳工实训课教学如何应对形势的发展呢?钳工实训课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结合这几年的钳工教学,本人谈几点看法。

问题一:专业认识有误区

钳工实训课作为其他实践课的入门训练,练习锉削、锯削,钻孔、铆接、刮削、研磨、钣金等基本操作。多数钳工专业课的教师深感无奈,觉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钳工真的是无用处了。本人认为,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的加工设备的使用广泛,但有些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是离不开钳工的。所以本人认为要使钳工专业有长足进步,就必须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实现产教结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习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舍得花钱和力气进行投入,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据我了解,有些职业学校,设备简陋,钳工专业仅有几张钳台、几台钻床,学生一阶段的实习都是靠几块铁板来训练锉削、锯削、钻孔等基本操作技能,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实际产品,这样的条件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实习实在太单调了,学生普遍觉得厌烦,甚至怕实习。

问题二:师资队伍的落后性

要有好的双师型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基本素质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正确标准的操作姿势和动作,每一个演示动作都要规范到位;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具备高级工操作水平。

2.要指导学生,首先自己得会干,体会实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怎么解决。

3.具有较高分析工艺的能力。工艺方法、步骤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所以要求实习教师不仅自己具有较高的分析工艺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提高分析工艺的能力。

4.具有解决实习难题的能力。

5.具有言传身教的能力。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教法灵活、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树立学好钳工技能的信心。

问题三:考核的片面性

钳工实训从开始学习锉削、锯割、錾削等基本功,到后期的简单的装配、维修的学习,每一项都关系到钳工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锉、锯、钻、铰及平面划线上,过分强调这几项基本功,而钳工的其他基础和基本技能。不能体现出来。现代企业中钳工使用锉配技术与生产联系不大。维修、装配等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却非常广泛。而我们片面重视考试,而忽视全面的技能训练,对考试内容竭尽全力,而对非考试内容轻描淡写,学习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耗在练习基本功上,虽然实习鉴定中合格率很高,但到企业后则显出所学非所用,出现了脱节现象,因此,应将钳工实训单一的应会考试形式变为灵活多样的方式,除了在内容上改变外,还要在时间上、方法上作灵活变动。

我们具体做法是,将所学的内容与实习产品挂钩,将某个产品的某个加工工序作为考核内容,由教师按技术要求定出考核要求、评分标准和考试所需的时间,让学生考试。做到内容上分阶段进行考核,时间上进行分批考核,方式上实现理论实践多元化考核。

策略:教学实习的一体性

“一体化”教学改革把钳工工艺课和实习课合二为一,带钳工实习的教师同时兼任钳工工艺课,即教师一体化。条件成熟时,还将对钳工专业进行教材一体化和教室一体化配套改革。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钳工工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工艺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1.制定钳工实训“一体化”教学计划。根据钳工工艺实习教材内容,结合汽修钣金工的要求,将钳工实训的相关技能和工艺知识分成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制定具体技能和工艺理论要求。

2.计划编制钳工实训“一体化”教材,汽修教研组将报请学校批准和支持,进行钳工实训“一体化”教材编写。编制原则:以原教材为主,结合钣金工的要求和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编制。

3.加大了“双师型”师资培养力度。汽修教研组将制定措施,建议学校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比如:(1)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2)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3)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使学校拥有一批能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改善了“一体化”教学场地。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本学期,汽修教研组与钳工教师一起对钳工一体化教室进行了重新布置整理,并制定出台了《钳工“一体化”教室规范》,保证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上只是目前阻碍钳工实训教学发展的几点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成为一个好的钳工,需要时间、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体力、脑力上的付出,需要有好的培训基地,好的双师型教师。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钳工实训教学的发展就会与时代同步,就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06

[2]钳工生产实习,中国劳动出版社,2005.06

钳工技术论文篇(10)

机修钳工必须掌握过硬的技术,深谙各项操作的要领,严格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认真机修钳工技能工作中 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提升策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非常娴熟的技术并严格遵循相应的工作流程,做到规范操作,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

一、机修钳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一)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机修钳工是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需要经过专业化训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素养,还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技能。机修钳工工作主要是依靠知识储备和经验能力,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各种新的机器设备在创造出来,对机修钳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进步,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机修钳工工作遇到的问题很多,对各种问题的判断分析需要丰富的经验,能够快速判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拿出相应的维修或者保养方案;还需要非常熟练的技术,能够快速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才能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这都对机修钳工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现在很多的机修钳工都是技工院校毕业,他们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对各种问题的判断停留在书本层面,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过硬的应对处理能力。一些机修钳工工人传统的师徒式帮带关系,有着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相应科班学习经历,理论素养不足,不能做到自我提升和创新,无法迅速做到与时俱进,容易陷入经验主义。

(二)与之相关的标准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工作需要规范的流程和管理制度,需要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监督体制,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核、量化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对机修钳工工作的制度或者法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制定针对工作实际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不少工作都没有可以依据的规范流程,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会操作带来一定的风险,造成财产损失或者生命危险。我国也在努力推动机修钳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操作标准,但是,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细化,确保更为明晰,具有操作性。制定的惩罚机制还不能真正起到相应的警示与约束机制,不能真正让工作员工强化技术、质量与安全意识,还不能真正以奖惩来真正实现较少减少或者消除不规范行为,提升行业整体质量的效果。致使现在的机修钳工工作操作流程和管理依然不是很规范,严重影响了机修技术的整体进步,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机修钳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不高

工作需要过硬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还需要更为全面的综合素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岗位意识、敬业精神、创新理念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工作质量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存在问题是一个方面,而他们的综合素养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训练,工作的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强,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去。尤其不能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和进步,努力追求更高的质量、更优质的服务、更为经济的操作,为工作而工作是很多人的思想行为状态。

二、提高机修钳工技能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重要前提。机修钳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技术工种,工作环节较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规范操作,必须做好监督和管理,确保技术应用合乎标准,工作保质保量,不能出现任何差池,防止给机修钳工带来影响,更杜绝给设备机器工作带来更多更大的危害。根据工种、工作环境、设备操作、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操作程序,详细分析该工种的危险性;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警示和保障制度,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工作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监督和奖惩机制,确保机修钳工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并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审核,做好量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奖劣惩,确保机修钳工工作的效率与安全。

(二)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高职技工院校选用更多的优质毕业生,并对他们做好实践强化,真正做到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打造高素质机修钳工专业队伍,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和理论水平高度。定期对现有的机修钳工做好专业培训和教育强化工作,选拔一些技术人员到相应的技工院校学习,或者派遣他们到技术水平更高的关联企业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技术层次等级,确保钳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体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和综合进行综合考评,并对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做好量化,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促进每个技术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强化自己的质量安全和效率意识,促进全体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做好技术学习和研发

技术进步的车轮从来没有停止,在信息化的今天前行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C修钳工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创新,跟上时展的步伐,推动机修钳工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全面学习 ,掌握更多更全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做好研发,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研发出更为高效安全经济的新技术,推动机修钳工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总之,对于技术工人而言,完成机修钳工的各项任务必须以掌握应用相应的技术能力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能,才能做到安全作业。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创新,赶上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创新发展的步伐,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上一篇: 教育扶贫工作报告 下一篇: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