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考试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8 11:53:32

研一考试总结

研一考试总结篇(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种尺度相关——常模参照考试,自1987年诞生以来,它始终是语言测试领域备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仅就四级成绩而言,已有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刘春鱼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刘旭东分析了高考英语成绩、主干课程成绩和性别与CET4成绩的关系;邵华对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与研考英语成绩关系的定量研究;万波对湖北省江汉大学2002级四级成绩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李红燕分析了大学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和高考入学重点率之间的关系;张其香对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但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独立学院学生CET4成绩的研究较少,我院教务人员每年虽对四级成绩进行分析,也只是统计各系过级人数和过级比率。本研究着眼于独立学院学生四级成绩,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纵向分析学生四级单项和四级总分的关系,男女生和各系学生四级及四级单项成绩差异,并横向探讨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成绩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2009级和2010级非英语、非艺术专业161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08名,女生702名,09级学生867名,10级学生743名,这些学生都在开学参加了入学测试,且在第四学期第一次参加CET4考试。

2.数据来源及统计。我院每级新生入学后,都要参加有教务处统一组织的英语入学测试,测试题目由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专门组编,试题难易适中,考试结果具有真实性、可比性的特点;四级成绩是每级学生首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数据由我院教务处提供;所有数据都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研究问题。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成绩及单项成绩关系怎样?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怎样影响其CET4总分?学生CET4单项成绩对其CET4总成绩影响程度如何?男女生入学测试成绩,CET4成绩及CET4单项成绩有无显著差别。四个系学生之间和三个实验班学生之间的入学测试成绩,CET4成绩及CET4单项成绩有无显著差别。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利用SPSS依次分析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总分及单项得分,统计结果见表1。

表1表明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总分及单项得分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01水平(双尾),且都是正值,这说明它们之间高度正相关,其相关度强弱依次为CET4总分、CET4听力、CET4阅读、CET4写作和CET4综合测试。

2.回归分析。利用SPSS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因素的经验线性函数,该函数关系可以反映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预测。把入学测试作为自变量,CET4总分作为因变量,统计结果见表2。用Y表示学生英语四级总分,X表示入学测试成绩,依据表三中回归分析的结果,回归方程可表示为:Y=3.253X+269.140 X∈(0,100),且检验系数为0(

为了探测CET4单项对学生CET4总分影响大小,找出哪些是重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把CET4总分作为因变量,四项分成绩作为自变量,运用SPSS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由表3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学生CET4单项成绩对其CET4总成绩影响强弱的次序依次为听力、阅读、写作和综合测试,所有的回归系数都是正值且显著性达到了0.01水平(显著水平为.000)。

3.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SPSS独立样本T检验得知,两年级908名男生在以上六类成绩上平均分都低于702名女生的平均分,且这种差异显著。

4.单因素方差分析。运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就不同研究对象在单个变量平均值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一一进行了研究,根据显著系数

表中显示信息系(a)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明显低于机械系学生,CET4总分低于经管系与人文社科系,CET4阅读成绩与人文社科系学生差异明显,CET4写作成绩与经管系学生差别显著;机械系(b)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信息系,CET4写作成绩平均分低于人文社科系学生,且差别达到显著水平(.026

四、研究启示及意义

两个年级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其CET4成绩及单项成绩密切相关,入学测试成绩和学生四级听力成绩相关性最大,其次是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基础,重视各班学生入学测试成绩的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给予合适的指导。

依据学生入学测试成绩,建立的CET4总分预测模型,为教务处预测每级CET4通过率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认识班级和自己情况提供了可操作公式,促使学生清晰认识基础,制定合理计划,逐步提高英语成绩。

在学生CET4总分影响因素大小的分析中,学生听力贡献度最大,回归系数为.424;其次是阅读,回归系数为.420。这就要求教师开展相关听力和阅读方法研究,切实提高听力和阅读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

男女学生入学测试成绩,CET4总分和CET4单项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启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班女生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学风,在具体教学中,多多关注男生,研究其学习特点,给予更多指导。

具体到各系,根据统计数据可知信息系学生入学基础差,听力水平尚可,要狠抓阅读和写作;机械系学生CET4单项成绩中,写作水平最差;对于经管系学生,写作能力尚可,需狠抓其听力和阅读;人文社科系学生听力水平有待提高。就实验班而言,仅发现经管实验在CET4总分和CET4听力上显著优于机械实验班。经管实验班是文科实验班,但在阅读和写作上并未发现明显优势。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所任不同系的大英老师要具体分析所教学生,针对不同系别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

五、结语

本研究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的特色性使得该研究能丰富对CET4研究的维度和内容,为后来者提供实践数据和参考。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并未对学生入学测试单项成绩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也仅限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学生等。

参考文献:

[1]刘春鱼.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的性别差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李红燕,曹苏娜,曹贻鹏,刘艳霞.基于统计分析的英语四级通过率和入学重点率的相关性之实证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7).

[3]刘旭东,田家莉,薛素萍.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多因素影响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2005,(4).

研一考试总结篇(2)

考试焦虑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女生由于特有的生理结构、心理活动等,其考试焦虑水平比男生要严重得多。研究还发现,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对考试焦虑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女生的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是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以某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女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高职女生的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1.研究程序

1.1被试选择。

选取某高职院校大一、大二的女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60份,剔除无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为340份,有效问卷占发放总问卷的比例为94.4%。

1.2研究工具与材料。

1.2.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由北京大学钱铭怡等2000年修订,共计48个项目,分为精神质、外内向、神经质和效度四个分量表。

1.2.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解亚宁等编制,量表共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两个维度。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编制,量表共10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本研究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前人的修改方式对量表进行修改。

1.2.4《考试焦虑量表》。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系的临床心理学家Sarason教授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于1999年翻译修订。该表共37个项目,把所有项目的得分加起来为总量表分。总分12分以下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20分属中等水平,20分以上属较高水平。

1.3实施。

2011年4月中旬对学生进行测试。为确保测试的有效性,测试前向学生说明本次测试的目的和意义,统一测试指导语,且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

1.4数据统计。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2.研究结果

2.1高职女生考试焦虑的基本分析。

对考试焦虑分析发现,高职女生考试焦虑平均总分为15.15± 5.63,这说明大部分高职女生考试焦虑的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大一、大二高职女生考试焦虑总体差异显著(p

2.2高职女生考试焦虑的分组分析。

按照考试焦虑的分数将高职女生分组,分析发现,中焦虑组人数最多。

进一步从年级方面对高职女生分组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

2.3考试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间的相关分析。

对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各维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消极应对、人格的神经质呈显著的正相关(p

3.讨论

3.1高职女生考试焦虑的基本讨论。

一般来说,医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其考试焦虑水平要高于其他专业学生,但是在本研究中,我们却发现高职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高于医科大学生[1],这说明高职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是比较高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其焦虑状况。

本研究分析发现,高职女生考试焦虑年级差异显著,大一女生的显著高于大二女生的,这与段利娥(2011)、黄瑜(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1―2]。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一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方面在学业方面能取得好的成绩,另一方面能够尽早拿到相关专业的证书,所以对于学习看得更重一些;大二后,一方面对于考试有所适应,另一方面大部分人通过自己在大一的不懈努力拿到了证书,考试压力相对于大一来说就要小一些。

3.2高职女生考试焦虑的分组分析。

在本研究中,按照考试焦虑分数,我们将被试划分为低焦虑组、中焦虑组、高焦虑组,以此来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中焦虑组高职学生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进一步从年级方面对低焦虑组、中焦虑组、高焦虑组各组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差异显著。

这一结果也再次说明高职女生的考试焦虑现状不乐观,应该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并对此采取有效措施。

3.3高职女生考试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间的相关分析。

邹宗峰等人(2010)的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自责、 幻想、 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3]。在本研究我们也发现,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消极应对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消极应对会加重考试焦虑。谭淑新等人(2010)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4],但是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考试焦虑问卷的选择有关。

本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神经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情绪越不稳定,性格越内向,考试焦虑就越明显。这与王才康(2011)和蔺丽娟(2008)等人的研究[5―6]结果一致。

徐旭东等人(2009)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学生减轻考试焦虑[7]。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考试焦虑仅与客观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主观支持与对支持利用度的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所选择被试的原因,这也说明高职女生的社会支持有其自身的特点,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间接地作用于考试焦虑,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段丽娥,卢莉.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25,(3):195-198.

[2]黄瑜,孔维民.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主观课业负担关系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7,21,(5):499-501.

[3]邹宗峰,邹宇华等.某医学院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302-304.

[4]谭淑新,朱桓.高职生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焦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961-962.

[5]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96-97.

[6]蔺丽娟.工科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分布及其对考试成绩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2):109-110.

[7]徐旭东,时彩玲.社会支持程度对医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及解剖学习成绩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7-19.

研一考试总结篇(3)

[关键词] 考研焦虑;信度,结构效度;因素分析

1 前言

考研焦虑是由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一重大考试所引起的一种具体的考试焦虑形式。它不但影响大学生的考研复习效果和考场发挥,而且影响其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高要求,国内掀起了一股考研热,并且在不断升温。考研热的不断升温,考研竞争的激烈使得越来越多的考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考研焦虑。考研焦虑问题已成了我国由考研所带来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然而,至今仍未见到有关考研焦虑方面的研究和测验考研焦虑的专门量表。为了使大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考研焦虑状态,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和考场发挥水平,有必要结合我国的考研实际情况,编制一份适合我国大学生考研焦虑的量表。为了对我国大学生的考研焦虑有一个全面地了解,笔者编制了两个量表,分别用于测试考研复习阶段和考中、考后阶段的考研焦虑水平。本研究是结合我国大学生考研的实际情况所编制的测试考研复习阶段的考研焦虑量表。

2 对象与方法

2.1 量表的编制 参照国内外有关考试焦虑的4个量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Spielberger考试焦虑量表(TAI)、Divine.JH&Kylen.DW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SRI-TA)、郑日昌编制的考试焦虑诊断量表并结合本国大学生考研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考研焦虑量表,进而根据考研的不同阶段又形成了考试前阶段的考前考研前焦虑量表(量表1)和考试后阶段的考中、考后焦虑量表(量表2)两个量表。本研究主要检验的是考试前阶段的考研前焦虑量表,该量表共有16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1为很不符合;2为比较不符合;3为一般;4为比较符合;5为很符合。

2.2 量表的预测 随机抽取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的大学生230名,收回有效问卷202份。以专业为单位分班做团体测试,各班的主试均为心理学研究生。测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施测前主试先给被试分发量表并宣读指导语,然后,开始正式测试。测试完后。当场收回量表。

2.3 项目分析 把测试的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分析。

2.3.1 项目区分度分析根据被试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计算出量表的总分,然后对总分进行排序,以总分前27%和后27%为标准划分出高焦虑组和低焦虑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各个项目在高低分组得分差异显著(P=0.00),这表明项目具有较好的鉴别度。

2.3.2 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正交旋转法进行主成分分析,KMO检验值为0.837,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954.230,P=0.000。说明该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合碎石图。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见表1。来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结果见表2。

由表2见,各纬度及总的S-B分半佰厦・Cronbach a系数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表明该量表的信度较为理想。

3.2 效度的检验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抽取出的4个主成分以及原有的理论假设来构造因子结构的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Amos 4.0运行结果见表3。

研一考试总结篇(4)

1.焦虑的界定

焦虑指个体通过认知评价,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险刺激对自我、自尊等产生威胁,而又感到无力应对时产生的持久的消极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变化。[1]

2.焦虑影响的研究

目前对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多是对考试成绩的研究,也有不少是对生理、心理影响的研究。

2.1考试焦虑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焦虑对任务的影响公认的结论是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考试焦虑也可以说是焦虑的一种具体表现。但研究结果一般认为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负相关。也许这样的结果更可能与大家的期望一致。

刘惠君等[2]研究高考生的考试焦虑、成就目标与考试成绩的关系时发现,高考焦虑的考生的高考总分、英语成绩与考前焦虑显著负相关,成绩目标与高考成绩相关较小。其他研究也有此发现。但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影响考试焦虑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后面我们将提到,如学业不好、准备不足更易考试焦虑,且焦虑程度较高。在此考试焦虑可能只是一个中介因素。所以究竟是考试焦虑造成的成绩不好还是考试焦虑仅仅作为一个中介因素影响到了考试成绩还有待考察,笼统地说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负相关是欠科学的。

关于考试焦虑是否有中介变量影响到考试成绩的研究方面。田宝等[3]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考试效能感负相关,考试效能感对考试成绩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他们认为考试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中介变量。但对此结论,国内外的研究并不统一。

2.2考试焦虑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考试焦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已是公论。国内对此也有相关研究。毕重增[4]认为考试焦虑会使学生出现认知阻碍、社会贬抑等。张智君等[5]对大学生考期应急的研究发现,睡眠障碍最明显,消化功能问题及免疫功能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总体而言,考试焦虑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发挥,影响其考试成绩,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考试焦虑的原因

3.1内因的研究

3.1.1认知因素

研究较多的是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及负面评价恐惧等。田宝等[4]发现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负相关。黄高贵等[6]研究发现,低自我评价、低自我接受及情绪缓冲型应对方式是其原因。陈祉妍等[7]研究揭示了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沈烈敏[8]在对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中也发现负面评价恐惧是重要原因。还有的研究涉及了对考试的认识、考试的重要性等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3.1.2人格因素

张海仲[9]揭示了不同的气质类型在考试焦虑上有显著的差异,多血质的考试焦虑最低,抑郁质的考试焦虑最高。方玉荣[10]研究也发现考试焦虑与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如特质性焦虑的人多渴求完美,内向,较重视他人评价。王亚南[11]对高三学生高考压力与人格关系的关系研究中发现高考压力与许多人格因素明显相关,其中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最明显。

3.1.3成熟水平

不同年龄段考试焦虑的水平也有差异。王玲、刘学兰在《心理咨询》中认为年幼时神经兴奋强,易受环境影响,考试焦虑普遍较高;青春期持续较高,到青年期时下降。仅从神经发展的方面考虑并不全面,我国的学制在不同时期考试成绩对学生的重要性、考试经验是不同的。沈烈敏[8]纵向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时发现小学时不论学业优劣,考试焦虑均普遍较高(轻度40%,中度32%);初中学业不良者的考试焦虑比小学的最高水平都要高(中度20%,重度4%);到高中时学业优劣者差异不显著,总体水平下降。

总之,考试焦虑的水平在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

3.1.4性别差异

考试焦虑性别差异的研究多集中在高中与大学生的研究。

高中男女差异显著。刘广珠[12]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发现女生的考试意识与男生有显著差异。女生挫折感较强,特质焦虑高。黄高贵[13]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是女生高于男生,女生更关注失败时的自我形象损害,躯体反应严重。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结论不统一。李秀等[14]以研究医科大学生为被试,发现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在担心他人评价和生理反应上尤其显著,多受外界影响;男生多担心自我的发展。但方玉荣[10]的研究揭示二者有差异但不显著。

除了上述原因外,对考试焦虑的原因还有对前途的担心,尤其是高中生担心知识准备不足是一个普遍原因。

3.2外在原因

毕重增[4]对重庆市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发现普通高中学生考试焦虑要高于重点高中的,且学习优秀的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低于中下生(前途是重要原因)。刘广珠[11]的结论则是重点高中的要高于普通中学的,城市的高于农村的。但也有研究认为农村学生考试焦虑高于城市的。结论不统一可能与取样有关,但解释起来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为理论总结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洪明等[15]研究了家庭教育失误与考试焦虑的关系。如家长的期望、片面评价孩子的学业成绩、管教缺乏民主等。

也有研究是考察考试氛围、教师指导等对考试焦虑的影响。尽管结论并不统一,但都有道理。所以只能说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干预研究

干预研究有个体干预和集体干预两种。个体干预研究中田宝等[16]比较了认知训练对三种焦虑类型(认知主导型、生理唤醒型和技能缺乏型)的作用,何玉信等[17]用个案研究法分析了系统脱敏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朱晓峰[18]报告了系统脱敏兼音乐治疗治疗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集体干预研究中,魏心[19]报告了对高中生的集体治疗效果。张亚林等[20]道家疗法是纯粹中国的方法,陈顺森等[21]用团体箱庭疗法对初中生进行干预,效果都不错。

5.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考试焦虑研究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成因分析,个体内因结论较一致,外因多不一致,还需进一步求证。

二是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学尤其是高中,对小学生关注较少。有结论显示考试焦虑始于学龄初期,小学普遍。所以无论从个体的今后发展还是学前期都应在理论和干预方法上多关注一下小学阶段。

三是有研究认为数学考试焦虑最严重,这是否仅集中于中小学?大学中不同课程、不同专业(文理科)有无差异?英语在我国被过分强调了,是否英语考试焦虑普遍?女生擅长语言学习,这方面有无男女差异?

总之,考试焦虑的研究一直都是非常散、不成体系,有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23-134.

[2]刘惠君,郭德俊.考试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64-68.

[3]田宝,郭德俊.考试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心理科学,2004,27,(2):340-343.

[4]毕重增.重庆市高中生考试焦虑的调查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7,(4):596-599.

[5]张智君,霍燕.大学生考期应激的特征与原因分析.心理学报,2001,33,(2):155-159.

[6]黄高贵.考试焦虑与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探讨.中国行为科学医学,2000,9,(6):436-437.

[7]陈祉妍.中学生负面评价恐惧与考试焦虑的相关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2):855-857.

[8]沈烈敏.关于学习不良者考试焦虑与考试焦虑形成机制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5):839-842.

[9]张海钟.高中学生考试焦虑与气质类型的相关研究.高等师范教育,1995,(2):38-41.

[10]方玉荣等.大学生考试焦虑与考试成绩关系的探讨.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2):79-81.

[11]王亚南.高三学生高考压力与人格现状研究.心理科学,2001,24,(1):104-105.

[12]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161-164.

[13]黄高贵,吴燕,张丽琼.高考学生考试焦虑性别差异.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2):98-99.

[14]李秀,柳海.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性别差异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3):192.

[15]洪明,王洪礼.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心理科学,2002,(6):753-754.

[16]田宝,郭德俊.认知训练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的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64-69.

[17]何玉信,提恩岗,刘凤华.学生考试焦虑脱敏训练一例.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4):4-5.

[18]朱晓峰.系统脱敏合并音乐治疗高中生考试焦虑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34-35.

研一考试总结篇(5)

生物化学是利用物理和(或)化学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揭示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又称生命的化学。分子生物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农学、医学和食品科学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手段,推动了这些学科的长足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基础学科,其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广泛用于其他医学学科,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相关国家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医学相关的主要国家考试生物化学科目所占比例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约占3%、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约占3%、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约占3%、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约占3%、口腔临床医师资格考试约占3%、口腔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约占3%、临床医学和基础硕士研究生西医综合考试约占15%、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西医综合约占15%。虽然一些考试生物化学所占比例不高,但也容易丢分,因为生物化学是学生公认的难学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教学以适应国家考试,值得教师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国家考试大纲和学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教学的纲要,是教师执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一门课程而言,不同的学校大纲要求不尽相同,没有全国性的标准,一般根据教材改版情况进行修订,相对稳定。另外,各学校使用教材不一致,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亦不尽相同。而国家考试大纲是依据的国家规划教材,内容要求相对统一,每年约有微调。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对每年各类考试大纲进行认真研究,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和学校自己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融合,再确定授课内容。

2研究考试考点

不管是哪一类型考试,都不会脱离考试大纲,而且有些考试题目在同一考点反复出现,只是出题的形式不同而已。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部分,关于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相关考试题从1992~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出现了12次,几率为50%;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点出现了4次;Km的概念及意义出现了4次;Chargaff规则相关内容亦出现多次;基因信息传递章节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出现4次。这些内容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中同样经常出现,根据考试大纲和考点知识,授课时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阐释和重点强调,尤其是出现频次较高的知识点。

3研究考试题型

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型为A、B、X型题三类,A、B型为单选题,相对容易些,X型题难度较大,错选漏选均不得分,考查学生知识牢固程度,要求学生对题干相关知识较熟悉。执业医师考试题型为A1、A2、B1、A3、A4型题等,A1、A2为单选题,不同的是A1型题以知识点为题干,A2型题以简要病历为题干,B1型题为配伍题,A3型题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2个~3个相关问题,A3型题一个以单一患者或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3~6个相关问题,执业医师资格考核临床题目更多,基础题目相对要少。根据不同的考试题型,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课堂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针对B1型题,代谢途径的细胞定位,在教学时应进行必要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根据下表,学生掌握后,很容易选出合适的答案,见表1。

4帮助学生记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学生学习难度大,记住所学知识更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适应考试,也是值得教师下工夫的地方。做法如下,以供参考。

4.1列表总结比较相关知识点 在总结物质出入线粒体的方式时,列表如下,将出现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汇总,学生更容易理清思路,容易记忆,见表2。

4.2记字头 熟悉内容记住第一个字即可,这种方法记忆简便,省时省力。如酶的分类记为"氧转水裂异合"六个字,代表六大类酶;"丝甘色组"代表能产生一碳单位的四种氨基酸等等。

研一考试总结篇(6)

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些高校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学士学位和用人单位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由此,大学生在面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时,焦虑现象尤为突出。国内学者在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进行研究时均采用一般考试焦虑量表,至今还没有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的专门测量工具。为使研究者更方便、有效地开展相关研究,也为使大学生能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在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前的焦虑状况,并及时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本研究拟编制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量表,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初步检验。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样本来自长春市四所高校(一本一所,二本两所,三本一所)。以学校为单位随机抽取1200名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施测,有效样本921份。其中,男生392人,女生529人;大一学生108人,大二学生677人,大三学生136人。

1.2量表编制

1.2.1理论构想

量表维度的确定主要参照了Sassenrath和Sarason的观点。Sassenrath(1965)提出考试焦虑主要包括七个因素,涵盖了认知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等多方面;Sarason(1984)提出考试焦虑者的思维、身体反应、情感和可观察到的行为在评价情境中具有显著特点。结合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量表的四个维度,即情绪情感、认知、生理唤醒和行为。

1.2.2题库的建立

题目主要依据各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重点人群访谈结果进行编制,部分题目参考已有的焦虑类量表并进行改编获得。初设共53个项目,其中认知维度17题,行为13题,生理唤醒11题,情绪情感12题。

1.2.3项目筛选和量表初步编制

预测。采用6点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记,记分为1~6分。在东北师范大学和长春大学随机抽取60名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施测,获得有效样本54份。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缩减为51个项目。

正式施测。对长春市四所大学发放1200份,共921份有效样本。通过分层抽样,458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463份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和结构构想,最终确定17个项目。对17个项目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分析,数据拟合良好,确定最终量表。用921份样本中17道题目对应的数据,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分半信度分析。

1.3校标量表

Sarason编制,王才康修订的考试焦虑量表(TAS)中文版。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信、效度(重测信度r=0.62,p

1.4统计方法

将测试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t检验、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AMOS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结果

2.1项目分析

根据被试在各项目上的得分计算出量表的总分,对总分进行排序以总分前27%和后27%为标准划分出高焦虑和低焦虑组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各个项目在高、低分组得分差异显著(p

2.2效度检验

2.2.1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初步确定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经过Varimax旋转后,得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7个,选择解释率较大且与构想维度内容一致的4个因素,分别是情绪情感、生理唤醒、认知和行为,可解释总体方差的50.85%,剔除因子负荷值低于0.4的项目,保留题目的因子负荷情况见下表:

2.2.2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为Amos7.0,用剩余的463份样本对17个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建立模型。通过分析得到,各主要的拟合参数为,X2=337.673、df=113、p

2.2.3效标关联效度

最终量表与TAS考试焦虑量表在东北师范大学同时施测,向备考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学生随机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样本86份。使用SPSS19.0进行相关检验,r=0.683(p

2.3信度检验

内部一致性信度: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情绪情感0.86,生理唤醒0.83,认知0.81,行为0.62。

分半信度: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90,情绪性感0.86,生理唤醒0.80,认知0.81,行为0.61。

2.4常模的建立

对于焦虑水平,性别之间t检验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t(1.908)=0.85,p=0.394);以学校为自变量(一本、二本、三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存在学校主效应(F(2.918)=2.38,p=0.093)。因此,可直接将总体的平均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不必建立以性别或学校为变量的常模。

用921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得出17道题目总分样本平均分为47.425分,标准差为16.03,量表总得分在63分以下设定为轻度焦虑(占总样本的32.46%);63~79分设定为中度焦虑(占总样本的11.07%);79分以上设定为重度焦虑(占总样本的4.02%)。中度和重度焦虑会影响考生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

3讨论

本研究在确定考试焦虑维度的过程中,对大量的历史研究、焦虑理论进行了多次探讨,并结合大学生访谈结果和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四个维度,即情绪情、生理唤醒、认知和行为。情绪情感,即在四、六级考试前出现喜怒无常、压抑、心烦、害怕等情绪情感体验;生理唤醒,是指四、六级考试前表现为心率加快、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胃肠不适、多汗尿频、睡眠不良、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认知维度,即个体在四、六级考试前出现记忆力减退,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对考试难度、重要性以及自身复习状况做出正确评价;行为上表现为四、六级考试之前表现为坐立不安,回避四、六级考试的相关问题等平常状态下没有的行为反应。

在信、效度分析中,对量表的Cronbacha系数和Spearnman―Brown分半系数均进行了统计分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总体信度系数均在0.85以上,可用于对个体或群体焦虑水平的预测和评价。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因子负荷良好的题目,验证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数据对新量表的结构模型拟合良好,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自编《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焦虑量表》针对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焦虑状况进行评价,较普通考试焦虑量表有更强的针对性。此量表不仅在题目的设置上是针对备考生的特殊的焦虑特质,而且量表编制过程中数据均采自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从量表的信度方面可以看出,此量表的同质性信度a系数和折半信度均高于TAS量表,说明此量表对备考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考试焦虑测量更准确。在问卷的形式和题目的数量上,六级评定法较“是”“否”评分法更科学准确。研究最终形成17道题目量表,较其他量表精简,便于测量和统计。且此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均达到测量标准。因此该量表可以帮助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同学了解自身的焦虑状况,为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寻求帮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备考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大学生,在量表的施测时间上有严格的要求(考试前两周内施测),因此再次施测难度较大,没有进行重测。本次研究中,问卷的施测范围仅长春地区,取样范围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在被试的类别方面,虽然此次的研究选取了来自不同大学类别(一本、二本、三本)的被试,但主要包括文科类和理工科类备考英语四、六级的考生,没有涉及艺术类考生,在样本取样的备考生专业类别上没有做到全面,有待在以后研究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Brown C.H.,Emotional reactions before examination:Ⅱ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sychology,1938,(5):11-26.

[2]Mandler G.and Sarason S.B.,A study of anxiety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2,(47):166-173.

[3]Sarason IG.The Test Anxiety Scale:concept and research.In C.D. Spielberger & I.G.Sarason(Ed.)Stress and Anxiety(Vol. 5)[M]. Washington D.C.: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1978.

[4]Spielberger CD.Test Anxiety Inventory:Preliminary Professional manual[M].Palo Alto,CA: Consulting Psychology Press,1980.

[5]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S)在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8(4):96-97.

[6]叶仁敏,Rocklin T.测验焦虑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3):25-29.

[7]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I)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69-70.

[8]凌晓,杨洁芳.医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之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129-130.

研一考试总结篇(7)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考博英语通用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为规范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严肃招生纪律,保证招生质量,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和四川省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及学校有关规定,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坚持按需招生,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三条 招收博士生的选拔主要为学校统一考试。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和复试都是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考试是指初试所有考试科目由学校统一命制试题、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划分录取最低分数线。复试具体安排由校内各学院组织实施。

第四条 博士研究生分为定向培养和非定向培养两种。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按定向协议的工作单位就业,非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

第二章 招生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 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学校、学院分级负责,共同协作完成,学校负责宏观管理,各学院负责具体事项组织实施。

1.研究生院是学校负责博士研究生招生的职能管理部门,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具体业务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组织实施。

2.各学院成立由院长、党委书记、主管院长、博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代表等构成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招生过程的监控、协调和管理,由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院长负责博士研究生招生事宜,具体业务工作由学院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实施。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六条 博士招生计划是招生工作的导向,须公平、公开、公正地执行。

1.根据各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条件保障等因素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博导)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质量考核等情况,合理分配学科及博导的招生计划。每位博士生导师最多指导2名新招收的博士研究生。每位博导指导博士研究生(包含在读博士研究生)限额6名。

2.博士招生计划以学院、学科或博导进行分配、公布。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学院、学科或博导招生计划为参考招生计划,具体执行计划需国家下达招生计划后,由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工作小组根据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综合因素,调整学院、学科或博导的招生计划。

第四章 编制招生专业目录

第七条 编制招生专业目录

1.根据国家、四川省的相关规定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实施制定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初试、复试外国语种限选英语语种参考。

3.招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和招生计划、考试科目等信息以四川师范大学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形式通过研究生院网站和教育部研究生招生信息平台向考生和社会公布。

第五章 学费、学制及奖助

第八条 学制、学费、住宿及奖助学金参评资格

1.定向培养学制为4年,非定向培养学制为3年。

2.博士研究生实行收费制。文学、教育学类专业学费标准每生每年9000元,数学类专业每生每年10000元,按学制期内前3年缴纳。

3.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可由学校提供4年住宿(2人间)并按照学校规定缴纳住宿费;非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可由学校提供3年住宿(2人间)并按照学校规定缴纳住宿费。

4. 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享受学制期内前3年奖学金参评资格,非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享受学制期内3年奖、助学金参评资格。

第九条 助学政策

1.按照国家、四川省和我校的规定,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按月发放,每年共计10000元。

2.学校已建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简称“三助”)制度,博士研究生可通过参与“三助”获得相应经济报酬。

3.符合条件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教[2014]180号 ),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12000元的,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

4.学校还通过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博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不让博士研究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十条 奖学政策

按照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政策规定,我校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共设置有以下几种:

1.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奖励为每生3万元。每年评审确定后一次性发放。

2.学校设有学业奖学金。共三个等级,一等学业奖学金12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8000元。每年评审确定后一次性发放。

3. 学校设有校长奖学金。每人每年奖励为该生该学年应交学费金额。每年评审确定后一次性发放。

4.学校设有励志奖学金。共两个等级,一等奖励志奖学金为每人每年5000元,二等励志奖学金为每人每年3000元。在每年评审确定后一次性发放。

第六章 报名

第十一条 报名

一、博士研究生招生每年进行一次。报考条件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全日制硕士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学位只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考生,复试时须按规定加试政治理论课和两门报考学科硕士生主干课程;获得硕士学位但未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考生,复试时须按规定加试政治理论课和两门报考学科硕士生主干课程。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学校招生规定。

二、报名日期和地点

博士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报名无效。博士研究生须进行统一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和报名网址:届时在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2.现场确认时间和地点:现场确认时间届时在研究生院网站查询。现场确认地点为: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狮子山校区第二办公楼二楼211室)。

三、报名手续

1.考生于规定时间内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规定的网站上报名,填写报名信息,打印《报名信息确认表》、《报考登记表》。

2.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持:⑴《报名信息确认表》、⑵《报考登记表》、⑶《政治审查表》、⑷两位《专家推荐书》、⑸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⑹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⑺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交验学生证复印件,入学时交验硕士毕业证书)、⑻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入学时交验硕士学位证书)、⑼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入学时交验硕士学)、⑽硕士阶段成绩单、⑾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生在录取检查阶段提供)、⑿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应届硕士生在录取检查阶段提供)、⒀本科阶段成绩单(学士学历报考)、⒁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预研究计划、⒂体检表等材料,进行现场确认并缴纳报名费180元。

考生应如实填写有关资料,交所在学习或工作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应届硕士生报考还须提交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开具的报考资格审查通过证明。

四、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考生报考信息、现场确认材料和报考条件进行全面审查。

第七章 命题、初试

第十二条 命题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所有科目均由学校自行命题,命题工作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

第十三条 初试考试

1.考试科目为三门:英语和两门业务课,业务课考试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每门课程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考试方式均为笔试。

2.考生须按照四川师范大学当年公布的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规定的考试科目准备考试,如业务课有选考科目的,请注明选择的选考科目代码和名称,不选者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

3.初试考试时间:以《准考证》通知为准。考生自行在规定时间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领取,学校不再寄送。

4.初试考试地点:以《准考证》通知为准。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统一安排。

第八章 评卷

第十四条 评卷

1.评卷工作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各学院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中评阅。

2.查阅试卷规定。考生本人不准查阅试卷。如对评卷结果有异议,可在成绩公布后3日内向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和理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根据情况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果通知考生本人。

3.入学考试成绩实行网上公布,考生可以在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成绩公布时间一般在每年4月。

第九章 复试

第十五条 复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博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方法包括初试完毕后复试或由学校划定复试最低分数线后再复试,各学院可以自行选择,但需在初试前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备案。复试成绩由各学院公布具体的单项成绩和复试总成绩。

第十六条 复试时间由报考专业所在学院安排,进入复试的考生主动与报考学院联系,按学院规定时间按时参加复试。复试考生需带齐复试所需身份证、准考证、参与科研情况、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自我评价材料、博士期间预研究计划等,复试专家小组将对考生以上材料进行审核和评估,审核评估结果作为评定复试成绩和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复试内容包括:面试、笔试、英语口语、攻读博士期间预研究计划等,各项具体的分值由各学院自行决定,同一学院须采用同一标准。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工作小组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第十八条 所有参加报名的考生均需按要求参加体检,现场确认时考生需提供符合要求的体检表。体检标准按照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学院全面审查拟录取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认真审核拟录取考生的人事档案、现实表现等材料。

第二十条 加试在复试期间进行,内容为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和政治理论科目。加试方式为笔试,每科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加试成绩不计入考生总成绩。

第九章 录取

第二十一条 按照初试业务科目总成绩占50%,复试总成绩占50%计算考生的综合成绩,即:综合成绩=初试总分+复试总成绩。其中初试两门课总分200分,复试满分200分。初试科目中的外国语成绩只划定最低要求分数线,不计入初试、复试的总成绩。

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排名顺序和导师核定的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如有拟录取的考生放弃录取,则按照综合成绩排序,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报考同一研究方向且同一博士生导师的考生依次替补录取。如没有符合要求的替补考生,考生、博士生导师可以进行双向选择,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允许初试科目相同的一级学科内进行调剂录取。如调剂录取仍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可以将此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调整到其他学科或学院,以完成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

以下情况均不予录取:⑴初试单科成绩未达到全校统一划分的最低分数线要求者、⑵复试任一单项成绩不及格者、⑶加试科目单科成绩不及格者、⑷政审不合格者、⑸体检不合格者、⑹报名材料未提供完备者、⑺报名材料信息虚假者、⑻报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⑼应届硕士研究生入学时不具有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者均不予录取。如录取后(包括已经毕业了博士研究生),学校发现考生不符合国家的录取政策,学校可以在任意时候取消其录取资格。

第二十二条 录取为非定向的博士研究生,须全日制脱产学习,人事档案材料全部转到学校,毕业后按国家就业政策重新就业;需保留工作单位,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的博士研究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定向协议和提供政审材料。

第二十三条 经学校批准同意拟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名单将在研究生院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正式录取。公示结束后,拟录取考生须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录取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录取通知书一般在6月下旬左右寄发。被录取的新生应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报到者,须持原单位的证明,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十章 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

第二十五条 招生咨询及申诉渠道

1.博士研究生考生对考试科目、研究方向、博导、复试和录取等具体事宜有疑问的,请直接与相关学院联系。

2.有关博士研究生招生的报名、考试、成绩查询和打印、调剂、复试和录取等信息和有关通知全部实行网上公布,不再另行通知考生本人,考生需密切关注学校研究生院网站的相关信息。

3.博士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环境,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学校声誉。考生申诉和纪检监督联系方式如下:

⑴学校纪委:电话:028-84760624,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处);邮政编码:610068。

⑵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28-84760693,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610068。

4.我校博士研究生教育在狮子山校区。

5.各学院联系方式以四川师范大学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为准。

6.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yjsc.sicnu.edu.cn。

研一考试总结篇(8)

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社会具有广泛影响的一项工作,对进一步选拔优秀考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的评分信度进行研究,探讨影响考官评分一致性的因素,以提高面试的客观性。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各招生单位不断加大面试分数的比重。面试成为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能的重要环节,在决定录取与否及录取种类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面试的过程中,测评要素的确定、考官的面试水平、面试的组织实施、考生的表现等都可能对面试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考官评分是否客观、公正,是决定面试结果是否公平、合理的最主要因素。“考官的认识水平、识人本领以及个人偏好等等因素决定了面试的评分具有很强的个人倾向”。由于研究生面试在招生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在技术上加以研究,提高面试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从而更好地达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面试的评分信度加以分析。

二、方法的选择与介绍

评分信度指的是“考官对考生评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反映考官评分客观、公正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6年河北省某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为研究对象,拟从考官对考生的评分信度方面入手,对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中,考官的评分信度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探讨影响考官评分一致性的因素。

该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成立了复试工作办公室,每个专业都设一个面试小组,小组有5-7名考官。为了减少样本不足所带来随机误差,本文选取了招生人数较多的企业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该专业2006年共招收8名硕士研究生,按照120%的面试比例,共有10名考生参加面试。面试小组由6名教师组成,包括专业教师5名,其中3名参加了面试培训,对面试知识和评分技巧有了初步的掌握,英语专业的教师1名。面试的考察要素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与本专业的特点,确定为两个一级测评要素:专业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专业素质和能力又细分为三个二级测评要素: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细分为六个二级测评要素:仪表举止、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养、事业心、人际关系、英语听说能力。面试的具体程序是考生按初试成绩由高到底顺序进入面试房间,面试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由面试教师根据测评要素提问(老师可根据考生回答情况决定是否追问),考生回答,面试结束后,6名教师给考生独立打分。

本文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值和方差差异性分析,来反映此次面试者的评分信度。肯德尔和谐系数是指“以等级次序排列或以等级次序表示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它常用来刻画多个评价者对某事物评判或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三、方法的运用与分析

6名考官对每个考生在九个二级测评要素上分别进行评定。考官对同一名考生在这九个要素上进行评分时给的分数是否一致,可以用Kendall和谐系数W进行评定。其含义在于每个考官对该名考生在9个维度上表现好坏的排序的一致性有多大。对于6个考官由于存在受过培训的考官和未受过培训的考官之分,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见表1。

表1中总分W系数经检验均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由此可以看出,此次面试评分信度是较好的。通过对各个考官评定分数的具体比较发现,在考官之间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本文对各个考官对同一组考生评分结果和全体考官对同一考生评分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可以看出,A、B、C、E四个考官的平均分都在40-50之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但D、F两位考官平均分成两极分布。最高的60、最小的35,相差达到25。可以看出小组内考官之间对标准掌握宽严有很大的不同,考官D标准控制过松,给得分普遍较高,考官E不仅过严,而且对被试间的区分性亦不高(标准差太小)。

从表3中标准差的分布可以看出,全体考官对不同考生进行评定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标准差最大12.4、最小的4.3,相差8.1,而且从极值差的分布还可以看出,最大的36与最小的9相差27。由此可见,同一小组内考官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四、研究结论

通过上文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值和方差差异性分析方法对考官在面试中的评分信度的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一)考官对考生总体上的评分效果具有一致性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考官间在不同维度上对考生的评分并非都是一致,在某些维度上的评分一致性程度好坏不等,但三个受过培训的考官以及三个未受过培训的考官,对十名考生的总分的评定在统计上没有差异,一致性高,即在总分上的评定、排序是一致的,没有差异。这说明,从总体上看,考官间在对不同考生的评分,在评分标准上是基本一致的。对于考生来说,由于考官对其在总分上的评分一致性,那么这次面试总体上是公正、合理的。

(二)不同的测评要素对考官的评分一致性的影响

测评要素是面试中的关键。在有的测评要素上,考官易达到一致性;而在另一些要素上,考官间则不容易达到一致性。看表1,六个考官分别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仪表仪态和英语听说能力五个维度上对十名考生评分一致,并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而在事业心、人文素养、人际关系和语言表达能力四个维度上对考生的评分并不一致,即有差异。通过分析发现,六个考官对评价标准较客观、容易判断的评分维度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听说能力评分高度一致,而对评价标准较主观、评分标准不易掌握的评分维度如人际关系和事业心等评分一致性很差。

因此,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的评分一致性。这就需要对评价标准仔细确定评分标准或评分等级,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描述各个级别的不同水平特点。只要考官清楚地掌握各个级别应有的水平并按照同样的标准评分,才能在评分时针对考生的具体表现给出合适的等级评分。

(三)考官有关面试的知识对考官的评分一致性的影响

本文研究中的考官中有三位受过面试相关知识的培训,三位未受过培训。由表1可见,六考官在五个二级测评纬度: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仪表仪态、英语听说能力及一级测评纬度专业素质能力和总分上均达到了评分者的一致性,除此之外,三个受过培训的考官在综合素质和能力维度上也达到了评分一致性。三个未受过培训的考官只在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仪表举止、英语听说能力四个二级测评纬度及专业素质和能力达到了评分者的一致性,可见,训练有素的考官在评分时更易于达到一致性。这主要是因为对考官的培训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测评纬度的操作定义及评分标准的把握。

在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中加大面试考官培训力度、尽量用一些有丰富面试经验的老师,有利于提高评分一致性。通过培训,使得考官掌握面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测评纬度的评判标准,统一宽严尺度。为了提高测评的信度,不妨用模拟的方法,进行试评,即请一位考官模拟考生进行回答,让其他考官评分,由主考对评分情况进行讲评,以帮助各位考官更好地掌握评分标准。

(四)考生在面试中的表现对考官的评分一致性的影响

先看表3,考官对考生1和考生8评价一致性最高,标准差仅为3.0、4.3,分析发现考生1和考生8分别是考生中表现得最好和最差的。因此可以说某一考生在面试中表现非常突出(很好或很差),考官易于做出判断,并给该考生在该组考生中的最高分或最低分。这样考官间的评分一致性也就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考生在某几个评分维度上有突出的表现(好或坏),考官可能会倾向于在所有的维度上给高分或低分,即光环效应。

这也给了一些提示:考官对于表现突出的考生判断较容易;但对于在面试中表现一般的考生,考官要认真按照标准和考生的表现客观地评分,以提高考官间的评分一致性。另外,考官要克服光环效应的影响。不要因考生某些地方答得好或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在所有的维度上给该考生高分;反之,也不要因某考生在某一题上答得不好或某些地方答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把考生一棍子打死。要注意按照评分标准认真、客观地进行评分。

综上所述,本次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评分信度一致性总体上较好,同时通过分析我们也得到启发,通过准确界定测评的内容,确立统一的评定标准,对考官的培训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评分一致性,使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更加公平、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施康.人才选拔过程中面试方法的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2001(1).

研一考试总结篇(9)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化学化工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为化工、轻工、材料、医药、食品、冶金等过程工业提供科学基础,同时对化工及相近学科的发展起支撑作用。化工原理不仅是化工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还是其他一些专业的必考课或选考课,同时是一门相对较难的课程,如何教好、学好、考好是师生共同关注的事情。笔者将化工原理考研辅导中的体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析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收获

考试大纲主要体现考试要求,但往往有着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校招收研究生而专门设置的一项考试,是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也是高校毕业生毕业水平是否优秀的评价标准,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还会择优选拔。这就需要对考生全面掌握、了解,灵活运用大纲的基本内容,有能力的考生要进一步熟练操作,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主要强调教学内容,而不是考试,强调学生理解传递过程原理的应用,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的基本类型、基本规律和基本计算,以及了解典型设备的原理和构造。

从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教学大纲着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比较广泛地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技能和设备。而考试大纲着重基础理论的运用(有些学校还要求一定的实验考试能力),一般不包括课程设计和设备了解,面比教学大纲窄,但深度和难度有所增加,计算能力的考查有所增加。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大纲一般要求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技能和设备,对理论公式的推导的要求有所弱化,而重要公式往往是基本理论的数学体现,之中常常融入化工原理基本思考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化重要公式的推导和掌握,对学生的学业考试和考研都有一定的铺垫,能促进对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

二、试题分析的收获

化工原理考研试卷的命题指导思想基本上与本科生的相同,命题原则在深度、广度两方面有所扩展、有所侧重。研究生考试虽然较难,内容多,但是大多有规律可循,一般只要在考试时思路清晰,基本公式牢记,专业课考试的时间还是相对充裕的,因此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就要总结解题方法,牢记基本公式。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在于:在考试过程中可以减少思维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过程,节省时间。牢记基本公式的意义在于计算公式准确适用,减少错误,减少公式推导过程,这也节省了时间。因此在辅导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关键公式和详细推导,给出了一个良好的记忆方法,同时比较和联系其他相关知识,以期学生了解公式的来由,并准确记忆公式,甚至在考场中可以很快得出,避免公式记忆不准而影响考场发挥。在教学中,我们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原理和公式,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深刻,知识掌握越牢固,对问题的分析也得心应手。

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了解性的内容和实际工程扩展内容较多,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理论方法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结合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以科研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为例,在工厂实习中以生产现场为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破除原理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实际的工科学习方法。

三、教材分析的收获

现在,全国大多数高校化工原理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天津大学编[1]、谭天恩主编、陈敏恒编著的几种教材,这些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编排布局大同小异(简称天大版),都是探讨三传理论,深入浅出[2]。我校正在使用的是四川大学编[3]的教材(简称川大版),有大量的理论传递原理内容,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做到数学理论和化工原理相统一,对初学化工原理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统观全国高校的化工原理考研试卷,大多是化工原理重要公式结论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以天大教材为基础,天大化工原理课程辅导为指导,吸收川大教材的相关内容。对不相同的内容,我们予以指出和标示,因为吸收了两套教材的精华,辅导效果很好。这对本科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在教学中我们对于川大版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结合天大版的教材,从工程的角度进行感性认识。从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学生来看,他们对化工操作的认识比较深刻,化工原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强。

四、串讲总结的收获

由于考生的时间较紧,花大量的时间总结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考研辅导往往采取教师串讲总结的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考研辅导来说还是适宜的。因为串讲是建立在对基本知识较为了解的基础上的,但对本科教学来说,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每章结束时,抽出一定时间,将本章重要的知识点做一个小串讲,对学生理解本章知识、把握重点、理清脉络、提高应用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考研的综合性考题往往突破了教材编排方式的限制,这就要求辅导时适应这种变化。如流体流动考题往往涉及流动规律、测量手段和输送设备。因此辅导时我们将第一、二章内容合并为“流体流动及输送设备”,对相关内容进行串讲,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并就提示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列出伯利路方程再说,再结合静力学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分析求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相当有效,同学们分析问题时能很快抓住解题线索。再如精馏一章,内容多,计算类考试难度大,考生往往无从下手,而一般考试无外乎求精馏线、提馏线、q线、回流比、某板组成及效率等。虽然图解法考得较少,但结合自己的以往经验,我们提示学生:以物料衡算结合图像分析。不仅对计算类考题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对分析类试题也是极其有用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图像在分析精馏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图解法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以及平衡线的变化、回流比的变化、进料浓度和热状况的变化对精馏塔理论板数的影响的直观理解。本章串讲的脉络如图所示:

将考研辅导体会结合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我校2012级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考研信心有所提高,学业考试的成绩比以往提高较大。从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应用型本科教学。

参考文献:

研一考试总结篇(10)

2011年9月2号,备受关注的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喜忧参半,客观反映了近5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规律,体现了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成效和不足。学生体质与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问题。因此,及时分析和探讨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阻止体质健康下滑趋势,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加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1 第六次全国7~18岁学生组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18岁年龄组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继续呈现增长趋势。肺活量、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止步下滑趋势,有了不同程度提高,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仍在较低水平徘徊;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降低。

2 从积极因素方面对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对学校体育产生巨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一定要科学制订、正确认识、适时调整、准确把握、严格执行。从2005年到2010年,中央对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的高度重视,例如:2006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大会召开、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2007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都将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推进,激发青少年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

2.2中考体育加试制度改革产生的直接作用

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中考体育考试制度是实现教学目标,科学的教育过程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考体育改革和推进,对促进学生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认真的态度对待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间操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学生的在适宜运动强度下增强了体质。现阶段中考体育加试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受到社会、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对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都起到推动作用。

2.3 学校、教师、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转变。

在中考体育加试的推动下,体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重视,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以完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加大体育工作管理的力度。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体育教育者,这些保证了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正常的体育活动时间和科学的运动指导。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上升,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端正了体育锻炼的态度,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提高了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初步遏制了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趋势,并使学生养成了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 从消极因素方面对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3.1 中考体育科目分数占总分值比例太低

全国各个地市中招体育科目分值各不相同,占总分比例较低,对考生和家长“刺激”不足,仅个别地市通过体育加试改革提高分值,例如:2008 年广州市中考体育加试改革,体育加试分数占中考总分比例大幅上升(由30分上升到60分),考试内容以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为向导,继续重视田径等耐力素质项目;同年,郑州市也进行了中考体育加试改革,体育考试分数由2007年的30分上升为50分。

3.2 唯考试内容论,出现应试体育

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较单一,大多数只选择与体育考试相关项目进行锻炼,更有甚者在临考前几周进行突击训练,短时间提高考试成绩,考试结束,日常体育锻炼也就终止,这反映出中招体育加试的一个弊端,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开发。选择考前突击训练,而不选择将体育锻炼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中招体育加试改革面临的一个难题。

3.3 体质弱势学生群体考试办法与安排仍是难点

针对这一类群学生体育加试的安排,不少学者和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如何保证人文关怀、兼顾公平的前提下,给出一份科学合理的体育成绩,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涉及到学生教育权利和教育公平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4 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对第六次全国7~18岁学生组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结果的成因分析,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继续坚持把中考体育分数纳入到升学总分,提高体育加试总分在中考各科总分中所占的比例;改进和完善中考体育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增强考试的公平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体质弱势学生群体考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建议各级学校分班教学,形成体育教学目标层次多样化;实行学校问责制,突出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地位;转变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切实保证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群体司[2011]).sport.省略/2011-09-02.

[2]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2.

上一篇: 大专临床毕业论文 下一篇: 金融资本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