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2 05:35:01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完全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准确全面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最后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631-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药鉴定学、中药学等专业课的入门课程,为中医药院校中药、中药资源各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兴趣,并积极投身到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去至关重要。药用植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掌握了药用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才能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这种模式培养的需要,改革以往的药用植物学实验课考核方法,引入更科学、更符合素质教育培养需要的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效果评估乃至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知识及理解力的评定都应该从学生实验技能、基本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综合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学习,平时自觉地强化训练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具备的基本素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程度等。

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既有正规考试,也有辅助考查。实验考核内容应穿插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谓正规考试,也既学期末实验课结束后进行的实验考试,通过期末实验考试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做实验的掌握程度。辅助考查则分散在平常实验教学的各环节中进行。“多元”,一是考核内容广泛,二是考核方式多样。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达到考核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目标。在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中。正规考试要与辅助考查相结合,定性考查与定量考试相结合。学中有考、考中有学、考学结合、相互促进。平衡好正规考试和辅助考查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期末实验考试

期末实验考试作为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往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态度。然而,如何更客观、更公平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内容编排和组织形式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笔者的做法是:设计一套药用植物学实验考试题库,每次实验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考题。试卷实行百分制,每题10分。考试内容含盖形态学、解剖学和分类学等实验课上讲过的内容,从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的指认到药用植物蜡叶标本的识别。例如:摆放不同种果实,让学生写出每种的果实类型,或者在光学显微镜下调好某一部位让同学写出指针所指的晶体类型或组织构造等。考试在1个下午完成,学生每7人l组进入考场,人手1份答题纸,每组在10~15min内完成实验考试。其他的学生封闭等待,不许接听手机,1组学生考完离去后,叫下1组学生。

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方式在药用植物学期末实验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能比较公平地反映每位同学的实验能力,也为老师了解实验教学的效果、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2.辅助考核方法

期末实验考试是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1个环节,也是一种常规性的实验考核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在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中更应该重视辅助考查的作用。辅助考查包括实验课前的预习考核、课堂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3个环节的考核。

2.1课前预习的考核 课前预习是做好药用植物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多是通过检查每位学生的预习报告,或对学生提问进行课前预习考核。这样做学生总感觉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动力。如何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变被动为主动,笔者的做法是老师在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问题,增加老师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互动性。实验课前老师明确提出,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实验记录本,学生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预习下一节实验课的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学生除了写出实验题目、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之外。每位同学还要写出本次实验最想了解的实验内容。老师参考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在实验讲解中,适当增加同学对困惑问题的讲解时间。例如在根的形态学实验前,同学们普遍反映常态类型的根还好理解,而根的变态类型因缺乏直观印象而不能完全掌握。实验课上老师就会对照实物,详细讲解根的各种变态类型及常见的药用植物。实践表明,通过增加这一互动环节,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另外,通过学生实验前的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避免了实验讲解的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

2.2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 考核学生药用植物学实验成绩,不仅要看实验结果,更要看实验操作过程。融考核评价于实验操作的全过程,是改革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否则,尽管抓了两头(检查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却忽略了中间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成绩仍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主动操作一遍实验给同学看,同时给同学讲解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任务,老师则不断地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巡回指导是老师的工作职责,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这个层面上,更应该主动记录掌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物绘图技巧,给出实验操作的考核,这样对学生实验成绩的综合评定会更趋合理。实验操作考核应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①对每次实验确定几个关键的操作环节进行考核。譬如,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壁实验,设置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大黄粉末的透化技术以及临时水装片的制作三个考核点。老师对学生实验操作给予指导和评价,记录他们掌握实验技能的情况。

②指导学生仔细辨别相近的组织构造,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态度进行考核。药用植物学实验中,形态相似,结构相近的组织结构观察较多,老师需要耐心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点。对学生观察错误的结果,老师要及时纠正,指导他们完成正确的观察任务。例如,在保护组织实验中,学生要撕薄荷叶下表皮制作临时水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腺毛、腺鳞和非腺毛。腺毛数量少且不容易辨别,许多同学误将腺鳞当作腺毛,甚至有同学照着书本上的腺鳞照葫芦画瓢画1个,此时,老师应及时制止并让同学按照自己的观察画出腺毛和腺鳞。  ③对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学生一般要独立完成药用植物学实验全过程。老师对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肯定,并引导他们独立完成实验。鼓励他们在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自己查找原因,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找同学或依赖老师的帮助。  ④对学生实验纪律和实验室制度的执行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课前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完毕后老师严格检查实验用品的归还和仪器的整理。一些重要仪器要求学生使用完毕后签名。老师记录学生的实验态度,作为实验操作考核的依据。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3)

    西南地区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2],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四川药用植物物种丰富的优势和华西药用植物园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种类,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内容与西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在学院成立523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编写实验教材《现代药学实验教程》,制定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建设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在传统的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微调,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整合、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制订精品实验项目教学方案、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建设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精品实验项目,学生学习了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后,在实验前查阅文献,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分类学工具书,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与鉴定的方法和意义,在实验中对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如木本曼陀罗、打破碗花花、腺毛马蓝、夜香树、朱槿、金铃花、白背黄花稔、显脉香茶菜、龙牙花、蓝雪花、大丽菊、一串红、百合等进行仔细解剖观察,写出其花程式、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植物基源、入药部位和功效等,再运用分科检索表进行查阅,写出其查科路线,并订出科名,学生再借助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药用植物学教材等工具书评价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科药用植物间的形态特征异同,并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教师按实验评分标准批阅,期末综合评定实验成绩。通过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的教学与实践,创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专业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新模式,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依据、科的主要特征、药用植物花程式和文字描述的表达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别、鉴定药用植物种类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考试改革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特点,实施药用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构建药用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过程考核和命题的科学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过程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把知识传授、教学考核、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全过程,考试总成绩由课堂成绩和实践成绩组成,以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为主,其中课堂成绩占总成绩9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10%。课堂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讨论与讨论报告组成,平时成绩占课堂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期末成绩占课堂成绩的40%。实践成绩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与实习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10%。并根据药学专业和课程特点,实施考试命题改革,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命题紧密围绕药用植物学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期末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多种形式的题目,并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密切相关,尽量反映药用植物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规律,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的能力。

    三、重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国际课程周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4)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肾移植术是挽救肾功能衰竭者的生命,维护健康的有效治疗措施。2005年1月~6月实施4例肾移植术,均康复出院,随访至今,复查尿常规、肌酐、尿素氮均正常。本人全程参与4例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深刻体会到术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对于移植术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4例接受肾移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66岁。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均按常规治疗及护理。平均在ICU监护时间为9±2d。

2 护 理

2.1 术前健康指导

移植前的心理反应往往会影响移植后的身心状态。由于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把肾移植当成是解救自己的唯一方法。要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术前应先了解患者的个人与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评估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反应,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性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肾移植有关知识,介绍肾移植进展,医护实力,成功的病例,同时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止方法告诉患者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承受疾病反复的压力。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病人术后入住经消毒处理的保护性隔离病房后,给予心电监护。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一次,对低血压,高血压应及时报告处理,应用升压药或降血压药时,应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药物滴数,血压过高者要观察意识变化。警惕并发脑出血,对心肺功能较差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心衰症状,并适当控制输液量,切忌输液过快过量,以免诱发心衰。

2.2.2 出入量平衡调节

由于受体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血尿素氮增高引起的渗透性利尿,术中应用利尿药物,以及供肾因低温保存损害而影响肾小管吸收,故术后早期会出现利尿现象,尿量可达1000ml以上,尿液电解质测定大多为钠、钾排出增高。在此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低钾或低钠综合症以及严重脱水等并发症。护理中注意:(1)补液的调节: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保持输液管道通畅,保持出入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输液速度根据每小时尿量多少进行调整。(2)观察患者有无浮肿,对水、钠潴留较重者适当控制液体入量,以排除体内的潴留水份,观察患者眼睑、四肢以及全身皮肤的脱水情况。如皮肤干燥,弹性差,待患者肠蠕动恢复后,除完成大量补液外,适当地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皮肤、呼吸道蒸发的水分。(3)尿液颜色观察:密切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颜色突然由清转红,应及时报告,警惕排斥反应的发生。

2.2.3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和脱落,切口引流管一般在48~72h拔出,密切观察引流液量,性质并详细记录。术后一日引流液为100~200mL,术后48h应少于50ml,若引流出血液不止,且出现局部血肿,并有扩大趋势,则考虑有活动性出血或血管吻合口漏,必须即刻报告医师,给予紧急处理。如引流液为清黄色,量多,则有可能是尿漏。淋巴液或腹水,应及时将引流液送检,或诊断性注入美兰注射液,以判断是否尿漏。

2.2.4 排斥反应的观察

排斥反应可发生在术后的任何时候,一般临床表现为体温骤然升高且持续性血压升高,尿量减少,每小时尿量少于100ml,尿液色转红,移植肾区疼痛,肿胀,触痛伴全身乏力,关节酸痛,烦躁不安等。抽血查肌酐不降反有上升趋势,此时应及时报告,作出相应的处理[1]。

2.3 健康指导

对肾移植患者做好术后的健康指导,对提高存活率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病人在移植后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即使出院后,仍要继续门诊随访治疗。不时还因排异、感染等原因再次入院,因此病人术后情况一旦稳定,即应有计划地让病人知道用药和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1)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知识:手术后1周就开始让病人认识服用药物的名称、作用、服用次数、剂量,药物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等都要交代清楚,病人还应清楚地知道不能随意服用其他药物。无论处方和非处方药,特别是对移植器官有损害的药物如安眠药,抗生素等,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2)饮食指导:饮食宜高维生素,低热量,低脂肪,适量优质量蛋白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体重增加,因其影响血中环孢素浓度,术后体重最好维持在低于标准体重的5%范围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浓茶、咖啡、刺激性调味品和禁酒、戒烟,切莫服用补药。肾移植病人在术后一定要尽量避开人参、蜂胶等传统补品,因为这些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术后服用会降低和破坏整个维持免疫抑制药物系统的药效和吸收,导致排斥发生。[2](3)活动和运动:每天适当锻炼,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但不可从事剧烈运动,有运动障碍如行走时的疼痛,伸屈困难等应停止运动和活动,及时就医。每天饮食起居应有规律,术后半年后恢复工作最为适宜,恢复工作有利于身心健康,精神愉快,为生活增添色彩。(4)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因用免疫抑制剂期间自身免疫能力降低,更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皮肤抓伤和感染,冬天注意保暖,少到人多和拥挤的公共场所。(5)指导患者作好观察与记录,掌握自己的病情变化:体温是感染排斥反应的一个敏感指标;注意尿的颜色及量的变化,尿量减少、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均是排斥反应信号。疲乏无力、贫血均是慢性肾功能损害的表现之一。(6)出院后随访;术后一个月每周复诊一次,3个月后每2周复诊1次,1年后每月1次,复查项目包括肝肾功能、血及尿常规及药物血浓度,不可自认为久病成医,自己判断病情,擅自做处理。

3 讨 论

肾移植成功的关键除了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的操作以外,术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本人通过4例患者肾移植术后25~40天出院。经过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无1例并发症发生,说明科学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 药学教育;信息收集处理;教学水平

【Abstract】 It’s basic for pharmacy college students to know how to collect and process information.The channels to develop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ability of student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Education methods were reformed in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pharmacognosy and pharmacoeconomics,moreover,the practice of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increased in discussion lesson,probation lesson and experiment lesson.In the meantime,students were guided to cultivate their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ability in the study of teachers’scientific topic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Eventually,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was improved by this and the whole teaching level was also promoted.

【Key words】 pharmacy education;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teaching level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四种能力,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全面提高。国内外医药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良好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医药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探索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的高素质医药人才的途径[14]。

本研究对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在讨论课、见习课、实验课的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与教材的编写,从而培养和提高其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另外,在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中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对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希望通过上述实践提高药学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 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的目标

通过提高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途径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学生获取信息、识别信息、储存和整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第二,经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必须进行加工、整理。教会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分类和保存。第三,信息的利用有很多方面,一般是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加工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如直接引用、分类比较和概括综合,完成文献综述和研究论文的撰写。

2 培养药学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实践

2.1 加快图书馆的建设,改善网络教学环境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我们加大了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和药学院图书室的建设力度。馆藏书籍和专业中外科技期刊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信息查询的需要。同时,成都医学院图书馆还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设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引进各类中外文全文及文摘数据库20余个,数据总量超过2 000 GB.学生可通过网络方便地阅读各类文献。

成都医学院的实验室、教室等处均可方便地上网,可充分满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需要。学生可充分利用局域网查阅资料、学习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引导学生通过科技文献的查询,掌握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

我们对成都植物园、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植物园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圃中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数码摄像;还对峨眉山、长白山、黄山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并拍摄了大量野生药用植物的数码相片。我们对数码相片按科分类,并附加了相应的文字说明。同时将经过整理的野生植物数码相片上网,形成了较具特色的药用植物网上资源库。我们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结合已有的资源,经有效整合后进一步完善了我院药用植物学网上课程资源,供教师和学生阅读学习。

2.2 改革药学实践教学,深化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药学教育重视实践育人,我们在药学的实验、见习、实习中加强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重视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我们对生药学见习进行了改革,教会学生如何设计调查报告,利用中药材市场进行相关信息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同学们反映见习效果良好,写出的市场调查报告质量也较高。如第四小组江敏等同学的实习报告获得了高分,内容包括见习目的、见习时间、见习地点、见习要求、见习过程、见习感受与体会、建议等,见习报告结构完整,分析问题得当。对蔷薇科重要中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采制、价格、炮制品、功效及销售情况等相关信息都有详细记载,所得调查结果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在药用植物学的实习中,要求同学们将所学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应用于植物园植物和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在成都植物园药用植物实习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蔷薇科月季、仙人掌科仙人掌、小檗科枸骨、豆科皂角等植物的刺,根据所学的分类学知识,通过查阅参考书籍或利用网络资源来判断是叶刺、枝刺或皮刺,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效利用收集到的信息,独立完成研究结果是对药用植物学见习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2.3 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材的编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在老师参编教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吸引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如我们在编写科学出版社的《案例版生药学》教材中,将一般生药瓜蒌、党参、南沙参、茵陈、菊花、艾叶、野菊花、小蓟、大蓟和蒲公英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教材编写工作的任务分配给5位药学学生,每人负责2味生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在老师的科研中,选择一些有研究兴趣的同学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将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分解成几个小课题,让学生分组承担。在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2.4 改革学科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我们对药物经济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学生在完成药物经济学的学习后,利用其所学的药物经济学原理和知识,选择其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论文题目,查阅资料后,撰写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学生成绩主要由其撰写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来评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查询资料,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学生反映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学习,不仅学到了药物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与知识,同时其信息处理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我们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中设置了讨论课。教师精选某些专题,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课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文献综述和讨论课的表现作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在讨论课上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3 展望

通过加强对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培养的实践,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信息的整理和加工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新途径,总结在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培养实践中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将可行的经验向其它学科推广,通过提高成都医学院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开军.中医药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4):6869.

[2] 朱霞.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及提高途径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25:200.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9-03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的内容,为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而且生药品质评价所采用的四大鉴定方法,有3种即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所用到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均渗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同时,“药用植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学》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实验课所占课时较少。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学生主要是根据实验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实验课学生往往是“按方抓药”,是缺乏自主性的被动接收,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目标

一是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验课的重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二是通过植物解剖学实验,掌握植物细胞后含物特征,掌握典型根茎类药材、皮类药材、叶类药材、花类药材的显微鉴定特点,能为辨别药材真伪及品质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是通过植物分类学、形态学实验以及野外实习,使学生了解中药材原植物的特征及中药材原植物生长环境,能够科学地描述近似种的特征,澄清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学生通过掌握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掌握中药材原植物鉴定的基本技能,对将来从事中药研究、生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探索

实用型技术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壁垒,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用植物学》教材注重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出必要的增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植物细胞”一节,教材对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亚显微构造以及细胞分裂做了大量描述,而细胞后含物内容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生药显微鉴定的实际操作中,经常用到细胞后含物。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相应减少了细胞亚显微构造和细胞分裂的内容,在教学中重点介绍了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形成、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实际对不同药材粉末中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鉴别特点等进行了详尽介绍。

(二)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将实物引进课堂

植物形态学术语的掌握是描述、鉴定药用植物的基础,常用术语有百余个,难记忆、易混淆。传统教学仅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印象不深,到实习鉴定药用植物时,学生往往记忆模糊、一脸茫然。我们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把实物带入课堂,加深学生印象。如在介绍叶片形态时,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各种不同植物的叶片,课堂上,把叶形描述的原则告诉学生后,让学生对实验材料(多种植物的叶片)分小组讨论,判断叶片形状、叶片分裂、叶脉类型、单叶、复叶、叶序等。然后,小组间对不同结果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评价。在学习花的形态时,让学生协助教师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花,由于花的类型特点比较突出,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全班交流,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各类型花的基本特征。

由于植物分类学知识中涉及的植物科较多,课时又少,应选取典型药用植物较多的科进行重点讲述。针对“科的特征”内容难记忆的特点,要求学生抓住这些科的最独特的特征再配合典型植物加深记忆。教师把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带入课堂,这些标本有的是刚采集的新鲜药用植物,有的是腊叶标本,利用这些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边听教师讲解边对照观察,深刻理解植物科的特征。如要求学生掌握菊科的关键特征:“舌状花、管状花组成的头状花序,具冠毛,聚药雄蕊,瘦果”。配以典型药用植物:向日葵的头状花序是由舌状花、中央管状花组成;蒲公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红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管状花组成。十字花科的特征是“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独行菜和萝卜来加强记忆。唇形科的科特征是“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小坚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薄荷、益母草等。在学生掌握了分类学知识要领以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药用植物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草药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植物分类学知识的兴趣。

(三)植物解剖学实验与理论同堂进行

植物解剖构造的理解历来是“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难点,由于实验课是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导致在理论课上,学生感觉很抽象、理解困难,在实验课上,学生不能果断、准确地分辨出植物各部分解剖构造。在讲授植物营养器官显微构造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步进行。例如,根、茎、叶的解剖构造,根据教学内容和人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及次生结构,采用教师先讲细胞特征然后学生对照观察永久切片的方法。由于植物根与茎的内部构造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根尖、茎尖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特征基本相似,只是茎尖没有根冠样结构、没有根毛,但具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小突起。茎的初生、次生结构则采用边看边讲,按照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表皮、厚角组织、皮层细胞、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植物叶片的内部构造比较简单,采用先看后讲,先由学生仔细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判断出各部结构,然后教师再做详细讲解。植物解剖构造理论与实验同时进行的教学既可以解决教师单纯介绍植物显微结构时不直观,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实验课学生为实验报告得高分照搬书上原图不能真实反映镜下观察内容的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可以达到准确、直观、省时的教学效果。

以往开展植物解剖学实验时,教师只能通过显微镜指针对学生逐个进行指导,教学语言与显微镜下图像无法实现大家共享。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反映到大屏幕让全体学生一起观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植物细胞后含物”一节的实验中,运用显微照相技术,把显微镜下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晶体拍摄下来,让学生观看,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反映出细胞后含物的特征。如淀粉粒的层纹结构是由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吸水性不同,两者遇水膨胀不一,显出折光的差异,从而在脐点周围形成许多亮暗相间的层纹,还有大黄草酸钙簇晶的立体结构,这些结构在教材上的插图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差距较大,造成学生识别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这些困难迎刃而解。根茎次生构造的形成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动画技术制作根、茎生长的课件,使学生直观看到形成层的产生和变化以及次生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

植物分类学实验多利用失真的浸泡标本和呆板的蜡叶标本作为教具,学生缺乏兴趣。制作影像资料反映植物真实生长情景,选取典型药用植物利用照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看到自然状态下的植物形态以及其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学生反映多媒体配合传统的标本可以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植物形态及科、属的特征。

建立科学的实验课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情况,掌握实验操作流程的情况,对实验的科学性进行评价的能力,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对实验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变以往实验课考试形式单一,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核依据的状况,建立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标准考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程学习,自觉强化训练实践操作能力。多元化考核标准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考试和野外实习。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出勤、卫生等方面。在预习报告中增加“预计困难”一项,教师讲解实验的时候,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重点介绍,比如粉末透化技术,学生对水合氯醛加热时间的长短没有把握,教师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加热时水合氯醛的变化来控制加热时间。实验前,学生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避免实验讲解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学生实验成绩不仅要看实验报告,更要看实验操作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要主动记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药用植物学”实践操作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主要检查操作规范,尤其是高倍镜的使用能力,能否快速找到所要观察的组织。(2)临时装片及根茎叶等器官徒手切片的能力,主要检查制作的临时装片质量是否适宜观察。(3)读片识片能力,对所观察玻片能否迅速画出简图,并指明关键结构如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的位置。(4)用植物形态学术语对植物进行描述的能力。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观察的药用植物宏观或微观结构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实验内容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实验报告考察中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考察标准,应严格要求学生,杜绝抄袭和编造实验报告的现象。

实验考试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往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进度,将实验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1)在植物细胞与组织实验之后,进行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制作技能的考核。(2)在植物营养与生殖器官解剖实验结束后,进行识片、读片能力及画图能力的考核。(3)在分类学实验结束后,进行粉末药材及生药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分阶段考核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修正,同时避免学期末一次性考试造成的学生只对考试内容感兴趣,不注重平时实验训练的现象。

野外实习是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野外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野外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种子植物形态描述与标本鉴定、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考核。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尝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秀珍.谈强化学生药用植物学技能的“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96-97.

[2]晁志,梁镇彪,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8-781.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7)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方法和辅助手段。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以上这些弊端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改革谈一些体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内容有实验一: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实验二: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测定;实验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实验;实验四:枸杞扦插实验;实验五: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其中,有两个是在室内完成的验证性实验,有 3 个是在室外完成综合性实验,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培养需求,应对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部分综合性试验内容。且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材是杨继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药用植物,而对南方药用植物讲述甚少。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把实验一和实验二合并,增加一个广金钱草种子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把枸杞枝条扦插实验,改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广藿香扦插的设计性实验;将种子处理和播种实验与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这两个实验联系起来,药材种子播种后,学生参与日常的栽培管理,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

    根据药材生长的周期长,我们把实验内容的顺序按照时节调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开学初,做扦插实验和播种实验;中间做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实验;学期末做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

    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们经过询问和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产生了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到主动寻知求学学习理念的转变。

    2 强化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为师生科技创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政策、体制保障,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与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校内建设药圃占地10 余亩,包括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是未经开垦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经调查约有 210 种药用植物,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为学生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场所;药用植物栽培区约 4 亩,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校中药协会实践部负责管理,学生可申请一定面积的土地,在自己申请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种植药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区,栽培和管理药用植物,如小驳骨、水茄、广藿香、广金钱草、何首乌等种植面积较大,还有其他药用植物,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中药协会实践部形成“老”会员对“新”会员进行“传”、“帮”、“带”的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习,为工作服务,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3

    结合南方特色中药材生产实际,以药材 SOP 操作规程模拟中药材 GAP 种植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6]。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故种质的优劣对中药的质量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7]。

    在资源相对较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实行中药材GAP种植,对于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而作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势必了解、学习和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我们选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学生开展广藿香的GAP 种植实验。

    要求学生参照刘大会等(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8)

作者:黄欣 谷大建 杨蕊 苏乐群 李宏建 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

出院小结主要记录病人的诊疗经过及出院时的主要检验指标、出院医嘱、出院用药教育等,第几次住院只设置了住院信息与出院小结两项。住院信息记录病人后续的入院原因及诊疗经过,同时关注住院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处理措施。出院小结内容同第一次住院的出院小结。药学服务包括药学服务发生时间、形式(面对面、电话、网络等)、病人状态(住院、门诊、家庭)及服务内容。内容包括是否进行了用药依从性教育,是否进行了常见ADRs、用药方案、用药注意事项的宣教,对于咨询是否有答复,进行药学服务时是否发放教育材料。上述选项均为点击完成,操作方便且节约时间。此外,还设置了便于随时记录服务内容的输入框,如病人的咨询内容及答复情况。资料库包括三种药学服务材料,即药品说明书、肾移植病人药学服务手册和肾移植术后病人药学服务单。药品说明书纳入的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药品处方集;肾移植病人药学服务手册的内容是基于前期调查问卷的结果[3],针对肾移植术后病人最想了解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从“您了解肾移植吗”、“您了解移植后将面临哪些挑战吗”、“您了解正在使用的药物吗”、“您了解术后生活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四个方面提出了27个问题,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回答,兼顾了科学性、专业性与实用性,。

肾移植术后病人药学服务单重点讲述病人在使用的抗排异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日常工作中预防感染、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旨在提高病人对用药安全性和自我监测的关注。设置资料库便于药师在接受病人咨询时给予及时、准确的答复,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教育,从而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该部分内容采用超链接的形式实现快速查询,便于药师方便、快捷地提供咨询服务。功能为了方便药师为病人提供纸质的教育材料,以及回顾性分析、利用该系统内的资源,MIS设置了查询/打印功能。查询功能为实现不同的应用目的,此项设置了多个查询路径。按病人姓名、住院号或身份证号查询,可直接定位至某一病人,并可方便地切换查看该病人的全部内容;按手术时间段查询,可将某一时间段内的手术病人全部列出,便于比较同一时间段内手术病人的情况;按是否发生ADRs/药物相互作用查询,可将发生ADRs/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人全部列出,方便地统计具体反应、处理措施及潜在风险,利于药物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价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干预是否到位;按是否应用过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卡氏肺孢子虫药物来查询,可将用过此类药物的病人全部列出,便于统计分析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或治疗性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等。打印功能根据药学服务内容可选择打印病人出院用药指导单、药品说明书、药学服务手册及药学服务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在出院小结界面下输入相关内容后,便可生成一张病人出院用药指导单,在为病人进行出院指导的同时提供纸质材料,可有效地提高药学服务的效果,同时体现出药学服务的规范性、专业性,提高病人对药师的信任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病人在本院行肾移植术后,临床药师即为其建立MIS相关信息库,按照MIS中的内容记录其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及用药相关事项,对每次测定的环孢素浓度及时记录并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沟通,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药学服务。住院病人的监护一住院病人肾移植术后第3周时静脉滴注伏立康唑。开具此医嘱后,药师即开始介入并随时将病情变化记录于MIS中。药师首先与医师沟通,告知伏立康唑能抑制环孢素的代谢,联用时环孢素需调整剂量,此外还需增加环孢素的监测频率;然后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告知其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伏立康唑的用量将会调整。在后续的药学查房中,药师了解到病人出现了幻听、幻视症状,于是告知病人这些症状是伏立康唑用药初期的常见ADRs,因第一天为负荷剂量,症状会比较明显,以后随着用量的减少和耐受性的产生,ADRs会逐渐减轻。在对病人进行用药教育时提供用药教育单,并针对性地告知其药物相互作用及其监测、预防等知识。服务内容均记录在MIS相应的项目中。门诊病人的监护一门诊病人严格按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环孢素血药浓度,既往环孢素浓度比较稳定,在本次常规检测环孢素血药浓度时发现较前升高了30%。病人提出疑问,药师问诊后得知该病人因腹泻应用盐酸小檗碱3次。遂帮助该病人分析可能原因,并再次告知其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建议该病人停用盐酸小檗碱5d后再来复查。病人一周后来本院复查,环孢素浓度下降至既往水平。家庭随访及咨询一肾移植术后23个月的病人电话咨询近几天来左下肢关节肿痛,最近一次查得血尿酸升高至640μmol/L,血肌酐稳定在110~120μmol/L。询问后得知病人6个月前诊断为肺结核,目前应用利福喷丁、异烟肼、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考虑关节肿痛为血尿酸升高所致,经查阅资料发现,吡嗪酰胺可引起尿酸升高,与其代谢产物吡嗪酸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有关,因此建议病人咨询医师是否能停用吡嗪酰胺,或是住院治疗,必要时应用促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病人住院后给予碱化尿液、服用苯溴马隆、停用吡嗪酰胺,8d后尿酸降至335.4μmol/L。综上所述,在日常工作中药师借助MIS,不仅可以动态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时发现药物相关事件,而且能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还可以判断病人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推断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此外,通过MIS也能量化药师的工作内容、评估药学服务效果等,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探索和实践。Winsett等[4]报道,已经证实移植术后病人服药的不依从是继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之后,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的第3大原因,所以提高肾移植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对于提高肾移植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开发的MIS可满足药师为肾移植病人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需求,有助于提高肾移植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同时也可方便、快捷地实现病人信息管理和数据汇总分析。MIS通过设置较多的按钮和复选框来简化药师的操作,但由于病人的检验结果、血药浓度值、病程描述、出院医嘱等内容仍需手工录入,占用药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正尝试将MIS嵌入医院信息系统,通过直接调用病例中的相关内容来实现资源共享,必将大大简化药师的工作量,更好地实现借助MIS来为病人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的目的,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9)

全县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龙政办发〔20xx〕13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xx〕63号),并针对当前我县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决定自20xx年8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县开展4个月的“药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药品生产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要求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进物料,并按照规定检验合格后投入生产使用;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药用辅料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检验,严把产品质量关。对每批出厂的产品均应有销售记录,其销售记录应有可追踪性。

工作目标:药品生产应确保重要的生产过程能达到连续稳定地运行。确保按规定履行每种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采用的标准及方法,按规定实行检验及留样。确保按规定独立履行对物料抽样,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不得使用无文号管理的原料。

(二)药械经营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1、全面开展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着力解决药品经营中的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问题。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机制,依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必须坚决移送。2、严格药品经营准入管理。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法定条件和要求的,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3、加强药品经营行为监管。严格禁止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教育和监督药品零售企业加强销售人员管理。药品零售企业经营非药品产品的,必须设立非药品产品专售区域,设置明显的分区标志。4、强化农村药品监管和广告专项整治。继续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着重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探索、总结和发展适合本县农村实际的药品监管模式。大力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对违法广告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依据《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规定,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力求年底前使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5、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内容: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经营单位是否备案,使用单位是否从采购、验收、使用、跟踪检查都有记录。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记录,是否存在使用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现象。

工作目标:到今年年底,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违法药品广告。

(三)药械使用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加强药械使用环节监管。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药品安全性信息预警机制和控制处理机制,进一步加大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规范处方使用行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推动药品分类管理,促进全社会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

工作目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整治重点内容如下:

1、药品专项整治

(1)强化药品经营行为监管,查处批发企业挂靠经营、过

票现象。严厉打击药品零售企业出租或转让柜台,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等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2)开展药品购进票据专项检查,查处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或农村个体诊所向零售药店购药、以及药品批发企业向无证照单位供应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3)开展学校药械质量专项检查。联合县教育局对学校医务室药品采购渠道、药品养护、人员资质、效期管理进行检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4)对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深化建设进行督查,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5)开展疫苗质量专项检查。对全县相关单位疫苗的进货渠道、储存条件、设施设备、管理水平进行检查,有效确保疫苗质量。(6)开展进口参类专项检查。通过对口岸检验报告、进口药材批件等检查入手,查处假冒进口参类的行为,整治滋补药品市场。(7)严格执行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联合县工商局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查处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违法药品广告,并做好相关违法案件的移送工作(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8)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按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做到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及时。(9)开展药品企业准入管理专项 检查。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上报省、市药监局依法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10)开展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专项检查。查处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购进来源、处方药凭处方或登记销售;药师在岗制度的执行,处方是否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销售情况等。

2、医疗器械专项整治:

(1)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检查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经营单位是否备案,使用单位是否从采购、验收、使用、跟踪检查都有记录。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记录,是否使用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2)重点加强对骨科植入器械等高风险产品、隐形眼镜、助听器的质量监控,以及对质量可疑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验。继续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高风险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行为和质量跟踪管理。(3)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药械零售企业记分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建立健全《药械零售企业记分管理办法》、《药品零售企业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和《星级药店评定标准》。对监管中发现违法违规企业除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将给予不良行为记分,并依据分值大小,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记录在案、媒体曝光、强制培训、建议取消医保定点药店等形式,予以警示和惩戒。对全年累计没有记分的企业,优先推荐为“三星级药店”的候选单位。以此推进医药行业诚信体系和自律机制建设,提高监管效率,促使药品质量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深化规范药房建设保障农民用药安全有效。一是细化服务指导。制定《龙游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指南》,从药房设置、管理制度、人员资质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同时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的监督、检查、指导,促进药房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二是部门协作加强督促。与县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规范药房建设的通知》和《规范药房设置标准》等文件,将规范药房建设纳入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对新开办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要求首先通过规范药房验收,共同督促个体诊所、医疗机构的规范药房建设。

3、制定《龙游县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管。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做好采购单位资格的审核,证件的索取,验收台帐的记录,不良反应的跟踪。每家医疗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落实这项规定的执行。同时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及使用检查,并要求每家医疗机构的专职或者兼职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人员,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三、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药品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30日至9月5日)

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和工作任务。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整治行动方案和专项整治计划。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及举办专栏、专题访谈等形式,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宣传《特别规定》和有关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形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专项整治阶段(9月6日至11月30日)

在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xx]63号)、《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及《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精神,突出重点、全面出击的方式,大力开展药品整治行动。

9月1日—9月15日对全县药品市场进行调查摸底

9月16日—9月30日对全县县级医院进行专项检查

10月8日—10月20日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专项检查

10月21日—11月21日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规范药房检查指导

11月22日—12月15日对全县药品批发、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15日至12月30日)

对整治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开展“回头看”行动,查漏补缺,并于12月5日前完成总结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于12月10日前上报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此次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必须与去年7月份国务院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我局今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农村食品药品整规年”活动相结合、相衔接,在短时间内集中解决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意义重大。为确保本次整治行动顺利进行,打好这场整治行动的特殊战役,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成立以县药监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龙游县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由县药监局局长钱先凤任组长,县药监局副局长张金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工作协调组成员。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协调组联络科室设在县药监局办公室,联系电话:7111623,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及工作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医院药房的管理,严格要求医疗机构遵守药品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落实医疗机构对药品终端消费安全的责任。县工商局要严厉查处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现象,严格管理城乡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的行为。县教育局药要求学校医务室切实按照规范药房标准采购、使用、保管药品,教育引导师生不断增强药品安全意识。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县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指导新闻单位配合药品监管部门做好药品安全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守法,提高公众的药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药品安全舆论环境。

(三)严格执法,加强力度。

要严格依照《特别规定》和《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严查处制售不符合假劣药械的违法行为;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对重大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要坚持抓大案要案,加大查处案件力度,落实“四不放过”“四个一律”。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严惩,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四)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围绕本次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充分履行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搞好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群策群力,积极工作,对重点药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打击查处。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10)

我国大学本科传统教学模式是知识传授型,这种由教师单向灌输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阻碍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着我国创新人才的成长。因此,有必要针对于不同课程的特点,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开放式教学,来源于科恩(R .C .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及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开放式教学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课堂学习,即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来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狭义上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题材而言,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教学方法而言,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法中运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1]。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专业名词多,内容较枯燥,开放式教学法应用于《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将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枯燥的内容更生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中大部分重点植物和生药的图片资料在网络上均可搜集到,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提供了条件。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主动认识、鉴别药用植物和生药,将更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目前,开放式教学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应用有零星报道,在理论教学环节仍未见相关报道。

1 教学内容开放

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多方搜集教学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基于本课程授课主要内容,一方面,通过网络搜集大量图片素材,使同学们在学习中更直观的认识药用植物与生药的结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去药用植物园、标本馆及中药加工企业实地拍照、拍摄视频等方式,获得第一手教学素材,并设计有趣、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在课外更好的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提高自学效率。

2 “探究式”、“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完成总论部分的授课后,可采用“探究式”及“问题式”教学方法,采用“确定目标”、“查阅资料”、“撰写报告”及“组织交流”四步骤,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与典故,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与生药的兴趣,进而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药用植物与生药的奥秘。在课堂上确定下次课要学习的药用植物与生药种类,可2-3人组成一组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继而通过课堂报告,交流,由学生介绍所查阅生药的来源,植物形态、形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对同一种生药,不同小组所查阅资料的差异可在课堂进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更加深了对药用植物和生药的印象,进一步提高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才是目的。

3 交流-互动模式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交流形式,学生的思维只能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按部就班地活动,学生很少体验到自我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能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使严肃的课堂荡漾着融融春意[2]。

在这个思维的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往,学生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集体意识得到增强。这是教学活动中“教”的活动主体与“学”的活动主体中两个主体间心灵互动的过程。可见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辨证关系。

在以学生为主的药用植物与生药知识汇报后,教师的点评、补充及师生间的讨论极为重要,在一组同学汇报完成后,适时的激发同学的讨论热情能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4 在授课中注意“巩固反思、承前启后”

《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哲理。教师在学生学习完新知识后,要做一定的练习巩固,并且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时间来回味、反思、领悟。因为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与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到更高的水平。波纳斯提出一个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教育中更是如此。因为通过反思,使学生懂得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矫正,避免再犯。解题错误具有警戒和免疫功能,尤其是大的严重的错误,它能刺激人去迎接挑战,可以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学生就是在反思过程当中逐渐完成了一个“完整人”的铸就。

在学生针对一种药用植物或生药进行汇报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与总论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结合分析。比如,延胡索原植物中关于雄蕊的描述“雄蕊6枚,花丝联合成两束”,可适时提出问题“延胡索雄蕊的类型”,可引导学生复习关于雄蕊分类的知识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渠道、立体的网络结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活动过程。而精彩的课堂往往得益于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传统的优良的教学模式基础上,与时俱进,针对现有状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开拓创新,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大(下转第81页)(上接第17页)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大学班长个人工作总结 下一篇: 高中德育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