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7 12:33:34

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篇(1)

1、每个网格格员都要准确无误的将居民反映的城管、计生、党群、经济等信息填写在民情日志上。

2、每天对收集上来的各类信息进行认真整理,对当时结办与限期协办的信息分类,及时上报与办事处或其它有关部门及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3、网格格长负责每天收集上来的信息上传到社区区域网,并监督和跟踪限期协办的事情。

二、社区网管信息反馈制度

1、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认真记录来自各方面及各部门的投诉,每天汇总,及时处理当天发生的事情。

2、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记录临时反馈的(电话、文字、口头)信息,每天格长组织检查、汇总、落实。

3、每周各网格格长必须进行一次汇总,了解需要什么,有些什么建议,并作记录。

4、及时收集新的信息、新项目、新的动态,落实到位,及时解决。

5、逐步完善社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化。

三、社区限时办结制度

1、本社区内可处理的事件,一天内完成;

2、本办事处可处理的事件,两天内处理;

3、需其他单位协助处理的事件,三日内完成。

4、如遇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如完成不了,由该网格的格长负责催促监督直至事件的消息反馈,并有责任将事件处理的过程分段及时的向反应情况的居民反馈。(告知处理结果)。

5、凡居民群众办理的事项,只要手续完备,符合政策,要立即办结。

四、社区跟踪问效制度

为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构建权责明确,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居民反映的问题有回应。建立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责任到人,社区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社区网格首问责任制,对不能及时正确解答和处理问题的,有居民举报的格长要加强培训教育,写出培训笔记;对全年出现四次以上问题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2、网格长每日对收集上来的信息汇总、分类,对能当时解答处理的问题要马上给予处理;对需要其它部门协作处理的要在限定的期限内给予准确的答复及处理意见,并有责任跟踪问询。对群众服务和处理意见反应为不满意的年累计四次以上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3、社区每半年对社区网格居民做网格服务满意度调查。对于80分以下的网格长,给予社区批评教育,写出书面检查。全年两次调查均为80分以下的网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网格化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1-0102-0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网格化管理即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城市部件、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作为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世界级案例”(比尔·盖茨),网格化管理成为城市政府青睐的社会管理模式并得以广泛推广。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技术手段、管理机制、管理流程和评价体系的全方面创新,有利于管理问题的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有效反馈,实现了社会管理的精确化、高效化、全时段和全方位,改变了传统社会管理中“小问题”积小成大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极大提升了管理的范围和深度。但在面对社会自治诉求与政府社会管理诉求的矛盾与挑战、静态化管理现实与动态化管理需求的矛盾与挑战、重管理轻服务与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与挑战时,网格化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亟待实现变革,即由单一主体的网格化管理向多元主体的网格化治理转变。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和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1 〕 (P23)我们认为,伴随着城市管理的复杂化以及任务量的加大,行政科层体系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压力,不得不主动努力推动自身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来积极应对和推进。

一、以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应对社会自治诉求与政府社会管理诉求的矛盾与挑战

城市社会管理一直存在两个维度,即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维度与居民自下而上的自治维度。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取决于这两个维度的良性互动情况。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形成了“单位办社会”、高度政社合一的社会管理体制,作为政府延伸体的“全能”的单位包揽了几乎所有的社会事务,造成了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附,作为社会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被单位挤压而“虚拟化”与“边缘化”,逐渐演变成“拾单位之遗、补单位之缺”的具有“行政-社会”双重属性的行政区划结构,其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的功能日渐萎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出现分离,国家统包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回归社会,社会自治组织也逐渐恢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本质。但一方面,由于行政化的出身,从一开始社会自治组织便丧失了自治的理念及机能;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政府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管制型的政府行政建构、准动员型的行政执行模式和以完成任务指标为手段的行政激励体制”, 〔2 〕造成城市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介入过多、过深,导致城市基层社会管理面临“行政整合过度”与“社会自治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

网格化管理在面对社会自治诉求高涨和政府社会管理诉求居高不下的情境中,加深了这一困境,甚至存在“削弱社区自治能力的可能性” 〔3 〕:网格化管理仅仅实现了社会管理的技术革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管理权力运行的格局和机制,即网格化管理并未完全脱离政府“自上而下管理”的实质逻辑,反而进一步促使政府职能在基层社会的多角度展开,社会自治组织逐渐被淹没在政府交办的各种事务中,成为行政权力的延伸,社会自治组织在社会自治的名义下再度“被行政化”,基层社会自治空间进一步萎缩,网格化管理陷入“控制有余、自治不足”的窘境,社会管理的单主体使网格化管理在一些规范性、浅层次性的问题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在处理复杂问题、深层次问题方面却无法形成长效机制。由此可见,网格化管理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体制角度来说,都是对政府社会管理诉求的有效应对,却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社会自治诉求,无法真正化解社会自治诉求与政府社会管理诉求之间的矛盾。

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4 〕。基于治理权力向度的多元性,治理的有效运作,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自治组织的合作关系,即社会自治达到什么程度才是适当的,政府社会管理止于何处才算恰当。有效的社会自治将为政府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没有政府的社会管理,社会自治将走向异端;离开了社会自治,政府社会管理也必然力不从心。网格化治理利用网格化技术,通过网格化空间实现政府管理空间和社会自治空间的整合,政府以及社会自治组织之间在自主负责、合作分担治理责任的基础上共同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形成灵活的、多元的公共利益实现途径,通过政府与社会自治型组织之间的合作,可以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一方面促进了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社会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同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从根本上排除了政府中心主义倾向,使更贴近公民意愿和利益诉求的社会自治组织成为与政府平等的合作主体,有利于公民权的实现与保护。在政府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两者的关系上,网格化治理以社会自治组织的自治为基础、以政府的“有距离治理”① 为保障,政府与社会遵循各自领域的运行逻辑,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善治。

二、以政府的“有距离治理”应对静态化管理现实与动态化管理需求的矛盾与挑战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基本处于静态化管理状态。所谓静态化管理是指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对变化多端与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实施“人为静止”的管理策略,其基本特征在于封闭性、静态化、保守性、单一化、控制性、专治性、差异性待遇与区别性对待、直接性,以及物质占有与人身束缚性依赖。〔5 〕静态管理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是基于单位制的“单元分割”式治理模式的典型特征,其所面对的社会结构是封闭的,所有社会问题都消解于单位社会体系之中,政府并不直接面对社会,社会的复杂性被单位的同质性所掩盖。〔6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其基本特征在于社会结构动态化、社会价值多元化、社会关系错综化、社会问题复杂化。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加之单位制的消解,政府直接面对社会“非结构性的复杂性”,复杂多层和多向流动的社会开始暴露在国家的面前,再以传统的静态方式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进行管理和服务,显然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网格化管理可以对管辖范围内的人、事、物进行动态化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实现管理的动态化。但从目前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网格化管理仍处于静态化向动态化管理转型过程中,总体上静态有余、动态不足。第一,信息的动态把握不足、无法实现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运用不断获得的最新的有关社会运行的可靠信息加以预测,并将期望的社会管理目标同预测的结果加以对照,在出现问题的临界点之前就发现问题,事先制定纠偏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使问题堆成山而积重难返,以确保管理目标与预测结果相一致。〔7 〕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信息整合,但是对信息的管理处于静态化、被动化状态,只有采集,没有分析;只是单一信息,没有对信息进行整体性分析以抽取信息中的共性,并进而对信息进行细致的分类,以便于信息比对,从而在出现问题的临界点之前就能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因此,信息资源的价值没有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前馈控制的无效性。第二,信息资源互联与共享不足。网格化管理的基础在于将局部性信息在合理分类、动态更新的基础上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纵向与横向上的信息互联与共享。而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由于建设模式和技术标准各自为政,存在非常严重的条线分割,各网格系统都在本级系统内封闭运行,信息资源首先属于各网格单元,对于其他网格信息资源的使用需要通过信息交换来进行,数据信息无法统一共享,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甚至数据信息互相矛盾,无法实现各网格对整个网格系统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导致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环节上无法有效衔接,严重阻碍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快速、有效的反应和处置。第三,网格化管理主要处于静态的网格划分层次,动态的业务协同尚未有效开展。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在资源整合、条块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协同作业,但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分别按照条和块建立起来的众多网格没能够有序的整合在一起,无法实现业务协同,使网格化停留在表层,导致网格功能的虚化现象。

以间接性管理方式与手段为主,以人为中心和社会人管理的原则,既是动态管理模式的基本层面,又充分反映动态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5 〕网格化治理以社会自治组织的自治为基础、以政府的有距离治理为保障,充分实现了管理手段的间接化和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政府的职责是为社会自治提供必要的条件,而不是直接去治理社会;在治理资源上,由资源掌控向资源动员转变。要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领导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应该是多做服务性工作,在治安防范、文化建设、计生服务、养老助残、慈善帮困、就业援助等城市基层民生事务上以社会和个人为主体,使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应对动态化管理需求。

三、以无缝隙管理应对重管理轻服务与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与挑战

2012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时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使基层政府实现了横向协调,促进了行政资源的整合,这无疑有利于公共服务的提供效率。但由于不少地方政府对社会管理仍存在管控思维而缺乏服务意识,不是着眼于改善民生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而是着眼于严防死守;不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而是停留在消极防范和事后控制的“灭火式”管理上,导致在网格化管理中“重管理轻服务”倾向严重。同时,从网格化管理的运作来看,网格化管理以行政权力为运作基础与核心,其单纯依靠行政力推动的操作结构使其在面对高度复杂性社会问题的时候,尤其在面对多样化、差别化和高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时,往往会捉襟见肘,其持久性令人怀疑。〔3 〕而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政府服务功能的要求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多样化、差别化和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发展型公共服务需求逐渐提高,而保障型公共服务逐渐递减②;基本需求标准逐步提高,权利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安全需求越来越迫切;阶层之间和代际之间需求差异较大。但目前我国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却与多样化的公共需求极不匹配,导致政府服务功能不足,对社会治理产生了广泛的不良影响。

基于此,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无缝隙管理以应对公共需求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对于何谓无缝隙管理,拉塞尔·M·林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于那些和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和事物来说,无缝隙组织提供了一种流畅的、真正的不费气力的经验。无缝隙组织的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直接接触;两者之间不存在繁文缛节、踢皮球,或者是诸多遁词。顾客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 〔8 〕 (P4)无缝隙管理一方面是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无缝覆盖,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功能的无缝覆盖。网格化治理从治理主体上实现了多元化,构建了以政府、社会和市场为主的多元公共服务提供格局,实现了政府服务管理与社会需求的无缝隙对接。政府以服务为先为理念,打破了各自为政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以闭环、完整、连贯的整合式流程取代以往割裂的、各自为政的分散化流程,〔9 〕有效推动了跨部门公共服务提供,在政府内部形成了相互补位的网络体系,并摒弃“管”字当头的“硬性”思维,“软化”社会管理,以公民需求为导向前置社会服务触角,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与水平,同时以有距离治理的方式让权于社会,为社会自治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日益广泛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来,不仅显著提高了自治能力,更有效填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网格化治理是社会管理发展的大方向,其实质就在于从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向以党委领导、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与自下而上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管理与服务相融合的多元治理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需要适时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发挥网格化治理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优势的同时,不断强化网格化的服务功能和动态管理特征,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水平。

注 释:

①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来看,一定的结构决定一定的功能,政府与社会的空间结构状况决定了政府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有距离治理的提出是针对传统的政府直接控制而言,即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减少直接控制,更加强调社会自治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建构起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②根据张立荣教授的观点,保障型公共服务维护的是公众的生存权,发展型公共服务则为公众生存权的获得提供基本的可行能力。

参考文献:

〔1〕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5.

〔2〕徐湘林.“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J〕.战略与管理,2003(4).

〔3〕田毅鹏.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J〕.学海,2012(3).

〔4〕郁建兴.中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社会政策与体制机制〔J〕.学术月刊,2011(3).

〔5〕刘继同.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战略转变〔J〕.管理世界,2001(10).

〔6〕彭 勃.国家权力与城市空间:当代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变革〔J〕.社会科学,2006(9).

网格化管理篇(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关安排部署,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实践,为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基层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最近,我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镇街道、村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四级体系基本建成。一是建立健全了县、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机制,网格事项的发现、处置、上报、交办、办结、回访、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二是四级体系分级管理,梯次互动,各层级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网格化事项,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网格化信息系统事件处理及时。

(二)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运行良好。截至目前,我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累计录入人口信息XX条(流动人口XX条,特殊人群XX条),群防群治队伍XX条,群防群治人数XX条,单位场所XX条(重点单位场所XX条),房屋信息XX条(出租屋XX条),事件处理累计XX条(县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累计办理事件XX条,全县民生事项累计XX条,占比XX%,社情民意收集XX条,占比%,特殊人群服务XX条,占比%,矛盾纠纷劝解XX条,占比XX%,突发事项报告XX条,占比XX%,参与治安防控XX条,占比%)。

职能部门事件办理情况:20XX年红黄牌事件情况:

(三)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运行效果良好。

1、网格员坚持一日双巡,更贴近老百姓,拉近了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距离。2、网格员既能及时发现网格内的矛盾,又能将大多数矛盾解决在网格内,诸如邻里间房屋漏水、下水道堵塞、物业纠纷等。3、网格内各项信息更加全面透彻,网格员收集各类基础信息导入系统,并动态调整更新。4、网格员参与治安防控,一定程度上震慑犯罪行为,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5、网格员主动发现和受理群众诉求,现场办结或通过手持终端机报送处理,老百姓遇事爱找网格员,认可度高。6、网格员充实了社区队伍,很多以往累计的民生事项得到办理,社区工作量下降,实际作用大于居民小组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新生事物,我县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我县是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之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但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落实力度不够,街道办好于城镇,城镇工作进展慢。由于个别城镇的社区网格化工作落实不到位,镇网格化专干还要做社区专干甚至网格员的事情;四级体系还不够完善,事件处理情况差别大。街道办之间横向比较进展也不够平衡,分类工作各有长短。

(二)群众知晓度、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一是知晓度不高。由于宣传以及地域的原因,城市社区居民很多还是知道有网格化工作和网格员,但是网格化工作是什么以及网格员的职责作用还不清楚。城镇社区以及全县的农村对于网格化工作的知晓度则极低,很少有群众知道网格化工作是什么。二是参与度不高。网格员开展工作常常遇到不理解不支持,大多数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少居民较注重隐私,有事找社区、找政府,无事怕打扰,甚至态度恶劣,网格员入户采集和调解矛盾纠纷极其不便。

(三)工作保障不足。一是网格员的绩效工资问题。我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半年了,绩效工资原定为按月考核季度兑现,但是去年四季度的绩效考核财政还未到账,影响了网格员的积极性。二是网格员保险待遇问题。由于我县网格员是参照公益性岗位购买保险,购买的四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中的养老和医疗都需要网格员自行购买后接近年底凭票据到街道报账,网格员意见较大。三是社区基础条件问题。部分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办公场所面积小,网格员队伍配备到社区后,办公面积和办公设备更不足,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网格员队伍问题。一是网格员队伍不够稳定。由于专职网格员能力素质以及网格员身份的原因,年轻一点的网格员就想着走,年龄大一点的能力又不及年轻的。二是专兼职网格员差异。由于原则上专兼职网格员工作内容都一样,兼职人员意见较大。一方面是待遇问题,兼职网格员只有绩效考核。另一方面是兼职网格员原本的社区工作也比较多,精力有限,由此还造成个别社区一个专职网格员负责两三个网格的情况,一格一员难以落实。三是农村网格化工作开展难度大。一方面我县配备了部农村手持终端机,有手机的农村正逐渐开展工作,其它的农村网格化工作基本没开展。另一方面农村网格员大部分都是村书记、主任兼任,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手持终端机基本不会用,再加上其它诸如计生、民政方面的工作,网格化工作更难在农村落地。

(五)部分镇街道领导不够重视。一是网格化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比如工作任务不按时完成,影响整体进程;镇街网格化专干身兼其它工作,其它任务一来便无人负责网格化;工作场所、设备保障不到位,工作无法开展。二是对网格员日常管理不到位,部分网格员多次手机无人接听或者关机;PC账号和手机账号长期不登陆并经县上提醒无果,影响账号活跃度和综治目标考核;网格人员名单调整和网格员请销假上报备案不主动。

三、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切实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落实,从思想、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强,高度重视,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全县落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保证工作进度。

(二)要切实完善保障机制。一是人员保障。要加强对网格化专干和专兼职网格员的业务培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提高其适应网格化工作发展的能力;二是制度保障。一格一员,定人、定格、定责。落实省市关于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既要留得住人还要淘汰人;三是资金保障。各项经费要及时划拨到位,资金要按时拨付网格员以及切实保障工作场所、设备的需求;设立激励资金,推动网格员创先争优,出先进出典型。

(三)要切实完善职能部门进驻和网格划分情况。一是进一步完善需进驻的部门职能,涉及服务群众的职能部门都要入驻,包括水、电、气和通信部门,提升网格服务能力,丰富网格服务内容,让老百姓反映的事件都能有部门处理。二是进一步完善网格划分。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原因,部分网格需要拆分增加网格,部分地区需要新增网格。

(四)要切实强化宣传。县上和各镇街道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宣传,网格员自身要加强日常宣传,农村和城镇宣传要同时进行并落实到位,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增加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于4月中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由副主席刘玉琦带队,先后深入到丹赵路、大坝、均州路三个办事处及相关社区,对我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市综治办就相关问题进行协商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推行了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了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工作,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印发了《丹江口市实施城乡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城区各办事处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广泛宣传发动,统一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营造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按照动员部署、划分网格、确定网格员、培训网格员、试点运行、全面开展的工作流程,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任务相当、便于管理的要求,兼顾自管小区、物业管小区、单位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多种类型以及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因素,城区五办目前实际划分网格数254个(其中城市社区221个、城中村17个、其他村16个),网格内有79548户、227666人(含流入人口)。同时,根据网格划分,将网格员、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等力量统一纳入网格,实施分块管理

(三)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市综治办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丹江口市网格化管理网格员汇总登记表》、《丹江口市网格信息表》,按照行政区域代码,统一编定网格员编号,将留守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信息等分类总人数纳入网格信息收集内容中,摸清各网格内的商户、居民、店铺、单位等基本信息。目前,各城区办事处已进行摸底实施,正在汇总整理。

(四)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督办检查制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督导专班,将此项工作纳入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下发了《丹江口市综治工作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使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严格奖惩兑现。针对各社区网格划分、地图绘制、信息化采集等前期基础工作开展情况,市委、市政府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检查督办,不断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现场推进会等形式,以点带面,推广好经验好作法,确保全市网格化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新生事物,我市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我市是全省10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市之一,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予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但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落实力度不够,整体工作进展比较慢,办事处之间横向比较进展也不够平衡,出现了工作盲区和真空。

(二)居民参与度不高。从调研情况看,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参与度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所致。目前社区以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救助、计生等公共服务为主,服务对象以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和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为主,直接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服务项目不多。二是社区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倾向所致。社区从事了过多的行政性和半行政事务,既有计生、就业、社保、民政、综治等常规性工作,又有各类统计、调查、检查等临时性工作,社区工作调查多、统计多、报表多、台账多,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开会、迎检、写标语、整理档案上了,场面性的活动开展较多,社区工作者上门服务、面对面服务与群众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城市社区居民素质层次不同所致。不少居民较注重隐私,有事找社区、找政府,无事怕打扰,甚至避而不见,往往给社区网格管理采集第一手资料和相互服务带来不便。

(三)社区管理难度较大。一是社区服务资源难以有效整合,诸如小区停车、基础设施等各自为阵,社区难以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增加,加工、餐饮等行业混合在居民小区,社区缺乏管理手段,影响了社区的公共安全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三是社区与物业公司尚处磨合阶段,一些物管小区成为社区管理盲区,部分老社区因为历史原因,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

(四)社区干部队伍有待加强。目前,城区人口近20万,只有109名社区工作者,且年龄普遍偏大,若继续沿袭自然减员递补的方式,很难适应社会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要。此外,社区民干部的生活待遇偏低也影响工作积极性。

(五)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已开展了九进社区服务活动,单个部门都是采取在社区加挂牌子的方式开展工作,仍是各自为政、对上负责,难以统筹兼顾。目前信息采集的标准正在制定完善中,建立网格化信息系统是进行网和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和技术保证,已迫在眉睫。到底是自建平台,还是依托十堰,已成当务之急,急需研究解决。

三、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市委、市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领导重视了,方案出台了,关键是要抓落实。通过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切实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落实,从思想、组织、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断加强,确保社区网格化服务有人抓、有人管、管到位。

(二)要切实落实工作举措。要按照《丹江口市实施城乡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紧紧围绕人员配备、工作经费、信息化建设、网格员职能四个方面,列出时间任务表,明确责任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保证工作进度。

(三)要切实推进改革创新。我市既然是全省10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市,就应当充分结合实际,大胆改革,大胆创新。比如在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由综治办牵头、民政局负责,启动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办法,对社区人员流转、办公用房、经费保障及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要走在全省、起码是十堰市的前列。

(四)要切实完善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将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市城乡网格化管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统筹、组织和协调作用。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各专项工作小组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抓好相关工作的督办和落实。二是人员保障。对经考核后确定招录的社区网格管理员,要统一组织专业培训上岗,适当提高其生活补贴标准。建立社区人员退一进一机制,探索建立市直单位新招公务员下社区锻炼制度和党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解决有人干事和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问题。三是资金保障。根据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统一部署,市财政要预算安排网格化管理经费,用于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平台搭建等,落实平台维护、数据采集更新、硬件建设等费用。增加社区工作经费,同时,鼓励和引导驻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资金和智力服务。四是机制保障。各办事处、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将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社区服务管理考评,建立部门责任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奖惩。

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范文(三)

幸福社区网格化管理在20XX年开始实行,划分为15个网格,每个网格管理成员由社区领导、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等3人组成,社区领导为网格管理的负责人,我所在的是幸福社区第10网格,该网格有居民550户,单位场所有3家,商铺有97家。

我通过培训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但每新任一项工作都有所前期难度。第一周:社区领导为我们介绍了社区干部,熟悉社区环境,讲解工作细节及工作的职责。我们的邹主任为我们实地指出各网格划分区域的基本情况。第二周:在网格管理员的安排下各网格员下基层到自己的管理区域信息收集,这才应征了老人们常说的万事开头难,而此时我第一道关口进门难,或许是因为社会人员的杂乱,居民的安全意识防范,使其工作难开展,比较辛苦、单调,有时还会被人误解,在此阐述我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所体会到的工作的难点、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建议。

一、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难点

1、治安管理管理难度大

幸福社区位于县城中心现在交通便捷,外来人口较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安管理的难度。一是春节前期人口比较集中,发生入室盗窃,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治安面临新挑战。二是外来租住人口身份背景复杂,从事不同的行业,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增加。

2、人口与工作地全覆盖化管理难度大

一是县城的出租房较多,人口的流动性也较大,而流动人口都是做一些临时工作,就没有固定的工作点,今天在这里上班说不定明天就不在这里就职;二是在单位场所商铺去登记工作人员居住地时,多数工作人员根本都不配合,乱报住址或是不理睬;三是到居民家中去采集人口信息时,有的居民不会如实而报,要么就错报要么就不报,这样就很难得到第一手真实资料,所以人口与人口的工作服务点很难实现网格全覆盖化管理。

二、网格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网格内管理人员分工不清,责任不明,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网格管理人员由社区领导、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小组长组成,社区领导为负责人。网格员不可能把所以的工作都全包干,联系、汇报工作、处理问题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把三人的具体职责明确出来,没有充分调动居民小组长的积极性,网格内的事情就是网格员自行全责。

第二,网格化管理内没有固定去解决问题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网格员善于发现问题,但没有能力职权去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确实有在网格的层面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手持终端上报职能部门,可迟迟没有去实施解决这个事情,搁置不管,就让居民看不到网格员工作的成效。

三、对社区网格化管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

对于一般性的事件:网格员现场处理,上传手持终端;需要协调处理的事件:网格员现场拍照受理,带回社区报告相关部门,反馈服务管理对象;突发性事件:网格员立即手持终端上报相关职能部门,网格员现场跟踪缓解事情的严重后果,协助完善。

网格化管理篇(4)

2.整合力量,优化配置,建立与网格对应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网格党小组组长、辖区民警为骨干,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等参与。要充分考虑网格管理服务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和性格特点等因素,使每支网格团队都具备较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从而在网格的管理服务上形成了“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党小组”的组织架构。

3.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网格党小组及其成员以普遍联系为主,一般每名党员每月进行3次普遍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网格党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和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网格团队成员主要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五个员”的作用,一般每年集中安排四次普遍走访,深入了解网格内各户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平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群众有困难、有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加以解决。

网格化管理篇(5)

网格到底是哪种管理

网格化管理在各地的具体做法并不一样,N市Q区的做法是对应街道、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分别设立一、二、三级网格。街道工委书记担任一级网格负责人,二级及以下网格责任人由街道班子领导、街道机关科室负责人、社区(村)党组织负责人等担任。二级及以下网格中配备舆情信息员、安全巡管员、综治维稳员、司法调解员、政策咨询员,实现“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和“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另外,区里还积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网格化管理。具体来说,网格化管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延长社会治理链条,下沉社会治理资源。目前全区九个街道累计划分为107个二级网格和7679个三级网格。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完成社会治理的具体任务主要不是在以社区为主体的二级网格中,而是在由农村的自然村、城市的楼栋和驻区单位所构成的三级网格中。在延长社会治理链条的同时,网格化管理还将治理资源下沉一级。区里规定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要下沉到网格。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挂钩一个片区(即一级网格),定人定岗定责;街道其它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则全部下到二、三级网格,确保不存在管理盲点和服务遗漏,行政人员下沉导致了治理资源的下放。

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治理资源。区政府要求街道打破传统科室职能界限,搭建街道网格一站式服务中心,使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和资源在网格中得到共用。有的街道还建立了网格联席会议制度,三级网格作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借助这一平台,驻区企业、高校等单位的资源被有效整合,社区服务质量与基层治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主动吸纳和积极满足社会利益诉求。在网格化管理中,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具体体现为三项机制:一是信息采集机制。建立网格社情民意信息网络,在楼栋(组)配备专兼职信息员、社区(村)建立信息点、街道建立信息站、区局建立信息中心,每年至少开展两次走访,全面存储、及时更新网格服务对象信息。二是定期巡查机制。网格责任人每天要到责任区域内巡查至少一次,以确保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畅通民意传输渠道,做到有问题早发现。三是联动处置机制。网格责任人对在网格内能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要报上一级网格协调解决。

假台账的由来和过度科层化

网格化管理对社区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非预期的后果。这不仅影响了网格化管理自身的效能,也干扰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运行。

网格化管理在实践中出现了过于强调过程和手段,结果却偏离了治理的目标和实质。

比如考核评定原本是确保实现目标的约束手段,然而很多时候它却耗费了大量资源,成为整个治理体系运转围绕的核心。调查中发现,作为全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区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主要就是考核各级网格,考评方式主要有“查台账”和“看现场”。于是,对于网格工作人员来说,“制作台账”和“布置现场”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从而产生了“台账制作术”和“现场布置术”。不少网格工作人员抱怨制作台账浪费了他们过多的时间,但为了获得较好的考评结果,他们只能竭力应付,甚至是造假。事实上,区相关部门对这一情况也心知肚明。

对网格化管理的分析发现,强调“技术化”的形式有可能耗费过多治理资源,并偏离治理的实质目标。如何避免这一后果,是网格化管理急需破解的难题。

此外,网格化管理与过度科层化是一对孪生事物,过度科层化导致治理复杂化。从实践来看,网格化管理强化了治理的科层化倾向。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严格按照既定标准将辖区划分为不同级别的治理单元,即网格,组织体系结构稳定、等级明显,资源配置以及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等均严格按照上述等级结构进行;第二,系统的治理目标被各级网格以量化指标的形式层层分解和下达,上级网格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下级网格及其责任人进行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奖惩,以此来保证治理目标实现。这种科层化无疑增加了城市基层治理的复杂程度。

在网格化管理中,最基层的三级网格中尽管并未设立实质性机构,但行政资源下沉和以网格为单位的社区党建,事实上还是在街道―社区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治理层级,增加了信息传递、诉求回应以及职能协调的难度。

此外,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推进网格化管理,不同层级、区域的网格基本适用同一套考评指标,忽略了治理对象的内部差异,增加了治理的复杂性。

基层政府

为何沦为“多面手和万金油”

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作用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社会组织运行和社会成员互动的过程会产生信任、互惠以及各种参与和互动的机制,这类自组织行为提高了社会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

但网格化管理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这种“行政化”治理提升了基层政府服务社会与整合秩序的能力,但同时,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更多是作为管理对象,参与公共治理的空间有限。“行政化”的治理无疑将导致诸如相互熟悉的关系网络、自发形成的公约制度以及居民间的信任感等难以生成和发育,结果是社会力量培育不起来,政府一切大包大揽,不堪重负。

同时,网格化管理也存在泛化趋势。其实施过程中普遍强调所谓的“精细化、扁平化、一体化”,将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平安法制建设、社会治安、拆违控违、社区服务、民生改善、矛盾调处、高校园区建设、党建工作等诸多职能尽可能地纳入网格。比如某街道就提出其网格化管理的十项职责为:城市管理联抓、公共安全联防、平安法治联创、流动人口联管、群众工作联做、民生保障联保、科教人才联享、发展平办、精神文明联建、区域党建联动。

网格化管理篇(6)

二、网格划分

根据城区自然地理布局和社区的区域划分,对城市建成区、重点规划控制区域,按照社区管辖的范围界限划定网格,一共划分为12个网格。

按照“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管理”的原则,以及单元网格人口数量、主次干道数量和管理任务轻重,将网格分为A、B、C三类。具体划分:

(一)配置方法

1、实施“六进网格”。将社区干部、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片区民警、城市客运办人员、各单位“门前四包”管理员等统一纳入网格,实施分块管理。六类人员按任务轻重、工作量大小确定进入网格的人员数量。

2、每个网格设置1名网格长,网格长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为该网格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实施、协调、督办等工作。

3、每个网格达到“五有”: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

(二)职责分工

l、社区干部职责。督促辖区单位落实“门前四包”,监管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组织爱国卫生大扫除,负责辖区违法建设的巡查、上报。

2、城管执法队员职责。负责查处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市政工程以及工商行政、环境保护、公安交通等城市管理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违规行为。负责网格内市政设施的监督管理,对未经许可而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和使用城市排污管网等市政设施的行为进行处罚。

3、环卫工人职责。负责网格责任区内路面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

4、城市客运管理员职责。负责网格范围内的公汽、出租车的管理,严禁责任路段内公汽、出租车乱停乱靠、违章调头,无线路客车进城揽客。

5、片区民警的职责。负责维护网格内治安秩序,支持城管执法队员依法管理,打击暴力抗法行为,保障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

6、临街单位“门前四包”管理员职责。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积极配合城管执法队员、片区民警、社区搞好城市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四、工作标准

(一)A类网格工作标准

1、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流动摊点及时取缔;无乱牵乱挂、乱涂乱画;门店招标牌等设置规范,无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无出店占道经营;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时;临街门店自备垃圾容器符合要求(小型餐饮门店必须自备垃圾桶、废纸篓、潲水桶,冷饮、水果等其它门店必须自备垃圾桶和废纸篓),无随意倾倒垃圾问题;其他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2、规划管理标准: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3、园林绿化管理标准:行道树上无乱拉、乱挂、乱晾晒;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化带、公用绿地和树木的行为;其他违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4、市政管理标准:无占道焊接、洗车、乱堆放;线杆、路灯无乱拉条幅和牌匾;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损坏市政设施和擅自开挖市政道路的行为;其他违反市政道路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5、市场管理标准:无证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得到及时查处、无马路市场。

6、环境保护标准:及时查处商店高音喇叭、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查处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及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行为。

7、交通管理标准:非机动车辆按线摆放整齐有序;及时纠正、查处机动车侵占人行道、慢车道。无公汽、出租车乱停乱靠、违章调头,无线路客车进城揽客。

(二)B类网格工作标准

临街无乱牵乱挂乱晒、乱涂乱画、无乱拉条幅,门店招标牌等设置规范,无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无出店占道经营;临街门店自备垃圾容器,无随意倾倒垃圾现象,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及时;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及时查处;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化的行为;无占道焊接、洗车、乱堆放;及时纠正和查处占压、损坏市政设施和擅自开挖市政道路的行为;及时查处高音喇叭、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查处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及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行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有序,保持道路畅通;无公汽、出租车乱停乱靠、违章调头,无线路客车进城揽客。

(三)C类网格工作标准

无乱搭乱建,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理;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查处。

五、检查考核

(一)制定考核办法。制定出台《县城区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和《县城区“门前四包”管理考核办法》;对网格的检查考核由县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临街单位“门前四包”管理的检查考核由社区负责。

(二)定期开展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公开通报。年终根据每月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排名。对年终综合排名前5名的网格给予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年终综合排名后3名的网格,进行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网格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予以通报表彰。对“门前四包”管理工作年终排名前30位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年终排名后5位的单位,提交县文明办取消其年度“文明单位”的申报资格。并与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初审考评由社区负责。

六、实施步骤

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网格化管理篇(7)

二、重抓团队强服务。根据网格内服务对象的数量、范围、特点和需求,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将197名服务团队人员和4993户群众按38个网格进行分组,并将组织团队所有人员进行大规模培训,较为全面地提高其在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走社(村)入户、信息采录汇总、处理群众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增设子团队,各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子团队的形式吸收人大代表、剩余联户党员、团员青年、妇女骨干、居民代表、乡土人才、创业创新带头人、群众文艺骨干、志愿人员等社区成员中骨干力量等加入到网格化服务体系中,切实强化服务。

三、重抓走访强采录。培训结束后,各组将按分组情况进行一次大规模、全范围走访,把联系卡发给群众,了解联系群众的家庭、经济、就业、健康等一系列基本情况,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信息小组将收集的资料全部汇总录入到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中。同时,抓好联系群众相关信息的跟踪工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各组一年至少4次走访网格内家庭,并由信息小组以每月召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例会的方式,对需调整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于每月月初将汇总的群众反映情况提交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解决办法。

四、重抓总结强长效。在工作中将认真总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经验,排查运行中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长效运行与管理机制,以进一步提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长效推进该项工作,使之成为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实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乡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发挥组织体系、制度考核和载体设计的优势,有效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一、合理划分责任网络,建立起尊重民意、符合乡情的网格体系。以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乡党委为核心、基层党组织为龙头、党小组为中枢、广大党员为主体”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级清晰、四级联动的组织网络为基础,明确了**网格的划分以党小组为基础,划分10个网格,每个网格控制在180户左右,在划分网格时坚持不打乱原先的党小组编制。通过网格的划分,促进原先联户党员联系群众的格局更趋合理,更具科学,努力实现党委、政府管理由以往的条条、单向朝块块、点面结合转变,真正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有效避免出现“真空”和“盲区”。

二、合理配备组团人员,建立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服务团队。在以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推行的机关党员联系社区党小组、“党员+团员+妇女骨干”、“一名年青党员、一名‘双带’党员和一名老年党员”等模式基础上,坚持各层面管理服务资源的集中整合,紧密结合“进家庭、知民情、暖人心、促和谐”活动的开展,组成以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党小组长、社区民警、医生、部门中层干部为主的服务团队,合理安排到每个网格。通过组建团队,将本乡范围内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科学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集中优势,提高管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信息数据库里的居民基本情况,并通过发动联户党员的作用,上门对联系的每户居民的情况再次摸底、再次核对,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加强对数据库的内容不断完善与充实,使党委、政府可以及时掌握动态、全面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提高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

四、摸清群众所思所想,建立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为民服务体系。在以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已开展的主题化联系、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活动和党员亮相工程的基础上,坚持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这一核心,通过发挥团体各成员的优势,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形成支持发展、遵纪守法的价值取向,并借助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党小组例会制度、社区党小组长工作例会和乡机关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等制度,实行动态化掌握,努力将管理服务反应由缓慢变成快捷,努力将管理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加快解决基层问题的效率,最终促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效、深入的开展下去。

枸杞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近日,枸杞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在完成了前期的摸底调查、方案制定、动员部署后,11月9日,乡全体机关、社区干部又一次组织学习了实施方案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服务对象和计划进度。

一是高度重视,党政会议定方案。专题研究部署“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组织机构,针对27个网格单元,配备好能力强、业务熟、群众基础好的机关、社区干部和群众党员、骨干青年组成服务团队,努力使服务工作得到有效覆盖。

网格化管理篇(8)

对于城市的建设管理方式,古来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四通八达。凡历史上设计良好的城市,均无死角。

对于宜昌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设计,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几百年前的北京城。管理这个设计方案运行的机构有一个“绝无仅有”的名字: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

不仅这个机构独一无二,宜昌对于城市的管理理念,也是独一无二的。

无死角覆盖

在宜昌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里,我们看到了宜昌市城区的所有角落。

按照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这一很有科技含量的系统核心:多重人治系统。

何为多重人治系统?该设计来源于日本的“都道府县,市町村”的双重行政设计,将行政管理范围尽量切碎,按照网格化设计,使得行政区域内在管理上没有盲点。

这其实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实际非常浩大的工程。这至少意味着,无论你在宜昌市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任何情况出现,你都可以在五分钟之内找到一个网格管理员。而且全部网格管理员都拥有和主网络联网的终端系统,通过信息上报和实时网络监控,事故反应速度会提高到一个以往匪夷所思的地步。

而这,也是宜昌市网格系统设计的初衷之一。

宜昌市西陵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苏,是个经常一脸笑容的人。不知道这是否与他常年和民生打交道的关系。他表示,在网格系统建立之后,至少可以做到“人,物”两类信息全覆盖。

“在系统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小区的每一栋楼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组成,是租户还是业主,家里有几口人,都是做什么的……”他说,这还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基本信息。甚至连一个网格内哪里有下水道井盖公共设施等等,都一应俱全。

那么这一套如此详尽的系统,财政在其中投入的经费是否非常巨大?张苏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在西陵区总共有541个网格,每个网格有一个网格管理员,工资每月两千出头,由市财政与区财政两级按照6:4划分支出。“其实远远低于建设一个如此密度的监控系统所要投入的经费。”他说的是实话。

而网格管理员的工作,相对于传统社区工作而言,机动性更高,反应更迅速,上报速度更快。作为“宜昌市第一批网格管理员”的王宽仁来说,大学毕业来做一个网格管理员,虽然工资不高,但“工作还是很有意思的”。

他说,根据自己工作这几年的体会,网格管理员“是一个没有可借鉴的工作”。由于这个“头衔”只在宜昌存在,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能真正用心去探索这份工作。“工作自豪感还是很强的。”

搜集人口信息,管理社区综合信息,联动化解社会矛盾……这些看似复杂却“接地气”十足的工作,让宜昌人给这些东跑西颠的网格管理员们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格格。

三种机制

在网格管理的“三种机制”中,纵向机制就是要理顺“三个中心”和社区“三个站”之间的关系,确保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原工作任务各自承接,顺利运行。主要是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部门的职能对接和信息双向反馈,确保沟通顺畅、联动共享。

所谓“横向机制”,是重点理顺街道“三个中心”之间的关系,社区“三个站”之间的关系。他表示,以社区层面威力,就是要强化“两个合作”:一是网格合作,其核心是“分片负责,分组互助”;二是“三站合作”,其核心是“三站协作、信息共享”。

说到“内部机制”,他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将是在社区网格工作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他说,要让网格管理员扮演类似《西游记》里土地爷的角色,能随时将各类信息“精确定位,准确掌握”,基于此,他们还发明了类似“带头制”即老工作人员牵头工作制度,和类似管辖区域延伸制度的“网格合作”制度,即若干名网格管理员以及社区志愿者形成互动小组,对同一个片区几个相近的网格负责,进行联合巡查走访,轮流值班休息。

他表示,“双合作机制”是他们的一种探索,现在还在完善阶段。但在其他方面,宜昌的“网格化城市”,已经是其他城市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事实了。

全民共建

宜昌对自身未来的定位,是“现代化特大城市”。宜昌市财政局局长王金建告诉记者,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根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既大又强,特优特美”这八个字。围绕这八个字的目标,我们提出了“123”的财政工作要求:坚持一个宗旨,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做好“三个服务”即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基层群众,服务预算单位。他表示,“123”工作要求是一个深度融合的统一体,要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从城市的综合管理角度来谈,应该是一个以政府建设为导向,集合企业、甚至全民力量的建设方式。

宜昌市财政局副局长张爱平表示,在财政购买服务的角度来说,其目的,也是为了贯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财政要分清应负责的领域”精神的一种实践。

网格化管理篇(9)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诠释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

服务行政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强化服务职能是服务型政府与传统政府本位的管制型政府最为显著的区别,任何政府均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政府统治职能将不断弱化,而作为社会管理的服务职能迅速提升。提供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公众需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对覆盖全市每个家庭的走访活动,可以了解个体的不同需求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当然,公众有拒绝服务的权利,也并非网格内的所有公众都愿意接受服务,尤其是城市社区,可能更注重隐私。因此,在面上入户走访以后,则定期根据公众的要求进行重点走访,对于服务需求不迫切的公众,则可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了解情况,减少对公众正常生活的干扰。

高效行政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指出:作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和未来行政改革的总方向,政府将由权力代表者转变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和执行者,这对政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效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将网格居民的家庭情况、住房、计生、优抚救助、党建群团、医疗、教育、土地承包等信息资料输入信息系统,便于掌握服务对象的基础数据和工作动态,实现从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的情况采集、反馈机制,将基层需要市、县(区)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职能部门,并根据密级要求,设置相应权限,确保信息安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回应行政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服务型政府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回应性的属性,要对公众需求做出及时和负责的反馈。为此,必须确立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体系,通过这种有效的制度安排,确保公众利益要求和对政府提供服务的评价能够及时、准确和顺畅地到达公共权力系统,这是服务型政府准确提供公众所需服务的前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根据前台受理,后台服务团队解决问题的原则处理公众诉求,同时信息系统中建立民情电子日记模块,作为监督考核各团组工作的依据,确保公众诉求能及时得到回复。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体现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目标:

价值取向追求以人为本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人本精神是加强政府服务职能的灵魂,只有在充分尊重人并努力满足具有不同利益诉求人的合理需求前提下,政府管理活动才能取得成效。根据分配正义原则,政府服务应该有两个基本准则:让所有的公众都享受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资源,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要给予更多关照。这就要求政府尽最大努力,向公众提供公平、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从而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为公众谋利益,使其成为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数字化为民工程。检查这项工作的标准就是是否促进科学发展,是否使群众得到实惠。

民意表达追求机制创新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只有开放式的政府才能确保对公众需求做出敏感的响应。因此,政府应该致力于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沟通对话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以确保政府与公众进行经常性的对话。应该说,之前我们也有包括党员联系群众、民情调查队等好的载体,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则是对以上载体的整合,使其经常化、全覆盖,融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于一体。目前,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中有很多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这种对话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愿望和不满,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政府对外在环境的敏感度,更好地改善公共产品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满足公众的尊重需求,使公众加深对政府的认知、理解和忠诚感,形成政府与公众互相体谅、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

网格化管理篇(10)

下面,我就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开展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重要意义

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广大干部群众所关注,全区各级党政组织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网格化大巡防活动的重大意义。

(一)网格化大巡防是“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安居乐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和向往,当前平安更是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党的*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平安*”建设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因此,我们把网格化大巡防作为建设“平安*”的重要载体抓实抓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创造一个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我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网格化大巡防是“平安*”建设的宝贵经验。大家都知道,我区的城区网格化巡逻运行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作为“平安*”建设的一个创新举措,城区网格化巡逻在运行以来,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治安效应和社会效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外地许多公安机关纷纷到我区学习取经,省委、市委领导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城区网格化巡逻工作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有效地降低了刑事发案。据统计,自城区网格化巡逻以来,网格内刑事发案下降了16.2%,抢劫、抢夺等街面“两抢”犯罪下降了38.3%,特别是原来频发的尾随银行取款客户的“两抢”案件,自“网格化”运行以来已经没有发生。二是有效服务了人民群众。城区“网格”巡警共调处各类纠纷6582起,救助群众997起。三是有效密切了警民关系。网格化巡逻运行以来,成为了*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实事求是地讲,城区网格化巡逻为建设“平安*”树立了一个响亮的品牌,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现实效果和成功经验,区委、区政府决定延伸城区网格化巡逻,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网格化大巡防工作。

(三)网格化大巡防是“平安*”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区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也呈现了多元化格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显现。特别是我区目前正值人均gdp处在4000美元的临界点附近,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刑事发案总量仍然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城区网格化巡逻运行以来,城区、特别是城区街面的犯罪空间得到了有效挤压,一些犯罪分子不敢再在城区实施犯罪,转而另辟犯罪空间,导致农村及居民小区内的侵财型犯罪有所上升,严重影响到了“平安*”建设的全面推进。因此,要想全面实现建设“平安*”的总目标,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发挥网格化巡逻这一新举措的强大功能,全面推广网格化大巡防工作。

二、认真组织,全面落实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各项措施

网格化大巡防工作,事关“平安*”建设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区委、区政府今年工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因此大家务必要根据方案的总体部署,认真组织,精心筹划,全面落实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各项措施。

(一)全面动员,积极营造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工作的先导。只有有了思想上的合力,才会形成工作上的动力。为了顺利推进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区里专门成立了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协调小组,由我任组长,由区委常委、区公安分局局长长连吉兴,副区长陈敏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林喜军任副组长,并由各部门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各镇、街道要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工作。要把网格化大巡防工作作为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根据此次动员大会的精神,及时召开镇(街道)动员大会,确保筹建过程中的思想到位和组织到位。

(二)深入调研,积极夯实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基础。城区网格化巡逻的成功实施,为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路子,这是网格化巡逻得以延伸的前提条件。但是,城区毕竟有城区固有的治安特点,和各镇、街道无论在治安形势还是在地理环境上都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而且各镇、街道之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可能用一种模式来解决所有问题。各镇、街道在筹建工作中,一定要坚决杜绝闭门造车现象,强化调查研究,切实掌握本辖区的社会治安特点和形势,特别是要会同公安机关加强对本辖区刑事发案情况的研判,真正使网格化大巡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网格化大巡防,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原本大一统的辖区划块进行“精耕细作”式的巡逻,因此在调研工作中首先就是要加强对“网格”划分的调研,切实增强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科学性。

(三)强化举措,全面实现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目标。为了早日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区委、区政府打算在5月中旬举行网格化大巡防的启动仪式。应该说,时间是相当紧迫的,同时其工作的任务却相当的多,涉及面也相当的广,工作要求相当的高,各镇、街道都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强化工作举措,就一定能够化压力为动力,顺利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一要周密制订工作方案。在充分把握区里出台的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区里的方案进行科学的细化,制订本辖区的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方案,确保方案的“本土化”,提高“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针对性。二要科学安排工作进度。要统筹考虑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明确筹建工作的进度安排,量化工作任务,做到步骤清楚、脉络分明、进展有序。三要切实保证工作质量。要严格按照区里的工作要求,切实强化网格化大巡防的工作内容,确保不走样,保证工作质量。四要有机强化工作交流。各、镇街道在开展网格化大巡防工作中,既要防止简单模仿,同时也要加强相互交流,做到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提高工作的地域适应性。五要严格制订规章制度。针对网格化大巡防的工作要求,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切实保证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长效开展。

三、加强领导,切实保证网格化大巡防工作顺利实施

作为“平安*”建设重要组成的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一个地方治安形势的好坏,关键取决于领导。各镇、街道要从建设“平安*”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大对网格化大巡防工作的领导力度,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大巡防筹建工作的情况汇报,分析形势,把握全局,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具体分管领导要集中主要精力,深入实际,解决好筹建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同时,要落实专人进行督查,确保大巡防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二是要坚持齐抓共建。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齐抓共建、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区委政法委要在筹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这项活动。公安机关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尽职尽责,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把开展网格化大巡防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作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内容,加查研究,加强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筹建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整体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工作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上一篇: 大学本科德育论文 下一篇: 星球大战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