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7 19:17:40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

2016年,省厅联合八厅局共同《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浙建〔2016〕6号),助推我市加装电梯工作正式提上日程。2017年7月,经过前期政策调研和准备,按照市领导提出的“责任下沉、试点先行”的工作要求,在上城、江干两城区正式启动加装电梯试点工作。8月,成立了杭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保房管局)。11月,全市第1处加装电梯项目完工。2018年结合试点经验,在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等六城区正式启动加装电梯工作,2019年又将实施范围拓展至整个市域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22处加装电梯项目通过联审,其中332处已完工、175处在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的加装电梯杭州模式,得到了全国人大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杭州破题老小区加装电梯:大家的事,商量着办”为题点赞杭州加梯工作;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将杭州加装电梯列为“人大代表票决制”下为百姓办好民生实事的典型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专门介绍杭州加装电梯工作;全国40多个城市来杭调研交流加装电梯工作经验。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建立四级联动机制。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电梯安全问题已成重大民生问题,电梯及电梯安全检验技术对控制和预防电梯发生安全问题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以河北省为样本,目前河北省在册电梯数目超过10万部,仅2013年新增近2万部,这一统计数字较2009年时增加了7万部,其中住宅电梯占总电梯数的90%以上。另据河北省质监部门统计,住宅电梯位居特种设备投诉举报之首,且逐年上升。科学的电梯安全检验技术,能够帮助及时排查发现电梯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和被忽略的质量缺陷,从而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1 电梯安全检验技术进展

按照《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现场检验在所有的模块中,占用的时间最长,工作最复杂。电梯检验包括机房、井道、轿厢、层站、底坑、整机功能检验、整机性能试验等项目,对这一系列项目进行安全检验,是定期检验的主要工作,它包括有目视检测、导轨无损检测、曳引钢丝绳漏磁检测等,每个检测技术的针对项目和检测工具与方法的技术进展各异。

1.1 目视检测技术

目视检测用于电梯外观检测和前期检测。它通过搭配游标卡尺、钢直尺、卷尺等常用专用工具手动检查和测试电梯各相关设施及零部件的有效性和功能可靠性及各种尺寸的达标性。该技术是基于检验人员的电梯型号、结构及运行原理等专业知识,通过耳听、目测、手触等一系列感性手段进行检测。该方法一般需参照有关标准数据,且一般劳动强度大,漏检率高,所以多数仅使用于电梯检测校准期。

1.2 导轨无损检测技术

导轨多为“T”字形,分实心导轨、对重空心导轨和扶梯导轨三种。它安装在电梯井道中或楼层之间,保证轿厢和对重沿其作上下运动,为电梯轿厢、对重装置或梯级提供导向。直线度和扭曲度是导轨的两大核心要素,它们确保了电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是导轨检测重点。

传统的导轨检测方法为线锤法,虽然使用的测量工具简单,但测量数据直观,缺点是基准难以固定、误差大、数据记录繁琐、工作效率低。约上世纪70年代,诞生了电梯导轨检测激光垂准仪,其原理只是用激光代替传统吊线,但仍需人工检测和记录数据。近年,常使用激光垂准技术和图像识别处理相结合的原理,采用CCD摄像模块作为激光光斑接收器,经PC机进行光斑位移数据处理。此方法测速较快,精度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但激光发射器和光斑接收器件分离,还需要对激光垂准校直,仍然存在费时费力、检测器件分散等缺点。

随着电梯的不断升高,导轨的高精度、高速度发展,糅合激光器、光学准直系统、自动补偿系统、供电系统及相关专用机械为一体的垂直度自动监测仪越来越受青睐,它与数显光靶等配合应用,小巧便捷,使用方便。近两年,更有刘旭、戴士杰等人撰文研究《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机器人机构设计》,利用前后顶磁轮、导向轮、压紧轮、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驱动装置和控制等系统,设计出自动检测机器人。它基于倾角的检测原理,新颖别致,摒弃了传统检测法,同时将检测装置和信号采集集成在同一机构,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确性。

1.3 曳引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

钢丝绳受静应力、动应力、弯曲应力、接触应力、编捻应力等作用易造成静载安全系数、挠性、磨损性等安全性能的降低,因此需定期检查。

钢丝绳检测通常采用观察法、摸查法、无损探伤法等方法。观察法指在电梯检修慢速行使状态下,检查人员在轿顶对曳引钢丝绳的整体及局部状态进行检查,一般可用于扭结、弯折、畸变等情况;摸查法指在电梯检修慢速行使状态下,检查人员在轿顶用手(带手套)握紧对重侧曳引钢丝绳通过手的触觉,感觉钢丝绳是否存在变形、扭结、弯折、断丝、直径变化等情况,以及了解钢丝绳的整体含油量是否充足,用此方法可以大致掌握整条钢丝绳的质量状态。上述两种方法虽配合以放大镜、 卡尺等工具,但多难免因精度不高出现错判。所以利用钢丝绳探测仪的无损探伤法更为关键。

钢丝绳探测仪自百年前在南非诞生后,经历了技术的不断革新,主要分磁检测技术和非磁检测技术两类,其中声学检测、射线检测、机械检测、涡流检测、超声波检测、振动检测等非磁检测因易受干扰、结果难记录、设备费用高、局限性大而未能普及发展,电磁检测技术成为钢丝绳检测的核心技术。从早期的LF检测到上世纪80年代的LMA检测,再到之后的LF和LMA双功能检测,电磁检测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市场该设备主要有国产的TCK、MTC、KST,美国产的LMA,俄罗斯产的IN TROS等。但是,电磁无损检测仪还需进一步改造传感器,适应无机房电梯的狭小空间,解决抗干扰性差、人工选择设定参数等问题,并向检测钢丝绳金属截面积损失、钢丝绳强度评估寿命预判等方向发展。

1.4 功能试验中的无损检测技术

姚泽华、沈功田在《电梯无损检测技术》一文中指出:“功能试验是检验电梯各种功能和安全装置的可靠性,多是带载荷和超载荷的试验。”电梯功能测试是按照需求编写出来的测试用例,输入数据在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进行评测,进而提出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和综合策略等,从而使产品达到用户使用的要求。各类无损检测技术在不同的功能实验中都极有帮助。上述一文中同样总结出有电梯平衡系数测试、电梯速度测试与电梯起制动加速度和振动加速度测试、电梯噪声测试等几方面无损功能试验检测。

1.4.1电梯平衡系数试验无损检测

平衡系数是曳引式驱动电梯的重要性能指标,关系到电梯运行性能和曳引电动机输出功率(能耗)大小。目前,检验人员主要通过采取轿厢和对重处于同一水平时的“电流-负荷曲线图”测量平衡系数检测。这种动态检验方法未综合考虑曳引轮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差,电梯运行中的轿厢导靴、对重侧导靴等的摩擦阻力影响,以及人工标示目测的误差。

平衡系数检测一般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①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电梯轿厢总重P和对重总重量W,然后计算得出平衡系数K=(W―P)/QR。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但需将轿厢和对重搬至井道外组装,操作繁琐且极易出现遗漏,一般不适用;②手动盘车法,根据预设平衡系数,往轿厢内装相当定量载荷,然后手动盘车,人为感知两侧平衡后,通过平衡装置测得此时的两侧重量差值B,则有:W=P+M+B,而又:W=P+KQR,由此可得平衡系数:K=。此方法虽较上述方法可信度高、过程方便,但仍然人力作用多,存在很大误差;③电流法,这是国家标准上所推荐的方法,但也如上文提及存在一定不足。

其实,平衡系数的检测关键在于找准轿厢与对重的平衡状态。随着科技发展,平衡状态的检测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逐渐开始摒弃以往的层高估计法、钢丝绳标记法,诞生出许多非接触式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指:利用传感器对物体接近的敏感特性来实现通断控制目的)检测,该类检测包括涡流式接近开关、霍尔式接近开关、光电开关、限位开关等技术,还可以利用超声波测量距离的原理进行超声波检测等。

另外,近年来,无载测试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研究。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研发了通过检测曳引轮两侧钢丝绳张力确定平衡系数的方法和检测仪;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发出轿厢与对重的质量差称量法及便携式电梯平衡系数测试仪,能一次性完成测试并现场打印输出结果;德国TUV公司推出ADIASYSTEM电梯检测系统,利用轿厢侧加力平衡法,测量结果可通过USB电缆直接传输到电脑,再用专用软件详细分析得出平衡系数;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561-2012提出曳引驱动电梯平衡系数免载荷检测法,通过两次不同状态下的张力值FB和载荷率K1、K2计算平衡系数:K=(FA/Q+FB/Q)/2g或K=(K1+K2)/2。近两年,温州特检院借鉴湖南特检院科技和TUV公司测试方案开发的无载动态平衡系数检测仪,是如今市场推出最具性价比的仪器,但也存在无机房电梯安装不便等问题。

1.4.2电梯起制动加速度和振动加速度测试

电梯运行时垂直Z方向、水平X、Y方向的振动,电梯平稳运行时的速度及电梯的制动距离,都是表征电梯质量的重要参数。电梯起制动、振动加速度的测算方法主要是位移微分法,因为根据加速度是速度的微分,速度是位移的微分,只要测出其中一项,理论上就可求出其余两项。目前,在实践操作中,有关加速度测算的测试仪相对发展成熟,市场上产品较多,总结起来该类仪器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三方面构成。传感器经过发展已经进入3D版传感器应用时代,它可以高精准度的测量三个维度方向的相关变量;计算机则直接实现对电梯起制动及振动特性各项参数和图谱(起动加速度、A95加速度、制动减速度、A95减速度和最大速度、振动A95值等数条曲线)的测量、实时动态显示、存储、分析和打印。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滤波、振动频谱分析功能等得到应用,零点动态校零技术产生,有的检测仪还可实现电梯运行过程速度曲线的全程动态显示,且速度曲线归零。

1.4.3电梯噪声检测法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中对乘客电梯噪声的检验内容作了规定。电梯噪声包括运行时的机房噪声、电梯轿厢噪声、电梯开关门噪声和房屋室内关键点噪声。电梯噪声值为: 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电梯,额定速度运行时机房内平均噪声不大于80db(A),额定速度大于2.5m/s、小于等于6.0m/s的电梯,额定速度运行时机房内平均噪声不大于85db(A);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电梯,运行中轿厢内最大噪声不大于55db(A),额定速度大于2.5m/s、小于等于6.0m/s的电梯,运行中轿厢内最大噪声不大于60db(A);;开关门过程最大噪声不大于65db(a)。

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及《声环境质量标准》仪器要求:“用于环境噪声监测的仪器为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即至少要能测量等效连续声级Leq 值。噪声的声压、声强、声功率等物理参量中,声压因较易用仪器来度量检测,而用声压级作为检测噪声的基本物理量。

声级计按精度可分为精密声级计和普通声级计。精密声级计的测量误差约为土1dB,普通声级计约为土3dB;按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测量稳态噪声,一类则用于测量不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噪声剂量计也是一种积分式声级计,主要用来测量噪声暴露量。积分式声级计是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不稳态噪声的等效声级。

目前国外有丹麦B&K2636、2610(在实验室作标准仪器使),B&K2203、2609、2210(在实验室作精密测量用),B&K2219(现场测量的通用仪器)。我国自主研发的与丹麦用途相对用的仪器有NF系列、ND系列及SJ系列等产品,还有台湾地区研发生产的TES系列产品。近年来,声级计还可以外接滤波器和记录仪,对噪声做频谱分析。

1.5 电梯综合性能检测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功能一体化的便携式综合性能检测装置得到发展。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和高科技硬件技术,通过多种电子传感组合设备,高效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对电梯进行综合性检测。

现在,EVA 系统和LiftPC系统是这方面技术的典型代表。EVA-625系统的宽带响应可诊断电梯和扶梯系统的机械和控制元件,使有缺陷和已磨损的组件在电梯发生故障前就可辨别出来。由德国HENNING 公司研发的电梯综合性能检测系统LiftPC,实现了在电梯运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即时测量。使数据迅速处理、文件管理、针对性保养和目的性维护成为可能。除了笔记本电脑,它也可以接手持终端进行测量。由此可知,这种综合性能检测仪器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特征。

2电梯安全检验技术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其的《2013-2017年中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提出电梯安全检验技术将呈现绿色化、智能化、远程化的发展趋势,笔者以为这种论述还有待补充。

2.1机械化,去人为化。

电梯检验是一种科学检验,随着电梯设备与技术的精准化发展,对检测过程当中测量误差值要求越来越高。而人为手动和感官性目测正成为阻碍精准发展的客观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电梯安全检验技术发展中会越来越表现出去人为化特征。而随着电梯检测技术的成熟性发展,相关机械设备将会不断创新,检测流程的全面机械化将成为可能。

2.2多功能化,智能化。

多功能化又称集成化检测在如今的电梯检测中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德国的ADIASYSTEM智能化电梯检测系统,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电梯检测集成系统于2008年诞生。集成化检测有可自动采集数据、检测数据精确、检测项目齐全、省时高效的特点,并且携带方便,安全可靠。

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技术等高精尖科技的发展,将促使电梯检验技术智能化。当下,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使用机器人进行电梯检验工作和故障救援工作,我国也在不断努力进行相关设备、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且已获得一定进展。

2.3环保化,节能化。

低碳环保成为社会共同的追求,也转变了电梯安全检验的发展思路。在实践中,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完善电梯设备的设计工作,努力研究低能耗、环保的检验设备和检验方法。如一些单位在检测中使用了环保的磁力线锤,这有利于延长电梯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电厂污染现象。另外电梯安全检验环保化,还可以确保避免因处理方式不当而产生二次污染。

减少能耗一直是电梯检验追求的方向。经过努力,检测实践中已推出“空载法”和“加码法”两种测试电梯能耗的方法,把单位重量提升一定的距离作为能耗的一个衡量指标,这两种技术将是未来我国电梯能效检测的发展重点。

2.4远程化。

电梯安全检验是一项颇具危险性的工作,在检测期间存在无可预料的风险。要想克服这种突发性、随机性问题从根本上需改变传统的现场化操作模式。通过使用机器人等替代设备,将人力从检验现场解放出来,对电梯检验工作进行远程控制。如今随着网络化的技术覆盖,远程操作逐渐成为可能。

3 结语

通过电梯安全检验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梳理,可以对当前的电梯安全检验工作建立一整套符合实际和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论认知。这一电梯安全检验技术理论和经验的全面总结,有利于构建检验人员较完整的安全检验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素养,并通过诉诸实操,帮助检验工作提高效率,对今后的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把控起着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也对电梯无损检测技术的下一步研究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旭、戴士杰、刘志东、程秋平、刘志云、孙立新,《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机器人机构设计》[J],《机械设计》,2011.10

[2] 陈文荣,电梯设备检测探析[J]. 《科技风》. 2009(21)

[3]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4] 陈琳,电梯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工艺与技术》,2011(33)

[5] 吴飞艳,电梯平衡系数智能检测系统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3)

【摘 要】电梯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安全保护装置有效可靠的保护,而做为电梯重要保护装置的制动器,能够防止电梯发生溜车事故,使电梯能够准确地制动停靠。本文对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而确保电梯制动器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梯溜车的发生。

关键词 电梯;制动器;结构型式;检验检测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建筑业发展不断壮大,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内主要的垂直运输工具,也因此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电梯已经超过压力容器而成为第一大特种设备。在电梯不断普及的同时,电梯事故也不断的发生,为了确保电梯不发生溜车和坠落事故,电梯必须设有制动系统,而且必须是一个摩擦型的机-电式制动器[1]。制动系统能否有效可靠的动作,关系到整个电梯、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保养人员的安全,是电梯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安全保护装置。

1 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工作原理

1.1 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

电梯最常用的制动器是电磁制动器,俗称抱闸。电磁制动器的结构型式各种各样,通常有机-电摩擦型常闭块式直流电磁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碟式电磁制动器[2]。但是不论哪一种结构型式,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电梯制动器一般由制动电磁机构、制动臂、带有制动衬瓦、盘车装置、弹簧等组成[3]。其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梯制动器结构型式

制动器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构成:产生制动力的有导向的压缩弹簧、产生释放力的电磁铁装置、在制动轮上施加制动力的制动瓦和制动带、传动和调整机构。

电梯制动器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下行。电磁线圈的铁心被视为机械部件,而线圈则不属于制动器的机械部件。

1.2 电梯制动器工作原理

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为当制动器的电磁线圈通电时,将产生电磁吸力,该吸力使铁芯吸合,带动制动臂克服制动弹簧压力而绕支点旋转,带动制动瓦脱离制动轮,制动器实现松闸。当制动器的电磁线圈失电后,在制动弹簧压力作用下,制动瓦紧压制动轮,制动器落下抱闸从而实现制动。

2 电梯制动器的检验

因为电梯制动器的可靠性,密切关系到乘客等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对电梯制动器按要求进行检验。对于电梯制动器的检验,其主要依据为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及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首先,参与制动的机械部件应当分两组装设。

其次,当电梯正常运行时,至少应当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切断制动器的电流,当电梯制停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当防止电梯再次启动运行。电梯制动器的电气控制,最为常见的控制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

再次,制动器应当动作灵活,制动时制动闸瓦或制动钳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或制动盘上,电梯运行时制动闸瓦或制动钳与制动轮或制动盘不发生摩擦;并且制动闸瓦或制动钳以及制动轮或制动盘工作面上没有油污[4]。

在检验制动器时,首先应当对照型式试验报告,查看制动器。然后查看电气原理图和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判断制动器是否是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查看其触头是否串在制动器控制电路中。最后观察电梯运行停止时,是否有两个电气装置是否释放。

如果通过查看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方法不能判定制动器是否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控制,可通过模拟试验来进一步确认。模拟试验方法为:在电梯运行时按住制动器的一个接触器的主触头不放,在到站停梯后再令其反向运行,此时电梯应不能起动,如果此时出现溜车现象,则说明制动器不是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控制。

此外,电梯制动器的制动闸瓦与制动轮的工作面上一定不能有油污,否则将会造成制动失效,从而导致溜车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维护保养给制动销轴加油时,一定不能把油滴到闸瓦和制动轮工作面上。

3 总结

本文对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总结了电梯制动器的检验方法,以及模拟实验的方法,从而可以判定电梯制动器是否有效可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

[2]李洪.浅谈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检验检测[J].沈阳:电气开关,2012-06-15.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4)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梯顺应着时展的潮流逐渐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但是通过实际的应用情况可以知道,不论是何种电梯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其安全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电梯进行综合测试和故障诊断。对电梯综合测试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渐提高故障诊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

1 电梯综合测试系统

(1)测试系统的组成。电梯综合测试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参数的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以及数据的储存和传输,其中信号的采集和数据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虚拟仪器是参数测量过程中所必需的,需要注重对虚拟仪器设计思想的研究。首先是对噪声的测量进行分析,噪声测量的仪器主要包括声级计、频谱分析仪、噪声级分析仪。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人们的直觉对电梯的噪声源进行判断,因而用声级计就能够对噪声的强弱程度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对电梯的性能进行判断。声级计的主要作用是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经过放大和匹配等工作以后,就可以在输出孔中将电压波形信号输出。在噪声测量通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集十几级输出的各种电压信号,通过离散系列有效值的处理来获取和指示头上相同的噪声分贝值。其次就是对开关门的测量,开关门的测量主要包括层站门和电梯轿厢门的平均速度的测量,主要是用秒表对门的运行时间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因而在确定电梯门开启和停止的时间需要利用两个接近的开关,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将电源连接到测量通道上,通过对输出信号的检测就可以对电梯门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2)综合测试系统数据的处理。在综合测试系统数据的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对噪声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处理。通常情况下,确定声波能量的方式就是测量声压,当频率低于1000赫兹的时候,人们在完全安静的环境下所能听到的最低声压为20uPa,也就是听阀;如果是在20Pa,人们则会有疼痛的感觉,这就是痛阀。声级计在对信号处理时,如果信号的瞬间值是u,其有效值就是信号的均方根。而在进行离散化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得到有效值。而在对加速度信号处理的时候,需要对加速度变化率、减速度变化率以及起动加速度变化率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该信号是从加速度的传感器中传出来的。在对信号进行采用之后,可以运用数字滤波器过滤掉高频的随机干扰,但是信号就会出现基准线偏离的情况,而数字滤波器该现象中无法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这种情况在数据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而可以用原始信号减去平均值得到加速度信号的趋势消除,在对加速度信号进行预处理之后再对积分、滤波等信号进行处理。[2]

2 电梯故障诊断技术

(1)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主要指的是对系统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按照树状图的形式由总体到部分进行细分,这种技术也可以称之为故障树分析方法。运用该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电梯的基本故障,以及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几率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形象和直观的对电梯的故障作为准确而快速的判断。除此之外,在对电梯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该项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对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且明确了诊断的基本流程。(2)人工神经网络电梯故障诊断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人工神经网络电梯故障诊断技术是建立在大量的处理单元基础上的,处理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网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特性就是模拟并行性、非线性、鲁棒性和自学习性。在电梯故障的诊断过程中,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同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诊断效果。但是人工神经网络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决故障问题的时候需要选择一定的网络模型,除此之外,收敛速度和训练失衡等也会对电梯故障的诊断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3)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是在二十世纪的中期产生的,该项技术也是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在故障诊断、工程的设计以及故障的调试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是诸多专家专业知识的总结和精简,因而可以应对突发性电梯故障的诊断工作。除此之外,在对电梯故障的诊断过程中,通常会将专家系统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和故障树障碍诊断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两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对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专家在进行智能控制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实现两项技术的结合,这种结合的电梯故障诊断技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3]

3 结语

随着电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愈加频繁,各种电梯故障的发生对电梯使用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不断促进电梯综合测试系统的发展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电梯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也意识到提高电梯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电梯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加有效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电梯安全性能检测检验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电梯的安全必须依靠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良好的维护。电梯检测检验是一项专业性高,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可以从技术层面提高电梯检测检验水平,保证电梯安全,从而使我国的电梯总体安全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就电梯安全性能检验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同行探讨交流。

一、电梯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电梯门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

因为电梯的门系统是出现电梯事故比重的两大系统之一,在电梯各类安全事故中位居第一,根据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电梯门系统自身的设计特点决定的,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要经常的开关门,每次运行都要有两次的开-关门动作,门系统频繁的工作,容易使系统老化速度快,造成电梯门锁设备出现问题,从而导致电梯事故的发生。电梯门系统发生故障主要是由于门锁开关不能及时接通或门锁短接造成的。在电梯的平时维护中,许多维护人员为了减少门锁出现故障问题,通常会在门锁开关的井道位置上联接一个永磁感应器,感应器的安装位置与电梯门的开关方向平行,只要电梯到达选择好的楼层,电梯上的隔磁板就会插入永磁感应器,虽然这个方法使得电梯门锁故障问题逐渐的减少,但是因为永磁感应器与电梯门锁相联,使电梯门锁电气安全触点不能有效的验证电梯门是否锁紧,造成在锁紧装置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电梯仍然能够正常运行,这样很容易造成电梯坠落等事故的发生。

(二)电梯电气控制存在的问题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安全保护设备、重量平衡系统等部分组成的垂直升降设备,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对于电梯安全事故的报道也逐年上升。因此,对于电梯安全的研究就有着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由于科技的发展,电梯控制结构设计的多元化也引起系统故障出现的多样化。一般情况下,电气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由元件自身质量、安装质量、维护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各个接触点故障。二、由事实性故障和误动作性故障而引起的安全回路故障。三、信号灯、接触器、控制柜故障等。整体而言,这些系统故障主要是由电器安全、电路安全和电器的安全寿命引起的,下文就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三)电梯门系统的事故及其分析

电梯门系统的结构特点,如每一运行过程都有要经过开关门动作两次,造成了电梯门系统方面的事故发生率居电梯各类事故的首位。电梯门系统事故一般分为剪切、碰撞事故和坠落井道事故两类。门锁开关被短、接应急按钮被短接、门锁电路短接和门锁电路故障短接等原因会造成剪切、碰撞事故;层门损坏、强制关门、装置失效利用紧急开锁装置开启层门、在门锁损坏或门锁啮合尺寸过小的情况下用力扒开门厅等是造成坠落井道事故的原因。2011年本市西区某居民小区就发生过一未成年男童强行扒开电梯层站门坠入井道的不幸事故。

二、电梯的安全性能保障

(一)加强对电梯的检测工作

电梯检测人员要对设备进行公证客观的检测,并给出相应的检测报告,系统控制关系电梯的安全性能,如果出现问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由应急电气安全开关。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构成电梯安全的主要部件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应确保所有急停电气开关都处于有效工作的状态,每个开关的动作,都能使电梯有效制停,安全钳是电梯中很重要的部件,如电梯运转过程中悬挂装备失控或断开时,它能将轿厢制止在导轨之上,从而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限速器是一种在电梯超速时起保护作用的装置,在调试电梯和政府质监部门进行验收时,一定要对这些安全装置进行试验,确保它们能有效运作。

(二)安全部件检测

电梯中包含的安全部件分为4种“电梯门锁、安全控制器、运行限速单元、电梯运行缓冲器。通过分析近几年发生的电梯事故可以看出电梯的层门是发生事故的主要源头。因此对层门门锁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测。在电梯国际标准中有相关的规定。电梯门锁电气触点应在门锁啮合尝试达到或超过7mm时方可接通。

(三)电梯振动检测

频率的振动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实验得知,20Hz以下的振动,振动加速度达到10cm/s2的时候人就会有感觉,而且随着振动的加剧感觉也会越发明显,如超过10cm/s2就会造成人体的感官平衡失调。水平方向的振动比运行方向的振动会让人史有小舒服的感觉,通过很多的测试总结出标准的水平振动是小大于15cm/s2,运行方向的振动小大于25cm/s2是合适的。

为了降低电梯振动导致的小适感,除了对振值大小进行检测之外,还应该对振值进行频谱分析,通常用的是振动测试分析仪,能够有效确定出是高速轴动小平衡导致的振动还是电机磁极导致的振动。

(四)安全寿命

电梯的控制系统工作相当频繁,其循环工作次数每年可达上百万次。电梯运行的期间,安全回路中继器、主控电器、门控电器等都要参与到每个工作循环中,这种高频率的循环动作对电器元件的工作寿命影响极大,如果电梯在电器元件超过工作寿命的情况下继续运行,将会对电梯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威胁。因此,保证电梯的安全寿命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鉴于以上情况,制造单位应尽可能做到在使用说明中标明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在电梯的使用中做到定期维护和元件更新。

(五)悬挂装置

测试部件:曳引钢丝绳。测试表现:钢丝绳属于易损品,有的钢丝绳会有断丝甚至断股的现象,有些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严重锈蚀的情况。导致风险:曳引钢丝绳一旦出现问题,例如断裂、打滑,就会导致轿厢跌落,损坏建筑设备,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总结分析:使用中的曳引钢丝绳分三类。大多数在用的钢丝绳磨损断丝数在要求标准内;有部分钢丝绳磨损断丝数已超过标准,被标记为一类风险,但未报废处理;还有一类的风险等级更高,磨损断丝数不仅超出标准,而且已经达到报废的程度。对曳引钢丝绳的要求主要是从断丝、磨损、变形、锈蚀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当断丝分散出现在整条钢丝绳上,任何一个捻距内单股的断丝数大于4根,断丝集中在钢丝绳某一部位或一股,一个捻距内断丝总数大于12根(对于股数为6的钢丝绳)或大于16根(对于股数为8的钢丝绳)时,应判废;当磨损后的钢丝绳直径小于或等于原钢丝绳直径的90%时,应判废;当钢丝绳出现笼状畸形、绳股挤出、扭结、压扁、弯折和严重锈蚀等情况时,应判废。所以,对曳引钢丝绳的检查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出现需要更新的状况就要及时进行更新。

(六)型式试验

电梯中的使用部件非常多,不同机型的部件在安装工艺上存在很大差异性,所以检验人员应对照电梯机型,按照规范步骤对电梯安全部件和型式部件进行系统检验。限速器、门锁、制动器、缓冲装置、超速保护装置等安全装置都需进行严格的型式监察。导引线、控制柜、冲绳组合、电梯导轨等运行结构都应进行多册型式检验。电梯安装定型之后,工作人员应对其生产和制造过程进行详细了解,如电梯是否出现转厂制造问题,构成部件的组合结构是否稳定,电梯生产厂家使用的安全技术是否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的规定等,且其型式检验周期为三年。

(七)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体系

统一各类电梯同类部件的安全检验技术标准,建立协调的电梯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化体系,是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机构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依据检验中发现问题的统计数据适时改进检验技术重点,对电梯安全部件和检验控制对象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结合电梯事故原因统计分析数据确定安全检验技术重点。对电梯的井道空间、轿厢、层门等同类部件的检验,制订基本协调一致的安全检验技术标准。在修订各类电梯安全检验规范时,关注电梯同类部件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的发展,尽量减少少各类电梯同类部件的安全检验技术要求的差异。根据目前我国电梯安全性能检测检验现状,必须完善我国电梯安全技术标准的修订。只有这样,新标准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基于目前在检验规程中采用的安全技术要求均来自于电梯安全技术标准的事实,电梯安全检验部门必须参与对电梯安全技术标准的修订。只有在规范和标准持续协调配合的基础上,方能使检验规范在技术标准的支撑下,真正起到安全技术法规的作用。

结束语

面对电梯的电气控制结构快速发展的现状,电梯的控制功能越来越向小型化、集成化、多样化发展。同时,在电梯被广泛应用的潮流中,电梯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电梯电气控制结构的设计还不能完全符合国家制定的安全标准。因此,加强电梯电气控制结构安全研究就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电梯的电气控制结构的安全性必须按照《安全规范》的相关规定,从安全电器、安全电路、安全寿命三方面考虑才可保证。从我国电梯行业的实情出发,在安全规范中及时更改过时条例,新增与时俱进的安全性要求,也是促使我国电梯行业良哇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6)

2阶梯电价实施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1居民电能计量装置状况

目前,广西电网居民单相电能表主要是电子式电能表和机械式电能表(包含机电式电能表),截止2011年底,机械式及机电式电能表的用户比重较大,约占总数的67.3%,电子式电能表占总数的32.7%。

2.2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

2.2.1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要求

由于不同用电量对应不同的电价,居民最先关注电能表计量是否准确、可靠,对单相电能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单相电能表本身应具有月冻结功能及准确的时钟,即要求电能表在每月结算日零点准确冻结用户上个月的电量。由电能计量装置现状可知,占广西电网计量装置67.3%的机械式及机电式电能表只能计量用户当前电量且没有时钟,不具备任何时段冻结电量功能,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完全准确地计算阶梯电量。32.7%的电子式电能表有一部分已经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和预付费售电系统,但2008年前安装的电子式电能表不具备表计月电量冻结功能,另外预付费式电能表是预售电量,不能统计月用电量,更不能基于电量而执行不同的电价和电费结算。因此完全满足阶梯电价实施要求的电能表只占一户一表用户的27%。

2.2.2对抄表结算的影响

目前广西电网除已经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电能表外,其余电能表以人工抄录方式为主,大都按月或双月固定的抄表例日进行抄表。阶梯电价实施后,抄表日的提前或延后都有可能造成电量阶梯的跳变,存在较大电费差额和电费纠纷的风险,影响电网公司或用户的利益。对于具有冻结功能的电能表,计量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优先抄读电能表冻结电量,只能抄读集中器冻结的电能表当前电量。集中器冻结电量由于受通信环境、技术稳定性等影响,成功冻结电能表当前示度在时间上会有滞后,相比电能表自身冻结电量会有较大差别,影响了电费的精确计算,且未能充分利用电能表的冻结功能。目前抄表员到现场抄表均是抄录电能表当前电量,电费核算时采用的抄表时间是抄表员上装数据的时间,并以此计算计费周期。因抄表员抄表时间不统一造成电费计费周期不一致,影响阶梯电费结算。

2.3对策分析

针对阶梯电价实施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和要求,依据广西电网目前居民低压单相电能表种类、功能,从影响阶梯电价实施角度对各类单相表进行划分,并针对各类表计提出以下改进和应对措施。

2.3.1有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表计已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可实现月末零点电量的冻结,满足阶梯电价下用户对计量准确性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测试并确保电能表的广播校时功能。抄读电能表的月冻结电量,必须保证电能表时钟准确性,因此需对此类电能表进行广播对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部分单相表时间无法进行广播对时,存在时间准确性不可控的状况。a.对当前运行单相表按种类、批次以及数量统计是否具备广播校时功能,主站系统自动对时钟误差在±5min内的电能表进行校时;b.在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两种对时模式:固定时刻对时和人工任意时刻对时;c.在计量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中约定对时时刻必须避开零点电量的冻结时刻,集中器对电能表默认对时时间设为每日02:00:00;d.对于现场时钟误差超出±5min的电能表,需现场核查并进行统计,以便统一调校或更换。

2)抄读电能表冻结电量。重点对月度冻结电量从电能表冻结生成、集中器采集和上传、主站接收及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了技术跟踪和规则完善,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a.制定集中器优先抄读冻结电量的机制,即集中器首先执行抄读电表冻结电量的命令;若电表不支持电量冻结,则集中器转为执行抄读电表实时数据并在集中器内进行冻结;b.为最大限度消除电表与集中器之间的时钟误差对冻结电量的影响,确定集中器在自身时钟到达零点并过10min后才向电表发出抄读冻结电量命令;c.对通信规约中定义对应数据帧,区分电能表是否有冻结功能。

2.3.2未能接入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表计由于某些原因未能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如具备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条件,可优先接入系统,提高计量自动化覆盖率。

2)升级抄表手持终端(即抄表机)。对抄表机进行程序改造,使其具备可在现场抄读表计月度冻结电量功能;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具备月冻结功能的电能表增加标识,并将标识下发到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可根据标识自动切换抄表模式(抄读月冻结电量/抄读当前电量)。a.制定抄表机现场抄表机制。抄表机应按“月度冻结电量—日冻结电量—实时电量”的优先顺序进行现场抄表。b.改进抄表机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装模式,即对远程抄表缺漏的用户自动下装至手持终端,现场抄读后对上装数据扫描筛选,填补远程抄表遗漏的数据。

2.3.3已接入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

此类单相表无冻结功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只能在结算时间点抄读电能表当前电量,并在系统后台进行标识。为保证准确、及时地抄读当前电量,重点做好以下技术支持:

1)减少抄读时间。计量自动化主站和集中器在月末零点召测当前电量。集中器每完成300只单相表一次电量抄读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改善表计、集中器通讯及设备条件。

2)提高抄读成功率。如集中器一次抄读的成功率不高,需要补抄数据,补抄的次数越多,所需时间越长,召测电量与零点电量的误差越大,对用户电费结算影响很大。应加大运维力度,对计量自动化系统各节点以及节点间各环节可能影响数据采集的原因进行排查和解决,包括各类计量装置、集中器、采集器和通讯连接线相关故障点,以及台区设备和线路老化、通信信号等造成的采集故障。并对故障原因和出现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对同类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和成功率。

2.3.4其他电子式电能表和单相机械式电能表

对于无法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无冻结功能电子式电能表和单相机械式电能表,改进和应对措施有:

1)确保抄表周期的一致性。此类表无法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目前只能实行人工抄表。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率,可按供电企业抄表周期,科学合理地进行抄表日的分区域设定,但抄表周期误差尽量控制在一天以内,减少对用户电费结算的影响。

2)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加大此类表计轮换力度。地市及县级城镇区域的一户一表居民用户新装或到期轮换改造表计全部采用具备冻结功能和广播校时的电能表。对于县级农村区域客户,由于他们的电量绝大部分处于第1档电价,可配置长寿命的机械电能表。

2.3.5预付费电能表

2.3.5.1卡式预付费电能表

目前,卡式预付费电能表只能实现本地预付费,且只能进行单一电价的设置,无法进行阶梯单价的设置和按用电量自动切换阶梯单价,对此类电能表主要有3种解决方案:

1)购电量以年为执行周期。按购电量以年为周期执行阶梯电价,对当前系统和表计改造最小。比如,若按照第1档基本电价标准为150kWh/月,居民可按基本电价一次购买1年的总基本用电量1800kWh。如继续购买电量,则超过1800kWh的电量将按第2档、第3档的电价进行支付。

2)预付费售电系统后台结算。对预付费售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阶梯电价管理功能,修改充值程序,增加电费电量的核对、退补功能。售电时按统一电价对用户所购电量预收电费,用户所购和装到表中的均是电量,表中不设电价;实际结算以每个月用户用电量的实际抄表数为准,由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每月抄表数据给预付费售电系统,与预售电量进行比对,对用户预交电费多退少补,多交的费用结算到下月,退补电量给用户。

3)预付费电能表技术升级改造。对此类预付费电能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满足阶梯电价的设置要求。根据不同的用电量,设定每个用电量段的不同电价,并按用电量自动切换阶梯电价,在本地实现阶梯电价预付费功能。

2.3.5.2远程预付费电能表

远程预付费电能表可通过远程控制预付费集中抄表系统在后台实现每月电量的抄读和阶梯电价电费的结算。阶梯电价实施对这类预付费表影响不大,主要工作是减少结算时间点抄读时间,提高抄读成功率,减少补抄次数。

3应用分析

3.1试点概况

针对阶梯电价实施后对计量支撑技术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课题研究在南宁供电局开展试点应用。试点区域共116个台区,约25000户居民用户。在试点区域开展全系统广播校时、抄读月度冻结电量功能以及相关系统主站功能升级的研究和测试工作。

3.2应用情况

1)经过实验室测试、现场升级改造等技术措施,对研发和升级效果进行验证,试点区域实现了计量自动化系统准确抄读电表的月冻结电量,并作为阶梯电价电费结算的依据,其中采集成功率达到94.74%,采集正确率100%。

2)开展计量自动化系统和集中器升级,实现系统时钟召测、广播校时、抄读冻结电量与营销管理信息交换冻结电量数据等功能。

3)完成抄表机的升级,可在现场抄读电能表月度冻结电量。升级后的抄表机可作为自动化抄读月度冻结电量不成功时的补充手段,同时为未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电能表月冻结电量的抄读和上装结算提供了技术保障。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电梯群控制总体结构系统检测

1、电梯群控系统结构总体结构

随着高层建筑飞速发展的今天,电梯行业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电梯控制技术已经发展从调频调压调速,PLC发展到电梯群控技术的发展,所谓的电梯群控就是两台电梯联在一起,现代都市高层的电梯都会设群控柜,群控的模式有四种,首先是上高峰模式,设置的时间内,全部电梯按基站层上呼优先权最大来提供呼梯服务;第二是下高峰模式,在设置的时间内,一台电梯优先提供上呼服务,其余电梯分区优先提供下呼梯服务,最大限度地使下呼梯得到及时响应;第三是均衡模式,对电梯呼梯进行寻优分配,按照呼梯最短时间原则,进行呼梯指令的响应;第四是空闲模式,在均衡模式下在3分钟内无外呼内选,电梯将均匀分布于各区域的首层待命,以便一旦有呼梯时能尽快响应。电梯处于故障、司机、检修、驻停、消防、专用状态时该台电梯将被排除群控控制。

2、群控电梯的功能模块与检测技术

现代电梯群控系统由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电梯控制系统;层站召唤系统;电梯群监视与指令系统;群控制器。

电梯群监视与指令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电梯内部的状态进行监控和查询,并且负责电梯的参数设置,对电梯进行后台管理等;群控制器则是整个是电梯群控制系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每一个层站的召唤信号进行采集,并对此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规则调度各个电梯的工作,使得不同的电梯能够协调运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电梯的服务性能的优良基本上就取决于群控制器的控制策略。

所以首先对于群控电梯的群控制器进行检测是整个电梯群控系统设备检测发展的中心。群控制器的作用于功能主要是,第一是通过周期性的与整个系统内部的层站召唤系统的系统交换,分配层站召唤资源,更新电梯的调度规则,最大限度的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第二是通过接收来自外部的用户指令,设置电梯运行的有关参数,并且根据电梯运行的实际需要,向外部输出有关的信息,以方便工程师对其进行维护和查询。电梯的群监视与指令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监视电梯群中的所有电梯运行状态以及轿厢中的状态,是电梯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通过电梯的群监视与指令系统能够便于工程师掌握电梯的运行情况,及时的发现电梯的运行问题,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乘客的乘梯安全。

对于任何一个系统而言,通信模块的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的数据通信系统软件设计的目标是要能够在硬件的支持下实现实时通信,能够对生产进行控制和检测,能够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处理。由于本次的系统设计采用的是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因此,在对CAN总线的实时通信程序进行检测时要注意将节点初始化。

通过振弦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相关的应力数据,这样就可以及时采集到数据,并以信号的形式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出去。数据通信主要是通过PhotoTempM模块来实现的,TimerC模块负责向其提供进行数据采集所需要的Timer接口以及采样时钟信号,ADC数据采集接口以及StdControl控制接口是整个模块向外提供的。

在上述的程序中,main是程序的组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硬件的初始化,并对程序进行调度。TOSBaseM可以完成协议之间的互相转化,并且能够StdControl接口,实现串口和内网协议的初始化,或者对串口和内网协议进行启动和停止,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分别实现无线模块和串口的发送及接收功能,其中UART组件的上层加了FramerM组件起到字节流控制作用。

电梯运行模块是电梯群控制系统的基本单元,实现电梯载人服务的基本功能,其仿真离不开电梯的运行逻辑和特点。按照电梯运行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将其运行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一个状态,它们分别是:空闲(IDLE)状态、开门(OPEN)状态、下落客(UNLOAD)状态、上落客(LOAD)状态、关门(CLOSE)状态、启动加速(ACC)状态、平稳运行(MOVE)状态和停车减速(DEC)状态。这里为简化仿真,省缺了电梯停车减速后的平层爬行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且持续时间较短,对系统仿真结果的影响甚微。所以要对仿真过程进行一再的检测,才能保证模块在应用中达到精确。

当电路板的PCB完成之后,首先需要把PCB板和原理图进行对照,查看二者是否相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电源系统设置是否正常,极性是否接错、电源是否短路,重点查看SDRAM控制端的总线,是否存在短路现象。

电源是硬件电路板的最基本模块,只有电源正确才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上电之前,必须确定电源电压的幅值和极性。当上电之后,需要检查各芯片供电端、地之间的电压,确定是否正常。

当确定电路板正常后,可以上电。在上电之后,不管是芯片还是电阻、电容,如果被烧坏时,都会伴有“焦糊味”,对此我们可以查找出明显烧坏的芯片,根据芯片的响应型号进行替换。同时,我们可以对硬件系统进行划分,分为若干子模块。然后根据系统运行发生的状况,明确哪个模块发生错误。当明确了出错的子模块后,就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具体的出错位置。

在此需要使用万用表进行测试,万用表主要被用于测试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芯片的性能。在本次电路板设计中,把I2C的时钟线通过上拉电阻与3.3V电源直接相连,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通过I2C总线配置图像传感器总是失败,导致图像传感器输出总是保持默认输出状态,通过万用表测量,发现SCL上拉的电阻错采用了0欧姆的电阻,导致SCL无法被控制,经过重新更换电阻后,功能正常。

联机故障检测必须借助各种测试装置,包括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示波器作为电子工程师使用最广泛的调试仪器,不仅可以查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行为,准确捕获信号,分析采集的波形,从根本上确定电路的根本原因,协助解决问题。随着低速串行总线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由于串行总线涉及到相应的协议,因此需要明确硬件工作是否正常、软件控制是否有漏洞,同时系统噪声是否会影响到该总线的传输。目前,对于I2C、SPI串行总线,示波器能够迅速捕获其协议,帮助检测和调试设计。

由于目前的嵌入式电路,速度越来越快,偶尔发生的异常事件(例如毛刺)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功能的错误,目前示波器可以通过峰值检测功能,直接捕获到窄毛刺,协助硬件工程师进行电路板调试。

对于mV或uV范围的信号进行测试非常困难,不仅其信号的幅值低,而且噪声相对较高。可以采用示波器的10X无源探头,以直到100uV/div的垂直分辨率进行采集。在硬件电路板测试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际工作环境可靠,需要对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变化、过冲、上升事件、地跳动、串扰等影响信号完整性问题进行详细的测试,通过采用示波器的光标,方便进行上述测试。对于视频信号,不仅波形非常复杂,而且时序信号和图像信号混合在一起,因此很难进行测试。对于视频工程师来说,必须有一个分级的亮度显示模式,可以使用户观察到信号的微妙细节和变化情况,从而完成视频功能的测试。示波器可以对NTSC、PAL、SECAM制式的视频格式进行显示。

对于技术人员,通常情况下需要查找非预计的电路噪声,但是在时域中很难分析噪声信号,示波器能够提供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把信号划分为构成频率,在示波器上显示信号的频域图。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TU974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中的大型建筑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屋盖的跨度大于120米、或悬挑长度大于40米、或高度在350米以上,屋盖结构形式超出常用空间结构形式的建筑。这些建筑多为客运楼、航站楼、体育或影视馆、展览馆、博物馆、观光高塔或高塔综合楼等,都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建筑范围。其结构设计是需由“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家委员会”专项审查批准的,而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复杂难度超乎寻常。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在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工程而进入内部设备安装及装修施工时也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在这里将本人参加过的几个超限高层建筑建设中的一些经验,特别在垂直运输方面的经验做一个概述。

2 常规垂直运输计划与提升方式

利用电梯井道是垂直运输的主要路径。一般情况下,电梯安装工程总是先行进场施工,安装好1—2部电梯作为施工人员和小件材料的上下运输使用,再用部分井道安装卷扬机提升设备。这些运输点是专门运送大件和较重的材料,例如:石材、水泥、钢材、大的管材、玻璃等。如果楼层建筑面积达到或超过3000平方米,一个运输点已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了。根据工期与进度的要求应该增加材料运输点达到4—5个。但在超高层建筑中楼层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并不多,少量的运输点已能满足施工需要。另外空调主机、水塔等这些应该安装在建筑物顶部的大型设备,以建筑物顶部的装饰材料等就要利用大型塔吊来完成垂直运输的工作。

3超限高层垂直运输的计划调度

在超限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的计划调度仍按常规方式进行是不合适的,例如先行安装电梯用作垂直运输就行不通。因为在这里安装好并调试到能安全使用的电梯,这本身就是一个特殊工程。电梯提升性能已超出常态,安装调试时抗风压摆动,保持平稳运行需要多项措施,调试运行的周期较长,以广州塔为例,最快也要六个月左右才能完成此项工作。这就给施工总计划与进度造成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广州塔建筑高度600米,主体核心筒高451米,天线桅杆高约150米。核心筒的电梯井道六条,这六条井道可以从地面一直到428米。广州塔有五段核心筒伸展出的钢结构建筑层,这五段内共有各自的短程电梯。所以在设备安装及装修施工期内主要的垂直运输还是要依靠着六条井道,可以说90%的材料是通过井道进行运输的。

这些井道施工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下简称A段)以运输施工人员和材料为主,井道内安装改装后的SC200/200施工升降机,这个改装主要是根据井道大小改造箱笼的尺寸。

第二阶段(以下简称B段)井道壁批灰。刷防水漆及面层漆。

第三阶段(以下简称C段)安装并调试电梯。

参建各单位共同研究后,决定合理安排三个阶段与设备安装及装修施工的时间段,具体安排如下:

先拿出一条井道进行B段施工,其他井道处在A段状态,三个月后这条井道已处在C段状态,这时再拿出一条井道进行B段施工。这个时段有四条井道处在A段状态,二条井道处在B、C段状态。施工计划就安排设备安装及装修施工进入主要的施工时期,A段状态的四条井道完全保障了施工的需要。

九个月后两台永久的工作备用电梯已基本可以使用。一年后设备安装及装修施工已完成约70%的工作量(地下层及一、二层除外),再交出三个观光型电梯井道进入B、C段状态。这个时段有一条井道运送大或重的材料,两条工作电梯运送人员和部分小而轻的材料。也能满足施工需要了,但塔的最上部还有四层以及塔顶几个平台没有梯可上去。参建单位各方专家研究后决定安装一台桅杆式起重机。这台设备起吊重量在5吨以上,除了升物外还能够回转起重臂和变更其外伸长度,并能垂直回转360度,而且底部安装面积小、安装方便。这种桅杆式起重机在广东省大型建筑工地中目前还较少使用,安装了这台起重机就解决了塔顶的各种材料的垂直运输问题。

当设备安装及装修施工完成约90%工作量时,最后一条井道也进入B、C段施工。这时塔上部各层的设备基本处于末端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装修也只剩下最后的电梯口部分的收口时期,施工所需的材料也大部分运到现场,可以说内部施工已大部分完成。塔顶的这台桅杆式起重机一直工作到塔顶的“观光球体仓”和“跳楼机”这些娱乐设备的安装。保障了“广州塔”建设最后阶段的垂直运输。

还有一个问题,这台桅杆式起重机光臂长就超过10米,无论是安装和拆除,在塔内运输都是个大问题,如何解决呢?“广州塔”的建筑主体是钢结构的,工地上不缺乏优秀的电焊工,结果在运上和运下时把大件都切割成合理的长度和可运输的重量 ,安装时再度焊接起来,这就解决了全部问题,这也是“广州塔”建设中的与众不同之处。

4 垂直运输的组织安排与安全措施

为了合理地安排各单位运输材料的时间,工地成立了“电梯管理组”,各参建单位根据施工进度及缓急情况向电梯管理组申请运输时间,主要是报告这批材料的运输总时间。(例如:1小时运输完,3小时运输完等)然后“电梯管理组”总协调安排时间段,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整个施工阶段除了电梯保养及检修,几乎是24小时运转。施工人员的进场也是根据材料进场的情况分时段工作的。每个工人自带一餐饭上塔,完成了当天的工作量才下塔,减少人员上下塔的运输时间,减轻垂直运输压力。

垂直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措施都是早有规范或成熟的条文,关键是落实。“电梯管理组”、电梯司机、各参建单位安全员、监理等各方共同努力,就能使施工安全有保障。

5结论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每个环节都有与众不同之处,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各自的条件,合理地作好垂直运输计划调度,并在实施中逐个解决难点,就能使垂直运输顺利完成。“广州塔”的建设过程中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目前“广州塔”已荣获包括“鲁班奖”在内的国内各项建筑大奖。本人有幸参与了该项目的建设,在这里我将自己的一点工作经历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9)

具有通用性。该方法是利用仪器使得扶梯由正常运行进入超速或者逆转状态,从而在危险状态中检验扶梯的保护装置是否有效。也就是说,只要是扶梯的超速保护或者逆转保护功能有效,都会被检测出来。因此,从检测原理来看,该检测方法与目前的检测方法不一样,它不依赖于超速或逆转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该检测方法具有通用性,适合所有扶梯,无论是一般扶梯还是变频扶梯。

不仅能对保护装置进行定性检测,还可以定量检测。该仪器在检测时,使得扶梯由正常运行进入超速或者逆转状态,如果扶梯在速度到达名义速度120%前发生保护,仪器会显示该扶梯的超速保护有效,并且显示其动作速度。同理,在进行逆转保护试验时,在仪器的作用下,扶梯由正常往上运行开始进入减速至零速,然后向下加速运行,如果扶梯在反向运行前能自动保护,则仪器会显示该扶梯的逆转保护功能有效,同时记录下其动作速度,并打印出数据。

准确性高,不会误判。由于该方法所检测的结果是在是利用仪器使得扶梯进入模拟的危险工况下实际检测到的,因此,结果非常具有准确性和实际意义,它真实的反映了扶梯在发生危险时,其超速和逆转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结果。因此,“危险工况模拟检测法”不同于以往的检测方法,它不会发生误判现象,其检测结果直观、真实可信。

可以对机械式超速保护装置进行校验。很多自动扶梯(人行道)的超速保护装置是利用机械离心力原理的,跟垂直电梯的限速器原理类似。然而,垂直电梯的限速器有出厂调试和每两年的校验,然而扶梯的机械超速保护装置却没出厂调试证书,也没有定期的动作速度校验。该机械超速保护装置的调整螺钉位置会因为长期振动或人为因素的发生变化,一旦调整螺钉位置发生变化,其动作速度就可能不满足“速度在120%名义速度前动作”的要求,从而导致超速保护失效。本文所介绍的仪器具有定量分析功能,可以显示保护装置在动作时的动作速度值,利用该功能,可以对扶梯(人行道)的机械式超速保护装置进行动作速度的定期校验。

电梯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O213.1

0 引言

本文试图分析北部湾大厦电梯工程在建筑设计、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对今后类似项目的建设起到前车之鉴作用。

1 建筑设计有关电梯工程的内容简介

北部湾大厦南、北塔楼各设计有4台载重量1200KG、速度2.0M/S客梯,其中各一部电梯设计为消防电梯,同时根据规范要求需配置残疾人电梯。设计选型参考三菱电梯产品,除南、北塔楼各有一部电梯底坑下方作为消防电梯的积水坑而不能在地下室负三层停站外,其余电梯都设计为地下室所有楼层经停。

2 建筑设计及招标文件编制缺陷

2.1电梯底坑深度的设计

本项目所有电梯底坑深度设计均为1600mm,据查询大部分电梯产品在1200KG载重量、2.0M/S速度对应的底坑深度都超过1600mm,设计不具备产品采购选型的通用性。载重量或梯速越高,所需的缓冲距离越大,相应的底坑深度及顶层高度要求也越大。本项目电梯顶层高度设计为5200mm,可满足大部分电梯品牌安装参数要求。

2.2电梯层门开启方向的设计

原设计方案考虑南、北塔楼各一部电梯作为专用电梯而将层门设置为向楼层过道开启(不同防火分区),其他三部则共用电梯前室。上下班高峰期客流量大,如同一建筑不是所有电梯都参与集选群控,乘客候梯时间将延长,当然专用梯的候梯时间将会更长。地下楼层结构施工在前期已完成,地上楼层已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为四部电梯共用门厅,并可实现群控功能。

2.3电梯底坑排水设计

建筑设计仅考虑消防电梯设置排水设施,其他客梯则不设。虽符合《民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在底坑或外设集水井),但是在消防紧急状态下,水不可能只流入消防电梯井道,同一楼层的其他电梯井道都会有大量的水流入底坑而因无排水设施造成电梯、地下室其他设备被淹没的事故。

2.4结构图与建筑图标识不一致

结构图对负三层电梯底坑的标高设计为:除作为消防电梯积水坑使用的中间那部电梯为-18.2外,其余电梯均设计为-17.2,而负三层电梯门厅地面建筑标高为-15.6,电梯底坑深度只有1.6M;中间电梯最多只能在负二层停站(负三层设计有检修门)。建筑图标注说明为:非消防电梯通至地下一层,底坑标高-6.8(地下一层电梯门厅建筑标高-5.2,底坑深度也是1.6M);消防电梯通至地下二、三层,底坑标高-18.2。现场是按照结构图施工,地下室底板在桩基础完成后即进行封闭,底坑深度实际已不可调整。

2.5招标文件关于部分电梯参数的选取

2.5.1电梯规格选取:建筑设计的电梯井道尺寸为2400*2550,满足大部分电梯产品1200KG-1350KG载重量对应的轿厢安装尺寸。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为尽量合理利用井道尺寸,选取安装1350KG、2.5M/S规格的电梯,该规格对应的电梯井道底坑深度都大于建筑设计的1.6m。

2.5.2层门门套的选择:招标文件要求首层选用大门套,其他楼层选用小门套。因建筑设计每层层门预留孔洞完全一致(1300mm)且招标文件要求所有层门开门宽度相同(1100mm),电梯土建布置图设计要求首层预留洞宽1340mm,非首层1240mm,并因土建施工预留孔洞尺寸的偏差实际存在造成安装过程中需回补部分层门门套外边缘缝隙以满足验收要求(没有完成门厅装修前,主要防止异物跌落井道引起安全事故)。

2.5.3地下楼层停站:地下室中需要提供电梯服务的乘客通常是坐小汽车到达地下室中或者是出入坐落在地下室的上述场所的人。北部湾大厦地下室电梯停站方式不能说不是遗憾,这在办公和装修施工同时并存的现状下尤其感到能在地下室停站的电梯数量明显偏少。

3 电梯安装、使用协调

3.1电梯土建布置图及施工配合:

建筑设计一般不涉及机房预留安装孔及井道电梯导轨支架安装用砼横梁(如井道全部为砼剪力墙结构,不考虑横梁位置),一般由电梯厂家根据业主提供的土建施工图进行重新设计并经原建筑设计单位认可后再下发电梯土建布置图。

3.2标高基准点的交接

总包单位移交标高基准点需业主、监理、装修、电梯安装等单位人员共同参加并签字确认,装修、电梯安装必须引用同一基准点。基准点的选取应不因装修初期而容易被覆盖,否则现场标高混乱,引起层门地坎标高与装修地面标高配合不到位。

3.3安装用电的管理与协调

现场需配置三相五线制施工用电,最好在变压器出线的第一级配电箱单独预留断路器,安装阶段在末端按规范设置漏电保护措施。本项目因为总包单位在屋面的施工用电为最末端负荷,从变压器总配电箱至屋面的施工用电线电缆截面是逐段减少的,中间楼层还有二级配电箱及漏电保护装置,线路接头多、压降大,基本上仍可满足电梯安装用电(主要是焊接、切割、钻孔)。

3.4安全管理

主要是施工用电管理、火灾预防、门洞安全防护栏和防护网的检查,拆除防护栏、防护网后没有及时恢复,造成隐患。

3.5验收前的使用

根据国务院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当电梯安装完毕后处在调试期间或调试完毕,未经政府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不得将电梯设备交付使用,一经查出事实将对电梯企业或安装单位给予经济处罚。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为满足装修进度要求不得不违反规定,的确让业主方管理人员、电梯供应商和安装单位非常为难。此类情况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3.5.1使用中一旦被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查处,罚款由谁承担。

3.5.2使用中安全责任没有明确划分,一旦出现人身安全意外伤害,甚至死亡事故由谁承担责任。

4 电梯验收

电梯工程需由特种设备检验院对电梯进行安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除电梯常规检验项目外,消防联动及五方对讲是必备功能。本项目因为消防控制室土建施工严重滞后,根本不具备基本的安装条件,五方对讲系统不得已只能将原定安装在控制室的主机临时搬至电梯机房进行通话并验收合格。原本非常简单的对讲系统仅因没有条件按照正常使用的环境安装、调试、验收,造成这一安全报警呼救设施长时间无法使用,受困乘客心里恐慌,管理人员更是承受难以形容的巨大压力!

5 电梯使用过程管理方面问题

5.1受雨水浸泡后的严重问题

本项目电梯在使用过程中曾两次因其他原因使大量雨水从门厅流入井道造成其中六部电梯轿厢顶、轿厢内操纵箱控制板及元器件短路烧毁或受潮事故。虽经烘干处理和更换众多器件得以暂时恢复使用,但其性能基本上不能保证。电梯设备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精密自动控制系统,其后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将因此而大打折扣,同时维保任务变得非常繁重,关系协调因责任问题而非常困难。

5.2机房管理

本项目建筑设计电梯机房门为甲级木质防火门而非钢质防火门,质量问题多,钥匙交付相关单位后,相应的管理制度混乱,机房实际上是开放状态,存在安全隐患。

6 总结

6.1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明确的事项:在没有确定品牌的情况下,设备参数的选择应具有普遍性。

6.2电梯停站选择应综合考虑现代高层建筑地下楼层垂直运输的重要性,最好所有电梯经停楼层相同。

6.3参建各方对电梯土建布置图要认真吃透,进行图纸会审。施工阶段要专人跟踪,严格按图施工,保证井道及机房的施工质量及工序交接的及时性。

6.4办公建筑用电梯的装潢必须由装修设计师(工程师)提出可行方案,在招标文件中提出具备后期装修的轿厢参数及条件。

6.5施工用电、调试用电及正式用电的要求,在相关合同中要明确。

上一篇: 关于大学生活总结 下一篇: 二十四节气歌谚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