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04:14: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七年级地理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200E、1600WB.00、1800C.200W、1600ED.900E、900W
()2.一年之中,我们当地白昼时间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图中箭头所指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是
A.山谷B.山脊C.陡崖D.鞍部
()4.某地的四方都是北,那么此地的位置是
A.南极B.00经线和赤道的交点C.北极D.1800经线和赤道的交点
()5.下列比例尺中,的是
A.1:100000B.1:1000000C.1:2000D.1:500
()6.关于等高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坡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D.等高线表现不出地形的变化情况
()7.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8.最寒冷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9.一般来说,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气温出现在
A.1月B.2月C.7月D.8月
()10.读右面经纬网示意图1,图中的字母代表经线或纬线,全部都是纬线的一组是()
A.abcB.aDEC.DEFD.cEF
()11.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A.北极圈B.赤道C.回归线D.极圈
()1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A.白令海峡B.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
()13.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经度的分界线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存在地球上的一条线D.和赤道等长的一条线
()14.西北风的意思是
A.由西吹向北的风B.由西北吹来的风
C.向西北吹去的风D.由北吹向西的风
()1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代表
A.森林B.草原C.陆地D.云区
()16.山顶气温为50C,山顶与山脚处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则山脚处的气温约为
A.0.80CB.3.50CC.110CD.-10C
()17.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B.赤道附近气温高,干燥少雨
C.温带各地降水量相差不大D.两极地区降水稀少
()18.同学们在观看世界体育节目时,经常可以看见黑人体育明星,如“飞人”乔丹、“拳王”泰森。虽然他们现在是美国人,但是他们的祖先却是
A、南美洲人B、大洋洲人C、欧洲人D、非洲人
()19.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B.暴雨很多
C.板块张裂的结果D.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
()20.右图现象所示的原因有
①乡村人多地少,收入少,生活困难②城里有好学校,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完善
③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④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其中陆地占表面积的%,其主要分布在半球。
23.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佛教,其中阿位伯人信仰教。
2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相协调。
25.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它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场所。
26.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其基本宗旨是。
三、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每小题1分,共10分)。
()27.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四季交替
()2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
()29.亚马孙平原事故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30.甘肃省兰州市处于温带,终年寒冷。
()31.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问题,但人口负增长也不是好现象。
()32.几千年后地中海将变成新的海洋。
()33、空气中污染物越多空气污染指数越大。
()34、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
()35、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36、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35分)
37.读图3,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
AB非洲
CD
E南极洲F
G北美洲
(2)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大洋名称:
①___②印度洋
③_______④_____
(3)七大洲中面积的是亚洲,跨经度最多的是___洲。四大洋中,面积的是洋。
38.读图3—14,完成下列要求:(4分)
(1)图中A、B、C、D中降水量多的是_________,AB坡叫_______坡,CD坡叫坡。
(2)由此可见,可以影响降水的多少。
39.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3—33所示),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从气温的情况考虑,
A一般分布在_____带地区(填温度带);B一般分布在______带(填温度带)。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A为_____气候,B为_____________气候。(填气候类型)
(3)从气候的地域分析
A集中分布在_____附近,
B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沿岸地区。
40.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图4-6中的“母亲”是指_______。(2)苦难的含义是_________。
(3)这幅漫画揭示的是_________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1.右图表示的经纬网示意图中,回答问题。(4分)
(1)A点的经纬度是(,)。
(2)点A在C的方向。图中箭头D指向方。
42.读领陆面积位居世界前4为的国家轮廓图,回答问题。(7分)
(1)四个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1分(可以填图中的序号)
(2)4个国家中,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是不平等的。请把下列选项填入A、B关系图中。
课前预习第一题答案
1、70
2、缓慢;迅速;较快
3、出生率;死亡率
4、经济发展;慢;快
课前预习第二题答案
1、均匀
2、亚;北美;热带雨林;高山高原;中低;温和
课前预习第三题答案
1、资源;环境;生存;发展
2、非;社会经济;贫困
3、劳动力;老龄化
4、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课堂探究探究一答案
(1)东部和南部;西部;东部
(2)D;C;AB
课堂探究一试身手第1~2题答案
A;C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学法大视野答案
课前预习第一题答案
体质
课前预习第二题答案
白色;波浪;薄
高大;欧;大洋
黄色;黑直;中等
亚;黑色;卷曲
厚;较长;非
课堂探究探究一答案
人种肤色头发面部
A黄色人种黄色或黄棕色黑直脸型宽平,鼻梁中等高度
B白色人种白色或浅棕色波浪状鼻梁细高,嘴唇较薄
C黑色人种黑棕色卷曲鼻形扁平,嘴唇较厚
课堂探究一试身手第1题答案
B
课堂探究探究二答案
(1)白色;北美;大洋
(2)黄色
(3)黑色美
课堂探究一试身手第2题答案
C
课后提升选择题答案
12345
DCBAB
678910
CDBDA
课后提升第11题答案
(1)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3)黑棕色;排汗散热
(4)大量的非洲黑色人种被殖民主义者当作奴隶贩卖到了南美洲、北美洲
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学法大视野答案
课前预习第一题答案
1、汉语;俄语;汉语;英语
2、美;非;俄罗斯;拉丁美洲;西亚;巴西
课前预习第二题答案
巴勒斯坦;欧;大洋;最多;基督教堂
沙特阿拉伯;西部
印度;东亚;三;佛教庙宇’
课堂探究探究一答案
(1)略。
(2)英语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分布范围相对较小。
课堂探究一试身手第1题答案
A
课堂探究探究二答案
1.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B.赤道周长6371千米
C.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表面积约5.2亿平方千米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本初子午线D.赤道
3.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的经线圈是:()
A.20°E和160°WB.0°和180°经线圈C.160°E和20°WD.本初子午线
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365天B.30天C.半年D.24小时
5.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在比例尺为1:50万的地图上,图上距离应为:()
A.3厘米B.6厘米C.30厘米D.60厘米
6.教室里挂有图幅相同的下列四幅地图,其中比例尺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黑龙江地图D.哈尔滨地图
7.甲山的海拔2500米,乙山的海拔100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A.1500来B.3500米C.1000米D.500米
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地形是:()
A.高原B.丘陵C.山地D.平原
9.全球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是:()
A.七分海洋三分陆地B.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C.四分海洋六分陆地D.四分陆地七分海洋
10.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他们之间以山脉、河流和和湖泊为界。下列事物中不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B.里海C.尼罗河D.土耳其海峡
11.根据测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
A.板块碰撞B.板块张裂C.板块挤压D.板块隆起
12.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A.B.C.D.
13.下列表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C。()
A.6B.0.6C.10D.0.8
14.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冰雹B.降雪C.降雨D.大雾
15.在下列现象的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多云转睛B.四季如春C.暴风骤雨D.风和日丽
16.一般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纬度因素D.洋流因素
17.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汉语B.英语C.俄语D.阿拉伯语
18.下列民居属于城市建筑风格的是:()
A.冰屋B.窑洞C.竹楼D高楼大厦
19.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叫()。
A.南南合作B.南南对话C.南北合作D.南北对话
20.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巴西D.印度
二、连线题(每线1分,计15分)
21.连线题:
①赤道A.66.5°N
②北回归线B.66.5°S
③南回归线C.23.5°N
④北极圈D.23.5°S
⑤南极圈E.0°
22.连线题:(北半球)
①一天中气温A.七月
②一天中最低气温B.一月
③一年中气温C.14时
④一年中最低气温D.日出前
23.将下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问题连线:
a.劳动力不足
A.人口增长过快b.资源短缺
c.人口老龄化
d.交通拥挤
B.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e.环境恶化
f.国防兵力不足
三、综合题(每空1分,计45分)
2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A地所在的纬度是_____,所在的经度是_____。
(2)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B地位于_____半球。
(3)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_方向。
(4)C地位于五带中的带。
2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3)当我们参加今天的考试时,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填字母)。
26.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5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D____E____
(2)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3)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27.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①是世界面积的大洲洲,
②是世界面积最小的大洲洲,
③是有“热带大陆”之称的大洲洲,
④是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洲,
⑤是以企鹅为主人的大洲洲;
(2)⑥是世界面积的大洋洋,
⑦是世界面积最小的大洋洋;
(3)⑧是世界面积的群岛群岛;
(4)⑨是世界面积的半岛半岛;
(5)⑩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运河)
28.小明想要计算北京某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在这天他分别
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测量当地的气温
如右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明读准每个时间的气温,并帮
他计算出当日的日平均气温。(5分)
(1)气温纪录(均为整数):
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气温(0C)
(2)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出当日的日平均气温。
29.读“世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A是运河。
(2)大洲:B,C。
(3)C大洲的主要人种是,
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4)大洋:D。
(5)E国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30.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写出各数字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地理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每空1分,计45分)
24.(1)20ºs或南纬20º,40ºw或西经40º。(2)北。(3)西南。(4)热。
25.(1)自西向东。(2)一年(或365天)。(3)D。
26.(1)鞍部山谷陡崖。(2)西南。(3)B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相应的答案栏中。每题1分,共20分)
1.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千米A.6378 ; B.6357; C.40000; D.6371;2.本初子午线是A.0°经线; B.180°经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A.南北极圈; B.赤道; C.南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4.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 D.从两极向赤道逐渐增大;5.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五带中的A.北温带; B.热带; C.北寒带; D .南温带;6. 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A.南极圈; B.赤道; C.北极圈; D.回归线;7.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交替; C.昼夜更替; D.形成五带; 8.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基本要素的是A.比例尺; B.方向; C.图例 ; D.颜色;9. 在1:300000的地图上,图上3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是A.10千米; B.100千米; C.9千米; D.900千米;10. 甲地海拔为8848米,乙地海拔为-400米,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A.9248米; B.8448米; C.8848米; D.400米;11. 星期天,我们要去朝阳市人民公园游玩,不知如何乘车,应选择A.中国政区图; B.朝阳市交通图; C.朝阳市地形图; D.中国交通图;12.关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一组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大; B.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C.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粗略; D.比例尺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 13. 陆地面积占全球面积的A.39%; B.61%; C.71%; D.29%;14.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乌拉尔河;15. 世界上面积的大洲是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16.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黑海;17. 四大洋中,面积的是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18.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 ② 人类活动 ③ 地壳的变动 ④ 海平面的升降 A.②④ B.①② C. ③④ D. ①③19. 有人预测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A.当地火山和地震的活动造成的; B.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使红海拓展;C.冰川融化,地震活动造成的;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继续张裂作用;20. 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称为A.大陆 ; B.大洲; C.半岛; D.岛屿;二、读图答题(每空1分,共30分)1.读下图,回答:(5分)(1)写出下列各点的地理经纬度A C (2)图中位于北半球的点有 。(3)B点位于A点的 方向,B点位于D点的 方向。2.读右图,完成填空。(6分) (1)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直射______ _,时间是______ _。(2)当地球公转至B处时,太阳直射______ _,此时北京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 _ _。 (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D向C运动的过程中,北京市由______ _季向______ _季过渡。 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5分) (1)B 带、C 带。(2)AB两带的分界线是 ,CD两带的分界线是 。(3)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只有太阳斜射的是 。(用字母表示)。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分) (1)甲山比乙山低________米。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2)B处与H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________。(3)G处为_ ___ ____。5. 读东、西两半球图,回答问题:(5分)(1) 写出大洲或大洋的名称:③ 洲;⑦ 洲;B 洋;C 洋;(2)七大洲中位置最南的大洲是 。(填大洲名称)6.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写出板块名称: E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 _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 _____。(3)喜马拉雅山是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 相应的答案栏中。每题1分,共2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B C A D C D C A题号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o B B D B A B B C D C二、读图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1.(1)A(140°E,80°S) C(160°W,20°N) (2)C (3)东北,西北2.(1)北回归线,6月21日或22日 (2)赤道,昼夜平分 (3)秋,冬3.(1)北温,热 (2)北极圈,南回归线 (3)BD4.(1)170,东北 (2)H (3)陡崖
这节课内容多数知识牵涉到的具体内容,超出了初中物理知识范围,教师以往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依靠单方面讲授和展示课件,而忽视了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学。
课本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从对宇宙整体理解上按照由近及远的次序,勾勒不同阶段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大小;另一条线索是按时间的顺序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结构演化等更深入的认识历程。同时展现人类认识过程是与思维和科学仪器同步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宇宙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多比较零碎。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观,我采用“历史追溯法”,让学生“回到过去”设身处地的思考,以探究宇宙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宇宙的相关知识,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阶段提出问题,引导同学去认识宇宙,感受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经历的艰难曲折,以及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三)教学环境分析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光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采取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一方面使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知道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初步了解宇宙起源理论。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过程与方法
3 体会人类在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中的科学态度,重视观察和科学推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知道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 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对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深入提问,再探新知
拓展提升,总结全章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体现本课以科学发展史为主线的探究过程,我用一段幻灯片作为引入,以由近到远的次序展现凭借肉眼探索宇宙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问题:再遥远些的世界是怎样的?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是怎样一步步深入的?
【教学设计意图:真实地展现人类仅凭肉眼所观察到的世界,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为了让学生自主建构探索宇宙历程的整体概念,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利用“ForntPage 2003”这一软件自制了一个专题网站。根据两条线索,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回到过去”设身处地的思考,体会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这两条线索分别是:探索宇宙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如: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哈勃等;以及探测宇宙的工具,如:肉眼、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学生可以凭兴趣任选一个线索,深刻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以及过去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完整。
同时提出问题:你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所选择的线索为大家归纳一下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历程吗?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教学设计意图:很多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进行展示,学生难以参与,其任务仅是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但若课上只提供网络让学生自己搜索相应知识,又容易造成内容的分散与时间的浪费。
因此,我课前从大量网络资源中精选出最切合本课主题的内容,制作成内部网页,将其梳理成两条清晰的脉络,且又跟课本的线索稍有不同。课上让学生快速高效地访问专题资料,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知识的开放性,也使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
3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不同线索的内容,将总结的成果全班展示。配合幻灯片,逐步将探索历程“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恒星——银河系——宇宙”依次呈现,鼓励学生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问题,并相互进行评价与改进,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步步深入的,而且这种探索还在继续下去。
【教学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的“讲”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变为观察和主动地思考。】
4 深入提问,再探新知
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关于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你还知道或搜集到哪些知识?与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以登录我提供的天文网站:http://cosmoscape.con星空天文网,进行自主探索。在师生互动中,学生逐步知道恒星、行星、卫星,进而了解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以及“量天尺”的单位——光年,最终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并知道宇宙大爆炸猜想。学生课下可以登录
http:///podcast/faxianyuzhoudabaozha观看央视拍摄的关于宇宙大爆炸的四集纪录片。
【教学设计意图:依旧是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培养其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5 拓展提升,总结全章
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吗?为了引起学生共鸣,突出本课主旨,我利用“会声会影”这一软件精心制作了一段视频。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坐“神州七号”飞船进行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再现了一个古老民族为实现“飞天梦”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教学设计意图:真实的视频画面,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无论在感官冲击力上还是在情感激发上,都比单纯的语言表达作用明显。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引入部分的幻灯片播放完,从宇宙到粒子,将物质世界结构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呼应了开头,又为第七章做了一个总结。将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教学反思
初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宇宙探秘》这节课的知识内容,他们是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渴望。因为他们已经对宇宙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认识是模糊的,是零碎的。如何上好这节课?靠传统的光靠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处理这节课,可以说给学生的是抽象、枯燥的知识传授,这样的结果会让多数学生感到空洞,好无趣味,会让学生很失望的。如何把这奇妙的宇宙世界丰富多彩的展现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学的直观、有乐趣,是我们老师要认真思考和重视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一方面使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邻国: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海峡: G__________ ___________。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高原B.高原: F.盆地I.平原(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流经青海、四川、、河南等9省区,在下游形成了世界上的的“”。18.下图是“长江水系示意图”,读后填出图中数码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7分)
一 、选择题:(以下各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请将其代号填人下面的表格中,每题选对得2分,不填入表格、多选、错选不得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我们亚 洲,山是 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回涌现出一副亚洲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回答1、2题。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指 A、天山 B、阿尔卑斯山 C、 昆仑山 D、珠穆朗玛峰 2、“我们亚洲,河象热 血流”是说亚洲的河流 众多,奔流不息。下面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都流向太平洋B、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都流向四大洋 C、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 D、“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的河流都向东流向大海3、世界是的湖泊和最深的湖泊分别是 A、里海、贝加尔湖 B 、贝加尔湖、里海 C、苏必利尔湖、青海湖 D、咸海、贝加尔湖 4、下列各组气候类型, 在欧洲分布最典型的 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5、读右图,下列关于北美洲温带海洋气候面积小的原因正确的是:A、落基山阻挡了西风 B.极地冷 空气势力强C .热带气流北上使降水减少 D.阿巴拉契亚山地阻挡了暖湿气流 6、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7、读“非洲气候类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类型齐全 B.气候类型基本以赤道为中心线对称分布C.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 D.没有高山、高原气候类型8、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 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洋远 B、海陆差异显著C、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高原地形的影响 9、读右图,关于印度德干高原地势的 叙述正确的是:A.南高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中间高、四周低 10、原产于墨西哥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11、球星姚明于8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直播 A、19时 B、20时 C、21时 D、22时12.下列非洲的矿产中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的是:A、煤、铁 B、石油、铀; C、铁、锰 D、金刚石、黄金1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安第斯 山脉; B、落基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14、拉丁美 洲的原有居民是A、白种人 B、混血种人 C、黑 种人 D、印第安人15、 东南亚各国家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有A.越南、老挝、柬埔寨 B.缅甸、老挝、越南C.泰国、文莱、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16、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的地区是:A、美国 B、西欧C、东南亚 D、大洋洲17、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A、麦加 B、麦地那 C 、耶路撒冷 D、大马士革18、流经国家 最多的河流是 A、莱茵河 B、多瑙河 C、易北河 D、伏尔加河19、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A、基督教 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 佛教C、佛教 基督教 D、佛教 印度教20、读图(24—2), 罗马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该气候的特点为A、终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D、冬季高温多雨、夏季低温 少雨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回答问题。(每空1 分,共9分)1、海洋:A B 2、大洲:C D E 3、海峡:F 4、G处的地形特点是 5、M是一条 石油运输线,该运输线是将 的石油运往 (国家)。
22、读“西亚和北非地区图”,回答问题( 14分)(1)西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称为“ ”之地。 (2)该地区具有世界影响的矿产资源是 ,它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这种资源主要输往日本、 和 ;(3)图中标注的主要石油生产国①是 ④是 。(4)请你写出该地矿产 输往西方各国的最短运输路线:波斯湾 海峡 海 海 运河 海 海峡 洋 西方国家23.读“南亚”图,回答问题(7分)⑴图中,南亚地区的主要风向是 ,此时为南亚地区热、雨、凉三季中的 季, 它一般出现在哪些月份? 。⑵河流A源于中国,主要流经 国,注入海B 。⑶地区C在气候上难以受北方冷空气侵入的原因是 。⑷D是 海。2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⑴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A是 洋 ,B是 洋 C是 洋, D是 运河E是 湾,F是 海峡 H是 岛,I 是 群岛⑵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①是 河,②是 河③是 山脉,④是 高 原⑤处是 气候 ④处是 气候。 25、读 欧洲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1)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最典型的气候类型 是 ,影响该气候的主要因素是③ 和④ 风。(2)欧洲南部横亘着 山脉, 该山脉的走向是 走向,对④没有阻 挡作用。 ( 3)欧洲以 地形为主,北部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主要是受 作用形成的。26、填表对比:(5分) 流向 注入的海 洋 水量 水位变化 流经的主要气候区尼罗河 亚马孙河 27、将下列东南亚的农矿产品与其主要 28、将南亚主要农产品与其分布出口 国用直线相连。(2分 ) 地区用直线连来。(2分)A.天然橡胶 ①印度尼西亚 A.小麦 ①恒 河下游地区B.椰子 ②马来西亚 B.黄麻 ②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 C.锡矿 ③泰国 C.水稻 ③德干高原西部地区D.石油 ④菲律宾 D.棉花 ④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沿海
这篇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题附答案的文章,是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3.下列国 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奢侈,残暴无道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 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世界上的青铜器③它上面铸有497 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4.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召集诸 侯会盟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1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走向统一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1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①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8.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A.旧石器文化B.青铜文化C.新石器文化D.铁器文化19. 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20.右图人物是A.屈原 B.李冰 C.扁鹊 D.韩非子21.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2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A.仁 B.义 C.理 D.信24.韩非子的思想是A.“兼爱”和“非攻”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2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二.阅读下列材料(14分)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篇〉请回答: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 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三、连线题(8分) 新课 标 第一网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 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 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 四、知史识图(14分)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页图是在什么时期、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这一工程建在什么河流之上? (2)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3)中国有句名言:创业难,守业更难。这项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完全归功于历代人们的维护。说说你的好主意,看看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 五、学史有感(14分)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1)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
(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那些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造反”,结果秦惠文王用最残酷的刑罚把商鞅车裂示众。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第二单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B D C B C C A D C B C B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C B D A D C A D A 二、阅读材料 1.禹 2.世袭制 3.夏朝 4.奴隶社会 夏 、商、周 三、连线题 四、知史识图(1) 这是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工程。(2)都江堰具有泄洪、 排沙和调节水量等多重作用,既可以防止洪水,又可以引水灌溉。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基本得到根治, 成都平原因之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3)(略) 五、学史有感(1)提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进行调整,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当时经济基础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 改变,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2)提示:说明了守旧势力的强大。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是比较弱小的,必然会受到旧事物的处处反对,因此,它的发展不可能会一帆风顺。任何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当触动当权者和在位者的利益时,变革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
1.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A.900平方千米B.960平方千米C.960万平方千米D.1000万平方千米
2.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B.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
C.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D.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天山B.雪峰山C.大兴安岭D.祁连山
4.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下列我国省级行政区中,与河南省相邻的是()
A.湖南B.江西C.山西D.甘肃
6.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A.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7.2010年台风鲇鱼给我国部分地区造成巨大损失,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发生于秋末、春初季节
B.除、云贵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台风影响
C.台风是灾害性天气,带来大风降温和霜冻
D.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伏旱
8.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B.季风影响C.地形因素D.纬度位置
9.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A.上游修建大型水库B.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黄河大堤D.下游开挖入海水道
10.下列铁路线中不属于南北走向的是()
A.京沪线B.焦柳线C.兰新线D.宝成线
11.在河南省境内通过的铁路线有()
A.京广线、陇海线、焦柳线B.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
C.浙赣线、哈大线、京广线D.陇海线、宝成线、京九线
12.目前,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
A.林业生产B.渔业生产C.畜牧业生产D.粮食生产
13.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两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三熟D.一年一熟
1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
A.自然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充足D.位置优越
15.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A.跨流域调水B.人工降水C.修建水库D.节约用水
二、填空题:
16.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水等都是________,并且这些自然界中的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____________。
1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_______、_______和建设用地等。我国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8.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是_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19.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_______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这些纵横交错的运输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20.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2.读中国地形图(5分)
盆地:
⑴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
高原:
⑶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山脉:
⑸________________
2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_______、牧、副、_______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但是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矛盾尤为突出。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政府在人口控制方面,把“实行______________”,在土地管理方面,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24.分析下表“我国各类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值的相对状况”数据资料,回答:(9分)
资源种类土地耕地矿产河川径流量森林
总量在世界的排名34366
人均值占世界人均值的1/31/33/51/41/5
⑴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⑵指出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不足。
⑶谈谈你对资源利用的看法。
25.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直线连接起来
A.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时间紧迫①火车
B.从大同运送大批煤炭到秦皇岛,运费最低②汽车
C.从重庆到武汉旅游,沿途观察三峡风光③轮船
D.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考察④飞机
答案:1.C2.D3.D4.A5.C6.C7.D8.D9.B10.C11.A12.D13.D14.B15.C
16.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17.林地,草地,每一寸土地18.华北,西北19.铁路20.农业,工业21.北京的中关村
22.⑴柴达木盆地,⑵四川盆地,⑶青藏高原,⑷内蒙古高原,⑸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通过作者在文中运用的描写技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设计理念:
一个人学习语文,阅读和写作几乎占了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大家知道,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阅读修养的写作,视野狭窄;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基于这个粗浅的认识,是我设计《钓鱼的启示》的初衷和目的。同时我在思索两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设计好本堂课,一方面让学生吸收信息,接受作者的智慧,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文章的表层结构语言,去探究文章的深层结构思想。根据《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教材解读要求,我锁定教学目标后,抓住课文在叙事中插入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描写这一表达特点,通过讲解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让学生从文章中初步感受行动、语言、心理、景物描写的方法。如果是学生注意的话,文章前半部分是叙述“钓鱼”,后半部分是议论“启示”,文章还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从钓鱼到启示,是文章的明线;而作者的心理变化,则是文章的暗线。我是围绕着这两条线来展开教学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三个著名的渔翁。一位是商朝末年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的姜子牙;一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严子陵;还有一位是《江雪》的作者唐宋家之一柳宗元。就拿姜子牙来说吧!他的鱼钩是直的,他哪里是在钓鱼呢?他在钓谁?钓周武王。所以有一句话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看他,一钓就钓出了周武王,钓出了周朝500多年的基业。厉害吧!这叫智慧。
同学们!《钓鱼的启示》里,这位著名的设计师钓出了什么呢?
生:答,并诵读。
师:一件钓鱼的小事,却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这种选材文章你们知道有什么特点吗?(以小见大)
二、解读文章
师:那么课文中用了哪些描写,如何把我们引入文章中去,让我们接受感染和熏陶,又是怎样把我们从作品中引出去,让我们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更广阔、更深入的认识生活呢?
请读第一自然段吧!
生:读一自然段。
师:交代了什么?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回答。师:对了,用交代的语气,把咱们引入了课文。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师问:今晚能捕捞吗?为什么?生答。(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正值产卵期,不能捕捞。)生接着读第二句。师问:这是什么描写?(行动描写)用了哪些动词?(放、举、抛)这一连续的动词,你读出了什么?(“我”和父亲钓鱼动作连续的画面,使人物栩栩如生。)学生接着读第三句。师问:这是什么描写?(景物描写)
第二自然段里,作者在描写时,人中有景,景中有人,使人和景相互辉映,画面更加充实、生动,同学们再走进景物描写中,能用一个字来想象一下画面吗?(动、活)这一绝妙图画离不开哪些优美的词语呢?
生:找、勾画,回答,并感悟画面。
师:是啊!作者用了这些优美的动词、形容词,化静为动,绘出了一幅阔大幽深、富于变幻的美妙图画。让我们再来背一背回味一下吧!生背。
此时此刻,作者的眼睛好像被月色下的湖面粘住似的,久久不想移动。看着湖面上的漂筒,心里充满了什么?(希望)信心怎么样?(信心十足)他想今晚“我”一定会怎么?(钓到大鱼的)
奇迹发生了吗?请接读下一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作者在写作时,总会把个人灵魂带到文章中去。你读出了作者那份什么心情了吗?(引导学生从“我”和鱼两个角度的动作描写体会出作者钓到“大家伙”时的激动,鲈鱼甩动、跳跃想摆脱鱼钩时“我”的担心以及把鲈鱼拉上岸时的惊喜。)
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道――“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是一条既怎样(漂亮)又怎样(可爱)的大鲈鱼啊!作者非常什么?(得意)读到这里,老师觉得遗憾地是,作者没有“得意”的描写,这也许是作者让我们进行创造性阅读吧!来给他想一句好吗?老师先开头: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我心里乐得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心理描写)
生:(1)我“咯咯咯”地笑了起来,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弯弯的月牙儿。(2)我得意地好像脚下驾着云朵,轻飘飘的,快要飞起来似的。
师:正当我得意忘形的时候,情况出现了转机,请接读课文四至九自然段。同学们,这几个自然段最突出的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这些语言描写,作者还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你知道吗?生答。(神态+人物+说话。神态+人物+语气。)举个例子,某位同学做错了事,老师非常生气。为了表示老师的严厉,可以这样写――老师瞪着眼睛,狠狠地厉声道:“站起来!”这种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形与神,使我们闻其声而知其人,你能学着这种方法,品出父亲的态度吗?(坚决)你是从哪些描写品出来的呢?(“得、平静、不容争辩的声音、没商量的余地”等词语看出。)
生:勾画出来,并品出父亲的态度。
师:父亲这一坚决的态度,进行过思想斗争吗?从哪儿知道?(“好一会儿”)
这个词隐藏着爸爸的什么内心活动呢?(矛盾、正在经历道德的考验)这就对应了三十四年前作者想起那句告诫“我”的话,那就是什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但是,面临这样的道德实践,面对诱惑,父亲却怎么做?(没有妥协,反而让我拿出勇气和力量,受到了严格的教育。)
同学们,面对父亲坚决的态度,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得意――急切――乞求、委屈或难过――无可奈何、沮丧或依依不舍)请填写61页第二题。
(抽学生解答后,并有老师当“父亲”,学生当“我”,有感情地用角色朗读对话描写)。
这个课时,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和爸爸怎样的过程?(钓鱼)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从开始激动到最后依依不舍,犹如大海上激起的波澜,一上一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也是写作的一种技巧――波澜。同学们!这一课里还有其它的写作技巧,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索吧!
下课!
板书:
行动描写――连用动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