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3 07:18:34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1)

(一)建筑业总产值保持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地区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333.91亿元,施工企业为24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8.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24亿元,同比增长17.22%。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131.37亿元,同比增长15.89%;安装工程产值14.02亿元,增长17.09%,其他产值12.81亿元,增长34.16%,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3.04%。总产值中,装饰装修业完成0.86亿元,同比增长45.57%。

(二)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企业占主导地位。前三季度,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企业完成产值达14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0%,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3.62%。其中房屋建筑工程26.97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0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121.15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6.58%,比上年下降2.14个百分点。

(三)公司制企业、私营企业完成产值份额逐渐增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经济类型的建筑企业加大改革力度,企业改制收效明显,注册为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筑企业无论就其企业个数,还是经营总量占据着**市建筑行业重要份额,逐渐成为**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的主力军,截至三季度,建筑企业中私营企业133家,有限责任公司127家,两者占企业总数的73.65%。创造产值占全市建筑业产值的36.77%,同比提高了3.55个百分点,产值分别为13.50亿元、44.69亿元,同比增长79.03%、19.78%;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09.92亿元,增长13.12%,占69.48%,比重较上年下降2.51个点。

(四)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同步增长。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给建筑业提供了一个平台,全市建筑业抢抓机遇,加大对内对外竞争力,扩大施工范围,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均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429.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2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1.44万平方米,增长19.84%,其中,住宅用房和教育用房完成31.53和9.0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1.49%和114%。

(五)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筑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在提高技术含量的同时,狠抓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人员组合,全市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前三季度,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16402元/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6408元/人,同比增长20.22%。

(六)在外省完成产值下降23.47%。今年以来,虽然全省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外部市场,但受各项政策的影响,跨区域项目减少,尤其是铁路投资建设的减缓,使得在外省产值逐季走低,加上水利水电四局的京沪高铁项目竣工,三季度在外省完成产值48.0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46%。

二、建筑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利润水平逐年下降,负债率高。建筑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据统计,**年我国50家上市建筑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5%。三季度我市建筑业产值利润率1.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点,资产负债率高达65.76%(**年数据),已制约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拖欠工程款、垫资施工、不合理的压价让利竞争、回扣等不正之风,加剧了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困难。

(二)建筑业产业集中度偏低,市场占有率偏低,实力雄厚的企业偏少。产业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几家大企业的某一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产业集中度与产业利润率成正比关系。产业集中度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与利润率的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渡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集中度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10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2-3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无差别化。我市建筑业总产值中,一级资质的13家企业完成产值30.30亿元,占19.15%,所占分额偏小,产业集中度偏低。

(三)建筑企业人才不足,资质等级偏低。目前我市建筑企业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为7310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062人,比重为20.6%,一级建造师666人,仅占0.9%。353家建筑企业中,二、三级资质的总专包企业307家,占总数的86.97%。建筑业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存在着效率低下,人才匮乏,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建筑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工程优良率偏低。目前建筑市场秩序混乱、法制不健全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建筑业企业的境况恶化。由于买方处于主导地位,在合同签订时,有些建设单位除了要求施工企业提交履约保证金外,还要求提交工程创优保证金、进度保证金等担保,而施工单位迫于地位的弱势,只能接受。业主方利用优势地位,迫使施工企业签订“阴阳合同”、垫资、接受折扣价等现象依然存在。另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我市建筑业承揽工程相对不足,压级压价较为严重,高投入低产出、高产值低效益的不良现象比较突出,导致部分建筑工程质量低劣,企业核算不实,从而降低了利润。

三、进一步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应收款的清欠力度,维护行业经济利益。截止三季度应收帐款23.82亿元,同比增长9.29%,解决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和工人工资问题,维护行业和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利益是中小建筑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2)

建筑业总产值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

签订的合同额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建筑合同额万元,同比增长.%,本年新签合同额万元,同比增长.%。

建筑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我县建筑业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行业内部结构,拓展了经营领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今年上半年期末从业人员人,同比增长.%。

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我县建筑业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提高,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利润总额同步增长。全县建筑企业共实现工程结算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工程结算成本万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万元,同比增长一倍多。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平稳增长。年度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占施工面积的.%;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

二、我县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企业施工人员队伍大部份是农民工,知识水平相对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对拓展建筑市场也有一定制约因素,省外的建筑工程量微乎其微。

建筑业企业规模小,资质等级低,设备落后,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所承揽的工程不大,多为小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量大的项目都被外地建筑企业所承揽,所以建筑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所带来的利润、税收不多。

工程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上升,工程成本和各项费用的过快增长,压缩了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拖欠工程款问题依然严重。拖欠工程款是多年来困扰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了清欠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旧帐未清新欠又增”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解决困扰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要加大投入,扩大规模。要想方设法增加资金、人才、技术装备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投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为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提高全县建筑业在省内外建筑市场的份额,推动全县开拓建筑市场的步伐,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3)

二、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做强建筑业企业

1、积极发展施工总承包企业。大力发展公路、市政、房屋建筑、矿山等施工总承包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支持施工总承包企业拓展行业领域,促使其上等级、上规模。不断壮大专业承包企业。支持专业承包企业向设计、施工、制作、销售一体化发展。鼓励一、二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分设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业承包公司,引导和支持三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专业承包方向发展。着力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加强对建筑劳务带头人或召集人的政策指导,引导具备条件的建筑劳务队伍和成建制建筑劳务队伍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引导部分三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引导一、二级施工总承包企业分离富余职工,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

2、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和优秀建筑业企业。对年产值达到5亿元、上缴利税达到1500万元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市政府命名为“*市建筑业龙头企业”;对年产值达到1亿元、上缴利税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市政府命名为“*市优秀建筑业企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其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投标预选企业名录,支持其参与工程建设,在市域内投标工程时,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适当提高分值,努力提高我市施工企业的市场份额。金融部门应当提高建筑业龙头和优秀企业的信贷等级。税务部门对建筑业龙头和优秀企业纳税实行专项服务。

3、大力开拓外埠市场。支持建筑业企业出外进行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具备条件的建筑业企业在发展地设立分支机构,联合省内、外企业,进一步开拓全省和省外市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和加强对外出建筑业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对外出建筑业企业在注册、资质升级、队伍培训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科技创新

1、深化建筑业企业改革。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建筑业,支持企业增资扩股,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活力。继续引导改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职责。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聘任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劳动合同制,鼓励企业实行年薪制。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筑业企业改革,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2、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各县(市)区应将建筑业科技发展列入当地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筑业企业可以从工程结算收入中提取1-2%作为企业技术进步发展资金。企业通过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提取适当比例用于奖励。

3、创建精品工程。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品牌企业。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优质工程。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市级奖项。建立工程招标激励机制,增加质量、安全、卫生、环保、消防、科技创新等在评标中的权重,实行优质优价。对在工程承发包合同约定创建部级奖项(鲁班奖、鲁班奖提名奖)、省级奖项(世纪杯奖)、市级奖项(优质工程奖)的工程,甲乙双方应在合同中相应约定由发包方给予承包方工程总造价5%、4%、3%、2%的奖励,其费用列入工程总概算。对获得鲁班奖(包括鲁班奖提名奖)工程的项目经理,自获奖之日起,3年内可直接承接一项规模相当的国有投资建设工程;对连续2年获得优质工程的项目经理,自获奖之日起,1年内可在本市同时承接3项建设工程。

4、推进建筑节能与安全。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安全型建筑,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消防技术标准,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公消〔2007〕131号)的规定,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建筑消防临时供水设施,不使用可燃易燃外墙保温材料,确保消防安全。新建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检测和评价体系,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实施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闭合式管理,加强工程建设程序各环节的节能专项监管,对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建筑物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

5、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快建筑业人才市场建设,通过市场供求和建筑技术人员合理流动,促进建筑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建筑业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加大收入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的力度。加强执业人员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执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制度,拓宽建筑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资格申报评审渠道,不断创新评定方式方法。

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1、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市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设工程、开发区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必须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内进行;各县(市)建设工程的交易活动应在当地有形建筑市场内进行。有形建筑市场要认真履行服务职能,逐步对公共资源的交易进行整合,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提供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

2、强化招标投标监管。结合工程特点与专业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招标投标机制。积极探索新的评标方式,逐步推行网上远程评标。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投标资格审查、评标、定标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开展中标后监督工作。加强对评标专家库的管理,对评标专家实行动态考核。整顿和规范招标市场,建立健全招标机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3、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对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统一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杜绝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住宅分户验收监督管理工作,保障竣工房屋使用功能,落实质量责任制。认真监督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将安全生产费用存入指定账户,在政府监管下按规定安排使用,逐步建立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

4、规范建筑市场计价行为。凡使用国有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收费标准,严禁压价、无序竞争或采用不正当手段发包承揽业务。凡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必须缴纳的费用,包括工程排污费、“五险一金”、危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等规费,在工程招投标中为不可竞争费用,直接进入工程总造价。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政府以及发展改革、财政、建设部门制定的工程造价计价、结算控制办法,规范计价行为。

5、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加快建立并推行符合我市的工程担保制度,建立由市政府控股、企业参与的*市建设工程担保公司,专门负责对市内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银行贷款担保,解决施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增强企业融资能力。鼓励县(市)区政府和有条件的企业、中介机构通过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为建筑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6、建立并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建立完整的市场主体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系统,认真开展信用等级评价。通过资质或资格管理、市场准入、招投标、工程担保、表彰评优等工作环节和方式,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对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7、健全并落实防止拖欠工程款制度。严格对项目立项、施工许可和建设过程的管理,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以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确保建设资金落实和工程款支付,杜绝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完善并严格执行工程价款结算办法,防止变相拖欠。加强对工程价款结算的监督管理,实施合同审核备案和竣工结算备案管理制度。对不按规定要求及时进行工程结算的建设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在市域内,发生过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建设工程开工前,按工程合同价款的一定比例,在规定日期向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预存工资保证金。对没有发生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8、鼓励外地建筑业企业来我市创业。对在我市设立总部的外省和中直特级建筑企业,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市和县(市)区政府按企业缴纳本级地方所得税额的50%给予补助。鼓励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或在我市设立长驻机构,参与我市工程建设。加强省外建筑业入葫施工管理,外省企业入葫要成立分公司,进行工商、税务注册,逐步实现外省企业属地化管理,提倡外省企业在*成立子公司。省外企业在我市施工要做到“三固定”(固定管理人员、固定办公地点、固定联系电话),并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备联系。

9、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将建筑业列为支持性行业,与建筑业企业建立沟通机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要运用多种信贷方式,积极向符合条件的建筑业企业提供各类授信、贷款以及其他多种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五、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建筑业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4)

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对我区建筑业的发展造成巨大挑战,银根紧缩、资金链紧绷更直接成为我区建筑业发展的“难中之难”。因此,如何破解困难,应对挑战,化危为机,转型发展是我们当下无法回避和急需同心协力解决的“重中之重”。下面针对我区建筑业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我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我区建筑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我区建筑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区的优势产业,在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首先,建筑业企业施工总产值、上缴国家税收大幅度提升。×-20__年全区建筑、市政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 亿元,其中外省施工产值×.×亿元,创税利×.×亿元。

其次,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年来,创省钱江杯优质工程 ×项,市瓯江杯优质工程×项。

第三,企业资质不断提升。目前,我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有×家,其中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家,一级企业× 家,二级企业×家,三级企业×家;市政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家,二级企业×家,三级企×家;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企业总计×家;监理企业×家。

可以自豪地说,我区建筑业企业的数量、资质等级以及每年所创的施工产值、上缴的财政税收在全市都名列前茅。

二、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仍然不大,竞争力弱,外向度发展不高。我区建筑企业年施工产值×亿元以上的有 ×家,×亿元的有× 家,×亿元左右的有× 家,房屋建筑和市政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占了×%。钢结构、建筑防水、防腐、环保、机电设备安装等企业资质偏低。由于我区建筑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劳务组织化程度不高,使得我区建筑业市外、省外市场份额不大,建筑劳务输出量少,且工程小、分包多,总承包、大体量的项目少,市场占有率低。而在拓展海外、境外市场方面还未起步。与我省上虞、金华等建筑业强区的情况相比,差距还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不够完整。我区建筑业企业大多数是一业为主,缺少一批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难以在大环境经济状况发生变故时应对困难,容易造成企业经济滑坡,也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符。从我区建筑业行业来看,绝大多数是房屋土建和安装企业,而象设计、监理、咨询等知识型人才密集型企业欠缺。本区房地产和施工承包企业之间合作项目偏少,本区产业结构链尚未成熟。

三是资金短缺现象普遍,造成企业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建筑业原材料、劳动力工资以及融资成本持续提升,而建筑市场垫资、压价、拖欠、不及时决算、偏离工程造价规律的低价竞标,已使许多建筑企业利润空间狭小。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从银行贷款困难。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区建筑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由于企业资金不足,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不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造成了一些企业重外延扩张和产值规模,轻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以至内在发展动力不足。企业的盈利水平与长期产业升级的投入需求形成巨大矛盾。

四是所有制结构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到目前为止,构成我区建筑业发展主要力量的集体企业还有×家,企业改制步伐缓慢。由于集体企业产权单一,机制不活,人员包袱重,人才缺乏,效率低,造成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竞争力不足,在当前建筑市场激烈竞争中已处于明显劣势,加快建筑业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已势在必行。而在民营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形成。

三、我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在当前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要进一步发挥政府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职能,整合资源、同心协力,营造我区特色的建筑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区建筑业的转型发展。

1、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我区已经出台鼓励建筑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好政策,并建议积极调整优惠政策内容,适应形势发展,加大扶持力度。

2、多部门联合,多渠道筹措,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建议由区政府牵头,联合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重点解决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少、信用担保难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5)

1、建筑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衡量,尚有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多,吃苦耐劳,勇于闯荡的传统优势和机制灵活的时代新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先后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12年度,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建筑施工产值72.44亿元,增长28.8%,在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中名列第六。出省施工产值13.41亿元,增长33.4%,建筑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31%,创利税4.17亿元,增长52%。这说明我区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与2012年793.64亿的工业总产值比,建筑业产值(76.58亿)占9%左右。因此,我区建筑业虽具一定规模,但尚存在差距。

2、建筑业企业有较大发展,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到2012年底,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05家,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40家,四级企业34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全区31家一二级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29.5%共计完成59.7亿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2.5%,一二级企业占了产值的大半江山。说明这几年在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2012年度省建筑业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排名中,我区最高的萧二建(施工产值7.08亿)名列31位,前三名的中成建工集团、宝业集团、龙元建设集团产值均在20亿以上。从专业结构看基本合理,涉及房屋建筑、网架钢结构、市政、装饰、园林绿化、水利、交通等12个类别。特别是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类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区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从目前现状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供过于求,大的不强,小的不专,劳务层素质较低,引发市场混乱,过度竞争,导致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布局不均。如南部的楼塔、河上、戴村和东片的新湾、靖江、头蓬、益农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和城市化的推进,必将推起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也将会给建筑业带来机遇,我区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紧迫。

3、建筑企业在开拓市场上作了较大努力,但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外向度比较低。建筑队伍对外开拓市场比较积极,2012年出省完成产值达13.41亿元,占建筑施工产值的18.5%,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最大的是上海市场,产值达5.9亿元左右。表明我区省外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分布不合理,如何积极地利用上海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推进中原,开拓西部,用自身的优势去抢占中西部市场,关键在于行动。此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区建筑业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外经权,也必将严重制约国外、境外市场的开拓。

4、建筑业的发展已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但还需继续努力。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快速扩张,建筑业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进入分化、调整、提高的新阶段。所谓80年代靠气力和面子,90年代靠财力和票子,新世纪要靠智力和机制,正是建筑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表明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是质量兴业战略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转向注重素质提高。2012年共创优质工程26项,其中“钱江杯”2只,“白玉兰杯”2只,“西湖杯”3只。虽然由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参建的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钢结构施工获“鲁班奖”,但至今尚没有一家总包企业获得过“鲁班奖”,这与“建筑之乡”称号不太相符,还需继续努力。

5、积极探索依法治业路子,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建筑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市场主体和外部环境尚需规范。我区较早把建筑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以建立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为抓手,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应招标的工程招标率达到100%。但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三把刀”带资、垫资、拖欠的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建筑市场恶性竞争的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无标底招标导致企业下浮幅度超过社会平均成本。而且带资、垫资占总造价30%以上,企业出现高产值,低效益现象,资金严重短缺。有些工程只好被迫放弃,企业经营难度很大。

6、政府重视建筑业的发展,但还要加大力度。政府重视,政策对路是我区建筑业能较快发展的一条经验。但从总体看,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植方面,力度还不够大。、上虞、绍兴等县(市)都设有建管局,对建筑业实行统一管理。每年两次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全国重点建筑点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拜访当地领导,帮助企业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曾有五家银行行长一起赶到辽宁为建筑企业承接业务做资金后盾的事例。相对来讲,我区建筑业管理部门人手少,经费缺,任务重,企业单兵作战,政府缺少具体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以至于出现相当数量项目经理将业务挂靠到外地企业中(尤其是上海市场),或本区市场因条件苛刻而被外地企业占领(如世贸广场、广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

二、建筑业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建筑业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经济兴则建筑业兴。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明确指出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建筑业而言,有发展就有机会。第一,经济社会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建筑业从主导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筑业最有用武之地。第二,基本建设投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实际情况看,工业冲千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必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2、中国已经加入WTO。如果将1985年“鲁布革工程”(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推行项目法人施工的管理模式)称为中国建筑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那么中国加入WTO就是第二次冲击,而且肯定会比第一次冲击更猛烈、更深刻、更广泛。首先,体制将进一步改善,地区和部门条块分割、封锁和保护的状况将逐步被打破,建筑业法律法规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其次,从市场角度看,WTO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必须直面与国际大承包商短兵相接,也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步骤的进一步明朗,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这给建筑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否在巩固原有份额的同时,及时抓住时机有效介入西部市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新的台阶就上去了。

4、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已结束。这次资质就位,对于整个行业的整合来说,又将是一次有力的推动。资质就位后将分成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种资质序列。在日趋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工民建专业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形成一批新兴专业,建立权责明确、分工清晰、行为规范的总分包体系势在必行。按照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分包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依托的资质调整方向,进行行业结构和企业专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进行资质增项,使一些大企业具备多专业承包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使中小企业建设成符合社会需求热点和国家投资重点的专包承包队伍,把企业做专做精。目前,我区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后,一、二级企业总数比就位前增加了10家,钢结构企业数量达到20家,以此为契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优势。

三、发展建筑业的措施与政策

1、树立大建筑,加快经营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大部分建筑企业局限于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经营范围狭窄,严重制约着建筑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要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实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实施经营结构调整,突破以土建为主的单一传统经济格局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因此,一方面要围绕土建搞延伸。不能把建筑业理解为只搞施工,应该向两头延伸,使建筑业跳出囿于施工的小圈子,延长产业链,实现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和后期的全过程。对承接的总包工程,在实现从基础到土建、安装、装饰一条龙施工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向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咨询、经营等方面发展,变坐等招标的经营方式走向主动为业主提供超前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施工领域,充分发挥建筑业关联度大、市场信息灵、对外关系广的优点,抓住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持续升温的大好机遇,根据国家投资导向,适应施工领域日益扩大的形势,积极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拓展,培植路桥、环保、隧道、通讯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同时,以主业为依托,向土建的前后行业发展,如搞房地产业一体化经营及建筑业配套产业,开发新型建材等工业项目,努力形成“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多元化格局。

2、培育大企业,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建筑业自身发展特点,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式结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我区建筑业没有大企业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从容就位一级总承包资质,已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抓大育小,控制总量,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一是要组建“航空母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抓紧培育几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型化、集团化、真正能够与省内外大承包商相抗衡的大企业,出击市场,占领市场。如有若干家企业产值超十亿的大企业,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力、发展能力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要培育“小巨人”。要注重抓好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使其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的方面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增强建筑经济的集中度,对已经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业,进一步重点培育。三是要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综合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区情实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调整总包企业、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的比例,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6)

一、**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1、建筑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衡量,尚有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多,吃苦耐劳,勇于闯荡的传统优势和机制灵活的时代新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先后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xx年度,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建筑施工产值72.44亿元,增长28.8%,在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中名列第六。出省施工产值13.41亿元,增长33.4%,建筑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31%,创利税4.17亿元,增长52%。这说明我区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与20xx年**793.64亿的工业总产值比,建筑业产值(76.58亿)占9%左右。因此,我区建筑业虽具一定规模,但尚存在差距。

2、建筑业企业有较大发展,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到20xx年底,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05家,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40家,四级企业34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全区31家一二级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29.5%共计完成59.7亿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2.5%,一二级企业占了产值的大半江山。说明这几年在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20xx年度浙江省建筑业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排名中,我区最高的萧二建(施工产值7.08亿)名列31位,前三名的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浙江宝业集团、龙元建设集团产值均在20亿以上。从专业结构看基本合理,涉及房屋建筑、网架钢结构、市政、装饰、园林绿化、水利、交通等12个类别。特别是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类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区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从目前现状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供过于求,大的不强,小的不专,劳务层素质较低,引发市场混乱,过度竞争,导致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布局不均。如南部的楼塔、河上、戴村和东片的新湾、靖江、头蓬、益农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和城市化的推进,必将推起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也将会给建筑业带来机遇,我区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紧迫。

3、建筑企业在开拓市场上作了较大努力,但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外向度比较低。**建筑队伍对外开拓市场比较积极,20xx年出省完成产值达13.41亿元,占建筑施工产值的18.5%,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最大的是上海市场,产值达5.9亿元左右。表明我区省外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分布不合理,如何积极地利用上海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推进中原,开拓西部,用自身的优势去抢占中西部市场,关键在于行动。此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区建筑业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外经权,也必将严重制约国外、境外市场的开拓。

4、建筑业的发展已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但还需继续努力。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快速扩张,**建筑业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进入分化、调整、提高的新阶段。所谓80年代靠气力和面子,90年代靠财力 和票子,新世纪要靠智力和机制,正是建筑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表明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是质量兴业战略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转向注重素质提高。20xx年共创优质工程26项,其中“钱江杯”2只,“白玉兰杯”2只,“西湖杯”3只。虽然由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参建的**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钢结构施工获“鲁班奖”,但至今尚没有一家总包企业获得过“鲁班奖”,这与“建筑之乡”称号不太相符,还需继续努力。

5、积极探索依法治业路子,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建筑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市场主体和外部环境尚需规范。我区较早把建筑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以建立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为抓手,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应招标的工程招标率达到100%。但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三把刀”带资、垫资、拖欠的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建筑市场恶性竞争的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无标底招标导致企业下浮幅度超过社会平均成本。而且带资、垫资占总造价30%以上,企业出现高产值,低效益现象,资金 严重短缺。有些工程只好被迫放弃,企业经营难度很大。

6、政府重视建筑业的发展,但还要加大力度。政府重视,政策对路是我区建筑业能较快发展的一条经验。但从总体看,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植方面,力度还不够大。东阳、上虞、绍兴等县(市)都设有建管局,对建筑业实行统一管理。东阳每年两次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全国重点建筑点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拜访当地领导,帮助企业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曾有五家银行行长一起赶到辽宁为建筑企业承接业务做资金后盾的事例。相对来讲,我区建筑业管理部门人手少,经费缺,任务重,企业单兵作战,政府缺少具体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以至于出现相当数量项目经理将业务挂靠到外地企业中(尤其是上海市场),或本区市场因条件苛刻而被外地企业占领(如绿都世贸广场、开元名都广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

二、建筑业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建筑业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经济兴则建筑业兴。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明确指出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建筑业而言,有发展就有机会。第一,经济社会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建筑业从主导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筑业最有用武之地。第二,基本建设投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实际情况看,工业冲千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必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2、中国已经加入wto。如果将1985年“鲁布革工程”( 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推行项目法人施工的管理模式)称为中国建筑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那么中国加入wto就是第二次冲击,而且肯定会比第一次冲击更猛烈、更深刻、更广泛。首先,体制将进一步改善,地区和部门条块分割、封锁和保护的状况将逐步被打破,建筑业法律法规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其次,从市场角度看,wto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必须直面与国际大承包商短兵相接,也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步骤的进一步明朗,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这给**建筑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否在巩固原有份额的同时,及时抓住时机有效介入西部市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新的台阶就上去了。

4、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已结束。这次资质就位,对于整个行业的整合来说,又将是一次有力的推动。资质就位后将分成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种资质序列。在日趋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工民建专业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形成一批新兴专业,建立权责明确、分工清晰、行为规范的总分包体系势在必行。按照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分包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依托的资质调整方向,进行行业结构和企业专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进行资质增项,使一些大企业具备多专业承包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使中小企业建设成符合社会需求热点和国家投资重点的专包承包队伍,把企业做专做精。目前,我区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后,一、二级企业总数比就位前增加了10家,钢结构企业数量达到20家,以此为契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优势。

三、发展**建筑业的措施与政策

1、树立大建筑,加快经营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大部分建筑企业局限于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经营范围狭窄,严重制约着建筑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要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实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实施经营结构调整,突破以土建为主的单一传统经济格局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因此,一方面要围绕土建搞延伸。不能把建筑业理解为只搞施工,应该向两头延伸,使建筑业跳出囿于施工的小圈子,延长产业链,实现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和后期的全过程。对承接的总包工程,在实现从基础到土建、安装、装饰一条龙施工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向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咨询、经营等方面发展,变坐等招标的经营方式走向主动为业主提供超前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施工领域,充分发挥建筑业关联度大、市场信息灵、对外关系广的优点,抓住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持续升温的大好机遇,根据国家投资导向,适应施工领域日益扩大的形势,积极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拓展,培植路桥、环保、隧道、通讯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同时,以主业为依托,向土建的前后行业发展,如搞房地产业一体化经营及建筑业配套产业,开发新型建材等工业项目,努力形成“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多元化格局。

2、培育大企业,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建筑业自身发展特点,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式结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我区建筑业没有大企业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从容就位一级总承包资质,已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抓大育小,控制总量,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一是要组建“航空母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抓紧培育几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型化、集团化、真正能够与省内外大承包商相抗衡的大企业,出击市场,占领市场。如有若干家企业产值超十亿的大企业,**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力、发展能力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要培育“小巨人”。要注重抓好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使其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的方面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增强建筑经济的集中度,对已经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业,进一步重点培育。三是要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综合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区情实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调整总包企业、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的比例,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7)

一、多因素支撑广西建筑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一)建筑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

前三季度,广西1381家建筑业企业(资质以上总专包,下同)完成总产值3002.2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8.3%,比上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85.35亿元,现价增加值同比增长11.6%,不变价增加值同比增长5.2%,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个、1.2个百分点,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从完成产值结构看,建筑工程产值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广西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工程产值2609.0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占总产值比重为86.9%,占比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主导地位稳固。安装工程产值243.42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了1.9个百分点,在建筑业总产值的占比为8.1%,比上年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他工程产值149.78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产值比重为5.0%。

2.从企业类型看,房屋类生产仍占主体地位、领先发展。

受广西房地产开发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前三季度,广西房屋类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2344.75亿元,增长19.2%,高于建筑业企业产值增速0.9个百分点,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8.1%,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对建筑业增长贡献率为78.1%,在广西建筑行业中继续保持主体地位。土木工程类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572.36亿元,增长17.7%。建筑安装类建筑业完成产值59.13亿元,回落1.2%。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26.04亿元,增长4.0%。

3.从全区14个市看,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均实现正增长,但区域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从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看,最高为河池市69.9%,最低为防城港市9.4%,两者存在60.5个百分点的巨大差异。

(二)支撑广西建筑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1.战略性发展的政策因素

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广西在多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首先,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其次,广西也是精准扶贫决胜小康重要战场。随着2020年接近,广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广西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我区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实施意见》、《广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等政策和措施,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在各项促进建筑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有效推动下,广西建筑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2.十三五时期的阶段性发展因素

国家发改委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全面部署,在10个方面明确提出了重点任务及重大工程,其中有多项内容涉及广西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航运、港口、新兴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建设。当前阶段内,由于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推进精准脱贫、实施新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南向通道等阶段性投资建设任务的集中实施,给广西建筑业企业带来工作量快速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的更多重要发展机遇。

3.新旧动力转换的创新发展因素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广西建筑业企业积极开展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管理提升、技术提升、效益提升和资质提升,确保企业的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内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也持续提升,推动广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

二、广西建筑业发展质量提升

(一)市场占有率提高。前三季度国家反馈广西建筑业总产出为3980.11亿元,广西省内完成总产值为2484.18亿元,占总产出的62.4%,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二)高资质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能力加强,主导作用明显。截止2018年前3季度,广西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9家比去年同期多了3家;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2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家。前3季度广西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为特级、一级的高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09.29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总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70.3%,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4.77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16.5%,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三级及以下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1.46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13.0%,比上年同期降低0.9个百分点。大型高资质龙头企业对广西建筑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有所加强。

(三)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一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前三季度,广西建筑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大力提高施工机械设备装备科技含量,有力地推动了建筑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按总产值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为26.89万元/人,与上年相比,人均创造建筑业总产值高出3.99万元,增长17.4%,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8.6个、13.9个百分点。按营业收入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也保持较快提高。前三季度,广西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人均营业收入21.96万元/人,同比增加4.0万元/人,增长22.7%,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9.2个、25.6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经营效益提高。前三季度,广西建筑业企业营业利润为49.62亿元,同比上年提高19.8%。按企业平均实现利润382.01万元,同比增长9.6%,比去年同期提高20.8个百分点。

实现应交增值税5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按企业平均纳税413.2万元,同比增长26.7%。

三、广西建筑业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建筑业总量规模仍然偏小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西建筑业发展总量规模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前三季度,广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3002.28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列第18位,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0%,总量规模仍然偏小。

(二)大部分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偏低

从结构上看,前三季度全区1381家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三级的建筑业企业共有793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57.4%;资质等级二级的建筑业企业共有370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26.8%;资质等级特、一级的龙头建筑业企业共有137家,仅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广西建筑企业仍以资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为主,在日益激烈的建筑业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

(三)本年新签合同额大幅减少

前三季度,广西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3293.88亿元,同比回落18.3%。本年新签合同额的减少,将对下一阶段建筑业市场生产规模扩大和保持较快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四)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效益空间严重挤压

由于人力与建材价格不断攀升,广西建安价格指数持续保持高位增长。2017年1到4季度广西建安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04.85、104.79、105.21、106.20,2018年1到3季度建安价格指数分别为107.28、106.33和106.14。

建安价格指数过高对全区建筑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提高了在建项目的经营风险,造成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可能超过投标时的预算成本,导致企业毛利率下降,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从而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不利于建筑业市场健康发展。

四、几点措施建议

(一)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在确保政府“放管服”措施到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基础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引导,推动广西建筑企业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施工领域,进一步加强建筑业施工领域的结构调整,改进经营方式、提升技术能力,通过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二)合理调控建筑材料市场价格

从建筑材料所占的比重来看,价格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建筑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项目工程造价的过半甚至更高。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宏观上调控好建筑材料市场价格,降低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建造成本。

(三)抓住机遇,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8)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业占有本市建筑市场的份额低,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较小。建筑业产值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含外地企业设立的经工商、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外地施工企业的产值是不计入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按相关规定,外地施工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实行中标后的备案制度,入市门槛低,导致今年外地施工企业大量涌入自贡建筑市场,且这些外地企业大多资质等级高,承揽的多为规模大的项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国宾府、龙城国际、南湖体育中心场馆等。根据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站的统计年、年、年外地企业在本市承揽工程的中标金额分别占全市招标项目总金额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今年外地企业中标项目的金额比去年猛增约14个百分点,导致我市建筑业产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数总包企业在外地承接工程,且总承揽任务偏少。

3、年“”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9)

二、*建筑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各家建筑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县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于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外派劳务基地县。

(一)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2008年,我县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91.28亿元,占全省61个县(市)总量的18.1%,排名居全省县(市)第一;实现建筑业收入17.3亿元;完成外出施工产值78.2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5亿元;建筑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8.6%;建筑业从业人员达16万多人,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但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有1/3来自建筑业;建筑业对县财政税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税务部门统计,2008年建筑业实现地方税收1.2亿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总额近30%,其中合肥龙岗机械施工公司进入全县企业纳税第四名,在全县纳税前50强企业中建筑业企业占12家。建筑业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显著增强。

(二)企业资质规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建筑企业数量和等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县拥有建筑业企业113家。其中总承包企业37家,壹级资质企业已达6家,专业承包企业34家,劳务分包企业42家。全县建筑业企业拥有注册资本金11.3亿元,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108人,二级注册建造师494人,一改过去单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为多门类配套施工体系,专业化施工水平明显上升,初步形成龙头、骨干、分包三个层次的组织体系。这些建筑企业资质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带动了全县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2008年全县完成建筑劳务输出13.6万人,出国建筑劳务5000余人。建筑业企业和劳务队伍已在全国23个省、市拓展了业务,境内新开辟了云南省昆明市、河南省洛阳市、内蒙古满洲里等市场;境外市场也有所突破,新开辟了俄罗斯、蒙古等市场。境内、境外市场逐步巩固了阵地,站稳了脚跟,并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信誉。随着在“凤还巢”和“全民创业”政策的鼓励下,建筑业从业人员纷纷返乡投资兴业,建筑业从业人员已经成为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猛增的重要支撑。

三、*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营造了建筑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县历来高度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出台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文件。最近,扶持措施和政策更加有力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业经县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即将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县几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到建筑业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召开建筑企业家座谈会,共同研究、探讨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问题。

(二)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改革是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推进建筑企业改制过程中,我们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确定了分期分批实施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严格按政策办事,认真研究制定改制方案,做到既积极又稳妥,真正实现职工退出原有身份、企业退出原有性质,所有建筑业企业都已经顺利完成改制任务。在积极实施改制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建筑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力度,强化技术、资金、机制、市场、功能等竞争要素,积极实施建筑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一、二级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立足组建规范的公司组织,坚持经营者持大股,广泛吸收各种所有制资本。三级资质企业重点是通过改制壮大企业规模。结合企业改革、改制,我们正在积极创造条件探索组建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培植建筑业龙头。结合我县企业数量较多的实际,我们主动引导企业抢抓机遇进行建筑业组织结构调整,逐步使我县建筑业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纽带、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新型建筑企业新体系。在企业内部,继续深化改革,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改革企业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通过改革,企业的活力明显增强,动力明显增大,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

(三)输出兴业、规范管理,积极打造建筑劳务品牌

输出兴业一直是我县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结合前几年建筑企业资质调整,针对我县建筑劳务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我们适时组建了一批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我县的建筑劳务有序输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等加强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进行工商注册,获取资质证书;鼓励建筑劳务企业进行内部机制创新,通过定点、定向、长期、季节、与绩效挂钩等方式,对信誉良好但不具备建立企业条件的劳务队伍进行收编,使之转变为合法的法人组织,将市场上分散、无序的劳务群体纳入法人化劳务企业统一管理,提高建筑劳务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建筑劳务企业输出务工人员的作用,扩大京皖、伟业、皖江等县内规模较大的建筑劳务企业对外输出人员的数量,积极打造劳务品牌。2008年,全县输出农村劳动力25万人,其中建筑业输出人员达13.6万人,建筑业已遍布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在部分市(县),我县建筑业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实力和信誉在逐年提高,建筑劳务输出规模在逐年扩大,建筑劳务收入在逐年增加。伴随着实施输出兴业战略,我县建筑企业在外地的承包工程数和施工产值也在逐年增加,建筑业已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劳务培训、提升技能,不断培养建筑业技术人才。

提高建筑劳务人员素质是提高建筑劳务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需要,更是把建筑业做强做大的需要。提高建筑劳务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劳务培训。为此,我们始终遵循“先培训后上岗再输出”的工作方针,认真组织实施建筑劳务培训计划,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采取岗前和岗后、送培与自培、集中与分散、复合技能与单一技能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培训,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相结合的多层次、宽覆盖的培训网络,认真落实培训资金、师资力量和培训基地。通过培训,有效促进建筑劳务输出由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由盲目性向有序性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科技型转变,直接带动了建筑劳务人员收入的提高。从近两年的统计资料来看,我县建筑劳务收入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已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占全县劳务输出人员60%的建筑劳务已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无机器的工厂、无柜台的商场、无信贷的银行”。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建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民均等参与外界社会的重要渠道,成为提高我县农民素质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县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

(五)政策吸引、全民创业,引导建筑业从业人员服务家乡

实施“凤还巢”工程,推动“全民创业”,是我县实现富民强县战略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县购房户中有20%为城市居民多房户和新房户,其它80%为农村人口入住城市,而农村人口入住城市中有90%是建筑业从业者。同时,近几年我县新增各类车辆中有50%是建筑业从业人员购买。而且,随着“凤还巢”和“全民创业”工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从业人员纷纷返乡投资兴业,一大批建筑企业法人、项目经理、从业人员投资参与县城及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房地产项目,兴建一批生产加工厂房和投资养殖业、商贸服务业。所有这些,都为我县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城乡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建筑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间缺乏凝聚力,建筑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强,队伍总体实力较弱,没有“航母型”龙头企业,承建大项目能力不够。

二是产业结构较单一,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不多,建筑施工和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是企业人才和资金相对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时,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技能,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五、*县建筑业发展的打算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培育建筑强省,以优化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不断提升我省建筑业的外向拓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科技进步水平、节能降耗水平和行业管理水平,继续保持我省建筑业发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目标任务

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构筑建筑强省的坚实基础;到2015年,全省建筑业经济社会效益、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经营能力、质量安全管理等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全面领先,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跨越。“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总量持续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继续提升。到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以上,产值利税率达到7%左右,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15%以上,国外市场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科技进步和节能降耗水平明显提高。全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机械化施工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技术装备率达到15万元/人,10项新技术贡献率达到15%。广泛推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比重,到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的标准。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和区域建筑业集群竞争力明显提高。着力培育若干个产值超百亿的特大型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外向型企业,一级以上企业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60%以上。“建筑之乡”的建筑业专业化、外向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效应明显增强。

——形成规范有效的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工程质量普遍提高,创国优、部优工程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施工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完善建筑业法规和政策体系,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健全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形成规范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建筑业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政策措施

(一)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

1支持建筑业骨干企业以产权为纽带,积极推进改革与重组。支持国有、国有控股或参股、集体建筑业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改制涉及划拨土地处置,可参照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处置有关政策执行。支持大型建筑业企业按照区域性或专业化的要求,归并重组子公司,理顺产权关系,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建筑业企业收购、控股或参股省外企业。鼓励建筑业企业与勘察设计企业联合重组,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引导勘察设计企业向专业设计事务所或大型综合性工程公司等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由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工程师牵头的专业设计事务所。

2加快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培育勘察、设计、监理等企业组成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建筑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鼓励具有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申请资质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实核定。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项目管理业务。大力发展钢结构、园林古建筑、矿山井巷、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工程、环保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企业。鼓励总承包企业将增项资质分离出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业承包公司。引导鼓励有一定专业施工基础的中小型企业改造为专业承包企业,突出专业技术,尽快培育成为技术密集型的专业企业。打破行业壁垒和地区封锁,支持鼓励建筑业企业申报交通、水利、电力、市政、通信等资质。

3规范对建筑业企业的税收征管。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所分包的建筑安装业务,其营业税由总包企业按建筑业税率代扣代缴。总包企业将工程分包给其他企业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企业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建筑安装企业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到其他地区施工的,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证明,其经营所得,由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一并计征所得税,施工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不得重复征收。

(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提高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经营能力。

1支持建筑业企业开拓省外市场,提高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鼓励企业积极开拓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湾地区、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中部崛起等战略市场,特别是一些特大型城市的建筑市场,并形成这些重点区域的规模市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托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或设立区域性的专门办事机构,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建筑市场构建区域间的协作关系,通过各种方式推荐我省建筑业企业,为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开拓省外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2支持建筑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继续开拓非洲、东南亚、中东地区、日本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美等高端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独立承揽建筑工程,或与国内优势企业、国外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我国对外援助工程建设,树立品牌,开拓当地建筑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国际建筑市场劳务合作。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用好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贸易专项资金以及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积极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

3构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信息服务平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紧密跟踪、及时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以及国内外重点区域建筑市场的需求动态,为企业寻求商机开拓市场提供实时、动态、网络化的信息服务。

4积极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建筑业。充分发挥“建筑之乡”和建筑业骨干企业的集聚带动作用,从区域间的建筑劳务合作入手,带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建筑业。

(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不断提高建筑业科技进步和节能降耗水平。

1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建筑标准体制改革,加快制定、修订工程建设标准,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覆盖范围广、先进适用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加强建筑模数化和产品系列化工作,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努力提高我省建筑标准化水平。定期推广应用、限期使用和强制淘汰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强化建筑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2支持企业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加强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专业施工技术、尖端施工技术的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断提高我省建筑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积极实施建筑业科技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加强企业核心技术储备。支持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对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的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开发项目,按规定给予税费优惠。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合资、合作兴办研发机构。支持建筑业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建筑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各项技术开发费,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按实扣除。建筑业企业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

3建立健全建筑业人才人力资源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依法实施建筑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加强执业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支持企业设立科技股份,鼓励各类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加大收入分配向科技人才的倾斜力度。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计入成本,税前列支,专款专用。对少数基础条件好、技术实力强并达到组建相应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要求的大型建筑业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可下放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建筑工程类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与建筑业发展相衔接,为建筑业提供人才和智力资源。加大建设领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创办民工学校等形式,重点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强化建筑业质量安全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1加快推进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各司其职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强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结构、功能和环境的综合质量。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鼓励企业争创国优、部优、省优工程,创建文明标化工地。建立健全建筑领域落后产品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全面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严格执行建筑领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全面提高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建立建筑行业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强与财政、金融、税务、保险、工商等部门的信息链接,及时采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评价和信用信息办法,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3建立防范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在巩固清欠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建筑业企业履约担保、分包工程款支付担保、人工工资支付担保等工程担保制度。加强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的约束机制,遏止竣工不结算等拖欠行为。积极培育建筑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劳务企业,规范建筑业企业用工行为,规范建筑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支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企业欠薪快速反应处理机制。加强对建设领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他们在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五)健全建筑业行业管理体制,为培育建筑强省创造良好的环境。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认真研究制定建筑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支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

2理顺建筑业行业管理体制。各地要根据建筑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建筑业行业管理机构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业的规划引导、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各类开发区(园区)的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加强建筑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会员单位、反映会员诉求、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 加盟店协议书 下一篇: 房地产策划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