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7 16:57:36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1)

2016年以来,昭通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制约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哿ν心 精准施策

2016年,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云南省、市系列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全局,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紧扣13个贫困乡镇、231个贫困村出列、24.02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坚持片区发展与整体脱贫结合、转变思路与创新方式结合、精准识别与精准施策结合、稳步推进与务求实效结合、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督查考核与执纪问责结合,形成一套完整有力的指挥、责任、督查、考核体系,深入实施“5+N个一批”行动和“6个精准”,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向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坚持高位推动,压实工作责任。昭通市各市、县区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双组长”制,并明确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政府常务副职直接分管扶贫工作,昭通市委、市政府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等共40多次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四套班子领导高频次开展脱贫攻坚调研、检查,从高位统筹谋划。

每年两次的全市现场观摩点评会、“每月通报、季度约谈、半年小结、年度考核”“挂包帮”“转走访”季度联席会议等制度,有力推动了昭通市脱贫攻坚工作。将10个部级重点扶持贫困县区扶贫办明确为政府工作部门,增加人员编制,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配备3至5名工作人员。制定了《昭通市脱贫攻坚工作检查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昭通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全面加强和规范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昭通市纪委牵头进行专项纪律检查,公布脱贫攻坚举报电话,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乌蒙扶贫先锋行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纪律,市审计、财政部门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审计。

出台了《昭通市贫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等9个考核办法,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形成倒逼机制,层层菏低哑对鹑危严格兑现落实考核奖惩。

坚持对象精准,筑牢脱贫基础。按照“五看工作法”和“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的标准和程序,昭通市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识别剔除不精准对象35932户130679人,新识别纳入精准对象39899户130679人,精准锁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为308956户1119488人。

昭通市自主开发的农村扶贫信息化系统,与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精准对接各行业部门信息,并在全市825个贫困村统一制作挂图作战电子牌,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完整呈现扶贫对象的基础数据信息,如实反映脱贫措施落实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精准脱贫工作。

全面规范各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规范管理脱贫攻坚档案,抓实抓细档案管理,建立“一户一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记录、有见证,为考核评估提供支撑。

坚持科学规划,完善政策体系。昭通市围绕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两个确保”,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指导各县区自下而上编制了《昭通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各行业部门编制了6个行动计划、18个专项实施方案,完善了“5+N个一批”政策体系,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具体化、项目化,确保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项目全覆盖。修改完善《昭通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规划搬迁7.14万户26.2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8万户18.51万人。

坚持突出重点,力推项目建设。抓革命老区建设。争取到位资金47.18亿元(其中:革命老区专项资金2.745亿元),占年度计划35.98亿元的131.11%,并完成投资38.7亿元。

抓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5.45万户全部开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1万户),竣工5.09万户,上级补助资金到位5.64亿元。

抓乡村道路建设。着力补齐乡村交通短板,以2017年底所有建制村实现通畅为目标,扎实推进贫困乡村路网建设,打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快车道。19个县乡道工程(315.2公里)完工6个(117.7公里);645个通村硬化(6871.7公里)已全部开工,完工511个(5576.8公里),完工率81%,行政村通畅率达75%以上;44个溜索改桥项目主体完工42个,启动实施“1县7乡2村”交通精准扶贫示范创建活动。水利、电力、通迅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

坚持精准施策,确保精准脱贫。昭通市紧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效推动“5+N个一批”脱贫路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展生产脱贫方面: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突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工作,因地制宜,注重市场化、差异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推行“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全市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971个,其中825个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2347个,已有涉农企业达256家,实现农业产值57亿元、销售收入55.5亿元。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自愿方便、够用实用,能修不建、建则建好”的原则,严格把好选址关、风貌关、功能关“三个关口”,积极引导贫困户合理建房,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目前,2016年计划搬迁安置31050户12105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878户67053人)已全面启动,集中安置点建设已竣工146个;民房建设已启动41960户,竣工25612户;到位资金86.943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5.2937亿元,已兑付农户无偿补助资金28321户7.13亿元,发放农户贷款27853户14.28亿元。

生态保障脱贫方面:围绕把昭通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昭通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陡耕地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958.34万亩,下达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5亿元,覆盖13.14万户贫困户;对25度以上耕地实施退耕还林40.22万亩,补助资金6.033亿元,覆盖2.1万户贫困户;完成农村能源建设27063户;争取3650名生态护林员指标,解决具有森林资源管理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

发展教育脱贫方面:为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昭通市投资65.38亿元开工建设15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教育学校。争取到位资金4450万元,对镇雄、彝良、威信3个革命老区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14年免费教育。开展建档立卡家庭学龄人口摸底调查,全面构建“免、奖、助、贷、补”多位一体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执行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建档立卡户子女高中、一本大学助学金补助政策,落实901.12万元用于普通高中建档立卡户学生免学杂费,落实23万元对46名考入一本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行奖励。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方面: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原则,逐步推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715元,扶持农村低保对象61.49万人。完善临时救助政策措施,提高兜底保障能力和救助实效。

转移就业脱贫方面:按照“培训为基础,转移就业为核心,增收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依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免费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技能。全市共培训36.89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13.66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27.8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4.82万人次;累计实现转移就业人数168.45万人,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138.3万人,可实现务工收入300亿元以上。

健康扶贫方面:昭通市全市有476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7.33%;扎实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排查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17.42万人。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贫困群众看病就医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40元,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投资28.96亿元启动了3个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总建筑面积34.37万平方米。同时,资产收益脱贫、恢复重建脱贫、库区移民脱贫等脱贫工程积极推进。

坚持对标对表,补齐脱贫短板。按照中央、省的要求,昭通市紧扣贫困户脱贫6条标准、贫困村退出9条标准、贫困乡退出11条标准,围绕13个贫困乡镇、231个贫困村出列、24.02万人脱贫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开展脱贫出列自查评估。针对未达脱贫出列标准的114个贫困村、6个贫困乡,召开了脱贫出列专项约谈会,督促指导各县区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实现年度脱贫出列目标。

坚持统筹整合,拓宽筹资渠道。制定了《昭通市扶贫开发责任、权力、任务、资金“四到县”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加大涉农资金统筹。争取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1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5.67亿元。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努力加大融资力度。工行昭通分行拟围绕脱贫攻坚等六大战略投资贷款100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签订了开发性金融支持昭通市精准扶贫备忘录,支持C合交通、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等领域;省农发行批复昭通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额度80.15亿元,已发放30.7亿元;与浦发银行共同发起设立乌蒙山片区扶贫投资发展基金200亿元,已到位174.59亿元,正在申贷第五批;积极争取汇丰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已进入筹建阶段。

坚持统筹协调,凝聚扶贫合力。扎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昭通市建立市级领导联县挂村、县级领导挂乡联村、部门包村、干部职工包户的工作机制,动员1315个单位53505名干部职工挂钩825个贫困村,帮扶贫困农户375281户,实现干部全参与、帮扶全覆盖,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中央、省定点扶贫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29亿元,帮扶引进各类资金1.043亿元。

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共选派629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组建929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帮扶工作,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5人以上的工作队。全面加强工作队员管理,对不能胜任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及时调整召回,全年召回195名不称职的驻村工作队员。

扎实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抢抓东莞、中山两市对口帮扶昭通的机遇,三市党政代表团及时开展了双向互访,签订“1+8”扶贫协作工作框架协议,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进驻昭通,建立了长效扶贫协作机制,确保对口协作帮扶取得实效。目前,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已投入示范点建设资金1亿元,示范点建设已于11月23日正式启动。昭通市应邀参加在东莞举行的2016年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宣传推介昭通苹果、绿豆糕、花椒、天麻等20多种商品和农特产品,达成合作意向16个,意向销售金额3200多万元;三市共同组织启动了“畅游乌蒙・神韵之旅”万人游昭通活动;东莞、中山先后组织40余家企业及商会赴昭通考察,东莞市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计划投入10亿元在昭通建设国际化农产品交易中心,广东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明确将昭通作为中山农产品销售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并在中山市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展销体验店开展昭通农产品展示、销售服务;三和、国才劳务公司将在昭通建立分公司,并按照“县乡直接对接东莞中山市镇街企业”的要求,动员具备成建制输出条件的县区先行先试,大关县已输出劳动力635名;组建昭通扶贫协作产业暨招商引资工作组,专抓对粤招商引资工作;自2017年开始,昭通将每年在东莞、中山至少组织一次昭通项目招商引资活动,东莞、中山每年将在昭通举办一次大型商品展销活动。同时,按照“昭通所需、东莞中山所能”的原则,积极推动教育、医疗卫生、干部交流培养、劳务培训输出等扶贫协作。

扎实开展社会帮扶。协调争取浙商总会、太平保险集团、新沪商、保监会、中关村等社会力量对口帮扶昭通市,上海新沪商联合会初步计划在彝良县投入4500万元,实施村内道路、文化活动场所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盛天平保险公司捐赠和巧家县人民政府出资共同承担保费,为巧家县2016年在册的439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投保了中国人寿“扶贫保险”家庭综合保障计划;充分发挥昭通市青基会的纽带作用,加大对希望小学资金的募集力度,筹集建校资金2179.05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7所。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扶贫、建设家乡,200余家企业与镇雄县签订了社会扶贫意向协议,意向投资4.2亿元,目前已到位0.79亿元;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动员248家企业挂钩帮扶贫困村。

坚持严格管理,用活扶贫资金。严格执行中央、云南省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建立健全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等各环节、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加强资金审核管理,认真督促市、县、乡、村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在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中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度,做到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公开,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严格实行资金审计,确保资金公开透明、规范使用。各县区相关部门严格资金监督管理,对贪污、侵占、挪用扶贫资金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压实责任 纵深推进

坚持月度通报季度约谈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是保障。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每月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1次脱贫攻坚督查检查,并在全市范围通报,目前已开展6次督查通报;坚持每季度约谈各县区党政分管领导,每半年约谈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确保责任上肩、任务到人。2016年以来,已开展3次约谈,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问题导向进行约谈。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对象不精准、信息不精准、措施不精准、对标不精准等问题为主要约谈内容,树立问题导向意识,逐一制定整改措施,从严从实抓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围绕目标任务进行约谈。紧扣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把任务细化到部门、乡(镇)、村组,层层传导压力,逐级约谈问责。

推动政策落实进行约谈。把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约谈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政策落实落地,推动“5+N个一批”政策体系和“6个精准”措施落实。

坚持开展现场观摩点评交流脱贫攻坚经验是重要举措。建立现场观摩点评制度,每年2次由昭通市党政主要领导带领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逐县召开现场观摩点评会,2016年5月、10月分别组成2个观摩点评组深入11个县区现场观摩、点评,互相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交流经验。昭通市贫困面大,脱贫攻坚面广线长,仅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就启动实施479个集中安置点。各县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有海拔几百米的江边河谷,也有海拔2000米的高原。在脱贫攻坚中,各县区均结合实际实施精准扶贫,都有经验有亮点,通过现场观摩,让各县区相互交流学习。

找准问题和差距。紧扣2016年13个贫困乡镇、231个贫困村出列和24.02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对照规划设计,现场查找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倒逼工期进度,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革命老区建设、“四到县”等项目建设,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点多面广纵深推进。观摩点的选择覆盖面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推进、脱贫产业培育等都有体现,而且每次观摩点的选择不能重复,尽力扩大观摩点评覆盖面,通过巡回观摩点评,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

坚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筑牢脱贫攻坚基础是核心。昭通市委、市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把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作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考核指标,坚持“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高度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825个贫困村全覆盖,目前全市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971个,其中825个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2347个。依托自然资源、现有产业等优势,积极探索“支部+党员+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贫困户”“大户+农户”等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发挥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推动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凝心聚力 共奔小康

在下一A段的工作中,昭通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昭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出列标准,全力做好定点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着力实施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行动,确保云南省下达的脱贫计划圆满完成。

着力推进精准措施。坚持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统领,对照脱贫出列标准,按照“5+N个一批”分类要求,将脱贫措施落实到村、分解到户、锁定到人,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措施、政策支持。制定行业扶贫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压实部门责任,全力抓好发展教育、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等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推进交通、互联网、农村危房改造等建设。健全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搭建完善工作平台,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凝聚各方力量精准帮扶。

着力推进扶贫协作。健全对口帮扶党政交流机制,主动对接协调,强化保障服务,完善对口帮扶信息通报、统计监测、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等制度,创新对口帮扶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全面推进示范点建设,2017年6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对口帮扶示范村;以产业合作发展为引领,以粤商产业园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教育、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卫生计生、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着力推进易地搬迁。健全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机制,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重点,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坚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突出抓好规划选址、布局和民居设计,严格落实“厨卫入户”“人畜分离”“两污处理”“面积达标”等要求,坚持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配套协同,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2)

一、目标任务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下简称“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动员全国一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一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总体要求

1、“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民企帮扶、社会参与,努力实现政府扶贫、社会扶贫和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的有机结合。

2、“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将帮扶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聚集。

3、“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光彩理念,组织民营企业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以开发式扶贫为重点,帮助贫困村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企互惠双赢。

4、“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做贡献”与“受教育”相统一,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先富帮后富实践中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

三、帮扶途径

各级工商联、扶贫办和光彩会要在总结提升以往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相关工作基础上,指导民营企业因地制宜选择具体帮扶途径,包括:

1、产业扶贫――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办企业,开发结对村的资源,提高生产力、提升附加值,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2、商贸扶贫――发挥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以及渠道和信息优势,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结对村对接外部市场,带动农户增收;

3、就业扶贫――引导民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本企业或下游企业为结对村提供就业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劳动力的可持续就业能力;

4、捐赠扶贫――引导民营企业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等形式,改善结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5、智力扶贫――引导民营企业借助人才优势开展智力帮扶,向结对村群众教授实用技术,帮助结对村群众更新生产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

6、其它扶贫――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和途径,如:指导和扶持结对村致富带头人创办企业,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牵头组建或参与管理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组织化水平;在结对村设立产业帮扶基金,按照低息运行、滚动发展原则,以金融手段帮助农户发展生产;借鉴定点扶贫工作经验,从企业中选派人员驻村帮扶,带领贫困群众发掘优势、创业致富;发挥企业家个人影响力,为结对村引入更多扶贫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商扶贫;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志愿者服务等。

四、工作分工

各级工商联、光彩会牵头,扶贫办配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促进结对帮扶企业的健康发展,优先享受当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当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无法完成帮扶目标时,要协调新的企业接力帮扶;要教育企业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守法诚信,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利益;要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的特色优势和积极作用。

各级扶贫办牵头,工商联、光彩会配合:本级专项扶贫资金、行业扶贫项目,优先向结对村倾斜;本级统筹支配的扶贫贴息贷款,要优先支持参与结对帮扶的民营企业;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确保企业在结对村的各类投资和捐赠,依法享受优惠财税政策;企业在帮扶过程中遇到障碍和问题时,要积极协调予以解决;要跟踪帮扶进度,做好统计工作,每年汇总民营企业在结对村的投入情况、规划落实情况和主要成效。

五、实施进度

1、签约启动。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联合发文指导,各级工商联、扶贫办和光彩会广泛动员,组织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村签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将结对名单上报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2015年10月17日(扶贫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共同组织启动仪式,同时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2、制定规划。各级扶贫办、工商联和光彩会共同指导、协助签约企业针对结对村的实际,制定具体帮扶规划,明确政府工作任务、企业帮扶措施以及落实时间表。各省级扶贫办负责汇总本省份结对村的帮扶规划,上报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

3、示范指导。各省级工商联、光彩会牵头,扶贫办配合,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从当地签约结对村中选择5个典型村,于2016年6月30日前,上报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将从中选择部分示范村,将民营企业在这些村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交流会、现场会、专题宣传等形式向全国推广,供其他签约企业学习借鉴。

4、调研推动。各级工商联、扶贫办和光彩会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典型。各级工商联要加大调研成果转化力度,通过参政议政渠道,不断完善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企业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障碍,三方要共同努力,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3)

一、基本情况

五峰是第三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自2016年9月正式启动项目建设。截止2018年12月底,已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个、乡镇电商示范服务站7个、村级服务站100个,电商市场主体主要有本土电商平台公司6家、电商企业89家、跨境电商企业6家、各类网店1198家、微店1402家,专职电商从业人员750人、兼职电商从业人员超过4500人。2018年全县电商线上销售总额达3.02亿元,同比增长54.55%。2018年全县快递收件量282.5877万件,快递发件量3149.317万件,合计597.5194万件,同比增长65.21%。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商发展工作,成立由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电商工作推进会。各乡镇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副乡(镇)长具体负责,定期召开电商专题办公会。在五峰政府门户网站开通《电子商务进农村》专区,公开实施方案、资金与项目管理制度,设立征求意见窗口,定期工作动态信息。同时,县电商办创新示范项目管理方式,邀请第三方权威监理机构对示范项目进度、资金拨付等进行审计监理,有效的防范了风险,加快了推进速度。

(二)园区建设

1、依托五峰民贸电商创业园,打造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截止到2018年年底,园区电商企业聚集数量54家,成功孵化电商企业16家,孵化创业项目8个;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岗位3000余人。打造成地方名片,成功认定为省、市级众创空间,成功申报湖北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2018年累计接待超过5000人次。

2、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三峡博艺珠宝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主体工程已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3、茶旅电商产业园已纳入我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项目,已完成初步规划方案。

(三)农村物流体系

按照“两中心三专线”的五峰电商物流体系建设思路,截止2018年年底,两个县级分拣中心、覆盖全县八个乡镇的三条物流专线均已全部开通并正常运营,自开通运营以来,全县运输时效得到了有力保障,平均缩短10小时以上,且电商件价格降低了40%。同时着力解决物流快递到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8年11月开始已在25个行政村开展物流快递到村试点行动,目前效果较好,准备在2019年对各乡镇主干道沿线行政村进行全面推广。

(四)供应链体系

1、加强市场监管。依托“两个系统一个中心”,即可视化实时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和快速检测检验中心的网货质量监管体系,确保网销农产品安全;持续完善五峰电商产品数据库,服务中心安排专人,根据网销政策规定和产品特性,对全县产品进行筛选,目前入库产品711种;设立电商交易管理中心,对五峰主要电商交易平台、电商企业、网商(微商)进行监管,由电商协会安排专人进行电商交易统计工作。

2、持续打造网货品牌。已完成网货品牌“茶韵”“花颜荞语”“五峰印象竹艺”“五峰印象腊肉”“慢土豆”“五峰香葱”“五峰土姜”等50个网货品牌、“五峰毛尖”“清凉湾潭”“土家山蜜”三个公共品牌的注册和设计工作。

3、制定网货标准并严格对照实施。目前已拥有1套省级流通标准(茶叶),已完成7套网货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包含我县主要农特产品蜂蜜、中药材、蔬菜、腊制品。

(五)公共服务体系

1、出台干货政策。已制定《关于鼓励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扶持农村物流、电商培训、电商扶贫、农产品网货化、人才培养等。

2、持续建设五峰民贸电商创业园和三峡博艺珠宝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两个县级运营中心,以两大中心为依托,实现六大功能,即公共服务、电商运营、网商创业孵化、电子商务培训、特色产品展示、网货仓储配送。

3、发挥五峰电子商务协会作用,积极开展各类电商助销活动。2018年,由协会主办或协办1次电商年货节活动、5次电商助销活动,前后共与20余家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帮扶协议,带动1500多贫困户脱贫增收。

4、电商培训。2018年,依托县人社局、县电商办、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电商协会共开展20期电商培训(电商培训乡村讲堂15期、电商增值培训班1期、电商创业培训班3期、残疾人专题培训班1期),参训2202人次,其中贫困户398人次。

5、宣传营销。全方位开展五峰发展电子商务工作宣传,积极组织活动和参展,大力宣传电子商务优秀企业,推介我县优质产品,全力打造“互联网+五峰”,提升五峰知名度。

(1)2月初,举办“2018五峰首届电商年货节”,活动持续12天,吸引近60家商家入驻,同步实现了五峰网货、电商扶贫农特产品、其他年货土特产品线上线下展示与销售。

(2)3月中旬,积极响应“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茶旅融合发展思路,与邮乐联袂打造“2018邮乐春茶节”活动。

(3)3月中旬,参与宜昌市商务局组织的“宜昌茶,香天下”2018线上春茶节活动,各企业销售“五峰绿茶”20000余单,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4)“五峰蓝”平台赵鹏荣获2018年“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村电子商务组的金奖。

6、2018年3月,成功通过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绩效评价。

7、2018年4月-10月,安排专人对口支援西藏加查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同时五峰印象、五峰万绿公司向加查县捐赠2万元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另县公共服务中心安排专人对加查县网店建设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及后续跟踪服务。

(六)电商扶贫

1、2018年4月底启动电子商务乡村讲堂活动,计划在2年内实现108个行政村(居)全覆盖,其中贫困户占比不低于20%。截止2018年年底,预计完成40个行政村的培训工作,累计参训3000人次以上。

2、7月9日至13日,组织8个乡镇共计72名职业农民工、电商创业青年等参加“湖北省电子商务精准扶贫领头人培养计划”送课下乡培训活动。

3、2018年,由协会主办或协办1次电商年货节活动、5次电商助销活动,前后共与20余家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帮扶协议,带动1500多贫困户脱贫增收。

4、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岗位3000余人,其中全方位、多角度帮助1000名以上的贫困人口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就业。

5、5月中旬,五峰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鹏应市商务局邀请,对市直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进行了题为“发展农村电商,助力扶贫攻坚”的农村电商专题培训。

6、8月中旬,五峰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鹏作为我县电商扶贫带头人在全市脱贫攻坚会上作典型代表发言。

7、8月中旬,“五峰蓝”电商平台成功举办傅家堰受灾玉米义卖活动,活动总共收购销售玉米52000斤,销售额102960元,帮助受灾地区农户增收总额26000元,覆盖受灾地区农户50多户,其中在册贫困户24户。

8、按照“一乡一品”发展思路,今年重点针对傅家堰乡柑橘产业进行了线上包装、策划及推广活动。自2017年11月底县电商协会与傅家堰乡签订200万的柑橘帮扶购销协议以来,截止11月底,各大电商企业总计收购销售傅家堰乡柑橘126252斤,销售总额38.5万元,帮助傅家堰乡鸭儿坪村、白庙村等125户种植户户平增收2200余元。

9、12月上旬,参加市商务局在我县九里坪村、长茂司村开展的“电商扶贫·党员先行”帮扶活动,除对每村使用电商扶贫专项资金5万元帮扶外,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到村签订帮扶协议,同时由县电商协会现场收购当地土农特产。

三、2019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示范县项目收尾工作,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做好后示范时代平稳过渡工作。

(二)跨境电商项目持续推进。

(三)筹备茶旅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

(四)电商扶贫

1、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依托五峰民贸电商创业园入驻企业和县电商协会会员单位,成立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设立党员示范岗,积极参与电商扶贫,发挥党员示范作用。聘请党员律师担任顾问,举办电商扶贫专题法律讲座,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组织党员企业家参与电商扶贫工作,定期开展“电商扶贫,党员先行”等主题活动。

2、发展网货供应基地。通过“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建设网货供应基地6000亩,电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下订单并指导合作社进行包装、分拣,合作社负责进行生产、品控和日常管理,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生产等方式参与。

3、完善电商物流体系。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信息系统”和“两中心三专线物流网络”日常管理,优化各站点便民服务职能。2019年通过开设物流支线,配备机动运输车辆,整合农村客运、社会物流等方式解决交通相对便利的28个村“最后一公里”难题。

4、构建电商市场体系。通过集中培训、上门指导、远程辅导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开设网店(微店),指导贫困村合作社建设网络销售渠道,2019年培育不少于200家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5、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电商企业优先销售贫困户农产品,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和县电商服务中心的沟通机制。争取商务部及省市电商扶贫政府资源,引导国内知名平台及省市电商企业与本土电商企业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知名展会,举办各种线上线下活动促进贫困户农产品销售。2019年计划带动贫困户增收2000万元。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1-0005-06

一、坚持中央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地位

贫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历史经验证明,贫困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如果不能逐步消除贫困,一个国家就难以长期保持社会稳定。没有稳定,根本谈不上发展。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努力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都十分重视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仅高度重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而且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中央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地位。

中央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各级领导机构。1982年12月,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成立,这是第一个领导区域性扶贫开发工作的机构。1986年5月,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9月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这是第一个领导全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后,根据国务院的统一要求,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领导本地的扶贫开发工作。

2.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强调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扶持老革命根据地、边疆地区和其他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国家和发达地区要对这些地区继续给以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的支持。此后,扶贫开发工作一直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确定扶贫开发的具体帮扶对象。针对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县、乡、村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决定以县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单元,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具体帮扶对象。1986年,国家确定了331个县为国家专项扶贫资金投放的重点对象,这331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加上各省区市确定的371个贫困县所覆盖的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总人口的80%以上。1994年,国家调整了贫困县的标准和范围,确定了592个县为国家专项扶贫资金投放的重点对象,这592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分布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了全国72%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重新在中西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确定了592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592个县的农村贫困人口覆盖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50%以上、低收入人口的60%以上。同时,中国政府突出强调扶贫开发到村到户,并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4.8万个重点贫困村,覆盖了全国83%的贫困人口。

4.制定国家扶贫开发规划。1994年4月,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明确提出了扶贫攻坚的形势与任务、奋斗目标、方针与途径、资金的管理使用、政策保障、部门任务、社会动员、国际合作、组织领导等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2001年6月,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头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基本方针、对象与重点、内容和途径、政策保障、组织领导等问题。这是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后,又一个指导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5.扶贫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增长。中央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安排的专项资金包括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专项贷款等。据财政部农业司赵鸣骥司长2008年7月17日在扶贫开发形势和政策研讨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由设立之初(1980年)的5亿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44亿元,累计安排扶贫资金1600多亿元;1986-2007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贴息资金70多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近2000亿元。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2008年和2009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两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分别是167.34亿元和197.34亿元。财政部农业司扶贫处在《2010年财政扶贫开发基本情况》中公布: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为222.68亿元。

6.对贫困地区、贫困户和扶贫开发工作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中央和地方安排开发项目时,应向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倾斜;国家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时,要考虑贫困地区的特殊性,给予支持和照顾;对贫困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要坚持同等优先的原则。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提出对所有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户,免除粮食定购任务,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对贫困县新办企业和发达地区到贫困地区兴办的企业,在三年内免征所得税。

二、组织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县、乡、村

组织党政机关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不仅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党的干部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分别作出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的具体部署。1986年6月26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提出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会议强调凡有条件的部委,都应当抽派干部。深入到贫困地区帮助工作;有的部委可以相对稳定地联系一片贫困地区,定期组织干部去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并帮助贫困地区排忧解难,开发经济;有的部委可以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和条件,有计划、有选择地为贫困地区做几件实事。《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强调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都应积极与贫困县定点扶贫,一定几年不变,不脱贫不脱

钩。《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再次强调要把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地区确立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地区的工作始于1986年.最初是由科技部、农业部、林业部、地质矿产部等10个部委分别在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选定一个区域作为联系点开展定点扶贫,此后逐步形成了中央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到县,省、地、县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到贫困乡、村的工作格局。

1.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的总体任务。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的总体任务是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温饱问题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贫困乡村和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开发式扶贫,积极推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服务能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扶贫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努力形成推动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当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的工作思路。针对定点扶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现实需求,制定帮扶工作规划.以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为工作目标,以解决定点扶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工作重点,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基层干部和劳动力培训、基层组织建设等为工作抓手,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3.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的组织领导。定点扶贫部门要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点扶贫部门领导每年应深入本部门定点扶贫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实地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将定点扶贫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定点扶贫工作;及时将本部门帮扶情况,包括年度总结、统计报表和工作安排等报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央组织部及本部门党的关系所属工委。

4定点扶贫工作与培养锻炼干部相结合。参与定点扶贫的部门每年要选派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单位挂职扶贫。选派干部的人数可根据本部门定点帮扶单位的数量确定,一般1个县选派1名干部。挂职扶贫干部实行一年一轮换,凡自愿要求延长挂职扶贫时间的,要提倡和鼓励。挂职扶贫干部由派出部门、派驻地单位共同管理,以派出部门为主,要进行严格的任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据国务院扶贫办初步统计,从2002年到2009年,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等241个单位共向4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投入扶贫资金(含物资折价)84.87亿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292.5亿元,帮助安排扶贫项目9432个,引进人才3904名,引进先进技术1712项,资助贫困学生28.8万人次,培训干部群众151.6万人次。同时,各省区市的定点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7年到2009年的3年时间里,各省直单位对帮扶地区直接投入的资金达到98.2亿元。

三、安排东部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

安排东部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不仅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东部发达省市了解贫困地区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突出问题,增进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感情,改进工作作风的必要举措。1992年lO月,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1993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组织经济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再次强调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等沿海较为发达的省,都要对口帮助西部的一两个贫困省区发展经济。1996年7月,在国务院的直接安排和部署下,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贫困省区的工作全面展开。

1.东西扶贫协作的具体安排。东西扶贫协作的具体安排是北京市帮扶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帮扶甘肃省,上海市帮扶云南省,广东省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帮扶陕西省,浙江省帮扶四川省,山东省帮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帮扶青海省,福建省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连、青岛、深圳、宁波等4个计划单列市帮扶贵州省。1997年重庆直辖市设立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2002年又决定由珠海和厦门对口帮扶重庆。至此,东部共有15个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1个省区市,东西扶贫协作已涉及26个省区市。同时,国务院决定全国各地对口支援自治区、有关地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以及原有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不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经济较发达的市、县与经济欠发达的地、县的扶贫协作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2.东西扶贫协作的内容方式。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培训和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和资金,传递信息,沟通商品流通渠道,促进物资交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有利于尽快解决群众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关的加工业,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品的生产;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带动和帮助贫困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发展生产;开展劳务合作,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有序地组织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到经济较发达地区从业;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为贫困地区捐赠衣被、资金、药品、医疗器械、文化教育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活动。

3.东西扶贫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协作双方领导定期互访、联席会议等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扶贫协作重大问题。确保扶贫协作工作有目标、有规划、有投入、有措施;建立财政援助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工作交叉检查机制、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建立规范的东西扶贫协作项目遴选机制,共同研究制定规范的东西扶贫协作项目管理办法;东部省(市)扶贫协作工作部门要加强对区县级扶贫协作部门的工作指导和项目协调,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西部省(区、市)扶贫办要加强对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以省为单位建立规范、完整的东西扶贫协作项目档案,并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规范扶贫协作项目管理,提高扶贫协作项目效益。

据统计,1996-2000年东部13个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累计为西部贫困省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1.4亿元,双方签订项目协议5745个,协议投资280多亿元,实现投资40多亿元,从贫困地区输出劳动力51.7万人。此外,东西部地区在干部交流、人才培训、援建学校、建设基本农田、修筑公路、解决人畜引水困难等方面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协作。另据新华社记者吴涛、王攀2010年6月28日在新华网的《中国东西扶贫直面差距进入“十年攻坚”阶段》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6月,中国东部沿海富裕省份和城市向西部相对落后地区提供的无偿财政

援助超过70亿元人民币,援建学校近5500所;同时,东部企业在西部地区的扶贫性开发投资总额超过2500亿元。组织安排西部劳务输出达238.9万人次。

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建设

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温饱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不仅有助于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而且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培育和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1994年4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强调各派和工商联要发挥人才众多、技术密集的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推广农业技术;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都要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通过科技承包、技术推广、选派科技副县长、副乡长等形式,提高贫困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人民和武警部队要帮助驻地群众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再次强调各群众团体、派、工商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人民、武警部队要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为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作出新的贡献。2001年6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和执行政府扶贫开发项目;企业可以通过捐赠资金。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欢迎海(境)外的华人、华侨及各种社团组织,通过不同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1.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目前,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等4个方面。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国有企业定点扶贫。到2009年.共有156家中央国有企业定点帮扶269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国有企业开展定点扶贫的具体方式是为当地引进项目、派人员挂职、搞技术培训、帮助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信息支持等。二是企业社团联手扶贫。企业通过各类基金会或其他社会组织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和组织支助志愿者,支持一些扶贫项目,包括援建学校、基础设施、养老院、医院,支持白内障复明手术、贫困儿童救助、贫困母亲救助、残疾人救助等。三是龙头企业带动扶贫。以企业为龙头,与农户构成不同连接方式,共同发展产业。开拓市场。四是村企合作扶贫。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合作关系,进行一对一的支援,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2.群众团体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例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除配合国务院承担残疾人专项扶贫工作外,还定点帮扶河北省南皮县。其参与扶贫的主要方式是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负责康复扶贫贷款的发放,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开展了母亲健康快车、母亲小额循环扶贫、灾区母亲安居工程、春蕾计划、妇女健康检查、妇女教育培训等扶贫活动。委员会开展了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创业小额贷款、就业创业示范以及贫困地区基层团组织扶持等扶贫活动。中华全国总工会定点帮扶山西省和顺县。其开展的特色产业开发、科技培训、惠农信息平台建设、修建惠民工程、教育扶贫等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3.派和工商联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例如1988年6月。贵州毕节试验区成立后,中央统战部和台盟中央与赫章县、民革中央与纳雍县、民盟中央和致公党中央与毕节市、民建中央与黔西县、民进中央与金沙县、农工党中央与大方县、九三学社中央与威宁自治县、全国工商联与织金县先后建立了定点帮扶关系。20多年来,各派和工商联在毕节实施了大量周期短、见效快、科技含量高的扶贫示范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基地、坡改梯示范工程、旱作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蔬菜示范种植基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试验和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药材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经果林示范栽培、良种农作物试种基地、畜牧品种改良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4.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的以小额信贷、母婴平安120、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紧急救援、孤儿救助为代表的援助型项目和以扶贫中国行、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为代表的倡导型项目等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出版的(20年回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累计筹措并投入扶贫资金和物资41.2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00余项.受益贫困人口超过1176万。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后。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老区建设。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王作义会长在全国老促会第八次会长座谈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共为革命老区引资220亿元,募集资金25亿元,联系建设项目5A万个。修建中小学校9138所,资助贫困学生29万人,派出巡回医疗队7438批次,医治病人261万人次。捐赠价值812万元的医疗器械。培训农村技术人员97万人次。培训农民2283万人次。

此外,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扶贫活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的以救助失学儿童为主旨的“希望工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中国计生协、中国人口报社组织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贫困母亲为主旨的“幸福工程一救助贫困母亲行动”。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农业部、人事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以缓解贫困地区师资、医疗、科技等各类人才缺乏状况为主旨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也构成了社会力量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积极开展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中的合作

中国的扶贫开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政府重视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中开展合作。1994年4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要“积极开展同扶贫有关的国际组织、区域组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交流,让国际社会及海外华人了解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扶贫工作。要积极扩大和发展与国际社会在扶贫方面的合作。广泛地争取对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支持。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以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客商到贫困地区兴办开发型企业,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充分利用目前国际社会关注发展中国家缓解贫困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展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广泛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扶贫开发的援助和支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扶贫开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争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援扶贫项目。为保证其

顺利执行,国家适当增加配套资金比例,对地方财政确有困难的可以全额配套。要根据贫困地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外援项目的管理:努力提高外援贷款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还贷能力。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争取国际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加强与国际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里的交流,借鉴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方面创造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我国扶贫开发的工作水平和整体效益。”

1.世界银行在中国开展的扶贫项目。在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世界银行是与中国政府合作时间最早、合作项目最多、合作资金规模最大的国际机构。从1995年起,中国政府利用世行贷款先后实施了中国西南(云南、贵州、广西)扶贫项目、中国秦巴山区(四川、陕西、宁夏)扶贫项目、中国西部(内蒙古、甘肃)扶贫项目、中国农村贫困社区(四川、云南、广西)发展项目、中国贫困农村可持续发展(河南、重庆、陕西)项目,累计利用世行贷款资金约8亿美元,覆盖中国中西部最贫困的10个省区市、14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70多万贫困人口受益。

2.联合国机构在中国开展的扶贫项目。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和于田县开展了贫困农村产业发展和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尼勒克县、察布查尔县,和田地区的于田县、策勒县和墨玉县,喀什地区的伽师县、疏勒县和疏附县。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县和伊吾县开展了贫困地区农村综合发展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甘肃永靖县、湖北秭归县、四川南充和汶川开展了儿童贫困与发展试点项目;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从1979年至2005年共向中国提供了价值约9亿美元的无偿粮食援助,并帮助中国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3.区域性组织在中国开展的扶贫项目。例如亚洲开发银行开展了贫困农户参与黄河流域洪水控制项目、贵州纳雍社区扶贫示范项目、非政府组织参与村级扶贫规划项目、山西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甘肃清洁能源开发项目、云南思茅森林和木材可持续利用项目、豫西农业发展项目等。亚洲开发银行还十分关注中国贫困农村的交通建设,先后为腰古至茂名、达县至万县、神木至延安、成都至南充、赣州至龙岩、宜昌至万州等铁路建设,以及对江西、河北、云南、山西、贵州、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宁夏等省区市的公路建设提供了贷款援助。

4.外国政府在中国开展的扶贫项目。例如中德山西扶贫项目,扶贫监测评价体系江西试点项目,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覆盖云南、新疆、青海、甘肃等4省区);中荷安徽霍山双边发展合作项目;中澳技术合作喀斯特环境恢复项目(广西);中日技术合作山西雁门关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及扶贫项目,广西天湖贫困区扶贫项目;中英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西南基础教育项目(覆盖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等4省区),甘肃水资源需求管理、面向贫困人口的农村水利改革、结核病控制、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合作伙伴、艾滋病防治等项目;中加宁夏农村扶贫项目;中意云南综合扶贫项目。

5.国际(港澳)民间组织在中国开展的扶贫项目。例如国际行动援助组织在陕西开展了农村贫困社区发展项目,在甘肃开展了农村发展示范区项目及贫困地区妇女生育健康项目;国际伊斯兰救援组织在宁夏海原开展了“女生之家”项目;全球基金在云南开展了疟疾健康教育项目;德国米索尔基金会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开展了“参与式综合发展、环境保护与扶贫相结合”项目;世界宣明会在广西开展了孤儿及特殊儿童服务、救灾重建、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等项目;香港道德会在重庆开展了教育扶贫项目;香港华光功德会在宁夏固原开展了井窖集雨场建设项目;澳门巴迪基金会在甘肃开展了农村妇女环境建设项目。

据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2010年1 1月18日主办的《中国外资扶贫成果展》公布的数据,到2010年,已有50多个国际机构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参与了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我国在扶贫领域直接引进利用外资接近14亿美元,加上国内配套资金,投资总额已达到人民币198.2亿元;107个外资扶贫项目覆盖了中西部18个省(区、市)的320个县,使近2000万贫困人口受益。

六、发挥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于1986年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后,改变了以往分散救济式的扶贫方式。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根本方针。开发式扶贫较之以往的救济式扶贫来说比较注重贫困群众的参与性,但是,由于贫困群众的经济基础差、文化素质低、参与意识弱,容易形成对政府的强烈依赖,他们视政府为“救世主”,认为扶贫开发是政府的事,对他们进行救济是“天经地义”:以往的扶贫开发工作都是采取项目运作的方式,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以项目覆盖贫困人口,扶贫者往往把项目当成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而把贫困群众当作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工具,这使得贫困群众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政府主导扶贫开发的反贫困治理模式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某些地方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制贫困群众执行自己的决定,而不注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可见,开发式扶贫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仍未能充分反映贫困人口的意愿,比如在扶贫项目的选择、政府扶贫效果的评价、自身贫困现状的评估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均未能充分考虑贫困群众的意见,这弱化了贫困群众参与开发式扶贫的主体意识。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参与式扶贫。通过参与式扶贫,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与各级政府的帮扶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把被帮扶对象的主观努力与全社会的积极支持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成开发式扶贫的巨大合力。

1.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参与的意识。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所享有的物质生活的发达程度决定和制约着人们心理活动的内容。贫困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下,贫困群众生活还很艰苦,这使得贫困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依赖盲从、消极被动、畏惧保守等心理特征。而参与式扶贫强调要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贫困群众的参与意识,发挥贫困群众的首创精神,扶贫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措施的落实等都要动员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听取贫困群众的意见,倾听贫困群众的呼声,使贫困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实施权和管理权,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5)

根据安排,区审计局脱贫攻坚结对包保乡社区,该社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已死亡2户),2014年脱贫4户,2015年脱贫5户,2016年脱贫34户,2017年计划脱贫6户,计划脱贫人口18人,区审计局安排6名干部分别包保该6户。2017年8月底,根据省扶贫办要求,调整村级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区审计局安排7名干部共包保20户,其中:乡社区19户,独秀社区1户。

区审计局从建立机制入手,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建立包保制度。成立局脱贫攻坚指导组,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党组成员、科级干部、科员共同参与,形成全局包保机制。局所有帮扶责任人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原则,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帮扶村进行走访调研,与乡村干部、扶贫联络员共商扶贫对策,实行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到包干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扶贫联络制度。安排1名干部为扶贫工作联络员,负责与区扶贫办、区有关单位和结对帮扶村沟通联络,确保扶贫信息畅通,形成互动发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扶贫工作反馈制度。要求帮扶联络员、帮扶责任人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以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几年来,我局围绕产业扶贫项目、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医疗保障和子女就学等多次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因人因户精准施策。

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局帮扶责任人深入、独秀社区,调查走访贫困户,通过户口本、身份证、扶贫手册等资料核实贫困户家庭成员基础信息,察看扶贫对象居住环境、家庭财务,通过交心谈心,全面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收入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对贫困户住房、收入来源、支出情况、饮水安全、交通出行、享受惠农政策等情况进行了详实调查登记,同时拍摄照片,确保情况清、底子明、数据准;二是精准找出致贫原因。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贫困户因身体或智力残疾、重病、慢性病、身体衰老及失去劳动能力等因素致贫。只有找准贫困原因,精准把脉,才能找到治贫之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办法;三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出问题,分类施策,因地因户制宜,尊重民意,一户一策,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与贫困户共同商议制定个性化年度扶贫计划,采取帮扶措施。

三、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多元化扶贫。

区审计局利用部门资源优势,坚持把引进社会力量帮扶作为提高结对共建实效的有效途径,推动结对共建向纵深发展。协调区财政局,帮助社区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支持村级道路建设;协调区残联,为视力障碍贫困户争取盲杖;协调区卫计委、医保局、退伍军人事务局,为因病贫困户争取医疗费用报销;协调区教体局,为贫困户家庭学生申请助学金;协调区农业农村局,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协调区人社局,帮助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6)

三、企业服务,经济调研:继续做好__区区级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企业专项活动,及时了解重点企业动态信息,掌握重点企业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推进服务重点企业的常态化、长效性。充分利用__口岸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联合人民南做好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聘请高水准专业机构出谋划策,为推进口岸经济及人民南商圈的更新转型而努力。

四、科协科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继续按照区科协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街道科协工作职责,坚持与时俱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并联合社区、学校,广泛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以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提升辖区整体科普水平,让科普宣传活动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家庭,为构建和谐街道做出贡献。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7)

结对协作

广东省对口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由深圳市负责实施,重点帮扶百色市、河池市。深圳市要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市、县(市、区)之间结对帮扶,探索在乡镇(街道)之间、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漠化片区县)开展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动员驻桂广东企业就地帮扶、回馈当地,形成政府援助、社会参与的结对帮扶工作格局。

产业协作

两省区依托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等相关泛珠合作平台,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流域合作发展和粤桂一体化发展。按照 “市场主导、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的原则,积极推动两省区产业合作。发挥广西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培B一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文化旅游企业等,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等实现稳定脱贫。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广东有实力的企业到广西投资兴业,引导广东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广西贫困地区转移,加大产业转移力度,选准产业对接点,有计划地推进双方产业对接,建立有效整合双方资源、跨区域对接的产业集群。深圳市要加强与百色市、河池市的产业协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劳务合作

进一步加强两省区劳务合作,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入输出精准对接机制,开展劳务结对子,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入输出地。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劳动力资源、空缺岗位信息互通共享和匹配对接,为广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务工的人员提供岗位信息、就业推荐、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招聘洽谈等免费就业服务。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继续以 “订单培训、定向就业”的模式开展就业扶贫培训工作,帮助有意愿到广东务工的贫困人口提升技能,实现就业。双方共同研究新政策,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建设新农村

两省区要聚焦扶贫攻坚,支持一批贫困村开展新农村建设,通过建设贫困群众安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现有居住地的文体公共服务设施及落实脱贫致富项目,改善贫困村(屯)村容村貌,提升发展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新农村引领,带动其他贫困村加快发展。深圳市要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协作,采取“产业+基地+企业”的培养模式和创业导师全程跟踪辅导的培养方法,推进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

教育协作

两省区教育部门继续做好对口协作、师资培训、对口招生和支教工作。广东选择部分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与广西贫困地区学校(幼儿园)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广东每年选派一批教师志愿者到广西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支教。广西每年选派一定数量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高校领导干部到广东跟班学习或挂职锻炼。提升职业教育协作水平,利用广东职业教育资源和顶岗实习就业岗位,巩固职业教育协作试点成果,提升广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国家东中西部合作培养计划框架下,招收广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就读广东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

医疗卫生扶贫协作

加强两省区在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协作、远程医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分类救治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广西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的帮扶工作,实施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医疗服务功能,提升对口县级人民医院专科技术水平和医疗管理水平。每年从广西贫困县选派县级卫生人才前往广东跟班学习。广东选派一批医疗专家到广西指导培训,帮助广西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升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管理水平、诊治能力、服务功能。

旅游扶贫协作

加强两省区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旅游公共服务等旅游领域的对接与互动。借助 “两广城市旅游合作联席会议”与“岭南风光”美丽中国十大旅游品牌全球推广工程等合作平台,推动粤桂旅游扶贫协作工作。建立粤桂旅游宣传推广和客源互送机制,重点做好广西贫困地区和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产品在广东的宣传推广工作,有序安排广西旅游扶贫重点地区的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赴广东学习培训,安排广东旅游业专家赴广西开展旅游管理培训。加强旅游业投融资合作。支援贫困村实施一批旅游开发、完善服务设施的项目。

人才支流

在广东省统筹下,由深圳市分批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百色、河池市开展帮扶,重点突出与脱贫攻坚相关的特色农业、现代工业、金融投资、规划设计、旅游商贸、生态环保等领域,有条件的可借鉴“组团式”援助方式组成技术团队进行帮扶。加大对被帮扶地区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广西定期从贫困县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广东省有关市、县(市、区)或部门挂职锻炼,继续实施粤桂扶贫干部培训及协作交流等项目,定期安排广西一定数量的教师、医生、农业科技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广东接受培训或跟班学习。深圳市组织动员有关学校、医院与被帮扶地区学校、医院结成帮扶关系,加大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支持。

青年公益协作

深化“希望工程”助学行动,为广西贫困学子提供一定数量的助学名额,每年为广西贫困地区小学援建一批“幸福厨房”,联合社会力量深入贫困县、贫困村开展“关爱留守少年儿童”活动。每年招募选派一批广东“西部计划”志愿者赴广西贫困地区开展为期 1-2年的卫生、农技、扶贫和支教等志愿服务。开展广东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健康直通车”进桂活动,为广西贫困地区提供义诊巡诊、送医送药、重症青少年救助等服务。实施青年学子扶贫行动,每年为广西籍大学生提供“展翅计划”实习岗位。每年暑期组织大学生队伍赴广西开展助力精准脱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开放开发协作

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打造粤桂一体化发展、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平台,突破行政分割,在肇庆与梧州毗邻区域划出一定范围,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构建开放合作支撑平台。鼓励粤桂毗邻的肇庆、云浮、梧州、贺州、玉林市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探索合作开发 “飞地经济”新模式。加快建设桂东发展“飞地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部级开发区,支持培育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加强协作工作机制建设。建立粤桂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 1次以上联席会议,统筹协商重大事项,联席会议由两省区轮流主办。建立粤桂扶贫协作省(区)、市、部门对接机制,明确相应责任,共同抓好落实。省区层面成立协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接粤桂扶贫协作事宜,有关协作工作具体由深圳市与百色市、河池市及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在省区协作领导机构指导下由部门具体负责。

选派干部,推动落实

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要求,在广东省统筹下,主要由深圳市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吃苦和奉献精神、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有感情的干部组成扶贫协作工作组,派驻百色市、河池市,每批次工作时间为 2至 3年。工作组由局级干部作为领队,可挂任百色、河池市党政副职,也可在广西自治区扶贫办兼任职务。扶贫协作干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按照两省区达成的扶贫协作协议,落实好相关帮扶项目等,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产业带动、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注意做好 “传帮带”,促进受援地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支持,用好资金

广东按照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方案要求,增加对广西的财政援助资金,从 2016年开始,对百色、河池市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石漠化片区县)按平均每县(市、区)每年 1000万元安排财政支援资金,视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列入年度预算。加强援助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完善项目资金长效管理机制,探索以合约方式建立项目合作关系,签订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责任书,加强项目协调,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广西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为协作项目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并加强对广东帮扶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帮扶双方加强联系,定期通报项目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

强化沟通,密切联系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8)

一、工作重点

1. 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供应链渠道的配套,打造扶贫产业链闭环,构建贫困群众脱贫长效机制。

2.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商(协)会和非公经济人士,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参与社会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为全市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二、工作计划

1.鼓励扶贫农业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紧密合作关系,生产出了大量的绿色、生态、有特色的优特农产品。帮助贫困村搭建产销对接渠道,帮助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销信息不畅、直采直销少、商品转化率低等问题。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9)

精准电商扶贫方案落实,确保电商脱贫基础牢固

今年年初,扶风县委、县政府抢抓电商发展机遇,提早谋划,把深入创建“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列为电商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按照“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把握精准、助力扶贫,强化服务、聚焦上行”的原则,科学制定《扶风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扶风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扶风县2017年电商扶贫工作计划》,着力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瓶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新引擎。上半年,全县硬化贫困村庄道路228公里,92个贫困村网络、宽带通信覆盖率达到了100%,38个物流公司、40个快递企业、400余个快递代收发网点,实现贫困村全覆盖。1-6月份全县网销农产品交易额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其中苹果、猕猴桃网络销售2万吨,销售额8000多万元,有效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

精准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确保造血脱贫能力提升

一是开展电商专题讲座,助力观念转变。4月份,邀请陕西省电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省经济学会会长、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鸿教授为全县300余名扶贫干部开展了“互联网+创新思维与扶风县电子商务突破发展”专题讲座。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了大家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工作热情,明确了工作思路和举措,为实施电商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助力就业脱贫。按照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题培训安排,逐镇逐村开展电商扶贫培训16期,培训群众1600多人次、贫困户320人次,极大地提升了贫困户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节支增收脱贫的积极性。截至6月底,宝鸡友云电子商贸公司、宝鸡秦花电子商务公司等77户县域电商企业已吸纳受培训贫困户就业168人。

三是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助力创业脱贫。依托人社、妇联、团委等就业创业项目,召集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和有意向开办网店的贫困户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加速电商创客由虚拟走向现实,不断做大扶风电商总量。今年1-4月份,全县新开办电商企业27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其中贫困户开办电商企业5户。

四是开展电商产品培训,助力产业脱贫。去年,因部分果农对电商农产品规格、质量、包装、安全等要求认识不够,存在以次充好、物图不符等现象,导致退货较多。对此,我们组织对天度、召公等苹果生产大镇实施电商农特产品专题培训,指导农民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和农产品追溯生产,通过农产品分等定级、品牌包装、物流配送等专业化运作,确保了产品质量。同时,积极向农民宣传电商订单式种植,引导贫困户由“种什么卖什么”向“要什么种什么”转变,最终实现把“农产品卖给最需要它的人”,进而获得最大收益。结合县情实际,大力推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引导贫困户种植电商热销产品,发展产业脱贫。全县约2600余户贫困户种植苹果9600亩、800余户贫困户种植猕猴桃5000亩、120余户贫困户种植黄桃230亩、50余户贫困户种植布朗李子180亩,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脱贫政策的落实。

精准电商助残扶贫行动,确保残疾人脱贫不掉队

一是摸清底子。县电商办积极与县残联对接,从贫困残疾人信息库中筛选学历高、年龄轻、工作经验丰富且有一定网络操作特长的11名残疾人,确定为电商助残扶贫对象。

二是上门培训。邀请电商讲师对电商助残扶贫对象进行一对一上门培训,宣讲电商知识政策,培训开网店、办微店的操作技能,鼓励他们实施电商创业,目前已落实有意愿残疾人8人,5人已开办了网店。

三是捐设备。组织电商企业自筹资金,向有开办网店意愿的瘫痪贫困人员程运山、低保人员段志成捐赠电脑、展柜及部分网销产品,免费开通宽带网络,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增收脱贫。

四是助推销售。积极联系将残疾人权宽勋开办的“挂面权大叔”网店与秦花电子商务、“扶风印象”等平台进行资源连接,增加其网店访问量,使其日发货量达到120件,预计年可增收1.5万元。

精准电商扶贫体系建设,确保电商脱贫持续发力

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三有一能”的目标,聚力电商扶贫体系建设。目前投资500万元的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即将建成,投用后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个;投资500万元的集网络销售、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扶风服务中心已建成,带动贫困户就业30人;投资300万元的京东集团扶风服务中心已建成,带动贫困户就业20人;在8个镇(街)建成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个,直接带动贫困人员就业93人;在92个贫困村建成村级电商扶贫点92个,直接带动贫困人员164人就业,辐射带动2000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未来三年内,计划将再扶持200名贫困人员开办网店、微店200个。

精准凝聚电商扶贫力量,确保电商脱贫取得实效

积极组织成立扶风县电商协会,鼓励协会义务承担脱贫攻坚重任,凝聚电商企业扶贫力量。宝鸡友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各贫困村收购蔬菜、红薯等10万余公斤,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陕西天使芳菲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63户贫困户开展苹果、猕猴桃、李子订单种植,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后顾之忧;扶风六盘山果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天度镇晁留村35户贫困户开展绿色无公害苹果种植,并负责产品包销。据统计,目前全县39户电商企业已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30万元。

商协会扶贫工作计划篇(10)

2008年,市工商局扶贫工作组进驻××村,当时村里一穷二白,出门难、饮水难、用电难、没有任何集体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社组织……诸多困难禁锢着村民们的致富梦。

为了彻底改变该村落后的面貌,市工商局党组制定出详细的建整扶贫规划方案,并将××村的建设扶贫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局领导身先士卒,多次下到建整村扶贫一线走访、调研,了解扶贫工作的进展及扶贫工程施工情况,局里分管领导与村级组织班子一起研究扶贫对策,和工作组队员齐心协力为村里解决实际问题。两年间,市工商局共为该村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余万元,其中2008年先期落实*万元,2009年追加投入*多万元。

村里没有图书室,工作组想方设法,打报告提申请,终于争取到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的“万村书库工程”指标,获得各类各种图书*册,总价值*余万元,工作组还买来科技图书、报刊、杂志千余册,建了村级图书室。极大的丰富了该村的知识储备。

村民想学科技,工作组到村组织科技培训*余人次,并多次送电影下乡,*%的群众直接受益。

个别村民生活特别困难,工作组就组织市工商局个私协会组织市直私营企业部分老总到村进行访贫,结对慰问,送钱送物。

2009年7月1日党的生日,该局机关党委成员到××村对老党员、老支书,困难党员进行了一次慰问。这些活动,极大的鼓舞了该村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的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体现了工作组与村民的鱼水深情。

××村旧村部破烂不堪,遇到开会时,就要临时借用村民的住房开会,既不方便,又影响办事效率。因此修建村部是广大村民和干部的迫切希望的大事。2009年初,在各方积极争取下,××县委组织部拔付*万元,××村自筹资金*万元,市工商局提供配套桌、椅等硬件设施,工作组统一协调,当年7月1日,一座崭新的村部修了起来。如今,村干部都搬进新村部办公,党员活动有了场所,群众大会也有了会议室。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培养一支工作能力强,知识层次高,能独立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村支两委班子,工作组多次安排该村领导班子成员去市、县两级党校学习、培训。通过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村班子成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该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两位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村的各项建设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得到了广大村民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好评,该村党支部也连续两年被××乡党委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工作组还联系××县农广校到××村组织技能培训,全村参训率达80%,一批年轻有潜力具备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才也不断涌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工作组进驻××村后,实地深入摸底调研,科学规划,以"村人畜饮水工程、村部、农网改造、沼气池、公路"为重点,制定了××村两年建设扶贫规划,着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以前,××村有一台30千伏的老化的变压器和木杆线路,经常停电,照明效果不好,群众比喻是100瓦的灯泡,只有5瓦的效果。工作组进驻该村后,将这些情况向市、县电力部门反映,2007年得到立项,2008年正式施工改造,全村新架设高压线路10公里,新安装50、30千伏变压器2名,新换水泥杆152根,2008年11月,全村9个小组600多村民全部用上了电。

*年以前,××村里公路不堪重负,*、*、*三个村民组之间没有成型的公路,工作组制定整修计划,投资*万元,整修公路7公里,解决这三个组的交通问题。当得知工作组要修公路,村民十分高兴,自觉投入义务工*多个,并这条路命名为致富路。群众高兴的说,要不是市工商局扶贫组,我们*个组的这条路不知何时才能通,感谢共产党,感谢工商局。

上一篇: 人才工作自查报告 下一篇: 幼儿园期末家长会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