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7 00:10:28
驻村帮扶篇(1)

2013年1月,省司法厅组成6人同步小康工作队,奔赴沿河县沙子镇纸坊村、夹石镇太红山村、青杠园村、黄泥村、陈家村等5个村驻村帮扶。

“沙子、夹石这样的地方发展一天也耽搁不起!”工作队自进村入驻以来,立即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走访,进行“望闻问切”式的调研明确了“以抓项目促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帮扶理念,明确了驻村帮扶工作的四个重点:首先,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筑牢发展基础;其次,积极培育引进产业项目,打造发展引擎;第三做好宣传发动,争取技术、资金、政策等支持,创造发展环境,做好发展保障;再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村支两委理清发展思路,挖掘培养村里致富带头人。

“他们工作队为了驻村的发展比办自家事还卖力,这种拼命的干劲和作风是我们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也很令我们感动,增强了我们镇同步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多次随工作队到省里汇报争取项目的沿河县夹石镇张洪斌镇长感慨地说道。

今年7月以来,沿河县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沙子镇、夹石镇等相关村寨旱情十分严重,水源干涸,农作物受灾面达95%以上,一半以上绝收。

灾情面前,驻村工作队配合沙子镇、夹石镇成立抗旱工作组67个(人、次),投入人员900多人,投入抗旱救灾资金38万元,动用车辆230台(次)、抽水机具96台(套);协调督促夹石镇胜坝饮水工程加紧施工提前投入试运行为各村供水,初步解决夹石镇青杠园等8个村近2万村民的饮水难题。同时,还解决夹石镇胜坝饮水工程所惠及村寨贫困户入户管网缺口资金50万元。

驻村帮扶篇(2)

这些变化与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寨村民的辛勤付出,更凝聚了县发改局驻村扶贫工作组的智慧和汗水。

一、“六步曲”奏响产业兴村

长安营大寨村,距县城64公里,地处边远,交通闭塞,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村。全村735口人,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农业,辅之以高山延季蔬菜种植,由于近几年市场不景气,农户种植信心严重受挫,部分种植大户损失惨重。

大寨村将何去何从?怎样才能让该村老百姓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是摆在扶贫工作组和村支两委干部面前一道难题。是走过去那种“扶贫就是去扶贫村走一走,看一看,大不了出点钱就了事”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走真正的农村致富之路?

1、大胆决策。针对以上问题,县发改局党组就大寨村驻村帮扶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通过党组成员集体反复调查、研究,达成最后共识:大寨村的驻村帮扶工作要结合当地优势,着眼长远,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做文章。

2、科学论证。大寨村的土壤、气候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呢?如何做到村级产业发展与旅游主导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为此,该局扶贫工作队员多次上门向农业、林业、旅游部门和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在该村发展种植产业,即种植猕猴桃、苗乡梨、冬桃等三种水果。这三种水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受益面积大。猕猴桃、苗乡梨适应海拨500米以上高山种植,因昼夜温差大,种出的水果糖份足、口感好,大寨村完全符合这一条件,尤其难得的是这两种水果在城步本土技术成熟,能就近引进。冬桃属首次引进试种水果,九、十月成熟时正值旅游旺季,这一品种源自安徽,完全匹配旅游发展需要。

3、实地考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2014年7月,县发改局派扶贫工作组专员去安微进行了冬桃种植现场考察。同年9月18日,该局扶贫工作组组织该村40名村民分别实地考察了本县茅坪镇大古联龙村和兰蓉乡尖头田村的猕猴桃、苗乡梨种植项目,考察村民均对这两个项目怀有极大兴趣。经村支两委及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最后确定在该村实施以上三种水果种植。

4、规划实施。根据大寨村的山林田地的分布特点,结合当地旅游发展需要,该局扶贫工作组对猕猴桃、苗乡梨、冬桃三种水果的种植区域和面积进行了详细规划。苗乡梨和冬桃花开漂亮,可供游客观赏,可靠近村公所和公路沿线种植,面积140亩;猕猴桃靠山种植,面积120亩。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扶贫工作组分三批次向该村老百姓发放水果苗木1.7万株,平均每户种植水果120株,种植户达该村农户90%以上。

5、跟踪管理。产业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于管理,只种不管,等于白种。为此,扶贫工作组自始至终把管理工作当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首先,与种苗供方签订技术与保质协议,从栽种、施肥、病虫防治到田间管理技术,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今年短短半年期间,技术人员已到该村开展6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其次,强化村民责任心,村里在发放种苗的同时,向村民收取每株一元钱的苗木款,目的是让村民懂得珍惜自已花钱买来的苗木,增强责任心。村里再用这笔钱买农药化肥,按种植规模面积返还给种植户,并实行帐户公开,阳光操作,让老百姓的钱最终用于自家产业上。第三,帮助成立农村合作社。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村级重大产业,走分散经营之路肯定行不通,必须走合作社模式。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该村成立“侗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第四,将产业管理工作作为该村村支两委班子的考核依据。管理能力,正是衡量战斗力的标准,这也正符合建设扶贫的工作要求:即一手抓扶贫工作,一手抓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6、以奖代补。对于以下两种产业种植情况,进行以奖代补。

一是林下间种。水果种植,一般三年后才产生效益,对于那些利用稻田种植水果农户,为使其在三年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鼓励农户在田间林木下实行作物间种,诸如花生、大豆、辣椒之类。凡按要求完成并经扶贫工作组验收合格的,每亩奖补200元,这样既发挥了农户的积极性,又能最大限度的产生经济效益。

二是猕猴桃搭架补助。相对其他两种水果种植,猕猴桃种植成本较高,仅搭架就需将近2000元/亩。为激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我们在种植成本上对其实施奖补,凡种植猕猴桃的农户,每亩奖补500元。实施以奖代补措施,一方面让老百姓在产业产生效益前有其它收益来填补,另一方面又充分调动了老百姓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改输血为造血,壮大集体经济

大寨村,资源较贫乏,全村735人,耕地只有623亩,林地6000余亩,且全都分到农户,村集体没有一亩山和一分田,整个村级集体收入来源仅靠村里对外承包的游客接待中心每年8000元的承包费,村级财政十分困难。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财政收入?这又是一道让扶贫工作组无法逾越的难题。“改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2015年县扶贫工作大会后,县发改局党组集体研究,做出以上决定。

年初,由该局投资对该村游客接待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并于今年5月底完成。经升级改造后,该游客接待中心的对外承包费大大提高,由每年8000元提高到今年的47500元。改造升级游客接待中将会成为村里一笔源源不断的“扶贫款”,随着该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将成为旅游和产业发展的又一助推器。

三、“六到农家”建设助推旅游升温

“千年古寨”大寨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密集的侗族民族建筑群,有近1700年的东晋古杉群落,号称“中国杉树王”亦傲立于此,毗邻红军长征纪念碑,号称“部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南山大草原后花园”。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旅游名胜村“、“省名村名寨”,2014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神奇的旅游景观和美誉吸引天下游客慕名而来,该村旅游经济一度向好。

如何搞好村级旅游资源基础建设,让大寨村旅游继续升温,使之成为城步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机遇随之而来,2013年,省发改委在全省进行一批“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试点工作,每个试点村300万元,全省共50个名额。县发改局得此信息后,全力做好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了一个建设名额。后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此项目在长安营大寨村实施。

“六到农家”是指在农村施行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等六个方面的建设要求实施到村,甚至到每户农家。“六到农家”建设是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尝试,是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如果项目建设完成,将极大地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县发改局扶贫工作组利用“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的契机,协同村里和旅游指挥部紧扣建设项目,对该村民居改造、河堤、人安饮水、灯化、美化、绿化等项目改造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细致的规划、调处、建设工作。2014年开始,城步苗族自治县以省级“六到农家”项目建设资金为牵引,整合各部门配套和自筹资金1610万元,着力打造“十里长寨”旅游景点。截止到目前,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如今,大寨村的“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尤其是民居改造,尽显民族特色,古朴,神密,游人观之,无不举手点赞。如今的大寨村一到旅游旺季,游人如织,已经成为湖南省度假、休闲、观光的热门去处。

四、结对帮扶,落实到位

为实现“人人有帮、家家有扶”,县发改局将摸底调查的该村贫困人口35户142人(其中扶贫对象28户118人,低保户7户24人)与该局全体干部职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象。为方便联系,还建立了便民联系卡,上面印有扶贫对象和局干部职工的联系方式。到目前为止,该局干部职工均与帮扶对象取得了联系,并与农户进行了沟通,制定了帮扶方案,确保能按时完成脱贫任务。

驻村帮扶篇(3)

2、帮扶思路:

帮扶计划的目标及实施安排要从帮扶对象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条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他们早日走出贫困,奔向小康生活。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入户走访、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宣讲惠农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了解生活困难,积极疏导情绪,树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完成交通、水利、危旧房改造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

(3)尽力赠送有关科技致富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有关书籍、化肥农资等。引导他们调整现在的种植业结构,将单一的种植现状转变到高产、高收入的发展模式上。

(4)不定期与困难户多联系交流生活生产的方面,帮他们解除思想压力,力所能及帮助他们的子女尽快完成学业,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5)宣传重大疾病住院大额医疗费用补偿政策。

(6)帮助贫困户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扶贫项目,扩大创业路径。

3、2018年帮扶项目

在进一步抓好帮扶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帮忙开展治理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民主建设,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1)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种植红小豆。

(2)协调县文化部门新增、更新村文化站的各类图书100本。

(3)为村部增添例如沙发、茶几等基础设施。将村部改造为村民日常休憩学习的场所,方便政策宣传。

(4)为村民购置文娱用品以及多媒体设施,增添闲事的文娱生活。

(5)为村路两旁农户的门口及农机具上张贴各类标志,一定程度上改善夜晚安全问题。

(6)对村路和边沟进行维护,保证朝阳村整体形象面貌。

(7)组织单位与村民的集体活动,拉近相互之间的关系。

(8)灵活运用手段宣传扶贫政策,努力做到零返贫、零增贫。

(9)驻村工作队队员以身作则,保护村内环境卫生,带动村民。

驻村帮扶篇(4)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扶贫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内容,强化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职责,着力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方式。对祁河村的4个自然社和39户、131个贫困人口实行精准管理,采取精准帮扶。

一、工作队履职情况

自驻村以来,我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上级关于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办法,积极与贫困村进行对接,深入贫困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并结合我们驻村工作实际,围绕精准扶贫,强化“双包”定点帮扶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切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工作。通过广泛宣传,使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入到各帮扶干部和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里。

二、工作队在岗情况

驻村工作队能认真按照《甘肃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帮助贫困村制定整村三年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好帮扶措施。根据省、市区关于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驻村工作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全面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

三、帮扶工作情况

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的工作要求,我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贫困村对接,建立健全“双包”定点帮扶工作机制,迅速深入贫困户开展贫困调查,了解贫困村和贫困户现状,访问贫困户,再结合帮扶单位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帮扶责任人,制订干部包户计划和贫困村三年定点帮扶规划,确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所有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做好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此外,我们还准备联系帮扶单位,为村里农电改造争取资金10000元。联系帮扶单位还给两户特困户送去1500元慰问金,并从精神方面鼓励他们。

四、存在的问题

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自查情况看,我工作队能迅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做到了传达到、学习透、领悟深。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不断完善,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但在自查中也发现了不足,如驻村工作日志记录不及时,不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由于村经济基础差,发展落后。短时间内,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要做一些尝试,争取改变这种状况。村干部要开阔眼界,只有自己眼界开阔了,才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

一是在建强基层组织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坚持依靠村级党组织,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驻村帮扶篇(5)

1、人口及人力情况:花园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80户,1362口人。村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兼组长5人;党员44人,其中女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五保户9人,社会困难户15户;外出打工500人,其中长年在外务工350人。

2、民营经济情况:民营企业3个,其中小型木器厂2个,粮食加工厂1个,在外承包耕地种植大户4户。

3、集体经济情况:村里无水面资源,无圩堤承包收入,属纯农业村,四周的防洪圩堤在并村联组前已承包给农户植树(承包期15年),无集体耕地承包收入,无村办集体企业,除村部外(原花园村小),无集体房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村欠农户的债务占全村农户的40%,这些农户每年以村集体所欠债务来抵冲税费上缴,村委会完全靠借债维持运转,村组干部每年年终都拿不到工资。目前村总债务高达95万元。

4、社会事业情况:全村有6000米的沙石路,但路面坑坑洼洼,急需修整,约2万元;无水泥路。有240户还没有接通自来水、320户没有接有线电视。广播通响率低。防洪涵闸洞5座,需2万元资金维修加固。新建的一台泵站因资金问题尚未架电。

二、花园村的现状分析:

花园村是吕良镇集体经济特别贫困的一个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收入几乎为零,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各项工作在全镇乃至全县相对滞后。

一是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由于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基础等因素,地处吕良镇幸福港西边的花园村,地势高,村集体经济处于“四无”状况,即:一无资源优势,二无低洼田开发,三无工业,四无基础,想发展项目、想壮大无基础。

二是发展没有空间。花园村有1362人口,农田仅有3180亩,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无其它产业,属纯农业村。为了谋生,全村有350人常年在外劳务打工,本村中所谓的“种田大户”的农田承包面积最多的只在30亩左右,仅有的3家私企也只是在吕良至孙集的公路边加工生产。

三是债务负担重。由于村里无集体收入,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近年来新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债务年年在扩大,目前花园村还有95万元左右的债务。村里无集体收入,更无还债能力,村组干部年年拿不到工资,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是社会事业相对落后。16座涵闸均有不同程度隐患,要逐步改造、检修。自来水入户率只有35%、广播通响率15%、有线电视入户率20%,砂石路面急需修整,路况较差。

三、帮扶工作主要措施:

帮助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帮助村委会制定规划,将目标分解到每一年,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到2007年改变经济落后村面貌,进入市中等村发展水平,顺利完成预定帮扶任务。

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针对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特点,确定以工促农发展思路,立足招商引资,这是该村发展集体经济唯一出路。村委会要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内扩外引,主动联络在外经营经济实体的本村人,请他们回村兴办工业。村委会抢抓机遇招商,主动向教育局主要领导汇报有关情况,经常和有关负责招商引资领导联系,请求教育局引进一到两个进不了园区的工业项目给村里。

帮助发展社会事业。花园村需急办的社会事业很多,我们必须在三年内逐步有序进行安排。2005年主要解决自来水和涵闸有关问题,2006年主要解决村部维修和有线电视问题,2007年主要解决村级道路维修和铺设水泥道路。三年内逐步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及大病救助体系。

帮助建设文明村,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干群关系,关心弱势群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建文明花园村”主题活动,提升全村文明程度。编印“花园之窗”小报,及时宣传本村新人新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介绍致富信息。

驻村帮扶篇(6)

二、主要任务及完成时间

1.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6月上旬)。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帮扶工作,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成员:。工作组进驻帮扶村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听取村民意见,为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抓好宣传发动工作(6月中旬)。印发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驻点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让他们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建设方法,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内在动力。

3.培育发展富民产业(6月下旬至12月中旬)。结合驻点村实际,指导制定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种植、高产油茶等富民产业,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专业养殖等富民项目。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驻点村60%以上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

4.协助抓好村庄整治(6月下旬至12月中旬)。按照“三清六改四普及”要求,协助驻点村抓好环境整治,力争使驻点村庄道路硬化通达率、自来水入户率、水冲式卫生厕入户率达100%,90%农户普及有线电视;协助驻点村按照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使村内外主干道、庭院、空闲地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指导驻点村抓好垃圾分拣分类工作,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5.维护驻点村和谐稳定(6月下旬至12月中旬)。引导村级组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协助村支“两委”处理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开展“三进三解”为主要内容的“三民”活动,加强教育惠民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解决驻点村孩子上学方面的难题。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与驻点村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扶,促进驻点村和谐稳定。

三、工作要求

驻村帮扶篇(7)

一、脑泉村基本情况

脑泉村是中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在脑泉沟中段,有四个村民小组,397户1302人,有耕地6751亩,其中河水耕地3080亩、泉水耕地600亩、旱地3071亩。目前有中共党员57名,其中女党员13名,预备党员1名。低保户23户71人,五保户1户1人。全村2013年建档立卡户为87户349人,2014年脱贫18户73人、返贫1户4人,2015年脱贫18户75人,新识别1户3人,2016年脱贫23户94人,2017年脱贫23户91人,新识别1户1人,贫困发生率为1.61%,当年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预脱贫6户19人,剩余1户1人为政策兜底户,贫困发生率降至0.08%。 

二、工作开展情况

驻村工作队牢牢把握整县脱贫的总目标,紧盯帮扶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研究短板弱项,加强学习,摸清底数,研究思路,制定计划,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今年以来,工作队深刻认识职责使命,转变工作角色,全心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组织队员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扶贫论述摘编》,学习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驻村工作队培训和党务理论、精准扶贫业务知识测试,以高度的责任担当研究安排脑泉村驻村帮扶工作,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靠实工作责任,努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助力脱贫攻坚。

二是摸清贫困底数,制定帮扶计划。为了能够顺利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力争出成效,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调研、虚心向村干部请教、与群众座谈等形式,掌握村情民情,找出开展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商讨制定了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帮扶计划、本村脱贫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督促帮扶单位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列出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具体帮扶工作。

三是了解村情民情,夯实“一户一策”。驻村工作队与包村干部、村干部和帮扶单位加强沟通,详细掌握了本村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基本需求,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对贫因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对贫困户脱贫时序进行分解,对进、出建档立卡人口进行精准识别、深入研究贫困户脱贫方式,夯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确保措施精确到户、落实到人,按照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政策多次修订“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使脱贫计划落到实处。

四是开展走访调研,助推结对帮扶。为巩固并扩大帮扶成果,积极动员帮扶单位干部职工参与解民忧、送温暖活动。陪同帮扶干部多次到贫困村开展村情民情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帮扶村的总体情况及帮扶户的基本情况,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组织帮扶责任人到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 利用节点时间,组织看望慰问帮扶联系村“五保户”和贫困群众,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在开展“七查三算”送温暖活动中,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转达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敦促帮扶干部落实“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大力帮办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所急所需。

五是探索、研究村集体经济壮大方式。驻村工作队把握农村“三变”改革大势,积极协调县级帮扶单位向村集体捐款,用于国土绿化、植树造林;积极争取党群创业互助资金5万元,运用“新型经营主体+党群创业互助会+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模式,通过政策性资金的双轮驱动,将资金变为股金,发展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4000元;通过管理辖区内各采沙场,收入村集体经济9000元。

六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2018年,经工作队向帮扶单位汇报,协调水泥30吨,维修衬砌村上破旧渠道1公里,解决村民灌水难题。同时,为部分困难户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按照7大项42小项目要求,高标准开展党建工作,使全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同时,通过党建抓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共组织群众观看主题电影6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10次,并成功组织举办脑泉村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群众反响良好。

七是遵守工作纪律,高效帮办实事。驻村工作队努力做到生活上低要求,工作上高要求,纪律上严要求,结合工作队管理制度,认真遵守工作纪律,按规定报销办公用费,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经常向群众和实践学习,多倾听群众呼声,调解群众矛盾纠纷、接收群众来访并办理事务,不断提高工作队服务质量和群众对工作队、对帮扶成效的满意度。

八是开展抢险救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防汛减灾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将汛期抢险救灾作为帮扶的头等大事,及时传达重大雨情信息,提高农户防灾抗灾意识。2018年八月,脑泉村多次发生山洪灾害。灾情发生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带头排查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掌握农户房屋、农作物、养殖等受灾情况,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抢险工作,疏通阻塞河道,抢修村路渠道,及时做好受灾群众慰问及帮扶工作。

九是转作风筑堡垒,抓党建促脱贫。驻村工作队在脑泉村大力推广乡村治理经验,推行“三议五会”工作法,建立健全脑泉村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机制,扩大基层民主协商,创新党群服务手段,提升党组织执行力,努力提升帮扶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扣深度贫困村党支部建设弱项短板,紧盯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和基层组织建设要点,聚焦问题、对标查项,落实好“三会一课”“双践双诺”等基本“学做”制度,热心指导脑泉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开展,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使基层班子强起来,党员聚起来,会议开起来,支部硬起来,党旗飘起来,努力让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阵地上的坚实堡垒。

 十是抓重点破难点,抓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工作。自2019年三月份我县顺利通过整县脱贫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工作后,脑泉村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抓好驻村帮扶工作,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抓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工作,将重点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扫黑除恶、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脑泉村在已脱贫基础上实现更大更好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驻村以来,驻村帮扶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户思想保守,“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二是脑泉村传统产业玉米制种已经出现下滑态势,新的产业格局未完全形成,脱贫致富的思路还需进一步开拓;三是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总量较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等新的矛盾突显。下一步,工作队将深刻剖析问题,追溯原因,研究对策,确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不负组织重托和群众厚望。

一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驻村工作队要牢牢把握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这一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将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结合起来,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积极帮助贫困群体克服等、靠、要思想。利用农民讲习所,宣讲党的精神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深度贫困村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理论,加强群众感恩教育,引导群众把党的好政策说出来,教育群众不忘党恩,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实现富民增收奔小康。通过进村入户、宣讲教育,鼓励群众掌握发展生产的基本技能,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干事创业的信心,从而激发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驻村帮扶篇(8)

陈高村——一个位于昌洲乡西北部,下辖陈家、高家、坤刘、坑刘四个村小组,共有830余户,3100余人。陈高村目前全村贫困户103户28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6户84人,低保贫困户64户187人,五保贫困户13户13人。致贫原因有:因病、因残、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动力、缺技术、缺资金等。2016年已脱贫9户31人,2017年已脱贫14户54人,2017年清退1户和新增1户。2018年脱贫57户137人,截止目前,通过帮扶,已脱贫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未脱贫户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转变,家庭条件总体稳步向好。目前贫困发生率0.79%。2018年陈高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退出重点贫困村行列,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已经完成县级、市级、省第三方评估和省际互检工作。

陈高村在上饶市税务局结对帮扶之前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思想落后、村里环境脏、乱、差,特别是陈家组更是“无路可走”。通过市国税局这几年的结对帮扶,陈高村的经济繁荣了、设施完善了、环境优美了、村里更加文明和谐了,硬化小路户户连,条条大道通幸福。

市税务局帮扶驻村队一来到我村就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确定了主要任务,就是以打牢我村农业发展基础,增强我村发展后劲,促进村民增收,逐步使广大村民“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制定了以下帮扶措施。

一、倾心尽力,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善是致富的前提条件。驻村工作组突出基础帮扶,协助陈高村找部门、筹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余万元,硬化水泥路面近1公里改善生产、通行条件;投资10万元,建成了一座建筑面积近120平方的医疗所,解决了我村村民的就医问题。投资万元,将平米的村卫生所进行装修;打米深管井一眼,解决和方便了口人饮水问题;对户居民的危房进行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建农村书屋处,配备万元图书,配备投影仪、幕布、音响等多媒体设备一套。

二、真诚倾注,真心帮助,结成了“帮扶亲”。针对贫困户情况,我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组织帮扶队伍到所有贫困户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每年都为贫困户送去大米、油、棉被等。倾注了单位的真诚关怀,结成了“帮扶亲”。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我还不忘精神扶贫,经常在召开的贫困户会议上宣讲国家的扶贫政策,使人人懂政策,户户知措施。

三、群策群力,净化村庄环境。以“三清”为重点,着重实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投入资金  万元,出动铲车、钩机、清运车辆 余台次,清运垃圾  余吨;清理水沟 米。

四、突出重点,做好防洪工作。昌洲乡是一个冲击洲,四周环水,被昌江包围,每年都会遭受洪涝灾害,陈高村防洪线长达近1千米,汛期时抗洪抢险任务艰巨,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和村民一起坚守抗洪抢险第一阵线,不仅出力还积极从市税务局凑聚  万元的资金用来购买防洪物资和慰问物品,为陈高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一道防护墙。

五、抓准时机,开发富民产业。驻村队在调查、座谈、走访的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形成共识,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爱戴,因此,他们针对我村集体经济匮乏,没有富民产业问题,利用市直帮扶资金47万余元平整土地,搭建蔬菜大棚,成立了占地约40余亩的“鄱阳县乡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纳入贫困户50余户,为整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驻村帮扶篇(9)

一、总队长履职情况

驻村帮扶篇(10)

坪安村地处山地丘陵海拔在1300米左右,适合种植核桃、花椒等干果。属万里乡的一个村,全村950人,住户350户,现有贫困户150户,贫困人口450人(其中建卡立档的有67户、254人),种植面积1120亩,其主要种植作物以玉米和土豆为主,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的花椒、核桃等干果以及部分养殖业。有部分年青人进厂务工。

二、帮扶计划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坪安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坪安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充分发挥区科技局帮扶本村的优势,利用村科技信息中心,培训村民种植和养殖知识,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不畅,寻求多方向、多渠道的致富路。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修建 2、3、4、7组通组公路,8.5公里、3.5米宽,悬挂线杆宣传牌,张贴墙面宣传栏,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质。

2. 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

1.解决坪安村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2.搞好节日送温暖活动。每年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对相应人群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3.在社区服务中心修建健康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201X年帮扶工作

1、联系涉农部门完成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

2、完成坪安村10万株核桃高枝换头的嫁接工作

3、为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联系就业岗位

4、争取2、3、4、7组通组公路的硬化项目和资金

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二: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1X年双联和干部驻村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沐双联办〔201X〕1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双联和驻村帮扶工作,切实解决联系村的生产生活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建局现结合实际,制定201X年度双联和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锻炼干部为主线,突出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三个重点,整合资源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领导,制定计划。建立帮扶机构,加大帮扶力度。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各股室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分管领导牵头,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帮扶工作有效开展。按照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局党员干部要深系点开展工作,主动作为,制定可行的帮扶计划,每名领导干部联系2户以上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联系1名以上贫困户,每年到联系点开展调研指导不少于2次。

(二)加强危房改造,改善居住条件。根据联系点村民居住条件差,危房较多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危房改造计划和资金,加大指导农户危房改造工作。

(三)加大产业扶持,提高经济收入。结合联系点的实际需要,加大对种植、养殖业发展的支持,帮助贫困户找到发家致富门路。

(四)积极收集信息,帮助扩大就业。积极收集建设行业用工信息,帮助联系点群众就业。

(五)送法规制度,帮助强化法制观念。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宣传住建行业法律法规知识,帮助群众强化法制观念。

(六)送温暖,开展慰问贫困党员活动。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捐赠活动,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暖送到他们的手中。

上一篇: 警示教育讲稿 下一篇: 幼儿园学前班教学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