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8 19:37:22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1)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我县党组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的安排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使教育月活动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我县机关党组和党支部结合实际,通过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州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及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二、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2)

2015年7月29日—30日,公司组织员工来到康巴什三多培训基地参加为期2天1夜的户外拓展训练。我在经过PK后被选为橙队队长,非常感恩队友给我的信任和责任。我们的队名:先锋队;口号:先锋先锋,勇闯巅峰;队歌:《打靶归来》;队徽:下面两个人支承上面一个人,含意是: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作为队长,我有队蜜和后勤队长协助。

 

第一天的训练项目有:高空断桥、穿越电网、信任背摔、急速大挑战,晚上步行至沙巴日太草场露营,在到营地的途中,前边的人会把路况传递给后边的人,一个传一个,做到信息互通,互相帮助。到营地后,大家一起合作搭帐篷,在月亮和星辰的参与下总结今天的收获。通过一天的训练,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了公司的良苦用心,我深感明白胜利的喜悦是由无数次的跌倒与反省凝聚而成的。第二天的训练项目有:露营地步行至用餐地、用餐地步行回露营地、做团队合作游戏、野外徒步穿越。通过这次拓展训练,使我明白,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往往能力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强烈的成功愿望,有没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有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没有与你共同拼搏的战友。

  

    拓展培训教练带领我们以做集体合作项目的方式,开导我们多向思维的能力,用项目来体现日常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完成一个项目后大家都会做一个总结,总结我们成功和失败的关键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空断桥这个项目。当我们看到断桥时,那表情不知道是惊讶还是痛苦,“好高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教练告诉我们这就是今天的第一项任务“高空断桥”,十一米高的两个铁柱高耸着,上面悬着两个互不联系的铁板,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一个铁板跳到另一个铁板上,然后在踩着两个板下来,当时大家都对自己的勇气有点质疑了:

“这么远肯定跳不过去”

“我有恐高症,怎么办?”

“我的腿不长,这怎么能过去呢?”

“我的腿现在都开始抖了,更别说爬那么高了,完了,我完不成”

......

在高空断桥项目训练时,我在下面望着8米高的断桥时,尽管我表面镇静,但心理还是有点恐惧,心想,一米的跨度,在平地上轻轻一跃也就过去了,可在高空中万一过不去怎么办。当我一步一步爬上8米高空,站到桥上时腿就软了,颤颤惊惊走到这边桥的边缘时,只有一个感觉,腿在抖,不知道是自己的关系,还是风的关系,总之一个字:抖!不由自主的想:“怎么办,我能迈过去吗?”尽管有保险绳,尽管队友在下面拉着保险绳,但我心里还是咚咚直跳。听着队友们的加油声,按照教练指导我把左脚放在铁板的前面,右脚靠后,深吸一口气,心一横,豁出去了。一跃,成功!此时此刻,我惊讶于我战胜自己的决心,我感动于原来困难就是扔下精神包袱,轻轻一跃,真是高空一小步,人生一大步……这个项目对人的体能要求并不高,最需要的则是对心理的挑战,只要能战胜恐惧的心理,困难就迎刃而解。

 

非常感恩公司的培养,通过这两天的拓展训练,给我的启发、历练却似一笔永久的财富,在训练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弱点,通过训练提高了自信心。并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每个队员在团队中都是重要的。有一个队员的失误,可能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把团队分配的任务完成。还有团队的配合、目标任务分解尤其重要,队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的沟通以及相互间的及时交流,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过去的我只知道可以去做能够做到的,现在的我才知道有了团队就有了坚强,我还可以去做很多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过去的我只知道团队需要自己去奉献,现在的我知道了自己是多么的需要团队的支持与鼓励;过去的我只想要得到团队的信任,现在的我才知道信任团队更加重要。由此,拓展到一个组织,整个社会,它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才能达到1+1大于2的结果。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3)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前几年,据我们所作的一次调查,在全校将近五百名学生中,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竟不少于30%,但每年实际到学校来接受个别咨询的学生不过十几人,这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推广,还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我校部分教师与班级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过类似的班级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学生普遍认为效果很好,有85%以上的学生积极要求参加团体心理咨询。

为了进一步探讨学校团体心理咨询的有效操作模式,2009年,我校申报了《农村初中学生团体心理咨询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经过4年多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所谓团体心理咨询,也称小组辅导、集体咨询或团体辅导,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即由咨询员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问题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一、准备

测试、统计、分析。2009年12月,我校有3位心理老师利用班会课对在校12个教学班的481名学生进行了测试,之后集中3周时间完成了统计分析。

课题组编制并下发了《淼泉中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团体心理辅导的了解程度及参与态度,完成调查报告,并制订下阶段研究计划。

课题组向各班班主任下发《淼泉中学班级团体心理咨询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班主任对开展班级团体心理活动的意见及参与态度,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下发12份,收回有效问卷12份,完成调查报告。

对课题参与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有学习课题方案、明确个人职责和具体任务、参与团体活动的要求,确定每人参加的团体。

通过对各种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课题组有了较大收获,并初步达成共识。

第一,各位班主任非常关心和了解班级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愿意参与和配合学校的相关活动。这对课题组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动力。

第二,各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整体性的心理困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采取各种办法去改善或缓解。

第三,利用班会课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还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第四,学校有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咨询室,对于某些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的学生,还是要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办法跟踪辅导。只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才能真正对学生心理健康发挥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式开展了学生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下面以“2011~2012学年成长团体”为例,作具体的介绍。

二、心理咨询团体成员的招募

宣传。课题组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在校内张贴海报、班主任例会、向各班发放招生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

筛选。在宣传工作之后,学生自愿报名(结果共38人报名),从报名的学生中分三步筛选。

首先,报名的38人重新参加测试,筛出总分不超过70、阳性项目数不超过43、各项因子分不超过2的学生31人,筛选掉的学生建议进行个别咨询。

其次,31人填写参加团体咨询动机或目的问卷。从答卷分析中排除与团体活动目标不相符的6人(他们参与的原因有的是听同学说或听老师说好、有的是想了解他人、多接触几个同学、多交几个朋友等),将筛出的25人按照动机的强弱、目的的明确程度大致排序,同时考虑到尽量使各班人数和男女比例均等。

最后,是个别面谈和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对前两次筛选出的学生,按照第二步的结果排序,每人面谈10分钟,目的是使指导者进一步了解参加者的心理状况,及时评估该生是否适合参加;同时,也让学生对团体咨询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参加团体后能更好地遵守团体规则和较快地融入团体。

经过上述三步,最终筛选出21人(男生10人、女生11人)。对没有入选的学生集中起来做出解释说明。之后,将各班团体成员名单交给班主任,以争取班主任的支持。通过家校路路通和成员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三、团体咨询的过程

2011~2012学年团体心理咨询,名称为“成长团体”,团体活动共计6次,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一般是安排在班会课上,活动地点在团体咨询室。团体共21名同学,1名教师为团体指导者,2名教师为参与观察者,团体活动的主题分别为:“遇见”“牵手” “有梦有朋友” “认识自己展翅高飞” “信任坚持” “相亲相爱一家人”。每次活动结束以后,都会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分享,同时参与指导的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小结,写出反馈结果,为下一次的活动提供经验与教训,力求每次活动都能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团体咨询的结果分析

(一)定量分析

1.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显示本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总均分和各项因子总均分均小于1,但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降低, 在9项指标中,3个年级总体得分处于前三位的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说明本校学生在这三方面的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2.团体咨询的效果分析

团体成员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比较(以“成长团体”为例)数据显示,团体心理咨询的成员在参加团体心理咨询后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提高了;在9个因子中,团体咨询后的平均分都低于团体咨询前,说明各因子健康水平均有改善,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差异性十分显著,强迫症状、敌对、偏见、精神病性因子的差异性显著。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经过团体咨询后,成员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3.团体活动评估调查结果分析

初中生团体心理咨询活动适宜在室内进行,必要时可在室外活动1~2次;团体活动每月1次较好,每次活动60分钟为宜;就活动内容而言,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主题很有必要,因为初中生普遍喜欢在团体中进行适当的游戏;团体人数20人左右较适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异性同学同时参加一个团体较好;98.04%的成员参加团体活动的整体感觉很好。这说明团体咨询深受中学生的喜欢。

(二)定性分析

1.对成员追踪随访、观察的结果分析

结束活动后,通常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对成员进行随访。随访时我们了解到:团体成员最大的变化是课堂上爱举手发言了,人际关系更好了,课外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更积极主动了……可见,团体经验对成员的行为主动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实验结束后成员的自我评价

团体咨询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及治疗四大功能。所谓教育功能,就是能够使成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不良行为,拟订人生规划并付诸实施,学会自我评估、与人共处、互相尊重、相互了解。所谓发展功能,即培养健全的人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扫除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促进成员自我了解,掌握建立彼此互信的人际关系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养成积极面对问题的习惯,对他人充满信任,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爱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团体咨询具有预防功能,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成员彼此交换意见,互诉心声,共同探讨今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可行的解决办法,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

五、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1.本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总体较好

通过前期研究调查和抽样(100份)分析初步得出“本校初一初二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还是需要进行必要的调适”的结论。

2.团体心理咨询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

实践证明,团体心理咨询的成员在参加团体心理咨询后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提高了,而且提高十分显著。

3.团体咨询的目标影响咨询的效果

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对团体设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会影响咨询的效果。比如,以“学习”为目标和以“成长”为目标的两个团体的成员,在实验后总体学习成绩都有进步,但“学习团体”明显比“成长团体”的学习进步幅度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团体咨询的目标影响咨询的效果。

(二)操作技术成果

1.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团体咨询活动主题很有必要

“2011~2012学生成长团体心理咨询”,共组织了10多次团体心理活动或游戏,其中有预计主题活动的为8次左右,占团体咨询活动的85%。当然,不能因为设计了一些活动主题就将团体咨询活动格式化,每次团体咨询是否需要主题、需要什么样的主题,都要以团体成员的发展需要为依据。

2.在初中阶段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以团体游戏类活动为主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是游戏类性质的团体活动课。因为初中生存在个性化的或者较严重心理疾病的现象很少,而大部分以班级为单位的整体性的问题较多,不需要那种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或者心理疏导。另外,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游戏类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3.心理教师对于活动节奏和活动过程的把握很重要

研究者发现,心理教师对于活动的节奏和活动过程的把握很重要,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利于活动的开展。尤其是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是要把握好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交流这些环节,否则容易流于形式。由于学校的心理教师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仅靠师资培训是不够的。为此,教师在自身能力尚有欠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努力克服不足,把更多的活动时间留给学生去感悟,这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能以说教者的身份指导活动,否则,活动将丧失应有的魅力。

4.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得到了提升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4)

1.明确目标

所有的团体心理咨询首先必须确定团体的目标,而后才能设计团体活动的计划,确定规模,组成团体,根据参加对象需求、发展阶段、规模而确定团体咨询目标。为什么要组织团体心理咨询?要达到什么结果?最好先从了解学生对团体的需求入手。一旦目标确定,成员的类型也就确定了。

2.明确性质

按照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计划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团体与非结构式团体。结构式团体是指事先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来实施的团体咨询。这类团体的优点是团体早期就能增加团体成员的合作,减少参加者的焦虑,容易聚焦,一般比较适合青少年。而非结构式团体是指不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的团体咨询,它的活动弹性大,指导者常潜入团体中,身份不易被觉察,一般适合年龄较长、心智成熟、表达能力较强的人。

3.明确规模

团体规模过小,人数太少,团体活动的丰富性欠缺及成员交互作用的范围太小,成员会感到不满足、有压力,容易出现紧张、乏味、不舒畅的感觉;团体规模过大,人数太多,团体指导者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成员之间沟通不易,参与和交往的机会受到限制,团体凝聚力难以建立,并且妨碍成员分享、交流,时间不够,致使在探讨原因、处理问题、学习技能时流于草率、片面、表面,影响活动的效果。一般来讲,一个儿童团体可容纳的成员人数较成人团体少。六七岁的儿童所组成的团体,以3~4人为宜;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团体,人数以7~8人为限。成员太少会缺乏团体的功能,人数太多则会使秩序的维护发生困难和每个成员成为焦点的时间变少。同一个团体成员的年龄相差不宜过大,通常年龄差距在两岁以内为宜。

4.明确时间

团体活动的时间安排儿童随其成熟的程度不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也不同。通常,六七岁的儿童,每次活动的时间长度以20~30分钟为宜;到小学中高年级时,每次活动时间则可以延长到40~50分钟。团体的活动次数根据团体性质不同、成员的困扰程度和介入策略不同,可以考虑由6~12次之间。每周活动次数可以2~3次。活动时段的挑选,可考虑利用弹性课程时间、午休,或放学后的时间。团体活动次数太少,每次活动间隔太长,或是活动时间安排不当,都会影响团体的效果。

5.明确场所

对团体活动的场所的基本要求有:避免团体成员分心;让团体成员有安全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活动身体;环境舒适、温馨、优雅,使人情绪稳定、放松。由于不同年龄的儿童适合采取不同的团体形式,所需要的团体环境亦有所不同。低年龄层的儿童团体人数较少,空间不宜太大,有必须放置的玩具;中高年龄层儿童较能以语言进行沟通,适当的书面资料及海报等教具的应用可以增添活动的吸引力。

6.拟写计划

确定每次团体活动的分目标,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所需时间、道具及材料等,拟写计划书。活动设计宜浅显易懂,活泼有趣,能吸引学生参与。一般而言,较结构式的团体计划内容应包括以下10个项目:团体名称;团体指导者;拟招收成员的性质、人数及筛选方式;团体活动时间的安排;团体的理念与依据;团体目标;团体评估方法;团体过程表(各次活动的单元名称、单元目标、预定进行的活动名称);团体单元计划;其他,包括团体宣传、预算、参与团体契约书、团体评估工具、其他相关资料,如活动中用到的图、表、文章等资料。

7.甄选成员

团体指导者在筹划团体心理咨询时,应该根据团体的目标明确服务对象。从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看,参加团体的成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自愿报名参加,并有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愿望;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能坚持参加团体活动全过程,并遵守团体的各项规则。儿童团体成员的可能来源包括:儿童、家长或老师看到团体广告后主动前来报名;辅导人员从现在或过去所接触的相关案例中挑选出来;老师依据团体设计者所列出的行为筛选单,从其所任教班级中推荐符合条件者。报名和推荐参加者并非都适合团体,筛选成员可采用多重评估方式进行,如行为观察、个别面谈等。儿童有参与的愿望,还须征得老师与家长同意。此外,为了吸引小朋友的参与,避免负向的标签作用,进行成员招募的所有宣传资料应以正向、活泼、亮丽的形式呈现。为团体取一个让小朋友感到亲切羡慕的名称,如“小蚂蚁俱乐部”、“猫头鹰团体”等名称,容易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二、开始阶段

1.目标

任何一个团体心理咨询都会经历从启动、过渡、成熟、结束的发展过程。在整个团体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团体心理咨询开始阶段的目标是使成员尽快相识,建立信任感;订立团体契约,建立与强化团体规范,重申保密的重要;鼓励成员投入团体,积极互动;处理焦虑及防卫或抗拒等情绪;及时讨论和处理团体中出现的问题。

2.话题

团体开始时,互不相识的学生一方面很想认识其他成员,同时会有点恐惧感、焦虑感,不知道团体可以做什么。

指导者在自我介绍后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话题。

(1)大家彼此认识吗?让我们各自找一个伴,问他的姓名以及他最想做什么样的人。然后,把他介绍给大家认识。

(2)以后每周这个时间我们都会一起活动,互相帮助来处理我们共同关心的事情和困难。在这个团体中,我们可以自由畅谈我们所关心的任何事情。

(3)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事情都与我们自己相关。因此,不要把这些事告诉与我们在座各位无关的人。

3.方法

(1)环境创设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儿童团体指导者对于第一次团体活动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精心规划,以使后续的团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开始时,指导者可以将团体室布置得活泼生动些,安排一些自然、简单、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活动,以亲切愉悦的态度欢迎成员到来。例如,提供一些吸引小朋友的玩具或点心,陪伴先到的小朋友阅读故事书,或做一些简易的游戏活动等,都会让小朋友容易开始加入后续的团体活动中。讲故事、看画报、角色扮演也是引发儿童开始讨论的好方法。

(2)互见胸卡

为了协助成员互相认识,指导者可以事先将胸卡制作好,儿童一到团体中就戴上,以方便相互认识。胸卡内容可以标示姓名及班级,并附上可爱的图案。为了增加归属感,胸卡的图案可以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并涂上色彩。如团体人数较少,则不一定要戴胸卡,但一定要进行相互认识的活动,并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人际活动,以协助小朋友相互认识熟悉。

(3)热身游戏

在团体开始之初,为克服陌生感,增进成员了解,拉近彼此距离,可用一些热身活动,激发个人参与团体活动的热忱。例如,座位可以采取圆形方式,以产生团体动力,使每一位成员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可以从唱唱跳跳等游戏开始,也可以从非语言的身体运动开始,如“微笑握手”、“无家可归”、“推气球”、“寻找我的伙伴”等。在游戏中体会团体的作用,在活动中放下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不知不觉中融入团体。

(4)建立规则

为保证团体活动顺利进行,需要成员共同遵守一些规则。团体开始阶段,可以要求成员自己讨论团体契约,便于自觉遵守和互相提醒;也可以由指导者提出,得到成员的复议,如准时参加、集中注意、坦诚相待、保守秘密、全心投入等。儿童团体的基本规则有:

1)保守秘密;

2)不可攻击他人;

3)不在团体时间吃零食;

4)当别人说话时要注意听,不随便插话和打断;

5)准时出席,中途离开团体必须告诉老师。

(5)选用活动

团体初期的非语言的活动:轻松体操、微笑握手、拍打穴位、信任之旅等。相识活动:两人组自我介绍、四人组相互介绍、六人组关注练习、八人组连环介绍、句子完成法、组歌等。增进团体信任的活动:信任跌倒、同舟共济等。

三、中间阶段

1.目标

团体心理咨询中期的目标是增强团体凝聚力;激发成员思考;促进团体成员互动;引发团体成员讨论;通过团体合作,寻找解决对策;鼓励成员从团体中学习并获得最大收益;评估成员对团体的兴趣与投入的程度。

2.特征

团体中间阶段是团体咨询与治疗的关键阶段。尽管各类团体心理咨询依据的理论不同、目标不同、活动方式不同、实施方法各异,但成员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相同的。即成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和成长体验,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指导;利用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反应,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弱点、存在的不足,努力加以纠正;把团体作为实验场所,练习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期能扩展到现实社会生活中。

3.技术

(1)与个别咨询相似的团体咨询技术

倾听、同感、复述、反映、澄清、支持、解释、询问、面质、自我表露等。

(2)促进团体互动的技术

阻止、连结、运用眼神、聚焦、引话、切话、观察等。

(3)结合目标采用活动

促进团体凝聚力活动,例如共绘图画完成、同编故事、合力突围;催化自我探索的活动,例如我是谁、生命线、自画像;深入价值观探索的活动,例如火光熊熊、生存选择;加强互动沟通的活动,例如脑力激荡、热座、镜中人。

四、结束阶段

1.目标

团体心理咨询结束阶段的目标是:回顾与总结团体经验;评价成员的成长与变化,提出希望;协助成员对团体经历作出个人的评估;鼓励成员表达对团体结束的个人感受;让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如何面对及处理已建立的关系;对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效果作出评估;检查团体中未解决的问题;帮助成员把团体中的转变应用于生活中;规划团体结束后的追踪调查。

2.处理问题

(1)提前宣告团体即将结束

在团体最后二到三次活动时,预告团体结束的时间。团体活动次数愈多、持续时间愈长,或团体成员凝聚力愈高、成员曾有失落悲伤经验者,则宜再提早一些时间预告团体即将结束,使儿童可以有充分时间做好心理准备,指导者也有足够的时间在必要时妥善处理成员的分离失落情绪。

(2)带领成员回顾团体历程

指导者可通过复习团体活动,回忆团体中的重要事件等方式,带领成员回顾团体的经验,准备加以统整。

(3)协助成员面对未来

指导者可引导成员订定团体结束后个人想努力达到的具体行为目标,相互约定,彼此勉励,以使团体成效得以维持并扩展。

(4)进行团体成效评估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5)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01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02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02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002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02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02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02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02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02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6)

在新课改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活动开展成为新的研究和发展点,而有些小学在体育课中进行团队活动时不仅没有紧密结合新课改理论,也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尽管存在不足与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团队活动的意义。小学体育开展团体活动能让小学生学会成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协调人际关系,他们的思维习惯、品质特点都会在团体活动中得到发展,但是也需要在开展团体活动时注意安全等问题。

一、小学体育开展团队活动的问题

1.管理存在问题。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因为害怕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用过多规则控制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

2.团队活动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小学体育课上团队活动有很多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而进行构建的,但是在具体团体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将不适合小学生的团队活动也让学生参与。

3.团队活动小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够清楚,不曾过问其他同学的意见,甚至各种分小团体不参加活动。

4.w育课中团体活动秩序混乱。因为我国小学阶段人数较多,通常是大班教学,男、女生比例一般都有较大的差异,而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性格,他们比较在意男女之别等,在小学体育团队活动中往往因为自己的原因和他人的原因无法顺利合作,甚至有些独立自卑的学生不参加团队活动,团队活动的秩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5.教师活动组织水平普遍不高。根据笔者的采访调查发现,不少教师经验不足,对于小学体育团队活动的组织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活动的组织理论和方法,因此很少展开团体活动。

6.受教学条件等的制约,活动形式单一。因为小学学校的教学设施不齐全,很多体育团体活动都没办法开展,多数班级性质的团体活动都是在教室或者操场举行,形式单一,学生无法在这样单一的环境中体会活动的魅力。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受家庭影响很大,加上家长忙于生活琐事、上班等,对于孩子缺乏教育。很少有家长特别关注孩子性格品行,导致学生的思维习惯变得特别,大量的学生在体育团队活动开展中凸显出特立独行的性格,严重制约着团队活动的开展,经常造成不协调现象。

2.学校重视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学校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大部分的体育活动等都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同时这也使得体育教师等由于升学压力放弃计划的团队活动。

3.社会因素。当今物质化的社会生活使得学生思想行为等都比较浮躁,对于无关自己升学的体育活动保持冷漠的态度,喜欢体育课,喜欢玩耍,但是却不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体育团队活动。

4.教学条件。很多小学基础教育设施是非常缺乏,很多乡村小学的操场都是不完整的,想要在严重缺乏基础设施的环境中开展高效的团队活动就变得困难重重。

三、小学体育团队活动的开展策略

小学体育团体活动的开展需要克服难关,尤其需要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相互配合,联合家长等进行合理化规划。体育教师需要确立学习之心,懂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之理,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学条件。

1.家校结合的思想行为规范教育。从小学学生的家长教育做起,学校和家长共同重视体育团队活动,让家长配合学校,一起用爱的教育促使学生团队思想教育得以提高,比如以家庭团体为单位,组织学生和家长的亲子比赛等。

2.教师加强学习,了解团体活动开展的技巧和经验。比如学校进行培训教育,或者邀请一些专家针对学生特点到校进行团体活动等。

3.需要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学校相互配合,用合理的措施完善学校教学条件。根据国家文件的规定,促进各类学校基础设施,才能使小学体育团队活动更好地实施。其实根据相关文件落实相关机构的工作责任,进一步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

4.体育团队活动设计应多样,以开放式团队活动为主。因为小学生已经有一定能力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在体育团体活动时可以适当进行各种学校环境中进行多样的、开放的团体活动。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7)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月日、日、日、日在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月日,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版权所有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月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体会、感想。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8)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2-008-03

班级是心理辅导活动课赖以存在的团体背景,是学生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土壤。学生个体在班级团体的互动中会形成新的特质,而班级团体则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变化和影响的来源可以称之为“团体动力”。因此,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规律,就必须首先了解团体动力学的有关理论。

一、团体的特征

作为一个团体,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结合,作为一个班级团体,则一般应有五十人左右的个体结合在一起。但人数只是一种形式,判断一个团体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团体”,除了人数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有共同的目标

这是团体形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原因,也是团体的重要特征。图书馆里围坐在一张阅览桌旁的6个学生并不是团体,但是如果他们是为了共同编写一个校园心理剧本,那就是一个团体了。这就是说,一个团体中的成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在一起的,他们或者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者是为了构建一个共同的关系网络,或者是有共同的理想、兴趣、爱好和价值观,而志同道合走在一起的。这样的团体,既包括稳定的同道者,也包括临时的同道者。

2.有一定的结构与规范

团体是组织化了的人群,每一个成员在团体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执行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享有一定的权力”。团体还会形成一定的规范,规定了成员可接受的内隐或外显的行为规则,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各种活动都会受到这些团体规范的约束。如果团体缺少规范,成员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并容易导致团体的解体。

3.有成员之间的互动

团体的成员在总体上会感觉到他们是“一伙人”,是一个与其他群体不同的联合体。这种团体成员相互靠拢的感觉,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并形成团体的凝聚力,使他们愿意分享共同的信念、态度,对团体产生心理上的依赖。团体成员之间还会发生一定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可能是相互支持、信任、欣赏、鼓励、合作的正向互动,也有可能是相互拆台、欺骗、指责、攻击的负向互动。

二、团体的功能

团体能够影响个人的成长,这是团体自身功能决定的。当然,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和愉快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和痛苦的。

1.团体提供了不同的资讯及多元的回馈

团体的成员各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与生活经验,因此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发表意见,提供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心理辅导活动课之所以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由于团体的多元互动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满足了学生大量吸收不同信息的需要,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年龄段学生认知上的片面性带来的各种偏差和不足。

此外,团体还给成员提供了接受回馈的机会,只有在团体中,个体才可能有如此多的机会听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团体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看法都是很有价值并具有冲击力的。因为当你只听到一个人的回馈性意见时,你可能并不在意;但是当有五六个、七八个人对你都有相同的看法或反应时,你就很难去否认或者不予理会了。

2.团体能改变自我概念并增进对他人的了解

在一个良性互动的团体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将其他人看作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因此便有了可以比较、对照的对象;而别人给你的反馈性意见,也能使你对自己在平时所没有察觉的个人特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这样便使自我概念的结构趋于更加客观与合理,同时也使个体对他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团体能使成员之间产生共同的感受或体验

当个体遭遇困难或情绪不佳时,常常会感到无助、孤独、失望,并误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这些负向的情绪,有时在个别辅导的情境中会显得久拖不决、难以消除,但若是放在一个团体情境之中加以处理,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团体的互动分享中,个体会发现与自己类似境遇的人其实很多,于是他的孤独感便会大大降低,而应对困难和矛盾的办法也会从团体中得到启发。

4.团体创设了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实验机会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西方有学者称团体为“迷你社会”或“小小社会”。在学校里,班级团体同样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异往中的嫉妒吃醋,学习问题上的竞争合作,师生之间的关系协调……无一不反映着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所以,如果身处班级团体之中,却没有时间或机会参与团体中坦诚的互动,一天到晚沉溺书海,不知社会交往为何物,那么一旦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真实世界时,就会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复杂关系与各种具体矛盾。

三、团体的动力

团体动力是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团体里的各种驱动性的力量,包括被人们觉察到的(如人际间的互动、相互间言行的影响、团体认同的规范等)或者未被人们觉察到的一些现象(如团体的风气、舆论、潜规则等)。由于这些动力的存在,团体的运作才得以开始并持续下去。

1.团体动力存在于成员互动的行为世界之中

任何一个团体一定都包含着一个“人与人相处的行为世界”,任何一个“人与人相处的行为世界”都建立在互动双方或多方如何认识外界现象或信息,以及互相之间如何对待、如何回应的基础之上。这样一个“人与人相处的互动世界”,就是我们每个个体所能知觉的“生命空间”。这就是说,团体就是每个成员所共享的生命空间,个体的生存、适应与发展都与这个共同构建的生命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团体动力是团体中“力的磁场”

“力的磁场”这一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它指团体中一种相互牵动的关系。勒温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一种场的现象,是人与环境的函数。基本上,团体成员在团体中的所作所为,都是该成员与其知觉到的环境的互动;而团体中所有成员间的互动便建构了一个“社会―心理脉络”。在一个团体中,每个成员对各种现象可能各有其不尽相似、甚至截然相反的知觉,因此,不同的成员对自己行动的方向、目标的认定均可能不同。这样一来,团体便像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小磁场,不同成员所认同的相似的或不同的目标及其行动之间,便形成或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或相互斗争的种种关系。如果我们视每个成员为团体的一个元素或一个小系统,那么这些元素或小系统之间的“关系”对团体过程与动力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个体元素对团体的影响。

概括地说,团体动力是由团体内部要素之间互动而产生的影响团体运作的社会力。这种社会力是动态的,会随着时空有所变化;这种社会力是有强度的,在不同的团体中,它会呈现出差异来;这种社会力是有方向的,它有着一定的运作趋向;这种社会力是可以感知的,它可以由身处其中的人所体会及知觉到;这种社会力是有影响的,它会影响到个人行为及团体的效能。总之,团体动力标志着团体运作的状况,它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实务息息相关。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团体动力主要表现在团体凝聚力、团体气氛、团体规范、团体活动的参与度及成员互动水平等几个方面。

3.团体动力强弱的标志是团体气氛

团体气氛指的是一种团体的社交气氛,它是团体动力强弱的标志。班级团体的气氛可以反映在与群体互动相关联的情感或言语氛围、对班级群体的态度反应、学生的自我概念等方面。研究表明,对于中学生来说,直接影响其成就和心理发展的因素就是学校特别是班级的气氛。中学生总是将群体视为一个参照系,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所以,班级气氛(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制“塑造”着自我,这一点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往往表现得相当明显。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现场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较之平时更为广泛的社会化交往,使中学生得以利用一个新的更大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包括价值观、可供考虑的选择、性别作用、社会规范、发展可能性等。这些信息通过群体中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潜在的影响。但是,这些群体互动通常会产生哪种效果呢?它会是积极的,抑或是消极的?这与班级的气氛有很大的关系。班级气氛影响参与者的心态,参与者的心态影响讨论的方向和结果。这里面有三种值得注意的“气氛影响心态”的群体互动现象:

(1)“他人在场”心态下的群体互动

戴维・迈尔斯认为,“他人在场”会产生一种“唤起”的倾向,“处在人群之中”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反应都会有增强作用,因此群体互动常常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如果在一个充满信任、和谐、民主气氛的班级里,由于“他人在场”心态引发唤起状态的影响,群体互动就可以产生一系列观点……那些对群体成员而言就算是一般常识的观点也会被带入讨论,这些观点即使没被提及,也会被连带着影响讨论。其他观点也许会包含一些群体成员在此之前并没有考虑到的具有说服力的观点,这种群体讨论对于中小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点采择,了解社会允许自己做什么、不允许自己做什么,以促进自己的社会化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从众心态下的群体互动

从众现象是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也是社会影响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班级群体互动中,从众往往表现为两种形式:顺从和接纳。有时学生会顺从某一种多数同伴认可的期望或要求,但并不真正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或表态要做的事情,这种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来的从众行为叫作“顺从”。在学校里,主题班会的讨论结果常常表现出这一类的从众特征,某些德育色彩较浓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也会明显存在着“顺从”式的从众现象。另一种从众形式称为“接纳”,它是指学生真的相信群体要求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种真正的、内在的从众行为叫作“接纳”。不难看出,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从众现象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那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呢?是班级群体的气氛。即要看团体互动的现场是否有强势、权威、带有奖惩性甚至是威慑性的主导性影响,或者是否有安全、温馨、民主、开放、真诚、平等对话、充满鼓励和接纳谅解的讨论氛围。

(3)防卫心态下的群体互动

有时候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也会遇到讨论冷场的情形,教师在提出一个讨论话题之后,各个小组里的学生可能都很拘谨地沉默着,现场气氛显得非常压抑,这种团体气氛会令辅导教师感到很尴尬。出现这种局面时,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教师的问题设置是否不合时宜,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水平,是否过于抽象等,但同时也必须从当时的群体心理去探究根源。例如,当辅导教师就本班的师生关系提出一个封闭式的问题(肯定或者否定)要大家来表态时,很可能没有人作出反应。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是每个学生都怕老师,惟恐自己是惟一的一个对老师有看法的人,或者错误地认为其他的同学保持沉默都是由于明哲保身,因为他们不想与老师开诚布公地探讨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障碍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以为其他人可能对此并没有兴趣。这样的‘人众无知’会阻碍人际关系的开始”。为了克服这种“人众无知”,就必须有人站出来打破沉寂,使其他人能够发现并且强化他们共同的观点和反应。发现其他人具有和自己相同的感受(社会比较),会使每个人暗自赞成的那些观点被释放出来。这一点,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涉及某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例如青春期恋情)时,表现得尤为显著。

可见,潜在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都可能来自群体气氛。也就是说,在健康的、积极的团体气氛尚未形成时,人们自由地进行讨论,并不一定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就心理辅导活动课而言,自由的、失去导向的群体讨论,其结果也许不仅未能促进、反而可能压抑了个体的成长。这一教育社会心理学现象是值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师引以为戒的。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则在于辅导教师要营造一种真正民主的班级气氛,打消班级成员的消极防卫心理和消极从众心理,使得每一个成员在讨论中都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这是心理辅导活动课能否真正取得实效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黄惠惠.团体辅导概论[M].台北:台湾张老师文化出版,1995.

[4] 夏林清.大团体动力[M].台北:台湾张老师文化出版,1999.

[5] 李东红,熊少严.学生辅导――21世纪的教育选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10-01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补救性模式逐渐转向发展性模式[1]。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我国内地,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2]。

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的相似性组成团体,通过商讨、训练、引导等形式解决团体成员相似的心理困惑;个体在团体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达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的目的。由于团体心理辅导是咨询师与众多人员一起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由团体带来的动力学因素,其受益面和受益的人员较之个体咨询更广,能更有效率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3]。

1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作用

1.1 认知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强化了团体成员对积极的人际情感的认识。不仅一些特意安排的活动强化了成员对积极人际情感的注意,同时,由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特殊氛围以及一些特殊的规定(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等)使团体容易形成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人际情感氛围,团体成员在团体内更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

(2)团体心理辅导促使团体成员深入了解了团体对于个人的意义。在团体中自己能敞开心扉,能够在新环境中与不熟悉的人交流,在其他学校内的场合也能主动发言和与人沟通交流。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提高成员的自我开放水平和自我开放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团体成员在自我开放方面的提高对于改善其人际关系是有帮助的。

(3)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了成员对自身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于团体成员是有意义的。

(4)团体成员在认知方面提到的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在冲突发生时怎样去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调适心理。

1.2 情感方面

(1)团体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表现出的不自在感、自卑感、不信任感和抑郁都有所降低,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个人的孤独感、不安感都有所降低。

(2)团体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对学习、人际关系的自信心有所增强能更好地信赖他人,与人交往。

1.3 行为方面

(1)不少团体成员反映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自己开始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并且能运用正确的认知方式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冲突。

(2)通过使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到的人际沟通技巧等,较好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效率

2.1 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2 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为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4]。

2.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3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优势

3.1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的情感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者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成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3.2 团体心理辅导使团体成员互相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得到直接的帮助

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团体成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成员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团体成员提出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其他团体成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圆满的处理。

3.3 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度[5]。

3.4 团体心理辅导使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场合认识老师,或者体验到与老师友伴一样的愉快经验,过去的疑惑戒心可以消除,不再避开老师。学生与辅导员的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辅导员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辅导员,必然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人。经过团体讨论,交流分享,将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感到更有意义,能够认识更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封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模式探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2] 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悉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团体活动的心得体会篇(10)

二、管理任务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社区的文化氛围,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把社区建设成为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运作机制建全和居民参与程度高的高质量、家园式文明社区。

具体为:

1、组织开展社区各层次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活动,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

2、立足社区、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充分挖掘社区的丰富文化资源,逐步形成社区文化与商业文化、园区文化、校园文化、营区文化相结合的新格局,从而推进社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3、组织社区文体团队定期互通信息、交流开展文化工作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作经验交流和工作研讨,共同探索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和途径,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发挥文化活动中心的专业指导作用,运用好活动中心的专业特长的优势,组织经常性的骨干培训工作,为基层文体团队培养更多的团队领导组织人才。

5、拓展思想教育功能,组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歌咏比赛、歌舞表演、纳凉晚会、戏曲沙龙、广场文艺汇演、艺术品展示等。广泛发动、组织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加社区文化艺术活动。

6、探索和构建社区文化网格化建设和管理,不断创新活动机制,改进组织运作模式,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群众文体团队自主管理的社区文化艺术活动新格局。

三、组织机构

1、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社区群众文体团队管理的责任部门,对社区群众文体团队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培训、培育、扶持和服务。

四、管理机制

1、加强社区群众文体团队建设,要求每支团队在10人以上,设立团队队长,建立队员名册。

2、建立文体团队党建联络员制度,协助团队负责人做好群众文体团队各项工作。

3、文化活动中心负责社区群众文体团队每年登记造册、日常管理、组织、协调、服务工作。

4、文化中心定期组织群众文体团队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5、文化中心负责安排各团队在文化中心的的日常活动。

五、团队活动

(一)团队活动分特别组织和日常组织两大类: 特别组织:群众文体团队参加市、区文体活动、展演、比赛的团队。

活动经费:活动经费由街道主管部门承担。市、区要求街道参加比赛、展示、宣传等文体活动的,由文化中心根据参赛要求配送师资、选定团队代表街道参加。相关经费由街道承担,活动中如由街道出面包车,则不再另发放车贴,如自行前往活动点,则根据常规发放车贴。

活动场地:市、区要求街道参加比赛、展示、宣传等文体活动的,由文化中心根据参赛要求选定团队后,除日常排练外需要再行增加排练的,由文化中心统筹安排,任何团队需服从文化中心统一管理。目标任务结束后,仍按原团队活动日程进行,如团队有特殊需求,文化中心酌情处理。

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若活动人员低于10人,将不再提供活动场地。

日常组织:需要群众文体团队参加其他文体活动、展演、宣传或团队自娱自乐的团队。

活动经费:原则上团队自行解决。特色团队活动经费视具体情况而定。 任何自行收费的团队,需上报文化中心,否则,文化中心将不再安排其在室内活动的场地。

活动场地:文艺团队以室内为主,体育团队以学校场地、公园、绿地为主。任何团队不得自行进入文化中心进行活动。

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若活动人员低于10人,将不再提供活动场地。

活动中,各团队安排专门人员对活动结束后的室内卫生、灯光、空调进行检查,杜绝出现活动结束后垃圾成堆、照明不关、空调开启的现象。

(二) 社区文体团队组织活动的方法

上一篇: 高级邀请函 下一篇: 季度思想汇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