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训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2 05:02:05

综合实训论文

综合实训论文篇(1)

二、模拟综合实训教学方法

按照犯罪情节设计模拟犯罪现场,并布置好与犯罪有关的物证。

(一)开展实训教学前的培训

在实训课程开展之前,学科教师以及刑事科学技术专家要集体备课,主要讨论综合实训的思路、方案,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训体现出来。将实训的内容设计为案例,要围绕着教学内容设计犯罪现场、案情的演变以及物证,以培养学生的现场勘验和物证处理能力。现成勘验能力包括笔录、绘图、照相、摄像;物证的处理,主要是物证的检验鉴定,即物证的发现、提取、保存。

(二)模拟犯罪案例的抽取

为了让学生熟悉模拟犯罪现场,并对现场的勘察做好准备,在实训的前一个天,就让学生抽取设计好的案例,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抽取的案例布置模拟现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5个人为一个小组,要求学生自行根据案例进行分工,并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分别为案发现场勘察指挥、案件痕迹检查、法医、摄影和照相以及案件现场的保护工作等等,并根据情节需要准备必要的勘验器材。

(三)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

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环节占有45%的评分。平均每一个模拟现场都有4名教师在场监督。在进行案发现成勘验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勘验程序进行。犯罪现场物证的提取包括发现物证、做好现场记录、提取证据并做好包装工作。

(四)模拟物证检验鉴定

模拟物证检验鉴定环节占有30%的评分。学生从模拟犯罪现场所提取的各种物证,经过分类后,包括痕迹物证、文件资料、法医提取证据等等,这些证据都要经过检验鉴定后,制作为鉴定文书。每一个鉴定科目都由两名教师参与检验鉴定评分。

(五)模拟汇报

模拟汇报环节占有25%的评分。学生对模拟犯罪现场所获得的资料,包括勘验情况、“三录”材料以及现场物证检验鉴定资料经过分类、汇总之后,制作成卷宗。在模拟汇报环节,要将汇报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发表自己的案件分析思路,并提出案件侦查措施。模拟汇报考核组由5名教师组成。教要根据学生的汇总材料以及案件汇报情况评分。

(六)模拟综合实训考核评分

模拟综合实训考核的成绩,即为模拟案发现场的勘验、模拟物证检验鉴定和模拟汇报三项成绩汇总。将模拟实训的考核评分列入到评分表中。评分表制作标准以及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都要严格规定,给教师以明确的评分提供参考依据。为了防止教师在考核评分中缺乏客观性,还需要请科学技术专家对模拟实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提出其中尚需改进和完善之处,以督促教师对综合实训课程不断地调整。

三、刑事科学技术综合实训的意义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理论知识为主。知识的抽象性,加之刑事科学技术的应用性,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存在着漏洞。实施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演练,可以培养学生提高团队精神,进而认识到面对刑事案件如何有调理地解决问题。学生参与到综合演练中,凭借自身的能力完成各项任务,可以提高现场勘验操作水平,同时还能弥补自身专业的不足。教师在监督模拟实训现场的时候,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改进。学生经历了综合实训之后,不仅培养了自我学习能力,还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58-02

“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模式,对改变高职学生“会考试”,“不会做事”,“高分低能”,“有分无能”的现状,变传统的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型应用培养体系,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模式有其产生的理论根源,有其明确的内容范围以及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模式的理论根源

所谓“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模式是指受训人在实训基地所运用的设备、环境、条件和承担的任务与其参与企业职业岗位工作后的设备、环境、条件和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和基本相似,从而使受训人将其在实训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迁移转化为实际职业能力的基本理论或模式。“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也可称之为“同因素理论”或“同因素迁移理论”,它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学习迁移理论,19世纪末,由学者桑代克提出。桑代克等人认为,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共同要素理论在当时的教育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使学校脱离了那种在形式训练影响下不考虑实际生活,只注重所谓形式训练的教学状况;学校在各方面开始注意应用学科,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尽量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行为主义学派除提出“同因素说”和“形式训练说”的学习迁移假设外,其基本的代表性的理论还有“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目标设定理论”、“期望理论”等。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对于高职学生综合实训迁移有一定启示:它强调实训目标要明确;强调实训中应激发受训人的学习动机;应结合实践反复训练;实训的内容有逻辑和可操作性;强调“因素类同”可促进知识的迁移;尤其是对技能性实训设计更有其借鉴意义。

二、“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模式的主要内容

“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认为,实训成果的迁移最容易发生在各类相同的因素之间,而且相似的因素越多,实训学习的成果迁移转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实训中要想取得最高效益的实训成果,那么,其实训学习的任务、设备、材料、环境等都要与实际工作的任务、设备和环境有着极大的类同性和相似性。同因素的相似性和实践模式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迁移中的设备和环境与实训成果的关联性。实训迁移中的设备和环境与受训人未来的工作设备和环境一致,或基本类同,那么综合实训成果就能得到稳定的、快速的迁移转化。例如,文秘专业学生实训室的布局,应包括实训办公室内的布局,秘书工作涉及的外部机构的场景布局,还有主要设施及办公用品等等。下面仅以会议室的布局为例,说明秘书专业学生对会议室的布局的直观认识。如图所示:

文秘专业学生在实训中,有了对会议室布置的感性、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会议室布置性质、各种设备使用的把握,当文秘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于企业,那么,学生对会议室的布局和布置及其设备的运用,就能驾轻就熟,实训成果就能很快的转移到职业能力中去。

2.综合实训中的工作任务与实训成果的关联性。综合实训中的工作任务与受训人未来工作任务项目、工作性质相似或基本类似,那么,综合实训成果的迁移转化则更加容易、更加得心应手。例如,某旅游专业学生,在实训中组织一行人去北京旅游,这位学生当导游。一方面,他要了解北京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历史文物等;另一方面,他还必须学会购票、乘车、住宿、餐饮等组织协调活动;此外,他还要把握人际关系艺术、演讲艺术等。在实训中,他学会了“导游”的职业技能。当他被分配到某旅行社工作时,第一次带团也是去北京旅游,那么,他的实训成果的转化和迁移就十分容易,因为实训中的任务、条件与参加工作后的任务和条件基本一致和类同,所以,综合实训给他带来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良好效果。

3.实训迁移中受训人的专业技能与实训成果的关联性。实训迁移中的受训人专业技能与受训人到企业上岗所从事的专业与技能一致,那么,综合实训成果就会达到“近迁移”的最佳效果。因为人们可以将实训中所学习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岗位实际工作中去。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迁移中具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学生就可以将综合实训成果直接迁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去,工作中可能得心应手。如果企业将该学生分配到财务部门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在专业技能上相悖,那么学生必然在工作中遭受挫折。

4.综合实训心理要素与实训成果的关联性。综合实训心理要素与实际工作心理要素相似,那么实训成果的迁移转化效果也比较理想。心理要素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气质、性格、能力、理想、信念、动机和追求等。综合实训中,学生应认识了解各类心理要素的特征和表现,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去应对不同个性心理的人群。这种实训成果的迁移转化,对实际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例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还未从事过销售工作,在综合实训中,某学生扮演营业员的角色从事销售工作,指导教师有意安排与那些爱发脾气、爱挑剔、爱吵架的顾客面对面地进行销售工作,他积累了化解矛盾冲突的销售艺术和技巧。那么,当他毕业后分配到商店搞营销工作时,他仍然会遇到销售工作中的矛盾冲突,这样,他就会有经验应对这种局面,这就是心理要素相似性引起的实训成果的迁移和转化。

“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的内容还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过程表现出来,它是实训迁移的一般规律,把握这一规律,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综合实训迁移效果的提升。

三、“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模式的应用价值

“因素理论”对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综合实训迁移活动有着重要启示,对于综合实训成果的获得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1.综合实训岗位工作环境的仿真度高有利于受训人快速进入职业角色。从岗位工作的环境上考虑,在综合实训迁移中,受训人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的时间、地点、条件、设备等,以便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能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更有效地运用和操作各类设备。如果能够模拟不同的岗位角色,就能通过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体会不同时间、地点和工作环境对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因而,在综合实训中,要注意了解实训中与实际岗位工作中的环境、设备等实物的相似性,这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综合实训迁移的基本要求。

2.综合实训岗位工作任务的仿真度高有助于受训人完成职业任务。从岗位工作的任务上考虑,首先,让学生明确企业各实际岗位工作的职责与职能及所需要的技能,以便在实训中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保证训练中岗位任务的类同与相似,以达到实训成果转化的目的。例如,在防暴警察的实训中,不仅从环境上模拟人质挟持的各种情况和表现,而且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让学生提出解救人质的行为方案和计划,然后有效地、安全地完成人质的解救任务。当学生成为警察后,在大街上真正遇到人质挟持局面时,他们就能运用在实训中提出的各种行动方案和计划,以完成人质解救的任务。这里,无论是实训,还是实际工作,其岗位工作任务类似相同,实训最终效果容易达到。

3.综合实训岗位工作专业技能的仿真度高有助于受训人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从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上考虑,在实训中,仿真系统的选择和建设,要求具有再现企业实际的真实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系统,只有两者的一致和类似,学生通过训练才能取得一定实训成果,才能在实训中培养专业核心能力。

当然,“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留着行为主义学派学习理论的许多弱点,如机械性、不变性以及过分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等,这些都是应该在实训中要纠正的。总之,“因素类同迁移”实训理论模式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它广泛地应用于高职学生各专业的综合实训迁移过程。例如,案例学习、商业游戏、角色扮演、职业模拟、模拟训练等,都遵循“同因素迁移理论”模式的训练规律,为培养人才的实际技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R].2001-1-17.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刘占文,温景文.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5).

[5]丁萍芳.综合实训课程迁移模式与实践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综合实训论文篇(3)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综合实训论文篇(4)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一种合作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协作,共同完成项目设计、规划,最后独立实施完成项目。基于CDIO 教育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以培养合格的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资产评估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资产评估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资产评估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使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得以优化、全面协调发展。

一、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借鉴CDIO理论和应用“做中学”方法,创新资产评估专业教学模式。CDIO理论主要是借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创造的“做中学”工程教育理论,将其应用到建设项目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开发实践性工程资产评估教学实验项目,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完全可以应用“做中学”方法,实现由传统“通知教育”向现代“通识教育”转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延伸就业链。平时,学生对资产评估专业知识掌握只局限于一些资产评估基本概念、程序和方法等纯理论性知识,在资产评估实务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从事资产评估具体实务操作,也不具备应对经济社会对资产评估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因此,在资产评估专业中开设资产评估实训课程是提升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提高了资产评估教育质量,延伸了学生就业链。

(三)有利于培养高端资产评估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资产评估人才需要变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对广西加快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广西资产评估行业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影响将不断扩大。

二、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目前高校培养的评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构建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评估行业培养高素质的评估人才。

(二)深厚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相关领域理论。评估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熟悉相关领域工程基础知识和经济基础知识,以满足服务经济需要。因此,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服务工程基础,注重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三)融合国际规范,突出国际化特点。评估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是一个国际化的合作。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竞争力,评估人才就必须符合国际化标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熟悉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等。

三、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课程设置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性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完成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创新与社会适应等4种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平台设计。在每一个课程实训中,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设计课程实训和课程群大实训(综合实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并通过与现实企业合作的大型实训项目串联课程实训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资产评估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理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跨学科综合实训”四步骤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应构建的实训教学平台。

(三)实训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资产评估专业应按照CDIO的理念,即按照“基础―提高―创新”三阶段进行实训教学层次体系设计,将实训教学细分为阶梯状的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入门阶段,也是通识课程基础实验阶段和专业基础性实训,通过这一阶段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第二层次是小项目综合实训与若干小项目组合的综合实训,是学生从基础到综合的一个过渡阶段,构成了实训教学的提高教育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设计能力;第三层次的现场实训,则体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场情况的交叉与渗透,是实训教学的创新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融合专业知识、自主思考并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四)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为了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资产评估专业应构建“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爱,张伟民,张志红.房地产估价实训教学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5).

综合实训论文篇(5)

 

1.引言

综合布线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的生命线。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化布线,可以使计算机网络满足结构化、标准化、模块化、结构清晰的要求,达到易于控制、扩展和管理的目的。

多功能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的目标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网络方向的专业改革,充分考虑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项目,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实践教学、工程项目实训实践教学三个层面为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整套实践教学解决方案。

本文特色是将综合布线实训室设计为集理论教学、工程实训、综合展示、智能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室,充分发挥其实践教学作用。

2.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设计与建设方案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考虑到实训班级人数,设计实训室能同时满足40位同学同时进行实训,实训室由网络配线和端接实训区、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实训区、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实训区、网络综合布线工具器材展示区、理论教学区五部分组成,面积 156平方米。整体布局如下图所示:

2.1 网络配线和端接实训区:用于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场所,可以完成跨接、反接、短路、断路等多种故障模拟功能。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带显示系统的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台等。

2.2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实训区:用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场所,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验收等内容的综合训练。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全钢结构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等。

2.3 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实训区:用于完成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演示和实训功能,主要包括智能工业电视监控、智能对讲系统、智能可视对讲系统、智能电子门禁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数字会议系统、智能有线电视系统等。

2.4 网络综合布线工具器材展示区:用于展示各型通信电缆、各型配件和安装工具,让学生能直观生动地认识和学习综合布线产品、材料和工具。网络综合布线器材展示柜具体展示物品:主要包括铜缆展示柜、光缆展示柜、配件展示柜、工具展示柜等。

2.5 理论教学区:用于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现场演示和示范教学等。由教师工作台、教师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组成。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该实验室所需要的功能,需要以下软硬件:

 

序号

财产名称

数量

序号

财产名称

数量

1

带显示系统的网络配线实训装置

4套

16

电子门禁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

全钢结构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

8套

17

停车场管理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3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台

4台

18

数字会议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4

网络综合布线器材展示柜系列

1套

19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5

楼层配线机柜

24套

20

椅子(十字叠凳)

60张

6

光纤配线架

4套

21

办公椅

1张

7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专用工具箱

10套

22

讲台桌

1张

8

电动起子

8把

23

楼层模拟板+固定支架

16套

9

线管存放架

2套

24

人字梯

8把

10

实训操作台

10张

25

网络配线架(机架式)

24套

11

链路通

2台

26

通讯跳线架(机架式)

24套

12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7

教师电脑

1套

13

网络报警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8

无线扩音设备

1套

14

对讲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9

投影设备

1套

15

可视对讲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综合实训论文篇(6)

 

1.引言

综合布线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的生命线。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化布线,可以使计算机网络满足结构化、标准化、模块化、结构清晰的要求,达到易于控制、扩展和管理的目的。

多功能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的目标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网络方向的专业改革,充分考虑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项目,从演示实践教学、基本技能实训实践教学、工程项目实训实践教学三个层面为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整套实践教学解决方案。

本文特色是将综合布线实训室设计为集理论教学、工程实训、综合展示、智能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室,充分发挥其实践教学作用。

2.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设计与建设方案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考虑到实训班级人数,设计实训室能同时满足40位同学同时进行实训,实训室由网络配线和端接实训区、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实训区、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实训区、网络综合布线工具器材展示区、理论教学区五部分组成,面积 156平方米。整体布局如下图所示:

2.1 网络配线和端接实训区:用于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场所,可以完成跨接、反接、短路、断路等多种故障模拟功能。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带显示系统的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台等。

2.2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实训区:用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场所,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验收等内容的综合训练。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全钢结构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等。

2.3 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实训区:用于完成智能化管理系统工程技术演示和实训功能,主要包括智能工业电视监控、智能对讲系统、智能可视对讲系统、智能电子门禁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数字会议系统、智能有线电视系统等。

2.4 网络综合布线工具器材展示区:用于展示各型通信电缆、各型配件和安装工具,让学生能直观生动地认识和学习综合布线产品、材料和工具。网络综合布线器材展示柜具体展示物品:主要包括铜缆展示柜、光缆展示柜、配件展示柜、工具展示柜等。

2.5 理论教学区:用于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现场演示和示范教学等。由教师工作台、教师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组成。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该实验室所需要的功能,需要以下软硬件:

 

序号

财产名称

数量

序号

财产名称

数量

1

带显示系统的网络配线实训装置

4套

16

电子门禁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

全钢结构的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

8套

17

停车场管理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3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台

4台

18

数字会议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4

网络综合布线器材展示柜系列

1套

19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1套

5

楼层配线机柜

24套

20

椅子(十字叠凳)

60张

6

光纤配线架

4套

21

办公椅

1张

7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专用工具箱

10套

22

讲台桌

1张

8

电动起子

8把

23

楼层模拟板+固定支架

16套

9

线管存放架

2套

24

人字梯

8把

10

实训操作台

10张

25

网络配线架(机架式)

24套

11

链路通

2台

26

通讯跳线架(机架式)

24套

12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7

教师电脑

1套

13

网络报警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8

无线扩音设备

1套

14

对讲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29

投影设备

1套

15

可视对讲系统工程实训模块

2套

 

 

 

综合实训论文篇(7)

国防生综合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或制约着我国国防力量的生成与提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工作。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国防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内容和程序,积极探索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方法,使国防生的培养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1.充分认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国防生领导力培养,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领导力、管理力是带兵者在领导活动中率领并引导被领导者朝目标前进的能力和影响力。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吸引和影响部属的能力,这是一名合格军事指挥员最核心的能力。当前国防生培养只在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虽然这些也是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组成部分,但并不表示具备这些素质就具备领导力。因此,把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领导力作为国防生培养目标明确下来,是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其次,加强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改善我军干部队伍素质结构的实际举措。当前,毕业国防生大多文化基础扎实、科技素质高、思想观念新、进取精神强,但也存在军事技能基础薄弱、管理带兵能力不够强、基层实际工作能力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就是在培养过程中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为部队输送合格军事人才,不断优化我军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再次,加强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的助推器。建设战斗力强大的国防,既要有先进的军事理论、体制编制和武器装备,更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指挥队伍。

2.加强对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机构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推动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应成立顶层设计和全面协调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标准化教学制定、培养评估、服务保障等项工作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协调。与此同时,还应成立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最直接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招收选拔、军政训练、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为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另外,需要从驻地部队和院校中选调一些军政素质兼优、领导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把国防生的综合素质潜能发掘出来。

3.突出发掘国防生领导潜能和实践锻炼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充分发掘国防生的领导潜能。将国防生的领导潜能作为内容列入国防生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及配合实践活动中来。针对国防生特点,制订详细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包括基本的领导能力、科技信息、人文素质、动手能力等。在第一、第二学年,主要确保所有招收选拔的国防生在每一学期都能接受到驻校选培办给予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指导建议。第三学年,主要记录国防生的表现和潜在性的数据,并对这些表现进行总结。第四学年,主要是指导国防生以及以他们的表现为基础,为每一位国防生填写一份详细的综合素质能力评估报告,作为组织考察和培养的重要依据。其次,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由于提高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不只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要把每一个可能影响国防生成长的因素都充分利用起来。总之,将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工作深入到生活、学习、训练的方方面面,使国防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二、规范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程序

1.制定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当前国防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在《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中也只提出要培养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及身心素质的要求,但现有的国防生培养目标体系中并不包含领导能力的内容。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尤其是领导管理能力,就必须将未来战争和部队建设对军官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以及国防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将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我军未来的综合素质能力人才作为国防生培养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努力方向。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系统和规范培养,使国防生逐渐成长为未来战争和部队建设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简而言之,就是学校要为军队的未来培养合格的综合素质能力人才。

2.明确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内容。依据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要求和国防生实际情况来看,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素养。这是成为领导者的前提条件,也是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最基本的内容。国防生是未来的军官,需要在政治素养、品格与价值观、身心素质、形象气质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在政治素养上,要求国防生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熟悉人民军队宗旨和光荣传统、热爱人民军队、有献身国防的思想等。在品格方面,应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军人思想道德规范为主。在价值观方面,应积极引导树立忠诚、诚信、奉献等价值取向。身心素质上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人格,具备坚强的毅力、自信等意志品质。形象气质上具有军人的仪容仪表、礼节礼貌、作风纪律、日常养成等。

二是信息技能。这是领导者获取被领导者或追随者信任和忠诚以及带领他们实现组织目标的技能。对于国防生来说,不仅要培养其一般技能,也要培养其作为军事领导人才的特殊技能。一般技能,是指完成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一般技能应该包括: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超强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现代办公能力等。特殊技能应该包括:人际交往技能、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监督执行能力、战略战术技能等。

三是领导方式。领导者在具备管理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去实际行动,要能够动用他们具备的一切素养,运用所了解和掌握的一切知识信息,综合所知道的一切方法为下属提供目标、方向和激励。培养国防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需要引导其将所具备的素养和掌握的技能运用到领导行动中去,并掌握相应的领导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包括:为下属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身先士卒、合理奖惩、培养和指导下属、善于用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等。

3.规范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程序。为保证国防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受到相应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训练,确保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序而渐进地提高,应该遵循四阶段培养程序。第一阶段:初始测试。按照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目标和内容设立一整套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开展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训练之前对国防生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并以此建立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档案。经过测试,可以对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潜能进行了解,分析每个国防生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清楚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实际状况。

第二阶段:制订计划。根据初始测试的结果,分析国防生现有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和标准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培养计划可分为培养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设置培训内容、安排保障四个方面。一般来讲,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可划分为基础性学习、针对性提高、综合发展三个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可以将总体目标划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最后将这些目标串起来,以保证实现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总目标。设置培训内容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在一定时期的培训内容要针对该阶段的培训目标;二是适应性原则。即培训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到院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安排保障,具体又可分为组织保障和后勤保障,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要将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机构和人员身上,确保各项培训计划内容顺利有效进行。

第三阶段:实施培训。这是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计划的执行环节也是中心环节,培训工作的质量将决定整个培养的成效。借助目前的军政训练计划,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训的内容融入军政理论课、日常训练和假期集中训练中;开展专门的综合素质能力知识、信息技能和领导行为方式的授课培训和专家讲座,对国防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借助日常管理活动的实施,对国防生在日常管理生活中的领导实践进行指导。

第四阶段: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是对一个培养周期(即国防生培养的全过程)或一个培养周期内的某个阶段对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计划实施效果的测评和总结。包括评估和总结两部分内容,评估主要依据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进行测量,从而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全程、全面的评估。

三、科学培养、实践提高,创新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方法

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正确引导。国防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直接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灌输,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誉观、业绩观;校园里的各种人文活动,如知识竞赛、科技咨询、学术讲座、文化培训以及社团活动可以增长国防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全面提高国防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国防生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系,锻炼国防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是有效激励。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良好的人文文化氛围是使每个成员的进步都能得到赞赏,每个成员作出的贡献都能得到褒奖,由此激励广大学生为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不断进取。对于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来说,要积极发挥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作用,创建积极向上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教育氛围,促进国防生健康成长。

三是行为规范。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全体师生认同的集体意识特点,对每一所大学在评定师生的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从而规范每名师生的言行举止,促使国防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和行为习惯。校园文化中这些规范的内容,也是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要素,因此,利用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对国防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2.进行科学的教学训练培养。首先,强化理论课程学习。主要包括学习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各种军事理论、政治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力理论的相关知识。理论课程学习一般有三种教学途径:一是通过非专业性的科学文化课和公共政治课,以及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较紧密的选修课程,提高国防生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二是《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中规定的军政训练课程的理论课程部分,这些课程包括了国防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理论内容,为国防生熟悉军事领导科学、军事工作的特点以及将来从事军事指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三是邀请综合素质能力培训机构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国防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理论和综合素质能力培训专题讲座,帮助国防生了解综合素质能力的基本原理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基本方法。

其次,突出实践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管理技能训练。军事技能训练主要是指通过日常训练或假期集中训练的方式进行规定的军事基本技能的训练。日常训练以军事基础知识学习和体能训练为主,一般安排在早操、课余时间或者体育课进行。假期集中训练一般安排在第一、二、三学年末实施,以军事训练和部队见习为主。管理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文体活动,如文艺活动、体育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培养国防生的洞察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丰富国防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其健康的成长。

综合实训论文篇(8)

关键词: 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comprehensive hands-on training;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54-03

0 引言

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给我国土建类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要保证。截止2014年,全国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四百多所,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数量和规模上的要求,但毕业生往往由于缺少实践经验而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中实际技术能力较弱的情况普遍存在[1]。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来看,存在着就业岗位分布过度分散,实践和技术能力偏弱,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优势不明显的特点,实际工作中无法运用所学的工程技术知识,现场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究其原因,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注重理论知识、忽略理论向工程实际转化而造成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脱节”的落后培养方式和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的缺失是其重要的原因。

作为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需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技能,解决理论知识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强化实践教育,彰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学生成为兼备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型高级人才[2]。因此,提高工程管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表现能力是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对土建类高校来说,土建行业可以提供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实习安排过于集中,学生数量较多,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完整,且工地实习对学生的安全要求特别高,再加上实习单位会因学生在工地实习影响施工以及生产管理的不便而很难带领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因此很难达到实习效果[3,4]。对学生而言,脱离施工现场的课堂教学使他们难以在整个课堂中集中精神、学习的趣味性大大折扣,对课堂上的内容难以消化吸收,更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在难以通过工地实习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情况下,专业的综合实务实训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于是,构建较为完备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的现状,本文从实训实验室平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实训效果考核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构建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并结合安徽工业大学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来实践土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1 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专业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主要途径和手段。基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下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1.1 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的实训教学方法,结合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实验内容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升综合实训的综合性、创新性。综合实训中心开发具有综合型,设计型和模拟现场型实验,运用工程案例素材,使学生在实训中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思考并尝试处理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培养体系的建设,建立“以实训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方式。

1.1.1 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设计与创新互动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更适应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综合实训教学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建成符合“基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例如走课程计划与工程项目案例相结合的培养道路,大量使用现有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工程实用性的理解,使学生领会到理论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增进学生学习动力。

1.1.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科技进步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教学方式,组织制作实验课程的CAI课件,配备多媒体设备和实践教学软件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再生,提高设计型实验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1.3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及竞赛项目。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减少演示性实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使教学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验证学科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设计思想,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具有工程管理自身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体现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创新学习的特色。

1.2 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平台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需要相应的教学实训实验室作为配套。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要依据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指导方案编制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内容,完善有关工程技术平台课程试验设备设施,建设创新科研平台,购置一批能够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设施,满足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施工过程管理等模拟实训教学需要、满足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实训教学需要,实施实践性和情景式教学。同时,实训设备管理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对实训仪器设备由专职人员管理。制定实验室设备维护的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可围绕工程施工建造、工程经济、施工管理等特色课程,重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施工建造管理教学实训实验室,建筑信息模型综合实验室。例如,利用广联达公司开发的情景模拟与仿真道具建立了沙盘模拟实训室。学生通过模拟工程建设项目部的工程流程和内容,进行不同的岗位的角色扮演,亲身感受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将工程软件和工程道具的演示功能引入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

1.3 形成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综合实训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综合实训需要一支人员组成层次、结构、数量合理,满足综合实训教学高质量运转需求,教育理念先进,勇于创新的教学队伍。安徽工业大学综合实训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有:

1.3.1 采取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教学队伍建设策略,培养和选拔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思想、有服务意识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实验室主任,带动教学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实训实验教学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专职实训人员辅导,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稳定的专兼相结合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特别充分发挥实验室专职教师在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3.2 加强现有队伍中青年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和技术人员在职进修学习或到公司企业进行实践、调研,加速知识更新,提高执教能力,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实验室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通过引进、内部培养和进修、培训等多个渠道,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形成人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强,指导水平高,能紧密结合产、学、研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

1.4 建立综合实训效果考核机制

结合实训模式多样化的特点,提出多元实训实验考核办法及学生成绩评定办法。采用理论考试、实际现场操作、实训报告撰写三步法,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实训实验的成绩。注重专业实务实训操作内容的典型性和实用性,实训过程中鼓励多学科交叉创新,尽可能多地运用所学理论和巩固已有知识。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考核学生对综合实训结果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考核学生在自主设计的综合实验中综合应用理论与方法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考核制度,采取个人自评,民主评议及中心主任复议的三级考评制度。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对实验教师教学质量及专职实验人员教学服务质量进行适时监督与检查。

1.5 创新综合实训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行独立运行的实训教学体制和科学、规范的开放管理机制。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中心可采取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所有实训教学工作由综合实训教学中心统一安排,实现资源共享,为开放性设计实验提供工作场所。根据实训课程的设置情况下设若干实训室与办公室,各实训室管理人员负责该实训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所承担实训课的准备以及开放实验等工作,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运作与管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中心的管理效率。坚持“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安全责任制原则,制订适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形成定期安全汇报和安全检查制度。

1.6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教学与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系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工程,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借助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优势,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场所。注重教学、科研和工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工程企业界建立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利用现有综合实训实验室设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相关任课教师执教水平。另一个方面,以实际中的工程问题作为实训素材以辅助实训教学,充实相关实训模块的教学内容。同时,与相关兄弟院校建立实验室建设、教学交流、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2 案例实践与分析

以作者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建设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该中心建设过程中首先从实验室平台设备购置着手,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必备应用技能和核心课程设置,重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施工建造管理教学实训实验室,建筑信息模型综合实验室。针对高年级学生所反映的部分课程内容设置重复问题,通过增加实验实训学时和设计综合性实务实训内容来提高在校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速其知识更新,专任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必须接受现代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系列软件和新教学设施使用的培训,以期更好地适应综合实训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管理方面,实训教学工作由教学中心统一安排,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项目。同时,该中心已在数家企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实习基地,定时聘请校外企业人士为学生讲学。

通过从实训实验室平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实训效果考核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教学体系建设,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初步形成了运行高效有序、管理科学、具有一定特色的开放式现代化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3 结语

从实训实验室平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实训效果考核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既能化解高校在学生培养中“注重理论知识、忽略理论向工程实际转化而造成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脱节”的困局,又能规避学生在工地实习所遇到的诸多不便。

工程管理综合实务实训培养体系适应了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形势、能够解决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中技术能力偏弱、实践动手能力差而专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初步教学实践表明,在该教学体系下贴近实际工程项目的综合实务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从已毕业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了工程技术能力较高、进入角色快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德鹏,刘纯林.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ICITSM 2011).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2011: 2503-2506.

综合实训论文篇(9)

(①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32,China;

②Teaching Administration Offic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32,China)

摘要: 构建较为完备的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是落实和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实验室平台建设与教学内容和方法革新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和探索,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实训方案和体系。初步实践表明,贴近实际工程项目的综合实务实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a mature teaching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hands-on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program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hands-on training under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by lab construction, reform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 and methods, etc. The tentativ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raining close to the actual project has mobiliz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mproved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moted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http://

关键词 : 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comprehensive hands-on training;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54-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8002);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振兴计划工程管理新专业建设项目(2013zytz022)。

作者简介:吕忠(1982-),男,河南信阳人,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博士;袁静(1986-),女,山东曲阜人,安徽工业大学教务处科员,硕士。

0 引言

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给我国土建类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要保证。截止2014年,全国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四百多所,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数量和规模上的要求,但毕业生往往由于缺少实践经验而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中实际技术能力较弱的情况普遍存在[1]。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来看,存在着就业岗位分布过度分散,实践和技术能力偏弱,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优势不明显的特点,实际工作中无法运用所学的工程技术知识,现场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究其原因,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注重理论知识、忽略理论向工程实际转化而造成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脱节”的落后培养方式和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的缺失是其重要的原因。

作为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需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技能,解决理论知识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强化实践教育,彰显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学生成为兼备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型高级人才[2]。因此,提高工程管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表现能力是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对土建类高校来说,土建行业可以提供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实习安排过于集中,学生数量较多,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完整,且工地实习对学生的安全要求特别高,再加上实习单位会因学生在工地实习影响施工以及生产管理的不便而很难带领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因此很难达到实习效果[3,4]。对学生而言,脱离施工现场的课堂教学使他们难以在整个课堂中集中精神、学习的趣味性大大折扣,对课堂上的内容难以消化吸收,更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工程项目。在难以通过工地实习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情况下,专业的综合实务实训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于是,构建较为完备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的现状,本文从实训实验室平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实训效果考核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构建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并结合安徽工业大学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来实践土建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1 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专业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主要途径和手段。基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下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1.1 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的实训教学方法,结合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实验内容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升综合实训的综合性、创新性。综合实训中心开发具有综合型,设计型和模拟现场型实验,运用工程案例素材,使学生在实训中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思考并尝试处理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培养体系的建设,建立“以实训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方式。

1.1.1 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设计与创新互动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更适应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综合实训教学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建成符合“基于土木工程技术背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例如走课程计划与工程项目案例相结合的培养道路,大量使用现有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工程实用性的理解,使学生领会到理论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增进学生学习动力。

1.1.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科技进步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教学方式,组织制作实验课程的CAI课件,配备多媒体设备和实践教学软件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再生,提高设计型实验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1.3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及竞赛项目。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减少演示性实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使教学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验证学科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设计思想,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具有工程管理自身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体现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创新学习的特色。

1.2 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平台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需要相应的教学实训实验室作为配套。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实验室要依据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指导方案编制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内容,完善有关工程技术平台课程试验设备设施,建设创新科研平台,购置一批能够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训设施,满足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施工过程管理等模拟实训教学需要、满足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实训教学需要,实施实践性和情景式教学。同时,实训设备管理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对实训仪器设备由专职人员管理。制定实验室设备维护的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可围绕工程施工建造、工程经济、施工管理等特色课程,重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施工建造管理教学实训实验室,建筑信息模型综合实验室。例如,利用广联达公司开发的情景模拟与仿真道具建立了沙盘模拟实训室。学生通过模拟工程建设项目部的工程流程和内容,进行不同的岗位的角色扮演,亲身感受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将工程软件和工程道具的演示功能引入课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工程施工过程。

1.3 形成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综合实训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综合实训需要一支人员组成层次、结构、数量合理,满足综合实训教学高质量运转需求,教育理念先进,勇于创新的教学队伍。安徽工业大学综合实训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有:

1.3.1 采取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教学队伍建设策略,培养和选拔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思想、有服务意识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实验室主任,带动教学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实训实验教学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专职实训人员辅导,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稳定的专兼相结合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特别充分发挥实验室专职教师在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3.2 加强现有队伍中青年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和技术人员在职进修学习或到公司企业进行实践、调研,加速知识更新,提高执教能力,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实验室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通过引进、内部培养和进修、培训等多个渠道,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形成人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强,指导水平高,能紧密结合产、学、研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

1.4 建立综合实训效果考核机制

结合实训模式多样化的特点,提出多元实训实验考核办法及学生成绩评定办法。采用理论考试、实际现场操作、实训报告撰写三步法,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实训实验的成绩。注重专业实务实训操作内容的典型性和实用性,实训过程中鼓励多学科交叉创新,尽可能多地运用所学理论和巩固已有知识。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考核学生对综合实训结果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考核学生在自主设计的综合实验中综合应用理论与方法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考核制度,采取个人自评,民主评议及中心主任复议的三级考评制度。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对实验教师教学质量及专职实验人员教学服务质量进行适时监督与检查。

1.5 创新综合实训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行独立运行的实训教学体制和科学、规范的开放管理机制。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中心可采取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所有实训教学工作由综合实训教学中心统一安排,实现资源共享,为开放性设计实验提供工作场所。根据实训课程的设置情况下设若干实训室与办公室,各实训室管理人员负责该实训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所承担实训课的准备以及开放实验等工作,办公室负责中心的日常运作与管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中心的管理效率。坚持“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安全责任制原则,制订适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形成定期安全汇报和安全检查制度。

1.6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教学与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系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工程,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借助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优势,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践场所。注重教学、科研和工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工程企业界建立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利用现有综合实训实验室设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相关任课教师执教水平。另一个方面,以实际中的工程问题作为实训素材以辅助实训教学,充实相关实训模块的教学内容。同时,与相关兄弟院校建立实验室建设、教学交流、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2 案例实践与分析

以作者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建设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该中心建设过程中首先从实验室平台设备购置着手,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必备应用技能和核心课程设置,重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综合实训实验室、施工建造管理教学实训实验室,建筑信息模型综合实验室。针对高年级学生所反映的部分课程内容设置重复问题,通过增加实验实训学时和设计综合性实务实训内容来提高在校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速其知识更新,专任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必须接受现代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系列软件和新教学设施使用的培训,以期更好地适应综合实训教学的需要。实验室管理方面,实训教学工作由教学中心统一安排,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竞赛项目。同时,该中心已在数家企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实习基地,定时聘请校外企业人士为学生讲学。

通过从实训实验室平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实训效果考核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教学体系建设,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初步形成了运行高效有序、管理科学、具有一定特色的开放式现代化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3 结语

从实训实验室平台建设、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实训效果考核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务实训教学体系,既能化解高校在学生培养中“注重理论知识、忽略理论向工程实际转化而造成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脱节”的困局,又能规避学生在工地实习所遇到的诸多不便。

工程管理综合实务实训培养体系适应了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形势、能够解决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中技术能力偏弱、实践动手能力差而专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初步教学实践表明,在该教学体系下贴近实际工程项目的综合实务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从已毕业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了工程技术能力较高、进入角色快的特点。

http://

参考文献:

[1]陈德鹏,刘纯林.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ICITSM 2011).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2011: 2503-2506.

综合实训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7-01

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指的是根据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运用一定科学手段,通过一定的判断标准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内容、环境、教学管理、师生表现等进行评价,本文所指的教学评价是对高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健全,形成性评价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获得教学中的连续反馈,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2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重要性及教学安排

会计专业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此,高校开展各种仿真会计实践活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在会计专业中,综合模拟实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相当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正式上岗工作之前的一种综合实战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通过一系列的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财问题的能力。该门课程要求建立一个类似真实的财务部门情景,并针对财务需求,划分会计岗位,其中学生要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并按照会计相关的工作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在开始操作之前,要结合每一个会计岗位的需要、工作的内容、责任、义务以及职务所拥有的权限范围,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训练,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要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和其他成员的交流、配合,相互协调各方面的需要,以便共同完成会计实训中的工作。

根据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特点,将其一般业务处理流程确定如下:建账原始凭证处理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业务核算辅助账管理月末转账期末对账与结账编制报表档案管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组,安排每4名同学一组,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设立虚拟部门。具体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主办会计)和记账员4个岗位,明确各会计岗位与其主要工作职责,每个实训小组内的学生,扮演各会计岗位角色的学生按照各自的职责协调工作,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同时,也便于小组开展讨论学习,进行轮岗操作。

3 目前该课程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

科学评价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合理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各个高校针对这门课程制定的教学评价仍旧是传统的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其中平时占40%,期末占60%,而期末考核往往又只是试卷的形式,题型通常只有选择题和业务题,由此可见,高校会计模拟实训评价仍旧不健全,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1)评价次数只有两次,太少,太过重视结果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抄作业、逃课现象严重,而在考试之前仅需要考前突击技能通过考试,不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2)忽视了实践能力评价。在进行模拟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在期末考试的业务题中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不能准确客观的真是的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3)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岗位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中学生能够掌握怎样处理每个岗位的关系,了解财务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规范,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这些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在接受完模拟实训之后,仍就不知道如何开展会计工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4 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教学评价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业务流程,进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的评价。

4.1 过程评价

在模拟实训中,往往是就企业一月的业务财务状况,在操作中常采用科目汇总表的形式来登记总账,通常科目汇总表需要每十天一编制,并登记到总分类账。因此,每当学生做完一张科目汇总,并按照要求登记到账簿后,就针对这次工作进行一次评价,该次评价要包括10%的组内评价,10%的自我评价以及80%的教师评价。

4.2 结果评价

到了每学期末,学生要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学期中小组开展的会计模拟实训情况,学校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还要找一些专家和企业财务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会计档案、实训报告、小组汇报等。最后学校综合全部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结果评价。

5 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而优化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对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成效和发展学生综合会计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这对会计人才来说也不例外。对此,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模拟实训锻炼,通过仿真的财务场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实训过程中,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不断积累知识,总结教训。同时,高校还要针对这些实训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机制,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从而综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浚,沈应仙.“双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93-94.

[2] 张岑.会计模拟实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09-210.

[3] 尤敏.谈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评价[J].经济视角(中),2012(5):134-135.

上一篇: 秘书部个人工作计划 下一篇: 土地使用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