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市场调研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7 18:29: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idc市场调研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idc市场调研报告

篇(1)

孙建钢:调研发现全球数据中心正面临如何实现更高效能的困扰。调查显示,只有21%被调查的全球企业及组织机构的数据中心处于最高效的战略型数据中心水平,62%的受调查的数据中心仅具有中等效率,而17%的数据中心处于运行效率非常低的基础水平。随着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准确认知自身数据中心发展方向,并制订有效的规划积极紧抓新技术趋势,全面提升数据中心效能以应对各类挑战。

CEI:你认为企业应如何打造高效数据中心?

孙建钢:与低效数据中心相比,高效的数据中心会将超过50%的资金投入到新项目及创新中,低效的数据中心在新项目方面的投入只占其总预算的35%,而会把65%的资金用于维护其现有的基础架构上。此次调研总结出高效数据中心的四大特点,这四点也成为企业打造自身高效数据中心的重要途径,即:优化IT设施,实现存储容量和可用性的最大化;实施灵活性设计以支持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利用自动化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和可用性;制订规划保证与业务目标一致性。

CEI:云计算为打造高效数据中心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云数据中心成长的驱动力是什么?

孙建钢:现实要求我们迫切需要准确认知自身数据中心发展方向,并制订有效的规划紧抓新技术趋势,全面提升数据中心效能以应对各类挑战,而通过云计算模式来实现IT的随需应变,已经成为提高数据中心容量与能力的关键方式。云数据中心成长的驱动力自然来自云计算的发展。具体来说,第一是IT的成长,比如大数据的推动;第二是成本的压力,调查发现很多企业近两年并未增加对于IT的投入,如果能够通过云计算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好数据中心的旧系统或者维持好现状的话,省下来的资金将会帮助他们尝试更多创新的业务;第三是弹性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

篇(2)

近日,多家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HIS、Counterpoint Research、IDC、Strategy Analytics、Trendforce)了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除了三星、苹果之外,国产品牌几乎已经再无直接对手,而在中国国内市场,国产手机更是牢牢地占据了前三的位置。只不过,和前两个季度华为稳稳坐定国内市场第一的情况有所不同,此番各方调研公司的数据中,再度出现了数据打架的情况,在IDC、Counterpoint Research等机构的报告中,OPPO、vivo已经“联手”实现了对华为的超越,而在Strategy Analytics、Trendforce的报告中,华为则仍然保持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其实,近年来国产手机行业已经多次出现“第一”之争,去年华为、小米就也曾经因为统计数据的不同轮流做过老大,如今争锋的对手换成了OPPO、vivo,则再一次说明国产手机在冲刺高端市场的过程中,“路线之争”已经进入到愈演愈烈的阶段。

线上渠道助力国产手机成长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国内手机销售渠道构架呈现运营商渠道、线上渠道、线下渠道三国并立的局面,3G时代运营商渠道的强势缔造了“中华酷联”的火爆,而电商渠道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加上对粉丝经济的运用,让小米以黑马姿态通过持续爆发式增长成为线上渠道营销的代表品牌。

扁平化的线上电商渠道不仅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机成本,更降低了厂商进入市场的门槛。小米、锤子、乐视、大可乐、一加等互联网手机品牌蜂拥而至,众多初创型企业借助线上渠道快速完成了从生存到疯狂成长的转变,也为国产智能手机强势崛起奠定了基础。线上渠道,对于最初众多国产手机的诞生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渠道架构内部的分化

运营商渠道极大推动了智能手机普及化进程,而线上渠道则真正实现智能手机的“全民化”,随着整个智能机市场成熟度的提升,原本势衰的线下渠道反而异军突起,OPPO、vivo凭借完善的线下渠道“逆袭”小米,让市场看到了渠道为王阵营内部的分化。“卖图片”的线上渠道难以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当价格不再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重要因素时,能够多点触发且多元化体验的线下专卖店更受成熟理智消费者欢迎。营销渠道架构内部的分化让庚Phone、大可乐等新兴手机品牌轰然倒下,越来越多互联网手机品牌淡出人们视野的同时,终端市场消费者开始反思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底蕴”。

专利危机下的技术突围

侧重渠道的做法让小米、乐视、一加等互联网品牌快速崛起并获得大量资金,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同时,国产手机开始向外扩张,但2015年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拓展海外市场时遭遇的专利危机,让人们看到了国产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埋下的隐患。继小米在印度市场遭遇专利危机后,杜比实验室(Dolby)也将OPPO和vivo告上印度法庭,称这两家公司的手机产品侵犯其专利权,要求支付专利费。

专利或者说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国产手机的成长,尤其是在全球市场布局上,缺少技术底蕴支撑的国产手机不得不放缓了扩张速度进而苦练内功。华为在2015年和2016年的高速成长也侧面反映了技术路线阵营的崛起,华为不单是国内拥有和申报手机相关专利最多的品牌,同时也是2016年前三季度市占率最高的品牌。

华为在2015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3898件专利申请,令其有足够的底蕴在全球消费市场攻城略地,而华为今年在中美两地同时对三星发起专利诉讼也让市场看到了华为在技术储备上的雄厚底蕴。

中高端手机火爆下的创新需求

智能手机通过触控操作加智能操作系统,颠覆了功能机主导的手机市场,但多年下来,智能手机鲜有另终端消费者惊喜的革新存在,即使iPhone这样足以被冠以“现象级”的品牌,依旧得面对销量下滑的风险。消费对中高端手机的青睐,一方面是市场区域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消费者对新技术或功能的需求,毕竟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只会在中高端手机产品上融入新技术或者功能。渠道+低价能够让国产智能手机快速掌握低端市场,但中高端市场比拼的核心却是技术,唯有技术才能成为创新的核心推动力。

技术和渠道的平衡

当技术及创新应用功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时,侧重渠道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自然会进入阵痛期,其通过渠道聚集的大量资源将被投入技术储备中,逐步完成转型或者均衡渠道和技术两个方向的比重。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更多是市场进入成熟期后的必然选择,这类品牌本身也有意识放缓脚步,夯实基础,为新一轮的市场角力做好准备。

华为代表的技术路线企业自然会成为本轮市场风格转型的最大受益者,不过其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相当重视线上+线下渠道的建设,尤其是运营商渠道,“中华酷联”时代华为同运营商的关系相当良好,手握大量专利技术加上完善的渠道建设,华为足以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3)

随着大型企业及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过后,更为广大的商用客户市场及中小企业市场,将成为下一轮信息化建设的新,也是整个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据IDC的最新报告显示,国内IT用户正在逐步成熟:从最初的大规模IT设备采购、应用系统的建设,到目前业务系统的整合以及IT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融合,他们正在重新审视IT真正的应用价值所在。当前,电信、银行、能源等重点行业的投资规模继续趋于平稳,用户IT采购进一步成熟化与理性化。对厂商而言,面临大型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瓶颈,下一步的发展在哪里?

由于实力的悬殊和市场战略的差异,跨国企业在探索这个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紧迫感明显强于国内同业,因而前者的最新动向值得业界关注。

新兴行业市场初现

2005年12月,包括微软、英特尔、惠普、甲骨文和BEA等多家大型跨国IT企业和国内百余家渠道商达成共识:在2006年大举进入新兴行业信息化市场。

根据上述跨国企业的定义,该市场位于大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之间,大体为电信与电力、金融与邮政、制造与分销,以及政府与公共服务等四大行业之外的独立板块。其中制造行业可细分为摩托车、服装、烟草、医药、航天等;交通运输行业可细分为高速路、远洋、机场、港口、铁道、空管等;公共事业可细分为电力、水务;媒体行业可细分为报纸、图书馆、排版等。

新兴行业市场的出现得到了产业界的认可。有相关人士对此表示,该市场的出现是进一步细分市场的结果。惠普认为新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潜力巨大,并且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位于这些新兴行业中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微软和英特尔也表示,新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潜力巨大,并且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位于这些新兴行业中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

相关市场调研的分析与上述判断趋同。赛迪对2005年和2006年中国行业信息化市场的分析:能源、交通、物流等信息化改造需求十分强劲;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由中央向地方全面推广,地市级、县级信息化投资不断加大;银行等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成熟期,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行对信息化需求强烈;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成为IT投资的亮点。

与此同时,商务部研究院信息咨询中心的“2005/2006年中国行业IT需求趋势系列调研报告”也对行业信息化做出了类似判断,并预计2005年到2007年,中国行业信息化IT投入将迎来一个提速增长期,年提速约1.5个百分点。

增值模式促成大势

新兴行业市场或商用客户市场对于业内的所有厂商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去开掘、培育和发展这一市场,显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篇(4)

传统HPC领域过去一直是Lintax/Unix平台在独舞。而始发于象牙塔的Linux/Unix系统在提供可靠的性能同时,由于较差的易用性,却又让一大部分中低端用户望而却步。谁来解决这个难题?拥有庞大Windows用户群体的微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两年前,微软推出的WCCS2003(Windows ComputeCluster Server)被认为是微软进军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敲门砖。尽管还存在着诸如界面管理不够理想、平台软件相对匮乏、导入升级过多等问题,但还是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肯定。而今天刚的Win-dows HPC Server 2008则是wCCS2003的后继平台,与WCCS2003所不同的是,它以Windows Server 2008为基础,因此,在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等方面均有了重大提升。

现在,Windows HPC Server2008已经能够有效管理数千个计算节点,具备高速NetworkDirectRDMA技术、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界面、高效集群管理工具、面向服务器架构的工作调度、HPCBP规范标准集群互连等等。

与前一个版本相比,WindowsHPC Server 2008的易用性,稳定性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比如能在很短时间内在成百上千台的裸机上部署好Windows HPCServer 2008,并可以运行一些诊断程序方便地测试出现有机器的连通性等。此外,通过Heat Map,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包括头结点在内所有节点的状态,包括他们的CPU和内存使用率等信息,这些特性都取得了很多合作伙伴的好评。

随着硬件成本的降低以及管理部署技术的简化,高性能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根据IDC公司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2004年,只有16%左右或者165万台处理器安装HPC系统,而在去年,就有大约335万台或者超过26%的处理器安装了这类系统。

篇(5)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6A0725);安徽省名师工作室(2014msgzs193);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4jyxm629)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5日

一、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而产品质量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以及更优的服务将产品推向市场,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当前商品经济环境下,企业处于品牌竞争和质量竞争的时代,企业必须通过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维持长足的发展,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据相关数据统计,品牌营销的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比价格驱动的产品要高出23%以上。首先,品牌的魅力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及品牌资产的维护,各商家纷纷不惜重金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随着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利用产品质量来增强品牌差异化的优势,以获取更多的顾客,实现品牌溢价。夏志琼(1997)提出:产品要树立“质量意识”。并提出发展品牌产品、优质产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且有利于品牌产品走向世界。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品牌的价值和质量品质才是企业竞争力的真实体现。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时,应该首先关注产品的质量品质,这是提升品牌价值的前提;其次,企业也需要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和忠诚度,这与品牌的声誉度密切相关。以上两者共同决定着产品的市场空间和效益高低。企业应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迅速建立起品牌化生产经营机制,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依据现代质量观,产品质量一般包括两个阶段:一是适用性,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二是符合性,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产品标准的要求程度。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其中,适用性是基础,企业为了占领产品市场,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前提;符合性是体现适用性的保障,企业通过遵循或设计一些特有的技术规范来保证产品质量。

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中,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依存关系也不尽相同。在企业创立阶段,由于生产设备比较落后,工艺流程不规范,生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较差,质量意识也欠缺,企业在技术方面投入少,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企业产品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故在这一阶段企业产品还未形成品牌,产品质量与品牌关联程度很低;而在企业发展阶段企业为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通常会加大对产品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如加强对新产品研发,购置先进设备,加大对一线技术工人培训,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故在这一阶段产品质量与品牌呈线型上升趋势,二者关联性较强;而在企业发展成熟阶段,企业产品质量已有了保证,产品包装、运输等售后服务体系也建立起来,顾客对产品认可度处于最佳状态,故在这一时期产品质量最好,品牌价值也最大,二者相关性最紧密;而在企业衰退时期,市场新技术、新产品陆续出现,企业原有的产品在科技含量、款式等方面使广大顾客难以接受,若企业未能加大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就会使企业原有的品牌逐步被淘汰。

二、基于线性回归的产品质量与品牌关联程度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假设。在国内外众多的知名企业中,本文随机选取了海尔、联想、宝洁、苹果以及大众等5家企业作为样本研究对象,从企业的初创、成长和成熟三个不同时期的调查报告数据分析顾客满意度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产品质量与品牌之间的关联程度。由于每个企业的设立时间不同,为了方便样本数据选取在时间上的一致性,现假设H1为初创阶段(1992年)、H2为成长阶段(2002年)、H3为成熟阶段(2012年),理论假设提出如下:

H1:产品质量与品牌呈正相关关系,但二者的关联程度很小

H2:产品质量与品牌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的关联程度较大

H3:产品质量与品牌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的关联程度最明显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与回归分析。以下数据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和各企业年度调研报告:为了方便后续的数据统计,现将顾客满意度指数分为5个层次,如表1所示。(表1)

以海尔冰箱为例,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由制冷、噪音、耗电三个基本因素构成。根据企业各年度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的调研报告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可以得出以下数据,如表2所示。(表2)

再以联想笔记本电脑为例,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由性能、外观、价格三个方面组成。根据1992年、2002年、2012年三个年度的企业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数据和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可知,如表3所示。(表3)

化妆品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以宝洁为例,结合中国互联网品牌市场数据的情况,将数据整理如表4所示。(表4)

苹果手机在国内、国际的消费市场上,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比例。结合企业年度调查报告和互联网品牌市场数据的,现将企业调研数据整理如表5所示。(表5)

大众汽车有着悠久的发展史,不断汲取教训和创新的一汽大众,如今在汽车市场上有着很好的声誉和销量。结合一汽大众的年度市场调研报告以及中汽协协会公布的大众汽车年销量以及市场份额的数据整理如表6所示。(表6)

根据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现将顾客满意度设为自变量X,市场占有率设为因变量Y,根据线性回归模型Y=bX+a(其中,a、b为常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利用excel软件计算得出以下三个线性回归方程。(图1、图2、图3)

为了让判断有个标准,有关学者提出了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等级。结合统计学原理,我们可以知道:相关关系在0.3以下均为无相关,0.3以上均为有相关。0.3~0.5是低度相关;0.5~0.8是显著相关;0.8以上是高度相关。由计算可知,0.3

三、思考与启示

根据上述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可以得知产品质量与品牌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产品质量管理的不断完善以及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推广,二者的关联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以海尔企业为例,在企业初创阶段,虽然企业也注重产品质量,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走品牌化道路,但是由于企业资金成本有限、信息技术不完善、市场范围狭小等因素的影响,品牌的力量无法影响到每一个人,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海尔企业努力追求创新,严格控制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实施品牌国际化经营战略,不断扩大市场范围,使其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反,2008年国内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使2007年销量突破100亿元的中国乳业民族品牌在一夜之间大大受损,经济效益迅速下滑。奶粉中掺杂三聚氰胺,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给受害者造成了身体和精神上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顾客的满意度迅速下降,品牌占有率从2007年的4.36%迅速降至0,国内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45%,国外奶粉充斥着国内市场,且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给国内奶粉的销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三鹿早已成为国民心中永恒的品牌,但是这一事件的发生,品牌的影响力荡然无存,经济效益的迅速下滑,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甚至破产。由此可知,产品质量与品牌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要成就一个品牌,质量是核心,质量是品牌所追求的也是必备的,品牌少了质量便成无稽之谈。好的品牌与质量的关系基本上是成正比的。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并做到质量与品牌优势并重,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才能让企业获得生存并且蓬勃发展的机会。

四、结语

21世纪是质量世纪,用科学的质量观去塑造品牌,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质量是品牌创立和发展的根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并使之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这是创建品牌的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惠虹.论我国品牌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完善[D].厦门:华侨大学,2013.

[2]任方旭.消费品牌意识下的自有品牌产品质量特性的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11.5.5.

[3]唐晓青,王美清,段桂江.产品设计质量保证理论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1.

[4]郑.中国产品质量的综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郎志正.大质量概念发展质量与品牌[J].交通企业管理,2012.4.4.

篇(6)

现在,伴随PC在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态势越来越稳固,联想在移动互联和企业级业务上投入更多力量,发起猛烈的进攻。

这个季度,童夫尧的大客户团队很忙。保险、证券、医疗、零售、餐饮各个行业80多个移动互联的企业级业务新项目一股脑涌了过来,比如医院的移动查房、保险证券的非现场开户、汽车4S店的一条龙服务......前不久,童夫尧团队刚刚做了某著名连锁餐饮企业的移动点菜系统以及可口可乐的移动货存管理。在可口可乐项目中,可口可乐的员工可以拿着平板电脑到他们负责的任何一个有可口可乐产品的超市里,去计算什么时候需要补货,价格是多少等。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商机。”童夫尧说。而要抓住这个商机,需要联想集团早已布局的“进攻与防守”战略。

联想B计划

“联想未来将不再是一家PC公司,而是一个PC+公司,竞争对手也不再是惠普、戴尔,而是三星、苹果。”去年4月,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在2012/13财年誓师大会上,首次对外披露了联想“PC+”战略。当时,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联想的PC+战略就是从PC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市场的扩张。

“我认为PC+战略不仅仅是前面这几块屏,因为如果联想只做这几块屏,竞争力是不够强的。”童夫尧对记者更正说,“我们提供N块屏之后,就意味着很多应用开始移动了,这些移动的数据一定需要后面的IT基础设施,像存储、服务器,所以,联想最终提供的一定是一个整合了前后端的移动互联大平台。也只有这样,联想在整个生态链上才有足够的话语权、足够的营业额和利润。”

在童夫尧的描述中,PC、移动互联和企业级业务将是联想集团的三大支柱,构建起稳固的业务基座。

虽然推出服务器等业务已有18年之久,但服务器并不是联想大舞台上那个时常被舞台灯射到的大明星。不过,去年10月,联想成立了企业产品集团(EPG),重点推动服务器、存储业务。这是联想在30多年发展史中第一次成立这样的集团。一家公司一旦为某个业务成立业务集团,就释放出一个信号——这个业务将是企业的战略性业务。童夫尧解释说,这表明“企业业务绝不是公司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

但在杨元庆宣布PC+战略后,我们看到听到的多是联想对移动设备的宣传,像邀请科比担任联想手机代言人、成为《中国好声音》手机独家赞助商、联想手机植入《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等。童夫尧说,这只是战略步骤落地的先后顺序而已。

2003年,联想提出了双业务模式——T模式(交易型业务)和R模式(关系型型业务)。T模式贴近消费者,邀请很多明星代言,通过店面、渠道来销售,产品突出时尚、高配置,迎合消费者的心理。R模式则打上了鲜明的B2B业务标签——产品强调可靠、稳定和高效,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服务,联想与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客户。

这两个模式相比,市场更容易先接受消费型的T模式,于是,联想PC+战略的第一步就是大幅投入、推动T模式的产品和方法论。像在海外新兴市场复制国内成熟的T模式,使得联想在印度PC市占率达到第一,在俄罗斯PC市占率超过10%......这让联想防守住了PC这块市场。同时,大举进攻消费市场上引人关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设备。根据联想201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其单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销量总和超过1290万部;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联想跻身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三名,数字为1130万部;目前,在中国市场,联想智能手机销量仅次于三星,环比增幅高达121%。

在T模式卓有成效之后,2012年5月,联想考虑实施PC+的第二步——进攻企业级业务市场。最早的动作是服务器产品线切换到ThinkServer品牌下,逐步替代原有的“万全”牌服务器。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迎合企业级市场的需求,希望逐步建立服务器在品质、创新和易用方面的口碑。之后,联想与全球最重要的企业级存储企业EMC建立了合资公司,布局企业存储市场。之后于去年底又成立企业业务集团。

福建省最大的医院福建省省立医院从2002年开始采购联想PC,该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琼瑶亲历了联想从PC到移动互联再到IT基础设施的战略发展过程。

“现在我们全院3000台PC都是联想的。”张琼瑶爽快地介绍说。3年多前,医院开始做移动护理质量控制平台,这是个创新业务。“因为以往在PC上与联想建立了互信关系,在新的尝试上,我们选择了它,采购了联想PAD”。再之后,去年,在医院的图书馆系统中,他们尝试采购了联想服务器。张琼瑶称自己是“PC服务器热忱的推动者”,因为PC服务器的维护成本比小型机要节约得多,因此,在云的道路上,她会坚持走PC服务器这条路。“现在这个道路是越走越光明,所以,我觉得联想PC服务器这块,未来大有可为”。

一般大客户采购IT设备,都会有一种惯性采购行为,选择统一品牌,便于整合和系统维护。PC+策略正好让联想集团可以借PC这面大旗攻下山头,再进一步推动它的移动互联和企业级业务。

大客户经营者

4万个大客户,这是联想B计划的客户群。

“在联想企业级业务里,目前我们不是什么客户都做,是一个典型的大客户策略。”童夫尧说,“因此你会发现我们的客户非常聚焦,有政府、教育、特种行业、电信、金融、能源、大型制造业等。”

不过,4万个大客户要比一般企业对大客户的定义多得多。“也许你会问我,你们怎么会有这么多大客户?”童夫尧很快看出了记者的疑问,便解释说,“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层划分,我们叫做Level 1、Level 2、Level 3。Level 1是集团、母公司,Level 3是到DMU(最终部门)。打个比方,中国电信在有些公司算一个客户,但在我这相当于100个甚至200个客户,因为它各地都有分支机构,都有不同的采购项目,都需要我们去拜访。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增加我们销售对它的覆盖。”

童夫尧在给联想渠道、新同事做培训时,会有一章内容讲到顾问式销售(consultant sales)。“你要拥有一个consultant(顾问)的DNA,这个DNA就是IT背景和行业背景,你要能对客户的IT系统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参与到其中。”他说,只有这样真正经营大客户。

童夫尧坦诚联想目前没有咨询业务,而且咨询业务“需要一个非常长远的发展计划和知识的沉淀和积累”,但他强调他们重视“顾问式销售”的培养,效果也不错。“比如你要去跟某家‘航空母舰吨位’的大银行谈项目,你怎么能见到它的CIO呢?如果你能解决困扰他的那些事,CIO就会出来跟你谈。”他说,“我跟CIO说你要做的‘柜内清’,一个键盘处理所有事情,你也要知道‘柜外清’,别让客户有更多的接触点,让他有更好的体验。像银行里那些拉卡的、打印的、读卡的、扫描的设备都能做到一台机器上,谁来做?如果我愿意做这件事,CIO就会感谢我,还会帮我一起深入研究。”

童夫尧在培训中还会提一个问题:销售是看大项目还是看大客户?他对大家说,如果你想做大客户,你就要有一本很厚的计划书,上面不仅记录客户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背景以及IT基础架构和设计,还要有我们的理解,我们应该从哪个地方去突破,应该用哪些技术去跟他们交流......“你会发现,真正经营一个大客户,最终只有consultant sales才能做好。” 童夫尧在consultant sales 话题上很健谈。

当然,大客户选择合作伙伴,一般都考量合作伙伴的综合能力。多年以前,柳传志曾以“木桶理论”作比喻,说企业要打造一只由比较整齐划一的木板组成的水桶,而不是一些木板很长、一些木板很短,这样水桶才能盛更多的水。这说明,一家企业从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到品牌,每个环节都要下功夫。

“今年我们最重头的是移动项目。”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许振辉说。他无意中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只采购过少量的联想平板电脑。“考量的因素一个是价格,2000元之内,三星、苹果有些贵;一个是服务网络,我们的保险服务员分布广,要求平板电脑的服务网点要多;还有一个是品牌,国产杂牌我们也不敢用。”许振辉简洁地列出了采购因素。

对于企业级业务,客户还看重个性化服务。“我们病房和急诊的PC是24小时不关机的,这跟政府部门不同,联想每年要对这些PC定期检查,还要拆开洗灰,这是根据医院特点做的增值服务。”福建省省立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琼瑶说。

更为激烈的竞争

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全混在一起了。

“要说今年服务器市场的特点,就是中国服务器企业上得很快。” 一位英特尔人士说。在去年同期,IDC一张中国市场分析图上,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两大阵营之间的区隔非常清晰,第一大阵营是IBM、惠普、戴尔,它们各占20%左右的市场;第二大阵营是联想等国产服务器企业,市占率都只有几个百分点,加起来也就10多个百分点。

但仅仅一年时间,今天再去看IDC同类的图表你会发现,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的区分消失了,国际国内企业几乎全都交叉在一起。国内服务器厂商都在往上攻,最终上演了“虎口夺食”的好戏。童夫尧对此感到很自豪。

不过,另一个事实是,一旦一个市场中国企业都进来了,这个市场就不那么“舒服”了,竞争将异常激烈,特别是价格战。

现在,联想需要更快的步伐,不论是技术创新、渠道速度还是服务响应上。在新浪数据中心,联想是目前所有服务器中唯一的国产品牌。不过,这种局面可能很快就会被打破。“之前,当我们开一个CASE的时候,联想是国内企业中最快响应和配合的。”新浪研发中心运维部总监王朔说。但现在华为等国内企业也重力投入这一市场,有了不一样的表现,联想需要展现新的速度。

除此之外,国产服务器企业要共同打破一些困局——客户对国产品牌产品品质和稳定性的认识。“作为核心应用的机器,我们关注它的稳定性。我们不敢吃螃蟹,因为核心业务没办法做测试。如果有我们这种规模的同行在核心应用中使用了国产服务器,我们就会用。”一家大型企业的CIO说。这也代表了相当一批企业级客户的想法。

这是国内企业正在努力去做的。童夫尧坦言,联想参与的一些重大工程,像奥运会信息平台、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等等,给其服务器的管理、技术和品牌带来了正面影响。童夫尧透露,在联想服务器“零失误”支撑北京奥运会信息平台的过程中,从上游供应商零配件的选择,到流水线的生产、测试以及软件的调试这100多道工艺,再到服务保障体系,都是专人专岗,做到端到端闭环管理。“我认为把好质量关,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应该跟客户一起管好我们的上游供应商,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闭环系统。”童夫尧说。

除了系统稳定性,国产服务器还需要更多“软”实力。现在业界正出现一个趋势,这几乎已经在系统供应商之间达成共识——要提供好的系统,就必须对系统中各种“组件”进行很好的控制,IT基础设施供应商必须要有自己的软件。像以硬件见长的戴尔最新设立的部门就是软件部门。“几年之前,迈克尔·戴尔和管理团队认识到,仅仅帮助其他公司卖软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提供自己的软件。”戴尔软件部的负责人John A.Swainson说,“软硬件结合将更为密切,尤其是在企业系统。”戴尔软件主要围绕系统管理、安全和信息管理。

童夫尧也提及联想研发的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目前部分平台已经商用。“联想不做应用管理软件,但如果能够作为一个solution或者平台级方案,我们有专门的团队进行研究。”他说。不过,对于国内服务器企业的软实力,很多CIO表示了解不多,与国际企业应该有不小距离。这实际上是国产服务器企业需要发力的地方。

在存储业务方面,自去年联想与EMC组建合资公司后,童夫尧说,目前双方销售团队找到了对接点,最为关键的是制定了“非常清晰、被彼此认可的游戏规则——对市场和客户做了清晰的界定”。现在,Lenovo/EMC存储覆盖中小企业及大型企业入门级产品;针对更高端的产品,联想通过分销与EMC合作。

篇(7)

与国家统计局的应用场景相差各异的解决方案,联想集团还有200多个。在2013年11月16日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上,联想集团集中展示了面向政府、医疗、教育、金融、公交能、企业、邮电等7大行业的解决方案及近百款创新产品。

“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正迎来爆发期。”童夫尧告诉《商业价值》。童夫尧的判断在艾媒咨询《2012~2013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产业白皮书》中得到了印证。在艾媒咨询的调查中,96%的受访企业希望将业务部署到移动终端,93%的受访企业希望实现移动办公。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未来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65.4%,预计2016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666.3亿元。

联想集团2013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显示,联想已经连续2个季度成为全球最大个人电脑供应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达17.7%,营业额达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连续16个季度实现营业额和盈利水平的同步提升。在联想集团通过“进攻与防守”战略在全球消费级市场“攻城略地”的时候,在企业级移动互联这个“第2战场”,也获得了大幅增长,2季度财报显示企业级移动互联产品解决方案销量同比增长94%。 “我们是唯一成立了专门部门做移动互联行业应用的PC厂商。”童夫尧说。

在1年前的2013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曾告诫开发者们,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开发企业级应用比开发消费级应用的要多。企业会逐渐意识到移动互联的企业级应用的重要,促使IT部门加快开发部署。未来2~3年,企业级应用极有可能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主要战场。

事实上,在那之前,联想集团早已在默默“拉拢”这些开发者和集成商,“我们是唯一成立了专门部门做移动互联行业应用的PC厂商。”童夫尧说。联想集团在企业级移动互联市场很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扮演一个开放的硬件平台,与这些外部开发者一道进行解决方案层面的整合。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童夫尧表示:“联想不会做软件开发,而是要专注自己擅长的”。

联想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可口可乐打造的移动解决方案一度成为业内的热议话题。在这场合作中,可口可乐通过与联想合作,将销售管理移动化应用部署在定制化的平板电脑上,大幅提升了业务代表的工作效率。一线的业务代表在与客户的现场沟通中,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客户要求作出实时响应。在可口可乐的销售管理移动化部署中,可口可乐购买的是整体的DaaS(设备即服务)移动解决方案,在这种模式下,他们采用的是类似设备租赁的模式。联想提供包括定制化移动设备、集成服务和数据流量套餐等所有内容的一站式服务,移动设备更新换代由联想负责,每台设备有保底的使用年限,到了年限启动新的设备。

在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成熟行业总经理兼企业级产品营销总经理刘征看来,联想在企业级市场最擅长的,可以用两个“端”概括:一是以PC为核心向前端的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的方向转移;一是向后端发展,涉及到服务器、存储、企业级服务等方面。

从表面看来,这两个端都是硬件生意。从大环境来看,不管是IBM、戴尔还是惠普,硬件生意都在选入下滑,甚至成为拖累,这还是个好生意吗?不过,童夫尧认为硬件依然是个非常好的生意,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体系去做。当年亏损的IBM PC业务到了联想却成为重要利润来源,这主要依赖两点,一是联想非常强的运营体系;二是特别强的定制化能力。

篇(8)

2010年7月,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IT公司Rackspace联合推出开源软件项目OpenStack,用于建设和管理私有云与公有云环境。通过OpenStack,任何公司或人都可以搭建自己的云计算环境,打破亚马逊AWS等公有云的垄断。

那年秋天,OpenStack首届峰会在美国奥斯汀召开,当时仅有75人到场参会。

不到两年时间,IBM、惠普、英特尔等IT巨头纷纷加入OpenStack,一些知名企业或机构,如欧洲原子能研究机构(CERN)、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移动等,也都大胆采用OpenStack来实现向云的转型,以实际行动支持OpenStack。

今天,OpenStack已经成长为开源云计算领域的事实标准,但其支持者却逐渐“西退东进”。

上月中旬,有外媒报道称,英特尔提前退出了与Rackspace合作的一个OpenStack创新项目。此外,赛门铁克、Juniper也退出了黄金会员席位。即使IBM、英特尔、思科这种量级的IT巨头仍然“坐镇”OpenStack基金会,但部分西方IT公司对OpenStack的投资力度正在减弱。

5月7日,OpenStack基金会宣布,中国联通和烽火科技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至此,OpenStack基金会现有23家黄金会员中,来自中国的企业高达10家,华为更是白金会员。

开源软件项目通常不会被一个公司所把持,而是以非营利性基金会的形式进行管理。OpenStack基金会虽然对所有企业都开放,但只设立了8个白金会员席位和24个黄金会员席位。获选为基金会会员的企业,不仅要管理和发展OpenStack项目,还要缴纳上百万元人民币量级的会员费。

OpenStack的会员名额一度无比紧俏。国际IT巨头们眼疾手快,迅速抢占席位,其他公司实力再强钱包再鼓也只有在一旁“等位叫座”。直到2013年,华为才抓住机会跻身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

中国公司势力突然出现变量,一方面是因为基金会名气尚小时吸纳了一些OpenStack初创公司,如CloudScaling、Nebula等,后来这些公司大多被收购甚至倒闭,腾出了一些位置;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不断地有西方公司退出基金会,正是惠普退出白金会员,华为才得以从黄金会员升级为白金会员。

西方公司的默默后“退”不免引发警觉――OpenStack是否由此转向式微?中国公司跟进的脚步是否还要那么坚决?大量与OpenStack相关的投入会不会打水漂?

OpenStack基金会董事、华为IT产品线全球业务发展主管Anni Lai向《财经》记者表示,OpenStack最狂热、泡沫最多的阶段已经过去,其成熟度、稳定性和市场份额都在不断提升。 解密“西退”

要问为什么会退,得先分析当初为什么会进。

2010年,云计算作为革命性IT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共识。IBM、惠普、戴尔等传统IT公司虽然早就喊出了云计算口号,但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无法与即将腾飞的公有云先行者亚马逊相提并论。在这一年,亚马逊AWS公有云服务营收约为5亿美元,2016年,亚马逊云收入达到122亿美元。

“OpenStack给了各个IT厂商一个快速切入云计算市场的机会。”市场调研机构IDC中国研究经理李昭对《财经》记者说。

开源软件是一段开放、共享的软件代码,任何公司或个人都可以去开源社区下载、使用该开源软件,甚至还可以对开源软件进行修改和包装,再出售给企业用户。

例如,惠普和思科均利用OpenStack搭建了一个公有云,试图打入公有云市场;IBM、红帽、华为以及大量OpenStack初创公司则推出了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重在私有云。OpenStack让云市场玩家济济。

当时市场上还有CloudStack、Eucalyptus等其他开源云计算平台,但唯有OpenStack独领。IT管理软件商Zenoss调研报告《2014开源云计算解析》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OpenStack占有率从51%上升至69%;排名第二的CloudStack占有率从18%下降至14%,而Eucalyptus更是大幅缩水,从9%跌落到3%。

《云计算宝典》一书的作者王仕认为,OpenStack架构优雅、设计精巧,又有来自NASA和Rackspace计算机专家的“背书”,加之OpenStack基金会的战略眼光非同一般,运作能力十分强悍,在最短时间内积累了最多人气。

此外,踩准时机也无比重要。例如,业界虽然普遍认为CloudStack的易用性并不输于OpenStack,可CloudStack一直拖到2012年才正式开源,晚了OpenStack近两年,而那时大多数IT厂商早就“投奔”OpenStack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OpenStack圈子里的一些重要玩家的战略战术确实在改变。

例如,惠普与思科后来相继关停各自的OpenStack公有云; Rackspace从“ALL in OpenStack”转变为“多云”战略,即同时支持AWS、Azure和OpenStack多种云平台;Mirantis(OpenStack圈子里的明星企业,风头曾一时盖过开源界排名第一的红帽)宣布裁员,以及前文提及的英特尔退出事件。

上述每桩事件发生时,都要引发一轮唱衰OpenStack的声音,因为关键玩家的态度通常都会和开源软件的发展前景关联起来。

巨头们的支持对开源软件的发展壮大确实极为重要。OpenStack每半年推出一个新版本,更新速度非常快,惠普、Mirantis、红帽、Rackspace、IBM和英特尔这六家公司长期都是主要的OpenStack核心代码贡献者。而且,这些IT厂商碛猩詈竦挠没ё试矗在推动OpenStack应用落地上功不可没。

多位云计算行业人士表示,“西退”后面的成因是复杂且各不相同的。

一位资深云计算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OpenStack一大问题是不易产品化和标准化,“得靠项目式去做”,投入大产出少,当收益无法满足股东预期时上市公司就不得不调整战略。

而OpenStack创业公司UnitedStack(有云)创始人兼CEO程辉则认为,开源项目不仅很难迅速带来收益,也很难养活那么多以出售开源软件服务为主业的公司。

“当年做开源操作系统Linux发行版的公司也很多,但真正靠Linux赚到钱的公司目前也就红帽、SUSE等几家公司,其他的都被淘汰或自己中途放弃了。”程辉说。

抛开经营压力,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亦是重要原因。例如思科与惠普起初意在公有云,但美国公有云市场发展速度飞快,迅速形成了亚马逊、微软等几个寡头割据的局面,后进者很难再分得一杯羹,包括惠普在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在云计算产业链中的位置。

不过,UMCloud公司存储产品部总监朱荣泽和普元软件技术专家宋潇男均乐观认为,OpenStack生态已经较为成熟稳定,英特尔等公司自然会降低投入,转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风口。

也就是说,当前程度的“西退”并不会动摇OpenStack的根本,而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

Anni Lai告诉《财经》记者,只有当大部分OpenStack的白金会员和黄金会员选择退出时,OpenStack的未来才真的需要担忧。 “东进”的动力

2016年是中国企业在OpenStack基金会里发生力量变化的关键一年。

当年4月于美国奥斯汀举办的OpenStack春季峰会上,两家中国OpenStack创业公司UnitedStack和EasyStack(易捷思达)成为黄金会员;10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OpenStack秋季峰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99Cloud(九州云)也成功当选黄金会员;11月,经过基金会的评选,浪潮和中兴顺利跻身黄金会员。

2017年3月,H3C(新华三)也来了,华为则荣升为白金会员,再之后是中国联通和烽火科技。至此,OpenStack基金会里占据黄金、白金会员席位的中国企业高达11家。

OpenStack基金会会员每年需要缴纳上百万元人民币的会费,有人因而讽刺中国快成了基金会的“钱袋子”。

但多位云计算从业人士表示,OpenStack基金会严格考核会员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度和影响力,设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如核心代码贡献占比、在OpenStack社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量等,并就此进行定期统计和排名。

从每年的OpenStack社区全球贡献排名来看,中国企业和技术人员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华为在最关键的核心代码贡献度排名上已经跻身全球前十;99Cloud、中兴、EasyStack等公司也表现抢眼;中国移动部署了世界最大的OpenStack集群,成为OpenStack商业化典型案例,中国移动由此摘得OpenStack基金会“超级用户”大奖。

上述11家公司也实际代表了中国云计算市场(尤其是私有云市场)三支核心推动力量:一是本土传统IT企业,如华为、浪潮、中兴和H3C等;二是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再有就是新兴的OpenStack创业公司,如UnitedStack、EasyStack、99Cloud等。

如此多的中国公司积极投身OpenStack,根子在于中国市场有旺盛而独特的私有云建设需求。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同时,一直倡导信息技术国产化。

所谓信息技术国产化,体现在IT解决方案本身,就是尽量使用自主研发制造的软硬件和本土厂商的技术服务。但中国IT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数据库之类的基础软件整体水平落后西方公司许多,开源操作系统、开源数据库等开源软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政府实际期望和鼓励中国的IT企业借力开源软件培养起自主可控的IT产业链。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就曾公开呼吁,要重视和利用开源软件,把开源软件作为推动我国云计算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OpenStack既是开源软件,又是云计算基础软件,相当于云时代的操作系统,自然更受重视。

一位资深IT媒体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2016年连续两届OpenStack峰会上,他竟然看到现场有来自中国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正极为认真地在台下做笔记。显然,他们是为了考察OpenStack而来。

国内那些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本来就对公有云持保守态度,在明确的政府导向下,那就更加偏好基于开源技术的私有云。李昭告诉记者,一些政务云招投标文件中明确指定使用OpenStack。

需求如此庞大,围绕OpenStack做生意的本土厂商数目众多,基于OpenStack的私有云也在中国发展迅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报告(2017)》显示,在全国已经构建了私有云的511家企业中,39.9%的企业已经将OpenStack用于生产环境;14.3%的企业表示已经部署好系统,但仍在测试中;34.1%的企业表示正在展开评估,尚未应用OpenStack的企业仅有11.7%。

私有云在中国未来也还将是桩大生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344.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762.4亿元人民币。

OpenStack基金会里的中国力量会主导OpenStack的发展吗?程辉、朱荣泽等告诉《财经》记者,短期内还不会。

中国是OpenStack应用大国,Anni Lai呼吁IT厂商要不断地把客户的技术和经验回馈到OpenStack社区,才能加速OpenStack的成熟。 信心与阴影

西退也好,东进也罢,核心问题在于正确评估OpenStack的现状和未来。

今天回望OpenStack这一路历程,集多方之力的OpenStack确实完成了“火箭式发展”。OpenStack目前已经迎来第14个版本,社区成员超过7万,得到了全球185个国家661家企业的支持,成为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开源社区。 “西退”并不会动摇OpenStack的根本,而是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

应用部署方面,OpenStack基金会新近出炉的第九次OpenStack用户调查显示,从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OpenStack部署率增长了44%,32%的OpenStack部署用户中是员工数目过万人的大型企业。

更重要的是,OpenStack已经“打败”同期竞争的开源云计算项目,如CloudStack、Eucalyptus等,成为开源云计算领域的事实标准。

“如今要构建大规模的云平台,除了OpenStack,难道还有更合适的选择吗?”宋潇男反问道。

朱荣泽表示,OpenStack的岫然峤一步降低,但它将和Linux一样,变成底层IT的基石。

不过,OpenStack的未来并非毫无阴影。

一位资深云计算行业人士分析,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趋势已经明朗:公有云胜出,没办法使用公有云的企业继续使用VMware就可以(VMware是业界主流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厂商),没有必要再用OpenStack去自己“折腾”一套私有云。

换句话说,在OpenStack诞生的地方,公有云+VMware虚拟化技术就能解决大部分企业用户的需求,OpenStack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Anni Lai和程辉均对此表示同意。在美国市场,OpenStack确实面临一定的发展压力,但在美国之外情况却不同。

亚洲、欧洲等地区,OpenStack仍然受欢迎。因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一些本土的企业并不愿意将地盘拱手让给亚马逊、微软等美国公有云厂商,都想建设自己的云平台,那OpenStack就是个好选择。例如,华为就帮助沃达丰、德国电信等海外运营商建设了云平台。

同时,对于希望建设私有云的企业用户而言,与VMware相比,OpenStack也是个经济、开放的选择。

但是,抱怨OpenStack“并不好用”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OpenStack是个大框架,里面包含的项目太多了,最根本、企业用户最需要的东西还不是很成熟。”李昭说。

VMware公司一位技术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因为“不好用”,国内某些政务云建设完成之后实际无人使用,沦为摆设,还有些被VMware的云计算方案所替换。

但也有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云计算行业人士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OpenStack核心功能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其实还不错,那些糟糕的云平台也许只是因为用户的云计算方案提供商的水平很差,“板子不能都打在OpenStack上”。

篇(9)

卫宁软件最早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253。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瞄准医疗行业,倡导“打造全面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的核心企业文化,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信息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立志于为医疗行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卫宁人,卧薪尝胆,立志创新,使自己永葆活力,用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的医疗信息行业站稳了脚跟,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励精图治 行业翘楚

从19 9 4 年进入医疗健康行业以来,卫宁软件经历了并购扩张(金仕达医院事业部、昱普科技、高沧电脑、宇信网景、山西导通、上海天健等)、股份制改革(2 0 0 8年)、10大运营服务大区的建立、全国11个子公司的设立,到2011年正式成功上市,在今年迎来了公司成立的第21个年头。

多年来,卫宁软件的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上海市重点新产品”等诸多殊荣,并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创新基金的资助。随着公司规模、资产的迅速壮大,卫宁软件始终坚持专业化发展的战略抉择,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成长为拥有各类用户3 000余家,其中三级以上用户180余家,是集设计、开发、销售、系统集成、服务于一体的国内最具活力和实力,并位列国内前茅的医疗软件行业技术先进企业。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针对中国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市场调研报告,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领先其他国内医疗信息化厂商,蝉联第一名。

卫宁软件于2006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软件设计、开发与服务;系统集成设计、开发、安装与服务)评审,2013年获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贰级资质,并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通过了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 4级和CMMI 5级评估。通过不断实践,公司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医疗领域专业软件公司设计、开发与服务的控制流程,具有医疗领域专业软件公司的特色。

在2011年成功登陆中国股市创业板之后的几年,卫宁软件的股价随着业绩一路上扬,甚至在股市最低迷的时刻,仍然逆势飞扬。殊不知,对于卫宁人来说,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无疑是在艰辛创业之后得到的一种莫大的奖赏和回报。就在成功问鼎创业板的前一年,卫宁软件曾经历了IPO(首次公开发行)失败的挫折。但是卫宁人没有气馁,董事长周炜当时平静地告诉大家,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而我们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在9个月之后,卫宁软件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从而成功上市,实现了创业者的梦想。对于卫宁软件的创业团队来说,巨大转承起伏的人生体验,本身已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享受成功的卫宁人,没有停滞不前,他们居安思危,永不止步。2011年8月24日,刚刚成功登陆中国创业板的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炜怀着成功的喜悦,在致全体员工书中,向大家提出了问题:“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年创业的初衷?”周炜还在信中提醒大家:在我们最初设立公司的那一天,从我们立志投身于中国医疗卫生软件行业的那一刻起,到今天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公司已经逐步壮大并且成功步入了资本市场,我们决不能忘记我们的使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提供完美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壮大,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矛盾,促进实现和谐社会,使卫宁软件成为一家不仅仅是盈利,更是造福人类的伟大的IT公司。“今天的上市,我们迈出了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不仅不能忘记使命,更要时刻牢记和发扬这种使命感”。

20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领军人物王涛接受邀请来到卫宁软件担任CEO,他的就职演说为全体卫宁人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全新话题——如今的卫宁无疑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充满期待的2015年以至更远的将来,卫宁软件如何从优秀迈向卓越,成为一个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影响的企业。面对这一新的战略愿景,卫宁人积极思考、寻求答案:“百年精神、创新思维”——唯有不满足于个人财富和企业利润上的成功,唯有对中国人的健康事业心怀更紧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唯有以更为前瞻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博大的胸怀去兼收并蓄,方能确定地去赢得不确定的未来。

核心产品 引领发展

1994年,卫宁软件最初的研发团队,基于FoxPro版本数据库开发了第一代产品,并成功服务了卫宁软件的第一个客户——上海胸科医院,以当时最新的技术完成了较为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此,卫宁软件以这一代产品为蓝本和基础,逐渐发展成成熟的产品体系。今天,卫宁软件的产品大家族已枝繁叶茂:医院综合系统(HIS)4.0代产品、临床系统(CIS)5.0代产品、医技产品、公共卫生产品、平台以及商业智能(BI)产品、健康管理产品以及移动产品等等。卫宁软件成为国内同时拥有HIS、LIS、RIS/PACS、EMR、PEMIS、RCMIS及CHSS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医疗信息产业骨干企业之一。

产品的功能不断深化,从简单的结算到如今对医生临床活动的支持,从临床活动到医技产品的延伸,再到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实现现代化:最初的门诊挂号收费、出入院管理、医生工作站、药品物资管理到现如今的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病案管理、医务管理、指控系统、合理用药、传染病上报、远程会诊,……

随着市场对信息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内医改政策不断出新,卫宁软件的产品也顺应市场不断发展和提升。卫宁还通过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实时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引入国际标准,深入开展HL7的本地化,推进柔性生产线和管理配置平台,以此提升卫宁软件的产品标准,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化服务 辐射全国

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团队为强大支撑,卫宁软件通过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并提高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以达到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水平目标。卫宁软件已在安徽、北京、深圳、江苏、湖南、湖北、甘肃成立了分、子公司,在广东、江西、山东、河南、福建、重庆等地成立了10多个办事处,技术支持网络辐射全国,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本地化服务。

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卫宁软件在上海总部建立了一个反应迅速、服务高效的客户服务中心,保障公司营销服务体系良好运行,为客户提供迅速、准确的咨询信息,开展业务受理和投诉处理,保持与客户的密切合作关系。

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结合公司品牌战略,卫宁软件在全国重点市场区域建立分支机构。各地分支机构承担营销和本地服务功能,使服务平台延伸到全国各地,充分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努力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以巩固老用户和拓展新用户,持续占有并不断扩大市场。

以人为本 注重人才

如果说,创新是卫宁软件不断前进的动力。那么注重人才战略,才是卫宁软件独领行业十数年的秘密武器,也是公司孜孜以求、潜心打造的“卫宁文化”。公司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信息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追求高效,倡导以“打造全面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卫宁软件现有开发、服务、销售、管理等各类员工超过2 000人。其中专业开发人员500多人,测试人员180多人,实施及维护人员500多人。公司核心人员以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师为主,占员工总数30%以上。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人文内涵指导下,卫宁软件的人才战略使公司的产品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卫宁软件实现了技术、产品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在医疗行业和医疗信息化行业赢得了甚高的口碑,得到了对手的尊重,获得了用户的欢迎。

把握机遇 挑战互联

在今年的两会上,首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热词,而以往代表委员们长期关注的医改问题,也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变成了“互联网+医疗”。今年在业内人士看来,将是智能医疗的爆发之年。“互联网+”这种经济新形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根植与演化,将强力推进医疗经济发展。通过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它将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以及对于医疗产业的观念。当前,数十家上市公司开始向互联网医疗领域转型,不仅有医疗软件服务企业,还包括传统的医药生产和药品销售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从地产等领域向医疗领域转型的行业,医疗信息化市场即将发生大震动。充分利用新一代医疗信息技术发展,将是卫宁软件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先行者在医疗知识大爆炸社会形态下的绝佳创新机遇。

卫宁软件最大的优势是庞大的医院资源。基于医院端资源,以移动互联网模式强势布局“三医联动”。卫宁软件搭建的医讯通移动医疗平台、云端医院平台,在医生、患者、电子处方、药品和临床知识库等方面,独具卡位优势。卫宁软件将通过“三医联动”,组合开拓新的互联网医疗市场:①医疗业务:继续深化临床和就医云移动应用,搭建慢病管理平台,汇集医生、患者、药商,实现C端慢病管理一步到位;②医保:兼顾政府和保险公司两大埋单者,搭建面向人社部的控费系统,及面向保险公司的控费、理赔系统;③处方:趁处方药权开闸之机,卫宁以HIS系统获取电子处方,以“医药福利云”囤积患者,有望与药商合作完成药品配送,掘金万亿处方药新蓝海。

卫宁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具有互联、精准、创新的特点。“卫宁式互联”在数据开放、广泛共享整合、业务协同、联动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互联网+”这个词虽然在大热中,但是在其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安全性与精准性成为其最大瓶颈。卫宁软件的医疗解决方案的精准性,体现在其能实现不同层次机构的精准服务支持,能针对不同疾病人群进行精准的健康照顾,且其决策分析是基于区域共享数据,并提供基于区域共享数据的精准服务推送。卫宁软件的解决方案完成了医疗个体定位的蜕变与角色关系的变革,极大地优化了服务路径。

挑战互联网医疗,在“互联网+”时代中大展宏图,卫宁软件势在必得。

百年梦想 健康卫士

上一篇: 联合执法工作方案 下一篇: 政协调研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