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7 07:25:12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1)

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强调我们,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新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极为重要。所谓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展、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精神。所谓合作意识,主要包括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尊重、共同动手探索问题,共同学习,全方位共同参与教学的各方面,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方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关键

现代教育是全方位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方案,就要打破违反教育规律、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框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关键人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应责无旁贷,因而自身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宽厚深博的知识及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并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现代教学中有用武之地,自身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在教学中才能有所创新又不违反教育规律,才能自主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我们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包括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实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努力改进教育方式,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给老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提供方便之门,利用校本培训基地,定时学习定时培训、举办各种专业竞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我校坚持每天放学半小时业务学习,每周五下午一节专题讨论研究,每期两次举行教师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演讲、说课比赛等,利用假期学习电脑网络、制课件的知识,为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提供有效途径,形成全校教师大练兵、大比武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必要条件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社会的转型期,更应进行必要的教育改革,特别是作为学校中心环节的课堂教学,老师如果不抛弃旧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课,满堂灌、满堂问,过度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过多进行单项的机械学习,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和谐地发展,那么,实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方案就是一句空话。我校在创新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从小养成善于创新精神和师生共同合作意识,为今后的自主创新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初步摸索出一种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改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更换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发展,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得以培养,共同合作意识得以发挥。以语文课为例,我们确立了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的课型。这种课有几个特点:①设计提问,指导自学;②精简提问,精当讲解;③全员参与,全程参与;③师生平等,共同合作。早期就注重在学生中大力进行创新精神和师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是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方法。我们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开创一条新课程方案下创新合作教学的成功之路。

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应贯穿在新课程方案的全过程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2)

二、“四案合一”描述与说明

所谓“四案合一”,指的是预案、学案、练案和评案,然后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学以致用,从而打造英语高效课堂,逐步实现师生双赢的局面。

1.预案Warming up

这一部分指的是学生和老师为本节课要学什么和教什么做好预备工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预习内容;②预习重点;③预习练习;④心理准备。说明:首先告诉学生预习的内容和预习的重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重点去预习,要设计定量的练习,使得课堂教学顺理成章。最后学生通过预习,发现并找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2.学案Learning procedure

这一部分就是老师怎么教学生怎样学的一个教学过程的展示,教学时老师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个性化修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内容;②学习目标;③学习重点;④学习过程;⑤学习反思。

3.练案Practice

练案实际上就是课堂训练,这一环节是针对学生对当堂所学内容设计的反馈和巩固练习,设计的练习要体现少而精,适合学生当堂完成。练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自主探究学习;②尝试性学习。说明:自主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设计一些基础性练习,而尝试性学习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适当设计一些拓展,拔高性质的练习。

4.评案Estimation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后评价和老师课后教学反思的结合,学生学的怎么样,老师教的怎么样都在这一环节得以充分体现,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①家庭作业(Homework);②教学反思(Teaching Notes)。

三、“四案合一”活动的反思与探索

1.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获得了有效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前,我校每一课时都要求使用“四案合一”的教学案,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学习价值,真正实现课堂高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3)

真正明白了坚守课程方案的价值并决心从自我做起,认认真真实施课程方案之后,怎样坚守课程方案就成为有讨论价值的话题。课程方案的真正落实,是在每一所学校中不断认真得到实施的。从那些坚持实施课程方案的学校所取得成功的经验来看,学校层面的新课程方案实施,应该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遵循教育规律。课程方案落实到学校的具体情境中,会经过若干变形,甚至还有被歪曲的可能。捷径是遵循教育规律:学科知识、教学法、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教学管理等都有规律可循,它们每一项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根据这些教学规律进行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反思、努力建构自己的教学知识,假以时日,他们在增加学科教学知识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成长为能够坚守课程方案的专家教师。如若他们一味追求教学工作的起点和目标的话,则可能成为课程改革的阻碍者。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4)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三案”是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是自学质疑环节、成果展示环节、互动探究环节、精讲点拨环节、矫正反馈环节、迁移应用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和灵魂在于课堂由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讲,教师由过去的演员变为导演。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改革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1)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5)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6)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智慧;(7)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及时矫正学习上的误区;(8)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9)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原来“填鸭式”的课堂结构,原来教师总是喜欢一讲到底,喜欢搞题海战术,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真是苦不堪言。如今,“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感到要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益,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分工合理,落实到人,明确任务,提前准备,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备课组成员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形成齐心协力的研究氛围,按照“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准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六个环节,制订“教案,学案,巩固案”三案一体的教学方案。

(二)制订高质量的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是引导学生预习课本内容,预习的好坏决定成绩的优劣,所以导学案的设计相当重要。导学案的制订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一份好的导学案要具备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释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效益是教学的生命。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课堂是主战场,学生和老师不是敌我双方,而是共同学习的团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指引者,需要把学生变成开拓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高效数学课堂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一个“教者”变成“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使传统的一言堂变成百家争鸣,传授者变成策划者。

2.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讨论,分组展示自学成果,“学长”生讲解除疑,从而达到资源共享。

3.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做精讲矫正,通过点拨实现提高,通过拓展实现升华。由此可见,高效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是生机勃勃、绿色生态的课堂。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间。当然,这种模式也有缺陷,会对后进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教学改革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创新。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5)

二、工作目标

学校教学将继续根据二期课改工作实施要求组织教师不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实施研究型课程和研究型学习,开发校本课程,“让课程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教师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文秘站网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和初步能适应二期课改要求的评价方案;努力造就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的“创造型、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创扎实有效、活泼兴盛的教学局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二期课改”工作抓出实效。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组织领导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分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推进“二期课改”领导小组,及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县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负责学校“二期课改”实施工作,制订计划,定期了解情况、分析研究“二期课改”工作。

(二)落实师资

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担任起始年级教师,六月底之前定出名单。

(三)校本培训

暑期中,学校将组织“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成员及全体一年级任科教师举行技术培训,内容有:传达市校长培训班领导讲话及实验学校的经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目标、意义、价值、内容等。

平时,将利用一切时间,对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学习研究。抓住每个机遇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县级各种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

开设二期课改理论的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研员来校作专题讲座,请他们将最“前沿”的心理念、新理论、新信息、新方法等及时向全校教师传递。帮助教师认清自己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全体教师对课改的深层次的思考,为全面参加课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突出重点

1、加强课改理论的学习,逐步实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期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它不但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对成功期盼、对于问题积极寻求答案等等的内心需求,教好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更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既有知识,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的同时必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之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尊重、激励学生;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教师对待自我要不断反思;教师对待同事要加强合作。

所以,继续加强以“二期课改”为主线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通过自学、座谈、讨论、交流等形式,通读和讨论各《学科课程标准》,以促进教师在学习理论、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实现“二个转变”,即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从教育观念转变到内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积极营造教师继续学习的氛围,以增强教师自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加强信息技术的掌握,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的的力度。

2、抓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方法、探索新教法,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

以新教材的实践教师为点带动新教材的研究,增强全体教师对新教材感性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反思每一堂课,或撰写案例分析、或评析教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高课堂实效。

具体要求:

(1)全体参加“二期课改”实验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

(2)加强新教材教法研究,要求各备课组成员相互听课、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3)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反思每一堂课,或修正教案、或撰写案例分析、或评析教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高课堂实效。

(4)全体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深入地探索新的教学的途径、方法和模式,探索规律、

总结归纳、上升为教学理论。3、初步建立新课程评价方案,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方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学校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量完善结合,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将根据学科特点,加强学科评价改革的研讨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拟订平方案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逐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要求:

1、改变只关注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建立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方位评价,即学业和学力评价。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6)

循环大课堂是在学习和借鉴杜郎口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原来是一所落后的农村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在校长崔其升带领下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十年磨一剑,终于创造了教学的奇迹。兖州一中认真学习了杜郎口模式,并且把这一模式从鲁西引种到鲁西南,然后对这一模式进行借鉴、发展、完善,从而创出循环大课堂。可以说,没有杜郎口模式也就没有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是在“教学孵化室”里具体产生的。所谓“教学孵化室”,就是教师举行公开课的一个大厅。大厅的前方有5块黑板,用来让学生板书,边上还有1块大黑板备用,学生8、9个人一组围在一起学习。学校每天都在“教学孵化室”安排公开课,让老师们去上、去品、去研究。结果,循环大课堂就在“教学孵化室”里产生了。

循环大课堂产生的诱因是课堂教学的低效。兖州一中的课改源自一项调查结果。他们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学生课堂精力流失率竟高达38%,而高效学习率不到50%!“两率”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正是为了改变教学的低效,创建高效课堂,促使学生高效学习,他们才摸索出了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产物。自从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积累了不少失败的教训。兖州一中正是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借鉴了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和吸取了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

正是在上述情况下,别树一帜的循环大课堂如新生的婴儿,带着勃勃生机,带着教育的理想,带着成功的希望,呱呱坠地了!

二、别出心裁:“35+10”课堂教学模式

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其“35+10”课堂教学模式别出心裁。所谓“35+10”,就是将一节课的45分钟分成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段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段”式(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完成本课教学全部内容,之后进入后段10分钟,发下一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35+10”课堂教学模式新颖之处主要是:

导学案――另起炉灶。该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师习以为常的教案,另起炉灶,代之以导学案。导学案是与教案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它强调学生“怎样学”而不是“怎样教”。精心设计导学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

预习――旧瓶装新酒。该模式的预习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它把预习的地位提高了,放在了传统课的所谓“正课”上;它把预习的时间延长了,从课上持续到课下,又从课下持续到第二天的课上;它把预习的要求改革了,一改传统的笼统的、概括的、粗线条的预习,转变为清晰的、具体的、精细化的预习;它把预习的形式改变了,一改传统预习一般只是读读、看看教材的做法,转变成了以导学案为路线图的预习,用笔在导学案上填写、作答的预习;它把预习的作用增强了,让学生围绕导学案预习,围绕导学案进行展示、交流,围绕导学案填写、修改、补充、完善,这就大大增强了预习的作用;它把预习的效果提高了,预习地位的提高,预习时间的延长,预习要求的改革,预习形式的改变,预习作用的增强,最终导致了预习效果的提高。

课堂结构――反弹琵琶。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该模式的课堂结构“反弹琵琶”,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一般是“导入新课、指导预习、明确目标、讲授新课、知识迁移、教师总结”的课堂结构,而是采取了多节课“展示――课上预习――课下预习――展示”的大循环结构,采取了一节课“前段展示、后段预习”的“双段”式结构,采取了展示阶段“六段”式结构(见上)。课堂结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这种课堂结构严谨有序、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教学要求――标新立异。第一,教学设计新。该模式的教学设计是设计导学案,并且导学案的形式和内容也和教案有很大的不同。第二,时间要求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存在把一节课的时间划分为前段和后段的问题,也不存在把预习的时间前置和延伸、持续的问题。第三,活动顺序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是教师讲授活动,后是学生作业活动,活动顺序是“师――生”,而该模式则先是学生预习活动,后是教师点拨参与,活动顺序是“生――师”。这种活动顺序的改变,创造了教学的新天地。第四,预习手段新。传统预习的手段一般是看课本、划课本中的关键词句,而该模式预习的手段是自学导学案,并且要求用黑色或蓝色笔填写导学案。第五,课堂板书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都是教师上课时板书,并且是边讲解边板书,而该模式的板书是由多个学生在课前完成的,课上尽量减少板书。正是这些方面的不同,才使教学要求标新立异。

三、别开生面:“三步六段”教学法

兖州一中所独创的循环大课堂,采用的是别开生面的“三步六段”教学法。所谓“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所谓“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三步六段”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是:

三步贯通――持续推进,善始善终。第一步:课前。教师的任务是:第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第二,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学生的任务是:通过预习,解决A(识记级内容)和B(理解级内容)两级问题,对C(应用级内容)和D(拓展级内容)两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第二步:课中。按上述“六段”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第三步:课后。教师的任务是: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习中“未清”问题解决方案。学生的任务是:完成作业,并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未清问题列入下一节教学内容。“三步”是一个持续推进、善始善终的过程。第一步是“预热”,第二步是“发热”(激情燃烧),第三步是“余热”,这三步是一个循环,下一个循环是再“预热”、“发热”和“余热”。课前“预热”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是否科学、实用、有效,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到实处,是否通过预习产生困惑;课中“发热”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是否准确、全面,学生的展示是否到位,教师的点拨是否有效;课后的“余热”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的作业是否扎实、“未清”问题的反馈是否及时、全面。可见,只要走好“三步”,抓好“三热”,就能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学生高效学习。

六个阶段――展示点拨,环环相扣。“六段”就是课中的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让学生分组学习,激情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做到了展示点拨环环相扣,课堂教学扎扎实实。这六个阶段重视了以下几点:第一,重视了自主学习。该教学法的显著特点就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兖州一中的课堂上,没有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有的仅仅是必要的精讲点拨;没有教师的包办代替,有的只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第二,重视了合作学习。该教学法采取了分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学习小组由8名左右的同学组成,他们一起合作学习,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第三,重视了探究学习。该教学法让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第四,重视了互动交流。该教学法实施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动起来,让整个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互动交流。第五,重视了教师的引导。该教学法的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特别是精讲点拨,更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第六,重视了高效学习。该教学法是以教学的高效为目的的,它力求实现学生预习的高效,展示的高效,问题解决的高效,教师点拨的高效,检测、小结作业的高效。

八个环节――重视常规,打破常规。“三步六段”教学法的导学案是教与学的路线图,是学生自主预习的内容,是展示交流的依据,是纠错完善的蓝本,是反馈总结的材料。导学案包括八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当堂检测。这些环节既重视了教学常规,又打破了教学常规,突出了以下几点:第一,重视问题设置。导学案重视问题设置的逻辑性,使问题清晰明确,条理清楚,严密准确;重视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分A、B、C、D四个层次设置由易到难的问题;重视问题设置的关联性,关注该问题与前后问题的联系,关注该问题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第二,重视学法指导。导学案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学,诸如告诉学生抓住课本中的关键词,掌握学习记忆的方法,知道理解问题的角度,提示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等。第三,重视能力培养。导学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总结反思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总之,通过导学案的八个环节,教师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书本,学生能够真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级要求――层次清晰,尊重差异。“三步六段”教学法的导学案是把知识问题化,又把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A、B、C、D四个层级。四级要求层次清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自和选择权,体现了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

十个原则――高效课堂,高效学习。“三步六段”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预习先导,学生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这十个原则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诸如主体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理念,和谐教育理念,有效教育理念等;体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诸如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方式、体验教学方式等。贯彻好这十个基本原则,有助于实现高效课堂和高效学习。

五个规范――推行改革,雷厉风行。“三步六段”教学法的强制规范:第一,必须做到一课一案。第二,必须采用“35+10”教学模式。第三,学生的导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第四,必须杜绝学生单人板书现象,尽量减少课上板书现象。第五,杜绝导学案剪贴化、习题化、粗放化。沿着导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从这五个强制规范,可见兖州一中推行改革是雷厉风行的,运用该教学法是坚定不移的。正是这种坚定和执着,才使得该教学法的实行是扎扎实实的,是富有成效的。

四、别再等待:学习借鉴循环大课堂

兖州一中所独创的别树一帜的循环大课堂,以其别出心裁的“35+10”课堂教学模式,别开生面的“三步六段”教学法,带来了新课改的一片蓝天,它要求我们别再等待,立即行动起来,学习借鉴循环大课堂。

1.毫无疑问,循环大课堂可学。

循环大课堂重视推进素质教育。从兖州一中的标语口号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是重视素质教育的。诸如:“个人不拖班组的后腿”;“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培养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走行为――习惯――性格―― 命运的立德树人育人路线”;“我的课堂我展示,我的班级我管理”;“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习惯来自行为的养成”;“让精彩展示成为我们的学习方式”等等。

循环大课堂找到了推进新课改的突破口。第一,实现了课程功能的突破。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做到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自信学习,这就实现了课程功能的突破。第二,实现了学习方式的突破。它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尽情释放自我,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新鲜气息,这就实现了学习方式的突破。第三,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突破。它把教师从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教者”变成“学者”,即做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它把学生的身份从一个受教育者变成一个教育者和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它强调人人是教者,人人是学者,这就实现了师生关系的突破。

循环大课堂解决了主动学习的问题。传统课堂与循环大课堂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后者学生学习是主动的。循环大课堂的导学案把知识问题化,再把问题层次化,实现了问题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循环大课堂解决了高效学习的问题。循环大课堂追求课上和课下的双高效,既追求教学的高效率,又追求教学的高效益;它的导学案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肯定比传统的教案更有效;它特别重视学生的课上和课下预习,把预习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让学生盲目预习、有布置无检查、有要求无落实的问题,这样的预习肯定是高效的;它特别重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交流,这种展示交流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它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创新的舞台,它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找到自尊、自信,找到学习的强大动力。

2.必须明确,循环大课堂不可照搬。

不可照搬导学案。要设计出科学的、高效的、实用的导学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强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丰富的命题经验和能力,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情。可以不客气地说,我们许多教师还没有能力编制出好的导学案,只能借用市县教研员编制的导学材料,可见,我们不可照搬也难以照搬其导学案。

不可照搬预习的做法。兖州一中非常重视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预习,这种预习往往就是课下的书面作业,但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政史地生等学科,由于不准布置课下书面作业,因此这种预习的做法也不可照搬。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7)

关键词:学习 反思 实践 超越

一、学习:洋思的高效

(一)统一而高效的数学课堂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案例1]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七上,第三课时)

第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投影):(一分钟左右,教师不作任何说明)

第二,自学指导(投影以及教师简单说明):(两分钟左右)

第三,学生自学以及自学检测:(约17分钟)

第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采用兵教兵方法):(约10分钟)

第五,课堂作业(老师当堂批改,基本完成良好):(约15分钟)

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学得高效。学生始终处于高效的状态,自学过程中,少有走神等无为行为;

② 教得高效。第一,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师后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凡是学生会了的问题坚决不再教;第二,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是能够很快的引到纠正。第二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轻易把问题和方法主动讲出来而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是学生在学的环节存在的问题,评判的权利都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③目标完成高效。巡视学生们所做的练习,确实可以看到的是,学生们都当堂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二)统一的教案

2.[案例2] 听了几位数学老师的课,他们的课堂结构模式基本一样,就连教案也都是统一。

个人备“草案”

主备人按照洋思模式备好电子教案或者相关的课件制作,并按要求备好课题、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备课组备“成案”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对草案进行集体讨论,修改出“成案”。主备人说课,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备课组重点研讨:如何解决疑难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所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备课组达成共识:统一划分课时、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目标、自学思考题、检测题、统一解决疑难问题、统一课堂、课外作业等。

备“个案”

在成案的基础上,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备出个案,写在成案的两边,形成真正的适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教案。

洋思这样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模式,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尊重了个体,既能够吃透教材,也能够吃透学生,正因为备课充分吃透,所以上课高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思考:如何学习洋思的高效

我们必须反思这么一个问题:面对我们自己的生源,作为非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我们怎么学洋思,怎么样学到洋思的精髓而非依样画葫芦,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我区各学校,没办法像洋思那样有封闭式的管理制度,家长没法完全管教孩子,很多学生一出校门甚至就直奔网吧。怎么办?

我们无法控制学生的课外,但我们可以完善我们的课堂。我想,一旦我们课堂高效性得以显示,或许学生的课外就得到了很好的调控。课堂的高效性实实在在势在必行的了。

三、实践: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给学生开讲座《学习洋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洋思中学的所见所闻与全体学生分享。

第二,调座位,改变学的模式,加强兵教兵的互助。

第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学习洋思的关键。

①调整自我。洋思的老师,从头到尾都不用管理课堂纪律,而是让学生自觉的投入自学、自测、听讲、练习的每个教学环节。

注意精讲。作业讲评精讲,课前复习精讲,新课导读精讲。与洋思的课堂相比较,

我们老师自己的课堂上,不足的还是在于精讲这块,所以留给学生自学自测的时间不够。

加强预习的落实检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点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

成落实本节课所学知识,这一点也是洋思回来所要做的改变。

④加强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的高效。每个老师在集备前必须把自己对下周的重难点进行解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的在上课前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为课堂的高效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超越:从实际出发,在学习洋思的过程中超越洋思。

洋思中学的教改并不是完美和终止的,如何更好的学习洋思的长处,发扬我们自己教改的长处,我们就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学习落到实处,把教改落到实处。从实际出发,在学习洋思的过程中去超越洋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全体参与教改实验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改理念。

(1)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局限,走出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必须有效!学,必须快乐!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少老师们都放不下课堂上的“讲”,总觉得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讲越多越好。

(3)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面对生员的参差不齐,我们必须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上课必须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4)教改要有吃苦和求实的精神。学生如果在先学方面不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后教就无法执行。更别说反馈与矫正了。

2. 领导要带头重视教改实验。

(1)学校领导要有先人一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行动方案。领导必须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才能够求得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2)教改的执行需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提供支持。每项教改在执行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当我们对导学案产生困惑,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把握教改课堂的模式,当我们对自己的教改成绩担忧,当我们对教改没有信心时,就需要领导强有力的支持。

(3)领导对教改也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从学校领导到教务处,从备课组长到教改成员,层层落实和把关。制订师徒承包制,使得年轻教师能够更快的成长,各校备课组之间加强合作和竞争,假期的集中培训等也可以作为教师的考核依据。

3.认真对待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1)加深对对导学案的认识。可以通过每次的教改实验公开课,加强对教师的教改方面的培训工作,强调导学案的作用,鼓励教师们编写适合学情的好学案。

(2)导学案的使用必须正常规范化。没有使用好导学案,一种是对待教改的态度不端正,另一种就是对于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不满意而不使用。我们相信,只有认可了这样的教改实验,才能够将教改进行到底。

(3)正确的使用好导学案。要用好导学案,备课组长首先应该对下载后的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增减,按照自己学校的学情进行适当的处理。导学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小测卷为一体的导学案,导学案使用完后,必须立即进行完善整理、教后反思、形成补案,以备后面的教师更好的使用。正确的使用好导学案,是顺利推进课改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资料):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8)

下面我结合导学案编写的模式与基本原则、功能谈谈语文教学中一个注意的一些问题及认识。

导学案模式: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课时、课前预习、学习内容、小结、巩固训练、课后反思。

编写原则:问题化、参与化、课时化、层次化。

功能:导学、导思、导练。

(1)一节课学习目标的设置,不宜过多,我们讲公开课,有两个老师因为目标过多,课堂教学前松后紧,部分目标的落实,匆匆结束,不能落到实处,因为单位时间内处理的问题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不能发挥导思功能。

(2)学习重点讲清、讲透,既理解又会用,瞄准高考。

(3)课时不足是问题,但对于语文来说,不是问题,生活处处是语文,我们今年对教材处理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大胆整合。

(4)课前预习流于形式,起不到作用,将课前预习作为学习内容处理。

(5)学习内容问题化,不设置问题单纯讲解分析,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是违背新课改精神和导学案的理念的。对于“差生是老师教出来的”这句话未必正确,但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定会制造差生。问题设置是对文本知识梳理和问题探究。设置问题才能引发学生阅读思考、学习反思。问题设置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只有参与没有思考,或只能思考不能参与,都是无效的。探究题是需要理论、历史、现实依据的。老师要准备充分,学生也要准备充分,才能有充分的思想碰撞和智慧交流,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6)小组讨论,老师教给方法如学会倾听、抓住对方观点、要害、学习人家长处、要有依据而不想当然等。

(7)巩固练习-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和抓课内,也要兼顾课外,其他文章狠抓课外、积累知识,瞄准高考。练习处理要坚持学生先做老师后指导。

(8)课后反思与校本课题研究相结合,小反思解决大问题。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37-02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以自身形状通过特定方法使原材料成型,在生产中具有加工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节约原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机械、电子、建材、汽车、家电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工业发展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要,国内很多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都设立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并开设了模具相关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单调、授课方式单一、考核方式陈旧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差,不能在毕业后很快适应模具企业的需求。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模具专业人才,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向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转变,探索新的课程学习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一、丰富教学内容

模具课程教学要进行大量的注塑模、压缩模等模具结构和工艺的分析,以往授课大多只采用教材上的二维图片,辅以少量的结构模型。这种静态图片大多是模具结构的CAD图形,这不利于学生理解模具的整体结构和成型工艺的动作过程,而且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课程理解困难,进而失去学习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我们将多媒体软件运用到备课和教学当中。如制作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二维或三维动画,将模具、注塑机部件等的一系列动作展示出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注塑过程的整体认识,加深对工艺过程的理解。利用视频制作技术将实际生产中的成型过程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并配以讲解。这让学生感觉像是走进了生产车间,从而对生产过程有了最直接的认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广泛搜集模具课程教材上没有涵盖的模具工业资料,比如最近成为研究热点的3D打印技术的进展情况,包括其技术原理和最新的应用成果等。这些资料的扩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创新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模具领域的研究兴趣。同时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改革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情境或事件,让成员参与讨论制订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我们尝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模具课程的教学当中。在开始讲解某一类模具时,首先提出一个模具设计案例。例如,在初次讲解注塑模具时首先给出一个注塑件的设计任务,包括塑件的结构参数、材料特性和技术要求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系统地学习了注塑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将全班同学分组,让各小组参考教材和其他资料,设计出案例塑件的注塑模具。组内成员合作绘制出模具的CAD图,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如何选择注塑机、制定成型工艺参数等。同时,各小组将设计的模具结构和工艺参数等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由小组成员进行讲解。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对该小组的设计进行提问和讨论,互动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教师鉴定各小组的展示情况和成员讨论表现,并做好记录作为考核成绩的部分依据。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克服了模具类教材大多按顺序罗列模具设计理论而缺乏实例应用的弊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实践教学是将模具课程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的重要教学方法。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方向,加强实践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践课,带领学生参观校内模具研究所、模具制造车间以及微成型实验室等,并积极联系本地模具企业,定期组织学生去模具设计和制造一线实习。在参观和实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模具的拆装和模具零件的加工环节,同时学习注塑机等成型设备的操作方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进行现场解答,加深学生对模具结构和各部分功能的理解。此外,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到模具方面的科研项目中,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协助研究生进行模具制造和成型实验。对于毕业设计选了模具方向课题的学生,我们会为其提供更多去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其更多地动手实践,发现现有模具制造工艺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通过期末考试卷和平时出勤情况进行评定的。这就导致不少学生过分依赖课本,只是考前识记基本知识点,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设计经验。我们改善了模具类课程的考核方式,按照案例教学环节各小组项目成绩占30%、小组内成员答辩表现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30%,以及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占10%的比例,即3:3:3:1的比例,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综合学习效果进行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仅避免了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且可以鼓励学生深入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新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善成绩评定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模具课程教学改革中做的一些探索。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效。随着模具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教学内容也将不断出现,因此必将对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创新永无止境,高等学校模具课程教学改革也要紧跟发展步伐,用不断创新的教学和评价方法为我国的模具工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俊杰,李尧,余五新,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71-72.

[2]骆俊廷,官英平,顾勇飞,等.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河北),2010,(2):63-65.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10)

随着《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实施,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已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教师授课时间相对减少,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这对过去的教学观念、教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围绕“减时增效”的新形势下,导学案的编写已成为高中英语备课组必须做的工作。下面我就我校英语组在前一阶段教学中推行导学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进行简要介绍。

我们组对导学案的基本运行程序分为六个步骤:小组备课集思广益编印学案研讨教法课内训练课后整改。

一、小组备课

根据教材内容和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备课组分为三个组,每组3-4人。一周三个导学案。每组负责一课时的导学案内容。根据所分的备课任务,每个组要先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并查阅、研讨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区的与本课时相关的高考试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要求、高考考点、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包括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等)、导学学案等内容,并有配套练习题,形成草案。习题的设计要力求形式多样,同时也要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旨在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 “跳一跳”。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都是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制定的。

二、集思广益

除平时在办公室进行交流讨论外,在集体备课时,还要每组先由一位教师作总发言人,说说学案编写的思路及其概况,再由其他教师予以补充、提出修改与建议,讨论后形成完整的导学案。

三、编印学案

学案通过编写审核后,置上编者、审核人与日期,并立即进行印制。印好的学案一般是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以便学生课前预习(有时也可视情况随堂分发)。每次除学生与教师使用外,还要保留存档,便于以后修改。

四、研讨教法

学案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既要利用学案,又不能拘泥于学案。所以,研讨教法便十分重要。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第二天上课,教师先拿出部分时间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和学生预习情况。也可事前抽查一些学案,在必要时加以批改,从中了解对学生来说哪些是难点、易错点,设计出相应的导学思路,以便在上课时教师讲解既有所侧重,又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五、课内训练

首先,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增减和再组织的(即常说的第二次备课)。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教师不是手拿导学案,一讲到底,而是真正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助交流研讨。交流研讨的主要内容是疑难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还没弄懂的问题。学生对疑点和难点问题不能自行解决的,这时需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并给以适当的补充;教师的精讲也重在解题方法、技巧上。

其次,教师要进行归纳拓展以明确知识网络,形成规律性的东西。布鲁纳强调:“得到与已确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一些新知识,使得新知识在需要的时候能帮助重新获得那可能适合于它的东西。”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一题多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最后,教师要加强课内训练巩固,尤其是限时训练。其间教师可做好个别辅导工作。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技能训练,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模块五第二单元Reading第二课时时,课文中有一句:The world’s population has grown to more than six times what it was in 1800. 我们是这样设计的:The world’s population has?摇?摇 ?摇 ?摇 ?摇?摇more than six times?摇?摇 ?摇it was in 1800.学生先预习补全句子,再尝试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因此句是一个新的句式,所以可从six times来启发学生了解这是一个有关倍数表达的句型,即 “... times + what 从句”。 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常用的还有哪几种表达方式。

①... times + as + adj./ adv. + as+ ...

②... times + adj./ adv.比较级 + than + ...

③... times + the width ( size ,length ,height ,...) of + ...

随之让学生根据以上知识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

“这座新楼是那座旧楼的五倍高。”

①The new building is____________as the old one.

②The new building is____________the old one.

③The new building is____________the old one.

④The new building is____________the old one is .

最后,设计两个链接高考的习题来对此进一步训练强化。

① According to statistics,a man is more than twice as likely.

to die of skin cancer____________a woman. (2009赣)

A. thanB. suchC. so D. as

② Peter’s jacket looked just the same as Jack’s,but it cost.

____________his.(2009辽)

A. as much twice as B. twice as much as

C. much as twice as D. as twice much as

六、课后整改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要通过课堂教学给予检验。先上课的教师及时将教学体会反馈给后上课的教师,大家共同商讨作出相应的调整,全部上完后,把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将导学案修改存档,个人体会可记入授课教后反思以备今后借鉴。

导学案是教师为实施高效课堂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方式。自我们组实行导学案以来,已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反映良好,感受是:课前预习比不预习直接听课强;直接做题比讲课效果更佳。因以前上课,学生一味忙于做笔记,课前预习较少,所以上课处于被动的状态听,练习也相对少些。如果课上只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手头又无讲义,课后就不利于学生的温习巩固。现在有了导学案,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和自学,又把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点都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做好标记,能让他们对知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就可以做到有目的性、计划性,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可以增加课容量,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推行导学案教学策略既有助于集思广义,又有助于资源共享,更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但一切事物存在两面性,在导学案实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我们实施了导学案后,教师的任务并未减轻。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说有了“学案”就“放羊”。课下,教师在打印学案前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资料,要精心筛选各种习题,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那么,课下的工作就要做得更深、更细,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既因材施教又高效。所以,教师的任务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增大了工作量,只不过是“隐藏”在课下了。另外,我们组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时间不长,要想让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怎样把导学案与课本真正地有机结合发挥其最大功效,探究之路还漫长,仍需要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把时间合理地统筹安排好,群策群力来编制导学案,学案的实施将会给我们带来意料不到的收获。那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林业爱国卫生工作计划 下一篇: 软件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