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帮扶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9 22:37:13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1)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20xx—20xx年)》、《绍兴镇20xx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XX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镇驻地北xx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XX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xx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13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XX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

   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XX寨为中心,倾力打造“特色养殖”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在岑友、得潘等自然寨实施能繁母牛300头,共需资金2000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xx00000万元,金融扶贫贴息贷款50万元;

   二是种植业20xx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20xx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20xx年修通XX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20xx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扶贫脱贫的工作计划2

   一、xxxx年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区应急局党委高度重视残疾人有关工作,成立了局助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x同志任组长,副局长x同志任副组长,其它相关科室同志为成员,并落实了具体承办人员,为助残帮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统筹建立管理应急避难设施。一是全区xx处二类以上应急避难场所均考虑了残疾群体适用性,从避难场所进出、应急厕所使用、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建设适宜残疾人避难需求的设施设备。二是加强避难场所涉及残疾人设施管理维护,并不定期开展全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检查,确保避难场所相关残疾人适用设施设备完好可用。三是在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中,充分考虑残疾人适用性,确保相关设施设备科学布局、合理适用。

   (三)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一是加强残疾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利用“青白江应急”微博公众号等平台,了《残疾人遇险时如何发出求救信号》《弱势群体必备安全知识》《残疾人消防安全知识》等科普文章,着力提升残疾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切实提高残疾人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将残疾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防灾减灾和安全宣传活动中。充分利用“x·xx”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重点事件和重要活动,在为全民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如为残疾人讲解防灾减灾和自救避险等知识,普及残疾人可能遇到的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与防范应对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残疾人、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中加强对残疾人的安全宣传。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服务、有奖问答、应急逃生救护互动体验、安全事故案例宣传展示和引导广大市民关注“青白江应急”微信公众号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提升应急科普知识的聚散和扩散规模效应,向广大市民特别是残疾人群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相关知识,强化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四)确保助残帮扶工作收到实效。按照“三结三帮”工作要求,区应急局把结对帮扶与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多次深入x社区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向社区群众和残疾人群发放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常识读本等宣传资料,并对结对帮扶户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面对面了解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协调帮助解决,竭尽所能给予帮扶,确保助残帮扶工作收到实效,让群众满意。

   二、xxxx年工作计划

   (一)统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一是从规章制度上明确应急避难场所涉及残疾人相关设施设备规划和管理。二是持续督导检查涉及残疾群体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设施设备,充分保障残疾群体应急避难需求。三是会同有关单位,利用应急避难场所的场所和设施,加强残疾人安全科普教育。

   (二)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利用“x·xx”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和“x·xx”全国残疾预防日等时机,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科普知识和残疾预防知识,全面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努力提高群众残疾预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营造关爱残疾群体的良好氛围。

   (三)抓好帮扶助残工作。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拓宽帮扶途径,增强帮扶实效,巩固帮扶成果,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用心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切实把帮扶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同时,持续会同民政部门进一步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准备,扎实抓好冬春生活救助等工作,做到精准救助、及时发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救助实效,确保受灾群众安全。

   扶贫脱贫的工作计划3    市人民银行驻xx镇韩搂村第十六批帮扶工作组自 20XX年4月1日进驻以来,牢记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行党委、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工作队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委镇府和村两委的大力协下,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在充分了解了镇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促进xx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营区xx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在xx镇城区范围之内,地理位置偏狭、交通条件一般。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6亩,主要种植棉花和桑园。20XX年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全村现有党员55名,50岁以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有张文山(77岁与妻子崔如兰年迈有病)、韩三营(男、64岁、常年有病)、韩祥呈(男、77岁、年迈有病)、韩其山(70岁、常年有病),这4个家庭靠政府救济,王如美(女、92岁、年迈有病主要靠外孙女赡养),杜艳彬(男、33岁、伤残基本没有收入),刘贞奎(女、文盲无收入)。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余人,主要从事纺织、建筑工作,外出上学的大学生12人。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杜兆祥,年龄40岁,初中文化水平;村支部、村委委员高红卫,47岁、初中文化;村委委员韩新峰,42岁,初中文化;村委委员韩志河,35岁,初中文化;村委委员边小霞,女,36岁,初中文化。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电话安装率达90%,该村治安情况较好,近几年,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村民小农意识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农村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单一,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棉花、桑园。使得部分村民的收入没有保障,经济情况较差。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属于空壳村,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帮扶计划及措施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在加强村两位领导班子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上主要依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利农网,采用定期学习的方式,组织他们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组织管理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作风硬、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党组织中来,为实现xx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和谐有序地发展,为近期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的目标,为创建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领导基础。建立健全全民议事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及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应当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议定,通过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村务的公开透明,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关系更加和谐。保证村内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社会治安良好。

   (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特困户,老党员,等活动。积极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道德风尚,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乡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积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计划生育建设,建立“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村民做主人”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三)办好几件实事。在以上帮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夯实公茂村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乡情、村情、民情调查摸底,与村两委、村民代表座谈,走家串户访问,在上一批工作组工作的基础上,计划着力为xx村办好以下几件实事。

   1、完善文化大院建设,计划投资3.5万元,增添和完善办公设施,为村“两委”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也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所。

   2、计划帮助协调资金,争取立项,建立全市最大的木耳生产基地。

   3、救助贫困家庭、困难学生及部分老人,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在解决实际困难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他们的致富能力,帮助村里寻找致富项目,增强造血功能,

   4、利用行业优势,帮助镇政府,相关自然村协调贷款,实现区域帮扶。

   5、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开阔眼界,将利用农闲时节进行外出参观学习活动。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2)

一、加强领导,摸清底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解和掌握我县贫困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我县在组织开展残疾人服务变更调查的基础上,以全区开展农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为契机,与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将贫困残疾人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融入当中,同步实施。通过核准农村残疾人贫困户的信息,与残疾人服务变更调查数据库进行比对,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贫困户全部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范围。据统计,我县已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为  人,其中贫困残疾人1057 名,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这为精准扶贫残疾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针对性强的科学决策依据。

二、精准帮扶,精心策划实施六项扶贫惠残民生工程

一是“一对一结对帮扶”,实施“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残疾人帮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困难残疾人的帮扶事宜,并成立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今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我县享受“党员扶残温暖同行”的残疾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精准帮扶贫困残疾人的目的,发挥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的作用。我县残联已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把扶持资金全部汇入到残疾人手中。(建议补充资金)

二是通过组织实施 “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稳定脱贫。为使我县选择了“短平快”项目,即劳动量不大,见效快,残疾人易于接受的项目,与永福县百泉香土鸡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了广西·永福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依托该合作社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基地每年通过免费向家中有场地、有创业愿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不少于一万只的土鸡鸡苗及一万斤饲料,并免费提供养鸡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土鸡回收等服务。目前,已经辐射带动100户以上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为永福县残疾人的扶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增强脱贫致富能力。2016年,我县因地制宜,对15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族掌握1—2门致富技能,大大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针对我县不少残疾人种植杪糖柑的情况,我们还计划在11月份,组织2期杪糖柑培训,让残疾人掌握杪糖柑冬季保果、保暖,安全越冬的技术要点。

四是积极拓展“阳光家园”计划,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2016年,我县为100名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与家属签订托养协议,做到一人一档,扎实推进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县残联已于2016年10月把资金全部汇入到残疾人银行账户中。今年,我残联还计划为30名重度肢体贫困残疾人上门开展家政服务,目前,我们已与家政服务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已初步筛查确定了服务对象名单,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五是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保障残疾人权益。今年,我县为2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改造金额8万元。为使该项工程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服务对象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县残联与承包施工方签订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协议书,实行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无障碍改造建设项目根据残疾人的个性化需要订制,主要有安装楼梯扶手、过道扶手;房间、厨房、卫生间地面平整、坡化;新建灶台、建卫生间等。目前,项目实施接近尾声,计划11月份组织检查验收。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全社会力量,扶助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逐步帮助解决广大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任务目标

扶助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伤残、夭折或其父母伤残的家庭,对这些家庭的主要成员遇到意外情况或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积极开展扶助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给予援助。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生育关怀行动”扶助活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生育关怀行动扶助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成员如下:

组长:刘卫东

副组长:黄远辉

邓彩虹

李皖豫

成员:刘济(区委办)、刘子龙(区政府办)、黄德山(区委宣传部)、黄祖平(区人口计生局)、岑振红(区计生协会)、陶曼(区民政局)、张玉花(区财政局)、卢界群(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惠娟(区审计局)、杨德智(区残联)、王惠娟(区工商局)、黄炳明(区扶贫办)、杨玲(区妇联)、谭庆喜(区总工会)、彭荣华(团区委)。

领导小组负责本活动的全面布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扶助活动办公室,下同),办公室设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由黄祖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本活动的管理与实施,展开全区计划生育困难人群调查摸底,明确对象,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做好受助对象家庭信息资料归档管理,接受省、市及社会的监督检查,协调解决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宣传部、区人口计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审计局、区工商局、区残联、区扶贫办、区妇联、区工会和团区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1、区委宣传部:为扶助活动协调宣传口径,宣传造势,并负责扶助过程的舆论宣传。

2、区计生协会:发挥协会作用,扶助活动办公室交办的具体业务。

3、区民政局:在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时,凡符合低保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应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扶助条件的失学儿童确保基本生活;对孤儿应由监护人抚养,监护人放弃抚养权的由所在地福利机构收养或由社会志愿者家庭寄养,生活费由城乡社会扶助资金扶助。

4、区财政局:安排扶助活动资金,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5、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办理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手续、招用工和安排就业过程中,优先照顾和扶持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户、纯二女结扎户予以优先照顾。

6、区审计局:负责扶助金发放使用监督。

7、区工商局:在同等条件下,对符合扶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政策上应予以优先照顾;通过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提供各类信息,引导他们搞好经营、增加收入。

8、区残联:协助受助对象调查工作,对受助对象残疾情况进行鉴定。

9、区扶贫办: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对符合扶助条件的,应当优先安排扶贫项目和技术培训。

10、区妇联:把扶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工作作为妇联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展特困单亲母亲帮扶和“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活动中,优先照顾和扶持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加强对困难妇女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围绕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开展工作。

11、区总工会:对特困职工家庭每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时进行慰问扶助,为困难家庭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服务。

12、团区委:将困难家庭子女纳入希望工程,定期予以扶助。

五、范围及标准

(一)扶助对象条件:

本区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困难户,重点是独生子女户中因为父母或子女死亡或伤残后丧失劳动力等原因造成特困的家庭。

申请扶助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区实行了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家庭;

(2)家庭中因为父母或子女死亡或伤残后丧失劳动力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在区民政局公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或因为严重疾病、意外原因,需要紧急扶助。

(二)扶助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扶助资金。

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户中子女死亡的特困家庭;

2、父母残疾基本丧失劳动力、子女伤残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

3、父母残疾尚有一定劳动力、子女伤残基本丧失劳动力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

4、因严重疾病等原因需要紧急扶助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

(三)扶助金的筹集和管理

1、资金来源。一是积极争取省、市人口基金会的资金扶持;二是区政府拨付专项资金;三是面向积极关注计划生育事业的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募集。

2、资金管理。“扶助活动”所筹集资金汇入区计生局开设的专户,及时对符合条件家庭发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接受社会和相关部门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六、实施步骤

(一)摸底调查,确定扶助对象(*年12月20日至*年1月10日)。

1、区扶助活动办公室组织各镇(办)开展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摸底调查,初步筛选符合扶助对象条件的家庭;

2、由村(居)委对申请的家庭情况向群众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3、公示无异议的家庭填写统一格式的《申请表》;

4、村(居)委填写意见后上报镇(办)计生协会,镇(办)计生协会填写意见,上报区“扶助活动”办公室;

5、扶助活动办公室审批核实,确定扶助对象名单。

(二)宣传发动(*年1月10日至1月20日)

1、逐级发动,利用各种形式大力造势,广泛宣传扶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目的、意义,引导全社会力量关注参与这项活动,为筹集社会捐款打好基础。

2、全面发动计划生育系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有利于扶助工作的良好氛围,带头为独生子女用父母伤残、夭折的家庭捐资扶助金。

(三)举行启动仪式(*年1月25日)

1、时间:*年1月25日上午9:00开始,时间半天。

2、地点:区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楼会议中心。

3、规模:约为300人参加。参加人员包括:

(1)邀请省计生协会会长张帼英、常务副会长田绥、秘书长赖耀南,省人口基金会理事长黄京水,*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市计生协会会长张志才,*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口计生局长蔡建明,市计生协会秘书长陈善福出席并发言;

(2)区四套班子领导及区关怀生育扶助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3)区各镇(办)及各村(居)计生协会会员代表。

4、议程:

主持人:邓彩虹副区长

(1)领导讲话

区长、区计生协会会长刘卫东介绍我区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扶助活动的情况

(2)捐资

①省计生协会向我区计生协会捐资

②省人口基金会向我区计生协会捐资

③区人口计生系统干部代表向区计生协会捐资

(3)向受资助的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发放扶助金

(三档共30人)

(4)受资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代表发言

(5)区成员单位部门负责人发言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4)

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00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2001年9月8日原省长柴松岳、副省长章猛进来松阳调研时评价说:“松阳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政府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计划生育扶助问题研究

自20世纪70年代初,中共中央就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来,广大育龄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相当多的家庭只生育了一个孩子,为我国人口控制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1、 特别扶助制度的定位

特别扶助制度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一项配套政策,是国家为保障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特殊利益而建立的一项保障制度。特别扶助制度直接服务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其实质和目的是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给予特殊照顾,缓解这个特殊群体生产生活和养老的困难,降低养老风险,保障这些家庭不因子女死亡或伤残而影响其基本的生活,特别是要使这些家庭在年老逐步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使其家庭生活基本达到当地平均的生活水平,从而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2、 特别扶助制度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平衡

特别扶助制度作为一项保障制度,其标准与相关社会保障标准应相适应、相平衡。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只生育一个子女,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作出了贡献。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等相似。特别扶助制度保障的标准应与社会优抚的保障水准相近,可以考虑参照城镇农村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来拟定特别扶助金标准。

特别扶助标准应高于农村奖励扶助制度标准。相比于一般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更需要政府的特别关怀和帮助,如果说一般的计划生育家庭还可以依靠子女供养、土地保障和自己劳动的话,那么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则只能依靠土地保障和自己劳动。因此,特别扶助金标准应适当高于农村奖励扶助金标准。为保证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父母一定的保障扶助水平,特别扶助标准应当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否则该制度的保障扶助水平将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递减。

3、 特别扶助制度的社会效应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针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群体建立特别扶助制度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首先是特别扶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独生子女一旦遭遇死亡或严重伤病残,而其母亲又不能再生育,这些家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独生子女死亡伤残首先意味着其家庭对其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全部丧失; 绝大多数因病死亡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给孩子治病,往往付出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贫如洗甚至债台高筑,最后是人财两空; 而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的收入普遍偏低。在一定意义上讲,独生子女伤残家庭比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负担更重,身心更疲惫,生活缺少保障。对那些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以及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老来无靠的问题将非常突出。对这个特殊群体定期给予扶助金,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合,再结合社会各界的关怀关爱,可以保证他们老年的基本生活水平。

其次是特别扶助制度使得党和政府的温暖惠及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这个特殊群体,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形象。特别扶助制度使他们亲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响应国家号召不吃亏,生活上有帮助,经济上有实惠,从而有利于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建立特别扶助制度也表明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独生子女群体的风险,正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帮助解决。第三是特别扶助制度有利于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别是成年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计划生育工作困难增大,违法生育率升高。

4、 特别扶助制度的问题

特别扶助制度作为一项针对特定人群的特殊保障制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患重大疾病的独生子女父母尚不能纳入特别扶助制度。由于特别扶助制度要求独生子女伤残的须具有三级以上的《残疾人证》。对独生子女身患重大疾病、尚未治愈,没有被残联部门确认为残疾人并依照法律规定发给《残疾人证》的,其父母目前还不能纳入特别扶助制度之中。不少地方都建议,将身患重大疾病( 如白血病、肾衰竭等) 的,纳入特别扶助范围。根据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及时率,可以了解特别扶助制度落实的有关情况。落实及时率越高,说明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越能及时纳入特别扶助制度,反之,如果落实及时率越低,说明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很多都没有及时纳入,表明政府部门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在探索建立特别扶助制度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提高特别扶助金标准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特别扶助制度。首先应尽快将至少医学上认为不能治愈或将导致终身残疾的患重大疾病独生子女的父母,及时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范围。其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提高特别扶助制度落实的及时率,简化特别扶助对象申请程序以及有关证明材料,免于年审。

参考文献:

[1] 韩贵仁.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2(04)

[2] 潘兆文,王忆珠,童欣.计划生育 村民自治 若干问题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3)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6)

基本原因有3条:

1. 康复服务总体水平滞后,导致残疾人缺乏体力条件脱贫致富。目前迫切需求并且适合采取康复措施的残疾人共有35757名,占全市残疾人的48%。这些残疾人在寻求康复服务的途径上,大致可分依靠康复治疗手段、康复训练手段、残疾人用品用具配用手段求得功能改善或补偿等三大类。康复治疗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贫困救助严重滞后,造成这部分残疾人的残疾程度加大,甚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服务滞后的突出问题是缺少载体。如没有县级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中心,全市52个镇、14个办事处均没有镇级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滞后的突出问题是贫困救助数量太少。

2. 残疾人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太差,导致残疾人缺乏脑力条件脱贫致富。目前全市残疾人文化水平非常低下,高中以上仅占5%,小学及文盲多达70%。

3. 残疾人家庭生活总体水平偏低,导致残疾人缺乏财力条件脱贫致富。全市现有4383个贫困残疾人家庭,90%以上的家庭为给残疾人治病花掉多年积蓄,负债累累。

依据科学的发展,坚持残疾人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1. 政府主导,真帮实扶。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着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帮扶残疾人康复。要将残疾人康复经费落实到位,每年将康复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工作。要依托乡镇和社区公办医疗机构,创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要在2005年将县级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中心,按建筑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的标准落实到位。二是帮扶残疾人就学。广泛动员社会捐资助学,帮助残疾人和残疾子女解决因贫失学,造成家庭生活更加贫困的问题。三是帮扶残疾人就业。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搞好残疾人技术和技能培训。要积极地、多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要加大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工作力度,凡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由财政局代扣,差额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残联收缴,企业由地税。努力实现这项政府性基金应缴尽缴,并纳入当地财政社保专户具体管理,用这项基金为残疾人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调动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帮扶农村残疾人生产自救。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残疾人扶贫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要求下级财政按1:1匹配资金,从规范资金管理,做大生产规模,保证扶贫效果着眼,可以镇级政府为扶贫载体,每年扶持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户,力求当年脱贫率达到60%以上。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7)

(二)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等政策。认真执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扶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残疾人,要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实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及时纳入当地农村低保范围;实行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作为救助工作的重点,给予定期定量救助。对城乡贫困残疾人要适当提高保障标准。

(三)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残疾人就业政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加强对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在社区开发公益事业性和适合残疾人灵活性就业的岗位。支持用人单位进行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设备设施改造。继续落实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就业政策,用人单位要按照全部职工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暂时达不到比例的单位,要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认真落实福利企业税费减免规定,完善对福利性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兴办工疗机构、盲人保健按摩机构(施行统一标识)等福利性企业和机构。要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委托,认真做好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并与人事、劳动保障、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信息网络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残疾人就业信息无障碍。各级劳动保障、民政、扶贫、教育、残联等部门在加强对城镇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为农村残疾人开展以养殖和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小额扶贫贷款的作用,把扶贫与就业相结合,并对农村残疾人到城镇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各级各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权益的执法检查和监督,维护残疾人就业权益。对为残疾人就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四)改善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认真做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承担项目的市、县(市、区)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确保项目圆满完成。其他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积极筹措资金,有计划地做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要纳入政府廉租房制度;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要优先实行实物配租。

(五)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社区生活服务。城乡社区要将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纳入社区服务内容,在社区布局、功能定位、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民政、残联等基层组织要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

二、落实各项扶残助学的政策措施,保障贫困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六)改善特殊教育条件。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19号)精神,把残疾人教育纳入农村教育发展规划,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和新建特教学校的土地、资金、师资、教学设施等问题。到*年全省各县(市)都要有一所特教学校,形成以特教学校为主,随班就读为辅的特教新格局。

(七)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教育部门和残联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对我省特殊教育的支持,对贫困残疾儿童少年继续实施资助。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具体扶助计划和资助标准,真正将资助金落到实处。到*年底,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9%以上,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残疾学生都能优先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有条件的可优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八)积极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各地教育部门在继续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将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含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年底对筹建河北省特殊教育学院开展可行性研究;*年底,各市都应有一所实施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教学校。要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班)。要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考生入学接受高等教育。

(九)资助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的资助规定,财政、教育、民政、扶贫等部门会同残联、共青团、妇联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同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三、加强康复和医疗救助工作,使贫困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

(十)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城镇贫困残疾职工和农村贫困残疾农民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中的特困残疾人实行医疗救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要从医疗救助资金中资助贫困残疾农民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

(十一)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大医院和大型康复医疗机构为后盾,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依托,以残疾人家庭康复为补充的全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在政策措施方面向贫困残疾人倾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康复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基层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尽力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

(十二)为贫困残疾人实施医疗康复救助。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康复经费的投入;残联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力度,为贫困白内障患者、精神病患者、聋儿、肢体残疾者等提供医疗及康复救助。

四、维护贫困残疾人权益,加大保障力度

(十三)加大落实优惠政策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贫困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尚未取消农业税的,对残疾人要根据其残疾程度酌情减征或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已经取消农业税的,要继续加强对残疾人的救助和扶持。各设区市要制定出台扶助贫困残疾人的政策措施;县(市、区)、乡(镇)政府要修订和完善扶助残疾人的规定;村(居)民委员会等城乡基层组织要结合实际,制订落实扶助贫困残疾人的规定、办法或村规民约。

(十四)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对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严厉打击利用残疾儿童进行乞讨等违法犯罪活动。对因国家征用土地、城市拆迁改造造成残疾人利益受损、生活困难等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予以妥善解决。在解决残疾人专用机动车营运问题时,各级人民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严格管理,采取妥善的过渡措施保障以此为生的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十五)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完善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对贫困残疾人法律援助给予经费支持。各级公安部门要加大涉残案件的办理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深入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及我省的实施办法,指导律师、法律工作者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侵害残疾职工合法权益案件的监督检查力度。各级残联要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等维权机构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转介服务和盲文、手语等辅助服务,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涉残案件,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法律援助促进会作用,推动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关爱帮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8)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狠抓重点项目的实施,强化组织体系的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大力改善残疾人状况,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重度残疾人的低保标准提高20%。

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5000名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依托项目对50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城乡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帮助500名城镇残疾人就业,400名农村残疾人稳定从业;

加大特殊教育工作力度,资助500名贫困残疾学生就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强化社会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工作网络,扩大康复服务面。康复服务中心要尽快建立。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认真实施助听、助明、助行康复民生项目,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康复率达到60%以上;基层残疾人组织全面规范达标,全县残疾人工作力量得到切实加强;

三、落实措施

(一)大力实施康复项目,全面补偿残疾人残障功能。

1.推进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卫生工作规划,纳入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专门康复机构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网络;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加强县医院和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室建设;乡镇卫生院配备康复设施,建立康复队伍,开展康复活动,提高康复工作水平。加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建立规范标准的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从拓展康复项目、配备康复设施、增加人员编制、强化人员培训入手,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全县残疾人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同时要加强康复人员培训工作,建设一支良好的康复工作队伍。

2.加大康复项目实施力度。积极组织实施公益金康复项目、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以及国内外康复援助项目,为5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50名聋儿配发助听器、为1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救助,为15名肢体残疾儿童提供免费肢体矫治手术和术后康复训练,依托康复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和康复。

3.加强辅助器具供应工作。加强县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实施贫困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抢救性康复项目、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500件,为100名残疾人装配假肢、矫形器,为50名低视力患者配发助视器,推进辅助器具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扩大覆盖面,提高使用率,要加大资金投入,使有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够使用上适合自己的辅助器具。

4.全面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建立健全产前筛查诊断网络,广泛开展新生儿缺陷筛查,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制度,有效控制自闭症、脑瘫、重度智力残疾等先天残疾的发生。强化计划免疫和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大量减少传染病致残。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组织好全国助残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做好新婚育龄夫妇、孕产期妇女、有害环境地区居民、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婚前卫生指导、咨询和医学检查。

(二)大力推进扶贫解困,全面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1.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优先纳入扶贫对象,纳入整村推进和连片整流域扶贫规划及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等建设项目给予援助。重点要围绕残疾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所需,着力解决残疾人家庭住房、人畜饮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2.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县扶助残疾人规定》(政办发[2012]153号),特别要做好对残疾人的各项特惠政策与低保、扶贫开发等扶持政策的有效衔接,兑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3.积极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将残疾人救助与保障纳入公共救助与保障范围,统筹安排并优先扶持。实施“扶贫带动”战略,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依靠科技、项目、产业、信息带动5000名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对5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切实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

4.加大农村残疾人培训力度。强化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将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纳入培训规划,统一部署和组织,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优秀人才奖励制度,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帮助1000名残疾人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靠技能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5.深入开展帮扶残疾人工作。把帮扶残疾人与全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有序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把帮扶残疾人常态化,强化帮扶工作组织管理,改善帮扶工作机制,提高帮扶工作实效,每年帮扶贫困残疾人200名以上。

(三)大力构筑保障体系,全面扩大残疾人救助范围。

1.扩大贫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应保尽保,对纳入城市低保的重度残疾人本人在原来基础上按保障标准的20%上浮低保金;特困残疾人家庭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2.加大特困残疾人救助力度。统筹解决城乡低收入特困残疾人家庭困难,针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流浪残疾人等特困残疾人群体,制定临时救助或定期定量救助办法。对城乡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并制定监护措施。制定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救助办法。

3.支持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和支持残疾人积极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按规定给予补贴。各类企业按规定对残疾职工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4.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对重度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全额或部分补助,对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以及对日间照料、护理、居家服务给予政府补贴。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供养范围,改善供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对孤残儿童实施养育、康复、教育、就业等相配套的综合利政策。落实残疾人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

(四)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全面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

1.建立残疾人就业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

2.促进残疾人多形式就业。敦促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逐步建立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30名;实施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落实政府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规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保护政策,不断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规模,实现残疾人集中就业10名;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以社区便民服务、公益岗位和家庭服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个体就业水平,帮助100名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对盲人就业在政策、场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扶持10名盲人从事按摩服务业。开展职业康复项目,促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辅就业。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突破200万元;

3.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着力加强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强化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培训残疾人1000人。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一次性就业率相衔接的机制。

4.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提高就业信息工作水平,健全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全面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五)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

1、教育部门要将特殊教育纳入“十二五”教育规划,统一实施。

2、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在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采取多种形式,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

3、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就学保障机制,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享受国家有关费用减免和优先得到助学金、教育贷款和各类扶残助学项目资金。

4、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加强特殊教育师资人才队伍建设,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加强盲文、手语推广工作,组织开展盲文、手语特殊教育培训。

5、广泛开展扶残助学活动,组织实施国家公益金助学等各类扶残助学项目;建立扶残助学长效机制,多渠道筹集助学基金,扩大对大、中、小贫困残疾学生辅助面,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500名,提高残疾学生的入学率。

(六)大力推进维权工作,全面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

1.全面落实助残法规政策。在进一步完善保障残疾人权益政策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各项扶残助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组织人大执法检查、政府专项督查、政协工作视察、残工委定期检查等,全面落实各项扶残助残法规政策,切实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

2.加大残疾人法律救助力度。形成以司法部门法律援助为主导、残联和社会力量提供的法律救助和服务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体系。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为所有有法律服务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救助和服务。

3.全面推进无障碍建设。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加快无障碍建设。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加快推进现有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居住小区、公共场所等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在重点公共服务行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立语音文字提示、信息屏幕报等系统。

4.完善残疾人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残疾人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应急处置机制,畅通残疾人渠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努力将残疾人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在基层,使残疾人办结率达到100%。加快制定实施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特殊需求的特惠扶助政策,着力解决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加大侵害残疾人权益的案件协调督办力度,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及社会和谐稳定。

(七)大力开展宣传文体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精神需求。

1.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将扶残助残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助残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2.加强残疾人事业社会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每年开设专题专栏1期,每年刊播残疾人事业宣传稿件40篇以上,坚持经常性报道残疾人工作动态,反映残疾人关心的热点问题。

3.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并提供特殊服务,增加适合残疾人特点和需要的活动内容与设施,促进残健交流。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进乡村”活动,为基层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县图书馆要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不断增加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种类、数量,为盲人提供送书上门等服务。

4.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加强对残疾人特殊艺术的指导和扶持,发掘、创编残疾人艺术作品,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推荐到省、市参加残疾人艺术汇演。

5.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把残疾人体育纳入全县体育发展规划。新建、改建公共体育场馆要规划建设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提供便利。公共体育设施要逐步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服务。建立优秀残疾人运动员人才库,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重大残疾人体育比赛。

(八)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全面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础。

1.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按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条标准,紧扣专职委员选配、误工补助落实、办公条件改善、工作制度建立、服务任务明确等重点环节,进一步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乡镇残联班子建设,乡镇残联和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全县所有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且采取多种补贴形式,逐年提高专职委员津贴,推动基层残疾人组织全面规范达标。

2.加强残疾人工作者业务培训。制定实施全县残联系统工作人员培训计划,以提高专职委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分级分类培训。同时,要全面推行专职委员公开招聘、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综合服务能力。

3.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作用。健全专门协会组织,全面落实人员、经费和场地,树立示范专门协会4个,选拔优秀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负责专门协会工作,举办协会主席培训班,实现规范化运行,确保协会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密切联系残疾人,代表残疾人利益,反映残疾人需求,活跃残疾人生活。

4.加强残疾人证管理。坚持评定标准,严格评定程序,减免办证费用,认真做好残疾人证核发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优惠政策。残联要结合第二代残疾人证发放工作,认真做好残疾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残疾人状况基础数据库,为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5.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有序组织助残志愿者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促进志愿者助残活动常态化。

6.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广泛开展自强活动,弘扬四自精神,培育自强典型,表彰奖励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鼓励和帮助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充分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九)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

1.发挥残疾人综合设施服务作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要开拓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满足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综合服务需要,做到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切实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2.扩大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规模。积极争取县级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结合医疗机构改革和社会福利院、乡镇敬老院、五保家园建设等,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切实扩大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规模。

3.加强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残联公众信息网,丰富信息内容,加强社会宣传,促进政务公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建立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为残疾人享有社会保障和服务提供身份认证和基础信息,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客观真实的基础数据。加强残疾人工作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大基层信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十)大力构筑科技支撑,全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思想,把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残疾人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社会化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升残疾人工作效率,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2.推行残疾人事业网络化管理。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业务台帐建设,全面推行计算机管理,网络报送,提高残疾人事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残疾人事业各类统计数据资源的综合分析,推进相关统计指标纳入全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定期做好培训工作。

3.做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加强全县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稳定工作队伍,落实保障资金,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分析利用,推进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制度化、规范化。

4.完善县残联门户网站。完善县残联门户网站,科学设置网站版面,残疾人法规政策,交流残疾人工作经验,推介残疾人服务信息,反映残疾人热点问题,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社会了解残疾人搭建互动平台,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目标。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将贯彻落实《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政策上倾斜、资金上保障、项目上支持、精神上鼓励,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残疾人工作,主要领导要经常性调研残疾人工作,倾听残疾人诉求,主持决策残疾人事业重大事项;分管领导要亲自组织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督促抓好各项措施全面落实。

2.加强协作配合。要进一步加强县政府残工委建设,各成员单位要将各自工作任务纳入本系统、本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靠实责任,强化督查,抓好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发挥在残疾人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各项目标任务纳入总体规划,统筹兼顾,确保残疾人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3.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增长机制。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经费采取县财政预算安排、社会捐助、个人与单位负担等多渠道筹集。县财政在保障残疾人工作正常经费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残疾人康复经费,解决残疾人扶贫工作经费、专职委员津贴、法律援助资金,配套残疾人危房改造、扶残助学等项目资金。要定期开展扶残助残专项募捐,补充残疾人救助资金。要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力度,支持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工作。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投入多元化的格局,全力保障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4.强化宣传教育。宣传部门及各类媒体要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宣传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为全面实施《省“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五、评估体系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9)

我市有残疾人24.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1%,其中贫困残疾人约10万人,他们是我市最困难的社会群体。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各界也积极为贫困残疾人献爱心,做实事,提供无私援助,使广大残疾人生存和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我市残疾人基数大,且主要分布在农村贫困山区,贫困残疾人科技文化素质大都较低,智力低下者居多,脱贫的难度很大,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扶助贫困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社会进步和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全市各级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任务,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力度。贫困残疾人绝大部分在农村,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是整个扶助工作的重点。要继续贯彻实施《*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各县、区要把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纳入扶贫工作总体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优先落实对贫困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注重帮助贫困残疾人选择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适合残疾人特点,有利于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等生产项目。继续推行小额信贷、“公司加农户”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加强对康复扶贫项目的管理,提高贷款到位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扶贫项目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贫困残疾人的增收。

逐步改善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有计划地改善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市、县区财政要按要求对实施“中国福利公益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进行资金配套。实施扶贫移民搬迁的地方,要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的,要纳入政府廉租房范围,优先安排解决,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要实行实物配租,确保残疾人都有住房。城乡社区要将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纳入社区服务内容,在社区布局、功能定位、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贫困残疾人的需求。基层残疾人组织要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反映贫困残疾人呼声和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

三、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切实做好特困及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工作

因重残无法参加劳动、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需要依靠政府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各县区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情况,照顾他们的特殊需求,认真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对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法定扶养义务人无能力扶养、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规中,对有残疾的下岗职工,要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予以妥善解决。按照分类救助的原则,适当提高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家庭的低保标准。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家庭中有残疾人的,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凭县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残疾人证》,属盲人、严重低视力及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一级肢体残疾者,除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每人每月再增发30元以上的保障金或视实际情况按全额发放保障金;属言语、听力、三级以上肢体残疾者,每人每月增发10—30元的保障金。

四、大力推进贫困残疾人的就业和再就业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陕西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原*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要完善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依法兴办社会福利企业、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等福利性企业和机构,稳定和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要制定和完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济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税费减免政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结余的县、区,可将节余资金用于补贴城镇贫困残疾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或用于扶持、引导残疾人个体从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做好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城镇社区组织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千方百计安排贫困残疾人就业。要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促进贫困残疾人就业。

五、把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

要对特困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确保已从业的贫困残疾人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对未从业的贫困残疾人享有城乡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在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特困残疾人个人应缴纳的筹资部分(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可由地方政府提供资助。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应负担的费用仍难以承担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尚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残疾人也要实施必要的医疗救助。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吸收同级残联参加,以便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

六、建立健全残疾康复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康复工作机制,逐步扩大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受益面,使贫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逐步得到满足。要结合实施“明天计划”、“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陕西项目”等,优先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各级财政、卫生等部门要在资金、设备、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各级康复机构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要大力支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对在社区建立的贫困残疾人特困病房予以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主动承担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职责,不断丰富和规范服务内容,使康复服务逐步走进贫困残疾人家庭。

七、认真落实各项扶残助学政策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要认真落实陕西省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办法,把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在进一步办好市盲哑学校的同时,力争3-5年时间使30万人口以上的县都能够创办一所特殊学校。要大力推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使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有较大提高。同时,要积极为残疾人接受专业教育创造条件。

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要积极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中西部盲童入学”、“中国福利公益金助学”等项目,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教育。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优先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政策。各级教育、残联等部门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八、维护贫困残疾人合法权益

要妥善解决贫困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各级民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对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工作,严厉打击组织、胁迫、利用残疾儿童进行绺窃、偷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重大案件查处力度。要高度重视贫困残疾人工作,及时处理和解决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依法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消除贫困残疾人在获得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方面的各种障碍,积极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各级政府要将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需要。各级司法部门要积极引导各类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帮助贫困残疾人排忧解难。

九、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立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要高度重视发挥社会力量在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中的作用,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社会捐助活动,引导和支持公益性民间组织发挥扶助残疾人的作用,鼓励和倡导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向贫困残疾人减免收费。组织“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等志愿者扶残助残活动,广泛开展“一帮一”、“众帮一”、“单位包户”等各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及时送到贫困残疾人的心中。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篇(10)

1、建立帮扶工作领导责任制。

几年来,院党支部始终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的"1+1"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院领导与城乡残疾人贫困户结成"1+1"帮扶队子,做到责任到人。在全院职工别党员干部中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使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的重要意义。我院领导还深入社区和农村进行摸底调研,了解掌握基本情况,结合实际,制定了我院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的安排计划,使我院扶残助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切实解放残疾人的各种实际生活困难。

2、认真开展残疾人健康宣传教育。

利用"助残日"、"爱耳日"、世界卫生日和下乡义诊等时机,组织医务人员广泛开展残疾人康复宣传教育。两年来,先后下乡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13次,印制发放宣传材料50000余份,使城乡群众对残疾人康复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建立健全残疾人贫困户及帮扶档案。

对结对帮扶的每位困难残疾人都必须建立一份档案,详细记录家庭的情况和困难的原因,领导干部人对帮扶对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领导干部的帮扶时间、帮扶内容、帮扶效果也做好详细记录,形成档案。

二、巩固基础,增强残疾人保障能力。

1、成立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为残疾人康复提供保障。

我院积极争取省残疾人康复项目专项资金150万元,自筹200多万元于年底完成了高台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西半楼建设项目,年又自筹400多万元完成了西半楼的建设。并投资20多万元购置残疾人康复医疗器械、轮椅等各种设备,方便残疾患者的康复训练。成立了由医疗机构高年资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指导专家组,对残疾人不定期进行指导培训,并派专人多次到上级医疗机构参加康复医学的学习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满足残疾人康复治疗的需求。

2、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

医疗机构依靠自身优势,发动年轻医务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为残疾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并将此作为一项常态机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每年都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帮扶活动。近两年来有80多名青年医务工作者先后二十多次深入农村社区为100多名残疾人开展免费义诊服务,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3、设立残疾人服务窗口,为残患者就诊提供方便。

医疗机构在收费划价、取药、化验等窗口设立了老年人、残疾人优先服务窗口,并挂有明确的标识,提醒广大群众礼让来院就诊的残疾患者,营造了和谐的就医环境。

三、注重实效,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

1、日常帮扶与集中走访相结合。

在坚持日常帮扶,及时解放帮扶对象生活中实际困难的同时,遇到重要节日和特定节日,特别是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节日,院领导主动到自己联系的"帮扶对子"家中走访慰问,嘘寒问暖,为他们送去化肥、清油、大米、棉衣等生产生活必需品,为残疾人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2、爱心帮扶与医疗机构业务相结合。

年月正值中秋佳节,全国"蓝天行动"医疗队来高台开展白内障患者康复义诊活动,医疗机构眼科4名医务人员在副院长的带领下,顾不上与家人团聚,积极加入了全国"蓝天行动"医疗队,该项目旨在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慈善义举,是由 教育基金会对每例手术资助500元,按计划高台县仅有40个名额,心系贫困残疾患者,主动说服项目负责人,争取该项目基金会支持,额外争取了20个名额,为因家庭困难而做不起手术的患者争取了机会。并带领4名医务人员连夜加班,调试安装设备,为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成功为全县6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康复手术。其敬业精神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蓝天行动"医疗队专家的竖指称赞。

3、物质救助与思想帮扶相结合。

针对一些帮扶对象不仅生活贫困,思想上也存在包袱,缺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的状况,医疗机构在及时予以物质帮扶,解放帮扶对象燃眉之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帮扶。通过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身残志坚的精神,树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做到思想上脱贫,逐步走上幸福生活。

上一篇: 小企业会计制度 下一篇: 初中学生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