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成长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7 02:43:59

和儿子一起成长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1)

老人们都说“带大一个孩子要先讲三年的‘张倒话’”,和儿子一起成长的日子,我的确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儿子很小的时候,有些话他不理解,这就要求我时常地唠叨、念着、让他的脑子里对这些话有印象;根据这些话再做一些适宜的事情,让儿子慢慢知道什么话是什么样的做法。儿子知道选择玩具的时候我就唠叨,不能在街上哭闹,不然什么也不会买。儿子开始不相信我做得到,试着哭闹了几回,我都不理他独自走了,他看见我走远又怕我真的不要他,就又赶紧地擦干眼泪跟了上来。几次过后他懂得了什么叫商量办事,等下次想买新玩具时就会表现得很乖很乖,还学会帮我做点小小的事情来讨好我。条件允许的时候我大多会满足他的要求,却不会在他一提出来就满足,我得让他说出需要的理由,也得让他知道不是一开口就能办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

儿子送进幼儿园了,从大孩子哪里学会了骂人的话。只要他一骂人我就先轻轻地给他一巴掌,然后说这是不好的习惯,受到批评的同时还要被打。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父母要身先力行,不然你说教孩子他也不会听你的。有几次朋友聊天兴趣正浓,我不小心带出了一句脏话,他听见后立马跑过来也给我一小巴掌,然后学我训他的口吻说“该打,妈妈骂人了。”看他认真的样子朋友总会大笑说这孩子有点意思。次数多了我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儿子并不知道什么是不该说的话,什么是该说的话。我每次都会给他解释对与不对。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直到他理解为止。一次他不知道“老子”是什么意思,在和我说话时对着我说了句“老子不玩了?”我听后问他:“你知道谁是老子?谁是儿子吗?”他摇头表示不知。我说在这家里我是你的老子,你是我的儿子,所以和妈妈说话时不能“老子是什么什么的”。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过了没多久,他父亲回来和他在房间里玩得正高兴呢,我突然听见老公哈哈大笑起来,好奇心让我赶紧从厨房跑过去看看究竟。老公说儿子太有意思了,我刚才和他玩耍的时候无意说了句“老子”,他马上把手递过来捂住我的嘴说:“爸爸,小声一点,你不是老子,我妈才是老子,要是被她听见你说你是老子的话,她要打你的哦。”他的话让老公一愣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儿子看我过去后说“妈妈。爸爸没说什么哈。你不要打他。他已经知道改正了。”我听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笑过后我对儿子说“怪我没给你说清楚,在这个家里,还有爸爸也是你的老子,我和爸爸都是你的老子,你是娃娃,是我们共同的儿子。”通过这件事,我尽量地把出现的问题耐心地给儿子解释清楚。

童言无忌。在陪儿子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很多美好快乐的小故事。比如有一次给他洗澡,我把水兑好后让他把衣服脱了坐进大盆里,我转身去找洗澡的用具时听他很兴奋地大叫“妈妈,快来看呀。”我急急忙忙跑过去问什么事。他指着自己的小说“妈妈,你看我的小会游泳。”我仔细地看才知道他用手打水的惯性让小左右晃动,他兴奋地说是在游泳。我笑了,说:“你真是个好老师,会教它游泳哈。”他高兴地说:“等哪天爸爸来了我让他知道我的小会游泳。”我笑着没有说下去,因为我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性的启蒙教育是每个做家长的最怕涉及的问题,可孩子就是孩子,他会不断地问你他是从哪来的,怎么来的等一些问题。对于这个困惑我也很郁闷,就怕哪天他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虽然在心里想了好多他提问和我该怎么应付的话,可是他的问话却没有按我所想的问出来。有一天,儿子看《神医喜来乐》的电视剧,有一场喜来乐为一个产妇接生时的画面。剧情是说肚子里的孩子用手抓住母亲不放松,所以老是生不下来,喜来乐就找来一根银针轻轻地在母亲的肚皮上扎了一针。一会儿工夫就听见孩子出世后的哭声了,再看那婴儿的小手上,还真的有一点针印。儿子看到这就转过头来问正在织毛衣的我:“妈妈,我生下来的时候被针打过没有?”我没有抬头就回答说没有。他接着问:“那我怎么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呢?”我这才想到自己曾经设计很多次的问题终于还是避不开了。我若有所思地说“你开门出来的呀。”他说:“妈妈骗人,你肚子上哪来的门?”我故作神秘地说“有呀,就像阿里巴巴故事里说的那样,要有暗号的,你在妈妈肚子里待烦了,想出来了,你就使劲地敲门大喊,然后门被你打开了就出来了呀。你出来后门会自然地就关上了呀。”儿子似懂非懂地接着问:“那星哥哥又是怎样出来的呢?”我想起他问的星哥哥是我侄子,当时嫂子是破腹生下来的,我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你哥哥是开天窗出来的,因为他力气小打不开门,所以医生帮他开天窗出来的。”儿子若有所思不再继续问下去,我悬在心里的一件事就这样混过去了。后来儿子上初中学了生物课,从课本里知道了很多的事情,已经不会问那些幼稚的话题。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2)

《小别离》中,海清扮演的童文洁是一位控制欲非常强的“分数妈”,要求读初三的女儿一切向分数看齐,成天对女儿耳提面命:“你的成绩进不了学校前100名,就进不了重点高中,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考不进重点大学,考不进重点大学,等于这辈子就完了。”

女儿方朵朵领养好朋友的宠物狗,童文洁暴跳如雷,马上要中考了,还有养狗遛狗的闲情逸致;女儿心仪的英语家教是一位美国留学归来的海归,童文洁看不惯人家的西方教育方式,未经女儿同意就私自给女儿换金牌家教;在童文洁眼里,女儿写网络小说,追星,排练剧本都是不靠谱的爱好,她绞尽脑汁严厉打击,青春期的女儿叛逆对抗,母女俩的关系充满了火药味。

生活中,海清是个糊涂妈,不太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对分数也不怎么看重,儿子说好就OK了。比起儿子的学习成绩,海清更在意儿子的道德品质。

海清和儿子丹尼尔的相处像朋友更像哥们儿,母子俩在一起没大没小,无拘无束,丹尼尔经常招呼她“小海”。她常年在外拍戏,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每年暑假,她都放下工作,一心一意地陪伴儿子,给儿子做早餐,接送儿子上兴趣班,儿子也特别喜欢黏着她。

《小别离》中女儿方朵朵和异性同学交往,身为妈妈的童文洁特别紧张,有一种别人分分钟钟就把她女儿拐跑的担忧。

生活中,海清经常和儿子丹尼尔谈起他的女生朋友们。丹尼尔从小就讨女孩喜欢,读幼儿园时就有女同学向他示好,海清认真地向儿子询问细节,叮嘱儿子:“女生向你表达‘我喜欢你’是一种赞扬,不可以没礼貌地跑掉,要向同学说‘谢谢’。”班上喜欢儿子的女同学有好几个,海清问儿子:“你的女生好朋友你都喜欢,但结婚只能跟一个结啊,怎么办?”丹尼尔叹口气说:“那我就看她们谁最喜欢我吧,而且我想找一个脾气好一点的。”儿子找女朋友的观点让海清耳目一新。

丹尼尔每次一哭,海清就会说:“你是男子汉,你如要哭,未来的老婆会很没有安全感。”丹尼尔有时候不肯自己系鞋带,海清说:“等你老婆怀孕了,难道你不要帮她系鞋带吗?”海清就是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教育儿子独立坚强,用未来的老婆鞭策儿子自理自立。

读小学后,丹尼尔每次带“女朋友”回家,海清都会请儿子和他的“女朋友”吃饭,给小姑娘们准备礼物,教给儿子尊重女性。所以丹尼尔虽然年龄不大,却已经是个“小绅士”,知道主动帮女士开门,拿东西。

二、别人家的妈妈

海清演“国民媳妇”成名后,为人处世很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谈起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对家人保护很周到。

她和老公是高中同学,两家父母是世交,婚后,夫妻俩两地分居。儿子丹尼尔小时候生活在南京,由于海清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作为妈妈难免有溺爱儿子的时候,但海清尝试从小给儿子定规矩。海清主张穷养儿子,很少给丹尼尔买奢侈的玩具,很少让丹尼尔喝饮料。

一次,爸爸给丹尼尔买了一套12个小玩具,海清对儿子说:“一个月只能玩一个。”丹尼尔听话地一个月玩一个玩具,想起来就去看看盒子里的新玩具,即便拿到新玩具,对旧玩具也极为珍惜。丹尼尔喜欢喝白开水,他说:“白开水比饮料解渴。”他对衣服从来不挑剔,上学就穿校服,很少像别的孩子一样要吃要穿。

在儿子面前,海清从不和老公、父母发生争执,一家人相亲相爱就是给儿子最好的教育。海清经常和儿子一起玩网游,把自己融入到儿子的世界中。在儿子的兴趣爱好上,海清从不抠门,给丹尼尔报了钢琴、围棋、游泳、篮球、国学班,只要儿子真心喜欢,海清就全力支持。海清说:“在家庭环境和教育上,我希望给他最好的,希望他全面发展。”

父母常拿海清小时候和外孙现在相比,动不动就说:“你妈妈7岁就一个人出去拍戏了,你看你9岁连鞋带也系不利索。”海清反对父母拿孩子做比较:“不用比,每个时代、每个环境都不一样,要比就应该跟孩子自己比,他自己的昨天和过去比。”

和其他男孩一样,丹尼尔特别调皮,海清都由着他,但是丹尼尔犯了错误,海清还是会严肃地批评儿子,拿小尺子抽他屁股。丹尼尔4岁时,海清就教给他学着做简单的家务,丹尼尔每天上学放学的书包都是他自己背,母子俩出门逛街,丹尼尔会主动帮妈妈拎袋子。儿子对海清又敬又爱!

三、“小别离”早晚会来

丹尼尔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为了给儿子在北京找一所好的小学,海清跑遍了北京30多所学校,公立私立都打听了一遍。海清说:“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和母亲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不能一昧地以事业为重缺席儿子的成长,有些事需要当妈的亲力亲为!”

丹尼尔读一年级上学期,海清推掉所有工作,专心培养儿子半年,陪他一起学习,一起竞赛,一起背诵古诗词,建立良好的学习规矩,培养儿子在学习上的自觉自律性。

之前,丹尼尔跟着姥姥、姥爷生活在南京,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上普通幼儿园,在学校里没有人知道他是海清的儿子。到了北京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后,丹尼尔才知道海清是个演员。他问海清:“小海,你是一个明星,你是不是觉得很骄傲?”海清立即告诉儿子:“我最骄傲的是当你的妈妈,而不是明星。”丹尼尔特别激动地扑进她的怀里。

丹尼尔独立、懂事、聪明,把现实和电视剧分得很清楚,懂得明星只是妈妈的工作。海清成天早出晚归,忙着拍戏忙着宣传,一次,丹尼尔问她:“妈妈,你知道什么最重要吗?”海清说:“生命?”丹尼尔说:“不,亲情最重要,我俩就是亲情。”儿子的话让海清心里特别感动。

丹尼尔今年9岁了,随着丹尼尔的长大,昔日和妈妈亲密无间的小男孩也会进入青春期,和《小别离》中的方朵朵一样令人捉摸不透,海清由衷地说:“作为母亲,我希望自己将来不要成为丹尼尔成长路上的障碍。”不管儿子将来做什么选择什么,海清满怀憧憬地说:“我希望他遇到一件事时,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爸爸妈妈一定会支持,我希望他觉得父母是他最大的支撑和依靠,而且一想到这个就有动力去创造。”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3)

我儿子单良是个伶牙俐齿、古灵精怪的孩子,蜡笔小新、加菲猫、周星驰是他的最爱。自从上初中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地喜欢上了以损人为乐的恶作剧。

妻子喜欢给人当红娘,一直想为她的大龄外甥牵线搭桥以促成美满姻缘。2月的一天,妻子约了男女双方在家里见面。整个晚上,大家交谈得很愉快。女孩儿离开后,妻子试探着问外甥:“姑娘还挺漂亮的吧!”腼腆的外甥正要开口,却被一旁的儿子抢了先:“那也叫漂亮呀?这个大姐姐的长相,只能打55分。”一句话说得大家目瞪口呆。儿子皱皱眉,又说:“小鼻子小眼的,没有赵薇大气,扣20分;粗粗的眉毛,没有安银美秀气,扣5分;扁扁的嘴唇,没有张惠妹性感,扣5分;皮肤太黑,没有张柏芝白,扣10分;身材不好,没有王菲苗条,扣5分,共计扣45分。离漂亮,还远着呢!”

儿子的一番点评,激起了妻子的愤怒,她吼道:“小小年纪,就满嘴胡说八道,从哪儿学的?”

儿子见状,赶紧往房间跑,边跑边继续嘟囔:“就是不及格,我说的是事实嘛!”

外甥的这次相亲,经儿子这一搅,没戏了。

一周后的一个傍晚,我的一位文友来家造访。落座后,我问起了他的近况。

文友得意地提起了他酷爱的歌唱事业,说:“上个月,我唱的两首民歌,分获华东地区‘龙华杯’民歌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一听文友喜获殊荣,我由衷地说:“那可要恭喜你啦!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很不容易……”话音未落,儿子稚嫩的声音又“飞”了过来:“这有什么,不就是两首老掉牙的歌得奖了嘛!”

在座的人都愣住了,我见文友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就教训儿子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

儿子把脖子一梗,挑衅似地问文友:“叔叔,你听过阿弟仔的《宝贝别哭》吗?你听过阿杜演唱的《哈》吗?你听过周杰伦的《七里香》吗?那才叫厉害呢!”这些流行歌曲都是儿子喜欢的。

文友真的傻眼了,主攻传统民歌的他,历来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万没想到,他一直秉承的信念被我那宝贝儿子贬得一文不值。

以毒攻毒,我反治儿子

屡次领教了儿子的损人伎俩后,我决定要好好管教管教他!对付儿子这种鬼灵精,一般的管教方法根本没用,一定要想个好办法。

想来想去,我想起了孙子兵法里的“以毒攻毒”一计,不妨借用一下,以儿子的损人伎俩反治儿子。

双休日的上午,我陪儿子到书店买书,在那里遇到了儿子一位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女同学。儿子告诉我:“爸爸,这是小萌同学,我们班的美眉。”

我瞄了眼小萌花里胡哨的彩色头发,脑海里当即闪出恶作剧的念头,于是脱口而出:“闺女呀,你这头发颜色是不是太多太杂了些,像火鸡似的,不好看!”

小萌红着脸,望着儿子说:“你爸怎么这样?”

儿子急了,冲着我说:“爸爸,这是时尚,你懂不懂?”

我回击儿子说:“我知道是时尚,可人弄得怪模怪样的,杂毛一个!”

小萌一扭身,生气地走了。

儿子追上一步,没叫住小萌,反转身来,怒视着我说:“爸爸,你太伤人自尊了!”

哈,太好了!这小子觉得丢面子了。有戏!

5月17日,是儿子的生日。这天晚上,他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在家里开PARTY。现在的孩子真是不一样,进门后,竟每人给了儿子一个红包。

我正在惊讶呢,更夸张的事情发生了:一位穿戴新潮的男同学,从大礼盒里掏出了一艘镀金的帆船!

在众人的惊呼中,男同学把帆船送到儿子的手上,炫耀地说:“兄弟,这可花了我两个月的零用钱,880呢!”

儿子张大嘴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真大方啊!”

“花这么多钱,太铺张浪费了!”我拿过儿子手上的镀金帆船,看了看说,“小孩子过个生日,花880买一个假帆船?这太浪费了!”

儿子听出苗头不对,忙推着我向房门走去,小声恳求道:“老爸,今天是我生日,你能不能给我点面子?有什么话,等PARTY结束了再说,行吗?”

见儿子第一次用这样平和的口气说话,我心里乐滋滋的,“以毒攻毒”这招果然见效了,我便主动退了出来。

PARTY结束后,儿子来到我房间,说:“爸爸,谢谢你今天给我面子!”

“其实,爸爸也不是诚心与你过不去。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当面戏谑别人,会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也会破坏美好的东西。”见儿子满脸悔悟的表情,我又趁热打铁道:“说实话,你能直言不讳,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需要勇气,而且有些观点也很有主见。但是,那毕竟是你自己的看法,有时过于偏激了,而且表达方式也要讲点艺术!”

“现在,大家都这么说话。”儿子有些不服气。

“我知道你们都是跟影视剧里的人物学的,可是他们那么说话,是剧情的需要,如果生活里,他们也这样说,谁还敢与他交往?不说他神经病才怪!”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你们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开开玩笑,这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一件事、一个人值不值得去搞恶作剧,你得有一个正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道德、尊严和良知。针锋相对、冷嘲热讽,要有度,如果总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只能是刻薄的中伤。”

儿子一脸认真地听我讲完,然后有所领悟地说:“爸爸,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加盟时尚队伍,我与儿子联手恶作剧

2007年6月21日,儿子中考结束了,他觉得考得不理想。

这可急坏了妻子,她一心想让儿子读上重点高中,为了保险起见,她决定走“送礼路线”。

对于妻子的这一“歪门邪道”,儿子说:“妈,你要去敲校长、教育局长家的大门?”

妻子马上表明自己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我还不是为了你吗!”

儿子立刻笑着说:“老妈,看你买的这些礼品,太老土太小儿科了!会被校长、局长扔出门的!你不知道现在送礼送的都是银行的金卡银卡,没五位数甭想进人家门!”

妻子吃惊地望着儿子,问:“你是从哪儿知道这些的?”

儿子眉毛一扬,说:“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你问爸爸,是不是这个行情?”

我读懂了儿子脸上戏谑的表情,知道他是想打消妻子“送礼路线”的念头,于是,便配合他说:“良良说的一点没错!礼送少了可不行。”

妻子苦恼地说:“这么多钱,我可拿不出。”

我趁机抛出自己的观点:“拿不出,就别送呗!考上重点高中,是良良的本事;考不取,进普通高中,也照样能成才!”

在我和儿子的联合攻势下,妻子最终放弃了送礼。

随后的日子里,儿子仍然继续着他的恶作剧,但学会了运用技巧,并懂得把握尺度和对方的心理,既娱乐了自己也娱乐了别人。

9月的一天,我带儿子一起参加朋友聚会。整个晚上,一个姓魏的生意人都在口若悬河地吹嘘自己的发家史和全球旅游见闻,而他的儿子则在一旁得意地跟单良炫耀:“我们家很有钱,我住花园别墅,坐高级轿车,你家有吗?放暑假时,我跟我爸爸坐飞机到欧洲好几个国家玩了一大圈。这手表是在瑞士买的,要好几千块钱,你有吗?”

等他说完,儿子才慢吞吞地回敬道:“你爸爸是富翁,我爸爸也是大富翁!”

魏姓儿子疑惑地望着我儿子,说:“你爸爸也是富翁?”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4)

弹指一挥间,竟也教了二十几年学了,看着一拨一拨的孩子在我的呵护和辛勤的教育引导下,个个像丰腴的小鸟,离开我,飞向更高的蓝天,听到家长一声一声满意的谢谢,我心里充满着高兴。

有趣的是自1991年来到本园后,我一直是从小班、中班、大班这么有规律的循环着,从懵懵懂懂的幼儿到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唱会跳的大班幼儿,我和孩子一起慢慢的成长。孩子当我是妈妈,是好伙伴,我当他们是自己的孩子,好朋友。有时,我会为他们的淘气与无知而火冒三丈,有时我又为他们的可爱与单纯而暗自好笑,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处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就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的本领一天一个变化,但是,如果我的心情不好,难免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变的凶巴巴的样子,他们会傻呆呆的不知所措,这就让我真正的理解了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

特别是当接受小班时,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做一个幼儿教师的辛苦,也体会到一位位家长的期望,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天真可爱的眼神,听到孩子们高一声,低一声的哭声,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我知道我要做的很多很多,我所要付出的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当然付出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肯定会碰到许多不顺心的事。

“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看到刘文卓睁着两只大眼睛眼泪汪汪的看着我的时候,我的心就软了,真想再原谅他,因为他毕竟只是个孩子,但是我还是转身进了活动室,他随后跟在我的身后,边哭边向我求饶,他每次犯错误,不管大错还是小错,他总会在我没开口之前,先采用这样的求饶战术,很“诚恳”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可是,一转身就会出现同样的错误,今天,有几个孩子跑来说:“老师,刘文卓抢葛文泰的牌了”。听到这个告状声,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上一节课,他拽前面女小朋友的辫子,下课后,我刚批评过他,他也是这样保证改了,可是……

好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个事,怎样帮他改掉这些坏毛病,偶然间,我看见刘文卓和葛文泰几个孩子在外面开心的玩着,从他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来看,他们早就忘记了前几天的事,看到这个情景,我忽然明白了一些,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重要的是大人如何的去正确引导和帮助,我后悔对待他所犯的错误显得过于严肃了。

那天,我拉着他的手,摸着他的小脑袋和他聊天,闲谈中,我问他为什么枪别人的东西?如果别人枪你的东西你高兴吗?怎样就是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我们真诚的交谈着。

后来很少看到他泪汪汪的求饶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人人都说,幼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其实,现在社会发展的很快,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位老师都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我也有时出现一些消极的抱怨心理:“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家长素质太低”等等,如果经常心怀一股怨气和带着过一天是一天的状态去工作,不仅影响教育能力的发挥和教学质量,还对幼儿和老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只有自己及时的调节自己的心态,形成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用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真诚的接纳和宽容每一个孩子,其实,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孩子也会给老师本身带来莫大的幸福感。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5)

儿子没有辜负他自己的理想,而且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希望值。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经济老师就让睿做了他的助教,虽然每小时只付给他八元钱。但睿还是欣然接受了,他说这是他未来可以成功进入商学院的第一步。后来通过竞选睿顺利当上了学生议员,在此期间睿参与了许多活动的决策。他在学校附近的酒吧里当义务侍应生,负责鸡尾酒的调配,他说做义工可以让他早些了解社会。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们外出郊游,不是几个人,而是全年级的同学。他如此热衷于课外活动,起初我是持反对态度的,我认为他这样做有些本末倒置,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其它不过是锦上添花的把戏。因此每次在电话中我都会嘱咐他几句,他总是自信满满地对我说,我会安排好一切的。但我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怕课外活动太多会让他分心,最后得不偿失。不过我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两年后能顺利进入商学院做铺垫。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两年后他真的去了全美排名前三的商学院,当然这是后话。

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备科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身体也比从前健壮了许多,更让我们开心的是他对我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排斥少了,亲近的言行明显增多了。暑假我安排他和他妈一起回国参加由国侨办组织的夏令营,睿妈回来时就对我说:“你儿子把我当成小孩一样的照顾了一路。”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和我私下里唠叨:“人家都说儿子是母亲的前世小情人,我看还真是如此呢!”

我想天下做父母的都一样,仿佛永远都欠孩子们的,并以能够为他们服务和奉献而快乐着,幸福着。当他们慢慢地懂事,慢慢地成熟起来,当他们从叛逆到主动和我们亲近时,总能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对上天感激涕零。

儿子这次在国内玩得非常开心,因此我一点都不遗憾在这个暑假他没有出去打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和他又亲近了许多时间。他将来工作的机会多得是,是一辈子,而和我们在一起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是客观规律,更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次参加夏令营,作为营长的他,做得非常出色,这是侨办的人事后和我说的。当我问睿他参加这次夏令营的体会时,他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在营里他是个男生,又年龄偏大,所以他总是先照顾别人。比如有好玩的,好吃的,他总是先让着别人,而当他看着别人开心时,自己也会开心。

孩子真的成熟多了,谦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公德。说到这不禁让我想起一段往事来,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吃自助餐。龙虾总是一上来就被人抢空,但他总是彬彬有礼,规规矩矩地站排等在那里,每次当装龙虾的盆子空了时,他手中的盘子也是空着的。而他的脸上竟然没有一点失望和怨恨的表情,平静得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在我告诉他这样不行时,他也只是笑而不语,这是一种境界,我永远达不到的境界。他的个子比我高,如果他也像我一样不谦不让,他怎么能始终都端着一个空盘子呢?当我把龙虾分给他一些时,我的心里很复杂,是应该告诫他,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名利场呢?还是应该表扬他的谦谦君子风范呢?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做人的价值观,在两者之间的选择上我会毫不犹豫地赞成前者,但我却从心里觉得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重要。因为当我看着自己盘子里的丰富时,看到别人失望的表情时,看到儿子的一脸平淡时,我的心却似被掏空了一样。我自己知道我得到了,也失去了!

人们在得失面前,总会被一种下意识所左右,在所谓的权衡利弊的结果中自以为是。殊不知,得到中也有失去,失去中也有得到。人们因为眼光、价值取向的不同会做出今天是正确,明天又是错误的选择,权衡利弊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正确,因为人的眼光太有限,比如我们昨天选择了出国,今天许多人就很可能不再苟同当年自己认为百分之百正确的决定了。

在现实中做个君子还是小人,一直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所以在是非面前的取舍就一定不同。我是个混混,早就背离了高尚和纯粹,但我希望孩子有他自己的活法,无论是好的,或坏的。只要能让生命精彩起来,活得有意义,开开心心一辈子就好!

什么是真正的爱?爱就是让你所爱的人心里永远有一份自由。而且自由得理直气壮。而你的爱,就是让他能够如此的理由!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族群现象。在上大学之前,睿的几个死党,都是白人孩子,他们好得经常玩到不回家过夜。每次从大学里放假回家,他们几个又会腻到一起,如漆似胶,难舍难分。但到了大学以后,他的朋友圈多数都是和他有同样背景的亚洲孩子。当然他们不喜欢刚从中国出来的人,主要是价值观不同。在睿的眼里,中国出来的同学,都有共同的毛病。比如爱说大话,喜欢酗酒、抽烟,而且攀比心极强,不讲社会公德。但在他的朋友中白人的确是少数,而不像他在中学时好朋友清一色都是白人孩子。但这并不影响他和那些孩子的友谊,每次一从学校回来就又聚在一起温故知新去了。这是否就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族群现象呢?还是让时间去评判吧。下面我就用一些生活中的感受来结束我的故事:

儿子返校送子去机场

钟闹无情催子别,曙光乍白暗街灯。

千叮万嘱车程短,相拥如痴老泪生。

那天是儿子春假结束返校的日子,而且恰恰是美中时间从冬令时转换到夏令时的第一天。5点整,也就是平时的早上4点钟时,仿佛蹩足了劲的闹钟骤然响起,一下子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匆忙起身,洗漱。我和儿子凌晨6时整从家里出发,驱车驶向机场。此刻,天刚蒙蒙亮,街灯一闪一闪的仿佛要诉说些什么,但却始终默默无语。这正好印证了我当时的心情,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路上似有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去机场的路虽然很长很长,但似乎又很短很短……

在站台上,儿子临别时突然拥抱了我一下,当他转过身离去时,我竟呆在那里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未了,情不自禁的老泪纵横。睿没有再回头,而我的泪水却模糊了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晚上回到家

庭院花开灯来明,风携夜雨去新晴。

推门呼唤人离去,空立厨前腹胃鸣。

儿子在家时,总是在我回来前半个小时把院子里的灯打开,让整个院子都沐浴在桔黄色的光亮中,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而且他一定会做好晚饭等我们回家,这个习惯是从他8岁那年就养成了的,但今天……

我站在院外一边开锁一边习惯性地叫着睿的名字,但深重的暮色很快就吞没了我的呼唤声,同时也模糊了我的意识……

我果果地看着冰冷的炉灶,竟没有一点心情去淘米下锅,虽然此刻我早已饥肠辘辘。我默默地走到客厅里,将整个身子沉在沙发中,想让心平静下来,但泪水却不争气地涌了出来,睿他妈此刻正在国内,儿子又去了远方,而我独自一人在偌大的空间里默默地发呆。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很空泛,空泛得仿佛就剩下我自己。

人有时真的很奇怪。你走在路上,看着匆匆过往的人群,你会想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你的缘分也许就在这匆匆忙忙的注意和不注意之间。而对于他们的离去,你甚至不会感到一点忧伤或怀念。这时你会突然感到家真的很好,因为在那里没有陌生的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与你朝夕相伴、同甘共苦的共同体。但儿子一转身,我才突然发现,家有时又太像个旅馆,住在那里的人同样也是行色匆匆,而且来来往往。

晚饭后准备收拾儿子房间

花落心上挥不去,

应恨苍天主悲欢。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6)

孩子临考前,也是我们做家长最忙的时候。忙完工作,忙家务,再叮嘱孩子准备好明天考试要带的一切和早点上床休息之类的话。每每此刻,睿总是“嗯”一声算是回答,说多就烦了。考试的当天还要起个大早,在美国这些校外考试一般都选在上午8点整开始。我做好平时睿爱吃的早餐后,再去叫醒他。看着他若无其事地吃东西,心里却想睿吃好了没有。临出门时再塞些零食在他的书包中,如巧克力什么的,让他考试中间休息时吃。

在他进入老场前,我本想再多嘱咐他几句,又怕会引起他紧张,只好把嘴边的话咽回去。目送着他迈着轻快脚步消失在考场大门里,我的心情却很难轻松下来,仿佛考试的是我而不是他。我默默地站在考场大门外,望着考场窗子里晃动的人影,心也随之起伏不定。在他考试的几个小时里,我的神经一直紧绷着,直到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考场的大门前。

回家的路上,本想问问他考得如何,转头看到孩子一脸的疲倦,只好禁声,改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由于忙工作,常常把我们扔到家里不管不问。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真正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靠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了。过去讲孝敬父母,而现在却是孝敬儿子,真可谓“孝子孝子,孝敬儿子”啊!

这里我要多嗦几句,在美国参加SAT和AC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美国的高中学制是4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4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所以在美国,凡是将来想申请上大学的高中学生,从跨入高中校门的第一个学期的第一门课开始,就拉开了“考”大学的序幕,一年可以考五六次,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与次数,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分数,然后选择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绩来申请高校。美国高校录取学生根据是综合能力:考试分数(SAT、ACT等)、高中平时成绩、综合素质(包括课外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公益义工、有偿工作等)。即录取学生时,不仅看他们的学术能力和考试成绩,还要看他们的领导能力、写作能力、工作经验,他们是否参与过什么组织,有没有参与志愿工作、社区工作、艺术能力等等,是否具有一些未来可以使他们成为领导者的独特气质。美国高考为学生简化了一些繁琐的考试细节,但是对学生的考核力度和考核范围变广了,成绩仅作参考。而不像中国高考学生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备考过程,历尽煎熬,结果简化了最后的考核和筛选过程:一考定终身。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教育模式就一定优越于中国的理念。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要好过美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优势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在美国的华人家长就很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他们总是试图说服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而且把平时学习成绩看得很重,时刻督促他们的孩子,考A,全A!这里有望子成龙的成分,更有移民所特有的不安全感带来的发愤图强的努力。

睿出国时不到八岁,个子还没我腰高,总爱怯生生地低着头。一张爱红的小脸蛋从未像其他孩子那样葵花般向着太阳张扬过。他很听话,一般来说,他是不会走出我或者老师为他“画地为牢”的圈子。过去,我每两周为他理一次发,总是让他脱得光光的,小屁股蛋紧贴在冰凉的椅子上,然后用理发专用的围巾在他瘦得像鸡脖子样的地方一围,然后在他露出的黑脑壳上开荒似地折腾起来。偶尔他也会抗拒,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妥协的一定是他。我每次都理得很认真,不是为了儿子,是为自己的虚荣心,怕别人说我的手艺差。

上高中时,睿的个子仿佛一夜间在我唠叨他永远长不高的声音里蹿到了184cm。像声音开始变粗一样,他开始抗拒我,从此也不再对我唯唯诺诺。如果我的话不对他的心思,他会毫不客气地反驳我,而且我行我素。起初我很不习惯这种改变,首先是面子问题,曾经习惯于他的无条件服从,现在却要妥协了。我也曾冲他吼过,但没用,他依然故我。如果逼急了还会和我对吼,有时我们父子就像两头互不服气的狮子,僵持在那里。为此我真的很无奈,并郁闷了很久!

日子还得过下去,既然改变不了他,我就学着改变自己。这绝对是一种痛苦,就像一贯听命于你的下属,有一天突然抗命不遵,而你又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妥协。为避免更大的难堪,维持岌岌可危的父子关系,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克制自己,也学会了得过且过。说实话我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过程,和自己对自己的一场革命。

儿子的头发已经有半年没有剪过了,我每次试图说服他,他就那么一句话“我喜欢!”对此,我总是无言以对,铩羽而归。我努力克制几乎冲出嘴边的怒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每当再次面对他的长发时,我都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挫折感。孩子大了,不能再用他小时候的方法对待他了,我虽然极不情愿,但又能怎样呢?他有选择的权力,我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记得我小时候,就喜欢抗拒大人的管教,对与不对,我都会用自己心里的是非尺子去衡量,但每次当我有逆反行为、有悖上命的时候,换来的一定是或精神或肉体上的惩罚。就是这种不服软的倔强,让我吃了不少亏,尝到不少苦头。1990年我负气从机关下海,做起了国内最早一批敢吃螃蟹的个体户,沉浮在与时俱进和政策的灰色地带之间。但我从未后悔,因为心从此自由了,一切言行由自己负责。每一份努力和牺牲都会换来相应的报酬和补偿,而最主要的是活得有尊严。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7)

面对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我们首先让家长同我们一起改变教育理念,学会正确爱孩子是永恒的话题。进而引导家长对待孩子做到“亲密有间、尊重有度、满足有限、帮忙有忌”,要学会赏识孩子,正确运用批评与表扬。

其次还要让家长明白家园共育是配合还是合作。很多人认为配合和合作不是一样的,其实不然。配合只是起到一个协助的意思,而合作则两个都是主体,需要共同分担责任。我们认为家园共育应该是合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品德、情感、个性、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巨大而深刻影响。只有密切家园合作关系,才能保证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如同进了保险箱,再也不用操心费力了,完全依赖幼儿园,对自己的孩子放手不管。只有密切家园合作关系,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重视家长常规管理工作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家长。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等,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幼儿未来人格的发展。教师和父母要如何做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聪明、文明的孩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让家长走进班级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共同的目标肯定是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在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上观点不一定一致。只有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实地体验后才会知道。因此,我们常常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的一日活动等,让家长近距离了解教师的工作、体会幼儿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些活动,缩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2.更新教育理念

现在依然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给孩子传授大量的知识,比如学写字、学拼音,但这明显违背了国家的法规,同时也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怎样来让家长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呢?

首先,要让家长真正懂得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学期都要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介绍或讲解有关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还拍摄一些有关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镜头,通过观看录像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如,饭前主动洗手,洗净的手不乱摸物品;进餐时不挑食,保持桌面卫生;午餐结束后,孩子们会主动送餐具、擦嘴、漱口、擦桌子;中午午睡时,能主动脱下外套,叠放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等,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但是好习惯能终生受益。

三、以讲究技巧为钥匙

不是有“一句话十种说”的说法吗?同样的一句或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措辞来表达,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教师不应直接找家长告状,而是先说说孩子平时的情况,以及优点和进步,再让家长就孩子的缺点或毛病提出共同教育的建议,目的是要让家长知道,教师和家长的心思一样,都是盼望孩子健康成长的。但讲究技巧不是讨好家长,而是以真心实意与家长交流。

四、举办亲子活动

为了更好地融洽父母与孩子的亲情,在“庆元旦”“庆六一”等活动中,我们总是要组织“亲子操”或“亲子游戏”,让孩子和父母一起进行表演,使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表演活动,可以让每个孩子家庭一起感受亲情,感受快乐。

五、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观察和关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和家长协商,为每个入园幼儿都建立了“幼儿成长档案”,可以采用不同方式记录幼儿成长的轨迹,在成长档案中记录孩子的生长发育、教育评价及家长和孩子的对话等。

六、与家长建立理解、宽容的合作关系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8)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95-01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胜人一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不少家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玩拼图,做智力开发题等。可见,家长很重视孩子对知识的积累,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的体育煅炼。在不少家长的眼里,只要孩子不生病就好,有时间还不如让幼儿多学绘画、音乐等艺术,这样还能掌握一门特长。殊不知,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有效的亲子体育活动,既能锻炼幼儿的身体,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又能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其良好情绪。

那么,怎样开展亲子体育活动,让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呢?

一、亲子体育活动的内容要注重多元化

亲子体育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父母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体育活动时,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父母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设计亲子活动时,家长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活动的内容要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

1. 活动游戏化

游戏就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紧紧地吸引着幼儿的关注。只要一提到做游戏,幼儿就会手舞足蹈,显得异常的兴奋,而且会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活动当中。在进行亲子体育活动时,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将活动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家长以幼儿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当中。这样一来,既让幼儿消除对父母的畏惧感,缓解压抑和紧张情绪,又能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在无形之中得以形成并升华。

例如,在锻炼幼儿的跑步耐力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形式。游戏虽然有些简单,但由于是父母齐上阵,幼儿有了和父母比赛的竞争意识,参与的积极性也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在游戏开展过程中还可以随时增加相应的环节,比如当“老鹰”抓到“小鸡”以后,“鸡妈妈”就要表演一个节目,“老鹰”连一只“小鸡”也抓不到时就要被“罚”休息几分钟等。在活动中,孩子跟着父母玩得不亦乐乎,他们都感到十分有趣。

2. 活动生活化

生活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又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亲子活动时,家长要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要尽可能地依托我们的生活。比如,在休息日和幼儿一起包饺子、做玩具,和幼儿进行洗手帕的比赛,让幼儿学当家庭小主人等。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有用资源,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3. 活动活化

由于幼儿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事物兴趣浓厚,因此,亲子体育活动的内容就不能一成不变。家长在和幼儿一起游戏、活动时,要随时了解幼儿的内心动态,掌握幼儿的喜好,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时地、灵活地改变活动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参与亲子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二、亲子体育活动的形式要注重多样化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要想让幼儿自始至终都能积极参与亲子体育活动,就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具体实施时,家长既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简单的室内活动,也可以带领孩子进行具体情境的室外活动,还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切实可行的亲子活动。

比如,在室内,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打怪兽”的亲子体育活动。如可以将家中的旧报纸揉成一个一个的纸团,然后在墙上贴一张“怪兽”的图案,和幼儿一起将纸团投向“怪兽”。幼儿对于打“怪兽”十分感兴趣,也就玩得很认真。在孩子打中“怪兽”时,父母可以适时地表扬,而在父母打中时,则要求孩子表演一个小节目以示奖励。也正是利用这一亲子体育活动,训练幼儿投、抛的动作技能。室外亲子活动的种类也很多,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成长需求,开展相应的亲子活动。如要锻炼幼儿的平衡力,可以设计“走独木桥”的亲子活动。通过父母和幼儿比过独木桥,既能让幼儿掌握过独木桥的技巧,又能锻炼幼儿的胆识,培养他们的平衡力。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9)

1. 做个好家长,培养好孩子

我们在全园家长中开展“争做好家长”的活动,家长积极参与“好家长标准”的制定,近300名家长参与了活动,共征集标准500多条,自下而上制定出了“优秀家长标准”,在家园橱窗公示,期末组织召开班级、园级的主题的交流活动,推荐评选出区级优秀家长20名,园级优秀家长30名,在全园召开“做个好家长,培养好孩子”首届优秀家长表彰交流会。为家长赠送《自信――一生的保险》一书,使家长建立起与纲要相一致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和水平,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2. 家长助教,家园共育

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充分调动家长、教师幼儿积极性,家长热情高教育效果好。园级家委会的家长和部分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助教团,制定计划,分别给幼儿和家长讲课,请大二班在实验小学任教的优秀教师李静的妈妈,作为幼儿家长、一年级教师为家长讲“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与家长互动探讨,一起研究小幼衔接系列教育活动。大班到李佳一爸爸工作的黑马渠部队参观,观看部队叔叔军事训练,请进园对幼儿进行军事训练,队列练习,培养孩子们的国防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小班请牙科医院杨张祥妈妈讲口腔卫生保健,通过图片,情景童话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和家长一起准备刷牙用具,在游戏中学习刷牙,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位家长讲课前听取自己孩子意见,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幼儿一起游戏,在讲课过程中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备课交流,取得较好教育成果。

3. 亲子游戏活动进入每一个家庭

我们注重向家长提供亲子游戏活动的空间,开放幼儿园,充分利用入园、离园、运动会、家长开放日、远足活动,组织亲子游戏活动,指导家长在每个家庭开展亲子游戏,激发幼儿和家长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家长共同创编的亲子操、二十余种体育游戏,参加亲子运动会,使他们体验到与孩子共同游戏的快乐。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同趣同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亲子游戏在幼儿园、家庭发挥重要作用,使家庭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

和儿子一起成长篇(10)

儿子虽然长大了,但毕竟还不够懂事,暑假那两个月,家里的电话费成倍翻涨。问及儿子究竟和谁打电话,儿子笑而不答。后来我就扮演起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在儿子打电话时,也撩起电话来听,这才知道对方是女生。我不知道她是儿子的初中同学,还是高中同学。但我觉得该要亮起红灯,向儿子敲警钟的时候了。虽说现在是21世纪的新潮时代,和女生打打电话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但任何事都得有个度。儿子对这件事情非常坦白,我开始循循善诱,讲一连串大道理,比如要珍惜大好时光,甚至说以后没有好的文凭就没有好的工作等等老话。

高二下半学期,儿子的考试成绩公布后,令我大吃一惊,成绩陡然下降,进了全班倒数十名。班主任老师一个电话打给我:“你知道吗?你儿子和班里的一位女生特别要好,甚至发展到公开手拉手,已影响到学习成绩。”听老师的口气是急的不得了,她也帮我出主意,给了我女生家长的手机号码,让我立即和她家长联系。老师的主意那可是经验之谈,我毫不犹豫,回家就拨响了那女生家长的手机,一古脑就把这事儿与女生家长说了。女生家长也一下子急了,原来他们还一直蒙在鼓里。

当晚,儿子到家,那女生紧跟着电话里通报给儿子,毫无思想准备,又生性胆怯的儿子知晓后,一下摔门而去。我顷刻紧张不安起来,不知儿子会有什么贸然的举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是不是对此事处理得过于简单和急躁,这事儿说麻烦也真麻烦,说棘手也真棘手,又没有可参考的万科全书可查寻,老师的话就是法宝。女生家长在知道这事后也把女儿严严实实看管起来。

儿子那天很晚才回来,那一夜彻夜未眠,还老嚷嚷说胃疼,我不断地给他揉腹,耐心劝导他。儿子很脆弱,也陷得很深。此后把我当仇敌一样,对我爱理不理,说再也不会信任我了,常无缘无故大发脾气,偶尔会嚎啕大哭。儿子就这样日渐消沉下去,我说尽古今中外好多故事来开导,儿子都听不进去,对我耿耿于怀,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女生是班上很优秀的学生,一下子清醒理智过来,送给儿子一本郭敬明的小说,扉页上写了一段话,说他们曾经的行为很幼稚,为了对得起父母,现在全力发奋读书,说将来的事谁也无法预料等等。这段世故而老成的话语,仿佛是最后通牒,女生铁了心不再理睬儿子。儿子真正陷入了那种失恋的状态:忧郁,颓丧,无精打采,我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滋味。

为了改变儿子那颓败的状态,我甚至提出要求给他换班级,儿子说:“你给我换班,我就不读书了。”如果说让孩子吃饱穿暖,只要用心和细心就行了,那么对于孩子的情感问题,那真是要用尽智慧了,

儿子在以后的日子中,挣扎着,迷茫着,痛苦着。我们做父母的也挣扎着,痛心着,焦虑着,有时更显得无助和困惑,我不知道在这件事上我做得对还是错。在理念和道义上,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善待孩子的青春萌动。可是从现实的角度,在严酷的应试教育面前,我担心,儿子稚嫩的心灵能否承受真正的爱,单纯的儿子还完全不具备恋爱的资本,幼小的身躯怎能承受学业和情感两副沉重的担子。为了将来,儿子你不得不舍去一副。舍去哪一副都会有痛,舍去学业,现在或许轻松,但将来也许更后悔。有人统计,百分之八十的早恋会影响学习,尤其对男生。可当孩子不能正确把握时,我该怎样来说服儿子呢。我真是很困惑。儿子现在或许很恨我,将来也许有一天就会理解妈妈的一番苦心。

上一篇: 银行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下一篇: 电力物资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