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协同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6 17:12:30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1)

引言

电力设计行业作为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中信息化工作开展较早、取得成果较多、应用效果较好的行业之一,经过20多年不懈地努力、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电力规划研究,优化计算、CAD绘图、三维模型设计、办公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个以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勘察设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己成为勘察设计最活跃的生产力,是勘察设计单位能否在同行业中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是提升勘察设计单位核心竞争能力和创造财富效益的所在。只有坚持不懈地发展信息技术,才能最终达到勘察设计工作现代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设计院和行业软件供应商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探索行业IT应用发展方向和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工厂设计、运营和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实现工厂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建立集成应用系统,建立协同工作平台等IT应用新理念或目标,已经被行业广泛接受,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浙江省电力设计院从2007年开始开展协同工作平台构建,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协同工作平台构建目标

1.1 设计院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1.2 协同工作平台构建目标

在信息系统总体框架下,在当前已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企业信息门户,整合完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等,集成设计项目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三维设计技术,实现设计和管理的一体化集成应用的发展目标。

2.协同工作平台建设主要内容

2.1 企业信息门户

基于MS SharePoint建立设计院统一的企业信息门户平台,依托门户集成主要的生产、管理等应用系统,统一应用系统界面,形成统一的信息和协同工作平台,提供有效的检索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形成知识管理。

门户分企业、部门、项目、个人四类,主要功能包括:

内容集成展现:通过目录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支持内容管理。

个性化: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支持。

内容管理:对内容更新的自动管理,依赖通用业务件的内容管理服务。

权限控制:统一的门户访问权限控制。信息搜索:门户内的信息搜索,依赖通用业务件的搜索服务。

统一认证:保证用户单一登录即可访问授权的整个系统资源。

2.2 综合办公管理系统

建立企业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企业资源数据库与管理知识库。基于目前的各种管理系统,进一步整合和提高系统功能与性能,建立以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综合信息系统。整合经营决策信息,优化企业资源,优化工作程序,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人力资源库、客户资源库、市场信息库、合同数据库等),充分利用知识流管理和数据挖掘技术技术,建立企业管理知识库,以支撑辅助决策。使管理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

(1)日常办公管理

包括公文管理、签报管理、设备管理、车辆管理、会议室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分别建立相应的申请、审批流程,便于查询资源信息,了解使用成本。

(2)人力资源管理

在组织机构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机构、岗位、人员,实现人事基本信息管理、人员薪金管理、考核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工程人员设计任职资格管理等。

(3)财务管理接口:通过专业财务管理软件接口,提供职工财务工资、公共资源查询、项目信息查询及财务数据分析,建立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应用接口工具,可以从财务软件将需要的各种报表数据导入到系统中。财务信息可按照设定的权限由相关岗位人员查询、统计。

(4)经营管理:为院领导和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提供任务信息、合同和收费信息,做好工程勘测设计合同的管理以及掌握收费情况,同时能掌握合同中包含外委合同的执行和付款情况,能随时查询某工程的合同基本信息、业主信息、到款情况、外委合同基本信息、付款情况等。市场信息和关联的客户信息可以及时的提供给决策部门,使决策层实时了解到最新的市场情况,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具体包括客户关系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收付费管理等。

2.3 设计项目管理系统

设计项目管理涵盖设计院生产流程的全过程管理,也是协同工作平台构建中的重点。其主要功能包括项目策划、项目范围、项目计划、项目文档、项目资源、项目质量等;实现互提资料、四级校审、成品出版、归档等流程;实现项目信息、项目计划等台帐展示以及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展现等。将设计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在系统中管理起来,达到项目协作和项目过程控制的目的。

(1)项目策划管理:包括项目立项信息、项目任务通知单、 项目启动、项目经理任命、项目组成员配置、 项目设计计划编制、开工会会议纪要、专业设计计划编制、 搜资调研等;

(2)项目范围管理:包括设计工作分解及工作包编码、项目模板(计划模板、卷册模板、任务书模板、外部资料模板、互提资料模板、计算书模板、校审要点模板)等;

(3)计划任务管理:包括WBS任务分解、项目计划制定(月度计划制定、科室计划制定)、设计成品计划、顾客资料验证计划、提出资料计划、规范书编制计划、 设备及主要材料招评标计划等;

(4)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设计质量信息采集反馈、设计质量分析、施工图卷册质量计划管理、施工图设计质量复查、数据分析控制、不合格控制、顾客投诉管理、工程回访及工程总结管理、工程项目创优和报优管理等;

(5)项目资源:包括部门人力资源、项目人力资源、工作任务人员配备、人力资源负荷统计、勘测设备资源调度等;

(6)项目监控:项目进度监控、项目质量监控、项目成本监控、项目管理月报、全院管理月报、项目任务执行情况汇总、项目任务交付文档监控等;主管院领导等各角色人员可方便进行生产统计分析。

(7)项目文档及协同管理:在该协同设计环境下,与项目有关的所有信息均可得到共享,同一项目中各专业的设计、校核、审核人员可随时或者根据权限看到其他相关专业的最新设计文件版本。

项目文档管理覆盖整个设计过程所涉及的设计输入资料、数据,厂家提供的设备资料等。专业互提资料经过审批可发送到相关设计人员手中,便于生产人员利用,对处于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文件等动态的设计资料进行管理。设计校审流程在系统中进行,完成时可将设计成品及其他信息、资料、表单自动归档到图档管理系统。

2.4 工程设计集成系统

作为设计院目前核心业务的是电源和电网设计,逐步提升以工艺设计系统、工程设计系统、三维工厂设计系统等为主的智能化设计平台,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与可视化、数据库、模型设计等技术,适当时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特别的针对电源设计,逐步建立设计数据库(包括工艺、工程、三维模型数据库)和设计知识库(包括专有技术专家库、用于支撑智能设计系统的各种知识库,如设计规范和规则、自动工作流管理、设计专家知识等)。研究基于智能化P&ID(工艺系统流程图设计)的自动建模技术,加大使用三维设计系统进行配管研究和方案研究的工作,为项目前期的快速报价和估算提供较准确的设备和材料信息,提高报价水平。同时,逐步提升三维工厂设计系统应用水平,提升三维模型数据库和材料数据库,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设计水平和促进企业国际化。

针对电网设计,建立典型设计标准知识库,研究参数化、智能设计技术,适时引进设计平台,整合各应用系统,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迎接市场竞争。

2.5 文档管理系统

主要实现包括成品文档管理、原始资料管理、档案整编管理、文档协同管理、竣工图草图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和文档智能搜索等。通过文档数据库管理企业大量的知识财富,变个体知识资源为企业资源。

3.实施步骤和策略

3.1 实施步骤

协同平台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按“有限目标、渐进滚动”进行。根据企业当前的业务状况和管理水平,按先急后缓,由易到难来分阶段实施,确定当前的有限目标,重点解决设计项目的管理和信息共享。使建成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技术上尽可能要有先进性和可扩充性、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建设协同平台分两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技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设计项目管理为主线,使勘测设计咨询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重点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初步的工程设计集成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同时探讨基于EPC的工程项目管理,为建设满足工程公司应用的集成系统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完善第一阶段工作成果,扩大集成协同设计的程度。在工程设计方面,人员以工程项目为中心进行组织,依托参数化设计集成系统和信息资源,以二维工艺系统设计为先导,以三维模型设计/二维原理图设计为核心,按新构筑的适合的业务流程和项目角色,高质、高效、高技术经济性的进行项目的咨询、勘测设计和服务。在综合管理方面,人员以业务功能/职能为中心进行组织,依托综合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和信息资源,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优化的管理流程,采用程序化方式录入数据并日积月累,围绕项目业务的开展对院的资源进行高效控制,对院的发展进行科学决策。扩大信息集成面,重点开展覆盖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服务、项目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设,促进企业向工程公司方向发展,提高我院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3.2 构建策略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2)

近年来,汽车产业在我国飞速发展,市场需求急剧扩大。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行业内新产品层出不穷,以及消费终端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产业内的竞争愈加激烈。要想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增强管理效率,降低协同成本,就必须深入探讨汽车产业集群的跨企业协同的信息管理方式方法,而对于提升竞争力的行为研究尤为重要。

汽车生产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周期中零配件制造商、汽车整车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汽车维修、租赁等多个环节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时间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各类人财物的相关成本。汽车产业链必须建立起基于信息化的跨企业协同作业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整个生命周期的高效、科学管理,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一、汽车产业集群的跨企业协同行为模式

汽车产业集群的供应链中的主体主要包括零配件制造商、汽车整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以及汽车用户。

一辆汽车有3万多个零部件,其生产复杂程度及集成程度可想而知。汽车产业内的经销流程是:经销商接到用户订单,向整车厂提出订货需求,整车厂根据经销商的订货需求拆分物料需求计划及零部件需求计划,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以及零部件制造商再根据整车制造商的需求计划制定自己的需求计划,并开工生产。生产流程是:供应商或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出零部件提供给整车制造商,整车制造商组装生产,销往经销商,经销商销售给汽车用户。

在以上的循环周期中,需要产生和传递大量的订单信息、采购需求信息、客户信息、车辆信息、配件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各类档案等等。这些作业及信息需要建立一个公共的协同平台,来实现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应用的准确性、实时性以及共享性,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1]

因此,汽车产业跨企业协同是指从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到整车制造,直至经销商销售,再到售后服务、维修等全部生命周期的各种环节的集合。如图1所示

采购环节、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售后环节以及维修环节等有机的整合,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与交互,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中的跨企业协同行为模式。

二、汽车产业集群跨企业协同行为的分类

(一)协同计划行为

计划是管理的第一职能。汽车产业供应链协同计划是通过供应链各节点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协同计划实施完成各节点企业的战略联盟。供应链中各成员均有自己的主计划行为,将其主计划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得到完美的协同。通过协同计划行为,供应链节点成员能够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传统运营下,零部件制造商希望价格越高越好,整车制造商希望其价格越低越好,运输商希望运输价格越高越好等等。基于信息管理模式的协同计划行为要求引入信息传递技术,建立一种基于协商的协同计划行为模型。具体的协同行为包括:经销商接受一个客户的汽车订购订单,第一时间发送给整车制造商,整车制造商根据订单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其中包括原材料计划也包括零部件计划,将需求计划传递给上游供应商以及零部件厂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及零部件厂商再根据其订单需求拆分物料需求,一次向上。然后供应商或零部件厂商再将价格和浇花器反馈给整车制造商,经过协商无异议,整车制造商安排生产计划。在这过程中包含销售计划、订单计划、各级物料需求计划、各级的主生产计划等等一系列计划行为的协同。[2]

(二)协同管理行为

协同的处理行为包括协同的产品数据管理行为、协同销售管理行为、协同的订单处理行为、协同售后管理行为等等。

1、协同产品数据管理行为

一台成品汽车的零部件大约有3万余件。其从设计到零部件到加工工艺等数据量巨大。因此需要产品数据管理资源库来实现数据的存储、编辑以及查询使用。跨企业写哦那个产品数据管理行为就是将汽车的品名、型号、类型、配置、零部件数据、工艺数据、价格等数据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建立协同数据管理行为。通过协同管理,共享数据资源,科学开展渠道经营以及产品设计和制造,多角度、全方位、动态管理整车制造企业的品类体系和价格体系,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性化需求。

2、协同销售管理行为

在销售管理中主要的销售流程有营销流程、订单流程、仓促管理流程以及销售流程和客户关系管理流程,这些流程中的行为集合构成了销售管理的总体行为。而这些流程的完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3]之间涉及到流程间数据的信息共享、信息处理以及输入输出等过程,尤其是在汽车产业集群内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的协同销售管理至关重要。

整车制造商要及时的了解各地区经销商的反馈信息,第一时间了解用户对汽车性能、外观等个性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生产计划等等。其中营销流程中整车制造商根据各地的人口经济状况等外部环境以及地区市场差异,开展相应的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制定营销手段,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整车制造商;当客户提交了购买意向之后就进入了订单流程,汽车经销商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将订单信息传递给整车制造商;仓促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尚未出售的成品汽车,要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合理进行资源调配,在科技的计算下,实现最低库存量,以最大化的节约企业的现金流。

3、协同售后管理行为

随着汽车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整车制造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产品的价格优势已经逐渐消退,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产品的售后服务的质量。而售后服务不仅仅是各地商或者4S店的一个企业的问题,需要多企业联动协同完成才能实现。售后协同行为的研究能够使整车制造商与服务商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更好的保障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系统售后管理行为包括为了实现全国联保而建立的车辆档案管理资源库,为了在三包期内有效的进行车辆维修而建立的三包费用管理系统以及为了向售后服务站提供维修备件以及配件调配等功能的配件管理系统等等。

4、协同订单处理行为

订单处理是采购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采购过程中需要下达采购清单,协调上游供应商或零部件商,提交采购计划,实现财务结转处理等工作。这一系列的活动需要企业之间频繁的信息交互和高度协同。 [5]

订单协同处理行为主要包括:整车企业下达采购订单,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备货确认;零部件供应商安排物料配货与送达,即按照采购订单安排送货,整车企业采购入库;同时,订单处理的行为还要包括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质量反馈管理。整车制造商采购入前要进行质量验收,验收结果要填写质量反馈单据,通过集成信息系统反馈给零部件供应商。

(三)协同合作行为

汽车产业集群内的协同合作行为主要包括产业内供应链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商管理。

1、供应链渠道管理

渠道运作的三大关键是渠道动力、渠道效力和渠道管制,汽车产业集群内的渠道资源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管理等形成渠道运作关键的保障。有效的渠道资源管理能够实现渠道内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统一,同时能够使通过渠道建立的价值链实现增值。

运用协同的方法,建立供应链渠道伙伴协同运作模式,对供应链渠道上的合作伙伴协同开展战略设计、激励、运行评估、资金运转、数据处理等,进一步提升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经营适用性和运营的合理性。

2、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其主要宗旨是以客户为中心,其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机制、满意度、盈利性和忠实度。[4]

基于协同的客户关系管理重点研究协同链条上的客户价值,通过价值评估指标分析客户的重要程度,建立客户数据库,对客户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3、供应商关系管理

目前,在企业协同的管理思想下,供应商也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部分而存在。也就说对于整车制造企业来说,其上游的供应商或者是零部件商也是其企业资源的一部分。应该用管理企业资源、整合企业资源的思想将其列入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甚至可以说供应商与整车制造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些供应商与整车企业存在于同一工业园区内,而有些整车企业采取前向一体化实现战略联盟,这期间均离不开管理的协同行为要求,同过协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共赢的目标。

三、汽车产业集群协同行为的信息化实现方法

汽车产业集群协同行为的信息化实现方法就是建立一套基于企业应用集成思想的协同系统。其中包括企业信息门户、企业应用集成、ERP、IRP、SCM、订单协同系统、CRM、OA等信息化软件。协同系统是一个将企业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同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建立企业对企业以及企业对内部雇员的信息平台。

(一)企业信息化是基础

企业信息化是协同系统的基础。企业信息化可以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资源规划(I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办公自动化系统(OA)、订单协同管理等等。

以订单协同管理系统为例。订单协同的中文名称是供应商协同交易平台 (Suppliers Collaborative Exchage Platform)。它是基于现代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由生产计划驱动采购计划,以JIT配送思想为指导,在供应链运作中,面向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构建的的供应业务协作平台。供应业务包括采购订单及配送管理的交互和质量反馈等。[5]

例如:P2OCS就是以订单为主线,提供一套更完整的,全程可视化的管理平台,对物流执行过程实现全面的、统一的计划及监控。可独立使用,也可与P2WMS仓储管理系统、P2TMS运输管理系统、P2FMS国际货运管理系统、P2CDS报关管理系统等各个作业执行子系统协同使用。通过对物流过程的流程制定、执行跟踪、异常预警机处理等,大大提升物流过程的执行效率,并为供应链管理的持续优化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持。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订单受理、订单审核、订单拆并、订单下发、订单跟踪、订单关闭、异常处理、计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特色是支持跨地域、跨行业的多模式业务协同运作:P2OCS可以无缝集成P2WMS、P2TMS、P2FMS、P2CDS等物流执行系统,协同仓储、运输、货代、报关等业务操作,支持跨地域、多网点、多分支机构的业务协同管理。

通过订单协同管理使企业可以实现提高订单的处理时间50%;节约产品生产时间20%;减少采购业务成本20%;缩短产品送货时间30%;提高送货质量10%。

(二)企业信息门户是协同系统的核心

通过EIP,企业合作伙伴、管理者、供应商、客户等可以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到所需的个性化信息。作为Web应用程序简单统一的访问点,EIP提供了集成的内容和应用,以及统一的协作工作环境,同时增加了许多有价值的附加功能,包括系统整合和内容管理、个性化、存取搜索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和门户资源管理功能,它是协同系统的核心。

企业信息门户可以由e-Documents、e-CRM、e-Logisitics、e-Project、e-HRM、e-Financials、e-Procurement七大功能模块构成.分别完成存储企业电子数据、访问客户信息、产品、服务和价格管理、管理与项目相关的活动和资源、员工管理、财务分析、采购作业管理等等多项功能的在线完成。通过门户能够改进企业信息的访问方式、让员工及时了解专门知识、更流畅的录入知识、缩短新员工生产时间、增加销售额、节省差旅费用、各部门协同工作、随时随地访问等。

(三)企业应用集成(EAI)是协同系统的支撑

企业众多“信息孤岛”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流的顺畅流动。EAI将这些“信息孤岛”集成起来,为企业信息门户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应用集成是对企业中完成不同业务功能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在它们之间建立起可共数据交流和应用沟通的中枢系统。对于汽车产业集群的应用集成应该包括面向信息的集成即数据复制、数据聚合、接口集成;面向过程的集成以及面向服务的集成。其中面向过程的集成方法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是先过程监督额协调并实现数据在过程间的传输。面向Web服务的集成模型可以实现动态的应用集成和大范围的业务逻辑共享,这种目标是通过整合业务层服务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汽车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内配套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要想获得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企业协同的行为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效的行为协同,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运营以及生产成本。同时,汽车产业链中配套企业与整车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产业链整合,促进配套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配套企业对整车企业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以及信息采集、反馈、产品开发的市场反应速度,从而更能适应目前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升配套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汽车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文.Web Services集成技术在汽车产业链协作ASP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8月

[2]程虹.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3]王福君. 基于产业集群的辽宁汽车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10月

[4]产业链信息化协同竞争力[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1月

[5]韩雪梅.李跃宇.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技术与市场,2008年5月

[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化支撑汽车产业价值链战略[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6月

作者简介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进行综合治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镇、街道与相关部门、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局观念,按照《决定》的要求,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切实落实《*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区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责任主体考核的实施意见》(金府[20*]13号)。镇(街道)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协调派出所、工商、税务、农贸市场、综治办、人口计生办以及相关村、居委,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经费保障问题。镇、街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要求达到人均1元(按常住人口数计)。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区人口计生委要主动协调公安、工商、劳动保障、卫生、房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部门协作,为强化属地管理提供有效服务,从而形成镇、街道一级政府领导、计生指导、部门配合、村居负责、管办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二、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与源头管理的工作制度

(一)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两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原则,由区人口计生委统一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协议书”文本,区、镇(街道)两级人口计生部门按流动人口迁入情况与流出地政府签订双向管理协议。

(二)由区人口计生委联系区劳动保障局共同实施流动人口源头管理工作。

1、区劳动保障局指导全区各用工单位在吸纳外来劳动力时应根据各单位岗位技术与劳务要求,进行必要的培训。可在外省市委托培训也可在本区劳动技术培训中心安排上岗培训,在开展上岗培训时纳入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由区人口计生委统一制作VCD播放)。

2、各镇、街道外劳力管理所督促、检查使用外劳力单位对外来流动人员上岗前的安全、技术、计生等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协助当地人口计生办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管理、服务工作。

3、各使用外劳力单位在录用外来流动人员时,应检查其是否已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到镇外来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站办理计划生育验证手续与补办手续(每年验证一次),并及时填写市人口信息个案信息单。

4、各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负责对辖区内使用外来流动人员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指导,并进行每季度一次执法检查。由区人口计生委统一制定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六个告知单,各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负责对辖区内使用外来流动人员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培训及有关宣传资料的发放。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一门式制度

(一)在镇、街道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办事程序纳入镇、街道社区事务办理中心(镇、街道外来人口综合服务站),实现一站式服务。由区、镇(街道)两级共同投入经费落实一名计划生育协管员。区人口计生委负责提供网络设施,制定工作职责,开展业务培训,发放管理手册,制定考核制度。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负责具体工作指导,联合执法,办证验证考核工作。

(二)规范流动人口一门式计划生育协管办理事务流程:

1、补办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及验证并现场发放免费药具。

2、采集外来育龄妇女信息,并输入人口信息交换系统。

3、发现外来育龄妇女无计划生育现象及时通报镇、街道人口计生办。

4、在镇、街道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镇、街道人口计生办安排,会同外口综合管理服务站定期开展流动人口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5、签订租赁房屋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书。

四、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实行综合管理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

现居住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员会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综合管理。同时,有关单位对下列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日常性管理:

(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雇用的流动人口由用工单位管理;

(二)集贸市场中属流动人口的私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由市场管理机构管理;

(三)从事各类承包经营的流动人口,由发包单位管理;

(四)在租(借)房屋和旅馆居住的流动人口,由居委会落实出租(借)房主和业主管理并加强检查,对未办理手续的流动人口住户,及时向镇外口综合管理服务站提供信息。

(五)未设居委会的住宅楼群和别墅区中的流动人口,由物业管理部门或小区管理机构管理。

(六)镇人口计生办会同公安、综治办等部门根据外来育龄人口数据库情况,经常性对流动人口集中生产生活区域开展综合执法与宣传教育。

以上负有经常性管理责任的单位应与所在地人民政府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并接受当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监督和检查。

(七)违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的公民、单位组织,将按照《*市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五、加强各镇、街道人口信息交换系统数据库建设,实现传统的“人对人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化

推广运用“一办两站(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外来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站)三级网络(镇、村、组信息员网络)”人口信息采集方法,将外来人口与人户分离人口纳入信息管理网络,掌握外来人员流动底数,开展与外省市及时交换人口信息的网上管理。

(一)推广应用“一办两站三级网络(组信息员网络)人口信息采集方法,及时采集输入育龄人口信息,要求户籍人口信息入库率在90%以上,外来人口信息入库率在70%以上。

(二)继续加强村、组两级计划生育信息员队伍建设,村(居)委会要将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负责全面落实村、组信息员例会制度,明确任务,兑现报酬,畅通计划生育信息反馈渠道,使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实现由“人盯人管理”向“网络化管理”的转化。

(三)各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运用计划生育人口信息交换系统及时与外省市进行双向信息查询,收到外省市查询一般信息的,10个工作日予以回复,查询生育信息的,5个工作日予以回复。同时,本镇、街道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外省市通过专网或者电话查询(信息交换不少于20条)。

六、加强外来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分娩点和孕检管理服务工作

(一)流动人口要求在本区医院生育的,须向其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准生证》,并到现居住地镇人口计生办办理《生育联系卡》;各级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对流动人口的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检查时,发现无计划怀孕的,应及时报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并动员其落实计划生育措施。

(二)开展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定期查环查孕工作。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采取放环措施的对象提供尿验与查环服务,村(居)委会负责组织、通知居住在本辖区内的外来妇女定期接受检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督促外来妇女定期将《*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寄往户籍所在地。

(三)对于有用工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的“孕查”工作,可根据管理实际,由镇、街道或居(村)委会与用工单位联系共同配合抓好检查工作的落实。

七、逐步形成基层企业计生工作网络

在全区推广建立私营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采用社会团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参与形式,把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与促进企业发展、弘扬企业文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基层的企业计生工作网络。

(一)各镇、街道运用统一建立镇、街道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的方法,在原有镇、街道计划生育协会网络的基础上,将工作点拓展到私营企业,凡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上的企业均设立计划生育理事与联络员1名,各企业的理事与联络员人选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镇、街道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的会长由党委分管书记担任,副会长由政府(办事处)分管领导担任,并按照实际情况聘任1名专(兼)职秘书长,镇(街道)计生协会全面负责开展组建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工作。协会的工作经费列入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经费预决算,以保障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规范企业计划生育联合协会工作流程:

1、每年用宣传版面、讲座等形式为私企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1至2次。

2、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主动上门为私企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与再生育申请工作。

3、设立企业计划生育免费药具发放点,形成企业免费药具发放渠道。

4、了解企业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与厂方进行沟通协商,督促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5、了解企业吸纳外来劳动力情况,督促其在吸纳外来劳动力时开展上岗培训,并纳入计划生育培训,督促办证。

八、建立奖惩制度,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

对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两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4)

一、引言

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与it技术的应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能在瞬间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全球的脉搏可以按同样的频率跳动;而企业则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突破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在这种新的业务模式中,协同是无处不在的。这里有跨地域的协同,有跨部门的协同,有技术层面异构系统之间的协同……正是这些不同层面的协同构造了一个以资源优化和系统整合为核心的协同商务世界。

二、协同商务和涵义和层次

1.协同商务的涵义。所谓协同,广义上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不同的角色围绕同一个目标努力。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以下简称cc),被誉为下一代的电子商务系统,其基本思想最早是由gartner group在1999年提出的,gartnergroup对协同商务的定义是:“将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他主要是通过对与整个商业周期中的信息进行共享,实现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企业本身的活动能力。通过对各个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的整合,共同创造和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提供获利能力。”

2.协同商务的层次。就协同商务的涵义而言,其目的不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也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行信息和资源的高效共享及业务的一系列链接。

(1)企业内部的协同。在企业内部,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之间的协同,以及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这主要体现在不同部门计划之间,各层次计划之间,以及不同周期计划之间的协同,如库存、生产、销售、财务部门计划间的协同,公司战略、战术、运作层次计划间的协同,长短期计划间的协同等。

(2)多个企业间的协同。在企业之间,业务间的协同将变得更为重要,也更难实现。在协同商务链上,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通常需要有需求、供应、执行三个层次的计划:通过实施这三个计划来进行协同预测,将企业资源与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和最佳配置,完成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在相应执行层次上提供支持功能。例如:需求计划工具、资源匹配工具、执行服务工具、流程交互计划工具、工作流优化工具、战略计划工具等。

(3)构造协同商务链。构造协同商务链,即是按照商品或服务从诞生到交付给客户的过程,将相关的企业连接成一条环环相扣的商务链条,对这链条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进行管理。在这样的协同商务链中,将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纳入系统中,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及知识和智能的积累。作好不同层次、不同业务间的协同,帮助优化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合理调配企业及协同商务链上的资源,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并行运作,提高企业和协同商务链整体的快速响应能力。

三、关系优化原理

协同商务链上,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为了业务合作的需要临时组合,动态联盟急剧增加。如何快速、无缝地与合作伙伴进行资源互补、业务衔接和信息共享便是关系技术所要探讨的问题。

1.关系技术。关系技术系统(relation technologysystem)描述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管理和发展各种关系的重要技术战略方向。关系技术能使企业开创和培育它们与合作伙伴之间更高形式的关系和互动。它通常针对特定的伙伴关联和业务活动设计和展开。

2.关系优化原理。关系技术不断增加的价值,体现在关系优化(relationship optimization,ro)流程中。在事件发现和跨组织的合作伙伴沟通管理的基础上,关系优化可以使企业将各种合作伙伴互动的作用力结合起来,这些力量也许来自“伙伴拉动”(company pull),也许来自企业的“业务推动”(taskpush)等等。如图1所示。

3.关系优化作用。(1)关系技术加强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能够即时分析和评价合作伙伴的动态业务行为,并使企业能够发现最适宜的业务搭档。(2)协同商务时代,企业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将交易转化为关系。关系技术是联接和汇集在信息资源管理全过程中所有交易和互动的基础。关系技术可以通过速度、灵活性、创造性以及信息的互动来扩大和增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3)关系技术包含各种先进的手持设备(pda)、数据仓库(dw)、分析软件(bi/dss/scm/crm),以及能立即与合作伙伴沟通的基于事件和行动导向的触发器。因此,关系技术能够及时观察和处理合作伙伴之间的行为和相互联系。

四、优化模型

1.优化维度。“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构建了协同商务平台的基本思想,而“信息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便是基于协同商务优化模型的三个维度:

首先,对信息的高度共享。信息共享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本身的价值,无论是企业管理者、员工、还是外部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到相关的信息以支持事务的处理,并利用信息创造新的价值。

其次,对关联业务的整合。这些业务尽管更多的时候从属于不同的企业或企业的不同部门,但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紧密关联的,并形成企业特有的业务体系,企业需要对各个业务过程进行充分的整合以使业务能够协调和平滑运作,消除商务链上的“断折”或业务过程“死角”所产生的影响。

再次,对资源的调配和优化。这些资源包括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和流程,当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整合后,企业的“神经网络体系”才能够高效和通畅的运转,并使这些资源能够突破各种壁垒和障碍,在企业统一管理和协调下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服务。

2.优化模型。信息、业务和资源是构建优化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协同商务链就是在这三个要素扩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协同商务模型中,企业借助于合作伙伴信息、业务和资源的共享和关系扩展逐步形成了的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如图2所示。

可见,协同商务构筑了一条具有价值增值能力的企业链条,为各个成员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业务活动空间和价值增值空间。

五、结语

协同商务链通过信息门户的远程支持以及关系优化的动态更新实现了有效的企业内外资源的管理与共享,打破合作者之间的沟通障碍,向企业提供了与企业员工以及合作伙伴之间协调工作的业务模式,在向商品要效益的同时也努力通过合作伙伴的“协同”关系向业务“创新”要效益:缩短商务链的运行周期、优化制造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等,从而提升成员企业业务创新能力、协同互动和信息沟通的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信息、业务上的“协同”。

参考文献: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5)

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整合公安、人口计生等部门资源,从5月1日起,借助公安特有的职能,实行户口协管员协助采集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月报制。通过明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建立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我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信息规范采集、登记率95%以上,信息及时通报率100%;

2、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婚育证明》查验率95%以上;

3、无《婚育证明》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限期补办通知书》发放率100%;

4、违法怀孕、生育信息的通报率100%,协助查处率90%以上;

5、《南通市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管理服务证》发放率100%、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资料发放率90%以上。

三、工作职责

(一)村级计生干部工作职责

1、核清底数。根据计生台帐上的名单每月底主动与户口协管员员进行核对,做到底数清、信息准、情况明。

2、审核签字。审核(每月5日前)《港闸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采集登记表》,并签上审核人的名字。

3、建好台帐。根据户口协管员采集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登记表”,建好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台帐。

4、开展服务。对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相关的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参加孕情、环情查验及生殖道感染综合查治工程(RTI),发送避孕药具及提供各类宣传资料等等。每次服务的内容、项目要有记录,便于查询、考核。

5、核实查处。根据已登记的个案情况和《外来流动人口违法怀孕、生育情况通报单》的名单,做好核查情况通报。对各类违反计生政策的对象在收到通报信息20日内处理到位,并将处理结果上报街道、开发区计生部门。

(二)户口协管员协助事项

1、信息采集。协助做好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的采集和变更工作,配合村(居)全面摸清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底数;切实履行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月报制度,协助村(居)计生干部建好动态管理台帐。

2、证件查验。在查验、办理《暂住证》的同时,协助做好《婚育证明》的督查和催办工作,对无证人员及时发放《限期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告知书》,并对无《南通市流入育龄妇女管理服务证》的人员及时为其补办。

3、资料发放。协助发送各类宣传资料,并积极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4、情况通报。重视捕捉流动人口的结婚、怀孕、生育信息,凡发现违法怀孕、生育情况的,及时填写好违法怀孕、生育情况通报单,并与村(居)、街道(开发区)计生干部联系,做好协助查处工作。

5、协同配合。协助各街道及开发区的计生干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执法检查等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各街道及开发区计生部门、各派出所要增强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同管理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尽快组织开展好业务培训。建立有各街道、开发区分管领导牵头协调,各计生办具体负责、各派出所全力配合的户口协管员协助采集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工作月报制度,有效落实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强日常管理,落实工作任务。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6)

前言

工程项目监理是建设项目有序进行的保证。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对整个工程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工程的预算,工期进度的控制,施工质量的标准要求,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划,所以在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规范执行。实际上要建设完成一项工程项目并不难,难的是在进行的过程中都可以完全的按照施工规范执行。所以说施工监理工作就是对项目目标的控制,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将实际发生的和预期计划进行对比,及时的调整,使其可以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这是工程监理部门的中心任务。热河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做好工程建设监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做好目标规划

目标规划是以实现目标控制为目的的规划和计划,它是围绕工程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进行研究确定、分解综合、安排计划、风险管理、制定措施等项工作的集合。工程项目目标规划的过程是一个由粗而细的过程。它随着工程的进程,分阶段地根据可能获得的工程信息对前一阶段的规划进行细化、补充、修改和完善。目标规划工作包括正确地确定投资、进度、质量目标或对已经初步确定的目标进行论证;按照目标控制的需要将各目标进行分解,使每个目标都形成一个既能分解又能综合地满足控制要求的目标划分系统,以便实施控制;把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目标和活动编制成计划,用动态的计划系统来协调和规范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实现预期目标构筑一座桥梁,使项目协调有序地达到预期目标;对计划目标的实现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实施主动控制;制定各项目标的综合控制措施,力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2 加强动态控制

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动态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发生的状况和预期的状况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实际的状况和预期发生偏离的情况下,要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项目的目标,进度和质量方面都要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制定详细的目标计划,然后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要根据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控制,及时的调整,保证工程的质量。而所谓的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制定的计划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必须按照计划全盘不变的执行的,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使项目的发生突变,和预期的不相符,那么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就要根据实际状况适时的调整,以便适应工程的需要。计划的制定只是提供一个大的方向,在控制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的方向实施,但是变化也是在计划之内的,只要不超出计划的范围,能够满足控制的需求就都是合格的。动态控制是在对所控制的目标进行确认之后,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然后根据基础确定控制的方向。因为计划都是在控制实施前制定好的,对于项目进行中的突发状况是无法预料的,所以说在制定计划之前,要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根据数据信息的采集,综合各方面因素全面考虑,制定出合理的控制计划。

3 强化组织协调

在项目控制的过程中,组织协调工作是必要的,可以使项目的控制按照预期的方向直行,当项目的某个方面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的情况下,监理工程师就要和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好的他们之间的矛盾,使控制目标可以按照预期的计划执行。比如说在过程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施工所用的工艺方法和施工机械与规定的要求不相符的情况下,监理部门就要和施工单位进行协调,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的解决问题。当项目的经费在实际的使用中和预算出现矛盾,超出了限额的情况下,监理单位就要与设计单位进行协调,解决如何将费用问题降下来,在既满足业主的需求的情况下,又可以为项目节省成本。所以说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了冲突都需要监理部门有效的协调,和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使问题可以完满的解决,以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在组织协调工作中,不仅要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同时还要处理部门机构之间的协调,这些都属于是内部协调,除此之外,还要和外部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一切和工程项目有关的单位都需要去沟通协调,只有将各项关系都疏通好了,才能够为工程项目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按照预期完成工程项目目标。

4 健全信息管理

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处理、存储、传递、应用等一系列工程,这些工作的总称为信息管理。

为了有效地进行控制,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得工程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报告系统,通过这个报告系统来传递经过核实的准确、及时、完整的工程信息。谁来做这种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的工作?选派专门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是必要的。同时,还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做好这项工作。但是人的作用依然是主要的。信息的收集工作要由人来完成,信息的及时性需要有关人员对信息管理持主动积极的态度,信息的准确性要求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去对待。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能够事先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对工程状况事先进行预测。只有熟悉并研究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去伪存真,掌握可用的信息。对众多的费用、时间和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必须进行加工、处理、分类和归纳等工作,否则面对一大堆资料和数据就难以分析。

5 严格合同管理

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主要是根据监理合同的要求对工程承包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进行监督、检查,对合同双方的争议进行调解和处理,以保证合同的依法签订和全面履行。

合同管理对于监理单位完成监理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国外经验,合同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大于技术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一项工程合同,应当对参与建设项目的各方建设行为起到控制作用,同时具体指导一项工程如何操作完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同管理起着控制整个项目实施的作用。

6 结语

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是一个正处在发展阶段的产业,它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度、措施上予以扶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与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它在工程建设中"三控二管一协调"的作用, 才能实现国家在基木建设中大力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初衷。

参考文献: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创新服务管理机制为突破口,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体化、均等化、规范化为目标,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证二合同三承诺服务管理新体系”(即:强化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落实流动人口房屋租赁合同、劳动用工合同;流动人口所在社区与有关单位和个人签订《公民文明守法承诺书》、《房屋租赁社会责任承诺书》、《劳动用工社会责任承诺书》)、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两项制度”(即流出人口服务管理制度、流入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项机制”(即:清理清查机制、以房管人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区域协作机制)、推行“五项均等服务”(即:宣传技术均等服务、避孕节育均等服务、健康检查均等服务、便民维权均等服务、奖励优待均等服务)的服务管理模式,确保成年育龄妇女办证登记率、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查证建档率、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流动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5%以上;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国家规定基本项目免费技术服务达到90%以上;流动育龄妇女“三查”率达到90%以上,形成特色明显、服务优质、管理有效、群众满意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机制、新模式,确保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县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实施步骤

我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示范县(乡镇)创建活动从2011年3月开始,至2011年9月底,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3月1日—3月30日)宣传动员。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广泛进行宣传。

第二阶段(2011年4月1日—9月20日)目标实施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目标: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一证二合同三承诺”服务管理新体系。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员服务管理,建立以流动人口居住证件为基本依据,以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为重要手段,落实居住证管理制度、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和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制度,明确居住证件持有人、房屋出租人、用工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形成“一证二合同三承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系。综治、公安、人社、民政、经贸、住建等部门都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县、乡(镇)和社区(村)三级职能分工,坚持“以人为中心”,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努力形成“以房(业)办证、以证服务、共担责任、协同运转”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体系。二是落实“两项”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源头管理。一要建立流出人口“四个一”管理制度。强化源头管理,在户籍地流出人口管理中实行“四个一”管理制度。即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前办理一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一份计划生育合同、落实一项有效避孕节育措施、留下一个有效联系方式。以村民自治为抓手,将流出人口纳入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实现群众自律自管。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协作,积极主动与流动人口聚集地县、乡镇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作服务管理协议书》,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对需要协查的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坚持发送协查通知单,请求有关县、乡镇政府工作部门给予协查配合。落实流出人口档案管理,对于流出重点管理对象通过PADIS信息平台进行核查,及时掌握流出重点管理对象婚育变化情况。依据村民自治章程,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村民自治范畴,紧紧依靠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打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与计生部门紧密配合,在本县流出人口比较集中的外省县建立劳务办事机构,并加挂“外出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办公室”牌子,也可成立流动人口党支部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履行流动人口便民服务、计划生育维权等综合管理协调职责,解决流动人口“管不着、无法管”的问题。对流出人口坚持做到“六清”,即:流出时间清、居住地址清、从事职业清、婚育现状清、节育措施清、奖罚情况清,努力提高流出人口的办证率和《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回寄率。二要建立流入人口“七项”管理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登记制度,对每个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进行登记入库,确保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掌握每个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育信息,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建立清理清查制度,以提高婚育证明办证率、持证率、查验率为突破口,每年定期会同公安、工商、房管等部门对辖区流动人口进行清理清查;建立《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制度,及时掌握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并与常住人口一样纳入服务管理;建立计划生育合同制度,落实有关部门、企业、雇主、房主、房客、社区、育龄妇女等方面互签计划生育合同,夯实各自责任;建立“以房管人”制度,对租赁房屋的流动人口,人口计生和公安部门要相互配合,实行“旅店式入住”,落实房主责任;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通过电话、信函、网络平台等形式和渠道在流入流出两地之间经常交流流动人口有关情况;建立工作考核评估和奖惩制度。各级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三线”考核内容,并进行单项考核,综合评估。三是强化“四项”机制,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面服务管理。一要实施跟踪服务,建立清理清查机制。各乡镇要紧紧抓住“双节”、农忙季节农民工返乡较多等关键时段,深入开展以流动人口重点对象清理清查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月活动。县、乡镇政府坚持每月组织公安、工商、人口计生等部门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查,并使之制度化。流动人口聚居地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计生服务专(兼)职工作人员,流动人口集聚100人以上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等应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实施“内清外查”措施,组织专门技术服务工作组到流出人口聚集地开展跟踪服务,实现流动人口底子清、情况明的管理目标。二要创建先进社区,推行以房管人机制。按照县人口计划生育局、公安局、住建局《关于认真做好城市社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依托社区管理,建立“逐户建卡、以房管人、共同管理、优质服务”的居住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逐楼、逐户、逐人登记建档,摸清各类育龄人员底数,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卡》。已婚育龄人员入住所在社区要督促租户与房主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与辖区居民一同纳入服务管理范围,社区计生干部和楼院长实行周巡访月排查制度,及时掌握动态信息,落实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计生宣传和生殖保健等服务措施。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社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均等化”目标。三要构建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统计、公安、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管理资源,构建和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开展流动人口变动趋势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系统共享。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平台作用,加大全国流动人口PADIS信息平台监测应用力度,坚持“日登陆、旬报告、月通报、季考核”制度,确保国家流动人口PADIS信息平台县区、乡镇两级应用率达到100%,网络化协作信息接收率100%,重点服务管理对象信息反馈率100%;省级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个案录入率达到95%,全年维护和更新网络平台不少于四次;认真落实县人口计生、卫生、民政三部门《关于建立人口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流动人口信息平台(PADIS系统)为基础,建立出生实名登记通报制度、二胎引产报告制度、婚姻登记定期报告制度和领抱养通报制度,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人口信息资源共享目标。四要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计生服务管理区域协作机制。按照“区域联动、信息互通、合作共赢”的原则,强力推进区域协作。切实落实西北五省《计划生育区域协作管理工作和保障措施协作办法》明确的相关职责任务和县人口计生局《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的实施意见》、《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服务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参与跨省和省内区域协作,居住地、户籍地要及时为群众办理相关证件;群众来电、来函和投诉案件要能够及时处理;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孕环检报告单全部由人口计生部门通过信息网络或邮政信件向户籍地通报;认真做好《婚育证明》管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与计划生育证件办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项工作的协作配合。切实加强人口统筹管理,计生、财政、公安、统计、教育、民政、人社、住建、卫生、工商等部门要不断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形成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合力,努力实现工作措施到位,信息畅通共享,协调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实现计生工作区域管理一体化、规范化目标。四是落实“五项”均等服务,夯实流动人口“一盘棋”基础。一要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城乡技术服务网点、流动服务车等服务资源,落实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主动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孕情、环情和健康检查,并通过国家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向户籍地通报有关情况,做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确保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技术服务和孕情、环情、健康检查免费服务率达到90%以上。二要落实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服务。创新发放模式,通过“多点分布,送领结合,卡网结合,委托发放,社区服务,自助服务”等模式,拓宽发放渠道;利用节假日开展送宣传、送知识、送服务、送药具活动,丰富发放手段;在辖区所有社区、流动人口集聚企业、工地、集贸市场等处设立标识明显的药具免费发放点,有条件的地方设立自动发放机,提高药具可及性,实现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服务全覆盖。三要落实流动人口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拓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内容,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免费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育龄妇女健康检查等项目中,实现流动人口在其实际居住地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免费婚前、孕前检查和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治疗等服务。四要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服务。认真落实国家流动人口便民维权十项措施,免费办理计划生育相关手续,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送温暖活动,实行政府多个部门、多种服务行业联合办公,窗口式受理、敞开式审核、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模式,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平台。五要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自觉落实长效避孕措施的流动育龄夫妇,可按规定给予奖励;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实际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等待遇。

第三阶段(2011年9月21日—9月30日)自查自验阶段。各乡镇将创建情况自查申报县人口计生局,县人口计生局逐乡镇验收后申报市计生局进行验收。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人口计生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公安、统计、教育、民政、人社、住建、卫生、工商、经贸、综治、发改、扶贫、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口计生局,由人口计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创建机构,制定出台创建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各成员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全局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管理范畴统一决策,每年至少要听取两次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发改、公安、民政、住建、卫生、财政、人社、经贸、计生等成员部门要认真落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下发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表的通知》,切实履行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组织流动人口联合巡检,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应积极主动的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计生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机制。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8)

一、引言

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与IT技术的应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能在瞬间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全球的脉搏可以按同样的频率跳动;而企业则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突破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在这种新的业务模式中,协同是无处不在的。这里有跨地域的协同,有跨部门的协同,有技术层面异构系统之间的协同……正是这些不同层面的协同构造了一个以资源优化和系统整合为核心的协同商务世界。

二、协同商务和涵义和层次

1.协同商务的涵义。所谓协同,广义上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不同的角色围绕同一个目标努力。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以下简称CC),被誉为下一代的电子商务系统,其基本思想最早是由Gartner Group在1999年提出的,GartnerGroup对协同商务的定义是:“将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他主要是通过对与整个商业周期中的信息进行共享,实现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企业本身的活动能力。通过对各个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的整合,共同创造和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提供获利能力。”

2.协同商务的层次。就协同商务的涵义而言,其目的不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也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行信息和资源的高效共享及业务的一系列链接。

(1)企业内部的协同。在企业内部,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之间的协同,以及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这主要体现在不同部门计划之间,各层次计划之间,以及不同周期计划之间的协同,如库存、生产、销售、财务部门计划间的协同,公司战略、战术、运作层次计划间的协同,长短期计划间的协同等。

(2)多个企业间的协同。在企业之间,业务间的协同将变得更为重要,也更难实现。在协同商务链上,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通常需要有需求、供应、执行三个层次的计划:通过实施这三个计划来进行协同预测,将企业资源与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和最佳配置,完成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在相应执行层次上提供支持功能。例如:需求计划工具、资源匹配工具、执行服务工具、流程交互计划工具、工作流优化工具、战略计划工具等。

(3)构造协同商务链。构造协同商务链,即是按照商品或服务从诞生到交付给客户的过程,将相关的企业连接成一条环环相扣的商务链条,对这链条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进行管理。在这样的协同商务链中,将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纳入系统中,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及知识和智能的积累。作好不同层次、不同业务间的协同,帮助优化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合理调配企业及协同商务链上的资源,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并行运作,提高企业和协同商务链整体的快速响应能力。

三、关系优化原理

协同商务链上,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为了业务合作的需要临时组合,动态联盟急剧增加。如何快速、无缝地与合作伙伴进行资源互补、业务衔接和信息共享便是关系技术所要探讨的问题。

1.关系技术。关系技术系统(Relation TechnologySystem)描述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管理和发展各种关系的重要技术战略方向。关系技术能使企业开创和培育它们与合作伙伴之间更高形式的关系和互动。它通常针对特定的伙伴关联和业务活动设计和展开。

2.关系优化原理。关系技术不断增加的价值,体现在关系优化(Relationship Optimization,RO)流程中。在事件发现和跨组织的合作伙伴沟通管理的基础上,关系优化可以使企业将各种合作伙伴互动的作用力结合起来,这些力量也许来自“伙伴拉动”(Company Pull),也许来自企业的“业务推动”(TaskPush)等等。如图1所示。

3.关系优化作用。(1)关系技术加强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能够即时分析和评价合作伙伴的动态业务行为,并使企业能够发现最适宜的业务搭档。(2)协同商务时代,企业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将交易转化为关系。关系技术是联接和汇集在信息资源管理全过程中所有交易和互动的基础。关系技术可以通过速度、灵活性、创造性以及信息的互动来扩大和增强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3)关系技术包含各种先进的手持设备(PDA)、数据仓库(DW)、分析软件(BI/DSS/SCM/CRM),以及能立即与合作伙伴沟通的基于事件和行动导向的触发器。因此,关系技术能够及时观察和处理合作伙伴之间的行为和相互联系。

四、优化模型

1.优化维度。“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构建了协同商务平台的基本思想,而“信息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便是基于协同商务优化模型的三个维度:

首先,对信息的高度共享。信息共享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本身的价值,无论是企业管理者、员工、还是外部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到相关的信息以支持事务的处理,并利用信息创造新的价值。

其次,对关联业务的整合。这些业务尽管更多的时候从属于不同的企业或企业的不同部门,但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紧密关联的,并形成企业特有的业务体系,企业需要对各个业务过程进行充分的整合以使业务能够协调和平滑运作,消除商务链上的“断折”或业务过程“死角”所产生的影响。

再次,对资源的调配和优化。这些资源包括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和流程,当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整合后,企业的“神经网络体系”才能够高效和通畅的运转,并使这些资源能够突破各种壁垒和障碍,在企业统一管理和协调下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服务。

2.优化模型。信息、业务和资源是构建优化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协同商务链就是在这三个要素扩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协同商务模型中,企业借助于合作伙伴信息、业务和资源的共享和关系扩展逐步形成了的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如图2所示。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9)

流动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提交率达到99.23%以上,信息反馈率、信息接收率达到100%,信息反馈和接收及时率达到98.48%以上,有效联系率达到97.9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落实率达到97.9%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统筹到位,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坚持三个纳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会议集体进行研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畴,做到每年考核。今年全市召开人口计生系统工作会议,明确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网格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为重点,加大阵地建设投入,开创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同时市政府与23个市直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二是坚持三个落实。全市建立了市直部门年度计生工作述职制度。今年9月,全市组织计生工作述职会,各市直部门进行计生工作述职,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点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从安排部署到具体实施的责任明确,力度进一步增强。扩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充实工作力量。今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为市流管站新增流动人口以钱养事编制2个,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流管工作人员2名,进一步充实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力量。

(二)坚持宣传到位,实现全覆盖

一是市人口计生局利用宣传折页、计生短信、广播网络等载体,向流动人口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乡镇、村社区计生干部进村入户,把《流动人口服务指南》、《致流动人口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共计30000余份分发到流动人口手中,引导他们依法履行计生义务,了解可享受的计生免费服务项目,清楚流出前、流入后的办事程序等。二是充分发挥乡、村两级人口学校作用,开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课,宣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知识、便民维权措施,使他们及时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知识等享有知情权,自觉地接受当地计生部门的管理与服务。三是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2011年换届后,市人口计生局及时组织全市基层计生专干近300人,举办了为期3天业务培训,同时以陆城城区为重点,组织对全市计生联防管理单位150余人,进行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培训。

(三)坚持服务维权到位,推进均等化

一是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强化村居功能,整合部门资源,设立村居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展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推进社会创新管理,实行就业有人管,大病有救助,就学能保障,使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家的温暖,有市民化的待遇。目前,全市144个村社区均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11个乡镇设置免费避孕药具自取箱共186个。二是全面推行现居住地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共为3双新婚夫妻办理了一孩生育服务证。三是设立12356维权举报电话,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政策咨询、维权服务。并在我市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中讲解和解答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四是试点先行,全力推进服务均等化。因地制宜,全力打造服务型特色园区、社区和小区。根据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特点,全市以陆城街道社区、枝城居住小区、红花工业园区,打造以服务人民群众、帮助流动人口及弱势群体救助为重点的均等化服务型特色示范点,切实为流动人口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村居、集贸市场建立流动人口之家,集中开展流动人口政策、生殖健康知识、避孕知识等知识培训和咨询,设置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让流动人口真正感受到了“市民化服务”的氛围。市乡两级计生服务机构实行定时定点上门等多种形式,为流动育龄群众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电话咨询、避孕药具免费领取、紧急避孕等服务,使育龄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免费享受温馨的咨询服务;不出社区就能免费取到所需药具和计生宣传品;不出街道就能免费接受计生基本技术服务。

(四)坚持活动到位,推进人性化服务

一是扎实开展“暖冬行动”。今年,以都计生[2011]44号下发了《关于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关注外出游子、情系返乡姐妹”活动实施方案,全市召开专题会议对暖冬行动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活动的具体内容。自去年11月以来,各乡镇组织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送政策、送知识下乡,集中开展一次宣传活动;组织一次送亲情、送温暖活动、开展一次贫困慰问活动;组织一次送健康、送服务活动,开展一次免费技术服务;组织一次送祝福、问需求活动,开展一次谈心活动;组织一次部门联动、大执法,开展一次流入人口清理查验活动;组织一次进村入户、服务上门活动,开展一次流出人口信息核查。二是市乡村三级开展“人口计生慰问”活动。关爱流动人口、救助弱势群体,使流动人口和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五)坚持信息核查到位,规范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完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制度。由村(居)负责对流入、流出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登记,由乡镇审核并录入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并每月度进行一次信息更新,每季度由乡镇组织开展联合大清查,摸清流动育龄妇女底数;二是坚持例会制度。每月召开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市、镇、村三级把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纳入计生月例会内容;三是坚持督查制度。全市每半年开展一次流动人口工作督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四是建立PADIS平台应用通报制度。建立PADIS流管系统日登陆周反馈月通报工作制度。各乡镇专人每日登陆平台负责平台信息提交、登记、反馈工作,对收到的协查反馈信息,做到当日核实、当日反馈。市人口计生局每月对平台应用情况进行通报,确保每月信息反馈率达到100%;五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人口计生局积极协调督促公安、民政、卫生、工商、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有关手续时,核查登记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每月互通信息;督促民政、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每月实名通报流动人口婚姻登记、生育、新生儿入户等信息,实现了市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共享。

(六)坚持协作到位,努力实现区域一盘棋

积极推进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加强与流动人口户籍地计生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和通报信息。截至目前,我市人口计生局先后与北京、广东、陕西等省56个县市区省内89个县市区人口计生局签订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双向协议,明确双方的协作内容和责任,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交换制度和协作联系制度,逐步形成了两地间流动人口“源头互动、管理互补、信息互通、合作共赢”的局面,不断推进区域协作“一盘棋”。与市其他县市区签订双向服务管理协议,加强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建立了市区县间信息通报制度。凡是市内流动人口,发现其流动及时通过QQ流管平台进行信息核查,一经核实迅速进行建档登记;建立了层级工作协商、协调机制;通过与省内其他城市建立区域协作关系,签订双向服务管理协议,建立信息协查通报制度,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协作机制;省外建立区域协作关系,签订双向服务管理协议,建立信息协查通报制度及违法生育案件协查制度,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区域一体化。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交换制度和协作联系制度,有序的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的形成。

2012年,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主要是区域双向协作力度有待加强,流出人口跟踪服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流动人口信息互通共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流动人口尤其是流入人口还存在底数不清等情况,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三、2013年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初步打算

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围绕管理信息化、服务均等化、推进区域化、工作人性化的“四化”方针,努力打造数字计生、诚信计生。

一是夯实基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网络化,要依托村组、社区,进一步完善以计生专干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行政管理网络;依托各级计生服务站(室),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服务人员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技术服务网络;依托各级协会组织,建立和完善以计生协会会员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群众工作网络。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篇(10)

预控是总监工作的重中之重。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古代“豫”通“预”,“预”即预见性,预先有准备。所谓预见性,就是能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看清事物发展方向。在监理过程中,许多事情不可失去时机,否则就可能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预见性表现在对事态新特点、新动向的深刻揭示,能预见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情。

监理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预控”在总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①促进“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的发展,从而提高服务质量。②将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③预控能给业主和施工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促进监理行业的发展进步。现就总监工作的“预控”与同行们商讨,共同学习,以推动建设监理制的发展。

1 总监在协调工作的预控

总监在协调管理中,存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加上每人的学历、知识、文化水平、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差异,其人生观、价值观、事业取向的不同,极易产生各种冲突。

在总监的协调管理中,为了预防冲突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预控措施:①对各单位、各部门加强教育,提倡协作精神,反对本位主义、利己主义。②加强相互交往与意见沟通,以便增进相互了解。③分工明确,各负其责。④日常做好各部门、各岗位间的协调工作。⑤在协调中,总监要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⑥在协调中,不能就事论事,要治本,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要杜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出现。⑦总监要求监理内部更应该顾全大局,同心同德,精诚团结,争当被监理人员学习的楷模。⑧最重要的是总监办事公正,作风过硬,这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产生。

为了保证协调目标的顺利实现,总监应正确处理监理组织系统与业主、承包商的关系:①监理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为了处理好这层关系,需要监理对业主方的服务要满腔热情,以自身的优良品质,以自身的管理水平、专业水平、政策水平,竖立起监理工作的权威性。在监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业主,维护业主的合法利益,加强与业主的联系,听取他们对监理工作的意见,和业主一起,尽一切努力促进工程按期、保质、尽可能低的造价建成。②监理与承包商的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在工作中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规范、规程办事,讲究科学的态度。在涉及到承包商的权益时,应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多向业主反映施工单位的具体困难,维护承包商的正当权益,赢得其信任,便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监在协调工作中,应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的准则,协调好与建设各方的关系,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2 总监在信息管理中的预控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例如:“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满楼”作为“山雨欲来”的信息,正是“山雨欲来”的表征。这一信息揭示了“风”和“雨”这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监理过程中,就可以根据“风满楼”这一信息作出预控,分析“风满楼”可能产生的后果,带来的影响,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监理信息是监理企业的生命,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信息是决定公司、企业、甚至国家上下沉浮的关键所在。在监理工作中,为了充分利用监理信息,加强监理信息的预控,应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化:①树立强烈的监理信息观念。信息就是财富。②应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应在监理企业内部或者监理企业之间建立先进而健全的信息网络系统,对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监理信息进行搜索和筛选,做到“广、新、快、实、精”。③监理信息搜集制度化。按预先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搜集的数量、次数去搜集监理信息。④监理信息形式标准化。如监理原始记录、监理台帐,报表等,都要有统一的规定。⑤监理信息传递规范化。对监理信息传递的方式、途径、方向、路线等作出明确的规定。⑥监理信息内容系统化。连续提供的监理信息要具有系统性、有序性、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各方面。⑦监理信息存储档案化。为便于检查、查阅、利用这些信息、数据,就必须健全监理信息存储的档案制度。⑧工作秩序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方面,不同岗位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秩序的监理信息工作整体。

在总监的工作中,预控信息的搜集方法有:①阅读法。通过阅读报刊、监理杂志等获得监理信息。例如,阅读报刊得知南京电视台10.25事件,意识到监理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全过程、全方位、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地进行安全控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②巡视观察法。即亲自到现场直接观察。例如,南京工程学院文体综合馆屋面桁架的吊装前,总监亲自到现场观察,结合地质勘探报告和当时施工场地硬化前都是回填土的特性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先对吊机支腿部位的地基进行处理,从而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③会议搜集法。在会议上接触的人多,听到的议论、报告多,可以收集较多的监理信息。④统计分析法。通过对监理活动的实际数据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⑤实验调查法。监理对建筑材料的监理,即先试验,取得合格数据后,再使用。例如进行材料报验及见证取样试验,在合格后方能用到工程上。⑥交换法。即同协作单位、信息咨询机构等交换信息资料。例如,通过公司总监例会同各总监之间相互学习,或者到其他监理部学习,将对方先进的监理方法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总之,要有对监理信息敏捷反应和扩展、引伸的能力,并进一步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思想、新的主意及新的决策、方案、计划等监理信息产品,用来指导总监的工作。

3 总监对质量的预控

建筑工程质量预控就是为了消除潜在的不合格而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防止潜在不合格品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不合格品出现后才采取纠正措施。

总监的重要工作就是超前策划,制定预控措施。其实质就是一种主动创造性的行为活动。策划制定预控的主要内容,要集思广益,从管理目标出发,根据内外工作环境的变化,制定出预控措施,以便工程中的问题,预先加以防范。

3.1 总监超前策划,制定质量预控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出质量预控措施:①在第一次工地例会上,监理就应该明确:严格执行有关淘汰产品、限制使用产品的规定。②在建材用到工程之前,进行材料报验及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能在工程上使用,这杜绝了不合格品用到工程上,确保了工程质量。③在模板验收之前,必须弄清楚哪些部位有预埋件和预埋插筋,并督促施工单位引起重视,在浇混凝土前的模板验收中,除了验收模板的支撑、尺寸、平整度、垂直度及拼接情况外,还必须重点验收预埋件和插筋。④在砌筑内外墙之前,监理工程师应熟悉哪些部位将来要安装门窗,明确洞口尺寸,避免以后修补洞口。⑤楼板在安装吊筋前应了解管线的走向及屋面板的厚度,盲目打孔,只会损坏管线或造成屋面漏水。

3.2 总监利用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等对工程进行预控

合同管理不仅仅是督促施工单位和业主要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而且应该充分发挥合同的预控作用。作为总监,不应该把思维局限于合同中的条款,而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看合同定得是否合理、合同中针对施工的条款是否切合实际,合同定得是否全面,在工程中必须做但在合同中是否有遗漏等,都应该加以分析考虑。

例如,有的业主为了降低工程成本,采用不法手段压低合同价款,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建筑材料或复杂的施工过程含含糊糊,但这种建材或施工过程事关重大,处理不好将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总监应该及时与业主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业主在这个问题上改变初衷。

4 总监对进度的预控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的主要依据是计划,而计划又是对未来的行动所做的安排,故预控工作便成为进度控制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进度控制的方法是进度规划、进度控制及进度协调。进度规划就是确定项目总迸度计划和分进度计划。进度控制就是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利用进度规划来预控项目进度,保证每个分进度计划按时完成,从而确保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实现。进度预控中的进度协调是指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为消除潜在的进度拖延现象而采取的协调控制措施,从而保证原计划进度的顺利实现。

为确保计划进度的实现,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确保总进度计划和分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因为一个规划不合理、不科学的进度计划是不可能达到预控效果的。②质量预控有助于进度预控。因前一道工序的正确实施为后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而所有工序的正确实施离不开质量预控。③处理好“界面矛盾”有利于计划进度的实现。因“界面矛盾”阻碍工程的顺利进行,它消耗了物资、资金、时间。④落实监理人员中负责进度控制的人员,具体控制任务和管理智能。⑤分析可能影响进度目标实现的风险及干扰因素。⑥将实际进度、合同工期、计划进度三者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协调。⑦为加快施工进度而采取必要的施工手段。⑧通过对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的动态比较,定期向业主提供进度比较报告。

总监应分别对各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计划实施控制,对各单位的进度控制要相互联系、合理协调运行,保证项目进度控制总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 财政局局长述职报告 下一篇: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