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27 03:36:33

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篇(1)

Abstract:Theprogressofmodernizationhasneverstoppedsinceitsorigination.Itiswidelyconvincedthatmodernityandglobalizationhaveformedastrongcentrifugalforcewhichseparatestraditionalandmodernsociety.Discussiononthedifferencesderivedfrommodernizationandglobalizationbetweentraditionalandmodernsocietyhasneverstopped.OnthebasisofCarrefourincidentoccurredsometimeago,thisarticleanalysesandinterpretsthefeatureandessenceofthepatriotismactionsintheperspectiveofmodernitycontextascomparedwithtraditionalpatriotismactions.ItisofgreatrealisticimportanceforcontemporaryChinatoenhanceandcreatethepatriotismtraditionandforustoloveourcountrystronglyandrationally.

Keywords:modernitycontext;globalization;patrioticaction

一、现代性语境的含义

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对现代性作了清晰的介绍:“现代性——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和模式。‘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世界’,只要我们认识到工业主义并非仅仅是在其制度维度上。”[1]16因此,可以看出,吉登斯不仅给“现代性”概念进行了界定,而且也向人们说明了“工业主义”也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所导致的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就是真正的世界性联系的发展过程,这些联系包含在全球民族——国家体系中或劳动分工之中。”[1]23然而,不管是哪种对“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理论界定,都没有回避的一点就是:全球化或现代性语境本身就是一种体系。这种体系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经济的全球化令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群体甚至是个人都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

现代性经济体系体现为全球性商品生产和市场体系,这二者也可以说就是现代性经济体系的主要牵引力。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地将地球上绝大多数人和国家都卷入到现代性的体系之中。人们至此可能会认为现代性带给全球政治的是真正的民主和平等,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按照乌尔里希•贝克的话说“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相应地,与短缺社会的分配相关的问题和冲突,同科技发展所产生的风险的生产、界定和分配所引起的问题和冲突相重叠”[2]。

2.“社会的被围困化”使各个民族国家很难正常地行使传统的职能

从宏观的全球化角度来看,民族国家越来越让位于全球化的主导——跨国公司和全球性经济组织。在现今发达的现代性下,全球化经济模式正肆无忌惮地渗透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块处女地;微观方面,随着全球性资本与个体的自由流动理念的蔓延而导致的“社会个体化”,越来越把传统社会和民族国家束之高阁。这可能会造成曾经在二者间起界限和保护作用的传统社会渐渐地缩小它在全球舞台上的空间。当传统社会和民族国家很难履行其传统功能时,个体会直接面对现代性所带给他们的风险而又无力应对。正如鲍曼所说,在当代“流动的现代性”之下,每一个人都必须处理“运用个人的策略去解决系统的问题”[3]14。而这种局面又如鲍曼描述的那样是由于“一方面,国家把最主要的功能‘出售’给了非政治的、‘不受调节’的市场力之后,它不再具有强大的动员力量,而正是由于这种力量,民族曾经是在寻求合法性的国家中受欢迎的、实际上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已经弱化了的国家和正在削弱的国家权力使民族认同丧失了它在想象的共同体中的特权位置”[3]1。

3.信息网络的完备化使每一个体都处于福柯式“全景监狱”的监控之下

原先具有主体性的个人,在科技和信息日新月异的时空场域下,已经完全被围困于专家系统为其设计的牢笼里,但似乎一开始没人能察觉到他们的“牢笼化”,而只是感觉自己在这一牢笼里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因为专家系统已经为他们该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提供了完整的“生活指南”。但当他们试图穿过一些边界走出牢笼的时候,才发现出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他们都好像已经被网络以及其他现代监控手段牢牢地束缚住了[4]。毋庸置疑,现代通讯手段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全球性时空之中逐渐形成“时空的抽离”,这种新型的“面对面”关系就像吉登斯所说“地方与全球之间的辩证法”。他说,“全球化使在场和缺场纠缠在一起。我们应该依据时空分延和地方性环境以及地方性活动的漫长的变迁之间不断发展的关系,来把握现代性的全球性蔓延。”[1]23-24

4.全球性的文化霸权导致了“主体文化”的逐渐趋同化,个性越来越不明显,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

齐美尔说“主体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体身上的一种教育、活动、智慧和美、幸福、德性的状态,这种文化的现实和作用存在于具体的灵魂身上,其在灵魂中财富的多少,构成了历史存在的全部”[5]。随着现代性的渐趋深入和全球化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都被卷入一种主导性的全球性文化霸权的统治之下。这里的文化是指一种符号系统,意指那些物质的东西只是一种基础,关键是在这些物质资料基础上还形成了一整套精神的象征体系,这一象征体系越来越成为全球的趋势和潮流、也越来越深地渗入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像“美国大片”、“米兰的服装”等等象征性的品牌名词,这种“社会的麦当劳化”甚至是“可口可乐化”抑或是“索尼化”所带来的,是整个世界的趋同和去个性化,用齐美尔的话说就是“主体文化”已经让位于其自身制造出来的“个体文化”。但这种去个性化只是多数人被少数人同化的一种表象。在这个表象之下,是那些现代文化制造者对绝大多数个人的一种文化霸权,它涉及的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无疑在全球性文化霸权的背后是少数人在主导多数人。上述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几方面及其产生的后果正构成了席卷全球的现代性语境,这些方面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系。

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特点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正视历史可以发现,很多的历史事件之间有着惊人的巧合,但这些所谓的巧合又不是历史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会蕴含无穷的真理和客观规律于其中。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合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于一体的自然辩证过程。而这一客观的历史过程内在遵循的原动力其实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循环又不断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在这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式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实发生过许多惊人的“巧合”事件。但是当两件历史事件成为一种“巧合”的时候,人们可以发现,其实这些看似“巧合”的事件就是研究历史最好的素材,因为这些历史事件会处于不同的时空场域,即通常所说的历史背景之中,所以它们的本质又是不一样的。人们如果要对某种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毫无疑问,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对处于同一“巧合”的两个表面上看似“雷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历史学上的比较分析研究。

基于这种研究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对不同场域中或历史时空下所表现的爱国主义行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在当今的时空场域中与传统的爱国主义行动相比较,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爱国主义的新倾向

从爱国主义的目的论角度看,传统爱国主义主要为“家国之事”,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倾向主要为“经济之事”。当我们回溯百年,可以很清楚地看到,20世纪初年即1900年正是“八国联军”的铁蹄肆意践踏和蹂躏中华民族的时候,外敌入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当时中国正处于这样一种历史时空场域中,许多的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所有中华儿女的一个共同理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民族独立作为一种民族大义在那个时代被毫无疑问地当做一切爱国主义行动的首要目标。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许多人都认为,家乐福的主要大股东之一竟公然地宣称自己“支持、抵制奥运”。于是国人愤怒了,愤愤地将家乐福作为自己爱国主义激情倾泻的对象,打出了“抵制家乐福”的标语和口号,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并实施一系列爱国主义行动。但当我们冷静思考这件事的时候会发现,“家乐福事件”中的那些实施爱国主义行动的人们更多地可能是为了经济利益的原因而行事的。他们在奋力地抗争着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主要表现就是他们反对以家乐福为典型的全球性的跨国公司。这种论点可能令人无法理解,但事实确实是这样。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于是西方国家的某些人就自然地产生了恐慌,这种恐慌的直接结果就是他们的所谓“中国”,一直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法国国内的某些人正是基于这种经济的考虑而利用这次奥运会和“问题”来给中国制造事端,以此企图遏制或减缓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现代性语境下的爱国主义行动更多地是以经济利益作为第一考虑,主要原因是现代性所带来的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不言而喻,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全球化经济体系已经使许多后发展国家被卷入到统一的经济体系中,这就增加了世界范围基于利益的激烈竞争,而且竞争的主要表现就是现代条件下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爱国主义行动。

2.爱国主义实施的新主体

传统爱国主义行为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殊死搏斗,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为的实施主要产生于个人之间或团体之间。可以这么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战争为线索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中日甲午战争则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一场场的战争其实就是一座座中华民族的“耻辱柱”,而在这些“耻辱柱”上书写历史的正是当时代表“落后”世界的清政府和代表“先进”世界的帝国主义国家,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是在那个时代最为主要的爱国主义行动的形式。

现代性语境下,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对于“爱国主义”的态度都已发生了转变。人们自发的爱国主义行动越来越多,也更多地采取声势浩大的“示威”和“抗议”等行动,而这些行动的对象已从传统的国家主体转变为全球化的主体——跨国公司,“家乐福事件”所说明的正是这样一种情况。“家乐福”只是一个代表全球化主体的符号,除此以外什么也不是。但是由于现代性语境下社会成员越来越个体化,人们越来越孤立以至于不能以一种统一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人们的利益也无法达到一种协调和统一,从而导致许多人会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而作壁上观。但其本质的原因还是由于全球性的文化趋同化而导致了“主体文化”的逐渐衰弱,人们都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而经济理性成为人们采取一切行动最主要的准则。由此,现代社会中的爱国主义甚至已经根本无法在完全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发生,往往只能发生在个体或者群体之间。

3.爱国主义行动实施的新形式

传统爱国主义行动大多是直接的、武力的和面对面的,而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冲突方式是脱域的、不在场的。在中国20世纪初积贫积弱的时空场域中,清政府以及当时的中国人民在遭受大规模的外敌入侵之时,唯一能采取的爱国主义行动方式只是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而从西方世界来看,传统的殖民掠夺方式就是裸的侵略战争,既然敌人是裸的侵略,那落后国家只能被动、直接地反抗,于是,落后国家的爱国主义行动就会以一种明刀明枪的形式直接、面对面地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武力较量。

现代性语境下,整个世界已经由信息网络的完备化做好了一切的“监管工作”,人的一切行动都以信任体系和专家系统提供的“照料”和“安排”为基础,所以就会使得每一个体都处于福柯式的“全景式监狱”的监控之下而无面对面的互动。人们之间这种“脱域”和“不在场”的特征,在以“家乐福事件”为典型代表的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不同的地方——只要有“家乐福”的地方聚集起来,高喊口号、高举标语反对“家乐福”以展示自己的爱国主义激情。但是,他们却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根本目的和要抵制的究竟是什么。

三、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行动的实质

现代性语境下的爱国主义行动实际上是民族国家及其人民对全球化和现代性的一种反应。而这种现代性语境给人们带来的后果,恐怕对不同的人来说会有不同的实质,但是所有的人对这种已经深入其生活深处的现代性都会有自己的一种反应。吉登斯在其《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就曾列举出了人们对现代性的四种典型反应,其中之一是“针对已觉察到的危险之根源的实践性搏击”[6]。而同时现代性过程给世界所带来的后果是一种人们无法回避的“强力漩涡”,这个“漩涡”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人都牵引入其中,人们作为有意识的主体有时候也试图去挣脱这种“牵引”和对这种“牵引”主动“搏击”,“家乐福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当然,这种“搏击”又可有以下具体的表现:

1.是人们在处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一种尝试

全球化可以被认为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全球化的趋势无疑是一种带有“普适性”的过程。这种“普适性”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人们都必须以同样一种方式来实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甚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也已被发达国家预设好了,即后发展国家必须以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作为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这从实质上说其实就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霸权(广义的内涵),而这种现代性的文化霸权就会对传统的民族国家造成一种损害其主体性的冲击,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现代性的爱国主义行动的实质,更多的是人们基于“民族主义”而对“全球化”进行的一种反抗。

2.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针对具体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反抗

全球化的经济是一种相当单一的发展模式,而各个国家又会具有各自具体的实际情况,所以许多人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本国所走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是其他国家为其制定好的呢?每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制定都应该是“量体裁衣”,即充分地依据本国的现实国情而达到的一种不同以往、不同于他国的道路和模式。于是,人们对于全球性经济一体化的抵制会集中于“全球化的代表”——跨国公司身上。这种反抗行动的实质其实是一种针对“全球化”的反抗。但就这种“示威式的对抗”能够惊醒更多的国人,使更多的人能够对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做更多的思考这个方面来说,意义是相当深刻的。

3.应较为全面地考虑现代性文化(狭义的内涵)对于现代国主义行动的实际影响

单从文化的狭义方面来理解,精神文化包含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道德习俗和科学知识水平三个层面,不管我们从哪个层面对现代性进行解读,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即现代性的文化也是一种“普适性”的文化,这种“普适性的文化”的必然结果就像经济发展模式一样,即全世界的大部分人都会以一种相同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持续下去。对于有独立意识和自我感知的人类来说,这种结果应该是最具灾难性的。而针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尤其是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资本主义的自由化思想在此语境下,就有可能借着全球化这场“东风”有预谋地向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渗透,所以,全球化或现代性语境下的人们,特别是我国民众在实施爱国主义行动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像新华社的评论里所说的那样“应该理智地去爱国”,而不应该只是盲目地宣泄自己的爱国热情,不然就会给世界一种“勇有余而智不足”的印象了。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古老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它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民族向心力和民族情感的纽带及团结奋斗的基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范围、行动等都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性语境下爱国主义具有面向世界和未来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更加突出了理性。爱国主义又是具体的、现实的。因此,在国际风云瞬间变换、国内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现实下,爱国主义行动的采取需要理性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5.

[3]齐格蒙特•鲍曼.被围困的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爱国主义论文篇(2)

一、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色与相应问题

第一,旅游景点的设置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极大扩大了教育基地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与传播。此类教育基地有郑成功纪念馆、毓园、大嶝战地观光园、陈嘉庚纪念胜地。郑成功纪念馆和毓园座落于鼓浪屿,大嶝战地观光园有旅游专线,陈嘉庚纪念胜地更是闻名遐迩。这四个基地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人流量巨大,导游专业知识扎实丰富。游客在观光旅游的时候,一方面通过游客个人的感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导游们会把基地主人翁的生平事迹完整地叙述于游客。此类基地备受推崇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在一边游玩中一边学习,无论是从个人爱国主义精神的接收方面,还是总体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与传播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相对于郑成功纪念馆和毓园的免费参观而言,大嶝战地观光园和陈嘉庚纪念胜地是有收费的。为了对景区加强管理和维护,收费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与传播来说,门票价格的降低或往免费方向发展将是教育基地未来发展需要更多考虑的重点问题。第二,部分教育基地寓于学校之中,使大中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这也是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的这一重要政策的重大体现。此类教育基地有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何厝小学内)、李林纪念馆(集美中学内)、集美大学陈嘉庚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坐落学校里,更潜移默化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此类基地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首先,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然是要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基地落于学校里,会使学校的日常教学与游客的观光产生矛盾:日常教学必然要保证安静的环境,而游客观光势必会造成喧哗,影响教学;其次,寒暑假,学校放假,管理人员短缺,对社会开放的功能势必大大减弱。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校方积极地协调游客观光时间,还需要政府资金的更多支持。第三,特殊教育基地——档案馆。档案馆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把档案馆发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大突破发展。市区档案馆展厅物品为馆藏档案资料、照片及实物,展览内容根据形势教育的需要而设。因展厅设在档案馆办公区域内,所展出物品为本馆馆藏等特殊原因,展厅目前尚未对外开放展览,主要接待对象为各国各地本系统工作人员。同安区档案馆并未设展厅,而是以查档来了解爱国人士事迹、国家发展历史、城市改革演变等爱国教育方面的内容的形式为主。两个档案馆由于档案资料的特殊性,不方便对外尽力宣传基地情况来提高知名度,来访者需要提前预约。第四,现代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展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化的优秀成果,通过展示极大渲染观光者的爱国情操。此类教育基地有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厦门科技馆、市区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厦门卫星测控站。这四个基地以各自特色来展示出厦门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历程与优秀成果,以及我国科技水平的高水准状态。但也面临着问题:首先,展馆的展品、宣传等更新速度没有与时俱进,基于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此问题不可避免;其次,除经济特区纪念馆外,基本以科技产品展示为主,对观光者们有极大吸引力,人流量多,易对科技展品或设备造成严重磨损;第三,厦门卫星测控站庆20周年纪念,旧展馆拆迁,新展馆已建成,但是布展资金方面存在问题,所以这半年来并未展出,活动也无法进行,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第五,烈士陵园是后人为纪念中国革命先贤们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的统称。一方面褒扬先烈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此类基地有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大嶝后山烈士陵园。陵园本身需要清幽的环境,平日里人流量较小。不过一到清明或重大节日时,通过一些祭扫活动,先烈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便体现的一览无余了,也是基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潮时期。需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因为平日里人流量过少,就疏忽管理与清洁维护。由于人流量偏少,基地可在特殊纪念日开展活动,扩大自身影响。第六,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此类教育基地包括市区博物馆、华侨博物院、同安博物馆(孔庙)、厦门日报社印刷博物馆。由于博物馆馆藏物的价值性,博物馆的安防措施就显的尤为重要。但博物馆设计过于简单,只在少量位置设置监控点,并且安防系统长期缺少维护,安防系统功能部分瘫痪,这些都使得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着巨大隐患,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应用,并与公安、消防等系统进行有效联动,为博物馆安防实行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提供帮助。考察中还发现,时值暑假,参观者小学生居多,由于小学生好动性,需要在引导他们观光的时候时刻提醒他们注意眼观手勿动,以免对文物造成破坏。第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一些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淹没在高楼大厦之中,如陈化成史迹陈列馆、厦门总工会旧址、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政府相关部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更应该加大力度对此类教育基地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二、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的途径

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引进来”引进其他基地或者其他组织优秀的爱国主义成果,进行临时展出,一方面丰富基地自身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互通有无,达到双赢。“走出去”其实也是“引进来”的需要,“走出去”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举办优秀成果展,或者以教学方式走进大中小学,也可以是公共场合,在为同学们或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利于基地自身发展,最终利于全民爱国情操的提高。2.教育基地应提供更多的寒暑期实践点。考察中发现,华侨博物院和厦门科技馆设有暑期实践点,以高一学生为主。同学们在实践中通过整理基地的材料或者通过培训当讲解员,不仅充分学习教育基地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到更多的领域,也锻炼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于教育基地而言,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点,同时节省了雇专职讲解员费用的支出,更重要的是更大程度上发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是其他教育基地应该学习和借鉴之处。3.培养优秀的教育基地讲解员。此次考察中厦门总工会旧址的负责人兼讲解员张爱华女士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首先是其扎实的讲解功底,让观众如临其境地感受到罗扬才烈士和杨世宁烈士那饱满坚贞的爱国主义情操,使观众不得不为之动容。其次,这般扎实功底是出于一颗仁爱的心,一颗爱国的心。张爱华女士通过讲解还延伸出许多做人的道理,爱国的道理,并且还自制PPT《爱国爱家德音雅乐》准备到厦门高校还有党政机关进行宣讲。不得不说这是教育基地负责人(讲解员)的杰出代表。笔者认为各基地的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展示是可以传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如果少了讲解便略显枯燥,而如果配上优秀的讲解员生动的介绍,便能让观众切实感受到爱国的饱满热情,真正把“爱国”二字刻在心中。所以优秀讲解员的培养是扩大教育基地影响力的重要环节。4.定时开展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做好社会信息的反馈。这点上,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形成了“科普周”和“大学生看厦门”两个特色活动,厦门日报社印刷博物馆有“读者开放日”活动,大嶝战地观光园每年都举办学生春(秋)游及夏(冬)令营活动等,其他教育基地也或多或少都有邀请大中小学生以及社会上一些旅游组织等来进行团体参观。各基地应设立明显的观光意见反馈簿或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进行汇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不断改善自身基地教育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5.安防措施和消防措施在不容忽视的情况下更应加强警觉。各基地展出物都是富有纪念意义与价值的,特别是博物馆馆藏物。考察过程中发现,投资力度较大的基地在安防措施和消防措施方面都做得很好,而且一些资金投资力度小,规模偏小的基地在这两方面的措施都有所欠缺。无论对馆藏物或者更对人的生命来讲,安防和消防都不容忽视,更应时时警觉,以防万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此方面加大力度,确保每个基地都备有必须的安防与消防措施。

作者:林海军 单位:中共市区委宣传部

爱国主义论文篇(3)

二、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贯穿其中,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文化的兴起,为经济全球化下,加强和改进企业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法,打开了思路,对“培育职工的群体意识,增强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振奋职工的献身精神和创造热情,促使企业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以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以及规章制度都源于企业本身,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职工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广大职工群众与企业领导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也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易于被人们所接受。根据这一特点,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完全可以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做,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企业精神,以达到培养职工群众热爱本职工作、热爱企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从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功能,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同企业文化建设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同时成为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的过程。所以,企业爱国主义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会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密切地联系职工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把爱国主义教育做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做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有利于企业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实现。

爱国主义论文篇(4)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中学图书馆同一般图书馆相比,既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即读者主体是青少年学生,其教育职能尤为突出。当前中学图书馆在履行教育职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思想障碍有两种:一是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政工部门的事,与已无关;二是中学图书馆经费有限,无能为力。都没有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到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去对待。因此,不断提高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中学图书馆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起来,坚持下去的关键。把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纳入职责,纳入工作议事日程;购进国家教委推荐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书籍,挖掘现有书刊中潜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从理论、知识、科技、人物、世界观等诸多方面更加直观形象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学校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新形势对中学图书馆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正效应,也有消极的负效应。这些年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丑恶现象就是负效应的表现。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事实告诫我们,加强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理想、道德、情操教育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中学图书馆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紧紧抓住青年学生思想可塑性和求知欲望强的有利心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革命的理论、科学的知识、健康的文艺、伟大的人物、英模的事迹、神圣的法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图书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1.搞好环境宣传,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中学图书馆要同出版社、书店、书画图片社等单位保持紧密的业务联系,及时购进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品,在图书馆的门厅、走廊、阅览室等场所悬挂为中华民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领袖、先烈、名人的画像、格言、诗词等,在校园的阅报栏、宣传橱窗、墙报、黑板报等场所宣传介绍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专题资料、英雄事迹、历史事件、创造发明等,使学生一进校园,一进图书馆就能受到爱国主义的强烈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搞好导读工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导读的依据是阅读倾向,它反映了读者的思想动态和理想追求。我们山东省实验中学有2000多名高中学生。前段时间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曾一度对消遣性、娱乐性图书借阅多,对知识性、思想性强的图书借阅少,特别是高一、二年级学生对武侠、言情小说屡借不衰,且有上升趋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图书馆采取四条措施:一是把部分思想性欠佳的图书下架,停止对学生开放;二是编制一套爱国主义教育的书目卡片,附内容简介,向学生推荐;三是把购进的新版革命文艺读物、世界名著以及科技、历史知识图书集中装到几个活动书架,供学生挑选;四是变过去的集体闭架借书为现在的个人开架借书。这些导向性的措施,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举办读书报告会,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读者报告会,图书馆既可以单独组织,也可以与有关部门联合共同组织。中学图书馆由于人员编制少,多数采取在有关教师和班主任的配合下,共同组织的办法进行。近几年我们省实验中学图书馆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由图书馆提供优秀文学作品,让语文教师进行辅导讲座,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交流读书心得;二是与班主任结合,举办《踏着先辈足迹前进》读书报告会;三是与有关教师结合,召开《以史为鉴催奋进,振兴中华谱新章》读书演讲会,以及开展《当代青年的路应该怎样走》的讨论会。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书报告会增强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励了学生奋发向上、为国争光的精神。

4.搞好书评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省实验中学图书馆开展书评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班图书管理员为骨干,组成书评小组,或举办书评讨论会,或在班墙报张贴书评文章,在班内开展书评活动;二是根据形势需要,学校图书馆组织开展书评征文活动,对优秀的书评文章进行展览,在全校开展书评活动。通过这些书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读物,正确地理解书刊内容,提高学生对书刊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读好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读书中经常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加强图书馆建设是中学图书馆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保证

爱国主义论文篇(5)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丰富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搞好中小学课外阅读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课外阅读也是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小学课外阅读工作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和“我所喜爱的书”等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在读书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各地应当积极总结和加以推广。此次,五部委联合向全国中小学推荐一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为学生阅读推荐图书提供便利,要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配备,将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的阅读活动与校、班会和团队活动有机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朗诵会以及书评、演讲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阅读课。总之,开展读书活动要把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读书育人”的指导思想,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爱国主义论文篇(6)

第二,要进行中国屈辱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法、日等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中国人民,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从关天培抗英到左宗棠收复新疆,众多的地主阶级爱国志士深藏一份爱国之心,奋力抵御外寇;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无数朴实的农民兄弟怀着一片赤子之心,尽力挽救着祖国;从到辛亥革命,无论是资产阶级改革家还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都抱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救亡图存”。但是他们还是失败了,可是我们仍然要歌颂他们,他们无愧于一个中国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从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英雄的人民军队这三大法宝,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人民才最终“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当家作主人。这其中包含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也包含了、杨靖宇、刘胡兰、等无数先烈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要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春秋战国诸侯林立,有过三国鼎立群雄逐鹿,有过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但统一始终是主流,搞分裂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都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过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澶渊之盟,回族的形成等等,无不饱含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曾经饱受外国侵略欺凌的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国家和领土完整,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全体中国人民一定要维护国家,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目前,那些分子、分子只是跳梁小丑,不得民心,我们中学生将来一定要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爱国主义论文篇(7)

我国发展至今所取得的化学成就数不胜数,这些成就在世界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于这些伟大成就不是很了解,也不了解其中的发展历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像学生们介绍当今的化学成就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来说是有必要的,也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拿我国的钢铁事业来讲,我国的钢铁资源十分丰富,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逐渐上升,增长速度相当迅速,如今我国显然是钢铁大国。这足以体现我国钢铁冶炼技术的精湛,在进行这方面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比较来突显我国的钢铁制造技术,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我国钢铁发展的历史,将其制成短片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了解更容易受到伟大化学成就的影响,从这些成就不仅可以体现我国这些年的发展,更可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学生受到感染在影响自己未来理想的同时也燃起了自己对国家的喜爱之情,更加坚定自己的爱国主义信念。[2]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这门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要想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真正的融合起来还要结合这门学科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已经无法满足化学教学的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该被运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学的引用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难度,但是这也给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在上述两点中可以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这种运用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内容上要符合教材的需要,传授知识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同时进行。除此之外,要采用多样化的化学教学形式,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之外应该更多的设置实验课程和课外课程,让学生能够有实际的体会,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从课本上面学来的知识有限,社会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学生需要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相应的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情况,引用更多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学生知识面的扩宽更易于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化学课堂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让这样的课堂更加有效,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改善,让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好成熟和完善。

爱国主义论文篇(8)

二、从历史文化遗迹中感受历史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因此对历史上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亲临现场、参观历史遗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进而慢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我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陕西秦始皇陵进行参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从排列整齐、全副武装的兵俑队列联想到当年秦朝国富兵强、一统中国的霸气,从活灵活现的兵马俑造型上感受到古人的杰出智慧和灵巧创作。乘车途中的沿途风光让学生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黄土高原与山清水秀的江南形成鲜明的区域差异,学生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对祖国母亲更加热爱。爱国主义其实是有具体含义的,不能只是去喊一些口号,要涉及到具体的内容。对学生而言,他们要能够从学校迈向社会,从接触历史文化遗迹中感悟历史,从感悟历史中产生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参观历史遗迹为历史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三、从角色扮演中体验爱国情感

因为教师在教学方法及形式上的改变,教学已不局限在课堂中,而是拓展到了各种实践中。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领悟知识、掌握知识,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在这种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愉快的体验,历史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积淀,历史感悟不断加深,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把握也更加明晰。比如,教师可让学生讲述历史故事情节,进而灵活应用历史知识,明白历史的深远意义,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教授历史课程的时候,我习惯于组织学生围绕课本中的爱国事迹、人物开展演讲比赛。比如,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以“百年辛亥精神在当代如何传承”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学生为做好演讲准备,认真查阅史料,询问父辈、同辈观点,结合自己的认识,将内心的感想自拟成演讲主题。通过演讲活动深化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

四、通过讨论明辨是非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某些历史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交流技能,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这一节内容之后,我安排学生分析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有些学生说其是民族的败类,举出了他代表封建王朝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作为依据,如《中法新约》《马关条约》等,这些条款使中国的四分五裂,国家的经济越来越落后,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最后导致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现状。然而,其他学生有不一样的观点,认为其是大功臣,并举出其领导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他在洋务运动中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并建立了国内的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也建立了近代的海军,办了新学堂,派送留学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爱国性。李鸿章创建了近代史中首支海军,创办了很多军用、民用企业等,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经济的进步。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李鸿章作为清朝重臣,他的所作所为必然是在清政府授权之下做出的,因而不平等条约签订带来的后果不应该由李鸿章一人来承担。通过讨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标准。最主要的是,学生在研究相关内容的时候增强了爱国情感,他们对李鸿章的拥护和仇恨完全是站在热爱祖国和希望祖国强盛的立场上。这样,在探讨中依靠学生集体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论文篇(9)

1、净化美化校园。很显然,在一个整洁优雅、情趣横溢的环境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而在一个纷乱嘈杂的氛围里大讲爱国主义,则显得苍白无力、格格不入。可见,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即是校园的美丽和宁静。

2、布置环境。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占领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栏、黑板报、走廊、教室墙壁等),张贴国旗、国徽图案、革命领袖和历史杰出人物的肖像、爱国名言等。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用直观鲜明的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油画、壁画、连环画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造爱国人士纪念亭和塑像等。

3、发挥环境作用。让学生留下对美好环境的“感性印象”固然重要,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建设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活动中,包含着许多陶冶学生性情的契机。

二、情境感染法。

勿庸置疑,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犹如粒粒闪光的珍珠,但要串成带有强烈感彩的美丽项链,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地喊几声令学生坠云入雾的“伟大、崇高、优秀”之类的言辞可以办到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碰撞,硬性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这要求教师必须饱含真情,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创设一种情境,制造一种氛围,如和风细雨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无论是语文课中讲到人物形象的美丑、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是历史学科中谈到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卑躬屈膝的屈辱史、忠臣英烈的悲壮和奸险小人的可耻;亦或政治学科中提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现实中人心不古的缺憾,教师都应用一种如江流般深沉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潮起潮落,使学生如临其境,深感其情。

教师要做到这点就应当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水融,情境自生。如语文课运用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激发就是一例:时代散曲乃诗人赞颂祖国,高扬时代主旋律之心声;烈士心曲是革命烈士鲜血铸就的诗章;古国恋曲为民族英雄魂去来兮的感召等,这些均是教材中的“闪光点”。

三、活动激情法。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

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3、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四、按需施教法。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边际效应”,即一个东西的价值与它满足需要的程度成正比。用通俗的话来说即: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好。如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就是说,教育如能触及学生内心世界最敏感迷惑最需要答案的部位,所留下的痕迹是最深的,在情感上所产生的磁化效应也最强烈。

爱国主义论文篇(10)

1993年的一个星期一,刚好是音乐家聂耳诞生81周年纪念日,校长在国旗下介绍了聂耳的生平和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经过,同学们深受感动。正当他们的爱国之情被激起的时候,音乐教师走上了台,深情他说:“同学们,为了纪念伟大的音乐家聂耳,让我们以缅怀革命前辈的心情,以洪亮有力的声音,再一次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吧!”同学们昂起头,以满腔的激情唱起了国歌,激发出无比的爱国热情。遇上节日和社会的重要活动,我们请有关人作国旗下讲话,给孩子们的教育更深刻。如:“八一”建军节,请叔叔讲话,少代会召开期间,请优秀少先队员讲话,孩子们爱听,印象深刻。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教育作用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遵循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课程与教材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其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及时落实。

1、上好晨会课。

根据新课程计划的规定,我们一年前就开设了晨会课。规定每周星期一为升旗仪式、星期二为时事政策教育课、星期三为礼仪教育课、星期四为信息交流活动等,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保证了每周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和继承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的时间。结合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我们利用晨会课的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在纪念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开展纪念周的活动,在纪念日前后一周的晨会课,老师集中介绍“的生平”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了解党的一些基本路线。

2、认真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中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注意在课外延伸,如教学《五羊的传统》一课后,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了广州开放改革变化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会,收到了整体教育功能的效果。最近,我们又增加了乡上教材《甲午海战》,结合纪念活动参观了“邓世昌纪念馆”,充实了思品课的教学内容。

3、根据各学科的性质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进去。

语文、历史、地理、自然学科的知识体系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我们在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时,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教育内容分解在各相关的学科材料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特别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精神。音乐、美术、体育课,我们通过结合介绍名画家、音乐家的故事和宣传中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光荣传统,并通过指导绘画、教唱革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持久、深入进行,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认知规律,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形成“目标化”、“制度化”、“系列化”和“参与性”。

1、目标化。

开展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

对不同的年级,我们有不同的要求,如“可爱的祖国”专题教育活动,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国家的名称,国旗、国徽及其含义,以及自己的家乡(广州)在祖国版图中的位置;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认知的基础上认识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资源丰富,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五、六年级则要求进一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等等。

2、制度化。

为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我们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例如:清明节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纪念“五一”节的专题教育活动;纪念“六一”的“幸福童年”教育活动;纪念“七一”的“我们伟大的党”专题教育活动;纪念“十一”的“伟大的祖国”教育活动;“元旦”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一年的教育等等。

3、系列化。

为了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活动形成了系列,让爱国思想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扎根。如每年的读书节我们都定下一主题,然后开始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有:购书读书参与读书讲故事、读书绘画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辩论会、读书知识竞赛、笔记、出版微型墙报等活动读书花会展才。为时一个月的读书节,同学们在书海中邀游,在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中增长见识,加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4、参与性。

为了使孩子们自觉参与、乐于参与各项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形式,诱发他们参与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萌发爱国之情。我校每年两次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我们每一个年级成立一个《xxx考察团》,设团长、组长,穿上运动衣、运动鞋,分别带上笔记本、画板、照相机等作实地考察,回来后写《考察报告》。由于学生以小考察员身份参加活动,感到既光荣又任重,所以能认真地、愉快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五年级班主任曾老师带领学生到白云山考察后说:“组织学生这类活动,老师、学生都挺感兴趣学生的收获要比一般的参观访问大。”

在各专题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还通过文娱形式、竞赛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如唱国欧大赛、“祖国之最知多少”竞赛、“颂我中华卡拉OK大赛”等,学生参与意识很强,兴趣盎然。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四、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料影响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因素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是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1、实地考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能激起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的热爱之情。五层楼历史博物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同志举办的农民讲习所等等,为我们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史实。

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结合观看影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

2、联系实际,把爱国的感情化为具体行动。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讲求实效。

上一篇: 科学发展观核心 下一篇: 工伤仲裁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