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部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2 06:11:35

财务核算部

财务核算部篇(1)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87―01

1 边防部队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成效

1、1 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集中性和统一性

财务集中核算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性,纳入集中核算的基层大队、所等所有基层核算单位的经费收支都在支队结算办公室进行。每笔经费收支处理都处于结算办公室的账务控制之下。通过这种会计核算权的集中控制,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1、2 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

在财务集中核算制下,结算办公室与基层核算单位之间是委托与、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结算办公室的会计人员由支队统一管理。不再享受基层核算单位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保证了会计人员与基层核算单位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

1、3 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行边防部队财务集中核算型经费集中收付制度后,取消了边防部队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存款账户,所有资金全部集中在支队会计结算办公室财务单一账户体系内,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资金拨付中间环节,缩短资金在途时间,从源头上预防资金在拨付过程中被截留、转移、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从制度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确保资金运作高效和安全。

1、4 有利于部门预算的编制

建立财务经费集中收付制度后,核算单位的所有经费收支实行。“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漏斗式”管理,支队会计结算办公室有权对各核算单位的经费收支内容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经费收支要求予以纠正或补办手续,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监控,有效地控制乱收费等现象发生,杜绝不合理的经费开支。

2 边防部队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财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

2、1 缺乏配套的部队采购机制

部队采购制度是部队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一制度的建立,要求各边防部队的公共支出要以法定的程序,主要通过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从市场上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然而,由于目前边防部队采购所涉及的范围太窄、规模小,主要是对专控商品(如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贵重商品)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而且缺乏规范管理,边防部队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存在相当的随意性,许多单位需要的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想通过部队采购制度往往未能实现,而只能,维持原有的采购方式。所以,缺乏配套的边防部队采购机制,集中核算的优势也难以得到很多的发挥。

2、2 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实行集中核算,虽然预算部队对资金支配权不变,各财务审批事项由部队负责人负最终责任,但是资金支付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否则,核算中心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2、3 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责任不清

实行集中核算后,部队财务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后,部队领导认为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需严格保管、审核财产物资,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主体不变、预算体制不变、理财机制不变”的原则,认为财产物资自在单位,其职责是核算监督。于是会计核算中心与结报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这使得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各边防部队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为突出,对往来款项的核对和清理有所放松。如果不加以解决,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问题势必更加突出,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2、4 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尚未健全

我国很多部队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运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各级边防部队的充分肯定。但应清醒看到,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各项职能远没有得到合法合理的定位,其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重核算轻监督、重服务轻管理、重支付轻信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反映在财政运行体制上可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艰难,资金供需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及时缓解,各方面要求增加支出的呼声日益高涨,资金调控困难等。

3 完善防部队财务集中核算的措施

3、1 从财务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目前财务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财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帐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完了事后才来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付款。财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3、2 健全财务核算机构

建立边防部队财务集中核算型经费集中收付制度,根据业务量需要,可在原有边防部队财务结算办公室配备办公室负责人、支队主办会计、大队管理会计、支队报账员的基础上,增设一名支队资金管理会计。主要负责边防支队基本存款账户的经费收付业务,并适时收缴、监督边防大队零余额账户。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和支付流程,健全规范运行机构。

3、3 开通远程报帐系统

财务核算中心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制,必须立足于电算化和网络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日常工作。如可以开发和应用远程报帐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使原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量花在凭证的整理和摘要的输入上的情况彻底改变,实现远程报帐后工作人员只需花审核和修改的时间,从而大大地减少工作量,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

3、4 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总之,财务集中核算在给边防部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边防部队财会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带来机遇。实行会计集中统一核算,不仅仅是预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而是对传统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改革,也是落实依法治军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邓福贤,关于试行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认识[J],江西社套科学,2001

[2]李明娟,县级会计管理新模式――集中核算制度[J],改革与理论,2001

财务核算部篇(2)

一、边防部队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意义

1. 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集中性和统一性

财务集中核算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性,纳入集中核算的基层大队、所等所有基层核算单位的经费收支都在支队结算办公室进行。每笔经费收支处理都处于结算办公室的账务控制之下。通过这种会计核算权的集中控制,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规范了资金支付行为,强化了预算执行监控

实行资金集中支付改革后,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各级党委。由于单位所有经费收支都在一个预算盘子、一个账户结算、一套账薄反映,实现了预算执行和资金供应的有机结合,财务部门对每一笔资金的支付过程可以通过预算约束执行.适时进行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和疑点,便能够迅速得到核查纠正。

3.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行边防部队财务集中核算型经费集中收付制度后,取消了边防部队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存款账户,所有资金全部集中在支队会计结算办公室财务单一账户体系内,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资金拨付中间环节,缩短资金在途时间,从源头上预防资金在拨付过程中被截留、转移、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从制度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确保资金运作高效和安全。。

4.创新了资金管理手段,提高了资金供应保障水平

为配合资金集中支付改革,在资金支付手段、管理新技术运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例如:引进了地方金融监控系统和双向转账POS系统,提高了资金监控力度和支付效率。

二、边防部队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所有事物的发展定性都是由低级到完美,在源源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变的强大起来。边防部队现今实行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其是加强部队经费资金管理的一项耳目一新的新创举,由于目前其还处在萌始发展阶段,因此,必定有着不足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乏配套的部队采购机制

部队采购制度是部队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一制度的建立,要求各边防部队的公共支出要以法定的程序,主要通过竞争性招标采购的方式从市场上采购商品、工程和服务。然而,由于目前边防部队采购所涉及的范围太窄、规模小,主要是对专控商品(如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贵重商品)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而且缺乏规范管理,边防部队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存在相当的随意性,许多单位需要的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想通过部队采购制度往往未能实现,而只能维持原有的采购方式。所以,缺乏配套的边防部队采购机制,集中核算的优势也难以得到很多的发挥。

2.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实行集中核算,虽然预算部队对资金支配权不变,各财务审批事项由部队负责人负最终责任,但是资金支付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否则,核算中心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3.核算工作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责任不清

实行集中核算后,部队财务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后,部队领导认为会计核算中心会把关,无需严格保管、审核财产物资,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主体不变、预算体制不变、理财机制不变”的原则,认为财产物资自主权在单位,其职责是核算监督。于是会计核算中心与结报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这使得进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各边防部队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为突出,对往来款项的核对和清理有所放松。

4.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尚未健全

我国很多部队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运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各级边防部队的充分肯定。但应清醒看到,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各项职能远没有得到合法合理的定位,其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重核算轻监督、重服务轻管理、重支付轻信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完善防部队财务集中核算的措施

1.从财务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目前财务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财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帐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完了事后才来明确。

2.远程报帐系统的开通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一个高效的财务系统运行机制,不但可以给财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而且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边防部队的财务核算工作中,也要必须立于现代化,建立一个具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的电子信息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如,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手段上使用远程技术报账系统,可以彻底告别传统的大量手写工作重量,只需花少许的时间进行审计和修改工作,在大大减少繁重工作量的同时,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其他相关财务管理工作。

3.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一件新事物要被接纳而且还要得到好的口碑,从陌生到被认可的过程是漫长的,边防部队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作为一个新生儿,它的发展不但在很大程度上给边防部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同时也无形中给边防部队财务工作带来了进一步的深化和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集中核算管理模式究其根本,其不单单只是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改革创新,而且其也是新时代落实依法治军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做到完善管控,从根本上节约经费的支出,对于一些不该花的费用绝不铺张浪费,而对于该花的也绝不吝啬,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参考文献:

财务核算部篇(3)

(一)主管部门会计责任加大。部门财务分中心建在主管部门内,直接受主管部门领导,因此财务分中心的责任实质就是主管部门的责任。分中心建立之前,下属单位的会计事项由本单位直接核算,主管局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仅承担间接的会计责任,而分中心建立之后,下属单位撤销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所有会计事项全部由分中心核算,因此财务分中心需要对下属单位承担起直接的会计责任,一方面要直接承担对单位原始资料审核、会计凭证编制和会计报表报送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直接承担各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有关会计制度的法律责任,由此大大加重了主管部门的会计责任。

(二)会计核算质量有所下降。财务分中心的很多人员由主管局财务部门人员兼任,比如分中心的负责人由主管局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核算人员除少量从下属单位中抽调外,也基本以主管局财务人员兼任,而这种兼任状况直接造成了财务分中心的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一是分中心人员不是核算单位人员,不了解核算单位的具体经营情况,也无法有效及时地获得有关信息,因此对一些经济业务不熟悉,导致会计科目处理不规范;二是分中心人员既要做好主管局的工作,又要做好下属单位的核算工作,工作量较大,他们能确保完成正常的会计事项已属不易,因此无暇顾及对下属单位会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是由于远离会计主体,核算中心无法对一些经济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判别,另外如财产物资的保管和清查、经济合同的签订等很多工作仍由核算单位在实施,财务分中心鞭长莫及,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四是下属单位进中心核算后已没有相应的会计机构和人员从事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核算中心人员的工作责任性也有待加强,还没有树立起主动为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因此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分中心与单位两个都不管的真空地带。

(三)核算模式不具独创性和先进性。纵观全国很多地方的财务核算中心,核算范围大多很广,基本上包括了本地方的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因而上虞市推行的部门财务分中心,从实质来看只是市级财务核算中心的延伸,是对2002年6月实施的全市会计集中核算没有涉及到的单位的一种扩大和补充,所以这种模式虽然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它本身不具独创性,与市级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形式基本大同小异。市级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许多缺点,部门财务分中心依然没有能力进行根本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自2001年起国家已在一些地方试点新的会计核算形式国库集中支付,而且实践证明,国库集中支付比会计集中核算具有更多的优势和优点,因而财务分中心这种模式也不具先进性。

(四)内部考核机制急待规范。中心建立之前,各下属单位收支来源渠道不一样,职工收入标准也不一样,各单位对此都习以为常,没有多大异议。但在中心建立之后,由于核算中心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方便了各单位的信息交流,各单位相互间的情况了解比前增多,因此渐渐引起一些单位的不满,他们认为同样是主管局的下属单位,同样是进核算中心管理,做着同样多的工作,而最后收入差异很大,这是由核算中心管理不公引起的,因而在费用支出、职工收入等方面相互攀比,直接造成单位预算的突破,违反国家有关财经制度。而如果核算中心采取一刀切的制度,去统一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搞人为平衡,又会大大打击原来效益好的单位的积极性,所以这也是一种既违背客观事实,又吃力不讨好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二、加强部门财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加快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主管部门要积极转变认识,面对新情况和新要求,加快自身职能的转变。一是树立服务意识。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核算中心的领导管理,加强与核算中心的沟通交流,使核算中心充分认识自身所负的责任和压力,转变工作方式,主动树立服务意识,一视同仁地做好下属单位与局本级的会计事务,并勇于承担对下属单位的会计责任;二是要加强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使下属单位明白,如果违反财经法律法规,虽然局财务分中心要承担责任,但承担主要责任的是仍旧是下属单位,这是因为下属单位是会计主体,要负第一责任,以防止他们产生误解而任意增加违法行为;三是要加大对违法事项的严肃处理。主管部门虽然可以通过自身的重视和规范减少核算单位违规事项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下属单位违规事项的发生,为严格财经纪律,必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一些心存侥幸而故意违规的下属单位坚持原则进行严肃的处理。

财务核算部篇(4)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15

[中图分类号] F275.2;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23- 03

1 前 言

辅助核算是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在会计信息化特定环境和方式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核算方式,它采用传统明细账会计核算原理,同时兼顾了会计信息化处理方式的特点。在会计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辅助核算得到了各大会计信息化软件开发商的青睐,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几乎所有财务软件都提供了辅助核算功能,并在会计信息化实务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目前对辅助核算的使用仅停留在表面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仍是狭隘的、不准确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精细化管理方面对辅助核算进行研究,以促进对辅助核算功能的深入认识及全面运用。

2 财务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精细化的管理思想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盛行,它改变了传统管理理念中粗放的管理方式,转而注重管理活动中的细节以及微观的层面,这也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源于生产领域,目前已经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

财务部门是企业信息的集散中心,会计人员肩负着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的职能,精细化管理在财务部门中主要体现为精细化核算、精细化分析和精细化控制。

(1)精细化核算:这是管理者清楚认识自己经营情况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要求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与财务有关的行为,会计人员都要进行核算,会计人员应该提供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尽量多的信息。

(2)精细化分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对重点的财务变动和业务进行分析,同时由于各自分析的角度不同,需要进行全方位考量,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从而找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发现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业务、客户和供应商,发现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增加企业价值。

(3)精细化控制与预测:监督与控制是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能,精细化控制要求会计人员做好全程监控,从小处着眼,及时反映单元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

精细化控制是在精细化核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财务部门精细化管理最根本的内容就是精细化核算与分析。核算与分析做到位,控制就会事半功倍。

3 精细化财务管理运用辅助核算的必要性

3.1 辅助核算协助推动精细化核算

精细化会计核算要求会计人员在核算的过程中,将账务尽可能地进行分解、细化,通过详细的账务来全面、完整、多维度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若利用传统的核算方式,经济业务的很多方面信息由于设置会计科目的局限性,在进入会计系统之前就被过滤、剔除。而作为账务处理的一种补充,辅助核算可以通过核算项目的设置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目前国内主流财务软件中的辅助核算中大都具有客户核算、供应商核算、个人核算、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等功能。其中,项目核算功能可以通过自定义设置项目来满足企业内部更多的管理需要,比如制造业中产品成本项目的核算、各环节成本与收益项目的核算、各地区的营业收入核算、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核算等。项目核算是对客户核算、供应商核算、个人核算与部门核算的延伸与补充。辅助核算因为不同于传统明细科目体系额倍数编码原则,各项目之间完全相互独立地编码,增加核算项目的繁杂程度与工作量大大小于明细科目体系,所以,只要对项目设置得当,广开思路,对各个会计科目根据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根据需要了解的内容尽可能多地设置辅助核算项目,项目核算连同其他4个辅助核算功能就能实现精细化核算所要求的多角度、全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3.2 辅助核算帮助实现精细化分析

精细化分析要求对经营和财务进行全方位考量,多维度分析经济问题。辅助核算预设的核算项目可由不同的科目共同使用,能够实现多个科目对同一个项目的共享;同时,一个科目可以关联多个项目,使不同项目共享一个科目的数据。这种双向关联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会计科目核算体系下只能进行纵向查询的问题,使管理者能从多个维度对各种情况进行交叉查询与分析。

如图1所示,在辅助核算下的查询与分析中,完全不同于传统核算方式下的多级关系,会计科目与各项目之间更倾向于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多级明细科目核算方式下,如果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下设商品二级明细科目,在“商品”下设“地区”三级科目,那么要查询在某个地区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就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现差错,这对于从会计信息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是非常不利的。而运用辅助核算功能,这种不便就可以得到克服,各地区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辅助核算由于能够进行精细化核算,对生产经营状况都能利用很多个项目进行反映,所以管理人员可以从更多维度进行细致查询与分析。如图1所示,管理人员可以从客户、供应商、业务员、部门、商品、地区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的网状交叉分析,从中挖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辅助核算使对生产经营的分析成为一张交叉重叠的网,通过实现多维度的交叉查询与分析,符合精细化分析中全方位考量、多角度分析的要求,对推进精细化管理有重大作用。

3.3 辅助核算保障落实精细化监督与控制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精细化目标的落实,实现责、权、利的全方位控制。这就要求把每一个工作目标单元分解落实到部门、岗位、员工身上,不留死角,真正做到“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要求精细化地控制成本及费用,对人、对部门、对物、对环节、对项目等发生的费用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目标的落实离不开对执行情况的监督,精细化管理中要做好偏差控制,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在辅助核算中,可以利用个人核算、部门核算、岗位核算、实物核算、费用核算以及工作环节核算多项交叉使用的方法,对个人、部门与岗位各自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映,从而找出与标准之间的差距,考察其对责、权、利的实现,落实责任归属,划清责任,督促员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提高效率,进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贯彻与落实。

4 辅助核算在财务部门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如上所述,辅助核算对于推动财务部门的精细化管理起着很大的作用,精细化管理需要会计人员对辅助核算功能的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运用辅助核算才能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或者对其做怎样的改进,才能使它最大限度地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呢?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转变传统核算观念,树立辅助核算思想

辅助核算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企业中,辅助核算是必不可少的,它具有传统核算所不具有的优势。而目前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在企业中的运用日趋广泛,所以,财务部门全面利用辅助核算功能是大势所趋。但在实践中,人们对辅助核算的认识并不全面,认为它是财务软件中可有可无的功能,传统的核算方式仍在财务人员的工作中大行其道。所以,要用好辅助核算功能,必须改变从传统核算方式出发来挖掘软件功能的思路,转而将软件所具有的辅助核算功能创造性地应用到业务管理之中。会计人员应该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充分利用辅助核算的功能,在账套设置的初始阶段就对它有足够的考虑。

4.2 充分利用项目核算,实现数据采集精细化

项目核算功能是辅助核算的一大亮点,它使辅助核算有了极大的拓展与延伸。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全方位、多角度,所以对任一科目、任一账户都有很多方面需要关注,而这仅利用客户、供应商、个人、部门4项核算功能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利用项目核算进行拓展。在强化使用项目核算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科目进行分析,考察企业对这个科目需要了解哪些层面的信息,或者反映哪几个方面的细化信息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再将这些方面的内容反映在项目目录中,并在科目设置中进行选择,而不是机械地、按照以往经验地使用软件初始设置而不加以智慧化的拓展与选择。

4.3 结合Excel软件,实现财务分析精细化

要实现精细化分析,进行多维度的考量,就要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各种数据分析的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而财务软件所具有的仅是数据查询功能,它提供的数据分析或财务分析功能十分单一。Excel是一款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软件,它所具有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十分强大,能完成人们大部分的数据处理需求,而其中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则可以实现多维度分析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财务软件与Excel结合,充分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实现精细化财务分析。

将通过辅助核算方式得到的数据导入到Excel中,经过基本处理得到标准化格式的数据,这种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正是进行利用数据透视表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如果要了解某科目下各项目的情况,则将会计科目字段拖到数据透视表的页字段区,将相应的项目对应的字段拖到行字段区,将金额拖到值字段区。以项目为客户举例,将客户字段拖到行字段区,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来自各客户的销售收入一目了然,其他项目同理也可得到结果。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很方便地了解与某客户有关的会计科目及其数值,同时还可以通过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各种交叉查询。另外,对值字段区的数据显示方式进行修改,还可以得到不同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日期拖入相应区域,则可以得到各项的趋势关系等。

数据透视表的主体部分是一个二维表,但页字段区的改变则可以使数据透视表呈现多维立体结构。当页字段区中有一个字段时,数据透视表是二维结构;有两个字段时是三维立体结构;以此类推。多维度分析的要求就可以通过页字段的拓展来实现。如图3所示,将多个字段放入页字段区,将符合页字段所有要求的金额信息反映在值字段区,就得到了一个八维立体图表。只要需要,便可以得到更多维的数据透视表。借助数据透视表功能可以实现精细化财务分析中所要求的多维交叉查询分析,将数据透视表的所有功能充分利用起来,精细化分析基本可以达到极致。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志明. 如何实现从辅助核算向辅助管理质的飞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9):43-45.

[2]张有峰. 电算化环境下辅助核算的组织形式与应用优势[J].财会通讯,2008(3):92-93.

[3]柯明,李斌,邱红. 利用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实现业务进程监测[J].会计之友,2009(8):76-78.

财务核算部篇(5)

2.党委、政府、人大制定《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明确该中心政府各部门的会计职责,规范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的标准以及行政成本确定的程序和方法。

3.该中心隶属人大财经委。主要理由是:(1)有利于人大履行监督职责。《预算法》、《监督法》规定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年度预算与决算进行监督。该中心各部门会计职责后,就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务的真实情况,汇总后形成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状况,人大常委会可直接向该中心了解政府财政真实状况,及时进行监督。(2)有利于该中心会计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该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政府各部门,不受政府各部门行政管制,而能更好地履行其会计职责。加上派驻的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日常监督,就能够确保该中心会计核算真实、合法。(3)有利于政府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该中心设在人大便于人民代表了解政府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4)有利于人大财经委及时监督政府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

4.该中心的人员组成。财政部门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国库支付中心大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抽调各部门的会计人员。

5.该中心基本工作流程。(1)接受政府各部门会计账薄余额。(2)该中心会计人员根据各自的分工,严把各部门会计资料审核关。(3)审计机关派驻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再监督。(4)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5)编制会计报告。

6.改革的预期效果。(1)可大量节约政府财政资金,形成节约型政府。现在,政府各部门接待费用严重超标:十几个人的机构,一年下来少则五万元,多则五十万元,大都是一些请客送礼的费用;招商(考察)费用严重违规:一张盖有主办单位公章的白条报账,少则2~3万元,多则4~5万元,这些钱具体用途不明,存在较多的嫌疑;车辆费用膨胀:十几人的机关,公车三辆左右,一辆车一年下来的燃油、修理、工资福利等费用约5~8万元,公车私用现象普遍,损失浪费严重。该中心会计人员对政府各部门不合理的开支可以拒付(若政府各部门拒不纠正,审计机关可作出审计决定强制其执行),这就节约了政府行政管理费用。一个县级政府一年预计可节约近亿元。(2)有利于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将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发展经济,加大公共事业投资,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惠民。(3)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由于该中心严把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关,就能较好地堵住财政资金流失,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产生。(4)有利于政府精兵简政。该中心成立后财政的部分职能转移到该中心、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大部分职能转移到该中心、其它部门会计工作转移到该中心,这样相应减少会计人员预计1 / 3;同时年报汇总工作量大大减少,预计减少工作量2 / 3。(5)有利于均衡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变过去有钱的单位多发福利,没钱的单位就没有福利。(6)有利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应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该中心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具体用途,汇总后掌握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具体用途,便于审计机关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投资方向。

财务核算部篇(6)

2.党委、政府、人大制定《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明确该中心政府各部门的会计职责,规范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的标准以及行政成本确定的程序和方法。

3.该中心隶属人大财经委。主要理由是:(1)有利于人大履行监督职责。《预算法》、《监督法》规定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年度预算与决算进行监督。该中心各部门会计职责后,就直接掌握了政府各部门财务的真实情况,汇总后形成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状况,人大常委会可直接向该中心了解政府财政真实状况,及时进行监督。(2)有利于该中心会计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该中心会计人员独立于政府各部门,不受政府各部门行政管制,而能更好地履行其会计职责。加上派驻的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日常监督,就能够确保该中心会计核算真实、合法。(3)有利于政府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该中心设在人大便于人民代表了解政府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4)有利于人大财经委及时监督政府各部门财务管理工作。

4.该中心的人员组成。财政部门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国库支付中心大部分职能转移的相关人员,抽调各部门的会计人员。

5.该中心基本工作流程。(1)接受政府各部门会计账薄余额。(2)该中心会计人员根据各自的分工,严把各部门会计资料审核关。(3)审计机关派驻审计人员对该中心会计核算进行再监督。(4)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账务处理。(5)编制会计报告。

财务核算部篇(7)

项目开工前的建账工作很重要,建账是否周密,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因此,项目财务主管人员,在建账前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阅读工程部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按施工阶段不同可以分为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阅读《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程概况、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及资源需求计划等,可以对工程项目的工程特征、工期、质量、成本要求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掌握施工进度计划,可初步确定有关摊销费用的分摊基准和分摊比率。

(二)阅读与甲方签订的《施工合同》。阅读施工合同时应对承包范围、资金支付、材料供应、结算确认、保修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几个方面加以关注,了解工程核算的特殊要求,了解资金支付方式和进度,以便筹划资金的使用。一般在《施工合同》后附有《工程量清单》,通过《工程量清单》可以了解材料中占比重较大的项目是哪些,利润点在哪里,使进行成本管理有的放矢;另外还要看施工图,一套完整的施工图包括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以及设备施工图,通过阅读施工图可以对工程结构特别是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有初步的了解,对进行工程成本分析和确定核算对象有较大帮助。

(三)科学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对象。在对工程项目有初步了解后,还要结合实际管理要求,决定工程项目的分立与合并,确定核算对象。根据企业管理精细化要求,一个工程要单独设立一个账套,这样设置有许多好处: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可以避开对不关联工程项目的检查,符合《会计法》对会计资料的保密原则;可以准确核算单个工程的成本以及债权和债务状况,不会出现混淆。

(五)正确设置工程项目部会计科目的核算级次。工程项目核算对象确定以后,应按《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工程项目部的管理和经济业务核算的需要,正确设置会计科目的级次,以便准确提供项目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如在“应收工程款”二级科目下应设置“甲方批复验工款”、“自行验工款”、“合约垫资款”、“保修金”、“收取工程款”等三级明细科目,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工程项目自行验工和甲方批复的差异、工程垫资水平以及实际收到的甲方工程款情况;再如在“应付账款”科目下的“应付分包工程款”下再设置“验工款”、“预结算款”、“已付工程款”、“其他扣款”等四级科目,用于核算某个分包单位已验工、未验工但已预提费用以及工程施工中的罚款等情况;总之,会计科目的设置,不仅要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制度》,而且还要适应企业日常管理的需要。

二、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进行会计核算梳理

工程项目开工前的周密建账,为真实、准确反映工程项目的各种财务信息,满足管理的需要提供了可能,但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还应经常进行会计核算的梳理。

一是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账实相符。实物资产的短缺损失对工程项目的盈亏影响较大,工程项目部必须重视实物资产的盘点工作,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账实相符。这样一方面可使企业资产更真实,另一方面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二是掌握项目部各债权的来龙去脉,督促有关部门及人员及时清收。 企业的债权在这里指的是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内部往来款”、“备用金”等科目。对“应收账款”要通过审阅《施工合同》和甲方的结算书,判断债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不真实或不完整的,要及时补充有关原始资料或进行调整;到期债权有无垫资条款,有无超过法律诉讼时效;要判断各种保修金能否收回。对“其他应收款”应以一个经济事项立一个账页,这样有利于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催收各种保证金或押金。对“备用金”应关注职工欠款挂账情况,职工欠款挂账时间过长,金额过大,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财务制度规定备用金分为一次性备用金和周转性备用金,除周转性备用金可在规定的限额下周转使用,其他备用金和其他应收账款要及时核销或收回。

三是加强债务管理,严把付款审核关,确保资金的安全。债务的管理就是对债务形成的真实性以及对资金的支付严格把关,防止企业经济利益流失。企业债务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会计人员要严格审查债务形成的原始单据,特别要对单据之间的互相佐证进行稽核。每笔债务形成前,会计人员首先要审阅合同,掌握合同有关单价、计量方式以及付款方式,与有关部门传送到财务部门的结算单或发票核对是否相符,再查看审签手续是否齐全,付款时应注意账面是否有欠款金额,对于没有签订合同和账面没有记载欠款的,坚决不予支付。当应付账款出现借方数额时,会计人员要高度重视,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了解详情。

三、工程竣工决算后继续加强收尾核算工作

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后,除应对工程项目部的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工作外,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财务核算部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国家各项财政改革,推进计财业务系统建设,实现气象部门计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加强计财监督,强化资金安全风险控制,中国气象局资产中心在2012年即开始借助A++6.0财务平台着手试点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经过2013年6个省份的试点运行,现在中国气象局在全部门推广的气象部门计财业务(一期)省级版系统更为适应各省气象系统使用。

一、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省级版系统及使用情况简介

1.系统的主要模块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2015年1月1日,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在全国气象部门正式上线。目前上线使用的新系统主要包括预算指标管理、财务报销、出纳管理、账务处理四个系统,下面分别对这些系统的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包含预算指标的细化分解和预算调整两个部分,用以满足主管部门对预算指标的分解、调整和控制。

财务报销系统通过对网上报销业务的登记,实现本级及下属单位所有网上报销过程的审核、记账操作,单位领导或报销人员可以追踪查询到每一笔资金支出情况,达到对每笔资金使用全过程监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出纳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银行账簿、现金账簿、零余额账簿的建立、登帐、自动生成各类账表,与账务管理系统有效衔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出纳工作的电子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账务处理系统主要是进行账务核算的模块,主要分为系统初始化、账务日常处理、年底处理、帐表输出查询四个部分。

报销模块与预算模块实现了数据衔接,业务人员进行借款或报销时,涉及到项目支出的,可选择相关项目,并实时反馈项目可用额度,实现资金支付申请事前受到预算额度的控制,并实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2.计财业务系统的使用情况介绍

结合我省已使用的独立的出纳系统软件操作更方便、简捷、日记账更清晰的情况,并且避免了上述四个系统由于处于同一业务平台,数据来源统一,进行账账核对无意义的情形,目前我们选择使用了其中的预算指标管理、财务报销、账务处理三个系统。

安徽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负责省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企业所有资金的会计核算,并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项财务分析报告反馈给核算单位和计划财务管理部门。

在正式运行新系统前,我们的业务流程模式现状是:一个主办会计和一个出纳会计作为一组,承担数个核算单位的全部会计业务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出纳会计和主办会计承担同样的核算单位会计业务,沟通便利,涉及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不易出错,网银操作及时、方便、快捷,对账及时。

2.出纳会计承担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

缺点在于:

1.有人员休假时业务流程中断,耽误工作;

2.工作量分配不易均衡。

借新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上线的契机,根据新系统对于角色岗位权限设置的要求,我们对兄弟省份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对调研中了解到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的比较:

二、现行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比较分析

1.会计科、出纳科分署办公模式

(1)模式内容介绍

分别设立会计科、出纳科,主办会计、出纳会计分署办公。这种模式中会计与出纳承担的工作如下表所示:

2.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会计人员、出纳人员分别集中在一起,便于工作交流、学习。

(2)无论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暂时性休假,都可由B岗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临时替补,不致影响工作。

缺点是在这种模式中由于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分署办公,造成:

(1)凭证需要在不同的办公室之间传递,费时,易发生工作上推诿、扯皮的现象;

(2)办理网银业务及网银办理公务卡还款时,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无法方便的沟通、交流。由于需要凭证在处理时往返传递,造成这些在网上需要及时处理的业务的后续操作非常不便;

(3)不便于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及时、方便的对账。

(4)由于现在财务人员缺乏,所以这种模式下安排的专职稽核会计一般为两人,由两人稽核所有核算单位的凭证,业务量大,加之财务工作,时间节点要求非常严格,易使稽核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的稽核作用。

(5)报账员办理报销业务时,须在不同的办公室间穿梭。

2.出纳科和会计科合署办公模式

(1)模式内容介绍

它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比较开阔的办公环境。也分别设立了会计科和出纳科,但所有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均在同一个业务平面办公。具体模式是几名出纳会计全部坐在柜台前,后方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具体的人员分工与第一种模式相同。

(2)模式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沿承的第一种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第一种模式下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分署办公所带来的不便。所有财务业务人员均在同一场所内办公,所有需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变得方便快捷。

在修正了第一种模式的部分缺陷的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1)由于报销业务量比较大,报账员需要先进入里面的会计人员的办公区,审核原始凭证,再回到前台去办理具体报销、支付业务,办公环境人员混杂,会计人员无法安静的考虑核算问题,尤其是需要填报报表、编写财务情况分析报告等情形时,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1)与上面的第3点缺点相同,稽核仍存在第一种模式下的缺点,易流于形式。

3.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人员随办公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组合

(1)模式内容介绍

每一个组合拥有同一个办公区域。有一位出纳会计,同时对应同一办公区域内若干位会计人员,改变了上述两种模式下,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相互对应中有交叉的情况。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的具体分工与上述两种模式基本相同,只是不再单独设立稽核会计,由同一办公室区域内的的几个主办会计交叉(但不相互)稽核其他会计人员的记账凭证。同时作为补充,由单位领导以抽查的形式,了解、检查会计们的日常核算工作情况。具体的岗位分工如下表所示:

2.模式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中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既处于同一办公区域内,人员又不太多。既保留了第二种模式的优点,又弥补了第二种模式的缺点:

(1)报账员无需穿梭办公室,即可完成在核算中心的全部报销流程;

(2)凭证传递在同一间办公室内,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凭证附件的不慎遗失带来的推诿、扯皮;

(3)便于财务报销系统流程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办理网银支付、公务卡消费的报销还款业务,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不仅可以及时往返传递凭证,涉及功能科目的具体附加信息时,还可以及时沟通,避免功能科目之间,由于具体的项目名称相近而造成的差错;

(4)方便主办会计和出纳人员之间及时、准确的对账。

(5)同一办公区域中,由于业务类似,交叉循环审核,既可以起到凭证稽核的功效,又可以看到自己没有接触到的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相互观摩、学习,共同成长。

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不足之处:就是由于一个出纳人员对应多位主办会计,一旦这位出纳人员休假,势必造成同一办公区域内多家核算单位的报销业务停滞。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对第三种方式稍加改进,应最能契合新的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的运行,首先,是主办会计和审核会计互为AB岗,在A岗缺席时,由B岗临时替补;其次,是在综合办设一名专职银行会计,负责办理银行业务,同时兼任其他几名出纳会计的B岗角色,在某位出纳会计临时请假时,可以替岗。如此业务就能如常运作,整个计财业务系统可以正常运行起来。

财务核算部篇(9)

1.系统的主要模块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2015年1月1日,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在全国气象部门正式上线。目前上线使用的新系统主要包括预算指标管理、财务报销、出纳管理、账务处理四个系统,下面分别对这些系统的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包含预算指标的细化分解和预算调整两个部分,用以满足主管部门对预算指标的分解、调整和控制。

财务报销系统通过对网上报销业务的登记,实现本级及下属单位所有网上报销过程的审核、记账操作,单位领导或报销人员可以追踪查询到每一笔资金支出情况,达到对每笔资金使用全过程监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出纳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银行账簿、现金账簿、零余额账簿的建立、登帐、自动生成各类账表,与账务管理系统有效衔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出纳工作的电子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账务处理系统主要是进行账务核算的模块,主要分为系统初始化、账务日常处理、年底处理、帐表输出查询四个部分。

报销模块与预算模块实现了数据衔接,业务人员进行借款或报销时,涉及到项目支出的,可选择相关项目,并实时反馈项目可用额度,实现资金支付申请事前受到预算额度的控制,并实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2.计财业务系统的使用情况介绍

结合我省已使用的独立的出纳系统软件操作更方便、简捷、日记账更清晰的情况,并且避免了上述四个系统由于处于同一业务平台,数据来源统一,进行账账核对无意义的情形,目前我们选择使用了其中的预算指标管理、财务报销、账务处理三个系统。

安徽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负责省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企业所有资金的会计核算,并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项财务分析报告反馈给核算单位和计划财务管理部门。

在正式运行新系统前,我们的业务流程模式现状是:一个主办会计和一个出纳会计作为一组,承担数个核算单位的全部会计业务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出纳会计和主办会计承担同样的核算单位会计业务,沟通便利,涉及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不易出错,网银操作及时、方便、快捷,对账及时。

2.出纳会计承担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

缺点在于:

1.有人员休假时业务流程中断,耽误工作;

2.工作量分配不易均衡。

借新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上线的契机,根据新系统对于角色岗位权限设置的要求,我们对兄弟省份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对调研中了解到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的比较:

二、现行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比较分析

1.会计科、出纳科分署办公模式

(1)模式内容介绍

分别设立会计科、出纳科,主办会计、出纳会计分署办公。这种模式中会计与出纳承担的工作如下表所示:

2.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会计人员、出纳人员分别集中在一起,便于工作交流、学习。

(2)无论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暂时性休假,都可由B岗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临时替补,不致影响工作。

缺点是在这种模式中由于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分署办公,造成:

(1)凭证需要在不同的办公室之间传递,费时,易发生工作上推诿、扯皮的现象;

(2)办理网银业务及网银办理公务卡还款时,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无法方便的沟通、交流。由于需要凭证在处理时往返传递,造成这些在网上需要及时处理的业务的后续操作非常不便;

(3)不便于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及时、方便的对账。

(4)由于现在财务人员缺乏,所以这种模式下安排的专职稽核会计一般为两人,由两人稽核所有核算单位的凭证,业务量大,加之财务工作,时间节点要求非常严格,易使稽核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的稽核作用。

(5)报账员办理报销业务时,须在不同的办公室间穿梭。

2.出纳科和会计科合署办公模式

(1)模式内容介绍

它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比较开阔的办公环境。也分别设立了会计科和出纳科,但所有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均在同一个业务平面办公。具体模式是几名出纳会计全部坐在柜台前,后方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具体的人员分工与第一种模式相同。

(2)模式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沿承的第一种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第一种模式下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分署办公所带来的不便。所有财务业务人员均在同一场所内办公,所有需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变得方便快捷。

在修正了第一种模式的部分缺陷的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1)由于报销业务量比较大,报账员需要先进入里面的会计人员的办公区,审核原始凭证,再回到前台去办理具体报销、支付业务,办公环境人员混杂,会计人员无法安静的考虑核算问题,尤其是需要填报报表、编写财务情况分析报告等情形时,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1)与上面的第3点缺点相同,稽核仍存在第一种模式下的缺点,易流于形式。

3.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人员随办公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组合

(1)模式内容介绍

每一个组合拥有同一个办公区域。有一位出纳会计,同时对应同一办公区域内若干位会计人员,改变了上述两种模式下,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相互对应中有交叉的情况。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的具体分工与上述两种模式基本相同,只是不再单独设立稽核会计,由同一办公室区域内的的几个主办会计交叉(但不相互)稽核其他会计人员的记账凭证。同时作为补充,由单位领导以抽查的形式,了解、检查会计们的日常核算工作情况。具体的岗位分工如下表所示:

2.模式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中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既处于同一办公区域内,人员又不太多。既保留了第二种模式的优点,又弥补了第二种模式的缺点:

(1)报账员无需穿梭办公室,即可完成在核算中心的全部报销流程;

(2)凭证传递在同一间办公室内,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凭证附件的不慎遗失带来的推诿、扯皮;

(3)便于财务报销系统流程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办理网银支付、公务卡消费的报销还款业务,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不仅可以及时往返传递凭证,涉及功能科目的具体附加信息时,还可以及时沟通,避免功能科目之间,由于具体的项目名称相近而造成的差错;

(4)方便主办会计和出纳人员之间及时、准确的对账。

财务核算部篇(10)

商业银行提升财务核算和管理层次,是合理配置有限的财务资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防范和化解财务核算风险的一大举措,也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农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审计环境,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内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财务集中核算体制的建立

按照农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和财务集中改革的总体思路,财务集中需全部上收辖属机构的财务核算权,将内部相关本币财务收支项目的列账权全部上收至管理行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和支付管理,其辖属机构不再负责上述财务收支项目的核算职能。第一,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升了核算层次。上收了支行的费用、固定资产、非结算应收款项挂账和营业外收支等财务列账权,上收了总务出纳和职工教育经费列账权,实行财务资金归口管理。被上收财务权的支行实行报账制形式,向集中行申请报账列支。第二,整合财务管理劳动组合,明确岗位和责任。第三,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扩充了对资产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网上审批、自动计提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功能,同时,还加强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基建项目管理和租赁类资产的管理。第四,统一同一核算中心的薪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重建财务审批流程。第六,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加强对费用存款户管理功能,对财务资金实行“一户”归口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后,仍执行现行财务管理审批流程、授权权限等,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实行财务集中后,集中行对上收行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仍采用预算额度控制下的分项管理、监控使用原则。其主要特点是: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其它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二、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

(五)现场审计难度加大。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内审部门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财务现场审计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档案都由集中行集中管理,即使组织对上收行进行现场审计,由于能够调阅审计的会计资料寥寥无几,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审计的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是发现疑点要进行查实,需要在上收行与集中行之间往返,既繁琐,时间跨度又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六)审计制度风险加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权威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各行只是在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政府部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相关制度,其科学性、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财务集中核算后完善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农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财务核算新的情况变化,打破常规,拓宽审计思路,调整审计监督的内容、重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把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安全性纳入审计方案。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上收行还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集中行财务部门,并要求两者对各自的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被审计上收行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上收行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财务核算行为。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审计重点应侧重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集中行财务部门监督未涉及和监督不力等方面。应对被审计行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查,检查有无“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无将收入放在基层营业网点、食堂,或将资金进行体外操作、逃避财务部门监督;重点审查上收行有无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对被审计行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无擅自购买、处置资产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对那些尚未纳入财务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应进行重点审查。同时,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审计方法也须相应改进。一是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总量进行100%的审查,重点对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认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二是通过账面审查,分析其不合常规的地方,再以此为突破口,以调查等方法入手进行审计。如针对其他支出有悖常理的地方,就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人员了解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等。三是从账户入手、追根溯源。在审计中留意支出的账号,并一一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户核对,以此发现蛛丝马迹。四是向有关单位了解其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经济状况和廉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五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准备阶段调阅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行财务制度情况及单位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各项支出性项目,与以前年度同比是否有异常,是否忽高忽低,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六是适时开展后续审计。为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跟踪审计、审计回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适当时间向全行公开被审计单位关于问题整改情况的清单,说明哪些问题整改了、哪些没有整改以及没有整改的原因及责任,把整改情况置于全行监督之下,强化审计效果。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审计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方面也都应有所不同。要采取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上收行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

(四)把握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划分。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单位审计时,在审计问题的定性上,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财务核算中心,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主要是发生每一笔业务的真实与否,财务核算中心无法掌握,只能鉴别票据的真伪,而事项的真实与否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二是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应由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有关单位记账,进行会计核算。三是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也有会计监督职能,支出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票据的真假,除被审计单位要进行审核把关外,财务核算中心也有监督责任,而且财务核算中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审批权限职能。因此,这方面有问题,两者都有责任。

四、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加强了财务监督,就可以削弱内部审计监督,要认识到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审计重点,进行结合审计。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在核算中心日常财务监督中涉及不到和没有监督到位的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重要性审计原则,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现场结合审计,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

上一篇: 心理学综述性论文 下一篇: 高中教师实习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