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5 04:11:35

孝心得体会

孝心得体会篇(1)

可是我回到了家,又做了些很不好的事情!开了,还有我都不一一再说了,不过我孩子到现在都很听话,也很会说,我让他给我洗脚,他会那样做。在20**年的四月份,我孩子才上二年级,我奶奶病故了。我没有和孩子说;怕影响到他的学习,可到了第三天,他和他妈妈来了,到了家,我孩子自己站在灵前,眼里含着泪水,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周围的人看了都是在落泪。

还有一次,那是20**年的12月份,我同学的父亲病故了,那次、我有些事,刚好喝酒喝多了,起不了床。那是礼拜天,我孩子在家。我就让他拿了些烧纸和鞭炮去了。他到我同学家老人的灵前站好,鞠了三个躬。这么小的孩子能这样做,好多人都吃了一惊!就问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懂事,这才知道是我李洪凯的孩子。事后,别人问了我多次,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只是笑了笑,我心里知道这多数都是在我妻子和老师的调教下,才有这样的结果。我妻子人很好,我做了这么多的坏事,只到现在她都能原谅我,我一定要对起这个家,我也要她们好好的学学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为祖国做贡献。

我是20**年11月被当选村委会主任的,我是干部了,我要改变自我,从我做起,从那以后我几乎没赌过博,也几乎天天守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很后悔我以前做的事,我要弥补我的过去,我要让我们村的人都要学学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还要让我们村的村民经常学,来感恩我们最大的家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亲,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更强大。

同时我也特别感谢张书记、王镇长、能把我带到这样的基地来学习,我非常荣幸、我也衷心的感谢基地的老师和义工们、以及镇政府的各位领导,谢谢,大家。

德孝文化心得体会(二)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石。

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劳。从十月怀胎到养大成人,无不渗透父母的心血和汗水,这其间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百般呵护和疼爱,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千遍叮咛和牵挂,有“不为己身苦,常怀儿女忧”的万种柔情和眷顾,这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的情和爱比海还深、比天更高。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小生灵尚有报恩的义举,更何况我们文明的人类?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当以他们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和能力为父母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一片关心,一份理解,都会让父母心花怒放、倍感欣慰。你可以为年迈的爷爷背背诗,为苍老的奶奶梳梳头,为辛劳的父亲捶捶背,为疲惫的母亲泡泡脚。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条短信,一份礼物,无不是情的涌动、孝的流露、爱的延续。饮水要思源,知恩当图报,作为沐浴父母无限关爱的儿女,我们该怎样回报呢?

大连王希海24年如一日照顾已是植物人的父亲,只为父亲活着。当年23岁的王希海不仅放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还放弃了成家的念头,但是他无怨无悔,他的故事感动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一位瘫痪在床20多年的植物人,竟然浑身没有一点褥疮,不但肌肉没有萎缩,还能有80多公斤的体重,当医生在为王希海的父亲检查完身体后情不自禁道:“这在医学护理史上简直是奇迹!”

王希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孝”、什么是“知恩图报”。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德之始也。”孝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要时刻谨记。

德孝文化心得体会(三)

很荣幸,本学期选修了中国孝文化这一门课程。这是一门通过历史展现亲情、展现孝道的一门课程,也通过古今对孝的不同定义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在古人、在史书般的24孝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忠孝,对比之于今天的孝道,我们感慨万千的同时,也被孝的魅力所吸引,联想到我们作为学生自身,感触颇深。

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必须有内在的诚心,在外面又有恭敬的礼节,才可以叫做孝。

中国有句古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句话很引人深思。这种亲情让我们的心灵无限感怀。如果没有母亲的羽翼,孩子的生命就难以保全。母与子的联系,实际上是用生死来印证的。人是多么善忘啊。我们感谢在人生路上给自己奉献一箪食,一瓢饮的人,但常常忘了感谢给予了我们生命的人。我们把父母的爱视之当然,不断索取,但心中却不思报恩。在追溯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要问一问自己:到底应当怎样对待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我们要不要孝养,要不要恭敬,要不要感恩呢?天是人之始,父母是人之本,人要经常返璞归真。想要偿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真是天下的道理,但是我是怎么样一生也是难以报答的啊!父母的恩你能报答吗?你想的是,他们不就是生了我吗?但是,生你,对你的爱,怀你的苦楚,对你的养育、对你的担忧,多少的爱和烦忧才能抚养你成人。我们有时候听到或者看到很孝道的一些消息或者事件的时候都会泪流满面,上次我们看到“感动中国”里,一个做儿子的,为了自己的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他一直瞒着母亲,因为他告诉母亲以后,母亲一定不让他这样做,而他非要这样做,很令人感动的。

以前我们在讲道家的时候,道家其实是讲天地自然的,都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这样一些。就是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寄存在这个世界上,而死去才是真正的归于大道。但是,儒家不会是这样的想法,虽然儒家也有一颗超脱的心,但是我们人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想着自己怎样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怎样对父母尊敬、孝敬,对长者尊敬,对兄长恭敬,等等方面的关系我们都要处理,我们疾痛惨怛的时候也要喊父母啊,劳苦倦极的时候也会喊天啊,所以说,人活在这个城市和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道家能够临尸而歌,人死了,他认为是归于大道,鼓盆而歌。但是儒家绝对不这样想。过去父母死了以后儿女要守三年的丧,孔子的学生宰予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三年礼乐都不做,都礼崩乐坏了。孔子那么重视礼乐的一个人,在孝这个问题上他是绝对不让步的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予亦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圣人五情是与凡人相同的,有情有义,有孝有敬。孝为儒家文化起点。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

孝道从心开始。孩子对父母一定要爱。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他是不会爱天下人的,一个人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他也一定不会爱天下人的。儒家讲孝道特别讲人情味,他特别讲血缘人情。血缘关系表现出人情味,血缘之爱、亲子之爱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吧,所以,儒家坚持亲子之爱是最最根本的。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所以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说他人有的心,我能想得到,体会得到。所以,一个人他能孝顺的话,“他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之长,以及人之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很自然的,最后才能大人君子抚爱万民,养育万物,从这里头引申出来的,所以,不爱父母、不爱老者、尊者,怎么爱兄弟?怎么会爱同事朋友?所以,冷酷的心常常是由不爱身边的人慢慢生发出来的,冷酷的情感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所以,若是教小孩,一定要从感恩、从亲情、从孝顺这个地方生发,这是德性和教养的根苗。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从幼苗慢慢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孝心得体会篇(2)

如今的我再也不和别人攀比吃穿用,而且主动承包几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长期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早起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再送我去上学,然后匆匆忙忙去上班。晚上还给我辅导作业。节假日搞卫生、洗衣服,有时还要去单位加班,他们得多累呀!

作为家里的第二个男子汉,我决心不再耍孩子脾气,要为父母分忧,每天多做一些家务活,比如:吃完饭后洗碗、擦桌子;地脏了墩一墩 ;浇浇花等等。虽然我现在还干不了什么大事情,但我多干一件就可以让父母多休息一会儿,而且看到儿子懂事了,他们一定很欣慰。所以我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吧!

孝心得体会篇(3)

202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一“杨家有女初长成,清淡儒雅似芙蓉”。她斯文中透着机灵、温和中透着坚强,真诚、自信、进取、孝亲是她的代名词。在她身上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追溯她走过的路,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但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却折射出这少年身上最纯真最孝顺的光芒,这就是泸州十二中初2020届10班的杨凌筠。

杨凌筠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是爸妈家族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儿,虽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她却没有半点公主病。“百善孝为先”这是家庭给她的教育,她谨记于心。刚牙牙学语时的她,就知道无论有什么好吃的都要先给家里的长辈品尝;刚学会走路的她,就知道给买菜回家的奶奶端上小板凳。就是这个懂事可爱的小女儿,给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增添了不少的欢乐时光。

“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杨凌筠的外公因切除胆囊引发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失语。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外公无法接受,全家人地安慰也无法让老人振作。那时的她才两岁,年幼的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变得懂事起来,在病房里,她又唱又跳,笑容又回到外公脸上。外公出院后,陪外公爬楼梯锻炼就成了她每天必修“功课”,小小的她为外公撑起了一片快乐的天空。但祸不单行,两年后奶奶也因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外公、奶奶的病情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病情不稳定,每隔一点时间,外公奶奶都会到医院住上几天。在这个变化中最辛苦的就是爸爸妈妈,白天他们要上班,休息时还要照顾外公、奶奶。

小小的她望着这一家人整日疲惫的脸庞,内心颇为触动,常常躲在暗处偷偷模仿着大人照顾老人的动作,期盼着有一天她也能出一份力,哪怕微弱……从此,家里常常会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外公,你是不是要喝水”“外公,你是不是要换台”“外公,你是不是要上厕所”。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爸爸刚给外公接完尿,扶外公躺下,转身尿壶就不见了;病房里,奶奶拉完大便,一个小小的身躯就马上端到厕所,清洗干净。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了体谅家人,让家人和朋友都赞不绝口。

去年,本已能自理的奶奶不小心又摔断了腿,工作繁忙的爸妈只好把奶奶送到家附近的养老院。每天下晚自习回家,她都会先去养老院看看奶奶,给奶奶说说话。周末时,她做完作业,就会去养老院给奶奶喂饭、喂药、洗脸、擦洗身体,给奶奶讲讲学校的新鲜事,逗奶奶开心。奶奶一饿就会心里发慌,她就到超市精心挑选奶奶爱吃的水果和零食,细心地嘱咐护士姐姐给奶奶加餐。奶奶病房里还住了好几个不能自理、意识也不清楚的老人,家人去探望的时间少。杨凌筠每次去养老院时,都会陪他们聊天,逗他们开心;给他们打水、喂水;把给奶奶买的水果洗干净,切成小片后送到每一个老人嘴里;为他们打扫房间、把他们换下的尿不湿清理到垃圾桶;还买来香水,给病房除味。今年4月,待业在家姑姑把奶奶接到了家里,每个周末,学习繁忙的她都会抽时间去姑姑家帮忙。学校放中考假前,她就给自己安排好了时间,去帮姑姑照顾奶奶。

这些年来,她用自己攒下的压岁钱为生病的同学和捐款、给爷爷换电视、给奶奶买衣服、给外婆买水杯、还为奶奶交养老院住院费……别人逗她说:“小杨杨,你咋弄傻,叫你妈出钱噻。”她却笑笑说:“我和我妈一家的,谁出钱都一样。”

“孝”是什么?你是否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杨凌筠有自己的见解:“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观“孝”字,老在上,子在下,古人造的何止是字,而是给人定下了一个规矩,这就是敬老……”这是杨凌筠的作文片段,从这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少年的至孝之理,这个年仅14岁的女孩的事迹虽然平平凡凡、简简单单,但却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深自省,深深感动。

202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都发生在这个家庭,当不幸一次次来临,这名少年与病魔顽强抗争,只为看到父母一抹欣慰的笑容。家门口的四大名校—永州日升学校带您认识本期孝心少年刘裕幸。

记者在回龙圩管理区中学见到刘裕幸时,根本无法相信眼前这个在足球场上肆意奔跑的少年竟遭受过癌症的折磨。班主任陈湘琼告诉记者,刘裕幸正慢慢从癌症的阴影中走出来,整个人愈发沉稳可靠。

陈湘琼觉得刘裕幸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换作是成年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不一定能扛过来,但是他扛过来了,他很强大,他的内心很强大,这个是所有人都应该向他学习的。”

刘裕幸原名刘裕富,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安静的家庭,父母勤劳善良,爷爷奶奶和蔼可亲,一家人其乐融融。

2011年3月,刘裕富突然高烧不退,经多次转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癌!原本平淡幸福的生活就此被打破。看着幼小的儿子,妈妈当场痛哭。

面对接下来的穿刺、化疗,刘裕富却显得异常坚强,不哭不闹。连同病房的解放军都夸他勇敢。

第一次化疗结束后,刘晓明夫妻直接把刘裕富带回了家,却不想此举差点让他们与儿子阴阳两隔。刘裕富回家后一直高烧不退,刘晓明夫妻连夜带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感染了,很严重,要是晚来一天人就没有了。

9个月,六次化疗,当听到医生说病情稳定后,爸爸妈妈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大半。或许是希望孩子更健康,也或许是为了解开一位父亲的心结,爸爸特意到派出所把刘裕富改名刘裕幸,就是希望他一直幸运下去,不要再生病了。

屋漏偏遭连夜雨,2015年5月的一天,双胞胎弟弟刘裕福突然晕倒,抽搐,经过检查被确证为右大脑半球萎缩,症状性癫痫。

哥哥治病债台高筑,可弟弟又开始了求医之路,困境的家庭在风雨中飘摇。不知不觉,8岁的刘裕幸也迅速长大了。小小的他,学会了煮饭、洗碗、扫地、喂鸡,有时看见妈妈伤心的时候,懂事的刘裕幸常常会安慰:妈妈,你别担心,弟弟妹妹我会照顾好的。

刘裕幸说长大以后想赚很多钱,这样就有能力给弟弟治病,也可以让爸爸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在刘裕幸房前的窗台上,几盆多肉叶片肥厚饱满,叶色靓丽。刘裕幸说,这些都是他自己种的。“它生命力顽强,未来充满了希望,我希望我的未来也充满希望。”

202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三5月29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省最美孝心少年王泽盼,收到了很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们捐赠的“六一”礼物。经海南省贵州商会副会长杨成芬组织的此次爱心捐助,共收到好心人爱心捐款9000元。今年4月12日,贵州商会(三亚分会)副会长杨成芬,专程从海南三亚驱车20多个小时,赶到毕节市阿市乡,看望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王泽盼,并送来3000元慰问金(贵州都市报4月13日曾作报道),鼓励王泽盼和姐姐好好学习。

回到海南后,杨成芬把王泽盼的事迹转发在朋友圈、球队微信群及商会微信群,发动身边的朋友为王泽盼姐弟捐款。她率先捐款700元,并呼吁:不需要大爱无疆,只需要一点爱心……

许多微友非常感动,在群里询问王泽盼姐弟俩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积极捐款。5月29日,杨成芬将爱心款和好心人名单一并转给王泽盼姐弟。

“非常感谢叔叔阿姨们的帮助,我们会更加勤奋学习……”收到爱心捐款,王泽盼姐弟俩无比激动地说,他和姐姐特别感谢好心的叔叔阿姨,这些爱心捐款,能帮他和姐姐解决读书及生活困难。

据介绍,王泽盼今年17岁,读高一。姐姐王亚梅先天性残疾,从小不能走路,今年读初二。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忙着干农活养家。7年前,王泽盼为圆姐姐的上学梦,每天背着姐姐步行3里多山路去上学,这一背,就整整背了4年。他的事迹经贵州都市报及全国众多媒体报道后,无数网友为之感动。2015年11月,王泽盼被毕节市教育局评为“美德少年”。

2017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上,他获评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2018年,由完美公益文化传播基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禁毒基金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完美公益影像节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候选人荣获“最美善行者”称号,当时15岁少年王泽盼位列其中,他是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202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四2020年8月18-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寻找2020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栏目组一行三人走进昆都仑区,对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遴选推送的“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徐佳琦、徐圣杰姐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采访。

徐佳琦,今年十三岁,她的弟弟徐圣杰,今年八岁。原本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2012年8月份,突然有一天妈妈张登霞觉得特别心慌、气短,到了医院后,经过抢救,才知道妈妈原来有很严重的心脏病。在弟弟徐圣杰出生之后,妈妈的心脏病经常发作,情况越来越不好。东拼西凑,家里才终于凑够了开胸手术的钱,徐佳琦看着妈妈全身插满了管子,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也从那时开始,徐佳琦充当起了大人的角色,不仅要细心的照顾妈妈,而且也要照顾年幼的弟弟。

本以为一切风雨都已经过去,妈妈的身体已经痊愈,可是做完手术的第二年,妈妈又检查出了乳腺癌,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了绝望中,给妈妈做心脏手术借的外债还没有还清,又不得不借钱给妈妈治病。幸好这期间,有很多的好心人捐助,以及亲戚朋友们再次伸出援手,经过六次的化疗,才把妈妈从死亡的边缘线拉了回来。2018年,妈妈的子宫又检查出了问题,爸爸为了给妈妈挣医药费和生活费,只能在家带着弟弟徐圣杰跑出租,年仅十一岁的徐佳琦便独自陪着妈妈去北京看病,给妈妈加油鼓劲儿。最终,在佳琦的鼓舞和期待下,妈妈和病魔经过顽强的斗争,顺利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几经波折,妈妈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为了养家糊口和还债,爸爸不得不去外地打工挣钱,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而妈妈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开了一家小小的面筋馆,徐佳琦姐弟不仅帮着妈妈收拾家、洗衣服、做饭,为了让妈妈不要过于劳累,在课余时间也争着抢着帮妈妈打理面筋馆,做面筋、卖面筋、照顾客人。在这对姐弟心中,妈妈经历了很多很多的磨难,他们期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妈妈能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安心。他们说,“妈妈在,家就在,他们就是妈妈最大的依靠”。

徐佳琦姐弟的事迹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寻找2020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栏目组的关注,他们也成为“2020年寻找全国最美孝心少年”30位候选人之一。据了解,“寻找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寻找最美”系列活动中持续时间长、社会效益颇佳、收视率持续走高的全国性评选活动。活动始于2013年,今年是第八届,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推荐,组委会挑选,再经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每年评出10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和20名年度“特别关注孝心少年”。七年来共聚焦全国各地的4200余名少年,生动记录了他们不畏艰难践行孝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希望的感人事迹。历届活动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目光,活动官网七年累计访问量逾10亿人次,展现了“孝老爱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2021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五菊乡少年誉京城 阳光风采争相传

——记2020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王森洋同学

一架车,推出的是希望;一杆秤,称重的是人生。多舛之家,百折磨砺,梅香来自苦寒;幼小身躯,澎湃能量,芬芳发于苦难。

金秋傲菊,香飘大地。2020年11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20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第七届)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甘肃、四川、广东、内蒙等全国各地的10名(组)少年获得“最美孝心少年”称号,孩子们孝亲敬老、自强不息的故事感人肺腑。在这其中,有一名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笑容的阳光少年更令大家欣悦和关切,她就是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王森洋同学。

短短几天活动中,她的活泼热情让十余名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初次相见的少年们就像是一家人,大家很快都成为了好朋友;在紧张忙碌的典礼排演中,她的大方自信让导演们赞扬;在与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交流中,她的眼神和笑意发自内心,展示着来自河南少年的阳光风采;在与颁奖嘉宾奥运冠军杨扬的拥抱中,我们看到了温馨与真情,更感受到的是大家对森洋在困境中自强奋进、乐观向上可贵精神的由衷赞叹。

虽然活动日程满满当当,一天归来带着疲惫倦意,但是森洋一到宾馆,从不忘给家里的奶奶、爸爸以及学校老师们打电话:报平安、致问候,还带着课本及时温习功课。森洋深深地知道,是什么让自己站在这个精彩的舞台上,是什么让自己面对这个更大的世界——是赤胆孝心、自强不息的品质,更是为了激励广大青少年进取向上、奋发有为的美好愿景。森洋曾经的愿望是带奶奶和失明的爸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参加活动之后,她感触很多,决心要在照顾好奶奶爸爸的同时,好好学习,奋斗未来,用实际行动回报关心帮助她的人,报效社会和祖国,让更多同样困境中的人们能走出去,感受外面的精彩。

那就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王森洋同学的感人事迹吧!

自古百善孝为首 更有时代新少年

王森洋,女,今年13岁,家住内乡县赤眉镇赤眉村街西组,赤眉小学毕业,现就读于赤眉一初中。森洋命运多舛,在她出生不满三岁母亲就离家出走。父亲患有轻度精神疾病,因长期服药,几乎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小学四年级时,森洋爷爷又不幸因病离世,奶孙俩生活仅靠在街头摆小摊维持。面对困境,森洋不畏艰难践行孝心,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用行动和意志向命运说“不!”,逐渐成长为一个阳光快乐、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好少年。

她是“主心骨”“开心果”。孝亲敬老、温存厚道的习性,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个性,活泼可爱,热情大方,人见人爱。爸爸不开心的时候,她就拉着爸爸出去散步、聊天,给爸爸说一些新闻消息或逸闻趣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爸爸不再孤独闭锁,让爸爸、奶奶每天都开开心心。

她是“小家长”“小大人”。她给爸爸端饭端茶,洗衣叠被;每天把爸爸的药分包好,亲手喂爸爸吃了药才放心;晚上,她总是给爸爸端来洗脚水,给爸爸洗了脚,看着爸爸睡了,她才坐下来读书学习,然后睡觉。偶尔出门不在家了,总要给奶奶打电话,嘱咐监督爸爸吃药。她每天都会定时督促爸爸的饮食起居,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药,什么时候睡觉,她对爸爸都有规定。平日里,小森洋对长辈都非常孝顺,小小年纪经常在家里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家里有好吃的总先让爷爷奶奶先吃,外出了回来总要给长辈们带个小礼物。每天放学后和假日里,做完作业,她都会到街上帮奶奶一起看摊,学着做生意,讨价过称、算账付款,一点都不含糊。

她是“好学生”“小老师”。森洋爱学习、好读书,自觉性特别强,从小上学都不让接送,一个人来来回回,家庭作业从不让人督促。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也手不离书,她阅读多、见识广、思维活,成绩稳居班级前茅。她热心助人,尽心尽力帮助同学解决学习困难,大家都特别佩服她,喜欢她,愿意和她做朋友,争着和她坐同桌。她还是班长,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主动帮老师分忧,只要轮到她值日,老师就一百个放心,从学生们早上到校那一刻起,她就会把各项学习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校园文化艺术节,她积极报名参加;学校开运动会,她帮助运动员们搬运器材、记录比赛数据、搀扶摔倒同学;每一次评优选先,大家都毫不含糊地支持她,在学生们的作文里经常看到对她的赞美和敬佩。

桃李不言蹊自成 立德树人争当先

王森洋孝亲敬老、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大家。她先后被授予“内乡县最美少年”“河南省第二届最美孝心少年”等荣誉称号,她和“2017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内乡夏馆李家帮同学一样,成为万千儿童少年的时代“新偶像”。

儿童少年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上级部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及社会各界的关爱扶助。大家携手齐心,共同谱写了一曲精准扶贫、全面奔小康路上的壮丽之歌。

坚守初心砥砺行 明朝彩霞飞满天

你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没有一丝丝改变

时间只不过是考验

播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眼前这个少年

还是最初那张脸

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人生变幻,岁月如歌,少年载誉而归,菊乡因你而荣。愿你归来,仍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不过是考验……坚信在内乡这片诚敬仁爱的教育热土上,在内乡教育人的劝学立人情怀的感召下,王森洋、李家帮们进取向上、自强不息的本色永葆,也会有更多的“王森洋”“李家帮”涌现出来。作为内乡教育工作者,也定会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打造阳光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校风学风,坚持好“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巩固好内乡教育成果。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内乡教育的明天必将会红日当空霞满天!(党政办基教股)

11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体育青少节目中心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众里寻你——2020“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在京录制完成。赤眉镇一初中七年级学生王森洋荣获2020年“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孝心少年。

近日,在北京参加颁奖典礼回到家的王森洋依偎在奶奶和父亲身旁,拿着奖杯和证书告诉他们自己荣获了全国“最美孝心少年”。

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王森洋的奶奶刘爱芹:在我们家她是个乖乖女,她真是非常懂事。我容易腿疼,她总是问我,奶奶,你腿还疼不疼。希望她以后好好努力学习,多学点知识,为国家多做点贡献。

今年13岁的王森洋现就读与赤眉一初中七年级,在她出生不到3个月,母亲改嫁了。在她5岁时,父亲由于患病长期服药,导致双目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奶奶在街头摆摊儿维持。跟随失明父亲和年迈奶奶一同生活的王森洋自小就特别懂事,是这个窘迫家庭的“开心果”。在家里,她照顾着父亲的饮食起居,时常带着爸爸外出散步,给爸爸讲轶闻趣事,让爸爸不再孤独、自闭;只要有时间,她便和奶奶一起摆摊儿,让奶奶少操劳些。偶尔离家,王森洋总要给奶奶打电话,像大人一样叮嘱奶奶监督爸爸吃药,在他人眼中,王森洋成了父亲的“家长”。

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王森洋:这次去北京参加颁奖典礼,看到更多小朋友的故事后,我感触很多,我以后要帮助奶奶、孝敬奶奶,替他照顾好爸爸,不让她担心,替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她的负担。我会感谢一直以来帮助我的人,我会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后报效祖国,报效社会。

孝心得体会篇(4)

郭孝义同志所体现的四种精神是中孝仁爱,大德大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亲民爱民、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清正廉洁这四种精神。针对以上四种精神,自己深刻反思,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习意识还不强。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可是由于自己本身存在一些惰性思想,因此学习意识很不强烈。

2、工作有时存在马虎现象。有时手头业务工作较多时,自己在工作上就会出现一些小的错误,比如说,文件较对不够仔细,或是领导交办的工作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导制自己手忙脚乱。

3、只会埋头干,缺乏灵性。工作上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需要动脑筋,有灵性,勤钻研,善思考。如果只一味的埋头若干,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而自己在这方面就存在不足。

二、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1、加强学习,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基础。在工作之余,要深入学习领会好单位组织大家学习的各种会议精神,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动向,以便于提高自己的结合素质,创造性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孝心得体会篇(5)

3月21日,我有幸聆听了局长郭斌同志的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铸造孝警精神》。课后,我结合个人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是对党忠诚,如果对党的历史、党的宗旨、党的方针政策、党的要求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对党忠诚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首先,认真学习党的历史,深入了解从风雨飘摇、饱受列强欺凌的旧中国,到国泰民安、国际影响力日见提升的新时代,党的光辉历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第二,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同一切不良现象、错误思想作斗争,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第三,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挑起重担,起先锋模范作用,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专业学习与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第四,自觉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按照党纲、党章规定行动,处处服从组织决定,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总之,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民主法治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党内斗争修养,加强警纪警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铸造“忠勇、众志、实干、当先”的孝警精神,要求每个民(辅)警投入进来,对“忠勇、众志、实干、当先”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什么精神,没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就谈不上投入。对此,我的理解是:忠勇,就是忠于组织忠于党,勇于任事,党叫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具体到工作中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遇事不挑剔、不逃避,不推诿,该负的责任负起来,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众志,就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有人团结起来,凝聚成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战斗力;实干,就是务实而不空谈,每个人踏踏实实地把该干的事情干好。当先就是积极进取,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眼光更高一点、更长远一点,进一步提示工作水准和质量,争先竟位,打造孝感品牌。

孝心得体会篇(6)

当然,如果从长计议,我觉得湖北孝感地区美的冰箱以及荣事达冰洗市场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 三级市场荣事达冰洗网络需要加强;四级市场整体渠道网络很不健全,125个乡镇终端覆盖面积不到15%;

2、 对于荣事达冰洗批发渠道来说,渠道级数过长,不适宜于渠道扁平化发展的趋势;

孝心得体会篇(7)

在大力倡导家庭美德的今天,“孝心的表达不仅是子女的责任,也是人类的责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显得尤为重要,孝敬教育也正符合这一时展的需要,它旨在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根植于幼儿的心中,把爱长辈的情感逐步有意识地扩大到爱他人、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中,因此孝敬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及教师的重视。但是,当前教师们在组织幼儿开展孝敬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们在选择孝敬教育内容的时候更多地表现在“一厢情愿”上,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以幼儿年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以幼儿的前经验为依据而选择内容,最终导致幼儿对教师组织的孝育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目标的制订方面。孝敬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在孝敬行为上,孝敬行为是孝敬教育最终的目标和结果。但是,教师们制定的孝敬教育目标往往指向不明确、空洞,忽视孝敬情感、孝敬意识、孝敬行为三方面的目标,也没有顾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递进性,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孝敬行为中,致使孝敬教育缺乏教育价值。

3.形式的组织方面。空洞的说教、严重的知识化倾向是当前孝敬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以孝敬知识代替孝敬行为,而忽视孝敬行为的操行,这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后果就是:幼儿孝敬知识懂得很多,知道规范的孝敬行为、尊重长辈的道理,但缺乏具体的孝敬行为。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无论在孝敬内容的选择、孝敬目标的制订,还是孝敬形式的预设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寻找积极的策略加以解决,以提升教师的孝敬教育行为。那么应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呢?

笔者认为,我们应本着“三孝合一”的目标理念,贯彻“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依托家长资源,有效推动家园一体的孝敬教育”的原则,进一步挖掘、深化孝敬教育,努力优化课程资源。通过孝敬教育内容的选择、孝敬教育活动的构建及孝敬教育形式的探索,力促教师孝敬教育行为的提升。本文所提出的“三孝”即指“育孝心、扬孝行、传孝德”,“三孝合一”即指通过育孝心、扬孝行、传孝德的策略,提升教师孝敬教育行为,提高幼儿园的孝敬教育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道德素质的养成。

一、育孝心――选编孝敬教育内容

育孝心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网络资源,挖掘具有孝敬教育意义的素材,如:孝敬故事、孝敬歌曲、孝敬儿歌(童谣)、三字经等,建立孝敬教育内容资料库,为孝敬教育内容的选择提供方便;并利用现有教材中的孝敬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资料库,为我所用。同时,在选编孝敬教育内容的时候,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文化入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选择孝敬教育内容,首先从文化入手,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对幼儿的孝敬教育符合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礼仪;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孝敬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只有这样,方能进一步丰富孝敬教育内涵,凸显孝敬教育的价值,教育也才能更持久和深入。例如:故事《子路借米》、孟郊的《游子吟》,这些经典之作无不道出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感激和尊敬。

2.从兴趣入手

教育活动是呈动态发展变化趋势的,充满了无法预知的衍生性和创造性,而幼儿的兴趣正是这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活动的驱动力和出发点。陶行知先生认为“孩子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孝敬教育的内容只有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幼儿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才能被幼儿所理解、所接纳。如教学《在妈妈肚子里》,每个孩子对自己的出生都很好奇,这个活动就是让幼儿了解出生的秘密,知道妈妈的辛苦,从而自然流露爱妈妈的情感。

3.从经验入手

作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幼儿孝育的学习也同样离不开他们的经验。由此,孝敬教育内容的设置和编选要考虑到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点,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所设定的孝敬活动内容应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范围,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唤起他们的表达欲望,进而才能获得可能的发展。这也符合《纲要》的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他们的方式研究社会。”

如中班社会活动《禁烟大行动》,围绕幼儿调查家里人的吸烟情况、吸烟危害等而展开,最后得出戒烟的多种方法,把关爱家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活动前,因为幼儿有感受家人吸烟的经历,从而使调查更丰富,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4.从教材入手

现有教材为孝敬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编排提供了多种可能,但教育活动是一个“活”的过程,是由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空条件和不同的情景下生成的动态的活动,有很多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教师们要认真分析现有教材,以幼儿孝敬发展及年龄、心理特点为依据,选编合适的孝育内容,为我所用。例如:小班建构教材中的《亲亲热热一家人》这个主题活动,具有很好的孝敬教育价值,但如果插入美术活动《爸爸的领带》、社会活动《爸爸妈妈的礼物》,那么,这个主题的内容可能就会更丰满。

二、扬孝行――构建孝敬教育活动

扬孝行指设计什么样的孝育活动。幼儿园的孝敬教育活动可以由孝敬主题周及孝敬日组成。孝敬主题周具体包括:主题说明(活动背景、知识链接),活动安排、设计,环境创设(师幼共同参与环境布置),家园互动,区域活动等。孝敬日的时间由各年龄段参照一年的所有节日,然后选取、确定有教育价值的节日为孝敬日,活动是以教师预设为主,活动过程以幼儿体验为先导,教师、家长协助为辅的形式。在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教师们需要把握好以下两个维度:

1.社会关系的维度

社会性关系对幼儿孝敬情感、意识、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社会性关系是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品质,是幼儿萌发孝敬情感的基础所在,这种稳定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幼儿实际的孝敬行为,并使幼儿的孝敬行为在社会关系的影响下,逐步稳定化、扩大化和内化,进而进一步促进其社会性关系的发展与巩固。可见,社会性关系既是幼儿孝敬行为的基础,又与孝敬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强化,从而促进幼儿道德素质的形成。这种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幼儿与社会的关系。

2.心理结构的维度

在孝敬教育中主要指孝敬情感、孝敬意识及孝敬行为,虽然这三者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但却是相互支撑、密不可分的,且具有递进性。

三、传孝德――探索孝敬教育形式

传孝德指探索什么样的形式。孝敬教育活动设计中,教育将以怎样的形式而展开,是孝敬教育活动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依据幼儿道德品质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孝敬教育的教育形式主要是体验式学习的形式。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更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践,引导幼儿从体验中感悟、从实践中学习,也更追求学习过程的意义,提高孝敬教育的教育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体验式

它是植根于幼儿本体发展与自主需要的教育,通过具体的日常的教育活动、自然情景,使幼儿在体验活动中得到满足的同时,又因势利导地推进幼儿体验水平的发展。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孝敬日活动和一些以幼儿体验为主的活动。如《关爱残疾人》活动中请孩子们戴上眼罩,体验盲人的艰难,这就是行为的体验。

2.情景模拟式

这是指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事先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孝敬教育要求,选择典型案例,通过情景模拟表演,再现回顾,引导幼儿们进行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最后达到提升的目的。比如教学《爸爸妈妈的礼物》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幼儿把爸爸妈妈最喜欢的礼物送给他们,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角色扮演式

它是有别于行为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以幼儿扮演成人的活动而开展的。它包括提出问题确定角色布置场景明确观察者任务进行表演分析评论提升概括这几个步骤。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模仿一些行为,进一步深化孝敬教育的内容。如《给兔奶奶送礼物》中幼儿扮演小兔子,带着礼物去看望生病的兔奶奶,从而掌握、理解如何关爱长辈的孝敬行为。

雨果曾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一个“孝”字更诠释了人间最温馨的话题。孝敬教育作为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有别于其他的教育教学,因为它的特殊性,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只有抓住一切孝敬教育的契机,用敏锐的眼光、真实的心态,捕捉、获取教育信息,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活动,采用积极的教育教学形式,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发挥、展现和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孝敬教育才能呈现出新的特色,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别样的魅力。

参考文献:

孝心得体会篇(8)

“孝”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辞海》为:“善事父母”。“孝”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1.孝是每个人最基础的道德品质。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本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伦理的礼仪之帮,形成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孝文化。中国的传统伦理是做人的基础,正是因为人有良心,有道德,才能组建社会,繁衍生息。孝又是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会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而最能直观地显现的地方,就是其生活的家庭,即对自己家人的态度和行为。行孝的会敬重长辈,鹿乳奉亲;不孝的会只顾自己,抛弃甚至侵害亲人。通常情况下,行孝之人也会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2.孝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我们的祖先创造和积淀了孝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以孝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文化一代一代延续下来,造就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世界奇迹,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的革命先辈正是继承和发扬了孝道,才将国家治理和建设成屹立于世界的强国。主席在百忙之中还要抽出时间去看望韶山冲的亲人;总司令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表达出浓烈的拳拳孝子之情;还有元帅帮母亲洗衣的故事,都是孝的典型。前辈为当今青少年做出了榜样,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3.孝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孝就是中国人维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孝道也可以说是社会、民族、国家的一种粘合剂,它不仅具有亲和力,更具有凝聚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赡养,对别人、对社会哪还能有真正的文明之举?这样的人与人交朋友不可能成为真朋友,和人打交道不可能有诚信。反之,如果人人都具有孝心,家庭必然和睦,整个社会必定和谐稳定。所以,孝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孝,德之始也”———孝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1.孝是孩子学习做人的根基。人并非天生都会有好的道德品质。父母是孩子入世最先遇到的人,孩子在接受父母的养育和教诲中会感受到亲情,并由此产生反哺之心,这是人类的本性。由最纯朴的孝的情感,自然会产生爱,又会促其产生自然的孝,会去崇拜父母。孩子懂得了崇拜,就会听从父母教诲,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言行,知道什么是对错,从而进行无意识的自我修养,形成好的习惯和品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尊长、护幼、有礼、诚实、敬畏、善待,这也就是从孝出发的品德轨迹。

2.孝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孝既是人的品德的根基,自然就是小学生品行的基础。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心智形成和人格健全的黄金时期,如果加强孝道教育,就能使小学生顺利完成个人良心的构筑,进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这样就能自觉改变不良个性,健康成长。因此,孝能塑造少年的灵魂,助其成人成才。

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小学孝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小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形成。(1)懂得感恩。孝的具体表现就是孝敬与感恩,让小学生知恩、感恩便是孝育的重要内容。感恩首先是感恩父母,让孩子们从小懂得自己的身体来源于父母,是父母养育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一个群体。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知道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慢慢地孩子们就会懂得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养育自己是责任,自己孝敬父母是义务。还会进一步懂得孝老爱亲是人类一切高尚道德的源泉,从而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并适时伺机报答。从感恩父母开始,自然会延伸到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学校可再通过孩子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恩情的意义,引导孩子实践感恩的乐趣,巩固感恩的思想。(2)学会做人。孝道教育本身就是做人的教育。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要孝敬自己家的老人,并以同样的热情和态度去孝敬别人家的老人;要爱护自己的小孩,并以同样的热情和态度去爱护别人家的年幼者。再扩大些,就是孝敬社会,这是做人的基础之一。不仅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要充满爱戴和尊敬,而且对一切人都应当礼让尊重。如是延展,待人处事自会循规蹈矩。如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是敬老爱幼的延伸,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是遵循家庭伦理、热爱家庭的扩展。(3)培养爱心。孝的核心是爱。在人的情感中,爱是良好动机的先决条件。在小学德育中发挥孝育的作用,以孝培爱,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定会事半功倍。(4)培养爱国。爱国心是与孝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小学生都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加强孝道教育就可以使德育更接地气地引导孩子们去爱自己的家乡,去爱自己的祖国,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2.有利于小学德育的落实。德育价值的实现是以人的天性伦常和天理良心为依据的,因此,小学德育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小学生不懂得大道理,天生的天真、漂浮、顽皮、倔强等,就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德育的落实。如果将孝道融入德育,效果会截然不同,孝道教育的特点就能说明这一点。(1)最易懂的道理。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孝道是最易懂的道理。一方面,孝是从自己出发的,有起点,而德育的条条框框似乎是无形地向下压的。另一方面,孝是自身感受和自觉体验,而德育的大道理似乎遥不可及,空洞乏味。(2)最能做的行动。德育要落实到行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这也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孝育就不一样。如回家后向爸妈问好,关心爸妈的身体健康,不要让爸妈多为自己操心等。联系到在学校的学习,学生就会慢慢体会出德育的一些要求,就会自觉履行。(3)最好做的事情。前些年,一个小孩颤颤巍巍地给其母亲端洗脚水的电视广告,感动和教育了大批观众。所以,行孝是最好做的事情,也可以是极平常的小事。相对于德育理论的落实,孝育就既简单又直接。

四、“百善孝为先”———小学在德育中实施孝育的实践设想

孝育对小学德育尤为重要,那么小学德育工作者就要当仁不让地担当起来。小学阶段在德育中究竟如何具体实施孝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学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习国学,无疑是实施孝育的好办法。现在,《弟子规》受到社会重视,中央电视台《动漫秀场》已播出了根据此书改编的动画片。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包括深圳,已在通过各种形式学习此书。要在小学德育中实施孝育,就要在德育课堂中教授此书。除此,其他国学经典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也要向孩子们介绍,像《三字经》、《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让学生提高对国学的兴趣,提高思想认识,达到孝育的理想效果。

2.加强孝道的宣传力度。要开展孝育,宣传很重要。我国古代有著名的《二十四孝》,这些故事在社会上长期流传,很多已成为成语,如:啮指痛心、刻木事亲、扇枕温衾、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当今,这些故事已出书画和浮雕,很常见。因此,校园内宣传孝道,可利用墙壁、走廊、板报张贴有关孝的内容,利用广播、班报择时择期报道孝育事宜,均可营造好的氛围。

孝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1-0081-07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故而通过何种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域。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孝德结合现时代的要求给予损益,且在日常生活中细化到孝心、孝情和孝行上,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意义非常重大。

一、在日常生活中践履孝德对核心价值观

落细落小落实的意义所谓日常生活,就是现实中人们每日重复进行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公共活动和履行工作职责等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是二者的辩证统一。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道德的指引和规范,而孝德作为一种最具基础性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是调节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剂。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孝德是“一代代炎黄子孙沿袭而成的子女、晚辈对父母、前辈的赡养、尊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实践的复合文化,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内化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心灵深处,其表征着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行为规范、道德生活乃至礼仪、风俗习惯等”①。社会主义孝德则是在传统孝德基础上,根据时展需要对其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具体德目,它对于维系血缘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建设良序社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孝德为维系血缘亲情提供现实根基

在自然性上,子女由父母孕育而出,是一种血缘关系,因而由自然性必然生发出一种强烈的骨肉亲情之爱。在社会性上,亲子之间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无疑要受到社会的规范和约束。但无论是从自然性还是从社会性来看,对于子女而言,生身父母都具有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这既是“天伦”,也是“人伦”,是“天伦”与“人伦”的统一。如同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生身父母也是唯一的。唯一的生身父母不仅给予子女唯一的生命,而且也是为子女成长、成才付出心力最多的人。正因如此,亲子之间的血缘亲情弥足珍贵。要使亲子之间的血亲之情得以维系,不仅需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和付出,同样也需要子女对父母的爱和感恩。只有子女自觉践履日常生活中的孝裕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维系和深化亲子之间的亲情。否则,即使是血脉相通的父母和子女,如若子女大逆不道,违背人伦,也可能使血缘亲情一步一步淡化,甚至走向彻底决裂。

2.孝德对促进家庭和谐具有重要价值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生活是平平常常的,但也是最为真实的。不论时代如何沧海桑田,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没有一日不与父母和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父母对子女的爱与付出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但这并不是说子女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单方面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而不给予任何回报。亲子之间实质上是平等的、互利互惠的,而不应该是父母单方面对子女的付出和牺牲。这也是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之一。在父母年老体衰、生活难以自理时,子女应对他们有赡养、孝敬之行,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精神愉悦度和幸福感。当下,一些家庭内部不和谐的原因之一就是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自觉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例如,有的子女与父母争房产、地产,有的让父母帮助带孩子、做家务且不知感恩,有的甚至暴力殴打父母。这些行为无疑会打破家庭的和谐关系,有的甚至从此形同陌路,做父母的也会因此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这说明,子女积极主动地对父母尽孝行孝,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3.孝德是建设良序社会的一大法宝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以和谐的家庭为基础,而和谐的家庭要以孝德为基石。作为调节日常生活关系的孝德,对保障社会良性运行具有支撑与稳固的作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孝德对于家庭、家族、家国都举足轻重。《孝经》中还说:“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②就是说,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践履孝德的人,往往会以这种道德精神对待身边的其他长者、上司、亲戚、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每一个人都这样做了,就会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良性社会。正因为孝德具有这种特殊作用,所以这个原本仅适用于调节家庭内部关系的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甚至上升为“以孝治天下”的“宪法”精神。《孟子》中就有“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③。由此,和谐社会便会随之到来。

从当今社会需要的视角看,孝德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提供了非常现实的可行性路径。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或制度,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该体制或制度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下去并不断地自我强化,这一惯性的力量会使某种选择在很长时期内难以改变。这就是制度选择中的“路径依赖”。据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也有自己的运行轨迹或“路径依赖”。因为历史上的孝德就发挥了落细落小落实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如前面所提到的“以孝治天下”的主张,实则是统治阶级把自己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要求人民大众对封建帝王的“忠”,经由“孝”@一百姓寻常生活道德规范及其践行而获得“合法性”,故而“忠”与“孝”在封建社会被相提并论,其中,“孝”是“忠”的前提条件,“忠”是“孝”的必然“升华”。由此,家国一体成为人们普遍的道德认知,并指导自己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自觉地以“孝”德让位于“忠”德。历史证明,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做法,也是主流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依赖”。根据这一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也必须有其科学合理的管道或载体,而社会主义孝德的提倡和普遍践行,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实现落细落小落实所依赖的有效和可行的路径。

诚然,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代表人民大众价值取向的科学价值观,它已经抛弃了封建社会价值观中的所谓“忠”等糟粕,然而在其落细落小落实方面,它依然选择了孝德作为主要载体和路径,只不过这里的孝德是超越了封建孝德的社会主义孝德,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旨趣、伦理意蕴和价值指向上高度契合,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觉地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扶弱助残、关心他人等,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自由、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与伦理精神在孝德实践中的折射和反映,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践履孝德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实践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孝德的提倡和普遍践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提供了非常适合的载体、管道和路径。

二、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三个维度

社会主义孝德,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文明、和谐、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为内在本质与基本底色的“孝心”“孝情”与“孝行”三方面的统一。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孝德方面主要是通过孝心、孝情和孝行来落细落小落实的。

1.孝心

孝心是子女对父母之养、父母之爱、父母之育、父母之恩的回馈报答之心,是对孝德规范的积极认同、主观自觉和思想意识。它包括亲爱之心、敬重之心和报恩之心三个基本层面。

其一,亲爱之心。孟子“五伦”说的首伦即是“父子有亲”。这里的亲即亲情,它是任何其他感情都无法替代的。但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由于孝德被人为地异化为一种“父为子纲”的具有统治性的道德,其本质是一种父子权利与义务严重失衡的道德架构。如此一来,原本子女内心中自然具有的对父母的亲爱之情被这种异化、残酷的父子关系无情地消解和磨灭。亲子之间只有尊尊而无亲亲,只有等级森严而无脉脉温情。对此,有学者指出:“在以父权为基础的权威主义之下,父母对于家庭财产、子女婚姻、子女行为,甚至子女人身都拥有绝对支配权。在这种情形之下,本源于亲子之爱的孝不可避免地被扭曲为敬畏,尽孝只是成了为人子女这一角色必须要履行的义务。”④这一说法切中了问题的要害。而现代性日常生活中的孝德因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自由理念中人与人的人格、尊严、价值平等的内涵,因而可以完全解放被传统道德所抹杀的亲子之间原本具有的“亲亲之爱”。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心,是生发孝心的原动力。诚如肖群忠教授指出的:“爱,是一种道德感情,说爱是孝的伦理精神本质,是指‘善事父母’的孝道首先要从内在精神上具有爱父母之情,不爱父母而迫于外在压力做出的‘善事父母’之行,就不具有太高的道德价值;二是说‘善事父母’之孝行是在爱父母的自然亲情的推动下、支配下做出的。”⑤这种亲爱之心,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尊重的基本人伦亲情。

其二,敬重之心。孔子强调“敬”是孝德的重心:“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⑥曾子也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⑦这也是在强调子女不能轻慢父母,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孟子亦十分强调尊重父母的重要性:“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⑧用现代的话说,孝子最大的德性就是从心底里尊重自己的双亲,由此突出了日常生活中尊敬父母的无比重要性。今天我们所说的孝德,更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内含的平等、敬重、和悦、友善的精神纳入其中,因而体现了现代文明的精髓。它剔除了父权至上的历史糟粕,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平等观念取代之,这能够给予父母莫大的精神赡养,使其因感受到子女对自己的爱戴和敬重而内心无限愉悦和快慰。

其三,感恩之心。佛法中有“报四重恩”之说,认为人的一生,一要感念佛陀授我以正法之恩;二要感念父母生我养我育我之恩;三要感念师长启我懵懂导我入真理之恩;四要感念施主供养滋润我色身也即感念自然界和芸芸众生供我生存发展所需之恩。“父母之恩,昊天罔极”!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对于做子女的我们而言,父母之爱,不可谓不真挚;父母之恩,不可谓不深厚。我们的每一次成长和任何一点点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和帮助。铭记恩情存如血,我们只有用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去报答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才能对得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⑨可以说,只要是有“良知”之人,尽皆能够深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恩情,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并由此推至师长、朋友和每一个为自己成长创造条件的熟悉之人和不熟悉之人。

2.孝情

所谓孝情,是指子女在孝心的引领下,对自己自小就与父母朝夕相处并沐浴其恩养之中而在内心日渐积淀起来的一种最为深厚的情感。它主要包含对父母的依恋之情、牵挂之情和怀念之情三个层面。

其一,依恋之情。从个体呱呱坠地那一刻始,我们就一直沐浴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之中。青少年时代与父母长期的相处,使得子女对父母的依恋感十分强烈。孩子们常被人们称为“绕膝儿女”,他们通常都希望一生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而永不分离。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旦要离开自己的父母而外出读书、工作或生活,一些孩子甚至成人,总是依依不舍,而父母更是含泪相送。这种对父母的不舍和依恋之情,是激发我们热爱父母、敬重父母、报恩父母的内在动力。

其二,挂念之情。牵挂之情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对父母孝敬与感恩的心理和情绪体验。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余光中对母亲深深的牵挂之情。心学大师王阳明曾说:“诚于孝亲的心,冬日里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清的道理。”⑩意思是说,感恩父母的子女会在心里时刻挂念着父母的暑热冷寒,并且总是想着怎么去为其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父母生活得更好,更舒心,更幸福。历史上之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其原因就在于,人对自己的父母无比牵挂,若是自己走得远了久了,有可能见不到父母。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子女对父母的挂念会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对父母的忧思。孟武伯请教孝德于孔子,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其意是说,对父母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当父母年迈或者体弱多病或者年迈又出现健康问题时十分忧心,也是子女有孝德、懂得感恩父母的一种表现。古书《二十四孝》中有“尝粪忧心”的故事,它固然属于“愚孝”,但这种对父母的身体健康忧心之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今天,我们还要加上一句:“儿行千里担忧父(母)”。

其三,怀念之情。怀念之情是指父母离世以后,子女对父母的悼念和追思之情,它同样是孝德的内在精神之一。对父母的悼念和追思既是血脉延续的表现,也是为人子女的义务。当宰我问孝于孔子时,孔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很显然,孔子所言的守孝三载,已经不合时宜了。然而,这种行为所传达出来的伦理精神则是应当发扬的。像古时一样,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子女为自己的已故父母扫墓,正是对父母怀念追思这种深厚情感的流露和体现。这种“怀亲思远”的深切之情,客观上也能起到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弘扬孝德的积极作用。

3.孝行

孝行是以孝心、孝情激发出的热爱父母、敬重父母、报恩父母的积极而主动的道德践履活动。它内含奉养之行、陪伴之行、立业之行、诤谏之行、丧葬之行等五个层面。

其一,奉养之行。奉养双亲是孝行的主体,是子女践履报恩之行的中心任务所在。就基础层面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孝德所提倡的“奉养之行”,要求子女要无条件地赡养年迈的父母或无生活能力的父母,为其提供衣、食、住、行、医等多方面资源,保障其晚年生活无忧无虑。《孝经》中有“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这说明,即使是在古代社会,最基础的孝行也是赡养父母,这是日常生活中孝德的底线。其实,奉养父母的核心伦理旨趣在于“敬”。“敬”既是一种对待父母应有的心态,更是一种真真切切的道德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的孝德要求子女要对其父母“养而有敬”,既要满足父母的物质利益需求,更要关心和满足其精神利益需要。诚如于丹教授所说,真正奉养父母的行为是“内安其心”与“外安其身”的有机结合。让父母在安闲和敬重中优雅地老去,并为他们献上一份“老后幸福存折”,是真正道德价值层面上的奉养父母,是孝德的真谛。

其二,陪伴之行。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陪伴显得越发重要与可贵。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存、学习、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子女不得不将自己的绝大多数时间用在学习与工作上。成家以后,工作学习之余的时间又要用于接送孩子上学和培训上,陪伴父母的时间更少了。而年岁较大的父母亦是社会的弱势者,他们出行不便,社会交往大大减少,往往处于独处状态,内心很容易滋生孤独、寂寞、凄凉之感。他们是最需要子女陪伴的一族。因而身为人之子女,无论日常学习、工作、交际有多忙多累,也一定要拿出一些时间来陪伴自己年迈的父母,这是公平正义理念和精神的内在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子女对父母的陪伴可具体化为“网下网上”两个方面。就网下而言,陪伴父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选择与父母促膝长谈或吃团圆饭,也可以在节假日期间带着他们一起外出度假、旅游,陪着他们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条件许可的话,甚至可以与父母一同参加体育活动。而就线上而言,若子女不在父母身边或没空回家看望父母,则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微博、视频等现代通信工具在线上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聊天谈心、闲话家常等。这是目前实际可行的线上陪伴。

其三,立业之行。自古至今,子女事业有成都是孝德的题中应有之义。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哪一个父母不期盼着子女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有所作为呢?由于亲子之间以血缘亲情为基础,兼具“天伦”与“人伦”双重属性,且父母对子女的爱与付出是无以复加的,故而,从很大意义上说,亲子之间内在地具有一种契约关联性。也就是说,父母对我们的生养和我们对父母的报答,实质上是一种隐形的契约关系。既然父母对我们付出了无限的爱与心力,依照契约法则,做女子的必须履约,不可违约。而履约的前提则是子女待父母以诚信。那么,怎么才算是子女对父母的诚信履约呢?那便是我们所说的“立业”或事业有成。《孝经》中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便是这个意思。以现代性纬度观之,子女的“立业”包括:在上学时学习成绩优秀;在工作中业绩卓著;适时地建立自己的家庭;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立业”之行,也会使父母为此无比骄傲、欣慰和幸福。反之,若缺乏家庭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学习上不思进取,工作中三心二意、不务正业,“花花公子”或是“啃老族”“榨老族”等行为,都是极其缺乏孝德的行为,它不仅使自己的人生灰暗而被动,也让父母无比忧心,缺乏幸福感。由此可见,志向高远、锐意进取、事业有成、“兼济天下”,是子女给予父母最好的精神慰藉和心灵滋养了。

其四,诤谏之行。合理的诤谏父母也是一种具体的不可或缺的孝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魏英敏先生认为,《孝经》中认为的子女对父母盲目服从不是孝,主张“从义不从父”,发现父有不义时,子女有谏诤的义务,使父不离善道,这才是孝。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子女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和善恶判断标准以及自己应坚持的价值原则,因而在发现父母日常生活中出现错误甚至是恶的行为时要适时地进行劝谏。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知识演化与观念更新十分迅速,即使是年轻人也无法保证能完全跟上时代步伐,年龄大的父母在思想、言行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与失妥之处,这也无可厚非。但若有的父母因为一念之差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时下偶尔发生的老人“碰瓷”现象,就是值得我们警醒的一例。对此类行为,子女应及时诤谏父母,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及时劝导,以帮助他们弃恶从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纠正父母的错误,对于社会和他人,也会因此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因而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孝德行为。

其五,丧葬之行。在父母年迈离世之时,合时宜地进行丧葬也是人子之道、孝德之行。孟懿子问孝,孔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人之生死固然是自然回,但父母一辈子对我们无私付出心血与汗水,在其百年离世之后按照礼俗适宜地对其进行丧葬活动,使其“入土为安”,这既是人之常情、社会常俗,也是子女应有的报恩之行。然“办丧事”应重在表达对父母逝世的哀伤之情,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的丧葬活动。正像《礼记》中所说的:“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意思就是反对讲排场、比阔气的形式主义丧葬活动,强调丧葬要以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悲痛与敬爱之心而非自己的面子为根本。这是值得我们记取的金玉良言。

综上观之,在孝德的谱系中,孝心属于意识层面,孝情属于情感层面,孝行则属于实践层面,三个层面的内在统一构成了孝德的完整内容。它们在社会实践中相互联系,彼此促进,互相转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自由、民主、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亦在孝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就使孝德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载体和途径之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追求的价值目标所谓孝风,是经由孝德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的自觉践行而蔚然形成的一种社会风尚。在历史上,孔子是孝风的首倡者之一。《礼记》中记载的孔子的社会理想是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也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道之风。自此以后,孝德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基调,孝风也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孜孜以求的道德目标和政治目标。就当前的我国而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指南,而文化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在整个社会形成一股从善如流的孝风。也就是说,形成孝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最终体现,也是核心价值观实践着力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孝风并非是自动形成的,只有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和形成合力,才能使这一目标尽早实现。

1.政府要积极担责,科学作为

与历史上各时期不同的是,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不再仅仅是家庭和子女的义务,也是现代民主国家及其政府的重要责任。但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够发达,国家的财力尚不可以完全承担起这一重任,因而在现阶段,家庭依然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在此背景下,政府的责任主要有两点。

其一,制定完备和富有人性的法律法规。对子女的养老义务从法律方面加以明确,对遗弃、虐待老人等拒绝承担养老责任的子女给予法律上的严厉处罚。唯有以法律为后盾,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子女才会由于害怕被处罚而不得不履行养老义务。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仅有此条文还不够,法律还要增加对社会上存在的嫌弃、侮辱、殴打他人父母等行为的明确禁止条文,让那些施暴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付出必要的代价。这对于扬善惩恶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如此,法律的执行过程也对人们具有教育作用,因而是扬善抑恶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良好的法治才能为孝德的普遍践履和蔚然成风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其二,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安排上,要进一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保证城乡养老保障均衡化的基础上,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走向成熟化。与此相联系,还要建立一定数量与规模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帮助年轻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现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从城市普遍推广到农村,如从200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新农保”规定,农村居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每月55元的国家普惠式养老金。正是类似于这样的制度安排和更多的相关制度的出台,那些身后无子的老人也将病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孝风昌盛由此获得实质性保障。

2.社会要义务分担,发挥优势

仅仅依靠政府承担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O的重任,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社会主体的责任分担,以其特有优势弥补单纯依靠政府的不足。具体说来,社会可以在以下方面积极作为。

其一,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介入作用。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点明了志愿精神的本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恰恰与社会主义孝德的基本精神相一致。志愿者组织在亲老敬老爱老等方面可以积极作为,他们通过向迫切需要的老年个体或群体提供生活必需品、给予医疗卫生保健和心理咨询,这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那些身后无子却又疾病缠身、无力雇请服务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这些都是积极有效的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的措施,值得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提倡。

其二,通过一些民俗和节庆开展敬老活动。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和节庆资源,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及其他各类节日,这些可以为我们借鉴和利用。例如,福州的“拗九节”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顺节”,代表了福州人对美满家庭生活的祈福与向往。孩子们参与到“拗九节”的公益活动就会慢慢从小培养起尊老、敬老、爱老、敬老的美德。杭州灵隐寺联合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连续多年举办慈孝文化活动,如2016年8月1日在浙江省图书馆举办的2016中华慈孝文化书画展,就是2016中华慈孝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类似于这样的民俗和节庆,为有效传播孝德文化、营造孝德氛围、推进孝风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管道。

其三,定期举办孝德孝风大讲堂和定期评选“大孝子”活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道德大讲堂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它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已成为群众乐于参与、易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带动了更多的社会成员尊道德,讲礼仪,成教化,美风俗。评选道德模范,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出的一种道德建设模式。就孝风的形成而言,孝德孝风大讲堂的开展和大孝子的评选意义重大。因而,各地的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可以定期举办孝德孝风大讲堂活动,各地也可以定期评选出当地的“大孝子”。通过这两项活动,可以广泛传播孝德知识,树立可供人民大众学习的榜样,进而推进孝风的逐步形成。

其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长期以来,传统主流媒体一直是我国社会舆论引导的主要力量。但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已经面临着新兴媒体的挑战,因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从“相加”到“相融”,是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领作用的关键。在推进孝风的形成方面,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电视、微博、微信、视频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平台等,都可以发挥传播孝德理念、树立孝德典型、鞭笞违背孝德行为、营造孝德文化氛围、提升孝德正能量的积极作用,因而有利于孝风的形成。

3.人要信守孝德,躬身实践

古人云,善之极者莫大于孝。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来说,要想使自己成为有德之人,首先要自觉履行对父母的孝敬责任,并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礼敬老人和长辈,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随着老年人讹诈现象的不断发生,有人会问,老年人总是与慈祥、怜爱、公正、宽容、友善等道德特性联系在一起,而现今的老年人似乎不再是这样的人,我们还有必要孝敬、尊重、关爱他们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因为少数老年人“人心不古”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尊重、不孝敬、不关爱他们的理由与借口,更何况这种现象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整个老人群体。相反,面对犯错的老年人,我们更要抱着一种宽容、关爱和帮助的心态对他们进行劝解和引导,并为改善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而努力。这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践履孝德的必然要求,更是对那些误入歧途的老年人实施道德拯救的重要途径。就像《道德经》里所说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故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推恩”的方法,给予除父母之外的老人、长者以同样的敬重与关爱。如果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为父母之外的老年人着想,将子女对自己父母的孝心、孝情与孝行向外推而广之,那么,一种从善如流的孝道之风必将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也能尽早实现。

注释

①余玉花、张秀红:《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2期。②《孝经》,李隆基注,邢m疏,金良年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1、25页。③⑥⑦⑧⑨《四书五经》,线装书局,2008年,第46、8、160、51、59、25、10、8、105、126页。④周山东、程林辉:《论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桂海论丛》2006年第3期。⑤肖群忠:《“夫孝,德之本也”――论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西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⑩王守仁:《传习录一》,《阳明先生集要》,施邦曜辑评,中华书局,2008年,第3页。陈叶军、刘赫:《孝道的时代新意与伦理重塑――访著名学者于丹》,《人民论坛》2012第11期(上)。魏英敏:《孝道的原本含义及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3期。王文娟、马国栋:《孝道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功能变迁》,《天府新论》2010年第6期。

The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in Daily Life

孝心得体会篇(10)

除此之外,《孝经》认为孝还可以通鬼神,畅顺于整个宇宙,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感应》)《孝经》关于孝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断有一定的合理性,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中国现代,孝被中华民族公认为是最重要的伦理道德之一,诸多的中华美德都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对养之育之的父母都不孝,还能指望其人有什么其他的美德?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圣治》)不遵孝道却有其他的美德,显然不合逻辑常规。当然,把孝看成是宇宙间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的利器,显然有夸大的嫌疑。

2.《孝经》论孝的内涵。

(1)顾惜身体,珍爱身名。珍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让自己的身体、名声受到戕害。《孝经》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孝经》认为子女应该好好保全父母给予的身体,强身健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开宗明义》)。子女无论成年与否,一旦晓知人事,便应该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声,这是一种自我珍爱,也是对父母抚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做子女的如果因为不当行为让自己的身体罹患疾病或身受戕害,让自己的名声受损,必然导致父母担忧或遭受侮辱,这都是不孝行为。修身慎行,恐辱先也。(《感应》)《孝经》还要求子孙后代要好好修身养性,谨言慎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维护父母祖先的声誉,不给父母祖先抹黑。顾惜自己,远离伤害,珍爱己之名声,维护父母祖先声誉,这是最基本的孝道。

(2)事亲。《孝经》认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纪孝行》)这里要求子女对父母不仅要有物质赡养,还要有精神赡养。事亲具体包含养亲、敬亲、乐亲等三个方面。养亲属于物质赡养范畴,是指做子女的要物尽其用,竭尽全力地去赡养父母,让父母的生活得到保障。敬亲、乐亲属于精神赡养范畴,是指做子女的对父母要发自内心地爱、敬,要经常让父母在精神方面得到慰藉。事亲注重对父母身心两方面的赡养,物质和精神赡养都做好了才是孝道。

(3)慎终追远。《孝经》认为,真正的孝道不仅包括对父母的悉心侍奉,父母身后,也应该哀痛居丧,肃穆致祭,只有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纪孝行》)。对于去世了的父母和先祖,应该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孝经》)。《孝经》引《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开宗明义》)。意指没有先祖,就没有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子女。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易》)今天看来,这种孝道思想对当今社会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华夏族是黄河流域最早居民,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祖先,因此,每个中华儿女要懂得追本溯源,追念炎黄先祖,牢记自己是华夏子孙,肩负民族传承重任,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这是每个华夏儿女的孝道。

二、对《孝经》论孝的几种曲解

《孝经》在传承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负面的看法,因此就有人认为《孝经》里的有些说法或有违人性,或有违常道。

1.五等之孝。《孝经》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章,分别论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等人的孝道标准,后世称之为五等之孝。有很多人认为,五等之孝的实质是阶级的划分,是对封建君主集权制度的肯定,是封建伦理与皇权政治的结合,在孝道的背后蕴藏了深刻的政治目的和阶级意识。

《孝经》产生于封建时期,其时阶级意识深厚,皇权政治存在,作为这个时期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孝经》提出五等之孝应该是基于当时的现实,试图确立社会关系中不同群体有关孝道的行为规范,强调孝的普遍性原则。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庶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即使阶级和皇权政治消失,社会不同群体孝道的体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幼儿好好吃饭,强健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便是尽孝;学生时代好好学习,身体健康,道德优良,成绩优异,体贴敬爱父母便是尽孝;成年以后努力工作成就事业,遵循良好的道德,悉心照顾父母,做一个好子女,好公民便是尽孝。再者,不同职业的群体,尽孝形式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不一一赘述。所以,五等之孝的实质应该是在强调孝道的普遍性,即任何人都有能力履行孝道。

2.愚孝。《孝经》中有谏诤章,是孔子和曾子关于子从父的问答。曾子问:做儿子的一味顺从父亲,是真正的孝道吗?孔子答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孝经》明确指出,子女盲从父母不是真正的孝道。父母如果有了过错,子女应该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谏诤。《礼记祭义》说: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种爱,这种敬是有一定前提的。真正的儒家从来不曾强调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孝是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这些不正确的孝道观是由封建统治者的长期利用和某些人的曲解而形成的。至于《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更是《孝经》之后对孝道的恶意曲解。在一定意义上,孝德是中华传统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传统的精髓所在。

三、《孝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孝经》关于孝道的阐述基本上构成了后世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千百年来,孝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之一。自孝道形成以来,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认识到了孝道的价值,为建立良好的社会规范,实现对人民的有效统治,统治者们实行以孝治天下,对《孝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和宣扬以促进孝道规范建设,使得孝道逐渐成为中华文明伦理道德的基石孝乃百行之首。千百年来,孝道的确有效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今天,如果去除《孝经》中的糟粕,取其精华,《孝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1.《孝经》与社会主义社会秩序。《孝经》所体现出来的孝的社会性决定了孝道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要求。孝道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秩序有着积极的作用。《孝经》要求人民遵循孝道,爱惜自己的身体,顾念自己的名声。今天,如果每个社会公民都能够遵循孝道爱惜自己的身体,顾念自己的名声,遵纪守法,恪守社会主义公德,那么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一定会和谐。

《孝经》要求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物尽其用赡养父母,而且要在精神上愉悦父母,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的外在物质行为,而且要求子女对父母的内在精神行为,符合社会主义的赡养法规。实际上,这种孝道要求是对家庭从内到外的约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秩序,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孝经》要求为民勤而为官者忠廉职守,心系天下。这些孝道思想包含了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够恪守职事,民勤勉而为官者廉明,那么社会秩序一定会和谐,社会文明一定会昌达。

弘扬《孝经》里的这些积极思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是社会主义良好社会秩序、和谐社会形成的关键要素。

2.《孝经》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慎终追远,追念先祖,是《孝经》对孝道的要求之一。孝道规定的这些内容在今天可以体现为铭记民族的传承,了解民族历史,这有利于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孝道要求忠君爱国,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忠于国事,以国事为己任,宣传这种思想,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上这些都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弘扬《孝经》里的这些思想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3.《孝经》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激励机制。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孝经》认为因为自己良好的名声,让父母拥有盛名显于当世,传于后世,这是最大的孝道。

上一篇: 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总结 下一篇: 环境创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