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29 12:59:38

低头族调查报告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1)

一、加强学习,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深入学习xx理论、“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大局观念和法制观念,坚持用xx武装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坚持参加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学习,深刻领会国家、自治区、市人大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三是抓好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根据常委会的安排部署,坚持参加有关法制讲座和专题辅导,不断拓展知识面。同时,重点学好《监督法》和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对台方面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身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能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比较客观、全面、准确地看待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和法律知识学习,在一年中,我认真系统的学习了宪法、代表法、地方组织法和各种法律。并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二、扎实工作,民族华侨外事宗教对台工作打开新局面

(一)协助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

1、协助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以上法律在我市顺利实施。

2、参与听取和审议专题报告,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参与听取和审议关于建设法制政府和行政效能建设,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步伐;参与听取和审议xx年市本级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xx年上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民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依法强化收入征管,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扎实推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参与听取和审议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为实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目标夯实基础。此外,还参与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民商审判工作报告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办法、规章制度等。

(二)配合全国人大、自治区人大到我市检查《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整改工作

5月分,由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毅率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委员会就检查的总体安排和具体方案进行了周密布置,协助有关部门起草向执法检查组的汇报材料。执法检查组听取了市、县政府的专题汇报,调阅县民委等的书面汇报材料,并到散居侨民家庭进行了实地检查。检查组对我市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对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促进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地方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围绕民族乡基础设施开展调研

为全面了解我市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研究和探讨加快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及措施,促进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实现全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6月份,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组成调研组,先后到xx、xx、凌云、田林、西林等县区,就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注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民族乡基础建设设施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资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与县、乡人大及有关部门进行座谈,在此基础上,对调研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综合和研究,认为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饮水困难;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用电尚未完全解决;交通设施严重滞后;广播电视邮电通信发展相对缓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教育设施亟待改善;医疗卫生硬件建设差;干部职工办公、住房严重紧缺;村部建设有待加强;民房改造难度大;小城镇建设水平低。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改善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和建议,向市人大常委会、市委提交了《关于我市民族乡基础设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得到市委的肯定,并刊登在《xx工作》xx年第 期。

(四)加强联系,推进工作发展

1、加强与自治区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的联系。派员参加区人大在xx、柳州等地召开的外事华侨工作座谈会、“三委一室”工作座谈会、民族自治法规立法研讨会等会议。通过参加会议学习,了解到自治区人大对民族、华侨、外事的工作重点及兄弟市的先进工作经验,为本委及时调整工作目标,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2、加强与政府对口联系部门的工作联系。年初,为加强联系工作,由本委牵头,会同市民族委员会、外事侨务办、宗教局、对台办共同制定了联系制度,并形成文件。有了制度保障,使委员会能及时了解对口联系工作开展情况,促进单位之间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10月分,了解到市民族委员会对全市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情况进行调研需要协助和支持的情况后,本委及时派员派车一起深入各县区、乡镇开展调研工作,为完成市委、市府布置的这次调研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3、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外出学习考察活动。10月份派员参加赴陕西、甘肃、xq等省、自治区学习考察活动。与兄弟开展工作座谈,交流工作经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五)积极协助常委会做好工作

今年3月和12月,在市人大两次例会期间,根据工作分工,我与材料组的同志们一道,认真做好各项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工作中,坚持抓早字、争主动,善始善终地完成任务,确保不误时、不误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确保高质量、高水平。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54-02

一、学生“低头族”调查情况统计

据中国少先队事业中心最新的关于: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6.8%,而且17.5%的未成年人早在6岁之前就已经和网络有亲密接触。北京市妇联也在近日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邢台报告》中公布4~6岁的幼童中,约有一半以上会上网,且乐此不疲,将近有八成以上的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所以有调查宣称:六成以上的人群因为低头成为习惯,慢慢有了双下巴。因为在低头时,我们脖子承受的压力是平常的3倍,脖子的肌肉一向都是垂直生长的状态。长时间或者过度低头的不良习惯,导致脂肪溢出下颚,积日渐深后,定型出双下巴,颈部松弛提早约五年,而且容易产生皱纹。

针对当前同学们使用手机的情况,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对校园内的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随机抽取了20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由于时间原因,未收回5份),收集他们对于“低头族”相关问题的看法。问卷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问题一:通过调查显示本次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为

A:男性26% B:女性74%

问题二:通过调查“你身边的低头族多吗?”显示

A:很多60% B:一般30% C:较少10%

问题三:通过调查是否认为自己是低头族显示

A:是53% B:不是47%

问题四:通过调查那种情况下使用手机频率最高显示

A:学习时5% B:就餐时6%

C:睡觉前58% D:其他空余时间31%

问题五:通过调查一天中玩手机所用的时间数显示

A:1-2小时26.5% B:2-3小时25.5%

C:3-4小时26.5% D:4小时以上21.5%

问题六:通过调查上课玩手机原因显示

A:习惯性的17.8% B:老师上课没吸引45.6%

C:偶尔处理短信或其他信息17.8%

D:其他18.8%

问题七:通过调查“手机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显示

A:占用大量时间23%

B:导致学习缺乏严重性17.6%

C:导致学习缺乏专注度38.9%

D:能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6.5%

E:帮助我放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8.3% F:其他5.6%

问题八:通过调查“与朋友家人聚在一起时是否只顾玩手机”显示

A:经常玩9.5% B:偶尔玩71.6%

C:从不玩18.9%

问题九:通过调查您会为了玩手机而忽略你身边的朋友吗?显示

A:经常8.3% B:偶尔41.7%

C:极少33.3% D:从不16.7%

问题十:通过调查“您在大约多少时间范围内离开手机会感到情绪不安、焦虑现象?”显示

A:1小时以内19% B:1-2小时11%

C:3-4小时19% D:4小时以上51%

问题十一:通过调查“吸引你“低头”的是以下哪方面需求”显示

A:资讯信息(新闻、导航、美食、旅游、天气...)23.1%

B:娱乐休闲(游戏、音乐、体育、摄影、视频)27.6%

C:社交(微博、微信、QQ、人人、陌陌、)32.7%

D:工作学习(词典、电子书、教育、外语)14.1%

E:其他2.5%

问题十二:通过调查显示“请问你知道以下哪些“低头族”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显示

A:眼部肉群过度使用无法放松,出现干眼、眼睛酸痛、头痛、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26.1%

B:会使拇指过劳,发生手指肌腱炎7.4%

C:皱纹的产生几率会增加30%,而且更容易产生双下巴10.6%

D:使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18.4%

E:脑部过度刺激,会注意力不集中13.4%

F:浪费时间24.1%

二、调查结果剖析

1.大部分同学对“低头族’现象是有所了解的。而且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就是“低头族”中的一员,这说明“低头族”现象充分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高职院校在校生使用手机大多是社交和娱乐休闲,而学习在其中占的比重只有三分之一,因此低头玩手机大多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和别人聊天或者消磨时间,睡觉前玩手机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授课缺乏新意,只是照本宣科,很难激起学生兴趣,而且在一天中学生玩手机的时间普遍偏长,同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手机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在没有手机在身边超过四个小时,学生普遍会感到不安,这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

3.对手机如此高频率长时间的使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手机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淡忘了周围。学生在手机上谈天说地,却给了身边的人一个低头的背影;学生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却不愿当众发表意见;学生宁愿在说说上发心情,也不愿对身边的人说。加强交流,不仅可以通过低头玩手机,面对面的交流胜于任何方式。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低头族”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并且学生们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危害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对这种现象态度倾向于一般化,当了解这种现象的危害后,大多数人表示以后会考虑抬头或者坚决抬头,并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抬头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态度。

三、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结合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课题组总结出危害并提出解决提案如下:

(一)低头现象的原因分析

1.攀比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需要去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注重消费物品的象征价值,手机在各种场合常常代表着身份。所以很多学生对品牌手机趋之若鹜!

2.舒缓压力的需要。更多的时候是这个原因,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家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适合的休闲放松方式在合适的地方放松,而手机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当仁不让地成为校园内缓解压力的首选。

3.孤独感。正值花样年华的同学们在大学生活缺少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远离故园,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和忧伤无法排解,须臾不离的手机自然而然成了同学们派遣的对象,时日渐久,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性。

4.同学们缺乏学习目标,感觉迷惘,无所适从,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因此在课堂上上课不专心,提不起兴趣。

(二)低头现象的解决建议

1.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低头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重中之重。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在校生普遍认为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已经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强化大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精神教育,倡导合理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消除攀比消费心理,形成符合实际的消费理念。

2.高职院校应注重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校园人文大讲堂、社团文化节、学生科技大赛等等,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感受大学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道德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范媛媛.高校校园低头族现状研究[J].高教研究,2015,(3).

[2]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1).

[3]李昌镐.韩国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4,(02).

[4]唐洪森.思想政治理论课“低头症”现象及其化解途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5]张岱年,程已删.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段子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现状研究及建设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6).

[8]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5,(03).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3)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来源于秦汗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

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梗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杉树著称.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的西北部,湖南,贵州的南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她的各种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同其他的民族一样,它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民族风俗.比如说侗族大歌,山歌,芦笙舞,芦笙踩堂等等.其中芦笙踩堂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是侗族和苗族都有的一种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一次,但是在各个地方举行的活动不尽相同.

本次调查为了更具体的了解芦笙踩堂,所以对这个传统活动做了比较具体的详细的调查.

前面已经提过,芦笙踩堂是一种大型的传统活动,它的活动流程包括几个节目,首先是活动负责组织向现场撒纸包糖,跟着就是青年男子也义务的向现场的小朋友发糖果,这个流程主要是引起现场的气氛,其次就是跳芦笙舞,芦笙舞是由吹芦笙的青年男子和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青年女子一起完成的.这个节目是纪念我们祖先的一项主要活动.再次就是进入活动的高潮了,这个流程包括侗族大歌和比芦笙.唱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最拿手的一种活动.住在侗乡的侗族人民,他们的侗族大歌都是自编自唱的.因此这个节目也就是所有流程中最热闹的了.唱侗族大歌的人都是在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年妇女----“歌仙”.当然这些歌也是他们自己编的.唱歌开始的时候,是”歌仙”们一起唱,随着就是”哆耶”. ”哆耶”也是属于侗族大歌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它的”阵营”不同.

”哆耶”是侗族人民每次大型活动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因此,它在我们的芦笙踩堂里面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哆耶”开始时,活动组织负责人叫上在场的青年男子们围成一圈,再由”歌仙”中的一位带头唱” 哆耶”.其余的人都只是跟着唱后面两个字.他们唱着祖国的美好未来.赞扬着党给人民的爱,感谢党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今天.

随着”哆耶”的结束,就是”比芦笙”所谓的比芦笙就是几个芦笙队在一起吹,再由芦笙评判组评出哪个芦笙队吹的芦笙最响亮谁就是最后的获胜者,这就是比芦笙.·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这就是活动的全过程了.

当然,这种活动在各个村寨都有不同的举行办法.在我们村举行办此活动的日子是正月初八.之所以选这个日子是因为古代的老人们希望我们村的人民们生活过得正正稳稳的,永远奋发图强,”八八发财”.还有一个值得说明的就是我们村举办此活动的地点也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地方.人民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祖先们,在很久以前就选择我们村附近的一个比较高的山头做为我们踩堂的一个固定的地点.祖先们希望他们未来的子孙们奋发向上,步步高升.因此,正月初吧当天村里的青年男女们三五成群的相约到此山头去等待活动的开始.

在我们村举办这活动之前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环节那就是在正月初八的前夕,村里派有一个专门的人走街串巷的叫喊,他叫喊的目的就是通知人们明天去哪里举办活动,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唤醒沉睡一年已久的祖先们的灵魂同我们一起去庆祝传统活动.因为在我们村里流传中说只要叫醒了祖先们,活动的当天我们就能很顺利的举办此活动,同时天气也会顺着我们的意,去参加活动的人们也会安全的回家.

还有一个传说,那当然也是关于”踩堂”的传说了,听村里面的老人说,如果正月初八”踩堂”当天天气特别的好的话,那么这一年我们村的人民的生活就会更上一层楼.因为,祖先们会保佑我们那一年,风调雨顺,稻香鱼肥,外出挣钱的人们也会一切顺意,村里的人们也会和和气气,幸福美满.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 一年级新生 口腔健康 调查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ral health status among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 in Zhuoni County

Lu Maocao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tation of Zhuoni County,Gansu 747500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oral health status and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 in Zhuoni County,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Methods:We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residents oral health guidelines" and the student health records involved content.Results:In the 801 cases of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there were 467(59.7%)cases have all kinds of oral disease.Among them,there were 798 cases were grow permanent teeth,the grow permanent teeth rate was 99.6%,426 cases were dental caries,the decayed tooth rate was 53.2%,26(3.2%)cases had double teeth,17(2.1%)cases were snaggletooth,4 cases were anti teeth,1 case was buddha spot tooth,2 cases were conic shaped teeth.Conclusion:The children's oral health problems in this county are prominent, wherein the dental caries is a major problem,its characteristics is urban higher than rural,rural higher than pasturing area and the Han nationality higher than Tibetan peopl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health education base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teeth,advocate healthy oral hygiene habits,so we can improve the children's oral health.

Key words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Mouth health;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2012年9月对一年级入学的新生进行了健康情况检查,其中各种调查资料齐全者801名。在调查中笔者负责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对所获资料进行了整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范围与对象:全县2012年9月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801名。

调查方法:按《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卫生部2009年印发)和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内容设计检查项目,逐齿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记录在学生健康档案中。

统计学处理:现场检查结束后将结果录入Excel工作表统计,并用SPSS17.0进行分析。

结 果

人口学特征:卓尼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40'~104°02',北纬34°10'~35°10',海拔2 000~4 920 m,全县总土地面积5 419.66 km2。全县辖1镇16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2012年总人口109 800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

新生801名基本情况,见表1。

一年级新生口腔健康情况:在801名一年级新生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者476例(59.4%)。其中换牙798例,换牙率99.6%;龋齿426例,龋齿率53.2%;双层牙26例(3.2%),暴牙17例(2.1%),反牙4例,氟斑牙1例,锥形牙2例。

不同民族新生牙病患病情况,见表3。

城镇、农村与牧区学生牙病患病情况:龋齿率:城镇儿童63.9%,农54.1%,牧区45.5%,见表4。

讨 论

口腔健康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从本资料统计的数据看,卓尼县801名一年级新生中467例(59.4%)儿童有不同种类牙齿疾患,其中龋齿426例,龋齿总患病率53.2%,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重庆市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71.6%儿童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其中龋齿45.4%,总体罹患率高于本组统计,而龋齿率明显低于本组资料数据,可见龋齿是影响卓尼儿童口腔健康的主要问题[2]。

从表2的性别统计情况看,总牙病患病率男童高于女童,龋齿、双层牙、锥形牙也是男童高于女童,暴牙则是女童高于男童。从表3、表4的龋齿分布情况分析,汉族龋齿患病率明显高于藏族,其他民族低于藏族。在农村和城镇的对比发现龋齿患病率最高的是城镇儿童,其次是农村,牧区儿童最低,恰好与果强报告的结果相反。笔者认为这与现在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和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群的饮食结构及进食习惯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酸性食品的推广、吃零食次数增多、食糖量增加等方面比农村和牧区占有明显优势。牧区儿童刷牙习惯远不及城镇居民,但牧区儿童饮食中肉和奶占的比重较大,一是钙比较充足,二是咀嚼肉食品的同时增强了口腔功能,而城镇儿童虽然刷牙等口腔卫生比牧区好,但食品中肉奶的比重少,又是娇生惯养,整体口腔功能不如牧区儿童。所以龋齿率城镇高于农村,农村高于牧区。

另外,有3.3%的儿童出现双层牙,而且主要集中在城镇儿童中。说明城镇儿童口腔功能较弱,可能与滥补钙剂有关。暴牙多数集中在农村儿童中,其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其中2例男孩有锥形牙,而且有其他牙齿的缺失,头发、眉毛稀疏,皮肤白净,符合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特点,但家长均否认家族遗传史。

总之,卓尼儿童口腔问题比较突出,其中最严重的是龋齿。龋齿如不及时矫治,可影响食欲、消化和吸收功能,继发营养摄入不足,加重体格发育迟滞[3]。因此,应充分调动社会因素,加强中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同时开展定期检查,推广窝沟封闭,对已发现的龋齿及时填充,配合适当的营养干预等,从而降低青少年口腔疾病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5)

这种现状的背景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持续增长,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并没相应地增加。

据2010年10月的《经济学人》杂志报道,2010年中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这个数据几乎是200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6倍。另有统计显示,2011年1月15日,全国将会有151万大学生考研,差不多每5名大四学生中就有1人。

廉思调查发现,以北京为例,2010年有研究生学历的蚁族从2009年的1.6%增加到7.2%,本科生蚁族则从31.9%上升到49.8%,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据了蚁族群体的半数以上。而在学历层次整体上升的同时,30岁以上的蚁族比例也由去年的3.1%上升到5.5%。年龄向上攀升的趋势,反映出蚁族摆脱“聚居”的困境需要更长时间,从蚁族到精英的蜕变愈发艰难。虽然生存条件相对低劣,但总体上,蚁族们还是对能够在大城市中安身立命充满了向往。

然而,居高不下的房价和越来越局促的上升空间,让部分蚁族愈发失望。他们走出校门奋斗5年左右,如果依然找不到上升机会,也看不到希望,就会选择离开,退回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这就是廉思提到的“三十而离”现象。

从“三十而立”到“三十而离”,背后又是怎样的无奈?

一份维持生活的工作,是这些“村二代”、“农二代”蚁族们混迹大城市的最基本需求。廉思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年绝大多数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蚁族们能从事全职工作,全职工作的比例有所提高;失业比例也从18.6%下降到10.1%。这看似是个好兆头,但调查报告同样指出,这一年过半蚁族有过换工作的经历,近三成蚁族甚至换过两次。平均换工作的次数为1.7次,远高出普通就业群体。在本次调查的七座城市中,受访者主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或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私/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是吸纳他们的主渠道。63.6%的蚁族就业于非公有制企业,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蚁族所占比例非常小,2009年仅为0.2%,2010年几乎为零。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6)

为了做好新闻采访工作,新闻工作者应比普通读者更先掌握及时、充分、可靠、有用的政策参考信息,还应及时了解政策出台背景、原因、目的、内涵、影响联系或预测时间发展的趋势,这样有利于为自己提供采访原动力。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公民道德和社会诚信规范,加强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形成全社会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氛围。

2013年11月,大石桥市官屯镇平二房小学校长黄来佳突发心脏病去世。就在去世前几个月,黄来佳儿子开车肇事,他跟同事、朋友借了50多万元用于赔偿,由于事情紧急,这些借来的钱都没有打欠条。面对这笔良心账,妻子李秀梅毅然决定卖房筹钱,并带着一双儿女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把欠款还清。记者了解情况后,发现母子的行为正是诚信之举,与党的十报告中的诚信体系建设合拍,可以大力弘扬。于是,记者第一时间深入采访,并在营口广播电视家播发了《诚信母子 卖房还债》的消息,并配发短评。这条新闻在第二十三届辽宁新闻奖电视消息类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二、采访要深入细致,不放过任何新闻线索和细节,这是成功创新创优的关键环节

新闻是要用客观事实来向读者“发言”的,没有调查就不可能正确地准确地“发言”。调查就是深入细致采访过程,没有了这过程,创新创优就无从谈起了。在采访过程中,处处留心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013年七一前夕,记者应邀前往某私营企业采访党员表彰大会。在表彰大会上,记者偶然得知有父子两人同时入党的事,抓住这一线索,深入采访,采写了《父子同时入党 共圆一个梦》电视新闻报道,新闻内容以小见大,反映了中国梦这个大主题,收到较好效果。

三、写稿要多维构思,要顺向思维更要逆向思维,这是成功创新创优的重要步骤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7)

1 引言

珠街彝族乡属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段,位于昌宁县东北部,地处“三州五县”结合部,距县城102km。东与大理州巍山县相连,南与临沧市凤庆县毗邻,西接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北与大理州永平县、漾濞县两县接壤。全乡国土面积28027hm2,其中森林面积20012hm2,森林覆盖率达71.4%。全乡辖珠街、从岗等10个村民委员会,137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全乡有居民4136户,总人口15143人,其中少数民族14125人,占总人口的93.28%;农业户数3770户,人口14630人,占总人口的96.61%。境内最高点阿依山海拔2816.3m,最低点黑惠江库区,海拔1240m。海拔高差达1576.3m,横跨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年平均降雨量625mm,有干热河谷灌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暖温带森林等森林,森林类型复杂,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2 珠街彝族乡森林防火形式调查分析

2.1 火源调查分析

2.1.1 放牧人烟头火和取暖生火危害

珠街彝族乡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长期以来畜牧业是群众的主要产业,部分牛马又是群众的的重要生产工具,至今,群众还保存着在林间空地、森林中放牧的习惯,放牧者以男性老年人居多,据对黑马、金宝等村的放牧人员调查,这部分人中有95%的人吸烟,烟头火是珠街乡森林的危害火源之一。再则,在冬季有少数放牧人员会生火取暖,离开时还在燃烧的火源成为森林的危害火源。

2.1.2 农事用火危害

珠街彝族乡是典型的山区乡,森林与耕地交错分布,相依相连,有的耕地甚至处在森林的包围中。群众在春耕时节,为清除杂物,便于耕作,有生火烧秸秆、枯枝等习惯,易失控引发森林火灾。

2.1.3 祭祀祖先用火危害

珠街彝族乡至今还延续着土葬的习俗,很多坟墓位处森林中,有的离坟墓管理者住所较远。每到清明时节,群众往往到墓地生火煮饭、焚烧香钱纸货祭祀祖先,处理不当的火源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据调查统计2005~2012年间清明节前10d和后10d的20d内珠街乡共发生火情25起,有21起是上坟引起。

2.1.4 痴呆、精神病人放火危害

2008年庆美小山森林火情、2010年金宝小村森林火情、2006年谷满森林火情都是由痴呆、精神病人员引起。据珠街彝族乡2012年统计,在珠街彝族乡周边的村寨中,有11名痴呆人员、5名精神病人员,这部分人员也会失火引起森林火灾。

2.1.5 偷猎者取暖用火危害

虽然国家明令禁止非法狩猎野生动物,但仍有极少数不法分子进山偷猎野生动物,偷猎者在野外过夜时常生火取暖,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2.1.6 儿童玩火危害

珠街彝族乡许多村寨和森林交错分布,有些道路直接从森林中经过,在校小学生、学前儿童经常经过森林并到森林中玩耍,在春节期间放鞭炮是山区儿童最喜爱的项目之一,有时还会生火,对森林的危害很大。

2.1.7 对社会不满的人纵火危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加大,一些人因偷盗木材而受到处罚,一些人因经营不善而步入贫困,一些人因精神空虚而胡作非为,2004年庆美村和岔河村都出现过人为故意放火引起的森林火情。

2.1.8 在林区作业人员失火危害

珠街彝族乡群众每年都在林区实施自用材采伐、砍生活和烤烟用薪材,进行修枝抚育等作业,作业后林地内往往留有大量的干支、枯叶,作业人员稍有不慎也会失火危害森林。

2.1.9 过路人烟头余火危害

县城至珠街集镇、珠街集镇至各村、大部分的村社路都从森林中经过,吸烟的过路人不在意间扔下未熄灭的烟头,与路边的干枯草接触,极易引发火情。

2.1.10 自然火灾

珠街乡黑惠江沿岸雨季降雨能满足当地植物草木生长要求,草木生长旺盛。但春季异常干旱,杂草上部皆干枯,该区岩石破碎,牛羊走过容易引起滚石,滚石与岩石相撞也会起火花点燃干枯绒草,引起火灾。

2.2 森林火险等级调查分析

珠街彝族乡面积虽小,但各林区所处的位置不同,火险等级不同。在岔河村箐门口以上的八卦山林区、谷满林区、庆美林区、羊街林区,海拔高,降水多,气温低,森林多为木荷、樟树、栲类、旱冬瓜等阔叶树组成的亚高山常绿阔叶林,林木茂密,郁闭度高,森林中湿度大,火险等级低;在黑惠江沿岸的珠街、黑马、子堂、比此等林区,海拔在1500 m以下,年平均气温高达17℃以上,但年降雨量仅625mm,是昌宁的最干旱地区之一,火险等级较高。

2.3 森林可燃物调查分析

(1)珠街乡在岔河、谷满、庆美、羊街、从岗等村的高海拔地区有原始森林7863hm2,这部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多,但枯枝落叶中水分含量高,可燃程度低。

(2)在羊街、从岗等村,有4873.4 hm2的森林是云南松林,云南松春季换叶,老的松针脱落,松针中松脂含量高,极易燃烧,鲜活的云南松松针中因松脂含量高,也易燃烧。

(3)在黑马、子堂、比此等村有4930.3 hm2栎类、车桑子,约70%的森林位处黑惠江两岸,海拔低,受到过采伐、严重放牧等人为破坏,属次生天然林,有的甚至演变为了灌木林,这部分森林树木密度大,树体矮小,林内杂草枯枝落叶多,可燃程度较高。

(4)还有2345.3hm2的森林是采伐后更新起来的森林,多为云南松林,密度大,现林内干草、枯枝密布,易燃物多。

2.4 珠街乡防火隔离带统计分析

2.4.1 专业防火隔离带

(1)生土专用防火隔离带。珠街彝族乡现有3.5m宽生土隔离专用防火带6条,总长45km。其中从岗林区3条,长20km;庆美村林区2条,长15km;谷满林区1条,长10km。

(2)生物专用防火隔离带。珠街彝族乡各林区虽天然分布有许多的木荷等防火树种,但因各种原因,至今珠街乡暂无生物专用防火隔离带。

2.4.2 可利用自然隔离带(河流)

珠街彝族乡林区内有黑惠江、银宝河、羊街河、岔河等7条河流(箐沟),河面普遍宽度4.5m,在最窄处宽度超过1.5m,能对普通林火起隔离作用,可利用为林火自然隔离带。

2.4.3 可利用人工隔离带(道路、农地)

珠街彝族乡有多处林地与玉米、烤烟等农地相连,能起一定的隔离作用。

珠街彝族乡有数条道路穿过林区。其中县乡道路1条,路宽8m,长10km;乡村道路5条,路宽5m,总长60km;村社道路65条,路宽4m,总长360km;森林防火通道8条,通道宽3.5m,总长36km,这些道路可有效阻隔普通林火蔓延。

3 珠街彝族乡森林火情观察情况分析

珠街彝族乡境内有国营林场1个,设有森林防火瞭望台1座,旱季防火期有专人值班瞭望观察,能观察到珠街乡30%的林地。同时,珠街乡通过护林员巡查,发动群众观察报警,上级部门航空、航天巡查报警等形式了解林区出现的火情。

4 火灾的扑救方式

珠街彝族乡现有专业扑火队1个,队员20人。火警由专业扑火队和各村组织当地群众扑灭;火灾由乡政府组织专业扑火队和各村扑灭。

5 珠街彝族乡森林防火的薄弱环节分析

(1)珠街乡是云南省保山市的最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仅625mm,且85%集中在7~9月份。旱季气温偏高,气候干燥,火险等级高。特别是紧接黑惠江的林区,最低海拔仅1240m,3~5月份日最高温超过28℃,此时又正处旱季,降水极少,草木极干,滚落一个石头,溅起一个火星,都能点燃干草,引起山火。

(2)林区地处偏远,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一旦发生山火,一是难在第一时间发觉;二是扑火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抵达火场;三是扑火难度大,极易造成大的损失。珠街乡的部分林区林地,从珠街彝族乡政府所在地的崇岗集镇出发,到达距林地最近的道路尽头,乘坐吉普车需2.5h,再到林地需1.5h。

(3)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落后。珠街彝族乡林区林地偏远,地型复杂,山高谷深,有许多林地至今移动通讯信号没有全覆盖,仍存在不少手机信号盲区,发现火情后不能及时报告。

6 珠街彝族乡森林防火的可利用资源分析

(1)珠街乡设有森林防火指挥所,在林业服务中心办公,组建专业森林扑火队1个,有专业扑火队员20名,备有风力灭火机3台,2、3号工具各20件,砍刀50把,油锯2台,锄头50把,25mL塑料水箱30个,在防火期备有兑好的汽油50mL。

(2)珠街彝族乡现有森林消防专用车1辆,专业用于火情的巡查、扑火队员的运送和现场指挥,同时,乡机关有公务用车3辆,可调用于森林扑灭森林火灾。

(3)珠街乡境内驻有国营林场1个,即昌宁县八挂山国营林场,林场的专业性高,扑灭森林火灾能力强,可做为依托力量之一。

(4)珠街乡与周边的耇街乡,永平县龙街镇,魏山县鼠街乡、牛街乡,凤庆县诗礼乡,漾濞县鸡街乡,建立了森林防火联防关系,可得到周边的支援。

7 加强珠街彝族乡森林防火措施建议

(1)根据森林类型多,部分林区火险等级高,森林防火指挥所据林地远的情况,建议:一是对林区附近有的村寨,组织经常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很少外出务工的青壮劳力,由森林防火指挥所对其进行扑火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制作1号工具,熟练地使用2、3号等工具,提高群众的森林火灾扑救技能,充分发挥其熟悉地形地势,体能强、集结迅速的优势,使其成为森林防火主力。二是收集编制农村通讯号码薄,将放牧人、打柴人等经常进入林区的人员收录入号码薄,制定火情报告者奖励政策,迅速发现火情。

(2)根据珠街彝族乡部分林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山高坡陡的情况,借助实施中低产林改造等机遇,在造林设计中加入以木荷等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用生态手段防治森林火灾。

(3)经常进入林区放牧等人员是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变化也不大,应调查清楚这些人员,一是加强这部分人的森林防火法律法规的宣传;二是加强这部分人的森林扑火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火情的观察者,小火警的扑灭者。

(4)抓住国家加大中低产林改造的契机,加强对珠街彝族乡现有中低产林改造,修剪枯枝,合理间发,调整林木密度,增加林木枝下高,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地湿度,减少森林可燃物,减低火险等级。

(5)珠街彝族乡林地是黑惠江流域的重要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林区,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珠街彝族乡林区的建设。应利用特殊的区位条件,对珠街乡的林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积极向上级争取森林防火项目,加大林区的森林消防通道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林区的森林消防条件。

(6)继续加强常规的森林防火期内的入山人员登记,火源管理,林区巡查,分片防火责任包干,利用标语、路牌、广播、电视、出动宣传车、召开森林防火宣传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8)

一、引言

同伴评估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英语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估,做到为学习目的而进行的评估,并非一贯强调学习结果的评估。至于同伴评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和应用,国内外学者展开了一些研究。国外学者如Oldfield 和MacAlpine(1995)Miller等(1994),Patri(2002),Luc De Grez等人(2012),Cheng和Warren(1997,2005)对同伴评估的多方面研究中主要探讨其利弊,国内学者则相对集中于其好处,即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李传玲,2009;刘莉,2014;唐利芹,201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协作学习(周红,蒋宇宏,2012)。

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延边大学的英语口语教学始终是薄弱环节,我校很多学生虽具备自身语言优势,即三种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但英语口语能力及综合能力较弱。我校自2014年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实施新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和教学课堂设计相吻合,实行“听说先行、读写跟上”的总方针。大学一年级具体成绩分配中口语部分占30%,包括口头报告、朗读、复述课文或角色扮演。口头报告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也是提高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长达一年的同伴评估在口语课堂口头报告中的实践活动,本研究对1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了解学生对同伴评估的看法、实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153名参与同伴评估活动的本科生选取13名学生,包括经管、工学、人文、农学、理学、医学等学院的六名男生和七名女生。按照参与者的民族比率抽选汉族学生9人,少数民族学生4人,平均年龄为19岁。挑选的学生对口头报告中的同伴评估活动态度积极,对此活动和评分标准比较熟悉,并对此方法持有较客观的想法。

2.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解决四个问题:(1)对同伴评估的总看法?(2)自己觉得受益最大的方面是什么?(3)在同伴评估中最不满意的是什么?(4)如何看待口头报告评分表中分值的公平性?

3.研究方法

在2015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平时口头报告活动中实施了同伴评估。全班同学分为8组,每组五六人。给每组发放事先拟定好的评分表,要求每组根据评分表每项具体标准对报告者进行评分和评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后续访谈的方法,根据1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选取13名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或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访谈。

三、结果与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对同伴评估的总体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利大于弊,学生6认为互评的形式很新颖,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对英语的应用,值得推广。学生13认为同伴互评给出的评价更全面,因为老师有时忽略的一些小细节,同学也许能发现并补充;同伴互评的评价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演讲者的重视。如果一个问题大家都发现了,说明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并很明显,更能促使演讲者做出改进。同伴互评在一定程度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积极性,提高参与度,使同学能更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演讲。学生1认为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默契度,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促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但也有学生提出同伴评估的弊端,学生8觉得不太客观,同学都是本着能帮就帮的原则评分,不太看重其他同学的报告准备得充分与否。学生9还提出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如英语词汇量不大,每一次评语有很多重复,因此评分和点评有点困难。可见同伴评估虽有一些不足,但学生对同伴评估的看法较肯定。

第二个问题是在同伴评估中受益最大的方面是什么。很多学生,如学生3、4、7、12都谈到在同伴评估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也细心地思考同学的毛病,从而推己及人,反思自己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提出的建议和提问也五花八门,会帮助同学改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学生3和6都表示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评价其他同学时,增进交流,课堂配合默契,体会合作精神及其所带来的喜悦。学生6说:“通过互评可以让同学参加进班级的活动,某些同学不愿意学习,在课上只是玩手机,并不愿意参加英语课堂的各种活动,而通过互评,让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很多同学都会起来发言,最少发言过一次,融入班级中。”有五位学生都谈到因为同伴评估,会更认真地准备口头报告,会考虑如何吸引听众,发言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2感慨地说:“做报告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前都不知道怎么演讲,也不敢在别人面前演讲。”学生6表示通过同伴评估,不仅锻炼了口语,还学习和巩固了一些单词的正确应用。学生10表示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11说:“以前上高中时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通过这样活动,虽然因为要面对全班那么多的人会有压力怕自己出丑而不愿意去做或者是想推迟的想法,但是在制作、完成、发表后得到别人的鼓励支持,真的有一种成就感,而且是一种挑战,是我大学生活中的美好的记忆。”还有少数学生谈到同伴评估没有多少好处,学生10“觉得没有什么特别触动的受益”。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口头报告的同伴评估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处,英语学习方面单词的正确使用、写作的锻炼,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发现自我缺点和改正;生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的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发展等。唯一谈到没有特别益处的学生也承认是自我锻炼的好机会,写作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三个问题是在同伴评估中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学生都提到部分同学评分时态度“不认真”、“对付”、“比较敷衍”、“不把真实想法说出来”。其次是评分结果的公正性,评分具有“主观性”、“不够客观”、“偏袒自己组的成员”、“打同情分”、“凭关系打分”、“加入个人的感情”,等等。学生6提到“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使得成绩比较均匀”。学生10还表示个别组评价标准不同,分数过低或过高,因而影响成绩。由此看来,同伴评估活动中学生感到最不满的是同学的态度不够认真,评分结果有些不太公正。

第四个问题是口头报告评分表的分值公平性。至于评分表的分值和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大部分学生表示“全面”、“各小项目的分值分配得很好、安排得合理”、“公平”、“很合适”。学生3提出尽管评分表的小项目挺全面的,但是大家评价时不会考虑的那么全面,因此可能会有些误差。学生5觉得很合适,但同学们对评分值没有“固定的标准”,分数随着情绪忽高忽低。还有一些学生提到在分值的小项目上做一些改动,学生2、3觉得应该加“表现力:感情充沛,演讲的气势”、“内容的新鲜度”。学生11 希望评分分值和内容更详细一些,而且有汉语翻译。学生13建议“把这些小项目提炼一些关键词,比较难的用中文标注一下,因为有些时候会忘记评分标准,去看又怕时间不够,或者一开始要求大家抄在书的首页”。还有部分学生强调增加老师的评分比重,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老师的评价“更客观公正”。

由此看来,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同伴评估,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评分表的设计和使用。在评分表的制作和设计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不断修改和完善各分值。在使用评分表进行评价时之前,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让学生熟悉评分表的内容和具体的使用以及要求,以免产生评分时偏差。在学生对同伴进行评估的同时,教师也加入评估中,跟学生一起互动,适当地增加老师的评分比重。此外,在组织同伴评估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监督使所有参与者端正态度,有责任感进行评价。

四、结语

本研究进行了初步的不全面的探索和分析,虽有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但采访和调查分析中可知同伴评估的可行性不容置疑,是提高口语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要真正推广到实际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投入时间和精力深思熟虑评估过程的每个步骤和环节,及时分析和纠正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Keith A. Oldfield,J. Mark K. Macalpine., Peer and Self-assessment at Tertiary Level-an experiential report.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1995,20(1):125-132.

[2]D .Grez,Valcke,Berings., Peer Assessment of Oral Presentation Skills.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2):1776-1780.

[3]Cheng, W. & Warren, M. Peer Assess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Language Teaching,2005,22(1), 93-121.

[4]刘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同伴评估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4(4).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9)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机器汇总的民族人口资料,除了1982年的内容外,还具有更有价值的重要特点:第一,增加了民族人口迁移、死亡等项目;第二,按分民族、分年龄、分性别对婚姻、生育、死亡、文化程度(分在校、毕业、肄业等)、文盲、职业、行业、年龄、性别等进行设计和交叉汇总,这在全世界各国中是唯一的,为分析各民族人口状况、特点和问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对推进中国民族人口学科发展起了空前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有位美国人口学家反映,东南亚有的国家也准备效仿。在多种抽样调查中的民族人口资料相当丰富,如1987年和199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8个少数民族妇女婚育情况抽样调查数汇总等,对分析研究各民族人口、婚姻、生育等的现状和历史变迁,提供了可信依据。典型调查和社区调查资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民族人口研究内容,《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张天路,1992)反映了20多个民族的100多个社区的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张天路、黄荣清,1995)涵盖了对9个民族(或地区)的人口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外,还对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并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二、国内、外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民族人口研究的展开

在奠基性和开拓性的研究过程中,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政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的积极扶持,除了资助民族人口专著出版外,还分别设立了少数民族人口研究课题。在“七五”期间,国家教委和国家社科基金分别设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综合研究”等课题,国家计生委设立了“中国少数民族家庭、婚姻、生育、节育情况系列调查研究”课题;在“八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了“中国各民族人口的增长分析”和“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研究”课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国家教委的P04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国家统计局的P33项目“中国1990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分析研究”课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国家计生委的P07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与计划生育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了“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研究”课题,国家民委设立了“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研究”课题等。这些调查研究和分析研究的开展与完成,不仅扭转了少数民族人口资料缺乏的局面,而且可以说是世界各国中仅有的少数民族人口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更可喜的是有的人口研究机构正在建立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库。

中国人口学会成立以来对少数民族人口的调查研究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早在80年代初期就在兰州、贵阳和昆明召开了三次“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讨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90年代人口学会又设立了“中国民族人口专业委员会”,以协调全国民族人口的调查研究工作。

近20年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少数民族人口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研讨会就召开了10多次大中型会议,还于1992年和1994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和云南昆明分别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即“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与计划生育学术研讨会”与“199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分析研讨会”。

1987年在贵阳召开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人口综合研究筹划会”是第一次召开协调全国民族人口研究人员和实际部门的联合调查尝试,与会人员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以协调和组织该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会议确定了承担民族社区的调查单位和专家、学者,要求按照统一设计(经过试点调查修改)的调查问卷、说明书与汇总表进行调查,调查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咨询报告。为了互通信息和交流情况,由综合研究协调办公室及时寄发简报。

1989年夏天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社区人口调查与研究成果评审会,在1993年出版了由张天路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该书汇集了藏、彝、回、布依、朝鲜、满、瑶、京、黎、佤、拉祜、纳西(摩棱人)、基诺、畲、水、东乡、裕固、柯尔克孜、土、撒拉、锡伯21个民族的100多个社区的调查报告。

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民族人口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计生委、统计局、高校、统战、民委、政协 等系统的近100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彭佩云、蒋正华等多位领导出席指导。会议共提交论文55篇文,对1990年人口普查的民族人口资料进行深入开发的同时,还进行了适当的补充调查,为各民族人口死亡率与平均寿命、各民族人口生活质量指数,特别是对各民族人口指标直接进行横向比较,首次开发出了少数民族赶上和超过汉族的多项人口指标,树立了少数民族人口的新形象。会后出版了《中国民族人口演进》(张天路,1993)。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张天路、马正亮的努力,在甘肃计生委提供出版经费的支持下,《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杂志(季刊)在1987年正式创刊,在马正亮副主编的主持下直到1999年已发行了48期。由于它是世界唯一的少数民族人口刊物,因此它的影响远远不仅限于国内。

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人口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80年代出版了10本专著,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向政府提供了10多份咨询报告。在专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民族人口学》(张天路1989)。这标志着民族人口学科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正式建立起来,填补了社会科学领域的空白。90年代出版了31本专著,发表了500多篇论文,向政府提供了40多篇咨询和调查报告。

三、少数民族人口研究涉及的主要范围和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人口研究范围之广、问题之多和难度之大,不亚于(或者可以说还稍多于)全国(或地区)的人口内容,涉及的主要范围包括:民族人口学科的建立与完善问题;基础理论建设与应用研究问题;方法论与研究方法问题;人口数量变动因素中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指更改民族成份)、民族通婚家庭子女的民族属性等定量与构成问题;婚姻和家庭户中的构成、初婚年龄等问题以外的民族通婚的比例变化问题,以及婚姻形式(或婚姻制度)对民族人口再生产与其后代的素质问题;民族因素对婚姻、生产、死亡、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等的下面或副面影响问题;民族人口政策问题;民族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的相互关系问题;民族人口与民族繁荣的关系问题;民族人口指标达到或超过汉族水平等。

民族人口研究的主要困难有:第一,只有每1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才有可能提供民族、分年龄、分性别的重要数据;第二,分民族人口研究面临着对56个民族人口资料的分别计算、列表、制图、分析等复杂和困难问题;第三,对民族人口进行抽样调查或社区调查的经费难以解决等。

在近20年中出版的民族人口专著多达40多本,如《民族人口学》(张天路1998)、《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分析与预测》(黄荣清1995)、《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演进》(张天路1993)、《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张天路,黄荣清1995)、《中国穆斯林人口》(张天路等1991)、《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张天路1993)、《中国藏族人口》(孙兢新1994)、《中国蒙古族人口》(王镇等1997)、《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研究》(严天华1995)、《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府研究》(邓宏碧1997),《PopulationDevelopmentinTibetandRelatedIues(ZhangTianlu1997)》等。这些专著所论述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民族人口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各个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新中国时期的发展和未来50年的发展趋势;各个民族的人口素质、人口构成的变化与问题;各个民族的婚姻、生育、死亡、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民族人口政策的演变与效果;人口与民族繁荣的内在联系和定量指标的设计以及发展模式的探索,人口与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民族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民族人口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民族学与人口学的交叉学科或者边缘学科。直到1977年莫斯科出版社出版了《民族人口学》(B.U.科哥洛夫著),虽然缺乏定量数据,但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前苏联的民族政策方面阐述,原则性地提出了民族因素对民族人口过程的作用。由张天路编著的《民族人口学》于1989年出版第一版(约20万字)后,于1989年出版了经过修订的第二版(32.3万字),该书指出民族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为:应该把民族人口作为根本的立足点,既包括世界各国的各个民族,也包括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它主要研究人口的民族构成、各民族的人口构成、人口再生产特点、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过程,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并分析各种社会、自然因素尤其是民族因素(包括政治、社会、宗教等所形成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对各民族人口数量、素质、婚姻、生病、死亡等的正负方面的作用。

民族人口学的研究方法

坚持以人口学的研究方法为主,并融入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有关研究方法。除经常运用数学方法、比较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外,特别强调运用人口学的问卷调查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民族学叫实地调查)相互结合的新型调查法,它既可以得到“是什么?”,也可以寻找到“为什么?”,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怎么办?”

民族人口政策的演变

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路线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从各个时期的民族人口状况、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人士的意愿等实际情况出发,新中国的民族人口政策经历了人口兴旺(50~70年代初)、酝酿和准备计划生育阶段(1971~1981年)。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人口经过相当时期的高速增长,民族地区的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等的矛盾和压力愈来愈大,有的地区相当严重,少数民族群众耳闻目染汉族家庭因开展计划生育而出现的生活条件、健康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有所提高之后,便追求计划生育,甚至自发地行动起来,特别是1981年5月乌兰夫同志指出:“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还是要搞,问题是如何搞法,……”。在以上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下,为了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更快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赶上和达到汉族水平,便于1982年12月,经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六五》计划明确提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并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自然条件和人口状况,制定计划生育工作规划”。

1984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中说:“对于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可以考虑,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民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的可以生育三胎,不准生四胎,具体规定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有关的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往往都是经过试行之后,逐步地予以完善。而其效果还是很不平衡,以致于有的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人口现代型行列,人口工作的重点已由控制人口数量型转为提高人口素质型;有的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则还处于高出生、高增长阶段,还面临着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构成等严峻问题、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还处于由传统再生产类型向现代类型转变阶段。

少数民族人口总增长率超常规的因素分析

1953~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由3532.0万人增长到39998.4万人,平均每年递增1.11;1982年增长到6723.9万人,1964~1982年平均每年递增2.94;到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达到9132.4人,1982~1990年平均每年递增3.51;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少数 民族人口为11123.8万人。根据黄荣清教授计算,近来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除了自然变动、国际迁移变动因素外,还有更为重要的社会变动(包括更改民族成份和民族通婚子女选报为少数民族成份者)因素,必须加以量化,这是国内有关部门和国外人口专家所关心的问题。据计算,1982~1990年在少数民族新增人口数量中的社会变动占了56.64,而自然增长部分仅为43.36,汉族则因此减少了14.15的人口。

少数民族妇女婚姻构成

从少数民族的婚姻特点出发,除了分析研究婚姻构成、平均初婚年龄等内容外,还要分析研究婚姻形式、民族通婚等对少数民族人口的作用。

1.各民族妇女婚姻构成的变化。1982~1990年各民族妇女的婚姻构成,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到1990年各民族间的高低也比较悬殊。1982~1990年未婚比率上升的有维吾尔、苗、布依、侗、瑶、白、土家等族,其中维吾尔族由13.4上升为16.3和苗族由21.0上升为24.0;其他民族都有所下降,其中以朝鲜族由25.6下降为18.5、蒙古族由30.9降为27.1、回族由25.5降为21.4较为突出。到1990年未婚比率相对较低的为维吾尔族(16.3)、哈尼族(18.1)和朝鲜族(18.5),而相对较高的则为哈萨克族(34.7)、藏族(28.1)和蒙古族(27.1)。1982~1990年离婚比率升高的有回、朝鲜、满、侗等,以中以朝鲜族由0.6上升为1.0的升幅较大;而降幅最大的为哈尼族由2.3降为0.7。到1990年离婚比率相对较高的有维吾尔族(5.2)、藏族(3.2)和傣族(1.4)。

2.各民族妇女平均初年龄。1990年各民族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相对较高的有藏族、哈萨克族和朝鲜族,分别为23.8岁、23.6岁和22.7岁,为什么前两个民族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如此之高?我们至今还不甚明白。相对较低者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傣族和彝族,分别为19.4岁、20.0岁、20.9岁和20.9岁。

3.各民族妇女的早婚问题。在民族学的研究成果中,有13岁或15岁的男女青年便举行成人仪式为“戴天头”、“穿裙子”、建“察房”、盖“公房”等,从此算作成人,可以正式参加恋爱或婚姻社交活动,《古兰经》规定:女子9岁、男子12岁为“出幼”(即离开了幼年,进成年期,即可以结婚。)据1985年调查资料反映,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已婚妇女中在10~14岁和15~19岁年龄组的已婚比率分别为24.67和77.18;云南傣族已婚妇女中10~14岁和15~19岁分别为0.98和15.88;云南布朗族已婚妇女中10~14岁和15~19岁分别为2.23和17.56;云南佤族已婚妇女中10~14岁和15~19岁的已婚比例分别为0.92和23.29。1982~1990年,除个别民族妇女的早婚比率有所上升外,大多数民族妇女的早婚比率都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有瑶族、苗族和回族,分别下降了8.3、4.5和4.3个百分点,维吾尔族下降了6.9个百分点。直到1990年早婚比率相比较高的为维吾尔、哈尼族、傣族、彝族和藏族,而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妇女的早婚比率只有2.6。

4.民族通婚。根据1990年中国各民族的民族通婚状况,民族复合家庭户和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户比例最高的都为满族、蒙古族和土家族,相对较低的都为维吾尔族、藏族和哈萨克族。民族通婚的积极作用占据着主流地位,有利于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健康素质的提高。

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率的变化

少数民族正式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比汉族晚了10多年,即于1982年才正式展开,而且一对夫妻比汉族可以多生1~2个孩子。

1.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在不断地下降,1989年经1981年下降了31.08。当然,各个少数民族下降幅度很不平衡。80年代朝鲜族妇女总和生育率,不仅一直比汉族为低,而且一直在生育更替水平以下轨道运行,这与全民族的高文化素质、现代生育观念的树立有着直接的关系。80年代的满族实行一对夫妇生育2孩的政策,但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和生育观念的积极转变,总和生育率也降到了生育更替水平线以下。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虽然1988年才正式开展计划生育,但总和生育率超前开展下降,到1989年已接近生育更替水平,与文化素质的提高,生育观念的先期转变有关。回族妇女总和生育率,是信仰伊斯兰民族中最低者。1981~1989总和生育率下降幅度相对最大的民族有黎族、侗族和壮族,分别下降了53.86、35.79和34.89。1989年的总和生育率相对最高的为哈萨克族(5.07)和维吾尔族(5.45),其次为藏族(3.97)和布依族(3.79)。在百万人口以下民族中还有柯尔克族(6.14)、塔吉克族(6.13)、德昂族(5.03)、景颇族(4.23)、怒族(4.22)和撒拉族(4.15)等。总之,除个别民族外,进一步降低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2.早育问题。各民族15~19岁妇女生育率高低相当悬殊,相当高的有拉祜族(103.1‰)、哈尼族(77.8‰)、维吾尔族(75.4‰)傣族(74.9‰)和柯尔克孜族(69.4‰),这与早婚比率较高有直接的联系,有的民族又相当的低,如裕固族(5.8‰),俄罗斯族(6.77‰),锡伯族(7.7‰)和朝鲜族(8.3‰)。

低头族调查报告篇(10)

确定调研课题后,民进海南省委成立了由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海南省委主委史贻云担任组长的课题组,成员包括民进旅游、民俗、历史、文化等方面专家或业内人士及民进海南省委领导、机关干部等10人,为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后勤保障。民进还于2008年10月14日召开了调研课题组研讨会,就黎族的起源、历史、文化进行了探讨,研究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接轨的文化要素,并确定了赴黎族地区实地考察调研的计划。经过前期精心的准备工作,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为期6天,行程1400多公里的调研活动。先后奔赴琼中、五指山、保亭、三亚、乐东、东方等6个市县,走访了5个景区,4个黎村、4个生产基地,并与所在市县领导及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具体了解情况。调研组还邀请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学萍讲解黎族文化,并吸纳了其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课题组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18000多字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就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进行了准确阐述。开发黎族文化资源,不仅能增加本土文化因素,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还能满足海南旅游市场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南黎族文化资源已得到初步的旅游开发,各黎族聚居地所在的旅游政府部门对于黎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强。但是由于黎族文化旅游开发意识不到位,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黎族聚居地基础设施落后,黎族文化开发与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黎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黎族文化资源的地位并不相符,经济效益低下,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黎族文化旅游产品。当前黎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海南原住民文化在旅游业中含量程度低、黎族文化旅游开发形式单一,开发主体市场化程度不高,开发文化品味不高、质量低,黎族文化资源开发分布不均。

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调研报告还就开发黎族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详尽的建议。建议指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以黎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同时黎族文化也需要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才能得到保护和延续,两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在当前情况下,应当把握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以旅游业为龙头,以黎族文化和中部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发适合国际旅游市场需要的原住民文化产品,既能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同时又能协助海南中南部市县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延续黎族传统文化。具体包括:全省开展黎族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制定《海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制定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体系;编制《黎族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利用报纸、电影、电视等媒体以及多种机会宣传黎族文化;召开黎族文化展示与招商推介会;采取税收减免、土地利用和贷款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鼓励企业投资黎族文化项目;扶持重点黎族文化项目,带动海南中部旅游;加强黎族医药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将黎族演艺等文化项目作为国际旅游岛营销项目;“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应进行面向市场的体制改革;打造好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黎族文化风情城镇的营造;尽快建设三亚至五指山高速公路;加强黎族地区旅游人才的培养。调研报告还提供了6份翔实的参考材料。

民进海南省委根据调研报告的内容,形成一件政协大会发言、一件提案、一件人大建议案,在2009年1月召开的海南省两会期间提交。政协海南省五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挖掘黎族文化,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得到了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文彰和副省长陈成的现场批示。两人的批示分别是“黎族文化的话题常被作为政协话题,省文体厅是否可以与省民宗委、旅游部门一起,专题制定开发计划”,“请省旅游局、文体厅认真研究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如何加强黎族文化建设”。

上一篇: 班组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 竞聘副班长演讲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