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8 22:15:19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1)

一、近年城市林业建设情况回顾

近年来,我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目标,实施“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战略,大力建设生态屏障,保护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明,取得了好的成效。去年我市取得全省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抓重点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有新突破。

一是青山绿地工程顺利推进。在*年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建成16条主干道林带、13个城郊林区、119个森林景观节点,建设绿地95.2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年启动实施二期工程,建设*工业防护林区、*公路林带等55个项目,实施造林作业面积1646公顷,完成绿化1075公顷。二是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效果良好。按照4年保护修复700片乡村风水林、绿化350个行政村的目标要求,已完成增城*村、*坑头村、白云黄榜岭村等209个新农村绿化建设,绿化面积301万平方米,深受群众欢迎。三是绿色通道建设稳步开展。全市投入4500万元,着力抓好京珠、北二环高速公路及流溪河、增江河绿色通道建设,改造林分1.05万公顷,形成贯通城乡的绿色生态廊道。此外继增城、白云之后,从化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市(县),全市80%的有林地区实现创建林业生态市(县)目标,增城市还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和绿化模范城市。

(二)抓依法治林,保护绿色生态资源有新成效。

一是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切实抓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市生态公益林条例》、《*市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实施,组织开展“春剑行动”、“候鸟行动”、“绿盾行动”,近两年查处各类林业案件693宗,一批国家和省重点督办案件的侦查得到上级部门的嘉奖。二是严格林政资源管理。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未突破省的限额指标,实地审核率达100%,全市森林蓄积量达101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机械化、指挥信息化、阻隔生物化的“四化”要求,建立和装备专业(半专业)消防队伍16支660人,建成生物防火林带2632公里、3948公顷,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森林火灾卫星实时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去年森林山火面积同比减少78.8%。尤其在实践中探索利用高压水泵接驳罐装水车实施“以水灭火”的新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扑打山火效率低、返火率高的问题。在支援肇庆扑救两起重大森林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抓分类指导,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有新进展。

一是抓好流溪河、石门、帽峰山、火炉山、黄山鲁等重点森林公园基础建设,举办“梅花节”、“竹笋节”、“红叶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打造“山桠塘幽谷”和“白水仙瀑”等旅游品牌,新建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萝岗天麓湖省级森林公园。二是结合青山绿地等重点工程,建设规模经营的苗木花卉基地65个,年产量达4500万株,适应了城市绿化发展的需求。三是适应市场需求,全市建设商品用材林近50万亩,并探索在生态公益林内积极培育红锥、楠木等珍贵用材树种,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四)抓宣传教育,弘扬绿色生态文明有新气象。

一是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全民道德教育内容,每年举办“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鸟节”等主题宣传活动,建立一批以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为主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广大市民增长生态科普知识的重要场所。二是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以款代劳、“认种认养”等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在全国率先建立义务植树主题公园、义务植树中心点,义务植树尽责率提高到91.3%,“爱绿、植绿、护绿”蔚然成风。三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立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有效保护了绿色文化遗产。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主办《绿色*》杂志和*林业网站,加大林业宣传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林业的良好氛围。

(五)抓统筹协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新举措。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青山绿地工程建设,力促我市各项绿化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一手抓同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争取工作主动。*年12月市政府经省政府向国家林业局正式我市*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申请。*年制定实施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先后邀请国家“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的领导及国家“创森”专家到我市调研考察。朱小丹书记亲自会见了“创森”考察调研组成员,张广宁市长、陈国副市长亲自带队赴北京汇报了我市“创森”工作,得到国家林业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我市*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好的基础。

(六)抓惠民利民,解决林农民生问题有新成果。

一是大幅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将生态林补偿纳入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措施,按照区位、类别,结合“按劳取酬”,将补偿管护标准由近年的每亩18元提高到*年的每亩25元、2009年的每亩30元。二是加大山林纠纷的排查处理力度。全市排查出山林纠纷1497宗,有效调解了229宗,涉林面积5.5万亩,一些矛盾较激烈、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的山林纠纷得到化解、控制。三是加速流溪河林场水库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根据市的部署要求,市水务、财政、发改、林业、社保、民政、农业、卫生等部门和从化市政府加大了扶持林场解困发展的力度,把市委、市政府重视民生、惠民利民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近年我市林业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市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结果。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林业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还不够解放,对现代林业在城乡和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压力较大;城市森林布局、建设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林业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重等等,需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二、今后林业工作的基本思路

党的*大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朱小丹书记批示:“*有过千万人口,办好林业是造福人民群众、荫及子孙后代的大事业。要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攻方向,以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为重点,加大科学化、法治化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用的力度,着力打造凸显*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张广宁市长:“多种树,求生态,绿家园,民得益。”“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使*生态环境更好。”

面对新的形势,根据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林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目标,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全力实施林业“12421”发展计划(即紧扣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抓好四个环节,强化两大支撑,打造一个体系),进一步开创*城市林业新局面。

(一)紧扣一个中心——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

*是超10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较大。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尘减噪、吸排固碳、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能够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维护生态安全。因此,*林业是不同于传统林业、山区林业的都市林业、现代林业、人本林业和生态林业,必须始终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来规划、布局和建设;必须不断加大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以及各级各类森林公园、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景观效果,努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突出两个重点——实施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在青山绿地二期工程规划基础上制定的《*市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围绕城市主要出入口、城市主干道沿线、亚运场馆周边三类重点地段实施七大绿化工程:一是城市绿化廊道建设工程。在*市域范围拓展近十条主干道林带,串联重点亚运场馆、森林公园、旅游景点,形成生态高效、景观优美的绿色廊道。二是城市主要出入口景观节点工程。选取主要出入口建设生态型、标志性绿化景点,使之成为*的绿色门户。三是平原湿地河网绿化体系工程。在*、*建设水网、水岸林带,凸现岭南水乡特色。四是城市周边生态经济林区工程。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建设生态经济林区,带动苗木花卉产业集约发展。五是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对城市周边的火炉山、帽峰山、天麓湖、龙头山、九龙潭等森林公园实施林分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景区景点。六是山地休憩林和乡村风水林建设工程。对城郊山丘和农村实施绿化建设,优化森林结构,提升绿化美化水平。七是绿化标识工程。建立以指示牌、生态地图等重点推荐森林公园、大型公共绿地、湿地、古树名木等绿色景观标识系统。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再建设绿地100平方公里,进一步优化城市森林绿地布局,展现“青山绿地,花满羊城”的*形象。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建设生态城市和举办2010年“绿色亚运”的重要意义,按照创建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协调,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务求我市*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顺利、圆满、成功。同时,要尽早制定可持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方案,继续抓好创建林业生态县(区)工作,务求在成功“创森”后,再进一步巩固、提高城市森林质量水平,建设生态文明*。

(三)抓好四个环节——提高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用水平。

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生产周期长、“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必须切实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用4个关键环节。

——高起点规划是前提。要在已完成林业“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编制和城市功能区划分,进一步抓好林业总体规划和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利用等专项规划的修订完善,落实好“绿线”管理制度。

——高标准建设是关键。在高标准实施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的同时,切实抓好林业基础建设。要在保护环境、保障林农权益的前提下,加大森林公园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力度;要按照森林防火“四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体系现代化建设;要继续推进森林生态监测中心(站)、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中心、林业生态科普馆的建设,完善森林生态科普、监测网络体系;要加强各级林业部门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林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高要求管理是保障。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林地使用指标和森林采伐限额,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强林业工程管理,对青山绿地等全市性林业重点工程实行“三统一”制度(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确保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加强生产安全日常管理,尤其要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旅游安全设施的完善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应急管理,尤其要重视抓好野生动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等应急措施的完善与实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高效益利用是目的。在生态优先原则下,要统筹发挥好我市400多万亩森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积极发展珍贵用材、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要结合青山绿地工程和农村种植结构与布局调整,引导扶持发展绿化苗木、花卉产业和生态农庄、林业山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结合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在村前屋后种植经济林果,达到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四)强化两大支撑——加大“科学化”和“法治化”力度。

依法治林、科技兴林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战略支撑,加大“科学化”和“法治化”力度是*中心城市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化支撑。就是要科技兴林。要加强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尤其是要加强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有害生物防控、植物群落模式、森林认证、森林保险、绿色GDP核算和林业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林业碳汇研究,探索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市场,逐步实现林业生产方式由重物质生产向重非物质生产转变;要加强林业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包括利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智力资源,建立林业专家库、项目库,积极培养引进创新型专业人才;要加强林业科普教育,重点是抓好林业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组织好林业科普周、科技月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林业科普和生态环保意识。

——法制化支撑。就是要依法治林。要加强普法,重点是落实好林业“五五”普法计划,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林业法制意识;要抓好立法,近期重点是抓紧制定山林权属争议调处、大树名木保护等地方性法规,构建比较完善的林业法规体系;要严格执法,重点是加强执法能力和执法监督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造林绿化成果,维护林区治安持续稳定。

(五)打造一个体系——着力打造凸显*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

要从深化分类经营改革、协调林业产业发展入手,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凸显*区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林业生态体系。

——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积极探索将流溪河、增江河及生态核心区的森林划为重点生态公益林,实施严格的“红线”保护,由政府补偿、管理;对一般生态公益林,允许适度生态经营,实现以林养林;因地制宜适当划出部分商品林,按市场要求促进林农增产增收。

——协调林业三次产业发展。继续发展第一产业,保护、改造好生态公益林,培育、发展好商品林,积极发展珍贵树种、高山花卉、中药材培育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打造多样性的多功能的绿色生态屏障,服务城市生态安全;适度发展第二产业,扶持发展林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林副产品、土特产品和森林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打造有市场的高附加值的林产加工业,服务农村致富奔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森林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积极发展壮大林业中介组织,打造信息化社会化程度高的现代林业服务业,服务市民生态消费需求。

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及当前林业工作重点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要紧紧围绕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创森”目标,加大实施“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战略的力度,促进城市林业跨越式发展。切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面完成森林城市建设计划年度任务。

*年是实施《迎亚运森林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今年的任务包括公路林带、出入口景观节点、新农村绿色家园、工业防护林区、海堤基干林带、沿海滩涂红树林、防火通道、防火蓄水池、生物防火林带、苗木种质资源基地、花卉苗木产业等66项,计划新增和改造绿地1465公顷。项目内容涉及4个市直部门和11个区、县级市。各地、各单位要在总结青山绿地一期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适时召开现场会,加强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等多种方式,抓住有利时节,加快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为全面完成森林城市行动计划目标起好步、开好局。

(二)积极扶持促进从化和东北部山区发展。

从化和东北部山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70%以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化和东北部山区的发展,先后多次以文件、会议形式出台扶持措施,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加大林业重点工程对从化和东北部山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建设竞争力。二是加大流溪河、石门等部级森林公园和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的力度,整合森林旅游资源,打造森林旅游品牌,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引导扶持发展林下经济、珍稀动物养殖等林业非木质产业,拓宽林农增产增收渠道。四是加大新农村绿化建设力度,改善人居和生产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管理,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使用林地行为。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要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强化野外火源管理,落实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切实加强森林防火队伍、装备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通过林分改造等措施,加快松材线虫病及外来有害生物等的综合治理,减轻和防止灾害的扩散蔓延。四是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要规范野生动物市场管理,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执法检查,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四)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市生态公益林条例》,切实落实封育管护措施,加强林分改造,提高森林质量。二是继续落实好惠民措施,按照“按地取酬”与“按劳取酬”相结合的原则,争取尽快出台《*市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办法》,建立规范、科学的补偿机制,更好地调动林农的积极性。三是结合中心镇(村)建设,积极探索将散居于生态公益林内的林农迁移出来的具体思路和做法,从根本上解决重点区位的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问题。

(五)下大力气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数字林业”建设。重点抓好森林防火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在实现森林火灾卫星实时监控、预测报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山火现场图像实时传输、远程(移动)指挥和灾后损失评估等功能。同时,积极整合森林防火、资源管理、义务植树管理、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二是抓好森林生态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帽峰山、大夫山、*湿地、流溪河等5个森林生态野外长期定位监测站和市生态监测中心建设,全面开展监测研究,森林环境质量信息,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三是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森林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在现有16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和4个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齐必要的监测设备,加强日常巡护,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减灾防灾水平。四是加快*市生物多样性中心建设。逐步将其建成集濒危动植物救护培育、良种基因储备推广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基地。

(六)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发展。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一是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对生产经营性项目,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经营,尤其要根据森林旅游成为消费时尚的新形势,重点抓好森林公园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二是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生态公益型林场定性定位,积极解决增城、梳脑等林场的事业编制问题,真正做到事企分开,良性发展;三是要继续完善林场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四是要积极争取理顺林场“林、水、电”的关系,实现“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还林”的良性循环,促进流溪河林场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根本解决。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2)

一、“双创”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务必深化认识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事关*可持续发展大计,与全市人民息息相关。就“双创”工作的必要性而言,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助推“四个四”发展战略。市委提出的“四个四”发展战略,涉及工业发展、园区建设、交通通道、商贸物流、旅游组织、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举措。而“四个四”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因为*既是老工业城市,又是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艰巨。特别是*是“西部化工城”,保护环境的压力较大。我们“既要化工名城,也要碧水蓝天!”要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就是要在推进“四个四”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全面提升全市整体绿化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和森林生态景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创”工作是“四个四”发展战略的重要“助推器”。

(二)有利于提升*的城市吸引力。*是座美丽的城市,已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并且还有享有“中国酒城”的美誉。这些“金字招牌”,都是*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大凡来过*的客人,都对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印象。也就在上个月,来自上海市长宁区的党政代表团,一踏进*,就对这座城市赞不绝口。据他们讲:“没有想到,地处欠发达西部地区的*,还有这样一座漂亮的城市。”可见,我们这座城市的形象很好,具有一定吸引力。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我们做得还不够,主要是城市绿化的总量不足,城市森林的厚度不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就是要通过打造一块“绿色名片”,进一步提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便吸纳更多资金、更多项目、更多人才,为*新一轮大发展集聚更多力量。

(三)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我去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那些城市的环境非常好,绿化面积很多,很有档次,特别是树非常多,森林覆盖率很高,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城市掩映在绿色和彩色之中,景观非常优雅;工厂看不出是工厂,到处都是树,是绿地,完全是花园式的工厂;郊区几乎都是大片的森林和绿地,打造得也很漂亮。很多人都喜欢住在郊区,他们住房不讲求大,而是把绿地留得很宽,树种得很多,花园装扮得很别致。这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他们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的意识很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激发了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因此,我们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一方面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建设家乡的热情,为*的发展增添动力。

总之,“双创”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好事。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双创”工作当中。

二、“双创”工作基础扎实、优势明显,我们务必坚定信心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就其可行性而言,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

首先,我市“双创”工作有很好的基础。

从森林城市方面看,目前全市有成片森林和四旁植树面积7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38.4%,城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如合江福宝和古蔺黄荆原始林区,是地球上同纬度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带,面积达100万亩,堪称野生动植物基因库。黄荆-福宝原始林区、玉兰山竹海、画稿溪部级自然保护区、张坝桂圆林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风景区,以及城区近郊的方山、九狮山、石洞花博园、凤凰湖、杨桥湖,远郊的玉蟾山、笔架山、丹山、天仙洞、红龙湖等众多景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是我们*的一颗颗会呼吸的绿色明珠,而且是川南国际旅游环线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从园林城市方面看,创建园林城市工作通过两年的努力,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4万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9%,已创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127个。如城区的忠山,有300余亩成片的香樟,在省内城市绝无仅有,是城市的“绿肺”。张坝桂圆林风景区绵延十余里,素有“十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绿色客厅”之美誉,是中国最大的“桂圆林种质基因库”、“四川永久性绿色保护区”。长江滨江路综合整治工程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木崖公园、杨大山公园、莲子山公园、城西公园、江北公园,以及城西景观大道、百子图文化长廊西线景观、沱江滨江绿带建设等一大批公园和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的建成,将为城市增添景观亮点,提升城市绿化品味。此外,城区主干道、龙马大道、江阳西干道正在通过进一步绿化建成景观大道,国窖广场、大梯步文化广场、百子图文化广场等一批城市广场独具特色,环境优雅。这些都为“双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市“双创”工作有较强的实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正在着力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综合实力。近年来,公共财政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为“双创”工作增添了实力。当然,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发动各类社会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同时,生态环境好了,经济环境宽松了,软环境改善了,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会进一步为我们的“双创”工作增添实力。

第三,我市“双创”工作有独特的优势。

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独特的生态优势。*依山傍水,生态良好,并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生态底蕴。二是有全民参与优势。市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已坚持了十几年;广大群众有改善生态的良好愿望和迫切要求,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三是有坚强的领导优势。以庄书记高度重视“双创”工作,亲自过问并多次作出指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双创”决定,市政府成立了“双创”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今天,市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对“双创”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四是有技术保障优势。我市实施工程造林和园林绿化多年来,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普及越来越广泛,市民对造林和园林绿化技术的掌握程度普遍较好。五是有很好的政策优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双创”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最近,国务院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其中就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争取支持,积极开展“双创”。

三、“双创”工作目标具体、任务艰巨,我们务必突出重点

创建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总体目标是:建立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乡绿化系统,实现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乡村林果化,达到“一城森林环两江,满眼青翠映酒城”的立体绿化景观效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目标是:到2009年建成省级园林城市,2010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省级森林城市,2011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这里,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主要指标。

国家园林城市主要指标包括: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以上,绿化覆盖率3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绿地达5平方米以上;道路绿化普及率95%以上,达标率80%以上;城市广场绿地率达到60%以上;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服务半径达到500米;“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各达60%以上;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国家森林城市主要指标包括: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市建成区(包括区县建成区)绿化率达到9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公路、铁路、河流绿化率达到98%以上;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因立地条件而异,山区达到60%以上,丘陵区达到40%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对创建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80%以上。

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指标既有共性,又自成体系,也比较接近,所以说“创园”是“创森”的基础,“创森”是“创园”的延伸。客观分析,三年内要达到这些指标,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全市绿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主要指标均距省级、部级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县区城区绿化发展滞后,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较少。二是城市森林厚度不够。城区大型公园数量不足,森林面积偏小;城市周边森林厚度不够,没有较好地形成绿色屏障。三是通道绿化差距大。主城区段的河道绿化还不错,但其他地方仍需加强;城市主要进出口通道、干线公路两旁虽然也种了树木,但宽度不够,绿化品质不高,有的地方甚至断带缺树。四是重点景观亮点需要提升。尽管近年来城市绿地面积有了较大增长,但高质量的绿化景观较少,亮点不突出。五是特色生态文化尚需挖掘。如原始森林、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名酒文化、“江城”特色等生态文化发展不够。

围绕上述目标,针对以上差距,“双创”工作要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城区园林绿化工程。这部分工程实际上就是创园工程,包括城区公园建设、广场绿化、道路绿化、滨江绿带、楼顶绿化、垂直绿化、绿地养护、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创建等工程。以三区城区为重点,加大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要围绕城市入口、城市道路绿化美化、中心广场建设和小区建设,科学规划城市绿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强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形成绿化、彩化、香化的城市园林景观,让我们的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人为本,绿化惠民,尽可能多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要多种乔木、多栽大树,少种植草坪,减少养护费用;要充分利用建筑墙体、坡面、屋顶、立交桥等,建设节约型绿化,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千方百计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要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推动全民参与城市绿化工作;要连续2-3年广泛开展春、秋、冬三季城市义务植树,动员社会力量,着力推动城区“增添植树百万株,增添立体绿化百项达标”的“双百工程”。

(二)水系林带建设工程。*自古就是“江城”,清代诗人张船山笔下的“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描绘了古时*作为江城的一派繁华景象。今日*,要更加彰显生态、繁荣、秀丽的江城特色。在江河两岸、水源涵养区,要结合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沿江、沿河两岸、水源涵养区周边的防护林带,形成优美的水系绿化景观,把*建设成为山青水秀、生态良好、舒适宜居的新江城。

(三)城市通道绿化工程。重点是选择那些速生、常绿、彩色、遮阴效果好的树种,建设城市主要进出口通道两旁的森林带,提高连通度,增加宽度,提升防护效果,使之成为城市的绿化风景线。

(四)城郊森林建设工程。重点是搞好城市(包括县城)近郊区的馒头山绿化、农田防护林网、道路、水系防护林带、风景区、森林公园绿化、乡村庭院绿化、单位、村庄绿化、经济林果等建设,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经济产业带,然后辐射到其他郊区。

(五)城市周边集镇绿化工程。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城周集镇建设的带动作用,科学合理规划,结合集镇建设强化绿化美化,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要加强江阳区泰安、黄舣、邻玉、龙马潭区胡市、安宁、石洞等周边集镇和各县城周边集镇绿化建设,建成一批绿色卫星集镇,为城市周边镶上一颗颗绿色明珠。

各县要按照这五大工程体系,立足本县实际,认真作好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主动融入全市创建工作中来。

创建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关键是要突出特色。通过五大重点工程建设,要着力打造五大特色生态景观。

一是彩化香化生态景观。要以城区(包括各县城)为主体,加强城区道路、中心广场、居住小区的绿化美化,加强城区公园建设,辐射城市近郊的风景区、森林公园、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形成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以绿为主、彩化香化的特色生态景观。

二是沿江森林生态景观。以长江、沱江流域为主,辅以主要支流,加强防护林带建设,形成“林在江边、城在林中、水绿相映、玉带环绕”的沿江森林生态景观,彰显*江城特色。

三是原始森林生态景观。以黄荆-福宝原始森林为主体,打造原始森林生态景观,构筑绿色大屏障和旅游新亮点,提升原始森林生态景观在四川国际旅游环线上的重要地位,叫响生态旅游品牌。

四是历史文化生态景观。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名酒文化资源打造生态景观,形成更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底蕴。

五是园区生态绿化景观。围绕四大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建成绿树掩映、花丛锦簇、园林别致、环境优雅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园区生态绿化景观。

四、“双创”工作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我们务必强化保障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双创”联动。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创建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实行“双创联动”,已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并明确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由市规建局(园林)负责,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由市林业局牵头负责。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形成齐抓共管的“双创”工作格局。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了确保三年内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市政府将根据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从2009年开始,下达目标任务,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对各区县政府实行创建区域责任制;对规建、林业、交通、铁路、水利、农业等市级部门实行牵头责任制;对其他单位、乡镇、社区、业主等实行包干责任制。各区县、各部门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双创”工作。国土部门要研究土地运作机制,保证绿化用地所需。市政府目标办、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创建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广融资金,加大投入。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负责、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公众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投入,争取项目支持。二是整合公共财政和部门建设资金,加大公共财政对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投入,将城市建设维护费、植被恢复费、公路养护费、国土整治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按一定比例用于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建设,市级财政、有关部门和三区政府将在两年内筹集资金50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各县也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创建所需。三是发动社会力量投资。要大力招商引资,包装好工程项目,吸引资金投资开发建设绿地;各类企业要主动参与到“双创”工作中来,以认建认养、捐资捐建、投资兴建、土地置换、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森林、绿地,为“双创”作贡献。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3)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建设;保障措施;四川西昌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成为繁荣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源泉。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4年开始“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授予工作,这是对一个城市在城市森林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是促进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4]。因此,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要求,加快西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西昌市概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誉,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小春城,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全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等城市殊荣。

西昌水能资源富集,是国家最大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每年对外送电逾50亿kw·h。西昌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花木之乡、洋葱之乡、粮食大县;西昌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最重要节点,拥有邛海-泸山、螺髻山、卫星发射基地三大4a级风景名胜区;西昌民族风情浓郁,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彝族歌舞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西昌市区位优势明显,是内陆辐射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西昌市总面积为2 655km2,南北长70.8km,东西宽62.8 km。海拔最低1 160m,全市林地面积16.87万hm2,其中:有林地11.48万hm2,成片林分11.30万hm2。境内螺髻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原始的亚高山针叶林,动植物资源及中药材种类丰富。近郊泸山森林公园,主要为云南松林,在庙宇周围遗存有许多西昌特有的珍贵常绿阔叶林。西昌市是珍稀动植物的王国,常见乡土树种185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34种、动物30余种,拥有全国最大的飞播林区,全市森林覆盖率54.9%。

2森林建设

2.1综合指标

一是编制实施《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2008年12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西昌市林业局共同编制完成了《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遵循国家、四川省和西昌市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西昌有关林业、生态、水利、城建、园林、国土、旅游等相关方面的规划,以2008年为基期、至2010年为近期、2015年为中期进行规划,重点明确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工程建设及政策保障措施。二是遵循绿色、健康、安全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把森林的建设与城市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生态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三是突出乡土树种。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柳树、杨树、冲天柏、桤木、香樟、黄葛树、攀枝花苏铁、西康玉兰、女贞、紫薇等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直干桉、史密斯桉、小叶榕、油橄榄、紫荆、三角梅、四季杨、中华红叶杨、樱花等外来适生树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藤木、花草,大量增加乔木数量和片状森林,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逐步形成了森林和树木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特色鲜明,点、线、面、环有机结合,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四是实施森林围城建设工程。近年来,通过实施森林围城建设工程,先后重点在市区主要出入口、东河、西河、海河生态景观林、城郊森林、城市主要景观道路、环城市周围建立了围城防护林带。目前,通过大力实施森林围城建设工程,有效地控制和改善了城市热岛效应、粉尘污染,解决了城市居民游憩休闲、生态保健等实际需要,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生态安全。五是河流水系周边环境。重点做好安宁河、东河、西河、海河及邛海流域等河流水系等饮用水源地两岸生态环境保护,营造河渠两岸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景观林,把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与自然、人文景观美化结合起来,做到标本兼治。自2004年以来,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百分比维持在90%左右,远远超过70%的国家标准。2008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浓度二氧化硫为0.021mg/m3,二氧化氮为0.04mg/m3,可吸入颗粒物为0.048mg/m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质量标准。西昌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表明,青龙寺、二水厂、关坝堰3个取水口断面的达标率为100%,城市地下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持续保持良好,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2.2森林覆盖率

以“彝乡水韵林城,五彩休闲西昌”的理念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采取城市、林业、园林“三者合一”;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产业、文化“三林共建”;乔木、灌木、草丛“三头并举”的举措,通过实施森林城区、森林资源保育、绿色通道、邛海湿地、城市河岸景观带、绿色通道、乡村绿色家园、生态休闲和林业产业等建设工程,全面推进西昌森林城市建设。目前,西昌城市规划区绿化率98%,绿地率33.5%,绿化覆盖率35%,林木覆盖率26%,学校、医院、休、疗养院、住宅小区、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绿地率38.73%、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设有防护林带41.6%;城市建成区绿化率98%,绿地率31.28%,绿化覆盖率35.35%,林木覆盖率30.9%,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65m2,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到2010年,西昌市将营造4 488hm2以景观和防护为主要目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56.6%,人均生态游憩地面积达99.4m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10.5m2,建成区新建五彩街道、水岸、社区等7个,新建休闲文化基地7个,新建五彩农庄44个,水岸绿化率达81.0%,绿色通道率达83.6%,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5hm2,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使西昌成为城区绿树成荫、乡村青山碧水,市民安居创业、林农增收致富,民族风情浓郁,生态文化发展的西部最佳宜居创业首选城市。

一是城市森林覆盖率54.9%。全市幅员面积2 655km2, 2004年底,林业用地面积16.87hm2,2005~2009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 350hm2。截止2009年12月,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305万hm2。二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8%,绿地率32.5%,林木覆盖率30.9%,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8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4.8m2,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是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5%。根据《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昌市城郊范围包括小庙、西郊、马道、四合、高枧、川兴、海南、大箐、大兴等乡镇,总面积36 991.56 hm2。截止2009年6月,西昌市城市郊区有林地及灌木林地总面积14 598.5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5%。四是为进一步增大绿量,提高绿视率,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景观,河堤、建筑墙面、立交桥两侧、单位居住围墙、花架、花廊等实施垂直绿化,种植紫藤、爬墙虎、迎春花、连翘等各种藤本植物10余种,面积达3万m2,扩展了市区绿化空间。

 

2.3森林生态网络建设

一是城区绿色空间拓展工程。为符合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打造璀璨别致的安宁河谷明珠、“五彩休闲西昌”,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相对稳定而多样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和改善城市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粉尘污染,全面提高城市质量,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到2010年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m2,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能够有效覆盖建成区。二是城区五彩河岸景观打造工程。通过创森建设,使三河六岸形成融碧水、蓝天、绿树、鲜花于城市风情,纳交通、生态、景观、休闲于一系,集滨水景观带与沿河历史人文景点于一体的景观旅游生态走廊。营造富有文化内涵、自然舒展的滨河形态,实现一个整体、有机、舒适、高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河五彩景观带。三是邛海湿地建设工程。顺应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以提高邛海水质为主,重点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完善湿地游览区,使其成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到2010年完成湿地游憩区的改善,环湖绿带建设和湿地保护区和湿地恢复区的建设。四是山地森林生态建设工程。西昌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人工造林21 300hm2,天然林管护129 100 hm2,退耕还林8 753.3hm2,荒山造林6 666.7hm2,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3.4%上升至2004年的54.9%,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五是安宁河生态治理与开发工程。安宁河属金沙江水系,北南走向,是西昌市的母亲河。为打造安宁河沿岸大型生态防护屏障,绿色安宁河生态廊道,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持河流生态自然属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滨水区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带动周遍区域的经济发展。六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西昌市区的通道包括国道、省道和县道,总里程117.5km,可绿化里程84.4km,可绿化面积158hm2。近年来,通过“一办三创”、“创建四川省森林城市”,城市内部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较好。西昌出入城道路已使用三角梅作为主要观花植物,体现了地域特色。七是五彩农庄建设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多数乡村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保护、优化好村落的生态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空间环境质量、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农村,达到水清、岸绿、河畅、五彩的效果。突显乡村特色,体现出乡土气息和乡土风情,注入新的绿色家园文化特征,形成绿色环保、健康富足、特色鲜明的五彩农庄,加速农村产业升级换代。八是生态休闲旅游建设工程。西昌具有春早、夏凉、秋爽、冬暖,四季如春的自然条件,自然风光秀丽。同时西昌有悠久厚重的文明历史,现代高科技的航天发射基地和古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构成特色鲜明、极富鉴赏性的旅游目的地,宜于休闲度假。已打造了土城湿地公园、邛泸景区、“乡村八景”等生态旅游基地。以“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为主题,以生态、阳光、健康、民俗为特色,重点打造三大基地、四条旅游线路,拉长产业链条,改善西昌市的产业格局,形成“城乡互动、农林水结合”的城市森林旅游体系。乡村旅游不断优化,升级打造乡村八景,新增农家乐120家。在乡村旅游带动下,2009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800万人次。九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西昌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开发不仅是林业部门自身的发展问题,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这些地区农业环境、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问题,涉及范围最广,面对的人群最多,对西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西昌市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着力建设速丰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油橄榄基地等,通过走以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促进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林业已经成为西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逐步培育形成了水果、花卉、蚕桑、速生林等林业主导产业。建成绿色无公害石榴基地6 666.67hm2,绿色鲜食小水果(桃、葡萄、樱桃)基地1 333.33 hm2,酿酒葡萄基地333.33hm2;建立生态观光型花木园区333.33hm2,鲜切花和香精油玫瑰生产基地1 333.33 hm2;建成2 000hm2投产桑生产基地,年产茧2 250t;建立666.67hm2速生林示范基地,并将逐步发展到6 666.67hm2规模;建立油橄榄基地1 333.33hm2,并将逐步扩大到6 666.67 hm2。200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23亿元,占西昌市农业总产值的18.64%和国民生产总值的2.14%,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352元。

2.4森林健康

一是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西昌市植被类型多样,共有233科532属2 000余种植物,从亚热带到温带森林均有分布,别具特色,从山谷到山顶,有热带的香蕉、剑麻;也有亚热带的攀枝花、仙人掌;温带的松、栎;寒温带的冷云杉。其中有攀枝花苏铁、棕北杜鹃、西康玉兰、黄杉等34种国家第1批保护珍稀植物。西昌市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近400种,其中已知兽类60余种,鸟类252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20余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工作,健全了工作体制,经常开展 湿地、植物、动物等专项执法检查,惩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重视湖泊、江河水源地保护,将邛海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城市森林建设突出乡土树种。西昌市城市森林建设常用森林植物约259种,其中,乔木种类132种,灌木种类98种。城市建成区共栽植各类乔木127.7万株,灌木75.9万株;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柳树、杨树等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直干桉、史密斯桉、兰花楹、小叶榕、三角梅等外来适生树种,因适宜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造林、农村道路村庄、城区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量的90%以上。三是培育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类型相接近的森林景观。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强化乡土树种及地带性植被景观的建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东河、西河、海河生态景观带、城市入市口森林景观建设、市政广场周边森林景观等更多地倾向于建设(或保护)一个接近自然状态的景观和环境,减少城市化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伤害,拉近城市人群与自然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城市和自然天然地融为一体。尤其在生态公益林和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与经营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选择乡土树种,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生长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乔、灌、藤、草相结合,接近于自然植被类型的森林生物群落。

2.5公共休闲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亲民理念。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以满足群众“看到绿、闻到香、享受荫”为原则,森林城市项目建设与走进市民,服务市民,方便老百姓日常锻炼、休闲、娱乐相结合,全面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细胞”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社区游园和绿化广场建设,在城市主要道路两侧、主要出入口、东河、西河、海河两岸建设开放的公游园绿地34处生态旅游、地质旅游、森林旅游、景区节点旅游、“乡村八景”生态休闲旅游,现新增城市绿化公园绿地44.7万m2、防护绿地2.2万m2、附属绿地5万m2、其他绿地8万m2的建设。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8m2,绿地率达到32.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6.8%。2003年以来,西昌市已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个,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2个,省级园林式单位12个,市级园林式单位39个,市级园林式小区9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m2,超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0.8个百分点,满足了多数市民出门500m有休闲绿地的需求。二是发展城市郊区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在城市郊区建设了以邛海风景区、泸山风景区、螺髻山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以黄联土林、西溪仙人洞为代表的地质旅游;以世界最大的飞播林区森林旅游区;以邛海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月亮湾、邛海公园、花卉博览园等18个城市景区节点旅游区;以茅坡樱红、桃瑞月华、桃源农庄、凤凰葡园、荷色生香、鹿鹤烟黄、螺岭彝风、榴开客家为主要特色的“乡村八景”生态休闲旅游;分布在全市从北到南9个乡镇,基本满足了市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2.6生态文化

2.6.1弘扬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对以改善人居环境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森林和湿地建设,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园林、村庄林、名胜古迹林、古树名木、各类游憩林和纪念林等,是生态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体系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并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的功能。应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各类纪念林、森林和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西昌市近期建设重点为:突出五彩西昌特色,建设景观林。精心规划实施西河、东河、海河等三河六岸绿化,建设突出五彩西昌特色的城市彩色风光带;精心规划城区外出主干道路沿线绿化建设,形成具有西昌本地特色的多条城市道路景观林带。突出森林城市特色,建设人居林。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创森”纪念林,提高城市生态文化品位,优化城区森林绿地分布格局;结合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强化住区小片林、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工作,打造一批林木覆盖率高的森林住区;结合村湾绿化建设,强化村周、庭院、村内路网水岸绿化建设,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突出休闲度假特色,建设游憩林。结合城乡居民休闲游憩需求,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休闲场所;结合城市居民骑车、徒步健身需求,精心规划建设贯通主要居民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休憩地之间的绿色健身走廊。

按照上述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分区布局和分体系实施:一是城区福利空间绿化体系建设。从西昌市科学发展、合理布局、防灾减灾方面考虑,在主城区东南西北逐步均匀构建市级综合公园、区域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等各类福利空间。调整福利空间布局的均匀程度和增强福利空间类型的丰富多样;完善福利空间应急设施的建设;加大免费公园的建设力度和数量,2009年底至2010年,将启动五大城市公园建设(海河生态休闲公园、建昌坊城市公园、邛海湿地公园、动漫主题公园、建昌古城历史文化公园);大力提高非盈利性福利空间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在西昌市主城区范围内,新建、完善10个市级综合性公园、区域性公园,以及居住区和街头的小游园、广场绿地,为此年内启动了打造丝路广场等10个城市小公园。二是城区交通景观绿化体系建设。交通景观绿化是生态景观与实用的结合体,根据城市道路周边环境、实际情况,确定道路绿化的性质功能,让道路绿化为民所用。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特色景观,做到“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三是城区实体绿化体系建设。城区内医院、学校、宾馆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工矿企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绿地,在保证生活、生产、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增强绿化厚度,提高美化效果,建设成园林式单位。对沿街窗台进行盆花摆放和机关、学校等单位的墙体实施绿化。四是森林文化建设。森林文化是西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全面建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含义。重点是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各种纪念林的营建,树立全市人民保护森林和绿化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森林社区建设与评选,进一步加强全市各个社区的绿化建设,创建森林城市;充分发挥园林与林业两大产业的优势,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森林社区。目前,建设了川兴镇尔乌、安哈镇铅矿村、洛古波乡俄池格则村3个森林社区共管。

2.6.2全民参与,社会共建城市森林。多年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四川省义务植树条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继承和发扬西昌市自古以来悠久的植树传统,实现“彝乡水韵林城、五彩休闲西昌”的共同心愿,规划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建设工程,在各区规划义务植树地,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由于城市可用绿地非常有限,所以将义务植树与重点绿化工程紧密结合,既要有效解决义务植树的用地问题,又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2009年海河绿化工程的绿化栽植分为7个标段由在西昌市的7个部队来实施。将营造纪念林与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和各界人士参与植树造林。近年来,全市累计义务植树2 712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8.7%,成活率在92%以上。

2.6.3积极组织开展城市绿地(树木)认建认养活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在全市积极组织开展认建、认养、冠名树木绿地活动。要求驻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每年必须以直接植树、以金代劳(50元)、认建认养等多种植树形式保证义务植树5株。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争做“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绿色文明倡导者和实践者。鼓励党政机关、机关团体和个人都积极参与绿地的认建、认养、认领活动,营造各种形式的纪念林10处,面积达15hm2,植纪念树6 800株。

2.6.4组织开展生态科普宣传活动。结合实际,将天喜花博园、螺髻山自然保护区、邛海泸山风景区、花木生产基地等各类绿地,进一步整体、合理地将其完善成为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以关注森林活动为载体,通过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和公益标牌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和生态科普知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事业,全市关心林业、支持林业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2.6.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创森氛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开展了全方位的系列宣传活动,一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创森”人人知宣传;二是制作“创森”专题片、多媒体汇报材料、宣传画册等;三是加强户外宣传,营造浓厚的“创森”氛围。在市区主要道路、大型企业、宾馆商场、出入市口显要位置竖立大型“创森”标牌,书写“创森”标语。同时,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粘贴“创森”标语。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知晓率达90%以上,支持率达95%以上。

2.6.6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在全市范围制订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古树名木鉴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四川省绿化条例》《四川省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西昌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对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组织专人统一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将其生长地的环境,生长情况,树种、树龄进行现场资料记录后挂牌,再根据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后期资料汇总,同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签订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落实了管护措施。全市各级政府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并通过认养、捐助、拍卖古树名木冠名权、形象使用权募集基金。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技术研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用于对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和保护设施的建设维修,确保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全市676株名木古树已全部建立了档案。一级保护8株,二级保护41株,三级保护627株。

2.7乡村绿化

推进村镇绿化工程,努力构建新农村森林景观和森林生态体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区域规划、多点布局、体现特色、实现多赢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文化提升、群众参与的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坚持把林业生产发展和开发二、三产业有机统一起来,依托各乡镇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走“林业生产+旅游观光”的发展路子。积极发展森林湿地观光游、森林保健游、开发石榴花果节、桃果节、梨花节、葡萄节、花卉节等农家乡村游,打造以茅坡樱红、桃瑞月华、桃源农庄、凤凰葡园、荷色生香、鹿鹤烟黄、螺岭彝风、榴开客家为主要特色的“乡村八景”生态休闲旅游模式,促进生产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综合为一体的方向发展,引导综合开发,实现一业多赢。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

注重发展郊区观光、休闲等森林休闲产业。西昌有4张“名片”即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六大殊荣,即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川省第一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川省森林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旅游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三大特色。

西昌地处四川省五大旅游区之一的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有以邛海风景区、泸山风景区、螺髻山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有以黄联土林、西溪仙人洞为代表的地质旅游;有世界最大的飞播林区;有全国唯一对游人开放的军商两用卫星发射中心;有以火把节、彝族婚俗、毕摩文化为代表的彝族风情旅游。全市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30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来,西昌又着力打造邛海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月亮湾、邛海公园、花卉博览园等18个城市景区节点。产业基地不断壮大,成功创建全国6 666.67 hm2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西溪、黄联关千亩标准化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多方投入改善了农村生境,促进了农村旅游发展,带动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换档升级。同时,通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形成了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景区辐射农村,以旅促农,城乡互动的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加速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致富机会,城乡居民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以旅助农,旅游反哺农业,旅游富民惠民效益显著。已形成“打造一个节日,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局面。

3保障措施

3.1组织领导

3.1.1严格执行林业政策法规。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四川林业生态省规划》和省委《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西昌市委、制定并实施了《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大纲》《西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把加强城市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西昌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并强力推进。

3.1.2抓领导,强执行。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牌、推进西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精心组织、精心谋划,建立健全领导机制。2009年6月,经州委、州政府研究同意,成立了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联合指挥部,负责创建的统筹协调工作。在创建工作中比干部、争一流,比工作、创业绩,实行“三不三看”,即不听过程、不听原因、不听解释,只看效果、只看数据、只看发展,推行“三个一批”,即发现一批干部、储备一批干部、提拔一批干部,并严格兑现奖惩。由于州、市各级领导干部务实,执行力强,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检查督促到位,激励竟争机制完备,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1.3抓规划,强基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全局,按照“彝乡水韵林城、五彩休闲西昌”城市定位,高起点抓森林城市建设规划。2008年12月,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明确了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工程建设及政策保障措施。另外,围绕森林城市建设,还完成了西昌市《山溪河综合治理规划》《邛海泸山景区总体规划》等20项规划的编制,形成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体系,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4抓项目,强投入。按照总体规划、捆绑投入、突出重点、分年实施原则,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2006年至2008年,以“一办三创”为契机,州、市财政投入近20亿元,完成了一批工业项目、交通项目、水利项目、生态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建设向前推进了5~10年,2007年,西昌市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森林城市”,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础。2009年是西昌确定的“城乡建设年”,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国家生态市”结合起来,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联动推进,围绕2个创建工作,2009年将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16亿元。通过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能力保障等五大体系,确保2010年成功创建为中国森林城市,2015年创建为国家生态市。

3.1.5抓工程,强参与。通过打造一批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重点工作。实施西昌城区及邛海可视范围内植被恢复工程,西昌、昭觉、喜德三县市联动,2年实施坡耕地和荒山造林超过1 333.33hm2;重点打造合盐路、高速路路口道路增绿美化,以此为示范全面带动进出西昌5条道路绿化上档升级;实施东河、西河、海河三河绿化试点工程,整体推进全流域增绿美化工程;实施城区11条街道增绿美化示范工程,州级部门、县市联动,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原则,城区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实施创建“四川省环境优美乡镇”示范工程,城郊乡镇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1.6抓落实,强产业。采取市级领导包片包乡、各级干部包点、部门包项目,将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实行一名领导负责、一个单位主办、一个团队攻坚、一套办法管理、一套方案推进“五个一”的管理机制。强化林业产业建设,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大规模种植三角梅、四季杨、油橄榄,发展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产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推广建设沼气池、太阳灶,强化林政执法和护林防火力度,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通过林业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林农增收。

3.2管理制度

3.2.1科学制定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2009年2月,出台了《西昌市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奖惩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和林业生态市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市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2009年7月,《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国内专家组评审。

2009年8月,西昌市人大审议通过了《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西昌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根据《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及水系林网、村镇绿化、农田林网、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城区景观道路绿化、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城市立体绿化及鲜花摆放、森林生态文化、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2009年12月,下发了《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08~2015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别与两县一市及州市有关创建单位签定了责任书,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联合督导组,强化对市辖区造林绿化的督导 ,坚持每周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部门联席会,专门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3.2.2健全法规和制度,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四川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等,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西昌市城市绿化实施细则》《西昌市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西昌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西昌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西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规划区内绿化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西昌市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森林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为加强全市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西昌市森林公安分局、森林植物检疫等执法队伍,下设1个木材检查站。组织开展了“绿盾三号行动”、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市设立9个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心测报点,多方位检测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2008~2009年连续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切实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近年来,全市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无重大非法侵占林地、毁林案件和森林火灾发生,无危险性外来林木病虫害及有害生物入侵。

3.2.3开展城市森林建设科学技术成果专项研究,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充分调动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

近年来,全市引进推广林果新品种20余个,城市绿化植物品种25个,推广先进技术10项。组织开展的《西昌市退耕还林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德昌松毛虫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研究》2项研究成果获凉山州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史密斯桉引种栽培实验与推广》研究成果获凉山州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综合防治工程》研究成果获西昌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3.2.4建立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西昌市委、市政府和昭觉、喜德县委、县政府以及州市两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成立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联合指挥部,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两县一市各部门,各乡镇之间的行动,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4参考文献

[1] 陈晓刚,杨颖.关于南昌市创建森林城市的思考及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5):104-106.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4)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成为繁荣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源泉。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4年开始“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授予工作,这是对一个城市在城市森林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是促进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4]。因此,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要求,加快西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西昌市概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誉,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小春城,拥有

一是城市森林覆盖率54.9%。全市幅员面积2 655km2, 2004年底,林业用地面积16.87hm2,2005~2009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 350hm2。截止2009年12月,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305万hm2。二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8%,绿地率32.5%,林木覆盖率30.9%,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8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4.8m2,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是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5%。根据《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昌市城郊范围包括小庙、西郊、马道、四合、高枧、川兴、海南、大箐、大兴等乡镇,总面积36 991.56 hm2。截止2009年6月,西昌市城市郊区有林地及灌木林地总面积14 598.5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5%。四是为进一步增大绿量,提高绿视率,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景观,河堤、建筑墙面、立交桥两侧、单位居住围墙、花架、花廊等实施垂直绿化,种植紫藤、爬墙虎、迎春花、连翘等各种藤本植物10余种,面积达3万m2,扩展了市区绿化空间。 

   2.3森林生态网络建设

一是城区绿色空间拓展工程。为符合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打造璀璨别致的安宁河谷明珠、“五彩休闲西昌”,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相对稳定而多样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和改善城市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粉尘污染,全面提高城市质量,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到2010年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m2,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能够有效覆盖建成区。二是城区五彩河岸景观打造工程。通过创森建设,使三河六岸形成融碧水、蓝天、绿树、鲜花于城市风情,纳交通、生态、景观、休闲于一系,集滨水景观带与沿河历史人文景点于一体的景观旅游生态走廊。营造富有文化内涵、自然舒展的滨河形态,实现一个整体、有机、舒适、高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河五彩景观带。三是邛海湿地建设工程。顺应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以提高邛海水质为主,重点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完善湿地游览区,使其成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到2010年完成湿地游憩区的改善,环湖绿带建设和湿地保护区和湿地恢复区的建设。四是山地森林生态建设工程。西昌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人工造林21 300hm2,天然林管护129 100 hm2,退耕还林8 753.3hm2,荒山造林6 666.7hm2,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3.4%上升至2004年的54.9%,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五是安宁河生态治理与开发工程。安宁河属金沙江水系,北南走向,是西昌市的母亲河。为打造安宁河沿岸大型生态防护屏障,绿色安宁河生态廊道,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持河流生态自然属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滨水区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带动周遍区域的经济发展。六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西昌市区的通道包括国道、省道和县道,总里程117.5km,可绿化里程84.4km,可绿化面积158hm2。近年来,通过“一办三创”、“创建四川省森林城市”,城市内部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较好。西昌出入城道路已使用三角梅作为主要观花植物,体现了地域特色。七是五彩农庄建设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多数乡村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保护、优化好村落的生态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空间环境质量、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农村,达到水清、岸绿、河畅、五彩的效果。突显乡村特色,体现出乡土气息和乡土风情,注入新的绿色家园文化特征,形成绿色环保、健康富足、特色鲜明的五彩农庄,加速农村产业升级换代。八是生态休闲旅游建设工程。西昌具有春早、夏凉、秋爽、冬暖,四季如春的自然条件,自然风光秀丽。同时西昌有悠久厚重的文明历史,现代高科技的航天发射基地和古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构成特色鲜明、极富鉴赏性的旅游目的地,宜于休闲度假。已打造了土城湿地公园、邛泸景区、“乡村八景”等生态旅游基地。以“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为主题,以生态、阳光、健康、民俗为特色,重点打造三大基地、四条旅游线路,拉长产业链条,改善西昌市的产业格局,形成“城乡互动、农林水结合”的城市森林旅游体系。乡村旅游不断优化,升级打造乡村八景,新增农家乐120家。在乡村旅游带动下,2009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800万人次。九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西昌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开发不仅是林业部门自身的发展问题,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这些地区农业环境、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问题,涉及范围最广,面对的人群最多,对西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西昌市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着力建设速丰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油橄榄基地等,通过走以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促进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林业已经成为西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逐步培育形成了水果、花卉、蚕桑、速生林等林业主导产业。建成绿色无公害石榴基地6 666.67hm2,绿色鲜食小水果(桃、葡萄、樱桃)基地1 333.33 hm2,酿酒葡萄基地333.33hm2;建立生态观光型花木园区333.33hm2,鲜切花和香精油玫瑰生产基地1 333.33 hm2;建成2 000hm2投产桑生产基地,年产茧2 250t;建立666.67hm2速生林示范基地,并将逐步发展到6 666.67hm2规模;建立油橄榄基地1 333.33hm2,并将逐步扩大到6 666.67 hm2。200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23亿元,占西昌市农业总产值的18.64%和国民生产总值的2.14%,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352元。

2.4森林健康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5)

一、明确会议主题

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扎实推进创森工作,强化责任,强化目标,乘势而上,达到三个促进: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老百姓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实践特色的重要内容。我们这座城市越来越需要这种部级的大牌子、好牌子、金牌子。

三、充分肯定迎检工作

6月份,国家林业局综合考察组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评估的结果非常振奋人心,这是各区、各部门、全市上下前一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充分肯定同志们的工作,我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创森办的同志们、向各区的负责同志、向各部门的同志为前一段为迎接国家林业局综合考察组所做的工作表示深深的谢意。下一步,我们要做到思想不松、创建不停、力度不减、班子不散、氛围不弱,保持连续性,再重视、再抓紧、再合力、再落实。

四、落实专家意见

要围绕创建目标,查漏补缺、自我加压,特别是根据专家组的意见,逐项整改落实,增加绿量、提升水平,要让人民群众更多的享受创建带来的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更多的共创共享城市森林带来的创建成果。希望各区、各部门回去后迅速制定计划、落实整改,把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创建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五、抓紧启动筹备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要把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论坛。论坛的筹备方案还要全面的、逐项的细化。目前来看,方案还有一些漏洞,比如创森主题歌,现在就要发动、邀请有关艺术家创作,要形成氛围,达到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效果,不仅仅只是演员和少数人会唱;另外,关于参观考察线路的问题,要尽快预选几个点,让今天来参会的各位先了解掌握,从现在就开始不断的呵护、培育、建设、完善。要想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论坛,就要充分的展示武汉的创建成果、展示武汉的绿化成果、展示武汉的生态文明成果、展示武汉的城市文明成果。不能总认为还有时间,能干大事的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方案从现在开始还要继续细化。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6)

亲爱的市民朋友:

一湾珠江水,两岸森林城。醉人的绿色,浪漫的花海。美丽禅城,给人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自从20**年佛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禅城区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呈现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喜人景象,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参与。

开窗见绿,出门踏青,绿城飞花。中山公园、文华公园、亚洲艺术公园、绿岛湖公园、王借岗公园、半月岛湿地公园、东平河石湾湿地公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季华路、岭南大道、文华路、佛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绿意盎然,姹紫嫣红。

森林进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无论土生土长的禅城人,还是生活在这里的新禅城人,在这个美好的家园,我们的城市梦想,与郁郁葱葱的森林一同生长。

今年,佛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迎来国家考核。在此,我们倡议,共创森林城市,共享森林美景。

做一名绿色生态文明的传播者。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坚持绿色出行。以满腔的热情,关心支持创森活动,发动身边的人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做一名绿色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美丽禅城始于心,森林城市践于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阳台植绿,扮靓家园,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多栽一棵树,多种一片草,用实际行动为城市增绿、添彩。

做一名绿色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珍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呵护林木,保护生态;珍惜身边每一寸绿荫,关爱绿色生命,自觉抵制破坏林木植被的行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支持、我参与、我奉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把禅城打造成佛山的首善之区、市民的幸福家园。

禅城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2017年5月22日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倡议书【二】

广大市民朋友们:金坛先后成功创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市,这让无数金坛人引以自豪。为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森林金坛,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常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区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在此,我们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森林城市创建的倡导者

牢固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以坚定的信心,满腔的热情,关心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支持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参与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勇当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宣传员、推进器、先锋队。

二、做森林城市创建的实践者

努力把创建活动融入到平常工作和生活中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植树养花,护树爱草,倡导文明,保护生态,以文明的生活习惯感染他人,以良好的环境意识启发他人,以自觉的模范行为带动他人,真正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添一份力、增一份绿、发一份光。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7)

全面做好创森迎检准备工作,完成森林工程建设22万亩,其中:城市森林0.3万亩、农村森林19万亩、通道森林1.5万亩、水系森林1万亩、林业育苗0.2万亩。重点区域绿化树木挂牌。

二、主要工作

(一)迎检准备工作。

1.档案整理工作。认真对照考核验收标准收集整理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资料整理年限为20__年1月至20__年12月,重点收集整理20__年10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以来的工作资料。资料整理内容包括与城乡造林绿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相关的所有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

2.现场准备工作。按照“特色显著、景观美丽、环境优美、水平一流”的目标,精心准备迎检现场。现场点涉及城市森林、农村森林、水系森林、通道森林、种苗基地“五大工程”和森林安全、生态文化“两项建设”内容。城市森林包括公园、小区、街道、校园、医院、工业园区和企业>!

3.氛围营造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系列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森氛围。进一步丰富宣传载体及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户外广告牌、公共电子显示屏幕、汽车车身、灯杆、休闲广场、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宣传栏、社区宣传板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创森工作,努力提高市民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使市民知晓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巩固提高工作。

1.继续实施森林工程,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继续按照“城市森林工程重景观、农村森林工程重效益、通道森林工程重特色、水系森林工程重防护、种苗基地工程重科技”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森林城市建设质量。

2.努力保护建设成果,切实巩固创建成效。建立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疫源疫病防控,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加大对盗伐林木、乱占林地和湿地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古树名木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全力做好采伐限额管理、木材流通管理、林地林权管理等工作,切实保护好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创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春季和秋冬季造林绿化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补植补造活动,加快创森工作进度,确保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8)

1.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情况

自创森以来,我县新增有林面积13.26万公顷,县域森林覆盖率达47.97%;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52.34公顷,县域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3.9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92平方米,街道树冠覆盖率达25.9%;城区乔木种植比例达61%,水岸林木绿化率达91.2%;新增道路绿化236公里,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0.4%;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1%;分散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15.6%;有古树名木99株,古树群一处,古树名木100%得到保护,其它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创森标准。2015年我县完成沿海防护林1800公顷,封山育林2400公顷,千万亩经济林7647公顷,青山工程闭坑矿治理18.2公顷,新增加城区绿化3公顷,新增道路绿化93.4公里。

2.森林建设情况

我县的森林建设以《绥中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绥中县青山工程规划》和《葫芦岛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与市政府提出的生态宜居理念相结合,明确森林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包括“森林城市、森林村庄、绿色廊道、青山工程和防护林体系建设”五大工程。

2.1森林城市建设

主要是以城区为重点,建设城市特色“森林公园”、“森林小区”等,构建城市绿网、林网等。一是公园体系建设。建设滨河公园和大台山公园,面积83.04公顷;二是森林(绿色)小区建设。创森以来,我县积极开展“森林小区”和“园林小区”创建活动,建成绿色小区3个,面积12公顷。三是街道(道路)景观建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区环境改造,对城区主要街道两侧行道树进行补植补造,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我县的街道树冠覆盖率达26%以上。

2.2森林村庄建设

一是绿化示范村和模范村建设。通过“万村千树”“万村万树”等活动,采取乡镇绿化、庭院绿化、围村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手段,使我县的腰岭子村等20个村屯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村。优美的人居生态环境,提升了全县人的生活质量,推动了我县各乡镇村屯建设步伐。创森以来全县新增绿色村屯建设面积950公顷。二是乡村道路绿化。结合县委提出的环境治理三项工程,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开发等项目,全县绿化乡村道路207公里。

2.3绿色廊道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铁路沿线及两侧山体的造林绿化,创森以来,我县新增道路绿化里程260.8公里;二是开展河流、水库及周边区域绿化,突出生态功能,增加生态廊道绿量,构建优良的区域生态系统。

2.4青山工程

青山工程是省政府实施的“青山、绿水、蓝天”三大生态工程之一。我县重点实施了“小开荒”还林、超坡地还林、围栏封育、闭坑矿生态治理等项工程。自创森以来,我县完成“小开荒”还林8133公顷,超坡地还林933.3公顷,围栏封育里程336公里,闭坑矿生态治理48.4公顷。使我县的森林面积得以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5防护林体系建设

一是沿海防护林工程,绥中县是个沿海城市,是国家第一批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县,沿海防护林工程一直是我县林业的重点工程,自创森以来,我县共完成海防林工程15267公顷;2014年春,我县对网户乡张监村沿海基干林带地段进行改造,将原病死的樟子松纯林段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增加林分的抗逆性,改造面积60公顷。提升了县域区域对自然环境的防御能力。二是退耕还林工程,自创森以来,我县共完成退耕还工程22667公顷,增加了我县的森林面积,提高了我县的森林覆盖率。

3.林业经济建设情况

干鲜果经济林一直是绥中县的支撑产业,绥中白梨和绥中核桃是我县的标志性特产,我县大力推广地方名特优品种的种植,同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保护。

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我县有九门口长城,三山妙峰森林公园,锥子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依托生态旅游资源,我县以春赏花,秋采摘等多种形式开展旅游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4、创森成效

通过几年来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我县城乡绿化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面积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扬尘风沙天气逐渐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河流水质越来越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人居环境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和旅游者的眼光,纷纷来绥中进行投资、经商,旅游,带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群众收入也明显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态意识得以增强,文明理念和保护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人人都参与环境保护,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5.问题

我县的“创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创森”工作的总体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问题主要是:1、我县城区绿化水平不够高,绿化树种结构单一,配置比例不够合理,生态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创森各项投资资金较少,不能达到较好的创森效果。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9)

一、健全组织机构,着力落实政策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婺源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我乡对接大局,成立了珍珠山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第一副组长,召开创森动员大会,下发了《珍珠山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将各项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各项指标任务都有人管、有人抓,真正落到实处。乡党委扩大会议经常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研究,主要领导深入林业一线,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尽职尽责,环环把关,确保了各项绿化工作落实到位。

在生态建设上,一方面,全面推进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落实好天然林保护,逐年减少商品林采伐,持续巩固珍珠山乡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水生态文明乡成果,强化绿色生态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完善专职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绩效管理机制,落实好山林责任区块,切实做好林政管理工作。同时,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控、饮用水源头区保护、农村清洁卫生等生态文明工程。截至目前,全乡“创森”面积10213.6公顷,实施人工造林、人工幼林抚育、天然中幼林抚育、毛竹低改,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面积10公顷,绿化率30%;县道以上公路林木绿化率100%。

二、对标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创森宣传

(一)广泛宣传,全民动员。为营造“人人关心绿化、个个参与绿化”的浓厚氛围,我乡始终把绿化工作作为乡容村貌的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抓住春、秋季绿化的有利时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政府组织、全民动员、广泛参与的绿化工作思路,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绿化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绿化意识。二是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防火车巡逻播放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推动我乡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严格按照系统规划,在植树节组织乡村干部义务植树,乡主要领导带头参与,掀起了全乡绿化的高潮。

(二)完善机制,明确责任。按照县创森工作精神和安排,为确保高标准完成创森任务,我乡进一步完善了两项制度:一是实行绿化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二是日常管护机制。为更好地管理好、养护好、建设好我乡森林资源,我乡建设了生态护林员队伍,配齐了各类林业管护设备,严格按照森林管理的相关标准进行管护,切实做到建植和养管并重,使森林绿化建设达到了既定任务。

(三)强化监管,保障质量。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为创森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已建成林的抚育管理和在建林的养护管理制度,管好已成林,建好在造林,确保生态建设成果。

三、巩固生态文明,统筹特色小镇建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篇(10)

行进在绿树红花间,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全区澎湃涌动起了一浪高比一浪的植树绿化热潮。

大手笔――勾勒“创森绿化蓝图”

作为以煤电能源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多年来元宝山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对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沉重的压力。

近年来,在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中,元宝山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积极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灭荒、林权改革、矿山废弃地治理等措施,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使全区生态植被呈现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新景象。

2009年,赤峰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将元宝山区整体纳入“创森”建设区,并将平庄和元宝山城区确定为“创森”建设核心区,这更加坚定了元宝人民造林绿化、改善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因为“创森”工程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且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更是一项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

大行动――掀起“创森”绿化热潮

建设生态美好家园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从绿化山川大地做起。

2010年,是赤峰市“创森”的开局之年,也是元宝山区“创森”的启动之年。为了将这项为民造福的惠民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区政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要求,认真部署、扎实推进。区委、区政府对“创森”工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以区长张子明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林业、交通、规划、城建等部门抽调骨干人员成立了“创森”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任务分解、督导检查和宣传申报等日常工作。

大创建――打造绿色美好家园

在筹集资金、调集苗木难度大,春旱严重、水源缺乏的情况下,区各镇、相关部门及单位积极落实各项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创森”工作,形成了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大创建”工作格局,掀起了“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区林业局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为“创森”提供指导与服务。为圆满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区林业局全力做好苗木供应工作。

――区水利局实施引水上山工程,为“创森”精品工程提供水源保障。平庄古山森林公园是该市确定的“创森”精品工程之一,然而这一地区地下水源已经枯竭,难以保证植树造林的成活率。早在市区两级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决策部署前,区水利局就在向阳山周围进行了水源寻找和调查论证工作,决定将公格营子煤矿的疏干水加以利用,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实施引水上山工程。

――区建设局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全力为广大市民营造适宜人居环境。区建设局把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配套部分,借“创森”之机提升绿化水平。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估标准,对平庄城区的主干道路、西城区市民广场、区实验中学、9年一贯制学校等地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

――区交通局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扎实做好以赤元路为重点的公路两侧绿化工作。该局制定了区、镇公路绿化计划,购置优质树苗,及时补栽绿化树木,将个别路段因车辆肇事碰撞等原因造成重度伤残的树木,重新挖出补栽,并安排专人浇水保证成活率;组织力量整修公路绿化带,将公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带重新添土整平,清理杂物;积极与路政大队联系,收回被侵占的路产范围内公路用地,及时补种花草,并采取措施加强保护;要求养路工全天上路,修剪公路两侧树枝,确保行车视线清晰。

上一篇: 农资调查报告 下一篇: 版月度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