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1 09:47:36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1)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郑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其管理成本在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物流的现代化管理,挖掘其管理方面的潜在效益。

一、郑州市建筑施工企业物流业管理的现状

1.建筑施工企业重供应、轻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大部分施行项目化管理,过于强调工期,施工项目负责人宁愿购买大量钢材、水泥等待使用,也不愿承担因物资短缺而造成的停工待料责任。

2.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采购费用居高不下据统计,郑州建筑施工企业材料费、劳务费分别占项目工程造价的比例为:56%~60%和17%~20%,远高于全国的工程成本比例。个别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竟然高达70%,这些无形中增加了整个工程造价的成本,削减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效益。

3.施工企业项目中物流管理体制落后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严重。物流一体化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这些体制问题,使改革阻力很大,达不到预期目标。

4.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化程度很低,很多施工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在物流方面尝试推行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但实质性成功的不多,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有些施工企业信息传递大部分仍采用临时的口头的传递方式,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可能影响项目施工的按期完成。

二、郑州发展施工企业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

1.郑州发展施工企业物流业的机遇(1)河南省和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2005年省政府确定把现代物流业发展列入“十一五”专项规划,作为我省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重点。(2)郑州建筑施工企业物资需求根据郑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强化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向具有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现代化国际化的都市转变,将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深层次的物流需求。

2.施工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1)理论缺失,物流成本难以科学计算目前,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上,物流成本在也被分解成不同部分,缺乏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来反映物流成本。因此,郑州建筑施工企业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物流成本,更不能单独真实地核算并反映出来,所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真实全貌。

(2)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评价与考核体系,郑州市施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重点仍然局限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对物资流通环节成本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由于各项目部无法对物流成本详细核算,无法获得与物流成本相应的准确资料,致使物流成本无法从整体上进行计划与控制,无法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整合,因此,施工企业有效的物流管理评价与考核体系尚未建立。

(3)缺乏专门物流人才,物流规划不科学由于物流管理学科是近年来在我国才正式提倡并实施的管理理论,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一般性的商品物流管理,专业性较强的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基本没有专业人才,鲜见有物流管理理论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更少见有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规划。

三、发展郑州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发展郑州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政策性对策

(1)围绕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引入物流管理思想依据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改革规划,适时引入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管理定位并发展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物流通道,提倡合理配送,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施工现场材料储备,保证物资的使用效能。

(2)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从目前我国和郑州市建筑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应该解决的是基础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输,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解决好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

(3)减少自我服务,依托社会物流资源建筑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

2.发展郑州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技术性对策

(1)提高施工项目仓库信息化水平,建立物流管理新模式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部分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管理,创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经济订货模型,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和仓库现有存量,签发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增加采购批次、减少进货批量,实行库存物资限额管理,努力降低企业储存成本。

(2)提高材料一次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二次加工量在组织材料招标采购时,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从而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现场就能投入施工生产,不再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

(3)树立物流总成本全局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施工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必须以系统管理的思想,整合物流供应链,优化供应链管理,与第三方物流互补,恰当设计与安排作业,实现物流与作业一体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优化施工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同时必须将施工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优化,降低流通全过程的物流总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州市企调队:《聚焦郑州物流业》.郑州统计信息网。

[2]辛展梅:浅谈施工企业物资现代化管理[J].铁道物资科学与管理,2005.3:18~19。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66-02

1 电力物资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工作现状

与发达国家啊相比,当前我国的人均用电量还不到其50%。据预测,我国2020年的电网装机容量将达到7万亿千瓦,将比当前容量翻一番,这给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以及电网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这都需要空前的电力物资物流体系予以支持。电力企业的主要工作在于对供电线路损耗进行有效控制,在做好电网安全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同时,负责电量收购、向终端用户提供电力销售服务,所以电力企业通常没有将电力物资的组织及管理工作作为其核心业务。这直接导致当前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及物资生产计划控制工作长期得不到发展,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水平较差。而随着电力网络的持续发展,尤其是供电网络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电力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成套设备集成复杂型以及设备专业型的方向发展,这使得当前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各个县、市的供电企业在物资组织及生产计划管理方面都采用零库存制度。通过成立对应的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电力物资的生产采购计划、物资管理、物资分配与发送,实现电力物资管理。而大宗的物资则主要由省、市级单位进行统一配给。在整个物流管理过程中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居多,缺少规范的招标程序,招投标制度没有严格实施,从而使得部分缓解存在违法行为,给电力企业的物资生产成本控制、物资到位速度等带来了影响。尤其是部分电力物资企业依然没有得到明确定位,是属于业主还是多经企业,是属于管理职能部门还是单纯的企业,导致其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同时,在物资生产规划过程中存在着违规违纪、等行为。加之部分物资生产管理与控制人员的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在生产计划与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不能采用先进的物资生产管理方法,尤其是不能提高物资生产管理方法的信息化程度,使得企业的整体物资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2 新环境下电力物资生产计划控制策略

2.1 逐步形成物资生产采购管理的内、外环境

在内部环境方面,因为店里企业属于技术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具有物资生产采购量大的特点,一般资金额在几千万元至上亿元之间,这给企业生产计划遍之后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带来了较大的空间。伴随着店里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成熟,企业将经营重点放在实现最大经济效益方面,以降低经营成本作为主要途径,这客观上使得创新物资生产采购管理理念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需要。因此,电力企业在物资生产采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在资金雄厚、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资信度高等方面的特点,将物资生产市场模式逐步转变为电力企业自身的买方市场,给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内部环境。

在外部环境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物资短缺的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在买方市场环境下,供应商对当前存在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行为深恶痛绝。一部分企业综合实力强的电力物资生产企业希望通过自身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进入市场。而且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各个商业领域,所有的这些都给电力企业的物资生产计划及控制工作带来了自主管理的良好环境。

基于此,电力企业应该抓住机遇,逐步形成一套创新的物资采购与管理模式,支持电力企业的物资生产计划工作科学进行。

2.2 提高生产计划目标控制水平

计划目标控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并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制度,通过规范计划编制方式、形成完整的及时报送制度、高效的信息运转体系、可靠的执行力等途径来实现对信息计划来源、计划实施以及计划结果进行全周期的管理。首先,应该强化计划编制管理水平,确保计划规范的准确程度。因此,必须对计划的格式、编制的内容进行严格控制,尤其要做好对物资规格参数、交货时间以及相关的技术参数等进行审核,确保编制的计划规范、合理、科学。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物资生产计划,设置对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其不能进入企业的ERP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报送、流转;其次,强化计划报送管理,确保计划的 及时流转。在管理过程中药统筹兼顾,在考虑所需电力设备、材料的生产周期与电力项目建设周期的同步基础上,合理安排每年的物资招标项目。同时,通过加强年度招聘计划、报送工作的方式提高对物资生产计划的申请、控制水平,使得电力企业的整个物流系统处于科学运转水平。

2.3 加强物资需求分析与管理

当前对项目需求的物资生产量、规格等的分析主要依赖物资管理人员的经验。因此电力物资的需求计划与物资综合计划、财务预算等的协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大部分电力企业都逐步实现了根据所管理物资的物理属性(大、中、小)进行分类划分,但是依然还没有实现根据物资用途、加之以及物流属性等多体系的分类管理制度。

所以,在物资生产需求分析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根据物资重要程度(ABC类)、物资的项目用途(抢修、大修、工程建设)、物流属性(流速、流量、需求程度、需求响应时间、采购提前时间)、物资需求的事件属性(大型生产项目、农网改造项目等)、物资需求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等形成的多体系分类管理制度。详细的讲,就是在电力物资的生产计划控制过程中,要做好对应的需求预测工作,通过对电力物资不同用途以及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时间、空间属性,通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起对应的需求预测模型。

3 结论

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还应该加强物资需求计划与电力项目实施计划的相互对接,深化物资需求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以保证物资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参考文献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3)

当前,我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受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及国际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受到跨国物流集团的严重冲击在不违反当前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和其他涉税财务活动详细分析,采用税收筹划的技术和方法,为物流企业税收合理筹划,以降低企业税金成本,合理避税,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增强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力。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物流是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它将信息、、采购、运输、仓储、分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其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从而为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目的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行业,其主要特点就是服务范围全程化和服务体系社会化。物流服务范围全程化是指在物流服务从基础上向两端延伸,即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的生产、物流咨询以及退货和废弃物回收等服务活动;物流服务体系社会化是指,物流企业为生产经营者和供销商提供他们本企业不具有优势的物流工作提供服务。

二、税收筹划的涵义及作用

1.企业税收筹划的涵义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纳税人为减轻税收带来的压力,以实现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采用税收筹划的技术和方法,事先对其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及其他涉税财务等活动做出合理筹划与安排,进行的尽可能合理避税,取得利益的活动。

2.税收筹划的作用

首先,通过税收筹划,企业能直接降低成本,有利于企业收益最大化。税收筹划的收益与企业的收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在企业的收益中,税款是除正常经营支出外企业最大的非经营性支出,在企业的现金流中,税款支付是现金的净流出,没有与之配比的现金流入。

其次,通过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是资金、成本(费用)和利润。企业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进而实现资金、成本(费用)、利润三要素的最佳效果,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会计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中作用举足轻重,他既要熟悉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又要熟悉当前的税法和其他经济法规。企业设账和记账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要求,如果出现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在处理时,企业可以分离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并同意企业财务会计按照要求进行账务处理、计税、编报财务报告,同时由企业税务会计进行纳税申报,进而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再者,通过税收筹划,企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纳税人依据税法中税率与税基的不同,根据国家税收的鼓励政策、优惠政策,进行筹资、投资、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虽然表面上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在实际上是企业在国家税收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向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三、我国物流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1.税收筹划外部环境差

我国税收筹划外部环境差,首先是税法建设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修改和调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传力度不够,纳税人无太多的途径了解税法的全貌,也难以知道税法的调整情况,这种情况影响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同时社会各界对税收筹划存在误解。其次,我国税收征管意识差、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同时,税务执法人员的权利相对集中,纳税人难以与税收执法人员协调关系,双方在税收征收中,执法人员目的是完成任务,执法手段存在不合法行为,纳税人是想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减少自己的税收压力,这在客观上阻碍了税收筹划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运用。最后,我国的税务服务业发展比较慢。当下这个时期,我国的税务服务业刚刚起步,发展比较滞后,再加上专业人员素质低、专业水平不高,使得税务服务行业更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众多纳税人的需求。

2.税收筹划基本工作没有做好

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会计管理水平低,企业中的管理活动不是按照工作流程,财务上还没有规范的预算方案,企业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凭自己意愿擅自决定;同时,由于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企业的税务筹划主要工作人员主体不明,企业领导主要是靠财务部门做好税收筹划,但会计人员自身认为就是做好会计核算,为领导提供会计报表,不去做税收筹划。会计人员还存在素质低,专业水平低的缺点,导致当前执行会计政策力度不够,账目出错,不按会计工作程序做账、小金库、账目不实、缺少原始凭证、核算方法出错等问题,企业无法进行税收筹划。

四、我国物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税收筹划的涵义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我国,多数人对税收筹划不了解,当谈到税收筹划时,总是与偷税、漏税联系在一起,认为税收筹划是违法行为。而实际上,偷税与税收筹划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偷税是指纳税人采用不正当手段,千方百计少缴税或者不缴税,从而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属违法行为;而税收筹划是以遵守国家税法为前提,具有合理性,是企业合法的经济活动。

2.物流企业税收筹划易忽视税收筹划风险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的确定及实施,全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除此之外,征纳双方在税收筹划的认定上也存在差异。税收筹划在一定范围内是合法的,也是符合国家税收机关的政策要求的,但是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因为税务行政执法偏差,而引起的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一部分纳税人在税收筹划中最税收的优惠条件或税收法规的缺陷过度关注,没有采取反避税措施,造成税收筹划的失败。

3.物流企业缺乏税收筹划高素质人才

众所周知,我们无法补救发生的市场经济活动,必须事先对税收筹划进行规划和安排,这就要求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熟知企业整个筹资、经营、投资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同时具备会计、税收、财务等专业知识,此外物流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不但要对税法精通,能掌握税收政策调整情况,还要熟悉物流企业业务流程,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纳税方案,从而供管理者决策。但当前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税收筹划高素质专业人才。

五、物流企业税收筹划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物流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

国内物流企业纳税筹划亟待解决,解决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物流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外出考察、聘请教师、组织培训等形式来提高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素质,消除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纳税筹划的错误认识,不能把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混为一谈,要让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熟悉、熟练应用税收方面的知识,采用税收筹划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

2.物流企业应该熟练运用纳税筹划的方法

物流企业应熟悉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当前,我国对企业的税收,也像其他国家一样,都采取了许多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物流企业应该熟练运用纳税筹划的方法,去合理避税,一提高企业利益最大化。

3.物流企业税收筹划时风险的防范

物流企业要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凡事要防患于未然。物流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树立起牢固的风险意识,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涉及国家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时,要从各个方位、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上对所筹划项目的合理性、合法性和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

4.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当前,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有财政拨款、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企业之间相互拆借等。不同的筹资方式,税收的负担也不一样,不同的筹资方式,纳税的效果也有不同的差异。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是指利用一定的筹资技巧,采用税收筹划的技术和方法,使企业达到税负最小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筹资方式,其税收前后的资金成本不一样,如果单考虑节税这一因素,在上述的各种筹资方式中,企业之间拆借方式税收筹划效果最好,向金融机构贷款次之,企业内部资金积累效果最差。

5.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主要包括折旧费用的税收筹划和选择费用列支。其中,折旧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折旧费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当前的应纳所得税额的多少。同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不同,所计算得出每期的折旧费用也是不同的。一般企业都采用加速折旧法,这是因为较多的资产使用前期分摊折旧,税前利润额就会相应减少,这样应纳所得就会减少,而且该方法还有推延纳税时间的优点,同时有递延纳税的益处。选择费用列支,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增加合理成本费用,进而达到减少企业所得税。各种费用支出的分摊法有平均分摊法、实际发生分摊法、不规则分摊法,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摊法等对员工的福利费、企业管理费等费用进行分摊,分摊方法不同,企业各期的利润、税收负担也不同。因此,企业要合理选择费用分摊方法。之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还包括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分摊年限等内容筹划。

六、结语

税收筹划是直接影响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是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合理的税收筹划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只有详细了解物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和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才能降低物流企业税金成本,合理避税,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增强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立清,黄光阳.物流企业纳税筹划的现状分析[J].财会月刊,2005,(8).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280-02

1 石油钻井企业的钻具管理现状

物料需求计划(MRP)主要实现企业在各计划时间段内的采购计划和制造计划。利用MRP可以制定周密而详细的计划,使企业内部各部门活动协调一致,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实现企业整体优化[1]。目前石油钻井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钻井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库存积压多。为了完成原油产量,油田公司希望当年新建产能在年内发挥更大作用,所以大部分油田钻井生产计划集中安排在上半年。有的油田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工作量的80%。上半年完成大部分钻井工作量后,下半年动用钻机数量逐渐减少,有些油田动用钻机数不足年初的二分之一,造成部分钻机等停或设备封存现象。因此生产计划的不均衡造成了钻井设备库存积压多的情况。

其次,钻井工艺复杂、钻井钻具种类多。石油钻井企业钻井的工艺包括钻前工程、钻进过程和完井作业三个方面。钻前工程中钻井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钻井物料的需求。在钻进过程中,根据钻井设计以及具体的地理位置,要根据钻井的各开次需求钻井钻具数量确定,不同的地理位置钻井的深度不同、钻井周期也不尽相同。完井作业的工序是测井、固井和射孔,主要是针对物料的处理和后续工作做的准备。在钻井的每一阶段,钻井所需钻具都不完全相同,钻井钻具组合多、每一组合下钻具的种类也多。

针对以上石油钻井企业钻井钻具种类复杂、数量大,难以管理的状况。我们可以借鉴制造业的MRP管理思想,为石油钻井企业解决难题。

2 制造业MRP和石油钻井企业生产计划流程对比分析

制造业MRP管理思想中,主生产计划的产品通过物料清单表示结构和数量特征,根据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表示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生产中配置和协调各材料的提前期,有效地保证产品和零部件的交货期和交货量,使库存量保持最低水平,同时使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和控制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真正实现“以销定产”的目的,这就是物料需求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生产计划是生产的起点,对比两个行业在生产计划的差异,为钻井企业实现MRP管理做进一步分析:

(1)生产计划的依据不同。制造业的主生产计划依据是订单,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形式做出的产品规划和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物料是以离散需求做为物料供应的基础的。钻井企业的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生产任务,将任务做为作业生产的依据。企业根据生产计划及生产情况提出用料计划,钻井企业仍使用传统连续需求进销存库存管理方法,库存水平高居不下,达不到计划生产的目的。

(2)生产计划的对象不同。制造业主生产计划的对象是产品,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以及材料全部消耗于生产产品中,也就是说生产的产品组成部分都构成产品的实体。而石油钻井企业生产计划的对象是井,用于钻井的物料并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比如钻头、钻杆、钻铤等钻井钻具,在钻完一口井之后,辅助钻井的钻具可以收回,并不构成“井”这个产品的实体。

从分析对比中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制造业以订单为依据生产能有效地起到控制库存和生产的作用,适应市场灵敏的变化速度,满足顾客的需求。钻井企业生产并没有实现敏捷性制造,但是石油钻井企业以井为生产产品和制造业的产品有相似之处,同样都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都是由一定的零部件、材料制造出来的产品,可以从MRP生产管理模式出发,用物料需求计划的方法来优化库存和采购。

3 石油钻井企业MRP生产流程

从前一节得出的结论,石油钻井企业同样能构造出相应的MRP生产流程图(图1)。无论是制造业还是石油钻井企业,MRP都是以主生产计划为前提的,有了生产计划,后面的工作才能展开。石油钻井企业根据钻井的生产计划做为钻井数据输入的起点,所钻的油井同时受到生产能力的制约。石油钻井MRP管理要求是能够面向业务流程驱动的,它的管理流程是建立在优化业务活动的基础上,具有适应业务改变而相应改变业务模型的能力,所以,在石油钻井物料需求计划的设计上还应考虑建立在基于工作流应用的框架上。

图1 石油钻井企业物料需求计划的生产流程图

从该流程图可以看出,石油钻井企业的MRP主要的输入数据是:钻井主生产计划、钻井物料清单和库存信息,通过钻井主生产计划和钻井物料清单对钻井的作业生产进行管理控制,同时结合这两方面的信息得到物料需求计划、确定采购计划。由此看来,钻井主生产计划、钻井物料清单和物料需求计划是石油钻井MRP的三个重点研究内容。

主生产计划为进一步细化的物料需求计划增加了实施的可靠性,起到了宏观规划向微观规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钻井的周期指钻井中从第一开次到完井的时间,钻井主生产计划的作用是在具体的时间段计划钻井的型号和数量,因为钻井地质条件复杂,每口井周期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同一地质条件下钻井的深度也不尽相同,因此,由于产品的这种不确定性也造成了生产时间上的差异,如陕北油气井钻井周期短的一两周之内完井,而新疆深井钻井需要几个月,钻井周期在MRP管理中也是一方面的因素,准确的预测钻井周期才能有效地计划生产。不确定的复杂的生产环境,如何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钻井的物料清单是对钻井钻具组合的进一步描述,表明了钻井需要的钻具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这些钻具之间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是物料需求计划计划内容的依据。钻井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井,钻井钻具组合、套管、泥浆和钻井液等都是产品的物料,这里面有些物料可以直接消耗构成产品实体,如套管、泥浆。而钻井钻具组合这样的物料是钻井的辅助材料,不构成产品的实体,用完之后可以回收,在其他的产品生产中再次使用,这些物料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地质的复杂性决定这些物料也会有消耗和磨损,这种磨损是不确定的,因此,在能多次使用和随机消耗磨损的物料需求前提下,钻井物料清单也是钻井物料需求计划实施的关键。

物料需求计划制定过程中,某些关键参数的确定是重点,如安全库存量、订货批量、提前期等。这都需要具体研究切合钻井企业实际的实现方法。

4 石油钻井企业的MRP的实现

石油钻井企业物料需求计划立足于钻井行业自身生产特点之上的,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中,要实现钻井企业MRP管理必须要结合企业现有管理的实际,要实现钻井企业MRP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生产方式的实现。在当下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石油钻井生产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低,为了企业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生产的方式应作调整,根据钻井企业的钻井任务,用物料需求计划的方法管理企业生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改变以往进销存的库存管理模式,以不同的“井”为生产订单,按需生产,从而在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物料清单基础上确定钻井物料的需求,用物料需求计划方法确定生产中物料的需求和采购,降低资产占用带来的成本。

(2)钻井物料清单的实现。物料清单是MRP管理的核心内容,没有物料清单各项业务都难以围绕物料开展。因此,如果没有正确完整的物料清单,等于不知道企业产品产生的流程,企业生产将无法有效进行。因此,怎么样正确的建立石油钻井物料清单是MRP的重中之重,石油钻井企业物料不能简单的按照直接消耗物料的计算方法去计算,这些物料按生产流程生产,有能重复使用物料的现象,怎么样的钻井物料清单能清楚地定义钻井需要的物料、物料之间的结构以及数量关系又怎么样能明确的描述出来,这些都是钻井企业物料需求计划要实现的内容。

(3)钻井物料需求计划的实现。物料需求计划在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钻井企业也不例外,使钻井的计划做到在需要的时刻所有物料都能配套备齐,而在不到需要的时刻又不要过早地积压,从而减少库存量和所占用资金。如何处理可重用的辅助钻井物料,可重用的物料随机损耗时,物料需求计划又是什么样,这些都是研究的重点。

(4)钻井订货批量的实现。订货批量是物料需求计划下采购计划的依据,因为钻具昂贵,基于石油钻井物料需求数量少品种多的特点,对订货批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采购时不仅要考虑采购的次数而且还要考虑价格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MRP应用于石油钻井企业需要在传统方法上进行改进或者重建,以石油钻井特点为前提条件,将钻井特殊需求的因素融入物料需求计划中,才能使石油钻井企业真正的实现MRP管理。

5 结语

石油钻井企业物料需求计划是基于有效减少企业钻井钻具的库存提出的。MRP的管理思想发展于制造业,这种管理思想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控制了产品生产,同时也优化了企业的物料采购。分析对比石油钻井企业的生产计划,构建石油钻井企业MRP管理思想下的流程图,并提出了钻井企业MRP管理下具体应实现的内容和要点,为石油钻井企业MRP管理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Landvater DV,Gray C D.MRP-II standard system[M].John Wiley&Sons,Inc,1989.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067-02

一、电力企业重视物资计划审核工作的必要性

由于电力企业的性质是为顾客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会在各个方面用到各种类型的物资资源。那么物资的计划审核和有效管理就成为了工作重点和难点。另外,实现物资的合理利用,强化与市场的协调配合,也是为了构造一个物资流通渠道,同时为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的整体发展提供条件和助力。当国家市场的整体局势稳定时,也能反过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就目前来看,电力企业的物资计划审核以及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还夹杂着不少弊端和隐患,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将其重视起来,进行行之有效的改善和完善,才能提高企业的物资流通度,做到物资的合理利用并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在整体上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鉴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电力企业重视物资计划审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当前模式以及其中存在的弊端

1、企业的物资审核和管理模式陈旧:一个企业的核心思想观念与企业的发展趋势息息相关,由于绝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迂腐观念的影响,致使对应的物资计划审核和管理模式也想当陈旧,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些时候,管理为了降低物资购置成本,会选择低价批量购买,这样虽然节省了购买成本,但随之面临的是物资大量囤积造成的管理问题,另外管理成本也会随之提高。所以企业管理者不应该再用陈旧的观念去看待物资流通,那样只会使得物资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发生利用率的降低和性能的下降,还会因为长期存放增加管理支出,这样无异于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初衷背道而驰。除了物资审核和管理模式陈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落后,并没有完全意义上认识到实行物资计划审核和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导致物资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有着大量的中断,这些纰漏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然对物资进行有效的计划审核和管理是想要缩减物资成本,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那么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对应的改善和革新管理模式是非常基础的一项课题。

2、企业对物资的审核和管理方式陈旧:因为电力企业的项目工程种类繁多,所以相关的物资种类也很多,各类物资的管理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士,切不能为了方便混到一起进行管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且覆盖范围较广。有些企业还在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也相当低下,无法适应电力企业市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推行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物资审核和管理工作置于互联网环境之中,实现数字化管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还会降低错误率。因为企业对物资的审核和管理方式比较陈旧,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三、企业物资计划审核和管理的现代化模式

物资计划审核和管理工作包括物资进口和管理两大方面。首先在物资进口环节需要认真审核需要那种类型的物资,需要量是多少,进口多少可以在保证正常流通的情况还能避免大量囤积。其次在后期的管理问题上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要严格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在整体上实现成本的缩减。因此,出台合理的计划审核模式和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发展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度,所以需要在模式化问题上下功夫,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探讨。

1、以往的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体制:就企业目前发展来看,深受传统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体制的束缚。主要表现在物资流通渠道单一以及物资购买成本和管理成本控制不合理等方面。由于物资流通渠道较单一,企业无法进行货比三家,只是一味的去压低价格。如果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产生无法协调的问题,就会造成合作中断甚至终止的问题,这样会对企业物资长期流通造成影响,很大程度上带来经济效益的损失。此外,在价格策略占优势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一次性购买大量物资,导致后期物资大量囤积,这是就会出现物资管理成本提升和物资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不仅需要招聘专业人员进行专项管理,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可以说耗时耗力,重点是物资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其使用性能比已经下降了。传统管理模式采用的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企业在长期发展中与市场趋势脱轨,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以往的物资计划审核和管理体制急需改革与创新。

2、现代化的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体制: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控,企业的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更新,这也是为了追随发展趋势。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改革和创新,都应该遵循物资流通市场得竞争规则。经过长期的市场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大致采用均为集中型购买物资的策略,主要表现为企业对物资需求进行统计并进行划审核,从而做出合理的购买策略。这种集中型购买策略是为了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出于对物资流通渠道的简单考虑。另外,在以集中型购买策略的为主的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物资需求的具体情况来参杂一些分散的购买策略。总的来说,在企业购买物资的过程中具体采用何种策略,要达到一种灵活变通的境界,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物资过剩和物资短缺状况发生的概率,从而降低物资管理成本和节约物资购买支出,以此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尽量实现物资的零囤积:物资零囤积是指在企业的整个物资流通过程中实现物资的正常流通,但同时又消除物资过剩和物资短缺现象的发生。这时候物资的囤积量就用来作为衡量物资管理水平的一大标准,并以此来衡量整个企业的发展模式是否符合市场竞争趋势。理论是这样没错,但是物资的零囤积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式,实际情况中很难实现。因为各种特殊情况的存在和不可避免性,致使物资管理中总会有物资过剩和短缺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我只能说尽可能向零囤积模式无限靠近,但不可能做到完全消除库存量,也就是最大程度上缩减物资购买成本和后期管理成本。另外,物资的零囤积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综合能力的支撑,也就是说企业的物资管理不仅与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关,还与企业的其他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关系,包括企业核心思想观念、企业运行模式以及企业管理体制等。虽然物资零囤积模式在国际市场中已经被推行,但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具备相应程度的能力,所以还是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物资管理模式。

四、改革企业物资审核计划与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1、制定详细的物资审核计划和管理体制: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那一方面的工作,在实行之前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计划,都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工作来说也一样,在购买物资之前,首先对各类物资库存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整理资料做成报告,然后根据报告做出详细的物资购买计划,这样不仅可以清楚的知道各类物资的需求量,缩减在物资购买方面浪费的资金,还能在缩减物资成本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除了要有详细的计划外,还需要制定配套的管理体制来作为支撑。在综合考虑双方权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以互利互惠为标准,推动企业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在项目推行过程中,每个环节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资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那么将物资购买计划的制定与项目需求结合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2、物资管理计划要具体:物资管理贯穿在企业项目推进的整个过程之中,可以说从头至尾都需要有相应的物资管理体制和具体的管理计划作为理论依据。物资管理计划可以以时间涵盖长短来进行划分,包括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以及年计划等等。在项目推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修改和实行不同时间长度的物资管理计划,是为了保证整个项目对于物资的各方面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3、物资管理体制要全面:电力工程项目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可避免的问题,也会收到各种不可避免因素的影响。既然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也就需要提前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将其罗列出来,并在制定物资管理体制时对应各种问题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4、物资管理计划和企业跟进项目匹配:为了能够行之有效的解决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就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上传下达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找出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向管理者上报,并且向下级工作人员提出具体的操作意见。在项目进行到不同阶段时,要随时根据项目情况对物资管理计划做出调整,使之与项目进度匹配。

5、制定物资购买标准: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各类物资的需求量都是相当庞大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我们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制定出具体的购买标准,然后依照标准进行购买。为了推进企业集中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势必需要把物资计划审核标准与物资管理标准相结合,实现物资购买标准的一致性。

6、强化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考虑到企业实行物资管理的必要性,我们需要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约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来鼓励有一天员工和对行为不当的员工做出惩戒。其次,具体的培训活动也需要经常性开展,也是为了能够及时发展员工在管理物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以及对其进行专业性指导的过程中将这些问题解决,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实行现代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策略。对传统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其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包括由于物资购买不合理造成的物资过剩和物资不足问题,包括由于企业疏于管理造成的物资管理人员工作素质低下,也包括由于物资流通渠道单一造成的企业经济效益受影响等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物资计划审核与物资管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包括制定详细的物资审核计划和管理体制、物资管理体制涉及的问题要全面、物资管理计划要具体到各个方面、物资管理计划和企业跟进项目进行匹配、制定相应的物资购买标准以及强化对物资管理人员的要求等等。只有√物资计划审核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少帝;电厂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集团经济研究,2011(35):11-13.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vestigated in Liuzhou industrial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single application,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synergy and innovation, competitiveness, and so on logistics two combin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rom the angle of government policy, taxation, financial support, the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the amalgam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set up two integration services platform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puts forward setting up enterprise “head”conscious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the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 on, thus by two logistics integration promote liuzhou industrial logistics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level,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products in the domestic.

Key words: Liuzhou industrial logistics; two combinati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加快推进柳州市工业物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下简称:物流两化融合),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帮助柳州市各类企业提升信息、寻找新突破口,积极拓展国内市场。2015年9月至12月,笔者根据柳州市工业经济结构特点,结合物流活动主体,将调查对象分为六大类,即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及配套制造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石化企业、冶金制造企业和专业的工业物流企业。调查内容包含各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和竞争力五个方面。调查采用现场调研和国家工信部网站两化融合问卷进行数据采集相结合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实发问卷123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问卷回收率78%,问卷有效率100%。

1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现状

1.1 基础建设方面

近5年来,柳州市工业物流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29.2%,百人平均拥有计算机41.4台。企业数字化和联网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10.9%和20.3%。企业主干网覆盖上,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占34.3%,建有企业主干网占20.6%,主干网覆盖50%以上、80%以上的占27.6%和17.5%。企业编码工作中,50%左右的企业实行产品、物料、资产、财务和供应商编码,尚有15%的企业完全未开展编码工作。信息化部门设置时,有近52.2%的企业无专门的信息化部门,47.7%的企业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信息化规划制定和执行无规划统计占23.9%,即使个别企业有规划,45%以上企业分散在业务规划中。

1.2 单项应用方面

按照系统生产的物料需求计划、配送计划、采购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占各自全部计划的42.4%、42.6%、37.3%和19.7%;近60%的企业不能自动下达数字化设备的作业指令。运用物流信息对生产环节和物料进行动态跟踪时,50%~60%的企业可以单个实现对在制品、原料出入库、物流配送进行跟踪;仅20%左右的企业可以对物料全过程、装配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不到10%的企业可以监控到车间、设备和单一物料并实现原料和产成品的自动分拣。

1.3 综合集成方面

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在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各物流环节集成运作上,有40%左右的企业未能实现;个别实现的企业中,30%~40%的企业侧重于采购、原料库存、生产制造环节,20%左右的企业实现了在产成品配送、分销网络环节的信息集成。 综合运用物流信息手段辅助其实现决策时,47%的企业无法实现,能实现的企业中,35%实现的是合同、收入、成本、利润等对比分析与决策,不到10%的企业可以实现产品盈利和市场趋势、企业风险管控、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集成运营等。

1.4 协同与创新、竞争力方面

60.4%的企业不能实现应用物流信息化手段和绿色物流理念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10%~20%的企业可以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工艺创新、产品集约生产和产品再制造。59.2%的企业无法实现工业制造企业各产业链之间信息交互和共享,仅有6.6%和7.2%的企业建立了产业链业务系统信息交互接口和采用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化。各工业制造企业其百人专利拥有量为10.3个,其平均交货率为75.1%。

2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存在问题分析

2.1 基础建设方面

2.1.1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软硬件投入低,两化融合基础建设落后

从本文调研的数据来看,柳州市工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和两化融合的基础设施均比较落后。各企业计算机的普及率低,其在信息系统、硬件配置、网络覆盖建设等方面投入较低;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能力不足,且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比率低。各工业制造企业网络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网络兼容性差,产业链各企业甚至企业各部门之间、各系统之间信息不通畅,数据一致性缺乏保障,从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各企业类似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1.2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信息化部门设置时,一半企业无专门信息化部门和高层次的信息化主管领导;企业在信息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无规划的企业近24%,有规划的企业大都分散在业务规划中,个别企业即使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但其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未纳入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和高层领导者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使得企业在生产、物流等各环节开展两化融合工作中,难以获得高层的认同和推动,导致其物流两化融合工作困难重重;同时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不重视信息化规划工作,从而导致对企业物流信息化工作缺乏系统思考,在推进物流两化融合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导,容易走弯路,且进度和推进效果均不理想。

2.2 单项应用方面

2.2.1 各物流环节计划自动生成比例较低

由于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对各物流环节信息化工作不重视、除了汽车工业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制造系统(MES)外,其他类型的制造企业基本没有推行MES系统,因此各企业物流环节制定计划仍然以人工为主,根据生产系统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配送计划、作业计划比例较低,能自动下达物流数字化设备的作业指令的企业比例不到10%。

2.2.2 信息化对各物流环节进行动态跟踪、监控水平、管理精度有待提升

利用信息化对物流环节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控,有利于在复杂冗长的国际物流中,对企业物流各环节的流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目前,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运用信息化对物料、生产监控时,局限于对在制品和物料配送的跟踪,能监控到单个车间和设备的企业比例均不到10%。近40%的企业没能在生产物流环节应用信息化对其进行管理;个别企业侧重对车间物流,对原料、产成品进行出入库和配送管理,不到10%的企业可以做到对工位物料和单一物料进行管理,能实现自动分拣的企业不到5%。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工业物流各环节开展精益管理,有利于企业对整条供应链进行优化和流程的完善,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因此,各企业需要引入精益物流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各物流环节进行精度管理。

2.3 综合集成方面

2.3.1 应用信息系统在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各物流环节开展物流活动单一,急需提高其集成运作水平

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在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各物流环节开展物流活动时,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能实现,但其实现时也仅停留在采购环节、原料库存环节、生产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和配送环节某一环节物流功能的实现,缺乏对各物流环节进行集成。而在石化企业、冶金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在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各物流环节开展单一物流活动的比例都很低,其进行集成运作比例更低。

2.3.2 对物流信息收集和处理不科学,运用物流信息手段辅助企业运营实现决策支持水平低

科学收集、整理和处理物流信息有利于帮助工业制造企业进行各种决策,但在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中,其运用物流信息手段辅助决策的企业还不到一半,个别企业运用物流信息手段辅助决策时也更多集中于实现合同、收入、成本、利润等对比分析与决策,对于企业进行客户价值和信用决策、产品盈利和市场趋势决策、研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集成运营决策和企业预测决策的比例只有10%左右。

2.4 协同与创新方面

2.4.1 绿色物流意识不足,难以运用物流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

由于柳州市各工业制造企业绿色物流意识不足,因此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难以从绿色物流角度进行产品设计、工艺创新、集约化生产和产品再制造。同时,也导致各企业运用物流信息化手段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发展程度低,未能应用物流信息化手段辅助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企业高达60%,个别企业引入绿色物流理念和物流信息化手段也集中于绿色设计,对工艺创新、集约生产和产品再造环节不够重视。

2.4.2 产业链之间物流信息交互和共享程度低

工业制造企业产业链上各企业协同的前提是产业链之间信息交互和其共享程度。由于产业链企业业务系统信息交互接口和采用信息标准和规范的企业的比例不到8%,因此导致近60%的企业未能实现在产业链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只有不到40%的企业可以实现产业链企业之间关联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从而大大降低物流信息在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传递和共享,降低了物流的时效性,影响着企业整体服务水平。

3 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发展建议

3.1 政府角度

3.1.1 主动学习物流业两化融合新知识,树立战略意识,从而推进物流业两化融合

政府负责物流业两化融合的相关官员可以通过到国内外两化融合发达地区学习取经,到物流业两化融合典型企业参观交流,参加专题讲座、中短期学习的形式,积极主动学习物流业两化融合新知识,从而积累物流业两化融合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为服务于物流业两化融合工作提供理论积累。同时,信息化作为工业化的推动“引擎”,政府机构应引导广大工业制造企业牢固树立通过物流的信息化引领物流工业化的战略意识,把物流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主战略。积极利用物流信息技术的“倍增性”和“渗透性”,支持各企业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各环节实现物流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通过提高物流效率带动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提高企业产品在行业中的国际竞争力。

3.1.2 政府加大政策、税收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推进制造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

在政策支持方面,柳州市政府应根据国家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结合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加快推进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的意见以及专项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区按照市级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的意见以及专项行动计划,根据各区实际情况对此进行细化、具体落实相关文件和政策。在资金支持方面,由于IT设备更新换代快,企业自行开发物流信息化应用软件的投入很大,同时,物流工业化设备购置费用也较高,因此企业物流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效益,导致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方面不愿意增加支出,加上柳州市政府没有形成有效的物流业两化融合投入引导、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不足始终是制约柳州市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发展资金,资金倾向于集成物流技术改造、物流智能化产业投资的典型工业制造企业,从而鼓励企业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从而带动物流工业化建设。在税收支持方面,鼓励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技术改造,企业用于物流环节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研究开发费用等,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享受减免税。

3.1.3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活动,营造良好的物流业两化融合发展氛围

第一,“请进来”活动:政府请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或业内顶级专家就工业制造企业物流两化融合进行专题讲座,要求政府相关官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参加。通过学习,政府官员获取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基本知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直接为后期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政策制定、行政指导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走出去”活动:政府出钱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发达地区、典型企业学习、参观交流,通过发达地区和典型企业的先进做法和案例,政府官员明确自己在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中的角色,为自身后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1.4 建设工业物流两化融合机制,积极搭建两化融合服务平台,提高工业物流创新能力

第一,建设工业物流两化融合机制:目前柳州市各制造企业的物流环节和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在两化融合实施前期缺乏整体规划、咨询;项目运行比较盲目,运行中缺乏指导和监理;项目实施的范围、内容、质量、进度、企业需求结果、费用、目标以及效果无法考核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强化工业物流两化融合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规范引导、完善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提高为企业物流发展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积极搭建物流信息技术创新的工业物流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由政府主导,搭建一个集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业物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作为主导方组建该中心、形成一个组织机构,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组织培训、协调各方资源等;其他方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物流两化融合专家咨询、信息咨询、软件选型、物流设备购置、物流流程优化、两化融合模式选择、两化融合绩效评价等服务。

3.2 企业角度

3.2.1 树立“一把手”意识,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

企业一把手应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参观、学习和交流,通过学习直观感受和体会工业物流两化融合带来的企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学习积累工业物流两化融合理论知识,不再只是将物流信息化当做一项工具,而是将其融入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一把手由原先被动执行物流两化融合工作转变为积极主动推动该项工作,从而扫除了企业内部推广物流两化融合工作的障碍,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3.2.2 梳理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各物流环节流程,制定各物流环节标准化操作是企业实施物流两化融合工作的前提

各企业在正式实施物流两化融合工作前,必须与产业链上国内外的供应商、客户、信息化软件和智能化设备支持方共同对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等进行研讨,以企业物流合理化为前提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工业设备布局等,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物流环节的操作细节,做好各种预案;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团队不断改进和优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化操作。

3.2.3 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实施物流标准化是企业实施物流两化融合工作的基础

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工具与手段,目前各企业采用的标准化差别很大,从而使得工业制造企业中间装卸搬运、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对接时间较长,物流费用增加。因此要通过物流两化融合提升企业间的物流效率,各企业必须要有统一的物流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才能很好协调配合。企业在制定标准时,需要与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客户研讨,制定出在各方可以执行和推广的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的技术标准;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各物流环节的工作标准,从而逐渐统一整个工业产业链上物流系统的标准。

3.2.4 具有精通工业制造、物流管理和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实施物流两化融合的保障

在互联网+背景下,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与国内外的企业进行工业合作和贸易,要想拓展发展空间,占据竞争和分工的制高点,必须拥有大量懂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人才。同时,企业物流两化融合工作不能依靠软件支持方,因为软件支持方对企业工业设计、生产和物流过程不了解,容易导致其最终设计的软件与企业物流环节严重脱节、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且过多依赖软件支持方,也容易导致避免软件公司人员撤离后物流两化融合工作难以持续开展。故在互联网+背景下,柳州市工业制造企业急需从公司内部培养具有国家化视野、懂生产、懂国际物流、懂信息的物流两化融合人才,从而保障企业实施物流两化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 雷育芳. 广西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析[J]. 大众科技,2014(12):203-205.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7)

1 概述

2014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出台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当前,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增长点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民营物流企业员工培训问题极为突出:员工的流失、管理人员素质与岗位的不匹配、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成为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本文就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培训的方法和要点进行探讨,以促进物流流通体系的建设。

2 民营物流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有误区,员工培训投入不足

民营物流企业部分管理者目前对于员工培训的认识还不到位,因此导致在资金预算方面对于培训的投入不足。部分管理者认为,培训是一项长期投资,是增加物流成本,因此在已经开展的有限的培训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有限。这一客观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培训的开展,部分培训未能达到预计的规模,培训也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培训效果微弱。

2.2 员工培训未能与公司战略很好的结合

民营物流企业的培训战略目前缺失,未有明确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前期的间断性培训都是脱离了业务战略,没有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难以产生效益,大大影响了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未成体系的培训,是松散型的,随机的,不能产生规模效应,无法进行量化评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2.3 员工培训的计划不科学,执行力度欠缺,组织落实不够

民营物流企业总部要求各分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未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分公司过分偏重岗位工作要求,忽视企业战略及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导致培训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整合与协调不足,难以甄选有助于业务发展的知识、判断员工的核心能力,以及确立员工的行为标准。培训计划的落实也未能到位,制定了培训计划却执行不力,往往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4 员工培训的规模未能覆盖到所有员工,未能做到以人为本

一般民营物流企业员工培训重点是以新员工入职培训为主,员工一旦入职,靠的是以老带新的方式,使新员工逐渐胜任岗位,独立操作。新员工未能直接感受到公司对于个人能力的重视,未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空间,导致受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受挫。未能做到以人为本,对员工的成长和进步设立方向和目标,帮助员工进步的同时创造更大的利润。

2.5 员工培训评估不到位,培训体系不健全

民营物流分公司未能很好的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跟踪。不能及时的评估,导致培训的效果得不到检测,对员工培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未能起到促进作用。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一系列任务组成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必然导致员工培训工作效率低下。

3 完善民营物流企业员工培训的改进策略

3.1 提高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

①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员工培训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由于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现代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员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培养,保证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储备的充实和技能的及时更新。物流企业员工培训有助于打造学习型组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公司高层主管必须认识到培训是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明确公司各级领导所承担的培训职责,增强落实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②企业员工自身也需要提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物流企业培养本土的高素质员工,以此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自觉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员工应该认识到员工培训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被领导重视,因此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培训是企业给予员工成长进步的机会,培训机会难得,同时也是学习提高业务的好契机,争取学以致用。

3.2 明晰员工培训体系构建的思路

①明确企业培训的共性和个性间的关系。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一方面通过培训改善企业目前的状况,另一方面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培训体系方面,每个民营物流公司需要对自身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进行充分的考虑,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这种培训计划既能满足现有的工作需要,又能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员工的培训需要有共性知识方面的培训,同时也要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通常情况下,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需要从共性方面进行培训。然而,在年龄、工作经验、学历等方面,由于每个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培训时,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培训的针对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培训的效果。

②企业需要明确培训时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对于民营物流企业来说,其岗位工作主要以操作为主,工作内容也是实际操作。因此,在组织开展培训时,一方面需要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一些实践和动手锻炼进行培训。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同时将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知识教给他们,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

3.3 民营物流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①培训需求分析。宏观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可以由总公司就人员总体情况制定培训需求分析的问卷,然后各分公司在各级员工做问卷的同时,采用访谈法收集更多具体的员工需求信息。在整理过程中,将普遍关心问题进行收集汇总,上报。将分公司特殊培训需求进行登记,利用观察法,由直接主管对下属员工进行预判,将三种需求为该员工制定档案,针对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最终制定培训需求。民营物流企业,员工归属感比较弱,危机感比较强,那么以此方法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达成通过培训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要,提高员工的就职稳定性。

②培训需求分析针对的内容。首先要理清公司目标,使得培训目标与公司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包括网点建设和营业额提高,那么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要确定如何通过培训提高网店建设效率,比如,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进行组织人员管理及团队意识的培训;要确定如何通过培训提高营业额,比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开拓进取的意识,刺激员工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让员工拥有成就感。

3.4 合理设计员工培训内容与计划

①实事求是制定培训计划、脚踏实地实施培训计划。民营物流企业的培训计划一定要与企业的发展计划一致,一旦计划制定,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采用紧急预案,利用工作时间开展培训,充分体现企业对于培训的重视,调动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②根据需要制定培训内容、实实在在以人为本。民营物流企业的员工自我存在感,安全感比较缺失,能够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宏观的企业需要内容进行培训,员工认为企业拥有发展的空间,有技能和水平提高的需要;能够从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员工认为自己有发展的空间,有进步的诉求。

3.5 落实好组织与实施

①培训实施过程中的监控方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对于培训的内容和计划,需要对民营物流企业进行调整,进一步找到最适合的方案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应具体化、透明化。一是提高吸引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对培训的注意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其对培训内容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专注度。二是加大互动性:培训者希望通过培训传授员工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员工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增加专业技能,通过强化互动性,有利于统一两者之间的目标。三是增强实践性: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需要在理论方面,强化学习,同时采取措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让员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四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反馈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将理论知识及有效的付诸于实践,并将工作成绩及碰见的问题及时反馈作为培训效果的检验,反过来又将提升学习的效果。

②民营物流企业在培训实施和过程控制中的操作要点。企业内培训应该有固定的场所,根据培训计划和内容选择业内资深的讲师,认真审核培训教案、预测培训进度及做好培训评估准备。对参训员工的参与程度、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进行量化评估并计入培训考核总分。企业外部培训应该由人资资源主管部门认真甄选受训人员,认真填写培训计划、培训任务目标、访谈个人意愿的同时签订好相关的培训合同。对于培训前的工作准备、培训中的信息反馈、培训后的效果评估进行全程控制,确保培训取得应有的效果。引导员工将培训内容与物流企业运作实际流程进行对比和思考,提出更好的流程优化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试验测试。

3.6 及时评估员工培训效果

①培训考核明确纳入绩效考核,明确指标及系数。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将培训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但是没有明确指出所占指标的分量及方式,作为奖励的成分,不够明确,不能完全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培训结果进行量化,并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

②测试员工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借助交谈或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员工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同时将这些信息作为综合评估的依据。如果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培训对象都进行过同样的测试,通过两次测试结果的比较,即可了解培训的效果。

③测定员工经过培训后技术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员工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行为的改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可采用控制实验法进行测量,即将员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为受训员工,控制组为不参加培训的员工,将两组人员的测试结果进行交叉比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培训效果。

④测定培训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分析企业经营成果中具有何种具体而直接的贡献,如流程的再造、设备的改进、离职率的下降和事故的减少等,测算有多少比例是由于培训引起等。

以上方法,试图从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提高员工培训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促进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为民营物流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8)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制造业巨头纷纷涌入国内市场进行全方位投资,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攻城掠地;随着国内制造企业不断壮大,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资源价格节节攀升,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相对也越来越小。

众多的制造企业面对如此状况,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要使企业经营状况能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加强企业管理信息(物料流转数据、计划数据、工作中心数据、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最终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制造企业一般情况下物料品种多、流量大,各种物料存放期要求严格。由于缺乏对物料控制精细化管理,企业往往原材料存量大;生产过程中,大量半成品积压,极大地增大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同时半成品过多,超期重新生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质量隐患。为此,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全面推行物料的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资源,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物料供应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内部物流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制造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的精细化物料管理的内涵

制造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的精细化物料管理的内涵:根据降低企业资金占用,增加现金流,改善企业经营效益的要求,通过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应用,确立流程管理的思路,结合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手段,强化物料供应数量、质量、时间,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从原材料到成品过程的各专业、部门、工序一体化的协作模式,确保生产流程顺畅,杜绝一切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生产柔性,提高产品质量,极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二、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的精细化物料管理的实施

1.转变观念,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单纯依靠大项目拉动发展转变为靠充分挖掘现有项目和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效益,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向管理要效益,挖掘内部管理潜力,制定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战略目标,力争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重视细节观念着手,在错综复杂的管理系统里落实细节,精细化管理是细节观念理论化、系统化、实践化,是细节观念在管理上的升华,它使细节观念充分、深刻地融入到管理之中,使细节的观念充分、持久、深入地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将“精、细、严、实”作为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精髓,对全体员工进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宣传和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微利时代到来了,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而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2.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引入和有效利用。引进先进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各部门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对物料进行有效控制,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物料管理水平,减少资金占用,加快现金流量,构建一个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企业资源计划erp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理和技术的有效结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

3.确立“一把手”负责制。要让企业领导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物料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出“精、细、严、实”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思想,优化业务流程、细化管理制度、以生产现场为中心、全方位降低成本等环节实施精细化物料管理;以公司“一把手”为精细化管理项目实施第一负责人,通过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炼,以供应链管理为切入点,在企业全面推行物料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4.用供应链管理的思路梳理流程,规划物料转移路线、时间、手续,确保各环节物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精心策划,准确制定控制目标。首先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物料数据准确性,提高erp信息数据的准确率。其次要控制源头,理顺流程,彻底规范原材料、半成品移转,最后制定科学的生产半成品控制方法,减少生产物资资金占用。

(2)进行有效的“归口管理”,理顺物料移转数据。原材料的移转,半成品存余的控制手段,物料存量,资金占用,一直以来是制造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精心策划、细节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可操作性强方面着手。首先,确保产品、半成品、原材料(主要原材料、辅助原材料、购入零部件)、在制品等物料数据的准确性,梳理流程、理顺接口,规定物料转移路线,规范各种移交手续,确保各环节物料数据的准确性。确保erp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合理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通过严、细、实的管理要求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对物料进行精准的控制。其次,从源头加强管理,将原材料控制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梳理和规范现场各个相关业务流程进行,关注每个细节,精心策划,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再次,加强对生产过程物料存余的盘点工作,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料存余量。通过高标准、严要求,从细节入手,制定一套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各部门的管理水平,对物料存余进行精准、有效的控制,确保计划的准确性。

通过erp库存管理系统,根据销售的预测进行分析,制定安全库存警戒线,适时调整生产计划,保持合理的原材料、半成品的库存,减少盲目的、不准确信息造成的不必要的库存,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通过对需求的预测和供应链管理控制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生产物资、库存带来的资金占用,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增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5.强化计划调度的权威性,细化生产计划的分解和控制,实现生产计划精确化,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灵活生产运作模式。

(1)强化生产调度权威性,精确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合理控制物料存余。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增多,部门之间分工进一步细化,出现部门本位主义,处理问题缺乏大局观念,更多地考虑部门或局部利益,反应速度慢,造成计划调节相对较差,大大地制约了生产的准确性和连续性,造成大量半成品的积压和加大下一道工序停工待料的时间,造成企业内部物流不顺畅,无形之中增大生产成本。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计划功能模块,精确制定物料需求计划,实现产品二级还原体系,将成品计划准确还原成各个半步件计划,实现生产计划精确化。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计划权威性。打破部门壁垒,增强组织的柔性,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减少大量物料存余增加的生产成本。

(2)减少非增值作业,消除隐藏浪费。在生产过程中,浪费往往隐藏在流程中,具体的范围大致有检查、移转和返工,这些非增值工序增加周转时间和加工成本;造成瓶颈工序的能力不足,抑制整体发展;各工序衔接不够紧密,加长了等待时间;对供需预测不准,对物流、信息流的传递和分析的不准,导致计划调度协调性下降;反应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所控流程不稳定。具体表现的形式:大量产生的返修、次品、废品;各工序间衔接不紧密致使生产时间等待。必须加强过程控制,发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协作,打破部门壁垒,提高对问题处理的反应速度和执行准确程度,保持物流过程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达到优化信息流和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流转时间和加工成本。

(3)强化管理,推行“四为”现场管理体制,实现“一个流”生产方式,适应(下转第198页)(上接第196页)多品种小批量的灵活生产运作模式。精益生产充分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而精益生产必须积极调动相关资源来服务生产,处理、协调生产部门发生的各种问题,确保各工序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一切过程都应该是准确、及时的,不应该有“多余”(如物料存余、等待时间、闲置人员),充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要保持企业内部物流的畅通,必须建立“四为”现场管理体制,以现场为中心,以生产一线为主体,以生产职能部门为首统一调度、指挥的现场管理体制,及时协调生产调度、计划衔接、半成品移转、员工劳动纪律等问题,并通过现场走动式的管理,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一个流”生产方式,通过看板管理、jit等先进管理工具的充分应用,实现上下工序有序的衔接,将各工序紧密联系起来,严格控制半制品的质量、数量,加强工序之间的协作,形成一个流的作业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生产职能部门的调度职能,确保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实时、实地、适度地解决生产衔接问题,确保半成品适时、适量的同步生产,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使物料的移转、存余合理化,减少因生产协调、处理问题不及时造成的浪费。

6.全面开展半成品合格率攻关,减少因返工造成的存余和浪费。通过深入现场,对现场比较突出的质量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打破部门之间存在的壁垒,提高处理问题的反应速度,重视细节,切实落实“精、细、严、实”的管理思想,大胆创新、全面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集中力量,优化资源,组建多部门跨专业联合项目攻关组,提高半成品合格率,降低物料存余控制给生产带来的压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7.建立职能部门和生产一线的协作模式,确保生产流程顺畅,最大限度压缩物料存余。通过建立专业职能部门和生产一线的设备、技术、质量、安全等一体化协作模式,突破传统的设备、技术、质量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管理模式,增强对综合性问题的处理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使设备更好地满足技术、生产的要求,质量保证技术和生产的水平,生产满足技术和质量的标准。

8.开展以理顺现场各种生产要素为目标的5s管理,确保有限存余物料准确移转。组织5s管理宣传策划工作,学习宣传资料,对各级人员进行5s管理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培训学习,使员工认识到推行5s管理不是搞运动,不是走形式,不是做额外工作。而是通过对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提升素养,确保从原材料到产品整个物流过程的盘点、收发、转运的准确性,使企业生产运营达到安全、节约、高效的目标。

企业内部物料管理对公司提升管理水平来说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企业物料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最终代表企业总体管理水平。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构建高效的物料管理是企业经营革新、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道立,龚国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从物流成本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着眼于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获得, 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从企业会计工作分工方面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更集中地体现会计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等内在功能,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意义

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四、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物流管理

1.完善物流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

2.全方位物流控制,发挥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4.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篇(10)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从物流成本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着眼于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获得,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从企业会计工作分工方面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更集中地体现会计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等内在功能,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

管理会计的意义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四、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物流管理

1.完善物流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

2.全方位物流控制,发挥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4.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上一篇: 消防安全企业自评报告 下一篇: 社区纪检换届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