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5 08:25:16

深化设计论文

深化设计论文篇(1)

2完善机电设备安装现场深化设计与施工的统筹规划

机电设备的设计与安装工程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完整且完善的设计方案是其顺利进行作业的基本前提。因此,应注重机电设备设计与安装施工方案。具体施工方案主要有施工现场的规划设计、工程安装质量的验收、后期维护及调整等环节,由于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而每一个环节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高低。故要重视并不断完善设计方案的统筹规划。由于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须经过严格的质量评估与验收进行确定,而安装工程所涉及的材料种类、设备类型及施工工艺等较为繁多且较复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安装施工方案及设计内容合理划分不同设备布局、安装等方面内容。为了避免机电设备前后部件安装操作失误问题,应需加强注意以下不合格现象[3]:设备地脚螺栓预埋存在明显偏差和螺栓孔不合格;设备基础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及其位置和标高不符合实际情况;设备底座二次灌浆不合格;基础螺栓预留孔不合格。

3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机电设备管理运营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度,按照家、省、市有关政策与法规,定期组织安全管理工作研究,加强企业机电设备现场安装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完善企业各项机电设备现场安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奖罚机制,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同时积极支持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监督检查工作。另外,要认真落实机电设备现场安装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宣传与贯彻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与规范,加强管理与监督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定期工作方针与计划,组织安全生产活动。同时制定或修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好各企业内部机电设备现场安装安全操作规程审查工作。完善落实安管监督排查制度,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针对新设备及其新施工工艺的工种工序转移安置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要求及相应安全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同时对大型机械设备等的安置与摆放应明确。对于须根据设备材质、施工设计要求及作业环境等条件进行方案拟定时,应编制成报表并呈上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和论证后才可以安装架设设备器材。对于大中型机电设备安装架设方面,应编制相应的设备架设脚手架搭设方案、单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同时也要进行立面图、平面图和剖面图等的绘制。除此之外,技术管理人员应加强机电设备安装架设质量检验检测工作,确保机电设备的联轴器、轴承等部件的稳固性,以避免因不规则振动牵引而导致主要部件温度骤然升高使得设备出现运转故障。同时对于垫铁布置方面,应避免因布置不合规范而导致其无法承受机电设备的振动力和重力;不断加强设备检测、监测力度,有效测量设备各个部位温升与振动情况。

深化设计论文篇(2)

2不断健全机电设备的采购流程体系

机电设备的采购流程体系健全主要方法是在采购管理中,不断细化设备品种分类等,详细如图2所示。

2.1在采购管理中,不断细化设备品种分类

在采购管理环节,需要不断细化设备品种,针对具体的采购环节,主要管理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运输装卸费用支出、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物资品类统筹等。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的正确带领下,组好相应的工作。尤其是收发登记设备物资以及记录整理账表。在这些重要的环节,需要相关人员在实际成本法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工作。但是,针对现阶段的半成品采购模式以及成品采购模式,管理相关人员需要跟紧时展的步伐,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拓宽新途径,他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

2.2不断拓宽纵深设备物资分类管理办法

2.2.1重点管理首先要强化对铁路公路系统所必需的螺母以及螺栓设备线夹、并沟线夹、设备轴承、型线夹等一级材料设备的管理力度。因为一级材料设备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工程消耗量大、成本投入较多、适用范围较广等。特别是在进行采购分类的时候,我们需要将造价采编清单详细清楚的单独列出来。

2.2.2兼顾管理在上述的基础上,兼顾设备主体泵的轴承、壳体、转子、隔离开关等二级材料设备的具体分类。尽量做到管理细目详细清晰、重点明确,每一个细节得到兼顾,实时监控。同时对于改革创新,有序调节机电设备安装的现场深化设计与施工提高相应的保障。有利于提高机电设备分类管理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的预算定额编制时,我们需要详细的分类归纳总结所需材料设备的种类,材料设备的造价以及装运问题等重要的数据信息。

3不断规范设备安装现场设计施工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关重点操作

3.1不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制度

(1)作为主要负责机电设备管理和运营的监督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区和地方市级制定的关于“安全进行机电设备的现场安装以及生产”方面的政策法规,并积极了解和熟悉自身企业关于安全生产环节的动态信息,定期展开安全管理的探讨研究工作,努力实现对自身企业内部的机电设备进行现场安装以及安全生产的系统责任领导的目标。(2)还应针对本企业的发展情况,领导和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企业长期发展和年度规划书,以及在特定时期开展安全施工的计划书,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关于企业内部机电设备进行现场安装以及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以确保各项安全技术和实施经费均落到实处。再次还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展开,全面落实关于机电设备进行现场安装以及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积极宣传和推广上级部门编制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所属监管范围内责任制的推广和落实情况给予严格监督。(3)应定期制定关于安全工作计划书和目标落实计划书,并全面负责监督计划落实的进度,积极协助领导部门展开对安全生产活动的检查,对不同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展开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3.2加大对设备安装前期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

开展机电设备的架设和安装活动前期,负责操作的技术人员应根据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加大对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要求他们对机电设备的检查、试验和调试等基本的检查流程给予高度重视,以保障架设和安装机电设备时准确、安全、牢固。基本的排查力度包括:(1)严格排查电子电气类、大型设备类等重要性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认真核查上述设备的螺栓、发条和螺母等小型部件,一旦发现松动等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解决。(2)仔细检查焊接接口,尤其是检查焊接口有无生锈、裂纹等问题,检查有无油气泄露迹象,并做到及时处理和反馈。(3)技术人员必须动态监测中小型的设备和机械的开关阀门以及电路的排线是否符合标准,准确无误,避免施工作业中由于电路的突然中止而导致、作业被迫停止,严重时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

深化设计论文篇(3)

2深化设计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由于建筑装饰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建筑装饰深化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专业性也比较强。通常来说建筑装饰深化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即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的目标层,通常来说,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的目标层主要包括,尽量使最终的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符合各项要求,同时也符合业主的相关要求;其次是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的约束层,所谓的约束层,顾名思义就是对建筑装饰深化设计起到约束的一些因素,常见的有与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相关的资金、相关技术等:最后是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的基础层,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与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接下来本文将对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的实际应用做出具体的说明。

2.1建筑装饰深化设计对施工周期的影响成功的建筑装饰深化设计对建筑装饰对施工周期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建筑装饰深化设计可以使施工图纸中的相关问题在施工之前就暴露出来,并且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使施工图纸在施工之前就已经符合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而使得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减少相关不必要的劳动,在施工之前就可以把施工材料采购完毕。

2.2建筑装饰深化设计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建筑装饰深化设计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通过建筑装饰深化设计可以使图纸在施工之前就符合施工标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施工过程一次就达到设计标准,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施工,由于建筑装饰的重要性,二次施工必定会使得建筑装饰的施工质量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在实际应用中,建筑装饰深化设计会尽可能的保证建筑装饰施工质量。

2.3建筑装饰深化设计对施工成本的影响如上述所述,建筑装饰深化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施工周期,同时还能确保施工质量,减少返工的次数。而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次数也间接的降低了施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施工质量得到了保障,会避免与业主发生矛盾,笔者结合自身经历所总结的经验发现,与业主发生纠纷所需要的解决成本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建筑装饰深化设计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对建筑装饰施工的方方面面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深化设计论文篇(4)

1.2制定针对性措施质量管理小组得出影响面砖质量缺陷因素后,以严格的质量管理态度对饰面砖工程进行深化设计,针对质量缺陷因素制定措施:(1)深化设计由小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担纲并进行书面技术交底;(2)深化设计结构尺寸均以现场实测尺寸为准,且须实测水电管盒实际预留位置;(3)面砖规格确定须与卫生器具尺寸确定保持相应模数;(4)施工班组必须是参建过优质工程的施工队伍。

2卫生间饰面砖工程深化设计

根据卫生器具尺寸及样式确定面砖规格:墙砖采用600mm×300mm、地砖采用300mm×300mm;由两名组员对卫生间实际结构尺寸及水电管盒进行现场实测,并与设计图纸尺寸进行分析。若允许偏差在设计规范要求内则在原有设计图中进行面砖预排版设计。预排版时注意:(1)墙、地面砖的缝隙应贯通,不应错缝,规格不相同时不做要求;(2)面砖预排时,应尽量避免出现非整块现象,如确实无法避免时,应将非整块的面砖排在较隐蔽的阴角部位;(3)如果在一个墙、地面确实出现无法避免的小于1/2块的小条砖时,应将一块小条砖加一块整砖的尺寸平均后切成两块大于1/2的非整砖排列在两边的阴阳角部位,并且位置要对称;(4)水电管盒、卫生器具位置通过控制非整块面砖尺寸来保证居中;(5)深化细部大样图,如地漏斜水、地漏缝处理等。

3卫生间饰面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3.1材料质量控制面砖选择的指标一:质地和密度。选购瓷砖的时候,可以从侧面观察砖面是否平整,是否出现粗细不均的针孔。同时,可敲击瓷砖倾听声音是否清脆,声音越脆,表示瓷砖的质地密度高,硬度较佳。面砖选择的指标二:吸水率。品质高的瓷砖,吸水率很低,这样可以很快干燥。若瓷砖没有注明吸水率,可以用水滴在瓷砖的背面,数分钟后视察水滴的扩散程度,越不吸水,即表示吸水率低,品质较佳。面砖选择的指标三:施釉程度。可以通过判断瓷砖表面釉层薄厚来鉴别。可以用硬物刮擦砖表面,若出现刮痕,则表示施釉不足,等到瓷砖表面上较薄的釉层磨光后,砖面便容易藏污,较难清理,也缺乏安全性。面砖选择的指标四:面砖色彩。卫生间瓷砖颜色首先是根据卫生间的整体风格来选择,面砖色彩要让卫生间看起来宽敞明亮。同一房间选择同一批次出厂的面砖,以避免出现较明显的色差。

3.2墙面砖质量控制(1)弹竖线:粘饰面砖的每一个墙面均应用墨斗弹出立线,在弹线之前再次复查每面墙的平整度、室内尺寸,测准饰面砖粘结层厚度。按深化设计图竖向定位瓷砖带,然后以此作标准逐匹挂线粘瓷砖。(2)弹水平线及表面平整线:水平线,用水平仪划出水平线。表面平整线,在每面墙上两侧竖向定位饰面砖带,粘贴时分层挂线(白线),用薄钢片勾住拉紧,这条拉紧的白线就是表面平整线,它即能控制每行砖的平整度,也能控制每行砖的水平度。(3)浸砖和湿润墙面:饰面砖粘贴前应放入清水中浸2h以上,然后取出晾干至手按砖背无水迹时方可粘贴。砖墙要提前1d湿润好,混凝土墙可以提前3~4h湿润,以避免吸走粘结砂浆中水分。(4)饰面砖粘贴:粘贴砂浆采用1∶2(体积比)水泥砂浆。排砖接缝宽度为1~1.5mm,且横竖缝一致。施工温度要控制在5℃以上。在饰面砖背面满抹灰浆,四角刮成斜面,厚度10mm左右,边角满浆。饰面砖就位后,用灰匙木柄轻击砖面,使之与邻面平,粘贴5~10块,用靠尺检查表面平整,并用灰匙将缝拨直。阳角拼缝用阳角条。扫光表面,用竹签划缝,并用棉沙拭净,粘完一面墙后,要将横竖缝划出来。

3.3地面砖质量控制(1)按要求的对角定位或垂直定位,弹出相互垂直的两条定位线。(2)按深化设计图可排磁砖的奇偶数,在定位线上按磁砖尺寸进行分格、定位。(3)地面砖镶贴前要侵泡30min。(4)在刷干净的地面上,摊铺一层1∶3.5的水泥砂浆,厚度小于10mm。(5)用线绳在墙面标高点上拉出地面标高线,以及垂直交叉的定位线。(6)按深化设计图做好返水斜度,并在镶贴地面瓷砖之前做好防水层。(7)用1∶2水泥砂浆在定位线位置铺贴磁砖,并用橡皮锤或软木轻敲压实,其厚度与地面标高线吻合。在铺贴8块以上时应用水平尺检查平整度。(8)磁砖铺贴过程中,应及时擦去表面的水泥浆。(9)地面铺贴养护2d后,再进行抹缝施工。将白水泥调成干性团,在缝隙上擦抹,使磁砖的缝内填满白水泥,再将磁砖表面擦净。(10)贴好后要在24h内洒水养护。

深化设计论文篇(5)

1)近年来很多艺术院校出现了过多的注重实践教学而忽略或减少理论教学课时量的现象。这与当下社会需求背景以及办学学科定位不无关系。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基础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创新实践。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扩展视野,更是学生设计创新的源泉。时代要求我们艺术设计教学侧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重点是受教育者在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塑造。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对培养受教育者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

2)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与环境共生理念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清华大学郑曙旸教授在《环境艺术设计》一书中写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设计师们总是比较在意自己作品的个性化表现,注重于作品本身的整体性,从而环境客体成为作品主体的附属品,而不是将作品主体融汇于环境客体中”。艺术设计作品是否与所处环境相共生是现代艺术设计重要的参考尺度。这里讲的“环境”,既包括所处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包含了地域民族文化、民俗等人文环境。传统民族文化是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沉淀而形成的,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存在相矛盾、相冲突、相对立的同时,也有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一面。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要求继承与发展历史文化脉络的同时必须要以新的思维进行审视并转换。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2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受到国内大环境影响,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不仅面临着与内地院校同样的困境,也有其独特性。内蒙古地区是蒙古民族集聚地区也是我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蒙古民族是尚武民族,更是爱好艺术的民族。在内蒙古高校中艺术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内地农耕地区的学生,也有来自繁华的草原城镇,更有大草原上逐水草而移居的牧民的子女,而且蒙古族学生占相当的比重。因此,多种文化相融合背景下的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价值观和地域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下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校园也和内地院校一样,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比较普遍。日常生活审美化包括浅层和深层审美化之分:所谓浅层审美化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而深层审美化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产品内部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功能和审美的统一。这里所讲的深层审美化就像装修好的室内空间,其空间表层艺术形态特征其实就是浅层审美化,而其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观等诸多象征层面的含义就是深层次审美。深层次的审美化是当代社会所崇尚的,也是解决其精神需求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教学,才能提高深层次审美所需产品的内涵,也就是人性的、文化的深层内涵。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掌握少数民族文化、审美和价值观等理论教学内容,并与相关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深层次审美化的要求。如:把草原地区的敖包文化、牧民装饰图案文化、游牧生态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有序、合理的加入现代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可感知性、参与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学习情趣。

2)内蒙古地区艺术设计教学不管在教学目的上,还是在理论上尚不能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相适应。现代的设计教育正如许佳所说:“艺术设计的真正目的被人们渴求用技艺力量改变落后的生活状态的欲望淹没。”当前艺术设计过于注重技艺,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用艺术设计语言表达民族人文文化、民俗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我们现在的理论教育只讲授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思想结合的重要性,没有从实践层面上解决怎么结合的问题,致使很多作品中各种地域元素、民族图案、各种符号等要素简单拼凑,只为形式而设计的现象比较严重。关于这些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各国从本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实际出发采用适应性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德国,德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始于1919年的包豪斯(Bauhaus),当时的设计学院就强调应当把设计的科学逻辑和艺术表现相结合,强调问题导入代替形式导入的设计模式,并在整个设计教育过程中贯穿设计方法和思想过程;这个设计过程中不追求设计经验,而是要学会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问题导入式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是只讲实践教学,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相脱离的现状,使得实践和前沿理论研究、地域文化等曾经被忽略的短板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予以弥补并指导设计实践创新。该教育教学模式下,受教育者通过严谨、认真的学习,成为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个性的合格艺术设计师。其次,法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按年级高低进行分段,以不同的主题式或项目式教学模式为主,几乎没有任何作业的范例和模板作参考,而是把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所有教学环节的观念性内容。这种主题式和项目式教学模式,并不是避开了理论等基础层面的教学内容,而是非常注重老师和同学的交流,通过在交流中相关理论教学等人文素养内容切入到实践中,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最后,日本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从西方引进到消化,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它们以创新为主线,重视艺术和手工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但是它也存在着缺乏本民族人文文化教育的问题。可预见的将来,日本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将会更加重视本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冷静和客观的评价。以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艺术教育中虽然侧重点各异,但是总结起来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民俗习惯、民族文化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特点,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

3)内蒙古地区艺术设计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普遍雷同化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思维相对僵化和单一,是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基础扎实、多元化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专业课程和教学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革。为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结合上述问题导入、主题或项目导入、手工和艺术相结合等部分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经验,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其真正符合地域人文特色的现代教育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区艺术设计院校正在对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着一系列创造性改革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室内设计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加入了建筑设计相关理论和设计实践专题课程,打破了专业设置雷同化,拓展基础和专业领域,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可参与性。另外,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开展了与国外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当前,建筑设计教育相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要完善、系统和成熟,并且建筑本身就处在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人文环境中。这一点从建筑史的系统化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可见一斑。所以,一门学科的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理论教学发展水平是否成熟和完善。我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建筑设计教育相比,处在相对落后阶段。其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传统的讲授为主,教师的理论沉淀整体不够深厚;学生中有一股“理论无用论”之风悄然升起。他们只关注明星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模仿或临摹大师的杰作,而不探究其背后的文化蕴涵。是否重视理论教育是设计教育中培养“思想”和培养“技法”,培养“设计师”和“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区别。作为设计师,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敏感性和判断力;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人文文化素养;要有思想性和创新精神;要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将学习方法建立在观念和思想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大量阅读和深刻思考之上,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观念的表达而非作品的制作。因此,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创作和手工相结合的设计学习之路。

5)如前所述,随着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高校过度扩招,各艺术院校遭遇学生文化素养逐年降低、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技能高于理论的错误观念日趋加重。其根源在于我国教育模式与考生选拔制度的僵化和艺术考生文化素质要求偏低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所以,现阶段应该重新梳理招生方式,评价文化素养与合格设计人才间的关联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包含着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含着把个人的思想思维、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和设计理念传达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后者是合格艺术设计师的必经之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共同讨论和就某一观点进行全方位的提问和辩论,学生的设计思维将逐渐缜密,语言的逻辑会趋于严谨和探索全面而多样化的学业评价方式。这里所讲的多样化的学业评价方式指的是在传统纸面考试评价的基础上加入口头表达能力和把基础理论转换成设计实践的能力。

深化设计论文篇(6)

在主论坛上,德国包豪斯大学造型学院院长frank hartmann以“美学回归”为主题,第一个发表演讲。他认为,美学是对美的鉴赏与评估,在艺术和设计领域是对新文化现象以及现实经验感受的感知和再现。随着社会发展,现实美学也有一个很大的转型:从美学到无美学,美学的意义突破了可以触摸、可以具体感受到的科技或科技感受承载物。高科技手段所展示出来的设计样品和形式,让我们感觉社会生物科技特征越来越不明显,越来越没有界限。最后,他以设计师凡德菲尔德的一个建筑楼梯设计为例,讲述设计之初设计师曾被要求更功能化,造价要低,要符合当时的需求,但是设计师坚持自己的底线,让我们现在不仅从视觉上看到美,而且走上走下也感到一种享受。frank hartmann指出,设计师就应该坚持这样的“美”。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健紧扣本次论坛的主题“发现之旅”,用没有文字的图片给我们提出了设计发现的两个方向:从行为发现设计和发现环境,并指出中国当下设计关于行为的研究以及关于行为的发现远远不够。他提出,我们可以从世界上任何一种生命形式的行为中去发现,也可以从任何一种环境中去发现去研究,使其设计为人民服务。他认为,这种发现应该是具有时代性的,这个时代不应该是简单意义上的进行时,而应该是未来进行时。

康奈尔大学环境艺术系主任kathleen joan gibson介绍了她最新的“康奈尔大学室内设计模型教学与研究”项目。项目主要对设计语言与室内设计的关系进行研究,希望用新的语言让所有新知识更加可视化。目标是用历史呈现的角度,通过对现当代室内设计的具体实践进行分类归纳,从而产生一套新的图形学。同时,也希望总结出一套全新的设计语言词汇来定义设计的途径和轨迹,并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项目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加强设计史和工作室之间的联系纽带,使设计师更明白他们的作品是可以成为时间轴上的一部分,是有时间生命周期和记录意义的,并且使从业人员与客户沟通进行得更加便捷和清晰,使设计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许平教授就中国设计的未来发表了题为“设计的大地——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中国及其设计活力”的演讲,指出就本质而言,设计是面向未来、构想未来、展现未来、引领未来的事情,并将中国设计界出现的一些对未来的探索称为“向设计的大地回归”。“向设计的大地的回归”包括了回到生活的本源、关注社会的发展、帮助贫困人群、关注民生安全、设计转向乡村,以及设计面向自然界和让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社会的协同创新。向乡村学习、向生活学习,并寻求回归之路的探索是中国设计令人欣喜的未来所在。

西班牙巴塞罗那艾丽萨瓦设计学院的daniel cid moragas教授以“巴塞罗那行动”为主题,向与会者介绍了巴塞罗那市的城市创意、创意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其中,2013年10月在巴塞罗那举办的设计展和论坛上,他们通过实时、实地、实况的调研,用所得的数据,在一面墙上用点线连接的方式将整个流程动态化地记录了下来,具体形象地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和社会矛盾及时展现出来引起大家的思考。另外还展示了一些倡导学院派设计和商业价值联系,宣扬“和平与希望”,以及用音乐和新媒体将人的生命体征用具体的声音表现出来等项目。最后展示的是一个在美丽的海岛村庄举行的艺术活动,人们将数百只灌满柠檬汁的发着荧光的手套挂满了整个海滩,倡导人们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讲述了“当代设计的创新路径”,提出了创新的三个层面:形式创新、结构创新和社会创新。形式创新区别于形式游戏的形式创新,核心在是否能

读这个时代,在于通过形式把这个时代的精神实质或特点进行更好地阐述;结构创新区别于承重的功能性结构,而是指形成事物关系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原始本地工艺的保留和继承;社会创新是通过设计改善社会关系,这里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机会,生活本身永远是设计首要关注的对象。方晓风指出,协同创新才是大势所趋,只有摆脱视觉生产的逻辑,才能具备协同创新的条件,因此,设计师更应该注重提高综合能力,从生活中寻找设计的本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设计栏目主持人祝帅在研究方法上探讨了设计从“艺术”到“产业”的发展过程。祝帅认为,在设计学研究中欠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尚不具备对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批判和反思的条件。他敏锐地观察到在未来的设计研究中,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提出应该大胆地鼓励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进入设计艺术学领域中的研究创新。他认为,现在的设计教育当务之急就是在设计院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增开设计研究方法和设计统计学这两个课程,及时补充社会研究方法的学术训练,并要在未来10到20年之内对新一代设计研究者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更新,对他们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任务和挑战。

三个分论坛于12月1日下午在深圳大学科技楼1、2、3号报告厅同时举行,分别为环境艺术设计、产品/服装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分论坛。

环境艺术设计分论坛由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邹明和赵健共同主持。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张琪以“当代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开发”为题,就后工业文化遗存和博物馆实践同大家进行了探讨,他提出,吴洪利用工业依存做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用空间设计的方法去改变工厂原有的形态机理,用创意设计去发现空间的可能性,对厂房的建筑空间进行重新组合,让工厂的属性变成博物馆属性;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董雅认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面,目前我们的学校培养的学生过于专业和功利,思想不够活跃,指出在学科互动、交叉、配合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新的创新;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张燕根以“空间的导演”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对公共艺术设计的一些感悟,他认为,设计师应当充当导演的角色,指挥着各专业人才共同来完成一件作品,并对这个导演的每步工作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希望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借鉴或尝试这些规律,多参与项目实践,多做创新探索;姜峰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姜峰回顾了设计史上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指出每一次设计的革命都是进步的开始,而每一次建筑界新的变革都充分印证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发展观。他认为,设计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只有对设计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才能怀着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对设计进行不断的再创造,为设计的革命不断注入新的含义;最后,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艺系主任李平以“软实力:空间设计的诗性”为题,指出设计的诗性是向存在本体的回归,是向本真语言的穿越,是面向未来的前瞻创造。对设计而言,只有先行到未来的存在时间,才能作为设计的前摄引导,不断开启并推动设计创新的持续发生,涌现设计诗性生命的原始脉动;大连工业大学环艺系主任刘利剑对后工业时期环境设计的工业属性进行了分享,指出非规则、线性、曲面的建筑成了后工业时期的主要建筑形态,提出了在高速发达的科技的趋势之下,建筑或环境设计未来变化的问题。他认为,在设计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技术快速发展之中,设计者要把握最新的技术并驾驭它。  产品/服装设计分论坛由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罗莹和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林志远共同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以“大数据时代的设计再思考”为题,率先同与会者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思维、教育以及设计的改变。鲁晓波通过“数字化保护敦煌”“数字化故宫”等多个项目向与会者说明,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创新,直觉、想象力更加重要;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就设计教育的话题进行了分享,探讨了协同创新理念下的设计教育问题,指出了近年来设计教育的同质化、单一化发展局限,整个教育系统缺乏“协同创新”理念。他提出,协同创新设计的原则是人与自然,深层探索未发现的自然是人类设计的本源;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院长熊兆飞提出了“大服装”的理念,把服装看成是集

艺术、技术、科学于一身的,融历史、文化与民俗为一体的大系统。熊兆飞分享了他和同事近年来从专业方向的划分到课程教学实践等服装设计教育方面做的大胆探索和实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系主任肖文陵认为,中国服装设计要转型首先要创新,创新必须从本质开始,即从创建新的有价值的理念开始。对于设计教育而言,转型就是基于造物结构健全课程体系,以及创建新的有价值理念的相关学科和知识;德国包豪斯设计大学教授、哲学家karl schawelka也就设计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未来存在着太多的未知,教育也不可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找到新的方法来教育下一代,教育学生如何去寻找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新问题,并且努力尝试解决问题;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杨先艺对于设计的力量发表了看法,认为人类、社会、经济、艺术、技术等因素的结合是其力量的着力点。设计对经济的推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资源的保护,都是对人类、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所在;最后,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王方良分享了他对不文明行为的一些设计思考。他认为,不文明现象是一种粗鄙的设计以及在粗鄙设计的影响下形成的不良习惯。设计应该是具有教育功能的,设计通过产品无声的引导规范使用者。设计影响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造就文化,文化又会反馈设计,形成一个行为教化的可持续发展。

视觉传达/数字传媒艺术分论坛由方晓风和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新华共同主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叶苹就职业设计师的教育观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叶苹以“艾斯林格实验班”为例分析其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其是建在专业之上的一种知识拓宽,它需要的是精英和领袖素质。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采取大师主导、团队教学、组团评价等方式。课程结构强调创新、商业、思维和协同。他主张将当代中国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放到真正的课程实践和探索之中去解决;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余强谈到设计界“土豪”现象时指出,土豪设计有悖于设计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理念,导致资源浪费,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使得设计庸俗化。他倡导在东西方设计中,应有朴素的设计思想。他认为,设计是哲学的,因为其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珍惜是生态哲学的智慧体现;德国汉堡美术学院教授 matthias lehnhardt就3d打印技术在设计界的影响做了发言。matthias教授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让与会者了解到3d打印技术在设计上的应用,提出了制造者的文化这个命题。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在制造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更多的文化带进制造者和制造产业中间;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教师贺沁洋就大数据时代的视觉生存做了最后发言,就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处理和可视化阶段进行探讨。他认为,其可视化是易于理解的时间格式,可以提供全新的认知角度,并且可以构建有价值的洞察力,指出如果我们的认知和理解力保持不变,我们眼中的这个世界将会因为创新而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

深化设计论文篇(7)

二、传统五色理论与现代色彩设计的关系

传统的五色理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久的生活和劳动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产。传统的五色理论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精神和道家精神,具有独特的民族和文化特质。当然,传统的五色理论也有其糟粕之处,其带有浓厚的道德和阶级色彩,具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现代色彩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肯定离不开对于传统五色理论的学习和借鉴。传统的五色设计理论毕竟经历了长期的色彩实践,积累了丰富和经验,对于现代色彩设计思维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是现代色彩设计思维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基础。在进行现代色彩设计时,一定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运用传统五色理论,既要学习和继承其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民族经验,又要看到传统五色理论的局限和不足,结合现代艺术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对于其中的糟粕予以摒弃,突破原有传统理念的限制和束缚,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得到突破,从而有更好的发展。在目前的现代色彩设计思维中,有些误区是要避免的。有的人认为,现代色彩设计应该是一种现代艺术,应该全盘学习西方现代的色彩设计理念,中国传统的五色理论在现代设计中完全没有价值和意义。这种思想全盘否定了传统的五色理论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将传统的东西完全予以抛弃,在现代色彩设计中没有考虑到民族的特点,是不利于现代色彩设计思维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的。另外,一些人认为,民族的就一定好的是有价值的,在现代色彩设计中,将传统的五色理论完全照搬照抄,不加以改进和发展,其中一些色彩的设计思维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实际生活的需要,在现代色彩设计飞速发展的今天,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一)传统五色理论与现代色彩设计的共同之处

色彩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慢慢积累和发展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理论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民族的形成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理论,其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地域性,宗教性等特点。而现代色彩设计是属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其并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生存于各个民族的色彩理论和传统文化的土壤上面慢慢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来源于各个民族的色彩传统和理念,借鉴各个民族色彩理论的精华,结合现代艺术理念从而形成。现代色彩设计在很多方面与民族色彩理论有高度的相通之处,许多现代色彩设计理念仍带有深深的民族烙印。以中国的传统五色理论为例,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中,红色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中,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的欢迎,经常被使用于嫁娶,集会等重要的喜庆的场所,来表达人们的喜悦欢快之意。据调查,时至今日,红色仍旧是中国人最常用和喜欢的颜色彩。在现代色彩设计思维中,红色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红色的理念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涵义,用来表达人们喜悦,热情,欢迎等思想和感情。

(二)传统五色理论对于现代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色彩设计思维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其创作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各个民族的传统色彩理论中。中国的传统五色理论来源于广大中国劳动人民和艺术家们几千年的积淀和创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现代色彩设计都是从各民族的传统色彩理论中融合发展创新而来,深受传统民族色彩理论的影响。传统五色理论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色彩理论,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还是民族风俗文化的差异,在如今现代文明世界中,都越来越重视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传统五色理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在色彩理论中的民族特征,对于现代色彩设计思维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现代色彩设计应该充分挖掘传统五色理论中的精华,将民族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紧紧的融合在一起,发展出既具有传统民族特征,又符合现代艺术设计和美感的色彩设计理论。

三、如何在现代色彩设计思维中发展继承传统五色理论

(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五色理论的精髓

在现代色彩设计理论的发展中,一定要坚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传统,将其作为基本出发点。中国的传统五色理论中融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的借鉴价值。在现论色彩设计中,一定要将本民族的特色融入其中,将本民族的色彩文化发扬光大。继承和发展传统五色理论的精髓,将其融入现代色彩设计理念中,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要在传统五色理论基础上不断创新

在现代色彩设计中,既不能完全摒弃传统五色理论,但是,也不能完全对于传统的理论照搬照抄,不加否定的全盘接受。传统文化毕竟有其局限性和狭隘性,在现代文明日益推进,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流行的背景下,传统五色理论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很多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例如,在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中,黄色是皇家和贵族才能够使用的特殊颜色,被用于宫廷的一些建筑设计中,普通百姓是严禁使用的。这种色彩理念明显具有很大的阶级性,在现代设计理念中是不可取的。

深化设计论文篇(8)

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归纳为三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着三种逐渐提高与深化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在自学教材与参考资料中完成习题,在完成习题中掌握基础知识与理论;在拓展讨论中解决自学教材完成习题中遇到的存疑问题,同时学会思考与辨析;在相应章节的课题研究与写作中掌握与运用理论与知识,培养综合能力。这三个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环节与过程,都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作业、自己提问、自己参与讨论、自己研究、自己写作,在自己的自学实践中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学会研究与表达。[1]学生成了课堂内外的主体,那么老师将是什么样的角色呢?这就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流程、任务、组织的设计者

不是脱离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按照教材的既定章节顺序按部就班地讲授课程内容的简单路径,而是要将教学任务延伸到了课前课堂和课后,所以教师在开课前就必须把课前课中课后先做什么中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流程设计好,真正开课的时候,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的展开。在整门课程全学期教学中,要设计好这门课整个学期分几阶段教学,这几阶段先教学什么其次教学什么再其次教学什么……程序要清清楚楚;有的课程的教学会横跨好几个学期,其教学流程也要总体规划、阶段和环节清楚。那么在这门课一个学期的具体某一章节的教学中,也要设计清楚每一讲课前课中课后的清晰流程。这实际上相当于设计出理论性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流程计划。比如基础写作课的教学,是先教学文体写作理论,还是先教学贯穿各种文体写作的一般性写作思维与理论?是在各种文体写作教学中穿插穿或适用各种文体写作的一般性理论,还是在一般性写作思维理论教学中贯穿文体写作理论教学?这些都要根据课程总的特点、课程中各章节具体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来综合考虑,作出最合适、最相宜的设计。

流程中的阶段环节清楚了,接下来要设计清楚的是每一阶段每一具体环节学生和老师要完成的任务。要设计出学生预习的教材内容、要阅读的参考资料、要完成的习题、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要预料到学生预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难点,并设计出预习指导,在预习指导中做出提示;还要设计出每一具体环节可以深化研究的小课题,并对如何进行研究在指导里做出提示。这实际上相当于要设计出各章节的基础知识习题库、各章节的难点讨论题、各章节的研究性课题三套由浅入深的任务性题库。

各环节的实践教学任务设计好了,就要设计各环节具体任务的实施和完成了。要设计出学生自学完成习题后教师如何进行检查,是课堂直接口头测试,还是学生互查互评到一定阶段再进行单元或章节测验;要设计好学生在自学教材和参考材料时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的答疑解惑途径与方式,是课堂上讨论解答还是网络平台交流释疑等。要设计好课题研究小论文写作的时间、过程、研究要求及其过程性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的具体办法:要查些什么资料、怎么查、在章节教学的什么时间段开始研究、什么时间开始写作、什么时间进行批阅和讲评以及如何讲评等,这些都要在教学计划里体现出来。

概括起来,就是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作为设计者角色,其实是要设计出一本内容详细完备、程序明了清晰、方法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指导书。

二、又专又博有深厚学识有独到见解的学人

如果按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上课,老师、教材依据教案、课件按部就班、条分缕析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地在课堂上全盘讲给学生听,老师只要熟悉熟透教材并能适当配合案例进行讲解,一般不关注学生理解了多少、识记了多少、有哪些困惑、有哪些疑虑、有哪些思考……有作业,也是学生做了,交上来,教师批改登记成绩,一般不会发回给学生与学生交流;有小论文,也是学生写了,交上来,教师批阅完后登记成绩,一般不会与学生交流论文中的观点甚至论文的写法……这样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其实不高,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如果采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就会多得多,要关注的点也会多得多。因为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学的效果是由学生来主导的,教师得由学生的效果来做出回应和调整。而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只是要计划好学生该自己学什么、做什么,还要计划好学生学了、做了之后教师如何检查和审核,在检查和审核中才能了解和判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和检查、审核学生学习效果中,教师要付出的劳动就会相当多,对要具备的学科知识与学问要求非常高。

在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环节设计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等题组成的题库时,要求教师对每门课每一章节的内容有全面、扎实、宏微兼顾的观照,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最基本的要求。在章节内容自学环节疑难问题的预测与自学指导及讨论交流的设计时,要求教师对每一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有深入地挖掘、有广阔地涉猎,并且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思路,这对教师来说,就是个较高的要求了。在章节研究性小课题的拟定及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与写作这一环节的设计时,要求教师对本章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本章节内容中小课题的相关章节内容、相关章节外资料即小课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主要不足、研究价值、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之间的承传、发展、演变与差异等有非常全面且明晰的了解、有非常客观理性的判断、有自己独到且公正的见解,这就是对教师的既博且专的非常高的学术素养要求。

比如古典文学史“盛唐诗歌・李白”这一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设计出李白、诗仙、青莲居士、李白诗歌代表作品及代表作品中的名句、李白诗歌代表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等自述或别人评价的经典语言等内容的基础知识识记题;其次要设计出李白诗歌与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杜甫等人诗歌不同风格比较阅读与体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真切地抓住不同诗人诗歌的本色;再次要设计出学生研究李白诗歌的小课题:如李白诗歌的天然美,教师本人就得对诗歌的天然美、雕饰美及其在中外诗歌史上的发展演变轨迹,在各时代不同诗人诗歌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以及古今不同研究者对这两种不同诗歌美学风格的评价与论述,以及古今不同研究者对李白诗歌天然美的评价与论述有全面的、准确的、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才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与写作,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2]

又如基础写作课“写作的审美标准”这一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设计出写作的审美标准有新颖,新颖之下又有深刻、深远,高远、高妙,奇特、生僻六种相似又相异的具体审美标准,以及各种审美标准对应的基本写作思维方式如: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超越性综合思维;相似思维;变换角度的构成思维、变换时机的过程思维等等内容的识记练习题[3];其次要设计出理解深刻与深远、高远与高妙、奇特与生僻各种相似又相异的审美标准之间的异同以及其对应思维方式之间的核心含义与运用原理的分析、讨论题及教学引导方式,这一环节的思考、分析、讨论题的引导教学,需要教师不但有扎实的写作思维理论根基,同时要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储备,可以在引导、回答学生的疑问、困惑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最后还要设计出“写作的审美标准”等关于写作学本身的研究课题,或者某作家某些作品的“审美特色”或某作家的“审美标准”追求等关于文学创作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设计与教学引导,需要教师不仅具备深厚、扎实的写作学理论根基,而且要具备丰富、深广的文学根底及对文学作家的写作经验及其作品的写作特色有清楚、明晰的了解与独到的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识记、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查找资料、自我分析判断中得到有力、有序、有效的引导与帮助,才能让学生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储备,将理论真正内化为自己独立思考的内容,将对理论的思考与研究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本能式的学习、思考与研究的习惯,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就取得了实质性的深入的效果。

再如文学理论课程“文学与世界的关系”[4]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设计出中国传统文论中关于“文学与世界”关系的“物感”与“原道”两种理论,及这两种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轨迹及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与思想,各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与思想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人的启发与被改变等设计出知识识记型题库;对西方传统文论中关于“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模仿”与“反映”与“再现”等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轨迹及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与思想,各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思想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人的启发与被改变等设计出知识识记型题库。这些需要教师有着完整、清晰、扎实的文学与世界关系方面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其次要设计出便于学生理解“物感”“原道”“模仿”“反映”“再现”等概念及与这些概念相关的观点和思想的指导或案例分析库,设计出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遇到的这些难点问题的讨论、答疑方式,既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和分析,又引导学生理解理论与思想。这些要求教师有宽广而深厚的文学理论思想观点积淀及其案例体现储备。最后还要设计出有关“文学与世界关系”这一内容的研究性小课题,可以直接探讨“文学与世界关系”的,也可以是对“物感”“原道”“模仿”“反映”“再现”等理论进行挖掘的,也可以是对这一领域的文学理论家的理论进行重新解读的……这些要求教师自身对这些问题有较深厚广阔的了解、思考与研究,否则,就没法引导学生做这方面的个性化研究。

所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任课教师,必须是具有扎实深厚学科基础知识,又具有对这些基础知识与理论有全面透彻深入理解、思考、辨析和独到见解且有着相应的丰富案例分析储备,同时还得对这些知识、理论与思想的发展、演变轨迹和历来人们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了如指掌、深有洞见。这是一个学者必备的素养,只有具备这样的素养,才能指导好学生做好自主有效深入的学习。

三、擅长多种教学技艺的能师

如果说教师具备了学者的素养,是茶壶里煮饺子中煮好了的饺子;那么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实践教学的三类题库及其实施流程与环节,则是煮饺子要把握的火候;至于,如何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则是将这些题库与素养用之于学生的教学技艺问题。

教师将知识识记型题库设计成网上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并让学生在网上互查,然后教师自己再在网上统计、抽查、归纳学生自学效果与存在问题,这样的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在线课程设计与操作技能;教师将陈疑论惑、思辨讨论型题库的讨论环节也放在网上平台,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在线教学能力;教师将小课题研究论文的上传与批阅也放在网上平台,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在线教学能力。

教师将识记型知识自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反馈,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建构及较强的记忆及廓清知识的能力;教师将陈疑论惑、思辨讨论环节中共性的重点难点问题拿到课堂上来深化释疑,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辨析学生言论、记忆学生言论并做出准确判断与反馈的能力;教师将小课题研究性论文的讲评放到课堂上,需要教师具有准确把握各个学生论文阐述优劣、合理与否、当如何改进或修改的能力,如果不能具体到各人各文的个性化优劣、强弱做出合乎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评价与建议,而停留在一般问题的笼统要求上,就难以让学生做到有实效的学习与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则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理论积淀、学术素养、思辨习惯与语言表达修养等方面的积累与训练。

在课堂上的反馈、讨论与讲评中,因为要尽可能兼顾到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人群的不同情况,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组织好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效率最优化,也是考验教师课堂驾驭、组织、应变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师讲授与学生的参与讨论及讲评结合起来,将学生自己的阐述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发言和教师的总结归纳提升结合起来,也是考验教师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驾驭、组织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将理论案例分析化,将理论的解释、廓清变得深入浅出和趣味盎然,也是考验教师语言、思维艺术,魅力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教师具备了上述方面的教学技能与艺术,那么他就能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操作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概括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为每一章、每一节设计一套基础知识识记题库、一套陈疑论惑、讨论辨析的思考分析题库、一套关于本章本节的研究性小课题库,并将这些题库合理有序地推入学生的自学流程与计划中,这些自学项目的实施除了需要教师课前丰富而专业的准备与设计之外,还需要教师具有广博专业深厚扎实的学科知识与理论素养以及案例研究与学术思辨储备,而且还需要教师具有将这些设计、这些素养与储备服务于学生、传输于学生、引导于学生、塑造于学生的高超教学技能与艺术。

注释:

[1]李承辉:《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第12期。

深化设计论文篇(9)

无庸讳言,流行与时尚是易变的,面对纷繁复杂的流行现象,我们有时无法在短时间内构建起严谨的学术研究框架。但是,用学术的视野去认识时尚背后的深层意义,并分析其关乎时代、文化、民族、人的心理的理论意义却是能够做到的。

数年前,我曾经在南京艺术学院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上高声呼吁:“设计学界厚古薄今的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可以说这是阻碍设计创新的最大障碍”。我不断诘问,“如果说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史研究是学术,我们并不否认现代经济运行理论研究也是学术。而且,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研究经济运行理论。那为什么在设计学研究中设计史是学术?而研究设计流行与时尚就不是学术了呢?”

关注当下设计的设计批评是设计学研究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服装评论为例,有文章说我国服装评论是浅薄的,没有文化的。对此我深有同感,理论界的厚古薄今人所共知,这正好反映了设计学研究的现状,学者们普遍忽视当代研究。客观地说我本人早年的学术成果也主要是古代设计理论。但是,古代与现代应该是理论研究的双翼,缺一不可。我们今天讨论的流行与时尚属于讨论现实问题的范畴,或许它没有古论那么全面,但它是许多人所面临的现实困惑。研究古代是为今天提供启示与借鉴,研究当代则是解决现实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感。有些时尚现象本身也许没有很深的学术意义,但我们可以用学术的视野看待时尚与流行,可以赋予时尚研究以学术的本质。因此,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现代流行与时尚是最紧迫的学术。

全球化创意产业发展大背景下,人类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越来越趋同,虽然民族设计因素仍然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欧美设计主导下的时尚与流行,越来越感受到人们的认同。人们追赶时尚,随时尚变化而追求新的流行。因此,研究设计流行,不仅可以从人类文化史和艺术流变史的角度,还有可以从人类行为动机的角度,更可以从人类文化心理和设计伦理的角度,对流行与时尚展开科学研究。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流行与时尚提高不了学术层面,大量设计研究人员热衷于考据和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对当代设计文化视而不见,或停留在对西方设计思潮和理论的介绍上,缺乏对现今设计作品、设计活动的流行与时尚中民族文化自觉的热烈讨论。

深化设计论文篇(10)

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都会有着独特而强大的设计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美国、日本、欧洲如是,同样,正面临着产业化高速发展的中国也不例外。然而,形成我国今天令人难以满意的设计现状固然存在着众多的原因,但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支撑起今天现代设计实践的是远远落后的艺术设计教育。其中有教育方向、教育方法和教学实践等问题,但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应冷静地反思一下和我们民族发展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否已经被我们忽略甚至遗忘了。

作为“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传统文化,其实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而已。我们不能够先入为主,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事实上而被保留下来的,对我们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很多都是人类文化中的精髓。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艺术设计,它是以艺术文化和科学技术相结合为产物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其中的艺术文化与不断发展中的技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结晶,具有不可逆转的传承性。虽然历史上每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都在不断地创新中完成自己的丰碑,但骨子里还是透露出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能够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及科学技术最优化结合的人才能称得上大师的原因。这些例子在设计界比比皆是。例如被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巴黎卢浮宫前的金字塔,是一个现代材料加现代技术的玻璃金属结构,但骨子里折射出的却是埃及大漠上巍然耸立的古典艺术精神。又如他在中国的代表作——香山饭店,玻璃金属太空顶下延伸着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所特有的灰瓦白墙的园艺景观。又如靳埭强、陈汉民、韩美林等,也不难从他们身上找出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现代艺术设计实践领域尚且如此深受传统文化影响,那么担负着振兴祖国现代艺术设计的艺术设计教育则更是这样。一直被我们推崇仿效的包豪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又何尝不是一种传统文化呢?甚至包豪斯教育思想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吐纳的一种最好的反映。譬如它的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主张的“把人作为尺度”“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的观点就渗透着古代希腊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在教学当中,极具影响力的约翰·伊顿把老庄的道家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实践当中,他的“天地人为贵”“有教无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材施教”等等都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刻诠释。在当代,各国对传统文化教育也都很重视。美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虽然没有像四大文明古国那样深厚的文化传统,但其对印第安文化、殖民文化却表现出无比的珍视。1994年美国制定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就是最好的例证。《标准》对视觉艺术的规定,涵盖了素描、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电影、电视和民间艺术。视觉艺术可以作为创作活动、历史和文化的探究或分析的基础。其根本宗旨为:建立全面、透彻、坚实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明确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文明社会的作用;强调学科的合理联系,力求实现整体教育;把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民族背景作为艺术课程的基础,强调艺术教育的文化多样性……

而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是非常严重的现象,这可以从全国大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中见证问题的严重性。下面列出三所国内院校的课程设置来作分析比较。

1.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的专业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基础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主体构成、摄影、设计基础、雕塑、画法几何、模型技法、设计制图、设计与消费心理、人体工程学、材料与加工、设计概念、设计思维与方法、专业史论、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外建筑及室内设计史、专业课程、材料表面与装饰工艺、视觉设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及网络、3D—STUDIO、三维电脑设计、环境设施设备、日用器具设计、改良性产品设计、工作机具设计、开发性产品设计、展示设计、装饰造型、实习课程、毕业展览、毕业设计(论文)。

2.东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的专业主干课程:

①平面设计:构成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摄影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和机构视觉形象设计、销售环境设计、设计概论;

转贴于

②广告设计:综合造型基础、综合设计基础、广告概论、广告文案与创意、市场营销、媒体研究、广告摄影、计算机图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立体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

③摄影专业:摄影史、摄影机械、感光材料、摄影技术技法、暗房工艺、构成原理、平面设计、人像摄影、广告摄影、产品摄影、摄影艺术创作、计算机图形设计;

④动画专业:综合造型基础、综合设计基础、透视学、影像表现编排设计、字体设计、图形设计、动画美术设计、原动画技法、影视广告、漫画、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影、动画赏析等。

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艺术设计史、室内设计学、工程制图、设计表现技法、装饰材料和预算、装饰施工技术、住宅室内设计、电脑表现技巧、创意概念设计、酒店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室内环境与设备、空间模型、展示空间设计、园林设计、家具与陈设、商业空间设计、市场营销、平面绘图软件、光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尽管以上只是列举了三所院校的部分专业课程,但其中涵括了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在内,虽然不能极尽代表全国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但我们还是不难看出问题的所在,就是基本上都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是对艺术设计有莫大帮助的传统艺术、设计、建筑、园艺、古诗、名著及可以称得上国粹文化的易经、儒、释、道等的传授。正是因为缺少了传统文化的传授,所以在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就缺少了一种文化的传承性,一种民族、地域特质的文化,一种可以在世界艺术设计文化圈中突围而出的底蕴。这应当成为当今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急需要正视的严峻问题,更应当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专门从事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学习和工作,所以并不能把这种知识当成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如果太过侧重,未免会陷入本末倒置的境地。我们应当从提高专业文化素养的角度来考虑,既要避免学生因为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又要达到提高修养的目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我们的学习宗旨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思想方法和深邃的意境表达,这就需要长久的和孜孜不倦的传授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不单是把学会、学通传统文化作为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在提高修养的同时要学会懂得合理和恰当地运用,无论是以显性或隐性的语言、符号或精神反映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上,这是我们最终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应当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展开,在灵活、富有条理性的基础上,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来进行。下面是围绕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进行的设想。

第一,结合各个设计专业的特点,适当补充设置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丰富理论传授这一知识框架,完善理论知识的承传性,特别是针对传统文化中表面形式下的思想、意境等环节应作比较细化的讨论、讲解,作为难点来解决,力求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领会和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精粹语言。

第二,在进行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应多以结合实例的方式来进行,让理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事例的展开当中,积极鼓励学生互动,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 幼儿园教师自我总结 下一篇: 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