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4 13:05:27

肥胖调查报告

肥胖调查报告篇(1)

误区一:针灸的减重效果不如药物

在减肥方面,针灸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减重,还能塑身。其他减肥方式容易出现身体组织松垮的现象,针灸减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点,疗程结束后体围和体重均有双重改善。

误区二:针灸不卫生,易感染

提到针灸,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古代神医随身携带的一把银针,其实,现代针灸所用的针都是一次性合金所制,用完即扔,不存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针灸对皮肤的创伤极小,洗澡、游泳也不成问题。

误区三:针扎得越多越好

有人认为针扎的越多,减重就越多,于是要求医生给自己多扎几针。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针灸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一些穴位,这点我们稍后还会谈到。因此,选穴的技巧和扎针的手法才是减重效果的决定因素。

误区四:方法越多越好,盲目跟风

不同的人减肥起效的时间不同,针灸减肥初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减肥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平台期,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信心,换其他减肥方法。其实频繁地变换减肥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应用,是不科学的。采取多种途径,如针灸减肥时过度节食,或同时服用药物,可能体重会很快减轻,但减轻的主要是水分,不是脂肪,而且容易反弹。

误区五:期望快速减肥

实际上,科学的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要2~3 个月。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减肥过程,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才能调整到正常水平,并得以维持,也是针灸减肥不易反弹的原由所在。

二、原理篇

针灸减肥等同于抑制食欲?

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整下丘脑的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减少摄食。另外,针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

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②针灸使血中胰岛素回降,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减缓,脂肪分解加速。

③针灸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加快能量代谢。

肥胖调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R589.25 R339.35 R1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081-02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改善,伴随生长发育呈现“旺盛”的长期趋势,同时儿童期脂肪重聚的年龄提前,提示着这一群体体重增速相对快于身高,因此儿童期的超重、肥胖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脂肪的过度积聚是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重要因素,这在国内外的诸多研究中已被证实:如Lee等在对354名美国女生的生长发育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3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值以及36个月至小学一年级间BMI的增速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呈显著正相关,并假设肥胖可能是美国女生青春期发动年龄提前的重要原因。青春发动时相的异常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效应――增加心理行为障碍的风险,为学校卫生工作带来挑战。青春期发育的客观评价需要专业知识的辅助,大多数青少年往往无法做出准确评价。为了解超重或肥胖是否影响青少年自评青春期发育水平,并为研究和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本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运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0年10月整群选取蚌埠市某初中初一至初三年级在校学生1693名,其中男生906名,女生787名;年龄为10~17岁,平均13.45岁。

1.2方法与指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自愿原则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发育水平指标为“你认为你的发育水平与同龄人比较是?”。其中有5个选项(明显要早、较早、同步/一致、较晚、明显要晚),分别赋值为:同步/一致=0;明显要早和较早=1,较晚及明显要晚=2。

身高和体重为主要体格测量指标,由事先经严格培训人员完成。测量前要求学生脱去外套和鞋,测量时身高精确至0.1cm,体重精确至0.1kg,测2次取平均值。根据所测身高、体重值,计算个体的BMI。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l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

1.3统计分析利用X2检验反映各人口特征青少年自评发育水平分布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自评发育水平的相关性。

2 结果

2.1青春发育提前和延迟报告率学生自评正常报告率为65.1%,发育较早报告率为14.6%,发育较迟报告率为19.8%。虽然发育评价在各人口统计学特征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也呈现一定的趋势:男生较女生更易报告发育较晚;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自评发育较早或较晚的构成比均高于自评经济状况中等或较好者;自评肥胖或超重的学生认为发育较早的比例为19.2%,显著高于自评非超重或肥胖人群。2.2超重、肥胖检出率学段和性别分布初中生超重发生率为16.2%,肥胖发生率为9.5%。肥胖检出率最高为12岁组(11.7%),其次为11岁组(11.1%);超重检出率最高为14岁组(18.8%),其次是12岁组(15.9%)。男生超重检出率为21.3%,肥胖检出率为14.1%;女生超重检出率为10.3%,肥胖检出率为4.1%;男生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

2.3超重和肥胖组自评发育水平报告率比较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以及正常组间自评发育水平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其中,超重女生组自评发育较早的报告率为35.00%,肥胖女生组中自评较晚的报告率为36.67%。

2.4超重、肥胖与发育水平的相关性见表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育较早与发育正常相比,与非超重或肥胖学生相比,超重组青少年更倾向于报告发育较早。发育较晚与发育正常相比,肥胖组学生比非超重或肥胖组更倾向于报告发育正常。男生比女生更易评价发育较晚。

3 讨论

肥胖调查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8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160-03

Current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Adolescents in Nanjing/LIU Hui, SUN Zhao-ping, LIU Rong. Nanjing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jing(21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 in Nanjing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Methods A total of 6 343 students from twelve junior, twelve senior high schools, six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wo universities in thirteen districts of Nanjing were chosen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surveyed by a questionnaire about adolescent weight control. Results The reported rates of self-thought with somewhat overweight or overweight were 35.7% and 5.5%. The detection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7.5% and 3.0% respectively. Within 30d preceding the survey, there were 4 068 students who had one or more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ccounting for 64.1% of total. The rat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do not eat meat, on a diet, fasting for 24h or longer, vomiting or use laxatives, unauthorized take diet pills, a lot of sweating) was 35.8%, as 22.4% in boys and 45.6% in girls. Students who considered themselves somewhat overweight or overweight had higher rat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than those who had normal weight or below.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 was related with gender, region, weight by self-descrip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s, the respective OR values were 2.364, 0.887, 2.809 and 0.868(P<0.05 or P<0.01). Conclusion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re common in adolescents. We should promote health education and encourage youth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to avoid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Key words】 Weight loss; Over weight; Obesity; Dangerous behavior; Adolescent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正逐年上升。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为、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苗条体型的审美观点认可,致使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盲目追求苗条体型,但不良的减肥行为,如长时间的节食、无医生指导下服用减肥药等,对青少年的健康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不良减肥行为在我国有上升的趋势[2]。为了解南京市青少年的不良减肥行为情况,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08年11-12月本中心对南京市大中学生进行了肥胖认知现状及减肥行为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12所初中、12所高中和6所职业中学、2所大学,共32所学校,发放问卷6 421份,收回有效问卷6 34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其中男生2 689人,女生3 654人;初中生2 340人,高中生3 512人,大学生491人;城市学生3 491 人,农村学生2 852人。

1.2 方法 在教育部门配合下,采用《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由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入班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即时收回,学生独立完成答卷。

1.3 内容 学生基本情况包括父母学历、家庭成员组成、学习成绩、身高体重信息。调查前30 d内所采取的7类减肥行为:锻炼;不吃肉;减少食物量,减少卡路里摄取,吃低脂食物;接连24 h或更长时间不吃东西;依靠呕吐(抠喉咙)或腹泻(吃泻药)来减肥;未经医生指导,擅自吃减肥药、喝减肥茶;用衣服等捂住身体,靠大量出汗来减肥。在过去12个月内是否曾经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因为伤心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本文中除锻炼外的其他6类减肥行为均为不良减肥行为。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进行双录入。资料整理分析前剔除未应答和不合格问卷。不合格问卷指问卷中有关性别、年龄未回答以及有逻辑错误,或回答项目缺失20 %以上者。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描述 有58.7%学生认为自己很瘦、有点瘦或正合适(下文简称“正合适或以下”),其中男生为73.7%,女生为47.8%;认为自己有点胖的报告率为35.7%,其中男生为22.5%,女生为45.5%;认为自己很胖的报告率为5.5% ,其中男生为3.8%,女生为6.8 %。见表1 。

2.2 不同性别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 体重正常或偏轻的学生占89.5%,其中男生为84.2%,女生为93.6%;超重的占7.5%,其中男生为11.3%,女生为4.5%;肥胖的占3.0%,其中男生为4.5%,女生为1.8%。见表2。

2.3 学生减肥相关行为

2.3.1 学生自述减肥相关行为 有1项或1项以上减肥行为的学生数为4 068人,报告率为64.1%,其中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60.3%和67.0%,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67.1%,63.2%和57.2%,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报告率分别为64.9%和63.3%。有不良减肥行为的学生数为2 269人,报告率为35.8%。其中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22.4%和45.6%,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31.6%,38.7%和35.0%,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报告率分别为37.2%和34.0%。

学生自述过去30 d内曾采取减肥相关行为的方式中,通过锻炼方式减肥报告率为51.93%;通过不吃肉方式减肥为12.60%;通过节食方式减肥者为31.40%;通过24 h或更长时间禁食减肥为2.60%;使用诱导呕吐或腹泻方式减肥为1.07%;通过未经医生指导,擅自服用减肥药减肥为1.81%;通过捂汗减肥为2.18%,部分学生选择2种或2种以上方式减肥。

2.3.2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地区学生的减肥行为 调查前30 d内,有51.93%的受试学生曾通过锻炼来减肥,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55.37%和49.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16,P

2.3.3 不同自我描述体型学生减肥行为 依正合适或以下、有点重、很重的胖瘦自我描述顺序,学生锻炼减肥报告率略有增加,分别为48.5%,57.0%和55.4%,其余6种不良减肥行为报告率则大幅增加。见表4。

2.4 不良减肥行为影响因素 将不吃肉、节食、24 h或更长时间禁食、诱导呕吐或腹泻、减肥药减肥及用衣服捂汗减肥称为不良减肥行为,分析了性别、地区、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消极情绪 (指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 )与不良减肥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良减肥行为与性别、地区、自我描述体型、消极情绪有关。见表5。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描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自己正合适或以下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而认为自己有点胖或很胖的报告率,女生约为男生的2倍。但根据学生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的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男生超重、肥胖的比例高于女生,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1.3%和4.5%,肥胖率为别为4.5%和1.8%。总体上学生自我描述为有点胖、很胖的报告率大大高于超重、肥胖检出率,女生自我描述为比较胖、很胖的报告率比超重、肥胖的检出率要高出10倍左右。提示学生对自身体型的判断准确性较差,而判断的误差会给减肥行为带来错误的指导。程慧等[4]的研究也表明,部分中学生对肥胖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盲目减肥现象。包括节食在内的6种不良减肥行为中,35.8%的学生有至少1种不良减肥行为,表明在学生中不良减肥行为的发生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男生更倾向于通过锻炼来减肥或控制体重。女生的不良减肥行为明显高于男生,较为突出的是选择节食减肥的女生比例高达40.59%,与国内其他报道[5-6]一致。因此,女生是不良减肥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应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引导女生正确认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从卫生角度引导女生积极参加有利于形体健美的体育锻炼,同时进行营养膳食的指导,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不良减肥行为与性别、地区、体型的自我描述、消极情绪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也可能与不良饮食行为,如蔬菜水果的摄入等有关[7]。实践证明,适当的控制饮食和进行体育健身锻炼是预防肥胖和减肥最有效、最健康的方法。而大多数肥胖的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科学的减肥观念,盲目的节食、吃减肥药物,不但没得到良好的减肥效果,而且影响其身体健康。

青少年减肥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减肥不能以影响生长发育为代价,减肥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体重继续增长,而不是使现有体重下降[8]。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健身观念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的根本。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对体育健身认知的宣传,营造出校园良好的运动健身氛围;加强体育课外的组织管理,建立和健全学生体育健身的各种组织形式。增添和设置多种运动内容,在“玩”味十足的健身中获得愉快体验,更能激发参与健身的热情,从而培养与养成青少年体育运动健身的良好习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也是预防和控制不良减肥行为的有效方法[9]。

4 参考文献

[1] 王冬,胡小琪.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的世界流行趋势.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5):257-260.

[2] 罗春燕,彭宁宁,朱蔚,等.上海青少年危险行为状况研究(六):减肥行为和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校医,2003,17(3):200-202.

[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4] 程慧,潘瑞胤,舒彬,等.深圳市中学生肥胖认知现状及减肥行为的调查与分析.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60-1761.

[5] 王萍,覃忠书,韦琳,等.柳州市青少年减肥行为现状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72-174.

[6] 靳娟,黄丽雯,郭建谊.珠海市在校青少年肥胖现状和减肥行为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09,31(7):594-596.

[7] PEAS JA, TURNER LW.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weight-control behaviors among US youth. Am J health Behav, 2001,25(1):3-9.

肥胖调查报告篇(4)

穷人患上“富贵病”的不比富人少

富贵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指现代人生活相对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的一些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肠癌、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这些所谓的“富贵病”其实在贫穷的社会群体中更加严重。

美国健康基金会报告:收入越低的人群,肥胖人口的比例越高

肥胖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症可以引起多种慢性病,例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根据2006年的数据,美国每年花在治疗肥胖症上的医疗开支高达1470亿美元。2011年,美国健康基金会了一份名为“F就是肥胖”的研究报告,专门谈到了美国穷人面临的肥胖问题。该份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穷人家庭肥胖症的人群比例远高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比例。在年收入1.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为33.8%;年收入1.5万~2.5万美元的家庭,肥胖比例为31.8%;年收入2.5万~3.5万美元的家庭,比例为29.9%;年收入3.5万~5万美元的家庭,比例为29.5%;年收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仅为24.6%。

上述数据显示,收入越低的家庭特别是穷人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越高。数据还表明,美国贫困率最高的10个州,民众肥胖比例均超过14.9%,有6个州肥胖率居前列。而在美国贫苦人口比例最低的10个州,民众肥胖比例均不超过9.2%。

中国肥胖人口超过三亿,远超富裕人口,中低收入阶层是肥胖人口主力

近年来,中国肥胖人群的规模急速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的7%被认定为超重;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升至15%;如今,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者。研究人员调查了2万名中国人的饮食变化后发现,15年来,每年都会新增1.2%的人成为肥胖者。截止2010年的数据,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且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还可能增加一倍。

2011年10月份全球第二大市场调研和咨询公司索福瑞集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可支配资产超过10万美元的家庭数量已经超过了300万户,即便按一户家庭平均五口计算,富裕人口也不到2000万,甚至不足肥胖人口数的1/15。在中国,中低收入群体同样是肥胖人口中的大多数。

中国低收入者糖尿病发病率和高收入者相当,收入已经不再和发病率相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组”关于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与1994年相比,在中国,低收入的人群,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有明显增高,家庭收入已不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先天遗传和生活习惯是导致穷人易患“富贵病”的主因

多因素决定身体健康状况,富贵病中的多种疾病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于强调财富和健康的关系,对公众来说是一种误导。

遗传是远大于收入情况的患病主因

肥胖、肠癌、高脂血症、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报告,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学者甚至认为糖尿病就是一种多基因多因子遗传性疾病。而对于肥胖症的发病,遗传因素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7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在多达85%的肥胖症患者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产生了重要影响。

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了高收入者的发病率

美国健康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在美国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群中,肥胖症的比例为32.8%;高中文化程度人群中,肥胖症的比例为30.4%;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群中,肥胖症的比例仅为21.5%。在中国,教育水平与糖尿病发生风险也呈负相关,高教育水平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低。与健康素养相关的知识水平会影响生活方式,从而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单调的高卡路里食物,使得穷人更易患“富贵病”

肥胖调查报告篇(5)

研究人员认为,除了儿童普遍运动较少外,富含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的西式饮食的负面影响逐渐在中国显现,中国农村地区肥胖儿童激增,应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人民总医院营养专家赵霖教授指出,汉堡包、薯条等可引起体内激素变化,使食用者上瘾,难以控制进食量,其最直接后果就是肥胖。法国的肥胖专家达维德・诺卡认为,西式饮食的引入,尤其是含高热量的美式“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等,是中国农村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肥胖调查报告篇(6)

二、调查过程:

在抚宁县妇幼儿童医院医务人员来我园为幼儿进行年度定期体检,我校幼儿小班共有35名幼儿参加了体检,经过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体检,调查情况如下:

三、调查结果

1、轻度肥胖男孩2人,女孩1人。近几年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的孩子在家里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营养量,又在平时吃了很多零食等。这样也是造成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参加户外锻炼,幼儿需要进行科学喂养,提供合理的膳食,加强户外锻炼,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

2、轻微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g/l)1人。

3、轻度营养不良1人。

4、视力正常,结膜炎较去年有所减少,我校没有弱视、斜视患病儿,提示幼儿用眼适度,强化毛巾、玩具消毒,坚持饭前、饭后、活动后用肥皂水洗手,防止感染,教育儿童不玩脏东西,注意用眼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龋齿患病率有所下降,龋齿矫治率达到90℅以上。

6、体重、身长达均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干预措施

1、向家长及幼儿宣传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适量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尤其睡前不吃甜食,少吃零食。要家长科学合理的制订幼儿食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进食要定时,定量,不吃零食,早餐吃得丰富些,晚餐尽量少吃而简单些,随时进行体重监测,以便订制膳食计划。

2、加强体格锻炼: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加热量的消耗对减肥非常重要。

3、鼓励肥胖儿多与他人交往,改变情绪,增加自信心,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及健身运动,同时让他们认识肥胖症的危害,防止滥用药品及营养保健品,更不要滥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起症状性肥胖。

4、调查结束后我们将给体弱儿的家长发放个案分析和联系单,对疾病矫治进一步指导。

希望家园共同努力,保障孩子的健康,确保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2018关于幼儿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2016年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

2016关于幼儿园安全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家长心目中的幼儿园调查报告

关于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学反思调研

幼儿教师挫折心理的调查研究报告

城区幼儿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肥胖调查报告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岳阳市楼区3所学校6-18岁中小学生918人,其中小学279人,初中生348,高中生291人。

注:*表示p0.05, ()内数字为检出率%。

3讨论

3.1儿童青少年超重肥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儿童的重要健康问题是营养不良和感染性疾病,1986年全国首次进行城市0-7岁学龄前儿童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肥胖的检出率低于1%。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委共同组织的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城市7-22岁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女生超重和肥胖分别是8.72%和5.01%[3]。2010年男生、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4]。2009年上半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对天心区、开福区62051名中小学生的体检数据显示,参加调查的孩子肥胖率已经达到11.68%。以上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肥胖正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后果是成年期的延续,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本次对岳阳市区918名儿童青少年调查结果超重率为8.82%,肥胖率为3.59%,其中男生超重肥胖率为8.9%,5.73%,女生超重肥胖率为 8.7 %,1.34%。由表1可以看出小学学段的超重肥胖率最高,而高中学段的超重肥胖率较低。由此说明儿童期是预防超重肥胖的关键时期,该年龄处于儿童向青少年过度阶段,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于干预和宣传,在学校和家庭制定有效的儿童超重肥胖防治策略。

3.2 各因素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以下是对于超重肥胖相关因素的分析与讨论

3.2.1生活方式 一日三餐在家用餐的超重肥胖率最高,睡眠时间大于10小时和小于6小时的超重肥胖率最高,由此可以得出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在肥胖的干预措施中,家庭的重点要着眼于饮食与睡眠的合理安排。饮食方面营养要合理搭配,三餐按时按比例进食(早、中、晚餐比例为3:4:4)[6],杜绝不健康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预防成年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

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在肥胖的预防和控制中也相当重要。减少睡眠时间可升高胰岛素水平,增加饥饿感[7],睡眠时间短会增加体重和皮褶厚度[8]。而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学生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是睡眠正常的1.242倍。说明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都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预防肥胖的重要因素。

3.2.2 运动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在肥胖的预防上比控制膳食更为重要[9]。运动减肥能够增加体内脂肪和糖的消耗。当增加运动时,肌肉活动需要热量,因此对血的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脂肪细胞得不到补充,反而还要支出,于是就缩小变瘪。同时多余的血糖被消耗而不能转化为脂肪,结果体内脂肪减少,最终使体重下降。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运动项目,运动频率与超重肥胖呈反比,结果表明选择运动项目越多,而且运动频率越高的学生发生肥胖的几率越低。由于运动对降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利用家庭和学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制定实用而有效的运动方案,对学生运动进行规划,如运动时间、强度和项目,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加从而发挥运动在降低肥胖的重要作用。

3.2.3 遗传 遗传对肥胖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导致一种罕见的畸形肥胖;另一方面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肥胖[10]。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后一种情况。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使家长不仅将肥胖基因遗传给孩子,而且在家庭环境上影响孩子,将导致肥胖的不良生活习惯带给下一代,从而使儿童生活的环境因素成为形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儿童肥胖与父母肥胖之间的关系,父母都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最大,在单方父母发生肥胖的子女中,母亲肥胖的情况下,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在以后的肥胖控制因素中要着重改变家长的不良生活方式,宣传正确的饮食,作息习惯,防止将肥胖影响到下一代。

通过对岳阳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信息的收集,结果发现岳阳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较全国水平低,分析其原因为:岳阳市位于湖区,农业和渔业产量高,这就对食物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偏重,从而增加低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减少了禽类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饮食结构的不同在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控制肥胖发生是多因素下的共同结果,有更多的未查明的因素有待以后去发现和研究。

针对我国目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对影响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宣传力度,制定防治儿童超重肥胖策略,从儿童抓起,从根本上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增强国民整体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漾,陈佩杰等。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12,33(11):1350

[2]季成叶,正视和积极应对生长长期趋势的负面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10),,1153―11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

[4] 国家体育总局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5] 张丽娜,陈健尔,张涛,等 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与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93-94.

[6] 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膳食调查表表2家庭3日用餐人次数登记表

[7] SPIEGEL K,TASALI E,PENEV P,et al. Brief communication:sleep curtailment in lealthy young men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sed leptin levels,elevated ghrelin levels, and increased hunger and appetite〔J〕. Ann

Intern Med, 2004,141(11) :846-850

[8] WELLS JC, HALLAL PC, REICHERT FF,et al.Sleep patterns and television viewing in relation to obesity and blood pressure ; Evidence from an adolescent Brazilian birth cohort〔J〕.Int J Obes(Lond) , 2008 , 32(7) :1042-1049.

肥胖调查报告篇(8)

肥胖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针对儿童肥胖的调查与干预具有一定重要性[1]。儿童肥胖发生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且儿童肥胖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发育有着一定负面影响,还与慢性代谢疾病密切相关,从而引发各种代谢综合征,影响健康状况[2]。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0~6岁儿童出现肥胖的因素,本次研究以肥胖儿童102例与正常体重儿童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途径分析了解社区0~6岁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以及防治儿童肥胖的途径,相关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社区肥胖儿童102例与正常体重儿童102例,采用Excel表格分为两组,其中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肥胖儿童为观察组。观察组男53例,女49例;年龄0.5~6岁,平均(3.25±0.54)岁。对照组男54例,女48例;年龄1~6岁,平均(3.50±0.58)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儿童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2)曾有或现有精神疾病;(3)恶性肿瘤。

方法:两组儿童均实施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自制的调查卷,在调查的时候需要由专业人员指导家长进行相关内容的填写,填写完成后由工作人员收回,此次研究中一共发放204份问卷,一共回收204份,回收率100.00%。此次的问卷调查内容中儿童方面有生活方式、睡眠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每天锻炼的时间及饮食习惯等;母亲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家族史、以往的病史、生育情况、年龄,以及生产时的情况和产前检查的情况等;父亲的调查内容主要有体质、家族史、年龄等;填写前需要向儿童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根据儿童家属不同文化水平进行不同层次健康教育,最大限度提高儿童家属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工作展开,以及对家属存在疑问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指导,填写完毕后由工作人员进行收回统计后进行分析。对儿童展开体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儿童肥胖因素,包括平均每顿进餐时间、出生体重、母亲糖尿病史以及吃西式快餐频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分界值有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儿童调查后体重影响因素比较:观察组平均每顿进餐时间、出生体重、母亲糖尿病史以及吃西式快餐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调查后体重影响因素比较[n(%)]

讨论儿童出现肥胖的情况大多是由于体内的热量代谢情况出现不平衡,导致脂肪堆积,通常情况下和日常的生活习惯或遗传等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肥胖严重情况下会对儿童健康成长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也是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基础,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安全[4]。

本次研究中对儿童父母状况进行有效分析,结果显示当父母的饮食行为习惯不良,会容易导致儿童的饮食习惯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儿童每天的饮食时间还有运动量等都和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儿童出现肥胖症的因素除了儿童自身饮食习惯之外,生活习惯也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儿童肥胖引起的因素,需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防治儿童肥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通过健康教育向儿童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根据儿童家属不同文化水平进行不同层次健康教育,从而更好地配合工作展开[5-6]。在相关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一般的肥胖主要与缺少运动、过度的营养等有关,也就是和儿童的日常行为方式和饮食的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快餐中的脂肪量都普遍较高,儿童在经常吃快餐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7-8]。所以延长儿童的进餐时间十分重要,需要告知儿童家属应适当将进餐时间延长,而且需要及时向儿童讲解饮食细嚼慢咽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父母,需要及时对儿童进行干预[9-10]。在相关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儿童出生时的体重和肥胖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出生的时候体重比较高的儿童大多会保持肥胖的情况,而且目前是否有糖尿病史也对儿童的肥胖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孕妇期间就需要开始进行相应的指导,防止出现营养过量的情况[11-12]。在对儿童进行饮食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告知家属应该避免儿童吃一些油炸食品等等不易消化还会增加肠胃负担的食物,还会很容易出现高血脂的问题,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13-14]。其次,在饮食过程中,需要控制盐的摄取量,还要尽量避免吃一些加工食品、垃圾食品和乳制品,因为这些食品很容易刺激胃肠道黏膜分泌过量的胃酸,导致儿童体内蛋白质消化不良,以及告知家属使儿童少吃一些腌制食物,因为腌制食物大多都是需要用盐浸泡,对肠胃功能有一定的害处,而且一些腌制食物还有致癌的成分,长期吃只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5-16]。此外,在饮食干预中,需要促使儿童保持饮食均衡,并且多吃一些富含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谷类等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并且在饮食的过程中不能暴饮暴食、不能吃一些太凉或者太烫的食物,在饮食的过程中要细嚼慢咽,使胃肠道消化更容易[17]。在干预的过程中,可以告知家属多带儿童运动,比如慢跑等,鼓励儿童养成适当运动的良好习惯,更好地促进饮食消化,并提高自身免疫力[18]。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中观察组平均每顿进餐时间、出生体重、母亲糖尿病史以及吃西式快餐频率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0~6岁儿童出现肥胖的原因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和遗传有着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社区0~6岁儿童出现肥胖的原因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和遗传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防治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儿童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降低肥胖情况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文娜,张秀军,丁百其.2 793例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85-88.

[2]李敏,张涛,徐佩茹.新疆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及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1):1-5.

[3]束莉,靳晓东,魏筱礼,等.安徽部分农村地区3~6岁留守儿童膳食模式与缺铁性贫血、肥胖的关系[J].卫生研究,2020,49(3):490-494.

[4]雷素姣,王鲁宁,王金.杭州市余杭区小儿肥胖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5):2810-2812.

[5]王付曼,金曦,徐轶群,等.不同稳定体型学龄前儿童身高增长的随访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5):759-761.

[6]王晓红,赵天旺,雷朝秋,等.中国1993-2015年儿童青少年腰围及腹型肥胖流行趋势[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6):897-900.

[7]范秋红,洪丹,高兰平,等.苏州市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20,30(1):105-107.

[8]柏露萍,高飞艳.儿童膳食模式和认知状况与肥胖、超重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4):732-735.

[9]彭容,刘羽.成都市小学生肥胖调查及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31(1):109-112.

[10]罗春燕,周月芳,严琼,等.上海市中小学生肥胖和哮喘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0,37(1):44-50.

[11]于冬梅,琚腊红,李淑娟,等.2013年中国不同省份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J].卫生研究,2020,49(2):190-194.

[12]罗淑颖,严惠,侯玉玮,等.学龄儿童饮食行为习惯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2):148-151.

[13]仲冬艳,陆菊珍.2017年苏州市姑苏区0~3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3):537-540.

[14]史平,周甜.饮食行为及饮食习惯对学龄前期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0,34(5):333-334.

[15]殷刚柱,李卫东,郭锋,等.合肥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20,41(8):960-964.

肥胖调查报告篇(9)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社会医学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2010年6月对托幼机构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相城区元和街道6所幼儿园中3~6岁的儿童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测量身高、体重,以身高、体重为参数,参照WHO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标准,以儿童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以上即为肥胖,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除外由继发性因素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脑性肥胖及其它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2结果

2.1本次共体检1734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896人,女童838人。

2.2共检查出肥胖儿童116名,肥胖发生率6.69%,其中轻度肥胖72名,占62.06%;中度肥胖39名,占33.62%;重度5名,占4.31%;男童肥胖71名,肥胖发生率7.92%;女童肥胖45名,肥胖发生率5.36%,男童与女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53,P<0.05)。

2.3不同年龄肥胖发生情况不同,6岁组肥胖检出率最高,其次是5岁组,4岁组肥胖发生率最低,3岁组和4岁组(x2=0.17,P>0.05)、5岁组和6岁组(x2=1.74,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4岁组和5岁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4.07,P<0.05),见表

3 讨论

肥胖调查报告篇(10)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38-02

有大量文献报道肥胖成年人群较体重正常者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1]。儿童虽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但了解肥胖儿童血压和血脂状况,对探讨肥胖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尽早采取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8年3月对新乡市某中学肥胖儿童进行了血压和血脂状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2], 筛查初中二年级学生,选择其中13~14岁符合肥胖标准的儿童,同时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0.5岁、身高相差不超过一个标准差的体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排除患有糖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肝肾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减肥药物者。共获取儿童73对,其中男生39对,女生34对。

1.2 方法

1.2.1人体测量 按《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3]测量方法测身高、体重、血压,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体重(kg)/身高(m)[2]。

1.2.2 血清的制备与血脂测定隔夜禁食12h,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室温下凝固后,离心提取上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测定用酶比色法,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测定用磷钨酸镁沉淀法,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根据Friedewald 公式计算,LDL-C=TC-HDL-C-TG/2.2(mmol/l)。用Basic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统计分析用SPSS1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肥胖组和对照组一般指标和测量指标比较

表1肥胖组与对照组一般指标和测量指标比较

组别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BMISBP(mmHg)DBP(mmHg)

肥胖组14.3(0.4)167.0(8.0)80.5(11.7)28.7(2.5)120.9(13.2)73.9(9.3)

对照组14.2(0.3)167.5(7.7)54.4(5.8)19.4(1.4)108.3(9.8)68.4(8.3)

t值1.142-0.40717.07727.6116.573.802

P值0.2560.6850.0000.0000.0000.000

注:( )外数值为均数,( )内数值为标准差

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在平均年龄和平均身高上均无差异(P>0.05),体重和BMI两指标组间有差异(P

2.2 肥胖组与对照组血脂比较

表2肥胖组与对照组血脂比较

组别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

肥胖组3.40(0.91)1.57(0.89)1.11(0.26)1.56(0.87)

对照组3.15(0.83)0.91(0.36)1.40(0.33)1.32(0.73)

t值1.7225.888-5.9151.786

P值0.0870.0000.0000.076

注:( )外数值为均数,( )内数值为标准差

肥胖组TG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青春期肥胖儿童存在血压升高和血脂异常。本研究发现青春期肥胖儿童股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都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均

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易被损伤,还可加重心脏负担;血中TG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可把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因而被认为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Berenon等[6]早就报道动脉粥样硬化从儿童时期就已开始,说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幼年期就已存在,但发病大多数在成年以后。肥胖儿童血压升高,血甘油三酯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其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增大,他们到成人期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就会增高。肥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过程,所以儿童期就应积极控制体重,同时加强对肥胖儿童进行血压和血脂的监测,降低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必须从儿童期就应开始。

参考文献

[1] 叶葶葶. 预防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32-336.

[2] 季成叶.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1):125-128.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8-23.

上一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下一篇: 现金管理制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