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专员转正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4 11:19:10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1)

一、选择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个企业如要全面反映其生产经营状况就需要设计和运用一整套统计指标体系,也就是说通过用一系列的企业统计指标才能得以反映其企业经营状况及其变化的整个过程。在具体选择组成统计指标时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二规范性原则、三及时性原则,既能满足与国家宏观统计指标的一致,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要求。

二、如何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1、客观、公正、全面评价企业经济效益

统计渗透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中,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反映企业静态和动态、规模和结构、效益和效率、诸多数量和质量特征、各种与经营有关的情况。

为此,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WwW.133229.COM它①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②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从结构上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③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

2、反映企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我们将企业的发展归纳为四种能力,即获取利润的能力(获利能力);资金综合运营能力(营运能力);偿付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后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并通过这些能力的达到程度来综合评价某一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1、资产净利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与获利能力的评价

①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表现了企业运用全部资本带来的收益。它是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整个体系的灵魂指标。②资本金利润率=净利润/资本金总额,反映了企业的出资者向企业投入的全部资本金的获利能力。③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即企业所得与所耗的比率,综合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关系。

2、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偿债能力的评价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它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由谁承担,又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它是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②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它是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③速动比率=(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它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与流动比率相比,更能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

3、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与营运能力的评价。

①营运资金占总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平均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营运资金是否能够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它是营运能力的核心指标。②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净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③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净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营运状况,我们用应收帐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两个指标的组合来代替这个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是销售净收入与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的比值,反映应收帐款的变现速度,也说明收帐效率。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它是衡量企业存货数量是否合理以及销售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比率。

4、全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以及净资产增长率与发展能力的评价。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增加值/同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反映了企业活劳动的消耗效率。它是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②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本期增加值增长额/本期总资产增长额。可以说明企业是集约型增长还是粗放型增长。③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一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这套体系是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应具有的行为导向、基本素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所以,我们在选择这套体系的分析方法上,通过内部综合统计管理软件来加以辅助实施,提高了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效率。为了将评价结果直观化,使非专业人员更易于理解、接受这样的评价结果,除采用总分评定法外,还采用了直方图法和文字诊断的方法。这样更适用于企业的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自我评价。

四、提高统计指标体系运行效率的路径

1、统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更新

(1)掌握计算机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

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工具无疑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包括通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所以,统计人员除了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等,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之外,还应该至少学会一些基本编程语言并掌握其设计方法。 (2)拓展专业视野,熟悉相关学科知识

统计人员要想在事业上有全面的发展,应该在搞好自己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必须关注与统计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通过学习有关财务、金融、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2、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1)建立统计监管制度

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依托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建立和健全企业统计监管制度,还应建立相应的审查机构和责任制度。保证统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积极发挥统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作用。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2)

一、家电行业多产品运作趋势的背景原因

跑马圈地年代的过去,整合时代和超竞争时代的来临,营销体系从点效率向系统效率的转变,从跑马圈地要市场效率的时代向整合协同要管理效率的时代转变。

跑马圈地的时代,市场的机会空间很大,市场上驰骋的都是占地为王的枭雄,企业的管理就是简单的给地盘,给任务、不关注实现的手段,只关注结果,而且是分兵作战,卖彩电的有自己的队伍,卖空调的也有自己的队伍,在某种意义上是靠“人海战术”,是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在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竞争对手无法抗衡的前提下,市场的效率得到充分的释放。

笔者服务过的某大型家电企业的小家电群就是这样的运作模式,通过产品事业部进行事业的不断扩大,每个事业部只运作2-3个产品,事业部之间没有横向联系,都有各自的队伍在同一区域开展业务,在争夺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的同时,在经销商资金资源、终端陈列资源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内部竞争。

现在随着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当市场空间逐步变小,竞争环境日益恶劣时真正进入了微利时代,单兵作战把队伍铺上去,销量并没有真正的增加,反而企业出现冗员与人才短缺并存。市场空间的争夺利益小于内部竞争导致的不规模和不协同后,人力资源、经销商资源、终端资源的相互割裂就造成极度消耗与浪费。此时,市场效率的营销模式必须向管理效率的营销模式重心转移。原因在于以单一产品运作研产销的模式在销售增量上已经没有优势,而且人员队伍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的增加已经超过了市场和竞争增量的前提下,必须依靠整体的运作,特别是营销体系的整合运作,从队伍的整合到经销商资源的整合一直到终端资源整合要效率。

二、家电行业多产品运作面临的挑战

1. 转型的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系统思考

从单兵运作的市场效率型企业组织模式转变成多产品运作的组织模式,企业往往是从人员成本、通路成本费用上升,利润下降的角度出发,简单的理解为“精兵简政”对整合面临的问题缺乏系统的思考,导致多产品运作后由于准备不足导致的组织体系运作混乱,内部的协同不但没有产生,反而是导致原有的单兵作战能力受到了抑制,人员积极性、公平感减弱,骨干员工离职现象频繁出现,在销售和利润体现上还不如单兵作战时期的简单相加。整合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企业的合并,所以我们需要对面临的问题首先做系统的思考。

2. 多产品整合运作面临的组织问题包括:

1.) 首先是协同运作的组织管理理念惊人的缺失

中国的文化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以往的单兵作战的营销组织模式是符合这种文化习性,管理是简单的,只需要人盯人的感性管理。但是面对多产品运作的复合组织模式就显得无所适从,原来的优势就转变成新模式运作的劣势。

笔者曾服务过的一家著名小家电集团在转型过程就面临这样的情况,以前的产品事业部是基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放权体系,整体的小家电共用一个企业品牌,同时也是产品的品牌。局外人看似乎是一个企业整体,似乎应该很有管理体系,其实集团内部事业部之间都是单独运作,而且管理上是简单的基于个人能力信任感的人脉化感性管理,只是由于集团层面整体的品牌运作得力,给外界一种整体上很有管理秩序错觉。家电企业是接受培训较多的行业,但是以往接受的培训,营销人员吸收的比较多的是策略体系上基于个人的市场操盘能力,而缺乏整体运作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技能,整合之后中层到基层营销管理者协同管理概念缺失达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2.) 其次是营销队伍的转型问题

面对多产品协同运作后,整合的营销团队怎么来形成,如何来形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营销团队,如何使得原有营销人员从猎手向整体运作所需的职业化选手转型,如何使营销人员从一匹匹独狼变成协作的狼群,真正提升整体的竞争能力,这也是整合之后营销在队伍建设上所面临的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区域经理江湖老大习性的难以改造,以及营销队伍状态难以从单兵作战到整体协同的转化。

在笔者服务过的那家小家电集团,过去做市场,开发出某一项产品,只要以分山头的做法设置产品事业部,以独立的队伍把人铺上去,机会牵引人才,机会造就企业,不惜内部对经销商和终端资源的恶性竞争,用非常规的市场运作方式打开外部的市场空间,抵消内部的消耗,对企业整体而言,市场是不断扩大、利润不断增长。而组织的内部管理是简单的基于人的管理,给你一段时间,一定资源,完成销售目标极大的激励,然后看结果,不行就换人。这样的结果是企业营销的各层级都是单兵作战的个体集合,没有协同,笔者刚进入该企业时候,对严重缺乏制度化管理的情况深有体会。

从整体的市场环境看,在超竞争状态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由于利益关系被动转型,原先的人力资源素质特点往往变成了转型的瓶颈。

首先,多产品运作在组织机构的管理岗位设置必然是“精兵简政”,管理的岗位减少了,特别是多个单品区域分公司合并成区域市场一个多产品运作的分公司,区域经理的岗位减少了,原先的人员的角色转化就出现了困难,不能继续担任区域经理的人往往是离职,对企业来说,多年的培养成本就是不少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真正所需要的有协同管理理念和能力的,能整合运作多产品的职业化的营销人才又严重缺乏,整合之后能担任区域经理的人选往往是销售额做的较大的原有区域经理,并不是具有这样协同能力的营销管理人才。

其次,过去单兵作战时代,一个区域平台人员较少,业务模式简单,在转变成多产品协作运作的营销模式后这就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基层的营销人员以往操作一个产品转变成操作两个以上产品,在能力上是否支撑,在资源分配上是否协调等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原先完全以感性和兄弟情节为纽带关系在面临组织整合后,在需要建立理性规则下,单兵作战到整体协同在文化、思维习惯上、行为方式上原有的业务队伍都面临转型的挑战。

3.) 总部支持和管理职能发育问题

以往的单兵运作,企业的中间环节与高端专业管理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发育,过度的扁平化使得企业中层职业能力与高端专业管理能力无法发育。多产品运作不是简单的队伍合并减少成本问题,涉及的是伴随营销模式的转变,整体的业务模式的转化,总部的支持职能和统一管理和必要的控制职能都必须发育。由于市场前端的经销商资源、终端资源的整合,带来的应该是在市场策略、广告支持、促销支持等各种支持和管理职能的整合功能发育,这些都需要在组织结构和形态上得到落实以及配置专业的营销策划和管理型人才。

笔者曾经咨询的小家电集团在以往的单兵作战时代,集团总部往往只具备整体企业品牌的推广功能,而且也只是在广告形态上的策划功能,对整体的地面促销缺乏资源共享的规划,同时对经销商和终端资源的管理一方面缺少系统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而且有过一线营销经验的市场策划人员。

同时,由于基于IT的信息系统缺失,整合之后缺失的整体管理状态,多产品之间的协作关系没有有效进行管理导致丧失了对市场的整体控制能力,使得企业整体运作多产品的营销专业化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偏弱。

总部支持和管理职能发育不全,关键还在于企业普遍认识上还缺乏战略眼光,认为这些功能的发育还是成本而非投资。

三、家电行业多产品运作的操作思路

1. 思想上对整合的之后组织变革的系统理解

从单品运作到多产品协同运作,营销模式是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转向精兵简政与资源集约型,战略的实施路径的改变对组织方方面面的影响,要树立“整合需要协同效益,协同需要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理念。

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家电企业转向多产品协同运作,要求企业从分兵作战的“人海战术”转向整体协作的“精兵简政”,从营销的散兵游勇转向营销的团队建设,从单一掠夺资源、无节制的资源投入与损耗转向资源集约与整合。“精兵”,就是要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员工的能力建设,提高员工的人均效率;“简政”就是本着“谁接近市场谁拥有权利,谁配置资源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基于市场与客户进行授权赋能,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后的组织建设。团队建设,就是要使营销人员从“独自外出的猎手”变成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群狼”,致力于提高营销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与整体业绩。所谓资源的整合与集约,就是要从单一掠夺资源、无节制的资源投入转向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对营销资源进行有效的多产品协作运作管理,要真正把营销资源上升到经营管理的层面,经营营销,包括经营客户资源、经营人才资源、经营信息与品牌资源等。

2. 从经销商、终端资源的跑马圈地、内部争夺客户资源到终端资源多产品的精细化组合管理

过去企业对市场的占领与扩张是一种粗放式、跑马圈地式的,同一个区域市场,经销商、终端资源在企业内部各自运作的队伍中存在严重的内部恶性竞争。转变营销模式后,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支携多产品运作的队伍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在于对经销商资源、终端资源进行精细化的组合管理,对客户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抓住核心客户;在于经销商、终端资源管理要做到精细化、模板化、标准化,对经销商、终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要对潜在客户进行培育管理;对经销商、终端资源各种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有效整合与结构优化。

3. 组织上发育高端专业整合营销管理能力,对整体营销管理和专业支持、管理职能的重视

整合后企业的营销组织变革的核心,而是要通过组织运行机制的创新,通过发育总部高度的市场策划、培训和管控协调能力,解决市场前端普遍的多产品运作的资源使用矛盾和管理协作矛盾,强化组织对市场的有效规划与控制,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而不是以往简单的扁平化人脉管理;通过发育高端职业管理能力,使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承担起营销责任,提高营销执行力。例如总部的市场部是整合之后需要重点发育的职能部门,通过市场部的单产品策略分析,多产品策略资源整合使用方案等一系列的策略方案指导区域市场的操作。同时市场部又是整合产品运作的市场信息分析者,根据动态的市场环境及时在战术上对各区域市场进行指导。

4. 考核机制设置上的引导,达成市场集中运作和分产品专业规划的有机结合

管理上有至理名言“你想要什么就考核什么”,整合之后新的营销模式要形成牵引机制,即告诉营销人员企业的整合运作的目标在什么地方,企业对营销人员转变能力的期望是什么;激励机制,即如何通过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结合使得营销人才把舵产品运作的协作关系结合在一起;在组织的考核机制上就需要把整合之后的业务操作要求和转业职能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层层分解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同时在绩效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运用上形成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3)

今年春天,多年来一直保持利润高速论文联盟增长的央企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国资委的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央企净利润为1813.7亿元。这也是央企净利润两年来首次下降。

今年年初,国资委决定要用两年时间,在央企中广泛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以求从内部着手,化解外部因素对央企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国资委为此专门成立了由王勇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要求央企将管理提升活动纳入企业整体战略。

2009年,尚在亏损之中的中铝就开始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当18个月的扭亏工作结束后,中铝在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支持下,又开始了一场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运营转型。用中铝总经理熊维平的话说,“无论企业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基础管理始终是固企之基、强企之道、盈利之源,是企业创造效益最基本的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只有全力抓好基础管理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运营转型正是强化基础管理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一年多来,在熊维平和公司高层的重视下,运营转型成为中铝的头等大事。在备试点企业取得显著成效后,运营转型已逐渐形成稳固机制,从而使得中铝成为央企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最早践行者之一。

一个样板的诞生

中铝广西分公司坐落在广西百色平果县。该地铝土矿储量达29亿吨,占全国保有量的17%,居全国首位。当地铝土矿品位较高,可与产铝著称的法国、几内亚等国的铝矿相媲美。

但是,这一部分宝贵资源是以堆积型铝土矿的形态存在的,虽然整体储量惊人,但单体矿坑很小,俗称“鸡窝矿”。分散的矿藏和多年来的连续开发,采场距离公司越来越远。“沿途多是喀斯特地貌,运输车辆跑不快。我做过测算,去一趟矿山二期采场,来回要75分钟。”矿山部主任向瑞群介绍说,“每当交接班不顺,就会导致原矿供给不足,造成洗矿流程生产不饱和甚至停机等矿,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量。”一直以来,他对此很是烦恼。

运营转型开始后,向瑞群带领着矿山部的同事们将“如何提高铰卡车有效作业时间”作为一个运营转型项目来研究。

他们分析发现,每个班仅因为交接班、就餐时间就带来了平均1.7小时的时间损失。“在此之前,我们根本就没关注这个时间段,想着人总不能不吃饭吧。”向瑞群回忆说,但在与麦肯锡专家沟通交流之后,矿山部团队认为应该改进,没有理由放弃每班约1/5的时间。

通过制定全新的时间表,矿山部的交接班时间、就餐时间、设备闲置时间、故障时间大大压缩。对此,矿山部员工自我总结说:“运营转型就像一条线,把这些零散时间串成了一条珍珠项链。”

“更重要的是,矿山部同事的效率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向瑞群举例说,“以前通向矿山的路坏了,我们习惯找承包修路的公司来修。运营转型后,员工主动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自己来修路,而要等着别人来修?’”

伴随着相应激励机制的建立,原先无聊等待的矿工开始修路。运营转型当月,在未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铝土矿量陡增10万余吨,日产量创出246万吨的新纪录。

转贴于论文联盟

矿山部的变化只是广西分公司运营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运营转型开始后,热电厂决定自我挑战:“我们要把煤气发生炉入炉煤粒度从6毫米降到5毫米。”但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够完成这一突破,因而市面上根本就没有符合要求的滚筒筛。热电厂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经过多方查找、咨询,热电厂运营转型团队与国内筛分协会下属的一家企业联合攻关,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制作出符论文联盟合要求的滚筒筛。

热电厂厂长、党委书记胡黔生介绍说,粒度越小意味着煤的利用率越高:“这1毫米的变化,看似不起眼,但每年可降成本约128万元。”

参与中铝运营转型的麦肯锡项目经理傅源评价称,通过运营转型,中铝广西分公司在企业经营测评数据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国际先进企业指标。

聚沙成塔。在行业依然遭遇困难,成本费用上涨的背景下,广西分公司2011年实现盈利11.82亿元,较原计划的8.7亿元增加了3亿多元,在中国所有铝企业中一枝独秀。

由此,熊维平寄望广西分公司:“广西分公司要早日成为出优异业绩、出发展经验、出优秀干部的世界一流铝企业。”

一种理念的传播

重庆远郊的西南铝,堪称中国铝加工企业的翘楚。“我国的历次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都离不开西南铝提供的高品质铝合金锻件、型材、棒材以及大锻环等多个品种的铝合金关键材料。”西南铝总经理李凤轶介绍说,从易拉罐到大飞机,西南铝的产品无处不在。

应该说,曾经的军工企业背景,为西南铝当今的产品格局带来了明显影响,也给西南铝带来了光荣传统。但不可否认的是,昔日的计划经济残余也为步入快速发展时代的西南铝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对此,李凤轶和他的同事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2011年8月1日,当西南铝成为中铝铝加工板块首家试点企业后,李凤轶表示:“只有通过运营转型,才能真正解决西南铝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实现西南铝的发展目标。”

为此,西南铝成立了由26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运营转型领导小组和4个运营转型工作组为主体的工作机构,确保转型工作按计划、按结点推进。为了积极调动干部职工参与运营转型的积极性,西南铝采用内部网络、西南铝报、电视台、led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开展宣贯和培训工作,使转型理念渐入人心。

4个月的运营试点,不仅为西南铝带来了2350万元短期年度化收益,更让西南铝的干部职工对运营转型有了较深的认识。

记者在西南铝采访期间,遇到这样一个运营转型培训师。这位50多岁的老职工对记者说:“我在西南铝工作已经30多年了。被抽调进运营转型项目组时,我想着混混就行了。”

然而,一周的培训过后,这位老职工认为,运营转型过程中,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于是,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了项目组举办的内训师选拔赛马会,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表现出色的他被指定为培训老师,开始为其他员工授课。在西南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转贴于论文联盟

2012年起,西南铝启动了第二期转型工作,预计将在2012年6月至9月实现西南铝企业运营转型全覆盖。为了让第二期实施运营转型的单位尽快“进入状态”、西南铝结合试点经验,编制完成了《加工企业转型诊断手册》,同时将试点期间的一些有突出表现的人物及其事迹,编写成了《中铝西南铝运营转型亮点与故事》。

已有的优秀案例迅速成为论文联盟了后期运行的参照标杆,先行者的优秀事迹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强人的精神动力。在西南铝,运营转型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如今,中铝旗下已有兰州分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华泽、山西华圣、云南铜业、广西分公司等20家企业开展了运营转型工作。开展领域山最仞的电解铝拓展至氧化铝、铝加工、铜冶炼及矿山生产过程,开展方式山外部麦肯锡顾问支持到企业自行开展。

任这些企业,运营转型一样得到了广泛地认可。

中铝运营部主任马达卡介绍说:“如令,运营转型的业绩沟通方式已从自上而下的命令式转向了互动式的沟通;覆盖面也从从企业生产管理向其它专业管理扩展;解决问题的机制已经从关注责任转向了关注问题本源;运营转型。‘三字经’、运营转型‘八荣八耻’、运营转型‘十要十不要’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短语在企业广为流传,运营转型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一套系统的创建

不久前,中铝总部展开过一次凋查,选取了广西分公司、山西分公司、云铜、山西华圣4家企业,询问各家企业负责人在运营转型推广过程中最大的担忧。结果发现,4家企业几乎一致表示:“最害怕员工对运营转型有疲劳期,影响持续推进效果:”

交际上,管理提升改进措施能否形成长效机制,是所有央企面临的典同问题。要加强基础管理,不仅要在管理流程、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和细节上优化,而且要建立系统、科学、实用的标准和制度体系:因此,王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章立制固化管理提升成果,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一肜成持续开展管理提升的文化氛围,不断促战新的管理提升”的理议:

为避免“一阵风”现象的出现,中铝除了要求各试点企业领导加强重视、注重效益激励、保持宣传引导外,还总结建立了一套科学、简洁、管用的运营体系,即cbs。cbs是中铝业务系统的简称,是中铝总结运茸转型经验,固化运营转型理念,指导存量资产的运营管理的先进理论。

多年前,熊维平到韩国参观一家美铝收购的企业。当时美铝在该企业推广美铝业务系统(abs),几个月后该公司扭亏为盈。参观之后,熊维平感慨地说:“要是我们中铝公司能有这样一套管理系统,那该多好。”

如今,熊维平的这一愿望已经实现。在麦肯锡的帮助下,中铝通过学习美铝,终于在运营转型过程中构建起了中铝cbs。“应该说,它是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与中铝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转贴于论文联盟

力。”马达卡认为。

熊维平表示,中铝要通过运营转型和cbs系统建设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中铝转型升级, “使中铝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2011年10月24日,承载众望的cbs系统在广西分公司开始试运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完成公司愿景、战略目标以及发展理念描述,第二阶段是进行基本模块的建立,接下来是模块细分的简历、功能模块评价体系和产线细分调整等几个阶段。”中铝聘请的咨询专家对记者说道。

在构建cbs的过程中,广西分公司员工积极为运营转型建言献策。广西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cbs领导力建设小组组长郑铁生参加了培训之后,对cbs的构建有了自己的见解,并积极进行管理创新。

“郑经理简直就是超人啊,往往是头天下午咨询专家说要什么,第二天一早郑经理就会端出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牛肉’,连专家都不得不佩服——有他在,cbs就不用发愁了。”他的同事感慨地说。

在郑铁生和同事的努力下,广西分公司的cbs逐渐构建起了一整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体制,从持续改进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绩效考论文联盟核、能力培训、职业通道等构建了一系列管理考核制度。

2012年2月了日,在运营转型基础上,中铝业务系统初步构建完成,广西分公司已进入为期12周的cbs深化执行阶段。以广西分公司氧化铝生产线为试点的实践机制正在推广和深化。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4)

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国有企业并不是新法案管制的重点,但正如业内专家所言,电信运营商也面临一场人事困局,即如何在形成长期稳定劳动关系的同时,缓解人力资源经营中出现的惰性,适应电信业的转型需求和高度竞争。

固网运营商应对积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同运营商的反应各不相同,其中固网运营商应对新《劳动合同法》的行动比较积极。

据广东、江苏电信的基层员工透露,目前省公司方面已成立了专门针对《劳动合同法》的研究小组。广西电信一位员工告诉记者,目前,其所在人力资源部重点关注劳动合同订立、修改、解除、终止等的法定条件和程序。其次专门就派遣制用工的管理、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等进行专题研究。

中国网通贯彻《劳动合同法》的步伐走得更快。浙江网通人力资源副总经理金慧宁也透露,网通正在集团层面对内部规章制度做统一修订,诸如“严重违纪”、“营私舞弊”等涉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的条款都在重新界定中。

相比之下,移动运营商的动作稍显迟滞。记者电话连线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公司人力资源方面暂时没有针对新《劳动合同法》有所动作。

不过,中国移动的一些省级公司已经进行了细微的调整。记者获悉,北京移动的人力资源部门已经于11月初,在内部ERP系统上为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提供了两个选项:一是同意续签合同期为1年至10年;二是同意续签合同期为无固定期限。但没有提供新法中对“违约金”、“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修改的条款。

人才结构性矛盾凸现

同样面对新《劳动合同法》,为何固网运营商的应对更积极?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告诉记者:“这些运营数十年的老企业,在过去的时间里积累了很多问题,需要时间去处理,从而有一个逐步消化的过程。”

事实上,作为历次电信改革的母体,固网运营商承担了几次分营中大量退休、附属企业员工的负担,冗员问题也更为深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平曾透露,中国电信的员工数大于其他五家基础运营商员工数之总和,内退、离退休员工高达18万人。一位运营商人力资源管理人士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在职冗员以及离退休养老费用等社会性负担正如高利贷一般,吞噬着固网运营商的盈利。

除去冗员繁多的问题,固网运营商还存在中高端人才匮乏的难题。某地方运营商人力资源经理将这种结构性矛盾生动地总结为“三多三少”,即员工队伍整体规模较大与高素质人才相对较少的矛盾;生产、操作型人才较多与创新、复合型人才较少的矛盾;从事传统CT专业人才较多与从事ICT人才较少的矛盾。

同固网运营商相比,移动运营商可谓轻装上阵。目前中国移动员工数量为11万,联通为4万,而且基本没有退休员工。但在采访中,移动运营商的一位基层技术人员坦言,“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在自己和周围的同事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酬之下,“更倾向于图个安稳”。然而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三网融合趋势的到来,电信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移动运营商人力资源与业务发展上的不匹配也有逐渐凸显的趋势。

此外,固网运营商面临的派遣用工问题也更加严重。目前,电信企业中存在大量派遣用工,他们被称为劳务工,人事关系一般挂靠在邮电人才中心。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外,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显然,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面对可能大量增加的“永久员工”,运营商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和成本压力有加剧的危险。如何保持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促进能力转型,是广大电信企业管理者必须解开的困局。

人力资源的“萨班斯法案”

金慧宁在采访中强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人力资源操作的制度性、流程性与合法性具有更强的约束。从这个角度上讲,它就是人力资源上的‘萨班斯法案’。”而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向来以严格的法律约束和较强惩戒力闻名。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彭光华教授看来,新《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帮助企业培养人才,而不是损害企业的利益。“人才的形成是靠一种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竞争得来的,而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长期稳定劳动关系唯一形成途径。”因此,《劳动合同法》对电信运营商最大的挑战在于内部“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而电信企业破解人事困局的关键是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体系。

实际上,电信运营商早已开始关注企业竞争机制的建立。在各电信运营企业,竞聘上岗制度早已开始实施。只要满足工作年限、学历、专业技术等条件的要求,十几个员工可以同时竞聘一个岗位。但这一制度的应用仅限于中层干部和技术岗位。赛迪顾问人力资源资讯中心副总经理封殿胜认为,竞聘上岗的范围应进一步扩大。

与竞争机制相比,内部待岗与离岗退养机制却尚未在运营企业中扎根。金慧宁告诉记者,在新《劳动合同法》规范下,员工如果岗位测评不合格,进一步培训后仍不能适应岗位,企业也可以采用待岗与离岗退养机制鼓励员工退出。“这对适应今后的市场竞争很有必要。”

在转型人才的引进上,封殿胜主张运营商改变现有单一的人才招聘渠道。“在接受应届毕业生和转业军人之外,应更多面向全社会招聘急需人才,从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进行全方位筛选。在3G牌照未定、各家不敢立即大规模建设网络和规划技术的当下,这种灵活多样的招聘方式,有利于运营商对3G人才资源的储备。”

链接法条解读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劳动者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在没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的。劳动者可以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裁员

第十一条规定,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的。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5)

您好!

我于

成为

的营运主管试用员工,到今天3个月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在岗试用期间,我负责

的运营工作。在各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帮助下,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

的整个运营流程。对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

1、主要工作是负责

日常运营,包括: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商品管理、物价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促销管理、形象管理、装修管理等,协调解决各类工作,保证日常营运工作的正常进行;

2、收集、分析卖场各类信息,并进行市场调研,及时向营运经理反馈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

3、监管员工手续办理及日常行为,落实对员工业务知识、管理制度、促销知识、接待服务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4、按照市场部促销活动进行宣导,并执行各项促销计划的洽谈、落实和跟进工作,并做出促销效果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5、协调解决顾客投诉及突发事件,确保顾客满意。

三个月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自入公司,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同时主动为领导分忧;主动提交朝晚礼流程、迎送宾流程等运营手册内容,完善销售汇总表、进场单等各种日常运营表单,建立工作文件分类存档;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我深深喜欢这份工作,也清楚地知道我能在商业管理方面寻找到我的发展方向。

根据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和自己的兴趣,我为自己订立今后的一个发展规划,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日常运营工作开始,专研

的规划、管理等过程,不断的学习和发展自己,向更高一级的运营管理人才转化,早日成为独挡一面的运营人员。

对于公司,我希望得到(最好是较为专业的培训机构)更多关于商业管理方面的培训机会,从而提升自我素质及专业涵养,并有机会出差了解和学习同行业发展情况及先进的管理方法。

对于

的发展我满怀希望和信心,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提升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申请人: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6)

体系是运营的基础,为达到中冶集团走向世界500强的更高要求,为企业发展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公司极为重视企业运营,以变应变,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不断地、锲而不舍地抓了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在决策运行体系上,针对风云变幻的复杂情况,为确保管理高层决策的正确,公司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要求,专门针对议大事的董事长办公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的召开和管理工作,制订了董事长办公会、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三个会议制度,对决策、议政的程序执行、落实、控制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提高了对施工生产、投资经营等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

在管理各个环节流程控制上,公司按照市场要求和企业经济转型需要,重点抓了以职能为主线、以流程为中心、以功能扁平化为目标的组织框架改进和新的管理体制建立。进行了战略决策、经营决策、资源配置新的功能定位,实施了职能部门矩阵式结构。新成立了海外部、产业发展部等,合并了董事办和行政事务部、合同法务部、资产运营部等。新增、合并、撤销、更名,涉及20多个部门,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许多在面向市场中部门和单位的职能缺位、错位、分工不清、运作不畅的问题。并持续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多次优化和完善,使得企业运行体系链条更短,成本更低、流转更快、稳定性更强、效率更高。

转型发展——突破高端

市场是运营的前提,公司把非钢市场作为企业经济运营新的发展增长点,2008年上半年公司非钢合同签约额比2007年同期增长97%,占总比重的三分之二。而海外合同签约额比2007年同期增长23%,其中有科威特的中央银行总部大楼、阿联酋迪拜的跑马场、英国巴布科克巴西电厂项目等。

在战略上,公司已将体育场馆和会展中心建设作为企业转型的重要内容,在施工“鸟巢”精品工程时,就盯住了奥运后项目,如世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等高端市场项目,进行了超前的谋划和认真准备。

在自身优势发挥上,公司依托会展中心和体育场馆所需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大型钢结构施工技术,依托在大网格空间建筑设计、制造、安装领域的一条龙实力,依托十年来建设的40多个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一系列良好业绩,到2008年上海、深圳、厦门、山东多个场馆建设同时开花,已全面有效进入这块市场。

在工程承包提升上,公司由原来主要承担会展中心和体育场馆钢结构专业承包,提升到工程总承包,再由总承包带来各专业承包,如水、电、风等,完成了以大型会展中心与体育场馆总承包为标志的一系列专业承包的有机深入和融合。

在扩大品牌知名度上,公司承建的会展中心和体育场馆,如北京奥运会鸟巢工程、深圳大运会主体育馆工程均为该城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引起国内外宾客广为关注,业主客商纷至沓来,登门商洽。

在这一块市场开拓上,公司在2008年取得大面积丰收。如总承包世博园区重要人流交汇立体长廊的浦东园区高架平台1标工程;总承包世博C区1标世博会场馆各国馆建筑群工程;总承包世博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展览建筑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工程;总承包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心主体育馆工程;总承包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大型展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这些工程都是单项达数亿元的大工程。

优化素质——高效和谐

人力资源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证。公司预计2008年营业收入将突破百亿元,达到全员劳动生产率历史最高的水平。企业能够如此高效运营,是因为有一支不断优化的高素质的运营团队。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高效率与和谐,已成为公司近年来加强运营的重要工作。

一是围绕思维观念的提升,公司开展了以价值理念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从公司领导到基层普通员工都积极参与,活动持续了半年。其后又结合企业二五规划和发展战略实际,开展了企业转型征文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形成了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发展价值理念;体现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企业精神;形成落实二五发展战略的执行文化,激起员工对企业发展愿景的强烈追求。

二是围绕知识能力的提升,公司组织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等取证,进行了直管干部、关键管理岗位继续教育等,共完成培训11000人次,其中管理人员6400人次,作业人员4600人次。公司还被评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7)

张逢春,一位兼具国际风范和中国国有企业领导特色的矛盾人物,就坐在我面前。

他来自甘肃贫困山区,是农家子弟出身。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现改为商学院)、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学历背景,以及3年留校任教、3年中央政府部门公务员、被派往中央驻港企业营商17年的职业经历,造就了他身上多重矛盾气质,连口音,都带着浓浓的北方香江韵味。

张逢春身居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董事、总会计师之职,分管集团财务、信息化、物流、电力和总务多方面的工作。他秉承敬业务实、进取创新的精神,坚持与企业共成长、共荣辱的理念,言语中表现出对企业的责任感、敬重感。

港中旅创立于1928年4月,是驻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开拓经营,现已发展成为以旅游为主业、以实业投资(钢铁)一房地产一物流贸易为支柱产业的海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产业要素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业务规模最大、竞争实力最强的跨国旅游企业,也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十企业。

作为国际化经营的现代企业,港中旅的经营和发展面临着转型,作为集团董事、总会计师,张逢春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点,亦在转型。

三个阶段的跳跃

张逢春谈财务,先从历史谈起来,先是港中旅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而后是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这才施施然从历史转入经济。

“香港回归前后,企业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企业经营和发展都面临转型。”此前,港中旅的业务支撑点在香港,那里是金融中心、商贸重镇;香港回归后,集团业务的发展扎根香港、依托内地、面向海外,适度多元化经营和发展。此后,发展与转型就成为港中旅前进道路上的主题词。

2000年,港中旅制订了第一个十年发展战略规划并付诸实施,经历了调整整顿、全面优化、快速发展3个阶段。其时张逢春先后担任集团财务部总经理,集团董事。那时候的财务人员,更像是“账房先生”和“欠账先生”,财务工作重点是记账出报表、融资保生存。他对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坚守准则、进取创新”。张逢春回忆那段日子。笑容中有自强不息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当时那种企业治理和生存环境下啊,财务人员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吃苦耐劳。辛苦和委屈是不可避免的,经常加班或受委屈是正常的,不加班或不受委屈才是不正常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港中旅逐步步入全面优化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为适应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财务工作重点转向核算和管控系统建设。逐步由核算型向管控型转变,他对财务团队的要求也变成了“工作紧张、心情愉快、手段先进、效率为先”。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年,也是港中旅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的开局年,集团将未来10年分为两个阶段,确定了战略目标、实施办法、相应保障体系。作为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张逢春提出,财务工作要从管控型。向战略管理、价值管理、成长管理转变。

围绕这一转变,张逢春组织财务主管们调查研究,重新梳理财务工作的追求、目标、举措,明确集团财务队伍核心价值观为“操守为重、专业为本、敬业为基、创新为魂”;明确集团财务工作的战略追求为“创价值、促成长、控风险、求融合”;明确集团财务工作战略指针为“以控制财务风险为前提、以促进企业成长为主题、以创造企业价值为主线、以实施预算管理为手段、以构建信息平台为保障,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互动,为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业绩贡献和服务保障”;明确集团财务工作战略目标为“成长管理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决策支持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集约化程度,资本运营和财务绩效水平行业领先、央企前列、国际一流”。

“以前我们注重于核算系统的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会计政策的统一。以及内控制度建设、财务制度建设等。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决策支持、促进发展、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上。财务不光要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而且要从资金运作、资本运营、产融结合、金融业务多方面寻求创造利润和价值的渠道,为企业提供利润贡献。”张逢春举例说。港中旅在制定第二个十年规划配套的财务战略和策略时就提出了量化目标――财务系统创造价值,为集团提供的业绩贡献要达到集团利润10%以上。

从总会翻CFO

张逢春对财务部门和财务领导者定位的转变,并不只基于港中旅的发展。

2007年。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总会计师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分工负责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制度建设、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一定程序被任命(或者聘任)为总会计师的高级管理人员。

这一规定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CFO职责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张逢春看来,新的形势和环境,要求现代企业总会计师须由理财者、管控者向价值管理者和战略管理者转变,其职责权力、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沟通技巧、管理能力、协调关系、运筹运作、商业意识和策略思维等有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中国特色的总会计师与国际上比较流行的CFO正在逐步趋于统一。”

张逢春认为。这种统一趋势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首先是“称谓”类同。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在其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将英文名称从GARSC(TheGeneral Aecounlanl ResearchSociety or Chins)改成了℃ACFO(China Association of Chief Financial Officers),中文名称保持不变。这样,中国总会计师的英文名称就由General Acxountunt变成Chief Financial Officer,简称CFO。正如原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平准先生所讲,“总会计师和CFO就好象是‘1公里=2华里’”。

其次的“地位”类同。总会计师和CFO均位于企业决策及运营系统的关键部位,是价值链的核心或关键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核心成员之一。CFO位于CEO之后,是CEO的合作伙伴和工作助手。

再次是“权力”类同。总会

计师和CFO均要组织、协调和领导企业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和财务运作;组织、协调和领导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实施企业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

最后是“责任”类同。两者都要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员工利益最好和股东收益最高。经营责任、融资责任和内控责任结合。执行法律法规和准则,确保财务和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

结合自己多年在财务领导岗位的工作经验,张逢春认为,现代企业总会计师职责正面临着6项转型。

1 向实施战略管理转型:主要

职责和重点工作由会计核算、监督控制向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及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转变,组织制定。督导实施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战略,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

2 向履行决策职责转型:主要

职责和重点工作由提供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向进行决策支持、发表决策意见和建议、参与企业各项决策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3 向推进资本运营转型:主要

职责和重点工作由以支持和保障业务经营进行资金筹措、安排资金使用转为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收购兼并、资产和债务重组、上市集资(IPO)、批股和配股、发行可换股债券等资本运作,调整企业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实现快速扩张和发展。

4 向落实风险管理转型:主要

职责和重点工作由内控制度的检测评价、风险评估检查落实向组织制定并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工作重点转向企业风险信息搜集确认和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有关制度和措施的检查落实。特别是组织制定并修定财务风险静际,定期组织财务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财务风险、化解财务危机的措施是现代企业总会计师或CFO不可缺少的工作。

5 向推行今面预算管理转型:

主要职责和重点工作由组织制订并落实企业财务收支预算向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转变,组织落实企业全过程、全要素。系统性预算指标的制订、落实、分析和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总会计师或CFO的主要工作之一。

6 向创造价值,提高企业业绩

转型:主要职责和重点工作由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财务费用向践行产融结合、开展金融业务、提供业绩贡献、创造企业价值转型。通过财务资源的科学配置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探索企业产融结合,拓展企业金融产品和业务,实现产业和金融的有机结合。这也是现代企业总会计师或CFO重点工作之一。

总之,无论你的头衔是总会计师。还是CFO,都必须牢记“和谐的关系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推动力、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注意处理好与股东的关系、与企业监事会的关系、与董事会的关系。与总经理及其他经营班子成员的关系、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与所属公司的关系、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与审计机构的关系、与监管机构及基金经理和市场分析员的关系、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等。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8)

年底对公司基本人力状况进行总结,包括各部门的人数对比,学历结构分析,性别比例构成,司龄结构分析及年龄结构分析。

各部门人数对比:相比于上一年度,员工总数增加13人,约12.5%。总经办由于财务组合并至集团财务中心,故减少;研发部由于部分项目暂时搁置,人数减少。2020年公司的重心在运营,产品运营部员工人数增加,达员工人数占总人数的56%。

学历结构分析:公司77%以上的员工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总经办、产品运营部及人事行政部本科以上员工占比都是90%以上,2020年度招聘的新员工,除部分设计岗位,其他岗位都是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大专学历主要集中在运维部,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只有个别,其中一名是行政的保洁员。

司龄结构分析:我司平均司龄为1.4年,反映出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1年以下的员工人数占48%,且主要集中在产品运营部,因为公司工作重心的调整,产品运营部今年增加的员工数比较多,流动比较大。从其他时间段的司龄数据来看,分布较稳定,没有明显的流动,说明公司发展的基本层面还是较稳定。

年龄结构分析:公司平均年龄不到27岁,且都在40岁以下,比较年轻,充满活力。公司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员工占很大比例,为84%,主要集中在产品运营部,而且都是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公司将加大培育力度,作为公司发展壮大的储备力量。30~40岁的员工占比16%,大多为各部门的核心员工,中坚力量,以中高层管理人员居多。结合前面的学历构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学历都较高,他们正自在人生的黄金年龄,人生观价值观都趋于成熟,可以加强企业文化的熏陶,建立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公司发展壮大。

性别比例构成:公司男女比例差距非常大,男性员工占88%,女性员工占12%。且女性员工主要集中在人事行政部及产品运营部,总经办高层管理及研发运维等技术部门,均为男性员工。

二、招聘工作总结,相关数据分析。

1、招聘完成率分析。除运维部招聘完成率达100%,其他部门的招聘工作尚未完成,接下来1个月,要继续紧抓招聘,争取完成年度目标。

2、招聘人数相关性分析。本年度电话通知面试1127人,实际面试406人,占通知面试人数比为36.02%,较低,这和电话通知的话术及面试邀请邮件的撰写有关,要优化话术及邀请邮件内容,吸引应聘者过来面试。另外,2020年度招聘较多的职位是产品运营部的运营专员,这类员工大多是从2020年—2020年的毕业生挑选录用,面试“放鸽子”的比较多;面试合格人数为65人,占实际面试人数比为16.01%,要加强对简历精准度的筛选,以及提高面试的判别力及专业度;录用入职人数为52人,占面试合格人数的80%,未报到or录用的原因主要是应聘者个人的考虑,包括薪酬、行业选择等原因,而且主要集中在运营专员,面试合格人数40人,录用入职人数为33人,主要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学生比较迷茫,选择较多,不太稳定。试用合格人数为47人,占录用入职人数的90.8%,试用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不适应创业型公司的企业文化,跟不上公司的快节奏。不到10%的不合格率,说明面试精准度较高,把关严格,试用期的考核和跟进比较到位。

3、招聘渠道分析。公司的招聘渠道主要为网络招聘,99.9%的招聘来源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国人才热线三大网站,只有个别岗位是内部推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比较稳定,招聘人数非常少,不需要用到猎头;招聘岗位和人数也是随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而且创业型团队需要的是上手快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员工,再结合公司的规模,故没用启用校园招聘;类似现场招聘、媒体广告等招聘渠道均不适合公司现阶段的招聘需要。以运营专员这个岗位为例,网络招聘三大网站的实际面试人数及面试合格人数对比如下针对运营专员这个岗位,三大网站提供的简历,实际面试总人数为207人,其中前程无忧和中国人才热线的简历数较多,分别占比42%和40%,智联招聘人数最少,占比18%,差距很大。从面试合格率来看,三大招聘网站差距不大。

内部推荐渠道不容忽视,今年集团总部的销售总监和战略推广总监的招聘就来源于内部员工的推荐。后续会重视内部推荐,继续推行“内部人才推荐奖”。另外,下半年完善了公司人才库的建设。除在职员工简历、面试合格简历等,还增加了“黑名单”,如个别“极品面试者”、无正当理由未报到且未沟通说明者。

4、离职率分析。(1)新员工的离职率。今年公司新入职员工48人,目前已离职12人,年度新员工的离职率为25%。(2)关键岗位离职率。公司的关键岗位主要是研发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运营主管及设计师等。这些岗位的离职率为0,说明公司关键岗位,核心员工的留存率较高,团队凝聚力非常好。

(3)各部门离职率分析。 除总经办、运维部的离职率低于20%,其他部门的离职都非常高,尤其是产品运营部的离职率,高达61.76%。

离职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员工主动离职占比63%,其中个人原因主动离职占44%,主要包括员工不适应创业型团队的节奏、对薪酬福利不满、没有发展空间、个人转行及创业等,公司原因主动离职主要包括公司项目的搁置,创业型团队员工的归属感较低,制度不健全。被动离职占37%,主要是试用不合格以及因跟不上公司发展节奏而辞退。产品运营部的离职率高达61.7%,其中有48%属于被动离职,一部分是新员工试用不合格,一部分是公司运营调整后部分被淘汰的,52%属于主动离职,包括转正薪资谈不拢,员工个人转行、创业等。另外,离职员工中的52%是2020年入职的新员工。

改善措施:(1)优化招聘流程。提前做好人力规划,完善各岗位说明,建立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录用与岗位要求相符的人才。确定offer时,尽可能与应聘者明确试用期前后薪资及岗位职责等,避免出现因转正薪资谈不拢、实际岗位职责与面试时不一而导致心理落差。充分尊重应聘者的职业选择,不勉强。

(2)完善公司制度,尽可能的人性化;多举办员工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部门经理和HR随时关注员工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和沟通。

二、培训工作总结。

2020年,公司的培训主要以内部培训为主,基本无外部培训。内训的重点是新员工入职培训,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落实和优化“伙伴制度”。“伙伴制度”其实跟导师制差不多,“伙伴”的主要职责包括:入职当天,认识各部门负责人及本部门所有同事等;入职一周内,“伙伴”将引导您or与您共进第一周的午餐,并引导您熟悉公司周边交通、就餐、购物、就医等生活配套设施;入职一个月内,“伙伴”将引导您了解公司文化、制度、流程等,有任何生活or工作流方面的需求可第一时间寻求“伙伴”的帮助。

员工入职前,就会提前与部门负责人确定“伙伴”,今年在“伙伴”的安排上,大多都会选择小组的负责人,直接带新人,以前主要是安排职位相关的。另外,公司在下半年增加了“伙伴—新员工沟通交流会”,公司每两周举办一次,参与人员为试用期员工及员工的“伙伴”,员工转正后不参加此会。主要形式为:新员工发言:主要包括本周“重点工作”、“个人感受和体会”和“主要问题及建议”三个方面;伙伴点评:对新员工本周工作及表现加以点评,提出指导意见。HR会记录每位新员工的发言,建立台账,跟进其中提到的问题。2、定期举办新员工入职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入职当天指引、部门主管组织的`部门级培训及公司级的强化培训。2020年共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6次,参与人员共48人。原则上是每月举办一次新员工入职培训,但某些月份入职员工不多,一般新员工有8人左右,就会视情况举办一次公司级的强化培训。考虑到有些员工可能入职时间会超过一个月才参加公司级的培训,所以在培训的内容上做了调整,入职当天的指引相比去年会更详细一些,主要目的是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基本制度。需要改善的地方:新员工入职培训是重点,但同时要加强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培训,以及业务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9)

难中有进

2007年是铁通发展历史上困难巨大、矛盾突出、挑战极多的一年,整个通信行业受移动对固定电话的替代效应、银行六次加息造成的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的经营工作面临重重困难。不过,铁通仍然维持了增长的趋势。

铁通董事长赵吉斌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由于移动替代和资费下调等原因,在固网运营商主营业务收入整体出现下滑的情况下,铁通虽然增长不多,增幅有所减缓,但毕竟维持了增长的趋势。固话用户增长趋势放缓,宽带用户增长加快,公司把业务发展重点由传统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调整的指导思想正在逐步落实。由于采取了“二次渗透”等措施,改善了用户结构和收入质量,在全行业固话ARPU值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新增固话ARPU值反而得到了提升。2007年,铁通转型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比较提升了七个百分点,社会电信市场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铁通总经理张永平总结2007年的经验时表示,在固网市场萎缩、经营包袱拖累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夹击下,中国铁通顶住了压力,全面启动和实施战略转型,积极开展市场经营攻坚活动,使公司的整体经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对中国铁通2007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主要经营指标稳步增长、专业化特色日趋突出、融资工作取得进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国资委领导下,中国铁通公司董事会细化和落实专门委员会的职责,外部董事作用发挥更加明显,董事会运作更加高效,试点工作得到了国资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以“三化”为核心思想的新战略体现了理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得到了内外一致认可,特别是得到了监事会的大力指导,其导向作用和控制力正在逐步显现。中国铁通在接受国家审计署审计的过程中,通过全面自查和落实整改,及时堵塞了一些管理漏洞,挽回了一些可能造成的损失,促进了管理的规范。

此外,2007年中国铁通的外部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不仅取得了互联网网间结算降价、国际通信设施自用许可,还和央视国际合作推广IPTV,并获准牵头筹备中铁移动通信公司。

以不变求万变

“看到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公司的经营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张永平也总结了公司存在的问题:效益发展的经营理念没有很好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充分体现;少数分公司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管理水平欠缺,能力低下;个别员工面对困难丧失信心、无所作为,执行发展战略思路不清、方向不明。

因此,张永平强调,必须牢固树立“聚精会神搞经营、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信念,用发展的思路、创新的手段、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解决公司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2007年工作存在的问题,赵吉斌的点评令中层领导很“紧张”。不管是批评也好,还是褒奖也好,与会者深切感触到铁通的生存发展压力。特别是分公司老总被频频点名,其中四川省分公司落实“两脚着地”被赵吉斌多次提出表扬,同时,对天津分公司的财务问题及相关责任人点评得“淋漓尽致”,还有江西、福建等省分公司的遗留问题等都被赵吉斌所关注,并督促其相关领导限期尽快解决。虽然有少数分公司还在贫困线上“徘徊”,但是,赵吉斌要求省分公司立下“军令状”,“亏损的要扭亏,多亏的要少亏,不然的话就自己下台。”

在转型形势下,铁通将应该如何发展?赵吉斌表示:“我们要以行业转型为抓手,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业务;以铁路大发展为契机,做优专网,打牢生存根基。”

“与主导运营商相比,我们有铁路这个重要的创收金矿和生存根基,还有规模较小、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赵吉斌表示。可见铁通需要立足盘活资源,在效益发展上做好文章,把有效益的市场做实、做透、做精。同时,抓住铁路大发展的机遇,推动研究专用通信的技术升级和业务创新,研究开发铁路关联企业的综合信息服务,把生存基础打牢、做大、巩固好;此外,加大业务创新步伐,把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色增值业务做大、做优、做出品牌,以业务转型带动战略转型。

进军移动市场

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针对下一步的工作,蒋耀平要求中国铁通提高信息化服务的水平,主动参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围绕“三化”战略,进一步提高企业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特别是加强网络和信息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8年是落实铁通发展战略和深化转型的攻坚年。张永平表示,2008年公司的经营工作要围绕公司“突出专业化、做优区域化、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战略,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改进完善经营管理工作,持之以恒走好转型之路,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张永平还就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好重点业务发展、突出专业化特色、加强财务管理、推进网络资源优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6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赵吉斌表示:“我们必须坚持‘拓展市场抓收入,加强管理降成本,盘活资源创利润,活用资金保发展’的指导思想,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公司2008年的工作,赵吉斌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坚持灵活的营销策略,提倡创新的工作作风,以深化战略落地为龙头,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第二,摸清家底,深化改革,加强财务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以强化资产经营为核心,规范企业的基础管理。第三,认真反思公司干部队伍现状,完善干部培养储备考核体系,注重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确保干部员工的队伍稳定。

赵吉斌向记者透露:“今年春节后,中铁移动通信公司将成立,负责运营GSM-R网络。”他还透露了他与王建宙的交流意见,“移动可以成为铁通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给电信重组更多的想像空间。

关于电信重组的问题,赵吉斌讲了三句话:“首先电信企业资源调整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格局和铁通的长远发展;其次公司目前没有接到关于重组方案和时间安排的正式通知;第三我们当前的任务主要还是要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链接铁通2008年重点工作

1.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资产经营意识,落实好资产经营责任制。

2.落实好发展战略,统筹经营工作全局,做好重点业务发展工作。

3.突出专业化特色,增强专网主导地位,实现专网的可持续发展。

运营专员转正总结篇(10)

11号线工程概况

1号线西起石埠站,东至火车东站,线路全长32.09 km,设地下车站25座,1处车辆段、1处停车场、2座主变电站和1处运营控制中心,工程总投资约198.89亿元。车辆采用B型车,六辆编组。

2运营人力需求研究

2.1需求研究原则

精简与高效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一项专业密集、技术密集的系统工程,集中了车辆、轨道、信号、通信、供电等系统的二十多个专业。若完全按专业来设置工作岗位,将会导致大量人员闲置和浪费。有必要通过运营岗位定编及优化,明确岗位职责与管理权限,设计合理工作流程,实现精简与高效地运营。

(2)一专多能的原则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约占40%左右。为使城市轨道交通得以安全、持续、经济和高效运营,鼓励和支持运营员工一专多能和全面发展。

(3)综合配置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员的配置应综合考虑:运营服务时间、线路长度、车站数量、车辆数量、设备类别及数量、岗位班制、备班率等因素。

2.2 运营岗位分类

依据运营组织及岗位专业特征,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大体可划分为以下五大类:

客运服务类(司机、调度、站务、车场等);

维修生产类(车辆及各种设备检修维护等);

技术管理类 (车辆及各种设备专业技术、安全等);

综合管理类(行政、党群、人力、财务、物资等);

2.3 运营岗位设立

列车司机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列车司机是一个关键岗位,一般采用四班三运转。为加强乘务队伍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列车驾驶水平,需要配备车队长和轮值队长,还配备正线轮值和培训师。

(2)控制中心调度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同样也是一个关键岗位,轨道交通运营是2 4小时全天运转并且全年无休息,因此要求控制中心调度工作岗位必须是 24小时全覆盖,一般采用五班三运转。

(3)站务人员

站务人员是指在车站组织行车作业和为乘客提供客运服务的工作人员。站务人员原则上是采用四班三运转,但需根据每月出勤工时不超出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排班。

(4)车场人员

车场人员是指在车辆段、停车场从事行车作业的人员。车场工作也是 24 小时全覆盖的。除车场组组长为日常班外, 车场派班员、DCC厂调、信号楼值班员和工程车司机等一般安排为四班二运转 。

(5)检修人员

为保障全线各种设施设备正常运行,需要配备车辆、线路、信号、通信、供电等各种设施设备的检修人员。同时为保障车站的机电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车站内需配置AFC、电梯与自动扶梯、屏蔽门、监控系统等设备的检修人员。根据工作需要,设备检修人员一般采取四班二运转和常白班。

3 运营人力需求预测

在运营人力需求分析时,一般根据运营岗位不同的工作特点,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人力需求预测。

3.1岗位定员法

对于站务岗位的需求一般是依据运营服务时间和确定的班制,采用岗位定员法进行预测。

站务岗位配置标准=(36×5日运营总时间)/(制度工作时间×人均有效工时率*出勤率);

站务人员= 车站设施总数量×岗位配置标准×调整系数。

3.2 综合法

对于车辆、线路、信号、通信、供电等设施设备的检修岗位的需求一般是综合采用效率和设备定员法进行预测。

检修岗位配置标准=(365×日检时间)/(制度工作时间×人均有效工时率×出勤率);

检修人员=设备总数量×岗位配置标准×调整系数。

3.3 比例法

在采用上述方法预测运营生产人员的基础上,再按照一定比例对行政、技术、职能、后勤管理等岗位人员需求进行预测。

技术人员= 生产总定员×比例系数;

行政人员=(生产总定员+技术人员)×比例系数;

3.4备班率

2008年起国家实行新的《劳动法》,应在充分保障员工合法休假权益的前提下确保正常的运营生产。综合考虑到病假、事假、探亲假、带薪休假、女工产假、哺乳假以及员工脱岗培训、各类因公活动等因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各岗位备员率一般考虑为 10 %。

4运营岗位配员参考标准

4.1列车司机

(1)正线司机。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列车驾驶基本采用轮乘制。轮乘制是指每列车由1 名司机驾驶,到达折返站更换司机。一般每列车按 6 名列车司机配备。

(2)工程车司机。一般按工程车的数量进行配置,在新线建设初期难以确定工程车种类和数量的情况下,也可考虑按每公里线路配备0.63人。

控制中心调度

新线的运营控制中心调度人员一般每班设调度主任1人、行车调度2人、环控调度1人、电力调度1人和维修调度1人。

4.3站务人员

中间站的站务人员基本配置:站长1人、常白班;值班站长每班1人、四班二运转、备班1人;车站值班员每班2人、四班二运转、设备集中站增设1人;站务员每班票务2人、站台1人、厅巡1人、夜班1人、四班三运转。

在此基本配置的基础上,换乘站需要根据线路和站台的实际运用数量增设值班员和站务员。

4.4车场人员

根据车辆段(停车场)作业标准流程的要求,负责车辆段(停车场)的运营人员基本配置:车场组组长1人、常白班;派班员每班1人、四班二运转、备班1人;DCC厂调每班2人、四班二运转、备班2人;信号楼值班员每班4人、四班二运转、备班2人。

4.5维修人员

采取以自修为主的维保模式的车辆、线路、房建、信号、通信、供电、AFC、机电等设施设备检修人员的基本配置标准:车辆检修 3.5人/列车数、线路检修 1.9人/公里数、房屋维修0.48人/公里数、主变电检修1.6人/公里数、接触网检修1.2人/公里数、信号检修1.6人/车站数、通信检修1.3人/车站数、AFC检修2.1人/车站数、机电检修3.8人/车站数。

4.6 综合管理人员

(1)技术类人员一般按运营生产人员的15 % 进行配置;

(2)职能专业类人员一般按运营生产人员的8 %进行 配置;

(3)行政管理类人员一般按运营生产人员、技术类人员、职能专业类人员综合的5% 进行配置;

(4)后勤支持类人员基本配置标准:保安按6人/站、保洁人员按10人/站、膳食人员按3人/服务100人、汽车司机1.5人/辆。

5 1号线运营人力需求预测

1号线是南宁市建设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按照综上所述的运营人力需求预测方法和岗位配员参考标准,对1号线运营人员配置需求进行计算,其预测结果合计为2657人。

1号线运营岗位需求如下所示:

(1)客运服务类:正线司机198人、工程车司机22人、调度主任5人、行车调度12人、电力调度5人、环控调度5人、维修调度5人、站长25人、值班站长125人、值班员244人、站务员468人、车场组组长1人、车场派班员6人、DCC厂调12人、信号楼值班员20人;

(2)维修生产类:车辆检修116人、主变电检修56人、接触网检修43人、信号检修44人、通信检修36人、线路检修67人、房屋维修17人、AFC检修58人、机电检修105人;

(3)技术管理类:251人;

上一篇: 规划书 下一篇: 综合文员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