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5 10:54:29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1)

一、基于“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背景

(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实现地市级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县级调度自动机系统的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大运行体系建设前,县调管辖的变电站信息没有转发至地调系统中。由于县局自动化系统投运时间较早,现有的主站不支持转发101等规约,导致所辖变电站的信号无法上传至地调侧主站,不满足“大运行”体系对调度的要求。

(二)地县一体自动化系统深化应用的需要

按照各级调控一体化的目标,将各电压等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分别纳入相应电网调度统一管理。地调负责地域范围内110(66)~220千伏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县(配)调负责县域(城区)范围内35千伏及以下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地县一体化的广域分布式采集EMS投入运行后,其整体构架与运维工具与原有系统相比均有较大改变,各县自动化系统运维人员反映,地县一体化系统虽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排查故障经验不足,维护较困难。

(三)强化集约管控,提升电网管理效能的要求

地县一体化结构使得电网监控信息量突增、信息层次多且复杂,自动化系统维护的设备的数量和难度加大,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

新的形势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对自动化运维人员专业技术的挑战,也是对菏泽地区自动化专业管理模式转型提出的要求。

二、基于“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流程和做法

(一)项目总体进度实施情况

总体目标:规范厂站信息采集监控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水平。实现数据库画面规范统一、遥测遥信全面准确、告警信息简洁准确、断路器远方遥控操作安全可靠、通道质量可靠。地县一体化系统厂站监控率100%,监控告警信息正确率大于99%,通道月可用率大于99.99%。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地县一体化专业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做法是创新“三大步骤”,即建立一体化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建设统一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建立一体化的标准规范体系。1)建设地县一体化常态工作标准流程。针对新建厂站投运、变电站运动信号传动试验、间隔改造工程及数据网接入验收等自动化运维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编制工作流程标准,绘制典型方案,开展关键技术讲解和经验总结,推进各环节工作的保质开展。由自动化技术专家力量组成技术体系宣贯组,遵照“点、面”结合的原则,按照“重基础、重实践”的原则和“经验证、可通用”的实施方案,从源头保证县调自动化建设模式的一致性。2)规范基础数据标准体系。作为电网运行监控的重要手段,电网事故处理的有力依据,地县一体化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完整性、正确性时刻保障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基础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按照国网要求,对厂站实时信息采集标准进行统一,要求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三遥”信息采集管理规定,实现操作过程“标准化”、技术手段“方案化”、验收标准“规范化”、责任划分“精细化”。3)改进工作进度及整改情况汇报制度。在每个县调设立一名地县一体化体系建设负责人,建立“专业管理、专人负责”制度,充分发挥小组化的灵活性优势。月初,由地区自动化班地县一体化管理小组(班长、专责、培训员)根据上月各县汇报情况及本月地县一体化工作情况,统一安排月度工作计划并下发各县调,各县调自动化运维人员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工作时间具体安排制定本月计划,报地县一体化管理小组修正补充后,下发各县运维人员执行。4)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是地县一体化建设实施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管控地县一体化实施安全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综合评价将专业管理需求与安全性评价相结合,以调控工作扁平化管理为主线,突出涵盖了自动化专业月、季、年管理内容。既有工作计划及对应措施,又有专业总结及提升措施。对相关工作实行定期考核,保障了管理考评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2)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地县一体化专业培训管理体系的培训目标是使县调自动化人员熟练应用新能量管理系统,能够独立完成新建厂站的接入,能够及时处理系统故障。1)培训进程阶梯化。自动化运维岗位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人员培训必须从电网基础学起,逐级到接线图画面绘制、厂站保护信息传动。经一段时机的工作经验,方具备填写、修改地县一体化实时数据库的能力,以此培养业务扎实、一专多能的自动化运维人员,使得一名合格的自动化运维人员在业务上具备向下兼容的能力,为人员的灵活配置奠定基础。2)培训内容实用化。总结地县一体化作业维护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技术专家的工作经验,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统筹安排方面考虑,确保专业培训管理体系可使自动化运维人员解决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有疑问”的问题。在培训阶段,两个县一直到地调自动化专业开展一对一培训,两县自动化运维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实现培训实用化。

三、“地县一体化”自动化专业管理体系的成效

管理效益提升:通过实施一体化的专业管理,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培训机制,建设统一化的业务支撑体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运行体系下的自动化运维管理模式,使得调控运行“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达到下列效果:

(1)电网监控基础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各县电网监控基础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地县一体化系统厂站监控率100%,监控告警信息正确率大于99%,数据网通道月可用率大于99.99%。全地区110kV厂站已全部录入EMS系统,数据库画面规范统一;接入厂站全部实现“三遥”功能,遥测遥信全面准确、告警信息简洁准确、断路器远方遥控操作安全可靠。

(2)解决电网监控信息共享难题。县调与地调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同一数据库的无障碍访问,解决了电网监控信息共享难题。地县一体化体系建设改造了原有县公司调度业务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低速串行通讯方式,解决了低通信带宽、数据共享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地县调度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情况。建设完成后的地县数据网完全满足了“大运行”以及地县一体化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发展需要。

四、结语

通过对“大运行”体系下的地县一体化自动化运维系统传统的突破与创新,建立了适应新体制的自动化专业管理模式。通过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证明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效益、创造价值,显著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大幅度提升自动化人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化“三集五大”改革做好了准备。

(作者单位为国网菏泽供电公司)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TM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87-01

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是电网正常运行的一个支撑,只有变电运行做好才可以保证电网的安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的运行设备以及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满足变电运行变化的要求,管理者对传统的变电运行管理进行了更新换代,分析了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1 变电运行基本模式

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是电力运行的主要工作任务,特点首先是维护的设备比较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概率比较大;其次工作比较繁琐而且乏味,工作人员容易出现懈怠的情绪;工作人员比较分散,难以集中管理,因此一旦出现变电事故,经济上的损失是小,严重的话会造成生命、设备、电网安全上的威胁,甚至使社会稳定受到影响,社会安全受到威胁,每个值班人员的执行任务是保证电网稳定、安全以及经济正常运行。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使用了大量的新设备以及设置,运行人员需要了解设备内部的结构、原理、操作和检修方法等更深层次的知识,来达到高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科技技术的提高使运行管理模式也有所提高,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以提高变电所设备的可靠性以及基础自动化为前提,微机运动作为辅助,由远方的技术操作人员代替变电所操作人员,使用先进的设备,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管理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提高生产效率。榱吮Vぐ踩运行,必要的时候还要让专业人员来操作,有的设备不能完全的使用自动化系统,因此就需要专业人员来现场操作,责任分工要明确,每个人只需负责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不能分工不明确导致有的部分多人负责,有的部分无人负责。

2 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

2.1 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的维护管理

变电运行技术主要是保证人身安全以及经济的安全运行,对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以及操作票等要严格的执行,对大修的周期记录、检修记录、缺陷记录以及台账记录等要做好收集,必要的时候拿出记录进行观看,加强设备的维护,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处理,排除设备故障。

2.2 建设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交接班和值班制度,变电运行值班人员可以采用三班制或者是两班制,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一个人连续值班的现象,因为精力有限,连续值班可能会出现意外。交接班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责任明确,交接时一定要认真,手续要清楚,被交接的工作人员要清楚自己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责任明确还包括远程操控设备的维修、电气检修班工作人员值班、操作队队员值班等。对于无人值班的变电所的电气设备以及远程操控的设备、通信设备等都需要有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控维护,填写有关的信息。

3 变电安全运行管理

发电厂、输电、变电、配图以及用户等几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电力系统,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枢纽,有变换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作用,它的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联系紧密,由此可见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3.1 安全管理

安全是一个企业的根,一切工作安全优先考虑。变电站的运行管理重心就是安全运行。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宣传安全生产,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这些都是变电站有效管理经验总结,在变电站运行管理中一定要坚持贯彻。近几年变电站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因此变电站应该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员工应及时学习新技术,特别随着智能技术的越来越普及,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要及时加强自己对相关设备的智能化操作技能,以便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变电站工作能够正常运行。

3.2 专业基础管理

制定短期的工作计划,制定月计划然后再制定年计划,按照计划尽可能的完成任务。要求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设备定期切换制度、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发现运行故障时专业人员应及时排除故障,使变电运行安全进行。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将设备的原始资料以及运行资料熟记于心,积累管理经验,加强在运行中的薄弱环节。

3.3 技术培训

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变电安全运行,因此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在安全方面,工作人员和设备相比,更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按照安全培训工作指南,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指派每个组中最积极的员工做组长,从基础教育开始,为工作人员举一些实例或者是设计一些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让员工思考后给出解决的方案,在面对状况出现时心态放平及时解决危机。要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事故发生。

严格“两票”合格率的考核,不规范就是不合格,查出问题后不应该只惩罚一方,而应将问题查出来后反映给运行者,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开大会时做错误报告分析。结合各个季度季节的不同的检查对安全知识培训进行分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培训模式,学员学习要讲究日积月累,不能一下就完成学习任务,要从日常入手边培训边实践,还可以进行演习,不仅可以锻炼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对能力,还可以提供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安全知识的机会。

4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运行管理进入到无人值班远程操控的管理模式,解决的人员不足的问题。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安全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要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训练出一批优秀的专业工作人员,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有序运行。随着运行设备的不断更新,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也在不断改变,对经验的吸取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变电运行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3)

变电运行的日常工作主要指的是巡视检查,倒闸操作,以及事故处理和设备验收。总之,在巡视的时候要注意保证日日检查,时刻保持警惕。日常巡视巡查是做好变电站安全维护的关键。在设备巡视的同时要做到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另外也为设备维修提供相关的依据。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中最常见的工作,设备验收也是和变电运行维护水平有相关密切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做好设备检修要求对设备运行原理有些十分深刻的理解。日常巡视巡查一般可分为交接班巡视,高峰负荷巡视和晚间闭灯巡视。其中,交接班巡视是日常人员见班过程中对于设备运行情况的一次检查。高峰负荷巡视是针对用电负荷的高峰期,进行相关设备的重点巡视。比如电晕放电等日常情况,设备的接头有无发热发红。其中具体的检查方法有很多种:触摸检查法,目测检查法,专业仪器检查法,鼻嗅检查法等。其中,经验丰富的人员可以通过自身感官器官来进行相关评判。仪器检查法也是通过专业的相关仪器,例如借助测温仪来定期对仪器进行温度测量。必要的时候要进行特殊的巡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巡查次数。例如在用电高峰期时,大风雷电雨雪等异常天气来临时。特殊巡查是对日常巡查工作的一项补充,也是对电网实际运行中的一种应急措施。 

二、打造高素质的变电维护队伍 

电力系统维护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首先它对于技术,经验,和责任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其次工作人员会对于设备进行直接判断,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直接判断能力也有着极重要的依赖。所以平时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据统计,在很多变电事故中,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接下来就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变电维护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系统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由过硬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在电网运行的方面的运行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电网运行的法定和法规,同时也要有练高的心理素质,能做到临危不乱地处理问题,还要具有丰富的维护实践经验。所以,应该重点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适当的通过反事故演戏,事故预想,和技术讲课,网络学习等等形式,还可以通过竞技赛的形式促进变电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4)

(一)对于“无人值班”的概念进行正确认识

首先,无人值班式的管理方法虽然是比较先进与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意味着“无人管理”,而是需要专业素质与安全意识较高的专业人员,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管理,从而满足减人增效的要求。其次,对于某些变电所来说,想要实现安全操作,必须通过现场工作人员,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安全隐患自动化系统都可以显示出来,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因此可以在实行无人值班式管理方法的过程中,配备一到两名工作人员。

(二)对于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

由于责任不明确,经常会造成无人负责的情况,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手段保证配合协调、政策合理、职责分明,最后总达到运行管理科学有效的目的。第一,调度员具有指挥操作的职责,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独立的进行操作开关、记录抄表与监视运行等任务。第二,变电所的现场运行人员应该负责两票管理、道闸操作、办理许可工作证与巡视设备安全的工作。第三,试修人员应对变电所的自动化系统、远动化系统进行周期性的调试与实验,并对变电所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同时维护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对于事故与缺陷进行及时的检查维修。最后,工作负责人应在倒闸操作的过程中担任监护人的职能。

二、35kV变电运行中管理体系分析

(一)职责分工进行有效明确

针对无人值班式管理模式,对原有的值班体系进行改变,一部分负责操作断路器、记录抄表、监视设备的运行情况,该部分职责通过自动化远程控制实现;另一部分负责维护设备运行、操作隔离开关、处理相关事故并巡视设备,该部分职责通过相关的操作人员到变电所现场实现。

(二)建立并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体系

第一,建立设备专门责任制,变电所的远动设备、通信设备与电气设备都需要专人的维护与报表。第二,建立交接班制度与值班制度,值班可以实行三班制或两班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禁止连续值班的情况。交接班的时候应该保证前后衔接、认真准时,同时将相关手续办理清楚,做到明确责任。第三,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维护人员、检修成员、操作人员与值班队员应严格执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做到明确责任、分工清晰。

(三)加强维护管理与技术管理

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与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技术管理的重要任务与重要职责之一。《安全电业实施规程》是电网行业多年来经验的总结,操作票与工作票,监护制度、许可制度、终结制度与转移制度必须严格的贯彻执行下去。此外,还需要整理收集检修资料、缺陷资料与台帐资料,做到及时发现设备运行问题,快速解决设备故障。

三、35kV变电安全运行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变电所处于用户与发电厂之间,起到电能分配的作用,因此其能够安全运行对于电力系统与居民生活的意义巨大。根据实际生产经验,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手段。

(一)实行安全管理

对于变电所来说,安全运行始终是其首要的管理重点,因此必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进行认真的落实下去,同时配合安全生产的教育宣传,禁止违章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电气设备的不断增加,相应的管理规程也应进行及时的修订,对于各种工作记录进行自查与内查,利用自动化系统保证电气设备工作效率的提高,并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大力开展技术培训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变电运行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因此变电所必须重点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工作进行培训。可以将变电所的实际情况与工作人员掌握的技术相结合,采取岗位练兵与实地培训的方式。例如采取现场提问、技术讲课、事故处理、技术提问与事故处理等方式,定期的开展经验交流与模拟竞赛,提高工作人员培训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安全意识的目的。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5)

1 三维工厂设计系统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的三维工程设计系统是从三维管道设计演变而来的,在管道的设计上有很强大的能力,从本质上看该系统是数据库和现实中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事物,它具有多专业协同设计功能,通过数据库的共享,建立专业工厂设计平台,实现工厂设计的专业化、智能化,如此从三维设计系统可以看出该系统设计是经过一定时间发展演变出来的,它特有的专业性从根本设计上就已经加强了电力工厂的质量。

2 三维工厂设计系统优势分析

2.1统一的设计平台

三维工厂设计技术不再是平面上的布置一些需要的设施设备和数据,而是真正的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空间,能让人在设计时一眼看出设计的效果,其中各个部分的设计人员能够直观的看出自己的设计和别人的设计是否能有机的结合,设计过程中对各设计部分可以进行全面的沟通进行再设计,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转变其中的一些设计,力求达到“力与美”的设计水准。

2.2设计中的无碰撞

二维平面设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沟通、设计图纸的局限性等,都不可避免的出现设计中各设计相互碰撞,对前期的各项工作带来重大的损失。三维立体工程设计则有效的防止出现这种问题,运用模块间碰撞检查,能有效的设计出无碰撞的工厂,这不仅使施工工期得到了缩短,还有效的解决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创造了重大的社会意义。

2.3施工文件的完整性

在三维建模中,系统会根据设计步骤自动的生成平面设计图、设施轴测图、设施设备材料总表与材料报表等关键的设计文件,不仅保证在设计中的文件完整性和高效性,更从根本上解决了因人为疏忽造成设计中的损失。

2.4设计成品统一性

在工厂设计之前,工厂项目设计负责人就可以定义数据库中的参数,用以限定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对元部件的规格,这样限定后设计出来的成品在标准上会更加趋近于设计的要求,同时也对材料的采购更加准确容易,减少了工作量。

2.5设计优化

在详细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对数据库数据的控制,减少设计中数据输入输出与汇总的数据量,从根本上极大地降低了人为原因导致的损失,也因为系统模块在一个整体的环境中运行,极大的减少了因兼容产生的问题。

3 三维工程设计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3.1常见问题

由于电力工程的设计周期比较短,通常设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建模,目前的设计流程是先由设计人员完成二维图纸,然后再由专门的建模员按照二维图纸完成三维模型。这种流程下由于建模员没有实际参与设计,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就会有所偏差,容易出现建模的错误。

对于已发现的设计质量问题,设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或者希望现场修改,直到施工时发现问题后才去修改,碰撞检查的功能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影响了设计质量。

三维设计软件与原先的二维CAD软件相比,功能强大得非常多,学习、掌握的难度也大很多,许多老员工就不乐意学习新的工具,导致推广速度很慢。三维设计软件在专业上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工艺专业的管道布置设计,三维设计系统的协同设计功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3.2对策

“人”的选择和培训。对于建模员,由于工作比较辛苦,在选择建模员时必须选择能够吃苦耐劳,且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样才能保证建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需对建模员进行不定期的三维应用、专业知识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创建学习型团队,使建模员不但会建模也懂得新的专业技术,避免理解设计意图出现偏差。

转变设计人员设计思路及设计模式。三维设计的设计理念和出图方式不同于常规的二维设计。但目前大多数设计人员的思维模式及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因此, 需要转变设计人员设计思路,让设计人员慢慢适应直接应用三维平台进行设计,从而发挥三维对设计工作所起到的高效、优质的作用。

组织和设计流程的重组完善。三维设计技术是以欧美发达国家工程公司的项目技术管理和设计流程为基础的,所以需要有一个更科学、更高效的组织管理结构,并对原有设计流程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使协同设计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从根本上保证三维设计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也是三维设计技术在国内工厂设计深入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电力设计将是一场变革。

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结构。采用三维设计技术,特别是日后的设计流程重组之后,必须修改原有的质量体系文件,对人员职责和权限、组织结构、工作程序进行新的界定,还需编写一系列的质保程序文件,如三维模型质保要求、计算机备份措施等,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三维设计系统需要建立新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接口资料是否关闭、碰撞问题是否消除、设计深度是否满足要求等进行考核,促使发现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设计阶段。对采用三维系统进行设计的员工进行一定激励,使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设计早日实现。

为了体现具有我国特色的三维工厂设计平台中的协同设计,加强管道、电气、土建和设备控制技术等运用,同时也着重关注非管道专业对三维工厂设计技术的配合应用。因为三维工厂设计软件确实从管道设计系统演变而来的,所以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的电气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才能使其运用到三维工程设计当中来。

3电力企业三维设计技术前景展望

三维工厂设计系统和二维平面设计最本质区别就是前者更生动形象,设计方法更直观,这是对电力工厂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的一次重要改革,建立一个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的设计理念,解决目前在电力设计中所遇问题。总体来说,利用国外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建设我国电力企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对设计单位、设计人员进行改革。新的设计理念中设计人员按层次进行不同的模块设计,这是体现三维设计系统中对于设计方面的各种优点,充分利用合理的设计人员资源,从而提高设计的效率。

调整电力工厂设计中的专业分工,减少交叉设计,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的效率。

开发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中间设计环节,提高效率。

组织人员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二次开发,使系统更具有可行性、柔软性和可伸展性。

结语

本文通过三维设计技术和二维平面设计对比出三维设计的各种优点,面对如今电力设施设备高速的发展趋势,三维工厂设计无疑能满足如今的高速发展的需求,它的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不仅能提高电力工厂的质量,更能加快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日益膨胀的今天,三维设计是我国的电力部门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推动器,使我国的电力水平朝着国际水平接近,把我国的电力工业进一步的踏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进而提高我国电力建设的综合实力。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6)

1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1.1 原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电网发展要求

输、变、配电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效率质量和员工队伍和谐稳定。进入“十二五”后,在电网规模飞速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的宏观形势下,供电企业延用多年的营配分离、输配电管理分开、变电运检分离的管理模式模式逐渐暴露出不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弊端。

1.2 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是三集五大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三集五大的大背景之下,统筹电力企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已成为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SG186系统上线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

PMS系统和GIS系统的上线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优化输、变、配电相关业务流程,整合相关性销功能,可实现各类图层的精细展现及设备点的精确定位、控制和拓扑分析、潮流计算、理论线损精确计算、智能巡检定位跟踪、车辆抢修管理等功能,增强对电网设备的资产管理、运行管理和监管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缩短抢修时间,提高服务满意度,更好满足用电客户对电网“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经济运行”的现代化要求,这些都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是指电力系统中输、变、配电实行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相结合的生产工作组织模式,即整合输、变、配电现场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业务重组整体。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以强化输、变、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以技术管理创新为支撑,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核心输、变、配电运检业务,积极拓展外包检修业务,实现输、变、配电设备运行和检修“双向融合”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体系。

3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做法

3.1 建立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型

以高科技为支撑,深入开发和应用SG186系统,建立完整、成熟的电网模型,包括输电、变电、配电设备,提供对输、变、配电一次、二次设备和相关设备附件的统一管理。电网模型的设计支持对物理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对电网功能位置点的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以电网设备管理为核心,同时涵盖生产运行中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台账维护、缺陷管理、两票应用等各项工作。覆盖供电企业各级单位,实现输电、变电、配电等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业务应用,全面提升电网生产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生产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3.2 人尽其才,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

着眼于解决当前管理困境和提升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质量,深入剖析以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现有人员队伍结构和工作承载力,总结提炼出以提升输、变、配电运维管理质量、作业执行能力和队伍凝聚力为目标的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输、变、配电运维业务及人员的优化整合,进而通过管理模式嬗变提高专业管理质量和队伍凝聚力。抓好专业技术及安全管理,主动适应电网装备技术进步,积极开展前沿知识培训,在各相关专业内部打造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操作技术能手、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团队,实现所有输、变、配电运维人员均能在工作中独挡一面,均能正确处置电网异常状况。着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温暖的氛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中青年员工挑大梁,老职工当好参谋、做好助手,上下同欲,形成一个相互关爱、同谋发展、积极向上,具有广泛感染力的专业工作环境。

3.3 加强超前管控,实现检修专业化

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建立按电压等级、按输、变、配电设备类型由各专业承担电网设备运维检修任务的生产体系,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

抓好设备管理,将原来的抢修处理转变为设备超前管理。加大设备管理力度,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抢修次数,降低安全风险。通过季度、月度的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汇总情况查找设备薄弱环节,按照轻重缓急,根据缺陷、隐患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对由于设备老化、装置性违章等原因引起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隐患,纳入年度大修技改储备项目。

3.4 狠抓现场管理,开展输、变、配电现场标准化作业

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突出对作业现场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加强监督考核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一是提高了计划刚性管理水平。实行标准化作业,工作前要完成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表、作业指导书(卡)的编制,突出作业前期计划和准备,确保了现场作业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计划的综合平衡管理,提高了临时工作、计划工作变更的审批门槛,杜绝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控制了非计划停电;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集安全管理、技术参数、检修工艺等于一体,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同时加强对重要设备的专业巡视和带电检测、在线监测;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尽可能减少现场的检修工作,对部分确需开展的现场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确保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到位,严格控制现场作业关键环节,严格进行作业危险点预控。

3.5 开展联合巡检,缩短由“巡”到“检”的周期

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隐患、缺陷消失在萌芽状态,若有缺陷,不需要停电的缺陷力争第一时间现场直接处理,部分需要停电的缺陷根据其性质分类,紧急缺陷通过电力调控中心调整运行方式,当场办理停电手续进行消缺,普通缺陷结合春秋检计划、大修技改工程等或者办理正常的停电手续进行消缺。根据需要对极端天气、高(中)考保电、节假日保电、迎峰度夏等特殊时期联合巡检计划;相关专业按所辖设备进行联合巡检;对发现的缺陷分类,按照缺陷性质分类进行消缺,最后再组织验收。通过联合巡检,进一步缩减了由 “巡”到“检”的环节和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实现了管理环节的简化,同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6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技能培训

加强教育,抓好转岗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输、变、配电相关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大局观念。结合岗位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组织员工集中精力学习掌握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岗位和专业变动的员工,上岗前重新组织《安规》考试,重点抓好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三种人”及新入职员工的《安规》考试,确保培训覆盖率100%、考试合格率100%,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强化技能培训,规范各专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违章作业,防范安全事故。

4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4.1 社会效益

过实行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落实、提高了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供电优质服务水平,推行实行输、变、配电一体化运维管理、联合巡检和现场标准化作业,使检修施工按计划完成,确保检修质量,缩短停电时间,延长检修周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公司的优质服务水平,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

4.2 经济效益

实现了“1+1+1>3”即与原输、变、配电运维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模式相比,新模式实现了输、变、配电设备运维检修、抢修时间最短化、效率最高化、成本的最小化,统筹配置了人力和生产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运维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解决了公司生产派车困扰,原本需要派两到三次辆车的任务现在有机会一次性完成,节约了成本,合理利用了资源实现了人、财、物的有效统一,显著提高了用工效率,杜绝了客户不必要停电,缩短了停电检修时间,每年年大约增供电量300万kWh;每年节约用车大约380车次,仅此一项每节约运维成本76000元左右。

4.3 管理效益

推行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各项成果,为状态检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实现输、变、配电专业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实施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积极做到每个环节有人负责,量化、细化、标准化输、变、配电检修各环节,每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化要求操作实现了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规范了检修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输、变、配电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有力地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7)

1.2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对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1.3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电力生产的有关规章、标准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版权所有

1.4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1.5供电分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和监督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技术监督的范畴

2.1技术监督的范围包括:高电压、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远动、电能质量及节能、直流、电能计量、热工仪表、通讯、变电运行、变电站土建、10kv配网、低压配网。

2.2技术监督主要内容包括:日常专业监督工作、事故分析、交流培训、大修技改指导、设计审查、方案审查、信息传递、新技术推广、设备选型、技术监督工作总结等。

第三章职责分工

3.1设立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总工程师负责,归口管理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

3.1.1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3.1.2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3.1.3组织制定分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程、制度、标准、技术措施等。

3.1.4制定分公司技术监督规划与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对策;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

3.1.5对因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事故组织调查分析与处理。

3.1.6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监督会议,总结、交流和推广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3.1.7组织有关单位搞好分公司新建、扩建、改建电力工程的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以及安装、调试、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和质量验收工作。

3.1.8组织落实分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交流、考核评比等活动所需的经费。

3.2生技部是分公司技术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其职责如下:

3.2.1根据专业技术文件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2.2掌握分公司主要运行设备的技术状况,建立、健全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措施。

3.2.3参加分公司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反事故措施及处理意见。

3.2.4审核基层单位主要申购设备的选型方案,参加重大技术措施与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

3.2.5对分公司技术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2.6定期提出各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与要求。

3.3根据专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各基层单位也应相应履行各自的技术监督职责。

3.3.1调度中心负责远动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2计量部负责热工仪表和电能计量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3变电巡维部负责变电运行和变电站土建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4修试公司负责高压试验、设备检修的技术监督工作。

3.3.5通信公司负责信息传输的技术监督。

3.3.6各基层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设备和运行存在重大问题时,应及时上报生技部。

3.4建立健全总工程师领导下的技术监督网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做好日常的技术监督工作,其职责如下:

3.4.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条例等,并制定分公司或本单位的实施细则和有关技术措施。

3.4.2对本专业所辖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定检、维护与检修等各个环节),并建立健全本专业的技术档案。

3.4.2.1收集、积累设备运行数据和设备缺陷信息,掌握每种设备的故障率,对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应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故障跟踪,并根据运行、试验得出的数据编写该类型设备的运行分析报告,如实上报。

3.4.2.2应提出设备故障的整改方案,内容应包括1)对现时带缺陷运行设备的处理方案;2)分期分批对过时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

3.4.2.3认真、严肃行使技术监督职权:对质量不合格产品、设备、材料进入电网有否决权;对制止违章操作及超标运行有建议权。及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结合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挂网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供选型报告。

3.4.3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本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3.4.4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思路,对本专业的技术改造应有3年规划。

3.4.5编写本专业年度技术总结,提交上级审核。总结应包括:本专业年度工作概况、本专业技术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设备和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明年的工作计划等。

3.4.6各专责应定期组织召开本专业的技术讨论会,统计本专业技术监督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情况,了解缺陷处理情况等。会议纪要应提交生技部,生技部根据会议纪要向各专业提出相关要求,并定期各专业技术监督动态。

第四章技术监督管理

4.1技术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报告、签字验收和责任处理制度。

4.1.1技术监督项目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如实上报,重要问题应进行专题报告。

4.1.2建立和健全设备质量全过程监督的验收签字制度。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材料以及安装、检修、改造等工程,技术监督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可越级上报。

4.1.3凡由于技术监督不当或自行减少监督项目、降低监督指标标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4.2建立和健全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档案。

4.2.1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资料应完整和连续,并与实际相符。

4.2.2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监督的全部原始档案资料,设备主管单位应妥善保管。

4.2.3努力实现技术档案的规范化、微机化。版权所有

4.3建立技术监督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

4.3.1对技术监督的指标及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利益以及称号评定等活动挂钩。

4.3.2对在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五章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每年由生技部组织召开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1与会人员: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各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班组技术骨干、特邀人员。

5.1.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各专责介绍专业年度总结情况;2)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组讨论,各专责汇总讨论意见;3)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对技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示。

5.1.3会议资料:生技部汇总各专业年度技术总结制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资料。

5.1.4会议纪要:生技部根据会议内容制定会议纪要分派各生产班组学习。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8)

运维合一模式是澜沧江公司在总结国内外水电厂生产有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流域内厂站多、年轻员工比重大的特点,大胆提出的水电厂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其对生产人员的能力要求概括为“一专多能”“专一、会二、懂三”。“专一”要求每个生产人员有自己精通的专业技能或专业方向,这是基础。“会二”即生产人员在有专业特长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水电厂运行知识并承担运行工作。“懂三”是要求生产人员对水电厂生产流程及设备原理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为“运维合一”生产模式对水电厂生产人员的更高要求。

运维合一模式简化机构设置,所有的生产人员统一在一个部门下,可以提高水电厂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工作环节,便于生产任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便于班组间的沟通协调,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电厂生产成本,有力促进水电厂生产管理的进步。

运维合一模式与传统水电厂生产模式有很多区别,其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人的要求不同,传统水电人员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运维合一模式下的人员管理。运维合一模式下人员管理需要在三方面进行创新:

(1)人员岗位目标及职责。运维合一模式要求员工承担更多的工作,主要为运行和维护两个专业方向。这些工作以前是两个人或者两个部门分别开展,现在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开展,必然要求运维人员同时具备运行和维护的专业知识。对应的岗位职责需明确对运维人员提出其胜任岗位需要具备的条件。

(2)人员培训管理。运维合一模式要求运维人员同时具备运行和维护的专业知识,按照传统水电的人员单一专业培训模式,显然不能使运维人员掌握必要生产技能。同时,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运行培训+维护培训”的方式来培训运维人员,其所需培训时间较长。在运维合一模式下,需要探索可以使员工快速掌握设备运行维护知识的创新培训模式。要求新的培训模式将设备从运行维护两个方面同时思考,而且设备培训必须直观易懂。

(3)人员评价体系。运维合一模式人员岗位要求及培训管理改变后,配套的人员评价体系也需要创新。人员工作内容增加、学习培训量增大,需要设计新的评价体系及时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绩效管理也要引导人员的运维综合能力提升。面对人员运维合一程度不断深入,掌握专业面逐步扩宽的趋势,新的人员评价体系应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形成员工完整的成长信息。

运维合一模式下人员管理的内涵和做法

建立明确的岗位目标及职责

运维合一要求员工同时掌握运行技能和一定的维护技能,运行技能为员工必备技能,其要求较传统水电生产更高。为使员工能清晰知道自身技能水平与所期望的岗位要求的差距,应帮助员工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建立新的岗位目标和要求以适应运维合一的要求。小湾电厂将运维岗位分为:班长、副班长、技术负责、班长助理、运维A岗、运维B岗、运维C岗。同时设计算机班班长、计算机班副班长、计算机班技术负责、计算机班班长助理、计算机A岗、计算机B岗、计算机C岗,计算机班工作和岗位要求与传统模式要求相同。运维班长、副班长和技术属班组管理岗位,负责班组安全、项目、技术及日常工作的管理。具体分工为:班长负责项目管理及全面负责班组各项工作;副班长负责安全管理工作;技术负责负责班组技术和培训管理工作;班长助理协助副班长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班组长岗位工作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班组长岗位工作标准

岗位 项目 工作内容 工作标准

长 班组

基础

管理 班前会 1.班组工作安排

2.工作危险源分析

工作现场

检查 1.各工作面安措落实情况

2.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3.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工器具使用情况

4.各工作面工作开展情况

班后会 1.班组工作总结

2.工作表扬及批评

3.明日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计划 1.周工作总结及下周计划

2.月工作总结及下月计划(包括安全、项目、技术监督、缺陷、物资等内容)

绩效考核 1.组织进行绩效考核

2.每天组织班组进行考核通报

3.督促进行考核整改

项目

管理 项目计划

申报 1.确定项目负责人

2.组织对项目进行讨论确认

3.督促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申报

项目实施 1.审核施工技术方案

2.督促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实施

3.进行各项目进度、安全、质量控制

4.建立项目管理台账

合同管理 1.组织招标文件编制

2.组织评标大纲编制

3.参与合同谈判

外包工程

管理 1.合同、技术交底、资料、安全施工协议、技术方案检查

2.现场施工不足整改落实

3.组织工程完工验收

4.竣工资料归档建立外包工程管理台账

长 安全

管理 安全情况

通报 1.班后会点评不安全行为

2.督促不安全行为整改

安全性

评价 1.更新安全性评价台账

2.安全性评价问题整改

3.每周报送一次安全评价整改情况

两票审查 1.审查班组两票合格率

2.通报不合格两票

3.对两票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安全技能

培训 1.安全工器具使用培训

月安全

总结分析 1.本月安全工作情况总结

2.分析本月发生不安全现象,并进行整改总结

安全专项

检查 1.各工作安措落实情况

2.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3.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工器具使用情况

物资

管理 月物资

报送 督促维护物资及时报送

检修物资

报送 督促各设备责任人及时报送物资

物资采购

跟踪 掌握物资采购的进度

物资台账

管理 督促、检查各设备责任人及时更新物资台账

工器具

管理 1.督促外协及时提交工具房工具统计报表,并注明缺失原因

2.各试验、调试设备台帐检查,是否在检验合格期内且完好

岗位 项目 工作内容 工作标准

理 安全

管理 班组台账

管理 1.督促班组基础台账更新、完善

周危险源

辨识台账 1.按时提交危险源台账

2.检查危险源整改情况

周安全

学习 1.学习安全文件、不安全事件

2.本周安全工作总结

3.下周安全工作计划

接地线

管理 1.按照接地线管理规定对接地线使用存放情况进行检查

2.接地线台账检查

安全工器

具管理 1.定期组织对安全工器具数量、存放位置、质量进行检查

2.对安全工器具台账进行检查

3.组织对安全工器具进行报送定检

解锁钥匙

管理 1.对解锁钥匙使用记录进行检查

2.对解锁钥匙是否按规定存放

责 缺陷

管理 消缺工作 1.每日班会前统计SPA系统内缺陷单

2.安排消缺负责人及工作班人员

3.要求工作负责人查阅相关图纸资料,并将与该消缺工作相关的图纸、资料同工作票一同带往现场

4.督促消缺负责人完善缺陷流程

重大危险

缺陷 1.编写消缺方案,并提交审批

2.现场组织人员进行缺陷处理

3.现场安全控制

缺陷跟踪 督促各值对已消除缺陷,在本轮值班期间内持续跟踪观察,加强检测。待班际交接班时详细说明原因

技术

管理 技改项目 1.提交技改申请

2.组织编写技改方案

3.组织实施技改项目

4.技改总结及资料归档

技术培训 1.检查本月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并评估培训效果

2.组织培训考试

3.制定下月培训计划

技术报表 1.编写运行周总结

2.编写月运行分析

3.进行月缺陷统计及分析

应急管理 1.组织制定重大故障反事故预想,并监督学习情况

2.组织编写应急预案

规程图纸

修编 根据设备变动等实际情况,更新运行规程及图纸

技术监督 1.督促各专业小组按时提交技术监督监督周总结、月总结、季度报表、年总结

2.组织进行检修规程修编

3.组织进行维护图纸修编

4.督促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技术监督小组活动

5.组织技术监督整改项目开展

6.每周报送一次技术监督整改情况

运维A岗、B岗、C岗岗位目标和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运维A岗、B岗、C岗岗位目标和要求

岗位 岗位目标和要求

运维A岗 具有电网调度受令资格、具有水轮机值班员资格证、具有电厂值班负责人资质、具有电气工作负责人资质、具有机械工作负责人资质、具有工作许可人资质、具有操作人资质、具有操作监护人资质

运维B岗 具有电气工作负责人资质、具有机械工作负责人资质、具有工作许可人资质、具有操作人资质、具有操作监护人资质

运维C岗 具有电气工作负责人或机械工作负责人资质、具有工作许可人资质、具有操作人资质、具有操作监护人资质

小湾电厂运维岗位目标通过运行资质和工作负责人资质的要求,明确各岗位需要具备的运行技能和维护技能要求,使员工对自身技能与所期望岗位的差距有可量化的认识,指导自己制定学习提升计划,以达到自己设定的阶段性岗位目标。同时电厂在岗位聘任上更具可操作性,做到公平、公正。

例行工作工单化

在运维合一模式下,运维部承担了传统水电厂运行部门和维护部门两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多,工作现场一般由两个班组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为使工作任务清晰明确分配到各班组,运维部管理人员工作布置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避免工作任务不清,责任不落实。

运维部每周将工作量化成周工作清单,每周检查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形成闭环控制,定期整改,及时纠正工作的偏差。

运维部对年度工作进行策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配给不同的绩效奖励分值,采用在部门5个班组“招标”的形式,由各班组根据班组人员专业特长、对工作的兴趣竞争认领工作。工作“招标”的方式把工作由“要”转变为“我要干”,提高了工作的完成质量。

培训可视化和信息化

针对运维合一模式对人员的更高要求,以及小湾电厂人员年轻、工作经验少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员工进行快速有效的培训。小湾电厂初期技能培训教材以文字为主,员工难以理解文字描述的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培训效果差。为使员工在学习设备维护、运行巡检时对设备运行维护形成直观的认识,降低学习的门槛,能够跨专业掌握设备运行维护要点,小湾电厂编制了可视化培训教材、可视化运行规程、可视化设备维护管理标准、可视化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可视化缺陷词典和设备培训视频。

可视化即利用图片、视频的形式,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对设备原理或工作进行分步拆解介绍。目标是让运维人员按照可视化规程或标准的步骤,可以正确进行设备的运行巡视、操作和维护保养工作。可视化培训的实施,可以降低人员跨专业学习的技术门槛,能够让员工真正明白该巡视或操作设备的哪个部位。可视化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能让员工在技能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按规程指导完成工作。

设备缺陷词典总结小湾电厂出现的重大和典型的设备缺陷,编制成册并定期更新。每条缺陷词典包含三项内容:缺陷的现象、缺陷产生的原因、缺陷的处理方法。通过学习缺陷词典,员工能掌握设备历史缺陷和薄弱点,指导运行维护工作。

运维合一要求员工具有较广的专业面,为督促检查员工学习效果,小湾电厂定期对运维员工进行生产技能知识考试。小湾电厂原来采用统一组织人员进行纸质试卷答题的方式,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影响现场生产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小湾电厂开发了员工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员工可以在个人电脑上登录考试系统,系统随机组合试题后进行答题。在线考试系统还可进行题库维护,可将技术监督题库、近期发生的设备问题录入题库,对员工进行考试。系统的运用,使人员考试时间安排合理化,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安排时间登陆系统进行考试。系统进行自动评分并生成记录,方便对员工考试情况进行归档。

部门每月开展一个培训专题,增强培训的系统性,大力推进干中学、学中干。完善培训机制建设,部门每月组织一次技能比武与培训考核,每月检查培训效果,将员工的培训与职务升迁、薪酬升降有效联系起来,树立岗位标杆,调动员工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员工带薪强化培训

为促进生产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小湾电厂实行员工带薪强化培训制度。当员工在一年内出现两次考核不合格、考核连续两次排名末位、有严重人为误操作情况,则该员工需要进行带薪强化培训。在培训期间员工岗位不变,工资待遇不变,需要脱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带薪强化培训的培训内容包括:电力行业安全操作规程(安规)、电网调度管理规定、小湾电厂两票管理规定、小湾电厂运行规程、小湾电厂可视化巡检标准、小湾电厂可视化维护标准、小湾电厂可视化检修作业指导书、小湾电厂缺陷词典、小湾电厂近期发生的重要事件、误操作设备的结构原理等。培训以自学为主。

带薪强化培训到期后,需对参加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考试和面试答辩两部分。笔试题目内容为培训内容,闭卷考试;答辩时由参加培训的员工对自己的培训成果进行总结,评委根据总结进行提问。答辩评委由小湾电厂运维部考核委员会成员担任。

带薪强化培训目的是通过强化培训,使员工深入掌握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抓住员工的自尊自爱和崇尚荣誉的心理特征,让员工产生紧迫感,督促自己努力学习,避免参加强化培训。在实行此制度后,生产员工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尚未有人需要参加带薪强化培训。

党建工作助推生产工作提升

小湾电厂运维部共有5个班组,每个班组为一个党小组,部门领导分任各党小组指导员。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小湾电厂把党组织建设作为提升生产工作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好党员要求进步的基本党性,通过党员带动整个党小组发展。党的建设评价与生产效益结合,党建指标参考生产效益指标。5个党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红旗评选,按照评选细则打分排序。授予得分第一的党小组“流动红旗”一面,并进行资金奖励。党小组流动红旗评分助推生产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危险点、源辨析等活动。要求每月至少针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四条危险点、源辨析主动实践且取得预期效果。

(2)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或检修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党员攻关项目和党员责任区,做好记录,按时上报本月活动开展情况及下月工作计划。坚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无事故,被“曝光台”曝光或厂考核、奖励的事件,视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加或扣责任党小组得分。

(3)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亮牌示范活动。积极参与电站“党员标兵”评选活动,按时报送候选人申报材料。

(4)党小组每月结合工作实际,做出创新或亮点。党小组每月完成技术革新项目,党员榜样示范作用发挥较好。管理创新推进党小组建设取得实效。

(5)党小组能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小组成员密切协作,团结互助,能够体现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队伍稳定,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小湾电厂运维部党小组流动红旗评选工作开展以来,生产工作业绩好的党小组(即班组)得分较高,党建工作很好地促进了生产工作。

为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小湾电站党委与驻电站武警中队开展军企共建活动,运维部人员与武警战士每月开展“军体日”活动。军体日的开展形式为:生产人员在电厂学班期间,到武警营地接受合适强度的军事训练。

完善员工评价体系

为使员工的工作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为员工成长、晋升提供依据,小湾电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员工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工作曝光台、月度绩效考核、员工信息管理。

工作补光及曝光台:用展板、电子公告栏和电厂网站的形式,对员工工作中的亮点或者问题进行公告。宣传亮点也敢于揭丑,营造一种就事论事、尊重工作事实的宣传氛围。在将事件在曝光台公告之前,一般先征求当事人的意见,使当事人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心理上做好承受准备。

月度绩效考核:小湾电厂考核委员会每月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部门对各班进行考核。小湾电厂运维部考核施行班组每周申请制度。各班组将自己认为工作中需要加分或者减分的项目向部门提出申请,部门根据考核委员会的意见进行考核。各班组制定本班组的绩效管理细则,班组对班组成员进行绩效加减分。小湾电厂各班组的绩效管理细则有各班组的特点,班组可以充分发挥自觉性,根据班组的愿景和目标通过绩效考核引导班组员工。

员工信息管理:小湾电厂各员工的生产相关信息采用信息化管理,电厂自主开发了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包括:员工姓名、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员工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员工受到的奖励和处罚;员工参加培训情况;员工每月考核成绩;员工每月绩效得分。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32-01

现在,变电站采用的很多技术都是在后台进行操控的。技术检测以及运转查看都是在后面完成。二次设备及时处理信息,并且,变电站的远程操作由二次设备进行完善。现在的过程使用还不够优越和系统化,因此很多的问题还有待讨论。在功能上都要进行分析和研究,需要深入发现其原因并加以解决。

1 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目前水平应对强力干扰十分困难

关于系统经常遇到干扰如何抵抗,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电磁相容,这个问题经常被忽略,但是,这个问题又恰恰很常见。出厂的抗干扰实验是相当原始的,而且实验的针对对象非常死板,比如:风扇、手提电话等试验来对照抗干扰的程度,最多也就是开合断路器,在试验中始终没有过定量的准确指标,因此这就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我们要重视抗干扰系统,因为抗干扰是保证自动化能够稳定运行的基础,合格的自动化产品要被选择投入使用。除了一般简单的检验项目,还要有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湿热试验动模试验、高低温试验耐等等来进行更高层次上的检测。

1.2 遥控信息不能及时反馈

有的时候通讯的终端以及遥控信息不能够及时返回造成一定问题,不能够使状态设备就不能将系统操作项目传送到后台机,后台在接收不到任务的情况下就会停止正常的运转,影响整个系统的操作。

1.3 防御管理系统太单一

后台监控机组成及五防管理机构成了综合自动化防误操作系统,由于各种都能够用独立的防误闭锁系统,这样双重的防误闭锁就实现了管理,此过程中要是想在后台监控机进行远程操作,就只能通过五防管理机模拟操作传输到后台监控机才能够实现。如果五防管理机故障,这个时候一些弊病就容易出现了,只有通过口令在后台机上进行全站总解锁后,才能进行操作,因此就造成了很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

1.4 无后备方案

有的监控系统很多只是设置了语音报警,很多自检报告等传入后都没有事故的响应信号提醒,因此如果监控及语音设备的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就没法及时发送信号,这样监控人员就得不到消息,会严重影响变电站的运行情况。

1.5 自动报表的生成不够快速

统计信息比较慢,复合变化看不到。

1.6 忽略了告警信息系统

设计上为了能够让维修人员尽快查出问题,就忽略了告警信息系统,因此,监控人员得不到告警监控信息,就不能看到发生错误或者故障的运行原因在于哪里,因此很多的信息中查找会浪费很多的实践,而告警的信息不断发出的时候窗口是在不停滚动的,因此工作人员又要不停从头开始查,这样就会耽误很多处理问题的实践,恢复供电已经正常运转都不能维持,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2 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使得计量、远动、变电运行、继电保护等各方面不同的专业相互渗透,有着比较传统的技术分工。现在的专业管理情况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来说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虽然有着专业的设备划分,但是内部紧紧相连,成为不可分割的主体,但是这又就是说,一旦设备出了故障,就需要两个甚至更多专业的人去现场进行勘察维护修理,人力资源非常浪费,很多的两专业衔接部分都无人管理无人问津,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不能够得以解决。在管理方面要求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对系统监控的实时性和精确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信号的问题也需要尽快解决,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我们在多方面都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精细化系统的功能

用不同颜色对于模拟量和状态量的变化加以区分,当发现变电站在运行情况上有所异常时,各个量都需分类提供给监控和运行监控人员,以便能够很快的检测到各种告警信息的提醒。要有良好的线路布局和设计工艺,以便于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切段线路或者采取某些屏蔽措施,将结构优化升级,避免造成工作的延误,要将系统不断完善,加强自恢复功能,要将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防止信号的传授不及时,五防管理机,与后台机防误闭锁功能加入形成互切,互相作为备用,护监控系统独立预告出来事故和音响的信号,虽然与后台的语音报警系统系统一致但是又不受后台的监控系统所控制,防止监控系统或者语音的反应不及时无法发出信号。要尽快完善自动化功能的实现,不断加强负荷曲线变化和各类报表的功能能够是检测人员更直观看出变化的状况以便于加以调控。

2.2 规范化运行管理

运行的管理中往往都是人为的因素造成,比如使用不当,电力控制不安全不规范,所以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去定期执行和巡逻检查等等,这可以设为一天一次,因为变电站的自动化要求工程很高很复杂,所以电力的安全和持久性也就被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自动化的问题一旦发现就应该尽快去排除,让他能够在最快时间里加以运行,要将出故障的原因和错误点进行总结,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面对问题,改善问题的方向,这些管理制度包括很多,检修质量验收制、检查维护制、岗位责任等各方面的制度。

2.3 将业务人员的素质提高

要解决好现在的变电综合站各种技术和系统管理问题,除了在技术程序方面有要求,还需要专门的高素质队伍配合,因为现在很多的变电站自动保护系统都是依靠厂家来进行维护,所以没有专门的维护团队和技术队伍,因此,一旦出现问题总是要找厂家来处理,这样就会使得很多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所以变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型队伍去时时刻刻关注和观察,要科学和素质共有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基础上加以互相的了解和学习,能够将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划分明确,在遇到问题时尽快进行解决。因此变电综合站的保护系统是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参与的,这样才能够维持正常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现在的变电保护制度还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因此,这就依靠很多的电力工作者去在实际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掘其规律性,要勇于用创新的酵素看待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本着严谨扎实的工作原则去面对,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变电系统的自动化建设,保证电网的运行能够安全经济长期稳定。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197-01

中等职业学校要为国家输送素质好的专业技能型的人才,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以理论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原则,踏出一条产教学相结合的新道路。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进展,中等学校的电工专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一、创造系统化、项目式的综合课程

(一)把握专业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观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要变化多样,比如PLC技术、变频器技术。把电气软件的应用和职业本身的技能培养,还有学生的今后发展环环相扣,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更新的能力。

(二)创建一体化的知识结构。防止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反复和脱钩,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于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产教相结合。不是强调知识的内容,而是根据职业的需求构建多个技能模块,将多个技能模块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例如搬运站模块运用了PLC、电动技术,传统的电气技术、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课时教学的安排必须减少理论教学的工作量,多多增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把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要求教师必须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很好的实践能力。通过一些培训、到基层实践等方法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带领教师到各个高校进行培训学习,让教师学习最新的知识,让头脑更加清醒,通过教师的社会实践,真正地掌握专业的学习技能。

二、改变教学结构,使教学内容合理配置

(一)教学内容系统化。把知识原理、检验方法、诊断方法维护在课程中进行讲解。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结合。防止脱钩,减少反复。

(二)使用项目式的结构。把一个个电路或维护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模块,方便于讲解,更方便于模块化的考查。

(三)产教相结合。把每个模块进行分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把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扩大知识面。增加实践的方面的基础知识,不断地吸收最新的前沿技术,让教学内容多样化,让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并且适应电工发展的趁势。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制作多媒体课件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步伐,职业学校应该选定一定的专业教材进行课程改革。把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转化为以能力为主,把原来以教师为主角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把老式的孤立的方法变为相互结合。把单一变化多种化。创造情景的模式,运用项目式和场景式的教学模式。同时鼓励老师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例如信息技术使用比较好的学校,如开发使用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去学习。不断地推广多媒体教学。根据本身课程的特点,讲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及检验方法的内容时,尽可能地在电教室。这样能够把现场和实物相结合,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方式下以实现自身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传统和多媒体及实体教学的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多样化,让教学效果出现质的飞跃。

四、考查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创建一定的题库和技能考查要点

(一)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考查方法。老式的笔试考试方法已经不能真正地综合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了,教师最好运用知识和能力本位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到企事业,多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多样化的考查方法。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项目为主进行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以项目为主进行专业知识考查及专业技能的考查。把专业知识考查成绩和深入到企事业的专业技能考查成绩进行综合打分,作为此项目的成绩;将几个项目的成绩按比例折合作为此课程的考查成绩;再把平时的作业、实践的结果进行综合打分就是此课程的总成绩。课程补考采用查缺补漏的方式,哪不好就补哪,因地制宜,禁止重复性的工作。专业知识考查可以运用闭卷测试或者采用课堂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专业技能运用课内与企业相实践的技能方法,采取现场实际操作与回答问题的方式的考查方法。这样的考查方法才是课程的有效评价方式。

(二)创建一定的专业技能的题库。积极地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撰写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的题库。专业题库一定要包括教材的知识点、最好的原理,各个章节一定要变成一个独立的考查项目,每个考查项目都包括了填空题、简答题及问答题等多种题型。把应用题库进行专业考查时,他们把教材各个独立的单元为项目,进行独立的单元项目考查;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单元,作为随意大小的项目来进行考查;我们可以把整个课程作为一个大项目,进行综合内容的考查。

(三)考查内容最好贴近职业岗位。让学生尽快提高岗前的职业能力,一定要结合职业技能的标志对电工维护的岗前培训进行教学考查。根据职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把专业知识以专业技能工的岗位需求为标准,专业技能的题库中理论题一定要包括国家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的要求的试题。专业技能方面一定要以“中级电工维护人员”的岗位需求为标准,专业技能考查主要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试标准为依据进行对中级电工维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题为主。

(四)教学的评价要多样化。安定的社会团结要靠公民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创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要多样化。不要只看学生成绩,学生的兴趣及学习动机作为教学评价的侧重点,要善于挖掘学生各个方面的潜智能,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总体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个人价值观,还有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知识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有个质的飞跃。

上一篇: 教师帮扶总结 下一篇: 青年干部培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