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统计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7 21:57:41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近年来,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促进物资计划编报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目标,以推进物资计划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手段,实施计划编报、执行、考核闭环管理,强化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完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为提升物资采购经济效益,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加强专业管理,完善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机制

1.完善管理工作机制

制定《中原油田物资计划管理实施细则》,按照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两种类型,明确了业务管理和操作主体职责,规范了计划编制、审核、执行、考核及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工作标准;各生产单位根据管理要求和生产特点均制定了《物资计划管理办法》,按照材料消耗方向实行费用部门切块管理,明确了计划编报要求、管理考核方法,保证了计划管理和操作方面有章可循。

2.明确划分岗位职责

按照计划管理与现场使用相分离的原则,各生产单位在物资供应站(科)设置专职计划岗,负责本单位物资需求规律分析、需求计划编报、基层单位需求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按照计划管理与采购操作相分离的原则,物资供应处在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设置专职计划岗,负责物资消耗规律研究、生产单位需求计划和业务部门采购计划执行考核、异常情况监控。

二、强化需求研究,夯实物资计划管理基础工作

1.重视常耗物资的调查与分析

物资供应处建立生产物资历史消耗分析数据库,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油田常耗物资需求调查和消耗分析,对每项物资的历年消耗数据可自动检索比对,进行年度需求数据分析,掌握了常耗备品配件、油田化学剂、专用工具及通用设备等物资的需求规律、采购周期等供应特性,提高了物资需求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2.严格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管理

依据年度生产任务和物资消耗规律,每年初制定基础材料、常用材料额和大类材料的消耗定额,按照单井、单站、单项设备实行物资消耗展布管理,同时建立物资消耗公开公示制度,每月开展单耗指标对比或百元产值材料含量排名,为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提供了基础依据。例如:采油四厂供应站对三角带、压力表、卡箍阀等467项生产常用物资,编制了消耗定额,每月从单井―注采井组―开发单元―油藏经营管理区进行需求计划考核和单耗比对分析,2013年需求计划准确率达到99.39%。

三、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物资计划业务全程监控

1.规范物资需求计划编报程序

基层井、队、站的物资需求计划全部通过油田成本动态管理系统向本单位物资供应站提报,物资供应站汇总并经专业部门审核后,在ERP系统线上向物资供应处提报。通过需求计划系统提报、管理部门网上审核、物资部门线上核销,形成需求计划、材料核算、消耗控制的闭环管理路径,材料消耗做到了实时监控。

2.规范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程序

物资供应处业务部门对各单位提报的需求计划,在ERP系统中运行MRP平衡合同和库存资源后编制采购计划,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计划集中会审,并与计划管理系统的历史消耗和年度需求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后下达采购计划,保证了需求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实现集中批量采购创造了良好条件。

3.规范物资计划管理考核程序

开发应用物资计划管理管理辅助系统,实现了对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和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双向考核。系统每月按照设定考核计算公式,自动导出各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和领料及时率进行排名通报,同时自动导出业务部门的采购计划执行率和合同履约率进行排名通报,保证了物资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四、把控重点环节,提升物资计划精细管理水平

1.严格计划审核,确保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

中原油田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实行生产单位和专业部门“两级审核”制度。各生产单位对基层井、队、站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每月组织本单位物资、财务、技术、生产、作业等部门召开物料平衡会,按照生产运行计划和需求紧急程度,从资金预算、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和核实确认;油田生产、装备、技术、科研等职能部门,按照专业管理范围和储备资金占用责任,对各单位编制的油套管、井下工具、采油助剂、钻井助剂、矿建料、防洪料等物资需求计划,统筹进行资源平衡,严格计划审核把关,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性。

2.提前介入需求,确保物资需求计划的及时性

对油田改扩建、检维修等重点项目,物资供应处建立了驻厂驻点跟踪服务机制和项目进度信息通报制度,组织人员提前介入需求形成过程,及时指导设备材料需求计划编报,为物资采购准备和排产制造留足时间,提高了物资供应工作的主动性。同时,编制油田生产建设主要物资的采购周期手册,对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进行明确规定,印发至各生产单位和有关部门指导需求计划编报、审核,改变过去物资需求计划及时率要求只有定性没有定量的情况,保证了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的及时性。

3.推进需求标准化,提高物资需求计划规范性

对油田ERP系统内7.6万条物料编码进行全面梳理,删除和冻结非标码、个性码编码10304条,强化了需求物资信息标准化;结合消耗规律、市场资源状况及用户使用意向,编制了14个大类、134个品种的《物资需求标准化品种目录》,明确了品牌范围、规格型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列表;编制了重要设备原厂配件、井下修井类工具、机电产品的《标准化采购技术规范指引》,物资供应上即可按照统一规范的产品名称和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采购。

五、总结

总之,物资计划管理与供应保障直接关系到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产量及效益,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过程中,必须注重管理的专业化,了解现阶段的实际需求,合理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对于重点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辉.建立协同运作机制提高物资计划管理水平[J].中外企业家,2014(01):21-22.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2)

近年来,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在大型医院中,对于医院耗材的管理一般都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应用,这样能够有效地优化医院耗材的管理流程,并且有效地提高医院耗材服务管理质量[2]。此外,还可以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并使得医院耗材管理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1医用耗材管理的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主要分为外向物流以及内向物流。在医院中,实施医用耗材管理则主要是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一种服务[3]。所以,这种物流体系则主要是内向物流。对于医用耗材物流体系来说,其主要是为了保证耗材能够有效地分布到医院的各个物流点,及时地满足医院临床的实际需求[4]。

2医用耗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架构

在医院里,建立医院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则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医院耗材物流一体化,同时使得各个功能模块都能够实现耗材管理,并做到及时、准确、透明,让数据得到及时性的传递以及数据交换,确保医院各类耗材及时、安全达到临床。

2.1医用耗材管理流程

2.1.1计划采购 此程序主要是由于医院耗材的采购员来对医院的月计划用量以及库存量和临床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地制定每个月的耗材计划,然后上报领导进行审批。

2.1.2计划分配 在经过医院分管和主要领导审批之后才实施以上采购计划。之后采购员需要根据采购的计划来将需要购置的耗材配置要求发送给供应商,并通知供应商及时送货。

2.1.3预入库/入库 供应商要根据采购员所发送的计划单来进行供货,并配备供货单以及清单以便清查[5]。在耗材进行入库房前需要仓库管理员对新来货物进行分类、登记,并进行验收后再入库。对于随发票入库的医用耗材,则需要办理相关入库登记手续,然后再进行检查入库。对于没有发票的医用耗材,则需根据送货单的相关信息办理入库手续,之后待发票到位后再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2.1.4一级库条码管理 此流程需要采购员根据最新入库的供货信息来将相应货物的条码打印出来,然后经过仓管员审核、核对之后,再黏贴到货物上。在临床各个科室需要领取相关医院耗材时,需要到财务处申请出库单,然后凭借出库单来仓库处领取耗材。在领取后,领取人员要对耗材上的相关信息,比如名称和规格以及生存日期、供货商等信息进行核对,在确认无误之后进行签字领取。

2.1.5二级库房监督管理 在医院临床各个科室领取到医用耗材之后,需做好耗材发放的相关记录。并可以成立相关监督小组,要不定期地对每个二级库房的耗材发放情况以及储存和有效期等信息进行检查,确保耗材的安全性。同时将所收取的到信息上报到仓库处进行登记,这样使得采购决策有更加准确的数据,减少医院耗材的用量,降低成本。

2.2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系统

2.2.1采购管理系统 设计此系统则主要是针对采购员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内容而合理设计的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计划采购管理系统--预入库/入库管理系统--合格供应商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采购员则可以对仓库的库存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医院耗材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制定计划。此外,这个系统还能够将医院采购计划单生成供货商分配清单,同时医院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此系统查看医院耗材的采购实际情况,并根据各个厂商供货的实际情况来对供应室进行评价和考核。

2.2.2财务管理系统 这个主要是主要是根据财务人员来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基本入库管理和出库管理以及统计管理、账页管理、信息查询、输出报表等功能。此外,医院耗材的相关信息,比如名称和规格以及生产日期等信息也会在出库票据上显示出,进而能够保证出库耗材的追溯性。

2.2.3库房管理系统 根据仓库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进行设计[6]。这个系统主要包括:耗材条码管理系统、卡片账管理系统。仓库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出库单的内容来对相应物品进行发放,避免因手写而出现差错的情况,同时防止发生错发和过期等情况发生,保障了耗材使用安全性。

2.2.4票据管理系统 在医院里,由于医院耗材量非常大,且存在十分多的票据,所以根据这个内容来设计了此模板[7]。这个系统对医院所有入库发票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并制定好还款的相关计划,同时对还款的情况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将情况反馈到管理层,进而能够为资金的流向提供可靠依据[8]。

2.2.5高值耗材管理系统 对于大型医院来说,高值耗材管理存在较多的独特性。 比如骨科和心内科来说,其的耗材种类十分多,进而导致难以做到一一备货,因此需采用反物流的管理模式。

3结论

目前,对于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其的信息需求也是各不相同[9]。然而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需要进行数据库设计,还需要对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进行设计,并设计相关的运用系统和控制系统以及决策系统。同时在大型医院中建立和运用医院耗材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时需要遵循相关现代物流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信息耗材的准确性,保障医院耗材的安全性。使得医院耗材管理的工作效果,降低人力和物力等投入。

参考文献:

[1]胡鑫.基于GPS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0,01:61-62.

[2]赵英,罗日东.基于BizTalk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5:149-153.

[3]陈红华,李满春,李飞雪.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J].森林工程,2010,05:90-93.

[4]杜兴盛. 面向计算机网络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权限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2,17:402-404.

[5]同剑飞.基于J2EE技术的高校后勤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探索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2:132-133.

[6]高连周.基于企业ERP系统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商贸,2013,06:83-84.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3)

一是每月4日前,省重点办将收集掌握的省重点工程项目投资数据提供给省统计局,省统计局和省重点办共同核对省重点工程项目投资统计数据,如发现数据存在差异,省统计局和省重点办要加强衔接,共同核实,确保数据科学准确。

二是省重点办向省重点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收集项目投资完成数据时,应同时要求其提供分县、分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以确保在数据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能够相互查对核实,及时发现问题来源。

三是为及时反映省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省重点办依其职责所收集的项目投资完成数据可作为调度快报数先行提供领导和有关部门作为内部资料参考,正式统计数据由省统计局依法对外使用。

四是省统计局和省重点办联合行文,依照相关规定要求,省重点工程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和具体投资项目单位规范并固定数据资料来源渠道,统一统计口径,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切实做到依法统计,不重不漏,应统尽统。

湖北省局强调“质量第一”开展城乡划分清查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全国城乡划分清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湖北省统计局日前制定了《2009年全省城乡划分清查工作方案》,决定于2009年第4季度开展全省城乡划分清查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在统计上贯彻城乡划分规定的若干事项的通知》,省统计局负责组织全省的城乡地域清查工作,并负责对各市、州、县的城乡地域清查进行指导、验收和检查;各市、州、县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城乡地域清查工作,并对所属下级统计部门的城乡清查工作进行指导、验收和检查。城乡划分清查的对象为全省乡级区域和村级地域。范围包括乡、镇、街道及类似的乡级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类似的村级单位。

湖北省统计局要求,各市、州、县统计局对城乡划分清查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专业之间要加强配合与协作,同时要积极与当地民政、建设、规划、公安、国土、农业等部门沟通合作,联络和协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把清查质量关,扎实开展清查工作,认真组织好自查和抽查,以确保清查数据质量。

大庆市局坚持“四个先行”加强能源统计监测

黑龙江大庆市统计局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开展能源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到了“四个先行”,全面加强能源统计调查监测工作。

一是部门联动先行,畅通工作渠道。由统计局、发改委、经委、监察等单位组成考核组,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确保了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4)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一方面必须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为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及省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完成我市既定的节能任务。

做好2009年全市的节能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结合”,一要把节能工作与促发展结合起来,要把节能作为促发展、拉内需、扩投资、保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相协调;二要把节能工作与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大力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把我市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三要把节能工作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工业化与节能相协调;四要把节能工作与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中,严把项目的节能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引进高能耗产业,实现产业转移与节能相协调;五要把节能工作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大节能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自主创新与节能相协调;六要把节能工作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加强能源资源对外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行之有效的节能新机制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对外开放与节能相协调。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相关部署,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节能降耗作为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33%以上的预期目标。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节能考核体系,推动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指标,实事求是考核企业节能完成情况。针对部分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不正常造成产品单耗不降反升的情况,对企业*年节能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根据省的要求对企业节能目标分为年度节能目标和“*”节能目标累计完成进度两个考核指标,各占20分,超额完成对应目标的适当加分。两个考核指标得分相加达到40分,视为完成*年节能任务。

二是加强协调做好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节能能力。对有专门节能管理人才的重点耗能企业,加大节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节能管理水平;对暂时缺乏专门节能管理人员的企业,指导其加强与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协助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改造等工作,确保企业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二)实施节能市场化工程,为拉动内需作贡献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耗能产品、设备。要加强节能监管,要求用能单位按照能效标准的要求,淘汰超过能耗的产品、设备,对未超过能效标准但耗能较高的产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为节能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腾出空间。

二是积极推广节能产品及节能先进技术、工艺。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发动和组织企业申报国家节能财政奖励项目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加快推进我市节能技改的步伐。

三是建立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的扶持,提高我市节能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服务机构协助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规划、节能量审核以及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四是建立政府节能专项资金,加大我市节能技改和节能工作的扶持力度。利用节能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增强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和节能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我市节能监测分析、监督管理等能力和推进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

五是继续推动节能对外合作。逐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港资企业积极申报“清洁生产伙伴计划”资助。

(三)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程

一是指导和督促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抓紧组织完成实施方案,争取尽早取得成果。鼓励实施工作进度较快的试点单位,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新一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促进废旧物质回收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在企业全面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新技术、工艺或产品创新专利,通过技术进步、改进管理、创新生产和运营模式等途径,在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上树立行业典范。

二是对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在推进省试点单位工作进度的同时,鼓励开展循环经济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争取*天富新合纤维有限公司和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内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同时建议省撤消*市鼎湖区莲花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省循环经济试点计划。

三是组织*高新区制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重点推进在工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循环经济工作的范围及深度。组织园区节能管理部门和企业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在产业转移园区、工业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工作方式方法。

四是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计划下半年有针对性在高新区等循环经济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对重点耗能企业、有代表性的港资企业进行专题培训,促进重点耗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水平,逐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省清洁生产企业。

五是在今年5月及10月,组织符合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条件的企业及认定期已过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减免税,减少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节能攻坚战

1、实施完善节能“三个体系”行动计划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以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是完善节能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分析,实行“一季一报送、一季一分析”,及时全市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三是加强节能统计监测。开展全市以及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各地和重点企业能耗变动趋势。对各重点耗能企业、各地上报的节能统计数据,加强监测,确保数据质量。

2、实施节能监察行动计划。

一是实行企业节能监察行动。制定2009年全市节能监察行动计划,把节能监察任务予以分解落实,发挥市、县(市、区)两级积极性,实行市、县(市、区)联动,推动全市节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对节能目标完成不理想、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耗能企业作为重点的节能监察对象。

二是开展节能专项监察检查。根据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公共机构节能、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能耗限额、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落实情况等专项节能监察行动和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情况、重点行业企业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情况等节能专项检查活动,依法促进各项节能法规、标准以及政策的落实。

三是加大节能惩处力度。建立节能监察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半年向全市通报各地节能监察进展情况。落实惩处措施,对浪费能源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3、实施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工作网络。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及联系方式进行重新填报,健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工作网络。

二是组织对新纳入的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写节能规划,下达节能目标,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切实纳入当地节能部门的管理。

三是加强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加强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协调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配备能源管理负责人,夯实节能统计、计量等基础,积极帮助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确保企业完成下达的节能目标。

4、实施节能宣传培训行动计划。

一是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每周少开一天车、减少电梯使用、普及使用节能产品等十一项全民节能行动,形成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积极推动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二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及早筹划2009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实行分类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市重点耗能企业参加省举办的节能知识培训班,同时结合本市实际,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开展各类的节能培训班,以全面提高我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

5、实施公共机构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体系。按照省的要求和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承担我市公共机构节能牵头工作。建立由各地、各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参加的节能工作体系。

二是编制出台市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经贸委的要求,编制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

三是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通过对全市公共机构用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启动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市节能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四是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全面掌握公共机构用能状况,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提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建议。

6、实施节能统筹协调行动计划。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不可忽视。而成本核算是企业获得成本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就我国目前采用的制造成本法、西方广泛采用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成本会计的新发展——资源消耗会计的理论与应用作一比较和分析。

一、制造成本法

(一)制造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制造成本法是制造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将企业一定期间的费用划分为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生产费用和与产品生产过程无关的期间费用两部分。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与当期产品成本的计算无关。

1.核算内容。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的制造成本划分为三个基本制造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当然,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成本项目,例如,废品产生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燃料消耗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燃料”成本项目等等。制造成本法在核算时,主要是将企业的生产费用划分为料、工、费三个基本的成本项目,然后进行核算,继而计算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2.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包含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以及期末生产费用的分配上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其生产特点不同,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差别导致了企业在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3.核算过程。成本核算过程,也称成本核算流程,即从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的得出这一过程的核算。一般说来,制造成本法下,无论是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过程都应该是类似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为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和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两种。在成本项目中,如果可以辨清某项费用的发生是专属于某一个成本计算对象,那么这项费用即属于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反之,则是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需要采用相应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之和便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二)制造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制造费用的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成本时,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制造费用属于企业的间接费用,按照基本生产车间来归集,并于期末分配至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直接人工所占的比重较大,制造费用占的比重较小,因而用上述分配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即便有不合理之处,但因为比重较小,通常也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又因为该方法的简便易行,被多数制造业企业乐于采用。但是,在先进制造环境下,大量人工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据调查,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今该比例提高到了400%~500%;在制造成本法正适用时,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现今该比例不到10%。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准确分配制造费用,导致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

2.期间费用的核算。制造成本法下,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但是,有些期间费用虽然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但却与产品成本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高新技术发展较快的前提下,产品投产前的研发费用增加较多,但是这部分费用不属于生产费用,制造成本法没有将其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是计入了期间费用,从产品成本中剔除出去,不利于产品生产成本的准确计算。同时对于配送、顾客服务等与产品定价有关的成本也不包括在成本的范畴内,容易误导定价决策。

3.人工费用的核算。制造成本法下,成本项目中所致的人工费用的核算包含两部分:直接人工费用(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计入制造费用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不包括研究开发、设计等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也不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等支出,而这些人工费用也是与产品成本密切相关的,人工费用核算内容的不准确性会导致产品成本计算的不准确。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企业在经营、技术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意味着一度曾与多数制造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需要有新的发展,或者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替代他。而这时,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二、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由上所述,由于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难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基于这种要求,1971年,美国会计学者斯托布斯博士出版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揭开了全面研究的新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序幕。后来世界各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美国哈佛大学青年学者罗宾·库伯(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率先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于1988年简称为ABC(Aetivity-basedCosting),从此作业成本法被应用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其理论日臻成熟。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1.核算内容。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完全成本,对于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所有的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费用,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因果,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

2.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各个作业,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核算流程。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关键是要确认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并使产出物和投入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因此,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计算的流程基本为: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动因追踪到产品,最终得出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拓宽了成本计算的范围,并且在费用分配时,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排除了人为设定的分配标准的不合理性对成本计算的影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因此,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但是随着作业成本法的深入应用,其弊端也一一显现。

(三)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操作性差。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差。表现为:首先工作量太大。最初推出作业成本法时,它主要用于单部门和区域的成本核算、分析,这种简单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如果要大范围地推行这种方法,工作量就会很大。其次,获取作业成本法核算所需的成本资料有困难。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按照部门来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而作业成本法应用时则根据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跨越了传统的部门来确定成本。因此,企业要采用此方法,势必要进行会计系统的再造,其成本较高。

2.核算中作业划分的难题。首先,传统作业成本法下,对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来划分的,而成本驱动因素的确定则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存在但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因果关系的因素会被忽略,这必然导致一些作业的划分不能够准确反映真实情况。其次,在传统作业成本法下,作业的划分无既定标准依据,只能依据经验进行,对于未来的作业,如果遇到新情况可能会考虑不周全。在当前订单式生产成为趋势的形势下,若是仍按传统作业成本法进行作业划分,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作业划分准确,不但会增加许多工作量,其效果也无法保证。

3.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来分配费用的,所消耗资源的费用首先是被归集到作业中,然后再分配到产品成本中。但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中心可能只存在一个成本动因,也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成本动因,因此会产生多个产出计量单位。在将成本中心的费用分配到作业中时,就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多个产出计量单位的存在,作业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将成本归集到作业时难以准确计量资源消耗的数量,仅限静态的货币指标,所以难于清晰地反映资源消耗情况,不能动态地强化成本管理,会影响最终产品成本计算和分配的正确性。

鉴于作业成本法以上所述的在成本核算中的局限性,需要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资源消耗会计就是对作业成本法的延伸与改进。

三、资源消耗会计

资源消耗会计(Resource Consumption Accounting,缩写RCA)是于2002年开始在美国推出的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是一种总括的、能动而综合的成本会计系统;是将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作业成本法有机结合的产物(Clinton、Keys,2002)。

(一)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特点

1.核算对象。资源消耗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资源。资源消耗会计认为企业存在服务于其他资源的资源,因此,核算对象不仅包括为作业提供服务的资源,还包括资源自身消耗的资源,即资源交互消耗产生的成本。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资源消耗过程,从而准确地计算资源成本。

2.核算方法与核算过程。采用资源消耗会计法在核算成本时,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划分资源结集点。资源动因由“资源作业”和“资源资源”的因果关系共同确定,其中包括“资源作业”的直接分配资源动因以及“资源资源”的交互分配资源动因。根据资源动因划分后的资源结集点相当于美国成本会计中称为“成本中心”的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所有发生的成本(资源消耗)均在此结集,结集后的产出数量称为资源产出量。因为细分以后每个结集点都只有一个“动因”、一个成本对象,因此一个资源结集点只有一个产出的计量单位。然后将结集点的资源消耗分配计入所划分的作业中。最后再计入产品成本中。因此,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过程为:资源结集点—作业—产品。其中,资源结集点的划分依据为资源动因,作业的划分依据为成本动因。在资源结集点的资源向作业分配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非货币的量化指标,在由作业向产品分配计算成本时才同时使用了货币指标和量化指标。即产出的量化计量过程与货币计算过程相分离,这一分离充分地体现了资源消耗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资源消耗是成本核算的前提,成本核算是资源消耗的货币表现。

(二)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成本的优势简述

上述对资源消耗会计在成本核算中的特点可以看到,该种方法是将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美国作业成本法(ABC)相结合,取长补短,较好地解决了作业成本法中的种种弊端、问题。因而成为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四、三种方法的应用举例及分析

(一)三种方法的应用举例

假设某制造企业的生产区域#1某月发生的有关费用如表1。

1.制造成本法应用。假设该生产区域生产A、B、C三种产品,本月生产工时数分别为2 000、1 200、1 600(单位:小时),计算如表2所示。

2.作业成本法应用。假设该生产区域从事两项作业:操作机械和进行生产准备,通过这两项作业产出A、B、C三种产品。根据成本动因,按以往经验将该生产区域的成本划分为以下两项作业(资源—作业),如表3、表4所示。

接着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作业—产品),如表5所示。

3.资源消耗会计应用(假设条件与作业成本法应用时相同)。首先,根据该生产区域的两种产出(机械和人工),即资源动因分为两个资源结集点:人力资源结集点和机械资源结集点,如表6、表7所示(资源动因—资源结集点)。接着,根据成本动因,按以往经验将该生产区域划分为操作机械和进行生产准备两项作业,将两个资源结集点的资源分配给以下两项作业(成本动因—作业,资源—作业),如表8、表9所示。最后,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作业—产品),如表10所示。

(二)三种方法应用的评价分析

通过三种方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制造成本法中,生产区域归集的四个费用项目均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在分配时,首先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品种,其次费用的分配标准是单的—生产工时;作业成本法中,首先根据成本动因划分作业,然后将生产区域的资源消耗分配至各项作业,再根据各不同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将各项作业分配所得的资源消耗分配给各不同产品,在这儿,资源的消耗仅以货币计量。资源消耗会计下,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划分资源结集点,将生产区域归集的费用分配至不同的结集点,每个结集点的成本动因只有一个,然后将资源结集点的产出分配给不同的作业,再由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给各不同的产品。

在应用三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制造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受分配标准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该方法在选择费用分配标准时是单一的、不科学的,会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每项作业可能会有两个或以上的成本动因,因而会有不同的产出单位,但是作业成本法未加考虑,如上例,在确定作业点分配的费用时,不划分人工工时与机械小时,统一分配,一方面不能得到非货币计量的信息;另外一方面也影响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资源消耗会计根据因果关系以资源为焦点进行成本的归属,即依据资源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货币和非货币计量信息,并且企业可以资源结集点为中心,进行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反馈及成本预算,是一个全面的成本管理系统。当然,一种新事物的出现一定会有它的缺陷,在实践中,还有待检验和不断地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6)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一方面必须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为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及省节能工作的总体部署,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完成我市既定的节能任务。

做好2009年全市的节能工作,必须做到“六个结合”,一要把节能工作与促发展结合起来,要把节能作为促发展、拉内需、扩投资、保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相协调;二要把节能工作与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大力推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把我市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三要把节能工作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工业化与节能相协调;四要把节能工作与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在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中,严把项目的节能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引进高能耗产业,实现产业转移与节能相协调;五要把节能工作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大节能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自主创新与节能相协调;六要把节能工作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加强能源资源对外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行之有效的节能新机制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对外开放与节能相协调。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相关部署,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节能降耗作为促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33%以上的预期目标。

2009年,全市节能工作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节能考核体系,推动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指标,实事求是考核企业节能完成情况。针对部分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不正常造成产品单耗不降反升的情况,对企业*年节能完成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考核。根据省的要求对企业节能目标分为年度节能目标和“*”节能目标累计完成进度两个考核指标,各占20分,超额完成对应目标的适当加分。两个考核指标得分相加达到40分,视为完成*年节能任务。

二是加强协调做好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节能能力。对有专门节能管理人才的重点耗能企业,加大节能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节能管理水平;对暂时缺乏专门节能管理人员的企业,指导其加强与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协助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改造等工作,确保企业完成既定的节能任务。

(二)实施节能市场化工程,为拉动内需作贡献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耗能产品、设备。要加强节能监管,要求用能单位按照能效标准的要求,淘汰超过能耗的产品、设备,对未超过能效标准但耗能较高的产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为节能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腾出空间。

二是积极推广节能产品及节能先进技术、工艺。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发动和组织企业申报国家节能财政奖励项目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加快推进我市节能技改的步伐。

三是建立健全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的扶持,提高我市节能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服务机构协助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规划、节能量审核以及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四是建立政府节能专项资金,加大我市节能技改和节能工作的扶持力度。利用节能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增强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和节能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我市节能监测分析、监督管理等能力和推进各地节能监察能力建设。

五是继续推动节能对外合作。逐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港资企业积极申报“清洁生产伙伴计划”资助。

(三)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程

一是指导和督促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抓紧组织完成实施方案,争取尽早取得成果。鼓励实施工作进度较快的试点单位,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新一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促进废旧物质回收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在企业全面开展污染综合治理,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新技术、工艺或产品创新专利,通过技术进步、改进管理、创新生产和运营模式等途径,在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上树立行业典范。

二是对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在推进省试点单位工作进度的同时,鼓励开展循环经济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争取*天富新合纤维有限公司和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内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同时建议省撤消*市鼎湖区莲花镇经济发展总公司省循环经济试点计划。

三是组织*高新区制定《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重点推进在工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循环经济工作的范围及深度。组织园区节能管理部门和企业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在产业转移园区、工业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工作方式方法。

四是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计划下半年有针对性在高新区等循环经济工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对重点耗能企业、有代表性的港资企业进行专题培训,促进重点耗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水平,逐步推进“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培育参与计划的伙伴企业,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省清洁生产企业。

五是在今年5月及10月,组织符合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条件的企业及认定期已过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减免税,减少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坚决打好节能攻坚战

1、实施完善节能“三个体系”行动计划

一是完善节能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以及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落实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是完善节能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季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分析,实行“一季一报送、一季一分析”,及时全市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三是加强节能统计监测。开展全市以及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各地和重点企业能耗变动趋势。对各重点耗能企业、各地上报的节能统计数据,加强监测,确保数据质量。

2、实施节能监察行动计划。

一是实行企业节能监察行动。制定2009年全市节能监察行动计划,把节能监察任务予以分解落实,发挥市、县(市、区)两级积极性,实行市、县(市、区)联动,推动全市节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对节能目标完成不理想、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耗能企业作为重点的节能监察对象。

二是开展节能专项监察检查。根据节能监察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公共机构节能、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能耗限额、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落实情况等专项节能监察行动和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情况、重点行业企业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情况等节能专项检查活动,依法促进各项节能法规、标准以及政策的落实。

三是加大节能惩处力度。建立节能监察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半年向全市通报各地节能监察进展情况。落实惩处措施,对浪费能源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3、实施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健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工作网络。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源管理和统计人员及联系方式进行重新填报,健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工作网络。

二是组织对新纳入的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写节能规划,下达节能目标,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切实纳入当地节能部门的管理。

三是加强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加强对市重点耗能企业的协调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配备能源管理负责人,夯实节能统计、计量等基础,积极帮助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确保企业完成下达的节能目标。

4、实施节能宣传培训行动计划。

一是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每周少开一天车、减少电梯使用、普及使用节能产品等十一项全民节能行动,形成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积极推动节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

二是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及早筹划2009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实行分类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市重点耗能企业参加省举办的节能知识培训班,同时结合本市实际,加大节能培训力度,开展各类的节能培训班,以全面提高我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

5、实施公共机构节能行动计划。

一是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体系。按照省的要求和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承担我市公共机构节能牵头工作。建立由各地、各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参加的节能工作体系。

二是编制出台市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经贸委的要求,编制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后两年计划。

三是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通过对全市公共机构用能状况的调查分析,启动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市节能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四是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开展公共机构用能统计,全面掌握公共机构用能状况,加强监测分析,及时提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的政策建议。

6、实施节能统筹协调行动计划。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7)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应用中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亟需将以往企业应用中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从而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率,以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企业2011年物资管理情况分析本文由收集整理

我企业始建于1958年,是一家拥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国有矿山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作为一家集采、选、冶生产为一体的大型有色矿山生产型企业,由于地下深部开采,井下构造比以往更加复杂,成本逐年上升,生产产品和物资材料投入较大,而相对的企业物资管理职能薄弱,特别是运用现代化物资管理方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计划不准确。基层物资需求计划有虚报和多报现象,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不强。二是消耗控制不严。基层单位领料单水份大,多领和流失现象还存在,管理部门跟踪考核不够。三是库存积压物资多,有效库存比例较低。四是仓储管理和采购管理衔接性差,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性不强,收发料单据较多,与供应商或客户进行对帐较困难,花费时间长,影响库存资金周转。五是基础工作滑坡。台帐、报表、原始数据不规范,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统计、分析、传递和反馈,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六是由于矿山远离市区,生产区与生活区混杂在一起,情况比较复杂,送人情料及物料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三、管理会计提出的改进物资管理方法

(1)提早介入计划前期工作。在需求计划制定之前,计划员提早介入计划前期工作之中,主动与需求单位、设计及相关部门沟通,强化计划前期工作深度,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所需物资经济、安全及时供应。(2)建立物资计划核准制度。为提高计划准确率,实行两级计划核准,对生产实际需求数量,进行第一次计划核准,每月核准后要及时形成计划核准报告。(3)实行计划会审制度。每月计划核准后,由各类计划员分别对每笔计划编制依据进行说明,形成月份物资请购计划汇总表,物资部门和会审部门签字后报经营管理处定价,再送采购处实施。(4)超前谋化编制好物耗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据各单位近三年的实际消耗情况,以及对未来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保证预算合理。(5)层层分解物耗指标。根据公司下达的消耗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工区、班组、岗位和个人。形成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物耗成本责任指标管理体系。(6)物耗指标的控制。在物耗成本控制上,按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工作流程,应用传统和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相结合,以各单位目标成本为依据,以责任部门为考核对象,形成一套班组保工段、工段保车间、车间保系统、系统保公司的物耗成本目标责任保证体系,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7)物耗成本的考核。一是公司物资系统建立考评小组,严格按考核细则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坚持四个结合原则,即定期检查与日常控制相结合,专项检查

转贴于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8)

1工程耗能分析

甘肃某水电站工程是第四级引水式开发水电站,主要用途为发电。发电站总装机容量 2.0 万 kW,每年发电量为 0.79 亿kW・h水电站工程的耗能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工程建设阶段耗能以及工程运营中的耗能。工程施工阶段耗能包括电能、汽油、柴油等,工程运营中耗能主要是电能。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对工程建设阶段和运营中的各种能耗形式进行单位转换,均以标准煤数量进行核算,通过标准煤数量反映工程的耗能情况。

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的能耗主要包括发两个方面,一是工程施工设备能耗,二是发电厂设施能耗。该工程建设阶段,施工设备耗油1168.2t,发电厂基础设施耗油213.4t,总耗油量为1681.6t,相当于标准煤2404t。施工设备耗电量241.4万kW・h,另外还有机械修配、生活设施以及其他耗电201.5万kW・h,总耗电量442.9万kW・h,相当于标准煤1789t。工程正常运营过程中的能耗主要有气、油、水系统电动机、通风空调设备、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动机等能耗。该水力发电站气、油、水系统电动机每年用电量5.46万kW・h,通风空调设备每年用电量27.41万kW・h,照明系统每年用电量29.57万kW・h,给排水系统电动机每年用电量0.37万kW・h。另外还有通信设备能耗、二次设备能耗以及其他。该水力发电站运营期间每年的总用电量为64.89万kW・h,是平均年发电量的0.82%,相当于标准煤262t。该水利工程与其他水电站工程相比,各阶段的能耗仍有可降低的潜力。

2水电工程节能降耗的设计

水电工程的节能降耗设计贯穿于工程计划、工程建设以及后期运营各个阶段,所以水电工程的节能降耗设计也要从工程计划、工程建设以及工程运营几个方面入手。

工程项目计划中的节能降耗措施

工程节能降耗涉及到工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在工程项目计划阶段,工程地理位置、水温信息、施工情况、关键建筑物规划等项目内容无处不体现节能降耗的意识。因此工程项目在计划阶段要结合工程特点对项目方案的步骤进行优化,在保证工程安全以及项目质量的情况下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工程设计方案。

(1)因为水电工程的规模较大,所以需要大量土方开挖和回填,从降低施工耗能角度考虑,工程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土方的调配问题,选择距离工程施工地较近的土方调度场,尽可能降低运输成本。(2)在挖掘机械的选择方面,为了减低能耗,应该选择功率较低的机器。(3)再次,在混凝土浇筑方面,在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浇筑效率的情况下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混凝材料配合比。(4)通风设备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设备,为减少额外能耗,应该尽量选择效率较高的排风机组。(5)为了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应在工程设计阶段合理计划工程机械的工作次序,尽可能避免出现机械“空跑”现象,以减低燃油能耗。

2.1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节能降耗措施

水利工程项目的高效率、高质量建设需要监理部门、施工部门以及业主的密切配合,工程建设阶段的节能降耗工作也需要在各部门单位的参与和支持下进行。

(1)工程建设各部门单位应该对工程施工阶段的节能降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专门的工程施工节能降耗指导培训,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节能降耗意识。(2)在业主的组织下成立工程节能降耗监督小组,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节能降耗方案,强度工程中节能降耗的重点内容,落实节能降耗相关指标,并制定工程节能降耗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3)将工程中各个环节的节能降耗工作以及相关检查、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并严格执行节能降耗措施标准。(4)施工单位应该合理选择施工设备,根据工程需要优化设备选择标准,避免出现设备富裕度过大的现象,进而加大设备能耗。施工期间应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便预防机械发生故障,影响正常使用。(5)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优化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配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自然光源,降低电热供电能耗。(6)加强对施工场地的交通管理,保证道路通畅,以防工程车辆行驶工作发生堵车,增加能源浪费。(7)监理部门应该积极履行工程监理职责,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如发现有能源和资源浪费现象时及时纠正。

2.2工程运营中的节能降耗措施

水利工程运营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主要是运营设备消耗的电能,所以运营设备的管理应用是工程运营中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工程运营中的节能降耗除了运营设备方面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节能降耗管理制度,明确工程运营中各个细节的能耗指标,在制度的保障下减少水电工程运营中的能耗。(2)对运营设施和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并定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设备的高效率运行,减低能源消耗。(3)工程中给排水系统的水泵不需要连续工作,因此可采用变频电机,保证最佳流量扬程,节约能源。(4)对发电厂的电负荷进行均匀分配,尽可能减少变压器空载现象,减低能源损耗。(5)对照明场所的灯具进行分组控制,有照明需要的场所应该根据工作环境的实际需求调整灯具的照明亮度,不需要照明时随时关闭灯具,以节约能源。

2.3水电工程节能降耗的效益评价

水电站建设完成后投入运营,对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进行综合性分析,该水电站正常运营情况下相当于火电装机容量 2.0 万 kW,可代替火电电量为 0.87 亿kW・h。如果将电网火电标准煤耗按照404g/kW*h计算,则该水电站可实现每年节约2.01万t标准煤量。另外,引水式的水力发电站运行过程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几乎为零,相比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2万t,二氧化硫排放167万t,烟尘排放125t,所以水电站的建设对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有发挥了极大作用。

3结语

为了进一步突显水电系统的优势,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水利工程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企业管理,在水电站的后期运营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监测,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实现高效运行,扩大水电工程节能降耗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9)

在物资计划管理上实行以年度计划为主、月度计划和急用计划为辅的编报模式,在企业范围内自下而上,配套完善物资计划管理制度和组织保障。

一是制定企业《物资计划管理实施细则》,按照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两种类型,明确了业务管理和操作主体职责,规范了计划编制、审核、执行、考核及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业务程序;各生产单位要根据管理要求和生产特点均制定了《物资计划管理办法》,按照材料消耗方向实行费用部门切块管理,明确计划编报要求、管理考核方法,保证计划管理和操作有章可循。

二是按照计划管理与现场使用相分离的原则,各生产单位在物资供应站(科)设置专职计划岗,负责本单位物资需求规律分析、需求计划编报、基层单位需求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按照计划管理与采购操作相分离的原则,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和专职计划岗,负责物资消耗规律研究、生产单位需求计划和业务部门采购计划执行考核、异常情况监控。

二、强化需求研究,夯实物资计划管理基础工作

要求各级物资供应部门不仅履行物资需求的收集和执行职能,更要做好物资需求和消耗的分析研究工作,增强物资需求预见性,把握物资供应主动权。

一是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要建立生产物资历史消耗分析数据库,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油田常耗物资需求调查和消耗分析,对每项物资的历年消耗数据可自动检索比对,进行年度需求数据分析,能够掌握常耗物资的需求规律、采购周期等供应特性,提高物资需求的预测和把握能力。

二是各单位物资部门严格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依据年度生产任务和物资消耗规律,每年初制定基础材料、常用材料额和大类材料的消耗定额,按照单井、单站、单项设备实行物资消耗展布管理,同时建立物资消耗公开公示制度,每月开展单耗指标对比或百元产值材料含量排名,为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三、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物资计划业务全程监控

以ERP系统为依托,积极推进物资计划信息化管理,物资需求计划的提报、平衡、集成以及采购计划的下达、执行、考核全部做到线上运行和实时监控。

一是规范物资需求计划编报程序。基层井、队、站的物资需求计划全部通过企业成本动态管理系统向本单位物资供应站提报,物资供应站汇总并经专业部门审核后,在ERP系统线上向物资供应部门提报。通过需求计划系统提报、管理部门网上审核、物资部门线上核销,形成需求计划、材料核算、消耗控制的闭环管理路径,材料消耗做到实时监控。

二是规范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程序。企业物资供应部门业务科室要对各单位提报的需求计划,在ERP系统中运行MRP平衡合同和库存资源后编制采购计划,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集中会审,并与计划管理系统的历史消耗和年度需求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后下达保证需求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实现集中批量采购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规范物资计划管理考核程序。开发应用物资计划管理管理辅助系统,实现对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和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双向考核。系统每月按照设定考核计算公式,自动导出各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和领料及时率进行排名通报,保证物资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四、把控重点环节,提升物资计划精细管理水平

能耗统计工作计划篇(10)

(1)认识成本管理的客观规律,形成符合项目部状况的管理流程、工作流程。规范实际工作,从而加强过程控制,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2)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成本管理要想达到效果,就要细化管理,解决部门间信息沟通的障碍,使成本信息快速反映出来,这些只有靠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实现。

1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认识

1.1合同管理

建造合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有更多的费用问题要依据合同确认,而不是依据预算来确认,合同的主要作用将在以下几方面更加突出:

①工程量核定方式;

②工程款支付方式;

③违约责任及索赔规定。

因此,项目部必须认真研究建造合同的各项条款。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加工合同、租赁合同等项目涉及到的所有合同,随着施工建造的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也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对甲、乙方都有强制作用。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部来讲,认真、及时、全面、专业地加强合同管理将成为必然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过程监督,分清合同条款制约因素(时间、工程量、工程款、加工量、采购量、采购单价等),建立报警、预警机制。

(2)分清合同种类,不仅管理乙方合同(建造合同),同时管理甲方合同(分包合同、采购合同、加工合同、租赁合同),实现全面合同管理。设置专人甚至聘用专业人员监督管理,在合同签订或工程承包前审定合同,把握条款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自身违约情况发生,同时及时发现甲方违约情况,提示项目决策人向甲方索赔的机会。

1.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涉及到工期、工程收入和资源消耗。进度管理主要包括进度计划、计划执行、进度统计、进度跟踪、计划调整几个环节,进度计划是龙头,必须先行和及时调整,它也是其他计划编制的依据。原则上进度计划应该由技术人员和工长共同编制,因为编制进度计划要考虑施工方案、施工队施工能力、机械能力、天气因素等。施工方案是技术人员本着合理、可行、节约的原则编制的,进度统计是预算统计和计划成本统计的前提,是实际成本消耗和实际成本预测统计的前提。

1.3技术管理

技术人员在整个项目成本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方案、材料消耗计划、机械使用计划等技术工作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本消耗,而且其损失影响很难在其他环节弥补。技术管理的消耗控制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钢筋耗量的控制作用、周转料用量的控制作用、大型机械的使用方案等,这也是技术与其他管理之间的交圈工作和岗位职责。

1.4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要细化。合同预算、施工预算都应分解到分部分项上,这样才能和实际成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5分包管理

工程分包包括3种情况:

①专业工程分包;

②人工为主的施工分包;

③甲方指定分包。不管哪一种分包形式,项目部都应该以合同的方式确立双方的关系,明确分包范围和责任。同时,将分包工程项或费用项分解到分部分项的节点上分为分包工程量统计和费用统计提供依据。

1.6材料管理

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很大的比重,所以材料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点。材料管理的特征如下:

(1)管理工作繁杂材料种类繁多,从使用和管理有一般消耗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劳保用品等,它们的使用特征、管理特征既相同又存在很大区别。如:对于周转材料又要区别自有周转材料和租赁周转材料,分别处理使用费用。因此管理流程不同,使用单据较多,管理工作繁杂。现代施工讲究减少库存甚至实行零库存原则,尤其城区施工场地较小,没有足够场地建立仓库,因此材料管理是经常性、重复性较多的工作,也就是说材料管理工作量较大。

(2)工作比较细致材料管理量化要求较强,量差分析、价差分析、成本分析,材料管理记录(入库单、出库单等)中材料量、单价、金额等都要求记录准确的数据,材料汇总统计分析等也要求详细准确的数据,相对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要求量化比较强,工作也比较细致。

(3)材料采购结算与成本核算分离,采购结算不计入成本,材料领用才进入成本。根据材料管理的不同特点,将材料管理分为:消耗材料管理(包括一般消耗材料、商品混凝土、低值易耗品和加工半成品的管理),周围材料的管理(包括自有周转材料和租赁周转材料的管理)。

材料成本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重点、全面细化,重点突出大宗材料的管理流程设计,如:突出了钢材出入库管理、商品混凝土管理、钢筋加工管理、木材和竹胶板的管理、钢模和架子管的管理等,全面细化考虑了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的处理方案,以及材料运杂费单独结算等问题。

(2)消耗材料以出库计入成本,并且与财务不同的是出库立即计入成本,因此可以形成动态成本。

(3)建立了入库价格控制机制。

(4)消耗材料按部位实施限额领料控制。

1.7机械管理

有机械管理和机械消耗材料的管理(包括机械配件和燃油、机油等)两方面管理,机械管理分自有机械和租赁机械两方面的管理,对于租赁机械要着重考虑使用计量方式和费用结算方式对管理的影响。

机械管理的主要工作有:

(1)根据施工方案和机械使用计划,核算采购成本降低价值,同时考虑资金周转能力,确定是否采购机械。

(2)确定采购机械和租赁机械后,按各自管理流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3)建立机械配件和耗材的管理流程,并纳入规范化管理。

(4)分包单位使用机械的扣款查询,对于分包单位借用项目机械问题,应确定分包范围是否包括机械借用,对于已经在分包范围内的机械使用应做相应扣款。

1.8成本会计管理

(1)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扩充建立项目费用科目,作为项目收入和成本对比盈亏的核算基准,科目的建立应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在成本分析时能够直观反映项目盈亏点所在,并完成以下工作:

①协助预算人员完成中标预算和施工预算的科目挂接,形成费用科目下的预算收入;

②收集分包合同、材料消耗计划、周转料使用计划、机械使用计划和其他费用计划等,并做科目挂接,形成费用科目下的计划成本;

③审核分包、材料、机械各部门有关费用单据的科目挂接,形成实际成本和收支帐。

(2)完成其他业务部门没有处理的费用管理,具体如下:

①编制其他业务部门没有编制的费用计划;

②处理诸如工资、奖金、差旅费、招待费等,其他业务部门没有处理的费用单据;

③将上述费用单据做科目挂接,形成实际成本和收支帐。

(3)整理和管理项目收支帐目,为项目经理提供资金周转情况,并依据经理批示支付有关费用。

2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由于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工程实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工程的独特性、施工地点流动性,工程的一次性等,本质上是项目管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项目管理的特点。

(1)进度计划是项目管理的基础。进度计划是在工程分部分项的基础上,细化工作项目,同时给每个工作项赋予时间参数。那么进度计划实际上就把工程实体从空间和时间上详细分解成了可以考量的节点,消耗性材料可以针对节点进行控制,比如事前针对某节点制定消耗材料的使用量,在材料出库时指定节点,同时计划使用量自动调出,则可以进行限额领料;机械和周转材料等则跟进度计划中的时间参数联系在一起,用进度计划的时间控制进出场时间。

(2)项目的独立核算。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独立性,要求项目核算要及时,同时核算的范围仅限于该项目。

(3)采购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开始时,收入基本是确定的,在项目成本管理中,支出直接来自采购,包括材料采购、机械采购和租赁、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在项目管理中,人、材、机的消耗量靠现场管理控制,采购管理就是对单价的控制,单价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施工成本。

(4)及时的盈亏分析。虽然,在项目开始时,总的收入基本确定,但那也是预期的收入,实际的收入会随进度而变化。同时,由于成本也是动态变化的,那么及时盈亏分析对于项目部管理层及时决策,显得极为重要。

(5)及时的成本信息查询。成本信息必须及时反映。由于项目成本不总是按照事先预定的轨迹变化,总是和计划有差异,那么及时掌握项目成本就具有了重要意义,阶段性的成本汇集都会使成本控制滞后,成本汇集的时间越长,实际成本变化带来的损失会越大。

3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几个作用

3.1资源的优化

在项目施工前,公司和项目部应根据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对工程应该使用的资源作统一部署。由于资源和施工方案密切相关,这就使资源优化的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处理,优化结果更具说服力。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资源总体控制才能使资源的使用均衡。

如对于生产部门会提出材料的使用计划,材料部门如果按照使用计划采购,结果会出现:

①使用量小采购成本高;

②采购不能及时到位;

③采购到位,但是使用计划调整;

④库存已经很高,还继续采购。这时,采购部门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计划、现有库存量、安全库存量、材料采购在途量、采购经济批量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采购计划,在保证生产部门使用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3.2统计及时准确

一个施工现场,工程材料繁杂,机械种类众多。项目部一方面要掌握材料耗量情况和机械使用状况,一方面要掌握各种结算信息。软件的应用将使这些资料的搜集简单、及时、准确。

3.3业务处理规范

上一篇: 基因工程论文 下一篇: 合同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